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奇幻世界》是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的,元一本半月刊,你可以到邮局订阅,打11185,代号是62-146《科幻世界》是5块钱一本月刊,有的卖,不过可能出来的时候买的人多,建议可以到邮局里面去买或者订阅,他的代号是62-96
《飞·奇幻世界》是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的,元一本半月刊,你可以到邮局订阅,打11185,代号是62-146
变成了异世界同伴变不回去了。奇幻世界舅舅原著结局是变成了异世界同伴变不回去了。《奇幻世界》,全名《飞奇幻世界》,是一本奇幻小说类的杂志,创刊于2003年10月份,口号:灵性奇幻,中国制造。《飞·奇幻世界》已于2013年6月正式停刊。
《天意》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天意》是2004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图书,由中国当代历史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家钱莉芳编著。
天意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菩萨,我求求你,我谁也不想伤害,我只想报恩。”小白跪伏在白衣大士面前,恍然间,我觉得小白很像观音。“白蛇,你须知人妖殊途。苦海无边,你还是尽早回头吧!”普渡众生么?为什么她面上尽是悲天悯人之色,言语里却尽是冷漠无边的距离。高高在上的怜悯里,更多的,或许不过是鄙夷。“菩萨,我求您了,求求您救救许宣吧……”小白仍旧伏在地上,哀哀的乞求。而那高高在上的神仙,依旧矜持淡漠的微笑着:“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天意,不可违拗。多说无益,你且去吧。”天意么?究竟什么才是天意?我忍不住仗剑冲上前去:“叫姐姐去报恩的是你,说人妖殊途的也是你;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是你,如今见死不救的也是你。说什么天意,什么命数,全不过是人的把戏。今天,我就是要违背天意,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妖孽,你须知逆天而行的后果。”白衣大士的面上染上薄怒,拂尘只一抖,便格住了我的长剑。“哼。”我不禁冷笑,“只不过因为你比我强,就可……应该是全本了
科幻世界杂志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小牛顿》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科幻世界系列期刊及图书拥有数量庞大的忠实读者,在中国幻想类期刊市场上,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期刊市场上,稳定保持着9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科幻是高科技时代的专属文化语言,科幻类期刊、图书则是畅销书目上的重要部分。作为国内科幻业界的主力军,科幻世界杂志社一直致力于中国科幻文化市场的培育,每年一度的中国科幻银河奖征文催生出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和科幻佳作。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代表中国科幻业界成功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被WSF评为“WSF成立以来最隆重最成功的1991年年会”。1997年,科幻世界杂志社遍邀全世界的科幻作家、科学家、宇航员参加’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其辉煌永载中国科幻史册。随着《哈利·波特》、《魔戒》等境外奇幻文化对国内文学出版市场的冲击,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飞·奇幻世界》,以此为阵地,擎起国内原创奇幻文学的旗帜;同时以《科幻世界·译文版》为窗口,向国内读者引荐国外幻想文学精品。科幻世界再一次站在了中国奇幻文学的前沿阵地上。为了让国人的想象跟上时代,为了打造中国科幻图书品牌,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强强合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中国科幻“视野工程”。“视野工程”的三大支柱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和“流行科幻丛书”,以专家的视角,广泛运用刊物、网站等专业媒体的宣传攻势,掀起了又一轮科幻热潮。2004年,“科幻大师丛书”更荣获了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委员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等出版界权威组织颁发的2003年度引进版社科类优秀畅销图书奖。“科幻世界出品”已在国内科幻小说读者群中树立起了鲜明的品牌意识,“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便是科幻图书质量的品质保证,读者认购的风向标!
