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安徽花鼓灯的论文题目

关于安徽花鼓灯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安徽花鼓灯的论文题目

楚舞吴风遗韵——花鼓灯的风格韵味是在安徽特有的条件下形成的,源于河南桐柏山区的淮河横贯安徽北部。盛行花鼓灯的凤台,是春秋时代的楚地州来邑,都与楚国有关。花鼓灯亦得以兼融南北文化之优长,具有吴歌楚舞的风韵。楚人有尚武、知音、细腰等习俗,花鼓灯中诸多来自武术、武功的技艺,即尚武精深的体现。优美动听的花鼓歌,富有表现力的锣鼓伴奏,是知音的民风,而“兰花”“三道弯”“S”型的动态形象,则是细腰的延伸。既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的灵巧秀丽。 粗犷的农村青年形象——花鼓灯表演中所塑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农村男女青年粗犷而秀丽的形象。粗,说它的表演手法是粗线条的大笔勾勒,而不是工笔的细致描绘。犷,是说它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毫无竭绊约束,任真情自然流露出来,而达到朴实无华的艺术效果。花鼓灯的表演是以男女双人的对歌、对舞为主,内容主要是表现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因而充满了青春活力。然而既是爱情生活,会带有委婉柔媚的色彩。所以在粗犷的表演中又有温情细致的处理,从中看到秀丽和含蓄。 武术、戏曲的影响——花鼓灯中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劳动生活中提炼的,而且又从武术、戏曲中吸取营养,在锣鼓打击乐的配合下,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表演规律。如“挂垫子”,演员挂上“垫子”表演时,必须踮起脚用脚掌踩着木跷走路,小腿的部分较吃力,膝部比较艮直,走起路来两腿靠紧,不能窜动,有下沉感,而着地的部分又要扒住地,故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劲”,艺人们叫作“艮劲”,是花鼓灯兰花动作的主要动律。兰花使用的折扇也源于戏曲,成为花鼓灯特有的表演手段和道具。 锣鼓伴奏带来的特色——花鼓灯的伴奏音乐是在民间“锣鼓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锣鼓会是淮河两岸农村生活中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人们多在农闲和年节时聚集活动。锣鼓敲打声,使空旷的冬季农村充满生气,带来了送旧迎新的热闹气氛,给人以鼓舞,欢欣,给人以美好的希望和向往。花鼓灯用它来作伴奏,增加了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增添了淮河地区的艺术色彩。好的鼓手不仅带动乐队打出各种节奏激发表演,而且自己也常随着表演者情绪的起伏变化,边敲奏边舞,非常活跃。 地区的特点和艺人的流派——花鼓灯植根于农村生活,是自娱性的舞蹈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地区的风格和不同艺人的流派。颖上县的花鼓灯淳朴简练,姿态稳重,节奏较慢。凤台县的表演细腻,着重人物的刻画,动作活泼优美,花鼓歌唱腔多、音域广、委婉动听,伴奏上以锣为领奏乐器。怀远县的舞蹈性强,动作矫健轻捷,风流洒脱,人物性格爽朗,鼓架子的跟斗技巧高,伴奏上以鼓为领奏。其他也有地区风格,有个人的特点和风韵。

摘 要: 花鼓灯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艺术。花鼓灯不仅在我国安徽地区流传,在淮河一带的民间也很盛行。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民间艺术价值,挖掘和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花鼓灯进校园是花鼓灯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扩大传承渠道,创新传承方式。

关键词 : 花鼓灯;校园;传承

花鼓灯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艺术。如何将花鼓灯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欣赏这一文化瑰宝,就成为当前花鼓灯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在校园中传承这一艺术,往往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其保护,并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花鼓灯的艺术特点

(一)花鼓灯与民间文化的联系

花鼓灯是我国民间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花鼓灯对于我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安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就是安徽花鼓灯,以冯国佩、陈敬芝、郑九如等为代表的一批花鼓灯表演艺术家至今仍然是安徽地区花鼓灯的推动者和传播者。由于花鼓灯来源于民间,故而大多数都是群众自发参与的,广泛的群众性特点是花鼓灯不可忽略的重要特征之一。花鼓灯的演出具有一定的演出程式,但却没有固定的舞台,门前、田野、房前、屋后,只要兴之所至,随处都可以玩起花鼓灯。锣鼓是主要的伴奏乐器,表演者与锣鼓的节奏要实现对应,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彰显花鼓灯这一艺术形式的内涵和特色。

(二)花鼓灯的传承价值

花鼓灯作为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作为我国民间歌舞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传承与保护乃至推动其向前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当前,花鼓灯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花鼓灯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有必要广泛传播这一优秀民间文化。

二、花鼓灯的表演结构

在花鼓灯的传承过程当中,对于舞蹈与音乐结构的把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花鼓灯最基础的舞蹈与音乐结构,才能把握花鼓灯的表演精髓,实现对花鼓灯的传播与发展。

(一)花鼓灯舞蹈

花鼓灯舞蹈是花鼓灯表演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有大花场和小花场。大花场是集体性的情绪舞蹈,场面热烈而欢快;小花场则为两三人表演的、具有一定情节性的舞蹈,舞蹈中有上盘鼓、中盘鼓和地盘鼓等技巧动作。花鼓灯演出一般需要十几个人来完成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按照角色进行分工,比如擅长演唱的歌唱,擅长舞蹈的跳舞。在解放前,女角色大多数都是男子踩上“衬子”装扮而成,解放之后女角色才真正由女子扮演。

(二)花鼓灯灯歌

花鼓灯灯歌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独唱,也有对唱,诙谐幽默,即兴性较强,曲调优美,极富地方特色。灯歌作为独立的演唱形式,也可以参与花鼓灯表演中,发挥连接各环节的作用。

(三)花鼓灯锣鼓

花鼓灯的主要伴奏乐器就是锣鼓,所以也可以说锣鼓是伴随着花鼓灯成长的重要乐器。在花鼓灯的表演中,锣鼓音乐作为花鼓灯的主要音乐,无论是灯歌还是舞蹈都与锣鼓密不可分,锣鼓音乐可以说是花鼓灯表演的灵魂。一般来说锣鼓音乐不仅仅可以规制艺人在表演中的动作,还能够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带动整推动表演进程,很多时候,鼓手在整个花鼓灯的表演都发挥着指挥的作用。鼓手除了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奏技巧,更应该对于花鼓灯的表演以及舞蹈动作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够在演奏中更好地配合艺人表演。

(四)花鼓灯后场小戏

所谓的花鼓灯后场小戏,实际上就是在完整的花鼓灯表演结束之后,安排的一个小节目。后场小戏与前面的歌舞表演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在前面激昂的表演已经将观众的情绪带到了高潮,而之后对于观众情绪的调控就全部交给了后场小戏。一般而言,后场小戏的取材主要来源于民间,后场小戏的表演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表演形式。但是在后续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当中,后场小戏也具有一定的新特点,融入了念和唱的表演形式,与现代所讲的戏剧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花鼓灯在校园内的传承和发展

(一)花鼓灯的传承发展现状

1.以口传身授为主要传播方式

在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当中,大多数都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对后人进行传授的,尤其在一些花鼓灯流传较广的地区,艺人通常将学生叫到身边,进行口头的讲解和亲自的示范。显然,这种方式不利于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把花鼓灯引入高校,作为一种地方艺术门类,编入艺术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当前传承人匮乏的困境,也有利于花鼓灯的传播与推广。

2.人个办班传授技艺成为花鼓灯传承的常态

传承人进行个体办班传授花鼓灯,这在花鼓灯流行地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传承人往往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持,办学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对于花鼓灯的文化传承造成消极影响。例如《蛤蟆跳井》的创作人常春利,曾在1982年开办过几期花鼓灯的培训班,也确实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鼓手和弟子。可是后来由于相应的政策没有跟上,导致很多学员外出打工谋生,从事大都与花鼓灯无关的工作,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于花鼓灯的传承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缺少专门的传承机构

缺少专门的花鼓灯研究、教学机构对花鼓灯的传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花鼓灯的传承大多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对于花鼓灯的教学也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进而造成花鼓灯的传承只能够停留在表面,无法落实到行动中。

(二)让花鼓灯通过校园传播的具体措施

学校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让花鼓灯走进校园,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品质。另外,学校规范严谨的办学模式,也为花鼓灯的传承提供了制度保证。

1.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除了保持原有的口传身授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优势,通过录像、刻录光盘等方式整理、储存花鼓灯的完整资料。在花鼓灯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授课之前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花鼓灯表演视频,这样有利于调动起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有助于学生积累感观经验。同时也要借助当前发达互联网技术,构建花鼓灯的传播平台,把花鼓灯这一传统艺术传播到全世界。

2.将优秀的传承人请进校园

让优秀的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花鼓灯的教学,更有利于花鼓灯的传授。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挖掘优秀的传承人资源,并把他们请进校园,支持这些传承人走上讲台,传授花鼓灯的技艺,提高花鼓灯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学生优势,实现花鼓灯的代代传承

学校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每届学生都不相同,如果能较好实现花鼓灯的校园传承,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一古老的地方优秀文化,将更有利于花鼓灯的传承。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传承人以及花鼓灯的专业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与爱好,选择花鼓灯中不同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舞蹈、灯歌、锣鼓等,因材施教,使每个人有所收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花鼓灯的表演技艺,使花鼓灯在校园扎扎实实地传承下去。

4.增加和扶持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进行专项办学

地方文化部门也应该支持学校或个人办学,例如设立专门的花鼓灯艺术学校,开设锣鼓专业课程,花鼓灯舞蹈表演课程等,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花鼓灯。为了扩大花鼓灯的社会影响力,地方文化部门应定期举办花鼓灯大赛,或者举办花鼓灯节,让全国各地的花鼓灯表演者齐聚一堂,切磋技艺,使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期重放异彩。

花鼓灯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艺术。花鼓灯不仅在我国安徽地区流传,在淮河一带的民间也很盛行。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民间艺术价值,挖掘和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吴志鸽.凤台花鼓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周辕.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发展轨迹与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4〕张婧.安徽蚌 埠 花鼓灯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12.

