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大学生旷课处罚问题论文题目

大学生旷课处罚问题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大学生旷课处罚问题论文题目

向上级反映一下,不要为了这个而生气。

浅谈大学生的文明修身 以大学生“文明修身”为主题的活动我国各大高校风风火火的开展,其目的在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国家未来的建设栋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同时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 下面侧重于两个大的方面谈一下文明修身的意义:1.立国。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前进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2.立人。先学会做人后做事,这也是文明修身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优良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多年历史,中华民族创造举世瞩目的文明成果;煌煌华夏,集聚五十六个民族,孕育出丰富的人文资源,对世界文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是当今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知识、继承文化传统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明修身以史为鉴,以正自身。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抓好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先成人,后成才,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扫除“丑陋”,完善自我。踏踏实实做事,正正稳稳做人,弘扬大学校园文化新风,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精神面貌,是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且必须做到的。大学生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复兴的重任。因此,先从自身做起,发扬优点、正视缺点、改正缺点,讲文明、讲正气,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鉴于以上论述,下面列举几点建议以做同学们参考: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握基本的大原则、大方向,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身,提升人生境界。行动落实。强化“修身意识”,达到知行一致。 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跳出局限,扩大胸襟,理论实践结合,反省,调整。 文明修身不仅仅是大学阶段瞬间的火花,它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思想状况,能够从进行人生设计高度去思考实践,最终达到文明修身立国、立人的目标。做人要诚实,不弄虚作假做人要诚实,不弄虚作假 做事要奋进,不取巧投机 思想要上进,不消沉颓废 工作要创新,不循规蹈矩 学习要专心,不沉溺网络 生活要简朴,不奢侈攀比 上课要守时,不迟到旷课 听课要认真,不精力旁移 出行要文雅,不乱扔乱喊 着装要端庄,不低俗怪异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旷课是一件错误的,但是又很普遍的事情,无论所处的院校是一本、二本还是专科,都存在有旷课的现象,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已。在我的想法中,我认为学生旷课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纯不想上课。

这一类学生对于学习是没有什么兴趣可言的,觉得大学的课程上不上好像也差不多,去上了也是在底下玩手机或者是睡觉,认为大学课程是比较枯燥、乏味且无用的,也不会说有什么好好听课之类的想法,所以认为花时间去上课是单纯的浪费时间,还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宿舍,或者是出去找其他乐子玩,会让这部分学生觉得更加的有意义,所以才会旷课。而这部分学生就是挂科的主要群体,因为旷课导致平时成绩不高,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将近零分,那少了这个平时成绩,单靠期末考试成绩,这样旷课习以为常的学生,肯定也高不到哪里去啊,挂科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不过,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挂科的严重性,抱有挂科就挂科了能怎么样呢的想法,等到学业预警下来了,就会后悔当初没有老实上课,所以我不提倡因为这种想法而旷课的行为。

而另一种则是事发突然不得不选择旷课。

比如说那些在学生会或者是其他组织中有任职的,那偶尔遇上一些活动时间和上课时间撞了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那又不能不去参加活动,而参加活动又不是什么正当的理由,辅导员很大概率会不批准请假,所以不得不选择旷课。像我是在社团中担任会长的,有些活动需要跑流程,而负责的老师只在上课的时间段有空,而这个又很急需要批准的,那我又不能说找部长来替我去跑,而且他们对这些也并了解,那我就只能自己去,而我们辅导员是注重学习的,任何的理由都不能成为请假的理由,那我只能搏一搏旷课了,这个是无奈之举,但是非我本意,但是我认为这种偶尔的行为是可以的,不过,如果任课老师比较好说话的话,也可以跟任课老师打一声招呼,一般老师都会同意的。

对于大学生旷课你怎么看

现在大学生都会有旷课的。旷课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早上起不来。因为有其他的事情耽误,或者去谈恋爱了等等。我觉得大学生旷课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觉得这个行为说不上是不好的行为也说不上是好的行为,如果你旷课是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那么旷课也没什么不对,如果你只是单纯的不想去上课这就有一点说不过去。

大学是开始接触社会的开始。有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有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比去上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课或者毫无意义的课要有用。在大学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爱好,确定自己以后就业的方向,有人因为高考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么他就不会喜欢他的课,他就会去逃课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觉得这无可厚非。这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如果他逃课只是为了回宿舍睡觉,打游戏,或者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逃课就不是很好得行为。

