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地球物理学进展论文格式模板

地球物理学进展论文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地球物理学进展论文格式模板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第一节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如人们要靠山 川大地获取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要从地球中开采矿物资源制造生产和生活 工具,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便发展生产,要与地球上发生 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因而,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地球的认 识,并且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球科学(geoscience)。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周围的气 体(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水体(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至于地球表面的生物体(生物圈),由于其研究内容广、分支学科较多、且 研究方法具有特殊性,因而已独立成一门专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物学。 但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生物体与生存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地球科学 的研究范畴。地球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不仅承担着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的科学使命,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 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 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学科组成的综 合性学科体系。地球科学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 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其中,地质学(geology) 由于其研究领域广博、分支学科较多,并且以研究地球的本质特征为目的, 因而成为地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至于人们有时把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作 为同义语使用,其实两者的含义是有差别的,它们具有包容关系。随着科学 的发展,地球科学还会不断地诞生新的学科和出现一些边缘学科。地理学(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一 般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 形、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普通自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地志学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和社会与自然地形、地理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与聚落地 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气象学(meteorology)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 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其研究内容也很广泛,包括许多 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高 空气象学、动力气象学等,主要的应用学科有卫星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 航空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等。其目的在于揭示大 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本质,从而掌握并应用它为人 类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水文学(hydrology)和海洋学(oceanography)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 为研究对象。水文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沼、冰川、地下水以及海洋等 各种水体的数量、质量、运动变化与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海洋学是以海洋作为一个独立 体进行研究的,它实际上是从地球科学的其它几个分支学科中独立出来的, 这是由于海洋在现代地球科学、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 越重要的缘故。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 各门学科的总称,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可分为海洋物理学、海洋水文学、海洋 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气象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土壤学(soil science)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 究土壤的物质组成、结构、类型、分布和形成发展过程。根据具体研究内容 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土壤学也有一些分支学科,如土壤生物学、土壤地理学、 土壤气候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地质学等。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应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地球科学与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重要边缘学科。广义的地 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其表部的水体和周围的大气圈。但由于 水体和大气圈的研究都已建立起相应的独立学科,所以一般所称的地球物理 学是狭义的,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因而也可称之为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重点研究固体地球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过 程、地球的内部构造与组成、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等。其主要分支学科有地震 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地电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和应 用地球物理学等。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 在地球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球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地质学(geology)研究的主体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地壳或岩石圈的厚度一般为几十到二百公里 左右,与地球的半径(6371km)相比只是一个很薄的表壳。这一薄壳之所以 成为地质学当前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方面是出于实际需要,因为这一层与人 类的生活、生产及生存都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是受现时人类能力的限制。人 们可以直接观测和研究地球表层,但现阶段人类尚无能力对地下深处进行直 接研究。钻井取样是目前人们获取地球较深部物质进行直接研究的唯一途 径,但由于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钻井所能达到的深度是有限的。目前世 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这一深度尚不足 该区大陆地壳厚度的二分之一。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学研 究的对象将不断向地球的深部(如地幔、地核)扩展。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形成演化历史。按其研究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地质学的主要 分支学科可简举如下:(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学科,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 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等;(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学科,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 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学科,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 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 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 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此外,人们为了更好地研究上述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它一些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以促进和深化地质学的各项研究,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数学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 天文地质学、海洋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及实验地质学等,这些边缘学科在现 代地质学各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农业、军事、航天、交通等产业的飞 速发展,其结果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 的(如污染问题)、有些是间接的(如气候变化),它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地 球的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受到科学工作者和全人类的广泛关 注。这一问题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关系密切,于是在地球科学中逐渐形成 了一门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即环境地学。环境地学主要研究地球 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变以及环境的破坏、污染、防止、保护、 改良与评价等。根据地球科学中各学科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境 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气象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 等。朋友! 这些比较详细缺点就是多点 呵呵不知道你用不用

这个写的方面有很多,,来我有写好的 亲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 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地球物理学进展论文模板

