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现场总线论文参考文献

现场总线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现场总线论文参考文献

测控技术可以提高建造的效率与建设成本,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00字的测控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智能测控仪表技术探析

【摘要】分析了现场总线特点,提出了智能测控仪表系统的CAN总线通信方案,阐述了智能仪表中通用CAN通信接口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实现框图。

【关键词】智能;测控仪表

1 引言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低层控制网络,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由于它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在减少系统线缆,简化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强系统性能等方面的优越性,它一经产生便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热点,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几种类型的现场总线技术己经发展成热并且广泛应用于特定的领域。这些现场总线技术各具特点,有的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系列,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几种比较典型的现场总线有CAN总线、LonWorks总线、PROFIBUS总线等。CAN(ControlArea Network)总线是山德国BOSCII公司为实现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而设计的现场总线。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使其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几汽车工业,而向机械工业、过程工业等领域发展,更适合现场级工业监控设备的互联。CAN总线规范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发展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具体来说,CAN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只有两根线与外部相连;通信方式灵活,以多主方式下作而不分主从,可以点对点、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短帧格式,每帧数据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可满足工业控制领域的一般要求。同时8个字节不会占用总线时间过长,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采用CRC检验并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CAN节点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在节点错误严重的情况时自动切断与总线的联系,这样可不影响总线正常工作。

2 智能测控仪表的系统结构

一个典型的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测控仪表的系统结构,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位机和智能测控仪表,测控仪表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上位机的命令完成工业现场的各种模拟量的采集和实现对各种生产设备的控制,而上位机则负责对整个智能测控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其任务包括CAN节点状态消息的显示及报警、向CAN节点发送命令及控制参数、接收CAN节点数抓、曲线显示、存储打印等。这些功能可利用现代微机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功能实现,除此之外,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后台处理,还可实现诸如数字滤波PFT变换等智能化功能,CAN通信采用两线接口,要进行通信的各节点的控制器通过CAN驱动器连接到CAN总线上,各节点在CAN通信中没有物理地址,而是采用软件ID辨识的方式对在总线上广播的信息进行过滤,以及当多个节点需要同时信息传送时决定信息传送的优先级。

芯片与CAN总线的通信通过CAN总线收发器进行,CAN总线收发器是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间的接口,提供对总线的差动放人和接收功能。要实现PC机与CAN总线的通信,必须借助于PC机的CAN通信卡,这种卡市场上有很多,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亦可自行设计。

3 智能测控仪表的接口设计

CAN总线是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在CAN总线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以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

SJA1000是Philips公司PCA82C200型CAN控制器的后续产品,在软件和引脚上均与PCA82C200兼容,井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性能更佳,尤其适用于对系统优化、诊断和维护要求比较高的场合。SJA1000的功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接口管理逻辑;发送缓冲器,能够存储1个完整的报文事(扩展的或标准的);验收滤波器;接收F1F0;CAN核心模块。

SJA1000的一端与单片机相连,另一端与CAN总线相连。但是,为了提高单片机对CAN总线的驱动能力,可以把82C250作为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间的接口,以提供对总线的差动发送能力和对CAN控制器的差动接收能力。

若用SJA1000作为流量计的CAN控制器,与CPU(单片机)相连,再通过PCA82C250组成CAN总线。这种结构很容易实现CAN网络节点中的信息收发,从而实现对现场的控制。

CAN通信协议主要由CAN控制器完成,SJA1000是适用于汽车和一般工收环境控制器局域网(CAN)的高集成度控制器,具有完成高性能通信协议所要求的全部特性,具有简单总线连接的SJA1000可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所有功能,应用层功能可由微控制器完成,SJA1000为其提供多用途的接口。

SJA1000操作期间,在上电之前必须配置控制线路(中断、复位、片选等)建立与CAN控制器之间通信的硬件连接。初始化、CAN通信采用中断方式数据发送和接收子程序。

如果在上电后独立CAN控制器在引脚17得到1个复位脉冲(低电平),它就能够进入复位模式。在对SJA1000寄存器设置前,CAN控制器通过读复位模式请求标志来检查是否己进入复位模式,因为要配置信息的寄存器只有在复位模式才能写入,并涉及到对控制寄存器CR、验收码寄存器(ACR)验收屏蔽寄存器(AMR)、总线定时寄存器(BTRO和BTR1)输出控制寄存器(OCR)的初始化编程。时钟分频寄存器可以选择BasicCAN或PeliCAN工作模式,设置CLKOUT引脚使能用来选择频率,设置是否使用旁路CAN输入比较器和是否使用TX1输出用为专门的接收中断输出。验收代码和验收屏蔽寄存器的设置可以过滤信息,为收到的信息定义验收代码;为与验收代码相关位比较定义验收屏蔽代码。

总线定时寄存器定义总线上的位速率。输出控制寄存器定义CAN总线输出引脚TX0和TX1的输出模式,定义TX0和TX1输出引脚配置是悬空、下拉、上拉或推挽以及极性。中断寄存器设置允许识别的中断源。

4 小结

多个智能仪表通过CAN接口与PC连成总线网,其系统运行良好。这种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仪表系统抗干扰性强、性能可靠,无论是测量速度、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序还是性价比都是传统仪表不能比拟的,是今后仪器仪表发展的方向。

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现代电子测控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基础上来实现的,是一项综合性技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中主要对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测控;技术;特点;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子测控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光电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随着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测控技术也不断走向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道路。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依靠人工将实时监控到的数据录到电脑中去,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测控技术更是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现代电子测控技术介绍

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依靠人工将实时监控到的数据录到电脑中去,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现代测控技术主要是在现代测控系统的指导性进行自动化控制,它主要依赖的就是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现代测控系统的组成。现代测控系统主要有控制器、程控设备和仪器、测控应用软件、总线与接口和被测试对象等五大部分组成。控制器是测控系统的控制和指挥中心,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等;程控设备和仪器包括有各种程控开关及仪器、、存储器件和显示器件等;测控软件有驱动和应用程序等;总线和接口是各种设备和仪器的连接通道,有连接器、插槽等;被测试对象则是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确定的。按照结构不同可以把现代测控系统划分为基本型、闭环控制型和标准型三类。

2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特点

随着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高要求化,测控技术也在实现自身技术的突破,不断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分布式化和智能化的道路。

网络化

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测控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密切,测控技术逐步走向网络化。除此之外,传感器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也使得现代测控技术使用的更加便捷。现代测控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日益深化,逐渐应用到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

数字化

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依靠人工将实时监控到的数据录到电脑中去,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由此可见,使用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为了有效监测被试对象,以期获得有用的信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数字化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化主要包含有通信数字化、信号数字化了、多媒体数字化等。多媒体数字化主要应用于教学,通信数字化主要使得人们无线交流起来更加便捷。

智能化

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题,像最基本的手机、电脑都是智能化的产物,机器人同样是智能化发展的结果。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为了使得技术发展的更加人性化、精确、方便,那么在现代测控系统里使用智能化仪器则成了必然的需求。仪器智能化在人工智能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基础上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智能化仪器在工业中的应用必将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

分布式化

分布地点不同的测控设备能够有效地选择最适宜的仪器,测控技术的分布化是基于微型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现代测控系统是由有效的联合分布式设备组建而成的。生产控制分布式仪器的过程是一个集测试、控制、管理为一体的全程自动化过程,这就使得测控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同时增加了测控效率。分布式即是将测控系统中的五大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利用分布化的结构将整个系统有机的协调起来,实现测控系统的有效运转。现代测控系统的分布式特点能够实现安全可靠,故障部分不会对其他系统部分产生影响;新接口和新功能的开发更加便捷,系统功能得到了增强;同时并行的处理方式具有高速运行的特点;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能够组建多模块以及单模块系统等[2]。测控系统的分布式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更是有效节约人工监测成本。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测控技术也将不断更新完善。

3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具有很快的发展速度,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测控技术水平。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测控技术在我国没有进入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在微型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需要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有效的发展模式,尽量与国际技术发展接轨,不断开拓创新,尽量缩小发展差距,达到高水平的现代测控技术。

前景。测控技术的发展逐步面向全球化和网络化等,更加紧密地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步趋近于科学先进的发展态势。社会经济的市场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测控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而与社会发展融合,带动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发展。目前,各个产业的发展迅速,也带来了测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析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可以发现,开放化和标准化是其清晰的发展趋势。随着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化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高要求化,测控技术也在实现自身技术的突破,不断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分布式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前景依然还是非常广阔的。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发面的应用,逐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

现代测控技术更是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农业、航天领域

航天飞行过程中飞行目标的控制和测量是通过现代测控技术实现的,它主要可以完成以下几个功能:航天器的物理参数和运动参数测量、宇航员生理信息测量、跟踪测量航天器、控制指挥飞行目标、监视飞行状态等。农业方面也融合了测控技术的应用,比如:对粮食温度进行测量,高温报警,启动通风机进行粮仓的通风。

新型传感器技术

新型传感器技术是测控技术的重要方面,能够应用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例如:监测火车的机车状况、监控心内压系统等均应用了智能传感器;气体微型化传感器主要应用在防伪、国防、机器人、化工、医学、交通等方面;集成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主要有:视觉测量、压力测量、温度测量等;数字传感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温度测量以及银行监控等方面。

远程测控

远程测控是现代测控技术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电话网以及专线的远程测控,可以应用在远程监测电网电站以及输送石油的管道和机器人等方面。现代测控技术能够远程控制燃气、水电的自动抄袭以及诊断设备故障等。

5总结

作为新世纪的高新技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测控技术更是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竞争环境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高要求化,测控技术也在实现自身技术的突破,逐步走向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之路。

参考文献

[1]陈辉,常江,张连军.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

[2]况迎辉,祝学云,陈建元.现代测控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实验[J].技术与管理,2009,26(11)

[3]李欣国.浅谈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J].实用科技,2010(16)

[4]侯晓婷.测控技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3(05)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数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张士印,孔建.数控车床加工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3]叶俊.数控切削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顾德仁.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5]李柱.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6]张若锋,邓建平.数控加工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卢万强.数控加工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8]鲍海龙.数控铣削加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刘昭琴.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1]江剑锋.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2]高彬.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第三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4]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基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6]关颖.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项目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7]施晓芳.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8]殷小清,黄文汉,吴永锦.数控编程与加工-基于工作过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9]漆军,何冰强.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姚屏,徐伟.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1]裴炳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2]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3]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4]王亚辉,任宝臣,王金贵.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解析. 北京:4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6]陈志雄.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7]赵显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8]赵先仲,陈俊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9]贾慈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鲁淑叶,辜艳丹.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韩建海.数控技术及装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弘海.汉英数控技术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弘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金伴,马伟民.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占齐.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数控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刘永久.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吴石林,杨昂岳. 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编程与操作技术. 湖南. 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8.

[9]伍端阳.数控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李立.数控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孙德茂.数控机床逻辑控制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赵鸿,余世超.现代刀具与数控磨削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逯晓勤. 数控机床编程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赵东福.UG NX数控编程技术基础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康亚鹏.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师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7]何雪明,吴晓光,常兴.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关雄风.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王志明.数控技术.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0] 黄国权.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田林红.数控技术.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3]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5]林宋.田建军.现代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7]陈志雄.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9]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张建钢,胡大泽. 数控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1]廖效果,朱启逑. 数字控制机床.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2]明兴祖 .数控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3]王宝成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4]刘淑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5]方祈.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任建平等,《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7]艾兴等.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8]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周永俊.MasterCAM铣削/车削应用指南.清化大学出版社,2002,4.

[10]于春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1]胡友树.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2]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3]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manual.

[20].

