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方案论文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也就是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建设一支优良、精干、高效,适合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把此作为实施优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的教材、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教师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教师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随着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应用研究的开展,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了现代教专业成长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有调查发现,甚至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这为教师教育敲响了警钟。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的发展的前列。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支柱和核心,信息社会必然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人才,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1、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是在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的修养和能力。

另:“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20xx)

2、素养构成的相关概念

1)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素养

2)信息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

3)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

4)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价值观导向

5)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信息基础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

●信息基础素养--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独立学习--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社会责任--能认识信息对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能积极参与信息获取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在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过程中,着力培养教师对任务的确定、搜导信息的策略、检索和获取信息的使用、集成、评价等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指: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过程。

三、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1、 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新的教学观的提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不但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开发人的潜能上引发人们做出新的反思。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并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

(2)、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能直接支持本课题研究,且为课题提供操作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稳定有效地指导实践。

2、实践依据:我校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并通过近一年的网络环境建设,有一定的硬件基础;我校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8%以上,他们爱学,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这是人力资源基础。

3、理论假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的一般规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目标: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五、研究内容:

1、重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地发展,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外延也会随之改变,依托网络环境下的培训内容必须在现有的常规培训教材中有所筛先与补充,来构建新的培训模块以适应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

2、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界定中,第二项内容就是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完全依靠被动的培训能达到的,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当的环境或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3、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教师信息素养是否得到提高,用什么方式来评价或检测,是本课题的基本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无疑也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等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堂的需求及他它对课堂中呈现的媒体的态度;另一方面,收集一线教师在实际使用媒体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他们良好的见意与心得。

2、行动研究法。通过收集与整理调查研究中的线索,认真分析当前媒体设计与运用中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并结合文献研究法,制定出我校课堂教学媒体评价标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以及兄弟学校运用媒体教学的经验与总结材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可资借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4、培训。通过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对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使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以理论指导行为,以实践检测理论的良性循环。

七、研究策略

尽快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在传统模式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应该改变,应创造新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学习模式。

●在校本培训中研究:在学校信息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开展网络技术和网络能力的培训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及网络教学能力,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和网络教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建立信息化的教师培训中心:在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建立教师培训中心,使机网络环境达到信息素养培训的要求。

● 保障网络模拟软件开发基金: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网络模拟软件开发项目。

● 建立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的平台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12月):课题论证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课题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20xx年1月20xx年5月):课题的开始阶段

1、主要研究内容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基本环境。

第三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6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1、重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机制,对全员进行基础信息素养的培训。

2、定置或开发一定数量的网络模拟软件,促进教师网络应用能力与网络设计能力的提高。

3、确立老师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检测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

第四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12月)课题修正阶段

在培训内容、网络环境、评价体系不断往复循环实践的过程中,修正三者的相关变量,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第五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课题的验收阶段。请专家和总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鉴定验收。

九、课题管理

1、聘请专家顾问:成钢 王锋 宋超群

2、成立课题组。组长:朱育红。副组长:郑权。组员:何利、李红伟、

王军、洪献珍、杜鸥。参与对象:学校全体教师

3、成员分工:朱育红:宏观规划与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策划。洪献珍:侧重教育理论培训,并负责课题效果检测。王军:网络环境的构建及负责网络与网站技术培训。彭海荣:侧重交互式课件开发、模拟软件开发培训。全体教:参与实践。

4、课题经费管理。本课题预计发生经费10万5千元。主要包括调研、资料、文印、会议、专家论证指导、结题、培训、软硬件配置等方面。

5、预期成果形式:

《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计划 范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计划范文1

为进一步落实“ 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特制定本课教研计划:

一、研究目标

1、我们每位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召唤下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把课题研究作为促进师生发展的途径,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 教学 方法 的运用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开展具体而深入的教学研究。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问题在学习中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当今 网络技术 的应用,使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非常便捷,利用完善的网络环境开展基于问题讨论式协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信息能力素养和协作能力培养的双丰收。

