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文献

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70%~85%有皮肤表现,因此红斑狼疮历来是皮肤病学研究的重点

“红斑狼疮” 是西方医学拉丁文(Lupus erythematosus )翻译而来。1828年法国皮肤科医生贝特(Biett)首先报道了这样一个病人:面部出现像被狼咬过后不规则水肿性红斑,中间凹陷,边缘突起,表面光滑.有时带有鳞屑,称为“红斑狼疮”。后来发现此病不仅有皮肤损害,,而且有肾、脑、心、肺、血液、关节、肌肉等全身性病变。100多年前美国医生奥斯勒(Osler)又提出系统红斑狼疮(SLE)这一病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997)将SLE统一命名“蝶疮流注”。临床上通过将红斑狼疮分为两种类型病变仅限于皮肤的称“盘状红斑狼疮”.有内脏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称为“系统任红斑狼疮”。新加坡称为“蝴蝶病”,台湾称“思乐医”(SLE)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是一种自身免疫检疫病。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能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在患者血液和器官中能找到多种自身抗体。狼疮一词在拉丁语的含义是狼咬的溃疡,亦有顽固难治的意思。可见红斑狼疮的治疗具有相当的难度。红斑狼疮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在18世纪末,osler第一次叙述使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名称,见之于皮肤病学文献中。他第一次阐明和强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他这样描述:借助于渗出性红斑去熟悉了解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它具有多形性皮肤病损,充血、水肿,偶见出血性关节炎。并有各种内脏损害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胃肠道危象、心内膜炎、心包炎、急性肾炎、黏膜出血。复发是这一疾病的特殊现象,可每月发作或经过几年较长时间再发作。发作时可以没有特征性皮肤表现,并可出现内脏症状,但病人的体表并无任何渗出性红斑。1941年美国病理学家克来姆普尔(klemperer)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做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胶原血管病”的概念。1948年hargrave在研究此病时发现了狼疮细胞(lecell),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后来由于免疫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证实了本病免疫学上一系列变化或畸变。虽然迄今仍未能完全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但本病有异常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是确切的,将它作为结缔组织病,并确定是“免疫复合物病”的原型,已得到公认。1955年cazanave首次引用红斑狼疮(le)这个名词来描述该病的皮肤表现,特别指出这种表现类似一种叫做寻常性狼疮的皮肤结核。正常人血清中可以有针对多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但它们的效价很低,不足以破坏机体自身的正常成分,但却可以帮助清除衰老蜕变的自身成分,称之为“生理性抗体”。在健康人,自身抗体出现的机会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一半多的人可以检查出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但这些自身抗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他们有自身免疫病。如果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超过一定数量,使自身免疫反应超过一定程度,以致破坏了机体正常的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由于免疫反应超过一定程度而引发的疾病。因此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在不久以前红斑狼疮的治疗还很困难,病人的预后较差,死亡率也很高。但随着人们对它较深的认识,尤其是应用了新的试验检查方法和皮质激素的治疗后,红斑狼疮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观。近10年来,五年存活率已提高到90%以上。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相信这一难治疾病的预后将会有更大的改观。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光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3.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4.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荨麻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134:;123(11):4769-80(参与)7.兰宇贞,谢志强.敏感性皮肤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199-2018.谢志强,兰宇贞.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375-3789.谢志强,兰宇贞.外用他克莫司治疗男性肛门瘙痒症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85-8710.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5-7(参与);123(20):2883-2887112.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与皮肤神经源炎症和瘙痒.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409-41413.谢志强,杨高云,姜薇,徐敏丽.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27-3014.谢志强,刘玲玲,杨高云,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对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和4表达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420-42315.窦侠,刘玲玲,谢志强,陈连军,李丽,冯素英,谭国珍,阎明,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50-5216.刘玲玲,窦侠,谢志强等.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608-61117.谢志强,刘玲玲,窦侠,闻卫兢,王娣,朱学骏.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NFkB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其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487-49018.谢志强,袁姗,王云,陈学荣.卡泊三醇与氯氟舒松联合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73-7519.谢志强,王爱琴,袁姗,李林峰,陈学荣.结节性皮肤狼疮粘蛋白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87-8820.宋清华,潘满华,谢志强,袁姗,陈海龙,陈学荣.银屑病患者服用清血败毒丸后诱发红皮病3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785-78621.王云,谢志强,袁姗,陈学荣,雷鹏程.Reiter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32522.王云,路雪艳,袁姗,谢志强等.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597-59823.谢志强,郑丹侠,梁力均等.抗核抗体阴性、IgE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260-26124.谢志强,陈学荣.迟发型超敏反应分型及其在变应性皮肤病中的意义。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27-3025.谢志强,陈学荣.特应性皮炎中的细胞因子异常与Th2细胞亚群优势。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139-14226.杨蓉娅,王文岭,部兴珍,谢志强,颜京斌.不稳定银屑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29-33027.谢志强,陈学荣,雷鹏程,钱玉昆.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单一核细胞CD4及Th2型细胞特征因子表达。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03-30428.白亚来,张春雷,曾灵芳,谢志强,李世荫.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反应中浸润T细胞类型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51-2529.谢志强,陈学荣,钱玉昆.白细胞介素4在异位性皮炎中的变化。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447-44930.谢志强,老年慢性瘙痒患者管理:分类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合肥, . 谢志强,如何处理慢性瘙痒:欧洲慢性瘙痒指南要点简介.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杭州, .谢志强,如何处理特应性皮炎患者慢性瘙痒:从皮肤到大脑。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p 108-109, 中国北京, .兰宇贞; 谢志强。Schnitzler综合征1例。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 2, 中国北京, 2012.会议论文34.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温度相关的精神物理学分子识别基础。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中国天津 2009 会议论文35. 谢志强,皮肤相关的自身炎症综合征 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2008 会议论文

