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果树的生产发育的研究论文

果树的生产发育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果树的生产发育的研究论文

自1984年果品购销改革以来,我国果树生产有了飞速发展,果树总面积、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在果树单产、果品质量、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远逊于先进国家,其核心问题是果品质量欠佳,高档果品太少,成为制约果品增效、果农增收的瓶颈,必须充分认识、认真对待。一、我国果品质量的现状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如苹果,良种比率已达70%以上,优质果率已逾1/3,重点苹果产区如山东半岛,苹果优质果率已高达80%以上。在国家、省、市果品评优和农业博览会评奖中,评出金银奖牌数以百计。果品出口也在逐年增加,苹果年出口已达200kt,果品总出口量达700kt,较以往有了极大进步与提高。但是,仍未摆脱重栽轻管、重产量轻质量、重采前轻采后、重直销轻加工的被动局面。管理中盲目密植,片面施肥,单纯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等,以致于许多园片产量虽高,而质量较差,出口率极低,用于加工的数量很少。许多果品尤其大宗果之中低档果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导致了严重的价格下滑,连续几年出现了卖果难的现象。果品质量不佳主要表现为果实个小(低于标准)、果形不正(偏斜)、果形指数低(太扁)、果面不光洁(污渍、锈斑)、着色不良,色泽不艳;果肉硬度小、含糖量不足、不耐贮运、污染严重,加之采后处理(分级、洗果、涂蜡、包装等)跟不上,致使商品质量下降。二、提高果品质量是大势所趋产量形势使然;近年来,由于果树面积的迅速扩大,果品产量猛增,人均占有量较改革开放初期提高近5倍。但果品已由"产量时代"跨入了"质量时代",要求优质果品、保健果品已是时代的潮流。大国地位所激:果品质量低下与总产量世界第一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贸易量不足世界的2%,而进口则颇多,且售价较国产果品高出数倍。必须急起直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市场形势所迫:我国已由计划经济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一切产品要经市场这?quot;法官"明断。优质优价,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无情法则,提高果品质量刻不容缓。生活提高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食物构成的改变,对果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性、营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结构调整之重点:结构调整是主线,果树方面不仅要从树种、品种、布局上,更要从质量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与提高,只有果品质量上档次,才能扭转价格下滑的被动局面,重新振兴果树产业。入世后的冲击: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果品同样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面临着洋水果大量进口的冲击,我国的果品只有质优,并且成本低廉,才能与之抗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即要保住与本国内市场,更要努力冲出国门,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有靠过硬的质量,靠与国际标准接轨,靠我们独特的果树资源和名牌优质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三、改进与提高果品质量的途径和措施改进与提高果品质量,尤其是商品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良种为前提,从立地环境入手,重点抓好生产过程,配合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强化产后处理,并与营销过程密切配合,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1、抓种性优良:种性是查树的基因型,是内因,是优质的前提。必须选用良种。果树生命周期长,更须特别重视良种,并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趋利避害、注重销路"。2、抓树体健壮:树健才能获高产,壮树才能出优质。树体健壮是综合管理水平高的标志,也是多种营养协调充实的结果。管理中应抓住主要矛盾向壮树方向积极转化。3、抓改土养根:"根深才能叶茂,养根才能壮树"。而根生于土壤中,改土(达到深、肥、暄、温、润)才能养根。只有狠抓土壤管理,尤其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好能达1%-2%或更高),改良土壤结构,多施有机肥(质)、大抓种草、覆草、埋草、实施"沃土工程",才能真正实现高产、稳产、优质。4、抓施肥配方:通过平衡配方施肥,保证元素协调供应,减少甚至杜绝缺素生理障碍。具体应重施有机肥,或有机复混肥及高效生物肥,适当减少氮素化肥,以减少果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5、抓病虫残毒:必须高度重视农药的毒性与残留,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减少甚至不用剧毒、高残留、广谱和易产生抗生的农药;注重休眠期和萌芽前的清理和铲除性防治;遵照有关规定,采前一个月慎用农药,严防果品污染和残毒超标。6、抓"套摘转铺":即精心进行果实管理,在进行人工授粉和疏花疏果的前提下,提倡与推广果实套袋,既可防污减毒,又能隔绝病虫,更可光洁果面,促进果实鲜艳着色。同时,配合拆袋后的适当摘叶,必要时辅以转果,铺银色反光膜,以增加着色面积和提高着色度,改善和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7、抓合理负荷:在综合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对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肥水及修剪,尤其通过授粉和疏花疏果,既保证提高平均单产,又要坚决防止结果过多,制订一个合理的产量标准,理论上依据叶果比,实践上可根据干周或距离或果枝类型,限产定果,既保证树体健壮达到高产稳产,又能保证负荷合理,使果实发育良好,个大质优。8、抓激素调控:主要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随着生物科技和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激素在果树上的应用日益扩大,尤其在果树矮化、促花、疏花、疏果、提高坐果率、防止采前落果、催熟、克服大小年、增强树体抗性、提高果实硬度、增加耐贮性、增色、增粮、改善果形、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可视情况和目标选择应用。但生长调节剂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负面影响,只有在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上,严格使用规程,才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9、抓采贮运装:采收是果树栽培中影响质量的最后环节,必须更加关注。依据成熟度、果品用途、销地距离、运输工具等因素确定采收时期。依果实发育天数、生长积温、果面色泽、种子颜色、果肉淀粉检测等确定成熟度。提倡分期采收,严格采收容器和技术操作,避免或减少机械损伤,防止过早或过晚采收。重视与强化采后处理,尤其要搞好预冷、分级、洗果、烘干、涂蜡、包装和入贮冷藏。运输最好采用冷藏车船,条件不允许时也可先入冷库1-2天降温,再装车船覆盖保温运输,即使难以贮运的浆、核果类也能保证途中一周内升温不高。还要讲究果品的包装装璜,一是保护果品防碰磨挤压污损,二是对包装容器要科学设计,做到美观实用、洁净卫生、独具魅力。四、关于"绿色果品"的生产所谓"绿色果品"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果品,即专指无污染、优质、安全、营养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要求,"绿色食品"应具备下列条件:1、产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必须经农业部农垦环境检测中心审定。2、原料作物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操作过程必须符合无公害标准,并接受监督。3、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贮运都需符合卫生标准,最终产品需经国家检测。达到以上标准的产品,在其外包装上允许标贴特定的"绿色食品"标志。鉴于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市场迫切需要绿色果品。食品卫生标准中对果品中有害物质的安全指标作了一些规定。如要求锌≤5mg/kg,铜≤4mg/kg,钯≤1mg/kg,砷、氟≤,"六六六"≤,滴滴涕≤,镉≤,汞≤等。另外,还规定了有机磷、亚硝酸等物质的最低含量标准。果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环境污染、生产污染和贮销污染,因此,生产绿色果品"应遵循下列原则:1、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园,防止大气、水、土壤受废气、废水、废渣及一些天然有害物质污染,最好能远离城区、工业区及交通要道。2、强调重施有机肥和有益复合菌肥(如EM 及CM等),提倡种草、覆草、埋草,减少化肥尤其是氮素化肥的用量和比例。采用无污染水源灌溉,应用滴、喷、管、沟灌等方式合理清洁供水。3、大果类树种推广套袋栽培,最好全国全树皆套。为降低成本,可将双层袋、单层袋甚至合格塑膜袋结合应用,解袋后忌喷毒性和污染性农药。4、防治病虫以农业措施、人工防治、利用于敌和增加树体抗性为主,尽量使用无毒害的植物源、矿物源及生物农药和农药增效剂。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喷药次数,做到不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如福美砷等)、剧毒农药(如1605等)、高残留农药(如杀虫脒等)和全杀性农药(如灭扫利等)。5、在包装贮保鲜过程中严防果品污染,对取得绿色证书的果品进行商标注册,挂牌销售,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总之,提高果品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各部门、各要素、各环节入手,合作协调、环环相扣、紧密配合。要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商品意识、效益意识、尤其是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以稳定的优质和名牌果品开拓大市场、占领大市场,使我国这一果品生产大国真正成为果品生产强国。

