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属于什么刊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属于什么刊物

发布时间: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属于什么刊物

怎么说一师范也在长沙啊,省会城市,或多或少接触面大些。

衡阳师范学校统计代码:10546。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简称“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

三大前身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

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

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

1944年,衡阳会战爆发,学校撤销。

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

1953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更名为衡阳师范学校。

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3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复校。

1993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

衡阳教育学院

1980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91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衡阳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并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衡阳师范学院。

2001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衡阳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衡阳师范学院。

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即“湖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化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历史学(师范)、法学。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师范)。

截至2020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2)。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教育硕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心理健康教育(045116)。

电子信息硕士(0854):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085401)、检测技术及自动化(085402)、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085403)。

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功能金属有机材料(085601)、环境分析技术与环境保护材料(085602)、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085603)。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现有在职教职工129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另有在读博士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

省级教学团队: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美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拥有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13年,在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申秀英、田亚平、邓运员、钟顺清等人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新闻学、地理科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美术学、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

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交流合作

衡阳师范学院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3月,该校已与中国国内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12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省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几何函数理论研究所、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地方音乐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与建模研究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适能研究中心、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9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90多项;获发明专利7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底,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05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含共享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26个),有CNKI、EBSCO、Springer、维普期刊等综合性数据库。

学术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社会科学版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开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13年9月,获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该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该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该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校徽

衡阳师范学院校徽由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邓政老师于1999年设计,后经集体修改完成。标志的基本外形为大雁与烛火的抽象变形。衡阳又称雁城,大雁体现了衡阳的地域特色,烛火体现了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

此外,标志还采用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拼音简写,“HYSY”与大雁、烛火的图像进行融合,以加深标志的可识度。同时,飞翔的大雁体现了衡阳师院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燃烧的烛火,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体现了衡阳师院的热情与活力。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歌词为集体创作,由李刚教授谱曲,2002年7月修改完成。歌曲为进行曲风格。全曲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在激昂的前奏之后,第一部分热情而舒展,八度等大跳音程的运用,表现了南岳的雄伟和该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坚定有力的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讴歌了“校训”的精神,表现了师生面向美好未来的坚强决心。

社团文化

根据2016年5月团委官网显示,衡阳师范学院有演讲与口才协会、国学社、法律协会、学生新闻社、创业联盟、心智记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环保协、结艺社、日语协会、疯狂美语俱乐部、“彩虹之梦”朗诵协、粤语协会王船山研究学会、山石诗社、英语协会、青鸟志愿者协会、朗诵协会、天空话剧社、新动漫研究协会、大学生国际标准舞联盟、SDU街舞联盟、美术之翼、嵌入式俱乐部、天之舞联盟、大学生营养健康协会、风云时政交友社团、电子竞技协会、淘宝社、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篮球协会风采、长风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漂移板“花开无声”手语协会、SDS话剧社等社团协会。

我是一师的觉得我们第一师范的很不错,除了我们教科系之外就是外语系队伍庞大了

二本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学院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由东、西两个校区组成。西校区东临湘江,北峙南岳首峰回雁峰,占地面积481亩,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东校区占地面积1685亩,始建于2004年,已初步显现现代化、园林化校园格局。学院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实验室万平方米,图书馆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校园网已并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206人。其中,本科生10223人,专科生851人,成教在籍学生1086人。学院现有16个系(部),18个研究所(中心)。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应用化学、法学、体育教育、经济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广告学、小学教育、编辑出版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3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4个、非师范专业17个。所设置的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现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078人,其中专任教师634人。外聘各类教师14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0人、副高职称152人;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28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列入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3人、入选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4人。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12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等奖项。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2003-2006年期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80篇,主持部级、省级教研课题2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44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十五”教育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教研课题20项。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级课题159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4部;发表科研论文1642篇(其中核心期刊505篇),学术作品110件,获得专利2项。其中被SCI、EI等国际权威杂志检索系统收录63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摘等国内权威刊物收录转载复印文章109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人居环境研究基地是湖南省首批1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南省一级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船山研究”栏目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学院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在百年办学历史中,为我国教育事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6月,衡阳市直三十所中学的教育工作人员3369人,该院历届毕业生1700余人,占总数62%以上。衡阳市各级教育行政干部80%为我院毕业生(包括现任的衡阳市教育局局长、书记);我院毕业生中,现有中央候补委员1人,省委常委1人。衡阳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和各县(市)处级干部中,我院毕业生均占较大比例。近年来,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非英语专业全国四级水平考试、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优秀成绩。在校学生发表作品、论文500余篇(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人次。涌现了以“全国2005年度十大年度人物----勇气人物”周军、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已进行技术转让的肖宾宾为代表的许多优秀学生。我院每届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89%以上,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努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均每年聘请外籍专家6人来院任教,并派出人员到国外访学、讲学,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外三所大学洽谈联合,对外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是湖南省“文明高校”、“文明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和“先进教职工之家”。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教育部、湖南省及衡阳市党政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省委书记杨正午、副书记郑培民、吴向东、省长周伯华、省政协主席刘正、省委常委秦光荣、省人大副主任唐之享、副省长贺同新、许云昭以及省教育厅、衡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曾先后来我院指导工作。目前,学院正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基本建设,努力提升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而不懈努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什么级别

