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大单元主题教学论文

大单元主题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大单元主题教学论文

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写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和确定研究问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程或主题,并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

2、文献综述:在确定研究问题后,需要对相关的理论、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形成对该问题深入的理解。

3、研究设计:在综述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制定研究设计,明确研究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4、实施研究:根据研究设计,开展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注意记录、整理和分析实践数据,收集案例和材料,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论文撰写:在实施研究后,需要根据实践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践论文,包括摘要、导言、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清晰地表达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

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与普通论文的区别:

1、研究对象: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主题,而普通论文的研究对象则可以是更广泛的领域或问题。

2、研究方法: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并需要考虑数据采集、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方面。而普通论文更注重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3、写作结构: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写作结构通常包括介绍背景、研究目的、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强调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而普通论文的写作结构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文体风格进行调整。

4、学术价值: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更注重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知识分享,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指导教学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普通论文更注重对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探讨和总结,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9月共读阅读了刘飞老师《语文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一文,颇有感触。整个文章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举例,是一篇研究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比较前瞻的文章。下面我谈一谈自己读后的几点感受。 一、加深了对大单元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大单元教学原来我仅仅停留在单元目标设定要有层次性、单元教学内容要进行整合和重组和大胆的取舍甚至补充、教学形式和方式更加多样,教学立足不拘泥于单元中的某一篇课文等这样的一些浅表认识。刘飞老师的文章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教学价值。文章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课标、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指出单元整体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然选择。 这使我从课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重要性。 二、初步把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 论文中,刘飞老师详细阐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比较分析了传统的单篇教学、课堂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劣。特别重要的,他从“大概念一大任务—大进阶”的视角构建了一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框架,连贯到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教学—评价”问题,这样就从宏观上架设了一座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桥梁,为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个极好的支架。论文中还特别提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五点要求,实践指导的针对性很强。 这个框架提供了我们一线教师使用教材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使我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了一个宏观构想。 三、进行教学研究要有宽阔的学术背景 我特别感慨的是在刘飞老师的论文后面备注的参考文献有23种:有单篇的论文,有专家的专著;有国内语文教学研究的资料,有国外教学研究的资料;有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面的材料,更多的是语文核心素养乃至于学习论方面的论文专著,引用参考资料时间跨度超过6年。我深深地佩服刘飞老师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没有大量的阅读、思考,可能很难有自己对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框架构建;没有日积月累、艰苦的探索,真的很难有学术上的建树。成果的背后是努力、探索和汗水。谢谢刘飞!

实施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心得体会方法如下:1.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性。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整合。2.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相关性。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课型的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和教学目标相关。3.单元教学设计要有阶梯性。阶梯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提高,活动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4.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整个单元教学能否体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单一目标与五维教学目标综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单一技能与多项技能综合。

大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一、引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体育和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今社会,体育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体力,增强体质,增进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个人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生活品质。本文将从田径运动的大小单元探讨体育与健康之间的联系。二、体育与健康的联系1、田径大单元的优势田径大单元是以跑步、长跑和马拉松为主的一种体育活动。田径大单元活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加强肌肉组织的支撑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营养代谢,减少体重和改善血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状态等。2、田径小单元的优势田径小单元是以跳远、跳高、三级跳远、铅球、银球、铁饼和掷铅球等为主的一种体育活动。田径小单元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力量,灵活性和技能,提升心肺功能,减少体重,改善血脂,促进肌肉的发育,增强肌肉的支撑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代谢,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精神状态等。三、结论从以上可以看出,田径运动的大小单元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运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田径大小单元活动,以改善自身健康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学科主题单元教学论文

