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与谢新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谢新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谢新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对策论文

摘要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在分析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物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研究药学事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包括药事组织设置及其职责,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活动,以及中药管理,药学人员管理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改变药学学生传统单一的药学知识、技能结构;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药学事业。本文主要分析药事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以记代学倾向严重

药事管理学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涉及大量有关我国制定与药品相关的法律规范内容,考试主要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主,大篇幅的叙述,法规性语言学生不易理解。导致药事管理学教学有逐渐退化为单纯的药事管理法规课的倾向,学生主要以死记硬背作为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并且学生认为该课程偏文,不如其他专业课重要,所以在学习中往往忽视该课程的学习[1]。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学形式较单一、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同时,药事管理学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的性质,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缺少实战经验,致使学生对药事管理教学中涉及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规理解困难。

(三)教材内容更新慢,课本脱离实际

药事管理学课程内容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更新,药事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不断处于变化之中,更新速度快,导致药事管理学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国家规定规划教材一般每5年更新一次,教材内容滞后,所以导致使用的教材难以与时俱进,不适应药事管理的现状,无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最新有效的知识[2]。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对药事管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该课程与学生的相关性。第一,药事管理学属于我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第二,大部分药学专业学生将从事药学相关行业,所以,必须掌握我国药事管理体制,熟悉药学政策,遵守药学法律法规等;第三,在我国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只有药事管理学对药物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整个过程的行业规范研究的最具体、最深入[3]。第四,药事管理专业(方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逐渐规模化,已有27所大学招收药事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自2000年开始,已有7所大学招收药事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如沈阳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4]。因此,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就业还是考研究生,都与药事管理学密切相关。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联系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变得自然、连贯,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药学生。所以案例库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并及时补充、更新与优化。在案例收集的过程中,应注重典型性、时效性、启发性和地域性。如在讲述知识产权时,可引用青蒿素最初专利流失到现在复方蒿甲醚享有全球知识产权这一案例。在讲授假药劣药时,可以讨论“齐二药的亮菌甲素事件、安徽华源药业的欣弗事件、318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的案例。课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提前预习,进行资料的查询,收集,分析和思考。课堂上,开展分组讨论,首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然后对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进行总结,一方面要将相关知识点与案例的要点相联系归纳总结,另一方面要剖析整个讨论过程,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观点讨论的逻辑性与全面性、主要问题的把握程度以及表达效果。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中汲取经验,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5]。

2、实物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与药事相关的各种实物、教具进行辅助教学或的一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如在讲授药品信息管理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种类药品的包装、说明书和标签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有效的学习,更加直观的理解药品标识物的有关规定。

3、实践教学法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课堂上的讲授很难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药事管理学的'精髓,因此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建立药品生产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厂区的布局、GMP车间和药品检验室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现场讲解,或由企业工作人员对照工作情景进行讲解,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工作现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直观的体验到药品生产企业是如何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生产的,也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加深对药事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药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在讲授药品分类管理中,可以让学生到零售药店进行调研,之前可以帮助学生设计调研内容,制作调研问卷,调查药店是否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是否分柜摆放并标注警示语、是否配有执业药师等,再对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调研报告,并提出自己对规范这些行为的见解。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零售药店如何进行药品销售。课下,学生也可以收集药品处方、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审核处方、调配处方药,有利于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要点,理解药店为何一定要配备执业药师[6]。

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将PPT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板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简化复杂的理论、突出重点、难点,具有形象直观,丰富有趣,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在制作PPT课件时切忌冗长的理论叙述,应多采用图片、表格等形式,适时的制作一些动画、影音效果,或播放视频资料。最重要的是课件内容一定要简单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效果[7]。

(三)及时更新教材

药事管理学的教材更新慢,难以满足教学的目标,所以要求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食品药品研究院等机构的网站,及时了解国内外药事管理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动态,尤其是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变化。将新政策新变化引入药事管理学教学中,从而保证学生得到的是最新的知识。

三结语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学科重要的分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将药事管理学这门抽象的课程形象化,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学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凤,朱桑,温燕,等.新时期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17(2):184-186.

[2]周吉银,周世文,张祚.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最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1):105-108.

[3]潘虹,高健美,田应彪,等.药事管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21):21-22.

