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数学论文初中24点

数学论文初中24点

发布时间:

数学论文初中24点

身边的数学--------------------------------------------------------------------------------用天平称物品的学问��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只许在天平的一边盘上放砝码,要求一次称出物品重量的情况。��例如:在天平的一边盘上放砝码,要把1克到3O克整克重的物品,都能一次性地分别称出来,至少要备置几个什么样的砝码?��要“一次性”称出,又要做到砝码的个数“少”,各个砝码的克数不要相同,能将几个砝码拼凑成要称的重量,就尽量拼凑。��显然,1克、2克的砝码是不可少的。1+2=3(克),3克的砝码可以不要。利用1克、2克的砝码各一个,无论怎么也不能一次称出4克的重量,必须要有一个4克砝码。有了4克的砝码,再配上1克、2克的砝码,就能分别称出5克、6克、7克的重量来。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模拟天平称物的情况,制得下表:放置砝码(克) 称出物品重量(克)1 12 23+1 34 44+1 54+2 64+2+1 78 8…… ……8+4+2+1 1516 16…… ……16+8+4+2 3016+8+4+2+1 31��从表中可以看出,称3O克重量的物品时,用了4个砝码;但要分别称出1克到3O克的整克重量的物品时,需准备的砝码应该是5个,即1克、2克、4克、8克、16克,并且利用这5个砝码的最大称重量是1+2+4+8+16=31(克)。��找一找,l克、2克、4克、8克、16克这5个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砝码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相邻的两个砝码的重量,较重的是较轻的2倍。由此可知,只许在天平一边盘上放砝码,并且要求一次性分别称出1克至若干千克整克重的物品,至少需备置的各个砝码的重量,第1个是1克,其余可依次按“2倍法”得出。密铺的学问��地砖的形状往往是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我们还见过正六边形的地砖。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还是正六边形的地砖,都可以将一块地面的中间不留空隙、也不重叠地铺满,也就是密铺。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同学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总是借助于画出的图形去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而得出结论。��其实用地砖铺地这一生活问题也有数学方面的道理,可以用数学中学到的圆周角是36O度这一知识从理论上分析、解决。��我们都知道,铺地时要把地面铺满,地砖与地砖之间就不能留有空隙。如果用的地砖是正方形,它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那么4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在公共顶点处的4个角,正好拼成一个36O度的周角。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度, 3个正六边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上的3个角度数的和正好也是36O度。除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外,正三角形也能把地面密铺。因为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O度,6个正三角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处的6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36O度。��正因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拼合以后,在公共顶点上几个角度数的和正好是36O度,这就保证了能把地面密铺,而且还比较美观。��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你现在会从数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可以考虑从概率方面来写,比如用3和其他的什么数字算的24,各自是怎么排列组合的,概率是多少,把里面的规律总结出来你可以玩玩数独,也就是九宫格,也可以从这方面来研究

上教育网或学习网有范文

24点说实话没什么好写的,本来就很简单的东西,要写成论文会让人笑话的!你要是真的想写关于24点游戏的论文,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比如枚举法、递归法等,你自己下功夫了! 先说24点来由,再说出好处,然后说怎么玩...

