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sar舰船检测论文

sar舰船检测论文

发布时间:

sar舰船检测论文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主要通过对摄影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各个方面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论文【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因其运用范围广、作用大而走上了逐渐发展的道路,并且对国民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发展;应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被划分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内,它在获取地球表面、环境等信息时是通过非接触成像传感器来实现的,并对其进行分析、记录、表达以及测量的科学与技术。

3S技术的应用、运用遥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在多个领域内都可以运用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比如:自然灾害、勘查土木工程、监测环境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运用到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的领域也在逐渐的增多。

在人类认识宇宙方面,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方法,也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以及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方向。

遥感技术和摄影测量可以提供比例不同的地形图以服务于各种工作,并且还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遥感技术与摄影测量与地图制图、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卫星定位等构成了一整套技术系统,是测绘行业的支柱。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近30年的时间里已经涉及到城市建设、水利、测绘、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各个领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模拟摄影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步入数字摄影阶段,摄影测量正在逐渐的转变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利于推动测绘技术的进步

我国的摄影测量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经历一个系统的转变。

在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以及解析摄影测量阶段之后,摄影测量终于步入了数字摄影测量的阶段,这也成为我国传统测绘体系解体,测绘技术新体系兴起的标志。

首先,从数字影像的类型来看,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数字栅格图、数字高程模型以及数字正射影像,土地利用与地名数据库也随之建立起来,摄影测量与数据库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运用提供了可能,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发展。

其次,由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也逐渐被国家所重视,并利用这两项技术来完成了各种地理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

此外,还推动了诸多具有全国界别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比如:比例尺级别为1:50000,1:1000000等的国家级地理信息数据库;除开国家级的,还有省级、县级等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等。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利于提升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我国获取空间数据的能力在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提升。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遥感数据平台进行了研发,从而推动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地面处理系统的建立,并在摄影测量方面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我国独立处理信息、获取观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从获取数据的能力方面来看,传感器在国家863以及973计划的支持上成功被研制出来,成功发射了对地观测的包括通信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以及资源卫星等五十多颗卫星,并推动了资源、风云、环境减灾以及海洋四大民用对地观测卫星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从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对地球多传感器、多平台的观测以及对地球表面分辨率不同的雷达和光学图像的获取,并将这些获取的数据用于对海洋现象、大气成分、自然灾害以及水循环等各个方面的监测。

其次,从数据储备方面来看,数据积累已经成功的覆盖了全国海域、陆地以及我国周围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数据。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项领域中的运用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运用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的具体分布,获取高分辨率灾区遥感影像,可以采用低空无人遥感、航天、航空遥感等方式,对灾区原有的地理信息以及尺度进行整合,推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将多尺度影像地图制作出来,及时、有效的提供地理信息以及地图数据支持,为及时制定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比如在汶川地震时,在灾区道路交通与通信严重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第一时间获取了灾区的详细信息与资料,并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连续、动态的实现对灾区的监测,并对道路交通以及房屋倒塌等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起灾区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将灾区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比如水系、居民地以及交通等,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及救援人员的搜救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灾情信息。

在灾区的救援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气象中的运用

在气象方面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主要运用在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预报和监测两方面。

在热带天气系统的监测方面,气象卫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台风的预报和监测。

在我国的春、夏季中,雷雨、暴雨等作为多发性的灾害性天气,在监测和分析方面,如果运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是非常困难的。

利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密度特点的卫星云图以及卫星产品,可以对对流系统的演变、发生、移动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从而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提前预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三、结语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阶段。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景雄.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08―114

[2]张剑清.潘励.王树根.摄影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9―93

[3]李德仁.王树根.周月琴.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131―137

[4]乔瑞亭.孙和利.李欣.摄影与空中摄影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78―182

[5]窦超.李兆钧.浅谈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应用[M].青海国土经略,2011(06):29―31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新特点及技术【2】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表现出的许多新的特点,分别从航空摄影自动定位技术、近景摄影测量、低空摄影测量、SAR数据处理、多源空间数据挖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论述。

关键词:电子科技论文发表,科技论文网,自动定位技术,近景摄影测量,低空摄影测量,SAR数据处理,多源空间数据挖掘

前言: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摄影影像和其他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取所研究物体,主要是地球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并对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与应用表达的科学和技术。

随着摄影测量发展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及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段遥感影像与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摄影测量与遥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1、航空摄影自动定位技术

近年来,随着卫星导航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遥感对地目标定位逐步摆脱了地面控制点的束缚,向少控制点甚至是无控制点的方向发展。

利用基于载波相位测量的GPS动态定位技术测定航空影像获取时刻投影中心的3维坐标,以此为基础研究了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理论和质量控制方法,在加密区四角布设地面控制点的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精度可满足摄影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大量减少了航空摄影测量所需的地面控制点。

研究成果已大规模用于国家基础测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开展利用在飞机上装载IMU和GPS构成的POS系统直接获取航摄像片6个外方位元素的多传感器航空遥感集成平台研究,可实现定点航空摄影和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目标定位。

研究成果表明,在1:5万及以下比例尺的4D产品生产中,可直接使用POS系统测得的像片外方位元素进行影像定向,基本无需地面控制点和摄影测量加密,从而改变了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模式,并使无图区、困难地区的地形测绘和空间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成为可能。

2、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的研究应用领域已涉及空间飞行器制造、航空工业、船舶工业、汽车工业、核能工业、化学工业以及医学、生物工程、公安刑事侦破、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现场处理、古建筑建档和恢复、大型工程建设监测等方面。

利用数字相机与实时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建立相应的工业零件检测系统。

该类系统使用高重叠度序列图像作为影像数据源,利用较多同名特征的冗余观测值成功地进行粗差剔除,根据2维序列图像导出物体不同部位的3维信息,然后将这些3维信息融为统一的表面模型,实现了高精度3维重建。

利用数码相机与全站仪集成形成一个全新的测量系统——摄影全站仪系统。

尽管传统近景摄影测量近年来得巨大发展,但必须在被测物体表面或周围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摄影测量工作者心中的“无接触测量“没有真正实现。

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被广泛接受,本质上它是一种基于”点“的测量仪器。

将它与基于”面“的摄影测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测量系统——摄影全站仪系统。

在该系统中,量测数码相机安装在全站仪的望远镜上,测量时利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在每个导线点利用量测数码相机对被测物体进行摄影。

每张影像对应的方位元素可以由导线测量与全站仪的读数中获取。

3、低空摄影测量技术

近年来随着低空飞行平台(固定翼模型飞机、飞艇、直升机、有人驾驶小型飞机)及其辅助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数码相机的快速普及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日趋成熟,由地面通过无线电通讯网络,实现起飞、到达指定空域、进行遥感飞行以及返回地面等操作的低空遥感平台为获取地面任意角度的清晰影像提供了重要途径。

建立基于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低空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硬件系统。

硬件平台包括无人驾驶遥控飞行平台,差分GPS接收机,姿态传感器,高性能数码相机和视频摄像机,数据通讯设备,影像监视与高速数据采集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等等。

需要深入研究无人驾驶飞行平台的飞行特性,并研制三轴旋转云台、差分GPS无线通讯、视频数据的自动下传、自动曝光等关键技术。

研究无人驾驶飞行平台的自动控制策略。

在飞行器上搭载飞控计算机,由差分GPS数据得到飞艇(相机)的精确位置,在此基础上对较低分辨率的视频序列影像进行匹配,结合姿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实时自动确定飞行器的姿态,从而进行飞行自动控制,并将所有数据同时下传到地面监控计算机。

