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人才引进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人才引进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人才引进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企业:阿里巴巴、新希望、方太思路:1、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重要的重要位置2、民营企业的一般特点3、民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4、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5、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HR工作任重而道远,困难与希望并存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及对策1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脚步的迈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招聘就显得特别轻松。结果是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其次,机构设置不到位。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民营企业多数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迫使他们极力压缩部门编制。办公室主任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第三,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的培养。老板不想更不愿在员工培训上下功夫,认为对员工培训投入大量资金不算,弄不好还会培养出“白眼狼”,翅膀硬了就会走人。所以企业便实施“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第四,中国人固有的“血浓于水”的传统情结制约下,民营企业的“任人唯亲”异常普遍。企业各级管理层多半都是老板的亲属,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往往演化为大家族内部的“家务事”。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关系”的亲疏来进行问题的处理。3 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1)人力资源管理实现部门化,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民营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化、专业化运作的同时,也要着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总体协调部署下,提高其他各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团队。(2)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民营企业在初期通常依靠强大的核心团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当企业初具规模后,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步骤。企业现有的核心团队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一些变化,通常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和评估,结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实现人力资源推动、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3)加强核心员工的管理使用,稳定专业人员队伍核心员工最熟悉企业实际状况的,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最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加强对他们的开发使用,使他们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相应转变角色,形成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教练员”,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4)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建设企业人才梯队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人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上的优势互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发挥出其整体协同效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企业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建设企业的人才梯队,这样来明确企业人才的成长阶梯,树立员工成长目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做好工作分析,明确员工的责权利(1)做好工作分析,并保持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有可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大板块的工作,诸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世界上不变的唯有变化,工作也在动态的变化中运行,因此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静止不动的工作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危害性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它往往成为非正规管理的始作俑者。(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民营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组织架构设计,科学的分工作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约束,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现代契约关系,明确劳资各方的各项权利义务。要确保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彻底地摆脱“人治”,实现“法治”,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为达成企业各方目标而努力工作。(3)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不但单单有经济方面、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型,满足他们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的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 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1)转变用人观念,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根本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就在于充分开发运用“人”的价值。企业要将传统的偏重于对人的“管”上转移到对人的“开发使用”上来。民营企业企业管理者要彻底抛弃“任人唯亲”的用人模式,代之以“任人唯贤”。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者要重新定义对人性的假设,要相信企业员工都是愿意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人,是愿意并且能够自我领导和控制的人。 (2)加强企业沟通管理,促成和谐的工作氛围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搭建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等多方向的立体沟通渠道,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流通环境。管理者要注意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也要注意认真听取员工对公司和部门管理的建议,提高普通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保证沟通的实际效果和结果。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沟通渠道将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探讨出来,在沟通中消除劳资双方的误会和隔阂,拉进企业与员工的距离。(3)培养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员工只有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做贡献,才能保证其自身现在和将来的稳定的经济收入、获得的各项福利及社会保障,以达成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局面4 结语总之,民营企业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着眼,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良性机制,才能保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之树的常青。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研究顾名思义,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而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更是想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针对连锁企业的人才储备个问题进行讨论!(一)国内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现状近几年我国连锁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类连锁门店数量剧增,销售额增长较快,连锁企业销售在社会消费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随着规模的扩大,对于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的需求增加的非常明显,由于连锁企业多属于服务行业,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各类连锁企业都已经有了人力资源储备的意识。在国内一些知名的连锁企业中,像百联集团、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华联超市、苏果超市、华润万家、百胜餐饮等等一些企业,都已经探究出了适合本企业的独特的人力资源储备模式。但国内连锁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门店管理人员缺乏、人员流动率高、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不合拍、管理水平低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存在,限制的了企业的成长,降低了企业管理水平。为此,连锁经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储备大量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以满足企业高速扩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国连锁企业对连锁企业形态、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显得认识和经验不足,难以诞生素质较高的本土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国内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目前对连锁零售企业的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还缺乏专门针对连锁管理而开设的专业,而相关专业的课程和教材也不多,从事连锁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较难从专门渠道或机构获得连锁经营专业培训。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上一直以来都视零售服务为简单劳动,因此企业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也不重视人员素质培养,这也使得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现象严重。连锁经营企业重视快速的外部扩张,追求短期效益,缺乏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薪酬的提高是留住人才的最佳手段,所以对连锁企业而言,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也必要的,基层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才也都看重的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空间,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应有职业发展前景,很难留住人才。苏宁电器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十几年来,苏宁电器公司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国内连锁企业的佼佼者。截至2007年底,苏宁电器在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630家连锁店,员工人数达90000多名,2007年销售规模近855亿元。近几年苏宁电器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2007年依然保持门店的快速扩张,全年新增门店数量达到281家。截至07年年底,公司门店总数为632家。 2007年, “苏宁”品牌价值亿元,位列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第一。苏宁电器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公司连锁经营的扩展策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店面的增多,产业的结构的不断延伸,苏宁电器对于储备人力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在苏宁电器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战略是与企业的核心经营战略之一。专业的服务基于人才,苏宁有着独特人力资源储备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储备并培养了大量的与各个岗位需要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比如苏宁电器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应届大学生引进与培养计划——“1200工程” 。二、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所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国内连锁企业大都是服务行业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才形成一定的的规模。然而,当这些企业在规模扩大,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在变大,由于很多这样的企业都是从小的一两个门店做大的,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工作明显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加上外部可利用的人力资源量相对充裕,不合理的人力资源观,导致国内连锁企业往往忽视自身人力资源储备能力的加强。其次是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比,人力资源往往落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企业对于满足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能力较低,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下降。