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论述还是得你自己去考察、去感受,才能对一幅作品评价。
“水面上点缀了几朵睡莲,
花蕾红透了,色泽如草莓般鲜艳,
花瓣边缘呈白色。再往前看,
一簇鲜花拥成一块漂浮的花坛,
仿佛花园中的三色堇如蝴蝶般飞出,
收敛起淡蓝的翅膀,停歇在这片水上花坛上。
说它是水上花坛,其实也是天上花坛……”
普鲁斯特《在斯旺家那边》
《睡莲》水景系列画
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08年8月11日)
“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
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两个大厅中。
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
“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摩里索1895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1926年去世。
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
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
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克劳德.莫奈》1928年
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
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 ——保罗.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日记,1904——1932年》
“ 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洛特(Andre Lhote)《莫奈和毕加索》
“莫奈就这样画出了运动、宇宙性的运动。这运动与他紧密相连,借着掌握了睡莲塘的水面之瞬间,并把它描画下来,莫奈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土伊勒里宫最后的这幅画,以火焰般明亮的夕阳炫目。夕阳落在冬日沼泽地干枯的芦苇上,而这片永恒的再生地之深渊里,蕴育着春天迷人的花朵……光的浓淡色度与明暗变化在完全的和谐中一一流露。
这是一个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变化场,宇宙的运动蕴含其中,在这场子里,万物达到了最高程度的、无限的一致和相通。这个世界令人振奋,感受力也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克列孟梭 评莫奈:《睡莲》
睡莲在池塘里盛开。绿叶浮在水面。花朵挺出水面。色彩鲜艳,蕴含清香。莫奈在池边支起几个画架,以最迅捷的方式捕捉光影色彩的变化,把瞬间的视觉光效展现在画布上。
他画布上的睡莲,有各种形状各种色彩:有浓荫背景下花叶的姿态,有蓝色雾中朦胧的花影,有色彩绚丽的线条细描,也有只见色块不见轮廓的狂放写意……所有的睡莲都空灵美丽。
暮年老人,凭着执着追求,还是换来巴黎一年一度画展上的成功。
83岁时,他终于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他又能看到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了!
光和影依然在眼前跳跃,他要留住最美丽的色泽。
他晚年完成的睡莲画,画面景象更抽象,画风更具浪漫品质。
生命融入艺术,画中的一切就有了生命。
艺术不只是技巧的表现,更是作者心血的凝聚。我们在莫奈的“睡莲画”前,看到经过提炼的幻美的大自然,也看到了艺术家圣洁的心灵。
莫奈于1926年辞世。
诗人马拉美有这样的诗句:
“……它深浓的白,
包含这样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
包含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
向那幻影致敬……”
我们在画作前,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向画中的幻影致敬,向莫奈的艺术创造致敬。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莫奈的作品,我指导你
有啊??????
是哪种风格的美术作品呢 应该分时代和国家吧?
《撑阳伞的女人》Femme a l'ombrelle 作者: 克劳德 莫奈 Claude Monet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以"光为画面主角"的印象派最伟大的大师莫奈曾经画过二幅《撑阳伞的女人》,一幅作于1875年,一幅画于1886年。 首幅画里的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画面的人物,女人半侧着身子,衣褶因为她的转动也在旋转,动态的呈现着这一微妙的动作,而平衡女子动作的是她手持的阳伞。 阳伞的灰绿色调与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与画面结合又使人物跳出背静那澄明的天空动感在人们眼前。画面中的远处的小男孩儿又拉深了画面的层次感,不仅突出了撑阳伞的女人也把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高远。 但,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画面真正的主角"。在这幅画中,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黄、蓝并列,时而重叠,并把黄和绿、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 光与影正是依托于这两个人物跳跃穿梭在人们眼帘中的。女人身后的天空如同水一般透明多变,仿佛一指就可以戳破。 阳光透过湛蓝的天空洒到女人的衣裙上,正因为光影的作用,女人的上半身色调昏暗表明她处于伞的阴影之下。 微风扬起的裙袂上有莫奈最擅长捕捉的光与影——蓝天的光彩、女子脚边墨绿的草与淡黄的花朵的颜色。它们反衬在女子的裙子上,袖肘上。女子脚下顺着微风倾斜的花草,仿佛可以闻到泥土与花草混合的清新气味。 用模糊大块的笔触来描绘,是莫奈在绘画技法上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印象派不注重所描绘的主题本身而注意光影的需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这幅画中,我们尚且可以看出撑伞女人的外貌,但是她和她构成三角型起稳定画面作用的儿子的面貌却被简化成了仅有两个黑洞洞眼睛长相的人。 