研究多基线立体影像中连接点的多影像匹配方法与克服影像几何变形的稳健影像匹配方法。

数字表面模型与正射影像的自动获取及立体测图。

4、SAN数据处理技术

SAR成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它与可见光红外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我国SAR传感器研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先后研制了不同波段,不同极化方式,空间分辨率达到 In的传感器,并在SAR立体测绘方面设计了不同轨道和相同轨道的重复观测,为我国开展SAR技术的相关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

根据不同应用目的的SAR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

利用SAR和可见光反映地物不同特性的特点,在提取不同土壤性质以及洪水监测和灾害评估方面采用不同的融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并完成了国家和部门的科研课题。

SAR图像噪声去除方法。

由于SAR的成像特点,造成了SAR图像的信噪比低,噪声严重。

提出了自适应滤波思想,基于图斑的去噪方法以及噪声去除方法的评价等。

机载和星载重复轨道的SAR立体测图技术以及星载的InSAR技术和D—InSAR的突破。

完成了星载InSAR生成DEM及D—InSAR形变检测的相关软件开发,利用极化SAR数据提取地物目标,开展极化干涉测量的研究。

5、多源空间数据挖掘技术

多源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主要研究应用数学方法和专业知识从多源对地观测数据中,提取各种面向应用目的的地学信息。

从遥感图像数据中挖掘GIS数据。

在统计模式识别的基础上,通过神经网络、模糊识别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实现图像光谱特征自动分类。

基于纹理分析的分类识别。

包括基于统计法的纹理分析、基于分形法的纹理分析、基于小波变换的纹理分析、基于结构法的纹理分析、基于模型法的纹理分析和空间/频率域联合纹理分析等。

遥感图像的解译信息提取。

把计算机自动识别出来的影像,结合GIS数据库或解译员的知识,确定其对应的地学属性。

包括基于GIS数据的图像信息识别、基于地学知识辅助的图像信息识别、基于专家知识辅助的图像信息识别、基于立体观察的图像信息识别、基于矢量栅格转化的信息提取和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信息识别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步入全方位信息时代,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中去。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测绘工作去,本文探讨了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了发展趋势。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步入全方位信息时代,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中去。

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而在这期间,从遥感数据源到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平台和遥感器以及遥感的理论基础探讨和实际应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假设和地理空间信息学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数字地球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提供了难得一遇的机会和明确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向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提出了一些列的挑战。

而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是为数字地球提供空间框架图像数据及从数据图像中获得相关信息惟一技术手段

一、国内外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

(一)摄影测量现状

摄影测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高数发展,进入20世纪末期的时候,基于全数字自动测图软件的完成,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获得了迅猛发展并普遍存在于测量工作中。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提升帮助摄影测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摄影测量学学科与计算机科学有了大面积的知识交叉,摄影测量工具也变为较为经济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使得数字摄影测量提升到了另一个台阶,数字摄影测量的语义信息提取、影像识别与分析等方面均产生了从质到量的变化。

目前我国各省测绘局均已广泛应用了数字摄影测量,建立了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实现了全数字化摄影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有机合成,并且应用与测量实际工作中。

(二)遥感技术现状

目前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日常的天气、海洋、环境预报及灾害监测、土地利用、城市规划、荒漠化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尤其要提出的是航天遥感,是利用卫星遥感获取各种信息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在实现数字地球概念,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数字地球的实际意义就是将地球转为一个虚拟的球体,以数字形式来表达地球上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实现三维式和多分辨形式的地球描述。

数字地球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工程,从长远来看,信息量的更新一集信息的收取都需要卫星遥感技术提供可靠的信息源,换句话说,卫星遥感是实现数字地球的必要手段,也是其他手段不能够替代的。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应用与主要技术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

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技术为空间地理信息提供主要的数据元。

主要以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等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做好参照,同时还能顺利的完成地籍线画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附属产品。

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实行空三加密。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大部分工作均在室内完成,降低劳动强度与人工成本,还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地籍测量模式。

(二)摄影测量在三维模型表面重建的应用

三维物体的重建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古建筑重建和文物保护、医学重建、工业量测、人脸重建、人体重建及程勘察等方面,这种技术主要通过手持量测数码相机进行操作,得到一组具有短基线和多度重叠的图片,通过立体匹配获取可靠的模型点数据。

基于短基线多影像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三维重建技术能够解决静静摄影测量中不能同时兼顾变形早点近景和远景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采用量测数码相机以及手持拍摄方式,使得这种技术简单快速,并且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有点。

(三)遥感自动定位技术的应用

遥感自动定位技术能够确定影响目标的实际位置,并且准确的解译影响属性,在GPS空中三角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形成航空影响传感器,实现高精度的定点摄影成像。

在卫星遥感条件下,精度甚至可以达到米级。

遥感自动定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实时测图和实时数据更新的作业流程,能够大量减少野外像控测量的工作量。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展望

目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数据获取与处理、信息服务和数据分析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数据获取装备发展迅猛,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相应的提高,航空摄影测量软件实现模块化和标准化,实现了内外一体化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遥感影像信息管理能力增强。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测绘领域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

四、结语

虽然现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相对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与测绘工作中,逐步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

在我国目前,摄影测量与遥感装备存在产品种类单一、生产效率低等实际生产问题,这是与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背道而驰的,达不到国际水平。

需要国家发展测绘仪器制造业和专业软件开发能力,跨学科展开合作,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政府出台政策来引导市场发展,我国想要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上取得更大的飞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德仁等.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C].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论文集,1999.

[2]刘经南.激光扫描测高技术的发展与现状[M].武汉大学学报,2003(2):132-137.