进展一年有6期,通常是在双月的20号左右刊出,进展的审稿周期通常2-5个月不等,即使中了也要等着出版,通常从投稿到见刊要10-12个月,只有在你最终返修稿提交后,编辑才会告诉你你的论文会在哪一期见刊。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按时间顺序,打*者为代表作)1. ICAP法同时测定动、植物样品中痕量元素. 环境化学,1987,6(4):48-52. 回井周,王璞珺,王松君,马凯林,傅春久.2. 麦饭石的吸附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8,18(4):423-430. 汪碧华,马凯林,王璞珺,王惠芬3. 维持ICAP仪器测试条件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9,19(1):105-108. 马凯林,王璞珺,王松君,回井周,傅春久4. *元素地球化学-数理统计法在松南陆相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沉积学报,1991,9(3):31-39. 王璞珺,刘招君,刘万洙,杜小弟。5. *松辽盆地白垩系测井-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2):169-179. 王璞珺,杜小弟,王东坡6. 松辽盆地白垩纪黑色页岩沉积与湖泊缺氧事件. 见:长春地质学院建院40周年 科学研究论文集(基础地质).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 王璞珺,王东坡7. 矿物的阴极发光性及其在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专辑):164-167. 王璞珺,杜小弟,计桂霞8. 沉积速率的定量计算.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1):67-70. 杜小弟,王璞珺9. 冰筏沉积与古气候、古地理. 岩相古地理,1992,(4):35-39. 杜小弟,王璞珺10. Thermal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ydrocarbon from Non-marine Sediments. Lanzhou, China, 1992, . Wang Pujun, Du . 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特征. 地质学报,1992,66(2):327-338. 刘招君,王东坡,刘立,刘万洙,王璞珺,杜小弟,杨光12. 冀东马兰峪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变质作用与石英蠕变的关系. 地质科学,1992,(4):325-333. 曹林,林强,王安平,王璞珺13. *盆地演化的计算机模拟:回顾·应用·展望. 岩相古地理,1993,13(4):46-55. 王璞珺,杜小弟,王东坡14. 沉积盆地分析的定量数学模拟:原理与方法.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3,8(3):14-19. 王璞珺,杜小弟15.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Songliao Basin. Acta Geologica Sinina, 1993, 6(2): 167-180. Liu Zhaojun, Wang Dongpo, Liu Li, Liu Wanzhu, Wang Pujun, Du Xiaodi, Yang . 沉积盆地热史研究方法. 世界地质,1994,13(3):114-119. 王璞珺,刘万洙,王东坡。17. 非海相沉积层序同位素年龄的直接测定研究及盆地分析中的同位素年代学方法. 世界地质,1994,13(3):124-130. 王璞珺,周燕,王东坡。18. **松辽盆地白垩系年代地层研究及地层划分对比. 地质学报,1995,69(4):372-381。王璞珺,杜小弟,王骏,王东坡.19. **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蒸发岩的成因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沉积学报,1995,13(增刊):53-62. 王璞珺, 任延广,王东坡。20. 岩屑总化学成分的统计学方法在白垩纪松辽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岩相古地理,1995,15(2):114-121. 王璞珺,王东坡21. 油田地下地质与沉积微相研究软件系统. 岩相古地理,1995,15(2):137-143. 徐开志,王璞珺22.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侵沉积层序与湖海沟通事件的地球化学纪录. 岩相古地理,1995,15(4):14-20. 王璞珺,杜小弟,王东坡23. 论露头剖面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以柯坪县印干村志留系剖面为例. 岩相古地理,1995,15(5):29-32. 刘万洙,杜小弟,王璞珺24. 生物(细菌)对微量金属元素吸收固定作用的模拟实验及其机理探讨. 世界地质,1995,14(2):59-62. 王璞珺,孙利炜,常平,王东坡。25. 塔里木盆地原形及其演化. 见:王英华主编 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新进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杜小弟,王璞珺,匡立春,王东坡26. **Chronostratigraphy and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etaceous of the Songliao Basin. Acta Geologica Sinina, 1996, 9(2): 207-217. Wang Pujun, Du Xiaodi, Wang Jun, Wang . The global correlation of Songliao nearshore continental basin, Cretaceous, NE China.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Earth Sciences, 1996,(Special Issue):117-123. Wang Pujun, Liu Wanzhu, Wang . *油页岩中生物及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及机理探讨.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26(1):47-53. 王璞珺,王东坡,常平,李红。29.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形成环境及海水入侵的底流模式. 岩相古地理,1996,16(1):34-43. 王璞珺,王东坡,杜小弟30. 塔里木盆地震旦泥盆纪层序地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见:张延庆主编 石油科技进展. 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 杜小弟,王璞珺,张殿发31.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 见:程恩华主编 当代地质科学技术进展. 武汉: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 刘招君,程日辉,王璞珺32. 峨口铁矿中硫化物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世界地质,1996,15(3):37-40. 徐勇,乔葆,王葳,王璞珺33. Lake-marine linking events of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China.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Beijing, China, 4-14 August, 1996, Abstract volume 2 of 3, . Wang Pujun, Du Xiaodi, Wang . *Volcano related sedimentary basins and oil & gas reservoirs. NE China. In Proceedings for the 4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on northeast Asia. Jang BA, Cheong DK. (eds). Kongwan Univerty Press: Chunchen,1997,. Wang PuJun, Wang Hong-Bin, Song . *油页岩物相分析方法及其在生物成矿研究中的应用. 1997. 石油实验地质,19(4):382-387.王璞珺,常平,李红,王东坡。36. 嫩江组黑色页岩-白云质结核-生物灰岩互层层序成因与海水入侵的片流模式. 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 23-27. 王璞珺,姚杰,卲正奎37. *北班公湖-怒江带构造-沉积特征. 1997.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增刊Ⅱ):21-26.王璞珺, W. Schneider, F. Mattern, 李才。38. 塔里木盆地震旦-泥盆纪古海平面再造及形成机理分析. 1997. 沉积学报,15(3):14-17.杜小弟,王璞珺,匡立春,王东坡。39. 下辽河坳陷新生代火山岩储层与油气.1997.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增刊Ⅱ):49-53.王宏斌,王璞珺,陈弘,王树学,曲永宝。4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碎屑-凝灰岩储层研究综述. 1997.世界地质,16(3):34-41. 王宏斌,王璞珺,陈弘,白晶哲。41.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结核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1997. 岩相古地理,17(1):22-27.刘万洙,王璞珺。42. 松辽盆地东部火山事件的地质意义.1997.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2(1):57-61.程日辉,刘招君,王璞珺。43. 松辽盆地西部英台湖泊扇三角洲层序中的有机质成熟度参数.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8, 27(增刊Ⅱ):101-119.周永胜,利特克,王东坡,王璞珺。44. *Continental strike-slip rifts and their stratigraphic signature: application to the Bangong/Nujiang zone (Tibet) and the South Pennic zone (Alps). 1998. Geol Rundschau, 87: 206-225. F. Mattern, W. Schneider, P. Wang (王璞珺),C. Li。(该杂志SCI impact factor =)。45. 辽盆地火山事件研究-营城组火山岩特征.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50-54.王璞珺,王树学,曲永宝,任延广。46. 辽盆地北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8-12.单玄龙,王璞珺,陈树民,任延广,万传彪。47. 辽河油田外围钱家店凹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72-78. 孙少波,王璞珺,宋维海。48. 关于松辽盆地(北部)T3反射层研究的基本结果.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114-120.杨宝俊,王璞珺,刘财,单玄龙。49. 钱家店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69-71.王宏斌,孙少波,王璞珺。50. 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55-61. 刘万洙,王树学,曲永宝,王璞珺。51. 杏山断陷及朝阳沟背斜带重磁场源机制研究及深层油气预测.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93-100.焦新华,吴燕冈,刘万崧,王璞珺。52. 松辽盆地及周缘深层侏罗系-下白垩统生物地层和地层对比.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62-68.宋维海,万传彪,边伟华,单玄龙,王璞珺。53.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nd its geologic implications in the east China and Korea peninsula. In: The 6th Sino-Korean Joint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Eds. Byung-joo Lee, Seung Ryeol Lee, Jeongchan Kim and Han Yeang Lee). Oct. 11-16, 1999, Taejon, Korea. . Xuanlong Shan, Wanzhu Liu, Wang Pujun, Weihua Bian, Liu . Comparison of early filling patterns between Songliao Basin of China and Kyeongsang Basin of Korea. In: The 6th Sino-Korean Joint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Eds. Byung-joo Lee, Seung Ryeol Lee, Jeongchan Kim and Han Yeang Lee). Oct. 11-16, 1999, Taejon, Korea. . Wanzhu Liu, Xuanlong Shan, Wang Pujun, Weihua Bian, Liu . *Sr, Nd, Pb and O isotopes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SB), NE China: constraint on tectonic setting. (Abstract). 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2000(12):228. Wang Pu-Jun, Satir M., Siebel W. and Chen F. (该刊物的SCI 影响因子=)。56.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shanian orogeny and the evolution of Songliao basin (SB), North/Northeast China. (Abstract). 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2000(12):229. Wang Pu-Jun, Sun Xiao-Meng, and Mattern F. (该刊物的SCI 影响因子=)57. 中国东部陆缘主要盆地区中新生代火山岩旋回及相模式.2000.长春科技大学学报,30(专辑):14-17.单玄龙,王璞珺,许文良,陈树民,宋维海。58. 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部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2000.长春科技大学学报,30(专辑):38-41.边伟华,王璞珺,单玄龙,万传彪。59. 松辽盆地深层哑地层研究Ⅱ:磁性地层,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 31(专辑Ⅳ):25-31,王璞珺,杨惠心,单玄龙,年静波,万传彪,任延广.60. 松辽盆地深层哑地层研究Ⅰ:层序地层.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专辑Ⅳ):19-24.刘万洙,任延广,王璞珺,单玄龙,年静波,杨惠心,万传彪.61. 陆相盆地中沉积相的垂向序列组合类型及其在岩相古地理编图中的意义.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专辑Ⅳ):27-39. 程日辉,王璞珺,唐华风,游海涛.62. 流体包裹体pH值和Eh值的估算.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专辑Ⅳ):124-125. 