衡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属的普通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王船山(王夫之)故里、蔡伦家乡所在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北望南岳衡山,南接奔腾湘江,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湘桂高铁、京珠高速、衡枣高速、衡邵高速、衡炎高速等环绕四周,距高铁衡阳东站2公里,距南岳机场20公里。学校前身为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百余年来“南学津梁”弦歌不断,培养了近30万莘莘学子,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黄静源、黄克诚、江华、陶铸、张经武、张平化、张际春、曾希圣、唐天际、周里、秦光荣、樊芬芳等是我校校友的杰出代表。

进入新时期,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进入了爱扬道。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即“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481亩,东校区(新)1685亩。校园环境优美,是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现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等18个二级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岳学院,1个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多人。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5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科学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另有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1个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等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有专任教师820多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8人(二级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58人,在读博士8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共计180多人。外聘海内外兼职教授100多人。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大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大力加强科研工作,科研实力逐年增强。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多项;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1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3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2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100多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共110多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现已具备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近三年来,获得30多项国家留学基金、湖南省海外名师和省级引智项目,教师赴国外高校接受培训、学生暑期赴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海外大学的国际交换生计划等一系列合作办学项目正在积极开展。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着力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优秀教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转型发展战略,与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深圳通拓科技公司、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580多项。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办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单位、全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实施单位、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不是《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刊号为ISSN1673-0313、 CN43-1453/Z。该刊为双月刊,大16开,176页,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 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自然科学开设了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 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领先地位。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CAJ-CD》编辑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湖南省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船山研究”栏目获“首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2009年被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环境教育”专栏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获“首届湖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1年“船山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 2012年11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评选为 第七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2013年9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获评“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衡阳师范学校统计代码:10546。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简称“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

三大前身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

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

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

1944年,衡阳会战爆发,学校撤销。

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

1953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更名为衡阳师范学校。

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3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复校。

1993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

衡阳教育学院

1980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91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衡阳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并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衡阳师范学院。

2001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衡阳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衡阳师范学院。

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即“湖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化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历史学(师范)、法学。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师范)。

截至2020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2)。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教育硕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心理健康教育(045116)。

电子信息硕士(0854):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085401)、检测技术及自动化(085402)、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085403)。

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功能金属有机材料(085601)、环境分析技术与环境保护材料(085602)、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085603)。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现有在职教职工129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另有在读博士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

省级教学团队: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美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拥有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13年,在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申秀英、田亚平、邓运员、钟顺清等人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新闻学、地理科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美术学、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

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交流合作

衡阳师范学院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3月,该校已与中国国内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12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省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几何函数理论研究所、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地方音乐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与建模研究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适能研究中心、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9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90多项;获发明专利7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底,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05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含共享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26个),有CNKI、EBSCO、Springer、维普期刊等综合性数据库。

学术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社会科学版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开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13年9月,获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该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该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该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校徽

衡阳师范学院校徽由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邓政老师于1999年设计,后经集体修改完成。标志的基本外形为大雁与烛火的抽象变形。衡阳又称雁城,大雁体现了衡阳的地域特色,烛火体现了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

此外,标志还采用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拼音简写,“HYSY”与大雁、烛火的图像进行融合,以加深标志的可识度。同时,飞翔的大雁体现了衡阳师院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燃烧的烛火,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体现了衡阳师院的热情与活力。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歌词为集体创作,由李刚教授谱曲,2002年7月修改完成。歌曲为进行曲风格。全曲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在激昂的前奏之后,第一部分热情而舒展,八度等大跳音程的运用,表现了南岳的雄伟和该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坚定有力的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讴歌了“校训”的精神,表现了师生面向美好未来的坚强决心。

