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中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中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发展要始终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现状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

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群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体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魏亚昉.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8.

摘要: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装置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 *** 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装置,建立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档案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定、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装置配备标准,从而配足仪器装置。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序。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体装置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装置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专案,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效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装置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中学 教育 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它要求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学教师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 范文 一:中学教育中德育的重建

一、德育重建将要面对的诸多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重建德育也同样会受这三方面的牵制,只有做到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学校环境因素对德育重建的影响

首先,应试教育引发的重智轻德观念不利于德育重建。其次,部分教师道德修养不高不利于学校德育重建。再次,缺少可行的学校德育评估方案也是一个不利于德育重建的重要因素。好多时候,德育工作只是停留在嘴上、纸上,没有渗透到工作中来,一直处于一种非常薄弱的环节,可有可无。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重生育,轻教育,最能形象地阐释目前的 家庭教育 的现状.现在家长每天只顾赚钱,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挣钱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做到了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数, 对子 女的过分溺爱,过分满足,逐渐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责任感,更不要说孝道了。

(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学校是主阵地,社会是大舞台.社会现象形形色色为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为人们太善于自保、太注重明哲保身,显得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加的无能为力。另外电视媒体以及娱乐传播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很容易让学生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

二、学校德育重建的 措施

针对影响德育重建的诸多因素,重建学校德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经常性的进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使德育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增添新颖生动的德育素材。

(三)搞好校园 文化 建设,使德育环境规范化

良好的环境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学校要注重德育的硬件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很好地体现德育内容。

(四)注重养成教育,增强磨难教育

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品德,增添磨难教育的内容,以便形成坚强的意志品格。

(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员德育观的思想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有限的原则,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不再流于形式,使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六)创办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学校与家庭沟通,全程关注学生发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德育教育更有成效。

(七)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整顿文化娱乐市场

各方齐发力,还给孩子们一方净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总之,只有整个社会都树立起全民德育观,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承担德育的责任,才能真正做到德育的重建,才能真正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二: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

一、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然与实然

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来讲,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要紧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中学阶段教育目标不是培养高精尖人才,而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所以,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是为未来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目标是促进中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主要指学生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从基础性抓起,培养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培养性质以及培养方向。基础教育作为人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尽可能地为学生成长输送全面营养的作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上,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标准和意愿强加给学生个体,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这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再次体现在培养学生拥有合格公民所具备的道德基础上,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拥有创新和坚韧的能力基础,这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无论是从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创新人才来看,还是从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意义和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创新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从现实来看,家长及社会在思想观念、行为举措上都难以跟上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全社会对高考的过分关注导致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淡化。家长、社会在观念上的滞后反映了价值引领缺失的问题,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聚焦在“高分数”“高回报”等功利性目的上,缺乏个人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也没有遵循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所以,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 兴趣 爱好 、创造意识,不能把对学生的培养固化在一个模子里,应进行多元化探索,克服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解读教育的本质属性,放大创新人才培养的聚焦度,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氛围,尤其要突破教育机制体制的局限,加大招考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双向选择,让中学和大学的联动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衔接更加紧密。

二、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与路径

(一)以办学理念统摄教育教学,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

就现阶段来讲,中学教育观念仍然停滞在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上,这种模式过于强调格式化,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中学阶段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优势,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培养体系。这就要求学校的办学理念要着力体现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从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拓展到教师以培养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关注学生多种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还须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让新的教育观念贯穿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学校内部,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来扫除创新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障碍。如在对教师工作量考核等方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由原来的仅限于教学工作量的考核,延伸到对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考核。

(二)以“春笋计划”为载体,释放学生创新活力

近年来,国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010年初,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春笋计划”的基地学校,这为我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春笋计划”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我省丰富的高校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通过选拔少数具有创造性潜质的高中学生进入高校实验室参加课题研究,以及高校专家参与指导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基础教育阶段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依托学生的兴趣领域发展及其个性化的认知风格和独特的思维视角,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和敏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未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以国际视野审视基础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多元化发展路径

中学阶段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交流、实践体验、情怀感悟等方面要放眼世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 和教育成果,这样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不会局限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避免坐井观天。教育教学方式和学校办学理念要敢于超越,具备国际视野,不能安于现状,在传统的圈子里自我满足,要积极探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基于这样的认识,2009年底,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经过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学术专家的严格考评,获得了剑桥国际中心资格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国际本科预科西安考试中心的资格,成功创办了民办国际教育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中培训学校。该学校承担考试中心相应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学生在我校即可参加预科和A-LEVEL,报考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近2000所海外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中培训学校把国际课程和预科课程引入国内,实行全部外籍教师小班制授课,扩大了学校影响力,提升了学校品位,打通了学生海外就学的 渠道 ,开拓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中外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的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样化发展。

(四)以社团及课外活动为主渠道,构建胜任力模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把课外活动纳入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课外活动是一个很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环节。学校的学生社团作为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日趋活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团活动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学生的特长建设中。目前学校有30多个社团坚持每周五下午活动,尤其是模拟联合国社团、英语风采展示社团、星座文学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航模航海社团、话剧社团、机器人制作社团、网络设计社团更为活跃。另外,通过开展各类科技节、体育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挖掘特长学生,并吸纳各类社团,提高生源质量。定期邀请著名学者、书法家、企业家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进行讲学或指导,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形成特色优势,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学校在社团的各种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担任活动的各种角色和职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例如模拟联合国社团中各种职务分别由学生担任,2013年在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校学生表现出众,获得优秀奖。在商务社团活动中,我校与中信银行合作,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中信银行担任相关职务,参与多种商务谈判,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