[3]郑立中,陈秀万.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A].中国遥感奋进创新二十年学术论丈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姓名:邢航;学号:22021110042;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具备高分辨率的成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对敌侦察,为战场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支持。如何压制和扰乱SAR设备的成像侦察,实现对高价值目标和要地的有效防护,已成为当前电子对抗领域的研究热难点之一。该文探讨了SAR干扰的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详细梳理了SAR干扰技术的发展脉络,然后结合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典型SAR干扰样式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现有SAR干扰技术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专家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合成孔径雷达;电子对抗;干扰样式;发展历程;未来趋势         什么是SAR干扰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先进的微波成像设备,能获得类似光学照片的目标图像,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处理增益高、反干扰能力强等众多优点,是战略情报侦察和战场侦察的重要手段。在爆发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等高技术局部战争中SAR发挥了显著作用,已日益成为信息战场中获取对方重要情报的关键节点。随着SAR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军事应用呈现出“侦察打击一体化”、“动静目标兼顾化”、“平时战时结合化”等新特点、新趋势,不仅具有对地面静止目标的高分辨成像侦察能力,而且具备对地面运动目标的指示能力,如图1和图2所示,以及实现目标干涉三维成像的能力。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均大力发展以SAR为关键传感器的情报侦察、火力引导和“察打一体”系统,其中已发展的代表性情报侦察系统包括美国“长曲棍球”SAR成像卫星、“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日本PALSAR成像卫星和德国TerraSAR成像卫星等,有代表性的“察打一体”系统包括美国的F-16, F-22, F-35战斗机,“捕食者”系列无人机,印度的光辉战斗机等。这些系统大都具备多普勒波束锐化(Doppler Beam Sharpening, DBS)、条带SAR、聚束SAR和地面动目标指示(Ground MovingTarget Indication, GMTI)成像能力。不同成像模式服务于不同作战需求,DBS和条带SAR模式成像分辨率较低,一般用于大范围目标搜索;聚束SAR成像分辨率高,主要用于小范围感兴趣目标区域详查;而GMTI模式则用于捕获成像区域内运动目标。这些系统不仅能够全天时、全天候进行区域侦察,使得对方武器装备的部署、机动、日常训练面临极大的暴露风险,而且有人/无人机载“察打一体”系统还具备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象条件下对战场地面目标实施快速、精确打击的能力,使得高价值目标战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因此,SAR干扰技术的研究一直备受世界军事强国的大力支持和长期投入,相关科研机构与院校也不断研发出新的SAR干扰技术和系统,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本文主要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院校在SAR干扰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         为抢夺信息“高地”,世界各国不断研发出新的电子干扰技术和系统。然而,一旦某种干扰技术被公开或被使用,在以后的作战中可能不再奏效或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故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较为有限。尽管如此,强烈的军事需求始终推动着国内外众多科研单位与院所对SAR干扰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着发展与完善。其中,代表性的国外研究机构有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英国国防部海军研究所、挪威国防研究院、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以及埃及军事工程学院等;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活跃,较为突出的单位主要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国防科技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原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航天工程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等。纵观SAR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至今可将其大致划分为如下3个阶段。         20世纪末的后10年拉开了SAR干扰技术的序幕,重点以星载SAR作为攻击对象,以噪声干扰作为研究重点。从公开文献来看,美国学者Goj于1989年在《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nd Electronic Warfare》一书中首次提到了对SAR的噪声干扰技术,分析了特定空间位置处干扰机的干扰性能,定义了等功率密度线的概念。1990年,英国学者Condley根据干扰机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等参数,对噪声干扰的可行性等几个关键系统问题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对SAR的干扰效果仿真。199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梁百川等人分析了对SAR实施阻塞式干扰、瞄准式干扰和随机脉冲干扰的可能性。1997年,英国Dumper等人给出了SAR干扰方程,阐述了平均发射功率、干扰机有效辐射功率、成像几何场景以及雷达系统参数等对干扰效果的影响。同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9研究所采用等功率密度线,讨论了噪声干扰有效辐射功率和SAR成像区域的关系,并研制出了某型大功率噪声压制干扰机。         第2阶段是2000—2010年,该阶段的干扰对象仍以星载SAR为主,同时兼顾了机载SAR成像系统,工作模式为常规条带模式,以欺或灵巧压制干扰作为研究重点,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干扰样式,极大丰富了SAR干扰的理论方法,提升了干扰效能。2000年,美国海军研究院提出了由数字射频存储器、数字延迟线、幅度和频率调制器等辅助电路组成的数字图像合成(Digital Image Synthesizer, DIS)干扰技术:根据设定的虚假目标参数,对截获信号调制相应相位和幅度,形成欺信号,继而在图像中产生舰船等虚假目标。可以说,DIS干扰技术的提出为后来深入研究SAR欺干扰具有很好启发和借鉴作用。2002年,原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胡东辉等人提出了散射波干扰的概念,阐述了其干扰机理,为SAR干扰技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2003年,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王盛利等人根据SAR目标回波模型,提出了基于卷积调制的欺干扰原理,并给出了其频域实现的方法,后来的欺干扰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其思想。2005年,电子科技大学的李江源等人提出了类杂波干扰样式,指出其能从时域和频域对回波作多维有效覆盖。2006年,国防科技大学的李伟等人提出了基于卷积调制的欺式动目标干扰方法,但文中缺乏在GMTI处理下的干扰效果验证。国防科技大学的黄洪旭等人根据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信号的时频耦合特性,提出了3种移频调制干扰样式,实现了对SAR的点、线、面的干扰效果。针对欺干扰计算量大的问题,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的甘荣兵等人将线性累加转换为矩阵乘积,提高了运算效率。同年,张锡祥院士推导出了常规脉冲雷达干扰与SAR干扰的统一干扰方程。2009年,国防科技大学的吴晓芳等人把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应用到SAR干扰上,成功产生了距离向等间距假目标串。同年,吴晓芳还在分析了固定移频干扰、随机移频干扰和步进移频干扰等多种移频干扰样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分段移频调制干扰的统一形式。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原电子工程学院)的沈爱国等人研究了随机脉冲串卷积和相同噪声样本卷积的SAR干扰效果。2010年,国防科技大学的吴晓芳等人利用SAR回波的方位向时频耦合特性,提出了多普勒调制干扰。此外,吴晓芳等人进一步将间歇性采样技术拓展到了慢时间上,产生了方位向等间距假目标串。同年,军械工程学院的Lv和航天工程大学的Ye等人则提出了在慢时间上采用随机噪声样本卷积的SAR干扰方法,产生了距离向范围可控的压制条带。         第3阶段是2010年至今,各类新体制SAR系统的不断涌现使其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由此针对不同的干扰样式发展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技术,具备了特定的反干扰能力。与之相呼应,为有效对抗各类新体制SAR,相关科研单位和院所在上一阶段的研究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出了相应的干扰样式和方法。         (1) 在常规SAR干扰方面,随着SAR系统分辨率和信息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原来单一、简单的干扰样式易被辨识和滤除,因此此时的SAR干扰研究重点是如何对基本干扰样式进行优化组合和对SAR的场景欺。电子科技大学的王文钦等人将频控阵技术应用于干扰机设计,并验证了该体制下的微动干扰和散射波干扰效果。国防科技大学的陈思伟等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的房明星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董春曦等人、航天工程大学的贾鑫等人、火箭军工程大学的朱守保等人则基于间歇采样干扰、余弦调相干扰、散射波干扰以及移频调制干扰等提出了多种复合干扰方法,有效地弥补了单一干扰样式的缺陷,达到了更优的干扰效果。在场景欺干扰方面,主要工作则放在了降低算法计算量,提高干扰实时性和虚假目标逼真度上。国防科技大学的林晓烘等人以分辨率为代价提出了基于逆RD欺算法;国防科技大学的刘永才等人以满足雷达斜视角为目的提出了基于逆W-K的欺算法和频域三阶段欺算法,并兼顾了假目标的聚焦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孙光才和赵博等人通过拆分干扰机频域响应,将实时累加转化为了线下模板预生成和对截获信号的实时卷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畅鑫、上海交通大学的Sun等人以及航天工程大学的Yang则将欺模板分割为多个小场景模板,对其作并行时延和移频调制处理。此外,国防科技大学的刘庆富还提出了时频交叉乘积的欺算法,通过对截获信号作时域乘积调制,直接避免了对干扰机频域响应的计算。在提高欺的真实性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周峰等人采用多接收机协同定位,直接获取斜距差,避免了泰勒展开造成的误差积累。上海交通大学的Sun等人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不同场景的目标散射特性,提高了虚假目标和场景的适应性;电子科技大学的马德娇等人通过消除真实目标的阴影特征,使场景中的真假目标无法辨识。电子科技大学的赵明明通过提取模板库的目标特征,改变了场景中真实目标的SAR图像形状和散射特性。此外,航天工程大学的卢庆林等人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等人[55]还提出了采用生成对抗网络产生高逼真虚假模板的方法。         (2) 在波形捷变SAR干扰方面,波形捷变使干扰信号与SAR回波间不再相干而达到了抑制干扰的目的。鉴于此,国防科技大学的杨伟宏等人充分利用了间歇采样技术能实现对当前脉冲内截获信号的同时转发,将其分别与快/慢时间调制、散射波干扰以及运动干扰机相复合,为有效对抗波形捷变SAR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此后,国防科技大学的张静克等人在研究了欠采样对调频斜率极性捷变SAR干扰效果的基础上,将其与散射波干扰相复合。国防科技大学的刘立新等人则将时频交叉乘积与间歇采样相结合,实现了尺寸和形状均可灵活控制的分布式虚假目标欺。         (3) 在多通道SAR-GMTI干扰方面,GMTI处理不仅可以实现对干扰信号的部分对消,还能破坏虚假目标的重定位效果,降低干扰效能。鉴于此,国防科技大学的吴晓芳等人将运动目标成像特性用于干扰,提出了高逼真匀(加)速运动调制和微动调制干扰技术,实现了对多通道SAR-GMTI的高效动目标欺干扰。国防科技大学的张静克等人分析了单干扰机的动目标欺效果,指出GMTI处理会对假目标的速度估计和重定位发生偏差。针对该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的Sun等人采用双干扰机协同调幅的方法,控制了虚假目标相位,以抵消单干扰机产生的附加相位,使其重定位于预定位置。鉴于噪声干扰的GMTI输出受正弦调制影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畅鑫等人通过设置干扰机的方位向间距实现了对GMTI输出的全平面压制。同样,为达到更理想和丰富的干扰效果,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的毕大平等人、国防科技大学的刘业民、航天工程大学的降佳伟等人将匀(加)速运动调制和微动调制与移频调制、间歇性采样、卷积调制以及散射波干扰等相组合,提出了多种SAR-GMTI复合干扰方法。         (4) 在InSAR干扰方面,由于该体制具备了对目标和场景的高程反演能力,因此可鉴别只具备二维干扰效果的干扰样式。鉴于此,国防科技大学的张静克等人分析了微动干扰对InSAR的干扰效果,表明其能够在InSAR图像中形成沿方位向分布的形似“连续的栅栏”或“离散的栅栏”的多假目标。国防科技大学的刘庆富则在研究了单天线干扰存在“斜坡”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天线幅相控制的干扰方法,提高了干扰所形成的虚假地形的逼真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黄龙等人通过协同调制双(多)干扰机产生的虚假目标时延和补偿相位,实现了二维图像和数字高程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Wu等人则提出了通过双干扰机协同布站和调制附加相位的方法,实现虚假目标高度欺。而在对抗双通道干扰对消技术方面,北京科技大学的唐波推导了干扰机运动与双通道对消时图像恶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黄龙等人采用分布式多天线分时发射模拟旋转干扰机和双干扰机同时工作的方法,破坏了雷达对干扰相位差的估计,达到了对抗干扰对消的目的。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的张云鹏等人采用慢时间域间歇性采样和余弦调相的方法来扰乱成像雷达对消后的真实场景。 李永祯, 黄大通, 邢世其, 等. 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综述[J]. 雷达学报, 2020, 9(5): 753–764. doi: .