[4]杨洁心,杨世民.药事管理专业及方向学生培养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药事,2014(10):1066-1072.

[5]于美玲,高华,于欣.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4):35-38.

[6]林菲.药事管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5(14):242-244.

[7]周中仁,谢改红.提升《药事管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思考[J].海峡药学,2016(1):217-218.

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科技与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孔朝霞.陈璐.[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中国医学科研论文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5期.李晶.[4].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3期.孔朝霞.陈璐.[7].互联网+医学教育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与慕课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6期.王运平.[8].中国医学、法医学与解剖学关系之探析.《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3期.陈琦.[9].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在京成立.《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9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员部.[10].中国医学中的信息、系统和复杂性思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4期.邬焜.二、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LibQUAL+®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被引次数:1作者:周琴.情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学位年度)[2].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魏民.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方剂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作者:陈桂卿.中西医结合基础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4].近代日本汉洋医学之争探析——兼论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作者:邹小凤.世界历史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被引次数:2作者:高晞.专门史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被引次数:4作者:梁少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观念中的人文世界》英译实践及译后总结.作者:楼佳伊.英语笔译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宋阿霞.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学位年度)[9].五行学说与《黄帝内经》——论五行学说是怎样与古代中国医学合流的.被引次数:2作者:罗曼.中国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当代中国医学 精神的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许启彬. 学东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3]Identificationofrawcuscutaesemenanditsprocessedproduc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ion/.《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4]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5].《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6]《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7].《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8]Determinationofxanthatin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riplequadrupolemassspectrometry:《Journalofchromatograph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9]Acombinationofpharmacophoremodeling,.《Biomedic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10]《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四、中国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大成》研究.曹丽娟,2011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2]《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011年度摘录基金文章统计.魏民.王梓宁.李琳.庞玉萍,2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1年学术年会[3]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中文医学影像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例.杜艳霞.史晓娟.孙超.赵娜,2015第十三届(2015)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从文献计量角度聚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医学科技国际论文计量分析.王敏.张玢.李海存.刘晓婷.许培扬,2009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6]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图法》四版“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质疑.任书俊,2009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8]中

