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桥是一份以写作、翻译、文学评论等为主的月刊,于1988年10月在台湾出版。它的目的是发扬传统文化以及提倡读者的文学能力,同时也积极探索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文化鸿沟。1999年,主办方决定停刊,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受到经济问题的影响,台湾当时的版面空间紧缩,传统杂志无法维持自身的竞争力,而20世纪桥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其次,由于台湾的社会文化多元性,20世纪桥的定位渐渐不适应市场需求,让订阅者数量不断减少,这也是停刊的重要因素; 最后,随着当时网络文化的兴起,传统杂志和文学读物无法与之竞争。台湾读者也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购买下载各类文学材料,以及在网络上进行文化交流等,这也对20世纪桥造成很大影响。
前者普及,后者较专业
看历史杂文多,初学者看,文史参考比较专业,开始看会比较枯燥,看你自己。
当我们昂首迈向新征程的同时,却有不少的纸媒没有坚持住,永远的滞留在了2018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冲击,一大批报纸已经从辉煌时的洛阳纸贵变成了现今的乏人问津。当我们在手机上刷着各种不同的客户端的同时,是否也想起过自己曾经读过的这些报纸。
这些报刊已经停刊/休刊
6月22日,《西部商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宣布2018年6月23日起休刊转型,它向读者告白: "白纸黑字,是恒久的记录。铅墨芳华,是最好的见证。"
《西部商报》是由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合办的都市生活类综合性日报,创刊于2000年。作为甘肃本地的一家都市报,西部商报在甘肃乃至西部地区拥有重大的影响力。
7月1日,《新疆都市报》与读者告别,它在致敬辞中郑重的宣告: "时代不因个体而停滞, 历史 自有其发展的轨迹。我们感恩这个 科技 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让传播更有效率、更加贴近人心。"
《新疆都市报》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主管主办的子报,创刊于1998年10月9日,是乌鲁木齐第一张综合性主流都市类报纸。《新疆都市报》秉承"记录新疆、影响新疆、服务新疆"的办报理念,坚持打造地方特色、版面特色、深度特色、文化特色,立足首府乌鲁木齐,关注国内外重大 社会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体育 新闻事件,弘扬正义、针砭时弊;聚焦首府,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追踪热点话题,关注百姓生活,倡导 时尚 消费;具有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阅读率高等特点。
12月28日,《黑龙江晨报》发布休刊启事:2018年12月29日起,《黑龙江晨报》休刊。
《黑龙江晨报》创刊于1993年1月1日(时称《东方晨报》)。作为是新中国第一张晨报。她以犀利精辟的文字,深刻敏锐的观点及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 社会 的鲜明个性,在黑龙江省、 尤其是哈尔滨市报界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 、大庆等大中城市拥有读者50余万人。第一批晨报人为佟堃、白永利。
这些报刊即将停刊/休刊
8月27日,《北京晨报》在一份北京地区的邮局征订通知上,早早地预告了停刊的消息:"根据报社通知,2019年度《北京晨报》报纸停刊,不再向读者征订。"
《北京晨报》创刊于1998年7月20日,是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北京晨报》是北京第一张都市早报与第一份彩色日报,被北京市民亲切地称为"信息早餐"。
《北京晨报》曾是北京唯一一家获准流动售报的报纸,拥有遍及北京8个城区近100个发行站、2000余名发行员的发行网络,以"报追人"的崭新售报形式,迅速拓展市场空间。出版发行6年多来,北京晨报运用市场规律经营运作,发行量与日俱增,曾每日发行量早已突破40万份。
12月1日,《法制晚报》发布了一则《休刊公告》:《法制晚报》将于2019年1月1日起休刊。
《法制晚报》前身是《北京法制报》,创刊于2003年底,归属于北京青年报社。2004年5月18日,《法制晚报》正式创刊。
12月28日,《赣州晚报》在头版郑重宣布:2019年1月1日起,赣州晚报停刊,不说再见,我们相约赣南报业融媒体矩阵。
《赣州晚报》是江西赣州市唯一服务百姓生活的都市类新闻报纸,创刊于1994年7月。在服务赣州市民,传递赣州声音方面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赣州晚报的》的消亡,标志着赣州再无市场报。
互联网的发展,不光深刻的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而且也改变了报人的理念。互联网思维办报,平台化运营,已经成为所有报人理念。曾经,关一家报纸还是大事;但是到了现在,一年十几家报纸停刊、休刊已经成为常事。对于纸媒业来说,"生存还是毁灭"是个严峻的话题。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对信息的需求,依然存在,甚至在未来还会越来越旺盛,重要的不是在哪里出版,而是内容能不能跟上需求。 在这一场媒体融合的大潮流中,愿所有的纸媒都能实现华丽转身!
