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与二胎代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二胎代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二胎代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纪明莉.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2]穆彦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10):188.

[3]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OL].黄河之声,2019(18):89-90[2019-10-22].

[4]黄亚.简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OL].黄河之声,2019(18):130[2019-10-22].

[5]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6]史妙芬.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33-134.

[7]刘昶智,韩骞赓."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J/OL].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120-122[2019-10-22].

[8]田媚娜.技能大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0.

[9]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1.

[10]贾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OL].黄河之声,2019(16):98[2019-10-22].

[11]王阳娟.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7):82[2019-10-22].

[12]陶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163.

[13]祝晓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规范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138-139.

[14]许配.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7-28.

[15]王金花.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2.

[16]李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8.

[17]李天顺.亲历学前教育的一次跨越式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14-19.

[18]杨眉.中国和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J].现代交际,2019(18):150+149.

[19]贾福梅.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57-158.

[20]鲍继艳.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交际,2019(18):215-216.

[21]谈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18):115-116.

[22]刘莉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8):141-142.

[23]林梓.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8):179-180.

[24]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217+221.

[25]阮思蓉.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18):194+197.

[26]王冬霞.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8):117-118.

[27]张丽娟.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9):83.

[28]陈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29]周新悦.试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27):210.

[30]孟庆莲.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浅见[J].青海教育,2019(09):39.

[31].青海省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通话工作方案[J].青海教育,2019(09):16-17.

[3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3]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4]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57-69.

[35]莫睿.领悟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45.

[36]王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9(05):139-140.

[37]贾少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9.

[38]张承宇.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97-99.

[39]叶明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审美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233-234.

[40]邓广峰.基于"课岗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文化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北极光,2019(09):170-171.

[41]张珊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探索[J].北极光,2019(09):141-142.

[42]刘静.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09):132-133.

[43]朱廷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9(27):29-31.

[44]王旭,刘霖芳.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25-131+144.

[45]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1-142.

[46]刘洋.传统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7-158.

[47]张现睿.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2-153.

[48]肖鑫鑫.信息化时代背景下APP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与应用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32-135+139.

[49]宁灵芝.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9):159-160.

[50]叶晓红,邱心雨.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3-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

[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山东  益宣    大森摘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政策对国家和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国家又出台二胎开放政策,这对原来的家庭和社会又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文从二胎带来对原独生子女的影响入手,分析二胎出生对家庭和社会将产生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对子女教育引导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二胎;独生子女;影响;意义;教育; 前言:国家从全国人口素质及国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中国人口作出了开放二胎政策的重要决定,中国人口结构将因为这个政策产生变化,而原有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已经被四个老人溺爱的孩子,要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与二胎和平相处、相亲相爱,这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问题。独生子女的性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都起到重要作用。多与孩子沟通,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在照顾二胎的同时不忘给予原独生子女关爱都是教育调试的方法。正确面对二胎出生对原独生子女产生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尽量不出现偏差,培养二个孩子之间相互关爱、互助的思想,让孩子尽快适应自己身份变化的现实,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看待二胎政策;二胎究竟会给原独生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原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促进我国提升人口素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胎政策开放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为降低人口数量而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因此世界上并没有很多人去研究二胎出生对独生子女的影响,也很少有人去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因此这种影响只针对多数人群而言。 、消极影响:在二胎出生以后,家长会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二胎的身上,中国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小,你要让着他,照顾他。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原独生子女,他们会认为是二胎分享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现在还要他作出让步。目前我国网络上经常会有独生子女为阻止二胎出生以死威胁的报道。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在没有对孩子的未来做出完整计划的情况下,盲目的要二胎,有些人还有重男轻女的想法,这样造成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受到双重打击,原来的物质条件没有了,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精神建设没有完成,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要二胎很正常,却忽视了目前社会环境给独生子女造成的影响,使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想不开,走向极端。我国很多家庭都是在头胎十几岁的时候才赶上二胎政策,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处于不成熟时期,但是对一些事情还已经产生自己的思想,因此很明白二胎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家长引导正确会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引导错误就会误入歧途,造成极端思想。这是二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其实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他会多一个人陪伴和分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与同胞竞争的经历之后,能够减少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度自信、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思想,在与弟弟或妹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体味到分享的快乐和被人温暖的感觉。家庭中多了一名成员,无疑会让家庭生活多一份乐趣,看着二胎的成长过程,孩子会明白父母曾经为自己付出过多少辛劳,这样更知道感恩。有时候照顾弟弟或妹妹是孩子成长最快的途径,能够改掉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多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的行为和思想。在社会老龄化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孩子面对六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那将是很高兴的事情。在社会发展方面,面对劳动力短期或者战争时,更多的年轻一代将为祖国的发展带来希望。在面对二胎到来的时候,主要问题在家长身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有了二胎也不能忽视对头胎的爱,经常陪陪他们,和他们聊聊弟弟或妹妹的事情,让他们试着与二胎接触并且照顾他们。让孩子明白,父母原本的爱还在,只是生活更加丰满,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够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一同分享和分担,从此自己不再孤单。在面对二胎时,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阳光。二胎的到来本身对原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是有利的,更能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不走一些教育上的弯路,那么二胎对原独生子女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积极影响的。 二胎政策的意义 、我国为何要实施二胎政策         我国在实行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正常之后,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提出老龄化的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面对的时候并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社会保障机构面临这巨大压力,在老人出现疾病或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孩子就面临崩溃的边缘。其次是失独问题。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全新词汇,是老人在面对唯一的子女出现意外的时候,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老人将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这个孩子出现任何状况,那么老人的生活将无法继续。最后是社会劳动力减少,如果面对战争或其它外力的时候,我国未来的发展将无人可用,中国的未来失去希望。基于以上因素我国将开发二胎政策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二胎出生对国家和家庭的意义         在二胎出生以后,家庭中会多一个希望,家长面对失独的机会降低,而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多一个孩子就会让他们没有那么辛苦,至少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这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种解决办法,能够对我国人口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社会上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孩子本身来说,多一个人与自己共同生活,更能降低他们出现公主病或者少爷病的机会,在同胞的竞争中他们更明白拥有的一切多珍贵,而得来这一切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独生子女的世界中有太多的娇惯,以至于这一代孩子身上出现很多问题,二胎的出生能够帮助独生子女更快的成长,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情感更能让我们的社会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 二胎出生后对原独生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使发挥二胎政策优势,避免二胎对原独生子女带来不利影响的关键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孩子是天真且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误区。因此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 、在情感上要保持以往的习惯,不增不减的爱着原独生子女,并且让他明白自己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家里的地位不会因为二胎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家长要在二胎到来之前和孩子多聊聊在弟弟或妹妹到来之后,家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爸爸和妈妈可能要多照顾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是你的亲人,在以后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他将陪你继续走下去。在你们成长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爱是平等的,对你的爱不会减少,不要有什么担心,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够代替。 、在怀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东西,把二胎的衣物和用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在你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为你准备东西,期待你的到来。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艰辛,更能明白父母的感受和辛苦。二胎出生之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照顾中来。在照顾弟弟或妹妹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培养起责任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很厉害,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在照顾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感情增进了,真正明白血浓于水的意义。 、注意教育的方法和语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树立其孩子高大的形象,告诉他们你看,弟弟和妹妹是不是比你小很多呀,他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你们的帮助和教导,你要有耐心,像爸爸和妈妈教你那样,这样的过程胜过直接说你那么大,要让着小的。这一句让着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平等的待遇,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着,反而会讨厌二胎的存在,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语言是使用很有技巧,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说法获得的效果会不相同。孩子的心理敏感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将很难弥补,因此家长在选择要二胎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修为。 、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寻求孩子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老大。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交流和尊重,其实这是错误的,他们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明白事理,因此在照顾二胎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老大,他是你的亲人,我们是一家人,对他多一些照顾病并不是我们更喜欢他,而是因为他太小了,没有你那么厉害,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明白家长照顾二胎的意义。在没事的时候要多陪陪、抱抱老大,让他们明白爱依然在,只是爸爸和妈妈有点忙着照顾一个比我需要照顾的人,那个人是我的亲人。在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老大,需要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的面对两个孩子,大小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公平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其实要独生子女消除误区接受二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家长能够善于教导,二胎的到来会为家庭增加乐趣,为原有独生子女的成长助力。 结束语:就我个人看来,二胎的出生在家庭经济及抚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我国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这家庭带来的优越环境,这种环境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是也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影响,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明白幸福的珍贵,不知道身边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关心,如此下去国家的未来将交给自私冷血且高能的人手中,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能够让他们多一份责任和关爱,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将我国几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在这个身份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在孩子们的身上。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王晓焘.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向后独生子女家庭———“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家庭模式的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47-53. [2].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1):62-66. [3].郭伟伟.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变革[J].宁波经济,2015(12):36-37.