算24点数学研究性论文

巧算“24”点一, 摘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24点”这个游戏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在1~10这些数字中,任意挑取四个数字,运用+、-、×、÷和()这些运算符号,使之和差积商等于24。那么,如何更简便地计算“24点”呢?如:以下这组数字:4,3,3,6算法:(3÷3×4)×6=24再例如:5,1,8,3算法:5×3+1+8=24二, 问题的提出&探究目的 假设四个自然数a、b、c、d,有a≤10,b≤10,c≤10,d≤10。那么,如何快速的将这四位数字运用+、-、×、÷和()这些运算符号,使之和差积商等于24?等于n时呢?三, 探究过程 先看几组实例:数字方法9,5,3,4(5×3-9)×43,3,6,8(3×3-6)×86,8,5,4(5+4-6)×83,7,5,6[(7+5)÷3]×65,4,8,5(4-5÷5)×83,5,8,4(5-3)×(8+4)1,9,8,5(8-5)×(9-1)1,8,6,18÷(1+1)×66,6,5,3(5-3)×(6+6)1,3,4,4(3-1+4)×4由以上表格得出第一种算法:利用公因式的算法∵24=72÷3=48÷2=1×24=2×12=3×8=4×6∴1,其中若a为24的约数,那么应优先考虑使b,c,d的和差积商为24÷a。其一般形式为(b?c?d)×a=24(?为+、-、×、÷中的一个)对于a,b,c,d,其组合有16896种可能,据不完全统计,这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种。 2,a,b,c,d中,其中若a为24的约数,但(b?c?d)×a≠24,则应优先考虑(a?b)?(c?d)或(a?b)?(c?d)=24。据不完全统计,a×b-c×d和(a±b)?(c±d)的几率较大(?为+、-、×、÷中的一个)同理,推广到任意四个小于10的自然数a,b,c,d,使他们的和差积商等于n,则若n为合数,则(b?c?d)×a=n和(a?b)?(c?d)或(a?b)?(c?d)=n,这两种组合的可能性最大。且据不完全统计,若n的约数越多,这两种的可能性最大。(?为+、-、×、÷中的一个)3,最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不完全统计)(1)(a—b)×(c+d)(2)(b+c)÷d×a (3)(b-c÷d)×a (4)(b+c-d)×a 请看第二组实例:数字方法1,3,5,6(5+1)×3+69,9,6,5(9-6)×5+97,6,5,16×5+1-77,4,7,37×4+3-79,6,4,59+6+4+59,3,1,4(4+1)×3+93,8,4,43×8-4+4不难看出,第一种算法并不适合所有的牌组。那么,无法使用第一种牌组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于是,我便做出了如下几种的归纳:1, 若a?b=24,c=d,则有a?b+c-d=24(?为+、-、×、÷ 中的一个,且前后的?为同一运算符号)2, 若a?b=25,c=d,则有(a?b)×c÷d=24(?为+、-、×、÷ 中的一个,且前后的?为同一运算符号)3, 同理,推广到任意四个小于10的自然数a,b,c,d,使他们的和差积商等于n 。n的约数越少,则出现(a?b?c)±d和(a?b)±(c,d)的几率越高。(?为+、-、×、÷中的一个)4, 据不完全统计,以下两种算法的机率较大。(1)a×b+c-d (2)(a-b)×c+d 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列出几种情况:1,1,1,k,其中k≠82,2,2,k,其中k=1,2,65,5,5,k,其中k≠1,4,5,6,96,6,6,77,7,7,k,其中k≠3,48,8,8,k,其中k=7,8,99,9,9,k,其中k≠3k,k,k,k,其中k≠3,4,5,6以下均为不规则:6,4,3,7 4,6,4,7 3,4,8,8 9,4,4,5 7,7,9,4 9,9,1,4 等

密铺的学问 ��地砖的形状往往是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我们还见过正六边形的地砖。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还是正六边形的地砖,都可以将一块地面的中间不留空隙、也不重叠地铺满,也就是密铺。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同学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总是借助于画出的图形去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而得出结论。 ��其实用地砖铺地这一生活问题也有数学方面的道理,可以用数学中学到的圆周角是36O度这一知识从理论上分析、解决。 ��我们都知道,铺地时要把地面铺满,地砖与地砖之间就不能留有空隙。如果用的地砖是正方形,它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那么4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在公共顶点处的4个角,正好拼成一个36O度的周角。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度, 3个正六边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上的3个角度数的和正好也是36O度。除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外,正三角形也能把地面密铺。因为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O度,6个正三角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处的6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36O度。 ��正因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拼合以后,在公共顶点上几个角度数的和正好是36O度,这就保证了能把地面密铺,而且还比较美观。

算24点的技巧 “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 “巧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求解.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 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 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游戏时,同学们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一试. 需要说明的是: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A、A、A、5. 不难看出,“巧算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论文