冯雪梅 1950年生于北京。曾任《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副社长,中影广告公司经理,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影发行放映公司副经理兼《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社社长、主编。自1980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性报刊上发表过论文、述评、通讯等200余篇,多篇获奖。1990年被北京电影学院聘为管理系外聘教师,开授《电影宣传学》课程。1992年《北京的胡同》一书出版后,应邀为驻京的各国大使,文化参赞等百余人讲授“北京的胡同文化”。此书前3版已发行10万余册,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学报上连载。 作为北京街巷概称与代表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关系到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并从而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时代变迁,政局嬗替,世事沧桑,人情冷暖,风风雨雨,恩恩怨怨,几多生死,几多悲欢……既在这个舞台上不停顿地上演,又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

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论文

红斑狼疮病因迄今为止尚未弄清,研究表明,本病是一多种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免疫障碍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日晒,某些药物,感染等单独作用或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症状: 乏力: 发病早期即出现,也是红斑狼疮活动的先兆。病情缓解后,乏力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病情加重后,乏力症状再度出现。 发热: 有80%以上的病人出现发热现象。 皮肤,粘膜损害: 75---80%的病人皮肤或粘膜损害。

1. AG490 inhibits NFATc1 expression and STAT3 activation during RANKL 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 Sun L, Yao ZQ, Deng XL, Liu R, Liu XY(通讯作者).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435(4):. Reevaluation of predictive value of ACL and anti-β2GP1 antibody for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rom a perspective of a practical world.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2,32(12):. RANKL downregulates cell surface CXCR6 expression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during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Sun L, Yao ZQ,Liu R, Huang JS,Liu XY(通讯作者).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2, 429(3-4):. Is It Necessary to Combine Detection of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一作者), Wang ZM, Liu R, Li Rheumatol, 2010, 37(12):2462-55. Less disease severity and favorable prognosis are associated with postmenopausal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09,29(5):. Comparative study on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at active stage. XiaoLiDeng, XiaoXiaLi, XiangYuanLiu(通讯作者), LinSun and RuiLiu. Rheumatol Int, 2010,30(11):1429-14367. Significance of anti-CCP antibodies in modification of 1987 AC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n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1作者), Wang ZM, Li ZG. Clin Rheumat, 2010, 29(1):. Comparative study on low back pain misdiagnosed as spondyloarthropathy.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Xu N. Clin Rheumatol, 2009,28(8):. 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蛋白在RA滑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金霞,孙琳,张颖健,张霞,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7):446-4910. 痛风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武东,赵金霞,孙琳,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2):128-13011. 半乳糖凝集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李常虹,孙琳,张颖健,赵金霞,姚中强,徐宁,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5(3):452-45712. JAK2/STAT3信号通路对RANKL诱导的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李常虹,赵金霞,孙琳,姚中强,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5):13. IgG、IgA和IgM亚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检测及意义. 张颖健,赵金霞,孙琳,李常虹,李桂叶,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1):5-914. 应关注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赵金霞 刘湘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2):881-88415.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刘湘源,郑晓娟.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68-17016. 抗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张霞,赵金霞,孙琳,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95-19817. 不容忽视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10,14(6):361-36318. 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赵金霞,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4(4):447-44919. 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进展(综述). 刘湘源,李树强.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9,3(3):. 女性风湿病患者避孕方法的选择(综述).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1):. 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强化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09,13(11): . 痛风降尿酸治疗的进展. 刘湘源,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1):. 难治性痛风石痛风的治疗. 刘湘源.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2(6):. 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的防治. 刘湘源,徐宁,李胜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8,12(3): . 慢性下背痛的鉴别诊断. 刘湘源,李胜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0):. B2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 刘湘源,肖玉兰,李胜光,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4):. 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刘湘源,李胜光.黄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湘源,肖玉兰,任素琴, 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5):. 误诊为脊柱关节病的下背痛患者24例临床分析.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0):.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刘湘源,黄烽.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1):. 类风湿关节炎的抗B细胞治疗.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1):. 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现状. 刘湘源,黄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3):.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M和-DR基因的表达. 刘湘源,朱继平,闵伟琪,黄建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3,3(1):18-203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LA-DM基因多态性分析. 刘湘源,闵伟琪,黄烽,李胜光.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2,23(1):. 抗疟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刘湘源, 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2,11(4):274-27736. 