可是,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不必纠缠在画面的技法上而能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画面所传递的,清晨,母亲和孩子散步的惬意及其中的微风,蓝天那种恬静美好当中。 所以印象派的胜利在于它不仅仅是开拓了一条奇路使人们耳目一新更在于它可以把画家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传递给他人。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是其他流派所无法比拟的。 从中也可看出当时莫奈初期作品风格强调瞬间的感官色彩来搭建一座用色彩构成的绚丽的世界。突破当时束缚绘画的古典主义,把绘画从单纯的照物写实中解放出来,开拓了一条用眼睛捕捉"瞬间美好"的新的绘画流派。 作于1886年的《撑阳伞的女人》和第一幅画在构图上相差不远,人物在衣着上更是如出一辙。但,比起第一幅,人物处于更次要的位置,印象派很少画人物,风景中的色彩变化才是莫奈的永恒主题。所以第二幅《撑阳伞的女人》足以看出莫奈及整个印象派的走向。 画中大块的墨绿和棕红的,凝重的颜色。不再看见早期注意天空光影的纠缠和光影对人物的影响,换而之是大块更大块的颜色铺成一幅画甚至连人物本身都只是画中颜色的一部分(上一幅中女人的尚可辨认的面目在这里彻底被简略掉)。或者说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里的风不再是清晨的微风而是夕阳落下的晚风,吹的人物身后的云彩在大块急速的运动,炽热的阳光照在草上淹没了女人的脚,女人上半身因为撑阳伞形成的阴影和下半身被阳光照耀仿佛要燃烧的裙子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飘扬的纱巾给人以视觉冲击。 两副几乎同样的以撑阳伞的女人为主题的作品,但是意境却相差万里。这就是印象派的核心所在——此时此刻的光和影。而光与影永远在变,水中的浮光掠影,空中的色彩万千,地上的花朵妖娆。不变的是对影的捕捉对光的追随。 这件作品是莫内早期的印象技法画作。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仕,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地上漫步。 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中的女仕占了画面大部份的空间,成为画的趣味中心。但左侧的小儿子与阳伞和女仕也构成一个三角形,得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虽然此画是莫内早期的作品,但也可见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画中的瞬间印象感觉。画中女仕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较暗的色彩,表明是处于阳伞的阴影之下。而整个阳伞、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阴影区,与女仕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对比(小儿子方面也一样),就如现实中看到的一样。另外,女仕摆动的头巾和长裙上的绉褶也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水面上点缀了几朵睡莲,
花蕾红透了,色泽如草莓般鲜艳,
花瓣边缘呈白色。再往前看,
一簇鲜花拥成一块漂浮的花坛,
仿佛花园中的三色堇如蝴蝶般飞出,
收敛起淡蓝的翅膀,停歇在这片水上花坛上。
说它是水上花坛,其实也是天上花坛……”
普鲁斯特《在斯旺家那边》
《睡莲》水景系列画
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08年8月11日)
“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
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两个大厅中。
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
“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摩里索1895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1926年去世。
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
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
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克劳德.莫奈》1928年
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
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 ——保罗.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日记,1904——1932年》
“ 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洛特(Andre Lhote)《莫奈和毕加索》
“莫奈就这样画出了运动、宇宙性的运动。这运动与他紧密相连,借着掌握了睡莲塘的水面之瞬间,并把它描画下来,莫奈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土伊勒里宫最后的这幅画,以火焰般明亮的夕阳炫目。夕阳落在冬日沼泽地干枯的芦苇上,而这片永恒的再生地之深渊里,蕴育着春天迷人的花朵……光的浓淡色度与明暗变化在完全的和谐中一一流露。
这是一个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变化场,宇宙的运动蕴含其中,在这场子里,万物达到了最高程度的、无限的一致和相通。这个世界令人振奋,感受力也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克列孟梭 评莫奈:《睡莲》
睡莲在池塘里盛开。绿叶浮在水面。花朵挺出水面。色彩鲜艳,蕴含清香。莫奈在池边支起几个画架,以最迅捷的方式捕捉光影色彩的变化,把瞬间的视觉光效展现在画布上。
他画布上的睡莲,有各种形状各种色彩:有浓荫背景下花叶的姿态,有蓝色雾中朦胧的花影,有色彩绚丽的线条细描,也有只见色块不见轮廓的狂放写意……所有的睡莲都空灵美丽。
暮年老人,凭着执着追求,还是换来巴黎一年一度画展上的成功。
83岁时,他终于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他又能看到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了!