教初中的老师们都常半开玩笑地说这样一句话:“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要不然初三就完蛋!”初中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初中数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初中二年级的难点最多,初中三年级的考点最多,而初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相对而言都比较简单.因此,很多同学在刚刚进入初中数学的学习时,常常感觉比较简单,甚至觉得和小学没有什么区别,因而并没有感到压力.这些同学往往对初一的数学知识不够重视,与此同时也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学生进入初二年级,遇到很多综合题或复杂的题目时,就会很快凸显出来.这时,学生会感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这部分同学对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知识不够重视,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先具体列举一下初一年级同学在数学学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能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兴趣,甚至存在害怕数学的心理,缺乏主动积极学习的意向.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认真听讲、记录笔记、归纳总结、复习等). 3.在知识上,对数学定义、概念等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准确,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特别是对特殊情况等的把握十分含糊. 4.数学能力(审题能力、计算能力、分析方法、数学思想等)或多或少总存在欠缺,导致各种小错误,不能完整的完成题目. 5.在实践做题中,不能领会出题者的意思,简单的说,不能把握题目的关键,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6.平时做题速度较慢,考试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在学生初一阶段得到改善,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初二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数学成绩大幅滑坡,甚至导致在初三年级的学习中存在更大的障碍.相反的,如果学生能够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那么初二的学习只是在知识点上的增多和加深,而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学生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么,针对以上学生容易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好初一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端正学习态度.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各自的学科特点,数学也不例外.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但是,数学学习不能投机取巧,数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要明白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看两遍书:第一遍大概了解下一讲或下一章的内容、知识枝干以及重难点等.第二遍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等反复阅读,思考其内在联系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带着问题去听课,也便于求教老师. 课上认真听讲,会记笔记.初一的学生往往对课程的增多、课堂学习量的加大感到不适应,顾此失彼,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没有笔记可记,有笔记的学生也记得不够合理,认为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就是认真听讲,盲目的用记笔记代替听讲与思考,进而导致了听课效果下降.在听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听题目关键部分的提示(突破口)及数学思想方法;听课后小结.记录笔记时应注意:有选择的进行记录,主要记录知识要点、自己的疑点、课本上没有的教师补充的内容、解题的思路、数学思想方法、课堂小结等. 课后认真复习,及时归纳总结.课后要及时温故老师所讲内容,特别是经典例题,分析、归纳、总结,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此外,学习应有整体计划,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3)细心、认真地学透课本.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上的内容很简单,而考试都是难题.其实,这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学透课本,考试的内容究其实质,都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因此,在初一这一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更要对数学定义、概念等基本知识的十分准确把握,不能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对于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重点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的特殊情况(特例),要抓住定义、概念的本质,全面举例、不重不漏的明确概念、定义等.对概念和公式不能死记硬背,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学的学习.切记:理解和记忆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4)学会归纳总结复习. 复习总结的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去做.当你会总结题目,会对所学内容、所做的题目进行分类,了解每一知识点的基本题型,熟悉对应每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等时,你才真正的做到了知识的内化.归纳总结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时,同学们会发现,天天做题,成绩却不升反降.究其原因,天天都在做重复的题目,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在做,而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没有专心解决.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整体系统的把握,弄的一团糟.总结归纳是把书读薄的过程,题目应该越做越少. 5)建立“改错本”. 建立错题本是一种非常高效率且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主要用来收集自己的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容易犯的错误可能有有审题不细心,计算马虎,书写格式不规范,对概念、公式等理解似是而非,对隐含条件分不清等等.不会的题目往往因为没有思路、思路不清晰或找不到突破口等等.针对前一类错题,我们应该 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及时进行反思,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重视.而对于不会的题目,我们要参考教师或答案的讲解,注意体会其思路、思想、悟其道理并总结方法规律,找相关习题进一步巩固.建立一本错解本,可以达到错一次而加深十倍认识的效果. 6)不懂就问,积极讨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遇到不懂的问题,要积极及时的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求教.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这对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非常有好处.这里我想说的是,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方法和技巧.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更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7)注重实战. 平时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慌乱,同时注意调整好心态,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当然,经历大型考试也是必要的锻炼途径. 以上内容是我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问题提出的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同学的学习方法都会对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而有些许差别,适合你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 :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摘要: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在学习上形成的个人的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家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尝试着让学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遵守,最终让学生受益匪浅。数学解方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学生性格特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解方程

