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思修论文主题励志人生

思修论文主题励志人生

发布时间:

思修论文主题励志人生

浅谈个人理想的思修论文篇二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理想》 【摘要】讲述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理想。理想和信念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坚定了信念,就会产生无尽的力量,而为之而奋斗。奋斗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直至取得成功。从而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的价值;理想与信念;信仰;物质与精神;财富;人文;理念 理想,是指人们的美好愿望。它,往往和信念联系在一起。所谓信念,就是追求美好愿望的决心和勇气。有了理想和信念,人们就会为之而奋斗。因此,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不能没有理想。实现与否,体现人生的价值。 1.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受时代或历史条件(事件)的制约。概括起来,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在战争年代,看他对革命或者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在和平时期,看他为社会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唯心史观或者宿命论者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命运是先天给的,甚至常说:人的命,天注定。唯物史观认为,万物是客观存在的,生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命运由后天决定。所谓后天,包括主观和客观的诸多因素,即内因和外因。因此,任何人的命运,都是可以争取或者改变的。关于这一点,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然而也有人以个人的财富来衡量。过去讲万元户,以后讲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现在成了亿万富豪或者亿万富婆。也有人以社会地位来衡量,看他是乡长、镇长、县长、省长或者国家要员。财富和地位,可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但是不完全。还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创造了哪些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财富?如果是靠权势或者某个机遇爆富。这种人,就有可能被社会所唾弃;甚至,整日提心吊胆,担心哪一天东窗事发;或者忧心忡忡,担心哪一天夜间或被打劫或被绑架。这,有什么价值呢?社会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是社会的蠹虫,那比粪土还要臭。比如历史上的刘青山、张子善和今天的成克杰、胡长清,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种人,能谈及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呢!因此,有钱有地位,还要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些什么? 爱因斯坦的一句 名言 :“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说的就很明白了。 当然,社会贡献和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有关。科学家、高官(清官)的贡献可能大一些。而寻常百姓,就要看他尽力了没有!比如说,从事两弹一星研究的科学家的贡献是伟大的,而能说乡村女教师的贡献就小吗?说不定,从事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中,有人就是乡村女教师培养他读完了小学和中学。高官,也是这样。因此人生的价值,主要看他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了,是否全身心地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于人生的价值,也有人用真善美来衡量,包括个人的真善美和社会的真善美。只要有了能用真善美来衡量的社会贡献,人生就有价值。 现今的大学生,都是中学 毕业 以后进入大学的。这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机遇,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因此,每一个人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应当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考虑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 2.理想与信念 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要有了理想和信念,也就是信仰。有了信仰,人们就会为之而奋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无论哪一个政党或宗教团体,都有自己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为之而奋斗。因此,在战争年代有无数革命先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比如李大钊、瞿秋白、刘志丹、蔡和森、澎湃、周文雍、赵尚志、杨靖宇、__、叶挺、项英、赵一曼、刘胡兰等。 在和平时期,许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忘我劳动。除了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之外,还有在平凡岗位上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与英雄人物,比如王崇伦、郝建秀、王保京、赵梦桃、时传祥、董家耕、邢燕子、侯隽、雷锋、欧阳海、刘英俊、门合以及今天的郭明义等。 这说明,只要有了理想和信念,就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支持人们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直至成功。成功了,什么也就都有了。这,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精神变物质的道理。 这也正如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所说:“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一个国家,有自己国家的精神! 一个民族,有自己民族的精神! 一个家庭,有自己家庭的精神! 每一个人,应当有自己个人的精神! 然而,今天的一些年轻人,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迷茫、困惑。原因在哪里呢?就是缺乏理想和信念,没有精神。于是,惶惶终日,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因此,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起理想和信念,就不会迷茫或者困惑。理想和信念,是前进的动力,也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在与一年级新生座谈中,问及理想是什么,回答是多种多样: 将来当科学家、高级工程师,实现中国梦; 毕业后自己创业,当老板,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百万富翁、千万亿万富翁; 考公务员 或进事业单位,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结婚生子,安居乐业; 找一份工作,挣钱养活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当然,也有人回答:不知道,没考虑,是爸妈要我来上学的。 如果是前者,不管哪一种,都会产生向上的力量。如果是后一种,将难以焕发出向上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因此,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树立起理想和信念。否则,在遇到困难时,就有可能退缩,或者惶恐而无所事事。 3.在逆境中前进 有了理想和信念,怎样去实现呢?然而,人生多磨难。无论哪一个时代,客观现实往往与主观愿望有些差距,甚至差之甚远。这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客观地辨证地认识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人和物。有时需要调整自己的主观愿望,有时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前者,审时度势,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调整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后者,恪守信仰,矢志不渝。 比如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原本学习医学,为了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弃医从政,举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在以后的战争年代,又有许多人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又如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从事科学研究。其中许多人,在““””中受到了冲击。他们白天做实验,晚上接受批判斗争。有的,甚至背着里通外国和特嫌的罪名。而他们忍辱负重,兢兢业业从事科学研究。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这说明社会的复杂性。面对困难,退却回避吗?有的能够回避,有的则回避不了。这就要恪守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在这方面,张海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5岁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0岁随父母下放到农村,靠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并且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以后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因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全国政协、中国残联主席、中国作协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这,不能不说是当代青年的楷模。 4.不辱使命健康成长 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人文理念,从思想、专业和生活等方面完善自己。我国高校为每一位同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一个人都应当不辱使命,好好学习。既要钻研业务,把自己培养成所学专业的行家里手;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人文素养,培育自己高尚的情操。这就要求大家: 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为人,忠厚老成,光明磊落; 与人,团结友爱,平等互利; 说话,言谨慎行,不卑不亢; 学习,目的明确,奋发向上。 这样,就能迎着困难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成就自己,成就社会。 概括一句话,就是定好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大学生。 但是,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期间,少不了刻苦努力和顽强拼搏,即,励志勤学。在励志勤学方面,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事例和古训,可供同学们借鉴。比如,头悬梁(东汉孙敬),锥刺股(战国苏秦);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囊萤(晋代车胤)映雪(晋代孙康);韦编三绝(战国孔丘);牛角挂书(隋朝李密);随月读书(南齐江泌);闻鸡起舞(晋代祖逖);铁杵磨针(唐朝李白)等等。当今也有许多动人的人和事,比如大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当店员,自学成才;大数学家苏步青为学好微积分学,竟然做了1万道微积分练习题。 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研究创新和发明的殿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一方面,已有许多年轻人或在校大学生崭露头角,比如中南大学的刘路、韶关学院的王骁威,在校期间破解世界级数学难题,在国际数论界最高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又如中南民族学院的在校学生雷以柱等人,科研创新,撰写论文《钾锶磷氧荧光粉》,用英文在《德国应用物理A》发表。他们,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社会。 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信念,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结语 人生多磨难。成功,在于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