我首次接触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概念是源于2021年12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我第一次看到了“ 体现单元意识”。 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难度、类型,综合考虑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由于对 “单元意识”“整体设计“ 这些概念不很清楚,又想参加省里的比赛,所以就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 在网上搜到了王蔷老师发表在2021年第01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上面的文章《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大观念,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大观念可以理解为从零散概念中统整或提炼出来的上位观念,将有限的、深层次的重要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共同构成学科的连贯整体。大观念集中体现学科本质性的思维方式和关键观点,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王蔷等,2020)。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单元主题设定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单一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并建立关联,生成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大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剖析单元内各子主题间的关联及其对学生建构该主题下大观念的价值,为学生探索学科关键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奠定基础,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大观念有利于指导教师整合课程内容、整体规划教学与评价活动。它使教师超越对零散知识的关注,重视以完整的主题意义为指引,以学生的持久理解为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Hume & Berry,2011)。也就是说,教师能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崔允漷,2019),并在教学中融入持续的评价,确保目标落实。 第三,大观念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够有效依托多种类型语篇,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围绕同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析(王磊、黄燕宁,2009),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Wiggins & McTighe,2005),逐步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为什么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根据王蔷教授在2022年4月的培训讲座内容我们知道: (1) 单一语篇教学难以引导学生建构单元大观念。 (2)单一语篇教学导致教学平均用力,不利于突出重点。 (3)三单一语篇教学虽然能够确保教学按序进行,但会缺乏层次性。 (4)单一语篇教学无法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课时安排及课时间的承上启下。 (5)单一语篇教学不利于建立单元内容间的有机关联。 (6)单一语篇教学难以推动基于单元目标的深度学习。 所以我们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三个优势: 首先,依托大主题下的多个语篇的协同,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起围绕特定主题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力,形成大观念。 其次,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主题背后的大观念的基础,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全面和相对完整的对某一主题认知。这一过程给予学生以主题地位,推动他们参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 第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有层次更系统地围绕意义建构开展学习,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坦白地说,我本人并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因为要参加省级的作业设计案例评比,我被迫去学习。文件发到单位时,我们的课程基本结束,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而且,我们要参加的是作业设计比赛,当时我们手里有作业的成品,而作业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种评价手段而已。我们只需要把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结合,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点呈现作业就可以。所以,我根据王蔷教授的论文,并结合《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其他两篇论文,把三篇论文的理论和我上课的实践结合起来,采用倒推的办法,把我们要参赛的第一单元Play Sports的相关话题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重组。 首先进行单元大概念架构。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册Unit 1 以Playing sports 为主题,共包括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Topic 2 I’ll kick you the ball again.和Topic 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三个话题。Topic 1通过谈论两个班级的篮球赛、喜欢的运动和球星,激发学生用英语谈论日常运动的兴趣。Topic 2介绍篮球和足球,通过阅读了解大众球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Topic 3通过谈论参加学校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等,引导学生了解全世界最关注的运动会,并积极参与运动。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与运动相关的内容贯穿文本始终。因此,我们将本单元的大概念定为: 运动 与运动 项目的 描述与参与 。从人与运动的关系这个角度在教学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把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对奥运会历史的学习与回顾,了解奥运知识,增加文化理解和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2)通过运动类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掌握英语语音拼读规则,并能运用一般将来时与双宾语进行相关事件的表达。 (3)通过学校运动会篇章内容整体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记录生活,并能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写作并修改完善。 (4)通过对球类运动的了解,深化学生对球类运动和团队精神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对运动的热爱。 生成整体教学流程图 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事件和学生实际生活,我们把课本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了原有的话题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Period  1 谈 奥运 、 运动员和运动项目。 课时计划:6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1 + Unit 1 Topic 3 Section C. 增加内容:对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回顾和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宣传报道。 设计意图: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开发教材。开学初,东京奥运刚刚结束不久,谈奥运会、奥运冠军与奥运运动项目,能够拉近教材与生活和时代的距离,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eriod 2 谈论 学校运动会与运动项目 和 班级比赛结果 。 课时计划:4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3 Section A、B、D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运动会时间,将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真实的语境学会使用英语表达观点,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Period 3 学习球类 运动,增进文化理解 。 课时计划:5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2 增加内容:排球与乒乓球的历史和中国这两项运动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体育节,有篮球、足球和排球比赛。通过调整话题内容和顺序,可以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通过了解世界和中国最受关注的球类运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理解,体会体育精神、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和乒乓球团队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和对运动的热爱,并积极参与运动。 最后再进行作业设计。这个作业设计在河南省的作业案例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因为我们本身对大单元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初次学习,理解是否是对的,设计是否是合理的,实施是否是有问题的,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至。而获奖则是对我们的理解、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肯定。 我 其实,一开始在我个人的心里对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是抵触的。”为什么总是折腾教师?”是我大脑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改革,课标改了又改,教学目标也由双基到三维,再到多维度的核心素养。老师变得又有多少?课堂改变了多少呢?既然课本是凌乱的,为什么教育部审核课本的时候不让那些编教材的专家都给调整好了?还让一线教师这么折腾,有必要吗?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什么是大观念? 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为什么要进行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如何对单元进行再设计? 怎样生成教学流程图? 这些问题后来在王蔷教授2022年4月和7月做的系列培训中得到了解答。我也深刻认识道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进行实践。 我觉得在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 (1)要有系统的理论学习 我们单元整体设计的作业设计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认真细致地学习了王蔷老师的论文,有了她的理论指导,我的实践才有了方向性。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理解的“道”,就是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心中有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有方向,方法。而方法都是属于“术”类的东西。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最缺的就是理论上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关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期刊方面的文章,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2)要有变革的勇气 打破一个旧的习惯是需要勇气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多老师都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所以是否愿意尝试变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大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我们授课前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首先要有宏观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前要通晓一个单元的内容,还要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来联系和关系,才能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组合或者重建。我们需要有删掉课本内容的勇气,也要有增加一部分内容的能力。 (3)要有思维的转变 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我觉得不是对内容的整合,而是如何生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图。这个问题困扰了两天,每天走路、吃饭、睡觉是都在思考。直到还有一天就要交稿子了,突然间灵感来了,画出了思维导图。为什么这个步骤这么难?是因为我平时就没有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单元形成框架式的知识体系。而我平时看问题则只看一个点,不能去关注全局和整体。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论文

