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交易市场也为非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平台,是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实现了重大转型,融资功能不仅得到加强,其作为企业购并重组平台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这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又将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领域发挥优势,施展才能,进一步做强做优,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进并购重组,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在于提供融资和配置资源的场所和机制。如果说公司上市主要运用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那么并购重组则主要实现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并购重组中,有关各方通过在资本市场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来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资源进行再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这种资源再配置形式,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如果不为过分的话,也可以说已成为现代跨国大公司成长、壮大的时代特征。 据英国市场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06年11月20日,全球已公布的企业并购交易额已达万亿美元,刷新了2000年万亿美元的历史记录,而历史上10起最大的并购活动中,有8起是在2006年宣布的。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虽然起步较晚,但前几年已得到政府最高层的高度重视,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我理解,企业并购重组对资源配置的功能,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微观层面看,并购重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活动,有利于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增长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宏观层面看,并购重组以产业政策为背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企业核心能力为内容,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国民经济合理布局。 从并购重组的市场效应来看,在并购企业得以优化、提高的同时,还挽救了一些弱势上市公司,特别是ST板块的公司,改善了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有效规避了退市风险,使股东权益得到了一定保障。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积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手段,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效明显。目前,我们所致力发展的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4年以来,仅在京津沪三家产权交易机构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金额就达到2570亿元,并带动其他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进入到产权交易市场中。 尊重市场规律,为企业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1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实践表明,要真正有效地发挥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的资源再配置的作用,保证企业并购重组健康、持续、有序进行,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法规性、制度性、规范性的基础建设,大力培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机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要致力于建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企业并购重组,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才能完成,规范、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有效并购重组的必要条件。完善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存在一批具备良好质量的企业,这是资本市场得以发展、繁荣的基石,没有具有发展后劲的优秀企业,就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资本市场;其二是有效的市场约束和自律机制;其三是严格、高效的外部监管。不言自明,对照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据此要求差距是很大的。打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还需要各方面付出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二是要加快建设股权具有充分流动性的市场。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暂不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随着股权锁定时限逐步到期,A股市场将实现全流通,这使得以市场价格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的依据成为可能。与此相适应,有关并购及与产权转让相配套的法规必须尽早完善。同时,产权交易市场也为非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平台,是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全国联网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是当务之急。 三是要营造符合企业发展内在要求的环境。 并购重组对于宏观经济结构的影响源自并购重组个案的累积效应,必须重视重组并购个案的有效实施。从实践看,无论是何种主导型的并购重组,企业本身才是真正的利益主体。因此,并购重组不仅要体现出资人和投资者的意愿和利益,更应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维护企业的主体利益。那些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的并购重组行为,尤其是行政主导的并购重组,往往会成为拖垮企业的包袱。因此,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条件,科学选择并购重组目标和模式,使并购重组得以有效实施。 四是要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为从源头上减少并购重组中的风险因素,除要加强外部监管外,企业的内部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为此,国务院国资委正通过在国有独资公司中推行董事会试点制度,积极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促进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范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在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必须高度重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规范引导,重视解决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一方面成为促进证券市场结构和功能调整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确实在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国民经济结构和功能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基础性建设薄弱,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之中,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突出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一是企业盲目扩张现象较为严重,风险意识淡薄。 当前,一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以盲目做大、乱铺摊子为目标,将并购作为公司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大量兼并无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投资管理失控,最终导致并购重组行为失败。有的陷自身于破产深渊,损失巨大,教训深刻。因此,在并购重组中,一定要处理好做强做优与做大的关系。做强做优要比做大科学的多、重要得多。一个企业如果做强做优了,不愁不能发展壮大;但一味追求做大,即使如愿,但未必就能够持久发展。 二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搞非等价交易。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资产的购买、出售和置换,确实可以快速有效的改善某些公司财务状况。如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绩差公司,可以达到保壳目的;对于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可以籍此达到增发新股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值此利益诱惑所在,并购重组活动能够中存在不少非等价交易的投机者。从长远来看,这种违背市场经济等价交易原则的行为,必然要使在交易中利益受损的一方以非正常方式谋求其利益补偿。也有的企业过分的重视其获得控股股东地位,通过并购重组将优质资产低价注入被并购方,但并不重视与被并购方业务的有机整合,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和内在增长机制的完善,结果是动机与效果相背离。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重组,充其量只是一种利润和资产的转移,久而久之,也会使原有的优质资产失去盈利能力。 三是草率从事,习惯性并购频发。 有一些企业,对并购重组缺乏企业整体性、长远性、资源再配置可行性的充分策划,得了企业发展的“近视”病,资源配置上的“色盲”症,致使不少并购重组只是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业绩,并没有给公司的经营运作带来本质变化,而后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恶化至ST、退市。