与二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山东  益宣    大森摘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政策对国家和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国家又出台二胎开放政策,这对原来的家庭和社会又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文从二胎带来对原独生子女的影响入手,分析二胎出生对家庭和社会将产生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对子女教育引导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二胎;独生子女;影响;意义;教育; 前言:国家从全国人口素质及国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中国人口作出了开放二胎政策的重要决定,中国人口结构将因为这个政策产生变化,而原有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已经被四个老人溺爱的孩子,要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与二胎和平相处、相亲相爱,这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问题。独生子女的性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都起到重要作用。多与孩子沟通,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在照顾二胎的同时不忘给予原独生子女关爱都是教育调试的方法。正确面对二胎出生对原独生子女产生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尽量不出现偏差,培养二个孩子之间相互关爱、互助的思想,让孩子尽快适应自己身份变化的现实,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看待二胎政策;二胎究竟会给原独生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原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促进我国提升人口素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胎政策开放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为降低人口数量而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因此世界上并没有很多人去研究二胎出生对独生子女的影响,也很少有人去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因此这种影响只针对多数人群而言。 、消极影响:在二胎出生以后,家长会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二胎的身上,中国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小,你要让着他,照顾他。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原独生子女,他们会认为是二胎分享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现在还要他作出让步。目前我国网络上经常会有独生子女为阻止二胎出生以死威胁的报道。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在没有对孩子的未来做出完整计划的情况下,盲目的要二胎,有些人还有重男轻女的想法,这样造成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受到双重打击,原来的物质条件没有了,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精神建设没有完成,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要二胎很正常,却忽视了目前社会环境给独生子女造成的影响,使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想不开,走向极端。我国很多家庭都是在头胎十几岁的时候才赶上二胎政策,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处于不成熟时期,但是对一些事情还已经产生自己的思想,因此很明白二胎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家长引导正确会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引导错误就会误入歧途,造成极端思想。这是二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其实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他会多一个人陪伴和分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与同胞竞争的经历之后,能够减少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度自信、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思想,在与弟弟或妹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体味到分享的快乐和被人温暖的感觉。家庭中多了一名成员,无疑会让家庭生活多一份乐趣,看着二胎的成长过程,孩子会明白父母曾经为自己付出过多少辛劳,这样更知道感恩。有时候照顾弟弟或妹妹是孩子成长最快的途径,能够改掉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多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的行为和思想。在社会老龄化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孩子面对六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那将是很高兴的事情。在社会发展方面,面对劳动力短期或者战争时,更多的年轻一代将为祖国的发展带来希望。在面对二胎到来的时候,主要问题在家长身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有了二胎也不能忽视对头胎的爱,经常陪陪他们,和他们聊聊弟弟或妹妹的事情,让他们试着与二胎接触并且照顾他们。让孩子明白,父母原本的爱还在,只是生活更加丰满,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够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一同分享和分担,从此自己不再孤单。在面对二胎时,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阳光。二胎的到来本身对原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是有利的,更能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不走一些教育上的弯路,那么二胎对原独生子女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积极影响的。 二胎政策的意义 、我国为何要实施二胎政策         我国在实行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正常之后,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提出老龄化的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面对的时候并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社会保障机构面临这巨大压力,在老人出现疾病或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孩子就面临崩溃的边缘。其次是失独问题。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全新词汇,是老人在面对唯一的子女出现意外的时候,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老人将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这个孩子出现任何状况,那么老人的生活将无法继续。最后是社会劳动力减少,如果面对战争或其它外力的时候,我国未来的发展将无人可用,中国的未来失去希望。基于以上因素我国将开发二胎政策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二胎出生对国家和家庭的意义         在二胎出生以后,家庭中会多一个希望,家长面对失独的机会降低,而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多一个孩子就会让他们没有那么辛苦,至少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这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种解决办法,能够对我国人口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社会上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孩子本身来说,多一个人与自己共同生活,更能降低他们出现公主病或者少爷病的机会,在同胞的竞争中他们更明白拥有的一切多珍贵,而得来这一切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独生子女的世界中有太多的娇惯,以至于这一代孩子身上出现很多问题,二胎的出生能够帮助独生子女更快的成长,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情感更能让我们的社会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 二胎出生后对原独生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使发挥二胎政策优势,避免二胎对原独生子女带来不利影响的关键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孩子是天真且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误区。因此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 、在情感上要保持以往的习惯,不增不减的爱着原独生子女,并且让他明白自己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家里的地位不会因为二胎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家长要在二胎到来之前和孩子多聊聊在弟弟或妹妹到来之后,家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爸爸和妈妈可能要多照顾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是你的亲人,在以后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他将陪你继续走下去。在你们成长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爱是平等的,对你的爱不会减少,不要有什么担心,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够代替。 、在怀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东西,把二胎的衣物和用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在你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为你准备东西,期待你的到来。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艰辛,更能明白父母的感受和辛苦。二胎出生之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照顾中来。在照顾弟弟或妹妹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培养起责任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很厉害,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在照顾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感情增进了,真正明白血浓于水的意义。 、注意教育的方法和语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树立其孩子高大的形象,告诉他们你看,弟弟和妹妹是不是比你小很多呀,他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你们的帮助和教导,你要有耐心,像爸爸和妈妈教你那样,这样的过程胜过直接说你那么大,要让着小的。这一句让着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平等的待遇,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着,反而会讨厌二胎的存在,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语言是使用很有技巧,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说法获得的效果会不相同。孩子的心理敏感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将很难弥补,因此家长在选择要二胎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修为。 、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寻求孩子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老大。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交流和尊重,其实这是错误的,他们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明白事理,因此在照顾二胎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老大,他是你的亲人,我们是一家人,对他多一些照顾病并不是我们更喜欢他,而是因为他太小了,没有你那么厉害,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明白家长照顾二胎的意义。在没事的时候要多陪陪、抱抱老大,让他们明白爱依然在,只是爸爸和妈妈有点忙着照顾一个比我需要照顾的人,那个人是我的亲人。在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老大,需要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的面对两个孩子,大小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公平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其实要独生子女消除误区接受二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家长能够善于教导,二胎的到来会为家庭增加乐趣,为原有独生子女的成长助力。 结束语:就我个人看来,二胎的出生在家庭经济及抚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我国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这家庭带来的优越环境,这种环境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是也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影响,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明白幸福的珍贵,不知道身边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关心,如此下去国家的未来将交给自私冷血且高能的人手中,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能够让他们多一份责任和关爱,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将我国几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在这个身份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在孩子们的身上。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王晓焘.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向后独生子女家庭———“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家庭模式的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47-53. [2].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1):62-66. [3].郭伟伟.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变革[J].宁波经济,2015(12):36-37.

