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历史学科青蓝工程教学论文

历史学科青蓝工程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历史学科青蓝工程教学论文

班主任青蓝工程总结5篇

我们教师的标准是有敬业精神,顶真精神,有帮带能力,有教学实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班主任青蓝工程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呀,老师不仅是蜡烛,更是一盏明灯,一盏可以照亮学生一生的明灯。”她作为一名多年的音乐教师,她一直追求着一种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温暖的阳光中追求真知,感受成功,实现自我!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洒着她爱的阳光,用她那神圣的师爱照亮着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和发展成长。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她以心灵塑造心灵,以真心、爱心、童心和满腔的热情与学生共同进步。

身为新时期的青年教师,在繁华逐尽的现代生活中,有时我也埋怨过,也曾想马虎过。但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因为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个造成的损失更大呢?“三爱教育”又一次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在这方面本人时时注意自己是一名老师,为人师表。

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将继续努力学习“三爱”精神得要求和思得规范得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

1、首先,要树立崇高的师德形象,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年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准,就必须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勤于学习,虚心请教,善于钻研。因为社会和人民对教师寄予厚望,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一定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我当成良师益友。

3、在教学上狠下功夫。我要努力增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能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做到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并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4、平时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努力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并能多联系学生家庭,家校携起手来,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我将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到这个学期结束,我已经工作满三年,三年一节点,回首这一学期,正在经历一种漫长的等待,期望着有朝一日教育思想火花的迸发,每天和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打交道,真是很快乐,但同时发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是很重的,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我也有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1、基本功、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石

努力练就新教师基本功,包括课程开发与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科研与反思、教学评价与创新等,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从基本功入手,不断炼化自己。

2、磨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

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既作为新教师,同时也是“青蓝工程”刘超老师的师傅,尤其是公开课教学的开展,对自己的常态教学和展示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磨课的过程正是青年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过程,个中的辛酸和喜悦值得我勇敢尝试,细细品味。

3、听课、青年教师成长的翅膀

听课能受到别的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熏陶,理论上会大大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借助“名师工作室”、“共同体”以及“办公室”三大平台,老教师的这份“宝贵财富”是多年点滴积累而成的,多听老教师的课,则是我学习的途径。

4、教学反思、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

每次“名师工作室”、“共同体”以及校内体育公开课后,我都会坚持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艺,才能更好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年的教学,看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自身的不足,然而“坚持就是美丽”,这一年获得了“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多篇论文在“体育教学”、“课程与教学”等省级刊物上发表,课余训练扎实进行,开展了一节市级公开课以及多节校级公开课,渐渐的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入口,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名出色的“舵手”。

转眼间又一学期即将结束,尊敬的领导、热情的同事、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生活在这样一个融洽的团体中,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班的数学、一年级的传统文化课和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同时又承担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的工作,工作中有收获的幸福、有成长的快乐,有遗憾的失落、还有自身的困惑。现将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

一、思想追求进步

我热爱教师职业,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我积极、主动、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学习永无止境

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机会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及业务水平。我参加国培项目的远程培训,并荣幸地作为指导教师,在研修平台聆听专家高屋建瓴的讲解,阅读着精彩的作业,浏览同伴真挚的评论,让我收获颇丰。

三、工作勤奋扎实

1、奉献爱心

师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工作中我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平时尽可能多地在学生之中,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与他们谈学习,谈思想,说玩笑,以心交心,以诚待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的优点,在长久的这种交往中,孩子们比较喜欢我,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有时因为学生的无知、调皮而要发怒和生气时,我就不断提醒自己: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就能够比较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工作中我耐心地教育违反纪律的同学,用心地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真心地鼓励有进步的同学。我们班的徐唯嘉同学,个子不高,胆子很小,性格内向,遇到老师总是害羞地躲开,朋友很少,课堂上特别守纪律,从没有主动举过一次手发言。针对他的特点,课堂上我给予他更多地关注,当遇到一个我认为他一定会回答的问题,我就用眼神和他对视一下,示意他我想让他回答,然后停留几秒,多给他一点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再请他来发言,只要他敢于说,我总是大张旗鼓地表扬,自信也需要用语言不断地去激发,就这样,渐渐地我看到了他那灿烂的笑容,性格越来越开朗,课堂上积极性高了,学习更努力了,他的成绩让所有的人对他刮目相看,这对他来说应该算个小小的奇迹。

当我付出爱心时,我收获的是更多学生的爱,而且他们也会学着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让班级这个大家庭充满了爱。让我感动的是:在我嗓子嘶哑地说不出话的时候,他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着一整天很认真地学习,生怕一不小心让我说多余的话;郝一明在学习上帮助一位同学,在学校里没有把他教会,没想到晚上又跑到这个同学家里,不厌其烦直到把他教会为止,他的善良真诚打动了我;在秋游活动中,当张尉文因为晕车吐到车上时,杨一鸣主动与他换位置,王佳禾一路上照顾张尉文,事后我又知道实际上杨一鸣也有点晕车时,我特别感动……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班级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感动着我,我为有这样一批懂事的学生而自豪。

2、教书育人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每位教师的心愿,我努力做好“教书”和“育人”的工作,在教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中努力按照“八个精心”的要求去做,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认真备课。在课前我精心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备课及时上传到博客。

(2)用心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以来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生动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3)精心进行作业教学及指导课外学习。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对于学生的作业花费的精力很大,同步训练达到每一个学生的错题全部改对,每个单元的试卷及最后复习的十试卷全部精心批改,并督促每个学生改完上面的错题,并进行透切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取得了较好效果。

(4)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学教学反思,并按时发到博客上,在反思中记录了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自己教学的闪光点或困惑,在反思中成长,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管理班级

(1)家校合力促提高

六年级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点,本学期召开《学生是船老师是浆家长是帆》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带领家长一起回顾我们几年来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家长们倍加感动;和家长一起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策,让学生承担责任、学会宽容、承担挫折的建议让家长们倍受启发;同时杨一鸣、柳殷两位家长的发言引起家长的共鸣和感慨,家长会召开圆满成功。

我与家长共同搭建了一个家校互动的平台——班级QQ群,取名为: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这个灵活、便捷的窗口,我和家长们经常交流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地、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组织活动求发展

集体活动最能凝心聚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悟自我,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关心,尊重合作,展现各方面的才能,享受着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本学期我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每一个活动我都亲力亲为,拔河比赛和跳绳比赛我都精心挑选运动员,精心组织训练,拔河比赛虽然失利,但是失败对于他们也是一个宝贵的经历,跳绳比赛的优异成绩让我和学生欢欣鼓舞;手抄报及书法绘画比赛我都认真组织,效果很好;同时我们也获得汉字听写大会和数学解决问题比赛的胜利。

11月10日,我带领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兴致勃勃地畅游济宁科技馆和太白湖景区,一路欢声笑语,开启了的“走进科学感受自然”的快乐之旅。上午参观济宁科技馆的4个主题展区216个展品展项,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实验让同学们兴致盎然、流连忘返,神奇的机器人格斗、舞蹈让同学们赞叹不已、笑声连连,尽享科技带来的快乐。下午畅游太白湖湿地公园,坐观光车环游景区,乘游船赏太白湖美景,美丽的风光让他们陶醉其中,一路欢唱,兴致盎然,师生与家长们共享这次快乐之旅、知识之旅、健康之旅,感受着师生情、亲情、友情。

