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博物杂志封面图

博物杂志封面图

发布时间:

博物杂志封面图

收了07~12年全部的《博物》。其他的零星买过。个人感觉《博物》从整体版式、内容设定等都是从2007年正式定型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当然今年的我没看过)的《博物》是在2007年的体系上的。2005年的时候,封面上印的还是「中国国家地理出品」(那年还送小礼物,跟《米老鼠》一样)2006年的时候,封面上改成了「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这实际上就是「青少年版」嘛,但是编辑貌似又不想局限在青少年,就搅了个不尴不尬的「青春版」,其实是没有多少大叔会因为「青春版」就以为自己焕发了青春的。06年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在封面上被放得格外的大。2007年是里程碑的一年,但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依旧跟06年一样。但是内容的版块,内页设计都更舒服了(这个我不太懂,反正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看是舒服了)。重要的一点是插图中不再有大幅的手绘,而代之以照片(照片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强项),包括封面。

《博物杂志(2013典藏版)(套装共12册)》内容简介:2012年过去了,我们和地球一起幸存了下来。只是冬天还很冷,所以学习—下“冰川时代”还是很有意义的。本期封面是用自然景物和电影素材拼贴出来的:古松鼠Scrat假装少年Pi,在冰海上漂流,目的不可能是别的,只为冰山上镶嵌的那枚“橡果”——它来自当今美国的一颗栎树……什么?难道橡果不是来自橡树吗?——看《博物》你就知道了。陪伴Scrat的可不是老虎,而是充当海盗旗的古美洲獾。不过在真实的古生物界,古美洲獾的确很有可能拿鼠类当点心,所以航行的风险与少年Pi差不多……打住,这期我们只讲“冰川时代”和古生物的故事,少年Pi我们以后再说。

它基本是依托《中国国家地理》来做了,还一个就是微博。我接触到《博物》是因为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其实《博物》除了「特别策划」,还有一个常设版块,不过是以「年」为单位,就是每年5月的「大学专辑」:(因为6月份高考嘛)2005年5月大学专辑:文理工医;最美大学;艺术院校。包括了北大、科大、清华、协和;武大、厦大、川大、海大、深大;中音、北影、中央美院。2006年5月,介绍了跟《博物》、天文地理有关的几个高校专业:中山生物系、地大地质系、西北大考古系、南大天文系、北大城环系。选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哈尔滨。2009年5月,融入新高考,博物高考题。2010年5月,大学时空之旅,历史上的「大学」。2011年5月,大学时光精彩如戏——透过电影(当然是国外的)体验大学生涯、动漫中的社团2012年5月,大学这个点已经基本枯竭了,再写也只能写点人云亦云的东西了,而不像05年5月那种第一手资料。

博物杂志封面

这有好几个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根本不知“博物”是毛个意思,以为是一本博物馆有关的刊物呢。别笑,真有人投稿说刚从地摊捡漏弄来个东西什么的。这杂志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学生市场,而小学生订书,一般是老师发一个单子,家长一般很容易勾上“小学生作文”这类的,他们根本不知“博物”是什么(这个是校网发行商说的)。增加知名度的重要方法是打广告,这需要投入不少钱。前几年外刊进中国,不少在广告上砸钱的,地铁机场都可见。但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经营策略不会在这方向砸钱,博物杂志这几年真的是一点点靠口碑、靠去学校讲座等活动扩展知名度的,见效慢。很重要一条石中国整体缺少“大人”科普的市场(果壳火起来才是这两年的事)。一说科普就往往是小学生的事,上中学以后,看科普的就少了,成人读科普的就更少。阅读习惯和市场供应是紧密相关的。简单说,在书摊上,把博物摆在《米老鼠》一类杂志一起明显不对劲,跟故事会啊时尚啊也不同,根本没有合适地方放啊!(其实解决办法是,把博物跟中国国家地理摆一起的话)博物杂志定位,目标读者绝不是低幼小朋友,但是国内缺少同类杂志,这并不是“木头什么的我没竞争对手”,而是“发行商不好放、广告商不好投”的局面。