[21]yuang-shunglee,.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现场总线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电厂电气技术也渐渐地被人们所关注。我为大家整理的发电厂电气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发电厂电气技术论文篇一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发电厂用电系统的特点,通过介绍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探讨了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展望了将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布置方式和数量上来看,厂用电设备分散安装于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元件数量众多,运行管理信息量大,检修维护工作复杂。与热工系统相比较, 电气设备操作频率低,有的系统或设备运行正常时,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操作一次;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要求可靠性高动作速度快,比如保护动作速度要求在40ms 以内完成。在电气设备本身构造上,其具有联锁逻辑较简单、操作机构复杂的特点。在构建ECS时,其系统结构与DCS 的联网方式是确保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既要实现正常起停和运行操作外,又要实现实时显示异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各种数据和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导和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电气系统在最安全合理的工况下工作。 1 集中模式 原理 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接线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进入DCS进行组态, 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模式又分为直接I/0接人方式和远程I/0接人方式两种,前者是将电缆接至电子间集中组屏,后者是在数据较集中且离主控室较远的电气设备现场设立远程I/0采集柜,然后通过通信方式与 DCS控制主机相连,两者具有相同的实现技术,本质上没有区别。 优点 电气量的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硬接线方式成熟,响应速度快。 缺点 电缆数量大,电缆安装工程量大,长距离电缆引进的干扰也可能影响DCS的可靠性。 DCS系统按“点”收费,不仅投资大,而且只有重要的电气量才能进入DCS,系统监测的电气信息不完整。 所有信息量均要集中汇总至 DCS系统,风险集中,影响系统可靠性。 由于 DCS调试一般是最后进行,采用集中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的要求。 没有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系统,无法完成较复杂的电气运行管理工作(如防误、事故追忆、继电保护运行与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录波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不能实现电气的“综合自动化”。 2 分层分布式模式 原理 分层分布式模式从逻辑上将ECS划分为三层,即站级监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间隔单元)。间隔层由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网络层由通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和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层通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 优点 间隔层测控终端就地安装,减少占用面积,各装置功能独立,组态灵活,可靠性高。 模拟量采用交流采样,节省二次电缆,降低了成本,抗干扰能力增强,系统采集的数据精度大大提高。 系统采集的数据量提高,监控信息完整,能实现在远方对保护定值的修改及信号复归,运行维护方便。 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部件)正常运行。 设置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便于分步调试和投运,满足倒送电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厂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关键技术 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分层分布式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现场配置测控保护单元。该单元是保障厂用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其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选择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不宜由DCS来实现保护功能,而应该采用专用保护装置来实现。厂用电系统保护主要有线路、厂用变、电动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等,实现微机化保护、实时数据采集、 远方及就地控制以及记录故障数据等功能。 通信网络。 ECS系统安装工作于高电压、大电场的环境,工作环境恶劣、电磁干扰大,因而通信网络是ECS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信网络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目前较为流行的采用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光纤通信亦开始被用户逐步接受。 通信管理层是间隔层和站控层之间的桥梁,方案中一般采用双冗余的设计思想,按照通信管理机双机热备用或双通道备用原则配置,当数据通信网络中出现问题时,系统能自动切换至冗余装置或通道,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监控主站。监控主站安置在站级监控层,实现厂用电电气系统监控和管理,主站配置的设备和规模需要根据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进行设计,即可以配置成单机、双机或多机系统,标准的设备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和Web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 以及其他网络设备、GPS和打印机。 尽管配置的设备规模不同,但配置的软件以及完成的功能基本一样。软件主要有前置机软件、实时数据库软件、人机界面软件和图形建模软件等。功能主要有系统监控功能、数据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功能以及应用分析功能等。 另外,主站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与DCS系统、MIS系统和SIS系统传输数据。 与DCS的协调控制。由于电气系统与热工系统在运行过程和控制要求上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在设计规划阶段和调度运行过程时必须要考虑 ECS与DCS系统之间的功能分工和协调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由DCS实现电动机连锁逻辑控制操作,厂用电自动切换逻辑由专用电气装置实现。 由ECS实现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和事故追忆等功能的管理。 控制操作主要在DCS操作员工作站进行,DCS系统授权后也可在ECS操作员工作站进行,但要保证控制权的唯一性。 3 技术的发展趋势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由于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技术标准的多样性,难以统一,使其不能满足以上性能要求,而以太网由于其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网络拓扑结构灵活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在商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内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该技术成为建立电气综合自动化中无缝通信的最好选择。 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已成大势所趋。随着以太网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以太网的通信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为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技术可能。 利用嵌入式软、硬件,在单片机系统上实现工业以太网技术又称为嵌入式以太网。国外大的电力设备供应商纷纷推出了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微机保护测控设备 ,国内电力装备制造商开发的最新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也把嵌人式以太网成功应用于二次保护控制设备,因而嵌入式以太网是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网络通信的必然发展方向。 综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ECS系统控制发展经由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操作盘控制,目前又由计算机控制向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发展,主要表现在间隔层和站控层两方面。 间隔层的保护和测控单元由传统的相对独立设计,向着集保护、测量、控制、远动于一体的综合化及网络化智能保护测控单元发展,直接面向一次设备或设备组合,就地安装,除实现继电保护、实时电量监控、状态信息记录及历史记录等基本功能外,还能与站控层联网实现事故分析、状态监视、微机防误操作和安全保障等功能。 站控层监控系统由满足基本运行SCADA功能,向全面提高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发展。监控主站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电气实时数据仓库和历史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提供一系列的高级应用功能。这些功能分为对外和对内两大部分。对外的功能是指给DCS和SIS等其他系统提供数据,实现机组优化控制和优化管理等综合智能控制;对内的功能是指集间隔层装置的监控管理、自动抄表、设备管理、定值管理、故障信息管理、设备在线诊断和小电流接地选线等功能于一体。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厂用电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IEC国际标准在工业化领域内的认同和应用普及,基于同一国际标准的全开放式的数字化厂用电电气综合自动化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庞军.电气自动化监控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发展[J].能源电力,2011,(7). [2] 张俊.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发电厂电气技术论文篇二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方法初步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日渐显著,特别是在发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及研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一些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各种原因造成的安全问题还时有发生。本文就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通过对电网系统自动化控制模式的完善,以及对现有成功使用案例的研究,制定出配置更加灵活和更容易维护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关键词:热工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气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方式和数量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较多的电器元件,所以运行管理中需要控制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对于发电自动控制系统检修工作的复杂性。所以在电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中需要提高电器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一、发电厂自动化技术基本功能 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就是对相关信息的搜集,这个工作环节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将发电厂工作现场的各种模拟数据信息经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处理数据存在偏差还可以同时进行合理性的矫正,这有利于对重要数据进行整理。一般情况下,对模拟信号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对电流、功率等因素进行测定。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数据将通过画面进行直接显示,屏幕上主要显示发电厂工作的所有模拟量、相关的计算量,开关、断路器数据等多种相关数据,处于挂牌检修状态的部分电器元件也将显示在屏幕上。 自动化系统中的检测警报功能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将发电厂的全部设备的运行信息的实时状态了如指掌,在进行数据监控的同时还能够将系统的信息结合画面的功能显示出来。如在发电厂中的模拟量如果发生超越极限的情况,监视功能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地将发生越界的对象的名称、编号、时间以及相关参数值等多种重要数据显示出来,同时进行打印和上传,还能够对发生次数进行计算。警报分为事故警报和预告警报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通过分析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在进行实际操作的工作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级别控制、现场自动控制、上机控制和DCS控制着四种控制方法,其中后三种控制方式比第一种控制方式更为灵活,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命令操作的顺序成为操作优先级,保证合理的操作优先级可以确保控制系统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一旦发电厂的某些重要设备发生安全事故,控制系统将会对信息进行及时上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进行快速反应,同时制定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事故处理结束后会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储存,得出系统性的解决办法,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发电厂的新型电气化自动控制技术 随着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种建立在先进信息化平台上的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领域。其中ECS系统在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计算机处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继电保护等技术综合研发。应用计算机、现场总线、以太网、信号处理、继电保护等技术实现对发电厂的发电机、变压设备、电动机、反馈线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气化装置的测量、处理、控制、保护、监测、故障分析、保护等多种功能。这种系统采用了分层式的系统架构,自下向上分别为控制层、管理层和间隔层,其中控制层包括了硬件服务、工作站硬件等方面的工作硬件。主要通过电抄表、录波分析等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工作系统的通信连接。 ECS工作系统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的方式将管理层和站控层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保证了组态调试可以一次性完成,极大地提高了调试的工作效率,同时从整体的角度完善了系统的通信工作功能,保证了通信层和间隔层之间的通信速度,并且使用DCS、MIS等数据端作为通讯接口,使得ECS和DCS之间的相互通信不受限制,还可以节省大量通信线缆和变送器设备,降低工作成本。同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完全实现了不受通讯限制的独立运行,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GCS监控系统的间隔层使用的测控系统具有比较完善的屏蔽和隔离组件,因此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而且系统中还使用了新型的冗余技术,实现了双线网络控制、站控设备冗余以及双层以太控制等多种模式控制,从工作效率上确保了工作系统的稳定性。工作系统中的安全部件当中还设置有防火墙等多种杀毒措施,并且根据网络分段和数据加密等多种方式提高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ECS工作系统中还增加了系统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恢复的功能,这是传统电器设备所不具备的。这就使得监控系统的间隔层、站控层和管理层具备了自我修复的功能。在通信层和管理层之间还添加了一种类似于熔断的网络数据中断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控系统自我修复的效率。同时在通信管理层中使用了双通道进行数据的备份、恢复和及时上传,提高了信息传输和信息数据处理的效率。系统采用了具有更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硬件的配置上也选择了具有多个CPU的智能化结构主机,确保在巨大数据计算工作量时不至使得硬件损坏,同时在操作系统上使用了领先水平的嵌入式多个任务可以同时进行操作的操作系统,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保证了发电厂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工作系数,保证了发电厂的固定财产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一组独立分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的,和电厂的运行电气相比,这个方案比较经济且更加具有可行性。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在不久的将来将全面实现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工作的完全自动化,同时最终实现和DCS系统的合并,实现较大规模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将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冯兴林.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技术应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2]邵景峰,杨丽萍,李永刚.整经机网络化监控系统软件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 [3]张煜明,厉红娅.新加坡D2563K6型高架门座起重机的电气系统[J].起重运输机械,2011. [4]吴胜强,李铁,尹德胜.DJK型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及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2. 看了“发电厂电气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电厂电气方面的技术论文 2. 电厂电气方面的技术论文(2) 3. 电气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 4. 电气专业论文范文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项综合性质的技术,包含内容广泛,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电力的需求和利用也就越来越大。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篇1 试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摘 要】阐述了我国电网的现状、电力系统调度运营所包含的内容、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组成和目前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信息 一、传统配电网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现状分析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主要是在配电网的上加强其自动化,因此为了提高其供点质量以及供电的可靠性,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的时候,主要从配电网上实现其自动化,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符合当前的科技要求。目前配电网在实现自动化下,通常在10kv辐射线或者是树状的线路进行重合器以及分段器的方式来构成配电网,由于这种方式在现实自动化的过程中,不需要在配置通道上与主站的系统组成上,需要依靠重合器以及分段器本身的功能来实现电力的隔离和恢复功能,从而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此种方法不仅具备相应容易实施的特点,而且还有节省投资的优点。同时还有其他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接线方式,对于这些配电网的接线方式以及整个系统的构成,都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使得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阶段可以对其进行改进,期改进的状态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二、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营包含的内容和要实现的目标 (一)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 电力系统的调度就是对电力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及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是一个指挥者。目前电力调度涵盖的范围较大,有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等等。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主要是:尽设备最大能力满足负荷需要,使整个电网安全可靠连续供电,保证电能质量,经济合理利用能源,保证发电、供电、用电各方合法利益。 (二)调度自动化的必要。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有几十个到几百个发电厂、变电所和成千上万个电力用户,通过多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互相连接成网进行生产运行。电能的生产输送过程是瞬间完成的,而且要满足发电量和用户用电量的平衡。现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电网日益庞大,运行操作日益复杂,所以当电网发生故障后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这就对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人员和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调度自动化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当发生事故时调度员能及时掌握情况,迅速进行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减少停电损失。地调采用自动化调度系统能减少停电率。当装备有直接监护用户的自动装置以后,可压低尖峰负荷。若采用分时和交换电价自动计量等经济办法管理电网,经济效益更大。因此,电网调度自动化是一项促进电力生产技术进步和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中心主站系统、厂站端(RTU)和信息通道三大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此系统划分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和人机联系子系统。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各发电厂、变电所采集各种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此外还负责接收和执行上级调度控制中心发出的操作、调度或控制命令。信息传输子系统为信息采集和执行子系统与调度控制中心提供了信息交换的桥梁,其核心是数据通道,它经调制解调器与RTU及主站前置机相连。信息处理子系统是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以计算机为主要组成部分。该子系统包含大量直接面向电网调度、运行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完成从采集到信息的各种处理及分析计算,乃至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动控制与操作。人机联系子系统将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各种显示设备、打印设备和其他输出设备,为调度人员提供完整实用的电力系统实时信息。调度人员发出的遥控、遥调指令也通过此系统输入,传送给执行机构。 我国调度自动化水平与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尽管在近几年新投入运行的变电所采取了比较新的技术,但是总体而言,电网调度系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问题。例如:系统计算机CPU负载率问题,即便是目前计算机容量和运算速度成倍或成几十倍提高的情况下,其负载率仍很高;CDT和Polling远动规约的选用问题,CDT和Polling两类规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这两类规约远动装置并存使用的现状将持续下去,选用哪一类规约的远动装置,原则上应视通道的质量与数量及本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来决定,不宜盲目追求采用Polling远动;系统的开放性问题,系统应该是开放的,能够支持不同的硬件平台,支持平台采用国际标准开发,所有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标准应统一,支持能过户应用软件程序开发,保证能和其他系统互联和集成一体或者方便实现与其他系统间的接口,系统应能提供开放式环境。此外,现在的电力系统由于还依赖高压机械开关(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真空开关等)实现线路、设备、负荷的投切,尚不能做到完全可控。这是因为机械的慢过程不可能控制电的快过程引起的。“电网控制”目前只能做到部分控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调度员的决策支持系统。如果电力系统的高压机械开关一旦被大功率的电子开关取代,则电力系统真正的灵活调节控制便将成为现实 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管理方面 统一思想,加强调度管理,提高认识。必须杜绝人为的一切误调度、误操作事故以及不服从调度指令擅自投停运设备。抓好防治误操作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广大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技术素质,最大限度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考核,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严把安全关。加强调度专业培训,提高调度员业务水平。 (二)技术方面 积极开发更高级实用的装置和软件,努力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保证通信的清晰畅通,避免工作中出现因电话不清楚、自动化画面显示不正确而造成的错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将会取得飞速的发展。以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托,能更好地维持供需平衡,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篇2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摘 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而且,电力拖动控制已经走出工厂,在交通、农场、办公室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下面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场总线;无线通讯技术;变频器 0 引言 现今,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并确保过程运行的可靠及安全,为先进的维护策略打造了相应的基础。 电力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及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与日剧增。传统的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最新的技术,包括无线网络、现场总线、变频器及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等,大大提升了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一般是指电工二次系统,即电力系统自动化指采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并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个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自动监视、协调、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健康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1]。 1 电力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2 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权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3 无线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无线技术的出现及快速进步,正在赋予电力工业领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并由此在电力流程工业领域及资产管理领域,开创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无线技术汉阳科技,但仅有几种特别适用于电力流程工业。这是因为无线信号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搭载的数据容量(带宽)、抗RFI(射频干扰)/EMI(电磁干扰)干扰性、对物理屏障的易感性、可伸缩性、可靠性,还有成本,都因无线技术网络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多用户都倾向于“依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定合适的无线技术”。控制用的无线技术主要有GSM/GPRS(蜂窝)、9OOMHzRadios、wi-Fi()、WIMAX()、ZigBee()、自组织网络等,其中尤以Wi-Fi和WIMAX应用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其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优、在数据集中和网络化方面具备卓越的安全框架、具有主机数据集成的高度灵活性、高的鲁棒性及低的成本。 4 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 5 安全技术 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随着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必将出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6 传动技术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对于变频器厂商而言,在未来30年,变频器,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变频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 在业内,以ABB为首的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导厂商,ABB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及绝缘体制造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凭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性能而获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其公司多种产品,包括:PLC、变流器、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都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7 人机界面 发电站、变电站、直流电源屏是十分重要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搜企网,单片机技术的日趋完善,电力行业中对发电站、变电站设备提出了更高精密、更高质量的要求,直流电源屏是发电站、变电站二次设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直流电源屏承担着向发电站、变电站提供直流控制保护电源的作用,同时提供给高压开关及断路器的操作电源,因此直流电源屏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发电站的安全运行,直流电源屏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从早期的直流发电机、磁饱和直流充电机到集成电路可控硅控制直流充电机、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充电机、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等,至目前直流电源屏已很成熟。 直流电源屏整流充电部分仍然采用目前国际最流行的软开关技术,将工频交流经过多级变换,最后形成稳定的直流输出,直流电源屏系统控制的核心部件是V8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它将系统采集的输入输出模拟量以及开关量经过运算处理,最终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模块使其按电池曲线及有人为设置的工作要求更可靠地工作。 8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活跃、最充满生机、最富有开发前景的综合性学科与众多高新技术的合成。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秀丽.中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综述[J].水利电力科技,2005(02). [2]唐亮.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硅谷,2008(02). [3]夏永平,唐建春.浅议电力系统自动化[J].硅谷,2010(06). 猜你喜欢: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 2. 电力工程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3.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范文 4.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电力工程自动化论文优秀范文