让我们最后怀念这些报纸,以后网上见!
休刊有多种原因,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史籍不可避免的掺杂了当局的意志和价值观,所以会休刊,当然官方辞令称为违反相关政策及法规。性质严重的会取消出版社的发行资格。
历史都是经验,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比如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样的事,结果怎么样,如果现在的人碰到差不多的事可以借鉴,就算第一次做也有把握做好
呵呵 楼主也是同道中人啊。我们先看看这些杂志都是什么类型的1、《中华遗产》杂志于2004年创刊,最初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2008年,《中华遗产》杂志正式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杂志由原先的零碎文章组合模式转变为重视大策划、大主题的期刊。一般来说,这份杂志偏向地理学,比如考古等方面的。2、《看历史》杂志由成都传媒集团出品,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锐新闻杂志。《看历史》杂志的前身是 《国家历史》杂志,2007年9月9日创刊,成都传媒集团出品。杂志的风格是“用黑色的眼睛,去发现彩色的历史;用轻松的方式,去讲述严肃的话题”。这是一个“公民写史”的时代,它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支笔,以打破几千年来被官史和史官垄断的历史书写权和解释权。主要是对历史的某些解读,与个人感悟。3、《国家历史》是《看历史》杂志的前身,目前停刊了4、《文史参考》创刊于2010年1月,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事实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刊物依托人民日报特有的时政优势和丰富的报道资源,以“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为宗旨,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打造有趣、有味、有用的精英历史杂志。自2013年1月1日起,《文史参考》更名《国家人文历史》。主要是想以史为鉴,用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发现历史,是历史经验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上面的杂志都很好,但是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古代史,建议你买成套的史书,因为杂志是对某一历史的特定背景原因进行分析,不能很系统的展现历史的原貌。某也喜欢历史,以下是我的书目,供楼主参考1、《二十四史》这是历朝历代编撰的正史,研究历史多以此物为主2.、《中国通史》通俗易懂,好看不累2、《语文版春秋左传》这本书主要是讲解春秋战国史3、《明朝那些事儿》,这是本好书,不解释4、《中国政治史》专业性较强,不建议立刻观看5、《中国经济史》专业性较强,建议看完24史后再看6、《中国哲学史纲要》冯友兰先生的著作,值得一看。7、《易版中华史》易中天所著,第一版买过,写的不错以上这些是楼主经常看的,楼主现在再看这三本书,感觉受益匪浅,一般看历史书我都是结合《厚黑学》(李宗吾先生所著)来看楼主也可以结合史书看杂志,建议楼主订购中华历史,国家人文历史这两本杂志。希望可以帮到楼主,欢饮追问
问题一:我想订一本历史杂志不知道《看历史》和《国家人文历史》哪本比较好? 我个人的观点是,先订阅《看历史》这份杂志,试试看。好像读过其中的几篇,还看上去比较客观,可读性也不错。不知对您是不是喜欢?哈哈,先说明,我个人的观点。一切,还是您自己做主。 问题二:看历史的杂志争议 职工 *** 风波《看历史》原采编团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员介绍,《看历史》事端起于杂志创办人唐建光突然去职。此后在采编团队毫不知情的状况下,主办方和运营方突然宣布要采取新的运营模式,并进行调薪调岗,宣布公司和员工可进行“双向选择”。主编唐建光去职时提道,“杂志一直没能在经营实现盈利突破,主要责任在我。”可以看出,经营压力肯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唐建光在微博中说:“由于对《看历史》未来发展意见分歧,我下一步拟退出《看历史》杂志。