思修论文还是自己写的比较好,现在的老师都贼精着的。

你这个直接去知乎搜索不就全有了

古往今来人都没有停止过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探求的脚步。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培养我们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献还是放在索取上。同时,人生价值的构成,包括着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因此,为人民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是有价值的。在我们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后,要用实践的方法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努力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麼你将把这位土著当作「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电脑,那麼情况将会完全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毕卡索刚出道时原本想当诗人,结果他的诗被极具鉴识能力的丝泰茵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转意。幸好有这位贵妇的提醒,否则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画家了吗?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如美味的汤汁滴到衬衫上即变「肮脏」,床第间的私密用语到了街上即成「脏话」。是不是很有趣!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来就变得「呕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营养」。即便是肮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心田甘露: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当你年轻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和任何人接触的机会。有时候搞的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好。1、幸福依赖两个因素:肉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宁静--后者更甚于前者。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则保持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即为人生的基本目的。3、让人生变得更简单,因为你的目标很简单,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身体健康有赖于经常锻炼,灵魂宁静有赖于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4、既然相信真理与真善美,则无须做作、无须牵强、无须虚伪、无须为难、无须担惊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还是简单。5、简单与责任感不冲突。责任感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要科学、客观,还是真理与真善美。6、对别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别人一定要和颜悦色,对别人一定要顾及其当下的感受,对别人一定要宽容,对别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这就是双赢理念。7、无条件的信任他人,这是唯一的赢得他人信任的方式,尽管我并不刻意需要别人的任何信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赖自己。8、相信人生有时就是处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击与痛苦的际遇的阶段--这就是人生,没有这些点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9、凡事总会有代价。代价越大,获得越大,大凡如此。10、爱一个人不能以成败而论。爱一个人是自己成熟的唯一途径,不会付出、不愿付出的人无法经由爱而成熟。付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怎样,你的爱大抵就会怎样。11、坦然自若地活着。天不会塌下来,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没有人会妨碍你,选择是你自己的--千万别为自己的选择为难。12、自己渴求的往往就是自己所缺少的。但需要让自己安静一会,考虑一下自己现在成天忙碌的是否就是自己所渴求的,是否是自己所缺少的。13、经常问自己活着是为什么。尽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生命就是一场能量衍化的短暂旅程、生活就是能量衍化形式的堆砌,活着必须为什么。14、不要轻易尝试改变他人,尝试着尊重他人--他们一般愿意成为你所尊重的人,而非你所设定的对象。15、越熟悉的人越容易疏忽。经常和家人、朋友、同事打电话、聊天、吃饭,不需要主题。16、包容很重要。不需设定功利性的目标说服自己;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因为他人身上短暂存在的某些天真的不成熟而错过对他好的机会。爱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17、忘记要忘记的,记住要记住的,找寻你需要的。18、成熟就是知道黑白,接受顺利与困顿,勇于承诺也还有些隐忧,勇敢与怯懦集于一身,徘徊在欲望的边缘却知道自己的方向,下定决心也可能反复,痛哭流涕笑面如花,愤怒而后感恩,喧嚣归于宁静……生活中,有些人为爱而生,听听梁山伯祝英台的千古绝唱便可知,有些人为生而爱,看看我们的年青人们越来越会因为自己事业的追求而放弃一段感情了。不能说前面的人痴傻,也不必抱怨后面的人自私麻木。其实它们二者是统一的。一件东西的价值,除了使用价值外,是自己的价值观赋予它的,为情所困者是重视情义的人,后者则是踏实的务实者。其实还有一些人,就像书中所写――“侠骨柔情”,鲁迅也说无毒未必不是大丈夫,现在的歌星也开始唱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如果将两种人的优点都统一起来,岂不是更好?上次班级活动,探讨“事业与爱情你会选择什么”?,主持人问我的时候,我说的是“选择爱情,因为事业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许朋友们以为我还是太多情。但是我那句话只说了一半,假如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你的事业则是千百人的事情呢?会怎么选择?我陷入飘远的思绪之中。我幡然醒悟到,生与爱啊,本身只是两个表象而已,背后的本质是欲望,只是每个人的欲望不同,所以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方式便不同罢了。有些人的欲望是自我满足,这固然容易出现问题,其中有偏生的或者爱的,便有了痴男怨女,爵虫利蠹。而我的欲望是了解这个世界更多,还有美,所以我的生与爱的结合便是另一个样子。具体是怎样,得看自己的实践了,预期一下,美是用来爱的,很有可能会偏重一些爱的方面吧。看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里,还是有太多道德和伦理的东西,也许有失于理想主义。但理想和现实本身就是两个选择而已,没有优劣,此刻,我只能选择我此刻觉得好的东西。所以,不管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不管生活在其中的人多么的无奈。例如我是个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兵荒马乱,饿殍遍野……不管怎样,这个世界在我心中都是个美好的调子,生在其中,就必须要热爱它,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为何只爱自己呢?真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也有我们自己的过错,或者我们同类的过错,抱怨是没有好处的……生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希望、自由和健康它就不重要了。那样的生命是痛苦。中国人说那是生不如死的;自由主义者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如果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不会赞美大义灭亲;我们也不会推崇文天祥、岳飞;我们就不会唾弃秦桧、唾弃贾似道;我们就不会挺身而出,从容就义。我不会在乎就义,但是我在乎我的就义不被人知。不被人知的就义是没有价值的就义。我权衡者就义与偷生的价值。价值观:人生的指南针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作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之要想成为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如果我们希望做出不凡的成就,只有一个方法,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那些,然后确实遵照这些价值观去过每一时。每一刻。当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怎么下决定就易如反掌;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就很难作出决定,往往成为痛苦的折磨。人生要过得快乐,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价值标准过日子,每当你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就会充满欢乐当我们说到什么东西有价值,那表示它对我们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当你喜欢某样东西,那就表示它在你的心中具有一定的份量。在本章里我要跟各位谈谈人生的价值观,因为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在你价值观里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实质上的,另一种则是工具上的,譬如说我问你:“在你心中认为对你最重要的有那些?”你或许会这么回答:“亲情、家庭、金钱……” 这里面像亲情就是你所追求的实质上的价值,因为它能挑起你的情绪,至于家庭和金钱便是工具上的价值,它们只是一个帮助你达成“亲情”这个情绪的管道而已。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归究原因乃是没有弄清楚“实质价值” 和“工具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的工具价值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惟有实质价值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汲汲营营,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快乐,最终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活着干什么等。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要有自我,或者说要有个性、独立的人格以及个人化的趣味和行为。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中有做为,就不会感到无聊,无聊最大的起因便是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生活是人的实在的生活流逝过程,是人们每日每刻活着的内容;而人生则是人们对这实在生活流程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活着的内容的主观评价,因此,人人皆是先有生活而后有人生,人们活着是生活之事,而人们活得怎样则是人生大事。对于生活,我们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改变平庸的生活。一、确立目标,艰苦奋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因此在我们为自己规划之前要考虑好。自己真的是否对选择的学科或研究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只是因为家长的要求或其它的原因,那么会影响自己更深更远的发展。相反若对自己选择的学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样我们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仅仅有了兴趣那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个奋斗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还得学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文学家说, 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而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更是永恒。有毅力坚持到最后的人,那才是在真正的成功者。还需要创新的勇气:勇气引领人生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缺乏勇气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追寻成功者的豪情壮志,这就像在灌木丛中跳跃觅食的鸟雀永远也无法知道"绝云气"、"负青天"、"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为什么会不畏艰险地搏击长空一样。正是有了这些精神,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功!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变得异常复杂和矛盾,如何正确定位人生价值,完善自我,如何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显得更加重要。(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三)德质体全面发展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也与个人品德密切。我不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人。当然,这种尊重是互相的。孝敬体贴父母,尊重并关心朋友,尊重对手,以及以后涉及的理性处理感情问题,我想着都是我应该做到的。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人,还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情趣,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培养良好的情趣,就是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努力培养对各项活动的情趣;学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养成一个有自制力、性格果断、坚毅、善于向周围学习、善于听取意见、克服缺点的人。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属于人格中的核心成份,是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评价及取舍时所持的准则。大学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确定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活动的方向和途径。只有将价值走向与自身成才联系起来,与崇高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才能防止个人主义过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突。四、我的人生初步规划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珍惜每一分钟,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加充实,我制定了一个初步计划:本科阶段(17-21)硕士阶段(21-24)博士阶段(24-27)……还有之后的奋斗生涯!