★SAR测试介绍SAR的英文全称为SpecificAbsorptionRate,中文一般称为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是手机或无线产品之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其定义为: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由于人体各种器官均为有耗介质,因此体内电磁场将会产生电流,导致吸收和耗散电磁能量。生物剂量学中常用SAR来表征这一物理过程。SAR的意义为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SAR实验室能力介绍SAR实验室支持手机、数据卡、平板电脑、对讲机等移动设备的SAR测试。测试频率范围300MHz-6GHz,包括2G、3G、4G、WIFI等通讯制式。★SAR实验室设备介绍最新引进法国SATIMOSAR测试系统,此测试系统满足YD/T1644、EN62209-1、FCCOETBulletin65等国内外标准。该SAR测试系统支持双人头桌选件,具有测试速度快、设备稳定度高等特点。★SAR测试分类按产品类型分类:2G手机、3G手机、4G手机、对讲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SBWiFi、大功率蓝牙耳机等。按频率分布分类:GSM450、GSM850、GSM900、GSM1800、GSM1900;UMTSBandI、II、III、IV、V、VIII;CDMA、EVDO800、850、1700、1900;PPTDevice(136MHzto174MHz)、(400MHzto520MHz)、WalkieTalkie;Bluetooth(、、、);WiFi()。按认证类型分类:CE-RTTE、FCCID、IC、Thailand、India、KC、NCC、MIC等。总结:SAR测试主要针对天线近人体20cm以内的含无线发射的产品,且该产品的功率超出各国豁免的功率值。