从《国家历史》到《看历史》至今五年半,自感愧对出资人的支持,尤其各位同仁、读者、伙伴的爱惜,但商业和企业自有其规则,至此已无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他与主办方,运营方存在诸多分歧。2013年1月25日,《看历史》部分员工发微博称,因杂志主办方、运营方原因,已制作完毕印刷版文件的二月刊无法面世,正在操作的三月刊也已被叫停,并表示主办方、运营方未与员工合法签订劳动合同,未交纳社会保险,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他们将开始 *** 行动。2013年1月29日,《看历史》官方微博发布“致《看历史》杂志读者的 *** ”,表示“《看历史》与所有正式聘用的员工均签署了劳动合同,也为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任何行为,而是部分员工一再突破管理方的正常管理制度”。 *** 还介绍,因传统模式经营前景堪忧,并已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因此决定向新媒体转型,这样的调整是出于对杂志负责的态度。随即,以“看历史部分员工”注册的微博,对这封 *** 进行反驳,称“有确凿证据表明,《看历史》杂志未依法与他们签署劳动合同”,并认为“这次运营方式的重大变化,有众多让人遗憾之处”。双方的争执还未平息,只是众多喜爱《看历史》的读者在惋惜。《看历史》杂志创办于2007年9月,原名《先锋国家历史》,2010年改名《看历史》,是中国第一本以历史为切入点的新锐新闻杂志,每期发行量已超10万。有网友评论,《看历史》难道在以自杀方式宣告转型? 问题三:看历史的杂志社介绍 成都传媒集团成立于2006年11月28日,由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与传媒集团分开运行。目前,集团拥有6张报纸、4本期刊、1个出版公司、1个电视频道、1个地铁电视系统、1个新闻门户网站以及文化投资、开发、运营公司等14家直属直管单位。集团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现有员工9000余人。业务范围覆盖各种媒体经营,并广泛进入影视投资、会展、酒店、旅游、文化地产,以及数字音乐、网络游戏、手机动漫等新媒体内容产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集团报业板块综合实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40余家报业集团前四,其中成都商报年广告收入高居全国都市报第一。集团2011-2012连续两年名列全国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第一。 问题四:最好的历史杂志刊物? 《看历史》《国家人文历史》这两本都还行。看你喜欢哪本哈。杂志铺可以订阅这些期刊。去比较下吧。 问题五:《看历史》和《国家人文历史》这两本有什么不同 都是历史期刊类杂志。《国家人文历史》基本上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的。《看历史》内容上更为诙谐一些。有一部分野史的感觉。订阅的话邮局,杂志铺等都可以订的。杂志铺网上订,可能更为方便。 望采纳。 问题六: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和文史知识这三本杂志从内容上比较哪个好? 《国家人文地理》以精美绝伦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文字,浓缩专业、权威、新锐的理念精华,奉献给读者大众。以其原生态的视觉对地貌山川、人文地理进行深度解读。从2010年3月期开始更名为《环球人文地理》,价格由16元上升为18元,页数相应地也有增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但意识形态浓厚,很多文史内容存在误差(如2010年2月期对京族的介绍,对其族源的介绍出现差错)。 问题七:哪本历史杂志好看? 《文史天地》、《看历史》、《百家讲坛》、《军事历史》
我买的是:《史记》《明朝那些事》《中国通史》《你不可不知的中国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也喜欢《历史大观园》,买了七十本左右。可惜它早就停刊了,其存在时间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你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搜索邮购如果你既喜欢历史又喜欢文学,就去订《文史知识》吧
历史学习报,中学生政史地