果树新品种选育第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草莓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一般掌握草莓的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地栽培技术;3,基本了解草莓的生产概况,主要种类和品种.第一节 概述1,多年生草本,浆果,Vc含量较高.2,用途:鲜食,制酱,酒,果汁和罐头等.3,植株特性:适应性广,花芽分化容易,植株矮小,繁殖简单,结果早.4,栽培特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管理方便,容易栽培,宜间作,轮作和立体栽培.5,栽培现状:我国目前栽培3700公顷,产量约400万吨.6,存在问题:现代化程度不高,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单产不高,连作严重,无病毒化程度差,普及不广,产供销严重脱节,加工业滞后等.7,发展方向:(1)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2)栽培方式多样化;(3)品种优良化;(4)种苗无毒化.第二节 主要品种类型一,按照生态特点,休眠期,需冷量分为四个品种群1,暖地型品种群:需冷150小时以内.2,寒地型品种群:需冷800小时以上.3,中间型品种群:需冷150-800小时之间.4,四季结果型品种群.生产上保护地栽培以暖地型品种群为主.二,适于不同栽培方式的主要品种1,适于促成栽培的品种:费杰利亚,丰香等.2,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哈德拉等.3,适于南北方各种栽培方式的品种:鬼怒甘等.4,适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宝交早生等.第三节 生长特性和结果习性一,形态特征与生长结果习性1,多年生草本常绿植物,呈半平卧丛状生长.2,须根系,多分布20cm土层中.3,茎有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新茎的顶芽可形成混合花芽,基部可发生根状茎,腋芽萌发形成匍匐茎.根状茎多年生短缩,有明显的节和年轮,3年后逐步衰老死亡.4,花芽分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低温,短日照.5,聚伞花序的开放顺序:一级序的一朵中心花→二级序花→三级序花→四级序花.6,多数品种为完全花,能自花授粉结实,异花授粉可提高结实率.7,叶为基生三出复叶,光饱和点较低,较耐荫,适合于保护地栽培.8,果由花托膨大而成,果品学上称假果,栽培学上称浆果(聚合果);果生长成S曲线.二,生育周期1,开始生长期2,开花结果期3,旺盛生长期4,花芽分化期5,休眠期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2,水分3,光照4,土壤第四节 繁殖技术一,繁殖方法1,匍匐茎分株法(为主)2,新茎分株法3,组织培养法4,种子繁殖法二,育苗技术(一)草莓优质壮苗标准1,当年抽生的匍匐茎苗植株完整;2,无机械损伤与病虫害;3,具有五片以上正常展开叶;4,植株矮壮,新茎粗;5,出生根较多,有5条以上5-6cm长的根系;6,全株重量在30-40克左右;7,花芽分化良好.(二)技术要点1,秧苗假植10度左右低温,短日照10小时,假植1-2个月.2,整地作畦作宽,10-15cm高,埂宽25cm的畦.3,原种苗的选择与定植选经组织培养的脱毒苗;末/3—上中/4定植,400-500株/亩.4,苗圃地管理浇水1-2次,除草,松土,去老叶和摘花序,2-3次根外追肥,引蔓压土和摘心等.5,促进花芽分化的措施(1)短日照处理①遮光法;②利用山间谷地育苗.(2)低温处理①高山育苗②夜冷育苗 ③低温育苗第五节 露地栽培管理技术1,避免重茬,施足基肥,改良土壤.2,平整土地,作畦或打垄,覆盖塑料薄膜.3,选育优质种秧,秋季实施定植.4,栽植密度合理.通常每亩10000-14000株.5,栽植深度适宜.秧苗苗心基部与表土平齐.6,栽植方法适当.带土栽植或根系吸水后栽植可提高成活率;新茎弓背朝外有利于采收.7,定植后立即浇水.8,及时中耕除草.5-8次3-6cm深的中耕.9,及时进行土壤施肥和叶面喷肥.10,疏花疏果.去掉4级序以上果.11,摘除老叶,叶芽及匍匐茎.12,分期分批采收.13,注意防晚霜危害和防冻.14,注意防治主要病虫害.第六节 保护地栽培管理技术1,栽培设施类型地膜,小拱棚,中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加温温室,无土栽培等.2,栽培方式(1)促成栽培不经过自然休眠阶段(初冬升温),使其连续生长发育,尽早促进果实成熟的栽培方式.(2)半促成栽培通过自然休眠而不经过被迫休眠(及早创造适宜生长条件),促进果实尽早成熟的栽培方式.3,促成栽培技术要点(1)选休需冷量小,花芽分化早,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2)采用经过促进花芽分化处理过的假植优质壮苗.(3)合理密植.大垄双行定植,每亩8000-12000株.(4)适时定植.50%的假植苗达到花芽分化期时定植.山东半岛地区在9月上中旬.(5)适时扣棚保温.保温适期为第一腋花芽已分化至休眠前.一般在10月中旬.(6)严格控制各物候期的温湿度.(7)进行补光和赤霉素处理.4,半促成栽培:P165作业4一, 1,P156-157; 2,P158; 3,P165.二, 1,P158-160; 2,P160-161; 3,P161-162; 4,P164.第十一章 猕猴桃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栽培管理技术,架式与整形修剪;2,一般掌握生物学特性;3,基本了解生产概况,主要种类和品种.第一节 概述1,原产我国,近100多年来传入国外.2,多年生草本果树,又称羊桃,阳桃,毛犁.3,在我国分布广,发展迅速,是最大生产国.4,用途:鲜食,制果酱,果酒,果脯,果干,果汁,果晶和罐头等.第二节 主要种类,品种和砧木一,主要种类1,美味猕猴桃:果大,密被黄褐色硬毛.2,中华猕猴桃:果面柔软茸毛易脱.二,主要品种1,海沃德:新西兰选育,成熟晚.2,布鲁诺:新西兰选育,座果率高,丰产,适于加工.3,我国选育的新品种—秦美:早果,早丰产.4,各地表现较好的品种:徐香,华美2号,魁密,红阳,怡香等.三,主要砧木主要是本砧.第三节 生长特性和结果习性1,根为肉质根,有两个生长高峰.2,藤本落叶果树,需借助其它物体支撑生长.3,芽有主芽与副芽和叶芽与花芽(混合花芽)之分.主芽抽生新梢,副芽一般为潜伏芽.已开花结果部位的叶腋间成为盲芽.4,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结果枝分为徒长性(长150cm以上),长(50-150cm),中(30-50cm),短(10-30cm)和短缩(10cm以下)5种果枝.长势中等的营养枝是第二年较理想的结果母枝.5,生长旺盛的树易抽生副梢,二次副梢可发育成良好的结果母枝.结果母枝由强壮的发育枝,长势减缓的徒长枝和发育良好的结果枝转化而来.6,花为形态上的两性花,生理上的单性花.一般着生在结果枝的1-7节上,中心花座果率高.7,结果母枝中部的花芽抽生的结果枝最好.8,因为雌雄异株,栽培上必须配置授粉树.9,喜欢温湿,不耐旱,不抗寒,怕早晚霜危害.第四节 架式和整形修剪 一,主要架式 1,单臂篱架2,平顶棚架3,"T"形小棚架4,倾斜式小棚架二,整形修剪(一)整形1,多主蔓分层形2,少主蔓扇形3,棚架龙干形(二)修剪1,冬剪(1)当年生枝的修剪①结果枝疏除过密,衰弱,带病虫的结果枝,短截徒长性果枝和长,中果枝,不截或疏除短果枝及短缩果枝.原则:粗壮枝长留(留8-12个芽),细枝短留(留6-8个芽);棚架枝长留(10-12个芽),篱架枝短留(6-10个芽).②发育枝中华猕猴桃剪留8-10个芽,美味猕猴桃剪留10-12个芽;发育枝数量多可将部分枝留3-4芽短截作预备枝.③徒长枝大锯口下的去掉;多年生侧蔓后部背上的先回缩再留6-8芽短截;上年修剪过重形成的留8芽以上短截.(2)结果母枝的更新采取轮换更新保留一部分枝组结果的方法.(3)雄株修剪疏除细弱枯枝,扭曲缠绕枝,病虫枝,交叉重叠枝,萌蘖枝,位置不当的徒长枝;轻剪保留生长充实的各次枝;短截留作更新的徒长枝和发育枝;回缩多年生衰老枝.开花母枝冬剪留75-80cm,花后短截至,夏季修剪主要是抹芽,摘心,剪枝,疏枝,绑缚枝蔓.3,修剪应注意的问题(1)花期要注意对缠绕枝摘心和短截;(2)剪截时要在剪口下部留3-4cm活桩;(3)萌芽前后一个月左右伤流严重,修剪要避开;(4)早实性强,不宜重截重疏;(5)冬剪疏枝时,要留心鉴别枝蔓类型,做到去劣留优.第五节 栽培管理技术一,土肥水管理(一)土壤管理1,果园间作;2,地表覆盖;3,树盘中耕除草培土等.(二)果园施肥1,采果后及早(10-11月)施基肥;2,追施萌芽肥(N为主)和壮果促梢肥(配合);3,采取环状与条状沟施和穴施及全园撒施,叶面喷施等.(三)水分管理1,初果树适当控水,盛果树中/5充分灌水,夏季多次灌水.2,灌水以浸湿根系集中分布土壤层(40cm深)为佳.3,漫灌,沟灌,穴灌,喷滴灌等.4,注意排水.二,花果管理(一)辅助授粉采取人工授粉,放蜂和机械授粉等措施.(二)疏花疏果1,疏除结果枝基部和先端的花,视枝强弱留中间2-6朵.疏花量比预留果量多留30%.2,疏果:疏去畸形果,小果,病虫果,枝基部和先端果及过密果;留果量:长果枝4-5个,中果枝3-4个,短果枝1-2个.下/5-上/6进行.(三)应用生长调节剂和果实采收作业4一, 4,P171, 5,P172, 6,P172, 7,P176;二, 5,P173, 6,P174, 7,P175.第十二章 其它果树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栽培管理技术;2,一般掌握生物学特性;3,基本了解主要种类和品种.第一节 树莓1,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都有分布.2,地上部有一至两年生枝,地下有根状茎和侧生不定根.3,芽分为叶芽和花芽,花芽为混合花芽.4,能自花授粉结实,花期可持续1个月左右.5,栽植第二年可开花结果,3-4年丰产,10年后衰老.6,通常采用分株,扦插和压条繁殖.7,架式主要有篱架和扇形架两种.8,一般一年修剪2-3次.9,喜光,比较耐寒,不耐旱,也不耐涝.严寒地区冬季需埋土防寒.第二节 沙棘1,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东北,华北和云贵一带分布,通常树高,芽分为叶芽和花芽(混合花芽).3,雌雄异株,栽植需配置授粉树(10:1).4,栽后三年结果,树龄通常十年左右.5,3-4月开花,8-9月成熟;成熟果不易脱落.6,可在春秋季实生,扦插和压条繁殖.7,幼树可行轻短截,结果后以疏剪为主.8,喜光,耐寒,抗旱,耐瘠薄,也耐盐碱.第三节 刺梨1,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多丛生,高左右.2,果实富含Vc,被誉为水果中"Vc之王".3,按树形分为匍匐形和直立形,按果实上刺的形态分无刺,有刺和硬刺三种类型.4,芽具早熟性,一年可形成2-3次分枝,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是刺梨的主要结果母枝.5,贵州中部地区上/5开花,下/9果实成熟.6,可采用实生和扦插,压条,嫁接繁殖.7,修剪时应注意选留健壮的一年生枝.8,一般在气候温和,湿润,光照良好,年平均温度15度左右地区栽培.第四节 醋栗1,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树高1米左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2,芽分为叶芽和花芽(混合花芽),当年发生基生枝上的芽皆为叶芽,基生枝上生长的一级侧生枝可形成花芽,结果后形成短果枝或短果枝群.3,春季混合花芽萌发后可长出1-3个花序,每个花序1-3朵花,花为两性花.4,多用压条和分株法繁殖.5,修剪时选留1-4年生基生枝共10-20个,每年更新其中1/4数量的基生枝,对选留的基生枝在1/4处短截,以促发侧枝和结果枝生长.6,冬季需要防寒;喜光,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7,用途多,除鲜食外,可加工制罐头,果酱,酿酒和用于观赏.

果树栽培技术中的不足分析论文

果树设施栽培注意事项

夏季修剪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冬季果树的修剪、成长做好铺垫,受气温、光照的影响,果树在夏季生长旺盛时,若没有及时对其修剪,则会造成果树枝条过于密盛,消耗树体的大量营养。通过夏季修剪,能够使果树体内的养分处于平衡状态,对稳定果树生长趋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果品质量有着一定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在夏季对果树进行修剪时,除了按时进行修剪外,还应准确把握树枝的修剪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修剪,避免因树体受到损伤而影响其今后的生长。果树栽培中土壤环境的调节在调节果树栽培中土壤环境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土壤耕作方面。果农应通过土壤耕作,为果树创造一个好的土壤状态及适宜的耕作构造,在调节土壤有机质分解、积累的同时,还能为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好的土壤环境。其次,科学合理地对土壤进行灌溉。灌溉作为果树吸取水分的重要途径,对果树的生长有着直接作用。这就要求果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喷灌或滴灌,在保存土壤原始结构的同时,还能降低土壤腌渍化,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光照对果树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果树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就是将无机营养转换为有机营养的合成过程,且大部分果树都需要一定的光合面积来制造光合产物,为果实的生长提供营养。换而言之,能否为果树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将直接关系着果树的优质高产。在其营造中,首先,果农应重视光照的重要性,结合地势,对树林的整体结构进行调整,构建起通风透光的树体结构,确保树冠中的各类枝条得以均衡分布。其次,结合着果树的生长趋势,对其树高、树冠进行人为限制,避免果树之间出现相互遮光的现象,在保证各行果树树冠层层见光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个层间的光照。

旱地、坡地、山地的抗旱栽培

土壤改良一般来讲,黏性重的.土壤,通常呈现出通气性差、土壤入渗能力弱的特点,尤其在一些坡地地段,雨水径流快,土壤水分流失快。在对其进行改善时,技术人员可以在挖树坑时,适量的添加煤灰粉、沙来改良土壤。在提高雨水渗入能力的同时,还能加强土壤的通气能力,促进微生物繁殖活动和果树的根系生长,为其提供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养分。使用保水剂果农在栽植苗木时,可以将一些保水剂凝胶固定在苗木根部,然后再进行填土。如果有条件给果树浇水,果农可以将一些颗粒保水剂与土壤混合,填到树坑中,确保果苗根系在24小时内能够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若果农在植苗时没能及时使用颗粒保水剂,可以结合着果苗根系的深度,通过钻孔的方式,将保水剂混同有机肥一起回填到孔洞中。

总结

综上所述,果树栽培技术与果树成活率及果农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联系。这就要求果农能够准确处理好果树栽培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强化栽培管理的同时,还应提高自己的栽培技术,为果树今后的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果树三倍体育种研究的论文

