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近代史论文五四运动参考文献

近代史论文五四运动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近代史论文五四运动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必开课程,它对当代大学生整个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

【摘 要】20世纪不仅是五千年古代文明历史的中国迈向近代文明的转折点,也同样拉开了近代妇女解放的幕帘。随着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启蒙,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中国妇女逐渐找到了自身发展解放的道路。到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开始蓬勃发展,使得妇女从传统的束缚里解放出来。所以说这样一个在近代妇女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时期,有必要对其原因背景、表现特点及其影响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指出:傅立叶“巧妙地批判了两性关系的资产阶级形式以及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地位。他第一个表明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在五四运动这样一个在近代妇女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时期,有必要对于其原因背景、表现特点及其影响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一、原因背景

众所周知,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这样一个群体,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这样一套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长期压迫和束缚着她们。在没有被教育的情况下,政治方面失去自由,经济方面不能独立,妇女仅仅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生活苦不堪言。

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有识之士在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上进行了不屑的努力。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妇女就已经参加一些解放运动,但是这个阶段的运动总体来说比较零星分散,没有找到真正解放的道路,只是有了朦胧的初步认识,使得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有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却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接着新文化运动伴着“民主”与“科学”的浪潮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战士们开始对旧的伦理道德做出猛烈的抨击,这中间就有对于压迫和束缚妇女的关于旧有观念的批判,陈独秀发表于《新青年》的《一九一六年》一文中指出:“妻子不是丈夫的附庸品,号召女青年通过奋斗来脱离附庸品的位置,恢复独立自主的人格。”?战士们同样不惜笔墨,将西方关于女权运动的迅猛发展详细地介绍给中国的妇女,希望她们能够更好地树立人格,打开自己的眼界学习西方,摒弃自卑的心理,投入运动,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热情地呼唤着广大妇女们思想觉醒,“现代民主主义的精神,就是令凡在一个共同生活组织中的人,无论他是什么种族、什么属性、什么阶级、什么地域,都能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教育上得到―个均等的机会,去发展他们的个性,享有他们的权利。

二、表现特点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妇女的思想和行为从传统束缚中得到解放在五四时期尤为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破男女授受不亲观念

包括在校的女大学生在内的广大妇女,之前所受到的思想教育都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旧有的思想观念,束缚着妇女对于自身幸福的追求,使得她们的身心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上海女学生在听到北京学生上街游行却有学生被捕的消息后,务本女子中学、勤业女校等在内的6个女校的女生积极参与起草了上海学生致北京政府的电文,表示坚决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并呼吁北京政府“本公理人道,将被捕学生释放,以安人心,以弥祸变,毋任感祷。”部分女大学生忍耐不住心中的烈火,在当天晚上不顾学校的规章制度一齐冲出学校,在监狱外面示威甚至表示出了可以与男学生一起坐牢的态度,以此向当地政府做出反抗。这便为打破“男女授受不亲”观念迈出了第一步,激起了妇女的爱国情操。在此同时,新民学会和觉悟社勇敢地破除封建陈规,在男女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互助互敬的关系,这种创举也有力地冲击了“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鼓励了青年的男女走出家门到社会上进行锻炼,进一步恢复了妇女正当的交际权利。不可否认的是,五四时期的打破传统男女观念,男女社交公开是极其有限的,不管是在地域方面还是在人的阶层方面都是有限的,但封建的藩篱一经冲破,封建礼教再也不可能恢复它无所不至的权威地位了。

(二)反对妇女传统的贞洁观念

1918年5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4卷5号刊登了周作人翻译日本谢野晶子的文章《贞操论》。《贞操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激起千层浪,在封建社会规范的严密控制下,为生活在底层的妇女争取应有的权利。女人是半边天,如果妇女没有解放,用李大钊的话来说时“半身不遂”。李大钊同样号召妇女解放,尤其是在鲁迅1918年7月所写的《我之节烈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表彰节烈”是在“女应守节男子却可多妻的社会里”形成的。胡适也认为中国法律关于贞操问题的规定都没有成立的理由,他说:“以近世人道主义的眼光看来,褒扬烈妇烈女杀身殉夫,都是野蛮残忍的法律,在今日没有存在的地位。”⑧我国传统社会“三纲”中有“既嫁从夫”这样的一种观念,所说的“嫁”就是指女子与丈夫结婚以及女子与未婚夫去订婚,这样情况下,女子成为“人家之人”。据此,胡适提出了几条引申意见:“男子对于女子,丈夫对于妻子,也应有贞操的态度;男子做不贞操的行为,如嫖妓娶妾之类,社会上应该用对待不贞妇女的态度对待他;妇女对于无贞操的丈夫,没有守贞操的责任,社会法律既不认嫖妓纳妾为不道德,便不该褒扬女子的‘节烈贞操’”。