有关工业现场总线的论文研究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要点分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要点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类物资需求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以汽车、电子、家电等工业制品为代表的工业品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步被自动化生产线所取代,在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极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自动化生产线依托于不断发展的工业机器人以及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在总结分析工业品生产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细分化的设计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文章在分析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对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并对如何做好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

关键词: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装配线

前言

自动化生产线是现今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较多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现今多采用的是全自动、半自动的形式加以实现,其中半自动化生产线主要是通过将生产线中的一部分不经济的人工操作转变为机器替代,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成产效率。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需要在熟悉工业产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做好对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1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流程

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需要在熟悉产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首先只有在熟悉产品生产工艺的及产品特点的基础上来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设计,同时产品生产工艺也是一个产品装配过程的完整体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会对产品的每一步生产进行详细的要求与说明,并对相应的规格标准进行说明。因此,在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熟悉。

2 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分析

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的分析对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动化生产线的产品生产节拍决定着自动化生产线所产生的产品的质量。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主要指的是自动化生产线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半成品所需要的时间,其是评价一个自动化生产线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工位进行节拍分析并整合小节拍工位对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瓶颈工位予以消除减少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中的冗余工序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生产节拍主要由工艺操作时间和辅助作业时间所组成,在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的设计时要首先对生产线的平衡率进行一定的设计计算。在完成了对于生产线平衡率计算的基础上再对生产线节拍进行计算,这是由于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节拍最长的工位将会对其他工位的运行产生较为严重的限制,因此,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生产节拍主要是由自动化生产线运行过程中运行时间最长的工位节拍所决定的。在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最长工位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能缩短其运行时间从而有效的减少节拍瓶颈,从而使得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各工位的运行节拍保持一定的均衡。

3 确定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方案

在完成了对于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后需要对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方案进行确定,在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中需要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多套方案设计并在上述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最优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简单实用、可靠性并尽可能的`降低人工操作并在满足所有功能的前提条件下从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来进行确定。在完成了对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并绘制相关的二维工程图。

自动化生产线的传动系统及结构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在对于传统系统及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产品的结构形式来进行确定。现今在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较多的输送方式主要有:链传输、皮带传输以及转盘输送和振动盘供料等的多种方式,而后需要对产品自动生成中的产品分隔和环向等进行考虑,如需要在工位上对零件进行检测或是定位时需要对产品的分隔且脱离传送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确保在没有其他外力参与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装配、加工和检测。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对于产品的转换向主要由X/Y/Z三个自由度所组成,在进行换向时可以通过使用换向汽缸、分度盘或是凸轮分度器及特定的机械工装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的旋转功能,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分隔过程中由于各工位的节拍存在着差异将会存在着一定的等待现象,如这一等待时间稍长则需要在自动化生产线中设计暂存料的料垛。

做好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气动原理图的绘制

在对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工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各工位的举升、夹紧、直线运动、转动等功能的实现进行确定,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工作站的运行方式来对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气动系统的原理图进行确定与绘制。对于依靠气动来实现举升等受重力因素影响或是在紧急情况下禁止动作的环节需要在气动控制环节的设计中增加气动控制单向阀,并在阀片的选择设计中选用三位五通中空阀的设计,从而在断气或是紧急情况下气动单元因重力动作而产生的危险。

做好现场工艺布局图的绘制

在自动化生产线现场工艺布局图的绘制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来对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各工位进行确定,在工位的确定过程中需要依照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对各工位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并绘制成图,从而实现将各工位有序的串联或并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现场中的气源气路、电源、线控走线的方式以及中间转接环节等,做到细致分类。在走线方式上主要分为空中和地面两种走线方式,对于自动化生产线走线中所需要使用的气管、电源线、控制线、线槽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确定所需要的长度时乘以一定的系数,以确保实际走线管过程中的损耗。

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原则

在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工艺步骤进行优化、设计过程最简化、设计成本最小化。在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生产线所使用的各个零件如传感器、PLC等的部件应当尽量选择统一的标准,从而在降低自动化生产线成本的同时能够方便的对其进行管理、互换。

做好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机器人形式的确定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机器人形式的确定中需要在综合分析产品零件的加工节拍、自动化生产线所在平面形式的区别以及产品上、下料的时间、产品加工过程中处理中间件物流所需要使用的时间自己设备加工工位等的基础上来对生产机器人的形式进行确定看是采用关节式还是其他的形式。

做好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生产线组网

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中枢,现场总线是现今工业自动化生产中进行现场通讯的主要通讯手段,同时使用现场总线来将自动化生产线中各个独立的控制单元模块进行链接以实现对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管理主要由上位机和主、从站构建起整个控制系统,从站主要将本站功能完成信号和本站功能准备好信号传输至主站,主站通过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交换来按照工艺流程对整个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启停控制。在主、从站控制设备的选择上主要采用PLC来作为现场工作站的主控制器,并通过现场总线将各控制器构建起一个控制网络以实现对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

4 结束语

自动化生产线是现今工业化生产中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在分析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对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介绍。

参考文献

[1]何平阳,姚杰,程西伟.基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冰柜箱壳成形自动化生产线设计[J].模具工业,2012,38(10):58-61.

[2]李伟光,蒙启泳,练小华.基于PLC的不锈钢锅复合压力焊自动化生产线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23):97-100.

[3]李伟光,刘铨权,许阳钊,等.基于PLC和触摸屏的DVD盒自动化生产线设计[J].机械与电子,2009(5):71-74.