1 、杭青梨试管苗移栽前后叶片与根部形态结构之电镜观察。莱阳农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2、砂梨品种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3、葡萄81-8单系的倍性鉴定。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孙敏、戴洪义。4、砂梨茎尖与叶芽的离体培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5、枣疯病热处理脱毒之初步研究。落叶果树,1988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6、果树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戴洪义、孙敏。7、中国梨同物异名地方品种鉴定方法。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会议论文集(英文版),万国学术出版社,l989年,辛淑亮、戴洪义、王奎先。8、中香梨授粉品种选择。落叶果树,1990年第1期,戴洪义。9、葡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性状的相关及其判别分析。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年第2期,戴洪义、孙敏、商传明。10、苹果果皮细胞膜结构分化与虎皮病的关系。果树科学,第9卷第4期,1992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1、葡萄资源的研究进展。葡萄栽培与酿酒,l992年第4期,戴洪义、于士梅、刘玉军。12、PP333对梨果实生长和酚类物质合成的影响。园艺学报,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3、苹果酚类物质合成的调节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61(4),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刘润进。14、接种物形式和寄生植物对丛枝菌真菌发育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1994年第1期,戴洪义、刘润进、祝军。15、低温对苹果储藏过程中H202水平的影响。果树科学,1994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6、矮樱桃的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杜,1994年11月,王然、戴洪义、周爱琴。17、柱型苹果的生物学特性。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社,1994年11月,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18、莱阳梨花期晚霜冻害调查。烟台果树,l994年第4期,戴洪义、姜润丽。19、去病毒大樱桃砧木‘Colt’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l卷第1期,1995年,戴洪义、王然、周爱琴。20、果树综合生产一一国外果树生产新潮流。世界农业,1995年第一期,戴洪义。21、层积和预处理对Wenbo(拼音)和木瓜种子发芽到影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论文集,1995,戴洪义、Frank H. Alston。22、Research on Quince as a rootstock for pear。纪念吴耕民教授诞生100周年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戴洪义、Frank H. Alston。24、柱型苹果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果树科学,第13卷第一期,1996年,戴洪义、于士梅。25、柱型苹果引种研究。果树科学,15(1),1998,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于秀敏。26、苹果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开发前景。落叶果树,1998年第三期,戴洪义、王然、王彩虹。27、柱型苹果的研究和利用现状。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王彩虹、田义轲、戴洪义。28、苹果基因组AFLP分析的DNA模板的制备技术体系的建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2),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29、与苹果柱型基因(Co)相关的AFLP标记片断的克隆。果树科学,2001,18(4),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0、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论坛,2001(9),70-71,戴洪义。32、与苹果柱型基因(Co)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2),187-190,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3、苹果柱型基因Co的一个AFLP标记的SCAR转换。园艺学报,2002,29(2):100-104,王彩虹,戴洪义等。34、A report on breeding columnar apple varieties,果树学报,2003年, (2)79-83,戴洪义、王彩虹等。35、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年,,,王爱华、戴洪义36、甜樱桃胚培养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王爱华、戴洪义、于士梅37、一个与苹果柱型基因(Co)连锁的RAPD标记。西北植物学报,2003, (2)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初庆刚等。39、甜樱桃品种红灯与佐藤锦的 S 基因型测定。山东农业科学 2004 第5期25-26,戴洪义、王爱华40、苹果柱型基因RAPD标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65-268,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赵静。41、辣椒体表茸毛与抗蚜虫关系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93-295,尚宏芹、刘建萍、戴洪义等42、品种权申请公告?苹果属。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4,(3):41~46,戴洪义、祝军、王然、王彩虹、于士梅、王成荣等。43、12个苹果新品种简介。中国果树,2004,(6):7~8,祝军,戴洪义。44、菊苣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201,尚宏芹、焦红良、,戴洪义。45、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6个苹果新品种。落叶果树,2005,37(1)20-21,祝军、戴洪义。46、Mapping Co,a Gene Controlling Columnar Phenotype of Apple Tree,with Molecular Markers,Euphytica,2005,145,181~188,Yi-Ke Tian,Cai-Hong Wang,Ji-Shu Zhang,Celia James&Hong-Yi Dai(戴洪义,通讯作者)47、浓缩苹果汁非酶褐变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1):23-26.周亚平,刘洪涛,戴洪义(通讯作者)48、苹果制汁新品种鲁加4号浓缩汁储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果树学报,2006年, No.(1)65-68,周亚萍,刘洪涛,何维华,刘春辉,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49、与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果树学报,2006,23卷。第2期,165-168,赵静,田义柯,王彩虹,戴洪义,王 东50、西洋梨矮化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2),119-121,王彩虹,田义柯,戴洪义,代庆海,殷召学,杨晓芹51、苹果浓缩汁美拉德反应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食品科学,2007,28卷,第四期,39-43,周亚萍,王成荣,于士梅,祝军,王然,王彩虹,戴洪义*(通讯作者)52、苹果浓缩汁后混浊的研究进展。饮料工业,2007,第10卷,第7期,3-6,孙海蜂,孙家财,周亚萍,戴洪义*(通讯作者)5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苹果汁中6种酚类物质。分析化学,2007,35卷,第10期1425-1429,吕海涛,孙海峰,曲宝涵,戴洪义54、菊苣的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7,24卷,第1期,31-34,尚宏芹,于士梅,戴洪义*55、扎实开展整改,巩固评建成效。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1期,17-19,戴洪义56、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2期,1-3,戴洪义57、苹果汁色泽相关性状遗传的研究。果树学报,2008,25卷。第2期,157-161,何维华,周亚平,曲凌慧,刘春辉,于士梅,祝 军,戴洪义*58、苹果果肉中原花青素超声波的辅助浸提。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 27卷第1期,80-83,刘春辉,周亚萍,祝军,戴洪义*59、HPLC法测定苹果浓缩计中的多酚类物质。食品科学,2008,29卷,第4期,314-317,孙海峰,吕海涛,周莎莎,代庆海,周亚萍,戴洪义*60、矮生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茎尖离体培养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17-20,代庆海,王彩虹,梁美霞,王亮,戴洪义*61、苹果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28-33,杨晓英,丁立孝,梁美霞,戴洪义*62、苹果原汁褐变有关因素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2期,81-83,周莎莎,周亚萍,冯耀祖,戴洪义*63、梨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有机酸遗传动态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3期,231-235,王宏伟,王成荣,于淼,戴洪义 王然*64、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果树学报,2008,25(3):404-407,田义柯,王彩虹,,贾彦利,王 亮,戴洪义65、平邑甜茶与M7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2期,103-108,魏国芹,梁美霞,李鼎立,孙海峰,戴洪义*66、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对苹果浓缩汁后浑浊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卷,第6期,23-27,孙海蜂,孙家财,于士梅,周亚萍,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67、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中国农学通报,2009,第25卷,第20期,179-186,魏国芹,李鼎立,梁美霞,戴洪义*68、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69、??离体培养繁殖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10,1:5-9,魏国芹,戴洪义,孙玉刚,梁美霞,安淼70、鲜食制汁兼用型苹果优系选育初报,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3期,197-202,邵秀红,梁美霞,冯耀祖,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第2期,3-572、.组培和大田条件下苹果叶片结构和表皮特征的比较. 果树学报, 2009,26(06):781-785,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73、苹果组培苗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分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5(05):470-4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4、抗生素对菊苣子叶离体分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2):371-374. 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5、. 菊苣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09,03:72-74,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6、葛红娟.苹果叶片解剖结构和表皮特征的生态适应性.园艺学报(增刊),2009,36(36):18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7、农杆菌介导柱型苹果“鲁加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6):1130-1136,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8、玻璃化与正常苹果试管苗的叶片和茎的显微结构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9、优势醋酸菌株QA-9号选育及其初步鉴定。中国酿造,2010,,张赞,梁美霞,席超,阎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80.、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第36卷第4期,126-129席超,张赞,闫振华,魏国芹,戴洪义*(通讯作者)81、苹果浓缩汁中酚类物质提取方法。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第31卷第6期,139-141闫振华,徐坤,张赞,席超,戴洪义*(通讯作者)82、普通型与矮生型梨叶片显微结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10,30(8):1584-1588,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3、苹果品种华翠果实制汁性评价。中国果树,2010(5):18-20,康国栋,张玉刚,田义,刘艳艳,丛培华,戴洪义(第二单位,戴洪义为第二通讯作者)84、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组培苗叶片表皮结构研究. 果树学报, 2010, 27(01):1-7,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85、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果树学报, 2010, 27(06):1-7,董月菊,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6、苹果玻璃化试管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22-24葛红娟,梁美霞,张玉刚,董月菊,王 英,戴洪义*(通讯作者)87、‘嘎拉’ב特拉蒙’杂交后代中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比较.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35-37。张玉刚,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88、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高酸苹果发酵酒的澄清工艺。食品科学,2010,31(22):164-169.席超,张赞,闫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应用论文

1 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

植物细胞工程是建立在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基础上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依赖于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环境工程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共同的发展和进步的,可为研究生物科学提供非常重要的技术。植物发育的生物学是当代植物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离体培养的器官与培养体细胞胚及调控这种步骤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实验体系,极大地将植物生物学的内容丰富了,而且还加速了发展。植物的薄层细胞培养已经成为了在离体条件下研究生理生化、植株再生、遗传转化的关键技术。并且应用离体培养的技术来探究花器官的发育,已经在多种植物上实现了开花和结实。原生质体培养为研究单细胞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技术体系,已应用在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壁生物学、基因表达、物质跨膜运输等多个研究领域。

2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2. 1 加倍单倍体技术及应用

利用植物的组织来培养单倍体的植物材料从而获得单倍体植物,然后再通过自然方法或者人工加倍的方法从而获得双倍体植株的技术,被称为加倍单倍体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以使用花药和花粉来进行培养的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这种技术来进行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植株,目前已经在 250 多种植物上实验成功。目前,我国在培养花药和单倍体育种这两方面总体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由多名研究者研制的 N6 培养基已经被大量应用在禾本科植物的花药和花粉培养上,现已被当做是国内外花培使用的通用培养基。而且利用花培技术,我国在多种农作物上都培养出了许多新的品种,例如水稻的中花系列的品种、小麦中的京花系列的品种、油菜中的华油一号等这些已经培育成功的品种的'推广,现已在社会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在遗传上面,我们采用花培技术已获得染色体代的换系和附加系的方法,现在也被大量应用在小麦、大麦和一些茄科植物的身上,这种方法对远缘杂交育种的效率有着极大的提高。

植物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就是雌核发育。雌核发育就在离体的条件下通过培养一些没有受精过的子房和胚珠以产生单倍体植株,或者是在活体的条件下用不同种类的花粉或者是被物理方法处理过花粉授予其中,以诱导雌核的发育。目前这种培育方法已经在不下 10 种的植物上获得了成功。在离体条件下,诱导孤雌生殖来获得加倍单倍体的这一技术发展的时间很短,不过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在构建遗传分析、作物的改良与转基因的受体材料。

2. 2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植物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是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为了不出现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新的种质资源不断创新,为了实现植物遗传转化和进行细胞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研究基础。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等是获得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原生质体培养,从一年生向多年生、从草本向木本、从高等向低等是近年来的植物发展趋势。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质种子评价和利用等是我国大量研究方面。世界前列的是第一次获得的原生质体植株种类数量,先进的成果适用主要是在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体细胞杂质种子鉴定、新种质的创制等方面。在植物细胞生理和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

2. 3 加强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

基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主要平台。转基因植物、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的推进方面是加强研究基础植物代谢工程、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的快速有机整合,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

3 结语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需要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来推动的。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个很独立的学科和技术研究,为现代农业化高效率、优质性、可持续发展性做出了重大贡献。生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力推动了植物细胞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有效地推进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加大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创新 ,将为植物细胞工程的进步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倍体会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植株不育,所以要无性繁殖。说实话,我觉得高中的教材有时候局限性很大,到了大学会发现很多高中定义是不全面或者错的。(但是高中考试还是按照书本啊)本来三倍体的定义是没有受精卵这一条的,我猜想你们书上说,受精卵而来的三倍体应该就指无籽西瓜,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受精作用为了促使它结果实。