4、用心做好教研组工作

身为教研组长,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努力做好本组的教研教学工作,圆满完成督导室的任务,领导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同事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我非常感激他们。

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我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年终考核获得优秀,到泗水泗张镇交坡小学进行联谊交流活动,执教展示课,获得好评。虽然荣获一些成绩,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工作中研究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我会直面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心就会有得,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会不须扬鞭自奋蹄,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学生共同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的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期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创新有为,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不是很明确学习目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提醒他们,说清学习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的学生期中测试98分,最差的是20、30多分,所以如何提优补差要引起教师重视。特别是在班中明显落后于他人的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并重点进行帮差补缺。

三、重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

一年级学生仅仅靠课堂上是一些字、读一些文章是不够的,要想学好语文,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多读多练。教师要创设更多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有更多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反复识记所认识的字,并能认识更多的字,这样两者能互相促进。所以,不要让“重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成为一句空话,要扎扎实实做到。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难点,却恰恰是学好语文的重心。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是一年级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初步阅读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加强朗读训练,特别是多种形式的有目标性的朗读,并且进行当堂的记诵练习;注意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课堂中设计一些简单的说话训练,特别是教材中安排的听说活动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让一年级学生能按一定的要求说话,注意说话的规范和完整。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

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本学年泉北小学教导处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加强了对青蓝工程的指导,努力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新路子,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顺利实现了新老教师的交替。目前,青年骨干教师占一线教师的70%左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批先进青年教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认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在于质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素质,要实现学校长盛不衰,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而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领导每学期找每位青年教师谈一次话,了解关心他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学校领导总是抽出时间认真听新教师上课,听指导老师给新教师上示范课,也听他们的分析指导课,查看他们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心得。并将它作为评优、评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督促有力的强化了青年教师的进取精神,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正是在领导关心和优秀的老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二、转变观念

传统的师徒概念就是师傅把自己掌握的技艺本领传给徒弟。但我们以为青蓝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一个教学技艺的传授和继承问题上,更要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敬业乐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所以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专业思想,树立终生从事教育的思想对于提高教师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师傅而言,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用他们乐业敬业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影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的观念。

三、选好师傅

名师出高徒。要带出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首先要选好“师傅”。“顶真态度”,就是要求导师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作为“导师”,必须具有严谨顶真的态度,不做老好人。

四、目标明确

实行青蓝工程,我们的总要求是“一年适应,二年成熟,三年挑大梁”。具体到青年教师,要求他们坚持跟班听课,一年内基本掌握教学技巧和教学思想,掌握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心得。第二年除继续听课,熟练运用教学艺术外能熟悉教学业务,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到第三年能熟练掌握一个教学小循环的各个环节,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加强指导

在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我们在强调严格规范教学程序、教学要求如板书、解题规范等的同时,更强调要给青年教师传带新的教学思想,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师的现代化,而教师的现代化的关键又是观念的现代化,我们要求指导老师站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高度去认识现代教育,要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高度指导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既要继承我们优秀的教学传统,更要具有全新开放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育的希望在于创新学校的希望也在于创新。我们不主张青年教师只是鹦鹉学舌地照搬导师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套路,而是鼓励青年教师开动脑筋,大胆探索。指导老师在放手的同时,又注意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内容给青年教师予以点拨,要鼓励徒弟大胆发表不同看法,试行不同的教法。在听取了青年教师的课后及时作好点评,不能只听不析,也不能只说好的,当然也不能一味批评。六、检查总结

为了确保青蓝工程落到实处,我们的做法是:一课一评,一周一议,一学期一小结,一学年一总结。总结评比的内容不仅限于所任学科的成绩,还包括听青年教师上课,检查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笔记和教学心得,看师徒听课评课记录以及学科成绩。不仅要总结师徒结对的经验。还及时总结教训,以启迪后人,少走弯路,并努力把它们上升到理论和高度去认识。

七、取得成绩

经过一学年努力,结队的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明显的长进。沈云老师获得了颍泉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秦冬老师获得了区级教坛新星称号以及市级农远工程应用新星称号。

面对成绩,我们充满欣喜。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使青蓝工程工作更扎实地开展下去。

历史教学的本质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学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学科论文 范文 一: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作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问;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 方法 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

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 拜访 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问题的设计,首先足以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而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其次又应当是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成果,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才能作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习“伏尔泰启蒙思想的意义和影响”时,课本中这样描

述:“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此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些?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互相探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著名的 教育 家约翰·杜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很明显,他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 热点 时事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经过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了解了新闻时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学科论文范文二:《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能力提要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鲜明的国情意识和时代特点,体现了跨世 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但它是一套无“纲”(教学大纲)之“本”,用之者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一线教师 深感它的难度太大,很不适应,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其中就有学科能力这一难题。我把这两年教学的感受 “提要”出来,仅供批评研究。

一、熟悉重要史实的能力

这是一项首要的、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听、视和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小字和好懂的原始资料),记忆能力和区分史实作用的能力等。配置于教材页面上的文字和画图,大都有史实意义,所以要善于 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教材特点所要求的一项能力。(1)区分主体内容和从属内容;(2)区分必须储存和 “过眼烟云”;

(3)区分基本史实和非基本史实。基本史实(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或缺)必须熟悉, 扎实准确,“入库”储存,例如大字(主体)的内容、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空间等;(4)区分基本史实的相对性。即在这一历史体系中是基本史实,而在可以涵盖它的另一再大的体系中,是非基本的史实 了。此点较难,重点较不妨试试。

中华民族拥有的文物、古迹和馆藏极为普遍,图片影视资料极为丰富,可同熟悉重要史实结合起来,并适当发展乡土访古考察的能力。

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 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

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属于史实性的有“井冈会师”,“《北京条约》”,“台儿庄战役”等。属于论断性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 ”,“工农武装割据”,“中外‘和好’局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爱国统一战线”等。

2.复合型历史概念

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单一概念,但组合贯通之,成了“三大战役”这个复合型概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概念复合了时间、“恢复国民经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这五个单一概念。参 与“复合”的各个概念之间,是由其内在逻辑联系而成——或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或包含关系、或并列关 系等。

3.历史概念的特点

(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 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 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 力的发展。

此外有众多的理性化概念,“半殖民地”、“共和政体”、“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等。运用时, 不要抠定义、追外延、究内涵,能恰当地揉合于史便罢。

三、纵横基本线索的能力

历史是线索的交织品。基本线索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万千纵横有线索 ,万千变化有线索。会抓、会用历史线索为历史学科独特有之的一项能力。

1.历史线索的两大类

在历史整体中,线索或隐或显地表现为粗细、长短、远近、中外、主从等;有曲线、直线、折线等;有政 治的、经济的、 文化 的、战争的、社会过程的等。但是,按性质和作用分辨,只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两大 类;按走向分辨,只有纵向、横向两大类。掌握了分类,就懂得了这项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2.基本线索的三重性

客观性,是它的第一性。主观性,为师生对它的认知(即“理线索”)。相对性,指它的起止时空限定和 功效的特定范围。三相结合,才能抓准用好。

3.基本线索的三功能

(1)贯通来龙和去脉,体现内在联系;(2)提挈内容和要点,利用抓纲织网;(3)明确趋势和归宿,揭示变化 规律。纵横这三项功能,可以让学科能力同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

4.基本线索的两误区

教材的“引言”本非基本线索,不可误认。有些教学参考书把基本线索写成了“内容简介”或“内容提示 ”或“内容概要”,都不可取。规范地表达基本线索时,必须精炼概括为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被基本线索所纵 横的重点要点,不是基本线索本身。