(二)人才引入机制的不健全在人才引入方面,连锁企业与国内中小企业有着相同的问题。首先就是缺乏制度性的进人规范,岗位和编制匹配度不高。人员的进入控制把关不严,企业处理临时应急性用工和周期性临时用工能力较差。而且连锁企业由于分地区公司化运作,公司中央的监管困难,分公司在引入人才管理上存在漏洞。其次,连锁企业由于需求较大,在招聘活动中容易降低尺度,造成引进人员整体素质中庸。特别是现在管理培训生岗位的引入,大量的储备人力资源都纳入管理培训生的行列,选择的标准趋同,不同岗位的用人标准在最初的阶段并不被重视,导致后来这些储备人员的培养方向难以尽快明晰。最后就是储备的人力资源的在公司内没有相应的制度以区别对待,这样导致流失率较高,从而对人力资源储备产生消极影响。(三)储备人力资源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不明确国内连锁企业,在近几年较快发展的同时,在公司内部也储备了的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最合理的引导,原因在于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在进入企业初期,可能会因为自己预期的过高而产生对企业的不友好的态度,加上没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使得他们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只能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在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离开企业,二是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设计,不仅要与企业发展的实际和预期相结合,也要与员工个人的兴趣和个人预期相结合,否则就算是企业为每一个员工设计了职业发展的通道,而效果仍然会不理想。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储备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四)长期系统性的培训体系的缺失培训,是国内连锁企业中做的相对较好的一个模块。因为在这些连锁企业中需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商务礼仪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但是,培训体系的不健全,缺乏系统性的培训体系是国内连锁企业的一个普遍问题。(五)不合理的薪酬水平和激励机制连锁企业普遍地存在员工薪酬水平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连锁企业员工的流失率较高。一般而言,员工流失的关键因素依次为:报酬水平不高、职业发展不明确、工作的灵活性低、福利待遇低,长期得不到激励等。国内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的员工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量大,特别是节假日加班加点更是常事,而薪酬水平却相对较低,员工其它福利待遇也并不令人满意,造成员工流失率高。对于储备的人力资源而言,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企业价值认同感、责任感,稳定性差,从而储备人力资源的流失率会更高。在不合理的薪酬水平下,员工很难感受到企业的激励机制,对于从最基层需要出发的员工而言,没有比提高薪酬,完善福利更有效的激励。在这种不合理的薪酬水平和激励机制下,明显不利于储备人力资源的成长。(六)急功近利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个衡量系统,而是利用这个衡量系统来传播企业的新战略,并使企业与新战略相连接。“这种新战略不再像以往那样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和低价竞争,而是提供特制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增长的机遇。”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只注意了可评价性,而忽视了引导性,使绩效管理工作本末倒置,即只注重评价,而忽视绩效管理是主管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和提高工作绩效问题持续进行的沟通过程。因此,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注意:其一是岗位职责描述的正确性;其二是岗位职责描述的科学性。没有达到正确性,就很难起到引导的目的;缺乏科学性,就无法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对于储备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如果考核的标准同一般员工,不区别对待,考核的结果往往是无法与企业标准接轨,更不能为其他工作提供参照标准,甚至会影响储备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七)企业文化的育人能力薄弱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层面 ,制度层面 ,行为层面,精神层面 。对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企业文化,连锁体系可以通过总部的统一规划指导来实现融合统一。而在行为和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的融合统一 ,固然可以通过规范、培训获得一定程度的实现 ,但这两个层面上的企业文化与地域环境、历史有很大的关联性 , 而特许加盟店的环境系统、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就不易形成统一的文化 。对于连锁企业而言,文化的建设更加重要。而很多连锁企业对于文化的建设仍停留在服务意识上的一致理念的传承,但没有本企业独立的文化氛围,是的员工无法通过企业文化去学习,去程扎为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三、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问题的解决策略(一)苏宁电器人力资源储备的举措及经验借鉴苏宁电器在人力资源储备方面的经验有很多是很有借鉴性意义的。仅以应届大学生引进与培养计划——1200工程为例,就是一种理念的改变,开始注重从内部自己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力资源。1200工程是根据公司战略对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所作的一中长远规划,这种内部培养周期在3-5年的人力资源储备模式,可以为大多数连锁企业所借用。在苏宁电器内部,1200工程项目组由集团总裁亲自管理,在战略高度和集团层面给予1200人才储备计划以政策的支持。比如在薪资方面,1200梯队员工享受更多的政策倾斜,公司为其提供正常薪酬和各项法定保险的情况下,还享受住房补贴带薪培训等福利。在培训方面,苏宁电器南京雨花培训中心,专门为1200梯队员工编写培训课程,开发培训项目,雨花培训基地一般只接待中高层以上管理者的培训项目,然而与1200梯队相关的培训也均安排在此。在绩效管理方面,苏宁电器安排员工进行大部门内部的轮岗,使他们全面了解公司内部流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即使给予指导,而这些员工的绩效不是根据员工的业绩表现而是对员工对于企业流程制度方面的考核。最终这些员工要经过多轮的述职,最终确定员工的定岗方向。(二)解决国内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储备问题的策略人力资源储备是连锁企业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起汇集大量高学历的人力资源储备,解决现有人力资源储备的各种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服务连锁企业的发展。为此连锁企业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做好以下的事情。1.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在连锁企业的经营战略中,人力资源战略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所以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并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使之与企业目标相一致。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储备进行分析,并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主要可以看作企业预期规模扩大的总岗位数与现有人力资源储备的差额,在具体分析上还要考虑合理的人才流失和退出、岗位晋升、外部人才市场、企业预期发展战略的调整。一般人力资源规划在连锁企业最好是5年以内的,因为外部环境不断在变,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于连锁企业来说更容易把握。2.人才的招聘甑选企业的招聘,是人力资源储备计划实施的最重要环节。企业的招聘的目的不完全是满足企业现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而是要满足未来2-3年的需求。这样招聘手段和对于招聘者能力的测试就尤为重要,因为储备计划需要企业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要尽可能保证招聘的效益。因为连锁企业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且招聘在每个年度都有一致性,且应聘者竞聘成功都需要经过培训才会上岗,所以选拔手段可以更加的灵活。在保证质量和成本节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竞聘者的最基本能力进行考察,以保证录用者是最适合企业的。在招聘过程中,也要向竞聘者申明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模式和意义,以明确应聘者的求职态度,以便减少入职后的流失率。3.做好储备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的重要课题,是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一种管理艺术。国内连锁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设计方面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良好的愿景,但是这并不能在很大程度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主要原因是企业的愿景与员工自身的愿景不一致。对于储备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要贴近员工本人的意愿,以企业文化和企业愿景去激励员工,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建立共同的愿景。在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明确储备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和职业晋升的通道。使员工对企业为他们设计的发展规划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留人能力,从而保证储备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并使他们朝着企业需要的方向发展。苏宁电器在为储备人力资源提供完整的成长途径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在公司内部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使得储备的人力资源愿意在公司提供的这种途径上成长起来,并激发他们加速成长的动力。苏宁塑造家庭氛围的企业文化,在给予良好待遇和职业生涯发展机会的的同时,通过企业文化营造育人环境,增加企业的吸引力,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储备的人力资源的中期流失,以达到人力资源储备的良好预期。4.建立富有长效的系统的培训体系连锁企业特别需要建立企业自己的人才培养系统。在人力资源培训,国内知名成长良好的连锁企业大都有自己较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先进人力资源储备模式,建立和完善企业富有长效的人才培养系统,是企业获得和留住人才最有效的手段。储备人力资源的升值渠道主要是长期的完善的培训。企业要强化内部培训,建立科学完整的培训系统,包括企业文化、职业技能等。5.营造育人留人的企业文化连锁企业需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价值认同感。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留人育人的大环境。连锁经营模式在国内发展了十几年,也向国外企业学习了许多的东西,但是最深层、最持久、灵魂的企业文化却始终是企业的一个软肋,即便是国内较大的连锁经营企业,也很难用文化形容其经营特色。如何培育企业敬业、实干、高效、严整的良性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底蕴,是国内连锁企业快速发展中应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问题。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观上面,只有价值观的积极向上,企业的文化才是留人育人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流于形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员工的价值认同,才是企业文化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所以连锁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要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在员工中更加具有认同感,增强文化对于员工的教育和引导能力。最后,我要申明两点!第一,连锁企业战略的拟订与战术的实施无不需要员工真正的理解和对总部制度的切实执行到位,庞大的连锁系统也绝不允许出现执行断层和扭曲,一旦执行走样,将危及整个连锁系统的生存安全。连锁企业应根据连锁扩张的计划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因为连锁企业的成功在于“成功企业”的“成功复制”,这就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素质,以保证这种“复制”不变形。这对于连锁店的领导是一种大的挑战。 实现员工“本土化”是保证连锁成功的必要条件。因为“本土化”既减少了连锁企业的人力成本,又保障了连锁事业的迅速发展,还能够让连锁终端很好地融入当地的市场。根据市场特点与岗位特点分配人才。市场如人,亦有自己的性格,只有适合其性格特点的人才能为其所接纳,才能避免连锁企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第二,战略性人才储备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并构成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人才储备应建立在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战略主要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理想情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者客户相匹配,以达到所有者的预期。在对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与这一特定战略相对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人员数量、结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等。同时战略性人才储备也构成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人才储备贯穿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全过程,但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在一些规模小、成长快的企业,经营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高速成长的表象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由企业家精神为主导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时,战略性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在这一阶段一个自发、混乱、随意的公司要转型为一个更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实体,需要在包括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人才扩张。人才储备不足,不可避免地把公司从增长快车道上拉下来。而且,转变过程中这种人才扩张如果是应急补缺性的,将不能从战略上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因此需要将人才储备提到战略角度考虑,以减轻企业增长导致的组织转型痛苦。