洋务新政对武威的影响鸦片战争后,随着形势的发展,统治阶层中一部分人转化为狂热的洋务派,认为只有“兴办实业,坚甲利兵”,才是“强国御侮”之道。伴随着这一思潮而来的是机械、兵工等工业的兴起。武威虽地处边陲,但洋务新政对当时武威的影响也是巨大了。一八七九年(光绪五年),任甘州兵备道的铁珊(满族),就曾不遗余力,倡导新学,提倡“牧羊以兴实业,试种牛痘以惠婴孩”。于是《牛痘 新书》等小册子风行一时,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任凉州府知府的陈才芳,教民栽桑养蚕,调陕西汉中工人来凉收茧纺织,传授养蚕缫丝之法。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武威举人丁春华“拟改良农业,筑园数亩,植桑数百,振兴蚕业”,并试种棉花。到一九0八年(光绪二十四年)武威县知事梅汝楠,更是大力提倡新政,如设立农业试验局、巡警学堂等。但以上诸多措施,仅局限于个人的愿望和努力未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加此,凡此新举,多因人罢而事废,未能收到显著效果。简述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1)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2)洋务派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兴办洋务,并从近代军事工业着手。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时也包括加强海防和边防,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在内。(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兴办近代企业。30余年中,洋务派先后兴办规模不等的兵工厂达24个。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兴办军事工业企业以外,嗨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经营轮船、电报、采矿冶炼(当时称为轮、电、矿)与纺织工业四个部门。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洋务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其实是一样的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并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使中国的国防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也开始起步。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 同时洋务派还筹划海防,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清末新政简介 清末新政是指1901—1911年,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的危亡,迎合新兴阶级的需要而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然而封建统治阶级实施清末新政的目的根本不在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因而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最终清末“新政”也没能避免破产的命运。 二者的分析比较 相同点: 二者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都来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它们对历史的发展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 它们发生的年代不同,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倡导者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尽相同;目地和性质不同;两次运动的内容不尽相同,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清末新政中有政治方面的内容。 洋务派与地主阶级抵抗派,两个派别的比较: 这两个派别都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到应向西方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这两个派别进行比较,也可使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思想“西学东渐”的认识。 相同点:首先从目的上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其次从方法和步骤上看,都主张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艇,建立新式海军。最后从结果上看都归于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低潮。“皇族内阁”的成立,令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而分崩离析。 不同点:其一从目的上看,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派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其二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守旧,而洋务派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下面对这二者的历史背景、具体革新内容以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 第一、历史背景惊人地相似。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有着非常类似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民起义斗争的沉重打击。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太平天国进行激烈抗争的时期。清末新政比洋务运动晚了四十年。当时,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刚刚被镇压下去,但人民起义斗争仍然没有结束在人民起义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在这种形势下,穷途末路的清朝政府搞起了新政。其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入侵。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朝统治者逐渐向侵略者靠拢,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洋务派也开始得势。 清末新政开始时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攻陷了北京,1901年清朝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是惊人的相似。 第二、宗旨与目的大致相同。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有着相类似的宗旨与目的 。洋务运动,是在不触及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学习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皮毛,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清末新政的实质:也是在不触及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良”性质的改革。 第三、具体改革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所发展。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大部分内容相类似。不同的是,清末新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前进,有所发展。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期间,办起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厂矿分别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出现,民族工业也掺杂其中了。清末新政,在经济上的努力更为突出。工矿业方面,由于清廷采取奖励政策,洋务运动的老厂矿有所恢复与发展,新的厂矿也大量涌现。相当于以前四十多年总和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金融事业也有所发展。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期间,突出的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清末新政期间,对原有军事工业进行了扩建,普遍增加了经费,更主要的是编练新军。 在文化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期间有了一定的重视,1862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兴办洋务德人才,地方出现了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活动。清末新政时,清政府把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政府不仅废除了科举制度,而且清廷又令各省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为了人才,清廷还大力派公费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提倡到欧美各国留学。 第四、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两次新政,需款甚巨,劳苦大众,捐税累累,如牛负重。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为中国造成并发展了买办阶级、军阀集团与官僚资本。 两次新政的军事工业、建立新军等,也起到了镇压人民的反动作用。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洋务运动期间,在军事、民用企业中出现了一批产业工人;而清末新政中,由于工矿企业迅速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逐步扩大。 其次,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搬到中国来,这是拔地而起破天荒之事,民族工业就伴随着洋务派“求富”口号的声浪出现了。清末新政,民族资本更加兴旺,达到了初步发展阶段的最高峰,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第三,洋务运动期间设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使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开始在中国传播。而清末的办学热、留学生洪流的出现及大量翻译外国书籍,使西方科学技术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第四,洋务运动中的民办企业,在抵制洋货与洋人贸易垄断上起了一定作用。清末新政的抵制作用就更鲜明了,各种工厂企业大量出现,是其表现之一,特别是收回利权运动,群情高昂,成效显著。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是一脉相承的,清末新政是洋务运动的持续和开展。虽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改革的本质而失败,但其中有关经济的改革和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这两次封建统治者发起的革新,我们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历史评价和定位。