还有的首次并购重组未能解决公司的根本问题,为了保住壳资源,谋求通过重组解决本不是重组所能解决的问题,由此陷入“习惯性重组病”的怪圈。据有关机构统计,这类重组达10次左右,但仍未见公司业绩和运营能力有本质提升的上市公司有20多家。 四是为二级市场炒作而并购重组时有发生。 当前,二级市场股价对于并购重组题材存在着很高期望值,有重组预期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短期往往升幅惊人。二级市场上的超额利润使得某些并购偏离了并购的本来意义,不是根据本公司的发展需要决定并购对象和并购战略,而是为了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并购,二级市场上流行什么概念就追什么概念。这种并购重组不但没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甚至造成资源错配,制造股市泡沫,遗患无穷。 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加大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力度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得到消除,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一是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目前,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194家,股本总额约3000亿股,约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22%,且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市场影响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公司的质量及发展潜力决定着我国资本市场质量及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治理,确保规范运作,促进业绩稳定增长,并不断做强做优,既是当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确立公众投资者信心的重点所在。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国有控股股东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技术输入、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其对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是继续加大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力度,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更好平台。 近年来,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上市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优化国有资源配置、促进提高国有经济运营效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神华集团、彩虹集团、网通集团、中国建材、中交集团、中煤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均成功实现海外上市,宝钢、武钢、鞍钢、中国电信等也都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与此同时,地方国资委在推动企业资源整合、促进提高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境内外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在实现自身投资主体多元化、壮大经营发展实力的同时,为在更大范围内更好、更快地进行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是防止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并购重组风险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将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继续推进中央企业的董事会制度建设;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措施,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决策机制科学化。此外,我们也正抓紧研究制定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努力使国有股股东,特别是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更加科学、规范,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论文
摘要: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步骤,而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时运用好财务分析则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分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其并购动机是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兼并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个企业所有,被兼并方不需要经过清算即不复存在,兼并方以自己的名义继续运作下去。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经由收买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个企业继续存在而不必消失。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研究与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在并购决策上通常参考诸多因素,从战略出发、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并购。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中,财务分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二是分析判断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或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的,其内容可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与发展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考查资产的营运效率,即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与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其中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涵盖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分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规模分析。在企业并购中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人员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商品产品销售净额/平均职工人数的原理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员重组减少后,人员减少岗位不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效率并降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并购后的企业必然维持一定的员工数量,这时财务分析赋予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源有效规模时,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构成、目标劳动效率及定岗目标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员工数量。
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三项财务指标开展,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与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在企业并购中,就市场竞争角度和企业并购的目的而言,企业若要达到行业平均先进资产收益率,主要有四种途经:第一、保持现有资产结构而使流动资产收益率提高。第二、在流动资产获利能力既定的情况下,追加流动资产投资。第三、缩减固定资产并追加到流动资产中。第四、通过扩大销售、压缩存货与应收帐款,保持应收帐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相对快速与稳定的周转速度。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由于长期债务的期限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期望值,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确定资产负债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审时度势,在充分预计预期利润和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作出决算,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其他指标时,同样应在考虑高回报的同时,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参照同行业的水平,确定适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水平。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多少,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流动资产的结构以及流动负债的多少等因素影响。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企业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质量、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对指标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三个比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避免货币资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也是观察企业资金投资的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六个: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一般情况下,这六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这六个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盈利能力:
(1)开发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具有发展潜力、盈利水平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在减少企业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果。
(4)保障职工利益,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费,与社会共同发展。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增长率等。这五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1)开发适销对路、质高价低的产品,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
(2)控制总资产的盲目增长,使其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4)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的前提条件。
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而并购财务决策则是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优化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可相应预测并购企业后期的绩效变化,是企业并购中财务决策的重要条件。
2、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购双方的整合是并购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整个并购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整合的目的是使并购发挥作用,整合的成功与否,在企业并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有:
(1)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
(2)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措施以便使整合过程顺利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比日常经营更复杂,在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企业风险。除了原有的经营风险继续存在外,增加了一些与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的特殊风险。为了使企业的并购重组、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中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作为支持,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并购中实现资产整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论文
摘要: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步骤,而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时运用好财务分析则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分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其并购动机是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兼并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个企业所有,被兼并方不需要经过清算即不复存在,兼并方以自己的名义继续运作下去。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经由收买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个企业继续存在而不必消失。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研究与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在并购决策上通常参考诸多因素,从战略出发、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并购。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中,财务分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二是分析判断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或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的,其内容可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与发展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考查资产的营运效率,即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与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其中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涵盖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分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规模分析。在企业并购中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人员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商品产品销售净额/平均职工人数的原理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员重组减少后,人员减少岗位不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效率并降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并购后的企业必然维持一定的员工数量,这时财务分析赋予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源有效规模时,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构成、目标劳动效率及定岗目标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员工数量。
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三项财务指标开展,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与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在企业并购中,就市场竞争角度和企业并购的目的而言,企业若要达到行业平均先进资产收益率,主要有四种途经:第一、保持现有资产结构而使流动资产收益率提高。第二、在流动资产获利能力既定的情况下,追加流动资产投资。第三、缩减固定资产并追加到流动资产中。第四、通过扩大销售、压缩存货与应收帐款,保持应收帐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相对快速与稳定的周转速度。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由于长期债务的期限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期望值,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确定资产负债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审时度势,在充分预计预期利润和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作出决算,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其他指标时,同样应在考虑高回报的同时,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参照同行业的水平,确定适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水平。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多少,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流动资产的结构以及流动负债的多少等因素影响。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企业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质量、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对指标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三个比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避免货币资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也是观察企业资金投资的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六个: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一般情况下,这六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这六个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盈利能力:
(1)开发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具有发展潜力、盈利水平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在减少企业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果。
(4)保障职工利益,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费,与社会共同发展。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增长率等。这五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1)开发适销对路、质高价低的产品,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
(2)控制总资产的盲目增长,使其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4)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的前提条件。
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而并购财务决策则是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优化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可相应预测并购企业后期的绩效变化,是企业并购中财务决策的重要条件。