主题关于人生哲学的思修论文

人生哲学这个2000字的论文,你可以从什么是人生,我们的一生的目的是什么为出发点进行论述

我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也就是我们处理自己与这个社会关系的准则。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等不尽相同,人生也不相同。当然也有人说我没有人生观,那我只能说你说对了一半,你可能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但你一定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或对这个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只不过并不明确或并不完整。人生,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倾尽自己的一生去领悟它的真谛.作为无名小卒的我,本不该在这个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大谈特谈人生。倒不是因为无名小卒的话平平淡淡,而是因为人生这个话题向来就是成年人的东西,我自认自己还是一个乳气未干的小小男生,不过既然已经对它产生了一点关于它的不太正确的想法,也就不得不一吐为快,算是给我这个特定的年龄留下点什么吧。理想总是完美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有了王勃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有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此,不妨将人生想像得痛苦些.我不否认现实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否认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对人生的看法,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我有必要将覆盖在生活表层那不堪一击的美好面纱撕掉,赤裸裸地直面人生,直面自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珍惜所有出现在我面前的美好事物。承认人生的痛苦性的同时,也是为了使自己在困难与挫折的打击下不致于一下子就消沉下去.突然想起一个外国名人的话:"难道痛苦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当使我们伟大起来!”既然人生是痛苦的,我也就没必要对自己抱太多的的希望,对生活怀太多的梦想,但我又会尽我所能地去追求属于我的东西,这是不是很矛盾?现实的残酷逼迫我变得对自己残酷,而这种残酷又是一种对人生的高度负责.我想,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必须对我的人生使命负责任。我不愿意我以一堆烂肉的形式存活于人世间,那样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意义的生活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浪费,我不喜欢浪费,所以我选择有意义,选择充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在的很多人尤其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或是悲观,不知自己应在社会中扮演怎样一个角色,树立什么样的目标,目标又该如何去定,美好的人生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生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正确的人生观又应是什么呢。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子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人生并不完美很多人都追求完美的人生,但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完美呢?每个人的标准却不同,如果用所有人的标准去衡量,人的一生不可能达到完美,那么我们各自的理想人生是否就能够达到完美呢?这也不一定,因为如果你对自己的理想人生要求比较低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可能是完美的,但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那么它也并不会完美,我们的人生中并不只有我们自己,社会的法则、他人的行为并不会都符合你的要求,所以常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很多人却将人生中这些不顺之事过分夸大,认为社会一片黑暗,人生到处是艰难险阻,从而形成一种悲观看世的心态。当我们幼年蹒跚学步时经常会跌倒,而社会在发展并不完善的今天,每个人都会跌倒,甚至有些人跌得很惨,但从世界范围内看,从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上讲,社会一直不断向完美发展,虽无法到达但永远趋近。二、认识你自己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又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谈到理想,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产生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比目前要好,也正因为如此理想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然而目标也有高有低,有的人将人生目标定得过低只要以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就行,有的人则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想做个普通人或者比普通人好一点。其实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生存的更好。其实第一类早已不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那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而现在的我们大都不用为生存而发愁,至于家长们常对孩子们说的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之类的话其实也大都属于第二类,而第二类目标是没有尽头的。还有很多人想成为英雄,名垂青史,那么我想在这里解释一下我对“英雄”的理解。其实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实际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一定都被称为英雄,大家看到的往往只是最耀眼的那几颗星。这个世界不推崇英雄主义,但却需要英雄。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标都必须有一个依据,那就是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很多人具备能力和潜力却缺少魄力和自信选择的人生目标过低,这是一种悲观也是一种懒惰,注定一生碌碌无为;也有很多人单纯看到自己的某部分优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略了能力的不足,最终失败,这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无知。三、人生本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马克思将其概括为贡献与索取,人们的各种定义从根本上说只是二者程度的不同而已。有的人偏重贡献,甘为人民奉献一生,有的人则偏重索取,贪图人生享乐。当然其他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无论你如和定义自己的一生都必须符合一个要求,那就是贡献必须大于索取,否则社会无法存在于发展。这是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我们也必须服从这一点,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存。当一个人真正看到他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时,他也就达到了“大我”的境界。然而要获得幸福快乐的一生仅达到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就必须付出,而我们最重要的资本就是自己,每个人都可以看作是一块巨大的矿石,开发的越多价值也就越大,人只有实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才有资格索取,有能力贡献。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赞扬,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不过,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并不容易,他需要许多主客观的条件,更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只有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享受人生的美好,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大我”与“小我”的统一。