(三)争取男女教育平等权利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所以很少有女子去读书识字接受教育的机会。根据这样的一种状况,1919年邓春兰、谢楚祯作为进步女青年先后用书信告知北大校长蔡元培,代表妇女要求解除女禁,实行男女同校,表达自己的愿望。胡适也为此专门写下《大学开女禁的问题》,文中具体阐述了男女同校的种种好处,这样一种男女教育平等的思想,实际上是要提高妇女的自身素养,使男女平等受到现代化的教育和充足的知识滋养,从而完善半边天,在社会上谋取自己的职业。在这样强大的舆论攻势下,女子争取教育平等权利初见成效。1920年春,北大招收了9名审查合格的女旁听生,开了男女同校的先例,课程内容同样实现了平等。此后,各地纷纷效仿,一些相对进步的社团也打破男女界限,开始吸收女性成员。可能这一时期能接受教育的女性总体来说依旧微乎其微,但这一阶段性的成果为男女职业平等、女子经济独立开创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妇女解放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抗中国传统,争取教育平等的行为是一种既对自己也对社会的挑战,再现了五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五四时期妇女运动影响

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解放了中国传统思想,充分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关于妇女运动的方向,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妇女解放的理解。不仅仅是在少数的上层知识妇女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是帮助一批知识女性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作为理论武器,从而武装了我国早期出具共产主义思想的领袖,更为广大下层妇女所接受,为妇女解放运动朝着更为正确的轨道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当今社会下,也为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实现女性与男性、社会、家庭的协调一致的共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18.

[2]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27.

[3]《新青年》六卷二号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1470.

[5]沈传亮. 五四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3):23.

[6]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376.

[7]郭秀文.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J].学术研究(历史学版),1999(6):7.

[8]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29.

[9]陈文联.“五四”思想界对封建贞操观的批判[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4):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精选