2、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购双方的整合是并购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整个并购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整合的目的是使并购发挥作用,整合的成功与否,在企业并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有:
(1)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
(2)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措施以便使整合过程顺利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比日常经营更复杂,在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企业风险。除了原有的经营风险继续存在外,增加了一些与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的特殊风险。为了使企业的并购重组、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中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作为支持,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并购中实现资产整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比如,1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生的支付的选择方式、融资的渠道、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税务问题的处理、并购重组企业获得目标企业的信息是否是真实可靠的;2并购重组之后企业的文化、制度、人员、财务报表的处理;3并购重组后企业的经营方式、战略布局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4我国是否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国家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5与国际上的差异等等。
先去知网下载,研究下别人怎么写的,从中提炼出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会找的话,可以去我baidu空间里看下论文的查找步骤
企业重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财务重组是指对陷入财务危机、但仍有转机和重建价值的企业,根据一定程序进行重新整顿,使公司得以复苏和维持的做法,是对已经达到破产界限的企业的抢救措施。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且不可预测,依靠自身经营达到扩张需求难以实现,因此更多的经营者青睐于重组这种快速而简洁的方式。企业重组能够为企业带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本文以企业重组的财务风险为分析对象,通过归纳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我国企业在重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 企业重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重组的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重组的经济效应具有多样化,其中最主要的有协同效应、规模经济两种。财务协同效应为企业重组协同效应中最关键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重组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方面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能够为企业带来充足的现金流入,能够优化现金流入的时间分布;能够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提高其偿债和外部借款能力;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重组亏损企业能够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实现合理避税。
二、企业重组的财务风险
虽然重组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重组往往伴随着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具体体现在:
(一)重组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偏离既定目标的风险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经营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关键,重组的融资决策会对重组主导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资本结构偏离企业原有目标,造成财务风险。一般来说,重组主导方和重组标的资本结构差异较大,从而使得重组所需的长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投入存在较大差异。重组主导方会因重组而支付大量的现金、发行新债或者股票,这样往往造成资本结构的失衡,造成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重组给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资金筹集的风险,它是企业重组财务风险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企业重组能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的主要有融资渠道的选择和企业负债能力风险。融资渠道的选择主要与企业重组的动机选择有关;负债能力风险可能来自重组方和被重组方,企业负债能力不强,有可能会造成债务偿还风险,也有可能造成企业权益融资比例下降,融资成本上升。
(三)重组带来的支付风险企业重组是重组双方对各自利益和风险充分衡量基础上的博弈,重组支付方式的选择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反映。重组支付一般有现金、股票、债券、可转换债券、优先股支付等,不同的支付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例如现金支付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发行债券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造成企业筹资费用的上升等。
(四)重组的财务整合风险财务整合主要是指重组企业对被重组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使被重组企业按重组企业的财务制度运营,最终达到对其财务管理实现有效管控和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整合风险主要就是未能实现协同效应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如果重组后重组双方不能在财务机制上实现协调统一,造成重组财务收益远低于预期,重组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而增加财务费用支出,从而导致重组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失控,不能充分发挥整合后的财务协同效应,那么财务整合就是失败的。
三、企业重组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根据重组目的设定新的资本结构控制目标在重组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重组目的通过EBIT-EPS无差异分析法和资本成本比较法等重新确定新的资本结构控制目标,并根据控制目标拟定相应的融资计划,确定内外部融资额,避免重组后企业的负债过高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根据资本结构目标将自有资金、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相结合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根据确定的资本结构控制目标,结合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相应的重组融资需求额,在投入自有资金的同时,通过发行股票、对外适度举债等方式来筹措资金,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防范重组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三)选用混合支付的方式现金支付虽然简洁快速,但是重组所需资金量数额巨大,对兼并方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短期资金压力;通过对外举债的形式可以缓解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压力,但是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偏离既定目标,资金成本较高;股权支付方式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股权分散,容易造成股权稀释或者控制权转移,给今后的.经营管理带来障碍。因此在实践中,应当采用混合支付的方式进行重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单一支付方式所带来的风险。
(四)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合理选用财务整合的运作策略财务整合的主要内容有财务管理目标、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业绩评价考核等,在实践中,要对上述内容采用不同的运作策略。针对被重组企业,在以下方面要实施刚性整合策略:明确重组主导方的财务控制权,保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和财务管理权;在财务组织结构整合过程中,通过委派财务负责人的方式保证财务组织运行的畅通;通过对被重组方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权限、内部绩效考核制度等财务管理控制,实现对其进行动态监控。对于涉及被重组企业员工的岗位薪酬、福利待遇、费用标准等方面的财务整合内容,宜采用柔性的整合策略,即通过调研和宣传说法等工作,争取大部分员工的接受和支持。
四、结束语
重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企业带来“1+1>2”的财务协同收益,也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重组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支付手段,做好重组的财务整合工作,有效防范重组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阿丽亚.钢铁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
[2]李博.论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财务风险的防范[J].智富时代,2016,04.
[3].浅析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J].财经界,2014,01.