人生价值问题是中国儒学所论述的中心问题,这也是中国 传统 文化 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特色所在。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篇一 《用儒家思想培育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儒家思想;治国;新加坡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8-4428(2012)11-22 -03 初来新加坡时带着很多疑惑。一个地域面积只有682平方公里的国家,在马来半岛的地图上不过是一个小红点。四面环海,没有任何资源,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要靠从马来西亚进口,然而在它的土地上竟有500万常居人口。就是这样一个拥挤的弹丸之地,创造出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从全球排名第五的最繁忙港口及新兴的金融、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的经济体中,孕育了东南亚的“瑞士”。 李光耀是怎样使一个多民族多语系国家的人们和谐共处,团结一致,是通过什么样的价值观来统领多元文化?在研究之后才得以认清,他是从文化、伦理层面的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升华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把儒学作为整个新加坡的统治思想和指导思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将“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儒家伦理》课的重要内容,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贯彻的治国纲领。忠,就是忠于国家,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由此产生的群体意识也使人们获得归属感;孝、仁、爱、礼、义、廉、耻则是家庭社会伦理基本的要求,形成了人民统一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能够传承数千年而不衰,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儒家经典文献里的许多概念警句包含着精辟的义理。新加坡治国有道受益于儒学思想,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样可向这一宝库中去寻求智慧。 何为儒家思想?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即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带有普遍性的。只是由于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行为的各种差异,导致了“善”的背离现象。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 教育 。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 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学说非常重要。儒家不倚重武力,而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治天下的不二法门。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一思想被无数次地证明其正确性。凡是能够遵循这一法则的,就可以成功;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必然失败。这是人类历史几千年 经验 智慧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晶,不止过去,现在和将来也都会发挥作用。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这一思想不光是可以作为治国理念,对任何阶层的领导者都有用。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个“礼”字。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众知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包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 规章制度 。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和的社会环境。 人类文化所具有的继承性是人类得以以“人”的方式存在而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个基本原因。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思想之精华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之内在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追求“普遍和谐”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文化生态模式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借鉴: 其一,从注重普遍和谐的要求出发,应当高度重视对“和谐”的系统追求。儒家文化生态模式注重和谐性、平衡性与稳态性的基本运行机理应当对我们今天寻求和谐之道提供某种程度的警示作用。同时儒家思想所看重的“和谐”与“生生”内在统一价值取向,有助于消除追求和谐过程中的片面性。建构和谐社会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其内在的精神动力的探讨自然而然地关涉到中国现代化之精神动力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 其二,强调了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堪称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之一,儒家思想的精华可以说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有理由把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思想之精华看作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之内在动力元素。 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和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素质,几千年来指引我们民族团结、奋斗。目前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哪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哪里体现?温家宝近日感叹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强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力量的约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人民网发表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相继在社会道德领域通过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举措,但与之相背离的是,学校为了分数,将道德教化抛置一边;医院为了效益,让医德和救死扶伤统统走开。而在中国极其脆弱的道德生态中,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渗透各行各业、各部门,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改变,道德缺失以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司空见惯;假药,毒食品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2010年调查评比中,中国人的幸福感在世界155个国家中名列125位,在精神生活水平方面有幸福感的只占39%。三十年人们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绝大多数人已衣食无忧,但与此相对的是幸福指数的下降。问题的核心还在于价值观——让欲望占据支配地位,缺乏信念,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不善于发现阳光面,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更不懂得奉献。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有统计我国私营企业老板愿意花大把的钱去赌(新加坡赌场营业额竟然有70%是中国大陆人送去的),去娱乐,却不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做慈善。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相互不信任。 在公共行政学中提到,一核心三面对,任何政治体制,司法体系,行政管理都不能代替伦理教育。学而 反思 ,面向21世纪的未来,我们应该探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儒家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取其精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首先是诚信,难以想象缺少诚信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而诚信是发自内心的并且要随时约束的。每日自我反省,铲除不良的思想,正心诚意,从善如流;见贤思齐,闻恶厌之等等无不彰显出儒家思想的纯正端方与源远流长。借鉴和运用儒家思想是历史上每个时代共同产生的认识,是经历验证的正确选择,是符合中国人国情的理想座标,不光在今天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使在将来也会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值得思考学习新加坡儒家治国理念。 培育核心伦理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决策。伦理之于政府,有如灵魂之于人。它主要是按照社会的要求规定人们的行为方向,生活目标,设定人生理想,解决人们应该如何的规范。再先进的政治制度,管理技术,法律规范,没有伦理,犹如一个空壳。孔子用“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个字简单明了地指明了伦理取向。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需从教育入手,用儒家伦理解决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 首先教育应从孩子入手。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做起,新加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 方法 ,小学生通过漫画、图示等,进入中学大学就会开设必修的儒家伦理学,当然这不能是简单的说教,是渗透,是积极地影响规范。现在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学校只会教书不会育人,本末倒置。我们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必须是先会做人才会做事。 其次从公职人员入手,懂得仁爱、礼仪、廉耻。儒家思想强调民为根本。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把人民的一切需要勇敢地摆在个人利益之上。最重要是拥有大仁爱之心,仁在孔子看来,既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应当达到的理想境界,又是为人处世最高的道德行为规范。它的核心是爱人,要泛爱众。一方面尊重人的人格,一方面为人民谋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人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的责任是让人民快乐地生活,而不是从人民的苦难中获利”,这是李光耀在1965年讲的话,他确实做到了,用了46年便把一个非国家的小岛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的强国。务实的作风贯穿新加坡整个治理过程,政策落在实地。要诚信,教育人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孔子说敬事而信,信而成之。国家取信于民才能立国,人民信赖国家,才能安家。人而无信,不可其可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面向21世纪,面向改革开放五光十色的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崇尚诚信的美德,仍是应付挑战的立国之本。公职人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知廉耻。李光耀强调,一个国家的兴衰关键是要有一个人民尊重的廉洁政府。新加坡的生存靠的是官员的廉政高效。我国目前反腐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日前温答记者问时候说道:“目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所以大力提升公职人员素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为人民创造一个务实、公平、廉洁、高效的政府。 三是从公共媒体入手。媒体是社会宣传的工具,是引领社会文化的航向标,人们会用媒体思维来度视社会,特别是现在网络发达,真假新闻让人们无法辩别是非,目前我国新闻负面报道的多,正面引导的少,大家会从特例以偏盖全,看不到政府积极的一面,看不到经济繁荣,看不到中国已经引起全世界的瞩目,看不到日益丰富的生活,看不到国家前进的步伐。新加坡政府擅于向社会传达信息,始终让国民意识到处在危机中,让国家的利益至上。“公交上,先下车后上车,避免人挤人,主动让座方为人上”人等简短的提醒语使尊老爱幼的影子随处可见,给人深刻印象。要让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媒介广泛的覆盖,时刻提醒人们日常的 言行举止 ,做诚实守信之人。诚实乃是道德高尚的品德。 四是从严管重罚入手。对涉及危害公共利益,丧失伦理道德的事件要从严从重处罚。毒奶粉、假药品都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生活要素,对玩忽职守不能尽到监管职能的公职人员必须严办。提升官员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首要规范公权力,将官员放进“金鱼缸”里。对官员种种不诚信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和问责,对懈怠公务、冷漠民生的失职渎职行为以零容忍态势严惩不贷。 参考文献: [1]许凌云,许强.中国儒学通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曾光存.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向海英.动力还是助力:儒家传统文化与新加坡的现代化[J].东南亚研究,2011,(03). 作者简介: 徐琳,女,江苏金湖人,江苏省金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

哲学与人生论文哲学家帕斯卡尔曾有一句名言:“对于人 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这也许可以说是哲学智慧关照,人生与关照自我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又一证明。因而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必须对自我的人生存在进行哲学思考,于是,我们把人生哲学的旨归指向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 如果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个自我在展开自己人生历程的过程中无疑会显示其不同的个性风采。这似乎是对哲学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则的一个否定。但哲学的理性与智慧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而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这其中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把自我人生作“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样一个三阶段的划分,而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则贯穿于其中。 1.认识自我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认识你自己”,他的后继者柏拉图进一步发挥道:“我们知道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但我们却很难认识自己。” 所以,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思想家们都在探究人类自身,企图认识自己。就在人类的理性迈过了无数沟壑,走过了无数夜路中的迷途之后,终于认识到自己是人,并在高举起大写的“人”的理性旗帜时,“斯芬克斯之迷”仿佛被破译了。然而,人类理性马上便又发觉,“斯芬克斯之迷”并未真正破译,而是在跨过了俄狄浦斯的悲剧之后以另一种形式提出这个迷。于是,“人是什么”便又重新困惑着人类。实现自我 古希腊的一座圣庙,一进门的门柱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警世之言:“发现你自己!” 当今社会,信息的充斥使人们失去了必要的思考能力,太平盛世的浮华使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白日里为各自的名利奋斗,夜晚被各种娱乐生活引诱,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自我,找不到自我,甚至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脑海荡不起一点涟漪。时代的变化太快,走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跟着感觉跑吧!“不经思考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现在,信息时代的大潮正把社会推向一个“自我迷失”的时代。 看看你的周围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北了。电视电影看多了,在生活里就像是在表演;够档次的人见多了,也会在圈子里装装优雅做做秀,把自己扮得很清高;语言技巧学多了,说了一箩筐话却没有一点真实的感觉。很多人现在说话做事是在模仿别人中生活,而不是在做自己。