测控技术可以提高建造的效率与建设成本,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00字的测控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智能测控仪表技术探析

【摘要】分析了现场总线特点,提出了智能测控仪表系统的CAN总线通信方案,阐述了智能仪表中通用CAN通信接口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实现框图。

【关键词】智能;测控仪表

1 引言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低层控制网络,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由于它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在减少系统线缆,简化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强系统性能等方面的优越性,它一经产生便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热点,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几种类型的现场总线技术己经发展成热并且广泛应用于特定的领域。这些现场总线技术各具特点,有的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系列,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几种比较典型的现场总线有CAN总线、LonWorks总线、PROFIBUS总线等。CAN(ControlArea Network)总线是山德国BOSCII公司为实现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而设计的现场总线。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使其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几汽车工业,而向机械工业、过程工业等领域发展,更适合现场级工业监控设备的互联。CAN总线规范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发展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具体来说,CAN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只有两根线与外部相连;通信方式灵活,以多主方式下作而不分主从,可以点对点、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短帧格式,每帧数据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可满足工业控制领域的一般要求。同时8个字节不会占用总线时间过长,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采用CRC检验并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CAN节点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在节点错误严重的情况时自动切断与总线的联系,这样可不影响总线正常工作。

2 智能测控仪表的系统结构

一个典型的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测控仪表的系统结构,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位机和智能测控仪表,测控仪表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上位机的命令完成工业现场的各种模拟量的采集和实现对各种生产设备的控制,而上位机则负责对整个智能测控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其任务包括CAN节点状态消息的显示及报警、向CAN节点发送命令及控制参数、接收CAN节点数抓、曲线显示、存储打印等。这些功能可利用现代微机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功能实现,除此之外,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后台处理,还可实现诸如数字滤波PFT变换等智能化功能,CAN通信采用两线接口,要进行通信的各节点的控制器通过CAN驱动器连接到CAN总线上,各节点在CAN通信中没有物理地址,而是采用软件ID辨识的方式对在总线上广播的信息进行过滤,以及当多个节点需要同时信息传送时决定信息传送的优先级。

芯片与CAN总线的通信通过CAN总线收发器进行,CAN总线收发器是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间的接口,提供对总线的差动放人和接收功能。要实现PC机与CAN总线的通信,必须借助于PC机的CAN通信卡,这种卡市场上有很多,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亦可自行设计。

3 智能测控仪表的接口设计

CAN总线是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在CAN总线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以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

SJA1000是Philips公司PCA82C200型CAN控制器的后续产品,在软件和引脚上均与PCA82C200兼容,井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性能更佳,尤其适用于对系统优化、诊断和维护要求比较高的场合。SJA1000的功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接口管理逻辑;发送缓冲器,能够存储1个完整的报文事(扩展的或标准的);验收滤波器;接收F1F0;CAN核心模块。

SJA1000的一端与单片机相连,另一端与CAN总线相连。但是,为了提高单片机对CAN总线的驱动能力,可以把82C250作为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间的接口,以提供对总线的差动发送能力和对CAN控制器的差动接收能力。

若用SJA1000作为流量计的CAN控制器,与CPU(单片机)相连,再通过PCA82C250组成CAN总线。这种结构很容易实现CAN网络节点中的信息收发,从而实现对现场的控制。

CAN通信协议主要由CAN控制器完成,SJA1000是适用于汽车和一般工收环境控制器局域网(CAN)的高集成度控制器,具有完成高性能通信协议所要求的全部特性,具有简单总线连接的SJA1000可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所有功能,应用层功能可由微控制器完成,SJA1000为其提供多用途的接口。

SJA1000操作期间,在上电之前必须配置控制线路(中断、复位、片选等)建立与CAN控制器之间通信的硬件连接。初始化、CAN通信采用中断方式数据发送和接收子程序。

如果在上电后独立CAN控制器在引脚17得到1个复位脉冲(低电平),它就能够进入复位模式。在对SJA1000寄存器设置前,CAN控制器通过读复位模式请求标志来检查是否己进入复位模式,因为要配置信息的寄存器只有在复位模式才能写入,并涉及到对控制寄存器CR、验收码寄存器(ACR)验收屏蔽寄存器(AMR)、总线定时寄存器(BTRO和BTR1)输出控制寄存器(OCR)的初始化编程。时钟分频寄存器可以选择BasicCAN或PeliCAN工作模式,设置CLKOUT引脚使能用来选择频率,设置是否使用旁路CAN输入比较器和是否使用TX1输出用为专门的接收中断输出。验收代码和验收屏蔽寄存器的设置可以过滤信息,为收到的信息定义验收代码;为与验收代码相关位比较定义验收屏蔽代码。

总线定时寄存器定义总线上的位速率。输出控制寄存器定义CAN总线输出引脚TX0和TX1的输出模式,定义TX0和TX1输出引脚配置是悬空、下拉、上拉或推挽以及极性。中断寄存器设置允许识别的中断源。

4 小结

多个智能仪表通过CAN接口与PC连成总线网,其系统运行良好。这种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仪表系统抗干扰性强、性能可靠,无论是测量速度、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序还是性价比都是传统仪表不能比拟的,是今后仪器仪表发展的方向。

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现代电子测控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基础上来实现的,是一项综合性技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中主要对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测控;技术;特点;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子测控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光电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随着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测控技术也不断走向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道路。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依靠人工将实时监控到的数据录到电脑中去,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测控技术更是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现代电子测控技术介绍

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依靠人工将实时监控到的数据录到电脑中去,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现代测控技术主要是在现代测控系统的指导性进行自动化控制,它主要依赖的就是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现代测控系统的组成。现代测控系统主要有控制器、程控设备和仪器、测控应用软件、总线与接口和被测试对象等五大部分组成。控制器是测控系统的控制和指挥中心,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等;程控设备和仪器包括有各种程控开关及仪器、、存储器件和显示器件等;测控软件有驱动和应用程序等;总线和接口是各种设备和仪器的连接通道,有连接器、插槽等;被测试对象则是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确定的。按照结构不同可以把现代测控系统划分为基本型、闭环控制型和标准型三类。

2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特点

随着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高要求化,测控技术也在实现自身技术的突破,不断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分布式化和智能化的道路。

网络化

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测控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密切,测控技术逐步走向网络化。除此之外,传感器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也使得现代测控技术使用的更加便捷。现代测控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日益深化,逐渐应用到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

数字化

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依靠人工将实时监控到的数据录到电脑中去,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由此可见,使用现代测控技术就是为了有效监测被试对象,以期获得有用的信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数字化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化主要包含有通信数字化、信号数字化了、多媒体数字化等。多媒体数字化主要应用于教学,通信数字化主要使得人们无线交流起来更加便捷。

智能化

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题,像最基本的手机、电脑都是智能化的产物,机器人同样是智能化发展的结果。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的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为了使得技术发展的更加人性化、精确、方便,那么在现代测控系统里使用智能化仪器则成了必然的需求。仪器智能化在人工智能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基础上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智能化仪器在工业中的应用必将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

分布式化

分布地点不同的测控设备能够有效地选择最适宜的仪器,测控技术的分布化是基于微型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现代测控系统是由有效的联合分布式设备组建而成的。生产控制分布式仪器的过程是一个集测试、控制、管理为一体的全程自动化过程,这就使得测控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同时增加了测控效率。分布式即是将测控系统中的五大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利用分布化的结构将整个系统有机的协调起来,实现测控系统的有效运转。现代测控系统的分布式特点能够实现安全可靠,故障部分不会对其他系统部分产生影响;新接口和新功能的开发更加便捷,系统功能得到了增强;同时并行的处理方式具有高速运行的特点;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能够组建多模块以及单模块系统等[2]。测控系统的分布式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更是有效节约人工监测成本。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测控技术也将不断更新完善。

3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具有很快的发展速度,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测控技术水平。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测控技术在我国没有进入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在微型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需要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有效的发展模式,尽量与国际技术发展接轨,不断开拓创新,尽量缩小发展差距,达到高水平的现代测控技术。

前景。测控技术的发展逐步面向全球化和网络化等,更加紧密地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步趋近于科学先进的发展态势。社会经济的市场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测控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而与社会发展融合,带动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发展。目前,各个产业的发展迅速,也带来了测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析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可以发现,开放化和标准化是其清晰的发展趋势。随着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化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高要求化,测控技术也在实现自身技术的突破,不断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分布式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前景依然还是非常广阔的。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发面的应用,逐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现代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

现代测控技术更是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农业、航天领域

航天飞行过程中飞行目标的控制和测量是通过现代测控技术实现的,它主要可以完成以下几个功能:航天器的物理参数和运动参数测量、宇航员生理信息测量、跟踪测量航天器、控制指挥飞行目标、监视飞行状态等。农业方面也融合了测控技术的应用,比如:对粮食温度进行测量,高温报警,启动通风机进行粮仓的通风。

新型传感器技术

新型传感器技术是测控技术的重要方面,能够应用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例如:监测火车的机车状况、监控心内压系统等均应用了智能传感器;气体微型化传感器主要应用在防伪、国防、机器人、化工、医学、交通等方面;集成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主要有:视觉测量、压力测量、温度测量等;数字传感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温度测量以及银行监控等方面。

远程测控

远程测控是现代测控技术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电话网以及专线的远程测控,可以应用在远程监测电网电站以及输送石油的管道和机器人等方面。现代测控技术能够远程控制燃气、水电的自动抄袭以及诊断设备故障等。

5总结

作为新世纪的高新技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测控技术更是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国防、航天、电子、农业等重要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竞争环境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高要求化,测控技术也在实现自身技术的突破,逐步走向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之路。

参考文献

[1]陈辉,常江,张连军.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

[2]况迎辉,祝学云,陈建元.现代测控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实验[J].技术与管理,2009,26(11)

[3]李欣国.浅谈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J].实用科技,2010(16)

[4]侯晓婷.测控技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3(05)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应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低速现场总线领域的继续发展和完善;另一个是高速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产品主要是低速总线产品,应用于运行速率较低的领域,对网络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从应用状况看,无论是FF和Profibus,还是其他一些现场总线,都能较好地实现速率要求较慢的过程控制。因此,在速率要求较低的控制领域,谁都很难统一整个世界市场。而现场总线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互操作性,实现现场总线技术的统一是所有用户的愿望。今后现场总线技术如何发展、如何统一,是所有生产厂商和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高速现场总线主要应用于控制网内的互连,连接控制计算机、PLC等智能程度较高、处理速度快的设备,以及实现低速现场总线网桥间的连接,它是充分实现系统的全分散控制结构所必须的。这一领域还比较薄弱。因此,高速现场总线的设计、开发将是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这也将是现场总线技术实现统一的重要机会。而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作为高速现场总线的整体框架将是其首要内容。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广为注的焦点课题,国际上现场总线的研究、开发,使测控系统冲破了长期封闭系统的禁锢,走上开放发展的征程,这对中国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是个极好的机会,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是发展的大趋势,现场总线技术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十分迅猛,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网络新技术必将进一步融合到现场总线技术之中,这些具有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技术有;智能仪表与网络设备开发的软硬件技术;组态抗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网段互连等;网络管理技术,包括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数据操作与传输;人机接口、软件技术;现场总线系统集成技术。总体说来,自动化系统与设备将朝着现场总线体系结构的方向前进,这一发展趋势是肯定的。既然是总线,就要向着趋于开放统一的方向发展,成为大家都遵守的标准规范,但由于这一技术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连续、离散工业领域,如过程自动化、制造加工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等。大千世界,众多领域,需求各异,一个现场总线体系下可能不止容纳单一的标准。几大技术均具有自己的特点,已在不同应用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它们都各自正在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在从起的未来10年内,可能出现几大总线标准共存,甚至在一个现场总线系统内,几种总线标准的设备通过路由网关互连实现信息共享的局面。在连续过程自动化领域内,今后10年内,FF基金会现场总线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LonWorks将成为有力的竞争对手,HART作为过渡性产品也能有一定的市场。这3种技术是从这一领域的工业需求出发,其用户层的各种功能是专业连续过程设计的,而且充分考虑到连续工业的使用环境,如支持总线供电,可满足本质安全防爆要求等。另外,FF基金会几乎集中了世界上主要自动化仪表制造商;LonWorks形成了全面的分工合作体系。这些因素对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技术是十分关键的。由于HART建立在广泛采用的模拟系统之上,它可以充分照顾到现有设备和已有投资的效益,技术上也充分考虑连续过程使用环境的需要。它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技术本身还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如提高传输速率等。国外HART仪表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长,呈上升趋势,但是它毕竟是过渡性产品,其生存周期不会很长。国内则由于很多项目都是新项目,所以对兼容性的考虑较少,而对先进性的考虑较多,相信HART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会很大。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国外市场上占优势的产品会不断渗透到国内;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厂商的规模相对较小,研发能力较差,更多的是依赖技术供应商的支持,比较容易受现场总线技术供应商 (芯片制造商等)对国内的支持和市场推广力度的影响。国内仅LonWorks技术有实质性的市场活动,所以大部分国内厂商将首先将接受LonWorks技术。尽管FF号称仪器仪表行业的未来标准,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市场策略和在国内的积极的市场活动,市场份额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事实表明,所有的现场总线基金会(FF)会员在研制符合FF标准的同时,都同时推出采用LonWorks技术的应用,由此可见LonWorks技术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离散制造加工领域,由于行业应用的特点和历史原因,其主流技术会有一些差别。Profibus和CAN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他们已经在这一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楼宇自动化、家庭自动化、智能通信产品等方面,LonWorks则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LonWorks技术的特点,在多样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上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兴起,开辟了工厂底层网络的新天地。它将促进企业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因而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推动自动化相关行业的发展。