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的发展大致在时间上划分为两个时期,每一时期由一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所统治。第一时期起源于1902年。当年,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赏西方的科学技术,希望能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由于过分惧怕科学读物的文本在的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载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民。“普及科学知识”于是成了将近90年漫长岁月中中国科幻小说存在的中心价值。这种“利用科幻小说进行科学普及”观念的泛滥,还受到大量引进苏联科幻小说理论的影响,并被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些不可理喻的因素所强化。可以说,从1902起到1979止,中国科幻创作一直处于某种“功利主义”的时代。其将科幻文学中的“科普功能”不适当地夸大,使其成为创作的主导价值。这种价值取向,对中国科幻小说的繁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并直接限制了作家的创作,限制了公众对科幻文学形式的理解。起源中国科幻文学理论发展的第二时期,起源于1979年。当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对科幻文艺的看法》。这个短文结束了“功利主义”时期,开创了第二时代。第二时代要求科幻小说找到比科学普及更加根本的价值观念,童恩正疑惑地认为,这种新的价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学的人生观”。童没有想到他的观点在整个科幻文学界引起了具有颠覆性的波澜,并被较冥顽的评论家誉为“灵魂出窍的文学”理论。一些后继者在感受到童氏理论的革新意义的同时,致力于修正他的不足之处。他们进而用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地提出,科幻小说“应该是”一种根植于现代、根植于当前生活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应当紧密地结合“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作家逐渐从科学普及的中心视点转移到人性和现实的中心视点。他们甚至认为,科学是无关紧要的,全面地面对现实,“关注当前”、“向主流文学靠拢”、“比主流文学更先走向世界”才是科幻文学的主要运作方向。在这样方针的指导下,科幻小说在社会认识深度上得到了大的提高,但逐渐远离了科学本身和科学探索过程为文学造就的独特话语环境。古典主义科幻理论的基本上是失败的理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过分强调科幻文学的工具价值。在第一时期中,这种工具价值表现为“科学普及的工具”;而第二时期则改成“图解社会政治信条”或“传达主流文学思想的工具”。【科幻在中国】为中国科幻敲响第一声锣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本世纪初叶,他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从那时算起中国科幻可以说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五四时期宣扬“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文化思潮,客观上为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普及作出了贡献。新文化运动为科幻在中国的萌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学名匠都曾翻译或写作科幻小说。1903年,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的青年鲁迅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炮俱乐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体例翻译成中文。鲁迅将这两部小说改编成章回本,并配了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鲁迅翻译了很多威尔斯和凡尔纳的经典小说,并在他的杂文中提倡发展科幻小说。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不仅翻译国外科幻小说,本人还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著名作家老舍也创作过一本名为《猫城记》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幻文学仍然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更接近科普小说,大多是向低年龄段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和预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在主题上比较接近于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的发展陷入停滞。中文科幻杂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号封面文革后,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中国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还有:刘兴诗、王晓达等人。倪匡,出生于中国大陆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创作大量科幻小说,多以卫斯理和原振侠为主人公,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于笔耕著称,曾自称“中国写汉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蓝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读者欢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电影及电视剧集。83—84年间,中国科幻文学被贴上“精神污染”的标签,受到严厉惩处的事件,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运动”几乎使整个中国科幻事业夭折。运动产生的经济和文化后果则无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郑文光因此一病不起,叶永烈、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受到不实污蔑和指控。1978年在大陆创办的《科学文艺》杂志成为科幻文学最主要的期刊,编辑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长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在《科幻世界》杂志的推动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刘慈欣、王晋康、唐风、姚海军、钱丽芳、罗隆翔、何夕等人。杂志在引介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学知识方面多年来做出了大量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于1991年、2000年在成都和北京承办了世界科幻年会。中国科幻之父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郑文光,1929年生于越南。1954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1983年因患脑血栓停止创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象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郑文光走上科幻小说创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发现少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他突发奇想,要把谜一样的天文学和诗一般的文学结合在一起。当时,国外新型的科幻小说还没有译进中国,甚至连科幻小说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郑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篇科幻小说。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郑文光也没想到,这篇作品在《中国少年报》刊出之后,竟引发了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热潮,人们在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看火星。