我从来都觉得一个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比如旷课这个时间,你不去上这节课,但是把时间用到了有意义的事情上面,那么就没有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到了大学我们就不在是小学生,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未来所考虑。大学是为了更好的进入社会,而不是让我们荒废四年。

如果你的专业就是你以后的求职意向的话,我的建议是不要谈课,你逃一节课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一节一节的课加起来就会很多,逃专业课会让你在专业知识上和其他人拉开差距,一点点的差距最后会使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你以后的就业,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你的专业知识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学会一个专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不是说我今天学了,我明天就会,我学一个星期,二个星期我就掌握这门学科。他是由很多很多天积累而来,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有所依据的。

制定好自己的目标计划,不要浪费大学宝贵的四年时间。

旷课问题如何处罚的论文题目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很多学校都是这样的,如果没有通知到你,那就不能怪你,但是我觉得一般情况下是能够全部通知到的。如果经常这样,那就只好向上级反映了。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处分规则,然后你可以参考一下你自己学校的

大学生旷课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个人不赞成学生旷课这一行为。

普遍来说,大学生旷课的理由有:起不来床、打游戏、做兼职、出去玩等,有的人更离谱,直接就是不想去上课,所以旷课。我个人看法是:大学是来学习知识的地方,所有为旷课找的理由都不能称之为理由,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作用在,再者,出勤每一堂课也是对授课老师的基本尊重。

大学时同学经常会说:“不一次旷课,你的青春会留下遗憾”,可等你步入社会后,回头来看,你大学旷课的行为在你的人生中不起一丝丝波澜,当然,我说的是偶尔旷课一两次的。

如果你在大学里面旷课太多,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1、旷课太多,授课老师那里的印象分基本为零。大家都知道,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是与平时课程出勤分数挂钩的,然而这个分数就是课堂老师根据你平时表现打分的。

2、要知道,大学的每一门学科安排的课程是很少的,所以想要提高学习效率,一定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平时经常旷课的人,错过了老师的讲解,自己课外学习效率也低,这样会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

结合以上两点,一个经常旷课的人,挂科的可能性非常大,学校硬性规定,挂科是不能毕业的。如果每个学年度有科目不及格,必须参加学校的补考,并通过补考才能拿到毕业证。在本学年度都能挂科的人,想要在以后补考通过,难度非常大。

3、学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查学生的出勤,出现旷课较多的学生,学校开始会通报警告,如果屡教不改的,学校可能考虑劝退或是开除处理。

综上,学生在学校还是以学习为主,不要图一时的爽快,而浪费大好时光。

学校有关学生旷课的处分规定有哪些 这个问题你应该到学校去详细咨询一下 只有这样 你才能找到学校相关规定对旷课的处罚

大学生迟到旷课心理研究论文

《对大学生心理困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目前呈上升局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思考;对策

本学期初,从农村考入某学院的一男大学生因电话骚扰本班女生而在本班甚至在本班学生家长中引起波动。学院要求该生由家长领回在家休息一段时间。经过一个时段的休息、心理调整和做思想工作,该生进入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班级中的波动随之正常。心理学家认为,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逐渐增多,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低,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问题更为严重。

1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恐学症:艺术类学生表现最为突出。这类学生看上去开朗、乐观、活跃,但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迟到,甚至旷课。此类学生一般家庭情况好,中学阶段学习不努力,基础差,高考成绩一般。

厌学症:学习打不起精神来。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总觉得学习无意义,甚至常常想弃学。这类学生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对自己的前程比较渺茫。这类学生的心理现象与家庭问题有一定的关系。

爱情综合症:这类学生独钟于找异性朋友,善于在异性面前表现其突出才能,以引起异性注意。若无异性,表现一般,甚至不积极参加活动。假如在有异性朋友面前受挫,从此又怕异性,不敢与异性接近,易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自闭症:这类学生一般家境贫寒,从边远农村考入大学,学习成绩一般不错。入校后,发觉同学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有的同学家庭条件非常好,在食堂吃最好的菜,有手机电脑等。而他只能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容易产生“我处处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特殊心理问题。比如特困生与普通生相比,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身心疾病突出和问题行为较多。还有些学生对社会态度不良,甚至怀有敌意等表现,容易走向极端行为。