光和影依然在眼前跳跃,他要留住最美丽的色泽。
他晚年完成的睡莲画,画面景象更抽象,画风更具浪漫品质。
生命融入艺术,画中的一切就有了生命。
艺术不只是技巧的表现,更是作者心血的凝聚。我们在莫奈的“睡莲画”前,看到经过提炼的幻美的大自然,也看到了艺术家圣洁的心灵。
莫奈于1926年辞世。
诗人马拉美有这样的诗句:
“……它深浓的白,
包含这样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
包含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
向那幻影致敬……”
我们在画作前,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向画中的幻影致敬,向莫奈的艺术创造致敬。
“水面上点缀了几朵睡莲,
花蕾红透了,色泽如草莓般鲜艳,
花瓣边缘呈白色。再往前看,
一簇鲜花拥成一块漂浮的花坛,
仿佛花园中的三色堇如蝴蝶般飞出,
收敛起淡蓝的翅膀,停歇在这片水上花坛上。
说它是水上花坛,其实也是天上花坛……”
普鲁斯特《在斯旺家那边》
《睡莲》水景系列画
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08年8月11日)
“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
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两个大厅中。
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
“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摩里索1895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1926年去世。
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
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
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克劳德.莫奈》1928年
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
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 ——保罗.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日记,1904——1932年》
“ 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洛特(Andre Lhote)《莫奈和毕加索》
“莫奈就这样画出了运动、宇宙性的运动。这运动与他紧密相连,借着掌握了睡莲塘的水面之瞬间,并把它描画下来,莫奈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土伊勒里宫最后的这幅画,以火焰般明亮的夕阳炫目。夕阳落在冬日沼泽地干枯的芦苇上,而这片永恒的再生地之深渊里,蕴育着春天迷人的花朵……光的浓淡色度与明暗变化在完全的和谐中一一流露。
这是一个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变化场,宇宙的运动蕴含其中,在这场子里,万物达到了最高程度的、无限的一致和相通。这个世界令人振奋,感受力也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克列孟梭 评莫奈:《睡莲》
睡莲在池塘里盛开。绿叶浮在水面。花朵挺出水面。色彩鲜艳,蕴含清香。莫奈在池边支起几个画架,以最迅捷的方式捕捉光影色彩的变化,把瞬间的视觉光效展现在画布上。
他画布上的睡莲,有各种形状各种色彩:有浓荫背景下花叶的姿态,有蓝色雾中朦胧的花影,有色彩绚丽的线条细描,也有只见色块不见轮廓的狂放写意……所有的睡莲都空灵美丽。
暮年老人,凭着执着追求,还是换来巴黎一年一度画展上的成功。
83岁时,他终于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他又能看到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了!