《文史参考》,里面资料详实,很多提到二战和近现代史,容易理解。《文史知识》等比较好。很多历史类杂志都停刊了。
休刊有多种原因,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史籍不可避免的掺杂了当局的意志和价值观,所以会休刊,当然官方辞令称为违反相关政策及法规。性质严重的会取消出版社的发行资格。
看历史杂文多,初学者看,文史参考比较专业,开始看会比较枯燥,看你自己。
1.《国家人文历史》——探讨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价值诉求2.《历史研究》——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3.《看历史》——成长最快的社会性人文历史类杂志4.《探索历史》——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历史杂志5.《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权威历史学术杂志
你好。我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认为《国家历史》《百家讲坛》《百科新说》三本不错
内蒙古旅游报,北方周末报。《内蒙古旅游报》在头版发布休刊公告称,自2020年10月1日起休刊。公告全文如下。《内蒙古旅游报》休刊公告,内蒙古旅游报编辑部。2020年9月25日。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旅游报》由内蒙古日报社主办,于2017年5月19日创刊,是内蒙古第一张旅游类专业报纸。该报每周一期,周五出版,4开8版,铜版纸印刷。
2001年对中国足球很重要,“最强国足”在这一年向2002年韩日世界杯发起冲击,并 历史 上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成功杀入世界杯决赛圈。也是在这一年,当时正如日中天的体坛传媒,旗下第1期《足球周刊》问世,封面人物是当时正在旅欧踢球的张恩华。
2020年,中超 历史 上诞生了第一个“赛会制冠军”,国足正力争以小组第二的身份从40强赛出线冲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周刊》则迎来了创刊第800期的里程碑,选用的封面人物是在埃弗顿焕发第二春的J罗。
10月21日凌晨两点半,东花市北里属于体坛传媒的那坐小白楼里,从2006年就效力于《足球周刊》的执行主编梁利锋终于和同事一起“清”完了第800期杂志,“凌晨三点的东花市”对于这群坚守在 体育 纸媒最后一道防线的编辑来说,几乎和对面24小时营业的711便利店一样熟悉。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足球杂志”,这是《足球周刊》在官方微博的自我描述。很多80、90后的球迷如今对《足球周刊》的 情感 或许是熟悉又陌生:如同《越狱》之于美剧,这本杂志曾经是很多球迷打开足球世界大门的钥匙,但更多人对它的记忆,始终停留在学生时代。
“我身边的朋友还在买杂志的不多了,很多人失去购买的渠道后,对于邮局订阅或者是网上购买的动力并不是很强烈。”《足球周刊》的资深收藏家金志宇对懒熊 体育 坦言。
传统 体育 媒体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坚守并非易事,如果将《足球周刊》近20年的发展按照时间轴一分为二,前后两个十年分别属于截然不同的时代。
从2001年到2020年,媒体大环境经历了从电视、纸媒当道,到四大门户兴起,再到懂球帝、虎扑等UGC平台被广泛使用的演变过程。以《足球周刊》为代表的 体育 纸媒们,曾经垄断了文字类的深度内容领域,一度长期占据球迷获取深度内容的头把交椅。
在2001年到2008年间,主打专业内容的《足球周刊》拥有绝佳的成长土壤,成了80、90后球迷打开足球世界的大门,金志宇便是其中之一。 这位1990年出生的拉齐奥球迷,至今保持着购买《足球周刊》的习惯,拥有的杂志正刊和各种随刊附赠手册加起来有800多期,他的购买渠道从报刊亭变成淘宝店,再到邮局订阅。 趁着达成800期里程碑,《足球周刊》对金志宇进行了专访,他的名字也被记录了第800期正刊中。
在《足球周刊》800期出镜的金志宇。
在800期《足球周刊》中挑选自己的前10位榜单时,金志宇对懒熊 体育 表示:“我对第8期‘德比罗马城’印象深刻,还有每年过年期间出版的双刊做的专题都非常喜欢,例如2006年的欧洲杯专题、2005年的欧洲足球城专题。虽然不是英超球迷,但觉得第561期和第562期的英超20年合刊出品质量非常高,本人曾经非常喜欢劳尔,所以当年‘王子传奇’那本合刊也很喜欢,还有‘圣地之光’和今年的球衫传奇专题也很符合我的胃口。”