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比如,以往的恋爱问题以失恋或单相思居多,而今出现了网恋、同居以及性行为引发的其他心理问题相当普遍。同时,还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自我意识模糊、价值取向迷茫等问题。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

2心理问题应高度重视

一项针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当今休学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休学的几乎占一半。根据有关权威统计:有16所高校因精神疾病休学的占37%,因精神疾病退学的占64%。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业的滞后和长期以来人们的误解和偏见,多数人以为只有强烈的精神病表现才算是心理问题和疾病,而对一些心理问题和现象不予承认和重视,导致许多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却不知道,或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和疾病,却很少有人愿去看心理医生和进行心理咨询。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并非完全是大学生自身造成的,很多问题是个体在所处的家庭环境、小学到高中所受的教育中积累潜伏下来的。

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你有心理疾病的困惑吗”等问题含糊或者不作答?为什么不敢正视这一现实,不愿意去心理咨询?这一问题,不是某一位大学生能够勇敢迅速回答的问题。

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在某学院大学生中了解到,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认为到心理咨询中心去没面子。即使咨询,绝大多数也是通过电话进行的。究其原因:首先是对这一问题的偏见所致,大学生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其次是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存在不科学的认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往往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归结于心情不好、一时的不快和冲动等等。

3面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尽快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明确教育对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所谓的“调试”、“治疗”,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多途径教育和落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而是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体系,用多种途径去落实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防患于未然。应当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只是对个别问题的抉择困难。应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以及先告知学生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

运用心理学技巧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课。建立健全各级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并经常请学者专家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学术报告。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改变人们对心理咨询认识上的误区。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等课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花大力气培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队伍,尽快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师资缺乏的现状。

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这个角度讲,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制度、培训、教学特别是心理学教学及辅导、平时关注等各方面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及其调适.重庆大学出版社

综上所述,关于迟到及旷课现象原因大致如下:1. 睡懒觉(最普遍)。2. 对课堂无兴趣3. 有自己更愿意或更需要做的事4. 遇到偶然意外5. 故意跟学校老师作对6. 课堂压力过大7. 觉得好玩关于迟到旷课现象原因的分析如下:1. 睡懒觉——养成的惰性;经常晚睡或通宵(不排除是挑灯夜读);体质过差2. 对课堂无兴趣——不喜欢的课程内容;不喜欢的课程老师;厌学;自大(认为自己自学 也能学好)3. 有自己更愿意或更需要做的事——比起课堂学习更愿意:玩、恋爱、聚会、找工作、等等4. 遇到偶然意外——偶尔起晚,受到其他事物干扰无法继续上课5. 故意跟学校老师作对——叛逆心理,针对某学校或某老师或某课程(知道非上不可但就是不去上)6. 课堂压力过大——在课堂上感觉不自在,浑身难受,心里不舒服7. 觉得好玩——••••••总体分析:1. 缺乏纪律意识、责任感、自控能力2. 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完整认识3. 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动力)4. 缺乏对事物重要性顺序的判断5. 过度追求自由、个性6. 叛逆心理7. 缺乏对迟到旷课现象的完整认识8. 无实质惩罚的压力

一个人要是想旷课 他就会突然得各种疾病 浑身难受 然后通过种种办法搞到假条 或者手机保持开机状态 找好在教室的线人 一点名就马上回来

有的人为逃课而逃课!(习惯)有的人因有别的事情而又不便请假(也可能存在狡幸心理)有的人因厌恶不喜欢的学科或老师而逃课...

处理问题学生的形成论文题目

《“问题学生”教育方法刍议》

[摘 要] 文章从“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入手,明确指出“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然后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对目前的中职教育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问题学生 原因 教育 心理健康

在现有的教育层次中,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受诸多因素影响,中职学生群体里或学习困难、或职业思想困惑、或心理发展矛盾、或行为古怪等等的“问题学生”不少,这就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或刚进入成年的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因此需要对问题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针对这样一群信心不足而又抱有最后读书机会的学生,班主任管理更需要的是“理’’而非“管”,需要的是真正触摸到心坎上的理性教育措施。