依地酸钙钠治疗系统性硬化症86例. 刘湘源,黄次波,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1,10(8):.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肢端干性坏疽. 刘湘源,尚桂莲,黄次波, 黄烽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 男性与女性白塞病的对比研究. 刘湘源,李胜光,施桂英,等.中华风湿病杂志, 2000,4(2):.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刘湘源,林俊,黄烽,黄次波.中华风湿病杂志,2000,4(3):.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刘湘源,林红,袁国华,黄烽.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 干燥综合征并发完全型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杜转敏,袁国华,黄次波.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9, 20(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胃肠损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刘湘源,施桂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2):. HLA-B27阴性与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对比分析. 刘湘源,王宽婷,赵伟,黄烽.中华风湿病杂志,1998, 3:. 干燥综合征与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李春先,黄次波.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2):753-754.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主要表现 1、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痛、关节炎、不伴关节畸型 2、面部蝶形红斑,日晒后加重 3、口腔溃疡 4、肌肉疼痛、肌无力 5、指(趾)端发青紫,冬天明显 6、脱发 7、淋巴结肿大 8、癫痫或精神症状 9、溶血性贫血、蛋白尿或管形尿 若发现自己有上述表现,须速到皮肤专科就诊作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错过诊治时机,因为本病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现代医学治疗进展2001-09-0514:53北方网摘编 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1、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较快抑制免疫反应和较强的抗炎作用。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近年采用的激素冲击疗法提高了危重症的缓解率,但是激素也有不少副作用,导致肥胖、多毛、各种感染、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出血、精神症状、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 2、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反应使自身抗体生成减少,用于大剂量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激素减量,病情复发或有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受损的重症患者。近年,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或与甲基强的松龙配合的双冲击疗法、氨甲┻是誓谧⑸湟约盎钒�顾谹、霉酚酸酯等药物的应用,使顽重症疗效有所提高,但毒副作用较多,可导致脱发、胃肠道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月经紊乱或闭经、并发各种感染等。另外环胞霉素A、霉酚酸酯价格昂贵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球蛋白静脉注射通过抗体封闭作用治疗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能控制的难治性患者、国内外均有成功经验。但此法对不同的病人疗效差异很大,也有一定副作用。价格昂贵应用受限。 4、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吸附:能迅速减少血液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较快改善病情,但仍属短期缓解病情的权宜疗法,需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配合应用。也有并发感染、凝血障碍、水和电解质失平衡等副作用。而且价格昂贵。 5、骨髓移植、基因疗法:尚在初步研究中。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典型的自身免疫病,可以伤害皮肤、粘膜、浆膜、血管、关节、心、肾、肝、脾、肺、胃肠、血液、淋巴等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病情复杂而凶险,治疗困难。目前认为该病是因遗传、内分泌和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过量的自身抗体而发病。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西医药在于抑制亢进的免疫反应,而中药则侧重于通过整体性调节重建免疫功能自稳状态。因此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标重于治本,在缓解病情方面有较强优势,对于发病初期和活动期特别是单用中药短期难以阻断病情发展的急危重症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但是,红斑狼疮又是一种慢性而且容易复发的疑难病症,从长远观点看,中药治疗的整体调节和辩证论治,治本多于治标,在增强疗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预防感染减撤激素稳定病情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缓解纠正易患体质,实现整体康复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已证明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或用单纯中药治疗。是目前使狼疮患者康复的最佳疗法。 红斑狼疮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许多系统和脏器。小儿多发于女性学龄儿童,临床常伴见发热等症,现将本病发热特点及处理原则介绍如下。 临床若见学龄女性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不规则发热,体温呈低热或高热,经抗菌素治疗无效,且伴见下列症状时,当高度警惕此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蝶形或盘状的红斑,关节痛伴多脏器损害,脱发,口腔溃疡,血管炎等。此时应进一步做有关化验检查,若血沉明显增快,抗DNA及ENA抗体阳性,抗核体阳性且滴定度高,狼疮细胞阳性,补体C3降低等,则可诊断本病。 本病发热与幼年型类风湿病发热均可伴见皮疹、关节痛等证,临床应注意鉴别。通常幼年型类风湿病不侵犯肾脏,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则最易累及肾脏且往往出现较严重的损害。此外幼年型类风湿病检查补体C�3不降低,抗DNA抗体则呈阴性。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除身热较高,需对症降温处理外,目前西药主要采用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等药治疗本病,随整个病情的好转,身热亦会渐趋缓解。因该病属慢性疾患,治疗可能需要维持数年,临床应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日晒火毒,用药不当等致病,其发热或缘于热毒炽盛,或因于阴虚火旺,临证应予明查。 因热毒炽盛所致发热,通常体温较高,同时伴见烦渴,皮疹色鲜红等症,临床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因阴虚火旺所致发热,一般多呈低热,同时伴见口干咽燥,斑疹色暗红等表现,临床可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 此外临床尚可选用中成药如犀角地黄丸、犀角化毒丹、狼疮丸、紫草丸等药,以清热解毒凉血,对退热降温有一定功效。 红斑狼疮的早期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皮肤、血液、骨、关节、肝、肾、心、脑等多脏器损害的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晚期往往发生尿毒症而危及生命。早期红斑狼疮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甚至能治愈,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表现往往不具特征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好发于青年和中年女性,但近来老年人的患病率也有增多趋势。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大多在春季,大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是面部出现鲜红色的斑疹,范围局限于两侧面颊部、鼻梁部,边缘清楚,皮疹外形像蝴蝶,俗称蝶形红斑。这种皮疹还有光敏性表现,在室外阳光暴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水肿加重。用手触摸红斑的边缘,有一种柔硬感,患者往往没有瘙痒感。这种皮疹形态粗看与面部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相似,如由化妆品过敏引起的化妆品皮炎。但化妆品 皮炎的皮疹虽然也有光敏性表现,但红斑往往不累及鼻梁部,触摸红斑的边缘,没有柔硬感,且化妆品皮炎患者有明显瘙痒。 另外,早期的红斑狼疮患者,两手背往往有冻疮样皮肤病表现。两手背有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水肿性红斑,对称分布,一般不发生溃烂,不痒,有灼痛,称为多形红斑。这种皮疹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存在,而冻疮好发于冬季,常发生溃烂,有明显瘙痒。 更重要的是,早期的红斑狼疮往往伴有许多不引人注意的全身症状。如周身大小关节酸痛、低热、乏力、贫血等。因为早期红斑狼疮患者血液里存在一种疾病因子———红斑狼疮因子,该疾病因子可破坏人体的血细胞、关节腔、肝脏、肾脏、心脏、脑组织等。这时候作血液化验,就有如下实验室改变: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血沉增快,再作免疫方面的化验,还有如下实验室指标出现:抗核细胞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液中能找到狼疮细胞。 青年和中老年女性,如有早期红斑狼疮的皮疹表现,同时伴有如上全身症状,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作有关实验室方面的检查。 (摘自健康报,作者曹来安) 2004-1-13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禁忌论文期刊