政府人才引进对策研究论文

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存在问题,制约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招聘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招聘机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招聘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人才来创新、来驱动,来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招聘的成效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招聘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知名度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招聘效果。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最终才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企业招聘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招聘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基础薄

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知、重视不足,尚且停留在日常事务中,未提升到为企业发展聚贤纳士,助力发展的高度,也未形成完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缺少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和人才招聘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阶层注重眼前的人才成本、招聘成本,忽视了企业促进发展的长远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因人设岗,缺人就招,凡进必考的工作方式,把招聘当成阶段的工作,而非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才招聘的非连续性,和招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人多而才少的局面。形不成人才库,达不到一定的人才储备,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招聘盲目而片面,人员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动摇企业发展根基。

2.用人理念淡

当前,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只是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但未界定该岗位职责,致使国有企业招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设立“高学历”的门槛,忽略了应聘人员的特长、潜能,导致招聘入职人员多为应试型人员,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型、潜力型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被挡到门外,招非所缺。

3.专业素质低

招聘专员在企业中承担招聘任务。招聘专业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招聘工作的优劣,招聘到的人员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急起到关键作用。因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原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发展、完善阶段,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从事人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跨行业调配人员,一般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应的专业素养低,对于岗位说明书理解不够透彻,对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含糊,对人才储备及培养概念欠缺,对人才识别和岗位需求脱钩,增加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三、国有企业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要想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重视招聘工作的实施,确保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实施质量,使其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贯彻始终。明确国有企业的人才战略目标,科学预测行业发展的变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培养赢得未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分析招聘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使得招聘与应聘人员都能有着良好的工作计划。

2.提升专业素养

招聘工作要有专业强、素质高的招聘人员的支撑。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根据招聘人员的个性、修养与基础知识结构等,进行任务分配,挖掘招聘者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要建立并完善招聘人员培训模式,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力争将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主观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精准的招聘到合适的人。

3.树立正确理念

在招聘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确保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招聘的全过程,提高用人效率。要正确对待每一名应聘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感谢,提高其用人质量。同时,对于落选人员还要将其资料录入企业人才备用库中,确保可以提高其长远发展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突出、优化招聘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招聘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相信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会展现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蕾.当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87.

法律分析:1.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系统完善、政策优惠、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配套文件,明确规范引进工作程序,让引进的人才真正为我市服务、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中将高级技师列入高层次人才范畴。2.在人才引进上,可采用“柔性引进”的灵活方式,通过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兼职、短期聘用、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引智。 3.突出人文关怀,打造引才特色品牌。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随时掌握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各类困难,落实好住房保障、安家费用、户籍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相关事宜,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4.建立“人才储备库”,根据需要,定期制定发布人才储备目录,进行精准储备。同时提高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工资待遇,可参照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执行。5.探索建立优秀人才列席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工作机制,让他们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审议。对优秀科技人才,给予适当的政治安排,提高政治待遇。

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高平市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大我市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为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此建议:1.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系统完善、政策优惠、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配套文件,明确规范引进工作程序,让引进的人才真正为我市服务、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中将高级技师列入高层次人才范畴。2.在人才引进上,可采用“柔性引进”的灵活方式,通过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兼职、短期聘用、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引智。 3.突出人文关怀,打造引才特色品牌。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随时掌握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各类困难,落实好住房保障、安家费用、户籍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相关事宜,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4.建立“人才储备库”,根据需要,定期制定发布人才储备目录,进行精准储备。同时提高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工资待遇,可参照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执行。5.探索建立优秀人才列席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工作机制,让他们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审议。对优秀科技人才,给予适当的政治安排,提高政治待遇。