我在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新课前,我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本节课本进行思考,探究,并把结论(还要附带解题思路)标注在学案相对位置,然后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先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众所皆知,读书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这三点学生都具备了,那么他们才会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但是这三点学生自己具备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一定的评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更加细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留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对有进步和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夸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成绩靠后的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么我会让他第一个起来回答,并且对他这一勇敢的表现进行夸奖。如果一个害羞的学生回答问题,我就会对他这一表现进行夸奖,让他更有勇气。即使有些学生会答错或者不知道回答什么,我都不会对他们抱怨,而是对他们更加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总的来说,在多种情况下会给他们多种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对课堂也会充满了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认真。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这样就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时,起初学生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题,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5,后来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能发现常数项-5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5,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移项变号解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题目,然后理解其中的含义,看清楚题目是算对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们培养细心严谨的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题目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计算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他们会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再去括号得,最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会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再开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这样既能使运算简单化又能提高做题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查”就是在做完题后从头再检查一遍,因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对,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所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使正确率提高。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太过麻烦,从不检查,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就让自己的父母检查,要不就等老师检查,过后再去改正这些错误。有些学生验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于多少时,解得x=0是错误的,学生代入方程中检验,右边=4+0=4,最终得出方程左边等于右边。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计算一下左边究竟等于多少,而是看右边等于多少,就直接写左边等于多少。针对这些不检查的坏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验算;批改完作业后如发现错误,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草稿纸上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后全部正确再让学生订在作业本上,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镇,周围学习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们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因此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练习、多问问题,在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更加简单有趣,最终老师才会培养出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复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让学生们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养成,并且让这些习惯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各个方面,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云燕.新课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2009.

[3]赵辰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3.

摘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笔者意识到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地学习数学?笔者谈谈几点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教学建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情境,从学生的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情境引入“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砌墙,为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子,来看看细绳和墙面是否吻合…”伴随着教师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与叙述对应的图片。接下来,教师抛出问题“工人师傅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同学们能找到理论依据吗?”教学期间,教师利用话语描述并结合图片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才会统一,才会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添动力。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旧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师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争当学生的顾问。例如,当学生学完“圆的本质”之后,教师提出了“车轮为什么要变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严谨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自己观察物体或现象,或操作某些学习装置,在观察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1],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最好是课堂内外形式相结合,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每位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折叠一张方格纸,然后用剪刀随机切割一个图形,最后展开方格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鼓励做出类似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虽然剪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的概念、动态图形及公式等知识点,而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例如,“2017年晋江质检的数学试卷”中最后一道填空题中,在求EF的取值范围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时,需要不断地作图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类题目进行展示并讲解其变化的过程,就能增加学生对这类动点问题的内在认识,减少恐惧心理,形成足够的几何动态意识,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不同课型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104-105.

[2]吴开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9):96.

恰当及时反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如学生的作业、试卷、行为、表情、语言乃至课堂气氛都是一种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学反馈是改革和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对恰当及时反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 ; 教学反馈 ; 优化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作为起到主导作用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并及时关注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恰当处理和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节奏,从而有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记录效果,总结归纳数据,评定反馈方式的使用效果。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课堂检测与矫正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初中数学论文网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四、反馈教学的优化途径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

课堂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3.课后反思,及时小结

讲课后反思、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初中数学教学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反思 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了教师自我教学行为反省、自我教学方式矫正和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即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观察和教学结果的宏观判断,查漏补缺,及时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及课堂效率的活动。

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在每一节课,或是每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学习后,针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提高对教学问题的敏感度,从而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挣脱束缚,常教常新,从操作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

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

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教育论文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

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

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三、 反思自身教育行为

自身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四、反思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

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包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好。

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

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特点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 :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摘要: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在学习上形成的个人的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家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尝试着让学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遵守,最终让学生受益匪浅。数学解方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学生性格特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解方程