3、在国家新一轮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4、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5、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二、认真开展活动,实施课题专项研究

首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应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信息素养。将学习任务转化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

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对解决问题而言很重要、而他们又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即学习要点。

最后在网络环境下,小组成员通过对细化的可研究的小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在讨论区中发言,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评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预期的研究结果

1、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2、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研教改氛围更加浓厚,积极撰写课题研究小结或 报告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计划范文2

校本研修是一个学校的的活力和发展前景所在。通过校本研修,可以随时解决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的实际,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以及着眼于学校第三次机构改革,基于《上体附中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开发与使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着眼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校本研修,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校本研修目标

1、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 反思 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原则

1、全员参与的原则

要求每位在岗教师都按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进。

2、教研研讨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 热点 、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困惑出发,以实践——研讨——实践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探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

四、校本研修制度及 措施

(一)研修人员

本学期继续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以学科组为基础,以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研的主要形式,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

(二)研修制度

1、制定校本学习制度。学校安排每周五第七节进行学科组活动。

2、校领导既是各学科教研的倡导者,又是参与者、指导者。主管领导每周听课4节,教导主任每周听课至少6节,教师每周听课3节,听课记录要详细,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三)校本研修内容及措施

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师德修养,做优秀教师。

2、学习新课程,加强理论修养。

3、学习新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计划范文3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我校以发展为主题,以为动力,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力争创办教育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结合我校校情,我们拟定了20__20__学年度信息技术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1.使广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实用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

2.使广教师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信息处理。

3.使广教师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服务。

二、培训对象

1.在校的所有教职员工。

2.学校不设定参加考试教师的.年龄,对自己不参加考试的教师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将来产生的后果自己负责。

3.对已经取得国家或省级计算机过关证件的教师,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

4、计算机教师也应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

三、培训的内容与要求

1.基本操作部分

①文件及文件夹的建立、命名、保存、

②文件及文件夹的删除、移动、重命名。

③文件内容的复制、剪切、修改和删除、

④查找。

2.了解word的最基本操作,会建立新文档,并能在硬盘和u盘上存储、打开。文字处理部分

①文字输入(速度、准确率)、

②排版、

③本学科试卷排版打印。

3.表格的制作部分

①绘制表格(规整表格、不规整表格)、

②设计表格、

③礁设计。

4.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的制作。

5. 网络知识 部分:

(1)怎样申请电子信箱及收发邮件

(2)创建自己的博客,并在博客上上传电子礁,参加与校内外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

四、培训方式:

学校集中培训,加以自学。

五、考核的方法和形式

1.考试的内容为计算机实用操作技术,不考理论知识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具体考核的内容及要求细则,由学校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统一制定。

2.本次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不再进行统一集中培训,一律靠个人自学。

3.本次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共分三个档次记录成绩,即:优秀、合格(过关)、不合格(不过关)。

4.对取得《教师计算机实用技术考核》证书的教师在聘用、晋职、评优、等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计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室的作用,促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二、组织安排:

由信息技术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

三、培训方法:

采用集体指导、互互学、上机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中年教师重点辅导,45周岁以下教师考核过关。具体为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出一课时的课件制作脚本,按电子备课室使用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辅导助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四、培训内容:

Windows基础;网络基础及计算机安全;Word基础;E_cel电子表格;PPT幻灯片制作等内容。

具体要求:Windows基础: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与结构; 操作系统 的功能特点、启动与退出;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文件、

文件夹、驱动器的概念与操作;资源管理器的基本功能与使用;常用程序安装、删除与助的'使用。桌面、窗口操作;控制面板的使用;输入法;附件(记事本、写字板、画图、媒体播放器、录音机、计算器等)的使用;显示分辨率的设置;杀毒软件的使用等。使用IE浏览; 收藏 夹(收藏、整理、导入、导出);搜索;下载;电子邮件等。网络病毒知识及预防等。

