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参考文献期刊的性质

参考文献期刊的性质

发布时间:

参考文献期刊的性质

我们写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根据我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来看它的意思是指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借鉴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等等一些资料,然后把它标注在在毕业论文的末尾。

一、那论文的参考文献具体是指什么呢?

二、我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三、我给大家讲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xxx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xxxx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 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四、经验总结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尤其是我们的毕业论文,说多了都是泪呀,这都是根据我自己当年写毕业论文的血泪史,总结出来的结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或者引用日期.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期刊类的〔J〕。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来源期刊的权威性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中医药期刊的投稿要求一般比较严格,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投稿的文章必须与中医药相关,文章内容应该贴合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采用科学合理,文章结构清晰,文笔流畅,语言清晰明了,投稿文章需要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以及丰富的参考文献,文章字数一般要求在20000字以上,文章格式应符合投稿期刊的特定要求。一般来说,投稿的文章需要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并且有较高的可读性。

中医药期刊的投稿要求严格规范,以保证期刊内容的质量。投稿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文章类型:文章类型一般分为综述性论文、研究论文、临床报告和临床案例报告等。文章的内容要清晰,完整,有说服力,且与期刊的主题相关。二、文章内容:文章内容要有创新,并且符合中医药学的原则,比如实验结果要准确可靠,关联性要强,所论证的理论要科学合理,提出的方案要实用可行,报社要求投稿文章的字数至少要达200字。三、文章结构:文章结构要清晰,具备明确的主次关系,一般分为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准确,有权威性,要注明出处,以便评审专家能够进行查阅,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要以期刊文章为主。总之,投稿期刊的文章要求较高,需要包含规范的文章类型、内容、结构和质量高的参考文献,以保证期刊内容的质量。

总体来说,著作的权威性是最高的,专业方向的专业书籍一般都是由专业人士编纂,由很多行业泰斗著书立说,参考价值比较高;其次就是一些国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通常是由专业内比较权威的老师或研究人员发表,权威性也很高。

比例的基本性质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扩展资料:

书写格式:

(1)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2)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扩展资料:

参考示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辛希孟.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 Gill,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 London: Macmillan,1985.

B.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7]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62-67.

[8]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9: 62-6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借鉴过的、对本文有启发的文献,一般标注在文章末尾。有的会在文章具体位置中标明具体的参考页码,有的不会。受文献启发的地方不一定要和原文完全一致,有时可同义转述或同义概述。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杂志社的参考文献格式会各不相同,因此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一切以杂志社的要求为准。

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是有基本标准。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得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货物的基本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精选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ic Journal, 1929,39( 1 ):41 -57

[2]钟娜娜.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2(477):191-196.

[3] new faciliti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3(12): 29-35.

[4]张同全.具有距离限制的最大竞争能力选址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0(5):438-440.

[5]于宏涛,高立群,李丽霞.基于多消费群体的竞争选址模型与求解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7):2024-2028.

[6]杨丰梅,华国伟,黎建强.一个竞争选址问题的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18-24.

[7]李江华,王金亭.具有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G/1可修重试排队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6):93-95.

[8]程凤,霍佳震.水平穿越发在带有不耐烦顾客的呼叫中心中的建模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1247-1254.

[9]彭懿,杨向群,吴锦标.带负顾客和不耐烦顾客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2):2373-2379.

[10]李娜,贾博,江志斌,谢梦德.考虑顾客体验的排队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2012,17(3):36-46.

[11]张曦,杨超,胡丹丹.考虑市场扩张和吞并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2):43-47.

[12]尹小玲,邓永禄,刘国柱.具有第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x]/G/1排队系统[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⑴:41-5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

[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

[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

[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

[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

[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

[7]傅俊元、丁慧平:《物流企业成长能力的逻辑演进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28-30页

[8]刘丹、印曼:《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第31卷第11期,104-109页.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2013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屮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2013

[3]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经济出版社.2007

[5]曾中文.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

[6]周涛,程钧谟,乔忠.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9,19-23

[7]黄丽珍,李旭,王其藩.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宄[J].同济大学学报.2006(2)278-279

[8]Koulamas. Single-item and multi-item inventory system with deterministic, continuous,time-dependent demand [J].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57-68.

[9]Ben-Daya. Inventory models involving lead time as a decision variable [J].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4):579-582.