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摘要:该问卷对广西南宁市四个域区相关单位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外语人才以及应聘毕业生所具备能力的满意程度及需求程度,主要受到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证书,自身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用人单位性质等因素的直接影响。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数据统计分析,为确定我院今后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手段、市场对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提供了基本依据。关键词:外语人才,统计分析,需求程度。为确切地了解现阶段市场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外语人才,从而确定我院今后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并且为市场培养和提供更适合的外语人才,我们对本市部分事业单位,公有和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分发了对外语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南宁市四个城区的三十多个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问卷656份,回收530份,回收率为81%,经面上筛选,有效问卷为504份,占回收问卷的95%,无效问卷为26份,占回收问卷的5%。一、基本情况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面较广。其中,政府及事业单位共272份,占有效问卷的54%;国有企业单位共65份,占有效问卷的13%;合资企业单位共34份,占有效问卷的7%;民营企业单位共46份,占有效问卷的9%;私人企业单位共63份,占有效问卷的13%;其它性质单位共24份,占有效问卷的5%。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程度及影响因素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必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1涉及到单位性质对外语需求情况;○2学生获得各类证书情况;○3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情况;○4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及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情况等。而这几种因素却又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下就每个单一因素进行详细分析:1、单位性质单位性质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1。表1.单位性质与需求程度的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无所谓 总和政府及事业 14 66 9 11 100国 企 11 70 11 6 100私 企 9 62 20 9 100合资企业 35 53 9 3 100民资企业 17 59 20 4 100从表1可以看到,政府及事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0%,其中非常需要占14%、需要占66%;国企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1%,其中非常需要占11%、需要占70%;私企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71%,其中非常需要占9%、需要占62%;合资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88%,其中非常需要占35%、需要占53%;民营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占到其总需求量的76%,其中非常需要占17%、需要占59%。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都已分别占其总需求的66%以上,其中合资企业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高达其总需求量的88%,这足以说明,目前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的前景是非常看好和令人鼓舞的。2、获得各类证书情况市场对外语人才获得各类证书的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2。表2.所获各类证书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语言考级 专业毕业 学历学位 相关比赛获 总和证书 证书 证书 奖证书政府及事业 20 28 48 4 100国 企 18 25 53 4 100私 企 10 25 65 0 100合资企业 25 30 43 2 100民资企业 10 25 63 2 100表2表明,政府及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书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其比率分别为:语言考级证书占20%;专业毕业证书占28%;学历学位证书占48%;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4%,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6%。国企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8%;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5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4%,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8%。私企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0%;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65%;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0%,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90%。合资企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25%;专业毕业证书占30%;学历学位证书占4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2%,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73%。民营企业单位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类证比率为:语言考级证书占10%;专业毕业证书占25%;学历学位证书占63%;相关比赛获奖证书占2%,其中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占其总需求量的88%。以上的各项数据表明,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但注重毕业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及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情况,而更注重的是毕业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我们今后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及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手段、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3。表3.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感觉一般 很不满意 总和政府及事业 4 39 54 3 100国 企 20 40 37 3 100私 企 4 19 76 1 100合资企业 6 32 56 6 100民资企业 5 39 55 2 100表3显示,除国企单位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满意程度达60%外,其余不同性质单位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满意程度分别达43%、23%、38%和44%,均未达到50%,而对应聘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感觉一般的情况却分别高达54%、76%、56%和55%,都已超过了50%。以上的分析数据表明,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之外,还应该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或举办一些模拟应聘工作的实战训练课或专题讲座活动,为学生们能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打下良好的应对基础和增强学生们接受社会挑选时的自信心和勇气。4、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4。表4.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综合大学非外 综合性大学外 外语类院 其他院校 总和语类毕业生 语类毕业生 校毕业生政府及事业 28 35 35 2 100国 企 15 45 35 5 100私 企 16 26 39 19 100合资企业 32 38 30 0 100民资企业 37 37 24 2 100从表4可知,政府及事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已占其总需求量的70%,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5%;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5%;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只占30%。国企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80%,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45%;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5%;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20%。私企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5%,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26%;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9%;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5%。合资企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8%,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8%;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30%;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2%。民营企业单位对学生就读的学院类型的需求占其总需求量的61%,其中综合性大学外语类毕业生占37%;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占24%;非外语类及其他院校毕业生占39%。以上的数据充显示,不同性质的单位在招聘外语人才时,不但注重毕业生是否就读外语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外语专业,同时还注意毕业生是否学习或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和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5、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情况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情况与人们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关系见表5。表5.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与需求程度关系 单位:%单位性质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没什么感觉 总和政府及事业 11 74 8 7 100国 企 8 55 23 14 100私 企 9 68 9 14 100合资企业 21 68 9 2 100民资企业 16 59 20 5 100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调查的单位中,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语言应用感到很满意的分别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占11%;国企单位占8%;私企单位占9%;合资企业单位占21%;民营企业单位占16%,而感到学生语言应用一般的却分别达到:政府及事业单位占74%:国企单位占55%;私企单位占68%;合资企业单位占68%;民营企业单位占59%。从以上两组主要的数据看到,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够强,这与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不够扎实,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有一定的关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总之,我们从以上5个调查分析表的结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影响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种因素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今后我们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我院探索出培养一专多能----即 “外语+财经”,“外语+商贸”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的实用外语人才作出贡献。

项目策划人才的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论文

[摘要]在我国,项目策划作为一门近几年才兴起的策划学科,正在日益普及和发展。文章从项目策划人才的社会需求着手,将该类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找出,并据此提出对策,以便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项目策划人才;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项目策划,本身是一种思维过程,兼具建设性和逻辑性。该过程主要体现在总结所有可能对决策造成影响的决定,使其起到指导、控制未来的作用,以便借此实现方案的目标。现如今,项目策划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而该类人才的社会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笔者针对此进行简单的调查和分析。

1.项目策划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设计

笔者于2015年春季,采用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座谈会、企业调研、网络查询等形式完成调查,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70份,有效问卷259份,问卷的有效率在96%左右。本次调研,主要在各个单位的策划部、大型庆典策划场所等,就体育、旅游、公关、文化、房地产等领域的项目策划人才展开调查,调查覆盖面较广。

2.项目策划人才的社会需求特征

此次调研中,被调研到的民营企业占了大多数,这些企业从事项目策划的人员并不多,往往不超过十人。通过反馈到的问卷,笔者发现有近七成的企业,在一年内打算招收项目策划方面的人才,项目策划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呈递增趋势。还有部分企业,对项目策划人的工作经验颇为关注。