我在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新课前,我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本节课本进行思考,探究,并把结论(还要附带解题思路)标注在学案相对位置,然后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先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众所皆知,读书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这三点学生都具备了,那么他们才会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但是这三点学生自己具备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一定的评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更加细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留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对有进步和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夸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成绩靠后的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么我会让他第一个起来回答,并且对他这一勇敢的表现进行夸奖。如果一个害羞的学生回答问题,我就会对他这一表现进行夸奖,让他更有勇气。即使有些学生会答错或者不知道回答什么,我都不会对他们抱怨,而是对他们更加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总的来说,在多种情况下会给他们多种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对课堂也会充满了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认真。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这样就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时,起初学生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题,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5,后来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能发现常数项-5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5,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移项变号解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题目,然后理解其中的含义,看清楚题目是算对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们培养细心严谨的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题目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计算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他们会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再去括号得,最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会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再开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这样既能使运算简单化又能提高做题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查”就是在做完题后从头再检查一遍,因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对,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所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使正确率提高。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太过麻烦,从不检查,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就让自己的父母检查,要不就等老师检查,过后再去改正这些错误。有些学生验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于多少时,解得x=0是错误的,学生代入方程中检验,右边=4+0=4,最终得出方程左边等于右边。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计算一下左边究竟等于多少,而是看右边等于多少,就直接写左边等于多少。针对这些不检查的坏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验算;批改完作业后如发现错误,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草稿纸上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后全部正确再让学生订在作业本上,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镇,周围学习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们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因此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练习、多问问题,在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更加简单有趣,最终老师才会培养出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复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让学生们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养成,并且让这些习惯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各个方面,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云燕.新课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2009.

[3]赵辰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3.

摘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笔者意识到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地学习数学?笔者谈谈几点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教学建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情境,从学生的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情境引入“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砌墙,为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子,来看看细绳和墙面是否吻合…”伴随着教师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与叙述对应的图片。接下来,教师抛出问题“工人师傅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同学们能找到理论依据吗?”教学期间,教师利用话语描述并结合图片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才会统一,才会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添动力。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旧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师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争当学生的顾问。例如,当学生学完“圆的本质”之后,教师提出了“车轮为什么要变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严谨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自己观察物体或现象,或操作某些学习装置,在观察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1],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最好是课堂内外形式相结合,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每位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折叠一张方格纸,然后用剪刀随机切割一个图形,最后展开方格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鼓励做出类似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虽然剪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的概念、动态图形及公式等知识点,而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例如,“2017年晋江质检的数学试卷”中最后一道填空题中,在求EF的取值范围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时,需要不断地作图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类题目进行展示并讲解其变化的过程,就能增加学生对这类动点问题的内在认识,减少恐惧心理,形成足够的几何动态意识,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不同课型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104-105.

[2]吴开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9):96.

教育肩负着培养整个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创新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时代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数学概念中的定义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数学概念定义也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数学能力的根基之一。由此可见,要想掌握一门学科就要掌握这门学科核心的、根本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及策略进行探究,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及策略

数学概念的定义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掌握一门学科就是要掌握这门学科核心的、根本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数学教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

一、数学概念的意义、组成、特征

1.意义:数学概念一般指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同时,又是数学思维的细胞,也是知识与方法的载体。2.概念的组成:概念的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和属性等五个方面。例如,“平行线”是概念的名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概念的定义;“∥”是符号;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各组平行线可以看作正例及其变式“;两条没有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平行线”可以看做是一个反例;“平行线”的属性有:传递性、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3.概念的特征:概括性和抽象性。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现状1:重结果,轻过程。“一个定义,几项注意”。一步到位、举例训练、反复练习、迎接考试,急功近利。“概念教学=解题教学”式大容量训练;经典语言“:教概念不如多讲几道题目。”观念2:例题教学替代概念的概括过程,认为应用概念就是理解概念,不知道怎样教概念,只知道“模仿+训练”。

三.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一)概念形成模式的教学过程

概念形成———如果某类数学对象的关键属性主要是由学生对大量同类数学对象的不同例证进行分析、类比、猜想、联想、归纳等活动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来的,那么这种概念获得的方式就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依次是:1.感知、辨别不同事例;2.从一类相同事例中抽象出共性;3.将这种共性与记忆中的观念相联系:4.同已知的其他概念分化;5.将本质属性一般化;6.下定义。

(二)概念形成模式教学一般步骤

1.概念背景与引入(正例);2.学生分析、比较、综合不同典型例证(让学生多举例);3.从例证中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本质属性;4.下定义(用多种数学语言准确表示);5.概念的辨析(举正反例,分析关键词,考查特例);6.概念的应用(代表性、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操作步骤);7.形成概念系统(建立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三)概念同化模式的教学过程