四、运用基本观点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其核心和灵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没有正确的观点 ,肯定不会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各省县市推出的初三结业考试卷,反映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水平。但课上能力素质的要求 ,完全可以也应当高出它三两个“调头”。必须看到,初中学生没有多少基本观点在备用、待用,需要“实实 在在”地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领悟和初步运用基本观点的主 渠道 。

主渠道——本教材,可供领悟和运用的基本观点有: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 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前进和曲折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史上更明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地位和作用,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 用等。

2.历史学科基本观点

主要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观点,从基本国情和具体国情出发的观点,政权和政体的观点,反帝反封 建相结合的观点,民主革命坚持三大法宝的观点,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等。

3.摘选引用性的观点

指教材根据需要而摘引他处的观点,但不全是照搬照抄。(1)对纲领、宣言、政策、 口号 等的引用;(2)对 人物言论的引用;(3)对著作的引用;(4)对定性、结论的引用,例如“林彪集团发动武装政变”、“‘一国两 制’的构想”、会议有关决定等。

4.因史为论性的观点

这类观点(论断、结论)是教材编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指导下 ,依据必要的史实和特定历史条件,提炼概括而成为教材的“具体观点”。本教材的“具体观点”比现行任何 其它 教材(人教版)都突出。表现在:①在引言中;②在论断性性的章、节、目标题中;③在课文之中,例如 ,衙门的建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④在性质、意义、评价和 经验 教训中。运用时必须注意:“具体观点”无普遍性,只起特定作用,只 能“对号入座”。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

为了帮助各大莘莘学子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下面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优秀历史教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一

摘要: 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繁,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深受影响。借助于现代技术,不仅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教学内容也大为丰富。因此,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术,以便为历史教学服务。

关键词: 大数据;高中历史;兴趣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这种技术的极大进步,不仅直接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而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大致如下: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黑板、粉笔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黑板、粉笔加老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原始单一。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居于绝对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手段的单一加之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许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自从信息技术普及之后,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的兴趣问题也有了很大改观。

就以《孔子与老子》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孔子、老子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在孔子、老子生活的时期,世界各国还诞生了哪些思想家,有的学生说:亚里士多德;有的学生说:柏拉图;有的学生说:释迦牟尼。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时代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要将孔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不同之处,又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取代了教师的板书,也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讲授,从而使教师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机会从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由此,便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转变,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以《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动态演示法、表格归纳法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如,合作学习法、探索式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数据。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要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教科书之外的内容。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此前对于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并不多。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查找提炼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等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入本节的新课。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图文介绍,在讲解完教科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在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的发展形势。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对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大势有一个宏观把握。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艾音红。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历史素养的培养[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C],2014.

[2]王毓高,石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2(02)。

[3]张荷。运用“友善用脑”理念,创设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设计[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2000字二

一、背景篇

高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组织了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和一次期中考。这三次考试前后学生提问的频率波动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时间里,来问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时很多学生很频繁地拿书、拿练习册来问我,甚至有学生还跟我预约,要我在其他自修时间里来班级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让我动容,我也在所教的几个班级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静状态,我坐了一节课,都没有一个学生上来问问题。我曾戏谑他们说:“考试真是灵丹妙药啊,一场考试就可将考前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学生会心的欢笑声中,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这种考试前后问问题频率大波动现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问题篇

1.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尽管已经进入高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带着初中的心态对待高中的各门功课,认为除了语、数、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会上重理轻文风气严重,很多学生抱定读理科的心态。所以,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上课不用心听,不愿意做笔记,下课后就将书和笔记扔到一边去,等到下次上课才再拿起来。所以,平常不钻研也就没问题可问。

2.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不科学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几天熟悉知识点在课本的位置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是带着初中学历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以为考前背一背,练习册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视复习、消化知识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问题来讨教老师。

3.不重视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效率不高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三个被动”,即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被动写作业,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无法培养阅读、分析、归纳材料以及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没有自己主动对知识点整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性训练,就没办法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来与老师交流。

所以,尽管考前有很多学生来找老师问了很多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但期中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数,主要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平常的积累和钻研。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历史科的学习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三、对策篇

1.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引导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堂历史课上,最好不要教授课本内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比如,要讲讲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难度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改变轻视历史学科的初中思维,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准备。

2.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爱上历史课,更要注意渗透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对相似、相同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等图示法来归纳知识点,等等。通过种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应用,引导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这样可以在深入的学习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例如,比较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中国和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能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3.重视练习的训练和落实

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做历史练习册,被动抄写应付,因此,平常要加强对学生练习册的检查,既要他们及时做完,还要求他们用红笔对答案批改,老师再定时抽查批阅,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或者另外布置作业。此外,还要由备课组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时定量组练习卷,学生做完后要第一时间收上来批改并挑出典型题目来讲评,做到及时、保质、保量、有针对性、常规化训练,让学生能及时应用、消化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所有的问题都积压到考前那几天,而平常无题可问。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中音乐新老师青蓝工程教学论文

1.“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报告

结合教师的原有水平,制订师徒计划。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王倩老师的优缺点,对于好的地方,提出来一起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帮助其改正,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

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虽然我是师傅,但我还是需要虚心学习,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年的工作目标之一。在其他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

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的方面展示给徒弟。

在指导徒弟时,我经常让他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他备课时会特别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帮助他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我给他评课时,会反馈很多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他的普通话说的比较好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他的缺点如课堂上光注意到前一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后面的学生,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我都直言不讳地给他指出来。每次他都能乐意接受,并虚心改正。

通过一个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感到王倩老师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她不但向我学习,还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而我作为师傅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因此,我们的师徒结对结出累累硕果,我们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上一层楼。师傅在帮带徒弟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也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听课、学习过程中,我也收益匪浅,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2.“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报告

一、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徒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徐英老师是一个爱学习、肯钻研的老师,肯动脑,上进心很强。一个问题非把它“吃透”为止。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她,经常要求主动听课,虚心学习,勤学勤问,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加上她的努力,进步很快,对于课堂教学能逐步的细化,因此,根据徐老师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以指导课堂教学为主要工作,加强指导和反思,使“青蓝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二、互帮互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每逢教学活动,我总是尽量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一定的提高。

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进程中,我努力学习白板软件的制作技术,提高应用技能,还努力地把自己平时教学中所形成的经验,细心的传授给徐老师,使她也能应用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徒结对的活动让我自身也进步不少,在这一年里,我基本做到带着精心的设计走进课堂。因为徒弟要去听课,总是怕丢了师傅的面子,另外也是为了能说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意见。所以我从不敢怠慢,一致不停的去努力去拼搏。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在这个学期里,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学过程还是课件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的方面展示给徒弟。在指导徒弟时,我经常在细小的环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备课时会特别注意围绕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我一旦发现她们教学设计有问题就会帮助她及时改正,从而使她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指导徒弟做公开课时,我尽力帮她分析透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并指导她多次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展现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通过听课、评课帮助她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

在作评课的指导时,我会反馈很多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她们上课时和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关注全体学生等比较好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她们的缺点如重点难点知识的不够突出、课堂上缺少激情,评价语言较少,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我都直言不讳地给她们指出来。每次她们都能乐意接受,并虚心改正。

通过一个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感觉到徐老师在课堂教学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真为她们感到高兴。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努力充实自己,我觉得工作有所成效是一种幸福,是一份荣耀,我会努力去追寻它。