[4]张颖.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论文
摘要: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步骤,而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时运用好财务分析则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分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其并购动机是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兼并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个企业所有,被兼并方不需要经过清算即不复存在,兼并方以自己的名义继续运作下去。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经由收买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个企业继续存在而不必消失。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研究与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在并购决策上通常参考诸多因素,从战略出发、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并购。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中,财务分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二是分析判断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或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的,其内容可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与发展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考查资产的营运效率,即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与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其中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涵盖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分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规模分析。在企业并购中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人员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商品产品销售净额/平均职工人数的原理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员重组减少后,人员减少岗位不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效率并降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并购后的企业必然维持一定的员工数量,这时财务分析赋予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源有效规模时,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构成、目标劳动效率及定岗目标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员工数量。
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三项财务指标开展,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与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在企业并购中,就市场竞争角度和企业并购的目的而言,企业若要达到行业平均先进资产收益率,主要有四种途经:第一、保持现有资产结构而使流动资产收益率提高。第二、在流动资产获利能力既定的情况下,追加流动资产投资。第三、缩减固定资产并追加到流动资产中。第四、通过扩大销售、压缩存货与应收帐款,保持应收帐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相对快速与稳定的周转速度。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由于长期债务的期限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期望值,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确定资产负债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审时度势,在充分预计预期利润和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作出决算,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其他指标时,同样应在考虑高回报的同时,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参照同行业的水平,确定适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水平。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多少,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流动资产的结构以及流动负债的多少等因素影响。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企业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质量、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对指标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三个比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避免货币资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也是观察企业资金投资的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六个: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一般情况下,这六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这六个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盈利能力:
(1)开发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具有发展潜力、盈利水平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在减少企业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果。
(4)保障职工利益,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费,与社会共同发展。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增长率等。这五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1)开发适销对路、质高价低的产品,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
(2)控制总资产的盲目增长,使其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4)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的前提条件。
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而并购财务决策则是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优化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可相应预测并购企业后期的绩效变化,是企业并购中财务决策的重要条件。
2、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购双方的整合是并购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整个并购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整合的目的是使并购发挥作用,整合的成功与否,在企业并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有:
(1)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
(2)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措施以便使整合过程顺利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比日常经营更复杂,在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企业风险。除了原有的经营风险继续存在外,增加了一些与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的特殊风险。为了使企业的并购重组、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中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作为支持,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并购中实现资产整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企业并购理论 范如国 武汉大学 2004-10-01 2、企业再造-中国企业并购后整合七大策略 彭玉冰 中山大学 2006-12-01 3、危险的游戏——企业并购失败的文化深层分析 李安民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2-01 4、大并购-30个世界著名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干春晖 上海人民 2006-07-01 5、中国企业并购规制 唐绪兵 经济管理 2006-11-01 6、 中国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高峰 张继升 等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10-01 7、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 张维,齐安甜 南开管理评论 2002年 第02期 8、企业并购效应分析 郑兴山,唐元虎 经济体制改革 2000年 第02期 9、 企业并购的博弈分析 王文举,周斌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年 第01期 10、企业成长与并购 朱丽 南开经济研究 2002年 第03期