我的家族近代史:那风雨飘摇岁月中的记忆回首我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其中最不乏的便是战争的岁月。一九四九年十月,在经过八年抗战后的土地上站着一群见证者,见证着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风雨的洗礼后真正地伫立在世界之林!中国也这在这一刻向世界证明,何为中华儿女的风骨、何为大国气概。中国的近代史,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们也只能从课本上或资料上知晓一二,然而再完备的资料也不能描绘出那段历史的精彩与深刻。虽然我们没有经历,但我们的祖父祖母一代却是从那段日子生活过来的人,他们的记忆虽不如史书之缜密、资料之严谨,却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为我们阐释战争岁月的那段历史。他们的细致言传,使我产生了以此文详细记录的想法,并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在那段历史奋斗的先人崇高的敬意。此次记叙本文章的目的就是记录一下近代史中有关我家族的故事。所谓近代,便是从一八四零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所为近代史,便是在这段时间内无数革命先烈用泪水与汗水甚至生命铸就出的史诗般的华章。近代史是一部辛酸史,更是一部励志史,这是一段代表了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历史。与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深的铭记,这段历史需我们拿出最崇高的敬意来慢慢品读。近代史的开端便是那场臭名昭彰的鸦片战争,当鸦片被当做一种另类武器投入大清国的时候,一个王朝的恶覆灭亦或是一个民族的一场劫难的降临已是冥冥注定。当我问起祖父那是一个怎样的岁月的时候,祖父为我讲述了当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对这场战争的描述。“我到现在还记得父亲提起那段历史时他眼中复杂的神情,是恐惧?是愤怒?亦或是历经多年仍无法释怀的悲伤。你曾祖父告诉我,那时候全国上下都被这一种东西抢去了魂儿,这东西可碰不得,若是碰了,便会让人六亲不认,不出几日富人变穷,穷人更穷。那时候啊,鸦片像长了翅膀是的,几乎是有人的地方就能看见长长的烟袋,深陷的眼窝,还有鬼一样的人干儿。朝廷的老爷们对它爱不释手,普通百姓也是不受控制的去吸,甚至呀,保家卫国的将军们士兵们都抽了这个玩意儿。而那些个洋人根本不把人当人,只要有白花花的银子揣进自己的兜里,那死了再多的人也和他们没有关系。”我听了这些话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听了爷爷对曾祖父神情着重的描述我没有一丝丝的怀疑,心里只有对这段沉重历史的震惊与无奈。鸦片战争,这是毁了无数个家庭的噩梦,更是清政府逐渐走向腐败的强力催化剂。一想到曾经无意看见的网络照片里面吸食鸦片的人们,便不难联想那是怎样一个灰暗的时代,似乎无边无际永无尽头。回想今天我们的幸福光景,心中莫名升起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与其说是一种惭愧,倒不如说是对今日珍贵幸福生活的珍惜。而享受当代和平生活的我们,理应珍惜这些可以让人安逸奋斗的日子,可以说我们承蒙了先人的荫护,如若贪图享受无所作为,那便枉为青年,枉为我中华之青年。在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便打开了进入中国的大门,其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便彻底的让中国沦为了人间地狱。清政府高层仍自顾不暇,又哪里会管那些底层平民百姓的死活。而我的族人,在那个时代便是并没有多大社会地位的劳动人民,他们饱经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残害。我曾奶奶说过,那个年代并不是想着吃多少能不能吃饱,而是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什么东西能吃能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那时候的人们啊,活的都不如现在的一头牛,起码牛能吃饱,而那时候,人干的比牛多,吃的却连牛都不如。“你们年轻人在书本上学习到的那些洋人们干的事一点都没错,像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搬走了无数咱们国家价值连城的宝贝;签他们洋人自以为是制定的协议,说好听了是协议,说不好听就是明抢!让我们国家失去了多少土地!;还有那数不清说不尽的赔款,分明就是看我们好欺负。但你们年轻人了解的这些事,还不及那帮人做过的丑事的九牛一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什么是滔天的恨意。尽管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的这么好,和当初的那些个敌人们也搞起了合作,但在我们老一辈看来,这种恨意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耻辱,历史能随时间淡去,但这些耻辱是怎么也忘不掉的。”听了这些话,我足足愣了有几分钟之长,爷爷告诉我这些都是出自曾祖父之口,我的震惊并不是仅仅因为曾祖父言语上的这些表达,更加震惊到我的是,曾祖父作为一个当时社会的底层人民居然对民族的仇恨有着如此深刻的执念,可想而知这段历史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怎样的存在。“铭记历史,不忘使命。”此刻牢牢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再往后,便是他日本帝国“堂而皇之”的的侵华战争。落后就要挨打,此为必然。中国在经历了之前那些沉重的打击之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而此时日本趁虚而入,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这次的这段历史,我问了祖籍山东的姥姥,而这次,姥姥非常平静的为我讲述了那段惨绝人寰的日子。“我记不起那段日子都发生了啥,但我一回忆起那段日子的时候,我就记得天空是黑的,从来都没蓝过。那时候日本人每次来到村子的时候,我们全村人都要不要命的跑出去躲起来,有的跑得慢的孩子就会爬上树藏着,可眼尖的小日本怎么会看不见,直接拿枪朝那树上扫去,把孩子打下来之后,再用刺刀一刀一刀的剜他的肉,孩子才那么小啊,他做错了什么,就这么被日本人折磨死。日本人走了之后,他爹娘看见这孩子死得如此模样,哪还能受得了,直接疯了去。”听完这些之后,我看见姥姥淡如止水的目光中,似乎涌出了几滴浑浊的老泪。解放以后,我们中国便迎来了新生。以前我对历史的作用也并非十分参透,但听了家族中老人们口中讲述的之后,我便知晓了了解历史的重大意义。历史的警示作用无论何时都不会消失,这就像华夏的风骨,不会消失也不被允许消失。文章接近尾声,我的内心却仍是思绪万千,但最清晰的仍是那句话:历史会随时间淡化,但却永不会被忘记。铭记历史,是我们的责任,亦是对无数先烈最崇高的敬意。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有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愤怒帝国主义的无耻侵略,悲痛中国人民的受苦受难,感慨仁义志士的为国捐躯,自豪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历次的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量的中国人民。他们截取中国的经济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在外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随着帝国主义的压迫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各地的起义不断,其中以义和团运动声势最好大,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最大,意义也重大,这次起义使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在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的时候,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直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发动了新骇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社会出现了一丝光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又一次的面对了新的危机。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中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统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此时的中国也迎来了新的曙光。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首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展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步步地向自由与解放迈进。其中牺牲了很多的民族英雄,他们为祖国奉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和青春。在这场漫长的解放道路上我们党经历了很多艰难与险阻,其中十万里长征谱就了他们英雄的赞歌。 在这部近代史中有一段时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遭受了难以形容的灾难,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同胞的残忍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铭记于心的。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面对日本们的空前侵略中国人民采取了一致对外的政策,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终于在1945年的八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在这曲折的百年中,中国经历了动荡的百年,在摸索中前进了百年,这一百年告诉了我们太多的东西,作为一个国家不能闭关锁国,作为一个民族更不能软弱无能,任何时候都应该团结在一起,随时随刻为祖国奉献。 百年屈辱中我们自强不息,在硝烟与炮火中我们没有被打垮,反而一新面貌站了起来。痛定思痛,我们现在不要有懈怠心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掌握先进的技术,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采纳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篇一 《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 摘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的儿女们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在这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 总结 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 方法 ,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 关键字: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出路 历史必然性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而艰苦的斗志,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各条路线的主力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到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艰辛历史进程及其简略的发展规律。越是了解国史、国情,我们越是深刻体会到历史和人民是在怎么是困境下经过怎么样的波折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改变。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到来自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残暴的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着在中国人的心头。争取民主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强成了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渴望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都是围绕两大历史任务而展开的。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间,中国各个不同阶级对于国家的出路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随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1851年初开始,爆发了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但是,太平天国起义必定是会失败的,不过它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因此,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此,太平天国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其本质只不过是以往朝代更替的老路,不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出路。同时,太平天国起义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却不具备先进性,是一支拥有巨大潜力的革命力量,是一支对历史产生巨大改变的力量。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运动洋务运动。洋务派想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试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于是,洋务运动从中央到主要的地方发展洋务。通过办实业、建海军、创学堂来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 不过,与太平天国起义一样,洋务运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注定是要失败的。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究其根源是:一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本身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兴起的,这就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充分地发展起来。二是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是不可能让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变强的。三是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清政府的腐败官僚的作风的普遍性连洋务企业也不能避免。 综上所述,可知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弱小找到出路。 