游海涛,程日辉,王璞珺.63. *Volcanism, palaeogeomagnetism and oil & gas of the Songliao basin, Jurassic-Cretaceous, NE China in Proceedings, 8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Kangwon, Korea, June 2001, . Wang PuJun, Shan XuanLong, Liu WanZhu, Bian WeiHua, Yang HuiXin and Ren . *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 of volcanic basin fillings – an example from faulted depression in Songliao Basin. 2001. Jour. Geosci. Res. NE Asia, 4(2): 116-119. Chen Rihui, Liu Wanzhu, Shan Xuanlong, Wang Pujun, Chen Shumin and Qu . **40Ar/ 39Ar and K/Ar dating on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constraints on stratigraphy and basin dynamics. 200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91:331-340. PuJun Wang, WanZhu Liu, ShuXue Wang and WeiHai Song(该刊物的SCI影响因子=)。66. **The Cretaceous volcanic succession around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sm and sedimentation. Geological Journal, , 37(2):97-115. PuJun Wang, YangGuang Ren, XuangLong Shan, ShaoBo Sun, ChuanBiao Wan and WeiHua Bian (该刊物的SCI影响因子 =)。67. *Marine ingressive events recorded in epicontinental sequences: example from the Cretaceous Songliao Basin of NE Chin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iassic Central Europe Basin of SW Germany. J. Geosci. Res. NE Asia, 2002, 5(1): 35-42. Wang PuJun, Liu WanZhu, Yin XuiYing, Schneider Werner, Mattern . *陆相盆地中海侵层序特征:中欧盆地三叠系与松辽盆地白垩系对比研究。矿物岩石,2002,22(2):47-53。王璞珺,Schneider Werner, Mattern Frank,边伟华。(EI检索)。69.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eosciences in NE Asia and the 9th China-Korea Joint Symposium of Geology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E Asia. July 31-August 4, 2002, Changchun, China. p44-50. Wang Pujun, Shan Xuanlong, Cheng Rihui, Qiu Chunguang and Chen . *Volcanics within and around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constraints on basin dynamics. In: IGCP-420 Continental Growth in the Phanerozoic: Evidence from Central Asia. August 5-14, 2002, Changchun, China. p105-111. Wang Pujun, Satir Muharrem, Chen Fukun, Siebel Wolfgang, Chen . 松辽盆地海侵事件沉积,第七界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08,甘肃省敦煌市。王璞珺,刘万珠,Schneider Werner,Mattern Frank。72. 试论中国东部大型盆地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复合尺度解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2):317-323. 杨宝俊,张梅生,王璞珺,刘财,孙晓猛,焦新华,单玄龙,孟令顺,刘万崧,许文良,郭华.73.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18-23. 王璞珺,陈树民,刘万洙,单玄龙,程日辉,张艳,吴海波,齐景顺。74.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28-31. 刘万洙,王璞珺,门广田,边伟华,尹秀珍,许利群。75.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12-17. 宋维海,王璞珺,张兴洲,蒙启安,单玄龙,程日辉。76.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赋存型式和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24-27. 程日辉,刘万洙,王璞珺,单玄龙,陈树民,曲永宝。77. 火山灰事件沉积在松辽盆地哑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09-118. 王璞珺,迟元林,任延广,单玄龙,万传彪78.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45-149. 刘万洙,王璞珺,曲永宝,梁江平。79.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岩性、岩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36-140. 李世凯, 刘万洙,陈树民,王璞珺80. 火山岩同位素测年样品制备方法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28-131. 李全林,王璞珺, 邱春光81. 济源凹陷中生界烃源岩埋藏史及生烃史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41-144. 温暖, 王璞珺, 程日辉.82.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岩相和亚相的测井识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23-127. 邱春光, 王璞珺, 门广田, 刘万洙83. 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对干酪根成烃转化的影响. 地质科技情报,2003,22(1):83-87.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单玄龙.84. 构造断阶对沉积的控制:来自地震、测井和露头的实例. 沉积学报,2003,21(2):255-259.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85. 徐家围子断阶带对火山岩体和沉积相带的控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2):126-135.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单玄龙,陈树民.86.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世界地质,2003,22(2):105-118. 王璞珺,Mattern Frank, Schneider Werner, 刘万洙,田纹全,李才.87. The Cretaceous of the eastern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Tibet): tectono-sedimentation.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3, 16(1): 34-40. Wang Pujun, Mattern Frank, Schneider Werner, Liu Wanzhu, Li Shikai, Li .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317-325. 王璞珺,迟元林,刘万洙,程日辉,单玄龙,任延广.89.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第三纪构造-火山事件及其油气盆地的控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479-484. 宋维海,张兴洲,王璞珺.90.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basin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Bangong-Nujiang zone (Tibet): a Reading cy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3, 92: 228-254. Schneider Werner, Mattern Frank, Wang Pujun, Li Cai. (SCI impact factor =)91. Abiogenic origin natural gas in the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 In: The 10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Eds. Bo-An Jang and Daekyo Cheong). Nov. 18-21, 2003, 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 Wang Pujun, Hou Qijun, Wang Keyong, Chen Shumin, Liu Wanzhu, Li Quanlin92. Reservoir Volcanic Rocks: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the Mesozoic Non-marin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2003. J. Geosci. Res. NE Asia, 16(2):129-137. PuJun Wang, Zhiqiang Feng, Frank . Influence of Okhotsk suturing on the Songliao Basin: evidence from the volcanic rocks, 2003.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genic Correlation in Contiguous Region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2003,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PuJun Wang, Frank Mattern, Shumin . Sedimentary facies and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Xinjiang, NW China. In: Sun G., Mosbrugger V., Ashraf ., and Sun .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Urumqi, 2004,Apr. 25-30.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Wang PuJun, Zhang Yan, Cheng Rihui, Sun Xiaomeng, Mattern Frank, Du . On several key problems abou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In: Sun G., Mosbrugger V., Ashraf ., and Sun .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Urumqi, 2004,Apr. 25-30.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Sun Xiaomeng, Wang PuJun, Mattern Frank, Hao Fujiang, Guo .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new evidences from volcanic rocks and palaeolatitude. In: Wang ., Zhang Y. and Sun W. (Eds):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Sino-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Crutal Evolution Northeast Asia. Changchun, 2004,July 25-30, China.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Wang PuJun, Sun Xiaomeng, Zhu Defeng, Cheng Rihui, Li .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控制因素. 世界地质,2004,23(2):138-162. 马玉春,王璞珺(通讯作者),田纳新,李丽贤,唐华风,田纹全.98. 下扬子区三叠纪最大海侵事件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关系.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2):55-59.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唐华风,孔庆莹,宋维海.99. 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样式对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响应.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2):134-141。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唐华风,白云风,孔庆莹,宋维海。100. 松辽盆地断陷期层序地层特征与含油气性-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见:陆相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隐蔽油气藏勘探基础、方法与实践。蔡希源、郑和荣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王璞珺,陈树民,程日辉,齐景顺10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黄铜矿中多元素. 王松君,常平,王璞珺,侯天平,岩矿测试,2004,23(3):228-230。102. 裂谷盆地构造控制地形-沉积体系演化研究与面临问题. 于秀英,程日辉,王璞珺. 世界地质,2004,23(2):123-127。103. Methane-rich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ir hosting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J. Geosci. Res. NE Asia, 2004, 7(2): WANG Pu-Jun, HOU Qi-jun, CHENG Ri-hui LI Quan-Lin, GUO Zhen-hua, HUANG . 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蒙启安,王璞珺(通讯作者),杨宝俊,程日辉. 地质论评,2005,51(1):46-54。105. 新疆东天山哈密五堡地区中奥陶世大柳沟组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田纹全,王璞珺,李嵩龄,孙晓猛,温暖,刘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5(3):297-307。106.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世界地质,2005,24(2):138-162. 杜耀斌,田纳新,王璞珺,涂志民,程庆甫