为主题思修论文

道德规范是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道德规范的思修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德规范的思修论文篇一:《浅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 教育 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本文从笔者的亲身体验出发,提出青年教师早期师德培养应当从爱心,责任,奉献;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教育观、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三点出发。 关键词:职业道德;奉献精神;社会服务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只有尊重教育和崇尚科学的情怀和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和热爱才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关心学生成才和勤奋钻研专业知识的不懈的动力。我深深感受到做好一名大学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教师,总有一些理念被牢牢地种进了心里。爱心,责任,奉献。作为青年教师,面对新的工作环境,面对新的角色,面对特殊的工作对象,这更加需要我们把爱心、责任、奉献谨记在心。面对可爱活泼的大学生,刚从大学出来的我们,还没有完全从这个角色中转化过来,这就需要我们快速做好角色的转化,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来。爱心,喜爱学生,耐心去了解学生,这是我们步入新岗位的第一步。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大学教师肩负着引导和建立正确观念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言传身教,通过知识、行为去影响他,教育他,起到模范的作用。有人说,“润物细无声”是描写老师影响学生的形象概括,我想,除了细无声之外,更多地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 方法 地去引导学生。这就要求青年老师精通专业知识、认真备课、及时更新知识等等。这些都需要青年老师去钻研,去实践。当代大学生热情、开朗、活泼、向上,和他们在一起,善于发现和学习,我想我们会相处得更好。同时,大学生有其显著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抽象思维 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这些特点告诉我们青年教师要加强 心理 健康知识 的学习,当学生面临心理困惑时,能有效地引导或者找适合的专家求助。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说明教师的头衔它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作为青年教师,“奉献”这两个字更要铭记。在任何岗位都是,如果太计较得失,工作满意度不高,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如果抱着奉献的精神,工作会更有动力。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对于刚刚踏上讲台的高校青年教师来说,缺乏的不仅仅是 经验 ,专业知识的储备也亟待补充,因而就更有必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不断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上不仅要知识,也需要技巧,应多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多交流,谦虚请教,争取尽早胜任教学任务。科研,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不可放松的。高校教师大都是刚 毕业 的研究生,需要将研究的方法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继续迁移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刚迈入新的岗位,需要熟悉各学院研究领域,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和优势,发挥团队精神,尽快出成果,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同样,面对学生时,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从他们能力特点出发,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服务社会。从小老师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以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读书这么多年了,好像这最直接、简单的目标都已经淡忘了。当老师说出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目标时,心理突然一惊,突然顿悟,原来服务社会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价值体现。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师必须关注专业发展动向和社会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指引好方向,将教育的价值一直扩大并延续下去。我想以后在工作上,牢记这一点,尽自己所能,做自己能做的,为社会,为需要的人出一份力,我想我们的价值就得到体现了。当然,要做好为社会服务,自己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个人 基本素养 和自己的提升这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观、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有的老师认为,大学生还需要严格要求;有的老师要求大学生自由式发展;有的老师说要引导性地指导;有的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播。到底哪种教育观念或者课堂风格才是真正正确,最符合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呢?更进一步说,哪种教学风格是最适合武汉大学的学生呢?《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的定义为: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教育学中存在一种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外界刺激和内部知识相结合的产物。我想,教育观念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与获得,也是需要结合自己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共同作用而形成吧。有人说过,一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模范、创新和成熟三阶段。这就告诉青年老师在初入教学岗位时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多听课,多 总结 ,然后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性地运用较好的 教学方法 ,形成成熟并应用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我想这种锻炼的过程既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高校教师又肩负着神圣的时代使命,我想以上的三点我是必须牢记在心的。 还记得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碰到学生压力过大影响生活的情况,我怀着关心理解的心情试图帮助他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几次的交谈,有了一定的缓解但是没有根本上消除他的恐惧心理,最后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面对学习也积极努力了。通过这件事情也看到了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成长的作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充实的满足感。我体会到问题永远是进步最好的契机,可有人帮助你直面问题却是前进的第一步,在帮助学生解除困惑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何尝又不是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呢。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理论知识,可要真正去实践,我想未必容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思想和心理动态,要能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管理技能,还要时刻关注国家政治动态把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的导向,做好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时萍.有感于教育改革中的师德建设[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9):166-167. [2]姜玫玫.对青年教师早期师德修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1):4-5. [3]程翠平.从大学生心理特点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2009,10(10):55-57. [4]冯德庆.我的师德观[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1):87-88. [5]王艳.教师风格形成探究[J].辽宁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6,(1):5-33. [6]尹作友,吴雪.知识类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3):270-274. [7]余新武,黄剑锋.从新课的导人看教师的教学风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48-51. 道德规范的思修论文篇二:《道德规范,从我做起》 摘 要:教师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来凸显思想品德的魅力,并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针对多媒体辅助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教学模式;多媒体;品德与社会 和谐社会要求人们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的素质就要从小培养,从娃娃做起。所以在小学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这一学科,教师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来凸显思想品德的魅力,并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并且从多媒体的视野中看到社会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道德品质。 多媒体教学将课堂知识展示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以及开设这门学科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果断地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现代前卫的表现,也是现代教学水平提高的前沿,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学生更能了解知识的真谛。那么,教师应如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讲解思想品德这一科目呢? 1 提高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面对这样的话语,教师就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知识不是教师盲目地去灌输,而是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追求与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真谛。如何才能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将探索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呢?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性。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特有的属性将知识赋予活性,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将一些基本的道德理念巧妙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知识的触动。学生看到了教材的活化,并且加上好奇心的驱使,就会更加热爱思想品德课,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 2 和谐教学,角色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高效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知识传达给学生。单一的模式只是教师讲解,没有新颖度,学生理解得也不透彻。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教师可以将知识制作成幻灯片来展示知识的内涵。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道德事件,为了有效地讲解知识的实质,指引学生走进实例当中,进行角色参与,让学生来表演 故事 情节。这样,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人物,将整个故事的实质凸显得淋漓尽致,更加了解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同时通过实例告诉学生一些类似的社会经验,让大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扮演完角色以后可以让其他学生去评价,也可以让学领悟知识的具体意义,教师最后给予一定的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完全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其中,同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到社会道德的根本。 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母,以话剧的形式来亲身体验父母的用心良苦,进一步体会父母的无私与伟大,让学生感受到亲情,从而使学生更加懂得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3 理解知识的真谛 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当前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要求教学部门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知识教学。而小学正是道德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将很多生活实例展示给学生,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思想品德科目。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拓展内容,而传统的模式只能是让大家理解,并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领悟。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对知识有一个解释的过程。 在教学小学思品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教学例子,然后给出道德知识,学生在理解以后可以自己举例。这样学生就像是在看电视一样,节目看完了然后得出 观后感 。如教学“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干旱地区对水的渴望的相关节目,学生从节目中可以看到那些同龄的孩子因为没有水而节约用水到几天甚至一个月不洗脸不洗澡,吃饭用水难的程度。他们看到这里会感慨万分,然后大家纷纷讲自己遇到的那些浪费水的情形等。这样教学要比传统的单一模式效果好很多,不断地推动学生积极学习。 4 组织 辩论 ,深化明理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不应该只放在书本上,教师要将呆板的东西变得活化,让学生走进实践生活。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东西真正地用到生活中。小学思品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 辩论会 、演讲、话剧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大家的思考以及思辨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以及道德行为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超前的表现能力。其中在学生的活动期间,教师还能有效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看到哪里有不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道德认知的冲突,同时为学生营造活动的环境,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掌握知识的内涵。 5 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小学思品课的教学需要注重明理,课外导行。在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上学生已经了解了课堂知识,但是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还要以实际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知识的实质。教师除了进行课堂训练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校内的思品演习以及训练,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大量的知识,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也要知行统一,最终形成道德评价能力。在学会道德评价的同时,还要认识和了解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情感,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对道德素质的提高。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是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成长,常常忽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理念,对他人没有道德底线。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觉到生活中身边的道德行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6 知识总结,深刻体会 小学生的思维观念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并且不断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知识进行全面的巩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知识。传统的总结方式只是教师单一讲解知识并且归纳,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运用灵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知识。 7 总结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的年龄,高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活动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法,教育出品德高尚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闫振部.浅谈思品课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11):96. [2]刘剑.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9). [3]郭秋芬.思品课教学的“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43. 道德规范的思修论文篇三:《浅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摘 要]市场经济在发展,会计也在发展,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近年来,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充分表明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谈了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所作的道德要求,又是本行业对社会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和社会、会计人员和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做出简单论述。 一、 爱岗敬业 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 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实实在在地把单位的发展和本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认识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培养职业上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过硬的基本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钻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一种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前几天有幸听取了“郭娜陆地航空班”先进 事迹 宣讲团的演讲,她们之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主要的就是她们真真正正做到了爱岗敬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二、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诚信为本,操守为主,遵守准则,不做假帐”,这是朱?基总理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自古以来,人们将诚实和守信视为道德的最高境界,也将其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在其工作中要讲求信用,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核算,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所诱惑,保持良好的人格和品质。目前,会计舞弊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都是违背了诚实守信这一基本职业要求。 三、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约束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廉洁是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的基础,而自律是廉洁的保证,二者不可偏废。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只有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会计人员整天与钱、物打交道,如果不能做到廉洁自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毁了自己的前途。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如果贪图一时的便宜,久而久之,就做起了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对单位出现的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也没有勇气去指出,放任自流,更很可能参与其中,落得可悲的下场。我们会计人员就是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四、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灵魂 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会计人员在其工作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实准确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弄虚作假。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离开了实际发生的客观经济事项,去进行会计处理只能是造假帐。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会计人员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对一些违规做法时,却睁一眼闭一眼,总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只要自己不贪就行,失去了会计监督的职能,缺乏的就是客观公正的意识。 五、坚持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 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和适应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依章,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要敢于并善于执行各种法律法规,坚决按法律法规办事,不屈服于外来压力,从而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 财经 法制意识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六、提高技能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 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会计业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 会计知识 、理论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不学习就意味着落伍,就将被时代淘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刻苦地钻研,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我局每年都要组织会计业务竞赛活动,比如珠算比赛,会计知识问答等,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参与管理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 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情况,掌握单位的生产经营能力、技术设备能力、产品市场及资源状况等情况,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真正起到当家理财的作用,成为决策层参谋助手,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八、强化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根本保证 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执法、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所以会计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经济主体服务好,为社会公众服务好。 综上所述,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涵,是教育引导广大会计人员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在生活和工作中讲道德、讲诚信,切实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定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真正成为自觉的道德实践者。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 参考文献: [1] 李冬云.《会计职业道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凌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交通财会》,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社会道德相关论文2000字 2. 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范文2000字 4. 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 5. 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30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政治思想 教育 的核心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路径选择》