(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重塑学生创新主体地位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 创新思维 和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培育出拔尖型创新人才。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分割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里寻找关注点,并根据关注点培养创新人才,这是目前研究创新人才成长路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创新型人才在创新之路上需要的不仅是自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他人的正确引导,中学时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时期,因此,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及时的矫正。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更注重引导教师追求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遵循师生角色的科学界定、不断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关注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高度重视教学评价等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层次班级、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探索和实践了小组合作式、情境设置式、案例讨论式、问题提问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是教师用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尽情体验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提高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中学教育正在逐渐向着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针对性更强的方向转变。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措施和培养体系,进一步将教学内容和各种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在细节中渗透创新人才培养的思维、意识、兴趣等要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打好基础。

初中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许多人仍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最有代表性、也最浮浅的一种观点是,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师要解放,学生要放松,不再坚持过去的“一切为了好成绩”就行了。其实不然,素质教育不单纯是为了打破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种综合能力的培 养,包括言语、能力、性格、体质等多方面。它是从人本身的天赋出发,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人格为目的,以传输以往文化的精华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操作途径的教育训练活动。 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的特征。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教育。它的出发点和人的生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人是确定和非确定性相同的生命体,所以首先要正视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先天身心素质这个事实,在学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对学生的塑造不能完全相同。素质教育是一种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教育方式的个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天赋,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它是一种主题性教育。人的本质是在文化创造中不断生成的,文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于人本身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它强调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蓬勃向上的人生。 一提起素质教育,不少家长就想尽早为孩子培养一技之长,认为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于是各种形式的“兴趣班”如雨后春笋。事实上,他们把素质教育与特长教育混为一谈了。社会上的特长教育着眼于传授某种系统知识,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当今社会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为迅速,所以,帮助孩子掌握学知识的手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具体学一门知识更为重要和有效。素质教育把育人看成头等大事,先成人后成材。因为一个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一生。因此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应避免把素质教育、特长教育简单地划上等号。 教育是人的活动,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之相适应。为此,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况,争取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这样,易于师生沟通、互相了解,有助于师生共同发挥潜能,活跃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位教师只知道学生的姓名,不了解其家庭、性格、习惯等,那么他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潜质了。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爱心、热心和耐心,自然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把学生当成朋友,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直线交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表扬并使其适时表现。通过谈话,集体活动等课外形式增进感情,但并非纵容学生,没有是非界线。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把握、调整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同时教师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情。 脱离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分,造成高分低能,这是应试教育的后果。但素质教育也决非不要考试,而是要进一步改进和改善教育评估制度,使教育考核与评估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实现自身潜在素质的最完美的展现。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严格课程开设计划,抓好每一学科。要真正重视健全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着想。学校要重视艺术类科目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时加强教育多元化建设,使素质教育形成自下而上的软硬环境。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这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要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尽量让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断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发展要始终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现状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

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群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体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魏亚昉.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8.

摘要: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装置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 *** 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装置,建立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档案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定、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装置配备标准,从而配足仪器装置。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序。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体装置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装置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专案,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效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装置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中小学教育督导素质教育论文

是哪方面的论文?毕业论文还是期刊论文??

一、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1、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1) 研究学生,准确放矢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接能力和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找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2)“变式”导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恰当地破题导入,不但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变式”导课,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为体会中心渲染气氛。我常采用启发谈话,实物图片演示,实际操作,讲故事,学格言,设疑等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2、加强学洁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从“读书”中自我获取知识;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动脑习惯;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3、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1)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制度,保证评价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制定评估办法,成立了领导组织,专人负责学生评价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认真填写评估手册,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学生。(2)建立了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评估工作力度,督促学校做好学生质量的评价工作。督导检查评估围绕评价内容,采取随机、随时、不预先通知的抽测办法,把抽测结果作为该项全年成绩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奖惩。(3)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自评制度。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讲开展学生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采取有力措施,倡导学生投身到评价中来,认真、自觉地开展评价。 二、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2、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3、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人们一旦拥有了这种素质,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续学习和发展。而这种素质的养成、发展与完善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因此,从这两层含义上讲,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使所有学生能够在评价中既展开竞争,又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常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不单单满足于教材本身的改革,更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的改革,才能形成课内与课外,主体与主导,学生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只是内涵和外延稍有不同。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照耀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几乎相等的两个概念。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而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尊重学生,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千万不能简单化、规范化。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 讨论、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动中悟。要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如一个内心旅途,是生命的体验,感悟的历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艺术来活化课文语言的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参照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大教师殷切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时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翔. 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 成功(下), 2007,(04)

[2]张勇.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3]杨耕妹.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07)

[4]王秀丽.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 (03)

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发展要始终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现状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

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群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体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魏亚昉.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8.

摘要: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装置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 *** 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装置,建立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档案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定、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装置配备标准,从而配足仪器装置。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序。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体装置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装置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专案,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效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装置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中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 初中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 中小学教育督导素质教育论文
  •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