《论小学体育教育》

【摘 要】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学生在小学时期,身体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他们的身体素质将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课上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优化课堂环境,完善教学手段,以最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优化

小学体育教育是新时期下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作具体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优点可归纳如下:①小学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②小学体育教育可以缓解身体疲劳;③小学体育教育可以促进体育开展;④小学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⑤小学体育教育可以丰富教育教学体系。小学体育教育不仅对学生有着极大地影响作用,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小学体育教育予以充分的重视,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集体化

如今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谓“独生子女不可独处”,独生子女本来与同龄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就较少,加之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就会产生孤独感与冷落感。他们在内心向往能够融入集体中,有着强烈的交际渴望。而体育教学恰好能为集体活动提供条件,因此,教师应适当的提高集体教学与集体训练的比重,并注意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实践证明,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效果明显,小组练习的方式能以最大程度的使课堂活动集体化,并增进了同学们相互的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要共同进步,就一定要和睦相处,相互协作,小组之间为获得领先或优胜,就一定要相互比较,激烈竞争。同学们在相互协作与比较竞争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体质并培养了顽强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而教师在小组分配的时候,要注意小组实力分配均匀,也要注意控制课堂的气氛与节奏,保证竞争积极向上。人的本性是渴望被表扬的,因此,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可以让他们为同学们做示范,而对于表现欠佳的同学,要进行鼓励与辅导,做到细心与耐心,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斗志。体育课本身形式就很丰富,采用集体化的方式,使得课程更为生动有趣,同学的主体作用更为明显。对培养学生顽强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注重游戏教学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游戏教学的应用,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好玩的阶段,采用游戏教学更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体育游戏的条件和环境经常变换,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身体发育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游戏规则的原则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游戏的竞技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同时,体育游戏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中注重游戏教学,合理的应用体育游戏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仅仅以跑步、做广播体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完全融入教学中,而游戏的趣味性与竞技性正符合学生的胃口。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设置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的自由放纵,要做到逐步提高学生机体的运动技能与器官的功能,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切忌过分激烈。如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球场的球赛,由于小学生身体较小,运动能力也比较弱,不适合在成人的大场地进行比赛,所以尽量避免由于场地不适合而产生的过度疲劳。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等。游戏教学要注意儿童化,要符合儿童们的兴趣爱好。另如在小学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们与生俱来的天真烂漫的想象力,教同学们的武术动作可以想象成各种武侠片中的“绝技”,如“凌波微步”、“如来神掌”等等。比起没有任何情境的单纯学习,这种仿佛置身于武侠小说中,自己担当着武林大侠的学习方式会令同学们乐在其中,更感兴趣,更有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无可厚非的,社会的需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德”则是排在第一位。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实现的,因此,其德育教育也主要体现在各种身体活动表现上。比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会有些同学故意使小性子,不和自己讨厌的同学接触,或表现出不礼貌的态度,这时候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游戏教学的方法,比如丢手绢等,特地让这两个闹别扭的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而实际上,小学生的心灵纯净心思简单,通过游戏的方式,小学生便学习到了逐渐解决矛盾的方法。教师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了小学生的情感问题,教会他们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同时,教师的言行与仪表,热情与态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观念,体育教师除了要有一般教师具有的端庄的态度之外,还应该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健康和阳光。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端庄并富有朝气的仪表,感染到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养成良好形象、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处事态度,语言要不失幽默风趣,切忌低级庸俗,让同学们体会到体育运动对形成一个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生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喜欢体育教师,自然就会学习模仿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可以体现在体育竞技项目中,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述奥运健儿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等等,让同学们体会到体育中的伟大精神力量。