〔5〕李慧玲,丛灿日.论花鼓灯健身舞与校园体育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25-227.

〔6〕马晓.新时期花鼓灯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37.

〔7〕杨传中.乡村文化生态的 嬗 变与安徽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J].铜陵学院学报,2011,(3):86-88.

〔8〕汪法萍.豫南花鼓灯舞蹈资源在地方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D].江苏师范大学,2013.

〔9〕段蓓蓓.安徽花鼓灯的体育文化开发与推广策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但是,由于社会迅速变革,农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来文化移入,花鼓灯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播布范围迅速萎缩,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蚌埠市所辖的怀远县、禹会区,淮南市所辖的凤台县等,真正保持花鼓灯原生形态的花鼓灯班子仅存4、5个,已临近消亡!为了振兴花鼓灯文化,传承经典,2014年由赵锡诚先生、金明先生共同导演的花鼓灯歌舞剧《珠城的传说》正式与观众见面,也受到的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关注。据了解,花鼓灯歌舞剧《珠城的传说》是蚌埠市近三十年继《摸花轿》和《玩灯人的婚礼》后又创作的一部大型花鼓灯歌舞剧,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在资金紧张、人才缺乏和设备稀少的情况下,仅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排练出来的,该剧凝聚了老一辈艺术家和全体演职员的辛勤汗水和努力。群众基础花鼓灯艺术在淮河流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兰花舞”是广大群众进行集体健身的主要项目,花鼓灯表演已成为喜庆节日文艺表演的重要部分。蚌埠市几十家花鼓灯班子,特别是禹会冯嘴子村在近2800人口中,有80%的人会表演花鼓灯。著名花鼓灯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有着花鼓灯的梅兰芳之称的民间艺术大师,花鼓灯“冯派”艺术创始人冯国佩先生,就在这里出生成长。冯国佩先生的表演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神态媚,1952年应邀赴北京中央歌舞团传授花鼓灯,传艺期间,中央歌舞团的艺术家共同努力,将冯派花鼓灯舞蹈动作和技巧记录、整理,编撰成花鼓灯艺术资料。他十次进京参加重大庆典演出和全国调演,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1952年在北京怀仁堂,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表演花鼓灯,演出结束后,中央领导情切地接见了演员。冯国佩的《新游春》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艺术片发向海内外。他先后多次到有关省市担任艺术指导和教学工作,传播花鼓灯艺术,他作为中国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家的代表,参加了1982年联合国举办的亚洲地区保护与发展民间和传统舞蹈研讨会,发表了《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的论文并即席表演,受到各国舞蹈家的赞誉和钦佩,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代表玛琳娜·葛贝伊女士称为“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作为花鼓灯传播的核心区域,蚌埠市历来十分重视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花鼓灯保护组和花鼓灯保护专业委员会。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蚌埠市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的规定》,建立了中国花鼓灯艺术博物馆。2004年,花鼓灯被国家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也是汉民族唯一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舞种,蚌埠市被确定为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基地。该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花鼓灯最大的播布区——禹会区冯嘴子村建立了第一个中国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区,并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对保护区进行了全面考察,他们认为,冯嘴子村不仅具有花鼓灯艺术最富盛名的艺术大师,而且至今保持着良好的传承态势,具有群众基础,在花鼓灯艺术的传播领域中占主导地位。蚌埠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对花鼓灯艺术进行了合理的保护、建设,初步构成了中国花鼓灯文化保护的有效机制和内涵准确的保护理念,具备了继续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并完成二期保护、建设任务,为2006年中国作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候选项目奠定基础。2005年冯嘴子村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国舞协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4月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庆善,原中国舞协主席、中国舞蹈大师贾作光莅临冯嘴子村授牌,花鼓灯艺术保护工程被省政府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演出角色花鼓灯角色繁多,分工细致,主要演员有“腊花”(亦称、“兰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统称“腊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员;男角色一般统称“鼓架子”。 花鼓灯班子的艺术人员构成一般有锣鼓队、演员、灯头、灯混子。花鼓灯的演出分布“开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对唱、后场小戏等几个部分。“腊花”上身穿大襟村姑服,下身穿笼裤或裙子,梳独头辫,载一绸球两边缀以约2尺长的飘带至脸侧部,额前系“勒子”。“腊花”使用的道具为扇和巾,表演时左手拿方巾,右手虎口执扇,以各种各样的扇花和步伐表达感情,长于舞蹈表演。“鼓架子”上身着对襟中装,头扎帕巾,腰系彩带,脚穿布鞋。按分工不同,又分:“大鼓架子”主要表演“上盘鼓”中的叠罗汉,俗称“底座”。“小鼓架子”专演“大花场”和“小花场”,长于舞蹈表演、跟头、技巧,有的还能兼唱,为男角中的主要演员。“丑鼓”长于唱工,即兴演唱本领强,兼跳舞蹈,演出时身背花鼓,表演滑稽诙谐。“伞把子”又称“领伞的”。专工“大花场”中领唱,兼跳舞蹈,表演时手持岔伞,负责全场演出的指挥和调度,分为:“文伞把子”长于唱工,主要担负领唱和对唱。每当花鼓灯队伍沿街行进时,均由“文伞把子”领头,称为“涮街伞”。“武伞把子”以舞蹈为主,擅长跟头,在“大花场”的演出中以伞为指挥,调度全场演员队形的变化和掌握节奏。

安徽花鼓灯论文开题报告

花鼓灯服饰道具一览表名称 用于何种角色 形状制作及其它 球花 腊花 用红巾或红绸从中段折成球状花朵,固定在角色头顶两头各留二尺余,分左右坐在胸前 勒子 腊花 黑布做的勒头带,中间窄、镶嵌一枚勒花(花形亮片)两边宽,两头钉有带子。 脸羞 腊花 用珠子亮片穿成许多小串,钉在勒子上,珠串两边长,中间短,齐眉遮额。 衬子 腊花 用前低后高脚形木板钉在做好的假小脚与绣鞋(与京剧旦角足下踩的“跷”相同,演出绑在脚上,因裤脚肥长,只露假脚与绣鞋) 扇子 腊花 折叠纸扇,建国前多系艺人自制,用8根竹篾糊上桑皮纸,俗称八根柴,现均用舞蹈折扇,扇边粘有各色彩绸。 手绢 腊花 亦称手巾、汗巾。建国前用正方形彩色粗布做成,现用丝绸彩巾。 扎巾 鼓架子 亦称“头巾”,用桃花手巾或正四方形的红布、札巾的结打在前额,称“英雄结”。 岔伞 领伞的 竹子劈开一头,扎成伞形,蒙红巾或红绸。上绣花、草、鱼、龙图案,系4条飘带,伞头上外罩网子,用金黄丝结成。岔伞分文伞、武伞两种。武伞小,便于舞蹈。

安徽花鼓灯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们重点研究了花鼓灯的由来、花鼓灯的地理分布情况、花鼓灯的形式和造型、花鼓灯的色彩及其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

这里有资料,你可以参考。

关于踩花灯论文题目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看花灯作文(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正月十五的夜晚,天空中的月亮像玉盘似的挂在晴朗的夜空中。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来到了凤凰广场等待花灯的开放。过了一会儿,光彩夺目的花灯开放了,津五路立刻就变成了花灯的海洋。

花灯千姿百态,色彩艳丽。有“武松打虎灯”、“牧童放牛灯”、“和谐门”和“迪士尼乐园”……好多好多美丽的花灯。“武松打虎”中的武松威武勇猛,赤手空拳打死了景阳冈上的老虎。“海豚戏水”可真有意思,海豚“嗖”一声跃出水面,又“啪”的一声跳进水里,真让人体会到了“如鱼得水”,“自由自在”的含义了。你瞧!那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的牧童不禁让我想起了古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八仙过海”更是趣味无穷。手拿莲花的何仙姑,我想他可能就是乾隆皇帝喜欢的夏姑娘吧。汉钟离手中的芭蕉扇会不会是《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珍藏的芭蕉扇呢?张果老更是让人发笑,别人都拿着防身的武器,他却悠哉,悠哉的倒骑着毛驴。吕洞宾手持长剑,威风无比!铁拐李手中的葫芦,是不是也像孙悟空的葫芦那样,只要会念咒语,人就会乖乖的被收进金葫芦里呢?