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目:

浅谈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

摘要:

地球物理学是以从固体内核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矿类学科,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涵盖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要求很高。本文重点对解决地球物理学问题所必需的几个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

关键词:

典型;地球物理;原理

从地球物理学的组成来看,主要分两种,其一是研究大尺度和一般原理的,叫理论地球物理学;其二是勘查石油、金属、非金属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叫应用地球物理学。显然,理论地球物理学是实际应用的前提,而有关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则是理论内容最基础的部分。

一、地球形状与重力分布的重力学基本原理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通俗说地球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对地球形状的研究是大地测量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共同课题,其目的是运用几何方法、重力方法和空间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地面点的位置和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地球的形状主要是由地球的引力和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决定的,且地球非常接近于一个旋转椭球,其长半轴为6378136米,扁率为1∶。严格而言,地球形状应该是指地球表面的几何形状,但是地球自然表面极其复杂,所以从科学上,人们都把平均海水面及其延伸到大陆内部所构成的大地水准面作为地球形状的研究对象,因为大地水准面同地球表面形状十分接近,又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但是大地水准面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曲面,无法在这样的面上直接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而从力学角度看,如果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均质流体,那么其平衡形状应该是一个旋转椭球体。于是人们进一步设想用一个合适的旋转椭球面来逼近大地水准面。要确定这一椭球,只需知道其形状参数(长半轴a,扁率α)和物理参数(地心引力常数GM和旋转角速度ω)即可。同大地水准面最为接近的椭球面称为平均地球椭球面。如果能确定大地水准面与该椭球面之间的偏差,亦即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之间的差距(大地水准面差距N)和倾斜(垂线偏差θ),则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可完全确定。

地球的重力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空间任意两质点,彼此相互吸引,其引力大小与他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地面点重力近似值980Gal,赤道重力值978Gal,两极重力值983Gal。由于地球的极曲率及周日运动的原因,重力有从赤道向两极增大的'趋势。地球上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只与被吸引点的位置有关,理论上应该是常数,但重力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相同的点在不同的时刻所观测到的重力不相同。

二、地震及弹性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是地下传播的震动,必然与岩石的弹性有关,一般都假定岩石是一种完全弹性体。科技小论文在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而在地震波理论中,通常把地球介质当作均匀、各向同性和完全弹性介质来处理,只是一种简化的假定。实践证明,这种假定可以使分析大大简单,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与观测结果颇为符合的结果。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问题,主要有动力学和运动学两种方法。动力学方法是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地震面波,以及球对称模型的地球的自由振荡。该方法相对繁琐,本书不做介绍。我们介绍的是第二种方法:运动学方法,就是将波动方程的求解简化成波传播的射线理论,用地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其一是惠更斯原理,即在均匀弹性介质中,点振源产生球面波向周围传播,当距离r趋向无穷大时,球面波前的半径很大,曲率很小,此时球面波蜕变成了平面波;其二是费马原理,即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间(传播)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间相比为最小,换言之,波总是沿所使用旅行时间最少的路径传播,又叫费马最小原理和射线原理。

总结来讲,惠更斯是从波前面的角度来描述波在介质空间中传播的规律,而费马原理则从波射线的角度来描述波的传播规律。

三、地球磁现象和地球电性质

地球磁现象是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其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相反。地磁场包括基本磁场和变化磁场两个部分。基本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部分,起源于地球内部,比较稳定,属于静磁场部分。变化磁场包括地磁场的各种短期变化,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相对比较微弱。地球变化磁场可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型。地磁场强度大约是—高斯。

根据大气电现象的探测,从静电角度来看,地球和大气近似形成一个漏电的球状电容器。由大气电测量表明:接近地球表面的电场是垂直指向地球表面,在晴天情况下,其数值约为E=100V/m,而地球表面上的电荷密度—×10—10C/m2,由此可计算得知,地球表面上携带总负电荷量为×105C,大气的电流密度约为—3×10—12A/m2。总电流约为1350安培,大气中消耗的总电功率P=亿瓦。整个地球由于自转使正负电荷分开,正电荷分布在地核,负电荷分布在地表,进而在外层产生一个环形电流,电流方向自东向西(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由此产生了由南向北的地磁。

四、结语

了解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自我知识框架的建立,同时对地球物理学的整体内容有非常好的梳理作用,笔者也建议广大在校学生能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研究,以便于后期在深造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滕吉文.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时代的挑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01-1112.

[2]汤井田,任政勇,化希瑞.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81-1194.

[3]陈运泰,滕吉文,张中杰.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05:634-642.

[4]霍振华,戴世坤,蒋奇云.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积分方程正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02:742-747.

地球科学进展论文模板

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目:

浅谈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

摘要:

地球物理学是以从固体内核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矿类学科,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涵盖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要求很高。本文重点对解决地球物理学问题所必需的几个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

关键词:

典型;地球物理;原理

从地球物理学的组成来看,主要分两种,其一是研究大尺度和一般原理的,叫理论地球物理学;其二是勘查石油、金属、非金属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叫应用地球物理学。显然,理论地球物理学是实际应用的前提,而有关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则是理论内容最基础的部分。

一、地球形状与重力分布的重力学基本原理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通俗说地球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对地球形状的研究是大地测量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共同课题,其目的是运用几何方法、重力方法和空间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地面点的位置和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地球的形状主要是由地球的引力和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决定的,且地球非常接近于一个旋转椭球,其长半轴为6378136米,扁率为1∶。严格而言,地球形状应该是指地球表面的几何形状,但是地球自然表面极其复杂,所以从科学上,人们都把平均海水面及其延伸到大陆内部所构成的大地水准面作为地球形状的研究对象,因为大地水准面同地球表面形状十分接近,又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但是大地水准面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曲面,无法在这样的面上直接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而从力学角度看,如果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均质流体,那么其平衡形状应该是一个旋转椭球体。于是人们进一步设想用一个合适的旋转椭球面来逼近大地水准面。要确定这一椭球,只需知道其形状参数(长半轴a,扁率α)和物理参数(地心引力常数GM和旋转角速度ω)即可。同大地水准面最为接近的椭球面称为平均地球椭球面。如果能确定大地水准面与该椭球面之间的偏差,亦即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之间的差距(大地水准面差距N)和倾斜(垂线偏差θ),则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可完全确定。