企业并购是正常的经济活动,只不过近年来企业并购日益加剧,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企业间之所以会产生并购与被并购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换言之,企业的并购行为原因和目的都在于改变和理顺市场供需关系的秩序.实现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并购也在不断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并购数量逐渐增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1对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1.1政府原因1.1.1各级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不兑现在财税政策方面,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并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调整,但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配套、不完善,也带来了很多消极作用。如1997年夏天,曾经轰轰烈烈、引入注目的跨省兼并——湖北康赛集团兼并浙江亚马丝绸集团公司,最终以亚马集团关门停产、1200名职工下岗告终。究其原因,是兼并后兼并方未获得被兼并方当地政府兼并前的优惠政策与银行贷款承诺。1.1.2现行财税体制对企业并购的制约需要政府出面协调由于企业所得税归地方各级政府所有,地方政府为保证财政收入,不愿让优势企业的产权进行交易。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和信贷规模按块设立和分块分配模式,使企业实施跨地区兼并后,贷款指标不能随之划转。被兼并企业在兼并企业所在地无法获得贷款,而且在本地区也失去了贷款机会.制约了优势企业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和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兼并。1.2企业原因1.2.1涉足新行业高风险的存在为了规避行业内风险,满足高速增长的需要,许多企业实施跨行业混合并购。这类并购往往对并购方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大的多元化集团驾御能力;很强的新领域适应能力;跨行业的开拓型管理能力等等。一些企业恰恰忽视了这些先决条件,冒然进入新行业,结果导致铩羽而归。国内外实践表明,跨行业并购失败率是行业内并购的3倍。1.2.2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导向的并购思维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就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导向的战略思维,在并购过程中没有考虑核心竞争能力的构筑和培育。企业集团发展贪大图快、政府部门搞“拉郎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盲目地大量并购中小企业,规模迅速膨胀,而管理体制没有相应改进,导致管理成本大量增加等等问题,就是简单地进行外部扩张,没有考虑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结果所造成的
只能帮你想个纲要,供参考吧。绝对原创。一、写作背景或简要介绍研究目的1、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的概念2、背景介绍二、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的主要方面1、能力提升是基础一般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靠两方面,一方面是派驻高层管理团队,通过多人多渠道传递信息方法解决异地管理依赖于信息准确的难点,同时团队的执行力和智慧程度也远远高于个人;另一方面是将重要资源整合,如市场开发、财务、物资采购等由母公司掌控,这样可以削弱内部人控制的影响,增加子体对母体的依赖程度。联想的企业并购经验被归纳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九个字,其中,搭班子是指高层人才准备,包括母公司的人员是否具备集团管理经验,是否有适合集团化管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否组织好进入子公司的管理团队,是否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等;定战略是指战略策划,包括战略依据,目标企业特征、收购方案、协同效应、实施步骤、切入点、杠杆利用等;带队伍是利用组织手段达到人才融合与文化融合,培养和造就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团队。2、文化融合是标志如果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仅仅重视其它层面的重组,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就难免会发生“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等离心离德的现象。并购效应会大打折扣。3、风险规避是保证4、业务整合是关键统计数据表明,并购的主要风险并不是来自并购本身,而是后期的并购整合。科尔尼公司的调查显示,在所有合并或收购的案例中,有近60%公司的股东收益率无法提升。根据科尔尼过去13年来对1345家企业并购案例的分析,一个公司只有两年时间的机会提升企业价值,两年后,产生协同效应的机会就将消失。5、资源整合是目的并购产生的财务效应还直接体现在资源整合上,完善企业产业链,合理化价值链,利润与纳税策划等都能是财务效应最大化。三、案例分析四、归纳总结
产权交易市场也为非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平台,是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实现了重大转型,融资功能不仅得到加强,其作为企业购并重组平台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这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又将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领域发挥优势,施展才能,进一步做强做优,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进并购重组,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在于提供融资和配置资源的场所和机制。如果说公司上市主要运用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那么并购重组则主要实现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并购重组中,有关各方通过在资本市场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来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资源进行再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这种资源再配置形式,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如果不为过分的话,也可以说已成为现代跨国大公司成长、壮大的时代特征。 据英国市场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06年11月20日,全球已公布的企业并购交易额已达万亿美元,刷新了2000年万亿美元的历史记录,而历史上10起最大的并购活动中,有8起是在2006年宣布的。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虽然起步较晚,但前几年已得到政府最高层的高度重视,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我理解,企业并购重组对资源配置的功能,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微观层面看,并购重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活动,有利于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增长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宏观层面看,并购重组以产业政策为背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企业核心能力为内容,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国民经济合理布局。 从并购重组的市场效应来看,在并购企业得以优化、提高的同时,还挽救了一些弱势上市公司,特别是ST板块的公司,改善了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有效规避了退市风险,使股东权益得到了一定保障。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积极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手段,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效明显。目前,我们所致力发展的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4年以来,仅在京津沪三家产权交易机构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金额就达到2570亿元,并带动其他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进入到产权交易市场中。 尊重市场规律,为企业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1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实践表明,要真正有效地发挥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的资源再配置的作用,保证企业并购重组健康、持续、有序进行,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法规性、制度性、规范性的基础建设,大力培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机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要致力于建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企业并购重组,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才能完成,规范、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有效并购重组的必要条件。