红斑狼疮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病情完全是可以控制稳定的,临床上大多数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可以控制的比较稳定,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以后慢慢的药物巩固治疗,目前说这个病不好治疗,是因为这个病根治是比较难的,所谓的根治,是指症状消失,化验所有项目:包括常规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补体和免疫抗体等全部正常才叫真正的根治,而现在临床上,经过一般可以达到症状和基本的化验转为正常,但是免疫抗体全部转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临床上也有少数的人是可以的,所以红斑狼疮患者大可不必因为得上这个病,就是没得治了。要积极的治疗,一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首先来回答您的问题

1、注意一些辛辣的刺激性食物,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中的大忌。

2、少吃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

3、不宜饮用药酒、补酒,并应戒烟。

4、热属性量食物不可以进食,比如羊肉、狗肉、驴肉性温热。

合理解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者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外),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疾病可完全消失。

1、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

2、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1、注意一些辛辣的刺激性食物,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中的大忌,包括辣椒、大蒜、大葱、韭菜、桂圆等热性食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虽然无需绝对忌口,但不宜多吃。因服用激素引起高脂血症的患者应注意少吃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含糖量高的甜食也应少吃。切忌,患者朋友万万不可不宜饮酒,也不宜饮用药酒、补酒,并应戒烟。 2、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中有些食物是患者不可以进食的,否则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比如羊肉、狗肉、驴肉性温热,临床上个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食用后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菠菜能加重狼疮性肾炎的症状,因此不宜食用。花菜能加快脱发的进程,不宜食用。芹菜等易引起面部红斑,不宜食用。 所以注意饮食对该疾病的防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就是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饮食禁忌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包括:

1.选择高蛋白、低盐饮食

有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有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可多饮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蛋,瘦肉,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应用激素或有肾脏损害的患者还易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故要选择低盐饮食。

2.选择低糖低脂饮食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及柯兴综合征,故要适当控制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造成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不良,因此,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食用含脂肪较多的油腻、煎炸类食物。此外,还应补充钙质,防止糖皮质激素造成的骨质疏松;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等。

3.多吃补“钾”的食物

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离子成分,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疾病、药物、饮食等多方面影响,易出现低血钾的症状,如乏力、腹胀、失眠、肌肉麻痹、心跳不规则等,因此,需要“补钾”。食物中含钾丰富的有:绿叶蔬菜、香蕉、橘子、杏仁、马铃薯、黄豆、核果类等。

4.少吃羊肉、狗肉、马肉、驴肉、鹿肉等。

5.菠菜能加重狼疮性肾炎的蛋白尿和管型,并易引起尿结石,而且菜花可能加重脱发。

6.香菇、芹菜、草头(南苜蓿、紫云英)能增加光敏感;辣椒、青椒、大蒜、大葱等辛热的食物不宜多食。

7.高脂血症者应少食猪肉、猪油、内脏、鸡油、肥鸭、肥鹅、肥牛、羊肉、带鱼等,含糖量比较高的食品也需避免;海虾、海蟹等海产品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应慎食。

8.不宜饮酒(包括药酒、补酒),不宜吸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各种自身抗体。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系统及脏器损伤,如皮肤的黏膜、关节、心血管、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表现。

红斑狼疮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截止到2020年1月,国家医学研究表明红斑狼疮在三年内攻克不是真的。

有关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一般共三期,二、三期试验样本量更大,至少还需7到8年。若试验顺利,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据新华社6月17日报道,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并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显示,由屠呦呦团队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交的“双氢青蒿素片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准。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药集团,600422.SH)作为负责单位开展临床试验。

屠呦呦说:“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而有关临床试验一般共三期,二、三期试验样本量更大,至少还需7到8年。若试验顺利,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扩展资料

在药品经过审批上市之前,应经过1期、2期、3期临床试验阶段,分别达到试验设计终点后才提请职能机构批准上市。这条“过关路”布满坎坷,有专家统计,从1期临床最终走到上市的有效成分仅占10%左右。

1期是检验安全性的,多会进行药代动力学等相关研究,了解不同剂量对人体的影响。2期开始进行有效性研究,3期将引入更大规模的人群进行试验,验证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从目前的阶段看,双氢青蒿素治疗狼疮的临床阶段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精确设计的研究需要推进,离获批上市还有相当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昆药集团开展“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试验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对抗红斑狼疮青蒿素任重道远