1.概念的同化———新的数学概念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新的特征性质而形成,这时学生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对新概念进行加工、改造,从而理解新概念的意义,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就叫做概念的同化。2.类型: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具有下位关系和不具有下位关系两种情况。(1)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不具有下位关系用定义直接陈述概念———举例说明或解释———认识新概念的意义———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2)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具有下位关系概念教学一般流程:①呈现先行组织者;②下定义(属+种差);③概念的辨析(举正、反例,分析关键词,考查特例);④概念的应用(代表性、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操作步骤);⑤形成概念系统(建立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四、概念教学的策略

策略1:实施“组块化”教学所谓组块是指在记忆中把若干较小的单位组合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案例: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时,通常首先要分a>0和a<0两种情况分别讨论,然后再对判别式△=b2-4ac分△>0、△=0、△<0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前后一共有六种情况。策略2:整体感悟,主动建构知识与方法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习原则:“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

(一)“从整体背景到局部知识”的结构教学

案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活动1:初步感受生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1.一个变化过程;2.两个变量;3.一种对应,即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从思维策略到具体方法的结构教学

章建跃认为数学教学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即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研究、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维路径和基本操作方法。

(三)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结构教学

新的概念从属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容范围较广的知识时,则构成下位关系,原有的概念叫做上位概念,新的概念叫做下位概念。策略3:系统梳理,揭示知识的联系与规律从系统的角度学习知识,置知识于系统中,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因为联系和规律就是本质,着眼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可从三方面概括概念体系:1.建立概念网络,概念图或思维导图;2.明示概念之间的关系;3.揭示蕴含在这个概念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4:运用“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长程两段”教学策略,就是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特有的育人价值思考与开发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结构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结构”和“运用结构”两大阶段。“教学结构”阶段。主要采用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和建构知识,充分地感悟和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的结构存在,逐步形成学习的方法结构。“运用结构”阶段。主要让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结构,主动学习和拓展掌握与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

总之,中学数学概念定义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认真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适时地引入新概念,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燕.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

[2]朱家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时代,2012(8).

[3]李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之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0).

[4]周华.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摘要:通过上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心得的分析,可以得出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直观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和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一、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心得

小学生在小学时,学到的知识通常比较简单,所以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异并没有得到体现,而进行初中以后,学生学习的课程明显变多,很多学生很难再短时间以内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基础学习较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逐渐下滑。这种现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任务增加之后,明显体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差异,尤其是进入初二和初三之后,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所以教师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应提早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根源处解决这种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学习的兴趣,不让这种积极性被这种繁重的学习磨灭。教师应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根据自己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学生的个性需求时分层教学的主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应因材施教,更具有针对性。这种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数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科学性的学科,这种高度抽象性侧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知识的结构严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一定差异,教师应结合这种差异,并利用差异因材施教,并参考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确保学生在每个层次都能拥有与之相配的目标。教师为不同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数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分层教学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满足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加强,并有效改善了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分层教学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分层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兴趣,所以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全面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结语

通过上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心得的分析,可以得出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直观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和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层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虚拟教研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展望李海;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2-23

太长!我不喜欢复制啦!自己看吧!觉得还可以就给个好评!thank you!!!

首先,初中和小学的学习方法上有根本性的不同。小学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即可:而初中数学除了要有一定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有以下几点学习方法: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得题,最好一题多解,开拓思维,这有助于今后的学习。2.适当得多做些课外习题,要有针对性的去做 ,不要搞题海战术。3.将错题和经典题形整理一下或是定期看一下,这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几何思维,多动手画图并进性分析(不要嫌麻烦,十分有效),这对于初高中数学的学习都十分有益。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论文数学

恰当及时反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如学生的作业、试卷、行为、表情、语言乃至课堂气氛都是一种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学反馈是改革和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对恰当及时反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 ; 教学反馈 ; 优化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作为起到主导作用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并及时关注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恰当处理和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节奏,从而有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记录效果,总结归纳数据,评定反馈方式的使用效果。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课堂检测与矫正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初中数学论文网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四、反馈教学的优化途径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

课堂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3.课后反思,及时小结

讲课后反思、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初中数学教学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反思 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了教师自我教学行为反省、自我教学方式矫正和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即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观察和教学结果的宏观判断,查漏补缺,及时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及课堂效率的活动。