文字处理(word):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法(建议采用五笔输入法或全拼输入法);文档的建立、打开、保存等;文档的基本编辑;文档的排版(字体、字型、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段落格式的设置);文档的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表格制作、公式编辑、图文混排等。软件:Word2000/_P。

电子表格(e_ce):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建立、编辑工作表,设置工作表格式,制作的操作;使用公式和函数,用E_cel进行数据的统计,E_cel与Word的综合运用。软件:E_cel2000/_P。

课件制作ppt: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 其它 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软件:Powerpoint2000/_P。

五、培训考核:

1.各任课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培训,并填写电子备课室使用登记表。期末以培训登记册量化考核。

2.各任课教师在期末必须上交一节有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脚本和课件,此课件作为学校的共享资源。期末作为一次上交材料进入常规教学量化评估。

3.凡参见培训的教师必须将自己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期末以此作为常规教学量化评估中上课一项评分的参照。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计划范文5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研修目标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思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 12 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 总结 和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 故事 的学习以及自我的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 学习心得 做好积累。

4、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修计划范文相关 文章 :

★ 信息技术教师研修计划(2)

★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研修计划范文3篇

★ 教师教研工作计划5篇模板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

★ 教师研修工作计划参考5篇

★ 信息技术教师研修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学习计划

在当今社会,信息素养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起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如何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2.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可以借助"慕课"、"超星"、"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开放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移动客户端,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最新动态,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强化教师的学科知识储备。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收集、整理相关的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师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多开展一些与信息化有关的活动,如举办讲座、论坛等。这些活动的举办能够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在比赛中积累经验。

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养课程模块中,与院系合作设计了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嵌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开发在线反馈平台”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了OBE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自主学习能力;OBE;毕业设计;院馆合作

OBE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译作“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1],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必须对毕业生毕业时应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2]。通俗来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以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专业首先必须明确学习成果,以毕业要求指标点来体现;其次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再次是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出口关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从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都与文献检索与利用息息相关。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有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这些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少学生选修过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基于OBE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炼毕业要求指标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

1OBE理念下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是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的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目前开展OBE教学改革的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均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3月修订版)为依据,并且是全包含关系,如表1所示。在OBE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会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在以上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制定出专业的详尽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一个指标点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从笔者所在的武昌首义学院开展OBE教学改革的专业来看,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应具有包含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内容,其核心是关注、使用、理解、评估及管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多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来支撑,如表2所示。随着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成为学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这一观点得到学校教学设计者的认可,建议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部门图书馆联合院系按照OBE理念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为了支撑OBE教学改革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素养相关指标,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教师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联合院系结合学校OBE教学改革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3],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败。此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两大问题进行组织,以案例的形式组织包括选题原则与途径、文献综述的结构、撰写注意事项、资料的搜集与选用等知识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视野。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核心环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围绕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高效检索、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参考文献选用标准等问题组织内容,包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的完整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勇气、风度和口才的平台。定稿及答辩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围绕“参考文献、注释、图表等规范”“论文检测标准”“课件制作技巧”等来组织,培养学生端正的学术态度、信息道德以及操作常用数字工具的能力;答辩阶段的研究成果展示、回答提问问题等环节则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答辩流程、常见问题类型(如检验真伪、探测水平、弥补不足等)回答问题注意事项、答辩细节(仪态、风度、心态、语言)等。同时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对技能、思维、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4],各项能力内在之间相关交叉、紧密联系,OBE理念下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的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对OBE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给予对应的支撑,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学生全“覆盖”OBE教学改革工作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体系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全部学生受益的原则,所以,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系列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至少是覆盖开展OBE教学改革的某个专业全部学生的,这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行的由学生自由选修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选课学生的随机性,无法考核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馆员—教师合作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学生专业信息技能的评定都需要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例如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合作教学中,权威信息源的选择以及对检索结果文献的取舍都由专业老师来实时讲解,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教学方式多样化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毕业设计开题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查找途径”“外文学科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摘要的撰写技巧”“WORD排版技巧”“毕业答辩PPT制作与答辩技巧”5个主题组织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与MOOC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馆员需要在教学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课程成果,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答辩环节的评价指标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是OBE教学工作衡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达成度的需要,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可融入毕业答辩环节来进行,具体方式可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例如“分析课题,构建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列出相关文献,撰写检索结论”可作为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列有二级指标“列出相关文献”的下一级指标可包括“重要文献不遗漏”“通过密切相关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核心作者的文献、课题重要研究机构的文献、高被引文献、高下载量文献等方式筛选相关文献”“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相关文献”等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开发在线反馈平台教师和馆员可利用嵌入答辩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在线反馈则是通过学生的在线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开发在线的反馈平台,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分阶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环节,调查内容包括“对提高检索技巧的应用能力”“对提高收集整理有用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对提高操作word、ppt等常用数字工具的熟练性”“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对接受了毕业设计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不高,说明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升操作技能,而思维活动则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和培养。