光和影依然在眼前跳跃,他要留住最美丽的色泽。
他晚年完成的睡莲画,画面景象更抽象,画风更具浪漫品质。
生命融入艺术,画中的一切就有了生命。
艺术不只是技巧的表现,更是作者心血的凝聚。我们在莫奈的“睡莲画”前,看到经过提炼的幻美的大自然,也看到了艺术家圣洁的心灵。
莫奈于1926年辞世。
诗人马拉美有这样的诗句:
“……它深浓的白,
包含这样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
包含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
向那幻影致敬……”
我们在画作前,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向画中的幻影致敬,向莫奈的艺术创造致敬。
这种论述还是得你自己去考察、去感受,才能对一幅作品评价。
家里养的睡莲,淡淡地飘逸出一朵花。 让我想起了莫奈的《睡莲》,莫奈的睡莲,有远离尘世的颓,黯然消去的是我的魂。 莫奈最初见到莲在水中,似我见到莫奈的莲在画中,都是那绝世倾城的惊艳,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 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1883年莫奈全家搬到吉维尔尼,这是一个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之后,莫奈便着手建设一个花园。对于这个花园,他自己评价道:"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这里是他最后的栖身地,他在此共生活了四十三年,接待过他的朋友西斯莱、毕加索、奥古斯特·罗丹、克莱蒙梭、保罗·西涅克、皮埃尔·博纳尔和卡耶博特。他们都是乘船来拜访莫奈。莫奈的最大乐趣就是梦寐以求的"水上花园",既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给绘画提供素材"。工程进行起来很困难,因为必须得到当局同意,将流经他房子旁边的诺曼底的艾泊特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数百米。这个1893年建成的、成不规则椭圆形的"水和倒影的花园"和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很相似。这些日本版画挂满了他餐厅的墙壁。画题的日文意思翻译过来似乎应该是:"飘浮世界的映象"。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每到晚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1907年夏莫奈都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各种尝试。 所有的竖画都被"一条条长长的光束从上到下垂直穿过",经过画面的两处阴暗部分,洒满画的下端。《睡莲,晚间效果》一画,在鲜黄、桔黄和朱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团燃烧着的火。旋风般强劲的笔触增加了火焰在睡莲云间扭曲上升的感觉,呈现出一片视觉的梦幻世界。这里,没有睡莲,只有一个个暗暗的大圆盘,其中,时有明亮的笔触将它们凸显出来。再也没有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当莫奈67岁画这幅《睡莲,晚间效果》时,他已迈入艺术的鼎盛期。他曾无数次画他精心打造的私家花园中布满睡莲的池塘。但这幅画如果不告诉你画的是什么,你也不熟悉莫奈的作品,或许很难辨认得出是睡莲。那倒映在水中的残阳或者其他的什么光亮更像是倾泻的炽热火山岩浆,从上而下,穿过几处像是乌云的莲叶群,洒满画面的下方。气氛奇幻如梦。动人心弦的还有他那老辣、自信、自由、洒脱的笔触。这时的他似乎已不仅仅留在人们广泛认为的所谓捕捉对外界景物的瞬间印象这一层面了,而更接近中国写意画观照了。 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说,“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 莫奈的四十八幅睡莲,是他几乎用尽了现实之中的轻红粉白,其中,选择了蓝色,画布上落下一池深蓝色的莲瓣,阴郁,阴冷,反真实的冷色调漫漫地覆盖了画面。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也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莲在西方十分罕见,莫奈看见这略带东方神秘色彩的花,在法国诺曼底吉维尔尼花园的池塘,那一刻,给了画家的惊艳的感觉。 莫奈,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印象派”一词最初就来源于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印象派就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不在乎其实质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这种所谓的印象派跟摄影有点类似,注重光与色,扑捉瞬间,看过《日出印象》就能理解现实主义的个性。 让莫奈一生为之着迷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绘画,一个是田园。莫奈曾这样说道:“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受这些花所赐。”莫奈终其一生寄情于花朵,不论是田园中的花,还是被采摘下的花,都是他的绘画题材。 《睡莲.水景系列》是莫奈晚年的作品,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淡兰和深兰的水形成衬底,那上而浮几朵极浪漫的蓝得近乎深紫色的睡莲,一池翠绿的波,一池苍绿的叶,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 如今法国政府在吉维尼村他的池塘边建造了一座圆厅型的博物馆,厅内四壁陈列着莫奈《睡莲》的系列作品。 不凋的莲有着一池千瓣的蓝,有窒息的难过和伤感,它静静地,悬挂在巴黎的一个角落,这也使博物馆成为了巴黎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说喜欢莫奈,是因为色彩使你沉醉,莫奈使得睡莲不再是观赏性有味道的睡莲,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而使缥缈意境得以在人们心头漂浮。 睡莲,那是一种极度迷恋的远意,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一百年前就被画在墙壁上,莫奈已经老去。 刹那间,有个做莫奈笔下一朵睡莲的愿,在未央的夜深处,睡在沁香的油彩上,睡在秋水间,在画中凝成一个蓝色的梦。 心禁不住丝丝的疼起来,凄迷的忧伤、浅浅的清泪,娓婉情殇,缱绻绵密,文字对于莫奈的睡莲,在此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那一池的蓝,让我着迷,有着浓的化不开的惆怅和浓烈,终不忍多说,怕惊醒,生生碎了一池蓝得深沉,蓝得忧郁,蓝得神秘的幽幽莲梦……