总之,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提高,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身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有着充分的重视,并努力事先教育方式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卫国.浅议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作为体育学科,也必定是要加入改革的大潮中来的。体育课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高级游戏,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的好坏更是对国民体育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如何快乐的进行体育教学,是对当代体育教师的严格考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的前提,因此,体育课在学校的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小学体育 兴趣 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根据他们好奇心强、贪玩的心理特点,我们体育教师要制定好教学计划,积极调动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教学工作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我认为快乐体育应该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对学生的受益是终身的。教师一般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中的早期影响者,尤其是小学的体育教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处于学习兴致的兴奋期,对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大,而且有很好的可塑性。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受其专业的影响,形成了体育教师的特有的气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很多学生如何看待体育课。体育教师健硕的体格,谈吐的幽默和优秀的组织才能,这一切不仅让体育教师的形象深深的树立在学生心中,而且使学生真实看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且对其产生了学习锻炼的愿望,从而引发对体育课的热爱和兴趣。体育教师一定要时刻保持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每一个示范性动作都是全体学生模仿的对象,动作协调、优美、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就会非常期待,这样就会带上体育课的时候认真的训练,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锻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现出最佳的精神风貌,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魄的训练。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这个是困扰很多体育教师的难题,现在的小学生“调皮”,但是要善于抓住其弱性。以下我介绍下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小学生自尊心也很强,只有不伤及其自尊,才能逐步开展教学工作,否则,这些“调皮”的孩子们可是不会积极配合你工作的。此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不能用过激的言语挖苦学生,尤其是对现在心灵还很脆弱的小学生,只有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给学生情感上“减负”,让学生们感觉到面前这个高大魁梧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体育教练,更是他们心灵交流的老师,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只有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才会是有效的,令人满意的。

二、用巧妙的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情景教学。 如何导入新课也是一直以来教师较为头疼的事,课前几分钟的教学计划很关键,往往一些学生一听上课前几分钟老师枯燥的的讲解,就已经没了什么上课的兴趣了,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开课前一定要用精妙的言语来把学生的好奇心的“胃口”调起来。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一些动作模仿创设教学情景,把各派的动作通过模仿表现出来,如象形,兔子跳等,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来进行,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这样的形式不仅学生们喜欢做,还会传出阵阵的笑声来,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创设情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取多媒体影片播放的形式,图文并茂,分析技术要领,随后进行实际训练,亲自感受技术要点,增强学习效果。

三、实现角色转变,废除一言堂,体验运动乐趣。新课改要求下,一言堂已经不在适合当今的教育教学,“群言堂”才是提倡的教学模式。变主讲为主导,体育是一门体验式学科,必须是要求学生亲自来实际操作的,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迸发出对体育的热情,也体现出了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也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爱学,建立起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体育应该倡导体验式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享受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我们可以进行分组训练,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赛,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技中感受成功与失败,另一方面也在激烈的比赛中锻炼了身体,学到了教学计划中的体育技能,一举两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会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升华。

四、学习交流,自我评价。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要把每次的学习心得拿出来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来发现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学习他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实学后的交流过程是很有效的,很多隐藏的问题都会被发现,以便进行及时的改正。学生的学后自我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适应当今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只有真正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才能把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DB/OL]. 2005-8-19.

[2] 《中国学校体育》2006 年第1 期.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2009(29).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 要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目标 内容 方法 改革建议1 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2 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3 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为明显。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型纵向发展;女生月经出现,声音变高,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身体开始横向发展。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4 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业余运动队的选材和训练,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如果手段不发生变化,极易造成学生伤痛发生和成绩下降,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则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又可以调节精神和情感,防止运动损伤。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题单元论文