[10]Rao.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ic review (R,T)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for stationary, stochastic demand[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1):37-53.

[11]Silver,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 354-366

物流管理论拉拉

[1]李璨. 我国中药材物流管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蒋小会. S公司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杨海鹰. MD公司冷链物流管理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王志珍. 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5]朱廷军. 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尹华龙. 基于WEB的超市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李亚静. 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8]周永鲁. 基于的烟草物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9]古奕端. 基于RFID的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刘迪迪. 水产品批发市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1]程传喜. 郑州安利物流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2]杨娜. 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3]董彩芬. S公司基于TOC的生产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王楠. 三菱电机放电加工机售后服务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5]吕悦. 大连市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6]付浦君. 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17]杨波. 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 [18]米宁. 基于逆向物流管理的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 [19]李引.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0]肖莹莹. RFID技术在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1]师经昊. 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22]谢沛欣. 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9. [23]耿明岩.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24]姜琼慧. 基于B/S模式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7. [25]陆滢.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26]徐华. 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差距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7]陶宇.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 企业经济,2011,01:58-60. [28]周新韶.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商贸,2012,15:125-126+128. [29]骆宏. 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 对外经贸,2012,05:108-110. [30]贺超,庄玉良. 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中国流通经济,2012,06:30-34. [31]张安平. 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2]周林. 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5. [33]王峰.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4]杨爱霞.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35]刘志学,付国庆,许泽勇.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S1:126-130. [36]韦智伟. 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7]周海霞. 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8]邱均平,宋恩梅. 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J]. 中国软科学,2002,04:108-111. [39]曾祥云,王强. 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2,02:15-17. [40]曾祥云,王强. 试论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 系统工程,2002,01:60-65. [41]薄洪光. 钢铁行业集成生产物流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2]程琦. 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3]王海燕.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07,10:34-36+48. [44]陈达.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45]刘俊兰,翟树悦,周裕法,李娅访,韩冬雪. 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08,07:29-32. [46]王小莉,李金伴.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6:59-62. [47]王佐.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09,02:16-19. [48]程琦,云俊. 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8-22. [49]翁心刚. 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J]. 中国流通经济,2005,06:12-15. [50]刘丽艳. 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58-61. [51]李德库.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13,08:39-43. [52]王道平.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03,02:23-26. [53]张林龙. 基于供应链管理(SCM)的物流管理[J]. 现代情报,2003,05:160-162. [54]尤建新,蔡依平,杨瑾. 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06:49-52. 标准格式的,要多少有多少,随便拿去用。别问我是谁,请叫我雷锋。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质量直接影响仓储物理管理论文的质量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仓储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 方法 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 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 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 p881-887.

[1]克里斯托夫·H 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 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PeterT. Ittig. Planning Service Capacity When Demand Is Sensitive to Delay [J]. Decision Sciences,1994,Volume 25 Number 4: 541-559

[4]SergueiNetessine. Flexible service capacity: optimal investment and the impact of demand correlation[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2(50):375-388

[5]Kevin,Taaffe,Joseph Geunes, etc. Supply capacity acquisition and allocation with uncertain customer demand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 263-273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 财经 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9]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10]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11]马士华,陈铁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44-750

[12]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2(02):123-127

[13]林昶,黄庆,卜样智。第三方仓储能力配置与分配的收益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6):321-325

[1]王禹博.ZYLH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税务筹划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王俐.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评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王红.胜利石油管理局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5]时甜甜.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6]__东.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7]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8]吕哲海.境内外一体化下的石油工程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猜你喜欢:

1.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2. 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采购与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工程质量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1,刘红军,杨乐彬,任鹏,李剑,. 实施现场质量管理 提升工序能力控制指数[J]. 莱钢科技,2005,(3).

2,杨礼,. 压力容器制造中焊接质量的管理[J]. 宁夏机械,2003,(4).

3,公司喜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J]. 涟钢科技与管理,2003,(6).

4,宣守蓉,. 加强原辅料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J]. 梅山科技,2000,(4).

5,傅启新,池胜冬,. 深化质量管理 提高竞争力[J]. 南钢科技与管理,2004,(4).

6,王超平,. 出口筒纱的质量管理[J]. 宁夏机械,2005,(2).