现场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6S管理”是现代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6s现场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6s现场管理论文篇一 6S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契合 摘 要:本文通过对6S管理介绍,从档案管理的角度看6S管理的具体内容,阐释6S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契合之处。在已有的案例基础上进一步证实6S管理能同时推动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 关键词:6S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契合 一、6S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6S管理”是现代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6个要素,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6S”。6S管理主要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本质是一种执行力、强调纪律性的企业文化,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 档案管理工作,是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一项工作,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利用等环节。其特点包括档案资源的缓慢性、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对答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和对社会的封闭性。随着档案工作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档案工作也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在实践中,能融合各种管理理论与原则,促进档案工作不断进步。 二、6S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契合 6S管理源于企业的现场管理,通过了解6S管理的具体内容,再结合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将6S管理理论与实践融合到档案工作中,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档案价值。 (一)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必要的 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形成的文件在使用后有部分进行归档管理活动。对于没用的文件或物品,应及时整理。所以,这个整理的过程就是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参与环节。只有熟悉基本的业务流程,才能充分结合“价值鉴定理论”,对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判定。唯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没用的文件或物品因占用过多的空间而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整顿(SEITON)――把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加以标识 对于企业的现场管理来说,其目的很明显。而联系档案工作,可以发现有共同之处,这正是档案管理工作业务的上架和保管活动。文件档案进行基本的整理后,要将其放到专门的库房中。其摆放位置,直接影响利用时的寻找时间,因此,有序的摆放和整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档案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环境干净、亮丽 该环节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与其它的管理一样,都是对所在环境的卫生进行保洁管理。无论是人员工作场所,还是存放文件档案等物品的库房来说,干净整洁的环境,有益于身心愉快和健康。有关心理学研究得出,环境能对人的情绪产生作用,整洁干净的环境能带给人舒适,在工作时的情绪也会高涨;因此、对档案管理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安全(SECURITY)――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时刻保持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 安全是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从人身安全,到物品安全,再到信息安全等。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对于档案来说,它的内容承载了很多的历史记录,特别是国家和企业,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更是关系到全局利益,而信息类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之一。当然、对于档案管理者来说,保护生产环境是它们实体及场所的安全问题。 (五)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制度化,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 这个清洁环节,在具体的6S管理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对前面环节的一个总括。根据其具体的含义,对于文件档案管理活动就是制定标准,更是制定文档管理制度,使各个环节能有序进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对常发生的事让其有制度可以根据,便于管理,才能维持更好的状态。 (六)素养(SH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 在档案管理中,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实中很多单位都是一些兼职或一些特殊安排的人员从事档案工作。随着国家档案馆对外开放的进度,高素质的专业人士需求加大。对于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重要性的意识逐渐加深。懂制度、团队精神强的专业人员更能胜任。对那些在校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在从事对口工作时,积极主动、言谈举止间更显露出我们的高素质。 三、企业中推行6S档案管理的案例分析 国内一些大型的企业中,在90年代便开始关注6S管理。进入21世纪后,管理中应用6S管理的企业也多了。比如华润,6S管理使华润集团成为国有控股公司的成功典范。华润集团通过6S管理体系建立起“财务集权式”的总部管控模式,构建出集团战略制定、落实、执行与监控的管理系统,形成了集团6S管理体系循环流程,加强战略协同,并在战略实施与经理人考核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优化了评价体系,从而增强了集团控制能力和战略执行力。 适用于企业管理活动的6S管理活动,同样适用于档案管理。在《6S让档案工作插上翅膀》一文中,作者曾简洁的介绍过档案工作中应用6S管理,能使原有工作做得更好。对于作者所在单位(火箭技术研究院)适用6S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后,其效果表现在各单位档案库房的标签更大、档案码整齐、各类物品井井有条,同时、提高了档案工作内在质量,档案案卷质量更标准化、规范化,档案人员服务水平更好、服务热情更高。 综合以上叙述,事实证明,6S管理工作是提升档案部各项工作的助推器,也是“6S”精神所在。在企业中,档案工作的推行将伴随着其他工作的6S管理同步进行,因此、该组织单位的文档管理能很好地为本单位甚至社会使用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认真做好6S管理,提高效率、完整资料,便于数据的清理和排查,这是6S工作的目的,也是我们的工作目的。今后,档案部将以6S工作为契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我所的跨越式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肖秋惠.档案管理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薛四新等.现代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s现场管理论文篇二 6S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通过对日本6S管理模式的解析, 结合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实际,为国内企业加速推进6S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和方法,从而提高国内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6S概念;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Japanese 6S management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 offers the reference opinions and methods for accelerating the domestic 6S enterprise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Keywords: 6S; finishing; rectification; cleaning; cleaning; quality; safety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6S管理的运用,在当今日益高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凸显了越来越多的优越的作用。是日常高效运转的一个有效方法。6S管理最初起源于日本。通过规范项目施工现场,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人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良好的6S管理帮助我们使工程施工现场有序化,条理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事故频率。 所谓的6S,即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六个项目,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简称6S。6S管理的目标:亏损为零、不良为零、浪费为零、故障为零、事故为零、投诉为零、缺勤为零、污染为零、伤害为零。它是实现企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工具。 一、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整理:整理的过程就是清理 、清除 ,营造一个有序、清爽的环境。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有一些二次使用的物料、待修机械设备、备品备件、废品垃圾等滞留在现场,既占据了地方又有安全隐患,不及时进行清除整理,必定使施工现场会变得杂乱无章。整理过程中可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区摆放。例如可分为模板区、钢筋区、工具区、废品区、仓库区等。对设备清理时,同时也要检查是否有异常,同时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发现问题,查出原因,及时解决,改善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伤害。工程项目经理要制订废弃物处理方法,每日自我检查。干净整洁的项目施工环境和企业办公环境,能够吸引大量人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来说是最好的形象宣传。 二、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整顿:整顿就是定位:合理分区;定点:放置位置合适;定量:数量合适;定员:责任到人;定职:明确职责和时间。就是将空间腾出, 规划放置场所及位置、规划放置方法。现场物料要分区摆放整齐、明确。物品要定位摆放,做到物各于位。 物品要定量摆放,加强目视化,遇目知数。物料要便于取存,归位。 例如项目施工现场拆卸的扣件等分门别类,润滑保养后,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减少了二次搬运的时间。一旦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养成了日事日毕、做事认真严谨的习惯,肯定会提高施工效率,杜绝了延误工期的发生。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清扫:清扫即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的环境,从而减少工业伤害。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清扫时,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责任分区;扫除,清理脏污点及污染源(有关水、土、空气、噪声、电焊弧光、烟雾等污染源);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或隔离、处理;建立清扫标准手册,作为规范。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清洁: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形成制度,定期检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清洁时要制订考评方法;奖惩制度,项目经理要带头巡查。环境整齐、清洁、美观、保证员工健‘康, 增进员工生产热情。不仅设备、工具、物品要清洁,工作环境也要清洁。烟灰、粉尘、电焊弧光、噪音、有害气体要采取有效措施清除。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素养形成:可以通过每天开工前的班前会等形式,以手册为行为标准,提高全员文明礼貌水准。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长时间的坚持,量变必定升华为质变,定能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员工:守时间、守标准、守规定。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员工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按时出勤。其次要遵守规则;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状况,(工作中杜绝聊天,离岗,呆坐、看小说,打瞌睡,吃零食等)。还应提高员工文明礼貌水准;营造团体精神。通过统一服装、工作证标准;着装整齐美观,戴好识别卡;待人接物诚肯有礼貌;爱护公物,用完归位;不可乱扔纸屑果皮。不仅环境美,全员着装、仪表也要清洁、整齐,从外表看就是训练有素。实施的要领是:不制造肮乱;不扩散肮乱;不故态复萌。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通过以上清理整顿等工作,重视预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劳动强度,全员参与,改善职业环境安全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工人生产作业安全,改善作业环境﹔争取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 在项目管理实施中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完善各种安全制度。在实施中,应达到以下要求:项目施工现场所有区域必须符合安全法规。消防设备消防泵、消火栓、灭火器等配置完备。各种警示牌标志明显,安全通道畅通无阻。保证电路安全,配线箱按标准配置,有防雷、防短路设施;、无冒烟、老化等现象。各种大型机械设备、振动或噪音设备布局合理,配置防噪板,无安全隐患存。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放有专人负责。防雷电、防高压、防跌落、防静电保护接地等均须安全,保证万无一失。每周定期开会讨论,不能间断;不断要求、宣导;进行评分执行奖惩办法;员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器具,不违规作业。 6S是一种长期的管理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及所属项目部必须成立一个推行组织,例如项目推行委员会或办公室来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持之以恒。通过制定6S标准、制度,以及现场作业手册、计划书、检查表以及评比、奖惩办法进行持续管理、跟踪。各部门对6S活动评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持续改进,并纳入企业长期的管理活动中。 各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全员参与,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通过在施工现场不断的解决问题,推进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通过对以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6S的学习改进,使项目部及企业员工全部动员起来, 项目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工人乐于工作,更不会无故缺勤旷工;从而创造出有活力的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基,项目部环境的改善,为企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看了“6s现场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6s现场管理 2. 学习6s现场管理心得体会 3. 6s现场管理知识 4. 6s现场管理制度汇编 5. 6s管理论文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体现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5s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s现场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应用5S管理 方法 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5S管理思想意识的树立、5S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包含5S在内的 企业 文化 建设等提升5S管理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 5S现场管理管理制度

一、5S概述

的含义

5S最初来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后来,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作,逐渐增加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并最终形成了5S。

5S具体内容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以及素养(SHITSUKE)这5个要素,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又称之为5S。其中,整理,是指在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整顿,是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清扫,是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清洁,是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修养,是指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我国不少企业又添加了“节约、安全、服务”等内容,分别称为6S、7S和8S活动。不过,5S仍然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能把5S做好, 其它 要素的完善是水到渠成的。

的作用

在现场管理合理化的进程中,5S是最起码的条件,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即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Q,quality),降低现场不必要的成本浪费(C,cost),交期能够掌握(D,delivery),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S,safety),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M,morale)。不过,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5S对企业现场管理起的是预防作用,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去解决现存的问题。