一、“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

中职“问题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观察及分析,产生的原因复杂而且多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发展方面的原因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变化时期,随着心理的快速发展及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获得别人的理解、尊重,希望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成熟”。另一方面他们又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幼稚性,自控力差,对于外界诱惑容易受影响。中职生又正处于心理的“闭锁期”,内心世界渐趋复杂,不轻易向外表露,更不愿与父母、老师等成人主动交流。情绪、情感易于激动,偶发性、起伏性大。受心理发展一般性的影响,中职学生职业心理发展水平也较为缓慢,如职业的择向,可能因当前的就业状况、或同学发展的顺利与否,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或阻力;专业学习转型中碰到困难,他们有的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动摇既定的信心和勇气;也可能因生活小事或一句话不投缘而大动情感……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实中家庭情况各式各样:有的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灵创伤;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子女缺乏父爱或母爱,得不到温暖和良好的教育;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工作繁忙,或者沉溺于玩牌甚至赌博中,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与家长尖锐对立;也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高,孩子提出任何要求都会尽力满足,而不分哪些是孩子需要的哪些不需要。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使孩子从小养成自以为是、从不顾及他人的习惯等等。

3、非法网吧的不良影响

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学习的迷茫和成就信念的失落,消极心理较为突出。学习没兴趣,而社会上非法经营或缺少规范经营的游戏厅和网吧等正好填补了他们心理的“空虚”,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金钱花费在这类消费上,游戏水平与学业水平成反差,这些场所确实已成为侵蚀青少年纯洁心灵的“毒瘤”。还有些地方的游戏厅和网吧已完全成为中职学生的“娱乐世界”,门前悬挂的“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警示牌其实嬗变成为一种招揽生意的广告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职学生有的彻夜不归,有的经常旷课,从而沾染上了各种恶习,有的甚至由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中职“问题学生”教育方法的思考

毋庸讳言,“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棘手的工作,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难点。作为班主任,没遇到过问题学生是不可能的,为问题学生苦恼着,花在问题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算。班主任对于问题学生的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学生”是生病的小苗,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精心“护理”和“治疗”,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关爱,尊重其人格,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班主任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心理疏导教育

(1)以感化促转化。中职生犯了错误,出现的不良行为,当然应该受到批评或处分,但这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关心和帮助更是当事人所需要的,特别是来自单亲或破裂家庭的学生。所以,在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时,也得要把集体的希望、班主任和同学们的关心带给他(她)们,使他(她)们在思想上、生活上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老师的用心是真心实意地让其改好。

(2)扬其长改其短。任何人身上总是有闪光的地方。再“坏”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中职生特别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人看待,有很强的自尊心,也希望在众人面前得到赞扬。教师关键在于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的优点得到发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更何况是年轻的学生。我们必须谨记:“好言规劝胜过厉声责备。

(3)坚持常帮不懈。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转化原则。一种正确的观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一种错误行为也要经过多次的批评教育才能得以纠正。转化问题学生必须坚持“抓反复,反复抓”的育人原则,树立和问题学生打“持久战”的思想,最后必定会有好的效果。

2、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要多管齐下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生的教育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工具的发达,各种报刊、影视、舆论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如何控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这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困难。针对此,首先是家庭环境,要建立能有效帮助和沟通学生父母的沟通机制。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老师,正确指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和教师做好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其次,中职学生抗诱惑能力较弱,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减少负面影响。政府应加大投入,有效改善中职的教学条件。

3、给“问题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改正错误的时间

给“问题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宽裕的时间克服问题。中职生的许多问题是集成性问题,要完全转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训练。相信学生和鼓励学生是最好的转变策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同样也就有“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在成功体验中来增强信心,在自信中来减少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职“问题学生”的行为纠正过程会有反复,教师必须抓反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要容许学生犯错误,要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教师在教育“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愿望和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加以引导,因材施教,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去疏导、去关怀,去对症下药。当然,要做到这些增强教师牢固树立“服务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很重要。

4、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正视心理问题,恰当地评价和接纳自己。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忽略了引导,否则只会事与愿违;教师要与学生沟通,了解、尊重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和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引导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3)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题目有如下这些:

《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数据挖掘在中职德育管理中的应用》、《xx一职班主任工作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初中新任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初中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

论文题目: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以下是论文题目的要求。

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 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