舰船杂志航母

美军航母(CV 63) 小鹰号 母港日本横须贺(CVN 65) 企业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CV67) 肯尼迪号 母港在佛罗里达州迈波特基地 (在不执行任务的时候用作训练航母)(CVN 68) 尼米兹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CVN 69)艾森毫威尔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CVN 70) 卡尔 文森号 母港为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CVN 71)罗斯福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CVN 72)林肯号 母港华盛顿州的埃弗里特(CVN 73)华盛顿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CVN 74)斯坦尼斯号 母港在加州圣迭戈基地(CVN 75)杜鲁门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CVN 76)里根号 母港在加州圣迭戈基地(CV63)小鹰号:为小鹰级首舰,于1961年4月服役。 主尺度:长米,宽米,吃水米,满载排水量83960吨。主机采用4台蒸汽轮机,209000KW,4轴推进,航速32节。续航力4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舰员2930名,其中军官155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20名。(CV65)企业号舰员:3215名,其中军官171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58名;旗舰人员:70名,其中军官25名。主尺度:总长米,型宽 米,吃水米 飞行甲板:长米,宽米 满载排水量:93970吨 航速:33节。 动力:8座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A2W压水堆,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轮机,209000KW;4台应急柴油机,8000KW,4轴CV67)约翰.肯尼迪号 载员:舰员3045名,航空人员2500名排水量:标准60700吨,满载82650吨船体:长327米,宽米飞行甲板:长米,宽米吃水深度:米(CVN68)尼米兹号 舰长:米 舰宽:米,飞行甲板最宽米 吃水:米(CVN-71为米,自CVN-72以后为米)。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4台应急柴油机,4轴推进 功率:194兆瓦(26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 续航力:80万~100万海里 。主要武器装备:3座“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CVN-68和CVN-69为3座),3座324毫米3联装鱼雷发射系统 搭载飞机:固定翼飞机约80架,直升机6架。人员:舰员3184人,航空人员2800人。(CVN69)艾森豪威尔号 载员: 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5名,海军陆战队72名排水量: 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船体: 长米,宽米飞行甲板: 长米,宽米吃水深度: 米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舰载飞机: 75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2台动力装置: 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推进功率: 万千瓦最大航速: 30节CVN70)卡尔文森号“卡尔.文森”号核航空母舰:为尼米兹级的第三艘,于1982年2月服役, 曾参加海湾战争。舰长 ,宽米,飞行甲板宽米 ,吃水米,标准排水量81600吨,航速30节以上 ,可载各型飞机近百架。(CVN71)提奥多.罗斯福号载员: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96386吨船体: 长米,宽米飞行甲板: 长米,宽米吃水深度: 米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20-28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ES-3A电子侦察机,SH-60F/HH-60H“海鹰”反潜直升机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推进功率: 万千瓦 最大航速: 35节CVN72)亚伯拉罕.林肯号这艘以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命名的航空母舰,排水量为10万吨,全长340公尺,于1989年11月11日投入服役(CVN73)乔治.华盛顿号载员: 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 万千瓦 最大航速: 35节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102000吨船体: 长米,宽米飞行甲板: 长米,宽米吃水深度: 米(CVN74)约翰.史坦尼斯号“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在“尼米兹”家族排行第七,为纪念为美国海军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参议员约翰·斯坦尼斯而命名。该舰于1991年3月开工建造,1993年11月正式下水,1995年6月开始服役于美太平洋舰队。“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生命力最强”的水面舰艇,堪称“尼米兹”家族中的佼佼者,能执行攻击和反潜等多项任务,在美军20 世纪末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显得异常活跃。不过,由于“斯坦尼斯”号“花钱如流水”,也遭到不少非议。“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的全部采购费高达150亿美元,从其开始建造到最后退役,共需经费约33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航空母舰的现代化改装和报废等花费,即使对美国这样的世界首富,也是不小的负担。用途: 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舰艇名称:斯坦尼斯舰艇级别: 尼米兹编号: CVN 74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194000 千瓦;4台应急柴油机,8000千瓦,4轴推进型宽: 米吃水: 米总长: 米航速: 30节以上开工日期: 1991年下水日期: 1993年 正式服役:1995年舰载飞机:78 架F-14D雄猫: 20架F/A-18: 36架EA-6B徘徊者: 4架E-2C鹰眼: 4架S-3B北欧海盗: 6架ES-3A: 2架SH-60F直升机: 4架HH-60H海鹰直升机: 2架CVN75)亨利.杜鲁门号载员: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105500吨船体: 长米,宽米飞行甲板: 长米,宽米吃水深度: 米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 "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舰载航空燃料: 9000吨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推进功率: 万千瓦最大航速: 35节罗纳德.里根号正在海试即将加入美国海军服役 “里根”号航母以美国第40任总统的名字命名,是“尼米兹”级航母的第9艘,也是第一艘以健在的总统名字命名的航母,“尼米兹”级航母全部在纽波特纽斯船厂建造。“里根”号航母于1998年2月12日铺设龙骨,2001年3月4日命名,将于2003年6月交付美海军。自第一艘“尼米兹”级首舰“尼米兹”号1975年加入美海军以来,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里根”号航母采取了数十项先进技术和革新措施。包括全新设计的岛式上层建筑、球鼻艏、高度集成的舰载系统,另外,还比该级前几艘舰设置了更多供女兵使用的设施。“里根”号水线以上有20层楼高,333米长,与帝国大厦的高度相当,该舰排水量95000吨,其飞行甲板面积为21780平方米,舰上铺设了700万213万米长的电缆,能够容纳6000人和80架飞机。法国航母戴高乐航空母舰法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中型航空母舰。1983年5月开工建造,1994年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该航母长米,宽米,飞行甲板最宽米,吃水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39680吨,2座核反应堆,万马力,航速27节,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全员编制1700人,其中舰员1150人,航空人员550人。舰上可搭载法国新型“阵风”M型战斗机、”超军旗“攻击机、E-2C预警机等各种舰载机40架。武器装备有:4座8单元发射“紫菀”-15导弹的“瑟弗莱尔”垂直发射系统,2座6联装“萨德尔”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8门20毫米防空机炮、4座8联装AMBL2A“达盖”干扰物发射架。电子设备有“阿拉贝尔”火控雷达、“塞尼特”8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和16号数据链。法国“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建的法军与全世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一开始接收美国在二战时代建造、尔后淘汰下来的旧船作为舰队主力,或者接收美援计划下的武器装备;然而随后法国很快就走出了美国的阴影,绝大部分的国防武器都实现了国产化,法国随后也成为全欧洲国防工业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海军方面,作为现代海强象征的航空母舰,法国自然是不会不造的。法国第一种自制的航空母舰,就是于1963年服役的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可别小看这种满载排水量仅三万三千吨的中型航空母舰,在1980年代后期苏联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现身之前,克莱蒙梭级可是除了美国航空母舰之外,全世界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新设计的传统起降航空母舰(就连昔日的海上强权英国,在战后也无力建造新一代传统起降航空母舰,只能屈就于轻型短场起降航空母舰)。其主要任务是:保护法国领土、领海与海外省、领地的安全,支持政府的对外政策,保障海上交通线的畅通,进行独立作战与协同其它海空兵力作战。战后,法国作为北约的一个成员国,既要承担北约分配的任务,同时又要维护海上利益,重振大国的雄威,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此,各盟国,特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抽调部分舰艇补充法国海军,给了法国海军200艘包括3艘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艇,法国另外从战败国德、意海军手中得到35艘包括10艘护卫舰在内的中小型舰艇,补充了本国海军。然而,这批舰艇的舰龄普遍较长,已经不适应担任北约组织和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中所赋予的任务。为此,法国海军于1952年提出建立一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能适应海战新条件的海上力量发展计划,并得到法国政府的批准,于是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便应运而生。第一艘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于1953年制定预算,1955年11月动工,1957年12月下水,1961年服役。第二艘“福煦”号于1955年制定预算,1957年动工,1960年7月下水,1963年7月服役。至此,法国海军已建造了一批以航空母舰为主的水面舰艇攻击力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法国海军的战斗力,使海军的面貌为之一新。正如当时的法国总统在“福煦”号航空母舰服役一年后所指出的那样:“法国海军已史无前例地位于各武装力量之首。”两艘本级舰都以20世纪初期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国家领袖来命名:克莱蒙梭号(FNS Clemenceau R-98)以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理克莱蒙梭命名,福熙号(FNS Foch R-99)则采用一次大战时期曾任西线协约国最高统帅福熙将军之名。基本结构“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为27300吨,满载排水量为32780吨。它拥有城市公共生产的各种功能:膳食、住宿、治安、卫生、行政管理、消防安全、消遣娱乐和新闻报道等应有尽有。虽然它的全长只有265米,宽米,吃水米,但从龙骨到舰桥顶部高达米,足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舰上发电机的总发电量达14000千瓦,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的照明用电量。不论是在航行期间还是在停泊期间,“克莱蒙梭”级航母始终是一座开动的综合工厂。它有自己的推进装置、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空调装置、加油装置、充气装置和消防装置等。此外,舰上还设有飞机的维修保养部门。有军械车间、机械车间、金工管道车间、电气电子设备车间等。所有这些对于航空母舰在海上长期活动是必不可缺少的。“克莱蒙梭”级采用全通式斜角飞行甲板,构型颇类似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的美国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舰岛则位于舰体右舷;飞行甲板装备方面,本级舰拥有两具美制Mitchell Brown BS-5蒸汽弹射器以及四组降落拦截索,右舷位于舰岛后方以及舰岛左前方舰体中央各设有一具飞机升降机。武器装备最初本级舰的右舷装备八门100mm单管高平两用舰炮,不过此种火炮在对空射击时大概只打得二次大战时代的螺旋桨飞机,对于现代化海战而言根本不合时宜,因此在后来遭到拆除;在克莱蒙梭号上,这八门100mm炮被四门DCN新型的100mm单管自动快炮取代,而福熙号则完全取消了100mm炮的设置。在服役生涯中,”克莱蒙梭”级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提升范围包括舰载机、防空武器、核武储放能力、升降机、弹射器、通讯系统以及飞行甲板、舰岛、轮机舱、弹药库的装甲强化等。1977、78年,两艘”克莱蒙梭”级进行第一次现代化改装,增加储放机载战术核子武器的能力。1985~86年,克莱蒙梭号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装,加装两具海响尾蛇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而福熙号则在1987~88年进行相同改装并另增ASMP机载核子对地导弹的储存能力。1992年,福熙号进行第三次改装,更换新的飞机弹射器;而克莱蒙梭号则在1993年进行第三次改装,增加ASMP核子导弹的储存能力。1995年,福熙号加装两门30mm机炮以及两具Sadral六联装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战斗系统则升级为Senit 。由此可发现,福熙号接受的改良比较多。舰载机法国认为,作为兵力投送的工具和战术核武器的核威慑政策的组成部分,航空母舰是提供援助的最好工具,是掌握岸基飞机无法行动的海区的制空权所不可缺少的。“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共可载飞机44架,其中10架F8E“十字军战士”战斗机、20架“超军旗”攻击机、10架“阿里兹”反潜机、2架“超黄蜂”直升机和2架“云雀”直升机。航母上的这些飞机是根据其通常任务所配置的,当然舰载机的类型与装置还要视航空母舰在海上编队中的情况和使用而变化。“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共可载飞机44架,其中10架F8E“十字军战士”战斗机、20架“超军旗”攻击机、10架“阿里兹”反潜机、2架“超黄蜂”直升机和2架“云雀”直升机。航母上的这些飞机是根据其通常任务所配置的,当然舰载机的类型与装置还要视航空母舰在海上编队中的情况和使用而变化。本级舰的主力战斗机种是美国在1960年代推出的F-8十字军战机,攻击机种则为法国自制的军旗型(Etendard),反潜机则为贸易风型(Alize)。1978年起,改良自军旗四型的超级军旗(Super Etendard)攻击机进入法国海军服役,并部署于”克莱蒙梭”级上。意大利“凯沃尔”号航空母舰提起意大利的航母,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意大利海军目前唯一在役的航空母舰“加里波第”号。“加里波第”号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仅1. 33万吨。别看它吨位小,却有惊人的作战潜力。它设计精心,巧储武备:舰上可搭载18架“海王”直升机,主要用来担负特遣编队的反潜防御任务;还可根据局部防御作战的需要,配置16架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意大利海军借助自己这艘最大的战舰,将海上远航作战能力提高了一大截。“加里波第”号航母自1987年8月服役以来,它的确为意大利人挣足了面子,也使意大利海军在欧洲海军中的地位和影响有所上升。但是,“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毕竟服役快满20年了,已开始步入“中暮年 ”期;而且其性能和作战能力与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英国的“无敌”号轻型航母相比都显得落伍,差距相当明显。更为重要的是,意大利海军在2002年退役了“维内托”号直升机巡洋舰后,大型舰艇就只剩下“加里波第”号航母了, “形单影只”,很难完成从地中海海域东进西出的海上行动及有效保卫自己海洋权益的任务。意大利海军难免着急了!作为西方七强中的一员,意大利尽管经济总量和军事实力并非名列前茅,但却不甘心屈居欧洲二流强国的地位,更不愿意沦为欧洲二流海军;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外贸进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参与世界维和行动数量的日渐增多,意大利对建立一支较强的海上力量表现出了极大的渴求,尤其对航空母舰的需求似乎格外强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政府决定拿出 亿美元,为海军建造一艘无论是吨位、还是总体性能均优于“加里波第”号的新型航空母舰,以期保持拥有两个轻型航空母舰编队的实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凯沃尔”号出世了。“凯沃尔”号能担负多种作战任务,有着非同一般的两栖作战能力“凯沃尔”号航母于2001年动工兴建。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打造,这艘新型航空母舰如今终于下水了,接下来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舾装、试航,预计将于20 07年交付,2008年正式加入意海军现役。如果仅从目前下水的“凯沃尔”号航母的战技术性能数据来看,似乎看不出它有什么太突出的优点。它长为244米,比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长度(330余米)要短近百米;宽39米,也远远小于“尼米兹”级76米宽的甲板;它的满载排水量只有万吨,不仅比不上美国约10万吨左右的大型航空母舰,而且比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排水量近4万吨)也相去甚远。但是,“凯沃尔”号航空母舰的性能却不可小觑。首先,“凯沃尔”号航空母舰能担负多种对地、对空作战任务。它可起飞与降落12架直升机和8架“鹞”式短距/垂直起降战机,甚至可搭载和起降美国洛-马公司生产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其次,它可实施两栖作战任务,这是其长项。“凯沃尔”号航母的机库能够容纳100辆轻型车辆或者24辆主战坦克,并通过两个60吨的跳板进行车辆和坦克的装卸,一个跳板位于右舷靠近船艏的部分,另一个跳板设在舰艉,有着非同一般的两栖作战能力。再次,“凯沃尔”号能担当旗舰和海上编队的指挥控制中心,称得上是意海军扬威地中海的新“骠骑”。舰上装有作为旗舰所需的各种设备,拥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指控中心,能有效地协调空战和指挥两栖作战。意大利军方表示,“凯沃尔”号航母服役后,将大大提高意海军的信息作战和远洋作战能力。第四,“凯沃尔”号航空母舰自持力为18天;最大航速可达28节,可持续航行约7000海里,只需耗费所携燃料的一半便可从意港口驶抵波斯湾海域,足以保障其海上运输通道畅通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而且该舰也比载员只有830名的“加里波第”号航母的载员多了近1/3,全舰共可搭载各类人员1200多名。第五,舰艏装有滑橇式飞行甲板,可供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短距快速起飞的需要,从而能使其作战能力迅速提高,能有效地执行中近海作战任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远海作战能力。据称,在建造新航母的过程中,“凯沃尔”号航母还采用了其他大量最新的技术成果,意大利民用工业也在航母的建造过程中提高了研发能力。库兹佐涅夫海军上将号(无详细资料)