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在每一节课,或是每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学习后,针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提高对教学问题的敏感度,从而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挣脱束缚,常教常新,从操作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

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

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教育论文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

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

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三、 反思自身教育行为

自身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四、反思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

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包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好。

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

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你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 逻辑思维 ,对前人 总结 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 教育 ,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 毕业 ,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方式 。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 抽象思维 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 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 教学方法 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研究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初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 教育 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一、合作学习内涵机理论述 所谓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进行班级成员科学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针对对应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同步学习,最终派出代表将组内核心观点表述完整,在获得教师合理性评论建议后加以整改,以此实现对应教学规范引导指标。 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冲突性问题整理研究 首先,合作探究式问题设置形式过于简易单一。须知此类学习交流模式在于激发个体思维创新和合作意识,只有经过各类角度分析整编过后,才能绽放出独到的智慧结晶。可现实中,教师始终关注课程进度和应试结果,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度不够,尤其在鸭架式口语灌输讲解氛围中,学生对于既有知识感知趣味丢失,后期自主性学习动力也就不足。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对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秩序极为紊乱。事实上,合作学习理念主张吸纳各类学生观念,确保话题内涵讨论结果的多元特性。可实际布置活动期间,由于教师规则指导不够规范,使得对应任务难以及时交接到个体成员之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极为深刻,基本上只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感兴趣的单元之上,造成固定小组向心力溃败结果,关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风尚难以保持延续。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成为问题提出、结论 总结 代表,至于其余个体完全扮演旁观者角色,小组其间隐藏的思维两极分化效应显著。最终学习好的个体素质得以合理提升,而成绩不高的个体将继续沉沦。最后,教师普遍不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探究式合作学习流程中。在其思维体系中,片面地认为一切工作都将交付给学生,而应尽的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关键知识点提醒引导、课堂秩序科学规范监管职责,却顺势抛之度外。长此以往,学生整体上便处于放任自流境遇之中,在得不到合理肯定激励结果基础上,失去自主性学习动力,经常合作交流期间讨论其余话题内容,令课堂安定和谐秩序全面消散。也就是说,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应的个体素质规范调试指标难以顺利贯彻。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规范引导策略解析 (一)合作探究内容的科学选取设置 结合客观层面分析,初中数学教材的确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合作交流模式,而指导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挖掘学生整体兴趣感知点,尽量寻找一些高难度且令学生产生疑惑的课题内容。经过高层次认知任务分配布置过后,学生才好联合既有知识、生活分析 经验 加以科学探讨解读,这样对于个体思维架构完善显得相对有利一些。 (二)针对小组学生个体进行科学分工指导 其核心任务在于明确组内成员之间性格、能力互补功效,确保学生经过较难话题讨论期间能够相互辅助,建立标准正向竞争合作学习风尚,使得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能轻松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座位,将以往单纯样式的观众席位模式全面遏制,让同一组相对熟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确保话题交流深度的有机彰显结果。之后进行不同组间探究结果整理评估,实施不同阶段发言代表人的交替规则,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体加以现场鼓舞激励。 (三)尊重并鼓励学生布置多元化合作探究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着实丰富,为了确保学生逻辑和感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灵活衔接,教师必须确保单位课堂学习内容和探究任务的明确特性,令各类学生都能针对合作探究模式创新改革问题发表自身建议,确保单位成员都能有所作为,竭尽全力令单位任务可以在预设时间范畴之内得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要多给予鼓励。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特殊照顾、单独辅导的 方法 ,让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心,发挥作为集团一员的特殊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内容丰富,对于学生 逻辑思维 引导开发和人文情感协调都将产生独特调试功效。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关注并挖掘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划分任务,确保学生彼此之间产生高效互补启示作用,进一步为后续课题深度解读和个体发展前景科学预测绽放提供标准疏通性建议。 作者:张小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孙庄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逻辑思维,对前人总结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教育,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 毕业 ,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卢占武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沙垡中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方式 。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 抽象思维 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 教学方法 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顾伟军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

  • 索引序列
  • 数学论文初中24点
  • 算24点数学研究性论文
  • 初中数学知识点论文
  •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特点
  • 初中论文数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