我国实行多年的人口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二胎政策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放开二胎政策是大势所趋》

【摘 要】报告在提到人口问题时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松动,表明我国现在不只是关注人口的数量,还把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现在我国的人口不仅没有大幅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出生率也在更替水平以下。以这种速度下去,在未来二、三十年,将面临更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人口的短缺,所以放开二胎政策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问题;人口素质

一、现行的人口政策

我国实行多年的人口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执行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个别省市,原则上农村也是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二是,在一些省市,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以照顾间隔几年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三是,普遍允许有计划地生育两个孩子,包括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

强调,计划生育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相对于十七大,中央的政策有了“一增一减”的变化,增加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减少了“稳定低生育率”这一提法。这其实也是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修正。

关于现行的人口政策,每位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李建新教授就主张二胎政策,他认为实行二胎政策是对把干预降到了最低的水平,尊重了人权,也尊重人口的自身发展规律,他认为一胎化政策是有悖人性的逆发展过程,会导致国力衰竭、民族衰亡;翟振武则教授认为现在不是放开二胎的最好时机,因为现在的劳动力仍有大量剩余,现在放开二胎无疑会使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而且依靠放开生育政策缓解老龄化问题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还是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人口形势的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人口约为亿人,人口略有上升,然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而不是生育率的上升。最近几年有关人口的调查显示人口出生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这使很多学者都心存疑虑,认为存在着瞒报漏报的行为,然而他们忽视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首先,经济方面,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不断攀升,而且未来的养老保障必将会越来越完善,就代际财富流来说,由子代流向父代的少了,而由父代流向子代的多了,考虑到孩子的价值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放弃生育来换取富裕、自由的生活。其次,文化方面,由于现在人们学历的普遍上升,推迟生育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高学历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质量而不是孩子的数量,他们宁愿在一个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再次,思想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了30多年,使得各家各户有这种潜意识的存在,人们逐渐倾向于生育一个孩子,并且享受生育一个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各种优惠以及较少的负担。

这样看来,生育率呈下降趋势不可避免,我们不排除有瞒报漏报的存在,但是也不得不正视现在所面临的低生育率。

三、“一胎政策”的弊端

计划生育在我国实行30多年来,的确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然而在当今社会,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在经济方面,长期实行“一胎化”政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它会使我国的劳动力逐渐呈现减少的趋势,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大大减少,阻碍经济的发展。其次,在社会方面,会使我国的老龄化更加的严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与加剧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还会使抚养比上升,之前积累起来的“人口红利”会逐渐的消退。再次,在家庭方面,现在出现的好多“失独”家庭,就是实行独身子女政策之痛,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在由于各种原因失去自己的孩子时,是父母的伤痛无以言表,尤其是对于已经过了育龄期的家庭更是如此。最后,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差,性格中会出现自私的特性,为其他人考虑的较少,个人利益占上风。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不能逃避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又是十分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措施,其结果也是治标不治本。

四、放开二胎是大势所趋

放开二胎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以及家庭的稳定都有积极的影响。

细细想来,“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只不过是给穷人上的一个枷锁,对富人毫不起作用,拿钱买孩子是大多数富人们的一种手段。考虑到经济成本,现在在普通人家庭一般“养不起”孩子。与以往“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说法不同,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家庭才会多生孩子,较少的考虑经济成本,这样还会使阶级分化进一步的加剧,如果能够放开二胎,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那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在婆家还是在娘家过,现在每每大节之后都会有不少“闪离”的故事,虽然有可能与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关联,但是独生子女政策也脱不了干系。如果继续实行“一孩政策”的话,不仅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更加严重,使我国未富先老的困境面临更大的难题,还会影响由以往传统的大家庭所带来的稳定家庭结构。

由此可见,放开二胎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要走稳健的人口路线,不能从一个极端(最大控制)走向另一个极端(放任自流)。通过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分析,笔者认为放开二胎是我国人口未来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新网.报告:中国将坚持计划生育国策[Z]. 2012-11-13.

[2] 中顾网.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Z].2010- 1-17.

[3] 翟振武,李建新.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湛中乐,谢珂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解读[J].人口与发展,2011(03).

[5] 曾毅,顾宝昌,郭志刚等著.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晓杰( ),女,山东临沭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董雪( ),女,山东泰安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人口学专业,研究生。

有关二胎政策论文的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纪明莉.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2]穆彦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10):188.

[3]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OL].黄河之声,2019(18):89-90[2019-10-22].

[4]黄亚.简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OL].黄河之声,2019(18):130[2019-10-22].

[5]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6]史妙芬.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33-134.

[7]刘昶智,韩骞赓."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J/OL].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120-122[2019-10-22].

[8]田媚娜.技能大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0.

[9]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1.

[10]贾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OL].黄河之声,2019(16):98[2019-10-22].

[11]王阳娟.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7):82[2019-10-22].

[12]陶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163.

[13]祝晓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规范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138-139.

[14]许配.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7-28.

[15]王金花.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2.

[16]李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8.

[17]李天顺.亲历学前教育的一次跨越式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14-19.

[18]杨眉.中国和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J].现代交际,2019(18):150+149.

[19]贾福梅.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57-158.

[20]鲍继艳.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交际,2019(18):215-216.

[21]谈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18):115-116.

[22]刘莉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8):141-142.

[23]林梓.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8):179-180.

[24]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217+221.

[25]阮思蓉.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18):194+197.

[26]王冬霞.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8):117-118.

[27]张丽娟.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9):83.

[28]陈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29]周新悦.试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27):210.

[30]孟庆莲.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浅见[J].青海教育,2019(09):39.

[31].青海省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通话工作方案[J].青海教育,2019(09):16-17.

[3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3]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4]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57-69.

[35]莫睿.领悟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45.

[36]王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9(05):139-140.

[37]贾少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9.

[38]张承宇.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97-99.

[39]叶明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审美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233-234.

[40]邓广峰.基于"课岗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文化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北极光,2019(09):170-171.

[41]张珊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探索[J].北极光,2019(09):141-142.