此画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船上的人与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曳缓进。 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莫奈以轻快而跳跃的笔触,表现出水光相映,烟波渺渺的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莫奈选择他观察日出的地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山峦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 有谁没见过日出? ? 许多人在专门的地点,专门的时节观看日出。但 三 十二岁的莫奈给我们的日出印象 是 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诗的意境 ,更是一种朝暮间凌乱的唯美。 他熟悉 勒阿弗尔港口 的海岸景色,爱恋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敏感这里的气候变化,所以这幅风景画充满了生活 气息,人文的踪影。水光相应,烟波渺渺。几叶扁舟画龙点睛,给这幅画带来了生气,船上的人若隐若现,给画赋予了灵魂。 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这 种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为后世许多画家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以印象派为起源的大潮流,艺术踏上了迈入现代的旅程。 通过观察这幅画,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哈佛港的晨景。 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 笔触来描绘海面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 没有写实的细节。 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 他一直在 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美丽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 即使在云层下 下, 整个世界也都是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 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这就是 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 新鲜, 感人。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浅谈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沃尔夫冈.阿.莫扎特,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是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的“神童”和多产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部作品,他的著名歌剧作品有《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
《魔笛》是集歌唱剧之大成的作品,在安绍石编译的《西洋歌剧名作解识》中,其研究的动态是从体载上和各个唱段的一些风格,比如,帕帕盖诺和帕帕盖娜的维也纳风格民谣调和意大利喜歌剧的音调,还有塔米诺和帕米娜的意大利风格的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等等。《魔笛》是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的歌唱剧,同时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其中,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等等,这些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技巧等,成为国内音乐专业人士的研究方向。作为一个声乐专业的学生,选择这个题目有利于自己对歌剧的了解,对某个时期,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处理的一些了解。
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了使大家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其重要的歌剧作品,和怎样去欣赏业部歌剧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艺术特点、演唱技巧、风格。