人才素质需求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项目策划相关单位,对员工往往涉及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质及其他素质的需求。这些素质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市场调研的'能力()。多数企业认为,首先,道德层面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水平等职业素质。

人才岗位需求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项目策划人才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两种:技术类岗位和营销推广类的岗位。其中,技术类岗位最典型的是策划师,其范围非常广泛,最典型如婚礼策划师、旅游策划师、房地产策划师等;营销推广类的岗位,典型如市场营销专员。在所有岗位中,房地产策划师占比高居榜首,笔者认为这可能和如今的房地产发展状况有一定关系。其次是网络营销、网站建设方面的策划师,占的比例也较大。

人才能力需求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近五成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担任项目策划职务,28%左右的企业更看重信息收集整理、整合资源的能力;26%左右的企业更看重推广项目的能力,如沟通、组织能力等;22%左右的企业更看重专业技术。

3.项目策划人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要求

市场调研能力

对于项目策划人才而言,市场调研能力至关重要。策划人的灵魂在于其能够将发展的机遇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善于把握,抓住机会引领整个市场的潮流。市场调研能力,即策划人分析市场现状,进而针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的能力,它对策划工作人员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市场调研能力强弱与策划结果息息相关。

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不可或缺。项目策划人才并非比别人更加聪明,他们只是善于将不同的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针对各方面的力量加以协调形成合力,以达到策划的目标。整合能力,即策划人按照策划本身的需要,将零散的策划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它包含了收集策划资料、找寻策划人才、制定策划方案等,即对人、事、物的统筹和安排。对于项目策划人才,特别是策划经理人而言,其整合能力会对策划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洞察能力

洞察能力,即策划人对客观现象,进行正确、全面、深入分析的能力。项目策划人才的洞察能力,关系到策划的结果质量如何。项目策划人才,要具备全面分析的能力,善于统观全局,并且能够通过现象抓牢事物的本质,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对未来的形势进行科学的预见。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策划的强针对性。对项目策划人才洞察力的要求,往往是“观察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因此,项目策划人员要善于从曾经的、现在的信息资料中,寻找重要素材。

例如,一家公司欲进行广告宣传,为此寻找畅销的报纸或者杂志。公司苦于无法打探到报纸或杂志的真实发行量,也就无从判断那种报纸杂志是否畅销,是否值得在其上面登出广告。公司策划部门结合过往的信息资料,细致观察报纸和杂志是否摆上了街边的书报小摊,若摆上了即为畅销,街边的书报摊几乎不会卖不畅销的书报。就这样,公司据此选择了登广告的报刊,抓住了市场机会。

创新能力

现在很多企业的项目策划离不开创新。项目策划展现了思考问题的智慧程度,其本身即是思维的革新。真正的策划决不能失去了创新元素。典型如婚礼策划师,在营造婚礼的浪漫情境中,创意和想象力非常重要。

执行能力

项目策划不是纸上谈兵,策划人在进行细致缜密的构思后,就要采取实际行动。有时候,执行能力如何,甚至会成为项目策划方案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更何况,项目策划不仅仅是做出一个策划方案,还要将切实可行的执行方式与流程设计出来,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项目策划者,必要时要做好监理、指挥工作,甚至要亲自执行。

4.针对项目策划人才培养的建议

社会对项目策划类的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与此同时,社会对项目策划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更高。正因为此,针对如今社会的需求,将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使项目策划人才能更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确培养目标

现有研究成果指出,单纯的管理型项目策划人才,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目前阶段项目策划人才培养亟待改革。现阶段社会需要的,是善于策划、通晓资源整合、极具创新精神和项目推广能力的项目策划人才。实际调查显示,在项目策划类人才的进修课程中,管理学高居榜首,其次是市场营销。笔者认为,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社会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数目,减少理论课,因为项目策划主要面向市场推广,在这个推广过程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改革培养方式

项目策划,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每位策划者而言,资源与信息的整合能力、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分析决策能力、洞察能力非常重要。也正因为此,组织机构要让策划者从理论知识环境走入实际策划环境中,让他们在特定事件下,拟定策划方案,从而对策划者的实战能力进行系统培养。策划者个人也要积极参与实训,通过有效的实训提高自己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对趋势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热点问题让策划者去解决,从而锻炼其应变能力。

提高该类人才的综合素质

对项目策划者而言,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很重要。良好的团队精神、法制观念、品德修养,是项目策划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关系到项目的推广效果,因此这也是项目策划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在针对项目策划人员进行培养时,除了针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外,综合素质也不能忽视。

5.结论

笔者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针对各大相关企业对项目策划人才的需求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比起职业素养,更多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修养及品行更为重视,而在职业素养中,市场调研能力、整合能力、洞察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力是受关注程度最高的。结合市场的需求,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项目策划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高端技能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型。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师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状况,造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理想中的高水平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尚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的需求。

二、加强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措施。

1、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在扩大教育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立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加强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衔接,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行业和岗位需求、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依据职业教育规律,突出适度超前性和保险性原则,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计等。