地球的重力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空间任意两质点,彼此相互吸引,其引力大小与他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地面点重力近似值980Gal,赤道重力值978Gal,两极重力值983Gal。由于地球的极曲率及周日运动的原因,重力有从赤道向两极增大的'趋势。地球上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只与被吸引点的位置有关,理论上应该是常数,但重力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相同的点在不同的时刻所观测到的重力不相同。

二、地震及弹性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是地下传播的震动,必然与岩石的弹性有关,一般都假定岩石是一种完全弹性体。科技小论文在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而在地震波理论中,通常把地球介质当作均匀、各向同性和完全弹性介质来处理,只是一种简化的假定。实践证明,这种假定可以使分析大大简单,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与观测结果颇为符合的结果。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问题,主要有动力学和运动学两种方法。动力学方法是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地震面波,以及球对称模型的地球的自由振荡。该方法相对繁琐,本书不做介绍。我们介绍的是第二种方法:运动学方法,就是将波动方程的求解简化成波传播的射线理论,用地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其一是惠更斯原理,即在均匀弹性介质中,点振源产生球面波向周围传播,当距离r趋向无穷大时,球面波前的半径很大,曲率很小,此时球面波蜕变成了平面波;其二是费马原理,即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间(传播)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间相比为最小,换言之,波总是沿所使用旅行时间最少的路径传播,又叫费马最小原理和射线原理。

总结来讲,惠更斯是从波前面的角度来描述波在介质空间中传播的规律,而费马原理则从波射线的角度来描述波的传播规律。

三、地球磁现象和地球电性质

地球磁现象是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其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相反。地磁场包括基本磁场和变化磁场两个部分。基本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部分,起源于地球内部,比较稳定,属于静磁场部分。变化磁场包括地磁场的各种短期变化,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相对比较微弱。地球变化磁场可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型。地磁场强度大约是—高斯。

根据大气电现象的探测,从静电角度来看,地球和大气近似形成一个漏电的球状电容器。由大气电测量表明:接近地球表面的电场是垂直指向地球表面,在晴天情况下,其数值约为E=100V/m,而地球表面上的电荷密度—×10—10C/m2,由此可计算得知,地球表面上携带总负电荷量为×105C,大气的电流密度约为—3×10—12A/m2。总电流约为1350安培,大气中消耗的总电功率P=亿瓦。整个地球由于自转使正负电荷分开,正电荷分布在地核,负电荷分布在地表,进而在外层产生一个环形电流,电流方向自东向西(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由此产生了由南向北的地磁。

四、结语

了解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自我知识框架的建立,同时对地球物理学的整体内容有非常好的梳理作用,笔者也建议广大在校学生能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研究,以便于后期在深造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滕吉文.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时代的挑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01-1112.

[2]汤井田,任政勇,化希瑞.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81-1194.

[3]陈运泰,滕吉文,张中杰.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05:634-642.

[4]霍振华,戴世坤,蒋奇云.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积分方程正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02:742-747.

去中国论文数据库吧,就是CNKI。下载不不了那里的论文的话,我推荐你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我去那里下过

论文之家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在英语里,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由化学组成成分及地震震测特性来看,地球本体可以分成一些层圈,以下就标示出它们的名称与范围(深度,单位为公里): 0~40地壳40~2890地幔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内地核 固态的地壳厚度变化颇大,海洋地区的地壳较薄,平均约7公里厚;而大陆地壳就厚得多,平均约40公里厚; 地幔也是固态,不过在它上部有一层极小部分熔融的区域,称为软流圈 ,其上的地幔最顶部及整个地壳则称为岩石圈 ;至于外地核是液态而内地核是固态。 这些不同的层圈都是以不连续面为界,最有名的就是在地壳与地函之间的莫氏不连续面 (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地幔占有地球的主要质量,地核反而位居其次,至于我们生存的空间则只是整个地球极小的一部分而已 (质量,单位为10的24次方千克: 大气层 = ,海洋 = ,地壳 = ,地幔 = ,外地核= ,内地核 =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或铁镍质),不过也可能有一些较轻的物质存在,地心的温度约有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高;下部地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矽、镁、氧,再加上一些铁、钙及铝;上部地幔主要成分则是橄榄石及辉石 (铁镁矽酸盐岩石),也有钙和铝。 以上这些了解都是来自于地震震测资料,虽然上部地幔的物质有时会因著火山喷出熔岩而被带到地表来,但是我们仍无法到达固体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钻探行动连地壳都尚未挖穿。 地壳的成分则主要是石英 (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类如长石。 整体估算,地球化学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 铁 ,氧 ,硅 ,镁 ,镍 ,硫 , 钛 。地球是平均密度最大的主要星体。 其它类地行星也都具有和地球类似的结构与组成,但其中也有一些差异: 月球核所占比例最小; 水星核的比例最大;而火星及月球的函相对较厚;月球和水星没有化学组成明显不同的函与壳之分;地球可能是唯一可再分成内外核的。不过请留意,我们对行星内部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于理论推导,就算是对地球的也是如此。 有别于其它类地行星 ,地球的最外层 (包含地壳及上部地幔的顶端)被切分为数块,「飘浮」于其下的炽热地幔之上,这就是著名的板块构造运动学说 。 这个学说主要描述两种运动:拉张与隐没,前者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远离,其下的岩浆涌出而生成新地壳之处;后者则发生在二个板块互相碰撞,其中一方潜入另一方之下,终至消灭于地函中之处。 此外,也有一些板块边界是横向错开式的相对运动或两个大陆板块硬碰硬地撞在一起。 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很年轻 ,只有5亿年左右,以天文的角度来看确实很短。但也有很少的地方露出了当年地球地壳形成时的基底——花岗岩,如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就有裸露,由于形成花岗岩时的冷却时间长,所以花岗岩内的结晶体都非常发育,边长在1-2厘米,故把其命名为绥中花岗岩。由于侵蚀作用及构造地质运动不断地破坏又重建大部分的地表,因而地表早期的地质记录不容易找到,例如撞击坑 ,所以早期地球历史大部分都已不见踪迹。 地球约有45至46亿年老,然而目前已知最老的岩石只有大约40亿年前(地球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一个由熔化的岩浆形成的火球),而且老于30亿年的岩石非常罕见。 最老的生物化石不早于39亿年前,有关生命起源的关键时期则亳无记录。 地球表面积71%为水所覆盖,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在表面可以拥有液态水的行星 (土卫六的表面有液态乙烷或甲烷,而藏于木卫二的表面之下则可能有液态水,不过地球表面有液态水仍是独一无二的)。 液态水是我们已知的生命型式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缘于水具有的大比热性质,海洋的热容积成为保持地球温度恒定的一大功臣;液态水还是陆地上侵蚀与风化作用的主要营力,这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此作用 的地方 (也许火星早期也曾有过这些作用,但现在已无)。 地球大气组成中,77%是氮气而21%是氧气,再来就是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及水气。 地球初形成时的大气很可能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不过它们大多已被碳酸盐类岩石给结合,其余的则是溶入海洋及被绿色植物耗尽;如今板块构造运动及生物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消长的持续主控者。 大气中存在的水气及微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表温度极重要的作用,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了大约35℃,否则地表的平均温度将是酷寒的-21℃! 若没有水气及二氧化碳,海水会冻结,而我们已知的生命型式将无从开展。 此外,水气更是地球水循环及天气变化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自由氧的存在也是地球化学组成的一大特征,因为氧是活性很强的气体,照理说应该很容易就和大气中其它元素相化合,地球上的氧气完全是由生物作用产生及维持,若没有生命就不会有自由氧。 地球拥有适度的磁场,推测磁场是起因于液态外地核中的电流。 由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及外层大气的交互作用, 极光于焉产生;而上述因素的不均衡造成磁极会在地表移动,目前磁北极位于加拿大北境。由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及外层大气的交互作用, 极光于焉产生; 地球磁场及其与太阳风的交互作用也造成了范艾伦辐射带 (Van Allen radiation belts),它是环绕著地球的成对环状带,外型就像是甜甜圈,由气体离子 (电浆) 组成,其外圈由海拔19,000公里延伸到41,000公里;内圈则介于海拔13,000至7,600公里之间。