摘要: 报告 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指出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此,笔者以公共交通为视角,从规范道德体系、利用车载媒体、营造积极社会舆论、奖惩并行和树立身边典范五个方面来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德素质;媒体;舆论;奖惩;典范

胡锦涛同志讲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由此可见,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然而在物质文明稳步上升的阶段,道德却出现了滑坡,一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笔者将以公共交通为视角,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以“德”参与其中

在新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的社会主义公共交通道德体系是一项重大而必要的任务。提升公民公共交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与现代文明所

提倡的、与公共交通要求相符的道德规范体系。该体系一经确立实施,便可以向公民提供正确的、积极的引导,确保公民在公共交通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将公共交通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将道德规范细则如同其他各项法律条文一样公之于众,使广大公民熟知其具体要求,知晓在公共交通生活领域内,有明确的道德要求来规范人们的 言行举止 ,这样做不仅没有限制单个公民的自由,反而确保了多数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保证了公共交通生活的有序进行。建立公共交通道德规范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公共交通的自身特点,又要同相应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道德体系的过程也是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努力践行交通道德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过程中的特殊优势

公共交通对于公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对方便公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它对公民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通过公交从业人员的言行可以方便地对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道德素质提升、社会风气净化发挥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感染的功能。

公共交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对公民进行道德影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公交作为公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联系的紧密性和经常性特点,公共交通可以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公民的道德影响;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具有丰富、独特的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资源优势。

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在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和影响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公交司机与乘客有着最直接、最频繁的接触,他们在工作时间内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广大乘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在公交车上,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他们的道德素质基础不同、 文化 程度不同、职业性别年龄不同,公交司机可以利用“从众心理”,给予乘客积极的道德引导,一个人做到,两个人模仿,三个人就形成一股风气,推而广之,大家就会将习惯内化为道德准则来时刻要求自己。

车载媒体同样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宣传形式,其作用不容被忽视,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加以利用。公共交通作为公共事业,其公益性的比重应多于利益性,因此,公交 广告 在招商时,应避免纯商业化,要有所选择,要考虑大众对出现在公交载体上的广告的需求和接受度,在内容形式上要注意将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乘客群体,如青少年学生是公共交通主要乘客群体之一,他们的道德正处于可塑期,因此,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应尽量播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节目、广告和宣传教育片,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力量

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对共同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意见。它对人们的行为有支持、约束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一般为:个人意见、公开争论、社会反应、支配行动四个阶段。①社会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它的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舆论主要是指普通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对人的行为和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的一定评价和议论。

媒体是制造和传播舆论信息的主要 渠道 ,是公众获取信息、储备知识、建立和完善道德行为自身评价标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即时消息、答疑解惑、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作为代表公众行使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工具,也逐渐成为公共交通道德的社会舆论的强势引导者。

因为高速的生活节奏,现代社会常被人形容为“快餐社会”,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实际距离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地域产生的局限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有时甚至已经没有了地域界限,微博、微信等信息工具不再像传统的报刊媒体,当天事隔天报道,现代媒体已经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迅速传播,并能引起广泛关注,也因为网络媒体虚拟化的特点,人们参与、关注的积极性反而更高。