这各种各样的花灯,都归结到和谐门的含义上来,寄托了一种和谐、团圆、幸福和吉祥。

观看完花灯,在喜庆之余,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社会的祥和,人民的幸福。

今天是初八,晚上文化活动中心有花灯看。吃完饭,我们就步行到文化活动中心。

一进文化中心,就看见四面八方云集了各地游客,甚至还能看见几个外国游客,整个中心显得十分热闹。刚进入,左右两边是各种小摊,径直往里走,一只“马”呈现在我们眼前,它前两肢跷起,用后两只支撑身体。头朝天,嘴巴张成“O”字形,似乎正在对天说些什么。今年是马年,马型的花灯当然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恰巧,我也属马,我们在“马”下合了个影留作纪念。

继续向里走,文化中心变化很大。陆续出现的龙,弯弯曲曲,朝天盘旋而上,那种威武全部显露了出来。龙磷花花绿绿,五彩相间,令人眼花缭乱。龙旁边有许多树木,郁郁葱葱。还有许多高楼大厦。

龙的旁边,是一只乌龟,已经做出准备迈出第一步的姿势,就这么僵着。龟壳上“刻”着八卦阵似的图形,栩栩如生。

正当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我们忽然看见龟的右前方矗立着一栋高楼大厦:海投大厦。前面还有三个人头,都是古代的将军。那种神态,我们仿佛看见了古代战争时,那些将军与敌人拼死的精神。

许许多多的花灯令人美不胜收,让人心情舒服。那些古老的建筑,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汗水与智慧。那些花灯深受外地游客的赞赏。

我盼呀盼呀,终于把正月十五给盼来了。因为今天广场上不但要放烟花,还要展花灯猜字谜呢,所以我今天十分高兴。

晚上,我飞快地吃完饭,催爸爸妈妈快点。吃完饭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来到广场,我一看,啊!广场的人可真是人山人海呀。有正在打闹嬉戏的小朋友;有正在看花灯猜字谜的哥哥姐姐们;还有一些正坐在椅子上等待燃放烟花的爷爷奶奶们。随着广场的路灯熄灭。“”的一声烟花开始了,打破了这宁静的夜晚。人们的目光顿时都投向了夜空。接着又放了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烟花……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最好看的还是灯笼烟花。只听“”的一声响,烟花就像火箭一样直冲夜空。“嘣”的一声炸出一朵红色的花,花消失后,出现了一个大灯笼在夜空缓缓往下飘,美丽极了。不一会,二十分钟的烟花秀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和爸爸妈妈看花灯猜字谜了。来到广场的休闲路上,我放眼望去,哇!这花灯可真多,真漂亮呀!有金元宝似的花灯;有荷花似的花灯;还有春字型的花灯……真是让人拍手叫绝、连连称赞。其中最漂亮的还是大白兔花灯。它形状似大白兔,手上拿着四个大字“瑞兔迎春”。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竟然把一个花灯上的字谜给猜对了,得到一个小兔子礼品。后面我又和爸爸妈妈放飞了一盏孔明灯,企盼来年更美好。

看完烟花,回到家,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还是刚才看烟花、看花灯的景色。

星期六下午,我、妈妈、爸爸、妹妹还有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去看花灯。

到了门口,发现那里已是人山人海,车来车往了。在爸爸正忙着找车位的同时,我通过车窗,发现了一个灯火辉煌的“天堂”,上面写着“淮阴。自贡迎春灯会”,爸爸说,这叫等会的“牌坊”,也就是等会的大门。

一进大门,一条银色的巨龙在我们面前闪闪发光,它的头、身子、都是用盘子做成的,爪子是用勺子做成的。恰好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在月光下使原本就雄伟无比的巨龙更显得栩栩如生了。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热带雨林。之间一头雄壮的大象在草丛中背着一个精美的花瓶,身后跟着一头母象和三个小象在散步。后面有一片竹林,里面有一只大熊猫正在吃竹子,一只年轻的熊猫在打鼓,还不停的摇着头,四只小熊猫在做游戏。有的玩跷跷板,有的玩滑滑梯,特别可爱。我们继续往前走,只见九条龙正围着一个柱子,妈妈说:“这叫九龙戏珠”。接着,我们看到了两只凤凰的面前也有一个珠子,我对爸爸说:“刚才就九龙戏珠,那么这个叫什么呢?老爸随口说:”这叫双凤争球吧!“大家听了,不约而同的笑了。不远处,又看到了一个龙门,龙门后一群鲤鱼正踩着浪花跳龙门呢!这让我想起来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中的”泡泡“也想起了一句歌词;”他说,他说,我能游过去!“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

最后,我们走到一个巨大的蓝色”宝葫芦“镶嵌在一个转盘的位置,上面装点这许多凤凰和祥云的图案,晶莹剔透,漂亮极了。

这次花灯真让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

元宵之夜比除夕夜还热闹。你看!关灯的人你争我挤,人山人海,真是“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我和爸爸妈妈随人流汇入了会场—新宁广场。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繁多,如此出奇的灯。瞧!北京天坛做的如此逼真,和真的一模一样;好几只身穿漂亮衣服的兔子兴高彩烈地拿着胡萝卜跳来跳去;“和谐”两个大字在提示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要一团和气;发财树在祝福人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年年有余;一个个大大的“福”字前面有一个长寿老人和几个快乐儿童,被那么多“福”字包围的他们好像在告诉我们要天天开心,就会把心里的烦恼都排除;一道道金光灿灿的拱门向后延伸很像星光大道,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瞧!那几条鲤鱼欢快地蹦来蹦去,制作的人把它做的活灵活现。爸爸对我说:“这鱼蹦出了水面,一定是有喜事,过年了,鱼一定也是高兴了,它才会鲤鱼跳龙门。”

咦?这里的人怎么这么多,我费劲地从人群中挤了进去,原来这个灯是“小孩舞龙舞狮”。小孩们兴高采烈地舞着比他们个头大一倍的龙和胖乎乎的大狮子,好不快乐啊!旁边有几个人在放炮,离小孩们那么近,我真为他们担心啊!

还有好多好多漂亮的灯,我们往回走的时候还有人在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集。这次看花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不虚此行。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灯节,上元节,是中国民俗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要吃元宵、赏花灯……

吃了美味的羹,我和朱芷萱等人一起去崇和门赏花灯,下了车,我们仰望天空,只见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

崇和门真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呀!那儿人山人海,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花灯,数不胜数,有鱼灯、宫灯……其中最多的是马灯,因为今年是马年。有许多小孩子在灯旁叽叽喳喳地议论着那一盏花灯最漂亮。

我们先欣赏马灯。只见一匹匹色泽艳丽的马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奔腾,冲向终点。那样子别提有多酷!还有一盏灯,远看像一个大大的红色灯笼,中间还挂着“福”字,可是走近仔细一看,是一条红鲤鱼,它安安静静地侧躺在“舞台”上,可爱极了!它的旁边有一个类似摩天轮的灯,它十分逼真,好像真的会转一样。摩天轮下面有着一栋栋“直冲云霄”的高楼大厦,旁边,便是一朵朵盛开的荷花了!

其中有一盏灯,我印象十分深刻,在一道绚烂的彩虹下,有着许多小孩,他们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笑的十分可爱,顽皮,在他们旁边,是一颗颗小树,希望孩子们能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我们还看了许多其它的花灯。虽然天空已慢慢变黑,但是观赏花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颜色的花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放大光彩,它们俯视人间,观看着人间祥和的景象。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坐上公交车回家了。

今晚,真的很美!

“快去看!快去看!”我们一家三口随着人流缓缓地向西山路走去,这是干什么呀?