((((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哈尔滨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王守中《论晚清近代化的两个阶段——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5期,《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3期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他们去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对洋务运动的三种不同评价: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自强”的核心目的在于镇压人民的反抗,也就是“灭发捻”,这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至于所谓“勤远略”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统治者早已被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吓破了胆,还怎能“强”得起来呢? 至于“求富”,洋务派创办的军工民用企业都是由封建官僚们充任督办,这些人把清官场的腐败作风都带进了企业,贪污、中饱、办事效率低下;再加上从西方引进的设备、技术陈旧落后,洋务企业都不景气甚至破产。“求富”也成了一句空话。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例如:轮船招商局同外国船行的况竞争)但非常有限。3、洋务派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此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又一探索。 洋务运动(同光新政)与戊戌新政、清末“新政”的比较 (1)相同点:三次新政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三次新政都涉及军事、经济、文教方面的改革;三次新政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三次新政对历史的发展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不同点:三次新政发生的年代不同,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三次新政的倡导者代表的阶镇属性不尽相同;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目的和性质不同;三次新政的内容不尽相同,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中有政治方面的内容;就影响而言,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剿抚兼施。 (1)相同点:1,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侵略军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这一奇耻大辱,使许多官僚士大夫深受刺激;2,都涉及军事、经济、文教方面的改革;洋务派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训练新军,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 清朝新政筹饷练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科举,育才兴学 ;3,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洋务运动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干扰,也受到了清廷中央权力的制约,失败告终.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如兴学堂),或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奖励工商),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加速了清王朝的最终覆灭。历史的发展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新政也推动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2)不同点:发生的年代不同,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新政发生在1901年,洋务运动兴起在19世纪.内容不尽相同,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清末“新政”中有政治方面的内容;影响不同. 比较维新运动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依次出现,启动并推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三次新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三次新政的共性所在。 既参与洋务运动,又参与清末新政的代表人物有( )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人物,1901年清朝开始颁布新政措施,慈禧虽任命李鸿章为督办政务大臣,但李却于同年的11月去世,所以实际上没有参与新政。奕劻是在1884年慈禧罢斥恭亲王奕后,得以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大政。1901慈禧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但此人比较保守无才,他没有参与洋务运动。袁世凯没有参与洋务运动,他出生于1859年,洋务运动高潮时期,他还在求学阶段,受洋务运动影响,投奔李鸿章,后小站练兵。在清末新政被补加在参予政务大臣行列之内。张之洞是唯一两次活动都参加的人物。洋务运动时期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等。清末新政时期被任命为参予政务大臣。 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一样的。洋务运动的破产表明“新政”也不可能成功。清末新政的内容是编练新军,加强对人民的镇压,也不是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在奖励实业方面,没有得力措施,相反增加捐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政也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是清政府挽救统治的又一举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现了“洋务运动”。其领袖人物为奕新、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他们着手改造封建的传统教育,建立近代的教育机构,试办新式学堂,向欧美及日本派遣留学生,培养现代科技人才和外语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这些措施的推行,都是围绕变革科举制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封建科举制是推行洋务教育的极大障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对科举制非常不满,他在《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中,对学堂和科举的利弊作了分析说:“除兴学堂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李鸿章也认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施于洋务,隔膜太深”。他建议:“一是将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以资造就;二是设立洋务局。培养洋务人才。” 为自强求富的目的而向西方学习,洋务派从1862~1895年共创办了26所学堂。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广州国文馆(1864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湖北铁路局附设化学堂、矿学堂(1892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和工艺学堂(1898年)等。这些学校在办学模式上效法西方,教学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这是对与以四书五经儒学内容为主的旧式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与突破。洋务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各种公开场合和给皇帝的奏疏中揭露指斥科举之弊,并逐步改变科举考试内容和冲破科举取士的祖制而另开选官之途。1866年,奕新提出京师同文馆招收三十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及科举出身的五品以下的官吏入学,让这些原来通过科举选出只会读儒家经典的士人人洋务学堂学习西学,学习“俾于实用”而不是“学习皮毛”。1867年将数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明习算学人员可以量予科甲出身,第一次将“西学”与“中学”同考。过去做官必由科举,洋务运动之后,洋务学堂学生的仕途、任用则突破了这一不移之法。京师同文馆建立后,就规定学生每三年由总署大臣考试一次,成绩优等者分别授七、八、九品官;又规定:“嗣后由同文馆考取七品官复考一等授为主事者,请仍准制分各衙门行走,遇缺即补。”这种规定对科举取士从法定制度上开了个口子,学洋务同样可以做官。与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相辅相成、互补互促的举措,是翻译西书,传播西学;派遣留学生去欧美、日本学习西方科技。这对扩大我国人民的学习领域,提高我国知识分子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洋务派的教育改革是以引进西方学校模式为主,以翻译西书和派遣留学生为辅助,在客观上对封建教育与科举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作用,开创了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办学经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教学注入崭新的西学内容,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拓了视野,为中国现代化深入发展形成新思潮、新观念和新的世界观创造了条件,为后来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积累了最初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历史作用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主要是表现在他们维护封建主义专制制度的根本立场没有变。这就决定了洋务派的改革措施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他们改革的思路是增新而不废旧,对科举制度不主张彻底否定,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的引进西方利器和声光电学,这些方面的局限性是由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洋务派的教育改革尚处在开创时期,他们是近代中国教育发生资本主义性质变化的创导者,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种认为洋务教育“在客观上为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和精神掠夺创造了条件,加深了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论断失之片面而欠公允。 参考文献: 刘保均:《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第9期。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5月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144页。 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见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徐泰来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敦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吴雁南主编:《中国近代史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求采纳 找了半天 很累的