正因如此,媒体应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公共交通道德意识。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媒体有责任正本清源,筛选积极向上的正面内容传播给大众,向大众传播正能量,并传递给大众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发行量,采用低俗性、功利性的新闻来取悦大众,漠视大众内心的道德诉求,造成混淆视听、扭曲事实的社会负面效应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缺失。

四、奖惩并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多数人认为在公共交通生活中他们是绝对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我有权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无权过问或者是管不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有人随意在大街上乱丢垃圾时,没有人会对他说:注意你的道德素质,请马上捡起来;在公交车上嗑瓜子的人一定觉得无所谓,没有人会阻拦他随地扔瓜子壳,这就是我们在公共交通生活中的不文明习惯,久而久之,就内化为我们的潜意识,表现为我们认为的“规范行为”。那么,如果是在一个很多人都把陋习和不道德当成习惯的环境中,政府仅靠温柔的、软性的道德劝说和宣传教育来改造公民素质、改良社会风尚,基本上效果不会很明显。新加坡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新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整体社会风尚一直都很好,这和其严厉的道德立法密切相关。以随地吐痰为例,在我国,这种被一些人看来极为普遍的生活习惯,在新加坡却被视为一种刑法行为,不仅要被处以数百甚至上千新元的罚款,而且要被强制劳动,甚至在电视上曝光。我们不可否认新加坡的道德立法是成功的,短时间内确立与道德相关的法律,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我们可以先从严厉惩处不文明行为开始,让广大公民树立一个观点: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要接受惩罚。相对于惩罚,奖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奖惩 措施 有意识的提升公民在共交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自觉的自我表现行为,它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本来无需专人监督,但基于现实状况和人们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监督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化公民的道德素质,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使得公民道德素质有所提升。奖惩手段就是给公民一个正确的示范或者警告,借以告知大家什么是文明社会所倡导的行为,什么是文明社会不应该存在的行为。我们也可以设置专人监督负责,定期检查并汇报 总结 ,表彰在公共交通生活中道德素质高的公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相反地,评选出表现不好的公民,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其次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惩罚,让其体验生活,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必须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去,从有意识到自觉实践,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五、树立身边的道德典范,倡导公民树立公共交通生活道德观念

胡锦涛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来,社会各界涌现出一股“评选道德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的热潮,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不断的被推举到公众的视线里来,他们的 事迹 一经报道,便迅速引起关注,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和模仿的对象,如郭明义、张丽莉、吴斌、孙茂辉等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平凡的工作岗位,却能够做出如此不平凡之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是我们所欠缺的,甚至是没有的,他们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社会公共道德的人格化体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代表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推举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榜样具备的道德素质是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途径之一。

以公共交通为例,公交公司可以根据路线联合各企业、单位、居委会,合力组织公民、并以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公民参与评选出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之星”后,可以在公交车上、公交站台处设立专栏,张贴他们的事迹加以宣传,乘客可以在等车、乘车的过程中浏览,公交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规定的线路,因此同一路线的乘客会反复浏览学习并受到提醒,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良好风气。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几百个人,当大多数人在遵循规则时,极少数不遵守规则的人便会受到指责和排斥,因此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公民的道德素质都将会有所提升。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我们学习道德模范的意义也就在于此,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有利于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通过各类媒体持续不断的推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能够帮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社会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使先进典型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参见报告全文

[2]参见:《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2007?中国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学习出版社,2008年。

[3]参见:__红主编《公民道德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6]参见:陈丽影.论社会舆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17卷第1期。

注解

①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姜维维.和谐交通的社会舆论营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第2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课程论文

思修的论文主题

出几个论文标题,供参考:【思修道德修养】1.思修道德修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构建良好道德修养是职业发展的基础3.试述道德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法律基础】1.法律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2.试论法律的社会价值3.简述法律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产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事业追求,才能成才。本文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辩护意识,中央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弱化已是不争事实,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征

现实可能性,理想信念存在的前提,就是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中,只有具备现实可能性的理想信念,才能为当下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信念支撑、信念引导以及价值目标;其二,未来指向性,以为来的实物为对象,以现存的事物为参照系,辩证的指向未来的世界;其三,主题依存性,理想信念主要是依存、从属于主体,显示出很强的主体依存性。其四,时代性与时代赋有不同的历史烙印,理想信念体系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时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理想信念也必将更加进步、更加科学。

二、理想信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

理想信念问题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一个时代的哲学,它们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证一个关于自己时代和社会的理想。这是因为哲学通过对人身本质的追问,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追问,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落实到或涉及到人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着理想信念问题,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观点指引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和理想追求,高校的哲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使青年学生受到这种基本精神的熏陶、启迪和激励,使他们形成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风范,铸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 文化 氛围和正确的思想导向。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能动的创造的反映论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支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论。这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理解为反映与虚拟的统一。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反映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实践中认识和改造、创造客体,以求得认识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理想和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指引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合乎规律的、有根据的现实,同必然性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事物如果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根据,丧失了自己的必然性,也就丧失了它的现实性。在实践中,应从现实出发,而不能从可能出发。但是,我们也不能氢可能与现实截然分开,它们之间除了有对立的一南之外,还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一面。可有作为潜在的东西,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而现实则是已经展开了的可能。在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脱离现实的可能,也没有不包括可能的现实,可能是现实的一个环节。不仅如此,可能与现实还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理论基础。在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态度:有人偏好甚至痴迷于理想,但却昧于现实,因而,其理想多半止于清谈,在现实问题面前却往往束手无策,其理想与现实是分裂的,极端表现就是为了理想而牺牲现实;有人顺应现实而抛弃理想,其典型表现则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与世无争。显然,这些都是版面和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是促进现实与理想的较高统一。大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做好眼前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积极准备条件。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指引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础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共产主义,这个科学就是马克思发现并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当代的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才是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如何贯彻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内容上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人的关怀。理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目前的哲学教育却提供足够的空间。现有的教学体系重视“客观规律”的“发现”问题以及“客观规律”的论证和表述问题,而对于理想建构问题基本没有深入论证。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应增加一些关于理想问题的哲学范畴和命题。一方面,要坚持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生产力原理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理想、信念、道德的教育,深化“精神”、“文明”、“道德”、“理想”、“人格”范畴的讲评和教育。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危机的出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单纯当成了理想教育客体,而哲学教育工作者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实际上,大学生既是理想教育的主体,又是理想教育的客体②,应该改变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平等、诚恳的姿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自我教育,增强自主、自律、自辩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明辩是非;增强学生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自觉选择、吸收美好的、崇高的、科学的思想信念,反对并抵制庸俗、低级、错误的理想信念。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环节上注重实践,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社会实践是哲学教育活力和魅力之所在,也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重要环节和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必须注意实践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想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被动教育与主动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可以运用社会调查与撰写 调研 报告 、社会参观与撰写小论文、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与撰写思想体会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选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②陈龙彪,黎齐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7,(4):69.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地,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不同方面的信念和相应不同的信念。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人生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那么毫无疑问理想便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有了这明亮的灯塔,我们就不会迷航,不会气馁,坚定果敢地向前,最终才会乘风破浪直达成功的彼岸!