中药预防 免疫性疾病. 一般措施:限制病人晒太阳,避免应用诱发本病的药物.活动期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稳定期可恰当锻炼.本病难治程度高,可配合西药免疫眼抑制剂或增强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应用抗生素预防及治疗续发性感染。

红斑狼疮病因迄今为止尚未弄清,研究表明,本病是一多种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免疫障碍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日晒,某些药物,感染等单独作用或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症状: 乏力: 发病早期即出现,也是红斑狼疮活动的先兆。病情缓解后,乏力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病情加重后,乏力症状再度出现。 发热: 有80%以上的病人出现发热现象。 皮肤,粘膜损害: 75---80%的病人皮肤或粘膜损害。

6月17日,屠呦呦团队“放大招”,在宣布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有了切实可行治疗方案的同时,也公布了青蒿素在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证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有关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研究,一期临床试验结果谨慎乐观。

红斑狼疮是个什么样的疾病,目前能否治愈?治疗手段有哪些……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刘坚将我们揭开红斑狼疮的神秘面纱。

发病原因是什么?

刘坚: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15岁~40岁女性,大约10个患者中就有9个是女性。该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等亚型。

红斑狼疮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可能和遗传背景、环境(如紫外线、毒物放射物的接触)、病毒感染、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对人体有何危害?

刘坚: 因为红斑狼疮是一个系统性疾病,除了可能会影响皮肤、黏膜、关节之外,还会影响内脏系统,比如引起肾功能不全、引发尿毒症,还会影响到呼吸系统,引起肺泡炎、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等问题。此外,也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异常,影响其生育,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治疗手段都有哪些?

刘坚: 这个病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但要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治疗,轻度的病症对症治疗就行,比如关节痛就消炎止痛,如果影响了内脏系统就要用激素、免疫制剂、生物制剂进行对应治疗。

红斑狼疮能否治愈?

刘坚: 红斑狼疮目前不能被治愈,但随着科技发展,红斑狼疮患者经过规范的、整体化的治疗,特别是依从性很好的患者,绝大部分经过3-4年治疗,病情往往会得到较好控制。有的甚至在缓解之后如果经过两三年还没有反复,有的甚至可以停药,部分治疗效果不好或经常反复的病人,可能需要终身用药。

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刘坚: 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进展目前不是很多。药物研究方面陆续涌现了一些,包括青蒿素。青蒿素可能是根据羟基氯喹的原理去研发其对红斑狼疮的作用。羟基氯喹之前也是用来治疗疟疾的,后来发现它具有稳定细胞的作用,能降低自身抗体对人细胞的破坏,因此被用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以及其他一些风湿免疫科疾病,另外也被用于治疗一些光线过敏类的疾病。临床上用该药治疗红斑狼疮已超过10年时间,青蒿素可能是基于这种原理。

治疗理念有何变化?

刘坚: 红斑狼疮治疗理念上也有一些更新。过去认为,如果可以达到临床缓解,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就可以了。现在认为,可以不用激素,用免疫制剂或者类似于青蒿素这种维持治疗即可。临床上有人在试着做,但是要特别慎重,因为可能引起病情反弹。另外,还有生物制剂的多靶点治疗,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狼疮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论文