[42]刘静.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09):132-133.

[43]朱廷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9(27):29-31.

[44]王旭,刘霖芳.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25-131+144.

[45]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1-142.

[46]刘洋.传统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7-158.

[47]张现睿.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2-153.

[48]肖鑫鑫.信息化时代背景下APP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与应用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32-135+139.

[49]宁灵芝.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9):159-160.

[50]叶晓红,邱心雨.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3-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

[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山东  益宣    大森摘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政策对国家和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国家又出台二胎开放政策,这对原来的家庭和社会又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文从二胎带来对原独生子女的影响入手,分析二胎出生对家庭和社会将产生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对子女教育引导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二胎;独生子女;影响;意义;教育; 前言:国家从全国人口素质及国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中国人口作出了开放二胎政策的重要决定,中国人口结构将因为这个政策产生变化,而原有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已经被四个老人溺爱的孩子,要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与二胎和平相处、相亲相爱,这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问题。独生子女的性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都起到重要作用。多与孩子沟通,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在照顾二胎的同时不忘给予原独生子女关爱都是教育调试的方法。正确面对二胎出生对原独生子女产生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尽量不出现偏差,培养二个孩子之间相互关爱、互助的思想,让孩子尽快适应自己身份变化的现实,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看待二胎政策;二胎究竟会给原独生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原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促进我国提升人口素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胎政策开放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为降低人口数量而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因此世界上并没有很多人去研究二胎出生对独生子女的影响,也很少有人去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因此这种影响只针对多数人群而言。 、消极影响:在二胎出生以后,家长会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二胎的身上,中国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小,你要让着他,照顾他。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原独生子女,他们会认为是二胎分享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现在还要他作出让步。目前我国网络上经常会有独生子女为阻止二胎出生以死威胁的报道。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在没有对孩子的未来做出完整计划的情况下,盲目的要二胎,有些人还有重男轻女的想法,这样造成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受到双重打击,原来的物质条件没有了,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精神建设没有完成,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要二胎很正常,却忽视了目前社会环境给独生子女造成的影响,使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想不开,走向极端。我国很多家庭都是在头胎十几岁的时候才赶上二胎政策,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处于不成熟时期,但是对一些事情还已经产生自己的思想,因此很明白二胎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家长引导正确会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引导错误就会误入歧途,造成极端思想。这是二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其实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他会多一个人陪伴和分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与同胞竞争的经历之后,能够减少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度自信、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思想,在与弟弟或妹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体味到分享的快乐和被人温暖的感觉。家庭中多了一名成员,无疑会让家庭生活多一份乐趣,看着二胎的成长过程,孩子会明白父母曾经为自己付出过多少辛劳,这样更知道感恩。有时候照顾弟弟或妹妹是孩子成长最快的途径,能够改掉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多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的行为和思想。在社会老龄化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孩子面对六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那将是很高兴的事情。在社会发展方面,面对劳动力短期或者战争时,更多的年轻一代将为祖国的发展带来希望。在面对二胎到来的时候,主要问题在家长身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有了二胎也不能忽视对头胎的爱,经常陪陪他们,和他们聊聊弟弟或妹妹的事情,让他们试着与二胎接触并且照顾他们。让孩子明白,父母原本的爱还在,只是生活更加丰满,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够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一同分享和分担,从此自己不再孤单。在面对二胎时,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阳光。二胎的到来本身对原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是有利的,更能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不走一些教育上的弯路,那么二胎对原独生子女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积极影响的。 二胎政策的意义 、我国为何要实施二胎政策         我国在实行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正常之后,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提出老龄化的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面对的时候并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社会保障机构面临这巨大压力,在老人出现疾病或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孩子就面临崩溃的边缘。其次是失独问题。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全新词汇,是老人在面对唯一的子女出现意外的时候,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老人将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这个孩子出现任何状况,那么老人的生活将无法继续。最后是社会劳动力减少,如果面对战争或其它外力的时候,我国未来的发展将无人可用,中国的未来失去希望。基于以上因素我国将开发二胎政策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二胎出生对国家和家庭的意义         在二胎出生以后,家庭中会多一个希望,家长面对失独的机会降低,而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多一个孩子就会让他们没有那么辛苦,至少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这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种解决办法,能够对我国人口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社会上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孩子本身来说,多一个人与自己共同生活,更能降低他们出现公主病或者少爷病的机会,在同胞的竞争中他们更明白拥有的一切多珍贵,而得来这一切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独生子女的世界中有太多的娇惯,以至于这一代孩子身上出现很多问题,二胎的出生能够帮助独生子女更快的成长,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情感更能让我们的社会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 二胎出生后对原独生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使发挥二胎政策优势,避免二胎对原独生子女带来不利影响的关键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孩子是天真且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误区。因此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 、在情感上要保持以往的习惯,不增不减的爱着原独生子女,并且让他明白自己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家里的地位不会因为二胎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家长要在二胎到来之前和孩子多聊聊在弟弟或妹妹到来之后,家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爸爸和妈妈可能要多照顾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是你的亲人,在以后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他将陪你继续走下去。在你们成长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爱是平等的,对你的爱不会减少,不要有什么担心,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够代替。 、在怀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东西,把二胎的衣物和用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在你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为你准备东西,期待你的到来。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艰辛,更能明白父母的感受和辛苦。二胎出生之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照顾中来。在照顾弟弟或妹妹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培养起责任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很厉害,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在照顾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感情增进了,真正明白血浓于水的意义。 、注意教育的方法和语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树立其孩子高大的形象,告诉他们你看,弟弟和妹妹是不是比你小很多呀,他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你们的帮助和教导,你要有耐心,像爸爸和妈妈教你那样,这样的过程胜过直接说你那么大,要让着小的。这一句让着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平等的待遇,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着,反而会讨厌二胎的存在,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语言是使用很有技巧,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说法获得的效果会不相同。孩子的心理敏感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将很难弥补,因此家长在选择要二胎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修为。 、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寻求孩子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老大。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交流和尊重,其实这是错误的,他们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明白事理,因此在照顾二胎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老大,他是你的亲人,我们是一家人,对他多一些照顾病并不是我们更喜欢他,而是因为他太小了,没有你那么厉害,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明白家长照顾二胎的意义。在没事的时候要多陪陪、抱抱老大,让他们明白爱依然在,只是爸爸和妈妈有点忙着照顾一个比我需要照顾的人,那个人是我的亲人。在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老大,需要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的面对两个孩子,大小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公平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其实要独生子女消除误区接受二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家长能够善于教导,二胎的到来会为家庭增加乐趣,为原有独生子女的成长助力。 结束语:就我个人看来,二胎的出生在家庭经济及抚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我国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这家庭带来的优越环境,这种环境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是也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影响,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明白幸福的珍贵,不知道身边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关心,如此下去国家的未来将交给自私冷血且高能的人手中,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能够让他们多一份责任和关爱,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将我国几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在这个身份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在孩子们的身上。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王晓焘.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向后独生子女家庭———“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家庭模式的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47-53. [2].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1):62-66. [3].郭伟伟.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变革[J].宁波经济,2015(12):36-37.