通过了大学高等教育,似乎论文写作似乎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但是,仔细观察大学教育就会发现,就没有专门写作的课程。这就好像是性教育,根本不会在课堂上讲授,因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己看视频,找女朋友进行实践,来取代专门的教育。同样,我们在大学里的写作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往往通过下载论文,然后拼接黏贴,如此论文就撰写完成了。每年这样的论文就生产出来了,但是实际还是缺乏阅读和写作能力。既然,通过下载抄袭不是论文写作的途径,那么什么才是论文写作的正途呢?最近阅读了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如何写主题论文》,对于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虽然看似方式比较传统,但是对于论文写作训练来说,却是正确的道路。这部书,除了英文主体外,在每章都有中文的提要,对于每章的内容作出简要的说明。主题论文与研究论文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这有些像文理科的差异,由于研究的基础材料不同,有些研究是基于图书材料,有些是基于调研材料,还有事基于实验结果,根据不同的材料,就产生了不大相同的论文形式。当论文形式确定之后,就需要考虑文章选题了,如果有可能,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益的课题,但并不是放弃研究自己知识与经验以外的领域;相反,期末研究论文会提供一个研究新领域的机会。此外,研究还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和应用价值。任何情况下,为研究而研究都是不正确的。课题选定之后,应该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其进行限制。限定课题之前,应充分考虑到一下制约因素——读者、字数、论文准备时间和交稿日期。借阅材料的有效性和完善的图书馆设施等。首先应该了解读者群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完善的图书馆设施等。首先应该了解读者群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对本课题的了解程度以及文章叫要发表的期刊类型等,这会影响课题得选择范围和对待资料的态度;其次,全文字数也有重要影响,只要将问题全面深刻地讲述清楚即可;最后,图书馆的资料越多,准备论文的时间越长,所做的论文就更加细致,研究的范围也就越广。第二步就能找到专题之后,就需要到图书馆寻找专题的材料了。因而,根据研究的主题词,到图书馆和资料库检索相应的文献材料,将其分类进行整理,然后将其整理研究。这在传统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献学,文献学最为重要的是文献分类法,我们通过学习文献学,从而了解道文献分类和专题分类。从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主题文献在图书馆和资料库中的相应位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献检索工具,也能帮助我们寻找到相关的资料与文献。用明代史学研究举例说明,可以通过周俊富的《明代传记资料汇编》,其中有一册就是传记资料的索引,像这样的索引还有很多,如《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通过这种工具书,就可以找到相关主题的文献材料。当将资料收集之后,还需要将其按照相应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组分类,将整理好的材料按照门类进行组织安排。在此之后,可以使用一下几个方面核对所有资料是否可靠:1)作者的名望和知名度;2)出版社的名气;3)出版日期,出版日期越近,内容越新;4)文章发表的刊物及其面对的读者,一般而言杂志的技术性越强,文章的可信度越强。5)书的内容,浏览书的前言、简介、索引、脚注、参考文献和附录可以为资料的可信度提供参考。第三步,查找资料的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就要进行阅读和札记。在阅读书籍和文章时,需要做大量的读书札记,而将论文的构思和撰写放在以后完成。正确的研究和札记的方法必须从论文的主题陈述和临时提纲开始。主题陈述字面的含义是对解决方法的陈述,因此主题陈述通常以促使搭建论文的框架,也是作者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他可以帮助作者厘清头绪,判断出阅读资料中与课题有关河无关的内容,避免记录许多与研究课题无关的信息。撰写主题陈述之前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使之最终围绕中心思想。如果作者的阅读和札记开始变得有目的,并能够知道什么改写,什么不该写,那么就必须开始撰写初步大纲。确切的说,应该是初步“临时”大纲,因为随着作者阅读资料的增加以及对于课题得逐步熟悉,这一大纲会随之改变。因此在论文完成之前,者一大纲只是暂时性的。当然,如果细心准备准备大纲的撰写,将来的改动就会越来越少,在无用的阅读、札记和修改上花费的时间也会越少。初步大纲是一个组织过程。大纲中的每一项都应该能够阐释作者的主题陈述,或与之相关。同时还要深入地反映作者对于阅读材料更深入的思考。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们介绍五种札记的写作方式:1)直接摘引,应该从原始文献中直接摘引,但要注意不能过多或过长,因为这样会使论文显得冗长。标出摘引的页码和编号,还要标出资料的来源,否则会视为剽窃。2)释文,作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进行解读,经过解读的陈述与原文的长度相当。尽量避免使用原文,因此要对于原文稍作修改。此外,应该仔细阅读需要解读的段落,然后紧扣原文写出,并在参考文献中标明。3)简要和摘要,大量的笔记可以用简要的形式,也可以用摘要的形式写出。简要是对于原文的浓缩,在保留原文的语气、风格或观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摘要则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段话的宗旨,不需要保留原文的语气、风格或观点。作者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罗列事实,而且还需要总结各种观点,因此作者必须理解这些观点,然后再融汇成为自己的观点。只做大量的笔记是不够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将原始资料留用,再自己考虑全文的思想,然后写出简要和摘要。4)提纲,能够突出较长段落的主要观点,用他取代摘要更为有效,但这种形式使用时必须十分谨慎,并使用正确的提纲格式。5)观点与评述,如果写论文全凭阅读笔记,那么阅读时草草记下个人的看法和评述会很有帮助,但应当注意的是,必须将评论与原始材料区分开来。阅读原始材料和写作札记是最为耗时的,因此作者必须有极大的耐心。另外,必须核对初步的提纲,以确保不跑题。笔记完成后,研究工作基本上全部完成,只要把结果写下来即可。第四步,如果札记做得清晰、有条理,下一步就是把这些笔记按主题进行分类,再根据重要与否再进行分类,以确保所需信息方便获得,然后便可以进行论文初稿的写作。在论文阐述部分应该阐明论文的基本观点,使论文围绕这一观点展开。将论文介绍扩展就是论文的主体,也是论文呢最重要的和最长的部分。论文本身的长度决定了结论的长度。论文写作必须统一和连贯,文章的统一性主要通过将观点精心组织为各个段落,每段再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句子所表达的本端的观点来实现。文章的连贯则需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连接词和短语的运用,关键词和短语的重复、部分观点的重述和关键词的同义词的运用、全文人称的一致以及内容与论据的逻辑组织等。还应该注意保持文章的简洁,如果一段可以浓缩为一个句子,或者句子还可以缩短,或者句子可以浓缩为一个短语或词汇,或者词汇也可以省略,那么就删掉这个词汇。最后,再对通篇论文进行复核和校对,检查所有的语法、技术性细节、论文结构和文体方面的问题。