二、当前企业5S活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生产企业而言,现场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国内外企业都在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不过,在各种管理办法实施以后,虽然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有了清晰的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与企业缺乏预防性的 措施 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企业重事后纠正措施、轻事前控制方案。5S的出现,就好象给处于高速运转的企业配备“防火墙”,预防可能侵害机体的各种“病毒”。正如预防性的东西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样,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活动具有预防危害产生作用的5S,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重重,5S并没有发挥出该有的效用。在我国,企业应用5S效果不佳,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有实施5S意识,但无实施5S的系统方案

这种“病症”的表象就是,企业在现场只有几条 标语 ,没有相应5S管理制度和稽查活动,期待5S能自动产生效果。这些企业,往往是在参观或了解其他企业实施5S活动后,发现5S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于是心潮澎湃,看别人挂了横幅、宣传画,于是回到工厂也挂几条横幅、宣传画,接着在管理会议上强调一下5S,然后便坐等5S产生效果。这种企业实施的所谓5S活动,会随着标语逐渐陈旧、破损、消失,而逐步消失殆尽。

2.有实施5S管理活动的系统措施,但得不到上级或其他部门的支持

企业5S活动得不到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这种缺乏支持表现在生产部门内部。在企业里,生产部门实施5S的内在迫切性最强,因为生产部门现场管理的好坏与工作成果的质量直接相关。但在生产部门,部门经理和生产主管由于职责范围差异,部门经理考虑更多的常常是本部门的“宏观调控”问题,生产主管则必须时刻关注生产过程控制、产能、产品质量等非常具体的“微观”问题。因此,生产主管更加愿意推行5S活动,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然而,部门经理并不太在意过程,他更关注的是结果。这样,在有些企业,往往是生产主管极力推行5S活动,而部门经理却不以然。这种非“一把手”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5S活动得不到部门经理有力的、完全的支持,一旦产生需要部门之间、产线之间协调事宜时,就会阻碍5S活动顺利、深入的开展。其次,在许多企业,只在生产部门导入5S活动,其他部门则置身事外,这就导致生产部门实施的5S活动,犹如一个“5S孤岛”。其他部门,甚至包括总经理,都抱着“让他们去搞吧”的心态,认为5S只是生产部门的事。其实,生产部门实施5S,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哪怕是口头上的。5S管理非常严格、繁琐,孤军奋战的生产部门,时间一长会失去心理平衡,进而影响实施5S的积极性和效果。

3.有具体的5S活动,但无成文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企业实行5S活动时,一开始就进入执行状态,安排人员每日稽查,搞得声势浩大。然而,由于没有制订5S活动管理办法,谁查?稽查内容是什么?以何为标准进行稽查?稽查以后如何处理?处理标准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缺乏管理制度进行事前规定,只是靠领导一时的灵光一现,随意安排。结果是让执行的人和实施的人无所适从,让大家对5S活动的公信力、认可度大打折扣。

4.对5S认识过于肤浅

这个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上下对5S认识肤浅,停留在清洁、清扫层面,以为5S就是搞搞卫生,认识不到5S是通过日常细节的处理,来预防大问题产生的意义。时间一长,没有认识上的动力,5S活动就慢慢流于形式。二是5S活动执行机构与部门内各组织之间的矛盾重重。大家视5S稽查为挑刺活动,充满敌意,不积极、不配合。实际上,在5S中,只有“素养”是人的要素,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如果大家能把遵守制度的“素养”建立起来了,5S就会由外部力量强制执行变为员工内在素质自觉完成。但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有一个由被动执行逐步发展为内在自觉遵守的过程。因此,在员工对5S还没有发展到内在自觉这个状态时,外部力量施压是必要的。此时,我们应该把5S执行机构所实施的外部稽查等活动,看作是帮助员工建立5S素养的善意行为,而不是找茬。

三、提升5S应用效果的策略

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都可以找到原因所在。根据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对企业提升5S活动效果,提出以下策略。

1.攻心为上

实际上,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对5S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因此,企业要想使5S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是首要问题。企业可借助以下两个方面来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在5S的含义、作用还没有深入人心之前,企业不应急于实施5S活动。可行的办法是,先建立5S项目组(公司或部门最高领导要参与),请外训人员对5S项目组进行培训,使其深刻理解5S的意义与作用。项目组是今后企业实施5S活动的核心和中坚,成员必须对5S有深入理解,具有实施5S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培训完成后,再由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来策划如何在企业内部如何组织实施5S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由他们定期、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5S培训。让员工不断认识5S意义与作用,纠正他们对5S的误解和曲解。

其次,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全体员工对5S的认识。如车间,可利用晨会5-10分钟时间向大家宣导5S的重要性,对比5S实施前后车间工作环境与效率的改善情况。设立5S看板,公布5S活动先进与落后区域情况,让大家在对比中体会5S的重要性。定期召开5S会议, 总结 、探讨5S活动的 经验 和新的方法。

2.制度为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任何事情,为了使其有据可依,并增强其权威性,必须先设计好程序文件,规范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内容。在制度方面要尽量考虑周全,从5S组织结构到各责任区域及5S责任人的明确,从稽查流程到5S评比与奖惩,都事先应有规范。让大家心里明白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至于其他具体的操作细节可以用5S会议记录等其他文件来补充。

3.稽查不可少

5S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现场管理方面非常细小的事情,加之5S对工作绩效起的是一种间接、预防作用,因此,实施人的主动性一般比较低,日常稽查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5S日常稽查值日表,把每个区域稽查项目和内容具体化,并每天派出稽查员对公司或部门所有的区域进行检查、记录。

4.评比是保障

为了调动大家对实施5S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家认识到5S活动预防的作用和意义,组织还需要对5S活动进行评比。评比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物资和精神激励并重。比如,可以设置流动红旗,可以把评比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与调薪和晋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大家对5S活动的重视和积极性。

5.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

要提高大家对5S的认识,要上级和其他部门重视和支持5S,没有“全员5S意识”是行不通的。这要求企业必须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让全体成员理解、支持5S员工,只有让5S深入每个员工思想意识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5S孤岛”现象。

总之,5S对企业管理来讲,是一种预防保健性的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现场管理中,预防胜于纠正。5S活动需要全员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程序文件,辅之以其他管理方法,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才蓉:优化与改进——5S现场管理模式[J].空运商务,2002,(15)

[2]香港五常法协会.5S培训手册[M],2002

[3]王士斌:一切都处在管理中——肖志军谈5S管理[J].企业管理,2002,(6)

[4]孙少雄:如何推行5S[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5S管理法作为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工厂等场合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着重分析了5S管理在优化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5S管理;作用

一、施工企业5S管理的基本内容

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例如施工环境、安全、水电、消防、机械、仓库管理等等。5S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高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指对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工序等进行有效管理。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应用中,其基本内容有:

1)整理。对施工现场以及预制区域的设备、物料进行整理,废物及时清除或者放入仓库,合理科学布置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将物料、设备、人员与工序有机结合,保证施工现场的整齐、安全以及施工的方便等。

2)整顿。对应各自的施工阶段,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物料,使得施工有序、高效开展,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三定”,即定位(例如清楚每一件物料、机械的放置位置等)、定品(例如不同施工阶段对物料性能、设备功能的不同需求等)、定量(例如不同工序对物料的使用量等),并形成标准。

3)清扫。清扫的对象不仅包括施工场所的地面清洁,还包括对施工设备、机械的日常清扫保养,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等。

4)清洁。清洁既是整理、整顿、清扫的坚持和深入,也是三者标准化、规范化的具体体现,清洁是随时随地的日常化工作。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形象得体的员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现场管理清洁的具体表现。

5)素养。要做到前面提及的“4S”,还需要提升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例如团队精神等,并要严守标准,坚决贯彻、执行5S管理。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只有所有人员素质的提升,5S管理才能得到严格执行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5S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施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员、设备、机械以及物料的合理调配及利用。5S管理能将施工的各个要素综合安排,减少各个工序之间衔接的时间,提升施工现场的良好氛围,再加上施工人员团队协调能力较强,施工效率明显增强。

2、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是多工种、多机械、多物料的交叉作业,如果5S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施工不畅、工序相互矛盾的问题,导致质量方面的瑕疵。良好的工作环境、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是施工高质量的保障。脏乱差的环境以及一线施工人员素质低下一直是我国施工企业的通病。通过严格的5S管理,一是可以为施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二是能及时保养施工机械设备,保障施工按质按量完成,三是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从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

3、极大降低工程成本,增加施工企业利润。5S管理实际上是成本控制方法的一种。例如,通过对施工环境的优化,减少了物料的浪费、机械或设备带病工作的情形,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返工率,节约成本。同时通过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团队协作,减少人员沟通和信息传达的成本,等待物料的时间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真正体现了管理出效益的原则。

4、杜绝施工事故,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作为事故高发的行业之一,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推行5S管理是建立零事故、无意外施工环境必要条件。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制度中,5S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场布置明确、物料摆放规则、人员责任清晰等,都是保障施工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重要措施。

5、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严格推行5S管理,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不但对内可以规范流程,还可以在外树立专业、安全、高效的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争取更多施工合同,吸引一流人才加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建筑施工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要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做后盾,其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重要方面,每一项优质工程都是企业最好的推广名片。

6、 激发员工积极性,使得施工现场充满活力。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5S管理对员工责任的明确以及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得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有效减少工作时的摩擦,并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使得整个组织的精神面貌得到实质改善,员工往往能从企业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主动积极、尽职尽责地完成施工任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

三、施工企业5S管理的推行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管理的重中之重。5S管理对于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积极推行5S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

1、积极推进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企业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上,5S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S管理的推行就是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过程,而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融合5S管理基本内容,成为推行5S管理的基本途径。

2、加强员工现场5S管理的培训。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没有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5S管理的推行必将是徒劳无功,所以,做好员工的5S管理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经常性的组织5S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二是建立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随人的培训机制,强化员工的5S管理意识、行为。三是做好5S管理的宣传,知识点和行为规范的宣传也是进行全员培训的方法之一。

3、建立5S管理推行的奖惩、监督制度。明确规范的奖惩制度能有效约束员工行为,严格区分能做与不能做,奖惩与监督制度相结合,使得员工推行5S管理成为长期的日常行为,成为习惯。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发现现场5S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束语:

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过硬的施工技术之外,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5S管理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施工效率、质量、安全、成本等都具有积极影响,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行5S管理,使之成为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梁红霞。现场改进――从5S管理起步。中国质量,2010年