完善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存在一批具备良好质量的企业,这是资本市场得以发展、繁荣的基石,没有具有发展后劲的优秀企业,就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资本市场;其二是有效的市场约束和自律机制;其三是严格、高效的外部监管。不言自明,对照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据此要求差距是很大的。打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还需要各方面付出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二是要加快建设股权具有充分流动性的市场。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暂不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随着股权锁定时限逐步到期,A股市场将实现全流通,这使得以市场价格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价的依据成为可能。与此相适应,有关并购及与产权转让相配套的法规必须尽早完善。同时,产权交易市场也为非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平台,是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全国联网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是当务之急。 三是要营造符合企业发展内在要求的环境。 并购重组对于宏观经济结构的影响源自并购重组个案的累积效应,必须重视重组并购个案的有效实施。从实践看,无论是何种主导型的并购重组,企业本身才是真正的利益主体。因此,并购重组不仅要体现出资人和投资者的意愿和利益,更应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维护企业的主体利益。那些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的并购重组行为,尤其是行政主导的并购重组,往往会成为拖垮企业的包袱。因此,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条件,科学选择并购重组目标和模式,使并购重组得以有效实施。 四是要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为从源头上减少并购重组中的风险因素,除要加强外部监管外,企业的内部决策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为此,国务院国资委正通过在国有独资公司中推行董事会试点制度,积极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促进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防范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在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必须高度重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规范引导,重视解决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一方面成为促进证券市场结构和功能调整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确实在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国民经济结构和功能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基础性建设薄弱,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之中,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突出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一是企业盲目扩张现象较为严重,风险意识淡薄。 当前,一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以盲目做大、乱铺摊子为目标,将并购作为公司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大量兼并无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投资管理失控,最终导致并购重组行为失败。有的陷自身于破产深渊,损失巨大,教训深刻。因此,在并购重组中,一定要处理好做强做优与做大的关系。做强做优要比做大科学的多、重要得多。一个企业如果做强做优了,不愁不能发展壮大;但一味追求做大,即使如愿,但未必就能够持久发展。 二是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搞非等价交易。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资产的购买、出售和置换,确实可以快速有效的改善某些公司财务状况。如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绩差公司,可以达到保壳目的;对于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可以籍此达到增发新股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值此利益诱惑所在,并购重组活动能够中存在不少非等价交易的投机者。从长远来看,这种违背市场经济等价交易原则的行为,必然要使在交易中利益受损的一方以非正常方式谋求其利益补偿。也有的企业过分的重视其获得控股股东地位,通过并购重组将优质资产低价注入被并购方,但并不重视与被并购方业务的有机整合,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和内在增长机制的完善,结果是动机与效果相背离。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重组,充其量只是一种利润和资产的转移,久而久之,也会使原有的优质资产失去盈利能力。 三是草率从事,习惯性并购频发。 有一些企业,对并购重组缺乏企业整体性、长远性、资源再配置可行性的充分策划,得了企业发展的“近视”病,资源配置上的“色盲”症,致使不少并购重组只是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业绩,并没有给公司的经营运作带来本质变化,而后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恶化至ST、退市。还有的首次并购重组未能解决公司的根本问题,为了保住壳资源,谋求通过重组解决本不是重组所能解决的问题,由此陷入“习惯性重组病”的怪圈。据有关机构统计,这类重组达10次左右,但仍未见公司业绩和运营能力有本质提升的上市公司有20多家。 四是为二级市场炒作而并购重组时有发生。 当前,二级市场股价对于并购重组题材存在着很高期望值,有重组预期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短期往往升幅惊人。二级市场上的超额利润使得某些并购偏离了并购的本来意义,不是根据本公司的发展需要决定并购对象和并购战略,而是为了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并购,二级市场上流行什么概念就追什么概念。这种并购重组不但没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甚至造成资源错配,制造股市泡沫,遗患无穷。 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加大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力度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得到消除,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一是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目前,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194家,股本总额约3000亿股,约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22%,且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市场影响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公司的质量及发展潜力决定着我国资本市场质量及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治理,确保规范运作,促进业绩稳定增长,并不断做强做优,既是当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确立公众投资者信心的重点所在。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国有控股股东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技术输入、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其对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是继续加大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力度,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更好平台。 近年来,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上市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优化国有资源配置、促进提高国有经济运营效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神华集团、彩虹集团、网通集团、中国建材、中交集团、中煤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均成功实现海外上市,宝钢、武钢、鞍钢、中国电信等也都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与此同时,地方国资委在推动企业资源整合、促进提高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境内外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在实现自身投资主体多元化、壮大经营发展实力的同时,为在更大范围内更好、更快地进行并购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是防止企业盲目投资,有效规避并购重组风险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将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继续推进中央企业的董事会制度建设;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措施,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决策机制科学化。此外,我们也正抓紧研究制定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努力使国有股股东,特别是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更加科学、规范,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选题理由”大致要叙述如下内容(视字数多少决定展开程度):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果没有具体方向,仅是企业并购方面的论文,建议写“企业并购后整合研究”。国际组织曾经做过并购调查,仅有46%的企业并购成功,并购失败的首要原因是后期整合失败,说明并购整合的重要性。同时,并购效应也需要通过整合实现,如果不在并购整合上下功夫,并购效应会在2年内消失,并购初衷或目标不能得以实现。并购整合包括核心技术、物质资源(含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规模、价值链、文化等。提供些思路,仅供参考吧。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论文