郑文光被深深感动了,也被激励着。从此,创作科幻小说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罢不能。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郑文光又发表了几个短篇,以1957年发表的《火星建设者》为最成熟。该文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采用了当时科幻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写法,讲的是在共产主义大同世界里,人类开始在火星上建设基地,虽经多般艰苦奋斗,仍然由于当地细菌的侵染而功亏一匮。但郑文光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在50年代,不少人认为写什么科幻小说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还有的指责郑文光没有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是搞“唯心主义”。郑文光的创作进入了艰难时期。直到今天,郑文光还心有余悸的认为,当时的不被理解是他创作中最感苦恼的事。郑文光的艰难完全是一个拓荒者的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他坚信他的作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不但坚持创作,他还开始了对科幻小说理论上的探讨。这其中,他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和复杂的漫长过程,他曾试图在作品中尽量多地“放入”科学知识,但最后,他越来越明确认识到,科幻小说也是小说,遵从小说(也即文学创作)的一切规律,它姓“文”不姓“科”,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学内容。所以,郑文光对科幻小说总的看法是“洋为中用、幻为实用”;科幻是“舶来品”,有个民族化的问题;科幻又应该用科学的幻想(而不是神话)结合现实,反映现实。值得注意的是,郑文光于1958年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科幻小说》的文章。该文几乎谈到了科幻文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如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科幻小说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自此以后四十多年,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中国科幻界竟再无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这些问题与不了解科幻艺术的外界舆论反复争辨。其理论探索的停滞颇为可叹。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这次科幻高潮实际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续。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在这次高潮中又创下了一个新纪录:1979年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该作品延续了《从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险”的故事框架。但场面更为宏大,人物更多,刻划上也更出色。当然,作品里的宇航距离也更远。郑文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从撰写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总共发表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篇《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过一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么一个世界呢?人类还没出现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郑之光在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胆的创新,把我们带入那浩如烟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说具有特色。《海豚之神》是郑之光科幻小说的又一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场人兽奇像的景面。主人公兽石和胡云霸同海豚“阿聪”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聪,他们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们更深深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动。看来动物的感情不比人少。《海姑娘洛丽(科幻小说)》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海姑娘洛丽》,是一种科幻小说,主要构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丽、地球的镜像、孔雀蓝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书体裁新颖独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构思巧妙,带你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海龟传奇》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三个故事组成。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侧重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全书力求情节连贯、流畅,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书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标注拼音,让孩子在阅读时产生兴趣。郑文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协会会员等职务。
《科幻立方》是一本主要面向对新兴科技、科幻文化和文学等感兴趣的读者群体。《科幻世界》是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的科幻类杂志。《科幻立方》还将策划组织线下大型科幻主题笔会、科幻文学评奖活动,挖掘潜力作家,深度介入科幻影视投资以及发行。立志引领中国日渐勃兴的时尚科技文化产业,培育本土优秀原创科幻文学,做科幻产业魔方的原动力内核。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旗下拥有《科幻世界》、《飞奇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和《小牛顿》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
为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除了在亚马逊kindle、豆瓣阅读、多看阅读、龙源期刊网、网易云阅读有电子版以外,如今在QQ阅读APP,手机QQ阅读中心,腾讯文学官网,微信读书APP等平台也推出了《科幻世界》的电子版。《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最高时发行量40万份,现在每月也有10万份的发行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杨潇,阿来,秦莉曾先后任杂志社社长,其中阿来任社长期间曾以《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
因为是作者太固定仅仅是靠原有的作者群撑门面后来直接缺稿所以就停刊了。
这是当时科幻世界贫稿造成的一大损失后来科幻世界走出了瓶颈但是再也没有惊奇档案了。
科幻世界是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有数据显示科幻世界发行量最少的一期仅七百份,而今天是近四十万。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中国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双奖期刊,曾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
名刊会app,龙源网app,Viva畅读app,红板报app,博看书苑app,麦格。
名刊会app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手机阅读应用软件,它内容丰富全面,号称是杂志种类最全的杂志软件,在线随时阅读杂志文章!软件包含了多本杂志资讯,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让你轻松享受阅读生活!