3.“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报告

本学期,在常规教学工作外,我用心地跟着郭老师学习,从中吸取一些教学经验。同时还同王老师一齐听其他老师的课,听他们如何上课。并及时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反思。在每月认真学习研讨相关教学等方面的资料,并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半学期的成长汇报课。

在备课方面,我认真对待每一个备课环节,有问题及时向师傅请教,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料作为教学资料,充分思考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力求备好贴合学生水平的课。努力把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在讲课方面,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用心参与课堂,做到有效教学,注意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知识资料。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有时会有些疏漏,王老师也会及时提醒我。透过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的思想我也掌握了必须的德教。我紧记师傅的课堂管理两注意: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常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注重与家长谈话时的技巧。即使学生犯了错也不要生硬的把事情原委和孩子的过错告诉班主任,要讲究说话技巧,正确的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王老师的帮忙下我改正了学生哭闹等问题行为,使他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有较大进步。此外王老师还要求我多读书,在个人的知识学养上不断提升自我。

4.“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报告

回顾这一学期的体验与感受,真可谓是收获颇丰!从师傅身上,我获得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使自己在教学方面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现在我带着感激,将这段时间的结对工作做一个总结。

常去听课是一种很大的收获,也是一种享受。在听课中做比较,反思自己的教法,及时记录指导老师的优点或某个知识点教法的感想,包括教学进度、知识的重难点突破、例题的精选精练、课堂容量以及节奏的轻重缓急等等,同时也能帮助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难度。总之,听课为我的备课与教学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如果说听课是理论的积累过程,那么徒弟上课师傅听就是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师傅尽量抽时间听我的课,每次师傅都指出我的不足,提出建议,帮助我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师傅给我评课时,会反馈最初很多我自我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对某个教具或黑板的使用,我可能从教师的角度觉得该用,但并不知效果会怎样,但师傅能够从听讲人的角度体会到,评课时就会反馈给我,从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效果,让我以后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比如我上课的时候特别容易说口头禅,有时形体语言过于频繁,这些问题都是我自己平时无法注意到的,在师傅的帮助下,我渐渐有了改善。还有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秦老师也能及时给我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被听课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过程中的设计意图、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结课方法等我都认真对待每一个备课环节,有问题及时向师傅请教。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努力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在讲课方面,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做到有效教学,注意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知识内容。

通过听课和教学及理论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想:1、在知识信息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超越教材之外向学生传播知识时,务必要保证知识的科学性与正确性。2、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勿要一味追新,而丧失学科教学的本义,教学误入歧途。3、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4、一节课的框架结构固然重要,但细节之处也需潜心琢磨,精雕细刻,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是永恒的教学艺术。5、应留心观察并思考教育教学现象,养成写教学体会和个人想法的习惯,注重积累,为今后教学作基础。

最后,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成长的机会,将师徒结对这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我们师徒之间,为我们增加了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也感谢同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师傅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转化为教育教学上的动力,虚心请教,真心诚意地接受师傅的指导和督促,争取工作中更快地成长,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期望。

5.“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总结报告

1、指导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学期初制定指导计划,期末做好指导总结,使被指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业务上每一学期都有所提高。

2、帮助被指导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帮助他们解决教材的难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3、对被指导教师进行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批改等教学“六认真”等常规予以精心指导、检查、督改;指导新教师抓好实践、实验等教学,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4、每周听被指导教师1-2节课,每周指导、审查被指导教师教案1-2次,检查被指导教师作业处理情况1-2次。

5、帮助被指导教师上好每节课,对新教师的第一堂课要精心指导,第一周课要每堂指导,跟踪听课,对合格课、汇报课要精心指导,指导其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小结反思。

6、指导被指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研论文,指导被指导教师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育科学研究。每月检查被指导教师基本功训练情况一次。

7、每期末对被指导教师进行常规鉴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中肯建议或改进意见。其实,老教师和新教师更多时候是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一个过程,在新教师身上有青年的朝气与活力,有埋头苦干、踏实进取的精神。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暨华中学的教水水平会迈上一个有一个的新台阶。

徒弟总结:

在这个学期里,鞠洪艳老师依然是我的师傅。回顾这一个学期,可谓是酸甜苦辣,我是师徒结对的受益者,因为在师傅和其他老师们的关爱下,我在渐渐成长、成熟、坚毅!

鞠老师在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都毫不保留地给了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使我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带班经验,这些都对我的教学非常有帮助,鞠老师上课非常有激情,在听课的过程中,这种激情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我使我也充满了激情,用自己

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鞠老师对待听写,作业等都一丝不苟,她都要求我们尽快批改,及时反馈,有这样严谨的师傅,我这个做徒弟的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师傅把自己购买的一些书或者觉得特别好的书籍推荐给我们,我们各自挑选自己需要的一本书进行阅读,读完后相互交换,并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的氛围。

鞠老师经常听我的课,每次她总是先给我程度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坦诚的指出我的不足,并且帮助我找出弥补和解决的办法,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并且我在她的指导下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的信心。

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对我受益匪浅,我更深知自己的责任,现在又是一个起点,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有陌生的事情发生,所以今后我要更加主动地、虚心地向师傅多学习,多请教,努力工作,积极创新,多听听师 父的课,在师 父的“传、帮、带”下,茁壮成长!

教师青蓝工程工作总结5篇

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首先要选好“师傅”,我们的标准是有敬业精神,顶真精神,有帮带能力,有教学实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青蓝工程工作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呀,老师不仅是蜡烛,更是一盏明灯,一盏可以照亮学生一生的明灯。”她作为一名多年的音乐教师,她一直追求着一种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温暖的阳光中追求真知,感受成功,实现自我!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洒着她爱的阳光,用她那神圣的师爱照亮着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和发展成长。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她以心灵塑造心灵,以真心、爱心、童心和满腔的热情与学生共同进步。

身为新时期的青年教师,在繁华逐尽的现代生活中,有时我也埋怨过,也曾想马虎过。但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因为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个造成的损失更大呢?“三爱教育”又一次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在这方面本人时时注意自己是一名老师,为人师表。

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将继续努力学习“三爱”精神得要求和思得规范得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

1、首先,要树立崇高的师德形象,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年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准,就必须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勤于学习,虚心请教,善于钻研。因为社会和人民对教师寄予厚望,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一定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我当成良师益友。

3、在教学上狠下功夫。我要努力增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能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做到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并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4、平时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努力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并能多联系学生家庭,家校携起手来,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我将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到这个学期结束,我已经工作满三年,三年一节点,回首这一学期,正在经历一种漫长的等待,期望着有朝一日教育思想火花的迸发,每天和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打交道,真是很快乐,但同时发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是很重的,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我也有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1、基本功、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石

努力练就新教师基本功,包括课程开发与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科研与反思、教学评价与创新等,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从基本功入手,不断炼化自己。

2、磨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

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既作为新教师,同时也是“青蓝工程”刘超老师的师傅,尤其是公开课教学的开展,对自己的常态教学和展示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磨课的过程正是青年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过程,个中的辛酸和喜悦值得我勇敢尝试,细细品味。

3、听课、青年教师成长的翅膀

听课能受到别的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熏陶,理论上会大大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借助“名师工作室”、“共同体”以及“办公室”三大平台,老教师的这份“宝贵财富”是多年点滴积累而成的,多听老教师的课,则是我学习的途径。