地球物理学进展学位论文

(按时间顺序,打*者为代表作)1. ICAP法同时测定动、植物样品中痕量元素. 环境化学,1987,6(4):48-52. 回井周,王璞珺,王松君,马凯林,傅春久.2. 麦饭石的吸附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8,18(4):423-430. 汪碧华,马凯林,王璞珺,王惠芬3. 维持ICAP仪器测试条件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9,19(1):105-108. 马凯林,王璞珺,王松君,回井周,傅春久4. *元素地球化学-数理统计法在松南陆相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沉积学报,1991,9(3):31-39. 王璞珺,刘招君,刘万洙,杜小弟。5. *松辽盆地白垩系测井-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2):169-179. 王璞珺,杜小弟,王东坡6. 松辽盆地白垩纪黑色页岩沉积与湖泊缺氧事件. 见:长春地质学院建院40周年 科学研究论文集(基础地质).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 王璞珺,王东坡7. 矿物的阴极发光性及其在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专辑):164-167. 王璞珺,杜小弟,计桂霞8. 沉积速率的定量计算.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22(1):67-70. 杜小弟,王璞珺9. 冰筏沉积与古气候、古地理. 岩相古地理,1992,(4):35-39. 杜小弟,王璞珺10. Thermal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ydrocarbon from Non-marine Sediments. Lanzhou, China, 1992, . Wang Pujun, Du . 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特征. 地质学报,1992,66(2):327-338. 刘招君,王东坡,刘立,刘万洙,王璞珺,杜小弟,杨光12. 冀东马兰峪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变质作用与石英蠕变的关系. 地质科学,1992,(4):325-333. 曹林,林强,王安平,王璞珺13. *盆地演化的计算机模拟:回顾·应用·展望. 岩相古地理,1993,13(4):46-55. 王璞珺,杜小弟,王东坡14. 沉积盆地分析的定量数学模拟:原理与方法.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3,8(3):14-19. 王璞珺,杜小弟15.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Songliao Basin. Acta Geologica Sinina, 1993, 6(2): 167-180. Liu Zhaojun, Wang Dongpo, Liu Li, Liu Wanzhu, Wang Pujun, Du Xiaodi, Yang . 沉积盆地热史研究方法. 世界地质,1994,13(3):114-119. 王璞珺,刘万洙,王东坡。17. 非海相沉积层序同位素年龄的直接测定研究及盆地分析中的同位素年代学方法. 世界地质,1994,13(3):124-130. 王璞珺,周燕,王东坡。18. **松辽盆地白垩系年代地层研究及地层划分对比. 地质学报,1995,69(4):372-381。王璞珺,杜小弟,王骏,王东坡.19. **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蒸发岩的成因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沉积学报,1995,13(增刊):53-62. 王璞珺, 任延广,王东坡。20. 岩屑总化学成分的统计学方法在白垩纪松辽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岩相古地理,1995,15(2):114-121. 王璞珺,王东坡21. 油田地下地质与沉积微相研究软件系统. 岩相古地理,1995,15(2):137-143. 徐开志,王璞珺22.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侵沉积层序与湖海沟通事件的地球化学纪录. 岩相古地理,1995,15(4):14-20. 王璞珺,杜小弟,王东坡23. 论露头剖面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以柯坪县印干村志留系剖面为例. 岩相古地理,1995,15(5):29-32. 刘万洙,杜小弟,王璞珺24. 生物(细菌)对微量金属元素吸收固定作用的模拟实验及其机理探讨. 世界地质,1995,14(2):59-62. 王璞珺,孙利炜,常平,王东坡。25. 塔里木盆地原形及其演化. 见:王英华主编 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新进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杜小弟,王璞珺,匡立春,王东坡26. **Chronostratigraphy and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etaceous of the Songliao Basin. Acta Geologica Sinina, 1996, 9(2): 207-217. Wang Pujun, Du Xiaodi, Wang Jun, Wang . The global correlation of Songliao nearshore continental basin, Cretaceous, NE China.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Earth Sciences, 1996,(Special Issue):117-123. Wang Pujun, Liu Wanzhu, Wang . *油页岩中生物及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及机理探讨.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26(1):47-53. 王璞珺,王东坡,常平,李红。29.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形成环境及海水入侵的底流模式. 岩相古地理,1996,16(1):34-43. 王璞珺,王东坡,杜小弟30. 塔里木盆地震旦泥盆纪层序地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见:张延庆主编 石油科技进展. 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 杜小弟,王璞珺,张殿发31.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 见:程恩华主编 当代地质科学技术进展. 武汉: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 刘招君,程日辉,王璞珺32. 峨口铁矿中硫化物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世界地质,1996,15(3):37-40. 徐勇,乔葆,王葳,王璞珺33. Lake-marine linking events of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China.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Beijing, China, 4-14 August, 1996, Abstract volume 2 of 3, . Wang Pujun, Du Xiaodi, Wang . *Volcano related sedimentary basins and oil & gas reservoirs. NE China. In Proceedings for the 4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on northeast Asia. Jang BA, Cheong DK. (eds). Kongwan Univerty Press: Chunchen,1997,. Wang PuJun, Wang Hong-Bin, Song . *油页岩物相分析方法及其在生物成矿研究中的应用. 1997. 石油实验地质,19(4):382-387.王璞珺,常平,李红,王东坡。36. 嫩江组黑色页岩-白云质结核-生物灰岩互层层序成因与海水入侵的片流模式. 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 23-27. 王璞珺,姚杰,卲正奎37. *北班公湖-怒江带构造-沉积特征. 1997.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增刊Ⅱ):21-26.王璞珺, W. Schneider, F. Mattern, 李才。38. 塔里木盆地震旦-泥盆纪古海平面再造及形成机理分析. 1997. 沉积学报,15(3):14-17.杜小弟,王璞珺,匡立春,王东坡。39. 下辽河坳陷新生代火山岩储层与油气.1997.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增刊Ⅱ):49-53.王宏斌,王璞珺,陈弘,王树学,曲永宝。4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碎屑-凝灰岩储层研究综述. 1997.世界地质,16(3):34-41. 王宏斌,王璞珺,陈弘,白晶哲。41.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结核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1997. 岩相古地理,17(1):22-27.刘万洙,王璞珺。42. 松辽盆地东部火山事件的地质意义.1997.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2(1):57-61.程日辉,刘招君,王璞珺。43. 松辽盆地西部英台湖泊扇三角洲层序中的有机质成熟度参数.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8, 27(增刊Ⅱ):101-119.周永胜,利特克,王东坡,王璞珺。44. *Continental strike-slip rifts and their stratigraphic signature: application to the Bangong/Nujiang zone (Tibet) and the South Pennic zone (Alps). 1998. Geol Rundschau, 87: 206-225. F. Mattern, W. Schneider, P. Wang (王璞珺),C. Li。(该杂志SCI impact factor =)。45. 辽盆地火山事件研究-营城组火山岩特征.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50-54.王璞珺,王树学,曲永宝,任延广。46. 辽盆地北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8-12.单玄龙,王璞珺,陈树民,任延广,万传彪。47. 辽河油田外围钱家店凹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72-78. 孙少波,王璞珺,宋维海。48. 关于松辽盆地(北部)T3反射层研究的基本结果.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114-120.杨宝俊,王璞珺,刘财,单玄龙。49. 钱家店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69-71.王宏斌,孙少波,王璞珺。50. 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55-61. 刘万洙,王树学,曲永宝,王璞珺。51. 杏山断陷及朝阳沟背斜带重磁场源机制研究及深层油气预测.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93-100.焦新华,吴燕冈,刘万崧,王璞珺。52. 松辽盆地及周缘深层侏罗系-下白垩统生物地层和地层对比.1999.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专辑):62-68.宋维海,万传彪,边伟华,单玄龙,王璞珺。53.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nd its geologic implications in the east China and Korea peninsula. In: The 6th Sino-Korean Joint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Eds. Byung-joo Lee, Seung Ryeol Lee, Jeongchan Kim and Han Yeang Lee). Oct. 11-16, 1999, Taejon, Korea. . Xuanlong Shan, Wanzhu Liu, Wang Pujun, Weihua Bian, Liu . Comparison of early filling patterns between Songliao Basin of China and Kyeongsang Basin of Korea. In: The 6th Sino-Korean Joint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Eds. Byung-joo Lee, Seung Ryeol Lee, Jeongchan Kim and Han Yeang Lee). Oct. 11-16, 1999, Taejon, Korea. . Wanzhu Liu, Xuanlong Shan, Wang Pujun, Weihua Bian, Liu . *Sr, Nd, Pb and O isotopes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SB), NE China: constraint on tectonic setting. (Abstract). 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2000(12):228. Wang Pu-Jun, Satir M., Siebel W. and Chen F. (该刊物的SCI 影响因子=)。56.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shanian orogeny and the evolution of Songliao basin (SB), North/Northeast China. (Abstract). Europe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2000(12):229. Wang Pu-Jun, Sun Xiao-Meng, and Mattern F. (该刊物的SCI 影响因子=)57. 中国东部陆缘主要盆地区中新生代火山岩旋回及相模式.2000.长春科技大学学报,30(专辑):14-17.单玄龙,王璞珺,许文良,陈树民,宋维海。58. 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部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2000.长春科技大学学报,30(专辑):38-41.边伟华,王璞珺,单玄龙,万传彪。59. 松辽盆地深层哑地层研究Ⅱ:磁性地层,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 31(专辑Ⅳ):25-31,王璞珺,杨惠心,单玄龙,年静波,万传彪,任延广.60. 松辽盆地深层哑地层研究Ⅰ:层序地层.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专辑Ⅳ):19-24.刘万洙,任延广,王璞珺,单玄龙,年静波,杨惠心,万传彪.61. 陆相盆地中沉积相的垂向序列组合类型及其在岩相古地理编图中的意义.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专辑Ⅳ):27-39. 程日辉,王璞珺,唐华风,游海涛.62. 流体包裹体pH值和Eh值的估算.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专辑Ⅳ):124-125. 