4总结与启示

以OBE理念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OBE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是一套孤立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OBE模式的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固然很有必要,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图书馆应联合院系制定大学四年的全程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引导型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图书馆员的现场参观式教学使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二三年级学生参赛阶段可结合参赛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可以联合院系举办形式多样的搜索大赛活动等。

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信息素养,期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尤其是院系合作的课程教学,结合OBE教学改革中产出评估环节,细化产出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反过来充实专业OBE教学改革中学生产出的评估内容,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OBE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支持条件,信息素养馆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期待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去支撑和丰富OBE的产出评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毕业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指出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三、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所在系存档。四、具体样式要求:字数:1500字;纸张:A4;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信息素养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

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常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获取以及辨别等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道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初中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

素养的教学实践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含义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围绕教师指定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并结合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好奇心理的利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较高的兴趣带着任务或者问题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这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对任务进行设计,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进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任务有更深的理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设计中要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三个阶段,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任务应该同时涉及到新知识和旧知识,这有利于完善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三是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以及重点和难点的分散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组织课堂,完成任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出任务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可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任务的提出,学生开始思考,并用所学的知识对任务进行处理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倡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和交流,激发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效果评价和总结效果评价和总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大好时机。首先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并结合别人的发言,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教师也应适当做出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指出这些作品的长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加深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种见解的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发展,并适当地给予启发和引导,善于抓住学生中的创新点,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3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满足素质教育为目的构建的,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突出学科特点,同时还要联系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效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论文检测系统软件,有免费试用哦修改秘籍,非淘宝

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养课程模块中,与院系合作设计了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嵌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开发在线反馈平台”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了OBE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自主学习能力;OBE;毕业设计;院馆合作

OBE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译作“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1],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必须对毕业生毕业时应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2]。通俗来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以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专业首先必须明确学习成果,以毕业要求指标点来体现;其次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再次是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出口关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从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都与文献检索与利用息息相关。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有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这些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少学生选修过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基于OBE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炼毕业要求指标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