1。 或许有人一生下来就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就受着非凡的待遇;或许有人,由睁开眼睛的瞬间就注定吃苦,挨饿……不论如何都不比怨恨,因为上帝是公平的。 出生在繁荣的都市当然能受到优越的教育,但是出生在山村的你不要哭泣。因为你能保存一颗完美的,纯洁的心,这不是每个城市人能够拥有的。你知道什么叫做满足,不需千吨黄金,只要有一支新的笔、一本新的书就能让你露出笑容,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 上帝是公平的,繁华的市中心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它多了高耸着的建筑,但却没有了原来的成阴绿树,清澈小溪。学生们低头认真做作业、复习的情景到处可见却不见了孩子们与鱼儿、虾儿嬉戏的身影。添了各种式样的新车子,却被废气掩盖了清爽的空气…… 有时候你总说你躲在村里不会有所成,当不上上市公司总裁。上帝是公平的。他不给予你总裁的位置,要你从低级职员做起,不是他吝啬,是因为他要锻炼你,要你用自己的实力坐上这位置,他不想你想一些子承父业却一事无成的纨弟子,只有真正经过风雨花儿才能结成甘甜、硕大的果实。 生在都市的你,抑或落在山村的你,都不必埋怨任何东西,因为“上帝永远是公平的……” 2: 《廉洁修身》读后感 上学期以来,我读了《廉洁修身》这本书,从这本书里,我获取许多道理:我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我懂得做事要公平公正,而且,我觉得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外婆都非常喜欢。如“曾子杀猪”——诚实守信;“闯祸的男孩”——认真负责;“奥德赛船长”——自律自省……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使我更加喜欢这本书。 我还喜欢里面的名言,有《弟子规》里的;有《三字经》里一的等等。还有一些诗人、作家的,让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书里的内容。我更喜欢“诚实守信”这一单元,它里面讲述了要如何做人;例如成功“通行证”这个故事,里面讲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德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公司求职,却屡屡“撞壁”没有被聘上,原因却只是因为两次看起来很小的逃票记录造成的。看上去区区一件小事,却毁了他的大好前程。我更明白了这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有“遵纪守法”这一单元——“铁面包公”,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有名的清官,故事讲述了包拯公平公正,不管是谁甚至自己的亲人都不偏私,都是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对待,该罚就罚、该打就打,帮理不帮亲,永远公平公正,从而赢得大家的赞赏。 这本书很有益,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要好好的品读,好好的领会里边更多的人生道理,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遵法维权公正公平 遵法、维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文明社会的行为准则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人们的生活信条。法律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理性纽带,也是个体生存的依赖。健全法制,依法办事,是每个公民 的期望;遵守法律,是对每个人的要求。没有法律作后盾,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依照国际统一的规则来看待、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公平准则。 1.树立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观点看待问题。 2.以公正之心看待事物。 题目1:长春市八旬老人李成宪,根据长春市政府的文件规定,持自己的老年证免费坐公交车被拒,状告公交公司。请求公交公司依照政府规定为持有老年证的老人乘车提供免费待遇,并索赔一元钱。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奔波,老人终于赢了官司,而反映出的问题让人们深思…… 你是怎样看待“一元钱”官司的?请你就此问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时下,经常有某人为“一元钱”甚至“几毛钱”而诉诸法庭的报道,从而引发当事人此举是否合乎“投入产出”原则以及是否造成国家审判资源浪费的争论。我认为对此类问题应有另外观点的视角: 第一,法治的建构依据之一,就是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制度的安排应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当个人感觉权利受到损害以后,他有权自主地选择救济权利的手段,他人不应在旁边指手划脚。 第二,权利原本是无价的,正如我们不可说某人的面子值多少钱,某女的贞操权可折算多少钱(荒唐如麻旦旦案),但我们无法找到更有效的救济被损害权利的手段之前,金钱补偿就成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之一。人在社会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人的需求也当然有许多种。一个事事做起来都要进行功利算计的人,其人生未免显得太乏味。因此,当那些觉得金钱诚可贵,尊严价更高的人,愤而拿起维权的武器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送去鼓励的掌声。 