2、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适应市场和社会、企业的需要。让课程的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和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查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把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运用探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授导型与探究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自制课件、讲授、网络课堂、实训课、参考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3、面向市场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教师给学生布置项目后,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运用辩论法、操作指导法和演练法等方法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互相启迪,划分模块、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创建,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第二,通过人才引进、聘用兼职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再者,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或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以便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把社会和企业最新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信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能力强、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建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市场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李乐琳、李国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2]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4]武新胜。发达国家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探索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与培养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管理手段,电子商务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其中的人才和培养问题在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就显得十分突出,电子商务人才问题解决不好,会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有两个基本理由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带宽与速度显著提高,互联网用户增多。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E化进一步普及,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为我国的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没有物流环节,电子金融业务(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等)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可以说,金融业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国的金融业可以互联网络为依托、以物理网络为基础,向综合化、全球化、电子化、一体化的全能服务机构方向发展。还有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重大进展,政府机关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和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利用网络进行,政府工作透明度及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大宗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签订合同和贸易活动将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新的商务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持续、迅速、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一个角落,而它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是大量的、长期的、全面的和综合的。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的两个基本理由:一、建设电子商务需要人才。很显然,如果不懂不了解电子商务,当然无从建设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统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要保证系统软硬件安全,可靠地运行,没有一批高技术人才是办不到的。二、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人才。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是由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经营管理方式跃进,需要更多的企业、政府的人员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共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当电子商务方式正在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求人们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业务活动,会通过电子商务方式与政府打交道(如纳税),会在网上支付、购物,会对电子商务做出正确决策,使这些电子商务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真正成为电子商务的人才。无论是电子商务目标的确立、扩展,还是其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确定和规章制度的制订等都是由各方面(政府、行业协会、管理机构等)的人来共同完成的。目前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而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紧缺。电子商务将是全社会化的,涉及到非IT行业的所有传统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人员最终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群体。我国各行业企业面临着对各层次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紧缺的局面,电子商务所需的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术服务支持层,这一层次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主页制作、程序开发等。第二层是一般管理人员层,这一层次的人员是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只需知道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即如何使用网络提供的快捷方便的功能,目前的电子商务教育对这一层次的需求有所忽略。第三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层,这一层次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也应该了解电子商务问题,使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竞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企业和政府决策中的作用。以商务理论知识为背景培养人才电子商务虽然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但它的许多知识仍然来源于传统的商务理论,所以人才培养必须以商务理论为其背景。电子商务人员应有相当程度的商务知识,如商务交流、市场营销、贸易理论、战略管理等,这是他们从事商务活动的基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为培养中心。客观地说,对传统的商务人员来说,不管他以前的工作干得多么出色,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他也很难把电子商务的工作开展起来。从实施电子商务的全部过程来看,其中的保密性和可靠性、网上支付等问题都要由相关的专家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人员来说,他们是不可能解决的。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整合了许多学科,所以其人才培养必须要有一条能力主线,必须要突出重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那他毕业以后也很难在社会上以他的专业来立足。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在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时,必须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把这一理念贯穿到4年的教学过程之中。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宜采用“高校+企业”的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学科,是一门实时性、动态性最强的学科,它的人才培养方式一定要采用“高校+企业”的办学模式。因为IT界的企业具有自身特质,如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可以提供非常灵活的工作方式,可以大力投入员工培训,重视员工领导力的发展等。采用“高校+企业”这一模式,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建设电子商务配备设施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这些合作企业及时地了解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企业身处电子商务的第一线,它们对电子商务急速变化的技术进步比较敏感,而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将引起“商务”方面知识的变异、演化,高校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要及时捕捉到这些变化,也要及时地把这些新变化新进展介绍给学生。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对其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电子商务教育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要求,高等院校可以有侧重、有选择地兴办技术型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偏管理型电子商务专业和管理偏技术型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型和技术偏管理型电子商务专业适合设置于理工科院校的计算机系或软件学院,并授予工科学位;管理偏技术型电子商务专业则适合在文科院校的工商管理学院或经济管理系里设置,并授予经济管理学位。要逐步加大政府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及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可实行人才教育培养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人事、教育、计委、经贸委、科技、信息产业等部门组成,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统筹制定年度培养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克服盲目性,保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既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同步。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拓宽远程教育。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在职人员无法参加集中培训,恰好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采用远程网络教育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随时随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在网上与专家讨论,与学员交流,完成作业,直至网上考试。提高网站教学水平,为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展望21世纪,信息化世界是历史的发展潮流,加强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是我们发展电子商务、适应历史潮流的根本所在。只有我们培养和拥有了大量的电子商务高级人才,我国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中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工作单位:福建省海洋技术学校)