4、教学反思、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

每次“名师工作室”、“共同体”以及校内体育公开课后,我都会坚持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艺,才能更好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年的教学,看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自身的不足,然而“坚持就是美丽”,这一年获得了“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多篇论文在“体育教学”、“课程与教学”等省级刊物上发表,课余训练扎实进行,开展了一节市级公开课以及多节校级公开课,渐渐的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入口,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名出色的“舵手”。

转眼间又一学期即将结束,尊敬的领导、热情的同事、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生活在这样一个融洽的团体中,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班的数学、一年级的传统文化课和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同时又承担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的工作,工作中有收获的幸福、有成长的快乐,有遗憾的失落、还有自身的困惑。现将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

一、思想追求进步

我热爱教师职业,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我积极、主动、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学习永无止境

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机会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及业务水平。我参加国培项目的远程培训,并荣幸地作为指导教师,在研修平台聆听专家高屋建瓴的讲解,阅读着精彩的作业,浏览同伴真挚的评论,让我收获颇丰。

三、工作勤奋扎实

1、奉献爱心

师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工作中我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平时尽可能多地在学生之中,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与他们谈学习,谈思想,说玩笑,以心交心,以诚待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的优点,在长久的这种交往中,孩子们比较喜欢我,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有时因为学生的无知、调皮而要发怒和生气时,我就不断提醒自己: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就能够比较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工作中我耐心地教育违反纪律的同学,用心地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真心地鼓励有进步的同学。我们班的徐唯嘉同学,个子不高,胆子很小,性格内向,遇到老师总是害羞地躲开,朋友很少,课堂上特别守纪律,从没有主动举过一次手发言。针对他的特点,课堂上我给予他更多地关注,当遇到一个我认为他一定会回答的问题,我就用眼神和他对视一下,示意他我想让他回答,然后停留几秒,多给他一点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再请他来发言,只要他敢于说,我总是大张旗鼓地表扬,自信也需要用语言不断地去激发,就这样,渐渐地我看到了他那灿烂的笑容,性格越来越开朗,课堂上积极性高了,学习更努力了,他的成绩让所有的人对他刮目相看,这对他来说应该算个小小的奇迹。

当我付出爱心时,我收获的是更多学生的爱,而且他们也会学着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让班级这个大家庭充满了爱。让我感动的是:在我嗓子嘶哑地说不出话的时候,他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着一整天很认真地学习,生怕一不小心让我说多余的话;郝一明在学习上帮助一位同学,在学校里没有把他教会,没想到晚上又跑到这个同学家里,不厌其烦直到把他教会为止,他的善良真诚打动了我;在秋游活动中,当张尉文因为晕车吐到车上时,杨一鸣主动与他换位置,王佳禾一路上照顾张尉文,事后我又知道实际上杨一鸣也有点晕车时,我特别感动……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班级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感动着我,我为有这样一批懂事的学生而自豪。

2、教书育人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每位教师的心愿,我努力做好“教书”和“育人”的工作,在教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中努力按照“八个精心”的要求去做,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认真备课。在课前我精心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备课及时上传到博客。

(2)用心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以来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生动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3)精心进行作业教学及指导课外学习。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对于学生的作业花费的精力很大,同步训练达到每一个学生的错题全部改对,每个单元的试卷及最后复习的十试卷全部精心批改,并督促每个学生改完上面的错题,并进行透切的讲评,做到有的放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取得了较好效果。

(4)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学教学反思,并按时发到博客上,在反思中记录了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自己教学的闪光点或困惑,在反思中成长,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管理班级

(1)家校合力促提高

六年级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点,本学期召开《学生是船老师是浆家长是帆》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带领家长一起回顾我们几年来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家长们倍加感动;和家长一起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策,让学生承担责任、学会宽容、承担挫折的建议让家长们倍受启发;同时杨一鸣、柳殷两位家长的发言引起家长的共鸣和感慨,家长会召开圆满成功。

我与家长共同搭建了一个家校互动的平台——班级QQ群,取名为: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这个灵活、便捷的窗口,我和家长们经常交流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地、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组织活动求发展

集体活动最能凝心聚力、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悟自我,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关心,尊重合作,展现各方面的才能,享受着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本学期我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每一个活动我都亲力亲为,拔河比赛和跳绳比赛我都精心挑选运动员,精心组织训练,拔河比赛虽然失利,但是失败对于他们也是一个宝贵的经历,跳绳比赛的优异成绩让我和学生欢欣鼓舞;手抄报及书法绘画比赛我都认真组织,效果很好;同时我们也获得汉字听写大会和数学解决问题比赛的胜利。

11月10日,我带领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兴致勃勃地畅游济宁科技馆和太白湖景区,一路欢声笑语,开启了的“走进科学感受自然”的快乐之旅。上午参观济宁科技馆的4个主题展区216个展品展项,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实验让同学们兴致盎然、流连忘返,神奇的机器人格斗、舞蹈让同学们赞叹不已、笑声连连,尽享科技带来的快乐。下午畅游太白湖湿地公园,坐观光车环游景区,乘游船赏太白湖美景,美丽的风光让他们陶醉其中,一路欢唱,兴致盎然,师生与家长们共享这次快乐之旅、知识之旅、健康之旅,感受着师生情、亲情、友情。

4、用心做好教研组工作

身为教研组长,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努力做好本组的教研教学工作,圆满完成督导室的任务,领导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同事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我非常感激他们。

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我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年终考核获得优秀,到泗水泗张镇交坡小学进行联谊交流活动,执教展示课,获得好评。虽然荣获一些成绩,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工作中研究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我会直面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心就会有得,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会不须扬鞭自奋蹄,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学生共同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本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的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期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创新有为,提高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不是很明确学习目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提醒他们,说清学习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的学生期中测试98分,最差的是20、30多分,所以如何提优补差要引起教师重视。特别是在班中明显落后于他人的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并重点进行帮差补缺。

三、重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

一年级学生仅仅靠课堂上是一些字、读一些文章是不够的,要想学好语文,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多读多练。教师要创设更多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有更多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反复识记所认识的字,并能认识更多的字,这样两者能互相促进。所以,不要让“重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成为一句空话,要扎扎实实做到。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难点,却恰恰是学好语文的重心。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是一年级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初步阅读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加强朗读训练,特别是多种形式的有目标性的朗读,并且进行当堂的记诵练习;注意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课堂中设计一些简单的说话训练,特别是教材中安排的听说活动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让一年级学生能按一定的要求说话,注意说话的规范和完整。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

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本学年泉北小学教导处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加强了对青蓝工程的指导,努力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新路子,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顺利实现了新老教师的交替。目前,青年骨干教师占一线教师的70%左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批先进青年教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认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在于质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素质,要实现学校长盛不衰,关键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而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领导每学期找每位青年教师谈一次话,了解关心他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学校领导总是抽出时间认真听新教师上课,听指导老师给新教师上示范课,也听他们的分析指导课,查看他们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心得。并将它作为评优、评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督促有力的强化了青年教师的进取精神,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正是在领导关心和优秀的老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二、转变观念

传统的师徒概念就是师傅把自己掌握的技艺本领传给徒弟。但我们以为青蓝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一个教学技艺的传授和继承问题上,更要帮助青年教师确立敬业乐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所以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专业思想,树立终生从事教育的思想对于提高教师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师傅而言,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用他们乐业敬业的模范行为去教育影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的观念。