张堆学,郑玉巧。“5S”在建筑企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

雷鸣。浅析5S管理方法。管理与财富,2009年

许福新。5S方法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建筑,2011年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S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日本企业最独到、最成功的管理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5s现场管理论文2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5s现场管理论文2000字篇一 试论企业如何有效推行5S管理 摘要:5S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本文从策划、培训、宣传、方法、样板、细节、检查等方面,就企业如何有效推行5S管理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在推行5S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一定启发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5S;管理;有效;推行 5S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日本企业最独到、最成功的管理方式。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5S管理的重要性,在逐步推行5S管理。但不容乐观的是,一些企业在推行5S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或者喊一大堆口号、制定一大堆制度,但实际上却很难付诸行动,甚至根本无法实施,或把它仅仅理解成打扫卫生[1]等等。实践表明,推行5S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经过策划、动员、实施、内部检查等过程;为保证最终的效果,5S管理还应结合管理中每一过程、每一步骤,策划出多种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实施方案、检查标准等等。下面就企业如何有效推行5S管理,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策划,周密部署 推行5S管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要制订推行目标,明确要求;要成立领导小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5S管理工作的策划、计划、实施和检查等工作;企业各部门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门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只有做到周密的策划和部署,才能为全面开展5S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培训,提高认识 5S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因此是一项全员参与的活动[1]。而且,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参与,5S活动的开展就失去了群众基础、成了空中楼阁。在推行5S管理之初,大多数员工并不了解5S是什么及5S的真正含义,甚至思想上还有抵触情绪,认为科研、生产任务繁重,哪有时间再去做这些“打扫卫生”的事情。作为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如果大部分员工认识不到位,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除重点对企业骨干人员培训外,还应对企业其他人员进行层层培训,甚至要逐渐深入培训,使所有员工对5S能理解、有认识,减少阻力,增加积极性。 三、宣传造势,营造气氛 为全面推进5S管理活动,宣传造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增强5S活动开展的气氛[3]。在5S的开展过程中,企业可通过宣传栏、电子看板、局域网等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各部门也应积极制订5S宣传计划,开展宣传活动,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对5S知识的宣传,让员工对5S概念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5S工作进展的宣传,让员工了解推行的动态,促进工作的持续开展;对推行5S的先进经验事迹的及时宣传,使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高和发展。必要时,还可以借助行政手段对开展5S管理活动的阶段结果进行奖罚,并醒目地公示、宣传。 四、讲究方法,落到实处 1.制订计划,责任到人。5S推行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落到实处。企业在总计划的基础上,每个月都要制订详细、具体的开展计划,并根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使计划真正能够指导和督促工作。每月初5S专项计划都要落实到各部门,各部门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自己的具体推行计划,再将计划落实到每位员工,即每项工作、每个区域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实行日检、周检制度。只有这样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5S推行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2.正确处理“舍”“得”关系 凡事有得就有失。5S管理要取得成效,也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 (1)在空间上的舍得处理。5S管理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整理”。“整理”就是清理物品,明确判断要与不要,不要的坚决舍弃。过去我们只有物质价值概念,而没有空间价值概念,要将那些落满灰尘的物品扫地出门时,心中总不免有些不舍。因此,应该改变观念,将无用物品坚决清理出去后,我们看到的是空间增大、库存减少、寻找时间减少、故障减少、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的整理效果。 (2)时间上的舍得处理。在企业,往往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员工的工具就乱拿乱放、物品乱堆乱摆,结果不仅许多时间被浪费在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上,而且有时还忙中出错,造成意外损失。“整顿”工作是对必要的物品根据用处、用法和使用频率实行定置管理,明确数量,摆放整齐,加以标识,使取放方便。这要舍去、投入一定的时间,但寻找必须品的时间则减少为零。 (3)形象上的舍得处理。外在形象一般可以反映出内在实力。企业外在的形象,是提升士气、减低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产品不良率的基础工程。因此要舍得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改变企业的生产环境、工作环境,以提高企业形象。 (4)效益上的舍得处理。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社会效益是企业永恒的目标。不可否认,管理活动所带来的效益与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效益相比,不那么明显,也难立竿见影。于是,在5S管理活动中,一些人只看到在开展5S管理活动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看不到5S管理带来的效益,就对5S管理的舍得产生了怀疑。实际上开展5S管理减少了寻找、搬运的时间,降低了库存成本、减少了半成品在线上的停留,减少了不良消耗等等,而且确保科研和生产安全的预防成本的付出,使企业树立起安全意识,清除各种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帮助企业免除可能遭受的灭顶之灾;提升企业形象、提高质量,争取到订单等等,所取得的效益会难以估量。因此在5S管理中,对投入和产出的帐要全面算、长远地算。 3.标准化,持之以恒 5S管理终极目的是“素养”。5S管理要达到这个终极目的,长期有效,一方面要使“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设法使全体职工养成遵守规则、按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具备长期坚持执行制度的“素养”。对于后者,应是开展5S管理工作的重点。 中国人凡事有“搞运动”的习惯,在企业管理上也常见如此,或者开始劲头十足,此后逐渐松懈、泄气。因此,推行5S不能再沿习以往搞运动的方式,而要将5S管理纳入企业制度管理,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常见的“运动一过,又全面复辟”,或“一紧、二松、三垮、四重来”[1]的现象发生。 4.运用目视管理,提高效率 现场目视管理,是利用图表、看板、颜色,把工作现场中发生的问题点、异常、浪费等,以及有关质量、成本、交付日期、安全和有关生产活动等状况变成为一目了然的状态,以便迅速而容易采取对策,防止错误再发生的管理方法。 在5S管理活动中,目视管理对于提高和维持现场安全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路标、通道线、区域、产品状态的标识,安全色、安全标志的大量使用等,它能让人迅速判断现场环境的安全与否,且准确性高。其中,看板管理的作用独特,反映了一个部门的管理水平。如班组管理看板、质量看板、计划管理看板、人员去向板等。它不但将管理内容展示出来,宣传了本部门,同时可以促进本部门的管理工作。 5.样板先行,重在效果 在推行5S管理开始阶段,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5S样板区非常重要。因为5S的开展必须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考虑单位的实际,照抄照搬是不可取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一些比较典型区域或部门作为样板区,为5S的全面推广起示范、促进作用。 6.细节着手,夯实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5S管理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工作,需要从细节着手。从企业的整体来看,5S管理中,应对每个现场的5S推行工作都进行仔细的安排,保证不留盲点。对于每个部门或车间等基层单位来说,关注细节就更加的重要和必需。比如:对各种标识、表格、标牌都应进行精心的设计,对过道、会议室等公共区域的责任制要明确、认真落实等。 7.检查督导,持续改进 检查督导在5S管理推广活动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3]。这虽然会增加员工的压力,但是同时使员工更快、更直接地明确行动方向,知道存在的不足,促使改进。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管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管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8.几点值得关注的问题 (1)推行5S管理,避免流于表面和形式。企业在5S开展过程中应着眼于有利于科研生产工作的开展,要以实用为主,以方便工作为主,不能只考虑气氛热烈、做表面文章。 (2)推行5S管理,应强调创新意识。各行业、各组织、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本企业的工作特点,进行5S管理创新,才能使5S的推行不脱离本单位实际,真正起到促进本组织基础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另外,要不断推动5S管理上新台阶,要研究解决新问题,特别要有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李新莲,李维浩.推进5S活动,加强现场管理[J].冶金政工研究,2003,(4):27-28. [2]柳屹立.5S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J].现代企业,2005,(5):15-16. [3]魏南.企业5S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冶金,2007,(1):61-65. 5s现场管理论文2000字篇二 运用5s现场管理法改善某医院餐饮部的生产状况 【摘要】本文采用精益生产方法之一的5S现场管理法,对某医院餐饮部进行剖析,针对本部门自身特点运用5S方法进行合理改善,为本部门将来的发展奠定现代的管理基础。 【关键词】精益生产5S餐饮 一5S方法的简介 5S起源于日本,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五个项目。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5S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思维方法,使企业能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5S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管理者对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5S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改进企业“体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某医院餐饮部当前情况研究 1项目背景:本医院为某市第二大医院,位于市中心位置,其餐饮部于1992年成立,主要面向本医院员工及住院人员使用。餐饮部位于本医院院内南侧地下一层,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室内格局为一间办公室,厨房,面二区,洗菜区,储藏室(地上一层),洗碗区,大厅。有员工科长一名,财会部两人,采购部一人,营养师一人,管理员一人,工作人员14人,共计20人。每餐客流量高峰时为500人左右,低谷时为200人左右。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保证餐饮部提供充足三餐的前提下,减少因过多生产,操作不当,储藏不当引起的浪费,以及改善餐饮部生产及用餐环境。该医院将于2014年初搬于新址,于此时运用5s改善本部门的运营情况,一方面是当前管理的需要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将来的新址的大环境,届时该餐饮部将重建,其面积约为400-500平方米,员工数也将扩充,势必需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 2现场诊断:通过现场诊断发现,现场问题主要体现为三点: 1)工艺技术方面较为薄弱。现场是传统的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工序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作为同行业餐饮业,存在较大差异;2)细节的忽略。在现场可以见到原材料,衣服零落现象,员工解释因为空间不足等原因;3)团队精神和跨部门协作的缺失。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大量的互相推诿,工作更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等、靠、要。4)作为服务行业,用餐人员,外来等随意出入工作情况明显,对本部门产品质量有所影响。5)采购部仓库库存量较大。对于食品加工业其原材料占地面积较大,且易腐易烂,库存积压过大,导致原材料浪费现象明显。 三解决方案 1建立推行组织 a成立推行办公室:该医院后勤院长,餐饮部科长。b明确目标:改变现场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改善餐饮部生产及用餐环境。c划定委员会成员的主要责任:科长负责将5S与现场效率改善结合,推行效率消除浪费活动彻底解决生产现场混乱和效率低的问题;推行全员的5S培训,结合现场指导和督察考核,从根本上杜绝随手、随意的不良习惯;成立跨部门的专案小组,对现存的跨部门问题专项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梳理矛盾关系,确定新的流程,防止问题重复发生。d划分小组明确其责任区:第一组,科长,财会部3人。组长科长。责任区:办公室。第二组,质检部:营养师,采购部:采购员,管理员。共3人。组长管理员。责任区:仓库。第三组,生产部一:面二人员7人。A员工为组长。责任区:面二区。第四组,生产部二:厨房人员5,及清洁员2人。厨师长为组长。责任区:厨房,洗菜及洗碗区,大厅。 由本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精益生产活动组织的主要职务,表示对实施精益生产的重视和支持,而科长负责全面掌管具体事项的实施。 2建立核心团队:只有建立核心团队,才能更好的实施精益生产改善方案。首先,要使核心团队在思想上有所转变,接纳精益生产这一思维;其次,以各个部门的职责为基础,有所侧重的推广精益生产的思想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 管理部门:培训各部门员工,并定期考核;生产部:负责实施精益生产改造的核心部分,包括加工设备重新布局和流程再造,降低二型浪费;采购部:配合生产部,实现原材料最低保有量下的充足,与库存量的最低化,质检部:在保证生产部高效生产的前提下合理搭配食材,降低食品质量不合格率,提高产品质量;财务部:负责统计精益生产实施前后,财务数据反应的生产加工成本的变化。 3拟定推行方案及目标 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5s现场检查表: 4教育:a各个小组有侧重点的对本组员工进行教育,包括:5S现场管理法的内容及目的、实施方法及评比标准;b新进员工5S现场管理法的培训。通过教育,可以让员工充分感知到5S的实施给自己工作环境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主动而非强迫的去实施5S,并维护好其成果。 5实施:a实施的前期准备;b操作间、办公区等全面大清扫;c操作间布局重置,使得上下工序之间所用设备有所衔接,消除二次浪费;d分门别类摆放原材料、在制品及成品,与不合格品区别开来;e严格执行“5S检查表”;f信息及时反馈;g及时整改 6查核:现场查核;现场解答问题及疑惑。 7评比及奖惩:企业定期举办各小组竞赛评比活动,按照排名先后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8反思与改善: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改善,有尚有缺陷的问题加以反思并修正。 9纳入定期管理活动:进一步完善标准,改善制度;时时强化5S现场管理。 四项目收益 我们从人员意识着手,在本部门内大范围开展培训,结合各种宣传及奖惩活动,营造了良好的5S氛围;然后从每一扇门窗、每一个工具柜、每一个抽屉开始指导,逐步由里到外、由难到易,经过一段时间的全员努力,5S终于在本部门每个员工心里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现场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营造了一个明朗温馨、活性有序的生产环境,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员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逐步养成了事事讲究,事事做到最好的良好习惯;在一段时间的推进工作中,从员工到管理人员都得到了严格的考验和锻炼,造就一批独立思考、从全局着眼,具体着手的改善型员工,从而满足本部门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配合本医院的愿景,夯实了基础,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达到了提升本部门餐饮质量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塑造本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冯燕宁,精益生产与全面质量管理,中国质量,2008 [2]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张冬匀,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生产现场改善方法的应用,机电工程,2008 作者简介:王宇,女,(1986-),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现就读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11级研究生,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学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管理)看了“5s现场管理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5s现场管理论文 2. 车间5s管理论文 3. 5s车间管理论文 4. 车间现场管理论文 5. 浅谈车间现场管理论文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体现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5s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s现场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应用5S管理 方法 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5S管理思想意识的树立、5S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包含5S在内的 企业 文化 建设等提升5S管理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 5S现场管理管理制度