2、对夜后的花腔、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的演唱技巧、风格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1、参考相关资料
2、对谱子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3、总结提出个人看法的思考
进度安排:1、11月查询要关资料
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查询相关资料
3、12月写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
4、xx年1月开始正文写作
5、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
6、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xx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音乐笔记》
[2]《青年必知艺术知识》
[3]《西洋歌剧名作解说》
[4]《西方音乐通史》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浅论莫扎特的咏叹调,这个题目也很不错可以针对某个作品来写,也可以针对同类型的作品写,也可以针对某个音乐作者写,都不错。关键在于这个赏析。怎么欣赏,怎么分析。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因为,香奈儿五号,一种截然不同于以往的香水,一种女人的香水。一种气味香浓,令人难忘的香水。 成分佛手柑+ 柠檬+ 橙花+ 茉莉+ 玫瑰+ 铃兰(Lily of the Valley)+依兰+岩兰草+雪松(Cedarwood)+香草 Chanel 香水是以现代花香系列为号召,首先闻到的是摩登——现代香系列中的新鲜花香(包括伊兰花及苦橘)的香首,然后香体由玫瑰和茉莉带出,最后以白檀香为基底衬托。其实内容包含了不下130种的香精,而且其中的主味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现代花香香精(通称乙醛,可使香味多变化,而这正是Chanel 的最大特色。 香奈儿5号香水是全球第一支乙醛花香调的香水,它的香味由法国南部Grass的五月玫瑰、茉莉花、乙醛等80种成分组合而成,清幽的繁花香气凸现女性的娇柔妩媚。先由依兰与橙花作序,然后是五月玫瑰和茉莉的完美混合,散发出匠心独具的花香气息。木香是迷人芳香发放的精粹,当中包括取自檀香木的怡人气味。但是,香奈儿5号香水产品的最大特点还是在于不试图重现鲜花的香味——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市面上的香水,无一不在小小的香水瓶子里,努力地试图将鲜花的香味重现,并以模仿真实的花香为傲。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香奈尔5号香水,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如此独特,除了它是香奈尔夫人的第一支香水作品、是第一支以号码命名的香水、是第一瓶出身于服装设计师的相关产品之外,还有一个桀骜不驯的理由——它是一瓶不试图重现花香的香水。 当其它高档香水品牌都一窝蜂的在追求真实鲜花香味的时候,香奈儿5号香水反其道而行之,不试图重现鲜花香味的同时又使香味变得美轮美奂、魔幻诱人,从而轻而易举的击中了目标消费者求异的购物与享受心理。 香奈儿5号香水的广告传播在这方面的操作可谓是典范。如广告设计效果方面,香奈儿5号香水的广告一方面有着惊人的视觉表现,如黑色、红色等纯色背景上耸立着一个硕大的“5”字,一个极品美女站在正中央,香奈儿5号香水已从美女的手中飞了起来,香水浪漫的在空中漂洒,给人一种美、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另一方面又与其品牌内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一种高尚、飘逸和典雅,让消费者可以去欣赏,更可以去品味和回忆——这种设计表达与广告请诉求,无疑把香奈儿5号香水品牌所要告之、传达给目标消费者的东西都融于其中了。 希望对您有用啊!
还记得 何jiong 做的那个减肥产品吗? 名人效应 ,在一个就是 实打实的有效果,或者是 炒作,现在这个时代,想弄火一件商品 太简单了
no.5是chanel的第一瓶香水,1921年创制。她是第一款合成花香调香水,灵感来自花束,融合了奢华与优雅,并且具有勇敢与大胆,完全打破传统的精神。同时,她又有一种微妙与难以言喻的特质,是一种女人中女人的表达方式。 no.5的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当时巴黎香水界的“名鼻”ernestbeaux研制了多款香水样品,让chanel女士挑选最合她心意的一款,coco挑了第5款,并简洁地把她的幸运数字no.5定为此款香水的名字。早期no.5只保留给chanel的最佳客户。1930年,chanel特邀当时的著名摄影师horst为no5的瓶身拍照。1953年,no.5成为第一个使用电视打广告的商品。多数女士出于对 香奈儿女士的景仰而使用 香奈儿5号,少有人说自己无法心仪这款香水,也许是因为它的名气太大吧?毕竟是世界十大香水之一吧。
个人觉得香奈儿最火的一款香水是香奈儿5号香水。
这款流露着浓郁的女人味的香奈儿5号香水是经典香水,奢华的典雅的外形设计,包含了女性的勇敢与大胆的想法,又可以散发着迷人的风情,独一无二的经典香味却是令人流连忘返呀。
它的脂粉味特别轻,闻起来是淡淡的果香,很适合日常使用,不会挑人比较百搭。香水前调融合柑橘和柠檬,所以会给人一直很清新怡人的感觉。
香奈儿5号香水的相关故事:
有个菲律宾的渔夫,一天走进一家昂贵的精品店里,他没有开口说任何话,只是沉默地伸出五根手指,就买到了他所想要的一瓶香水——香奈尔的5号香水,让5号成为了香水界的一个魔术数字,代表一则美丽的传奇。
为什么命名为这是很多人乍见这瓶香水所共有的疑问。5是可可·夏奈尔女士的幸运数字;狮子座的她生日是8月25日;在调香师恩尼斯波呈现给香奈儿女士的众多香水样品中,她选择了第5支。
而香水的发表日期,恰在5月25日,正好与夏奈尔第5场时装发布会同时举行,因此,“5”成为一件与香奈尔密切相关的传奇数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夏奈尔5号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