三、选好师傅

名师出高徒。要带出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首先要选好“师傅”。我们的标准是有敬业精神,顶真精神,有帮带能力,有教学实绩。这里的“顶真态度”,就是要求导师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作为“导师”,必须具有严谨顶真的态度,不做老好人。

四、目标明确

实行青蓝工程,我们的总要求是“一年适应,二年成熟,三年挑大梁”。具体到青年教师,要求他们坚持跟班听课,一年内基本掌握教学技巧和教学思想,掌握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心得。第二年除继续听课,熟练运用教学艺术外能熟悉教学业务,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到第三年能熟练掌握一个教学小循环的各个环节,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加强指导

在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我们在强调严格规范教学程序、教学要求如板书、解题规范等的同时,更强调要给青年教师传带新的教学思想,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师的现代化,而教师的现代化的关键又是观念的现代化,我们要求指导老师站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高度去认识现代教育,要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高度指导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既要继承我们优秀的教学传统,更要具有全新开放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育的希望在于创新学校的希望也在于创新。我们不主张青年教师只是鹦鹉学舌地照搬导师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套路,而是鼓励青年教师开动脑筋,大胆探索。指导老师在放手的同时,又注意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内容给青年教师予以点拨,要鼓励徒弟大胆发表不同看法,试行不同的教法。在听取了青年教师的课后及时作好点评,不能只听不析,也不能只说好的,当然也不能一味批评。六、检查总结

为了确保青蓝工程落到实处,我们的做法是:一课一评,一周一议,一学期一小结,一学年一总结。总结评比的内容不仅限于所任学科的成绩,还包括听青年教师上课,检查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笔记和教学心得,看师徒听课评课记录以及学科成绩。不仅要总结师徒结对的经验。还及时总结教训,以启迪后人,少走弯路,并努力把它们上升到理论和高度去认识。

七、取得成绩

经过一学年努力,结队的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明显的长进。沈云老师获得了颍泉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秦冬老师获得了区级教坛新星称号以及市级农远工程应用新星称号。

面对成绩,我们充满欣喜。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使青蓝工程工作更扎实地开展下去。

历史学科教学毕业论文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历史学专业学生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历史论文的写作要求。

历史学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

根据选题原则和要求,提出选题题目并附选题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和现有条件等,指导学生选题。由系里张榜公布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先由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并根据教师提出的'论文题目进行选题,也可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行拟题,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每生一题,或同一题目的不同研究方向。学生必须填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

2、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题目,必须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

(2)毕业论文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课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短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研究。

3、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

(1)由指导教师提出论文的题目,经教研室研究充分讨论,最后由系主任审核确定,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择;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行选题;

(3)教师科研课题的“子题”。

在选题过程中,应鼓励和支持少数优秀学生选做创新性强或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课题。

(二)毕业论文的开题

1、论文开题

学生对选题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并填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详细阐述选题依据,选题学术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经系论文工作委员批准后方可开始撰写。学生开题一经通过,不得换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换题,要向系论文工作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详细说明原因。

2、撰写论文提纲

学生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所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毕业论文提纲。指导教师要认真审定毕业论文提纲,毕业论文提纲要尽量做到全面、缜密。

(三)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

1、学生要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初稿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的每次指导都应填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便于学生更好了解论文不足。

2、在二稿修改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指导教师要对第二稿进行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终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论文定稿不得少于8000字。论文定稿包括论文统一封皮、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书目,并且统一用A4标准打印纸打印,具体打印格式规范参见《牡丹江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

(四)毕业论文答辩

成立由系主任为组长的答辩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论文答辩工作,制订答辩规程以及时间、地点安排等,并提前三天将工作安排报送教务处,审查学生答辩资格,研究确定答辩意见。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论文完成后,毕业生均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15分钟左右。学生阐述毕业论文报告,回答答辩委员会提出的3-5个问题。

2、毕业论文小组答辩由教研室组织,小组优秀论文二次答辩由系答辩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小组至少应由3-5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成员若为3人,则不应包括答辩人的指导教师。系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学术带头人担任,委员由高级职称教师3-5人组成,系级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3、答辩过程要有专人如实记录,并添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4、答辩小组和系答辩委员会成员应严格按照《牡丹江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报告与答辩能力评分标准》进行答辩成绩评定。其中论文答辩小组必须将本组答辩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结果及时报送系答辩委员会,以便于及时组织小组优秀论文的二次公开答辩。

二、毕业论文的组织与管理

(一)毕业论文的领导小组及管理

毕业论文工作由系主任领导,教学主任负责,实行系、教研室二级分工负责管理。

1、系级管理职责

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和教学秘书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历史系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做好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动员工作,布置工作任务,组织学生按时开题。

(3)审定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确定答辩委员会名单并报送教务处审核。

(4)组织对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质量检查。

(5)组织本系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6)组织本系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推荐参评学院优秀毕业论文的人选和作品。

(7)负责本系毕业论文的成绩管理、档案材料管理。

(8)负责进行本系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2、教研室管理职责

教研室是直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本教研室教师拟定毕业论文题目。

(2)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审定毕业论文题目并报送系汇总。

(3)选配本教研室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报送系汇总。

(4)负责组织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5)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质量和纪律情况。

(6)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7)收集、整理、保存毕业论文的有关资料(包括原始资料)等,评选优秀毕业论文,总结本教研室毕业论文教学工作。

(二)指导教师资格及工作管理

1、指导教师的基本条件

(1)指导教师应由具有指导毕业论文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未评定职称的教师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也可担任。

(2)指导教师要熟悉所指导的论文研究方向,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3)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为6人,最多不超过8人。因特殊原因指导人数确需超过8人,必须由教研室提出书面报告,经系主任审核同意,报教务处批准备案。

2、指导教师基本职责

(1)根据选题原则和要求,提出选题题目并附选题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和现有条件等,指导学生选题。

(2)及时拟订毕业论文任务书,报系审批后下达给学生,并向学生交代清楚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和进度安排。

(3)帮助学生分析毕业论文选题,指定必要的参考书目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研究资料,指导学生完成并填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定期辅导答疑,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并填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总次数不低于6次,其中集中指导不少于3次,每次指导均要填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

(5)加强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审查、指导学生拟订的论文撰写提纲或实验设计方案;认真审阅论文初稿、修改稿,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毕业论文。

(6)指导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突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实践能力。

(7)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后,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事求是地填写指导教师评语。

历史教学的本质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学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学科论文 范文 一: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作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问;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 方法 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

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 拜访 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问题的设计,首先足以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而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其次又应当是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成果,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才能作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习“伏尔泰启蒙思想的意义和影响”时,课本中这样描

述:“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此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些?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互相探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著名的 教育 家约翰·杜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很明显,他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 热点 时事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经过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了解了新闻时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学科论文范文二:《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能力提要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鲜明的国情意识和时代特点,体现了跨世 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但它是一套无“纲”(教学大纲)之“本”,用之者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一线教师 深感它的难度太大,很不适应,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其中就有学科能力这一难题。我把这两年教学的感受 “提要”出来,仅供批评研究。

一、熟悉重要史实的能力

这是一项首要的、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听、视和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小字和好懂的原始资料),记忆能力和区分史实作用的能力等。配置于教材页面上的文字和画图,大都有史实意义,所以要善于 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教材特点所要求的一项能力。(1)区分主体内容和从属内容;(2)区分必须储存和 “过眼烟云”;