与胎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对于胎教对胎儿带来的益处,有很多的论文和报道。比如发表在2014年第7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上的“胎教对胎儿的益处分析”一文[1],提到胎教对胎儿的益处有:

(1)音乐敏感度高

受过胎教的宝宝对音乐敏感,有音乐天赋。听见音乐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

(2)学发音更早、更快

受过胎教的宝宝2个月时会发几个元音,4个月时会发几个辅音,5 6个月发出的声音就可表达一定的意思。

(3)塑造积极的心理行为 健康

受过胎教的宝宝一般情绪较稳定,非常活泼可爱,夜里较少哭闹。父母会觉得胎儿好带,与整天笑呵呵的胎儿在一起,家属也会发现无限乐趣。

(4)精细运动能力发展良好

受过胎教的宝宝双手抓、握、拿、取、拍、打、摇、对击、捏、扣、穿、套等能力强。

(5)运动能力发展很好

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均较早,且动作敏捷、协调。

(6)有较强的感应能力

他们听到母亲的脚步声、说话声便会停止啼哭。

(7)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

例如在睡觉前播放胎教音乐或母亲哼唱催眠曲,婴儿很快入睡。满月后就基本形成了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既然胎教带给宝宝的好处很多,那么科学的胎教方式是其重要前提,是准妈妈们必须要了解的内容。

1

每天定时进行音乐熏陶。听优美舒缓的音乐或者准爸妈亲自为胎儿唱歌,因为这些不仅能帮助孕妇稳定情绪,还能强化胎儿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2

适量地对宝宝做爱抚以及拍打等动作。

在对宝宝进行抚摸的同时配合声音是家长和腹中宝宝沟通的良好方法。这样一来,能够给胎儿灌输一种安全感,不但可以提高宝宝的运动积极性,而且可以让胎儿感到舒适与快乐,这对胎儿的大脑发育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子宫中长期接受家长抚摸、进行体操与 游戏 的足月宝宝与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相比,其出生后做翻身、抓爬握坐等各种动作的时间都较早一些,且拥有较强的肌肉活力。

3

经常与胎儿互动。

胎儿在母体里便开始记忆母亲和父亲的声音,从而获得舒适和安定的感觉。准爸妈如能时常以温柔的声音和腹中胎儿说话,多沟通、多交流,让胎儿感受一些美好的事物,会让胎儿有被爱的感觉。

有些准爸妈认为胎教对宝宝的好处很多,就长时间给宝宝放音乐或者把音量开得很大。

殊不知,胎儿在母体内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醒着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孕早期时每天只有5分钟是醒着的,即使到分娩前,宝宝每次的清醒时间也才30分钟。

最好的办法就是:宝妈要调整好胎儿的生物钟,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胎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过长时间和过强的声音刺激,反而会对宝宝的大脑和听力造成伤害。

所以,要想给孩子良好的胎教,各位准爸妈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哟!

参考文献:

[1]杨晓欣,赵金荣,李金凤.胎教对胎儿的益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04):176.