1OBE理念下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是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的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目前开展OBE教学改革的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均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3月修订版)为依据,并且是全包含关系,如表1所示。在OBE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会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在以上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制定出专业的详尽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一个指标点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从笔者所在的武昌首义学院开展OBE教学改革的专业来看,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应具有包含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内容,其核心是关注、使用、理解、评估及管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多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来支撑,如表2所示。随着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成为学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这一观点得到学校教学设计者的认可,建议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部门图书馆联合院系按照OBE理念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为了支撑OBE教学改革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素养相关指标,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教师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联合院系结合学校OBE教学改革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3],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败。此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两大问题进行组织,以案例的形式组织包括选题原则与途径、文献综述的结构、撰写注意事项、资料的搜集与选用等知识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视野。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核心环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围绕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高效检索、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参考文献选用标准等问题组织内容,包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的完整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勇气、风度和口才的平台。定稿及答辩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围绕“参考文献、注释、图表等规范”“论文检测标准”“课件制作技巧”等来组织,培养学生端正的学术态度、信息道德以及操作常用数字工具的能力;答辩阶段的研究成果展示、回答提问问题等环节则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答辩流程、常见问题类型(如检验真伪、探测水平、弥补不足等)回答问题注意事项、答辩细节(仪态、风度、心态、语言)等。同时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对技能、思维、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4],各项能力内在之间相关交叉、紧密联系,OBE理念下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的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对OBE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给予对应的支撑,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学生全“覆盖”OBE教学改革工作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体系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全部学生受益的原则,所以,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系列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至少是覆盖开展OBE教学改革的某个专业全部学生的,这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行的由学生自由选修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选课学生的随机性,无法考核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馆员—教师合作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学生专业信息技能的评定都需要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例如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合作教学中,权威信息源的选择以及对检索结果文献的取舍都由专业老师来实时讲解,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教学方式多样化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毕业设计开题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查找途径”“外文学科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摘要的撰写技巧”“WORD排版技巧”“毕业答辩PPT制作与答辩技巧”5个主题组织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与MOOC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馆员需要在教学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课程成果,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答辩环节的评价指标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是OBE教学工作衡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达成度的需要,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可融入毕业答辩环节来进行,具体方式可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例如“分析课题,构建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列出相关文献,撰写检索结论”可作为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列有二级指标“列出相关文献”的下一级指标可包括“重要文献不遗漏”“通过密切相关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核心作者的文献、课题重要研究机构的文献、高被引文献、高下载量文献等方式筛选相关文献”“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相关文献”等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开发在线反馈平台教师和馆员可利用嵌入答辩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在线反馈则是通过学生的在线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开发在线的反馈平台,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分阶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环节,调查内容包括“对提高检索技巧的应用能力”“对提高收集整理有用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对提高操作word、ppt等常用数字工具的熟练性”“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对接受了毕业设计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不高,说明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升操作技能,而思维活动则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和培养。

4总结与启示

以OBE理念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OBE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是一套孤立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OBE模式的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固然很有必要,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图书馆应联合院系制定大学四年的全程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引导型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图书馆员的现场参观式教学使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二三年级学生参赛阶段可结合参赛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可以联合院系举办形式多样的搜索大赛活动等。

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信息素养,期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尤其是院系合作的课程教学,结合OBE教学改革中产出评估环节,细化产出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反过来充实专业OBE教学改革中学生产出的评估内容,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OBE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支持条件,信息素养馆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期待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去支撑和丰富OBE的产出评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信息素养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

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常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获取以及辨别等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道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初中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