杂志种类最全的手机阅读软件,正版授权,每日更新,注册就能免费阅读所有杂志!这里包括《三联生活周刊》、《财经》、《看天下》、《中国企业家》、《科幻世界》、《第财经周刊》、《创业邦》、《南都娱乐周刊》、《读者》、《意林》等众多线杂志品牌。
viva畅读
viva畅读是一款非常好用的高品质阅读app,这里汇集了丰富的杂志资源和新闻资讯,板块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还可以根据平常的阅读习惯精准推送感兴趣的内容。
畅读是全数字杂志阅读平台,覆盖所有主流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集合了国内600家左右主流报刊杂志及图书。截止2014年上半年,畅读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
凭借在产品技术上的创新,畅读颠覆了传统手机媒体的广告形式,已经成为各行业新媒体合作的首选伙伴。通过畅读还可以免费阅读1000余种杂志。
苹果5 s或6s
蜘蛛精,内容很全的数字杂志馆,是蜘蛛网旗下的一款app,还没怎么开始推广呢,现在正有限免活动,我在看呢,还蛮方便的~
要付费...多看阅读,亚马逊。豆瓣好像可以。掌阅上只有几期。科幻世界好像还有官方软件,就叫科幻世界(但我下了ios版,还没搞懂怎么用)所以,多看或亚马逊
《科幻世界译文版》的前身是《科幻世界,增刊》,1995年便有《增刊》,不过前期我没买过。后来《增刊》主要用来登载国外长篇科幻小说——其时国内还未大规模引进国外长篇科幻小说。我买的第一本增刊是99年底2000年初的《春季号》,登载了两部经典长篇:雷-布拉德伯利的《火星编年史》和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荆棘》。这两部小说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十数年来依然难忘。它们在国内都有单行本。《火星编年史》国内知名度较高,而《荆棘》也非常精彩,剥去科幻外壳,它讲述的是两个痛苦的人的爱情故事。单行本年代久远,很难买到,大家尽量补电子版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增刊》刊载了大量经典长篇,大概因为《科幻世界》杂志社买了不少经典长篇版权,于是走上“先上增刊后出单行本”路线。遗憾的是,我那时候是《科幻世界》的忠实读者,正赶上围观大刘在21世纪初期用短篇小说碾压中国科幻文学界,所以错过了《比你想象的更黑暗》、《安德的游戏》、《群星,我们的归宿》、《西班牙乞丐》、《深渊上的火》、一堆阿瑟-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长篇经典…
科学:介绍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包含物理、生物、以及其他各种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话题。一般以彩页形式出现在封二和中间彩页。惊奇档案:又分“不可信词典”、“42号观测台”、“火星办事处”、“看新鲜”、“惊奇视觉”等分支,介绍鲜为人知的科学趣闻,及一些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以及一些珍贵的科学图片。其中“不可信词典”大多介绍一些科幻名词、“42号观测台”介绍天体知识。跃迁层:介绍在科幻小说中出现过,如今已成为现实的事物。彩页,位置在正文目录前。主持人成言。银河奖征文:刊登银河奖征文,详情见“银河奖”词条。《科幻世界》的主要版块。世界科幻:刊登世界科幻作家的作品。校园之星/星沙:刊登学生科幻作品,校园之星刊登全文,星沙刊登片段,主持人原为小雪,现为太阳芒上。6月份重新由小雪主持。每年举行“少年凡尔纳”奖评选。幻闻:刊登科幻新闻,主要是书籍信息。主持人姚雪。前沿:刊登最新的科学发现报道,类似于简讯,简讯后有评论,主持人Mick,评论人小者,小蓝,奔腾的黄河,果子,CCXX,Lasa等。品书坊:摘录最新的优秀长篇小说片段,并加以评论。主持人小者。回声:与读者互动,并发布杂志社消息的地方,主持人果露怡。
科幻世界官网地址是:。
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由四川省科协主管,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系列期刊方阵和图书出版“视野工程”。
科幻世界设立了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举办了五届国际科幻大会,推出了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主要科幻作家群和以《三体》为代表的原创科幻作品。
扩展资料
科幻世界的主要栏目:
1、科学:介绍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包含物理、生物、以及其他各种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话题。
2、惊奇档案:又分“不可信词典”、“42号观测台”、“火星办事处”、“看新鲜”、“惊奇视觉”等分支,介绍鲜为人知的科学趣闻,及一些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以及一些珍贵的科学图片。
3、跃迁层:介绍在科幻小说中出现过,如今已成为现实的事物。
4、银河奖征文:刊登银河奖征文,《科幻世界》的主要版块。
5、世界科幻:刊登世界科幻作家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科幻世界官网-关于杂志社
《科幻世界》的“倒社风波”被评为2010十大文化事件“我们的科幻,已经到了不得不背水一战的时刻。” 2010年3月21日下午5时40分,一条名为《科幻世界致全国幻迷公开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帖子出现在了豆瓣等论坛上。帖子署名“科幻世界全体员工”,公开信以《科幻世界》杂志社员工的口吻质疑社长兼总编辑李昶,称“杂志社一把手李昶同志不懂装懂瞎指挥、不作为乃至胡作为”,这本有31年历史的杂志已经到了“极其关键的危机时刻”,“随时可能出现全体编辑集体辞职,中国科幻最后的一面旗帜将不复存在!”,并要求撤销李昶一切职务。2010年4月1日上午四川省科协机关党委副书记李大用表示,四川省科协党组31日对《科幻世界》杂志编辑集体要求撤销社长职务的事件做出阶段性处置,决定暂停李昶的社长、总编辑职务,并要求李昶配合处理遗留的刊号合作问题。《科幻世界》虽偏居西南,但名声显赫,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许多国际知名的科幻作家因这本“小众杂志”而对中国着迷。英国的畅销科幻作家尼尔·盖曼甚至将这本杂志视为“我在中国的家”。今天已成为科幻作家的杨平,还记得自己1996年时来到编辑部,尽管当时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但“一把年纪的老编辑邓吉刚老师陪我满成都玩,只是为了表达对潜在作者的关爱”。生长于内蒙古赤峰矿区的飞氘,在《科幻世界》陪伴下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如今,他已经是这本杂志的主力作者。在“没有图书馆”的家乡,“这种意外的相逢,整个改变了我的生活”。为探究竟,中国青年报记者赴成都,针对公开信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调查。最先接受采访的是一群愤怒的编辑。“家丑不应外扬,但我们实在无法忍受了。”其中一人说。空降的一把手,“不讨论”的总编辑公开信选择在社长兼总编辑李昶赴台湾公干期间发表。信中要求:“撤销李昶同志在杂志社的一切职务,重新公开选举一位业务素质高且能够带领科幻世界走出迷茫的新领导!”事实上,这封公开信的酝酿时间长达两个月。去年年末,一次“封面事件”成为“倒社长”的导火索。一向以精美的原创科幻画作为封面的《科幻世界》,李昶却突然通知,用一张杂志在四川大学办讲座时的照片做封面。编辑们怀疑,这又是李由于“省钱已经达到了病态的地步”而作出的决定,因为一张正常封面画的价格是2000元。 编辑们和一把手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李昶至今想不明白,自己的提议怎么就会引起这样强烈的反对。最终,这期杂志在进印刷厂前还是恢复惯例,封面换成了一幅展示“漫射粒子将光线散射到城市每一个角落”的科幻画。因为“害怕同样的事情还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茶馆里举行的编辑会上,一个编辑愤怒地摔破了茶杯。他们决定以公开信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中国青年报记者经采访证实,这家杂志社内部仍有编辑对这种公开宣战的行为持观望态度,但大部分编辑表示,“公开信的内容属实”、“能够代表我们的立场”。为什么最终选择去台湾时发表公开信?“他常常炫耀自己有后台,所以我们才选择这个时机”,一个编辑告诉记者。公开信中罗列了李昶的7项所作所为,而“李昶同志多次在各种场合和会议上炫耀他的上层关系网,狐假虎威,警告想要上告的员工不要以卵击石”正是其中一条。编辑们心中对所谓“后台”的担忧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冬。当时,杂志社“老人”、总编辑秦莉被突然调走,李昶则未经公示即由《国防时报》调入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科幻世界》,他也成了第一个从未在这本特殊的小众杂志工作过就任职的“一把手”。 