(3)区分基本史实和非基本史实。基本史实(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或缺)必须熟悉, 扎实准确,“入库”储存,例如大字(主体)的内容、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空间等;(4)区分基本史实的相对性。即在这一历史体系中是基本史实,而在可以涵盖它的另一再大的体系中,是非基本的史实 了。此点较难,重点较不妨试试。

中华民族拥有的文物、古迹和馆藏极为普遍,图片影视资料极为丰富,可同熟悉重要史实结合起来,并适当发展乡土访古考察的能力。

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 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

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属于史实性的有“井冈会师”,“《北京条约》”,“台儿庄战役”等。属于论断性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 ”,“工农武装割据”,“中外‘和好’局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爱国统一战线”等。

2.复合型历史概念

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单一概念,但组合贯通之,成了“三大战役”这个复合型概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概念复合了时间、“恢复国民经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这五个单一概念。参 与“复合”的各个概念之间,是由其内在逻辑联系而成——或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或包含关系、或并列关 系等。

3.历史概念的特点

(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 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 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 力的发展。

此外有众多的理性化概念,“半殖民地”、“共和政体”、“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等。运用时, 不要抠定义、追外延、究内涵,能恰当地揉合于史便罢。

三、纵横基本线索的能力

历史是线索的交织品。基本线索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万千纵横有线索 ,万千变化有线索。会抓、会用历史线索为历史学科独特有之的一项能力。

1.历史线索的两大类

在历史整体中,线索或隐或显地表现为粗细、长短、远近、中外、主从等;有曲线、直线、折线等;有政 治的、经济的、 文化 的、战争的、社会过程的等。但是,按性质和作用分辨,只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两大 类;按走向分辨,只有纵向、横向两大类。掌握了分类,就懂得了这项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2.基本线索的三重性

客观性,是它的第一性。主观性,为师生对它的认知(即“理线索”)。相对性,指它的起止时空限定和 功效的特定范围。三相结合,才能抓准用好。

3.基本线索的三功能

(1)贯通来龙和去脉,体现内在联系;(2)提挈内容和要点,利用抓纲织网;(3)明确趋势和归宿,揭示变化 规律。纵横这三项功能,可以让学科能力同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

4.基本线索的两误区

教材的“引言”本非基本线索,不可误认。有些教学参考书把基本线索写成了“内容简介”或“内容提示 ”或“内容概要”,都不可取。规范地表达基本线索时,必须精炼概括为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被基本线索所纵 横的重点要点,不是基本线索本身。

四、运用基本观点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其核心和灵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没有正确的观点 ,肯定不会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各省县市推出的初三结业考试卷,反映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水平。但课上能力素质的要求 ,完全可以也应当高出它三两个“调头”。必须看到,初中学生没有多少基本观点在备用、待用,需要“实实 在在”地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领悟和初步运用基本观点的主 渠道 。

主渠道——本教材,可供领悟和运用的基本观点有: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 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前进和曲折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史上更明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地位和作用,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 用等。

2.历史学科基本观点

主要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观点,从基本国情和具体国情出发的观点,政权和政体的观点,反帝反封 建相结合的观点,民主革命坚持三大法宝的观点,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等。

3.摘选引用性的观点

指教材根据需要而摘引他处的观点,但不全是照搬照抄。(1)对纲领、宣言、政策、 口号 等的引用;(2)对 人物言论的引用;(3)对著作的引用;(4)对定性、结论的引用,例如“林彪集团发动武装政变”、“‘一国两 制’的构想”、会议有关决定等。

4.因史为论性的观点

这类观点(论断、结论)是教材编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指导下 ,依据必要的史实和特定历史条件,提炼概括而成为教材的“具体观点”。本教材的“具体观点”比现行任何 其它 教材(人教版)都突出。表现在:①在引言中;②在论断性性的章、节、目标题中;③在课文之中,例如 ,衙门的建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④在性质、意义、评价和 经验 教训中。运用时必须注意:“具体观点”无普遍性,只起特定作用,只 能“对号入座”。

学科教学历史论文选题

提供一些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73、如何听课与评课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历史教学毕业论文

提供一些教育方面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73、如何听课与评课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 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 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 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 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历史学科教育论文范文

历史教学的本质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学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学科论文 范文 一: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作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问;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 方法 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

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 拜访 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问题的设计,首先足以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而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其次又应当是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成果,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才能作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习“伏尔泰启蒙思想的意义和影响”时,课本中这样描

述:“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此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些?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互相探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著名的 教育 家约翰·杜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很明显,他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 热点 时事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经过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了解了新闻时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学科论文范文二:《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能力提要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鲜明的国情意识和时代特点,体现了跨世 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但它是一套无“纲”(教学大纲)之“本”,用之者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一线教师 深感它的难度太大,很不适应,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其中就有学科能力这一难题。我把这两年教学的感受 “提要”出来,仅供批评研究。

一、熟悉重要史实的能力

这是一项首要的、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听、视和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小字和好懂的原始资料),记忆能力和区分史实作用的能力等。配置于教材页面上的文字和画图,大都有史实意义,所以要善于 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教材特点所要求的一项能力。(1)区分主体内容和从属内容;(2)区分必须储存和 “过眼烟云”;

(3)区分基本史实和非基本史实。基本史实(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或缺)必须熟悉, 扎实准确,“入库”储存,例如大字(主体)的内容、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空间等;(4)区分基本史实的相对性。即在这一历史体系中是基本史实,而在可以涵盖它的另一再大的体系中,是非基本的史实 了。此点较难,重点较不妨试试。

中华民族拥有的文物、古迹和馆藏极为普遍,图片影视资料极为丰富,可同熟悉重要史实结合起来,并适当发展乡土访古考察的能力。

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 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

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属于史实性的有“井冈会师”,“《北京条约》”,“台儿庄战役”等。属于论断性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 ”,“工农武装割据”,“中外‘和好’局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爱国统一战线”等。

2.复合型历史概念

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单一概念,但组合贯通之,成了“三大战役”这个复合型概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概念复合了时间、“恢复国民经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这五个单一概念。参 与“复合”的各个概念之间,是由其内在逻辑联系而成——或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或包含关系、或并列关 系等。

3.历史概念的特点

(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 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 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 力的发展。

此外有众多的理性化概念,“半殖民地”、“共和政体”、“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等。运用时, 不要抠定义、追外延、究内涵,能恰当地揉合于史便罢。

三、纵横基本线索的能力

历史是线索的交织品。基本线索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万千纵横有线索 ,万千变化有线索。会抓、会用历史线索为历史学科独特有之的一项能力。

1.历史线索的两大类

在历史整体中,线索或隐或显地表现为粗细、长短、远近、中外、主从等;有曲线、直线、折线等;有政 治的、经济的、 文化 的、战争的、社会过程的等。但是,按性质和作用分辨,只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两大 类;按走向分辨,只有纵向、横向两大类。掌握了分类,就懂得了这项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2.基本线索的三重性

客观性,是它的第一性。主观性,为师生对它的认知(即“理线索”)。相对性,指它的起止时空限定和 功效的特定范围。三相结合,才能抓准用好。

3.基本线索的三功能

(1)贯通来龙和去脉,体现内在联系;(2)提挈内容和要点,利用抓纲织网;(3)明确趋势和归宿,揭示变化 规律。纵横这三项功能,可以让学科能力同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

4.基本线索的两误区

教材的“引言”本非基本线索,不可误认。有些教学参考书把基本线索写成了“内容简介”或“内容提示 ”或“内容概要”,都不可取。规范地表达基本线索时,必须精炼概括为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被基本线索所纵 横的重点要点,不是基本线索本身。