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企业留不住人才,无外乎两点,一、钱少了;二、受委屈了。”非常直白,然而也是非常精准,从中可以映射出很多企业的问题,诸如管理体系,晋升机制,考核指标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企业人才流失方面无外乎这四点。高层:经营理念、发展方向有分歧道不同,不足与谋。越到高层越看重合作融洽和双方价值取向的一致。但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层次后,尤其是高速发展需要跨台阶的时候,这时对未来的发展就会产生严重的分歧,守成的人员愿意就此罢手,而奋进的人还想更上层楼。彼此分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团队的分裂。中层:缺乏晋升空间当中层人员在岗位上呆了多年之后,这时升迁越来越慢,机会越来越少,对于现有企业“没有新鲜感”,常常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发展碰到了事业的天花板,明明看到高层的职位,但中间隔着一堵玻璃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导致,这些已经担任主管的人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基层骨干:发展机会太少这部分人主要是掌握着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人员,掌握着大量客户资源的营销人员。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对企业的工作都已熟悉,这些人员常常会寻求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挑战、更广的发展空间,如职位晋升晋级、担任项目负责人、独当一面等。尤其是如果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同学有提职,而他没有机会时,他会急切地寻找外面的机会。新员工:期望值太高新入职人员流失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择业观,期望值太高。尤其是新入职的大学生,他们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呆久了,与社会隔绝太远,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很精彩。常常是凭着想象来找工作,既想工资高、还想干活少,工作形象还要好。目前市场上的企业,超过五分之一的企业HR,他们的工作都只是招聘、薪资计算、员工绩效考核、考勤打卡这4点,对于员工画像一说更是不曾听过,对于员工的了解只是知道一个所属部门以及岗位。举个例子,两家规模相同的企业,一家企业不注重人才管理,一家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管理企业;短期内几乎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注重长远的发展,在这个时候,注重人才管理企业无论在业务、发展潜力等各方面都将超越不注重人才管理的企业。因为注重员工,所以会对针员工拥有完善的竞争机制,奖励机制等等;同时也将对每一个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员工画像评估,HR将深入了解每一个员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是否积极,业务能力是否在提升….等等。反而,针对磨洋工、业务敷衍等员工进行预警淘汰,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圈,从而使企业充满精英,业务提升可想而知……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留用人才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HR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每年二、三月份,总是让HR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这时候,总有一大批优秀的员工弃司而去,留下众多的岗位空缺,让HR们望洋兴叹。然而,更让 HR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似乎总是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优秀的却走了。于是,也总能听到HR们一遍又一遍无奈的歌谣:我拿什么来留住你?我的员工! 招聘优秀员工难,用好优秀员工难,培养出优秀员工更难,而要留住优秀员工却更难。我们知道,员工离开公司,必然有员工的理由,也许并不算充足,但总是已经足以让员工离开公司、另谋高就。那么?是不是每位员工都是不安分守己的,都想不断地变换公司,都以换公司换得越勤越好,越多越引以为荣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HR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公司工作满一年或是两年以上的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较为熟悉,而且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一般情况下都不大愿意离开公司,但一旦他们决定了要离开公司,就一定很难再挽留。因此,作为企业的HR们,要想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首先要弄清他们离职的真正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我们的优秀员工扔下我们撒手而去呢? 一、外因 1、求职高峰期诱使员工离职。每年春节后的前两三月,即是员工求职的高峰期,一年过去,企业要发展,人员要调整。于是很多企业都集中在此时大量补充人员,因此,人员需求量较大,求职者在此时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量的求职机会将会诱使员工勇敢地选择跳槽。 2、企业互挖墙脚唆使员工离职。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好的发展,在春节前即开始着手挖同行或其它企业的墙脚,而员工一般在春节前不会离职,因为还有年终分红要拿,“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春节后,年终奖在手,一旦有更好的企业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就会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 3、外来压力迫使员工离职。一开始,员工们也许并没有离职的念头,但是,当看到别的员工跳槽成功,拿到较高的薪水、有更好的发展,或者员工身边亲近的人不断在其耳边鼓噪、施加压力时,便会不自觉地两相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跳槽成功的员工更有能力、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员工们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跳槽。 二、内因 影响员工流动的内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很难一下子概括完全,重点归纳为以下几条。 1、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在世界名企诸如通用诸如微软等,每一家企业都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国内众多优秀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海尔文化,比如说万科文化,它们都成为了求职者趋之若即的品牌文化。 2、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是少数员工感到不适应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员工们还会进行自我调整,但如果是多数,员工就不仅不会进行自我调整,还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时间久了,就会对领导心生反感,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没有了乐趣的工作,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 3、企业发展前景。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会有发展,企业前景暗淡,员工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而对企业没有信心的员工,选择离职当是迟早的事了。 4、企业薪酬水平。众多的求职者在谈到择业标准时基本上都会谈到三点: a、工作得开心; b、大的发展空间; c、好的薪酬待遇。 可见,不管你承认与否,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到年底,企业要总结,员工也要总结;企业要盘点收获,员工也要盘点收获。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也将生存需求排在了首位。所以,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员工。 实际上,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外因相对次要,也能很好地得以解决,而真正影响员工流动的关键因素还是内因,只有解决好了内因,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员工流动问题。 一、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的员工是却很难看到这些,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你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才能确保你的流动率不至于过低了。 二、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较大的发展空间,给员工以希望,给员工以动力。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既使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诸多优点,到最终,还是会考虑从外部招聘,在他们眼里,总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事实上,这对员工的打击相当大,当员工觉得公司缺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就缺少了向上的动力,这样既不利于激励员工,也不能很好地在团队里营造竞争氛围。 2、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3、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海尔的张瑞敏曾对他的管理人员这样说过:员工刚进入公司素质不高,不是你们的错,但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素质还是不高,就肯定是你们的错。可见,对员工的培训是多么重要。有的企业也不是没想过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就得有投入,因为舍不得投入,而不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实是得不偿失。松下公司就非常看重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松下幸之助懂得,投资在大脑的钱比投资在机器上的钱能赚更多的钱。而培训的方式也可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善于开动脑筋,你就会发觉,培训可以无处不在,可以随时随地,现在流行的一分钟培训就是较好的佐证。 三、企业领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领导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的发展。同样,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及管理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团队的稳定性。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条: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管理人疑心较重,那么这种猜疑会一层层地往下传递。诸如,老总不信任副总,那么副总也不会信任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不信任主管,那么主管也不会信任员工。在一个没有信任的团队里工作,员工必定会感到窝心。所以,用人的原则是:用他就坚决信任他。 2、别说员工的不是,尤其是在背后。员工都讨厌领导在背后批评自己,就算是善意的也不行。实际上,当着员工的面批评另一位员工,将会适得其反。 3、别轻言承诺,但一旦承诺,风雨不改。很多领导人为了笼络人心,总是会许下一些承诺,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承诺往往不能兑现,而我们的领导人对此也并不在意,觉得无所谓,但我们的员工却不这样想,他们会认为领导言而无信,也不会再轻易相信你。真到那时,领导想要改变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可就难上加难了,员工有了困难,有了想法,也不会告诉领导,日子久了,得不到适当的渲泻,到最后,导致的必然是员工选择离职。 4、敢于承担责任,更敢于为员工承担责任。我们很多领导,为了树立自己在更上一级领导或员工心目中的威望或是保住自己的颜面,往往将自己犯的错误也推给员工承担,更不要说为员工承担责任了。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暂时的威望或颜面可能是保住了,但日子一长,在员工心目中丢掉的可能就不是威望或颜面那么简单了,失去的必将是员工长久的尊重和信任。 5、记住,员工是对的,员工没做好不是员工不优秀,而是我没给员工足够的支持。也许这句话初听起来感觉有些可笑,但实际上,如果员工没做好,领导们总能从自身去寻找原因,给员工以更多的支持,给员工以更多的帮助,员工必然会从心里感激领导,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只要员工真正投入,相信一切困难都不能再称之为困难。 6、对将要离职的员工,别对他另眼相看,别把他当小偷。有的企业,在员工在职时,恨不得员工多做点事,多涉及一些工作,而一旦员工提出离职,就对员工严加防范,生怕员工将公司重要资料带走,更有甚者,还请其他员工对之进行监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今天你让A员工监视B员工,明天你就可能让C员工监视 B员工,这样对B员工及其他在职员工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大于对A员工的影响。再说,员工如果真能带走公司重要资料,只能怪你平时的保密措施没做好,没有未雨绸缪。所以,千万别对离职员工另眼相看,否则,你损失的就不仅仅是A员工对你的信任,你损失的有可能是整个公司在职员工对你的信任。 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1、首先,调查清楚同行薪酬水平。如果你是物业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楚物业行业的薪酬水平,如果你是房地产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另外,对于不同行业有共性的岗位,你还得清楚社会岗位水平,比如是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岗位,你除了要清楚物业行业这个岗位的薪酬水平外,你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清楚其它行业该岗位的薪酬水平,因为,这些大众化的岗位本身并不受多少行业限制,如果你给出的岗位薪酬水平过低,既使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也不会对该岗位员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2、对骨干员工或重要岗位员工,要舍得付高薪。既使高出其它岗位较多也无所谓,要拉大岗位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吸引住核心员工,我们说,普通员工流失,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重要的、核心的员工一旦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3、奖惩分明、重奖重罚。对对企业有重大突破的员工,不妨对之实行重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员工也会计算收入),另一方面,对员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知道,只要有付出有贡献,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卖力。 五、强化对离职后的员工管理。 1、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很多企业,对离职后的员工,不是一脸不屑,就是不闻不问。实际上,离职员工是公司的又一种财富,是公司的潜在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将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他对公司的宣传,胜过公司自己为自己所做的宣传。同时,联络好了感情,如果该员工在外提升很大,以后还可以重新挖进公司,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可观的人力资源收入。 2、员工离职后,常打打电话,欢迎他常回家看看。打电话,也许只是花掉你几分钟时间,但你不仅能感动离职员工,最重要的是,你更可以以你的实际行动感动在职员工,感化潜在的离职员工。 3、别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优秀员工愿意重返公司,是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如果他们重返公司,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回来的还会有“晕轮效应”,其对在职员工心理上产生的震撼,也必定是不可限量的。