四川省科协的一位老干部对此很诧异:1998年李昶曾在科协下属的《四川科技报》任负责人,“因为在报社表现不佳才被调走,转了一圈,他竟然又有能量回到科协”。老读者们开始发觉这份杂志上有了“细微但刺眼”的改变。曾经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雷打不动地在封二放置“科学”栏目。因为编辑们相信,“只有多讲科学,硬科幻小说才能繁盛起来”。但就在2010年2月份的这一期杂志上,已经固执了多年的编辑们失去了力量,封二彩页赫然变为电子游戏广告。尽管利用彩页做广告是流行杂志的大趋势,但科幻迷们开始追问,“为什么广告可以代替科学?” 编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据一些老员工介绍,李昶自从进入杂志社就解散了原有的广告部,并将杂志广告外包给四川兴聚仁广告公司。这份“仅由李昶一人签署”的广告合同被称为“丧权辱国”,因为合同规定“杂志的所有版面都可以被广告占用”。《科幻世界》员工称,该广告公司的老总是“李昶同志在《国防时报》工作时的下属”。 李昶感到很委屈。他并不否认广告公司负责人的确“本身就是朋友”,但他声称,自己进入杂志社前,“根本没有广告,而现在的广告公司每月都能交给杂志社几万块钱”。然而有“较真儿”的员工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们算了一笔账:科幻世界杂志社旗下的期刊,仅以《科幻世界》为例,“2010年头3期杂志共刊登整版彩页广告18个、整版黑白广告5个,按杂志社通常的收费标准计算,广告收益应在60万元以上”。“几十万和几万,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员工们追问。 李昶并没有对这个数字作出回应,但他表示,必要时可以给记者看合同的原件,“只是现在时机未到”。“因为占了他们的版面,他们就反对。”李昶认为这才是编辑们反对广告的主因。 尽管他从未有过幻想类杂志的编辑经验,但在员工心目中,这位总编辑似乎很有自信,“他的口头禅就是,‘没得必要,不讨论’。”当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向李昶求证时,他说:“《科幻世界》就是一本杂志,有什么需要一天到晚讨论的呢?” 随即,他强调自己其实“没什么精力参与编辑会议”。但这并不妨碍他提出诸多令编辑不满的办刊理念,诸如“让中文编辑写小说,让译文编辑翻译,让美术编辑画图”。杂志社旗下的《飞·奇幻世界》尽管不是李氏改革的重点,但也成为理念交锋的战场。李昶曾要求这本杂志“用四分之一的页码来做退稿选登”,这个想法被一位编辑不客气地称为“很扯淡”。最终,在编辑“争取了很久”之后,改为“选登片断”。由于实在不能认同领导的种种办刊理念,这个编辑选择辞职离开。然而让这群科幻编辑更无法想象的“荒唐事”还在后面。“我们陆续接到读者电话,说在报摊上看到我们科幻世界杂志社又办了新杂志。”编辑们这才意识到,“科幻世界”的招牌可能被人盗用了。为了搞清楚究竟有多少本“野杂志”,他们费了不少力气。最终发现,除了杂志社旗下原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飞·奇幻世界》和《小牛顿》这4本刊物外,市场上又冒出了5本此前闻所未闻但却印有“李昶总编”、“科幻世界杂志社主办”字样的刊物。这些杂志涉及房产、育儿、教育等多种内容。经过对比分析,编辑们发现,杂志社拥有刊号的《商》被拆为旬刊,除《商·蜀商》属合作刊物外,其余两刊《商·瞬》、《商·成都买房》均为使用同一个刊号的“非法出版物”。他们怀疑,李昶私自将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刊号拿来出租或出售。这个怀疑一旦被证实,则意味着对《国家期刊条例》的严重违反。条例第36条规定:“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李昶并不认为这属于“一号多刊”。“我们的运作有一段时间了,这种方式也不是我独创的。”他说,更何况,“那是我们的杂志,(总编一栏)不写我写谁呢?”在公开信事件发生后的第8天,这些备受争议的出版物终于被送到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此后,记者采访到该局的一位官员。他表示,“有些刊物原来确实没看到过”,但是否属于非法操作“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拒绝给出调查进行的明确日程。这并不是唯一一个在这起事件的调查中进度缓慢的部门。此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部部长、纪检专员李大用是最早开始调查此事的官员之一。