素养的教学实践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含义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围绕教师指定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并结合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好奇心理的利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较高的兴趣带着任务或者问题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这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对任务进行设计,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进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任务有更深的理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设计中要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三个阶段,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任务应该同时涉及到新知识和旧知识,这有利于完善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三是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以及重点和难点的分散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组织课堂,完成任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出任务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可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任务的提出,学生开始思考,并用所学的知识对任务进行处理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倡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和交流,激发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效果评价和总结效果评价和总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大好时机。首先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并结合别人的发言,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教师也应适当做出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指出这些作品的长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加深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种见解的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发展,并适当地给予启发和引导,善于抓住学生中的创新点,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3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满足素质教育为目的构建的,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突出学科特点,同时还要联系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效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教育信息化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论文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但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的新形势,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我们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使之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一、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要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等要素。这就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根据信息社会环境及其教学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归结为“技术”和“意识”两方面 1、信息技术方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1)基本操作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系统基本知识。(2)写作能力: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写作,初步的多媒体写作能力及网页制作能力。(3)如会浏览互联网和网上图文资料下载方法,能正确下载和安装应用软件等。(4)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信息进行组织、编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处理信息,用多媒体方式表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等。 2、信息意识方面:它不是具体信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就教师对信息的态度、认识层面的要素;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信息素养中的观念性问题;而只有观念的更新和确立才是带有根本决定性意义的转变。包括:(1)快速获取信息:为解决问题而确认自己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什么,能制定获取信息的几种策略。(2)加工处理信息:能有效地整合信息以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工作中常有创新。(3)运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积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欲望,并能付诸行动;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信息道德修养: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这一要素,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对信息较强的敏感度,具备有主动获取、分析、加工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才有利于教师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跨越式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1、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在起初的阶段的办法是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其次通过培训要重视教师的观念的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在英特网上查找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通过教师交流学习、座谈讨论,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同时聘请有关专家作相关的辅导报告,注重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的课程整合原则,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 再次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持之以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要使教师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以常抓不懈的态度。但是在培训中要避免过分的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主要是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等;很少涉及关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 2、学校要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舞台 学校不仅要在教师技术培训方面下一定的功夫,还要让教师掌握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评比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要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应付几节公开课,应付评比,这样的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无法提高的,而是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素养才会提高,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才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 3、学校要创造环境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目前很多学校都配置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了校园网。开放了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学校中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同时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网络中心购进了大量的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在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有自觉的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先自己培养适应网络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教师应感到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应习惯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还要掌握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如教学课件、电子幻灯片、个人教学网站的建立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再次,教师应学会和主动地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最后,教师应经常培养自己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帮助子女学习等。教师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的培养,适应学校信息化环境才能加强自身信息素质。 4、教师应培养自我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用课件上,这些课件并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而应有意识的注重在这些教学课件中的教学素材上,目前上海的语文学科教学配套课件中有很多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选用上,对于这些素材,可以说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的空间。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加工,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是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不需要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更注重的是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能主动的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化的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帮助 1.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使一些贫困落后师资不足的地区的孩子也可以接受到好的教育,分享到优质的师资,同时使一些落后地区的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培训平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2. 有助于教育多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下,未来教师将扮演更多的角色,既是学习的引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既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教学信息数据的监控者。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监测学生学习信息的变动,随时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个性化加强。 3.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最快的时间最短的速度,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并通过共享资源共享大家积累的经验和劳动果实。教育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比传统教育教学更有吸引力,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有助于促进学科整合,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教育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单学科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科间的交互融合,使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 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成为现代学习、工作、生活重要的辅助手段,对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良好的信息素养更是教师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无论在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与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前,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帮助自己完成备课,并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使知识得到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也可以利用远程教学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优秀课程。在教学后,教师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整理总结,及时发布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2.“智慧校园”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智慧校园”的显著特征。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信息素养研究论文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很重要,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意识到的能力,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有效的利用,最终能够创造出新信息。

二.教务秘书信息素养的构成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作为人们一种特有的意识,在潜意识里存在并不断形成信息动机,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寻找、利用及处理的欲望。

(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主要包括理解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理解信息主要是指能够分析信息,并对信息给予有效的评价及做出决策。

(三)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在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产生的道德意识、规范及行为进行规范的总和。这种道德也是在社会舆论及传统习俗的影响下,人们不断形成的一种信念、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用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判断,从而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

三.做一个有信息素养的教务秘书

(一)培养信息意识

教务秘书应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挖掘、收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利用不同的资源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分析信息事物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所在之处。

(二)明确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的需求有两层意思:一是确定信息的内容,二是确定信息的载体。准确定位信息需求,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还可以减少教务秘书在获取信息时的工作量。

以上就是高校教务秘书的信息素养的一个优秀的范文,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寻找一些灵感,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做及时的整理与发布。

  • 索引序列
  •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 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 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
  • 教育信息化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论文
  • 信息素养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