与谢谢毒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议论下好处和坏处,再总结一下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与新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参考文献格式举例有4种:APA格式、MLA格式、CMS格式、哈佛文献格式(Harvard System)。

APA是一种标明参考来源的格式,主要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及其他学术准则中,国内很多期刊也是采用的APA格式。

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多用于人文学科。CMS格式源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1906年出版的Manual Style,主要用于人文学(humanities),它使用脚注、尾注和参考文献目录来注明文献来源。

哈佛文献格式是哈佛大学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全名为: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 System),起源于美国,但是在英国和澳洲等国家运用得比较多,尤其在物理和自然科学领域。

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一、前言。

1、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 参考 文献 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 方法 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2、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二、名词、术语。

1、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 (ISDS) 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三、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一般来说,中文文章会有英文标题和摘要,如果没有,仍然是按照参考文献的格式翻译成英文。另一些则按照大多数英文文献或期刊的标准方法引用。

与新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旧词重组现象论文

【论文关键词】旧词重组现象 概念整合理论 应用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Gilles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框架理论,90年代中期,心理空间理论在语言学家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得以继续发展,形成概念整合理论。本文从概念整合的角度重点分析以成语或固定短语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带有讽刺意味的新词

所谓概念整合,即将认知模式融进心理空间的一套操作,也就是划分说话人的指示陈述。在Fauconnier的模式中,心理空间是说话人观测到、想象出以及所记住的一个特定情节的实体与联系的部分表现。它包括指示谈话中各个实体的成分和指示成分间联系的框架。说话人构建各个空间,将由谈话激发的信息划分开来,变为一系列的简单认知模式。与此同时,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表现出各成分间的联系并映射出它们在其他空间中的对应部分。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情节就被一系列的心理空间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了。认知语义学将语言看作是识解概念内容的工具,语言符号帮助说话人把语言信息、背景知识和上下文结合起来,明确地表达出全部的话语意义。

1旧词重组现象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由于成语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在使用成语时无须考虑它的出处及由来。与此同时,汉语中还有许多固定短语,它们的历史虽不长,但因言简意赅,结构紧凑而被广泛地使用。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人民公仆”,“繁荣昌盛”,“久经考验”,“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等。在成语和固定短语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旧词重组:其一,众多成语纷纷被商家利用成为新的促销手段。于是“刻不容缓”成了“咳不容缓”,“有志之士”成了“有痔之士”,“默默无闻”成了“默默无蚊”。由于这种广告唤起了我们对于成语的背景知识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二,以成语或固定短语为基础做修改,形成的新词语往往带有讽刺的效果。例如:将“人民公仆”改为“人民供仆”,将“白手起家”改为“白收起家”。这种修改变动不大,通常又以同音词作为替换的部分,往往是结合上下文和说话人的意图才能理解。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非本土的词汇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过去我们把饮酒聊天品小菜的地方称为“酒店””或“酒馆”。现在时髦的词是“酒吧”。以这种方式,“网吧”,“茶吧”和“氧吧”的说法也流行起来。目前这一系列词语已被正式命名为“吧文化”。