从从业者的角度考虑其实很简单。 主要要知己知彼,切实在过程中关注。如果你看过百行,也就不奇怪了。

重要的是公司领导层是否对人才问题足够重视,是否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在人力资源上进行完善。形成好的绩效激励机制,不但能吸引人,还要能够培养人留住人。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 已经发展出了比较好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可以借鉴。

人才引进政策的论文题目

人才与理性逆境造就人才勤奋出人才人才成长新时代新人才所谓人才人才与创新

什么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据学术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供大家选题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27、××(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36、××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三、人力资源规划论文题目: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21、××企业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22、壹正装饰有限公司人力需求调查四、招聘与配置论文题目: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6、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7、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8、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9、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10、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1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思考---以××为例12、某企业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13、某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14、企业主要招聘渠道的效能比较分析---以××为例15、××公司人才招聘队伍技能组合模式及效果研究16、XX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17、浅析企业招聘中背景调查的重要性---以××为例18、××公司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公司安徽地区本年度员工招聘计划与配置设计20、人才测评在××公司中层人员招聘中的应用21、××公司内部竞聘方案设计22、××校园招聘人才选拔体系的设计与研究23、××现代企业竞聘上岗的流程设计24、浅谈××汽车专卖店招聘渠道及解决方法25、结构化面试在选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应用---以××为例26、××销售公司总经理竞聘方案设计27、试论群体决策法在××公司招聘中的应用28、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招聘问题研究29、统一集团人员招聘现状及政策分析30、××企业人员招聘渠道开发的现状及改进31、A公司招聘体系构建研究五、培训与开发论文题目: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5、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6、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8、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9、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12、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13、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14、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1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7、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18、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19、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20、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21、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22、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3、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25、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2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27、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28、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29、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30、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31、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32、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33、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34、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35、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36、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的探索37、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38、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39、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40、浅析白领女性的竞争地位及其改善措施4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探析42、××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设计43、××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XXX培训机构为例44、××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者培训设计45、户外体验式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以××为例46、基于角色的HR从业人员的培训浅析---以××为例47、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以××为例48、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以××为例49、××酒店在岗英语培训规划设计50、××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51、××公司内训师开发与管理方案设计52、××公司××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设计53、试论××公司90后员工的培训管理54、新东方集团对市场专员培训计划55、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56、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57、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六、绩效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17、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18、360度考评法的组织与实施19、论访谈法(或记实法、观察法等)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与建议20、论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完善21、如何开展企业目标管理22、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2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24、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25、民营企业(或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26、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27、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28、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29、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0、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31、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32、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33、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34、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35、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36、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37、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38、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39、论肯德基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4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XXX公司/职位绩效考核设计41、XX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晋升的局限性分析42、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初探---以××为例43、××公司破解绩效管理中“轮流坐庄”之法44、××公司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七、薪酬福利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薪酬设计2、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3、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5、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7、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10、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11、企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关系研究1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13、知识经济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及其应用14、关于企业(或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等)年薪制的思考15、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6、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17、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18、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19、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20、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21、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23、XX人员薪酬水平与薪酬满意关系的实证研究24、××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析25、企业员工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模式实证研究---以××为例26、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以××为例27、××公司产异化管理模式在薪酬政策中的应用28、××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组织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29、××公司的技能薪酬设计探讨30、××公司集合年金制剖析31、浅谈××公司的宽带薪酬设计32、××公司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33、浅析××中小企业岗位定薪设计34、浅谈员工的精神福利--员工援助计划EAP35、浅析××公司组合工资制度的设计36、企业“密薪制”与“明薪”制比较分析37、可口可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之我见38、金立企业员工薪酬管理3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40、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八、劳动关系管理论文题目:1、谈《劳动合同工法》与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2、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4、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5、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6、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7、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8、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9、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0、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关系初探11、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12、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得协调机制13、中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14、私营企业薪酬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15、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为例16、浅析核心员工离职的关系管理---以××为例17、浅谈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以××为例18、××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设计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21、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2、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23、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24、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措施研究25、关于企业员工职务晋升探讨26、员工离职的传染性研究九、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文题目:1、精益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3、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4、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6、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7、论强化理论(或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8、人本管理理论探析(或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9、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10、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构个性化管理机制11、论某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或满意度)建设(或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1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13、论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14、区域性(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15、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浅议16、论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选择17、人力资源管理者××沟通技巧的实证分析18、浅谈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为例1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以××为例20、浅析九型人格在××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21、略论KPI在××公司的运用22、柔性管理与企业绩效

哈哈,楼主,这个题目太多太多了吧,我是企业管理的研究生,我可以推荐几个题目给你,看你自己的研究方向加以选择:(当然也看你的研究水平和档次要求了)1: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2:领导者情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3:基于工作嵌入的知识型员工自愿离职研究4: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国企(中小企业、合资企业等)员工离职影响的实证研究5: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6:基于人—组织动态匹配视角的员工离职意愿研究7: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动偏好研究8:基于职业兴趣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9:薪酬分层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10:“扁平化”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总之,根据你自己的水平定位和研究方向和档次要求选择合理的、合适的、研究能力范围内的论文题目,这里面有一些是我硕士阶段的论文选题,也有一些是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当然也有是专科的本科的论文选题,选个小的突破口,选个小的题目研究会有帮助,祝你好运,希望采纳

  • 索引序列
  • 人才引进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政府人才引进对策研究论文
  • 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 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人才引进政策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