游海涛,程日辉,王璞珺.63. *Volcanism, palaeogeomagnetism and oil & gas of the Songliao basin, Jurassic-Cretaceous, NE China in Proceedings, 8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Kangwon, Korea, June 2001, . Wang PuJun, Shan XuanLong, Liu WanZhu, Bian WeiHua, Yang HuiXin and Ren . *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 of volcanic basin fillings – an example from faulted depression in Songliao Basin. 2001. Jour. Geosci. Res. NE Asia, 4(2): 116-119. Chen Rihui, Liu Wanzhu, Shan Xuanlong, Wang Pujun, Chen Shumin and Qu . **40Ar/ 39Ar and K/Ar dating on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constraints on stratigraphy and basin dynamics. 200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91:331-340. PuJun Wang, WanZhu Liu, ShuXue Wang and WeiHai Song(该刊物的SCI影响因子=)。66. **The Cretaceous volcanic succession around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sm and sedimentation. Geological Journal, , 37(2):97-115. PuJun Wang, YangGuang Ren, XuangLong Shan, ShaoBo Sun, ChuanBiao Wan and WeiHua Bian (该刊物的SCI影响因子 =)。67. *Marine ingressive events recorded in epicontinental sequences: example from the Cretaceous Songliao Basin of NE Chin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iassic Central Europe Basin of SW Germany. J. Geosci. Res. NE Asia, 2002, 5(1): 35-42. Wang PuJun, Liu WanZhu, Yin XuiYing, Schneider Werner, Mattern . *陆相盆地中海侵层序特征:中欧盆地三叠系与松辽盆地白垩系对比研究。矿物岩石,2002,22(2):47-53。王璞珺,Schneider Werner, Mattern Frank,边伟华。(EI检索)。69.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eosciences in NE Asia and the 9th China-Korea Joint Symposium of Geology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E Asia. July 31-August 4, 2002, Changchun, China. p44-50. Wang Pujun, Shan Xuanlong, Cheng Rihui, Qiu Chunguang and Chen . *Volcanics within and around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constraints on basin dynamics. In: IGCP-420 Continental Growth in the Phanerozoic: Evidence from Central Asia. August 5-14, 2002, Changchun, China. p105-111. Wang Pujun, Satir Muharrem, Chen Fukun, Siebel Wolfgang, Chen . 松辽盆地海侵事件沉积,第七界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08,甘肃省敦煌市。王璞珺,刘万珠,Schneider Werner,Mattern Frank。72. 试论中国东部大型盆地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复合尺度解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2):317-323. 杨宝俊,张梅生,王璞珺,刘财,孙晓猛,焦新华,单玄龙,孟令顺,刘万崧,许文良,郭华.73.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18-23. 王璞珺,陈树民,刘万洙,单玄龙,程日辉,张艳,吴海波,齐景顺。74.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28-31. 刘万洙,王璞珺,门广田,边伟华,尹秀珍,许利群。75.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12-17. 宋维海,王璞珺,张兴洲,蒙启安,单玄龙,程日辉。76.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赋存型式和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24-27. 程日辉,刘万洙,王璞珺,单玄龙,陈树民,曲永宝。77. 火山灰事件沉积在松辽盆地哑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09-118. 王璞珺,迟元林,任延广,单玄龙,万传彪78.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45-149. 刘万洙,王璞珺,曲永宝,梁江平。79.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岩性、岩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36-140. 李世凯, 刘万洙,陈树民,王璞珺80. 火山岩同位素测年样品制备方法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28-131. 李全林,王璞珺, 邱春光81. 济源凹陷中生界烃源岩埋藏史及生烃史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41-144. 温暖, 王璞珺, 程日辉.82.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岩相和亚相的测井识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专辑Ⅴ):123-127. 邱春光, 王璞珺, 门广田, 刘万洙83. 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对干酪根成烃转化的影响. 地质科技情报,2003,22(1):83-87.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单玄龙.84. 构造断阶对沉积的控制:来自地震、测井和露头的实例. 沉积学报,2003,21(2):255-259.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85. 徐家围子断阶带对火山岩体和沉积相带的控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2):126-135.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单玄龙,陈树民.86.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世界地质,2003,22(2):105-118. 王璞珺,Mattern Frank, Schneider Werner, 刘万洙,田纹全,李才.87. The Cretaceous of the eastern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Tibet): tectono-sedimentation.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3, 16(1): 34-40. Wang Pujun, Mattern Frank, Schneider Werner, Liu Wanzhu, Li Shikai, Li .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317-325. 王璞珺,迟元林,刘万洙,程日辉,单玄龙,任延广.89.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第三纪构造-火山事件及其油气盆地的控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479-484. 宋维海,张兴洲,王璞珺.90.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basin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Bangong-Nujiang zone (Tibet): a Reading cy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3, 92: 228-254. Schneider Werner, Mattern Frank, Wang Pujun, Li Cai. (SCI impact factor =)91. Abiogenic origin natural gas in the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 In: The 10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Eds. Bo-An Jang and Daekyo Cheong). Nov. 18-21, 2003, 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 Wang Pujun, Hou Qijun, Wang Keyong, Chen Shumin, Liu Wanzhu, Li Quanlin92. Reservoir Volcanic Rocks: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the Mesozoic Non-marin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2003. J. Geosci. Res. NE Asia, 16(2):129-137. PuJun Wang, Zhiqiang Feng, Frank . Influence of Okhotsk suturing on the Songliao Basin: evidence from the volcanic rocks, 2003.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genic Correlation in Contiguous Region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2003,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PuJun Wang, Frank Mattern, Shumin . Sedimentary facies and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Xinjiang, NW China. In: Sun G., Mosbrugger V., Ashraf ., and Sun .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Urumqi, 2004,Apr. 25-30.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Wang PuJun, Zhang Yan, Cheng Rihui, Sun Xiaomeng, Mattern Frank, Du . On several key problems abou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In: Sun G., Mosbrugger V., Ashraf ., and Sun .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Urumqi, 2004,Apr. 25-30.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Sun Xiaomeng, Wang PuJun, Mattern Frank, Hao Fujiang, Guo .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new evidences from volcanic rocks and palaeolatitude. In: Wang ., Zhang Y. and Sun W. (Eds):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Sino-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Crutal Evolution Northeast Asia. Changchun, 2004,July 25-30, China. Jilin University Press, . Wang PuJun, Sun Xiaomeng, Zhu Defeng, Cheng Rihui, Li .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控制因素. 世界地质,2004,23(2):138-162. 马玉春,王璞珺(通讯作者),田纳新,李丽贤,唐华风,田纹全.98. 下扬子区三叠纪最大海侵事件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关系.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2):55-59.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唐华风,孔庆莹,宋维海.99. 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样式对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响应.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2):134-141。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唐华风,白云风,孔庆莹,宋维海。100. 松辽盆地断陷期层序地层特征与含油气性-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见:陆相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隐蔽油气藏勘探基础、方法与实践。蔡希源、郑和荣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王璞珺,陈树民,程日辉,齐景顺10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黄铜矿中多元素. 王松君,常平,王璞珺,侯天平,岩矿测试,2004,23(3):228-230。102. 裂谷盆地构造控制地形-沉积体系演化研究与面临问题. 于秀英,程日辉,王璞珺. 世界地质,2004,23(2):123-127。103. Methane-rich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ir hosting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J. Geosci. Res. NE Asia, 2004, 7(2): WANG Pu-Jun, HOU Qi-jun, CHENG Ri-hui LI Quan-Lin, GUO Zhen-hua, HUANG . 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蒙启安,王璞珺(通讯作者),杨宝俊,程日辉. 地质论评,2005,51(1):46-54。105. 新疆东天山哈密五堡地区中奥陶世大柳沟组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田纹全,王璞珺,李嵩龄,孙晓猛,温暖,刘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5(3):297-307。106.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世界地质,2005,24(2):138-162. 杜耀斌,田纳新,王璞珺,涂志民,程庆甫