2019年3月30日,《艺术博物馆》杂志创刊一周年系列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来自江苏省委宣传部、新华网、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杂志主管主办和协办合作单位,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的五十余位馆长和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会议,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正式落地揭牌,全新启动的“新华网-博物馆”重大合作项目也备受关注。 江苏省委宣传部徐宁副部长、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先生、江苏省国画院周京新院长、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吴瑾副处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向光教授、《三联生活周刊》李菁副主编、金陵刻经处肖永明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侯样祥研究员、人民网主任编辑钱晓鸣先生、江苏省美术馆廖鹏副馆长、南京市博物总馆曹志君馆长、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王兴平馆长、德基美术馆艾琳馆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吴应骑先生、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雒三桂院长、重庆大学博物馆吴文厦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中心马菁汝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马琳副教授、刘海粟美术馆阮竣副馆长、南京民俗博物馆刘媛之副馆长、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尹磊副馆长、山西高校摄影联盟梁勇主席、太原美术馆冯洁副馆长、玛雅博物馆照明研究院张鹏执行院长等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主持。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段勇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王晓琳副院长、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先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建军馆长、卢浮宫博物馆艺术教育部部长西里尔‧顾叶特(Cyrille Gouyette)先生、大英博物馆资深艺术策展人谢拉‧欧科内尔(Sheila O'Connell)女士、南通博物苑杜嘉乐苑长、南京市博物馆黄晨馆长等嘉宾先后致辞发言;乌菲兹美术馆艾克·施密特馆长和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弗朗索瓦·梅来思(François Mairesse)主席发来祝贺视频。 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表示:南艺在去年“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期间正式创建了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这是南艺的二级学院。他希望《艺术博物馆》杂志可以成为权威的国际博物馆交流平台。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段勇副校长指出,《艺术博物馆》一方面体现了重视公共美术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填补了艺术博物馆学术平台空白。当前,加强公共美术教育是很重要而紧迫的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同属于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和实践者,愿携手为推动我国艺术博物馆研究和公共美术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活动中,多家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与杂志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意向协议。上图分别为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艺术博物馆》杂志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卢浮宫代表签署《关于“国际博物馆艺术教育”合作框架协议》。 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先生介绍了 “新华网-博物馆”专题合作项目的合作背景及远景目标。 《艺术博物馆》杂志设计总监、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艺术博物馆》杂志驻欧洲代表高振华,《艺术博物馆》杂志新媒体总监折彦龙分别介绍了杂志的设计理念、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和“新华网-博物馆”重大项目的具体情况。 嘉宾为“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揭牌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等机构展开深度及战略合作,同时加强与国际著名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国际博物馆、国际专家合作,成为全球博物馆领域的权威机构。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主席弗朗索瓦·梅来思(François Mairesse)的推动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重大项目“全球博物馆前景与博物馆协作教席”进一步保障了信息中心在未来5年内成为博物馆界,尤其在博物馆数量、种类、演变和未来趋势等领域的全球性发布平台。 杂志第一次编委会会议 与会全体嘉宾合影▼ 《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是中国国家级博物馆专业期刊杂志,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支持下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于2018年1月正式创刊,为双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国内统一刊号CN10-1506/J,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4358。 杂志创刊以来,以国内外各大知名博物馆为专题,现已采访馆长、专家学者及艺术家共计50余位,刊登馆长、专家学者及艺术家等相关文章180余篇。杂志旨在搭建一流的国内外博物馆间交流平台,融合学术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聚焦全球艺术动态,分享中外知名博物馆馆长、 专家的权威观点,深入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对策,剖析国内外博物馆发展历史与运营现状,系统呈现博物馆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杂志封面:

收了07~12年全部的《博物》。其他的零星买过。个人感觉《博物》从整体版式、内容设定等都是从2007年正式定型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当然今年的我没看过)的《博物》是在2007年的体系上的。2005年的时候,封面上印的还是「中国国家地理出品」(那年还送小礼物,跟《米老鼠》一样)2006年的时候,封面上改成了「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这实际上就是「青少年版」嘛,但是编辑貌似又不想局限在青少年,就搅了个不尴不尬的「青春版」,其实是没有多少大叔会因为「青春版」就以为自己焕发了青春的。06年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在封面上被放得格外的大。2007年是里程碑的一年,但刊名「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的字样依旧跟06年一样。但是内容的版块,内页设计都更舒服了(这个我不太懂,反正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看是舒服了)。重要的一点是插图中不再有大幅的手绘,而代之以照片(照片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强项),包括封面。

博物杂志历年封面

趴屁选择的三种杂志分别是:《氧气生活》(于2014年停刊),《悦食Epicure》、《博物杂志》。    封面简洁清爽,时隔七年,早已经忘记了杂志内容,但是封面和标题一直记得。1)标题简洁明了。O2氧气生活定位明确,定位于衣食住行展,定位人群:对生活质感与美感有追求的人。 2)排版部分,统一干脆利落,一幅画配一个四五字的标题。风景画、手绘等为主要。 3)色调:每一期的【O2】与刊号都会随着封面的变化而变化,基本选择非饱和色。耐看。 4)彩蛋:牛皮纸袋保护书,偶尔有彩蛋,比如江南丝造,封面上是蚕丝,让大家真真切切体验蚕丝的触感。还送过一袋小种子。一套明信片,是各期封面的明信片。 5)受众面较窄,但读者忠实度较高。 总结:1、定位准确,2、风格简洁,3、突出重点,4、制作精良。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字体的回答非常全面,里面摘录了非常多字体,可供参考。1、封面拍摄新奇有趣,很下功夫。 2、标题文字竖排排列,封面整洁。 3、市场定位:探寻饮食文化的人文情怀。 4、大胆配色,视觉冲击力强。 5、封面拍摄成本高,多为国内一线男演员。对于刚起步的杂志来说负担较重。 总结:1、定位明晰,饮食文化,人文情怀。2、色调大胆。3、排版整洁。1、科普类杂志,涵盖面广,飞禽走兽,草木虫鱼,趣味性强。 2、受众群广:上至老人,下至小孩,全年龄段阅读。 3、标题风趣幽默,如《该死的不死》、《印迦神兽》等等, 4、严谨细心。我发现一个小细节,201308《海鲜爱好者的“博物修养”》,201408《海鲜爱好者的“博物修养”二》。时隔一年出了第二期,说不定是有意而为之。大夏天吃海鲜很应景嘛。 5、后台强硬,博物杂志属国家地理杂志的青春版,品牌保证,质量保证。 1、趣味性强、知识性强。2、受众面广。3、涉足领域宽广。1、封面应该带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在书架上能够一眼发现。 2、定位准确,杂志自身定位以及读者定位以及定价。 3、选择恰当的字体可以为杂志本身加分。 4、标题的选择,多或一,横还是竖。 5、小彩蛋或者有趣的封面设计可以增加读者忠实度,精致的牛皮纸包装更显档次。

《博物杂志(2013典藏版)(套装共12册)》内容简介:2012年过去了,我们和地球一起幸存了下来。只是冬天还很冷,所以学习—下“冰川时代”还是很有意义的。本期封面是用自然景物和电影素材拼贴出来的:古松鼠Scrat假装少年Pi,在冰海上漂流,目的不可能是别的,只为冰山上镶嵌的那枚“橡果”——它来自当今美国的一颗栎树……什么?难道橡果不是来自橡树吗?——看《博物》你就知道了。陪伴Scrat的可不是老虎,而是充当海盗旗的古美洲獾。不过在真实的古生物界,古美洲獾的确很有可能拿鼠类当点心,所以航行的风险与少年Pi差不多……打住,这期我们只讲“冰川时代”和古生物的故事,少年Pi我们以后再说。