论“问题学生”成功转化的策略

[论文摘要] 文章从“问题学生”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对症下,谈如何培养“问题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塑造学生的心灵,转变学生的思想。

[论文关键词] “问题学生” 成因 心理问题 培养习惯

在教育实践中,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滞于较低层次裹足不前、思想品德上存在较大缺陷、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这类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我们常常称其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究这类学生的成因和心理问题,以塑造他们的心灵、转变他们的思想,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观的、客观的、内在的、外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挖掘问题,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1.“单亲家庭”因素。“单亲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这一因素在当今,尤为凸显。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的累赘,在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诿。

2.“过失家庭”因素。指家长或家庭成员品质恶劣,生活作风不良,因犯罪而被判刑。这些家庭由于一方的服刑,会带来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予祖父母或成了孤儿,往往成为“问题学生”,沉默寡言,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远离同学。

3.“留守孩子”因素。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留守孩子没有良好的引导,也可能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出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的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等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程度普遍较低,造成了“留守孩子”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4.“不当家庭教育”因素。首先,家庭父母双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踏实,且有一番成绩,也看重孩子的成长。但长期以来,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过失,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在所难免,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其次,父母“不当行为”暗示,如偷税漏税、公车私用、蔑视老师等,使学生造成价值观错位。

二、“问题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问题学生”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里、家里总感到抬不起头,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他同学的优点对比,心理失去平衡,情绪低落,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兴趣挫伤,产生恶性循环。这样的学生为了寻找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就设法在另一方面表现自己。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僵滞,听课精力不集中,不能入境,学习效率低。他们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和谈论歌星、球星、网络游戏,与同学的交往或发型服饰等方面,来体现自我的存在。

2.戒备心理。“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歧视和冷遇,他们的一些优点也不被他人欣赏和重视,加之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看不起自己,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而且一旦他们出现误差,极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属于自己,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因此,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从心眼里听不进,也不想听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是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

3.逆反心理。教育者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或靠出了问题不教育,而拿处分压制,即使教育也是大道理或训斥,这造成学生形成畏惧、恐慌等不正常心态,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事,他们反而积极去做。

4.厌学心理。“问题学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课拖堂,不满教师长期超负荷的作业、考试,怀恨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罚作业等。由于这种因素的存在,使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厌恶学习,有的甚至因无法摆脱而悲观绝望,走上弃学、出走乃至轻生的道路。记得有位学生写道:“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后进生的厌学心理从中可略见一斑。

5.道德认识不明确。青年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的形成期,还没有建立起较为稳固的理想、道德和信念,缺乏道德评价能力,还不能真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蚀,形成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有意无意间做出违背道德的错事来,若对这些错误行为不及时纠正,可能诱发其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来。

三、培养“问题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1.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教师要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第一,转变观念。不能正确认识“问题学生”,就不能转化“问题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措施就难以奏效。要消除对“优等生”和“问题学生”在认识上的差距,防止对“优等生”“问题学生”“同案”教育行为上的差距。犯同样的错误,有的教师对“优等生”给面子,教育方法是和风细雨式的,态度是宽容的,要求是恳切的;而对“问题学生”的批语是暴风骤雨式的,态度严厉而令人生畏,要求过于苛刻,不切实际。教师对所有学生,特别是对“问题学生”,应严与慈、师与友融为一体。

第二,转变角色。教师要从师道尊严角色转为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角色。由对“问题学生”的单纯说教转化为“问题学生”工程的设计师,创造、条件,精心设计方案,全过程,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重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培养“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固然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而事实上,“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真正的主力军是任课教师,主阵地是课堂。一天6~8节课,学生绝大部分在校时间是与任课教师进行直接的教学活动、思想交流和沟通,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少得多。必须充分认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作用。课内问题由任课教师负责,谁碰上问题谁负责,管教管导。