值得一提的是,《足球周刊》前9年出品的刊物在金志宇的榜单占据重要位置。那个时代, 体育 纸媒市场竞争激烈,《足球周刊》需要和《足球俱乐部》、《足球世界》、《踢球者》中文版等足球杂志,以及《足球报》和各地的 体育 报纸瓜分足球内容的市场。再加上其他运动的报纸杂志, 体育 内容曾经占据了报刊亭展示面的近半壁江山,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鞭策着杂志对内容的专业态度。
《足球周刊》总编辑安然对懒熊 体育 表示, 杂志在鼎盛时期多次单期发售超35万本,此前每次世界杯冠军封面的杂志,基本都能达到此数据。
不过,随着门户网站的崛起,为球迷提供了不同于纸媒的体验感,“我”、“标题党”、“流量”等颇具时代感的名词,就此登陆 历史 舞台,也标志着 体育 内容互联网时代降临,新浪 体育 一则与易建联相关的新闻曾引来几十万条评论,这是纸媒不具备的交互功能。
新浪 体育 的新闻标题在9年前大火了一把。
在此基础上,懂球帝等UGC内容平台从2014年起,逐渐从门户网站手中夺过接力棒,成为用户获取 体育 内容的主流渠道。对于Z世代球迷们,《足球周刊》难免听起来有些陌生。2002年出生的北京孩子张泽昊,是一位狂热的国安、首钢球迷,目前正在学习成为一名足球裁判,他对懒熊 体育 表示,从没买过《足球周刊》的杂志:“我觉得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平面媒体的竞争优势不大,网络媒体更强的时效性和方便程度都是平面媒体很难竞争得过的。”
张泽昊在同年龄段球迷中很有典型性,平时他混迹于懂球帝、虎扑等球迷论坛,也会在微博、公众号阅读专业性的文章,同时关注NBA的他,习惯赛后到Instagram或者推特查看新闻,或是ESPN的技术统计。
一来一往,一本本曾被球迷熟知的 体育 杂志正在远离年轻人的视线,包括1993年创刊的《足球俱乐部》已于2019年年初停刊,而《足球周刊》也不停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升级。在2014年,他们从周刊改版为双周刊,调整了开本和页码,售价也从10元涨价为15元。 但从整体发行收入来看,从每周10元到每两周15元,售卖杂志的收入其实是一种下降的表现。 而与纸媒命运相似,其最重要的发行和展示渠道——曾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报刊亭,也正在慢慢退出 历史 舞台。
考虑到纸媒的大环境远不及过往,不免让人对《足球周刊》的未来捏一把汗。对此,安然对懒熊 体育 说表示,纸媒的时代确实变了,但追求深度内容报道的《足球周刊》仍拥有很多忠实的购买者。
活得下来,离不开用户的支持,金志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类似的杂志资深用户依然支撑着这个市场。安然对懒熊 体育 表示,现在《足球周刊》的销量,距离鼎盛时期曾达到的单期售卖35万余本的纪录存在距离,但起码杂志的竞争力犹在。 另外,杂志以记录拜仁慕尼黑夺取2020年欧冠冠军出品的特刊《仁者无敌》,销量也超出了预期。
稳定的用户基础给予了《足球周刊》更顽强的生命力,根据安然统计,杂志每年的发行收入在千万元量级,此外还有每年会发行的各种特刊和秩序册等,大体行情还算可观。
当前,一支十余人的足球周刊团队拥有3块主要营收来源,分别为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和 体育 产业收入,其中内容团队除了要肩负原有的杂志采编出版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各新媒体平台内容的维护与更新。而在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之外,所谓的“ 体育 产业收入”,则是从杂志向产业转型的直接标志:“把我们拥有的足球资源结合在一起,你可以把足球周刊理解为一家足球公司。”安然对懒熊 体育 说道。
举例而言,足球周刊的团队主创并策划了2017年起由体坛传媒集团发起的中国金球奖评选活动。除此之外,在足球周刊更为擅长的内容领域,业务还涉及为官方机构和职业俱乐部制作手册、队刊等媒介产品。总而言之,足球周刊的身影,早就不限于报刊亭里的那本15元的杂志了。
说起纸媒转型,足球周刊并非个例。纸媒对比新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品牌多年积累的口碑。
上海地区的 体育 报纸《东方 体育 日报》,就做出了不错的尝试。报纸的主要用户为本地 体育 迷。在申花球迷大象看来,《东方 体育 日报》和《足球报》不同,是真正的“自己人”。
2020年,《东方 体育 日报》推出价格388元的内容产品,报社与申花俱乐部合作,制作记录申花功勋外援莫雷诺8年申花生涯的纪念册,名为《「申」爱你 GIO》。 纪念册分为上下册,单独购买上册288元,上下册全套为388元。
价值388元的纪念册,能得到市场认可吗?