果树新品种选育第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草莓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一般掌握草莓的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地栽培技术;3,基本了解草莓的生产概况,主要种类和品种.第一节 概述1,多年生草本,浆果,Vc含量较高.2,用途:鲜食,制酱,酒,果汁和罐头等.3,植株特性:适应性广,花芽分化容易,植株矮小,繁殖简单,结果早.4,栽培特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管理方便,容易栽培,宜间作,轮作和立体栽培.5,栽培现状:我国目前栽培3700公顷,产量约400万吨.6,存在问题:现代化程度不高,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单产不高,连作严重,无病毒化程度差,普及不广,产供销严重脱节,加工业滞后等.7,发展方向:(1)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2)栽培方式多样化;(3)品种优良化;(4)种苗无毒化.第二节 主要品种类型一,按照生态特点,休眠期,需冷量分为四个品种群1,暖地型品种群:需冷150小时以内.2,寒地型品种群:需冷800小时以上.3,中间型品种群:需冷150-800小时之间.4,四季结果型品种群.生产上保护地栽培以暖地型品种群为主.二,适于不同栽培方式的主要品种1,适于促成栽培的品种:费杰利亚,丰香等.2,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哈德拉等.3,适于南北方各种栽培方式的品种:鬼怒甘等.4,适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宝交早生等.第三节 生长特性和结果习性一,形态特征与生长结果习性1,多年生草本常绿植物,呈半平卧丛状生长.2,须根系,多分布20cm土层中.3,茎有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新茎的顶芽可形成混合花芽,基部可发生根状茎,腋芽萌发形成匍匐茎.根状茎多年生短缩,有明显的节和年轮,3年后逐步衰老死亡.4,花芽分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低温,短日照.5,聚伞花序的开放顺序:一级序的一朵中心花→二级序花→三级序花→四级序花.6,多数品种为完全花,能自花授粉结实,异花授粉可提高结实率.7,叶为基生三出复叶,光饱和点较低,较耐荫,适合于保护地栽培.8,果由花托膨大而成,果品学上称假果,栽培学上称浆果(聚合果);果生长成S曲线.二,生育周期1,开始生长期2,开花结果期3,旺盛生长期4,花芽分化期5,休眠期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2,水分3,光照4,土壤第四节 繁殖技术一,繁殖方法1,匍匐茎分株法(为主)2,新茎分株法3,组织培养法4,种子繁殖法二,育苗技术(一)草莓优质壮苗标准1,当年抽生的匍匐茎苗植株完整;2,无机械损伤与病虫害;3,具有五片以上正常展开叶;4,植株矮壮,新茎粗;5,出生根较多,有5条以上5-6cm长的根系;6,全株重量在30-40克左右;7,花芽分化良好.(二)技术要点1,秧苗假植10度左右低温,短日照10小时,假植1-2个月.2,整地作畦作宽,10-15cm高,埂宽25cm的畦.3,原种苗的选择与定植选经组织培养的脱毒苗;末/3—上中/4定植,400-500株/亩.4,苗圃地管理浇水1-2次,除草,松土,去老叶和摘花序,2-3次根外追肥,引蔓压土和摘心等.5,促进花芽分化的措施(1)短日照处理①遮光法;②利用山间谷地育苗.(2)低温处理①高山育苗②夜冷育苗 ③低温育苗第五节 露地栽培管理技术1,避免重茬,施足基肥,改良土壤.2,平整土地,作畦或打垄,覆盖塑料薄膜.3,选育优质种秧,秋季实施定植.4,栽植密度合理.通常每亩10000-14000株.5,栽植深度适宜.秧苗苗心基部与表土平齐.6,栽植方法适当.带土栽植或根系吸水后栽植可提高成活率;新茎弓背朝外有利于采收.7,定植后立即浇水.8,及时中耕除草.5-8次3-6cm深的中耕.9,及时进行土壤施肥和叶面喷肥.10,疏花疏果.去掉4级序以上果.11,摘除老叶,叶芽及匍匐茎.12,分期分批采收.13,注意防晚霜危害和防冻.14,注意防治主要病虫害.第六节 保护地栽培管理技术1,栽培设施类型地膜,小拱棚,中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加温温室,无土栽培等.2,栽培方式(1)促成栽培不经过自然休眠阶段(初冬升温),使其连续生长发育,尽早促进果实成熟的栽培方式.(2)半促成栽培通过自然休眠而不经过被迫休眠(及早创造适宜生长条件),促进果实尽早成熟的栽培方式.3,促成栽培技术要点(1)选休需冷量小,花芽分化早,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2)采用经过促进花芽分化处理过的假植优质壮苗.(3)合理密植.大垄双行定植,每亩8000-12000株.(4)适时定植.50%的假植苗达到花芽分化期时定植.山东半岛地区在9月上中旬.(5)适时扣棚保温.保温适期为第一腋花芽已分化至休眠前.一般在10月中旬.(6)严格控制各物候期的温湿度.(7)进行补光和赤霉素处理.4,半促成栽培:P165作业4一, 1,P156-157; 2,P158; 3,P165.二, 1,P158-160; 2,P160-161; 3,P161-162; 4,P164.第十一章 猕猴桃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栽培管理技术,架式与整形修剪;2,一般掌握生物学特性;3,基本了解生产概况,主要种类和品种.第一节 概述1,原产我国,近100多年来传入国外.2,多年生草本果树,又称羊桃,阳桃,毛犁.3,在我国分布广,发展迅速,是最大生产国.4,用途:鲜食,制果酱,果酒,果脯,果干,果汁,果晶和罐头等.第二节 主要种类,品种和砧木一,主要种类1,美味猕猴桃:果大,密被黄褐色硬毛.2,中华猕猴桃:果面柔软茸毛易脱.二,主要品种1,海沃德:新西兰选育,成熟晚.2,布鲁诺:新西兰选育,座果率高,丰产,适于加工.3,我国选育的新品种—秦美:早果,早丰产.4,各地表现较好的品种:徐香,华美2号,魁密,红阳,怡香等.三,主要砧木主要是本砧.第三节 生长特性和结果习性1,根为肉质根,有两个生长高峰.2,藤本落叶果树,需借助其它物体支撑生长.3,芽有主芽与副芽和叶芽与花芽(混合花芽)之分.主芽抽生新梢,副芽一般为潜伏芽.已开花结果部位的叶腋间成为盲芽.4,枝条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结果枝分为徒长性(长150cm以上),长(50-150cm),中(30-50cm),短(10-30cm)和短缩(10cm以下)5种果枝.长势中等的营养枝是第二年较理想的结果母枝.5,生长旺盛的树易抽生副梢,二次副梢可发育成良好的结果母枝.结果母枝由强壮的发育枝,长势减缓的徒长枝和发育良好的结果枝转化而来.6,花为形态上的两性花,生理上的单性花.一般着生在结果枝的1-7节上,中心花座果率高.7,结果母枝中部的花芽抽生的结果枝最好.8,因为雌雄异株,栽培上必须配置授粉树.9,喜欢温湿,不耐旱,不抗寒,怕早晚霜危害.第四节 架式和整形修剪 一,主要架式 1,单臂篱架2,平顶棚架3,"T"形小棚架4,倾斜式小棚架二,整形修剪(一)整形1,多主蔓分层形2,少主蔓扇形3,棚架龙干形(二)修剪1,冬剪(1)当年生枝的修剪①结果枝疏除过密,衰弱,带病虫的结果枝,短截徒长性果枝和长,中果枝,不截或疏除短果枝及短缩果枝.原则:粗壮枝长留(留8-12个芽),细枝短留(留6-8个芽);棚架枝长留(10-12个芽),篱架枝短留(6-10个芽).②发育枝中华猕猴桃剪留8-10个芽,美味猕猴桃剪留10-12个芽;发育枝数量多可将部分枝留3-4芽短截作预备枝.③徒长枝大锯口下的去掉;多年生侧蔓后部背上的先回缩再留6-8芽短截;上年修剪过重形成的留8芽以上短截.(2)结果母枝的更新采取轮换更新保留一部分枝组结果的方法.(3)雄株修剪疏除细弱枯枝,扭曲缠绕枝,病虫枝,交叉重叠枝,萌蘖枝,位置不当的徒长枝;轻剪保留生长充实的各次枝;短截留作更新的徒长枝和发育枝;回缩多年生衰老枝.开花母枝冬剪留75-80cm,花后短截至,夏季修剪主要是抹芽,摘心,剪枝,疏枝,绑缚枝蔓.3,修剪应注意的问题(1)花期要注意对缠绕枝摘心和短截;(2)剪截时要在剪口下部留3-4cm活桩;(3)萌芽前后一个月左右伤流严重,修剪要避开;(4)早实性强,不宜重截重疏;(5)冬剪疏枝时,要留心鉴别枝蔓类型,做到去劣留优.第五节 栽培管理技术一,土肥水管理(一)土壤管理1,果园间作;2,地表覆盖;3,树盘中耕除草培土等.(二)果园施肥1,采果后及早(10-11月)施基肥;2,追施萌芽肥(N为主)和壮果促梢肥(配合);3,采取环状与条状沟施和穴施及全园撒施,叶面喷施等.(三)水分管理1,初果树适当控水,盛果树中/5充分灌水,夏季多次灌水.2,灌水以浸湿根系集中分布土壤层(40cm深)为佳.3,漫灌,沟灌,穴灌,喷滴灌等.4,注意排水.二,花果管理(一)辅助授粉采取人工授粉,放蜂和机械授粉等措施.(二)疏花疏果1,疏除结果枝基部和先端的花,视枝强弱留中间2-6朵.疏花量比预留果量多留30%.2,疏果:疏去畸形果,小果,病虫果,枝基部和先端果及过密果;留果量:长果枝4-5个,中果枝3-4个,短果枝1-2个.下/5-上/6进行.(三)应用生长调节剂和果实采收作业4一, 4,P171, 5,P172, 6,P172, 7,P176;二, 5,P173, 6,P174, 7,P175.第十二章 其它果树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栽培管理技术;2,一般掌握生物学特性;3,基本了解主要种类和品种.第一节 树莓1,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都有分布.2,地上部有一至两年生枝,地下有根状茎和侧生不定根.3,芽分为叶芽和花芽,花芽为混合花芽.4,能自花授粉结实,花期可持续1个月左右.5,栽植第二年可开花结果,3-4年丰产,10年后衰老.6,通常采用分株,扦插和压条繁殖.7,架式主要有篱架和扇形架两种.8,一般一年修剪2-3次.9,喜光,比较耐寒,不耐旱,也不耐涝.严寒地区冬季需埋土防寒.第二节 沙棘1,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东北,华北和云贵一带分布,通常树高,芽分为叶芽和花芽(混合花芽).3,雌雄异株,栽植需配置授粉树(10:1).4,栽后三年结果,树龄通常十年左右.5,3-4月开花,8-9月成熟;成熟果不易脱落.6,可在春秋季实生,扦插和压条繁殖.7,幼树可行轻短截,结果后以疏剪为主.8,喜光,耐寒,抗旱,耐瘠薄,也耐盐碱.第三节 刺梨1,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多丛生,高左右.2,果实富含Vc,被誉为水果中"Vc之王".3,按树形分为匍匐形和直立形,按果实上刺的形态分无刺,有刺和硬刺三种类型.4,芽具早熟性,一年可形成2-3次分枝,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是刺梨的主要结果母枝.5,贵州中部地区上/5开花,下/9果实成熟.6,可采用实生和扦插,压条,嫁接繁殖.7,修剪时应注意选留健壮的一年生枝.8,一般在气候温和,湿润,光照良好,年平均温度15度左右地区栽培.第四节 醋栗1,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树高1米左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2,芽分为叶芽和花芽(混合花芽),当年发生基生枝上的芽皆为叶芽,基生枝上生长的一级侧生枝可形成花芽,结果后形成短果枝或短果枝群.3,春季混合花芽萌发后可长出1-3个花序,每个花序1-3朵花,花为两性花.4,多用压条和分株法繁殖.5,修剪时选留1-4年生基生枝共10-20个,每年更新其中1/4数量的基生枝,对选留的基生枝在1/4处短截,以促发侧枝和结果枝生长.6,冬季需要防寒;喜光,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7,用途多,除鲜食外,可加工制罐头,果酱,酿酒和用于观赏.

有关研究红树林果实的论文

是介绍红树林还是怎么着 红树林资料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

它一般分布于 *** 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

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内缘的含盐量为,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

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

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

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

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

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 泌盐现象——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是介绍红树林还是怎么着

红树林资料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 *** 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内缘的含盐量为,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 泌盐现象——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每当夜幕降临,深圳就亮起来了,整个深圳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夜晚的深圳湾体育馆犹如一个银光闪闪的蚕茧,在深圳湾体育馆的不远处,有一个蓝蓝的海湾,远远望去,海湾像一座溜冰场。夜晚的世界之窗金碧辉煌,街道上,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世界之窗,世界之窗后面有一个艾菲尔铁塔模型,真正的埃菲尔铁塔是建在法国巴黎的。

世界之窗还有精彩好看的节目,美丽的花朵??。灯光闪烁的保利剧院装饰着像小雪球的灯光,对面是川流不息的车子,灯光刺眼的照着人,保利剧院真是美丽啊!京基100是深圳市最高的楼。

远远望去,京基100像一座大火箭直冲云霄,到了晚上,它仿佛穿着美丽的衣服。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在闪烁迷人的光彩,道路两旁都有火树银花的彩灯。

夜晚的深圳,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深圳市福田区有个海滨公园,称为红树林公园.正因为那片海域里生长着稀罕名贵的红树,所以才称之为红树林. 红树林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那里都人山人海,有的老人在那儿打太极拳,有的年青人坐在石板凳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享受着清凉宜人的风.有的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放飞自己的自由. 如果你站在栏杆旁,向远眺望,你会看见许多水鸟在蓝天中飞翔.向下望,你会看到那片沙滩,对,那就是鸟儿们的栖息地.偶尔你也会看见那些鸟蛋和鸟粪,不要瞧不起这些鸟粪,它可是红树生长的好肥料. 红树林一到早晨五、六点钟,大海的浪潮就向红树林猛扑过去,将红树给淹没了,但红树林并没被这些浪潮夺走自己的生命,依然那么顽强地生长着.听爷爷说,红树就是利用着这些海水作为自己的食物,才能这样不断繁殖下去.如果你远望红树林,当大海的波浪涌向它时,就会在红树之中形成一条锯齿一样的银边.同时,红树林也会像一条巨大的彩带向你招手. 据说红树植物的用途很广.能滋养鱼、虾,用于建材、制药、抗污染等.所以人们称它为“海滨之宝”.同时它们对调节热带气候和防止海岸侵蚀也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栏杆后也有些草和树木,这些四季常绿的花草和树木把红树林衬托得更美丽,让人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红树林,因为你特殊的美,吸引了这么多游客,成为深圳市里一个突出的旅游景点.红树林,我永远对你留恋,永远把你追寻.。

每当夜幕降临,深圳就亮起来了,整个深圳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夜晚的深圳湾体育馆犹如一个银光闪闪的蚕茧,在深圳湾体育馆的不远处,有一个蓝蓝的海湾,远远望去,海湾像一座溜冰场。

夜晚的世界之窗金碧辉煌,街道上,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世界之窗,世界之窗后面有一个艾菲尔铁塔模型,真正的埃菲尔铁塔是建在法国巴黎的。世界之窗还有精彩好看的节目,美丽的花朵??。

灯光闪烁的保利剧院装饰着像小雪球的灯光,对面是川流不息的车子,灯光刺眼的照着人,保利剧院真是美丽啊!

京基100是深圳市最高的楼。远远望去,京基100像一座大火箭直冲云霄,到了晚上,它仿佛穿着美丽的衣服。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在闪烁迷人的光彩,道路两旁都有火树银花的彩灯。

夜晚的深圳,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深圳市福田区有个海滨公园,称为红树林公园。正因为那片海域里生长着稀罕名贵的红树,所以才称之为红树林。

红树林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那里都人山人海,有的老人在那儿打太极拳,有的年青人坐在石板凳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享受着清凉宜人的风。有的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放飞自己的自由。

如果你站在栏杆旁,向远眺望,你会看见许多水鸟在蓝天中飞翔。向下望,你会看到那片沙滩,对,那就是鸟儿们的栖息地。偶尔你也会看见那些鸟蛋和鸟粪,不要瞧不起这些鸟粪,它可是红树生长的好肥料。

红树林一到早晨五、六点钟,大海的浪潮就向红树林猛扑过去,将红树给淹没了,但红树林并没被这些浪潮夺走自己的生命,依然那么顽强地生长着。听爷爷说,红树就是利用着这些海水作为自己的食物,才能这样不断繁殖下去。如果你远望红树林,当大海的波浪涌向它时,就会在红树之中形成一条锯齿一样的银边。同时,红树林也会像一条巨大的彩带向你招手。

据说红树植物的用途很广。能滋养鱼、虾,用于建材、制药、抗污染等。所以人们称它为“海滨之宝”。同时它们对调节热带气候和防止海岸侵蚀也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栏杆后也有些草和树木,这些四季常绿的花草和树木把红树林衬托得更美丽,让人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红树林,因为你特殊的美,吸引了这么多游客,成为深圳市里一个突出的旅游景点。红树林,我永远对你留恋,永远把你追寻。

深圳市福田区有个海滨公园,称为红树林公园。正因为那片海域里生长着稀罕名贵的红树,所以才称之为红树林。

红树林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那里都人山人海,有的老人在那儿打太极拳,有的年青人坐在石板凳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享受着清凉宜人的风。有的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放飞自己的自由。

如果你站在栏杆旁,向远眺望,你会看见许多水鸟在蓝天中飞翔。向下望,你会看到那片沙滩,对,那就是鸟儿们的栖息地。偶尔你也会看见那些鸟蛋和鸟粪,不要瞧不起这些鸟粪,它可是红树生长的好肥料。

红树林一到早晨五、六点钟,大海的浪潮就向红树林猛扑过去,将红树给淹没了,但红树林并没被这些浪潮夺走自己的生命,依然那么顽强地生长着。听爷爷说,红树就是利用着这些海水作为自己的食物,才能这样不断繁殖下去。如果你远望红树林,当大海的波浪涌向它时,就会在红树之中形成一条锯齿一样的银边。同时,红树林也会像一条巨大的彩带向你招手。

据说红树植物的用途很广。能滋养鱼、虾,用于建材、制药、抗污染等。所以人们称它为“海滨之宝”。同时它们对调节热带气候和防止海岸侵蚀也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栏杆后也有些草和树木,这些四季常绿的花草和树木把红树林衬托得更美丽,让人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红树林,因为你特殊的美,吸引了这么多游客,成为深圳市里一个突出的旅游景点。红树林,我永远对你留恋,永远把你追寻。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我在红树林照的照片。

红树林位于深圳湾东北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8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作“袖珍的保护区”

红树林每年都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上10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保护区内除红树林植物外,还有55种植物,千姿百态。它是深圳市区内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宽阔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成一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的好去处。

红树林的人非常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呢?听说,深圳红树林是盛名远播,现在来深圳的海内外游客,都要看在此越冬的数万只水鸟翔集的壮丽场面。

我和爸爸常去那里走走,在那儿,我看见很多人都是骑单车去的。

虽然,那里的水不像一棵美丽的宝石,但是,鸟儿和美丽的花草树木,给了我们一个快乐的时光。有时间,你也可以带着朋友去玩一玩哦!