社团文化

根据2016年5月团委官网显示,衡阳师范学院有演讲与口才协会、国学社、法律协会、学生新闻社、创业联盟、心智记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环保协、结艺社、日语协会、疯狂美语俱乐部、“彩虹之梦”朗诵协、粤语协会王船山研究学会、山石诗社、英语协会、青鸟志愿者协会、朗诵协会、天空话剧社、新动漫研究协会、大学生国际标准舞联盟、SDU街舞联盟、美术之翼、嵌入式俱乐部、天之舞联盟、大学生营养健康协会、风云时政交友社团、电子竞技协会、淘宝社、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篮球协会风采、长风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漂移板“花开无声”手语协会、SDS话剧社等社团协会。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属于什么刊物

余娜,女;博士毕业;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迄今已在《福建论坛》(社科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1]中文名余娜性别女人物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出版图书TA说人物经历求学经历1998年-2002年:厦门大学读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2005年:厦门大学读研,专业:现当代文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2012年:厦门大学读博,专业:文艺学,获博士学位。[1]工作经历2005年-至今任教于集美大学文学院[1]主要科研成果(一)CSSCI论文:1. 《“人的文学”的融合发展——论林语堂对现代文化人格的建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论现代化转型中的国民性观念:以林语堂为个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二)其他论文1.《寻求人的文学:论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观》,《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逼问与升华——论须一瓜小说的现实书写》,《名作欣赏》,。3. 《论林语堂早期语言学研究与新文化运动》,《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乡土意识”的演变》,《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新世纪诗歌的回归与融合——从“中间代”诗群“命名”现象谈起》,《楚雄师范学院学报》,。6. 《迷茫的快乐 寂寞的清醒——论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7. 《从<孩子的讲演>看萧红的抗战文学》,《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 《穿过落叶飘零的树林——解读穆旦的<智慧之歌>》,《名作欣赏》,。9. 《人性,永久之痕》, 《出版广角》,。10.《中间代:使命完成后的宿命》,《诗歌月刊》,。11.《中间代:诗歌命名与社会潮流共谋的诗歌现实》,《诗歌月刊》,。12.《命名的尴尬》,《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二)专著:1.《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本人独撰。[1](三)课题:以下皆为本人主持项目:1.《海洋文化视野中的闽台文化》,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时间:2015年- 2016年,项目批准号:2015B044。2.《林语堂与30年代的现代文学批评》,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时间:2013年-2015年,项目批准号:JA13178S。[1]出版图书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作者名称 余娜作品时间 2016年12月1日林语堂的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个人自由主义立场,自成一家。《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将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他的批评实践、思想和风格,探讨他在中国文化和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上的意义和价值,建立相对完善的林语堂文学批评思想体系。分享你的世界我要分享见解,点击发布纠错参考资料[1] 余娜.集美大学文学院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122.《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衡阳师范学院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论文成果第二作者加1分。一篇国家级或省级期刊论文。第一作者加分,第二作者加1分,第三作者加分,累计加至7分,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加4分。发论文加1分两学期的课程总成绩多考30到40分。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衡阳师范学校统计代码:10546。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简称“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湖南省20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

三大前身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04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成立。

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7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五中学。

1934年,湖南省立第五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衡阳中学。

1944年,衡阳会战爆发,学校撤销。

1947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复校。

1953年,湖南省立衡阳中学更名为衡阳师范学校。

1962年,衡阳师范学校再次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

1973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复校。

1993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

衡阳教育学院

1980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衡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91年,衡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衡阳教育学院。

合并建校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并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衡阳师范学院。

2001年2月,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衡阳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衡阳师范学院。

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即“湖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学校成功入选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一批合作院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

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化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历史学(师范)、法学。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师范)。

截至2020年6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人文地理学、光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中国古代文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区域经济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地理学(0705):人文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2)。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教育硕士(0451):教育管理(045101)、学科教学-语文(045103)、学科教学-数学(045104)、学科教学-地理(045110)、心理健康教育(045116)。

电子信息硕士(0854):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085401)、检测技术及自动化(085402)、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085403)。