摘要: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步骤,而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时运用好财务分析则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分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其并购动机是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兼并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个企业所有,被兼并方不需要经过清算即不复存在,兼并方以自己的名义继续运作下去。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经由收买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个企业继续存在而不必消失。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研究与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在并购决策上通常参考诸多因素,从战略出发、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并购。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中,财务分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二是分析判断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或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的,其内容可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与发展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考查资产的营运效率,即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与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其中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涵盖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分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规模分析。在企业并购中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人员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商品产品销售净额/平均职工人数的原理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员重组减少后,人员减少岗位不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效率并降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并购后的企业必然维持一定的员工数量,这时财务分析赋予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源有效规模时,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构成、目标劳动效率及定岗目标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员工数量。
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三项财务指标开展,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与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在企业并购中,就市场竞争角度和企业并购的目的而言,企业若要达到行业平均先进资产收益率,主要有四种途经:第一、保持现有资产结构而使流动资产收益率提高。第二、在流动资产获利能力既定的情况下,追加流动资产投资。第三、缩减固定资产并追加到流动资产中。第四、通过扩大销售、压缩存货与应收帐款,保持应收帐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相对快速与稳定的周转速度。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由于长期债务的期限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期望值,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确定资产负债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审时度势,在充分预计预期利润和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作出决算,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其他指标时,同样应在考虑高回报的同时,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参照同行业的水平,确定适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水平。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多少,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流动资产的结构以及流动负债的多少等因素影响。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企业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质量、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对指标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三个比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避免货币资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也是观察企业资金投资的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六个: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一般情况下,这六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这六个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盈利能力:
(1)开发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具有发展潜力、盈利水平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在减少企业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果。
(4)保障职工利益,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费,与社会共同发展。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增长率等。这五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1)开发适销对路、质高价低的产品,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
(2)控制总资产的盲目增长,使其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4)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的前提条件。
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而并购财务决策则是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优化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可相应预测并购企业后期的绩效变化,是企业并购中财务决策的重要条件。
2、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购双方的整合是并购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整个并购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整合的目的是使并购发挥作用,整合的成功与否,在企业并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有:
(1)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
(2)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措施以便使整合过程顺利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比日常经营更复杂,在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企业风险。除了原有的经营风险继续存在外,增加了一些与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的特殊风险。为了使企业的并购重组、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中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作为支持,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并购中实现资产整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