我出生在深圳,所以我知道深圳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如:梧桐山、仙湖植物园、莲花山等。

但我最喜欢的就数美丽的红树林了。红树林位于深圳湾东北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三百六十九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

每年有白琵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一百八十九种、上十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星期日,爸爸带我去了一趟红树林。

在进入红树林的那一霎间,我顿时被那清新的空气和那粗壮的大树给震住了。再往里走,我看到石柱围着一大片湖,湖里流淌着纯净的湖水。

洁白的白鹭在湖水上方悠悠闲闲的飞着,好像在欣赏着“镜子”中美丽的自己。有时,它又时不时的下水捕鱼。

每次我都看见它捕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鱼回来,然后吃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美丽的深圳!我也喜欢美丽的红树林。

我的家乡特呈,这个充满着渔家气息的海岛像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江的土地上。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她拥有那一大片的红树林。红树林,这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特呈的土地上生根成长,向人们展现它绚丽的色彩,神秘的面目。初次见到红树林,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太绿了。那颜色绿得太照眼,太可爱!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尽收眼底,同蔚蓝的大海相互映衬,共同谱出自然绿色的赞歌!人们都说,绿色是自然之色,是最赏心悦目的颜色。对!在特呈,你完全能够体现其中的真谛。也只有在这片绿海当前,你才有资格说出这句话。红树林长绵不断,一株扎根,必有第二株,第三株的出现,沿海一直扎根生长,长绵不断,就像是一匹绸缎,长得无边的绸缎,一旦铺开来,便也无边无尽了,仿佛没了头。只是一片绿的海洋,大得让人无法估计,无法相信。细看红树林,最有特色的便是它的根了。每株红树林的根都迥然不同,各具特色。有的像高大的栅栏,有挡人之意;有的像弯曲的蟠龙,正在翻腾飞舞,有的像老人胡乱的胡须,胡乱无章地随意生长着,但也显得有诗意。红树林的根,标志着顽强的生命力,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见证。每当看到这些奇形怪状,形态各异的根,我都会产生一股钦佩之意,赞叹生命的伟大。也正是这根让树牢牢地扎于地下,直立着自己的身躯,筑成避风的长城和勇战的战士。每当秋天时节,红树林就会开花结果,那淡黄细小的花朵,藏在茂密的绿叶中,几乎看不见。远远望去,与开花前没什么两样,映入眼帘的仍只是一昧的绿色。但等你走近细瞧时,才会发现淡黄的花朵正害羞地将自己藏与绿叶下。若不留神,你还以为树木自己正在变魔术呢!虽然花小,不易看见,但海风扑鼻而来时也挈带着花的香味。不像夜来香那样浓郁,也没有茉莉的那种芬芳,只是一股淡淡的香味,有点泥土复杂的泥香味,不求让人陶醉,但也够让人消魂了。红树林的果实扁扁的,有许多层,剥开第一层,有第二层,一直剥完,只看见一缀淡黄的芽儿。果可以有很多用途。可以直接采摘回家煮当菜吃,煮熟后当酱油吃,确为配饭的好菜肴,可以煮熟后晒干食用,可以防止高血压,更是以前穷人家的饱肚之物,但现在只成为人们的一种野味罢了。红树林是最真诚的海洋防护线,是海洋的忠实守护者。当海潮、台风袭来时,它们挺起胸膛不畏风雨,为人们筑起避风,避难的长城。特呈的红树林哟!你的光彩,你神秘的面目是特呈子女永远的骄傲。你的存在,为特呈的明天建设新增了魅力!我爱你,特呈!我更爱特呈的那片红树林!

苹果蒸馏酒的生产与研究论文

酒是很多人钟爱喝的,酒带有的微量元素丰富多彩,并且每日适当的饮酒,对身体各层面全是拥有 非常好的改进,那在饮酒的情况下,也是要留意不可以过多的挑选,那样对人体是没有一切益处的,酒的分类有很多,普遍便是纯粮酒、红葡萄酒、葡萄酒,实际上苹果酒也是非常好之选,那苹果酒的酿造方式怎样呢?很多人对苹果酒的酿造方式并并不是很清晰,因而在对那样酒挑选以前,也是需要对它开展非常好的了解,促使在对它挑选的情况下,也是能够安心开展,能够身心健康发展趋势。苹果酒的酿造方式:做法 1.原材料:在果子充足完善、糖份最大时采收。也可运用残品果酿造苹果纯粮白酒。2.清理:用冷水浸洗去残渣。3.捣烂:用机械设备或手工制作捣烂,便于打汁。4.打汁:用脱水设备打汁,也能用木榨或布袋子替代。出汁率一般为56~60%。5.入缸:用冷水清洗缸的内腔,随后倒进苹果汁,上边取材20%上下的间隙,匀称放满。每100Kg水果汁中加上8~10克焦亚硫酸钾(称双黄氧)以抑止对酵母危害的别的霉菌活动。6.发醇:一般选用“当然发醇”,即运用粘附苹果外果皮表层的酵母开展发醇。发酵时间依水果汁甜度、温度和酵母菌等状况而异,一般需要4~10天。室内温度高,液温达28~30℃时,发酵时间快,大概几个小时后即听见并吞桑树叶一样吱吱声,水果汁表层起沫,这时候酵母已经将糖变为乙醇,另外释放出来二氧化碳。假如迟迟不出现那样状况,可能因水果汁中酵母过少或气体不够,或温度稍低,应立即加上发醇充沛的水果汁,或转缸,或适度升温。7.测量:发醇高峰期之后,液温又慢慢降低,响声也沉静,汽泡少,清甜味变浅,酒气提升,用糖份测量计测到甜度贴近零度时,证实主发醇环节基本完毕。8.配置:苹果果子甜度一般不超过15度,因而只有制9度下列水果酒,而一般水果酒仅有在酒度达14~16度才非常容易储藏。因此如今大多数在主发醇完毕时马上加食用酒精,将酒度调为14~16度以上。9.存储:将水果酒转到口子酒缸中,密闭式储藏。10.装罐:将储藏后的酒过虑后,装进经消毒杀菌的玻璃瓶子中,在70℃开水中除菌10~15分钟。产品质量标准 颜色:橙黄色,清澈全透明,无显著悬浮固体,无沉淀。香味:具备苹果的清香和浓厚的苹果香醇。口味:甜酸可口,纯正浓厚。以上便是对苹果酒的酿造方式详解,在对那样酒挑选的情况下,依照以上方式制做是最好之选,可是在喝这种酒的情况下,也是要适当,尽管它是水果酒,但过多的喝,对身心健康也是没有一切益处的,这一点也是要留意。

1,活化酵母 我用的是安琪的葡萄酒专用酵母 取适量酵母加少量果汁(或凉开水 少量糖) 拌和 放置(我的活化后的泡沫没有坛子里几位大侠的丰富 不知道是不是酵母活性差了 买来半年多了) 2,买来的苹果先在水中浸泡个一小时 去除果皮上残留的农药 洗净沥干 当然太阳晒也不错 3,苹果去核及果梗 放入榨汁机 流汁装罐 果渣里还有很多果汁哦 用处理好的尼龙网压榨 也入罐 可以的话 用更密些的过滤网再过滤遍 如果买到亚硫酸那就好了(这边买不到 奥运期间又不让快递液体) 加入适量到果汁中 4,将活化好的酵母加入果汁 这里 果汁装罐可以比做葡萄酒的装的满些 毕竟是"水了" 兴不起多少风浪了 封口(比较喜欢用保鲜膜 天气热 就少些氧气吧 让酵母军团减员 慢慢发酵吧:)罐子最好遮光 另外 最近温度一直在30度 就学了坛子上的方法 找了个大容器 装好水 放入罐子(发酵罐我用的是那种十斤装的油桶)用温度计测下来 还行 大概都在26度左右 温度低些发酵 香气少些挥发啊 苹果酒发酵 那香味 太怡人了 哪款空气清新剂都比不了啊 初期发酵一般七天左右就结束了 底下会有少许沉淀 分离 二次发酵 装瓶 封存个一两月 苹果酒比较清淡 但酒体还是蛮醇厚的 喝起来很舒服啊 而且 喝完后 别人闻到你会很香(香水都不用了:) 买不到亚硫酸也不用太担心 果汁的颜色刚榨取后比较深 当发酵结束后 颜色就会很清淡 其实这个操作不复杂 主要是榨汁的时候麻烦些 。

苹果蒸馏酒又被称为苹果白兰地,不仅好喝,搭配其他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一般的商店却没有苹果蒸馏酒,为了大家能品尝到美味,那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如何亲手制作苹果蒸馏酒,感兴趣的朋友快来学习一番吧。1 : 准备原料首先准备一定量的青苹果,把苹果切了榨汁,但苹果含有大量的Fe2+铁与空气接触后很快就会氧化成fe3+铁,也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切开后,白色的果肉很快变黄。果汁也一样,与空气接触后,很快就会变成褐色,口感也会改变。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要在榨好的果汁里放一粒维生素C片,这个维生素C有一定的还原性,能防止果汁过快氧化。2: 发酵把榨好的汁和分离出来的果渣混合一起放入玻璃罐内,加入少许的糖提高果汁的含糖量,放入活化后的酵母进行发酵,这个步骤所用的酵母最好是耐酒精度高的酵母,比如进口的RST酵母或国产的18度酵母都可以,发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盖子不要盖太紧也不要太松,太紧气体无法排放容易爆瓶,太松一边发酵产生酒精一边又在挥发酒精,最后酒精度不够。刚加入酵母时发酵还没启动,果渣是沉底的,只有很少部分是浮在上面。36小时后,发酵启动,可以看到之前沉底的果渣很多都浮了起来。10天后发酵基本结束,少量果渣开始沉底,打开盖子能问到浓浓的酒气,试喝一小口,酒味很浓,但却几乎没有苹果味,那么现在这个酒就做好了吗? 如果是葡萄酒,就已经做好了,只需要陈酿就可以喝了,但这是在做青苹果贵腐酒,所以还有另外的工序,接下来我们要把发酵好的苹果酒进行蒸馏。这个是我用的10升蒸馏锅,水冷却,一锅要蒸1个小时左右3: 蒸馏把发酵好的苹果酒放进蒸馏锅进行2次蒸馏,第一次蒸馏出来的苹果白兰地是属于粗馏酒,酒精度在26到30度之间,并且里面的杂质和杂醇很多,为了进一步精馏,大家需要把第一次蒸馏的粗馏酒再次进行蒸馏提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温度控制很关键,第二次精馏要用小火慢蒸,蒸馏出气管顶端温度要控制在93度以内,这样蒸馏出来的酒才会柔和没有杂味。并且要去掉蒸馏最先出的10%的酒头,因为这最先出的10%杂味杂醇最大,只留中间最纯最柔和的部分。 4: 加入橡木片进行陈酿。要选那种一打开就能闻到浓浓橡木片味道的橡木片。新蒸馏出来的苹果酒白兰地酒精度有65度左右,喝起来酒劲很大,我们需要加入橡木片进行陈酿至少3个月左右,橡木片所带的橡木香气能让白兰地变得柔和顺口,还带有一点橡木的香味。橡木片加入蒸馏好的白兰地里, 在陈酿的3个月时间内,需要把浸泡有橡木片的白兰地加热到60度,冷却。过几天再次加热到60度,冷却。如此反复几次,可以帮助白兰地加快陈酿的进程,也就是催熟。三个月后,白兰地就陈酿好了,颜色也变成了金黄色,开坛一闻也没有刚蒸馏出来时刺鼻的酒味。小喝一口,非常柔顺,喝过后嘴里回味有一点苹果和橡木的香味。现在可以把橡木片捞出,留下白兰地备用。5: 再次榨汁发酵青苹果重新榨汁,这次只要果汁,不要果渣。和第一次一样放入一颗维生素C片,防止过快氧化。接种酵母进行发酵,关于酵母二斤兄我有话要说,第一次果汁和果渣混合一起发酵用的酵母是需要耐高酒精度的酵母,因为第一次汁渣混合苹果酒要用来蒸馏白兰地,所以酒精度越高越好。18度酵母,RST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第二次去掉果渣后的纯果汁发酵的酵母,就必须用在发酵过程中能最大保存苹果香气和果汁口感的酵母。二斤兄我测试过70多种果酒酵母,有淘宝上买的,也有ebey上买的,但大部分在苹果汁发酵到50%时几乎就没有苹果香味和果汁口感了,只有2种酵母还能保持较多的苹果味,好吧,现在导入这2种酵母的其中一种进行发酵。在发酵进行3到5天后(根据环境温度,温度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苹果汁有轻微的酒味,大概2到4酒精度的样子,并且这时苹果的香味和果汁的口感都还很丰富,我们需要把现在的果汁放入热水中加热至65度保持30分钟以杀死酵母。然后加入之前陈酿3个月的白兰地调整酒精度至10到12度并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让酒自然澄清。最终酿制出来的苹果酒