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功能金属有机材料(085601)、环境分析技术与环境保护材料(085602)、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与应用(085603)。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现有在职教职工129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0多人(二级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多人,另有在读博士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省新世纪121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社科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共100多人。外聘院士、国内外专家180多人,省海外名师及引智专家20人。

省级教学团队: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美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拥有1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另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研室。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13年,在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申秀英、田亚平、邓运员、钟顺清等人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美术学、新闻学、地理科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美术学、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

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等。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交流合作

衡阳师范学院实施“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合作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3月,该校已与中国国内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深圳软件园、东莞工贸发展促进会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荣誉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衡阳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所12个,校级研究中心4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湖南省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几何函数理论研究所、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研究所、美术教育研究所、湖南地方音乐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湘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统计与建模研究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适能研究中心、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0多个省、市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6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9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6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90多部;获各级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90多项;获发明专利7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底,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205万余册,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古籍及完整的地方志文献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13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55个(含共享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26个),有CNKI、EBSCO、Springer、维普期刊等综合性数据库。

学术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社会科学版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开设有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2013年9月,获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该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该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该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校徽

衡阳师范学院校徽由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邓政老师于1999年设计,后经集体修改完成。标志的基本外形为大雁与烛火的抽象变形。衡阳又称雁城,大雁体现了衡阳的地域特色,烛火体现了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

此外,标志还采用了衡阳师范学院的拼音简写,“HYSY”与大雁、烛火的图像进行融合,以加深标志的可识度。同时,飞翔的大雁体现了衡阳师院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燃烧的烛火,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体现了衡阳师院的热情与活力。

《衡阳师范学院校歌》歌词为集体创作,由李刚教授谱曲,2002年7月修改完成。歌曲为进行曲风格。全曲音乐分为两个部分。在激昂的前奏之后,第一部分热情而舒展,八度等大跳音程的运用,表现了南岳的雄伟和该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坚定有力的附点及切分节奏的运用讴歌了“校训”的精神,表现了师生面向美好未来的坚强决心。

社团文化

根据2016年5月团委官网显示,衡阳师范学院有演讲与口才协会、国学社、法律协会、学生新闻社、创业联盟、心智记忆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环保协、结艺社、日语协会、疯狂美语俱乐部、“彩虹之梦”朗诵协、粤语协会王船山研究学会、山石诗社、英语协会、青鸟志愿者协会、朗诵协会、天空话剧社、新动漫研究协会、大学生国际标准舞联盟、SDU街舞联盟、美术之翼、嵌入式俱乐部、天之舞联盟、大学生营养健康协会、风云时政交友社团、电子竞技协会、淘宝社、武术协会、篮球协会、篮球协会风采、长风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漂移板“花开无声”手语协会、SDS话剧社等社团协会。

不是《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刊号为ISSN1673-0313、 CN43-1453/Z。该刊为双月刊,大16开,176页,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 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自然科学开设了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 该刊已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刊物的期刊源。刊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领先地位。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年被评为《CAJ-CD》编辑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湖南省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船山研究”栏目获“首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2009年被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环境教育”专栏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获“首届湖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船山研究”栏目被评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1年“船山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 2012年11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评选为 第七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2013年9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获评“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属于

文献类型标识是标示各种参考文献类型的符号。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论文著者应用以下文献类型标示码,将自己引用的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及载体类型标示出来。根据GB 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常用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电子文献以双字母标识。

扩展资料:

格式

1、期刊:著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著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著者.题名.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7、报纸:著者.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科技报告:著者.题名.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著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出版者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期刊名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汉语拼音: Mianyang shifan xueyuan xuebao期刊外文名: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刊 期: 月刊(1、3、4、6、7、9、10、12期为社会科学版;2、5、8、11期为自然科学版)创办日期: 1982年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编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部通信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1段30号邮政编码: 621000国内统一刊号: CN51-1670/G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2-612X发行范围: 国内外订购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印刷装订: 绵阳市魏城彩印厂国内定价: 元出版日期: 每月15日编辑团构成主 编: 苏智先常务副主编:魏成富副主编: 冯源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副 主 任: 魏成富 冯 源文 科 编 辑:王崇铮 邹建雄 孔明玉理 科 编 辑: 陈桂芳 向 波编 务 人 员: 杨清新

  • 索引序列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属于什么刊物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什么级别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属于什么刊物
  • 衡阳师范学院期刊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属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