2概念整合理论在分析词语意义中的应用

概念整合空间的原型包括四个空间:来源空间,目标空间,通有空间和整合空间。

输入空间之间的局部配对联系有许多种:框架中结构与角色的联系;身份,转变或表现的联系;隐喻联系等等。所谓跨空间的映射,就是来自两个或多个输入心理空间的结构被投射到一个新的空间上去,这也就是空间的整合。了表述得更加清楚,试以汉语中固定短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为例阐述整个映射过程。来源空间包括“天下”、“寸步”两个较为具体的基本成分。更加抽象的通有空间包括两幅场景:一幅是一个人可以走遍天下,另一幅是一个人寸步难行。通有空间又映射出一系列的特定的目的空间;在这个具体例子所设定的特殊环境下,我们将重新审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结果我们发现两个人境遇不同的原因在于目的空间中一方有“理”,另一方没“理”。最后整合空间依照通有空间的框架结构,从来源空间及目的空间中汲取更多有用信息。整合空间的构建要经历三个过程。在整合空间里,我们发现这一成语并不是在描述两个面对境遇不同的人,而是在劝导我们遵从道理。如果我们讲理,我们就能走遍天下;如果我们不按理行事就会变得寸步难行了。这时,成语的当事人变为面对两种选择的一个人了。这种整合空间内输入成分的熔合称之为“合成”。在接下来的“完善”过程中,我们又分析出它的对仗结构和对比关系。最后,在“扩展”过程中,丰富的想象力将帮助我们就这一成语得出更精确。“走遍天下”不需要按字面理解为“走遍世界的各个地方”,理解为“无论做什么事都顺利”会更为恰当。同样的,“寸步难行”也不需要理解为“在原始位置上不能做任何移动”,理解为“做什么事都四处碰壁”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理解。以上的分析看上去已经精确完备,但我们又应怎样解释由“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重组而成的新名词“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呢?我们在分析“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时,只需反复思量考虑词语本身。但在识解“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组成和结构时,则需要我们弄清前因后果,作出更为细致准确的分析。首先,当我们第一眼看见这一新名词时,头脑中立刻闪现“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它们无论是在发音、结构还是在修辞上,继而整个映射过程也如出一辙。在整合空间中,我们已经得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理解。

同时,它又是激发出第二轮的概念整合的来源空间,也就是来源空间2。现在,社会上请客送礼之风日盛,于是新词语也在新的社会现象的刺激下应运而生。这就是“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产生的社会原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整合空间与来源空间2之间有一个重合区域,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两者在发音、结构和修辞上的共通之处。除去重合区域,来源空间2中还存在由新的社会现象所刺激产生的新区域,在这里“理”变成了“礼”。接下来,抽象的通有空间2与通有空间一样,映射出类似的两个场景:一幅是一个人可以走遍天下,另一幅是一个人寸步难行。然后,通有空间2又映射出一系列的特定的目标空间2,例如:“如果一个人带上礼物,他就可以走遍天下;没有礼物,他就只能寸步难行了”;又或者“如果一个人彬彬有礼,就能走遍天下;如果他粗鲁无礼,就只能寸步难行了”。但在此具体环境下,当我们把“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字面意思与今天的歪风邪气一结合,理解这一新词语就非常简单了。它无非就是影射当前一些人靠请客送礼、贿赂上级而使自己获益。在整合空间内,“合成”、“完善”、“扩展”等一系列的程序又将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在“合成”中,我们将再次把面对不同境遇的两个人融合成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作出的不同选择。面对这种不良的社会习气,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远离社会的黑暗面呢?在“完善”步骤中,我们又分析出它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结构一样,存在对仗结构和对比关系。虽然二者结构相似,但后者却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在于它不仅从传统成语中汲取精华,还与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最后的“扩展”过程帮助我们得出更精确的阐述。透过其字面意思,我们将它理解为:如果你有力所不能及的事要做,同上级或有关部门的人拉关系是条时下流行的“有效”途径,如果你的“真诚”与“慷慨”得到肯定,那么他们必定会助你一臂之力;但如果你鄙视这种肮脏行为,“冥顽不灵”的话,想要达成所愿就难了。在这一概念整合的例子中,出现了更多的输入空间和多个整合空间。在概念整合的多空间映射后,我们终于抓住这一旧词重组后的确切意义。语言这种人造的符号是个动态的系统,而非静止的、无生气的。以汉语为例,她的组词、搭配不断地变化着,重组着。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新的词语也应运而生。本文从概念整合的角度重点分析以成语或固定短语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带有讽刺意味的新词。

3参考文献

1吴礼权.妙语生花———语言策略秀[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2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3张辉.熟语:常规化的映现模式与心理表征[J].现代外语,2003,(3)

你是要讨论网络新词这个话题么,给你个大纲:开头“述说一下现状”,中间“不同人不同的观点”写一下,接着述说一下“自己的看发”,最后结个尾。中间哪些观点完全可以上网down嘛

讨论一下这个词的起源,再讲主要用在哪里,就是像楼上说的现状,再讲讲着网络新词对我们的生活什么的有什么影响,这新词的作用和意义。写论文注意分条答述,一些网上摘的,可以找到出处的最好在在文章后写个注释,再注几本参考文献

与新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的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杜培枫. 基于现代物流竞争战略的3PL[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02) .