一、5S概述

的含义

5S最初来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后来,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作,逐渐增加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并最终形成了5S。

5S具体内容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以及素养(SHITSUKE)这5个要素,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又称之为5S。其中,整理,是指在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整顿,是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清扫,是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清洁,是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修养,是指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我国不少企业又添加了“节约、安全、服务”等内容,分别称为6S、7S和8S活动。不过,5S仍然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能把5S做好, 其它 要素的完善是水到渠成的。

的作用

在现场管理合理化的进程中,5S是最起码的条件,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即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Q,quality),降低现场不必要的成本浪费(C,cost),交期能够掌握(D,delivery),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S,safety),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M,morale)。不过,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5S对企业现场管理起的是预防作用,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去解决现存的问题。

二、当前企业5S活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生产企业而言,现场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国内外企业都在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不过,在各种管理办法实施以后,虽然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有了清晰的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与企业缺乏预防性的 措施 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企业重事后纠正措施、轻事前控制方案。5S的出现,就好象给处于高速运转的企业配备“防火墙”,预防可能侵害机体的各种“病毒”。正如预防性的东西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样,对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活动具有预防危害产生作用的5S,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重重,5S并没有发挥出该有的效用。在我国,企业应用5S效果不佳,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有实施5S意识,但无实施5S的系统方案

这种“病症”的表象就是,企业在现场只有几条 标语 ,没有相应5S管理制度和稽查活动,期待5S能自动产生效果。这些企业,往往是在参观或了解其他企业实施5S活动后,发现5S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于是心潮澎湃,看别人挂了横幅、宣传画,于是回到工厂也挂几条横幅、宣传画,接着在管理会议上强调一下5S,然后便坐等5S产生效果。这种企业实施的所谓5S活动,会随着标语逐渐陈旧、破损、消失,而逐步消失殆尽。

2.有实施5S管理活动的系统措施,但得不到上级或其他部门的支持

企业5S活动得不到支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这种缺乏支持表现在生产部门内部。在企业里,生产部门实施5S的内在迫切性最强,因为生产部门现场管理的好坏与工作成果的质量直接相关。但在生产部门,部门经理和生产主管由于职责范围差异,部门经理考虑更多的常常是本部门的“宏观调控”问题,生产主管则必须时刻关注生产过程控制、产能、产品质量等非常具体的“微观”问题。因此,生产主管更加愿意推行5S活动,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然而,部门经理并不太在意过程,他更关注的是结果。这样,在有些企业,往往是生产主管极力推行5S活动,而部门经理却不以然。这种非“一把手”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5S活动得不到部门经理有力的、完全的支持,一旦产生需要部门之间、产线之间协调事宜时,就会阻碍5S活动顺利、深入的开展。其次,在许多企业,只在生产部门导入5S活动,其他部门则置身事外,这就导致生产部门实施的5S活动,犹如一个“5S孤岛”。其他部门,甚至包括总经理,都抱着“让他们去搞吧”的心态,认为5S只是生产部门的事。其实,生产部门实施5S,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哪怕是口头上的。5S管理非常严格、繁琐,孤军奋战的生产部门,时间一长会失去心理平衡,进而影响实施5S的积极性和效果。

3.有具体的5S活动,但无成文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企业实行5S活动时,一开始就进入执行状态,安排人员每日稽查,搞得声势浩大。然而,由于没有制订5S活动管理办法,谁查?稽查内容是什么?以何为标准进行稽查?稽查以后如何处理?处理标准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缺乏管理制度进行事前规定,只是靠领导一时的灵光一现,随意安排。结果是让执行的人和实施的人无所适从,让大家对5S活动的公信力、认可度大打折扣。

4.对5S认识过于肤浅

这个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上下对5S认识肤浅,停留在清洁、清扫层面,以为5S就是搞搞卫生,认识不到5S是通过日常细节的处理,来预防大问题产生的意义。时间一长,没有认识上的动力,5S活动就慢慢流于形式。二是5S活动执行机构与部门内各组织之间的矛盾重重。大家视5S稽查为挑刺活动,充满敌意,不积极、不配合。实际上,在5S中,只有“素养”是人的要素,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如果大家能把遵守制度的“素养”建立起来了,5S就会由外部力量强制执行变为员工内在素质自觉完成。但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有一个由被动执行逐步发展为内在自觉遵守的过程。因此,在员工对5S还没有发展到内在自觉这个状态时,外部力量施压是必要的。此时,我们应该把5S执行机构所实施的外部稽查等活动,看作是帮助员工建立5S素养的善意行为,而不是找茬。

三、提升5S应用效果的策略

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都可以找到原因所在。根据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对企业提升5S活动效果,提出以下策略。

1.攻心为上

实际上,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对5S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因此,企业要想使5S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是首要问题。企业可借助以下两个方面来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在5S的含义、作用还没有深入人心之前,企业不应急于实施5S活动。可行的办法是,先建立5S项目组(公司或部门最高领导要参与),请外训人员对5S项目组进行培训,使其深刻理解5S的意义与作用。项目组是今后企业实施5S活动的核心和中坚,成员必须对5S有深入理解,具有实施5S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培训完成后,再由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来策划如何在企业内部如何组织实施5S活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由他们定期、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5S培训。让员工不断认识5S意义与作用,纠正他们对5S的误解和曲解。

其次,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全体员工对5S的认识。如车间,可利用晨会5-10分钟时间向大家宣导5S的重要性,对比5S实施前后车间工作环境与效率的改善情况。设立5S看板,公布5S活动先进与落后区域情况,让大家在对比中体会5S的重要性。定期召开5S会议, 总结 、探讨5S活动的 经验 和新的方法。

2.制度为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任何事情,为了使其有据可依,并增强其权威性,必须先设计好程序文件,规范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内容。在制度方面要尽量考虑周全,从5S组织结构到各责任区域及5S责任人的明确,从稽查流程到5S评比与奖惩,都事先应有规范。让大家心里明白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至于其他具体的操作细节可以用5S会议记录等其他文件来补充。

3.稽查不可少

5S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现场管理方面非常细小的事情,加之5S对工作绩效起的是一种间接、预防作用,因此,实施人的主动性一般比较低,日常稽查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5S日常稽查值日表,把每个区域稽查项目和内容具体化,并每天派出稽查员对公司或部门所有的区域进行检查、记录。

4.评比是保障

为了调动大家对实施5S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家认识到5S活动预防的作用和意义,组织还需要对5S活动进行评比。评比可分月度、季度和年度,物资和精神激励并重。比如,可以设置流动红旗,可以把评比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与调薪和晋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大家对5S活动的重视和积极性。

5.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

要提高大家对5S的认识,要上级和其他部门重视和支持5S,没有“全员5S意识”是行不通的。这要求企业必须建设包含5S在内的企业文化,让全体成员理解、支持5S员工,只有让5S深入每个员工思想意识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消除“5S孤岛”现象。

总之,5S对企业管理来讲,是一种预防保健性的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现场管理中,预防胜于纠正。5S活动需要全员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程序文件,辅之以其他管理方法,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才蓉:优化与改进——5S现场管理模式[J].空运商务,2002,(15)

[2]香港五常法协会.5S培训手册[M],2002

[3]王士斌:一切都处在管理中——肖志军谈5S管理[J].企业管理,2002,(6)

[4]孙少雄:如何推行5S[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5S管理法作为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工厂等场合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着重分析了5S管理在优化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5S管理;作用

一、施工企业5S管理的基本内容

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例如施工环境、安全、水电、消防、机械、仓库管理等等。5S管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高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指对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工序等进行有效管理。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应用中,其基本内容有:

1)整理。对施工现场以及预制区域的设备、物料进行整理,废物及时清除或者放入仓库,合理科学布置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将物料、设备、人员与工序有机结合,保证施工现场的整齐、安全以及施工的方便等。

2)整顿。对应各自的施工阶段,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物料,使得施工有序、高效开展,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三定”,即定位(例如清楚每一件物料、机械的放置位置等)、定品(例如不同施工阶段对物料性能、设备功能的不同需求等)、定量(例如不同工序对物料的使用量等),并形成标准。

3)清扫。清扫的对象不仅包括施工场所的地面清洁,还包括对施工设备、机械的日常清扫保养,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等。

4)清洁。清洁既是整理、整顿、清扫的坚持和深入,也是三者标准化、规范化的具体体现,清洁是随时随地的日常化工作。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形象得体的员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现场管理清洁的具体表现。

5)素养。要做到前面提及的“4S”,还需要提升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例如团队精神等,并要严守标准,坚决贯彻、执行5S管理。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只有所有人员素质的提升,5S管理才能得到严格执行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5S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施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员、设备、机械以及物料的合理调配及利用。5S管理能将施工的各个要素综合安排,减少各个工序之间衔接的时间,提升施工现场的良好氛围,再加上施工人员团队协调能力较强,施工效率明显增强。

2、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是多工种、多机械、多物料的交叉作业,如果5S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施工不畅、工序相互矛盾的问题,导致质量方面的瑕疵。良好的工作环境、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是施工高质量的保障。脏乱差的环境以及一线施工人员素质低下一直是我国施工企业的通病。通过严格的5S管理,一是可以为施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二是能及时保养施工机械设备,保障施工按质按量完成,三是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施工标准,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从多方面保障施工质量。

3、极大降低工程成本,增加施工企业利润。5S管理实际上是成本控制方法的一种。例如,通过对施工环境的优化,减少了物料的浪费、机械或设备带病工作的情形,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返工率,节约成本。同时通过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团队协作,减少人员沟通和信息传达的成本,等待物料的时间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真正体现了管理出效益的原则。

4、杜绝施工事故,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作为事故高发的行业之一,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推行5S管理是建立零事故、无意外施工环境必要条件。在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制度中,5S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场布置明确、物料摆放规则、人员责任清晰等,都是保障施工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重要措施。

5、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严格推行5S管理,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不但对内可以规范流程,还可以在外树立专业、安全、高效的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争取更多施工合同,吸引一流人才加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建筑施工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要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做后盾,其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重要方面,每一项优质工程都是企业最好的推广名片。

6、 激发员工积极性,使得施工现场充满活力。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5S管理对员工责任的明确以及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得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有效减少工作时的摩擦,并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使得整个组织的精神面貌得到实质改善,员工往往能从企业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主动积极、尽职尽责地完成施工任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

三、施工企业5S管理的推行

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管理的重中之重。5S管理对于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积极推行5S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

1、积极推进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企业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上,5S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S管理的推行就是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过程,而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融合5S管理基本内容,成为推行5S管理的基本途径。

2、加强员工现场5S管理的培训。素养是5S管理的核心,没有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5S管理的推行必将是徒劳无功,所以,做好员工的5S管理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经常性的组织5S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二是建立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随人的培训机制,强化员工的5S管理意识、行为。三是做好5S管理的宣传,知识点和行为规范的宣传也是进行全员培训的方法之一。

3、建立5S管理推行的奖惩、监督制度。明确规范的奖惩制度能有效约束员工行为,严格区分能做与不能做,奖惩与监督制度相结合,使得员工推行5S管理成为长期的日常行为,成为习惯。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发现现场5S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束语:

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过硬的施工技术之外,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5S管理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施工效率、质量、安全、成本等都具有积极影响,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行5S管理,使之成为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梁红霞。现场改进――从5S管理起步。中国质量,2010年

张堆学,郑玉巧。“5S”在建筑企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

雷鸣。浅析5S管理方法。管理与财富,2009年

许福新。5S方法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建筑,2011年

  • 索引序列
  • 现场总线论文参考文献
  • 现场总线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有关工业现场总线的论文研究
  • 现场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