但在事件发生后的第5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仍旧“不知道李昶此次去台湾的公干项目,也不知道他何时回来”。 这样缓慢的调查效率,让编辑们和很多忠实读者不解。苦里的热闹,沉闷里的窒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科幻世界。”李昶坚持为自己辩白,编辑的指责让他觉得委屈。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多,这本刊物的质量和销量并没有出现急速的下跌。编辑和读者都承认,它的影响力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缓慢地走下坡路了。有人进行了一项“纯技术分析”,经过调查,“《科幻世界》每本的传阅率在4~6人”,保守估计,“20年里,全中国有亿人次读过这本杂志”。直到阅读种类极其丰富的今天,它仍然保持着月发行量13万份的数字——然而比起2001年的发行最高峰,这已整整减少了28万份。来了“一个不懂行的社长”,并不是这家31岁的杂志社第一次经历困境。《科幻世界》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只有4个编辑苦撑。1990年,时任总编辑申请举办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在冲破了国内的舆论阻力后,这个瘦瘦的女人坐了7天7夜的火车,从中国赶赴荷兰,最终在海牙年会上击败波兰,获得1991年年会的举办权。从此,世界才知道,中国“居然”还有一本科幻杂志。在那样艰难的时期,编辑们还是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笔会,见见作者。第二任总还记得,他曾在火车站里冻了一宿,却只接到了两个“从来没听说过的作者”。即便如此,4个编辑和七八个作者,“挤在招待所里也开了一场笔会”。1997年,《科幻世界》在北京举办国际科幻大会,谭楷和后来接任总编的房间成了“科幻迷的会客厅”,经常是五六个科幻迷“聊到深夜,就挤一挤,睡在地板上,天亮前肚子饿了,把小冰箱洗劫一空”。2009年5月,科幻世界杂志社本该迎来30周年社庆,已经退休了的谭楷却“没听说社里有什么动静”,甚至连原本一年一度的笔会都搁浅了。这个66岁的老人焦虑万分,自己买了一个大蛋糕送到杂志社去。“当时我特别难受。拿得起,放不下啊。”他说。2009年5月《科幻世界》整个编辑部里安静得近乎沉闷。外界曾经怀疑,这是一场因薪酬待遇问题而“集体大爆发”的行动。但参与此事的一个编辑公开了自己的收入,表示“来到杂志社之后,节缩了部分编辑的编辑费和栏目撰稿费用,但同时增加了员工福利费用,包括节日奖金和年度绩效奖金,整体而言编辑收入比之前事实上略有上升”。“我们是因为理想才留在这本杂志,如果是因为薪水,我们早离开了。”一个曾经在广告公司工作的人,在杂志社做编辑后,“薪水立减一半,只有1800块”。在这里,几年不调工资也并不稀奇。 在熟悉他们的人看来,这些写科幻、编科幻的人,几乎都是些“不太物质的人”,“只要不是伤害这本杂志,一切都可以容忍”。2009年调查还在继续,没有人能预测最终结果。“如果李昶不离开怎么办?”有人问。“那我们就离开。”编辑们说,“毕竟,自由不是全无代价。”但这里几乎已经是“中国科幻的最后一块领地”了。2001年,《科幻海洋》停刊;2003年,《梦想者》停刊;2004年,《科幻世界画刊·惊奇档案》停刊;2005年,《幻想》停刊;2007年,《世界科幻博览》停刊;2008年,《幻想纵横》停刊……从2001年到2008年,国内至少有10本幻想类杂志停刊,死因大多“不详”,外界猜测多是由于“销量不佳和资金缺乏”。2013年《飞·奇幻世界》停刊。 如今,1994年创刊的《科幻大王》仍在坚持,但却限于邮局订阅,“很多科幻迷甚至都没听说过”。《科幻世界》会成为这份“死亡名录”上的一行字吗?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这明显就是官僚,外行领导内行……如果再这样下去,《科幻世界》肯定完蛋。”一个在科幻梦想伴随下长大的读者,如今发出这样的呼吁:“对我而言,《科幻世界》不仅是一份地方刊物,更是我和无数像我一样的人,在这艰苦拼搏、冷漠现实的世界中,一处珍贵的梦想放飞之地。想要什么,尽管拿去。但是……请把科幻留给科幻。”2010年9月26日上午,四川省科协纪委李大用书记来杂志社宣布了省科协党组于8月30日作出的关于李昶的处理决定: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职务,由副社长刘成树全面主持工作。《科幻世界》杂志社2010年9月26日晚在其新浪微博上透露,四川省科协党组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职务,由副社长刘成树全面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