[2]何桢,车建国. 精益六西格玛:新竞争优势的来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

[3]刘海霞. 基于战略目标驱动下的企业并购战略选择[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6) .

[4]刘建香. 超循环理论在供应链联盟中的应用[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6,(03) .

[5]阎海燕,2徐波.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制造柔性[J]. 特区经济, 2006,(06) .

[6]边利,李自如,邓建. 基于信息 熵 和密切值法的供应商选择与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 2005,(11) .

[7]王慧. 战略采购[J]. 山东纺织经济, 2006,(04) .

[8]何桢,岳刚,王丽林. 六西格玛管理及其实施[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6) .

[9]公斌. 酒店采购管理漏洞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 中国市场, 2008,(41) .

[10]张群,来守林. CPFR技术在连锁超市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 2006,(28) .

关于采购类的论文参考文献二

1]何桢,车建国. 精益六西格玛:新竞争优势的来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

[2]王慧. 战略采购[J]. 山东纺织经济, 2006,(04) .

[3]何桢,岳刚,王丽林. 六西格玛管理及其实施[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6) .

[4]吴跃东 ,尹丽丽. 战略采购关乎企业赢利能力[J]. 上海经济, 2005,(05) .

[5]方贤水,薛丽莉. 战略采购研究综述及启示[J]. 商场现代化, 2006,(24) .

[6]吴虹飞,李向晟. 论公司的战略采购及其构成[J]. 浙江统计, 2005,(07) .

[7]邵敬中 ,张帆. 节约60%成本的方法:战略采购[J]. 中国企业家, 2003,(02) .

[8]浦杰. 战略采购确实有效吗?[J]. 现代制造, 2000,(10) .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上维普,万方,CNKI

1/312/31【题 名】优质燃油推广呼唤国家行动——对一个节能环保助燃新产品推广应用的调查与思考【作 者】杨扬【刊 名】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11).-50-549/31【题 名】四川省畜科公司研发的新产品——中华富锌康被确定为省重点科技新产品推广计划【作 者】周静【刊 名】四川畜牧兽医.2006,33(10).-62-6211/31【题 名】新产品推广的公关路线【作 者】钟铭【刊 名】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5).-74-7512/31【题 名】住友化学新产品推广计划【作 者】胡笑形【刊 名】国际化工信息.2006(5).-29-2913/3114/31【题 名】诊断新产品推广【作 者】刘春雄 金焕民【刊 名】销售与市场.2005(08S).-12-1617/31【题 名】浅谈制约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瓶颈【作 者】郭志【刊 名】中国住宅设施.2005(2).-14-1520/31【题 名】保险新产品推广的现状及专业化管理分析【作 者】李勇【刊 名】上海保险.2004(2).-39-4022/31【题 名】关于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的探讨【作 者】王旭【刊 名】安徽建筑.2004,11(4).-25-2525/31【题 名】一个新产品推广营销的成功案例——对樊西支行“债市通”产品营销成功经验的调查【作 者】周庆军 张化平 鲍其富【刊 名】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4(6).-61-6226/31【题 名】珠宝新品推广需要差异化卖点——浅谈新产品推广策略【作 者】沈东军【刊 名】中国宝石.2003,12(3).-178-17927/31【题 名】成熟市场新产品推广得失录【作 者】唐江华【刊 名】销售与市场.2003(12S).-80-8328/31【题 名】新产品推广的成功与失败分析【作 者】顾青【刊 名】现代技能开发.2003(3).-58-5929/31【题 名】从精彩巧克力看新产品推广【作 者】王海宁【刊 名】华糖商情.2001(34).-39-4031/31【题 名】关于对钢材新产品推广难的思考【作 者】康庄【刊 名】冶金经济与管理.1997(1).-46-47

  • 索引序列
  • 与谢新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谢谢毒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新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新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新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