1、苹果原料的选择及处理:应选用成熟度高的脆性苹果,要求无病虫,霉烂,生青,然后用饮用水清洗并沥干水份。2、破碎取汁:先将苹果放在2% 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min,然后取出清洗干净后去皮,破碎时添加6%~8% 亚硫酸钠,注意添加的均匀性。3,澄清分离:刚榨出的果汁很混浊,需及时添加果胶酶和SO2充分混合均匀后,静置24~48h,在未产生发酵现象之前进行分离。由于产生的沉淀物较多且结构疏松,宜选用吸管逐步下移的虹吸法取清汁。4、添加果胶酶:在新鲜榨出的苹果汁中加入40~60mg/L的果胶酶,在30℃ 处理8h ,再压榨取汁,所得浑浊果汁再次用50mg/L 的果胶酶在30℃ 处理4h 即得澄清汁。5、调整糖度和酸度:果实的含糖量越高越好,一般含糖量5%~23%,发酵前要对果汁进行调整。含糖量不足部分加糖补充,以糖生成1%的酒精计。有机酸能促进酵母繁殖与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增加果酒香气,赋予果酒鲜艳的色泽。但过量不但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而且使酒质变劣。发酵前应适当调整酸度,一般为每100ml含~左右。(二)酵母的扩大培养一级培养:取新鲜苹果汁液,分装在两只经过杀菌的试管中,每只装量10~20毫升,加绵塞。在~兆帕压力下杀菌30分钟,冷却至常温,接入纯酵母菌1~2针,摇动分散,在25~28℃下培养24~48小时,使发酵旺盛。二级培养:用杀过菌的三角瓶(1000毫升),装鲜果汁500毫升,如上法杀菌,接入培养旺盛的试管酵母液两支,在25~28℃下培养24~28小时,待发酵旺盛期过后使用。三级培养:使用经过杀菌的卡氏罐或1万~2万毫升大玻璃瓶,盛鲜果汁占容量的70%,杀菌方法同前。或采用一升果汁中加入150毫升二氧化硫杀菌,放置一天后再接种酵母菌,即接入二级培养的菌种,接种量为培养液的2%到5%,在25~28℃培养24~48小时,发酵旺盛可供再扩大用,或移入发酵缸,发酵池进行发酵。(三)发酵的管理初发酵期:为酒精发酵阶段,持续时间24~48小时。这段时间温度控制在25~30℃,并注意通气,促进酵母菌的繁殖。主发酵期:为酒精发酵阶段,持续4~7天。当酒精累计接近最高,品温逐渐接近室温,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液汁开始清晰,即为主发酵结束。出池压榨:主发酵结束之后,果酒呈澄清状态,先打开发酵池的出酒管,让酒自行流出,叫做淋酒。剩余的渣滓可用压榨机压榨,称为压榨酒。后发酵:适宜温度20℃左右,时间约为一个月。主发酵完成后,原酒中还含有少量糖分,在转换容器时,应通风,酵母菌又重新活化,继续发酵,将剩余的糖转变为酒精。(四)后处理1、澄清苹果酒是一种胶体溶液,是以水为分散剂的复杂的分散体系,其主要成分是呈分子状态的水和酒精分子,而其余小部分为单宁,色素,有机酸,蛋白质,金属盐类,多糖,果胶质等,它们以胶体(粒子半径为1~100nm)形式存在,是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其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化的变化,影响它的澄清透明。苹果酒加工过程中的下胶和澄清操作的目的就是除去一些酒中的引起苹果酒品质变化的因子,以保证苹果酒在以后的货架期内质量稳定,尤其是物理化学上的稳定性。2、杀菌在苹果酒质量指标中,其沉淀是影响货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生物性原因沉淀是发生沉淀的主要形。针对生物沉淀,应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以杀死(抑制)制汁,发酵,陈酿,过滤,包装过程中的杂菌,严格无菌灌装条件,实现无菌灌装,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确保货架期内安全。巴氏灭菌是最有效,最保险的灭菌方法,在巴氏灭菌的同时,容易引起果酒色泽,口味,营养物质的破坏,一般在中高档果酒生产中不予采用。(五)灌装过滤后的苹果酒要及时进行灌装,灌装时应保持一定的S02浓度,对于苹果甜酒为防止二次发酵还要添加抗坏血酸和山梨酸钾。王元太 (1997)认为灌装前也可采用巴氏杀菌工艺(68~72°C,35min或85°C,35min),减少二次发酵发生的可能性,高温短时处理工艺对酒的风味影响较小。邱冬梅等 (2001,江苏宿迁市葡萄酒厂)认为先将酒液除菌过滤,然后无菌灌装对苹果酒风味影响最小。必要时,灌装后根据苹果酒的品种不同可在0°C~2C条件下,瓶贮6~7个月。

果树根际促生菌研究进展论文

农业推广应用论文

导语:在农村开展农业推广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关键。为了让社会福利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必须做到活动与制度一体化,保证广大农民发展的公平性,加强农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责任意识,实现成果共享,推进农业的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农业推广应用论文,欢迎大家阅览。

一、现代农业推广的功能

目前农业推广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基于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性,在农业推广的模式和方法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是均遵循着农业推广由狭义到广义,再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以上各个阶段在推广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功能上却具有相似性,主要包括了基本功能、社会功能以及主导功能几个方面:

1、基本功能

(1)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变

以科技发展农业的模式使农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并形成了科技和农业发展枢纽,与过去的传统农业推广模式相比较之下,还将咨询和教育方法引进,将新成果、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地传输,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

(2)农业技术创新加速了扩散

基于生产条件、文化素质以及经济条件上的差异性,必须将培训、示范以及试验等环节列入生产实践过程中,并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

2、社会功能

(1)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开发

在整个农业推广过程中贯穿,并且对广大的农民进行了再教育,促进了广大农民农业信息和知识的提升,使农民的平均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借此让广大农民认识到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且逐渐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借此来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2)推进了农村的全面综合发展

与传统的农业推广相比较之下,人们逐渐将农业推广的内容扩张,除了加强技术、知识的传播之外,也包含了农村文化的建设,主要的形式为教育和咨询,生产计划的制定广大农民可以真正参与,同时也使广大农民的理念不断地提升和更新,将各项基础服务开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主导功能

为了让社会福利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必须做到活动与制度一体化,保证广大农民发展的公平性,加强农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责任意识,实现成果共享,推进农业的发展。再者就是以农业推广来推进农村各项组织活动的开展,改良农民的生活,同时让广大农民学习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实现农村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推广的成果

就当下农业推广的实际情况而言,目前农村经济在科技的推进下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具体生产方法的推广,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农业推广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其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依赖,在面临各种农业问题的情况下,农业推广成了主要的选择;不断地拓展了农业推广的应用和理论范围,并且将社会性、经济性以及生产技术性在工作范围中具体体现,保证了农业发展的延续性和多样性;先进养殖业和种植业也在农业推广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先进器械也得到了大力的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效地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三、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

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可否认的,过去农业推广是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新的农村推广理念中,则包括了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问题,并且将农村教育、生活咨询、发展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了工作的重点,具体主要包括了信息、技能以及相关生产知识的提供。学者Kaker对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了两者在概念结构基础上具有一致性,都对解决问题、正确决策、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教育方法进行了强调,并指出了农业推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元素,也是推进农村发展的核心。可见,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在我国的地位并重,并且农业推广是农村发展的源动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农村开展农业推广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关键,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以及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促进团体运作能力的提升,实现农村地区科技与人口素质的与时俱进,并有效地推进农村的发展。总而言之,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必须对农业推广予以充分的重视,加速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要 :

果树在种植生长期间,管理工作的好坏影响到果实的产量和质量,要想提高经济收益,就必须加强果树管理。本文介绍了果树管理注意事项;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

果树管理;注意事项;农业技术;应用

1、果树管理注意事项

摘心

一般在9月下旬,针对尚未封顶的新梢,摘除还没有木质化的细嫩部分,促使养分积聚在已经木质化的部位。如此能够为叶片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枝条成熟。

疏枝

在摘心处理之后,冬季修剪时要把长枝、密枝等清除,避免养分在冬季消耗过量,为果树贮存营养。

防涝

如果发现果园内因地势问题积水,要建设疏水沟渠,尽快将积水排出果园,避免树根长期浸泡在水中。还要扒开树根颈上部的表层,有利于土壤通气,促使根部正常生长[1]。

深翻树盘

最好的方法是从果树定植外缘开始,通过扩穴、深翻、施加有机肥,促使土壤熟化。1株果树深翻树盘的过程,可以2~4a时间完成,将深度控制在60~80cm,有利于深部根系的合理分布,保证土壤透气,提高根系的吸水能力、吸收养分能力。

秋季施肥

进行土壤施肥,常在9月份进行,以圈熟肥为主、氨肥氮肥为辅,数量100~150kg;进行叶面施肥,常在8月中旬—9月中旬进行,包括过磷酸钙()、草木灰浸出液(浓度为6%),喷洒2~3次。保护果林8月份应该向果林喷洒硫酸亚铁波尔多液,起到杀灭病菌的效果。该溶液的配置方法如下[2]:向3kg硫酸亚铁中加入30kg水,形成硫酸亚铁溶液;向3kg生石灰中加入70kg水,形成石灰乳;将硫酸亚铁溶液缓慢倒进石灰乳中即可。

2、果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果树修剪问题

管理人员没有对果树进行合理修剪,就会导致主枝干张开角度小、甚至不能张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枝干偏移到中心位置,树木呈现抱团状,继而主枝干的数量减少。实践表明,合理修剪枝干能保持营养均衡,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有效预防病虫害。修剪工作不到位,则会影响果树的健康成长。

果园修整问题

果园在管理期间,存在明显的头重脚轻现象,也就是将管理重点放在了果实成熟前,收获后往往缺乏系统的管理工作,导致果园内杂草丛生。研究表明,秋季温度适宜、光照合理,此时果树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管理人员应该对果园进行修整,例如施肥、修剪枝干、病虫害防治等[3]。

3、果树管理中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栽培技术

果树栽培离不开相应的设施,常见如温室、塑料大棚、人工光源等,能够为果树的生长提供温度、湿度、光照等要素。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求合理调整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果树能够正常开花、结果,即便是在反季节的条件下,也能够保证果实新鲜无害。以塑料大棚为例,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打破植物冬眠机制、控制果树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果树整体管理等。管理实践经验表明,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加强调控管理,能够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最终增加经济收益[4]。

寒害预防

除病虫害以外,冬季寒冷天气也容易危害果树的生长。相关报道显示,每年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我国果树在生产、售卖阶段均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应该研发新技术,提高果树的抗寒性能,保证健康成长;果树种植要因地制宜,在寒冷地区可以引进抗雨雪、耐低温的果树种类,并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良[5];加强果园管理工作,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必要时采用有效的防寒御寒措施,从而减轻寒害对果树的影响。

4、结语

果树管理的6大注意事项,分别是注意摘心、注意疏枝、注意防涝、注意深翻树盘、注意秋季施肥、注意保护果林。分析可知,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果树修剪、疏花疏果、果园修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从栽培技术、嫁接技术、寒害预防方面入手,为果树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晶华.果树栽培管理及盐碱地果树栽培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90.

[2]陈志霞.农业技术在果树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初探[J].种子科技,2016(07):81.

[3]张硕.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11):29.

[4]秦路军,徐海苗.果树定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2):29-30,32.

[5]刘勇,孟凡武.果树春季霜冻防控管理技术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0):75-76.