核动力航母一次性能续航的里程长度:①理论上看,核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几乎是无限的,其更换一次燃料后可以持续航行几十万海里。②从现有的数据看,常规航空母舰的续航力达8000~16000海里。核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达40万~70万海里。不过受其它补给品的制约,核动力航母还是需要定期停靠基地,补充给养。

随着我国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海洋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大国在海上的争夺变得日益复杂,我国周边海域的海事争端日益受到国人关注。舰船以及海防建设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注意。这给该杂志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船知识》杂志编辑部调整了办刊思路,抓好编辑团队建设,优化作者队伍,注意提高杂志的趣味性,根据读者需求调整栏目,同时注意在创新中提升杂志的专业水准。传播知识中不忘肩负的责任。《舰船知识》这个编辑团队办刊中注意在传播科普知识的同时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每当有重大国际海事事件特别是国际海洋争端发生时,国际、国内舆论不一,当一些混淆视听的舆论弥漫时,《舰船知识》及时介入,先做技术层面解读,再一步步深入,努力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关键时候不失语,主动发声,发出的声音又要即时、准确、有高度、有深度。如2011年7月,我国第九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国外舆论对此做种种猜测,有的还做了不恰当的解读。该杂志即时策划编发了一组文章,其中《“青海湖”号首次护航亚丁湾》,对“青海湖”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的建造历史、船身特点以及舰队人才建设等做了详细介绍,同时通过“青海湖”号挺进大洋,全方位见证了中国海军保卫祖国、传播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闪光航迹,这些文章使读者在了解舰船知识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选题策划:专家讨论,立意求新。《舰船知识》每期专题都瞄准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开选题讨论会时,他们请有关专家参加讨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确定选题。例如,随着我国南海争端的升温,“南海问题”成为多家媒体报道的热点,杂志从新的角度切入此问题。《舰船知识》2011年第8期策划“谁向中国海洋权益说不”专题,其中,《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权益争端》从历史、法律角度对南海诸岛岛屿主权引发的管辖海域争端做认真的梳理,特别是用不同色线标识的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非法主张示意图,让读者对南海形势有更清晰的认识。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专业文章需要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他们依托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并与各大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同时聘请有关军事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们利用专业研究队伍,一方面从中挖掘作者资源,另一方面对杂志内容进行把关,使这份杂志有了可靠的保证。当谈到如何培养作者时,社长蒋华说:“我们杂志的专业性很强,编辑记者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自己写,这就要求有自己的作者。很多作者要我们去发现、去培养,通过半年以上的磨合才能有一个理想效果。”有关海事争端方面的话题往往为外交、军事、科研等方面研究所关注。这些话题也为读者广为关注。每当有重要海事事件发生时,杂志社宋晓军等同志经常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聘请作特约嘉宾制作特别节目。他们那些有技术支撑的分析和思考,更易让人们信服,在业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做杂志的同时,也参与国家海防战略课题的研究,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做科研做杂志,双向互动,有力促进。说到这本刊物编辑记者的功力,蒋华介绍说,“仅有技术优势是不够的,这本杂志的很多文章涉及各国的海防建设和战略发展动向,我们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挖掘资源,保持并提高这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自己也积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编辑记者也经常撰写一些国际海防建设方面的文章,很多媒体特约我们的编辑记者做特约评论员,一些学校和机构也经常请他们讲学。”这一方面说明刊物凝聚的智慧产生了一定的张力,另一方面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刊物的品牌影响力。贴近读者,创新内容。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阅读人群以及读者的阅读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杂志社也同样面临这方面的挑战;再者,舰船方面知识的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对其介绍,很容易陷入枯燥尴尬的境地,这也是很多科普期刊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通病。据《舰船知识》的编辑介绍,他们一直注意这个问题。在内容方面,围绕读者的需求,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调整刊物内容,由过去偏重技术知识的介绍,转向侧重对与重要海事事件相关的舰船知识的介绍,很多文章增加了对事件背景以及各国海洋战略的解读。如我国南海专题、我国航母下水专题等,许多文章既有背景知识介绍,又有趣味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具体到有的文章,他们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有一定的建议,如文章尽量不出现公式、运算方程等,注意语言的生动活泼。例如,2011年第8期《一次大战中的英国舰船迷彩》,舰船涂色本身就是枯燥的话题,该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迷彩,使艺术和智慧在舰船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让读者受到一种美的享受。翻开杂志2011年第9期,《GOOGLE南海之毕生礁》一文中,笔者的视线停在一幅眼熟的插图上,这幅插图是越南士兵“守礁”的插图。包括互联网,很多媒体都引用过此插图,但仔细观察,杂志中的这幅图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图的内容做了标识,其中有“扩建堤坝的工程机械”、“毫米高射机枪”、“水泥掩体”。如果没有这些标示,图中很多信息,普通读者是不易辨识的。标示后的这幅插图更易被读者理解,不仅让读者对越南在我岛上的海防部署了然于心,更激发加强海防建设的紧迫感。