家训宜早,始自婴孩 颜之推认为,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幼年时期,因为幼年可塑性较大,因此他十分强调及早施教,甚至应该从胎教开始。在《教子》篇中说道:“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仁孝礼义,导习之矣。”可见《颜氏家训》中对早教的重视程度之高。而之所以早教效果比较好,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也就是说,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勉子自立,读书致用颜之推在《勉学》篇中反复的告诫子孙,学习是人生的大事,切不可荒废学业,任何人都要努力的学习,其言道:“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之推还强调读书是立身之本,他经历了乱世沉浮,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告诫子孙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把书读好,读书是求取名利的正道和大道。“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耳身。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同‘技’)在身。’伎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对于学习的内容,颜之推认为首先要读儒家经典,当然对于佛学也不要忽视;然后要学习书法、数学、医术、绘画、琴瑟、下棋、 射箭 、投壶等“杂艺”,这些要兼习却不专精。颜之推还劝诫子孙年幼要读书,但年纪大了也不能不读书,人的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 3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颜氏家训》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涵盖了多个领域,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主张,这些内容都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具有时效性,对当代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及早施教,勿失良机 在上一节介绍《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已经提到,颜之推认为“家训宜早,始于婴孩”,重视早教,甚至从胎教开始。之所以重视早教,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这对我们当家时代的家庭教育的启示是,对孩子的教育要尽早开始,按照孩子发展的阶段。早教的第一个阶段是胎教。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胎儿有接受教育的潜在可能因此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可以开始教育,母亲在怀孕期间就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等对胎儿进行熏陶。早教的第二个阶段是学前教育。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要给予各种感官刺激来发挥潜能,同时要抓好婴儿发育的关键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寓爱于教,严慈相融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颜之推主张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并指出了溺爱对子女的危害,认为溺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然而当今很多家庭,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溺爱有加,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孩子。因此颜之推认为对待孩子要严慈相融。首先对孩子要慈爱,同时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这样孩子才会尊重和信服自己的父母。如果只严格,那么孩子就会害怕父母,在此环境下孩子只会变得胆小懦弱;如果只爱而不教,父母对其听之任之,那么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肆无忌惮,这两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均爱诸子,平等对待 颜之推在《教子》一篇中特别强调做父母的对待子女不能偏爱,要平等对待。父母一旦有了偏爱的情况,就可能会造成子女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是仇视,不管是受宠和被冷落,都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当今的多子女家庭中也依旧存父母偏心的情况,有的父母偏爱幼子、有的父母偏爱男孩儿……均爱原则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多启示,面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发展舞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身为家长要尽力去发现孩子的长处,为孩子创造一种机会,一种成长的机会,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孩子一视同仁,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董晓捷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7. [2]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4:8,135,287. [3]武海燕.《颜氏家训》对于当代家庭教育的意义[J].教育探索,2002(12):49. 家庭家教家风论文篇三: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帮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性别角色的同一性,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幼儿的社会交往等能力,父亲角色应当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其独特价值,然而现实却是中国幼儿家庭教育中面临着父亲角色在功能实现上的“缺失”,认知观念上的“误区”,行为扮演上的“极端”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家庭以及父亲本身有着必然的联系,确立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正确位置,不仅需要社会建立健全亲职教育的体系,家庭建立和谐良好的氛围,还需要父亲自身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促进角色成长。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角色定位;策略研究 家庭是幼儿出生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微系统”,父母是家庭中与幼儿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亲密的两个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温情滋养与细心呵护,同样也不能缺少父亲的参与。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字经》中曰:“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当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纵观历史长河,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发生着些微变化,从最初作为一家之主的“严父”,到权威逐步瓦解的“慈父”,亲子之间由“上下级的权威”关系慢慢走向“民主平等”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父亲的职能也由单纯的“精神领袖”或者“养家糊口”走向了全方位、多功能对子女和伴侣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角色。如何正确确立父亲这一角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位置,是目前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父亲角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教育的起始阶段,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早期的家庭教育对未来 儿童 人格塑造、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能够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处在幼儿阶段的儿童会产生“恋父情节”和“恋母情节”,基于对父母权威的崇拜,他们逐渐从与自己相同性别的父母身上获得性别的认同,而模仿是幼儿性别认同的主要方式。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习到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有利于培养男孩子坚强刚毅、进取和拼搏之心,女孩子则可以从父亲身上了解到异性的特征,获得与异性交往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父亲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父亲粗犷的爱,是孩子认识力量的源泉,父亲的男人气质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泉;父亲的广阔视野、丰富的知识,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父亲在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含蓄地传递着对子女的关爱和影响。”国内外的不少研究也显示,由男性带大的孩子在智商水平上会更高,在学校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父亲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项研究显示,父亲跟子女接触的时间越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越强。五个月大的婴儿跟父亲接触和互动较多,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有更多的语音回应。此外,还有研究显示,跟父亲接触比较多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成人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而这些都有利于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父亲在幼儿的成长教育当中具有独特的贡献,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当代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定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在角色功能的实现上存在“缺失” 在当代社会的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缺失”以及“心理上的缺失”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是指由于离婚分居或者死亡而导致的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位,而后者主要是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或是个人意识的欠缺而未尽到父亲在家庭中应当尽到的职责。无论是哪种情况,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孩子会较少或者无法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而父亲会表现出不参与或者较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照料。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家庭中父亲参与幼儿的教育程度要远远低于母亲的参与程度,其中有的家庭,是父亲作为家庭中教育幼儿的主体,而的家庭是母亲担任教育幼儿的重任,而在生活照料上,父母之间的参与程度悬殊更大,有的家庭是主要有母亲来照顾,只有的家庭,孩子主要由父亲照顾。可见无论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还是在生活照料方面,父亲所承担的比重都比母亲要低很多。在健全的家庭结构中,父亲的家庭教育职能和养育职能存在“缺失”,对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而言,这种“缺失”就更为明显。近些年,全世界的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欧美国家的离婚率长期居高不下,如今亚洲的离婚率也有接近欧美国家的趋势,中国的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另一个数据显示,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只有10%交由父亲抚养,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单亲家庭的幼儿面临着父亲“缺位”的现实。 (二)在角色观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父亲对家庭角色的分工存在着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其一,很多男性家长始终认为教育和抚养子女是母亲应当做的事情,而父亲更应当扮演“养家糊口”“在外挣钱”的角色,这种传统角色分工的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就尤为突出,因此不少留守儿童只能常年在母亲或者隔代长辈的陪伴下成长。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男女分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当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步 入职 场,也就同时意味着家庭内部的职责包括抚养子女和料理家务应当成为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其二,大多数的男性家长对于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缺乏认识,认为父亲的职责就是为家庭提供经济基础,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更多的应当体现在物质上的支持,而不是教育和陪伴。2004年,天津的一项关于父亲角色认知的调查显示,仅有的父亲知道“父亲带大的孩子更加聪明”,25%的父亲完全不知道自身对于儿童教育的作用,只有23%父亲能够说出自己的言行是儿童的榜样。 (三)在角色行为的扮演上存在“极端”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漠不关心”要么是“独断专制”,前一类型的父亲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之中,奔波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很少关心子女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对子女也缺乏必要的要求,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专制型的父亲则常常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命令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子女,态度冷漠,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期望高,宽容少,限制多,温情少。相关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采用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增多,其子女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且由于经常遭到拒绝,子女自我接纳程度减低,易产生自卑、无助、不安全感。相反,在情感温暖的家庭中,如果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情多的子女,成长后会表现出更加稳定的情绪、有较高的安全感、适应能力强,相应的自信心以及自尊感也会比较强,容易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可见父亲极端的角色定位和教养行为直接关系到幼儿日后的人格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温情民主的父亲形象在家庭生活中并不普遍,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的外部经济和文化大环境有关,同样也与父亲自身的个人素质和教育观以及儿童观息息相关。 三、父亲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颠覆,父亲角色的定位存在着功能实现上的“缺位”,认识观念上的“误区”,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极端”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呢?笔者试图从社会因素方面,家庭因素方面以及个人因素方面寻找原因。 (一)社会因素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两地家庭、外地务工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新型家庭模式产生。激烈的社会竞争,物价上涨,高昂的教育成本和生活压力让父亲这一角色不得不背负着经济的重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养家糊口”当中,此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批的农民改变了以往在家种田的生产模式,进城打工成为了很多农村家庭获得经济入手的重要来源,进城务工这部分人群,在城市虽然拥有了一份工作,但相应的医疗、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尚未得到相应的解决,巨大的生活压力常常使一家人分居两地,养育子女的责任便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父亲”已然成为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成为了电话那头一个遥远的“问候者”,成为了一年偶尔回来几次的“远方客人”。然而留守在家中的母亲或者隔代长辈,受文化素质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局限,也无法很好的意识到自身是父亲和子女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对于城市的家庭而言,由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家庭模式也由亲子关系为轴心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转变,也这就意味着,她们在婚姻上更加注重夫妻双方的感情和个人的感受而不再为了孩子或者生存而迁就,因此离婚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缺位也日益普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让父亲难以尽到应有的职责,对于完整的家庭而言,社会大众的传统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认为父亲应当更多地投入到家庭生计当中,而对于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家庭因素 费孝通教授曾经说过亲子关系与夫妇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短缺的[1]”,另有相关研究发现,母亲对父亲的支持,会影响到父亲家庭教育的实现,那些受到妻子鼓励的父亲会觉得自己更能够当一名好父亲,因此,一个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直接会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夫妻关系的质量会影响父亲与孩子直接互动。[2]有研究显示,从儿童出生6个月到18个月,父亲的婚姻满意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母亲的婚姻满意度也从怀孕到产后两年存在下滑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夫妻间的关系在幼儿刚出生到幼儿出生没多久这段时间处在比较紧张的时期,这与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亲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照料孩子的压力、新的家庭责任以及父母亲双方所面临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分工相关。中国目前的幼儿家庭,在角色分工方面,很多母亲喜欢大包大揽,主动承担起家庭教养的责任,对父亲参与幼儿照料和教育子女缺乏信心,,对父亲的育儿行为不能够有耐心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鼓励,这种默认的角色分工让父亲不自觉地成为了家里的“甩手掌柜”;另有一部分的家庭,母亲除了担任照顾家庭的责任以外,还忙于 职场 ,奔波于职场和家庭的妇女对父亲在家庭中照料和教育子女方面便有了更高的期待,她们希望无论是在外工作还是在家养育子女都应当是两人所共同承担的事情,如果父亲在家庭职责上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夫妻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 (三)个人因素 在幼儿家庭中,初为人父人母的夫妻双方都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问题,女性除了当好妻子之外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位好母亲,对男性而言同样面临着要学习如何从一个丈夫的角色转化成一个父亲。如果说十月怀胎和婴幼儿的哺育能够让女性顺利的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那么对于男性而言,如何当好父亲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在很多的幼儿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父亲角色对幼儿成长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养观和亲子观。即使有些父亲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教育方式不得法等问题,很多父亲采用专制甚至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子女,结果使得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遭受的挫折之后的父亲很难能够继续投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并默认自己并不擅长照料子女,因此父亲面临着难以确定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位置,即便确定的自己的位置也难以实现。 四、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策略 (一)建立社会父职教育体系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成为父亲母亲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亲职教育的培训,事实上,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父职教育已经较为成熟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的全国父亲网络从1985年就逐渐发展起“父方支持方案”,通过“父职课程”的有效实施,来提升父职教育的目标。台湾地区的“爸爸学校”也旨在通过课程的传授教导父亲如何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使命。我国父亲缺失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相应的父职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针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父亲角色缺失现象,政府首先应当在社区街道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聚居地建立父职教育培训机构,由专业的亲职教育专家和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帮助父母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与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如何处理亲子之间的关系等等。除此之外社区街道和农村村委会还可以联合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多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定期开展父亲或者母亲交流大会,共同分享育儿经验。尤其对于单亲家庭或者贫困家庭面临的经济和情感上的困境,政府要给予帮助。在法律方面,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明确父亲的职责维护父亲的权益,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障亲职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整个社会要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重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观念,呼吁全社会参与到亲职教育中。 (二)发展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 “父亲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家庭是建立在父亲、母亲和子女三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佳作用,父亲的缺失对母亲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父亲长期在外的家庭,母亲会相应的承担更多照料子女的责任,对于母亲而言,她不仅要学会如何尽到一个母亲应有的职责,还应当学会如何在父亲缺失的状态下满足子女对父爱的渴望,正确引导子女健康成长,并协调子女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对于离异的家庭而言,母亲要帮助子女正确面对离异问题,不要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而影响到父亲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要帮助子女学习如何与父亲和谐相处。在父亲意识薄弱的家庭中,母亲要从怀孕开始就鼓励父亲参与到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并帮助父亲增强教养子女的自信心,帮助父亲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夫妻双方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彼此的家庭分工,相互协助,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三)促进父亲角色的自我成长 “所有角色的内涵,都是由特定的时代和具体的生活方式所赋予的”,[3]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这也就意味着父亲这一角色也要不断调整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从不胜任到胜任,从不成熟到成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父亲角色是自我成长“为人父”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对于父亲而言,他们要不断的提升自我,在观念上首先要解构原有的守旧思想,对自我的角色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赚钱养家,还要意识到教育子女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父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父亲的教育职能,父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儿观,在子女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子女形式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父亲要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温和的教养方式,“自由”而不“放纵”,“威严”而不“专制”,通过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满足幼儿对父爱的渴望,给予儿童发表自己想法和看法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意愿并科学的加以引导。即使工作繁忙或是无法与子女一起生活,父亲也要尽自己所能,抽出时间积极投入到亲子活动和亲子互动中,无论是否在子女身边都要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充足的关爱。 作者:刘艳珍 宋晓晓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生育制度.费孝通文集.第四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60. [2]李燕.父亲参与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18—20. [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孙元升.父亲缺失类型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1. 家风家教的征文1500字 2. 家训家风家教心得体会6篇 3.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 4. 家风家教的励志日志 5.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 6.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二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在整个动物世界,独苗都是存在的,但往往是个别随机现象。无论是猫狗、鸡鸭、鱼鳖、虾虫,它们中的绝大部分个体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人类也不例外。唯独中国的80、90后的这一代人,他们成规模的没有兄弟姐妹,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全新“物种”。