忽然,人流停了下来,一窝蜂地朝海宁市博物馆门前拥去。我举目远眺,发现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灯火通明,金碧辉煌。哦,原来是在举行海宁中秋灯展啊!我和妈妈、爸爸加快了步伐,很快钻进了人山人海中。

哇,人可真多,人头涌动。到处都是黑鸦鸦的一片,我站在人群中,隐约看见不远处有四匹骏马高抬着腿,立在草丛中,它们仿佛是在草原上自由奔驰,真可谓“驷马难追”。我又挤进了人群,突然,一条巨龙、一头猛虎出现在我眼前。巨龙腾云驾雾,鳞片反射出点点光辉,猛虎的眼睛炯炯有神,还不时地发出阴森的绿光。我犹如走进了龙潭虎穴,观看着精彩的龙争虎斗。除此之外,乖巧的山羊、飘动的荷花、棱角分明的亭子,行善的观音菩萨被做成了彩灯。那一个个提着小灯笼,拿着荧光棒的小孩,把中秋的夜晚点缀得更加美丽,使古老的艺术散发着勃勃生机。

听爸爸说,“一座灯彩少则刺一万多孔,多则刺二十至三十多万孔呢。”可谓“万窗花眼密”,再配以现代照明技术,集传统“针、拗、结、扎、刻、画、糊、裱”技法与现代高科技于一体,光线透过针眼,构画出一幅幅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图画。

硖石灯彩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是海宁世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海宁人民的努力下,将有更大的发展。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要和爸爸一起去看花灯。

我们来到文庙外,看见一顶顶牛角灯闪烁着暗红色的光芒;小小的皇冠,嵌着闪闪发光的彩色宝石;一个个小灯笼在夜空中闪着微弱的光。忽然,一股香味钻进我的鼻子里,原来旁边正在做棉花糖呢!我买了一个草莓味的棉花糖,舔了舔,甜丝丝的。转眼就到了售票处,我小心翼翼地护着棉花糖,爸爸见我这样,笑着说叫我在外面等他。

我们进了文庙内,一幅“老牛踏花篮”的情景展现在我眼前。再向前走,一盏摇摇晃晃的扇灯挂在高空,还有车灯……等等,爸爸说最有意思的是“金牛送福”了:两个金牛拿着福字各守一方,后面有一座金山。我点头同意,不过我看见前方有一个巨大的中国地图灯,呈现出土色的光,代表着祥和的土地,和其他花灯相比,它真是高高在上。我改口说道:“不对,不对!应该这个才是最好的!”爸爸看了看笑着赞同。我们往中央的湖上看,一个个莲花灯点缀在湖面上,还有一个采藕人在划船。电塔灯立在树旁,散发着明亮的光。

走出文庙后,我要求爸爸给我买一个小灯笼。我们东挑西选,终于买下了一个橙色的小灯笼。买完灯笼后,我高兴的东奔西跑呢!

看花灯真有趣!我真希望天天都可以看花灯!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人去西安看花灯,那里灯光绚烂,让我仿佛看到了大唐繁华的景象。

从地铁站出来,步行到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哇!太壮观了,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聚集在这里。向街道两侧望去,整条街都是灯,连树上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菱形的、圆形的、还有荷花状的……美不胜收。走到大唐芙蓉园,迷人的灯光映照在红墙上,美轮美奂、古典至极。时间越来越晚了,街上的每个人好像都没有时间观念了,人潮依旧涌动着。

来到大唐芙蓉园南门,芙蓉园的城门和灯光映入水中,简直像极了水下的龙宫。金色、红色的灯光荡漾其中,龙凤灯上的龙和凤好像活了一样在你身旁盘旋飞腾。正可谓“火树银花闹满街,万头攒动赏花灯。莫怪人称第一景,亿兆星斗灿龙宫。”

来到世纪广场,这边仍是人山人海,礼花五颜六色。这里有仙鹤灯,两只仙鹤正在水中嬉戏打闹,无暇顾及周围的美景。这里有大公鸡样子的花灯,只见这只公鸡全身羽毛艳丽,昂首挺胸,张着大嘴,仿佛在说:“春天来了!”这里有鲤鱼灯,它们尾巴高翘,睁着大眼,好似在祝福游人们“年年有余”。我和家人流连忘返,尽情地徜徉在长安城的欢声笑语中。

每当我想到大唐古都的那片夜,就想到了“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我看到了,感受到了繁荣的过去和现在。

当爸爸驾车带我们来到丽水冒险岛水世界时,天刚好变黑了,远远望去,平日的水世界这时已是灯与光的世界了,熠熠生辉,光彩耀眼。我和博好哥哥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妈妈和爸爸紧跟其后,向着灯会的方向大步走去……

灯展入口处已是人山人海,工作人员看了看我脖子上的小记者证,就让我进去了。我神气活现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十二生肖花灯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在说“欢迎。欢迎。”我的心里甭说有多甜了。一路走一路看,我最喜欢憨态可掬的小猪和活泼可爱的小狗了。

“哇。好多马啊。”我和博好哥哥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那一匹匹奔驰着的骏马,是要跑到草原自己的家乡去吗?马儿马儿,你们为我们带来了龙马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万马奔腾的畅快淋漓,想象到一马平川的辽阔壮美,体验到马到成功的豪情壮志,我真的要谢谢你们呀。在你们当家作主的猪年,请为我们远方的朋友捎去新春的美好祝福吧……在千姿百态的群马灯前,我思绪万千,久久舍不得离去。

“呀!这儿还有我们青田石雕的花灯呢。”妈妈的一声欢叫,把我的心儿拉回了灯会上。我赶紧继续向前,高兴地一路跳着跑着,越来越多的各色花灯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有荷塘月色,有百鸟争鸣,有水中戏珠的龙兄弟,有树上摘桃的小猴子,还有羊村里聪明的小羊们和笨笨的灰太狼,看得我和博好哥哥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我们还在马灯旁照相留念,照相机的闪光灯和闪烁的花灯交相辉映,映得我们脸上笑开了花。

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爸爸带我去金坛看花灯。

到了那里,街上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三五成群的在街边看花灯,还有的在猜字谜。我一眼看去路边的架子上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有活泼的“小兔子”,有可爱的“小鲤鱼”,有漂亮的“荷花”……我看上了一个牛角灯,两个红红的牛角一亮一亮的,非常漂亮,我喜欢的爱不释手,爸爸说:“看你最近表现不错,买给你吧。”我开心地马上带到头上。

今天晚上真开心啊!

昨天晚上,明月高高地挂在空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花灯园,远远望去,两条巨龙横在大门前,真是威武!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向前跑去。

半小时下来,我们把园中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灯看了个遍,印象最深的几样是:四龙夺宝,猪八戒打呼噜,嫦娥奔月,迈向辉煌。

我个人认为迈向辉煌最有意义,它的下面有两只翻腾的"大鲤鱼",上边有一座"天安门"。但最有趣的是顶上那会的国徽,这意蕴深刻的花灯,代表着我们祖国将迈向辉煌!

今天是正月十三上花灯。

放学一到家,妈妈就拿出了给我买的纸贡灯。它长着一身长长的圆圆的身材,浑身上下红通通的,像是穿着一件大红T恤,摸上去感觉到皱巴巴的,在大红T恤上印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福”字,在福字的两边还写有“招财进宝”字样。在灯的最底下,挂有一大撮长长的、金黄金黄的“胡须”;灯的最顶端有一根由细钢丝围成的一个弧形圈,圈上绑有一根用来提的小竹条。灯的肚子里面有一个大大的空间,底部固定着一根红蜡烛。我非常喜欢这盏仿古的灯,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匆忙吃完了晚饭,我催促着妈妈,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龙川广场。广场上人声鼎沸,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灯,已成了灯的海洋。灯的样子也是各式各样,有电动的悟空灯,有纸糊的荷花灯,还塑料的猛虎灯,空中还有放飞的孔明灯。最吸引眼球的要数一盏大兔子灯了,浑身雪白,个子都比一个小朋友高了,推着走起来还发出轰轰地响声,架势可大了!我赶忙叫妈妈帮我点起灯,融入到欢腾的人群中。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尖叫起来:“我的灯被火烧了!”人群中传来了一阵哈哈地笑声。妈妈告诉我:“灯烧了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吃灯肉’。”

一盏盏灯映亮了广场的天空,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虽然我喜欢看花灯,可弟弟却一直磨磨蹭蹭,说句心里话,他这拖拉的习惯,我真不喜欢。

那是一座石桥,石栏上刻着许多美丽的花,旁边有一个展示用的房子,房子外面是黄色的墙壁,里面有许多间房间,看样子花灯有好多呢!