7,申东望,. 质量管理小组知识介绍(四)[J]. 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2,(3).

8,张文远,. 故障树分析法在铁路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西铁科技,2007,(S2).

9,项国华,. 运用质量管理统计技术降低A/O工艺A段溶解氧[J]. 安庆科技,2005,(2).

10,李长青,. 激光照相机与自动洗片机接口技术的质量管理[J]. 中国水电医学,2004,(5).

11,孟国利,勾庆涛,. 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1,(1).

12,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5,(1).

13,史晓冬,荆涛,. 大、中修机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 西铁科技,2002,(4).

14,孙兆旺,. 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J]. 吉林交通科技,2001,(4).

15,车顺仁,. 论道路客运企业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问题[J]. 广东交通,2002,(2).

16,杨锡银,杨振峰,. 三峡二期工程1 & 2B标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 葛洲坝集团科技,2005,(4).

17,张松林,. 浅谈隧洞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5,(4).

18,时连全,王华,. 水文设施设备专项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和投资控制[J]. 治黄科技信息,2000,(6).

19,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J].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4,(2).

20,于志刚,. 工程材料质量的管理与现场控制[J]. 陕西建筑与建材,2004,(4).

21,刘洛汉,. 按照ISO9001:2000标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力度[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2,(5).

22,张杰,周汉强,.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 京铁科技通讯(太原刊),2004,(2).

23,申东望,. 质量管理小组知识介绍(一)[J]. 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1,(2).

24,刘芳,.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 新疆电力,2003,(3).

25,唐永明,盛庆玲,. 道地药材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J]. 安庆医学,2003,(1).

26,张乐海,李桂琴,. 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关问题及对策[J]. 浙江检验医学,2003,(3).

27,赵崇华,. 新版ISO9000与医院质量管理[J]. 中国水电医学,2003,(3).

28,巴哈尔古丽,郭进军,. 浅谈卫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J]. 吐鲁番科技,2003,(2).

29,沈荣,孙永燕,. 综合医院实施整体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 泰山卫生,2002,(1).

30,张凤,. 首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J]. 泰山卫生,2003,(5).

工程施工参考文献

导语:工程施工是建筑安装企业归集核算工程成本的会计核算专用科目,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的重要的。下面是我分享的工程施工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巩春领.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 : 同济大学,2006.

[2]刘宇. 火山岩储层压裂施工风险预测方法研究[D]. : 浙江大学,2011.

[3]郑永伟.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 : 长安大学,2009.

[4]王子博.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快速路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 : 天津理工大学,2009.

[5]李云青.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 山东大学,2009.

[6]曹文贵,翟友成,张永杰,. 新奥法隧道施工风险非线性模糊评判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2010,(7).

[7]何涛. 国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分析和研究[J]. 施工技术,2003,(12).

[8]夏群堂,. 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及管理[J]. 福建建筑,2008,(5).

[9]代春泉,王磊,. 城市隧道施工风险模糊综合分析[J]. 建筑经济,2012,(4).

[10],. MANAGING CONSTRUCTION RISKS OF AP1000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CHINA[J].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11,(1).

[11]温晓强,. 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控制[J]. 山西建筑,2011,(34).

[12]马小锋. 水底隧道风险评估体系及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 : 西南交通大学,2009.

[13]朱合华,闫治国,李向阳,刘学增,沈桂平,. 饱和软土地层中管幕法隧道施工风险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S2).

[14]洪选华. 胶州湾海底隧道典型施工风险评估与研究[D]. : 同济大学,2008.

[15]吕峰.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研究[D]. : 重庆交通大学,2010.

[16]方宏,. 规避隧道施工风险的措施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10,(18).

[17]赵华,. 公路路基施工风险分析[J]. 科学之友,2010,(17).

[18]王祺,. 乌沙山电厂取水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处理技术[J]. 中国市政工程,2007,(5).

[19]吴贤国,王锋. R=P×C法评价水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4).

[20]曾钢. 从综合单价内涵看施工风险管理[J]. 施工技术,2004,(12).

[1]叶俊. 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系统需求分析[D]. : 武汉理工大学,2011.

[2]祝连波. 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D]. : 重庆大学,2008.

[3]胡宏炜. 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4]梁博. 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D].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管理的文件汇编[J]. 中国建设信息,2011,(2).