第三,法律是用来定纷止争的,道德是用来教化人类、培育情操的,这两者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因此,当牺牲众人的生命去抢救一个落水儿童,当一个大学生为一个残疾人挡住车轮,当一个女研究生毅然嫁给一个农民,当一个富翁散尽家产去做慈善事业时,我们只会在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意,而断不会有他们的做法划不来的想法。为“一元钱”而打官司者,或许其行为没有上述良好的动机,但其结果或许有相同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的行为只要对他人无害,其行为是否有意义也是一个不必追问的问题。 第四,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里,权利观念和权利意识是极度缺乏的。因此即便那些为“一元钱”而打官司者,是喜欢“缠诉、滥诉”的刁民,但为了培育人们的权利意识,社会也需要适度容忍他们的行为,这应该是一个社会为了实现正义和公平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第五,维权的手段是多途径的,“打官司”是追求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成本最高的一道门槛。如果有更便利、更迅捷的途径,维权者有必要理性地选择其他途径。另外,有些打官司者似乎为了表白自己只是“讨一说法”、“争一口气”,而故意表示对金钱赔偿的不屑,笔者以为此举也大可不必。 本文针对“一元钱”官司全方位地进行分析,利弊得失,一览无余。 2:7月4日,南京明孝陵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关方面负责人即放出“风声”:明孝陵门票可能要涨价。有人随即对涨价表示担心,认为涨价损害了社会公正,同时也并不必然有利于遗产的保护。也有人认为门票涨不涨价与维护社会公正无关,优质优价本来就是经济社会的不二法则。你是怎样认识的?请你就此问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题目3:请以“平等”或“公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1:“一元钱”官司是社会热点,头些天,姚明也和“可口可乐”公司打起了一元钱官司。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争理,不为利;一是该得的补偿应当得。但有一点必须涉及,那就是“一元钱”官司体现了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 题目2:门票涉及的核心是经济问题,应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正方:门票涨价无可厚非 首先,门票涨不涨价与维护社会公正无关。世界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保护好它们,是为了更长久地保存,也是为了有更多的人能享有。但这并不等于说,参观世界遗产的人越多,就越能显 示、发挥其价值。再说,涨价面前人人平等,富人、穷者均须付出同等面额的钞票,才能游览世界遗产,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平,更遑论“优质优价”本来就是经济社会的不二法则了。因此,认为明孝陵门票涨价会“损害社会公正”,实在过于牵强,有失偏颇。 其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必须承担更重大的保护责任,管理当局必须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门票适当涨价,既是补贴世界遗产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的迫切需要,也是限制游客数量的有效措施。 再说,我国目前已有29处世界遗产,此前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风景名胜或历史文物,门票价格不知涨了多少次了。假如别的世界遗产门票可以涨价,而南京明孝陵“申遗”成功后却不准涨价,岂不是存心歧视?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应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而适当提高世界遗产的门票价格,并不必然破坏这种“和谐”,相反还会起促进作用,关键是如何管理的问题。所以,“申遗”成功后的明孝陵,适当提高门票价格实在无可厚非。 反方:“申遗”成功不该涨价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涨价的理由,我认为是个伪理由:涨价除了有时能让某些人获取暴利外,还损害了社会的公正,同时也并不有利于遗产的保护。 首先,涨价不利于维护社会公正。我们知道世界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保护它也是为了所有的人能够很好地享有这些文明。而涨价,将门票价格抬得很高,其结果是在遗产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富者自然不在乎一点门票钱,而对于贫者来说,涨价意味着失去与世界遗产密切接触的机会。如果门票涨价使得世界文化遗产变成了只有富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显然有悖于保护遗产的目的。 其次,游客增加其实与遗产保护没有必然的联系。当前对于这些遗产最大的破坏其实并不是来自于游客,而是来自于有关部门的野蛮开发,比如张家界风景区就曾经因为乱建而差点被摘帽。目前,一些地方风景区遭开发性破坏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正是这种行为,使得遗产处于危险中。保护遗产,首先应该规范的是政府的开发行为,开发性的破坏是文化古迹最大的不幸。 总之,在申遗成功之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牢记:文物是有着特殊社会意义的物品,保护世界遗产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和谐,不能只顾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社会的公正。 公正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民众来讲,由于自身的情况千差万别,公正也变得难调众口。