一次性加注核燃料后,最少能航行100万海里,但舰是官兵有数千人,飞机有近百架,受食品、燃油等的限制,一般10多天就要补给

论文检测旗舰版

主要区别在于检测数据库范围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paperbye免费查重软件,每日不限篇数和字数,以学术论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专注于在线论文写作辅导,提供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在线查重服务。

知网、turnitin查重、PaperPass检测系统、蚂蚁查重网、PaperOK论文检测系统都是不错的论文查重软件

1、知网:知网的查重范围广,查重结果权威。凭借优质的内容资源、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中国知网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2007年,中国知网旗下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获提名奖。这是中国出版领域的最高奖项。

2、turnitin查重:该检测系统主要针对外文文献进行查重,如果同学们撰写的是外文论文,还是使用turnitin较为合适。通过用户上传文稿与Turnitin海量的云端数据库和网页进行相似性的比对,并注明抄袭来源供评审者参考。

3、PaperPass检测系统是北京智齿数汇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网站诞生于2007年,运营多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可信赖的中文原创性检查和预防剽窃的在线网站。 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动态指纹越级扫描检测技术,该项技术检测速度快、精度高,市场反映良好。

4、蚂蚁查重网自提供论文检测服务以来是国内领先自助论文查重网站,直连高校使用的官方论文检测系统入口,即学生自己提交论文,自己下载查重报告,全程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供个人进行本科论文查重检测、学位论文查重检测、硕士论文查重检测、博士论文查重检测和已发表小论文查重检测,检测结果与学校一致。

5、PaperOK论文检测系统:湖南学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基于大数据海量学术文献资源及互联网资源,坚持客观、公正、精准、全面的原则,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客观详实的查重报告,为出版、科研、学术等提供支持。

比对的数据库不同,PaperFree论文查重软件通过海量数据库对提交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地查到论文中的潜在抄袭和不当引用,实现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服务。

数据库范围

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互联网,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硕博,会议的英文数据)。

检测范围

涵盖所有中英文类别,包括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科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政治学、军事学等。

论文免费查重软件有知网、维普、万方、paperpass、 paperfree等 。

由于市场上各种论文相似度检测系统良莠不齐,且部分个人检测网站存在着弄虚作假为学生提供虚假论文检测结果的情况,导致市场混乱,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控制。事实上,国内权威论文检测机构只有以下唯一三家:Gocheck维普/知网CNKI/万方,备案查询即可得知。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初衷其实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即将踏入中国科研界的硕士研究生们一个警示作用:杜绝抄袭,踏实学问。但正所谓“世界万物,有矛就有盾”的哲学观,中国知网的这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不是完善的。

原因有二,其一是图文识别技术还不够先进;其二是机器识别还达不到在含义识别上的智能化,但是Gocheck论文检测专家已经实现了对语义的识别。求索阁一贯的观点就是“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破敌,必先知敌;要过学术检测这一关,当然必先了解这一关的玄机。

知网介绍:

知网是指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创建于1999年6月,是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知识信息化建设项目。

该项目建设及其产业化运作机制,为全社会知识资源的高效共享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为知识资源生产出版部门创造互联网出版发行的市场环境与商业机制,对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出版等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信息网络空间。

《舰船知识》杂志社

【刊物名称】《舰船知识》【英文名称】 NAVAL&MERCHANT SHIPS【刊物类别】月刊【主管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编辑出版】舰船知识杂志社【出版日期】每月1日【国内统一刊号】CN11-1007/U【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148【邮发代号】2-133【联合征定代号】LD111007【刊物版式】16开40页《舰船知识》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徐向前元帅题名。

《舰船知识》 【编辑出版】舰船知识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07/U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148 【邮发代号】2-133 【联合征定代号】LD111007