一、“种群”形成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到底给中国带来了多少独生子女?

这个问题就和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有本科学历一样,国家统计局悄悄地给过我们答案。

2005年,中国进行了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这次调查公布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数据:全国分年龄(0-30岁)独生子女数。这个数据在之后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都没有再公布。

表中的人数数据是按照的比例抽样得到的,因此并不是全部人口中的独生子女的数量,但我们可以按比例放大得到独生子女的绝对数量。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同次调查中的全国分年龄人口统计,得到0-30岁中各个年龄独生人口的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2005年全国0-30岁独生子女比例及规模(根据翟振武等,2014发表的文章,重新寻找数据源制作)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粗略算出, 2005年0-30岁独生子女的数量为亿。 这部分人活到2018年,也就是13-43岁。

198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有了正式的专门机构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而这也是80后出生的第一年(注:80年出生的不算80后)。同样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算出,1981年到2000年(80后和90后), 20年间,独生子女的总人口数为亿, 这1亿人,到今天也恰好到了要考虑结婚生子(生殖)的年龄了。

80后和90后的总体人口大约为亿,独生子女的比例为。如果单独考虑90后,则比例高达。 当然,这个比例是有所高估的。因为数据是05年的截面数据,生育了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可能会在05年之后再次生育,但由于没有相关数据支持,在此不作讨论。不过,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政策都是在2014年之后才出台的,因此80后、90后独生子女的数量约1亿人,比例在20%左右,这一结论是比较可信的。

在整个动物世界,独苗都是存在的,但往往是个别随机现象。无论是猫狗、鸡鸭、鱼鳖、虾虫,它们中的绝大部分个体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人类也不例外。唯独中国的80,90后的这一代人,他们成规模的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成为了这个星球上的全新“物种”。

二、“生殖隔离”

或者的比例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但事实上却是一个足以形成“孤立种群”的比例。

就如同前两天对拼多多的讨论一样, 拥有本科学历的所谓“新中产”阶级,已经和他们口中的“底层”、“无法想象有多穷”的人,完全割裂开来。 他们的信息获取几乎完全依赖智能手机,自动屏蔽了已经在央视刷屏3年的拼多多广告,直到他们关注的公众号报道了“拼多多”上市的信息,他们才意识到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而在之后的讨论中,他们仍然沉浸在“回声室”中,高高在上的评论着底层的人们。他们的惊讶并不是装的,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月薪5000以下的人要怎么生活。

以往对于独生子女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成长环境、性格等方面。 但从“物种形成”的角度考虑,独生子女这一“物种”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则是他们的婚姻倾向。

这并不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体面的问题,但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通常这种问题是由严肃的学者来回答的。北京大学的郭志刚教授和南京大学的许琪助理研究员,2014年在《中国人口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独生子女婚姻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论很直观:

独生子女更可能和独生子女结婚,并且非独生子女也更可能和非独生子女结婚。

研究指出, 每100个独生子中有个人和独生女结婚,而每100个非独生子中,只有个人能娶到一个独生女;每100个独生女中,有40个人和独生子结婚,而每100个非独生女中,只有9个人能嫁给独生子。

这种显著的差异表明隔离的“种群”正在形成。

一方面,独生子女属性和城乡户籍、出生地、年龄和教育程度有关,而这些都是已经被反复证明的影响婚姻匹配的因素。 但在作者控制了这些因素之后,仍然通过回归模型得到“独生子女显著的更愿意选择独生子女”结婚的结论,这就说明,独生子女这一属性本身,已经成为了某种择偶标准。 如图2所示,模型五在控制了户籍、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后,“妻子是否是独生子女”依然显著影响丈夫的独生子女属性。

图2. 对丈夫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回归分析

从统计意义上看,婚姻是经济问题。

经济,无外乎两方面,存量和流量。在婚姻选择中,经济存量通常指的是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即婚姻对象的父母能够给予新家庭的支持。这其实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说清楚: 如果你有两个潜在的结婚对象,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但是一个人是独生子女,另一个不是,你会选择哪个?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可能又要讨论一些不体面的事情了。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争夺家产的事件爆发在40后、50后的身上: 他们往往生育多个子女,也因为房地产开发、土地征迁等因素积累了不少财富。 而到了耄耋之年,他们的60后、70后子女,却为了财产“反目成仇”,小儿子骂大姐,嫂子打妹夫的事情集中爆发,全国各大卫视均有新鲜素材。