但只要人们坚持公正的原则,世间就会减少许多不公正的现象。 3: 高三优秀作文 【材料】开封相国寺里的门槛,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千手观音说:“你我同是木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而我却受万人踩,千人踏?这太不公平了!”千手观音略一沉思后微笑道:“兄弟,世界是十分公平的,你我虽来自同一座山,材料也的确相同,但出山时,师傅在你身上费过多少工夫?我却经历了师傅五十八年的耐心琢磨、雕刻。今天你我的际遇不同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请你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端稳并镇守生命的天平(56分) 曾经凝视海的众浪托起成就的巨轮;曾经惊羡风的双臂承载振翅的鸿雁;曾经有山的沉稳镇住勃发的大地;还有时间的韶光雕刻不屈的灵魂。然而所有的辉煌都出自生命的天平,只是付出了不同质量的砝码。 ——题记 贫瘠而苦涩的峭壁上,瘦瘦的筋骨,凭一腔热血把生命的灯火一盏盏挑亮,这是劲松的家居。经历了风霜洗礼,饱尝雷电慰问之后,它更加自信地站在生命的天平上,聆听大地歌手拨响雄浑的竖琴,那渺缭的弦音动荡着棵棵信念之苗。于是,当所有的绿色凋零在肆虐手掌之下时,劲松仍然以一幅崭新的姿态笑看日升月落,静坐在峭壁上,生命的天平一方镇守了根的信念,一方沉淀下了奋斗的血雨。因此,“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时刻,劲松依然阵守大地,如慈母用乳汁喂养幼婴一样喂着自己的伤口,因为她知道,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与恶魔摔过跤,自己的生命天平不会稳重,更不会称出心满意足的理想结果。 当风啸林莽,当龙吟大地,当鹤鸣九天之际,崖壁上一次又一次挺直的柔草,变得遒劲而且有风姿,顷刻,风失去了肆虐的威力,拜倒在生命顽强的抗争之下。矮矮的生命用自己对生命的虔诚和热爱强烈的奋斗,不论是莺歌还是艳阳,镇守生命的厚实,跨越生命公正的天平是她执着的信念。 用比岩石更坚硬的毅力去开拓生命之路,用比生命更厚重的激情去镇守生命的天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写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和确定研究问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程或主题,并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

2、文献综述:在确定研究问题后,需要对相关的理论、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形成对该问题深入的理解。

3、研究设计:在综述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制定研究设计,明确研究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4、实施研究:根据研究设计,开展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注意记录、整理和分析实践数据,收集案例和材料,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论文撰写:在实施研究后,需要根据实践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践论文,包括摘要、导言、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清晰地表达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

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与普通论文的区别:

1、研究对象: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主题,而普通论文的研究对象则可以是更广泛的领域或问题。

2、研究方法: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并需要考虑数据采集、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方面。而普通论文更注重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3、写作结构: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写作结构通常包括介绍背景、研究目的、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强调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而普通论文的写作结构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文体风格进行调整。

4、学术价值: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更注重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知识分享,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指导教学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普通论文更注重对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探讨和总结,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 索引序列
  • 大单元主题教学论文
  • 大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论文
  • 学科主题单元教学论文
  • 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论文
  • 主题单元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