第四,处理好两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培养求知品质与求知能力的关系。对“问题学生”进行功课补习时,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求知品质培养,注重“志”教,激发“问题学生”的志向。二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学法的关系。不但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重视家长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作用。家庭是教育链条中最初和最基础的教育形式,具有启蒙性、导向性和直接性等特点。转化和矫正“问题学生”,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第一,达成共识。“问题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当今一些家长认为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家长只要不让孩子冻着、饿着就行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家庭教育以为背景,以家长为教师,以孩子为主要对象。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一种互教、互学、互为影响的过程,但家长始终是主要的方面。家长不仅是孩子的老师,还是长期深刻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家长的人格、品德、行为习惯等对培养孩子的人格、品德、行为习惯占主导地位。《中国母亲》一书记载了一大批母亲把孩子培养成为革命先锋、国家栋梁的事例,十分感人。同样,社会生活中不乏家庭纵容、引诱导致孩子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反面教材。事实充分说明,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加强指导。定期召开“问题学生”家长座谈会。讲道理、摆事实、找原因,寻差距、求方法、促提高,与家长签订育人责任书,明确家长职责。要求家长在人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对行为规范的养成加强监督。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实践上、行动上,要督促子女在校、在家、在社会多做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事,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在认识中再实践,以养成良好习惯。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问题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把“问题学生”的转化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作为全校的希望工程来抓,学校成立转化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全校各类人员共同架设起转化的桥梁,齐抓共管,不留死角。落实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扶,对重点“问题学生”组成帮教小组进行帮教。

第一,做好检查、督促、指导和工作。制订结对帮扶计划,计划要具体实在,包括“问题学生”现状、培养目标、帮教步骤、帮教措施与建议、帮教效果等,并由教导处存档。

第二,填写结对帮扶活动登记表。每周至少帮扶一次并做好记录,两周后把登记表交各年级组组长保存,年级组长做好具体督察工作。

第三,设立“问题学生”转化专项奖。每学期进行考核,考核以结对帮扶活动登记表为依据,结合“问题学生”平时表现做综合考核。发现典型,及时总结,对转化培养工作表现突出的结对帮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4.讲究方法,逐渐养成。让“问题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培养,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有一定的方法。

第一,期望法。就是教师真诚地期望“问题学生”改掉某种习惯,养成某种习惯,并使期望变成现实。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期望实质上就是一种爱,它被学生体验到,学生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并与老师达到一种默契。对“问题学生”的要求不宜太高,应面对现实,将榜样和竞赛对手区别开来。注重量变,因为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培养良好的习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问题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习惯出现反复时不能失去信心。

第二,激励法。就是激发“问题学生”的动机,使“问题学生”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着所期待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要用两只眼睛看问题学生。一只“眼睛”看缺点,另一只“眼睛”看优点;一只眼睛戴着透shi镜,透析学生存在的缺点深层的根源,另一只眼睛要载着“显微镜”,细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只“眼睛”要透着冷静、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学生”存在的缺点,不夸大、不缩小,另一只“眼睛”要充满热情,用全面发展眼光看待学生。从他们每个微小的“闪光点”中,挖掘他们身上积极向上的因素并积极引导,使之扬长改过,一步一步养成良好习惯。多鼓励,少训斥。经常运用赞许、表扬、奖励等形式,及时肯定学生已初步形成的良好习惯。不吝啬赞美的,以促进其巩固。实践证明,激励能满足“问题学生”积极向上、追求成功和社会赞美的心理需要,在“问题学生”的心目中掀起感情“涟漪”,从而促使“问题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习惯。

第三,模仿法。就是给“问题学生”指定某种正确的操作程式,让其按照实施。在教育教学中,要长期坚持给“问题学生”指定每堂课、每天、每周应做的几件事,养成习惯。经过长期定式培养,就会形成习惯。从心的角度讲,自觉地做到这一切,包含着长期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就不需要他人的指定、督促。行为活动成为一种近乎潜意识的行为,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习惯。

第四,活动法。就是开展各项活动,让“问题学生”在活动中露一手,树立“问题学生”的威信,增强“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是扬“善”勿惩“恶”。摒弃对待“问题学生”只有谈话这种单一的教育方法,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内在动力的激发。喜欢自我表现是青年的心理特征之一,“问题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抓住表现欲望强烈这一特点,予以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或班级集体活动中,为他们制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意安排他们回答问题,去完成某项任务,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为集体争得荣誉后的喜悦心情。在此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合本人实际的奋斗目标,使他们的好胜心理,从情感、意志到行为都以目标调控。平时开展篮球、乒乓球、校园歌曲、游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问题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个性和特长得到提高。相信通过各种方法的正确引导,“问题学生”必然会逐渐地从“歧途”走向正路,变消极的“出风头”为积极的行为表现,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总而言之,“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学校、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只有让学校与家庭携起手来,让教师与“问题学生”携起手来,让家长和孩子携起手来,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研究生论文作假处罚