雄鹰的理想是振翅长空翱翔九天;海燕的理想是搏击风浪穿越茫茫海面;蛟龙的理想是行云布雨畅游深潭;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是与时俱进屹立风口浪尖。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生命生活质量,提高人生境界、幸福指数,有助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三、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首先,我们要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地关键,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够自觉按照党的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我们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的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先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

再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但是近代一来人民饱受磨难。中国共产党勇敢地负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出壮美的青春之歌。

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相结合。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同时立志需躬行。志当存高远就是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从于一时一地的困难和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当然,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最现实、最需要把握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乘风华正茂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在逆境中孤而不堕,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抓住时机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最后,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当代大学生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修小论文主题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产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事业追求,才能成才。本文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辩护意识,中央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弱化已是不争事实,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特征

现实可能性,理想信念存在的前提,就是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中,只有具备现实可能性的理想信念,才能为当下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信念支撑、信念引导以及价值目标;其二,未来指向性,以为来的实物为对象,以现存的事物为参照系,辩证的指向未来的世界;其三,主题依存性,理想信念主要是依存、从属于主体,显示出很强的主体依存性。其四,时代性与时代赋有不同的历史烙印,理想信念体系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时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理想信念也必将更加进步、更加科学。

二、理想信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

理想信念问题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一个时代的哲学,它们都是以自己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证一个关于自己时代和社会的理想。这是因为哲学通过对人身本质的追问,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追问,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落实到或涉及到人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着理想信念问题,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观点指引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和理想追求,高校的哲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使青年学生受到这种基本精神的熏陶、启迪和激励,使他们形成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风范,铸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 文化 氛围和正确的思想导向。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能动的创造的反映论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支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论。这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理解为反映与虚拟的统一。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反映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实践中认识和改造、创造客体,以求得认识与存在、理论与实践、理想和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指引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合乎规律的、有根据的现实,同必然性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事物如果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根据,丧失了自己的必然性,也就丧失了它的现实性。在实践中,应从现实出发,而不能从可能出发。但是,我们也不能氢可能与现实截然分开,它们之间除了有对立的一南之外,还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一面。可有作为潜在的东西,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而现实则是已经展开了的可能。在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没有脱离现实的可能,也没有不包括可能的现实,可能是现实的一个环节。不仅如此,可能与现实还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理论基础。在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态度:有人偏好甚至痴迷于理想,但却昧于现实,因而,其理想多半止于清谈,在现实问题面前却往往束手无策,其理想与现实是分裂的,极端表现就是为了理想而牺牲现实;有人顺应现实而抛弃理想,其典型表现则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与世无争。显然,这些都是版面和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是促进现实与理想的较高统一。大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做好眼前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积极准备条件。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指引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础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共产主义,这个科学就是马克思发现并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当代的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才是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如何贯彻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内容上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人的关怀。理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但是,目前的哲学教育却提供足够的空间。现有的教学体系重视“客观规律”的“发现”问题以及“客观规律”的论证和表述问题,而对于理想建构问题基本没有深入论证。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应增加一些关于理想问题的哲学范畴和命题。一方面,要坚持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生产力原理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理想、信念、道德的教育,深化“精神”、“文明”、“道德”、“理想”、“人格”范畴的讲评和教育。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危机的出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单纯当成了理想教育客体,而哲学教育工作者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实际上,大学生既是理想教育的主体,又是理想教育的客体②,应该改变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平等、诚恳的姿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自我教育,增强自主、自律、自辩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明辩是非;增强学生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自觉选择、吸收美好的、崇高的、科学的思想信念,反对并抵制庸俗、低级、错误的理想信念。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环节上注重实践,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社会实践是哲学教育活力和魅力之所在,也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重要环节和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必须注意实践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想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被动教育与主动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可以运用社会调查与撰写 调研 报告 、社会参观与撰写小论文、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与撰写思想体会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选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②陈龙彪,黎齐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7,(4):69.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地,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不同方面的信念和相应不同的信念。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人生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那么毫无疑问理想便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有了这明亮的灯塔,我们就不会迷航,不会气馁,坚定果敢地向前,最终才会乘风破浪直达成功的彼岸!

雄鹰的理想是振翅长空翱翔九天;海燕的理想是搏击风浪穿越茫茫海面;蛟龙的理想是行云布雨畅游深潭;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是与时俱进屹立风口浪尖。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生命生活质量,提高人生境界、幸福指数,有助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三、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首先,我们要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地关键,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够自觉按照党的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我们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的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先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

再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但是近代一来人民饱受磨难。中国共产党勇敢地负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出壮美的青春之歌。

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相结合。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同时立志需躬行。志当存高远就是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从于一时一地的困难和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当然,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最现实、最需要把握的是今天。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乘风华正茂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在逆境中孤而不堕,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抓住时机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最后,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当代大学生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111111....人的价值,是价值观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既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也重视人的自我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既表现为个体存在的意义(个体对社会的重要性、责任和贡献)和个体需求的满足,也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满足。人的社会价值则表现为个体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进步的贡献。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里所说的“人类的幸福” 是指社会价值,“自身的完美”是指自我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这两种价值不是敌对的,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幸福而工作。马克思说得好:“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些论述,精辟地阐明了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人,必然具有很高的自我价值。从理论上说,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很清楚的,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时,这两种价值的关系的体现往往差别很大。有些人往往以自己拥有的金钱多少、权力大小、知识贫富,或以自己所处的地位高低,甚至以自己的“自我设计”来评价自我价值。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他们并不能说明自己对社会究竟作了什么贡献,有什么社会价值。而离开了社会价值来评价自我价值,是没有根据的。进而言之,如果你的金钱来路不正,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利用自己的知识干了坏事,身居高位而饱食终日,甚至搞了腐败,不但实现不了自我价值,还会堕落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作为现实的、在一定社会实践中的人,衡量其价值大小的尺度,只能是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贡献越大,价值越大;贡献越小,价值越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个人价值”论者只强调“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甚至以自我价值来否定、抹煞社会价值,是极其错误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并没有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往往强调社会价值,忽视自我价值。主要表现在: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对个人正当的利益和要求不够重视,助长了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依赖,不利于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又产生了。有些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惜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这是必须制止和纠正的。222222......在当今的社会里,有虚荣心成了普遍的问题。在同学之中,有些同学家境很富裕,也有些同学 家境贫寒。相处久了,一些同学难免有虚荣心,认为自己吃不如人,穿不如人,用的东西不如人,总之,样样不 如人,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消极心理,使自己低沉,孤僻,自卑等。那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呢?俗话说:“人穷志不穷。理所应当,得先立志。志气是事业的脊梁。王阳明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立志是首当其冲的;为志向做不懈的努力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应乐观看待生活。自己虽然穷,只不过物质条件差一点,而精神生活却很充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乐观的实质是正视现实,采取对策,走出困境。虽身处逆境,但是逆境是事业成功的营养。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法国伏尔泰也说过,不竟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所以,没有事业的人生黯然无色,有了事业,也就有了物质生活的满足。第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古至今,这样的事例彼彼揭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先立品行,后立志。因此,品行也很重要。自强者自胜。要自强就要有恒心,有毅力。毅力是克服失败的良药。拼搏是自强不息的体现。总之,这些观点教会了我们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和评价在于心灵与意志。

  • 索引序列
  • 思修论文主题励志人生
  • 主题关于人生哲学的思修论文
  • 为主题思修论文
  • 思修的论文主题
  • 思修小论文主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