不必说粉色的桃子灯、金黄的元宝、高高在上的财神;也不必说在水上的那淡雅的荷花灯、天蓝的莲花灯,单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龙灯,就带来了无限的美感。

花灯上还有许多灯谜。比如说“日月一齐来”,刚开始我感觉是明,弟弟嘴快,手舞足蹈地大喊:“我知道,我知道,明、明……”但妈妈却说不对,听了这话我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后来我才知道答案是“胆”。也是嘛,“日月一”,哎,以后我要多猜灯谜了。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和妈妈、姥姥高高兴兴地到中山公园去看花灯。

一进门,哇,人可真多啊!到处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

花灯的种类真是太多了,有活灵活现的单龙戏火球灯,有栩栩如生的鲤鱼吐泡泡灯,还有挂满街头的五颜六色的喜庆灯……

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正走着,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哈哈声,急忙走过去,原来是在一个高高的绿色台阶上塑着一个挂着小布兜的男孩在随着阵阵的音乐声撒尿,我刚要仔细瞧瞧,忽然,一股急流向我袭来,他的“尿”差点喷到我的嘴巴里,又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余兴未消,又看见在前面的草坪上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巨龙,它是由很多的菊花和绿草做成的,仿佛在草坪上要腾空而起,我看了真想骑在它的背上,飞到天上去看看美丽的白衣。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转眼已经8点多了,我也该回家了,临走之前,我叫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灯笼做纪念,我提着火红的小灯笼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公园。

今天真快乐,我一定要把这件看花灯的事写在我的日记里。

正月十五的晚上,我跟妈妈早早的来到观灯会上,五彩缤纷的花灯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和谐门,和谐门上有四根火红色的大柱子,四条绿色的龙分别盘绕在四根柱子上,整体看上去,和谐门就像是天安门的一部分,气势特别恢宏。 从和谐门往北走,第一个是“十二生肖灯”,这些生肖动物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热闹!第二个是“迪士尼乐园”。你看,唐老鸭、米老鼠在灯台上载歌载舞,其乐无穷!

第三个是“地球村”。只见两只粗壮有力的大手托着地球,寓意是号召地球村的村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一个是“蓬莱阁”,其中的八位神仙,自得其乐。有的饮酒,有的骑驴…… 从和谐门向南,第一个是“九龙戏珠”龙的眼睛炯炯有神,九龙的姿态活灵活现,怪不得把龙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呢!第二个是“神舟七号”,三个宇航员站在上面,太潇洒了!他们的背后就是飞船模型。

第三个是“牛郎织女灯”牛郎挑着自己的儿女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呢! 多么美丽的花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花灯节,是我们最期盼已久的节日了。这天,既可以吃到香喷喷的汤圆,还可以观赏五颜六色的花灯。晚上,我吃完饭就拉着妈妈去龙川广场玩灯。

龙川广场真热闹啊!大人小孩笑容满面,提着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灯,远远望去,星光闪烁,像一片灯的海洋。小小的花灯,种类繁多,有兔子灯、莲花灯、鱼灯、宫灯……有的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有的是用塑料做成的,有的灯装电池,有的灯点蜡烛,有的灯在地上跑,有的灯提在手上……

我最喜欢的是我的马灯了,它是一匹骏马,马背上坐着身穿盔甲的将军,只见他脚踏马蹬,手持军刀,威风凛凛,好似在呐喊:“冲啊!”打开开关,会响起马蹄和马叫声,听到这声音,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情景:一位将军带领士兵奋勇杀敌,保卫家园。我的灯有个特别的本领,就是把它放在地上会跑,碰到障碍物,还会自动拐弯,有趣极了。

小小的花灯,手工精巧,造型美丽,蕴含着人们的智慧,给人们带来大大的快乐。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人民公园赏花灯。

到了人民公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大牌子,大牌子上写着醒目的大字:猴年大吉。周围挂着红灯笼,好像把这个大牌子装饰了一番,大牌子在灯笼的装饰下,显得更加美丽了。树上的灯大部分都是黄色的,但姿态却各不相同,有的像篮子,有的像松果……有的树上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最漂亮的是垂直挂在树上的灯了,灯亮的时候,好像一颗颗流星闪着五彩的光芒。

接着,我又来到了假山旁边,今晚的假山和往日的山截然不同,它拥有多种混合在一起的颜色,山上银色的灯光洒落下来,就像高山流水,我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这座假山褪去了往日的平凡,换上一件新衣裳立即变得婀娜多姿起来了。还有许多人都在这里照相,我和妈妈也不例外,都想留住这美丽的瞬间。

紧接着,我又来到了彩虹桥,彩虹桥是一排排的,我走近一看,上面有许多小灯泡,小灯泡发着五颜六色的光芒。就连蘑菇都穿上了一件件红的、黄的、蓝的外衣,显得华丽、气派!

今晚的人民公园可真美呀!

元宵节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花灯。

在去的路上,道路两旁的电线杆上挂满了大红色的灯笼。漂漂亮亮的灯笼,就好像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树上,真好看。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走近一看,哇!绚丽多彩的灯就好像孔雀展开的尾巴在闪闪发光呢!上面的花还是一张一合,上面还有用灯笼做的“春暖花开”四个字。

我们继续往前走,草地上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荷花和玫瑰呢!

再往里走,用幻灯片做的一个“泳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好几条小鱼围成两个圆,好像在跳舞呢!

妈妈给我照了好多张照片,留着作纪念。

我们现在要去下一个目的地,幸福门了。到了以后,哇!抬头仰望,连高楼大厦上都有灯呢!幸福门前的灯,也是由好多组花灯组成的,上面写的是”迎春纳福”四个字,用来庆祝新年。

看完灯之后,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妈妈才领我去夜市买东西吃。

吃饱喝足了之后,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坐车回家了。在车上,我想下次还要来这里看花灯。

正月十五看花灯,热热闹闹喜洋洋。十五的月亮特别圆。一年一次的元宵节又到了。吃元宵,放鞭炮。看花灯是真热闹。今天是二月二十八日,农历正月十五,终于又可以看花灯了。刚吃完完晚饭,我便像急先锋一样,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向花灯展区走去。

一路上,人山人海,去看花灯的人特别的多呀!因为去看花灯的人特别多。所以,到了那,挤了半天才进去,哇,太美了。红彤彤的大灯笼挂满了广场的每个角落,让人觉得的特别漂亮,看得让我眼花缭乱。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广场看花灯。那里真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处处都是红艳艳的。钻,终于看到花灯啊,这简直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里的花灯真好看!

我们边走边看,发现与“猴”的有关的花灯特别多。妈妈告诉我说:“这是因为今年是猴年。”还有熊猫团团与圆圆、龙灯、双翅凤凰灯……一个个造型奇特、栩栩如生。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奇妙的花灯。心情十分激动,一路兴奋地尖叫着。

啊!今年的花灯特别美,明年我还来看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小学生作文范文一

正月十五的夜晚,可热闹了!我和堂弟蹦蹦跳跳地来到文体中心看花灯,同我们去的还有爸爸、妈妈和外婆。

只见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灯火辉煌,足足有长三百长,灯的样式也很飘亮,有猴灯、花灯、星灯、龙灯……,街上人来人往,我和弟弟踮起脚尖才看得见,我走着走着,有的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跟着大人一起赞叹,有的小孩踮着脚尖,把脖子伸得好长,探头往里张望。我往前一看,啊!是电动荷花灯。只见一个大花蓝中有许多朵荷花,我好像闻到了陈陈清香。荷叶一个接一个,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回见圆盘。那粉红色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大荷花,有的还是花朵,饱胀得好像马上要破裂开来。

啊!这是多么美丽的夜晚啊!

元宵节赏花灯小学生作文范文二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这天晚上,我、爸爸和妈妈,来到凤凰广场观灯会。

远远望去,广场上一片热闹的景象:人山人海、一盏盏美丽的花灯有动作,也有神态,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一朵朵烟花“吱吱”地飞上天,在天空绽放出一朵又一朵的彩花,还有流星,很漂亮。

我们首先来到城门面前停了下来,站在高大的城门下,望着插入云霄的柱子,高大壮丽,可逼真了!

城门后面有一些活蹦乱跳的金鱼,金黄金黄的,似乎能胜过任何金色的光芒,引起游人的一阵阵惊叹。

再往后,有一些张牙舞爪的龙。金色的铠甲,精致的龙头,栩栩如生。

一路小跑,我们跑进了草坪。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进入了我的眼帘: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灰太狼、功夫熊猫,一个个动画人物好像在走动,生动极了。

花灯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尽,不过都有共同特点——美丽。

元宵节赏花灯小学生作文范文三

昨天晚上,我早早的来到了看花灯的地方。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和谐门”,进入和谐门就看到了许多许多的灯。比如“空城计”、“桃园三结义”、“海豚戏水”、“迪士尼乐园”、“神州七号”等许多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数不胜数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武松打虎”非常有趣。只见好汉武松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顶花皮,用铁拳般的右拳狠命的打老虎,为民除害。再看“海豚戏水”那才有趣呢!你看,海豚在水里上下翻飞,在灯光的映衬下,美丽极了!我是多么羡慕这些海豚啊!它们可以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斗牛”看上去也不逊色呦!两头倔强的老牛,一会儿聚头,一会儿分离,两头牛紧紧的夹着尾巴,咬著牙的拼搏。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向南、向北还有许多花灯,色彩鲜艳,美不胜收。

整条津五路上简直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

元宵节赏花灯小学生作文范文四

听人家说,第一次在公园看花灯时候,没有比现在的漂亮,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时,还踩了好多人,连桥都翻了起来,今天刚刚好是正月十五,我倒要看看公园有多漂亮.