这有好几个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根本不知“博物”是毛个意思,以为是一本博物馆有关的刊物呢。别笑,真有人投稿说刚从地摊捡漏弄来个东西什么的。这杂志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学生市场,而小学生订书,一般是老师发一个单子,家长一般很容易勾上“小学生作文”这类的,他们根本不知“博物”是什么(这个是校网发行商说的)。增加知名度的重要方法是打广告,这需要投入不少钱。前几年外刊进中国,不少在广告上砸钱的,地铁机场都可见。但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经营策略不会在这方向砸钱,博物杂志这几年真的是一点点靠口碑、靠去学校讲座等活动扩展知名度的,见效慢。很重要一条石中国整体缺少“大人”科普的市场(果壳火起来才是这两年的事)。一说科普就往往是小学生的事,上中学以后,看科普的就少了,成人读科普的就更少。阅读习惯和市场供应是紧密相关的。简单说,在书摊上,把博物摆在《米老鼠》一类杂志一起明显不对劲,跟故事会啊时尚啊也不同,根本没有合适地方放啊!(其实解决办法是,把博物跟中国国家地理摆一起的话)博物杂志定位,目标读者绝不是低幼小朋友,但是国内缺少同类杂志,这并不是“木头什么的我没竞争对手”,而是“发行商不好放、广告商不好投”的局面。

人物杂志封面图片

应该是第1次,他之前没有登上过时尚的封面,这是第1次有这种机会,所以他的表现很好。

的确是非常飒,王濛一直都是这种风格,很符合她的气质。

2021年11月5日,《芭莎男士》杂志在社交平台上的官方账号中发布了八张图片,并在旁边附上了一个长达四十七秒的拍摄花絮视频,引起了许多网友和粉丝们的关注和讨论。在《芭莎男士》杂志发布的图片和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源这一次是以封面人物的身份来与《芭莎男士》杂志进行合作的。

很多网友和粉丝在看到《芭莎男士》杂志的官方账号发布的图片和视频后,纷纷都在该杂志的官方账号的评论区中留言说:“哇!我好喜欢王源拍摄的这组暖冬杂志封面啊!王源真的好帅啊!给这一次的造型师加鸡腿啦!”不得不说,从网友们和粉丝们的评论来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家对王源拍摄的这组照片还是非常喜欢的。

那么,在《芭莎男士》杂志拍摄的这组暖冬杂志封面图片中,王源是以什么造型出圈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详细说一下王源这一次的造型吧。

对于王源在《芭莎男士》杂志拍摄的这组暖冬杂志封面图片中的造型,就我而言,我觉得自己还是非常喜欢王源这一次的造型的。因为我觉得王源在这组封面照片中的造型还是非常好看的,封面照片中的那些衣服还是非常适合他的。

在这组以“暖冬”为主题的封面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源一共穿了六套衣服,分别是黄色的毛衣和黑色的裤子、黄色的西装外套和红色的裤子、玫红色的毛衣和红色的裤子、黑色的拼接卫衣套装、白色的长风衣套装、搭配格纹马甲的白衬衫黑裤子套装。

从王源在这组照片中穿的衣服来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王源此次的造型是偏向于成熟一点的风格类型的,他也用他精致的五官和优越的身材条件完美地驾驭住了这些衣服,并为我们带来一组非常好看的照片。

不得不说,王源在这组照片中的造型是真的挺好看的。

对于王源现在的状态,就我而言,我觉得他现在的状态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我觉得王源现在专心做音乐的样子真的挺有魅力的,我还是非常欣赏这种能一直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的。所以,我觉得王源现在的状态还是非常不错的。

很帅的样子,这种样子就是不花拳绣腿,样子非常可爱,短头发。特别让人有看他的欲望,真的帅气。

杂志封面图片人物

王俊凯为时尚杂志拍摄的三月封面主要表达了王俊凯想要去做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想法。