给你几个不同层次的:吉林大学的《世界地质》,还有吉大、地大、北大、东北大学学报,这几个学校都有地质。除了世界地质以外都是中文核心期刊。《金属矿山》、《中国矿业》这两个都比较边缘,文章质量要求也不算太高,很容易发。《地球物理学进展》这个比较难发表一点,他的英文版《地球物理学报》应该是中国地质类期刊中SCI影响因子最高的了。还有你可以去CNKI,一般的高校网上图书馆都有入口,可以轻松查到上百中地质杂志。其实发表文章说白了就那么回事,发表了基本上没人看,也就自己图新鲜,看看自己的名字,如果不是那些非要找抄袭的JR,基本上没人仔细看,经历了硕博发论文的阶段后,猛然回头发现都是给钱就发的事,什么这编辑那编辑,P,强烈鄙视他们,一个个见到钱,垃圾都有创新意义。

顶,读完博士后,回头看,除了那些高档一些的EI\SCI可能有些难度,其他全都那样的,有些装得有些品味吧,其实垃圾,不过不赞成的是,创新难度大,不能要求全部社会的人都去搞创新,不现实,生活本就这样,平淡而已,真正的,上至所谓的伟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生活,不能太苛求,哈哈。

地球物理学报格式

《地球物理学报》是地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之一,被列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空间地球物理和大气、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重点报道创新性研究成果。本刊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科技)等。

一区。地球物理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球物理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48年。地理物理学报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是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地球物理学报》主要栏目设有: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热学·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热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磁学·地热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重力与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

  • 索引序列
  • 地球物理学进展论文格式模板
  • 地球物理学进展论文模板
  • 地球科学进展论文模板
  • 地球物理学进展学位论文
  • 地球物理学报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