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清政府的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新式学堂的勃兴和 留学 教育 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不断传播;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清政府“新政”的破产,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但是,从历史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一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二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三是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第二章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探索救国道路的新变化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在对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长河中活跃着三种政治力量,推动着中国朝着三条道路的徘徊。 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地主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方案是祸国殃民,毁国害民的方案,它最终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并且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再过过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基本国情从客观上决定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当时的中国工业极度落后,农村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限于沿海和河口发达地区。而从主观上看,民族资产阶级革命不够彻底,软弱妥协性,大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属于小资产阶级也注定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同时,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建国方案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一成立就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章 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历史背景 自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开始了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驱使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道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近代中国,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1927年前主要是北洋军阀,1927年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以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作为社会支柱,把自己置于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抗日战争后,蒋介石集团无视中国人民建设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全国各阶层人民推向饥饿和死亡,迫使他们奋起团结自救。所以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客观决定的,也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在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由共产党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地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方案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它的代表者的多数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只有第三种方案最终赢得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他们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四章 结论 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总结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通过学校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对于国家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到很多的历史知识,让本人更深刻到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与厚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本人更加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五四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一、经典文献类: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年版。 8、《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研究著作类: 1、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全五卷),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2、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权延赤著:《走下上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4、龚育之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版。 5、黄允升等著:《历史怎样选择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徐焰著:《军事家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7、李君如著:《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李君如著:《毛泽东与后毛泽东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沙健孙:《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选择》,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启民:《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经典著作 毛泽东著作: 1.《实践论》、《矛盾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 2.《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 3.《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 4.《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 5.《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 6.《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7卷) 7.《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毛泽东文集》第8卷) 邓小平著作: 1.《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中国的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政治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五四运动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运动他让很多学生意识到了思想上的改变。。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 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 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 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 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 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 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 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 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 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 大压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 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 份,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和约签字仪式。 卖国贼被罢黜,和约被拒签,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1917年,陈独秀到北大 任教,编辑部也迁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积极参与到运动之中来,特别是采用白话文后,每期杂志的发行量从 1000余份激增到一万五六千份,影响迅速扩大。新文化运动其基本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大批知识 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为后来爆发的群众爱国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五四爱国运动,则又极 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其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后一年内,全国各地新创办的鼓吹新思潮的 期刊达400余种,新成立的进步社团达三四百个,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 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以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而载入史册。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承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这次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 ,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正文: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 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 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 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 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那 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直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他们所 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五四运动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 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 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此后,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 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 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 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 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 ,深入到工农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 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 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 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 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在各种学说竞起争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 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 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 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 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由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逐渐扩大,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中,有 相当一部分人逐渐怀疑以至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而向往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五 四运动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组织社团,初步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过比较,鉴别、争辩,马克思主义以其 缜密的科学性和革命精神赢得日益增多的先进分子的信仰,中国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起来。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传播 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 ,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结束语: 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 分。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 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 运动进步的地方。 参考资料:

首先,传统的经典中,充彻了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对于规范人的品行、约束人的行为举止有帮助。其次,读经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个人的素质。历经几千年不衰的儒家学说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绝佳教材。其次,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人文历史、社交礼仪、伦理道德等优秀的文化遗产,读经尊孔,对于弘扬传统美德、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具有积极意义。最后,能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能受到道德楷模的激励和熏陶,从古人那里汲取更多做人、做事的智慧和经验。但是,要避免一窝蜂的市场跟风行为,要避免为“读经”而读“经”的“假读经”现象。在“读经”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真正吸收到经书中的营养,又辩证地去思想、去总结、去发扬,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读经”才有意义。

关于五四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这个你可以自己收集资料呀,然后整理整理,扩充一下写成论文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那场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其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所爆发的学生爱国主义运动,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举大的意义。 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又是一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五四伟大的爱国精神直接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那么在今天,正是五四运动发生的86周年之际,这场运动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久远了。重提五四爱国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那场以大学生为主的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他们怎样来用青春的热血和生命来实践着自己对国家的爱。那么时值今天,当代的大学生远离了国家和民族苦难的日子,远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背景下。爱国好像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留于一种形式,一个口号了,“爱国热血青年”在今天已经被看作一个贬义词了。那么我们今天来重新怀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五四运动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那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已经过时了,对于我们也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了。这种认识是很不正确的,笔者认为五四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正是我们新的时代的所需,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意识形态,有必要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认识爱国主义精神。是的,如何认识爱国主义怎样用我们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实践爱国主义,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着巨大的意义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爱国主义不是非要我们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而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学校里,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就像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们所唱响的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行动。我们走向社会,遵守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的公民,也是一种爱国主义行动。 在我们的身边,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地去帮助别人,积极地去实践各种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一种爱国主义行动。 其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无须做一些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将我们的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地做好,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形式。在今天我们怀念五四运动,重提五四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的,让我们重新去认识爱国主义精神,重新去审视我们的意识形态。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五四精神是一面旗帜,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时代它有新的内容。我们怀念五四精神,我们发扬五四精神。

问问你的中学大学历史老师/滑稽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 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 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 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 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 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 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 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 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 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 大压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 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 份,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和约签字仪式。 卖国贼被罢黜,和约被拒签,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1917年,陈独秀到北大 任教,编辑部也迁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积极参与到运动之中来,特别是采用白话文后,每期杂志的发行量从 1000余份激增到一万五六千份,影响迅速扩大。新文化运动其基本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大批知识 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为后来爆发的群众爱国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五四爱国运动,则又极 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其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后一年内,全国各地新创办的鼓吹新思潮的 期刊达400余种,新成立的进步社团达三四百个,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 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以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而载入史册。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承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这次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 ,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正文: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 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 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 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 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那 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直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他们所 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五四运动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 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 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此后,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 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 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 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 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 ,深入到工农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 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 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 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 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在各种学说竞起争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 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 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 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 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由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逐渐扩大,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中,有 相当一部分人逐渐怀疑以至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而向往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五 四运动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组织社团,初步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过比较,鉴别、争辩,马克思主义以其 缜密的科学性和革命精神赢得日益增多的先进分子的信仰,中国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起来。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传播 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 ,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结束语: 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 分。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 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 运动进步的地方。 参考资料:

五四运动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本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而成。

本书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全部著述的汇集,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的文献24篇。所收著作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编排。

2、《列宁选集》

《列宁选集》选载列宁1894年至1907年即投身革命初期、建党时期和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共27篇。列宁开始革命活动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

3、《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4、《毛泽东著作选读》

《毛泽东著作选读》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分上下两册,共万字。

5、《毛泽东外交文选》

《毛泽东外交文选》是1994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贡献,用于学习、研究和继承他的外交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著作选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外交文选

李大钊在五四前发表的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是《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发表于"言治"季刊第三号,这是中国最早的一篇欢呼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

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表示了对俄国劳动人民解放的无限欢欣和赞扬,扫除了有些人对十月革命所采取的怀疑态度。这是一篇充满战斗精神的著作,与同年十一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同为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

扩展资料: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白洋淀派——— 山药蛋派——— 战后派 新兴艺术派 白桦派 新感觉派 新思潮派 青春偶像派大多数都由网上创作开始。(梁望峰和深雪除外) 梁望峰 、深雪、痞子蔡、 何江波 、 韩寒 、 林咏芳 、 郑立 等等

反思 抗争 探索

五四运动历史论文2000字

嗯,这个3000字的话,我帮你写好,发到你的QQ邮箱里边儿比较慢一点。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80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正是他们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和千百条各战线上的青年模范一起,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活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五四青年节演讲稿——青春的火炬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八十五周年。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靓丽的季节,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字眼,我们要去追回与你同行、释放自己青春的能量。青,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就浊出成在成长季节的那片生命的绿色,是阳光下那片灿烂的笑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它也许是你人生的一处驿站,不过请记住,即使它象一颗流星,我们也要努力让它成为一次辉煌的闪现,不惧艰难困险,敢于拼搏,志比云天。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人生的辉煌,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中国共青团,将以新的面貌,面向新世纪,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的篇章。我们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作为当代青年团员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希望,来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吧。青春是什么?青春可以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青春可以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青春可以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如果还嫌不够刺激的话,那就去蹦极,开飞机。难道,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也可以是潜心于科学研究,十年磨一剑;青春还可以是扎根于边疆,一心谋发展;青春更可以是手擎炸药包炸碉堡时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青春是整个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站,最奇妙的一站,最灿烂的一站。青春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采,去挖掘,去释放。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诠释,乃至于实现,而青春正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时期。青春需要实现人生价值。青年朋友们,不,战友们,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在向我们召唤,历史将会永远记住我们的身影,前进吧,前进吧,让我们释放青春的能量,点燃创业的梦想。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 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 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 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 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 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 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 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 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 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 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 大压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电令中国代 表,同意在和约上签字。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和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 份,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和约签字仪式。 卖国贼被罢黜,和约被拒签,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1917年,陈独秀到北大 任教,编辑部也迁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积极参与到运动之中来,特别是采用白话文后,每期杂志的发行量从 1000余份激增到一万五六千份,影响迅速扩大。新文化运动其基本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大批知识 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为后来爆发的群众爱国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五四爱国运动,则又极 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其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后一年内,全国各地新创办的鼓吹新思潮的 期刊达400余种,新成立的进步社团达三四百个,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 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以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而载入史册。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承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这次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 ,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正文: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 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 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 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 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那 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直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他们所 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五四运动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 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 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此后,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 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 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 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 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 ,深入到工农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 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 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 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 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在各种学说竞起争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 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 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 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 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由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逐渐扩大,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中,有 相当一部分人逐渐怀疑以至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而向往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五 四运动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 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组织社团,初步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过比较,鉴别、争辩,马克思主义以其 缜密的科学性和革命精神赢得日益增多的先进分子的信仰,中国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起来。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传播 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 ,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结束语: 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 分。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 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 运动进步的地方。 参考资料:

五四运动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运动他让很多学生意识到了思想上的改变。。

  • 索引序列
  • 近代史论文五四运动参考文献
  • 五四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五四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五四运动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 五四运动历史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