我和爸爸,妈妈一进去,看见四周到处都是花灯,那些花灯可好!走着走着,忽然我发现了一盏里面有个东西在不停地转,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回答我说:"那盏就是你很想看到的走马灯."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看到走马灯不停地旋转着,你面有很多漂亮的图案通过灯光照射出来,我们在外面看就象走马观花一样.

我最喜欢的是那一条龙灯,而且这条龙是用几千多花做的,很有特色.看到今年的龙灯,我想起了去年看到的龙灯,它是用两千多个光碟做成的,金光闪闪,也很漂亮.

看完龙灯后,我们又走到东门看花灯.来到这边,我看见人比其它地方的多,很多小朋友都骑在大人的身上,我也学着叫爸爸背我,爸爸二话没说,一下把我举起来坐在他的肩膀上.我看到眼前的花灯千奇百态,"蚂蚁灯,螳螂灯,兔子灯……",我把看到的花灯讲给妈妈听.

看完了,我们怀着轻松的心情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元宵节赏花灯小学生作文范文五

正月十五到了,我们迎来了喜庆的元宵节,每当到了这一天,人们就会举行猜灯谜、赏花灯、吃元宵圆等活动。瞧,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一锅热腾腾的汤圆,那是多么幸福啊!

晚上,我们来到文庙赏花灯,文庙内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拥挤的人潮就像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接踵而来。热闹的人群里,有拿着相机兴奋拍照的哥哥姐姐们,有悠闲观赏花灯的爷爷奶奶们,还有滔滔不绝评论花灯的叔叔阿姨们。爸爸妈妈和我一边散步,一边观赏花灯。放眼望去各式各样的花灯,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只昂首挺胸的金鸡,瞧它那威武的样子,像是在眺望远方,又像是在守卫著自己的家园。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盏非常精致的火龙灯,栩栩如生的火龙屹立在花灯的两旁,就像是两个勇敢的守护神。最吸引我的是——那些金鱼灯,它们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它们的底座有一块泡沫底板,能使它们自如地漂浮在水上,一阵风吹过,那些可爱的金鱼们便在水中快乐地嬉戏著。就在此时,妈妈说:“太晚了,我们该回家了。”流连忘返的我只好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虽然离开了灯会,但是那喜悦的欢笑声仍然荡漾在我耳边,那繁星似的花灯依旧漂浮在我眼前。

“正月里来正月正,元宵节里闹花灯。”这是民间的俗语。确实是这样,我昨天亲眼目睹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进了一个繁华的街道,一个直入云霄的门匾上面写着清秀的三个大字:大观园。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像颐和园那样端庄。 一进门,两旁的花灯数不胜数,伴随着两旁的小溪、伴随着让心脏咚咚跳的大鼓声,我们找到了打鼓的地方,我一看原来是踩高跷的演员在表演,我最喜欢看踩高跷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奔向了高跷队,我看着四周全都是满满的人,便跳到石狮雕塑上去了,在雕塑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演员们在演愚公移山的神话,真是活灵活现,那大山如同水桶一般,愚公头上戴着青中山帽,身上穿着黄佛教的服装,穿着绸缎裤,简直是一个老和尚。他那亲昵的微笑、和笑脸,给人一种亲切感。 武术格外热闹,那舞长矛的小选手,还有点像三国时的张飞呢。我们在这条充满古韵的街道,一直游玩到昙花都开了呢!

关于架子鼓的论文题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喜欢架子鼓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一直很喜欢架子鼓。去年的暑假里我还记得妈妈给我报了架子鼓班,刚开始我来到艺术中心就听到有人在打鼓。我一开门听到了一阵轰隆隆,动次打次的声音,然后老师看到了我。老师走过来问我:“你是新来的吗?”我说是!

老师说:“那我们开始吧。”我说:“好的。”我坐在凳子上,老师教我认识架子鼓,教我们打拍子。然后我就跟着节奏开始敲。我听着音乐越来越有节奏感,敲的也越来越好。从那节课后,我就深深的爱上了架子鼓。经过一个暑假我的架子鼓也敲的越来越好了!

今年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的架子鼓也敲的更好了。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表演老师说:“要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表演开始了,我们坐在自己的鼓前,老师说z我们就举起双手的鼓棒,老师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跟着节奏敲。老师打拍子,老师的左手指代表我敲,右手指挥代表别人敲。在我们完美的配合下表演完了。接下来是我和老师我们两个表演,我很激动,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表演完了。支持人说:“这一次表演获得一等奖的是架子鼓班。”然后我们所有的队员都欢呼起来,老师也为我们骄傲!这是我第一次拿奖杯,我把奖杯举过头顶,然后拍照做留念。

回老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爷爷奶奶,他们都夸我是最棒的!我说:“我要感谢爸爸妈妈把我送到艺术中心,感谢老师教会我打鼓”我要好好学习,把架子鼓敲的更好!

此时此刻我想回到架子鼓教室去,打起我喜欢的架子鼓!

汗水和鼓棒在天空中飞扬,镲片和鼓皮在空气中震动,轻重缓急的鼓点鼓动着你的心跳!这就是我的'最爱——架子鼓!

第一次接触到架子鼓还是我六岁的时候,小小的我被它的节奏感所震撼,只觉得打鼓好帅,便莫名开启了我的架子鼓之路。

自从开始练鼓,我每天都无比兴奋,更加期待每周去鼓校的学习时间,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和我有相同兴趣的好朋友,是架子鼓让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也让曾经害羞的我变得开朗活泼!

打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因为懒惰曾经想过放弃,可当我再一次听到架子鼓轰鸣的声音,想到挥动在空中的鼓棒时,我又一次振作起来,坚持让我有所收获,大大小小的奖项数不胜数!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小明星”啦,不论是在家里给家人们表演,还是登上舞台我都不会紧张,我享受着架子鼓带给我的乐趣,也感谢架子鼓让我变得更优秀!

就是我的爱好,它教我努力,让我进步,我爱我的架子鼓!

乐器 Musical Instrument 主办: 国家轻工业乐器信息中心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Time Education 主办: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艺海 Art 主办: 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主办: 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 《爵士鼓》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爵士鼓演奏高级实用技巧》

二十世纪中期,摇滚乐(Rock)在美国风靡起来,旋即在世界掀起强劲的旋风,由于爵士鼓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艺,迅即成为摇滚乐中不可缺少的组合型打击乐器了。摇滚乐以它强烈金属的音响和丰富多变的节奏,使人产生音的摇晃滚动感觉,特别招致青年人的垂青。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摇滚、扭摆及爵士音乐的打击乐器,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节奏类型,如迪斯克、伦巴、探戈、桑巴、恰恰、波莱罗等节奏。这些节奏型气纷强烈、节奏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架子鼓的出现,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饱满,一个好的鼓段编配,能够让音乐本身更具感染力,更加充满力量,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独奏的形式表现音乐,所以就音乐而言,架子鼓是一种越来越不可忽略的器乐之一。每次压抑时,疯狂的敲鼓,成了我最佳的宣泄。让那激烈的鼓点,激撞着自己疲惫不已的心灵,燃烧着我缓将冷却的血液,牵引我麻痹的灵魂,带我远离压抑,烦闷的苦海。让情感得以释放,心身得以超脱`````敲击而出的节奏,随着心绪,可以缓慢,沉重,也可以激烈,高昂,可以始终单一,也可以万千变化,总之,它就像一个非常懂你的体贴女人,了解你的需要,知道你的心性,配合你,达到精神的至上愉悦``````它总是那么默默的,不需要言语,就轻易猜透你的心思。像匹健壮的骏马,带你驰骋于辽阔的原野,洒脱,飘逸```````它不是我真正的恋人,因为它只是一堆铜铁,塑料皮堆成的乐器。但却胜似我的恋人。因为它懂得我的需要,总是适时的给我鼓励和安慰,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也有情感,它可以奏出人类心灵的真情之歌,表达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它与正常的人类没什么不同,都可以是知心的倾诉对象。唯一不同与人类的方面,只是组成材料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千姿百态,兴趣盎然的事情,才让我们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架子鼓是一种极有节奏感的西洋乐器,在当时我想学架子鼓时,大家都很震惊,一个小女孩学什么不好学,学吉他,小提琴钢琴总比学小男孩学的架子够强,可我偏不吉他钢琴等等乐器都不能让我发泄内心的情绪,而且他们大多数还是在音乐中不那么明显,只是一个配角,我想爵士乐一定少不了架子鼓,因为架子鼓是其他乐器的领导者,有很多时候在爵士乐里少了架子鼓便让人感觉性格怪怪的,其他乐器也有节奏鲜明的,但我认为架子鼓才是爵士乐的王者。