在读学生,会直接开除学籍;已经毕业,但在申请学位的,会取消涉事人的学位申请资格;已获得学位的,撤销涉事人的学位资格并且从处罚开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辛辛苦苦写好了毕业论文,但是论文答辩之后发现论文查重重复率过高,被判定为抄袭,有什么后果吗?我整理了一份论文查重发现被抄袭的严重后果的文章,提供一些论文查重方面的参考,欢迎查看。 1、 发现论文抄袭、剽窃,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怎么办?——检测后认真修改预防抄袭 检测的目的不仅只是查出抄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端正态度、认真修改,即可预防抄袭,建议各位硕博士研究生,在检测完毕后,针对自己 论文中的标红部分做修改,即可避免取消学位的后果。 2、 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发现抄袭、剽窃、作假要重审 怎么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补充防范措施孔子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在答辩后发现论文有抄袭或剽窃,建议各位同学如果有抄袭的就主动承认错误,并努力改写抄袭部分,在下次重审之际,也可有通过的机会,如果是引用别人的内容,需要注明正确引用标记。抄袭检测系统“公平、有益”,不仅可以“揭露”已发生的剽窃行为,也因其“震慑作用”具有“预防效果”。如果在复查中,再次有抄袭行为,那只能怪自己态度不端正、修改得不够好了。 3、 学生论文抄袭、论文剽窃,取消指导教师资格 怎么办?——督促学生改正 防止抄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如果发现剽窃,三年后就又是一条好汉,而指导老师却从此仕途一朝玩完?虽说有不公平,然而凡是论文,都必然有引用,有引用,就无法避免抄袭,研究生们在写论文时如何正确引用,而不是变成抄袭,剽窃,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网站硕博士老师提供论文抄袭修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引用,避免无意剽窃,进入了“抄袭黑名单”,同时督促学生认真研究,防止抄袭。 4、 连续出现论文造假,学校将减招 怎么办?——严格审查毕业论文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教育部加大力度进行惩处,乃是维护学术风气、整顿学风,从根治理。而如果学校连续出现论文造假那就是学校风气问题,有些学校要求论文抄袭率低于40%即可通过毕业,有些知名大学则要求5%,只有严格审查论文,严格检测论文抄袭比例,即可让学生严阵以待,从而减少论文抄袭,造假现象。

论文造假实质就是行为,经过调查证实后教育部会进行严厉的处罚。针对论文造假行为的处罚会因为涉事人的身份而有所不同,但绝不姑息,必定严惩。

第一种,涉事人尚未获得学位而进行论文造假,则取消涉事人的学位申请资格。第二种,涉事人在获得学位后被发现论文造假,则撤销涉事人的学位资格并且从处罚开始之日起三年内,禁止涉事人进行任何学位申请。第三种,是在读学生被发现论文造假,除了撤销学位申请资格外还会开除学籍。第四种,是在职人员论文造假,不仅撤销相关学位资格,而且涉事人还需要接受所在单位的纪律处分。

近年来论文造假的情况屡禁不止,虽然已经有不少的通报案例,但是科研领域中的学术浮躁问题还是频繁出现。从购买学术论文、找人代笔论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造假行为屡见不鲜,这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科研秩序,而且损害科技研究创新的良好氛围,破坏我国创新事业发展的整体形象。对于这种恶劣行为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都在重拳出击,打击论文造假行为,维护我国科研事业的良好的氛围。

对于学术不作为,行为不端的现象,仅有严厉打击是完全不足够的,这还需学校加强学风建设,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高学生的学术道德修养。除此之外,学术人员也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从事学术科研事业就必须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十年磨一剑,否则还是不要来掺和科研事业。还有要严格执行相关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打击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的力量警惕科研人员规范行为,道德行事,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真材实料展示自身科研成果。

科技部网站于9月16日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旷课处罚问题论文题目
  • 旷课问题如何处罚的论文题目
  • 大学生迟到旷课心理研究论文
  • 处理问题学生的形成论文题目
  • 研究生论文作假处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