有很多人会认为红斑狼疮疾病是内部器官的病变引起的,应该不涉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吧!但你要清楚大多数这样的内部器官疾病,是要通过血管才会起作用的。那么,我们就要了解血管炎都是由哪些病症引起的,红斑狼疮是其中的一种吗? 在红斑狼疮疾病的病症中,确实有因血管堵塞引起的疾病。因此,双手双足可出现大量瘀点,为免疫复合物聚积成大分子堵塞微小血管引起的栓塞性小血管炎和末梢坏死性小血管炎,并能引起指端,趾尖凹陷、溃疡、坏死。极少数能引起足背动脉闭塞性脉管炎,有剧烈痛。 指甲改变。许多病人有灰指甲,与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真菌感染有关。也有因末梢血管炎长期缺血而使指甲变薄变软萎缩而似灰指甲状的。 双腿可出现网状青斑和片状青紫斑。网状青斑如鱼网状,是由于皮下组织的中央微动脉痉挛引起皮肤缺血苍白,毛细血管的树状分枝引起的青紫围绕中间的缺血苍白区而呈网状改变。以大腿内侧为最多见,以小腿内侧、躯干、上肢、手曳亦可见到网状青斑。 腿上片状紫斑常与网状青斑同时存在,是由于皮肤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下出血。有的有血管栓塞而可扪及小结节,片状紫斑以小腿为多见,大腿,上肢也可见到。临床还可见到栓塞性静脉炎。 所以,患上由红斑狼疮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早治疗早康复,如有其它疑问咨询在线医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反复发作并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血管炎既是它的病理基础[2],又是它的典型临床表现,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如雷诺氏征、冻疮样皮疹、皮肤结节或溃疡、指/趾坏疽等,甚至可出现内脏损害,如肺部血管炎可致肺间质病变、肺纤维化等;脑部血管炎可致狼疮脑病、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肾脏血管炎可致蛋白尿、血尿等。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免疫复合物及各种细胞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等,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壁损伤,造成血管栓塞,导致血管和组织坏死。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这些临床表现病理机制是热毒壅盛,气滞血瘀所致。由于人体内热毒炽盛,气血运行不畅受阻形成瘀血,故表现为皮肤肿胀、瘀紫,遇冷后症状加重,严重者手指、足趾出现坏疽。热毒壅盛还可损伤内脏,若侵犯肺部则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甚至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若侵犯脑部可出现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谵语、昏迷等症;若侵犯肾脏可出现浮肿、少尿、血尿等症。 从长远观点看,中药治疗的整体调节和辩证论治,治本多于治标,在增强疗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预防感染减撤激素稳定病情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缓解纠正易患体质,实现整体康复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已证明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或用单纯中药治疗。是目前使狼疮患者康复的最佳疗法。