老师说在一场爵士乐演奏会里可以没有被子也可以没有电吉它,但绝对不可以没有架子鼓,架子鼓,起重要的领导作用,哪怕只有架子鼓,这场演奏会也会很完美,所以架子鼓可以使你发现,内心解释的地方也是你最好的朋友,我认为老师说的没错,架子鼓首先可以让我开心,虽然每次演出或练习都会出一身汗,但我也很快乐,因为我从小好动在小时候,若想让我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那是不可能的,当然除非我睡着了,所以架子鼓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新的乐趣。

架子鼓的世界没有那么多钢琴声音的绵柔,也没有其他声音那样的单调,架子鼓的世界只有一个个节奏感极强的音符,一首首爵士乐,一段段永远的只关于架子鼓的回忆,在烦心的时候,开心的时候,架子鼓可以成为你发泄和分享的对象,他会用一段段快速的 *** 的曲调来接受你的发泄与分享,鼓棒是打鼓必备的股票上点点柯涵宇手上薄薄的一层茧,他们见证了我与架子鼓的友谊道路。

现在我却要和他说再见了,学习为重,但我也不会荒废架子鼓的基础,切断我与架子鼓的友谊架子鼓等我五年之后高中毕业我上了大学,我们一定要形影不离,沉醉于架子鼓的,我与他之间有一个约定,五年之后形影不离。

关于西河大鼓的论文题目

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沿用至今。 历史溯源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在河北省,演唱西河大鼓较早且最有声望者首推马三峰。他是安新县段村人,被曲坛称西河大鼓的创始人之一。其弟子朱大观(雄县人)、王振元(艺名"毛奔",新城县人)、王再望(艺名"转眼王",雄县人)均是西河调的名家。其中尤以朱大观最负盛誉,他在艺术上有很多创造,并带了不少门徒,形成了河北省中部农村一支庞大的西河体系。 据艺人传说,早年在河北省中部就流传着演员以小三弦自弹自唱的"弦子书"和演员只敲击鼓板演唱的"单鼓板",至乾隆中期保定艺人刘传经、赵传璧、王路等,将弦子书与单鼓板结合一起,搭伴演出,形成以演员敲击鼓板,由另一人弹小三弦伴奏的演出形式,形成早期的木板大鼓,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说书"形式。很快在冀中地区得到普及。 至辛亥革命前后,由木板大鼓向西河大鼓的转变已然成熟,在农村以"赶庙会"的方式说唱中篇书为主,在河北省农村普遍流行,有部分艺人便进入城市谋生。与其发源地最近的城市便是天津,最早到天津的演员有张双来、焦永泉、焦永顺、张士德、张士泉、白文生、白文明等,当时尚无西河大鼓之名,仍沿用在农村的叫法称为"犁铧片"或"梅花调",也有的就叫"说书"。1924年易县的王凤咏在天津"四海升平"与刘宝全等名家合作,在写海报时,因天津已有金万昌演唱的梅花大鼓(也称"梅花调"),为区别起见定名为"西河大鼓"。因为这个曲种来自大清河、子牙河流域,天津人习惯称此两河为西河和下西河,故而得名。虽然这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定名,但由于它符合曲种的实际情况,而得到同行的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最初在西城根儿一带"撂地说书",后来移进草创时期的说书棚,多年来以书馆、茶社为主要演出场地,逐步发展成为说唱长篇书的形式,使许多演员在"书路"上不断提高,其唱腔反而放在次要地位,这样的结果,使一部分人弃唱改说,成为评书演员,如咸士章、张起荣、张树兴、赵田亮等。这些人改说评书以后,仍以原来鼓书的"书路"进行表演,一般来说缺乏评书那种细腻的描绘、知识穿插和对书情书理的评论,但却能以情节紧凑为长,也能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与评书形成平分秋色之势。 另一部分人则以演唱短段为主,参加各种综合曲艺场演出,他们在原有的小段的基础上,又向当时流行的京韵大鼓等鼓曲学习,运用西河大鼓曲调,演唱固定的脚本,在唱腔上加以丰富,提高了演唱技艺,演出于综合曲艺场。如往返京津的焦秀兰、焦秀云,从北京定居天津的马增芬、马增芳及王艳芬等,都在发展西河大鼓的短段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至20世纪30年代,在天津又出现了以赵玉峰为代表的"赵派";郝英吉及其子女(郝庆轩、郝艳霞等)所形成的"郝派";建国前后又有以马连登、马增芬父女为代表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建国后大多数西河大鼓演员仍在茶社书馆以说长篇书为主,只是偶尔在参加各种会演时演唱短段曲目,如郝艳霞、田荫亭、艳桂荣、王田霞等。"文革"以后,天津曲艺团又有青年演员郝秀洁(郝艳霞之女)、杨雅琴等。杨雅琴专攻短段,郝秀洁则是长书短段兼演,都成为天津观众熟悉的演员。 艺术特色 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也有少数演员专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后来,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档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河北省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继承前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舍木板改用铁犁铧片,舍小三弦采用大三弦,在唱腔唱法上作了改进与创新,使这一曲种在艺术上日趋成熟。西河大鼓初名"梅花调""犁铧片",也一度叫作"河间大鼓"。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演出时,定名为"西河大鼓"。以后,数十年间随着艺人的流动,传播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演唱短段的马派,广泛流传于北平天津,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城镇。 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是以冀中语音的自然声韵为基础,吸取某些民歌小调的音乐语汇发展而成的。在音乐结构形式上,约有30余种依附于主曲的乐曲和乐句的唱腔,分别归纳在三眼一板的头板一眼一板的二板和有板无眼的三板等三种板式中,在速度上都可作大幅度的伸缩,有的还派生出多种变格唱法,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似说似唱,易唱易懂。属于头板的唱腔有起板紧五句慢四句一马三涧快头板等;二板的唱腔有起板流水板双高海底捞月反腔蚍蜉上山梆子穗十三咳等;三板唱腔有散板紧流水窜板尾腔等。西河大鼓的基本曲调大体上体现在流水板中,二板起板是流水板的中把唱和下把唱的伸展,头板起板是流水板的发展变化,其它大多数唱腔也都与这几个唱腔有着一定关联。 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 150余部,小段书帽 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历史演义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1937年后,不少西河大鼓演员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编演了不少新曲目,如王魁武(1891~1947)编演的《昝岗惨案》、《减租减息》;王尊三编演的《保卫大武汉》、《亲骨肉》、《晋察冀小姑娘》等。 传承意义 西河大鼓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流行地群众的喜爱,出现过马瑞河、朱化麟(朱大官)、毛贲(王振元)、王再堂(转眼王)、张双来、郝英吉、赵玉峰、马连登、王书祥、李全林、马增芬、王艳芬、段少舫等著名艺人,以及《响马传》、《呼家将》、《薛家将》、《刘公案》、《施公案》、《前后七国》、《小两口争灯》等经典节目。 但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河大鼓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创演凋零,传人断档,大有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这位朋友说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帮您查了百度百科,资料复制过来了,如下: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很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沿用至今。 历史溯源: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在河北省,演唱西河大鼓较早且最有声望者首推马三峰。他是安新县段村人,被曲坛称西河大鼓的创始人之一。其弟子朱大观(雄县人)、王振元(艺名"毛奔",新城县人)、王再望(艺名"转眼王",雄县人)均是西河调的名家。其中尤以朱大观最负盛誉,他在艺术上有很多创造,并带了不少门徒,形成了河北省中部农村一支庞大的西河体系。 据艺人传说,早年在河北省中部就流传着演员以小三弦自弹自唱的"弦子书"和演员只敲击鼓板演唱的"单鼓板",至乾隆中期保定艺人刘传经、赵传璧、王路等,将弦子书与单鼓板结合一起,搭伴演出,形成以演员敲击鼓板,由另一人弹小三弦伴奏的演出形式,形成早期的木板大鼓,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说书"形式。很快在冀中地区得到普及。 至辛亥革命前后,由木板大鼓向西河大鼓的转变已然成熟,在农村以"赶庙会"的方式说唱中篇书为主,在河北省农村普遍流行,有部分艺人便进入城市谋生。与其发源地最近的城市便是天津,最早到天津的演员有张双来、焦永泉、焦永顺、张士德、张士泉、白文生、白文明等,当时尚无西河大鼓之名,仍沿用在农村的叫法称为"犁铧片"或"梅花调",也有的就叫"说书"。1924年易县的王凤咏在天津"四海升平"与刘宝全等名家合作,在写海报时,因天津已有金万昌演唱的梅花大鼓(也称"梅花调"),为区别起见定名为"西河大鼓"。因为这个曲种来自大清河、子牙河流域,天津人习惯称此两河为西河和下西河,故而得名。虽然这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定名,但由于它符合曲种的实际情况,而得到同行的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最初在西城根儿一带"撂地说书",后来移进草创时期的说书棚,多年来以书馆、茶社为主要演出场地,逐步发展成为说唱长篇书的形式,使许多演员在"书路"上不断提高,其唱腔反而放在次要地位,这样的结果,使一部分人弃唱改说,成为评书演员,如咸士章、张起荣、张树兴、赵田亮等。这些人改说评书以后,仍以原来鼓书的"书路"进行表演,一般来说缺乏评书那种细腻的描绘、知识穿插和对书情书理的评论,但却能以情节紧凑为长,也能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与评书形成平分秋色之势。 另一部分人则以演唱短段为主,参加各种综合曲艺场演出,他们在原有的小段的基础上,又向当时流行的京韵大鼓等鼓曲学习,运用西河大鼓曲调,演唱固定的脚本,在唱腔上加以丰富,提高了演唱技艺,演出于综合曲艺场。如往返京津的焦秀兰、焦秀云,从北京定居天津的马增芬、马增芳及王艳芬等,都在发展西河大鼓的短段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至20世纪30年代,在天津又出现了以赵玉峰为代表的"赵派";郝英吉及其子女(郝庆轩、郝艳霞等)所形成的"郝派";建国前后又有以马连登、马增芬父女为代表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建国后大多数西河大鼓演员仍在茶社书馆以说长篇书为主,只是偶尔在参加各种会演时演唱短段曲目,如郝艳霞、田荫亭、艳桂荣、王田霞等。"文革"以后,天津曲艺团又有青年演员郝秀洁(郝艳霞之女)、杨雅琴等。杨雅琴专攻短段,郝秀洁则是长书短段兼演,都成为天津观众熟悉的演员。 艺术特色: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也有少数演员专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后来,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档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河北省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继承前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舍木板改用铁犁铧片,舍小三弦采用大三弦,在唱腔唱法上作了改进与创新,使这一曲种在艺术上日趋成熟。西河大鼓初名"梅花调""犁铧片",也一度叫作"河间大鼓"。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演出时,定名为"西河大鼓"。以后,数十年间随着艺人的流动,传播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演唱短段的马派,广泛流传于北平天津,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城镇。 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是以冀中语音的自然声韵为基础,吸取某些民歌小调的音乐语汇发展而成的。在音乐结构形式上,约有30余种依附于主曲的乐曲和乐句的唱腔,分别归纳在三眼一板的头板一眼一板的二板和有板无眼的三板等三种板式中,在速度上都可作大幅度的伸缩,有的还派生出多种变格唱法,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似说似唱,易唱易懂。属于头板的唱腔有起板紧五句慢四句一马三涧快头板等;二板的唱腔有起板流水板双高海底捞月反腔蚍蜉上山梆子穗十三咳等;三板唱腔有散板紧流水窜板尾腔等。西河大鼓的基本曲调大体上体现在流水板中,二板起板是流水板的中把唱和下把唱的伸展,头板起板是流水板的发展变化,其它大多数唱腔也都与这几个唱腔有着一定关联。 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 150余部,小段书帽 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历史演义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1937年后,不少西河大鼓演员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编演了不少新曲目,如王魁武(1891~1947)编演的《昝岗惨案》、《减租减息》;王尊三编演的《保卫大武汉》、《亲骨肉》、《晋察冀小姑娘》等。 传承意义: 西河大鼓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流行地群众的喜爱,出现过马瑞河、朱化麟(朱大官)、毛贲(王振元)、王再堂(转眼王)、张双来、郝英吉、赵玉峰、马连登、王书祥、李全林、马增芬、王艳芬、段少舫等著名艺人,以及《响马传》、《呼家将》、《薛家将》、《刘公案》、《施公案》、《前后七国》、《小两口争灯》等经典节目。 但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河大鼓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创演凋零,传人断档,大有消亡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您还可以查一下相关的资料,如下:

中国曲艺曲种。又称“西河调”,“河间大鼓”。起源于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及华北、华东、东北、西北部分地区。由清代乾隆年间流行于冀中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演变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高阳县艺人马三峰等在继承前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戏曲、民歌曲调和民间叫卖声,对原有唱腔加以改革,并将伴奏小三弦和木板改为大三弦和铁板,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其后又不断发展,并出现多种流派。表演形式为一人说唱,左手敲击两块月牙形铜片,右手缶书鼓,另有伴奏者弹奏大三弦,有时加入四胡。基本曲调有头板、二板、三板等。西河大鼓有说有唱,中、长篇书以说为主,以唱为辅,短段以唱为主。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和十字句。传统书目长篇有《杨家将》、《呼家将》、《响马传》等150余部,短篇小段有《闹天宫》、《岳飞墓》、《小姑贤》等370余篇。现代题材长篇书有《白毛女》等,短篇有《邱少云》等。

设计类的参考文献

设计类的专业有很多,参考文献也有很多种,分享了关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 Krumhansl, C. L. 2002. “Music: A Link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A]. I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1 [C]: 45-50. Oxford: BlackwellPublishers.

[2] Mitnick, K. D., and W. L. Simon. 2002. 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 [M]. Indianapolis: Wiley.

[3] Ekman, P. 2003. Emotions Revealed: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M]. New York: Henry Holt & Co./Times Books.

[5] Quentin Newark. 2007. What Is Graphic Design? Essential Design Handbooks [M].RotoVision.

[6] Berryman, Gregg. 1990. Notes on graphic design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M].Crisp Publications.

[7] Bojko, Szymon. 1972. New graphic design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M]. LundHumphries.

[8] Thompson, Bradbury. 1988. The art of graphic design: Bradbury Thompson [M]. YaleUniversity Press.

[9] Ades, Dawn, Brown, Robert K.,Friedman, Mildred . The 20th-century poster:Design of the avant-garde [M]. Abbeville Press.

[10] White, Jan V. 1988. Graphic design for the electronic age [M]. Watson-GuptillPublications.

[11]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2]朱锷.现代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3](日)Works 社编辑部编著.日本平面创意设计年鉴 200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1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5]何家讯.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6]张金海. 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7]威廉 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苑菲,张溪. 当代广告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8] [日]直条则夫著,俞纯鳞. 广告文稿策略-策划、创意与表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汤义勇. 招贴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0]李巍. 广告经典故事——超级名牌的广告战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1]王红卫. 商业海报设计 创意解析范例导航(附光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2](美)斯科勒司,(美)伟德尔. 创意海报版式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48.

[23]周进. 世博会视觉传播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30.

[24]朱维理. 大型活动标志设计实战案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5]梁明珠. 城市旅游开发与品牌建设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6](日本)秋山孝. 秋山孝海报作品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67.

[27]朱锷. 日本海报设计的形态[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60.

[28](英)赫利. 什么是品牌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9](美)马特·马图斯. 设计趋势之上[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86[30]刘金平. 视觉青岛[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0]金志国. 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1] 张平. 河南坠子:中原大地的艺术瑰宝[J]. 东方艺术. 2012(S1)

[2] 姜昆,戴宏森主编.中国曲艺概论[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3] 江山. 弹拨乐器为曲艺音乐伴奏的艺术特征[D]. 上海音乐学院 2013

[4] 成萌. 山东大鼓[J]. 曲艺. 2011(12)

[5] 张继平,着.曲山艺海漫话[M]. 济南出版社, 2012

[6] 张凌怡,刘景亮,着.河南曲艺史[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7] 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齐鲁戏曲春秋[M].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9

[8] 赵铮,赵抱衡编着.赵铮河南坠子艺术[M].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

[9]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0] 戚媛. 论山东大鼓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D]. 山东艺术学院 2014

[11] 余胜. 白裤瑶铜鼓文化变迁[D]. 广西民族大学 2013

[12] 宗雪. 河北任丘大鼓研究[D]. 河北大学 2014

[13] 黄敬. 临清驾鼓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4] 朱亚楠. 河南项城“官会响锣”的.考察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于林青着.曲艺音乐概论[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16] 张雪莲. 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J]. 作家. 2011(22)

[17] 刘世嵘. 中州说唱音乐艺术特征研究[J]. 作家. 2011(16)

[18] 洪烨. 河南坠子的流变[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7)

[19] 张雪莲. 河南坠子的形成与发展[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9)

[20] 赵连甲. 求新务实说书人 记已故西河大鼓名家刘泰清[J]. 曲艺. 2010(07)

[21] 杨紫. 山东大鼓[J]. 走向世界. 2010(07)

[22] 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赵钟云主编.曲山艺海话济南[M]. 黄河出版社, 2002

[23] 车振华. 明湖边美人绝调--俗文化视野中的说书艺人王小玉[J]. 古典文学知识. 2009(05)

  • 索引序列
  • 关于安徽花鼓灯的论文题目
  • 安徽花鼓灯论文开题报告
  • 关于踩花灯论文题目
  • 关于架子鼓的论文题目
  • 关于西河大鼓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