随着我国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海洋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大国在海上的争夺变得日益复杂,我国周边海域的海事争端日益受到国人关注。舰船以及海防建设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注意。这给该杂志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船知识》杂志编辑部调整了办刊思路,抓好编辑团队建设,优化作者队伍,注意提高杂志的趣味性,根据读者需求调整栏目,同时注意在创新中提升杂志的专业水准。传播知识中不忘肩负的责任。《舰船知识》这个编辑团队办刊中注意在传播科普知识的同时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每当有重大国际海事事件特别是国际海洋争端发生时,国际、国内舆论不一,当一些混淆视听的舆论弥漫时,《舰船知识》及时介入,先做技术层面解读,再一步步深入,努力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关键时候不失语,主动发声,发出的声音又要即时、准确、有高度、有深度。如2011年7月,我国第九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国外舆论对此做种种猜测,有的还做了不恰当的解读。该杂志即时策划编发了一组文章,其中《“青海湖”号首次护航亚丁湾》,对“青海湖”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的建造历史、船身特点以及舰队人才建设等做了详细介绍,同时通过“青海湖”号挺进大洋,全方位见证了中国海军保卫祖国、传播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闪光航迹,这些文章使读者在了解舰船知识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选题策划:专家讨论,立意求新。《舰船知识》每期专题都瞄准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开选题讨论会时,他们请有关专家参加讨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确定选题。例如,随着我国南海争端的升温,“南海问题”成为多家媒体报道的热点,杂志从新的角度切入此问题。《舰船知识》2011年第8期策划“谁向中国海洋权益说不”专题,其中,《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权益争端》从历史、法律角度对南海诸岛岛屿主权引发的管辖海域争端做认真的梳理,特别是用不同色线标识的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非法主张示意图,让读者对南海形势有更清晰的认识。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专业文章需要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他们依托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并与各大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同时聘请有关军事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们利用专业研究队伍,一方面从中挖掘作者资源,另一方面对杂志内容进行把关,使这份杂志有了可靠的保证。当谈到如何培养作者时,社长蒋华说:“我们杂志的专业性很强,编辑记者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自己写,这就要求有自己的作者。很多作者要我们去发现、去培养,通过半年以上的磨合才能有一个理想效果。”有关海事争端方面的话题往往为外交、军事、科研等方面研究所关注。这些话题也为读者广为关注。每当有重要海事事件发生时,杂志社宋晓军等同志经常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聘请作特约嘉宾制作特别节目。他们那些有技术支撑的分析和思考,更易让人们信服,在业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做杂志的同时,也参与国家海防战略课题的研究,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做科研做杂志,双向互动,有力促进。说到这本刊物编辑记者的功力,蒋华介绍说,“仅有技术优势是不够的,这本杂志的很多文章涉及各国的海防建设和战略发展动向,我们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挖掘资源,保持并提高这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自己也积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编辑记者也经常撰写一些国际海防建设方面的文章,很多媒体特约我们的编辑记者做特约评论员,一些学校和机构也经常请他们讲学。”这一方面说明刊物凝聚的智慧产生了一定的张力,另一方面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刊物的品牌影响力。贴近读者,创新内容。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阅读人群以及读者的阅读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杂志社也同样面临这方面的挑战;再者,舰船方面知识的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对其介绍,很容易陷入枯燥尴尬的境地,这也是很多科普期刊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通病。据《舰船知识》的编辑介绍,他们一直注意这个问题。在内容方面,围绕读者的需求,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调整刊物内容,由过去偏重技术知识的介绍,转向侧重对与重要海事事件相关的舰船知识的介绍,很多文章增加了对事件背景以及各国海洋战略的解读。如我国南海专题、我国航母下水专题等,许多文章既有背景知识介绍,又有趣味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具体到有的文章,他们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有一定的建议,如文章尽量不出现公式、运算方程等,注意语言的生动活泼。例如,2011年第8期《一次大战中的英国舰船迷彩》,舰船涂色本身就是枯燥的话题,该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迷彩,使艺术和智慧在舰船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让读者受到一种美的享受。翻开杂志2011年第9期,《GOOGLE南海之毕生礁》一文中,笔者的视线停在一幅眼熟的插图上,这幅插图是越南士兵“守礁”的插图。包括互联网,很多媒体都引用过此插图,但仔细观察,杂志中的这幅图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图的内容做了标识,其中有“扩建堤坝的工程机械”、“毫米高射机枪”、“水泥掩体”。如果没有这些标示,图中很多信息,普通读者是不易辨识的。标示后的这幅插图更易被读者理解,不仅让读者对越南在我岛上的海防部署了然于心,更激发加强海防建设的紧迫感。

舰船研究院杂志

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62年,由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办。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

随着我国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海洋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大国在海上的争夺变得日益复杂,我国周边海域的海事争端日益受到国人关注。舰船以及海防建设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注意。这给该杂志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船知识》杂志编辑部调整了办刊思路,抓好编辑团队建设,优化作者队伍,注意提高杂志的趣味性,根据读者需求调整栏目,同时注意在创新中提升杂志的专业水准。传播知识中不忘肩负的责任。《舰船知识》这个编辑团队办刊中注意在传播科普知识的同时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每当有重大国际海事事件特别是国际海洋争端发生时,国际、国内舆论不一,当一些混淆视听的舆论弥漫时,《舰船知识》及时介入,先做技术层面解读,再一步步深入,努力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关键时候不失语,主动发声,发出的声音又要即时、准确、有高度、有深度。如2011年7月,我国第九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国外舆论对此做种种猜测,有的还做了不恰当的解读。该杂志即时策划编发了一组文章,其中《“青海湖”号首次护航亚丁湾》,对“青海湖”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的建造历史、船身特点以及舰队人才建设等做了详细介绍,同时通过“青海湖”号挺进大洋,全方位见证了中国海军保卫祖国、传播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闪光航迹,这些文章使读者在了解舰船知识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选题策划:专家讨论,立意求新。《舰船知识》每期专题都瞄准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开选题讨论会时,他们请有关专家参加讨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确定选题。例如,随着我国南海争端的升温,“南海问题”成为多家媒体报道的热点,杂志从新的角度切入此问题。《舰船知识》2011年第8期策划“谁向中国海洋权益说不”专题,其中,《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权益争端》从历史、法律角度对南海诸岛岛屿主权引发的管辖海域争端做认真的梳理,特别是用不同色线标识的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非法主张示意图,让读者对南海形势有更清晰的认识。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专业文章需要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他们依托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并与各大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同时聘请有关军事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们利用专业研究队伍,一方面从中挖掘作者资源,另一方面对杂志内容进行把关,使这份杂志有了可靠的保证。当谈到如何培养作者时,社长蒋华说:“我们杂志的专业性很强,编辑记者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自己写,这就要求有自己的作者。很多作者要我们去发现、去培养,通过半年以上的磨合才能有一个理想效果。”有关海事争端方面的话题往往为外交、军事、科研等方面研究所关注。这些话题也为读者广为关注。每当有重要海事事件发生时,杂志社宋晓军等同志经常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聘请作特约嘉宾制作特别节目。他们那些有技术支撑的分析和思考,更易让人们信服,在业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做杂志的同时,也参与国家海防战略课题的研究,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做科研做杂志,双向互动,有力促进。说到这本刊物编辑记者的功力,蒋华介绍说,“仅有技术优势是不够的,这本杂志的很多文章涉及各国的海防建设和战略发展动向,我们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挖掘资源,保持并提高这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自己也积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编辑记者也经常撰写一些国际海防建设方面的文章,很多媒体特约我们的编辑记者做特约评论员,一些学校和机构也经常请他们讲学。”这一方面说明刊物凝聚的智慧产生了一定的张力,另一方面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刊物的品牌影响力。贴近读者,创新内容。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阅读人群以及读者的阅读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杂志社也同样面临这方面的挑战;再者,舰船方面知识的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对其介绍,很容易陷入枯燥尴尬的境地,这也是很多科普期刊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通病。据《舰船知识》的编辑介绍,他们一直注意这个问题。在内容方面,围绕读者的需求,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调整刊物内容,由过去偏重技术知识的介绍,转向侧重对与重要海事事件相关的舰船知识的介绍,很多文章增加了对事件背景以及各国海洋战略的解读。如我国南海专题、我国航母下水专题等,许多文章既有背景知识介绍,又有趣味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具体到有的文章,他们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有一定的建议,如文章尽量不出现公式、运算方程等,注意语言的生动活泼。例如,2011年第8期《一次大战中的英国舰船迷彩》,舰船涂色本身就是枯燥的话题,该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迷彩,使艺术和智慧在舰船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让读者受到一种美的享受。翻开杂志2011年第9期,《GOOGLE南海之毕生礁》一文中,笔者的视线停在一幅眼熟的插图上,这幅插图是越南士兵“守礁”的插图。包括互联网,很多媒体都引用过此插图,但仔细观察,杂志中的这幅图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图的内容做了标识,其中有“扩建堤坝的工程机械”、“毫米高射机枪”、“水泥掩体”。如果没有这些标示,图中很多信息,普通读者是不易辨识的。标示后的这幅插图更易被读者理解,不仅让读者对越南在我岛上的海防部署了然于心,更激发加强海防建设的紧迫感。

《舰船知识》 【编辑出版】舰船知识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07/U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148 【邮发代号】2-133 【联合征定代号】LD111007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07/U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148 【邮发代号】2-133 【联合征定代号】LD111007

  • 索引序列
  • sar舰船检测论文
  • 舰船杂志航母
  • 论文检测旗舰版
  • 《舰船知识》杂志社
  • 舰船研究院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