从王俊凯出道以来,王俊凯就拍摄过很多的照片。而每一次王俊凯拍摄出来的成品都是非常有故事感的。这一次王俊凯拍摄的照片的主题很明显是一个关于自我的表达。在拍摄过程当中并没有很多非常繁琐和复杂的道具。王俊凯拍摄封面照片用到的道具是一扇门。这扇门并不是真的,而是类似于硅胶软垫一样的门。王俊凯躺在门上做出一副思考的动作。但是门内和门后并不是两个世界,整个画面当中只有王俊凯一个人,说明了王俊凯想要打开门,突破困难,是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他自己。

王俊凯拍摄的三月看封面造型非常有少年感。

王俊凯本身的身材就是非常的瘦的,所以会给人一种小男生的感觉。这一次王俊凯的造型是全黑色的。王俊凯的服装搭配跟照片的拍摄背景也是非常的符合的,并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是让人感觉非常的纯粹自然。除了封面照片之外,王俊凯还为杂志拍摄了多张内页照片,内页照片的风格和杂志封面的风格是非常类似的,只不过王俊凯身上的服装发生了变化。

王俊凯为时尚杂志的三月刊拍摄的内页杂志照片也非常的好看。

小编比较喜欢王俊凯穿着蓝色衣服趴在门上的照片。小编觉得在这张照片当中,王俊凯的表情非常的灵动,让人感觉到他是非常的鲜活的,其他的几组照片中,王俊凯的表情是非常严肃的。除了道具门之外,在王俊凯拍摄的照片当中,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抱枕,王俊凯穿着黑色的毛衣和浅蓝色的牛仔裤,坐在抱枕上。把脸埋在毛衣领子当中。虽然这个动作看上去比较不协调,但是还是让人感觉到了一股脆弱的感觉。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王俊凯,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而且长的又特别帅气,笑容特别温暖,能够治愈人。

我很喜欢在这组大片当中的王俊凯。也喜欢王俊凯拍出的照片,王俊凯的这个造型我也很喜欢。王俊凯是真的很帅,这组照片拍的也很好,它是由陈漫摄影师拍的。都不说陈漫的技术是真的很好,拍出来的照片很有质感,确实拍得很完美,王俊凯的这一组照片是我很喜欢的。

王俊凯本人就是非常帅气的,王俊凯现在比起他小时候长得开了很多,我们现在的王俊凯特别帅,因为他的五官是比较立体的,他的脸型也很好看。最喜欢的就是他的鼻梁,他的鼻梁很高,还有就是王俊凯的眼睛,王俊凯的眼睛是很有神的,他的眼睛长得很好看。所以在这组照片当中的王俊凯,我认为是比较灵动的。他在这组照片当中的服装也是比较时尚的,在这组照片当中的一些角度,是比较随意的一些角度。但是拍出来却很有感觉,尤其是和后面的风景融合到一起,使整组照片的风格都是比较惬意和轻松的。最主要的是突出了照片当中的人物,也就是王俊凯他的优势。王俊凯的脸太有优势了,他的侧颜也很帅。我认为可以说是360度无死角了。而且我认为他在这组照片当中的状态也是非常好的,他整个人都是非常放松的我认为,所以这组照片拍出来的效果才会很好。

这一组王俊凯的杂志封面的照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温暖,惬意,轻松,时尚!王俊凯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阳光大男孩儿,他也是比较温暖的,我认为这组照片展现出了他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认为这组照片拍的很好,因为似乎透过这个封面能够展现出王俊凯的一些内在特点,所以我认为王俊凯的这组照片拍得很好,我很喜欢。

表达了青春阳光,对生活乐观积极和他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含义,更显得他非常的阳光活泼,又很正义。

  • 索引序列
  • 博物杂志封面图
  • 博物杂志封面
  • 博物杂志历年封面
  • 人物杂志封面图片
  • 杂志封面图片人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