60后、70后没有选择的权力,但目睹了家里这一切荒唐的80后、90后,他们却还没结婚。他们的选择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流量而言, 从统计的角度上看,独生子女的收入也往往是大于非独生子女的。 社科院的田丰博士和刘雨龙博士,2014年在《人口与经济》发表了《高等教育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的影响分析》。文章利用第三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发现:

独生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是非独生子女的倍,即使是控制了年龄、性别、父母教育年限、户籍等因素后,独生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依然是非独生子女的倍。

而收入方面,独生子女的收入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显著效应是通过“高等教育”而间接影响的,即在模型中加入“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一变量后,独生子女的收入和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不过,统计上的中介效应在实际生活中是没什么意义的,差异显著的存在,人们并不在意路径是什么。

在我为数众多的给别人推荐对象的经历中,是否是独生子女也成为了继身高、外貌、教育工作背景、家庭背景后的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基因”延续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8年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员文章《生孩子是家事也是国事》以鼓励人们响应全面二孩政策,积极生育,以缓解人口红利消失和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然而,因为政策而下降的生育意愿已经很难提高。

中央财经大学的侯佳伟博士和其合作者,201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综合227项调查的元分析,全面考察了从1980年到2011年,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文章结果并不乐观。

1980-1989年, 被调查者的理想子女数(理想子女数是指用经济、伦理、习俗等作为权衡标准,使家庭或夫妻认为可接收的最佳的子女数量)均值为人;到了1990-1999年,该指标下降到人;而到了2000-2011年,该指标又下降到人。

2016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范围包括北京、辽宁等10省(区、市)的0到15岁儿童的父母。 调查结果显示,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为,即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有很多人认为,独生子女夫妇可能会因为自己童年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而更愿意多生育孩子。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这一猜测是不成立的。

从城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多项调查中可以看到: 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别;城市独生子 女并非都认为有两个孩子最理想,认为理想子女数为一个的比例接近一半或更高;独生子女青年的实际生育数量和生育计划低于生育意愿。 (风笑天,2004,2010;马小红、侯亚非,2008;宋健、陈芳,2010;等)。

甚至有研究发现, 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要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尹勤等(2006)在常州进行的调查发现,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为个,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为个。

而实际生育率往往比调查中的理想子女数、生育意愿还要低很多。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数据, 2017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口出生率也从降为。而在30年前的1987年,这一数据为2500万。

不愿多生孩子,甚至不愿生孩子,如同基因一般在这一代的青年人群众扩散。“基因”的密码里不仅仅写着“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更多的则是学区房、月嫂费、课外班、赞助费、出国游学、清华附小课外活动论文......

生物学将物种定义为无法和其他生物交配产生具生殖力后代的族群,因此物种的形成就是生物之间形成生殖隔离的演化过程。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独生子女这一“物种”已经形成,并将延续他们的“基因”。

注释:

1. 因为没有公元0年。公元0年,实际上是公元前1年,自然不能算00后,因此,80年出生的不算80后,应当算70后。

参考文献:

Coyne, J. A. & Orr, H. A. (2004). Speciation. Sunderlands,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Inc. ISBN 0-87893-089-2.

郭志刚, & 许琪. (2014). 独生属性与婚姻匹配研究——对 “随机婚配” 假定的检验. 中国人口科学, 6, 004.

田丰, & 刘雨龙. (2014). 高等教育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差异的影响分析. 人口与经济, (5), 51-61.

翟振武, 张现苓, & 靳永爱. (2014). 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 人口研究, 2(1).

全国妇联. (2016).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侯佳伟, 黄四林, 辛自强, 孙铃, 张红川, & 窦东徽. (2014).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 1980—2011. 中国社会科学, 4, 80-99.

风笑天. (2004). 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 现状与比较分析. 江苏社会科学, (4), 175-181.

风笑天. (2010). 生育二胎:“双独夫妇” 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社会科学, 2010(5), 58-66.

马小红, & 侯亚非. (2008). 北京市独生子女及 “双独” 家庭生育意愿及变化. 人口与经济, (1), 15-18.

宋健, & 陈芳. (2010). 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来自 4 个城市的调查. 中国人口科学, 2010(5), 103-110.

风笑天. (2009).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 我们目前知道多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8(6), 57-62.

尹勤, 温勇, 宗占红, 帅友良, & 徐培. (2006). 常州市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2(2), 40-43.

欢迎关注五道口老实人报

分享让更多老实人关注,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摘要:二胎政策的实施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好机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学前教育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教育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学前教师待遇、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强化教学素养等解决方法。关键词:二胎政策;学前教育;素养;对策1引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2015年实施了全面二胎政策,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预计2050年我国学前入学人数会明显增加,这一方面缓解了学前教育事业招生难的问题,促进学前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了解全面二胎政策给学前教育事业带来的压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一代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2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师资力量不足估计到2020年,我国学前人员的数量会明显增加,这缓解了学前教育事业招生难的问题。学前教育机构不必困惑其生源,但是对学前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教师数量需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教师短缺的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教师性别比例失调严重,在教育事业中男性教师数量本就偏少,学前教育男性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这致使孩子在自立、自强方面缺乏教育,不能更加全面的发展。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也越来越越重视,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好的学校,受到更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以后,新生儿人数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前教育质量下降。因为在师资、资金等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入园儿童人数增加,学校现实施的都是大班制教学,教育质量也自然下降。对教育前景的影响据文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幼儿园总数量比上年增长了万所,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为,相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出的,2015年学前毛入园率要达到60%[2]。然而很多学前教育机构面临这一快速增长的儿童数量问题,其发展规划设计相对不足,学前教育中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够健全等矛盾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加以重点分析与积极改善。3学前教育事业面对二胎政策的发展对策分析提高学前教师待遇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情况下,如果想改善当前学前教师缺乏的情况,必须要提高学前教师待遇。统一制定标准的学前教师薪资,并且设定额外的福利补贴。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制定严格的师资标准,对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生活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前教师能力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以后,随着儿童数量的增加,导致学前教师匮乏,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也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提高学前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招聘方案,制定完善的教师标准制度,学前教师必须是学前教育专业,受过专业的培训,以便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师入职后定期举行考核,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时刻督促自己,学习更多的教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便他们能够对儿童言传身教。强化教学素养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加之现在的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力也很强,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时常会提出一些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在学前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前教师要多读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学前教师要参加一些关于学前教师培训的课程或论坛,在互相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后,在发展学前教育教育中,要增加财政投资,完善基础建设设施,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满足学前学员更多的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1]张绘.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如何解决——江苏省镇江市改革试点的经验与启示[J].财政科学,2016,(9):27-40.[2]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作者:王伊晓 曹玉涛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我觉得全面二和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在放开二胎政策以后,出生率并没有预估计的那么多,所以说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很小的。随着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出生率又非常的低,这已经是一个研究的问题了,就应该出台一些更优惠的政策,鼓励多生。

  • 索引序列
  • 与二胎代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二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有关二胎政策论文的参考文献
  • 与胎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二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