红斑狼疮患者的饮食调配 红斑狼疮病人的饮食调配可结合临床辨证中虚实寒热及以上食物的属性进行,对症选用,还可根据现代研究中的人体代谢所需物质进行调配食物,如红斑狼疮患者50%以上有明显的肾脏损害,蛋白质常常从尿中大量丢失造成低蛋白血症、水肿,引起身体的很多病理变化,因此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补充的蛋白质要以动物性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量要适当,瘦肉每天每人不超过100克,鸡蛋不超过2个,如果食入量过多,病人不但不能完全吸收,还增加肾脏负担。肾病尿蛋白阳性患者,最好少食或不食用豆类及豆制品。 从临床看,红斑狼疮患者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在形成低蛋白血症的同时,有的还形成高脂血症,特别是当患者伴有发热时,消化功能降低,故宜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多食富含脂肪的大鱼大肉。 侵害肾脏的病人,大多伴随水肿,在单采用激素治疗时,又会导致水钠潴留,因此要限制病人的食盐摄入量,给予低盐饮食,以免水肿症状加重。 激素是治疗红斑狼疮的首选药物,在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后,使糖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严重者可形成糖尿病。所以在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中,提倡少食高糖食物,限制糖的摄入量,是十分必要的。 红斑狼疮的病理基础是全身性血管炎,此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出现内脏器官的炎症表现或出现雷诺现象,因此要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长期服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可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骨钙丢失,造成骨质疏松,严重者可造成骨坏死,因此平时除常规服用补钙剂以外,还应多吃一些含钙食物等。 由于狼疮性肾炎致大量的蛋白质丢失,每个病人每日平均要丢失2克左右,所以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下降,每日必须补充一些优质蛋白来维持机体的蛋白质平衡。所谓优质蛋白是主要指动物蛋白,如鱼、肉、鸡、鸭等均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决定,可以比平时适当多吃一些,来补充肾脏中丢失的蛋白量,但不能吃得太多,以免不消化。还可以吃一些新鲜蔬菜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千万不要“忌口”。很多人听了谣传,说患了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拼命节食,造成了机体的衰弱,不利于机体的抗病能力。由于肾脏缺血,可使肾脏分泌肾素,激活血管紧张素而产生高血压,同时由于排钠功能的减退,使水钠潴留,更加重了高血压,所以要限制每日钠盐的摄入量,一般每日在3克左右,同时要补充一些活化的维生素D来帮助钙的吸收。外出时要多穿衣服,注意预防感冒,以免使病情加重编辑本段红斑狼疮的预防建议 1)药物僵防: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益气对气虚易感的人较为合适。益气药如黄芪、白术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尤其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长期可预防感冒和感染。养阴对阴虚体质的人也是增强体质的方法 , 可调节人的免疫功能。抗狼疮散、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增液汤可长期服用,也可预防感冒和感染。 (2)生活预防:阳光、寒冷、疲劳、房事、流产、生育、创伤、精神刺激等均可能诱发和加重病情,故需按时作息,调摄寒温,不要过于疲劳,避免刺激,节制房事和严格控制怀孕。 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SLE是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多项研究发现遗传多态性与SLE的发病有关,同时提示某些易感基因联合也很重要, 如FcγRⅡaR/R与IL-1Ra2/2的联合。同时有研究发现血小板机能亢进 (血小板糖蛋白Ⅲa/Ⅱb的P1A2等位基因 )、纤连蛋白 (FN )表达和拼接的改变可能对SLE患者的抗磷脂综合征和雷诺现象起重要作用。此外,有研究显示具有情感障碍的患者以及所有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的内皮细胞抗体 (AECA) 呈阳性,而且其相关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04)。该研究提示,内皮细胞和AECA可能对某些SLE患者的精神异常表现的发病机制起积极作用。