藻 类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光合同化生产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同时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每年约能固定亿t的氮素。因此,藻类不仅是人类和动物极其重要的食物源,而且它们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也是大气中氧的最重要的来源。不言而喻,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环境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藻类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中(包括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沼泽、池塘、泉水、冰雪等)以及潮湿地表,其中生长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为淡水藻,分布于海洋和内陆咸水水体中的为咸水藻。中国的藻类包括有:原核生物中的蓝藻门;原生生物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其中海藻已记录的共2458种(详细情况将在海洋一节中讨论),这里仅讨论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1、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中国淡水藻类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多样。近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表明,淡水藻类中的各个门类在中国都有发现,而且种类都非常丰富。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但是,由于国内尚有不少地区未进行过藻类调查,即使已进行藻类调查的有些地区,也并不十分全面,加之多数门类的淡水藻类在中国的调查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淡水藻类的物种数应远远超过9000种,估计约有12000至15000种(按占世界淡水藻类种数的50%~60%计)。淡水红藻和褐藻,它们是海陆演变过程中残留在淡水中的孑遗生物,几乎都生长在清洁、温度偏低、且较稳定的水体环境中,如泉水、井水、溪水中(特别是泉水环境),其分布区相当狭窄,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它们在这些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形成了不少珍稀特有的种类,这对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自身的演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均分布得较稀少,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对这些藻类的采集研究,发现有些种类仅记录到一次。这样的藻类共有12种,包括淡水褐藻类的层状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以及淡水红藻类的绞纽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intortum)、中华串珠藻(B. sinense)、中华链珠藻(Sirodotia sinica)、中华鱼子菜(Lemanea sinica)和鹧鸪菜窄变种(Caloglossa leprieurii var. angusta)等,它们应该列入珍稀物种。2、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的状况(1)物种受威胁的状况 虽然中国的淡水藻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有些罕见的种已遭受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区的水源枯竭或濒临枯竭。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赖泉水环境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淡水褐藻更为珍稀,中国仅在40年代初于四川重庆嘉陵江中发现过,几十年来由于环境的演变,也已消失。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泉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泉水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因而造成生长在其中的淡水红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临濒危,有的甚至灭绝。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有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界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ectocarpum)和美芒藻(Compsopogon spp.)。但是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如今那里的红藻几乎绝迹。山西太原晋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长,1994年去调查时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于泉水枯竭,已经消亡。可以设想那些正在进行开发的泉源(旅游或饮料),如果不注意对泉源环境的保护,那么藻类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厄运。在其他生长大型淡水藻类的水体中,也往往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招致大型淡水藻类的消失,如江苏阳澄湖,湖中大型轮藻植物出现成片死亡。又如武汉东湖中的原来主要藻类——鼓藻类(desmids),它们主要生长在清洁的水体中,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逐渐被蓝藻、绿球藻等耐污藻类所取代。类似的情况,已是十分常见。(2)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的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物种结构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状态,即种类多,但每个种的个体不多,这时藻类群落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保持水质良好状态,且水产丰富。但是当水生生态系统发生逆向转化——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群落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而导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华(淡水中)发生,并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甚至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屡见不鲜。中国常见的能形成有害水华的藻类有:蓝藻,常有毒,其中主要的是微囊藻(Microcystis),还有鱼腥藻(Anabaena)、项圈藻(Anabaenopsis)、颤藻(Oscillatori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它们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发生,危害很大;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属定鞭藻类,有毒,它们的水华已引起多起养殖鱼类的中毒事件;硅藻,也偶有大面积发生,其中以1991年冬春之交,湖北省汉江发生的约200km范围的硅藻水华——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最为典型,这次水华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武汉市和沿江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3、中国淡水藻类的保护从上述可知,中国淡水藻类资源虽很丰富,但目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许多珍稀种类可能很快灭绝。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大型动、植物上,对像藻类这样的微型生物很少注意,这一情况必须改变。在保护大型动、植物的同时,应加强对小型植物的保护。地 衣1、中国地衣的多样性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与藻类或蓝细菌处于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中才能生存于自然界。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约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所特有。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是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2、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依存于森林树皮附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黄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蜡光袋衣(H. laccata)、横断山袋衣(H. hengduanensis)以及云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华疱脐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火灾所吞噬。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临威胁。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若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青睐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丛枝树花(Ramalina fastigiata),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h.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脱因无节制采收与开发所带来的厄运。3、对地衣的保护由于人类对地衣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开发利用方面,地衣尚处于“未开垦的处女地”状态。因而,它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此外,地衣在自然界生长极为缓慢,加强对地衣的保护以便可持续利用已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保护地衣多样性除了必须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外,应注意以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1)对于日用化工香料、药用和食用地衣资源应采取分区、按年、有计划、有节制地轮换采收。(2)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珍稀物种,如陕西华山的华脐鳞,云南丽江的中华疱脐衣,以及庐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国和东亚特有种,应选择合适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护小区加以保护。(3)对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时还应采取菌、藻分离真培养,进行室内保存。对地衣物种进行多层次的系列保护措施是地衣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4)加强对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样性遭受破坏之前使之受到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苔 藓1、苔藓植物的多样性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有2200种,占全世界的。中国苔藓植物的特点是:(1)特有类群丰富。根据近几十年调查的结果,仅见于中国的特有苔藓属和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仅少数涉及邻近地区)的东亚特有苔藓属共35个,占中国苔藓植物属数的%。它们共含有48个种、亚种或变种,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表1)。这些特有属、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长江流域中游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区存在3个分布中心(表2);(2)在系统发生上居关键位置的类群多,如原始类型藻苔目(Takakiales)藻苔科(Takakiaceae)藻苔属(Takakia)的两个种;藻苔(T. lepidozioides)和角叶藻苔(T. ceratophylla)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的高寒山地都有发现;(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3、苔藓植物的保护苔藓植物除了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苔藓作为“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已有数百年历史。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等,暖地大叶藓长期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被称作“茴心草”,用来治疗心血管病。传统上,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或泥炭一直是花卉、苗木栽培或移植的重要包扎材料和园艺肥料,迄今尚无更佳的替代物。中国历来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在五倍子生产周期中,苔藓植物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是五倍子增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迄今为止,至少已发现有约20种苔藓植物可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植物。此外,苔藓还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藓与地衣对大气中的SO2,CO和HF反应极为敏感。在中国,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高领藓(Glyphomitrium humilli-mum)和兜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等均系常见的树干附生种类,它们对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在环境监测方面加以利用。总之,苔藓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对它们的保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注意。蕨类植物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0 000~12 000种,中国有2 200~2 600种,占世界种数的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中国分布有在探讨物种进化系统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Psilotum mudum)、天星蕨(Christensenia)。有些属如光叶蕨(Cystoathyrium)、中国蕨(Sinopteris),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而在四川东部长江沿岸发现的圆肾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岛。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长在海拔4350m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仅产中国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荚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种属。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重要特有属及代表种见表1。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随各地区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断有蕨类植物新种被发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种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表2)。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濒危属种(表1和表2)外。还有些种类虽然不限产中国,但在中国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仅产靠近缅甸边境的盈江,而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仅产新疆的局部水域。像这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如不保护,很易绝灭。类似的濒危种类还有很多,估计约占中国蕨类总数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种(表3)。导致蕨类植物濒危有以下多种原因:(1)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二郎山团牛坪海拔2450m处林下发现的光叶蕨,1984年专程前往该地,发现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2)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局部地区一些植物种消失,如中华水韭,荷叶铁线蕨。(3)由于对一些药用及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不强调保护的重要,使一些蕨类植物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如鹿角蕨近年已难见到。(4)旅游区对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3、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蕨类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它们之中很多种是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约占全部种类的10%。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a)、骨碎补(Davallia barometz)能够健骨补肾,还有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和石韦(Pyrrosia)等。又如金毛狗脊蕨(Cibotium baronetz)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近年来出口需求量很大,每年超过百吨。虽然这个种分布较广,也不能不限量出口加以保护。蕨类植物多为阴生,叶质坚厚,宜作观叶植物及插花的切叶材料。还有少数种类如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的拳卷叶芽,加工后可作蔬菜并出口;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叶下具有和蓝藻中的念珠藻共生结构,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是水稻的优良绿肥。总之,蕨类植物与其他绿色植物一道共同创造了地球表面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因此,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对急需保护的一些稀有濒危种类应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如贵州赤水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其次,对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设需要不能保证在原地生存,如长江三峡工程的启动,受威胁的荷叶铁线蕨需要在相同或相近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安全地点建立试验场,促使其能在野生条件下易地繁衍。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禁止对某些有经济价值蕨类植物的滥采乱挖也很重要。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5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其种数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但却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山至高山带常组成大面积的各类针叶林。1、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一直是温暖的气候,第四纪冰期时又没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纪以来比较稳定的气候,致使中国的裸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多古残遗和孑遗成分,特有成分繁多和针叶林类型多样等特征。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和%,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残遗种或孑遗种,并常为特有的单型属或少型属。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Ginkgoaceae);特有单型属有水杉(Metasequoia)、水松(Glyptostrobus)、银杉(Cathaya)、金钱松(Pseudolarix)和白豆杉(Pseudotaxus);半特有单型属和少型属有台湾杉(Taiwania)、杉木(Cunninghamia)、福建柏(Fokienia)、侧柏(Platy-cladus)、穗花杉(Amentotaxus)和油杉(Keteleeria),以及残遗种,如多种苏铁(Cycas spp.)、冷杉(Abies spp.)等。中国的裸子植物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但其所形成的针叶林面积却略高于阔叶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2%。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中裸子植物物种较少,在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则有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在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除原生针叶林外,更常见的是大面积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柏木林。2、中国裸子植物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问题虽然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及森林资源,但由于多数裸子植物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组成的针叶林常作为优先采伐的对象,使利该资源正在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威胁和破坏。如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针叶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针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又相继被强烈采伐,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尚有天然针叶林保存。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因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山地带的各类天然针叶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随着各类天然针叶林采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濒危的速度。同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裸子植物亦破坏严重,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s)、多歧苏铁(C. multipinnata)和叉叶苏铁(C. micholitzii)均在新发表或新的分布点发现后就遭到大肆破坏。三尖杉(粗榧)属(Cephalotaxus)和红豆杉(紫杉)属(Taxus)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用植物后,就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使资源急剧减少。中国有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巨大青藏高原,也有广阔的平原低地,山岭重叠、河川纵横、气候多样、地质古老,这些是决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主要因素,在被子植物方面表现最为清楚,中国被子植物多样性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1)生态类型齐备 各种生活型的植物从乔木、半乔木(如梭梭属(Haloxylon))、灌木、半灌木(如沙拐枣属(Calligonum))、小半灌木(如蒿属(Artemisia))、直到多年生草和一年生草,无不具有。生态类群方面,从高山冻原植物(如多瓣木(Dryas octopetala)、松毛翠(Phyllodoce caerulea))到热带雨林种类;从超旱生荒漠植物到潮湿低地的湿生、水生种类;从高寒风大环境的青藏高原垫状植物到华南热带海滨的红树林,各种类型都有代表。各个气候带都有大量代表科属,例如,桦木科(Betula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的落叶树种,以及杨柳科(Salic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等是温带的代表;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的常绿树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以及冬青科(Aquifo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蓝果树科(Nyssaceae),还有单种的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和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等是亚热带的代表;至于中国热带森林中包含的科就更多了,常见的科有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橄榄科(Burseraceae)、山榄科(Sapotaceae)、楝科(Melisceae)、藤黄科(Guttifer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天料木科(Samy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四数木科(Datiscaceae)等。(2)原始古老成分很多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或早期发生的被子植物类群,在中国分布不少,有些仅仅分布于中国。中国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水青树科、连香树科、三白草科(Saururaceae)、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金缕梅科和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等科的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方面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近年来,中国在被子植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揭示被于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揭示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特有类型极其丰富 中国被子植物有极其多种多样的分布区类型,其中特有类型所占比重极大。到目前为止,统计中国被子植物持有属共有246个,特有种约17000种。古老孑遗种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昆栏树(Trochodendron aralioides)、银缕梅(单氏木)(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oricum)、四合木(Tetracena mongolic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例子。这些植物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乃至世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历史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又有三个特有属、种分布相对集中的待有现象中心:(i)川东-鄂西-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ii)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的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强烈隆升使本区产生大量新特有种,大大丰富了中国被子植物的多样性;(iii)滇东南-桂西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居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分界线上,其乔木持有屑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特有藤本届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它们所隶屑的科均为热带分布的科,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3、大力加强对中国被子植物的保护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数量最多,而且与人类的衣、食、医药、工业原料等关系最为密切。被子植物大量灭绝无疑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对被子植物的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它们,必须研究它们受威胁的方式、程度和灭绝过程,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在这方面,进行种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确定最小能存活种群(MVP)是核心内容。在目前尚无条件对每一个种进行深入的PVA分析的情况下,把保护的范围适当扩大是有必要的,否则,一个种灭绝以后,就再也不能挽回了。与此同时,应该特别重视减少造成物种濒危和灭绝的因素,如防止森林破坏,禁止对有经济价值的种类的过度采挖,尽量多建立一些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必要时采取迁地保护措施(变野生为栽培)等等。所有这些,还必须以立法和政策加以保证。只有这祥,中国丰富的被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它不仅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应有贡献。