[6]韩传峰,胡志伟. 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6).

[7]黎庶. 基于供应链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协调管理[D]. : 中南大学,2010.

[8]周文昉. 基于Web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9]孟向惠. 施工总承包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 东南大学,2006.

[10]徐关潮,. 《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解读[J]. 建筑经济,2008,(5).

[11]王国贤,陆惠民,. 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J].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6).

[12]霍现涛,陆新玉,. 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

[13]季生平,. 施工总承包企业总集成管理的.内涵分析[J]. 建筑施工,2011,(11).

[14]陈维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评价研究[D]. : 天津大学,2010.

[15]季琼. 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D]. : 武汉理工大学,2011.

[16]薛金林. 基于Web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进度管理系统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17]岳枫,曾令红,郭光猛,陈万军,. 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施工中如何进行项目管理[J].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9).

[18]薛锋,. 基于Internet的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0,(2).

[19]关于印发《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进步评价表(试行)》的通知[J]. 安装,2007,(12).

[20]刘涤声. 加强作业层建设是施工总承包企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J]. 铁道工程学报,2005,(3).

[1]曹笃娜.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研究[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任静. 基于ERP的CRM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集成研究[D]. : 山东建筑大学,2011.

[3]李贞. 面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D]. : 山东建筑大学,2010.

[4]许世鹏. 基于IE-UM的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评价研究[D]. : 河北工程大学,2010.

[5]张健.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6]赵严. 高速铁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7]黄鹤. 基于工作流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8]井斌. 国内大型公路施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 : 长安大学,2010.

[9]覃妤月.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D]. : 中南大学,2010.

[10]韩培俊. 天津市建筑施工企业效率评价及三建集团发展规划研究[D]. : 天津大学,2010.

[11]李众.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12]于超敏. 建筑施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D]. : 长安大学,2010.

[13]贾宁. 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14]宋立强. 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 : 东北林业大学,2010.

[15]韦春晓.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16]杨南桔.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 : 西安科技大学,2010.

[17]骆芳. 基于电子商务的施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18]胡仁福.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研究[D]. : 南昌大学,2010.

[19]赵晨.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 : 东北林业大学,2011.

[20]李岩.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谈判策略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工程专业参考文献

[1] 王洪江、符长青主编,《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年。

[2] 魏道升主编,《路桥施工组织设计范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年。

[3] 崔新媛、周直编著,《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年。

[4]《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年。

[5] 刘燕主编,《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年。

[6] 郭小宏、曹源文等主编,《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

[7] 苏建林编,《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

[8] 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编,《公路施工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xx。

[9] 周水兴、向中富,《桥梁工程》,重庆大学、新疆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

[10] 凌天清、杨少伟,《道理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1] 沈其明、刘燕编,《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

[12] 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3] 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组,《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xx(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xx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xx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xx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xx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xx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xx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xx(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xx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xx(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xx(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xx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xx(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xx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J].岩土力学,20xx,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xx,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xx,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xx,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xx,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口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色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港工技术,20xx,(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土层工程特点[J].采矿技术,20xx,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色粘土的工程特性[J].西部探矿工程,20xx,(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老粘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广东水利水电,20xx,4:03-04.

[10]胥稳,侯玉宾,朱瑞田.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xx,10:104-106.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xx,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力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xx,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xx,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20xx,19(2):208-213.

[15]吕全乐,鹿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xx,38(1):182-187.

[16]张瑞坤,石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xx,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xx,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xx,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xx,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文.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xx,32(1):33-37.

[1]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主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 《房屋建筑学》第三版,武汉理工大学编著,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3] 《结构力学》,文国治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4]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沈蒲生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xx),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8]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9] 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11]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2] 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4] 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xx

[15] 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xx,,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xx

[16] 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xx).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8] 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9] 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1] 郑少瑛,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2] 郑少瑛,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3] 王玉龙,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4] 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5] 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xx),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8]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9] 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11]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2] 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4] 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xx

[15] 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xx,,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xx

[16] 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xx).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8] 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9] 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2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xx),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2] 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3] 邢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24] 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25]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LD/T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 索引序列
  • 参考文献期刊的性质
  • 参考文献来源期刊的权威性
  • 比例的基本性质论文的参考文献
  • 货物的基本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 工程质量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