SLE患者淋巴结生发中心的凋亡细胞,不能被易染体巨噬细胞所清除,因此,凋亡能够继续进行,细胞可进入到凋亡细胞死亡的后期阶段,包括继发性坏死。继之,,成熟的B细胞可以获取细胞内的自身抗原,从而导致体细胞突变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存活。因此,核自身抗原与滤泡树突状细胞 (FDC)结合可能为自身反应性B细胞提供一个存活信号,从而制约了B细胞耐受开始的重要控制机制。编辑本段红斑狼疮心理护理: 1、要体贴病人疾苦,做好思想开导工作,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和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患者普及狼疮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3、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 4、发热时,按发热病人常规护理,避免受凉,积极预防并治疗感冒。 5、不宜晒太阳,室内阳光过强时,应挂窗帘。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或服用感光药物和食品,如中药补骨脂和蔬菜中的芹菜等。外出要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上衣和长裙、长裤。 6、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副作用的出现,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病毒、细菌感染。 7、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正常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8、给予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饮食。忌食海鲜及辛辣食品,戒除烟酒。编辑本段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表现 1)发热 大多为不规则低热。 2)皮肤损害 很常见,面部呈特征性蝶形红斑;从鼻梁向两颧部展开,似蝴蝶状,边缘清楚或不清楚,鲜红或紫红色,日晒后加重;其了皮肤损害呈广泛、对称、多形性皮疹;口、咽、阴道等部位黏膜可见浅性溃疡。 3)关节痛 多为游走性大小关节疼痛,可出现肌痛。 4)泌尿系损害 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和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 5)心血管系损害 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6)呼吸系损害 可有胸水、肺炎、肺动脉炎等。 7)消化系损害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及腹水等。 8)神经系损害 可发生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脊髓炎等;还可发生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红斑狼疮的雷诺氏现象 雷诺氏现象是红斑狼疮的一个局部症状,这一现象也常出现在其它的结缔组织病中,因此,本病在尚未出现脏器损害之前,不能单独以雷诺氏现象来诊断红斑狼疮,但雷诺氏现象在本病中常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并且常惯穿于本病的始终,在整体治疗中,要把雷诺氏现象作为一个主要症状来处理。 雷诺氏现象的肢体发白、发紫、发红顺序出现,多在接触凉水,局部受冷或在冬天发作加重,有的见双手清冷发白发紫,重的双脚也有相同表现,它是由肢端的小血管痉挛引起的。中医认为,出现本症主要是气血瘀滞的表现,由于红斑狼疮患者五脏亏虚,气血运行不利,气无力运行血脉,而产生血脉瘀阻,并且本病病程较长,阴阳气血均有亏损,特别是病久之后可以表现为阳气不足,在治疗上重在扶正,在治疗全身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温阳通络的药物治疗,以解除肢端小血管痉挛,输通局部血脉,消除雷诺氏现象,常在治疗全身情况的药物基础上加用忍冬藤、巴戟天、川牛膝、仙灵脾、赤芍、丹参、桂枝、乳香、没药等药物,这些药物用量不易过大,应做为辅助药来使用。 雷诺氏现象常在冬季寒冷季节加重,春季随着气候的转暖而逐渐减轻,在治疗上也以春季为最佳季节,一般随着春秋的积极治疗,冬季的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 索引序列
  •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论文
  •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禁忌论文期刊
  • 红斑狼疮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 狼疮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