在球员纪念册之外,《东方 体育 日报》背后的东体传媒在2020年还试水了直播带货。作为传统纸媒,东体传媒旗下拥有“申花发布”和“上港发布”等一众公众号,推出“东方 体育 ”App,搭建了电商平台,售卖的产品品类为报纸、纪念册和球衣及俱乐部周边产品。除此之外,东体传媒也会承办各种 体育 活动和赛事。
转型的痛苦不可避免,时代的巨轮见证了《足球周刊》们的成长同时,也时刻督促着杂志与时俱进,最为明显的便是内容迭代。
过往,赏心悦目的文章、详实的足球大数据、简洁明了的视觉设计,这些足够让《足球周刊》在纸媒时代脱颖而出。然而来到新媒体的地盘,“足球周刊”的文章即便在微信公众号、抖音、虎扑等多个平台入驻,也开设了官方淘宝店铺售卖杂志,但无论是销量还是关注度,都与其在纸媒领域的地位大相径庭。
《足球周刊》至今保持着独具一格的视觉设计。
实际上,不光是媒体环境的转变,2020年足球环境与2001年相比,同样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足球近十几年最高光的岁月,集中在了21世纪初,2002年傲赴韩日世界杯,2004年饮恨亚洲杯决赛,2005年土伦杯惊艳世人,再加上中超2004年登场,那会的中国足球充满希望和朝气。
只是好景不长,中国足球的关注度因竞技成绩和职业赛场的混乱一度沦为笑柄,尽管广州恒大两夺亚冠冠军,短暂重振了足球士气,但更多人在这10年对中国足球的印象,还是停留了在2013年6月的合肥,国足1-5惨败于泰国的残酷比分上。
编辑们也在思考,如今的用户究竟希望从《足球周刊》获取怎么样的内容。例如在专业文章的基础上,视频节目会不会火? 如果找来类似于鹿晗的艺人做节目,老读者能接受吗?
安然坦言足球周刊对内容转型的态度极为慎重: “担心读者一旦放弃一期,就很难再回来,杂志的容错率特别低,我哪天想买的时候,我看不行不好看了,不会说哪天再回来去买。 所以我们脑袋里的这根弦得绷着,内容是不能掺水的,我们自己要把这个关给把好。”
如果一切顺利,《足球周刊》将在2021年迎来更有意义的20周年。迫于印刷、物流和人力成本的压力,《足球周刊》明年将单期定价调整为20元,不过伴随价格调整,《足球周刊》也会做出改变,比如版式更新,栏目和内容升级,杂志还会不定期(全年不少于6次)随刊赠送读者主题别册。还为全年订户准备了免费特刊画册、球星特卡、英超等赛事的观赛优惠、足球 游戏 的CDK兑换码以及 体育 商品的折扣券等福利。“平面媒体经营的确不易,但我们要想办法给读者更多的回馈,对得起他们的支持。”安然对懒熊 体育 说。
不可否认的是,平面媒体对Z世代人群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起家于杂志和报纸,无论是《足球周刊》还是《东方 体育 日报》,能够在如今的市场继续生存,都与产品的多元化,并以品牌化实现业务拓展息息相关。
相对来讲,杂志的优势在于,成本相对可控,毕竟运营成本和收入来源都很成熟,盈利模式对比互联网公司,相对简单明了。就像金志宇所言,如果《足球周刊》推出其它形式的内容产品,也会支持。不过,如何获取张泽昊们的关注,这又是另外一项考验。
延展阅读:
销售量少。《运动》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北京体育大学主办、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国家级体育专业学术刊物,于2009年9月试刊,2010年1月正式出刊。一般是电子媒体的发展迅猛,造成杂志销售量少,不足以支撑正常的成本开支,所以才会停刊。办刊宗旨:知识创新,传承优秀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动体育运动发展,为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伟大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