根际促生菌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共生菌群体,可以有效增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研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水稻的高效种植策略和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一研究还将为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提供新思路,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藻 类 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光合同化生产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同时固氮藻类(和固氮细菌)每年约能固定亿t的氮素。因此,藻类不仅是人类和动物极其重要的食物源,而且它们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也是大气中氧的最重要的来源。不言而喻,它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环境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藻类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中(包括湖泊、水库、江河、溪水、沼泽、池塘、泉水、冰雪等)以及潮湿地表,其中生长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为淡水藻,分布于海洋和内陆咸水水体中的为咸水藻。中国的藻类包括有:原核生物中的蓝藻门;原生生物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其中海藻已记录的共2458种(详细情况将在海洋一节中讨论),这里仅讨论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及其所受威胁。 1、中国淡水藻类的多样性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中国淡水藻类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多样。近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表明,淡水藻类中的各个门类在中国都有发现,而且种类都非常丰富。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但是,由于国内尚有不少地区未进行过藻类调查,即使已进行藻类调查的有些地区,也并不十分全面,加之多数门类的淡水藻类在中国的调查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国淡水藻类的物种数应远远超过9000种,估计约有12000至15000种(按占世界淡水藻类种数的50%~60%计)。 淡水红藻和褐藻,它们是海陆演变过程中残留在淡水中的孑遗生物,几乎都生长在清洁、温度偏低、且较稳定的水体环境中,如泉水、井水、溪水中(特别是泉水环境),其分布区相当狭窄,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它们在这些环境中长期适应的结果,形成了不少珍稀特有的种类,这对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及生物自身的演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均分布得较稀少,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对这些藻类的采集研究,发现有些种类仅记录到一次。这样的藻类共有12种,包括淡水褐藻类的层状石皮藻(Lithoderma zonatum),以及淡水红藻类的绞纽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intortum)、中华串珠藻(B. sinense)、中华链珠藻(Sirodotia sinica)、中华鱼子菜(Lemanea sinica)和鹧鸪菜窄变种(Caloglossa leprieurii var. angusta)等,它们应该列入珍稀物种。 2、中国淡水藻类资源受威胁的状况 (1)物种受威胁的状况 虽然中国的淡水藻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有些罕见的种已遭受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其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淡水红藻和褐藻。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工业发展而过量抽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著名泉区的水源枯竭或濒临枯竭。泉城济南、山西晋祠和娘子关的泉源就是著名的例子。泉水枯竭,使那些依赖泉水环境生长的特有藻类(特别是淡水红藻)面临厄运,有些已荡然无存。淡水褐藻更为珍稀,中国仅在40年代初于四川重庆嘉陵江中发现过,几十年来由于环境的演变,也已消失。 最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少泉水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泉水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因而造成生长在其中的淡水红藻和其他泉水生物面临濒危,有的甚至灭绝。南京浦口珍珠泉,过去生长有十分丰富的淡水红藻:外界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ectocarpum)和美芒藻(Compsopogon spp.)。但是随着旅游区的开发,如今那里的红藻几乎绝迹。山西太原晋祠也有外果串珠藻生长,1994年去调查时尚有部分存在。1995年由于泉水枯竭,已经消亡。可以设想那些正在进行开发的泉源(旅游或饮料),如果不注意对泉源环境的保护,那么藻类和其他泉水生物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厄运。 在其他生长大型淡水藻类的水体中,也往往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招致大型淡水藻类的消失,如江苏阳澄湖,湖中大型轮藻植物出现成片死亡。又如武汉东湖中的原来主要藻类——鼓藻类(desmids),它们主要生长在清洁的水体中,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逐渐被蓝藻、绿球藻等耐污藻类所取代。类似的情况,已是十分常见。 (2)物种多样性结构受破坏的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群落的物种结构保持着良好的多样性状态,即种类多,但每个种的个体不多,这时藻类群落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保持水质良好状态,且水产丰富。但是当水生生态系统发生逆向转化——受重金属污染或高度富营养化时,藻类群落物种结构的多样性被破坏,某些物种超常生长而导致有害的赤潮(海洋中)或水华(淡水中)发生,并造成管道阻塞,水质恶化,危及渔业生产,甚至出现鱼类中毒现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屡见不鲜。中国常见的能形成有害水华的藻类有:蓝藻,常有毒,其中主要的是微囊藻(Microcystis),还有鱼腥藻(Anabaena)、项圈藻(Anabaenopsis)、颤藻(Oscillatori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它们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发生,危害很大;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属定鞭藻类,有毒,它们的水华已引起多起养殖鱼类的中毒事件;硅藻,也偶有大面积发生,其中以1991年冬春之交,湖北省汉江发生的约200km范围的硅藻水华——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最为典型,这次水华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武汉市和沿江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3、中国淡水藻类的保护 从上述可知,中国淡水藻类资源虽很丰富,但目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许多珍稀种类可能很快灭绝。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大型动、植物上,对像藻类这样的微型生物很少注意,这一情况必须改变。在保护大型动、植物的同时,应加强对小型植物的保护。 地 衣 1、中国地衣的多样性 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与藻类或蓝细菌处于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中才能生存于自然界。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约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所特有。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是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 2、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 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依存于森林树皮附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黄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蜡光袋衣(H. laccata)、横断山袋衣(H. hengduanensis)以及云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华疱脐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火灾所吞噬。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临威胁。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若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青睐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丛枝树花(Ramalina fastigiata),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h.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脱因无节制采收与开发所带来的厄运。 3、对地衣的保护 由于人类对地衣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开发利用方面,地衣尚处于“未开垦的处女地”状态。因而,它是一个潜力很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此外,地衣在自然界生长极为缓慢,加强对地衣的保护以便可持续利用已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保护地衣多样性除了必须保护它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外,应注意以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1)对于日用化工香料、药用和食用地衣资源应采取分区、按年、有计划、有节制地轮换采收。 (2)对于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世界珍稀物种,如陕西华山的华脐鳞,云南丽江的中华疱脐衣,以及庐山的美味石耳等中国和东亚特有种,应选择合适地段,建立珍稀地衣保护小区加以保护。 (3)对上述一些重要地衣同时还应采取菌、藻分离真培养,进行室内保存。对地衣物种进行多层次的系列保护措施是地衣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 (4)加强对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采集、分离、培养和研究,以便在地衣多样性遭受破坏之前使之受到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苔 藓 1、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有2200种,占全世界的。 中国苔藓植物的特点是: (1)特有类群丰富。根据近几十年调查的结果,仅见于中国的特有苔藓属和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仅少数涉及邻近地区)的东亚特有苔藓属共35个,占中国苔藓植物属数的%。它们共含有48个种、亚种或变种,占中国苔藓植物种总数的%(表1)。这些特有属、种在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长江流域中游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区存在3个分布中心(表2); (2)在系统发生上居关键位置的类群多,如原始类型藻苔目(Takakiales)藻苔科(Takakiaceae)藻苔属(Takakia)的两个种;藻苔(T. lepidozioides)和角叶藻苔(T. ceratophylla)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的高寒山地都有发现; (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 3、苔藓植物的保护 苔藓植物除了科学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苔藓作为“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已有数百年历史。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等,暖地大叶藓长期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被称作“茴心草”,用来治疗心血管病。 传统上,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或泥炭一直是花卉、苗木栽培或移植的重要包扎材料和园艺肥料,迄今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五倍子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在五倍子生产周期中,苔藓植物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是五倍子增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迄今为止,至少已发现有约20种苔藓植物可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植物。 此外,苔藓还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藓与地衣对大气中的SO2,CO和HF反应极为敏感。在中国,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高领藓(Glyphomitrium humilli-mum)和兜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等均系常见的树干附生种类,它们对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在环境监测方面加以利用。 总之,苔藓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对它们的保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注意。蕨类植物 1、中国蕨类植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有蕨类植物10 000~12 000种,中国有2 200~2 600种,占世界种数的22%。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除了热带少数科属外,中国拥有的科属数几乎占世界的95%,这说明中国的蕨类植物有极高的多样性。 中国分布有在探讨物种进化系统问题上十分重要的种类,如原始类群裸蕨纲的松叶蕨(Psilotum mudum)、天星蕨(Christensenia)。有些属如光叶蕨(Cystoathyrium)、中国蕨(Sinopteris),其分布区狭小,为中国特有,它们的发现对研究该科中属的演化关系有一定意义。而在四川东部长江沿岸发现的圆肾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其原产地在大西洋的Madeira群岛。中国变种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的出现,为研究间断分布及中国和非洲蕨类种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生长在海拔4350m高山寒冻荒漠的严酷环境中的玉龙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类形态和生态条件关系的重要属种。仅产中国西南的湖南石灰岩壁的荚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是典型的石灰岩钙质土的重要种属。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有的蕨类植物有500~600种,占已知中国蕨类植物的25%左右,重要特有属及代表种见表1。 2、蕨类植物受威胁和濒危状况 随各地区植物考察的深入,不断有蕨类植物新种被发现,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种由于环境改变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濒临灭绝(表2)。除上面提到的特有和濒危属种(表1和表2)外。还有些种类虽然不限产中国,但在中国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如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仅产靠近缅甸边境的盈江,而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仅产新疆的局部水域。像这些种类的个体数量不多,分布区狭窄,如不保护,很易绝灭。类似的濒危种类还有很多,估计约占中国蕨类总数的30%左右,其中重要的有101种(表3)。 导致蕨类植物濒危有以下多种原因: (1)森林破坏,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有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如1963年在四川二郎山团牛坪海拔2450m处林下发现的光叶蕨,1984年专程前往该地,发现森林消失,气候干燥,只在灌丛中找到一株。 (2)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局部地区一些植物种消失,如中华水韭,荷叶铁线蕨。 (3)由于对一些药用及观赏植物只宣传其价值,而不强调保护的重要,使一些蕨类植物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如鹿角蕨近年已难见到。 (4)旅游区对一些小型稀少植物不加保护,致使其遭践踏而无法生长,如瓶儿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3、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 蕨类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它们之中很多种是传统的中药和民间草药,约占全部种类的10%。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a)、骨碎补(Davallia barometz)能够健骨补肾,还有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和石韦(Pyrrosia)等。又如金毛狗脊蕨(Cibotium baronetz)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近年来出口需求量很大,每年超过百吨。虽然这个种分布较广,也不能不限量出口加以保护。蕨类植物多为阴生,叶质坚厚,宜作观叶植物及插花的切叶材料。还有少数种类如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等的拳卷叶芽,加工后可作蔬菜并出口;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叶下具有和蓝藻中的念珠藻共生结构,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是水稻的优良绿肥。总之,蕨类植物与其他绿色植物一道共同创造了地球表面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因此,加强对蕨类植物的保护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对急需保护的一些稀有濒危种类应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如贵州赤水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其次,对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设需要不能保证在原地生存,如长江三峡工程的启动,受威胁的荷叶铁线蕨需要在相同或相近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安全地点建立试验场,促使其能在野生条件下易地繁衍。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禁止对某些有经济价值蕨类植物的滥采乱挖也很重要。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5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其种数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但却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山至高山带常组成大面积的各类针叶林。 1、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在中生代至新生代第三纪一直是温暖的气候,第四纪冰期时又没有直接受到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基本上保持了第三纪以来比较稳定的气候,致使中国的裸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多古残遗和孑遗成分,特有成分繁多和针叶林类型多样等特征。 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和%,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中国的裸子植物中有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残遗种或孑遗种,并常为特有的单型属或少型属。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Ginkgoaceae);特有单型属有水杉(Metasequoia)、水松(Glyptostrobus)、银杉(Cathaya)、金钱松(Pseudolarix)和白豆杉(Pseudotaxus);半特有单型属和少型属有台湾杉(Taiwania)、杉木(Cunninghamia)、福建柏(Fokienia)、侧柏(Platy-cladus)、穗花杉(Amentotaxus)和油杉(Keteleeria),以及残遗种,如多种苏铁(Cycas spp.)、冷杉(Abies spp.)等。 中国的裸子植物虽仅为被子植物种数的,但其所形成的针叶林面积却略高于阔叶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52%。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中裸子植物物种较少,在西南地区针叶林中则有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在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除原生针叶林外,更常见的是大面积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柏木林。 2、中国裸子植物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问题 虽然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裸子植物物种及森林资源,但由于多数裸子植物树干端直、材质优良和出材率高,所以其所组成的针叶林常作为优先采伐的对象,使利该资源正在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威胁和破坏。如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针叶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天然林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60年代至70年代另一大针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又相继被强烈采伐,仅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和河谷深切的山坡陡壁,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尚有天然针叶林保存。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因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山地带的各类天然针叶林多被砍伐,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随着各类天然针叶林采伐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加快了林下生物消失和濒危的速度。同时,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裸子植物亦破坏严重,如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s)、多歧苏铁(C. multipinnata)和叉叶苏铁(C. micholitzii)均在新发表或新的分布点发现后就遭到大肆破坏。三尖杉(粗榧)属(Cephalotaxus)和红豆杉(紫杉)属(Taxus)植物自60年代和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现为新型抗癌药用植物后,就立即遭到大规模采伐破坏,使资源急剧减少。 中国有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巨大青藏高原,也有广阔的平原低地,山岭重叠、河川纵横、气候多样、地质古老,这些是决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的主要因素,在被子植物方面表现最为清楚,中国被子植物多样性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1)生态类型齐备 各种生活型的植物从乔木、半乔木(如梭梭属(Haloxylon))、灌木、半灌木(如沙拐枣属(Calligonum))、小半灌木(如蒿属(Artemisia))、直到多年生草和一年生草,无不具有。生态类群方面,从高山冻原植物(如多瓣木(Dryas octopetala)、松毛翠(Phyllodoce caerulea))到热带雨林种类;从超旱生荒漠植物到潮湿低地的湿生、水生种类;从高寒风大环境的青藏高原垫状植物到华南热带海滨的红树林,各种类型都有代表。 各个气候带都有大量代表科属,例如,桦木科(Betulaceae)、壳斗科栎属(Quercus)的落叶树种,以及杨柳科(Salic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等是温带的代表;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的常绿树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以及冬青科(Aquifo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蓝果树科(Nyssaceae),还有单种的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和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等是亚热带的代表;至于中国热带森林中包含的科就更多了,常见的科有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橄榄科(Burseraceae)、山榄科(Sapotaceae)、楝科(Melisceae)、藤黄科(Guttifer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天料木科(Samyd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四数木科(Datiscaceae)等。 (2)原始古老成分很多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或早期发生的被子植物类群,在中国分布不少,有些仅仅分布于中国。中国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水青树科、连香树科、三白草科(Saururaceae)、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金缕梅科和木通科(Lardizabalaceae)等科的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方面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近年来,中国在被子植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揭示被于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揭示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特有类型极其丰富 中国被子植物有极其多种多样的分布区类型,其中特有类型所占比重极大。到目前为止,统计中国被子植物持有属共有246个,特有种约17000种。古老孑遗种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昆栏树(Trochodendron aralioides)、银缕梅(单氏木)(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oricum)、四合木(Tetracena mongolic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例子。这些植物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乃至世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历史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又有三个特有属、种分布相对集中的待有现象中心:(i)川东-鄂西-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ii)川西-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的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青藏高原的快速和强烈隆升使本区产生大量新特有种,大大丰富了中国被子植物的多样性;(iii)滇东南-桂西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偏南,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居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分界线上,其乔木持有屑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 特有藤本届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它们所隶屑的科均为热带分布的科,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 3、大力加强对中国被子植物的保护 被子植物在大型植物中数量最多,而且与人类的衣、食、医药、工业原料等关系最为密切。被子植物大量灭绝无疑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格外重视对被子植物的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它们,必须研究它们受威胁的方式、程度和灭绝过程,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在这方面,进行种群存活力的分析(PVA),确定最小能存活种群(MVP)是核心内容。 在目前尚无条件对每一个种进行深入的PVA分析的情况下,把保护的范围适当扩大是有必要的,否则,一个种灭绝以后,就再也不能挽回了。

  • 索引序列
  • 果树的生产发育的研究论文
  • 果树三倍体育种研究的论文
  • 有关研究红树林果实的论文
  • 苹果蒸馏酒的生产与研究论文
  • 果树根际促生菌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