四、运用基本观点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其核心和灵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没有正确的观点 ,肯定不会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各省县市推出的初三结业考试卷,反映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水平。但课上能力素质的要求 ,完全可以也应当高出它三两个“调头”。必须看到,初中学生没有多少基本观点在备用、待用,需要“实实 在在”地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领悟和初步运用基本观点的主 渠道 。

主渠道——本教材,可供领悟和运用的基本观点有: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 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前进和曲折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史上更明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地位和作用,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 用等。

2.历史学科基本观点

主要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观点,从基本国情和具体国情出发的观点,政权和政体的观点,反帝反封 建相结合的观点,民主革命坚持三大法宝的观点,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等。

3.摘选引用性的观点

指教材根据需要而摘引他处的观点,但不全是照搬照抄。(1)对纲领、宣言、政策、 口号 等的引用;(2)对 人物言论的引用;(3)对著作的引用;(4)对定性、结论的引用,例如“林彪集团发动武装政变”、“‘一国两 制’的构想”、会议有关决定等。

4.因史为论性的观点

这类观点(论断、结论)是教材编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指导下 ,依据必要的史实和特定历史条件,提炼概括而成为教材的“具体观点”。本教材的“具体观点”比现行任何 其它 教材(人教版)都突出。表现在:①在引言中;②在论断性性的章、节、目标题中;③在课文之中,例如 ,衙门的建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④在性质、意义、评价和 经验 教训中。运用时必须注意:“具体观点”无普遍性,只起特定作用,只 能“对号入座”。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 教育 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加强调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在中学历史的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提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 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充分运用 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观念,从而实现社 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 * *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 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美,从形态上看,通 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本文着重就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 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 言行举止 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 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 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 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 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 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 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 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__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 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这些爱国者和革命者,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 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同样,在世界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不息。从被法国人民誉为“奥尔良姑娘” 的抗英英雄贞德,到出生入死,帮助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的塔布曼,从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杰佛逊及其所起 草的《独立宣言》,到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党人制定的《国民公约》 ,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 献。在今天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 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 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一个人的 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 特别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马克思在中 学 毕业 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他们理想的 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无数先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的 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 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 关系。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 的理想。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个人的理想、 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 ,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 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 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 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 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平凡小事,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等,一旦表现出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来,就极为 感人。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 时代的新风尚。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可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集体主义,它与封建社会的道 德规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 国,集体主义的原则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 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 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际 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促进了人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历来受到人们的尊 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热爱科学、刻苦求知的敬业精神。马克思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他从研究商品 入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写下了《资本论》这部巨著,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司马迁踏遍祖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之辱却矢志不渝,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 ,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为了实地考察维苏威火山而 献出了生命;近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察,创立了科学进化论;居里及其夫人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了镭,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

许许多多 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 所建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需要科学,需要人才,青少年一代,从小就应该立志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四个现代化。

第二,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无畏精神。坚持真理、捍卫真理,需要勇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 价。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科学家为了坚持真理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英 勇就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和科学家布鲁诺坚守“日心说”,虽 被宗教裁判所监禁7年而毫不动摇,最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临刑前他在火堆上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 纪会知道我的价值。”这是何等刚烈!在探求科学奥秘、寻找真理的道路上,需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社会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美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也不限于以上几方面。深入挖掘内容,进行社会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长期任务。

实施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在 方法 上除了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外,根据历史学科 的特点,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图片、幻灯、音响等现代化视听手段。历史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这些特 点决定了现代化视听手段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科书中社会美的 因素,并借助于历史图片、幻灯、录音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历史场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如讲述红军长 征时,播放一曲《过雪山草地》,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的联想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也可编制简 易幻灯片,再现某一历史画面,“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

二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史实中认识历史规律,以实施社会美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 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古人强调“以史为镜”、“读史明智”,就是指认识和驾驭历史规律,指导社 会实践。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知识中去认识规律,深层 次地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预测未来,指导现实。如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基本动因是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 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以及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究其终极原因,是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生活内部的矛盾冲 突。其共同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学生懂得这一规律,对资产阶级 革命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对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代替封建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样,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美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本身的素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 诸多史实的归纳,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和利用历史规律改造世界,创造未 来,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 文章 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生之日起,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运动,都一路高歌,势不可挡。主要是因为它给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启发人们反思操作性教学的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从而改变凭 经验 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方式,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反思性教学理论传入我国,无疑是为广大教师理解新课改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他们创造性地实现新课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现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所谓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就是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借助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历史教学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一、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前提。教师备课时,应对即将实施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采取 措施 、使用方法、时间安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预期和修正。例如:我在备《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Ⅱ)第4课]一课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反思。

课标的内容是“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按课标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必须讲授,而人民版教材却没有相关内容,这是教材编者的疏漏,还是课标制定者的失误?究竟如何处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才更合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否认中国存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著名历史学家萧功秦说:“实际上这种所谓萌芽的东西可能根本就长不大!在封建制度主张定于一尊,在这种‘求定息争、防争氓乱’为基本文化精神的社会里,哪怕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它总是会被扼杀掉,根本用不着西方势力动手。比如雇工制度,在宋朝就有了,可它永远是这个东西,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没有长成资本主义的大树。因此,我认为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误导的概念,改称为永远长不大的‘资本主义死胎’,可能更接近事实一些。”另一位学者任爽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似乎已经可以依稀找到‘资本主义萌芽’,而在明清时期,似乎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奴隶制’的残余。

这些现象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似乎不可能被严格而明确地或者说是硬性地加以区分。因为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现同样的因素,或者说相同的因素往往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长期延续”。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已遭到了学术界普遍质疑。虽然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一字不提,况且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中不讲不行,关键是如何讲的问题。

如果讲得太深学生难以理解,若是给学生一个定论更有悖于科学性原则。鉴于上述情况,我在备课时一方面补充了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既贯彻了课标要求,也弥补人民版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介绍了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讲述的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将列强侵华史与中国军民抗争史同时介绍的。人民版之所以另辟蹊径,把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单独拉出来,专门设置一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突出课程标准关于“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我在备课时基本沿袭了教材的这一思路,而没有把两课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整合。

在讲授第一课时,学生都能按时间顺序掌握列强侵华的重大事件。而在上第二课时,我却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中法战争”(第1课中的内容)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第2课中的内容)之前。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没有到位,学生连最起码的时间概念都没有。怎么办?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时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进度,先给学生补习初中历史,等他们形成必要的时间概念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调控却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也是反思性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归因、 总结 评价、寻找差距,以便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今、未来的教学活动。承前所述,上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后,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了反思:1.如何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初中的教学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能不能挖掘隐性课时呢?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事先解决上课时的“拦路虎”,到授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同时,预习题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目的——两个“学会”的具体体现。这样看来,设计一份既科学又经济的预习提纲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一番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提纲:

(1)按时间顺序列举列强侵华的事件及其后果?

(2)针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

(3)将列强侵华事件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一一对应起来。(4)在课本中找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典型事件。这份预习提纲能否奏效,还有待于下一节课的验证。

2.如何完成情感教育目标。我在授课过程中侧重史实讲解,忽视了情感渗透,这堂课本应该上得生动感人,结果却变成了简单史实的罗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查阅了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其次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拟定了如下措施:

(1)采取情景式教学。激活学生情感世界,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学生亲身体验。上课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感人场面,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材选取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的事例都是具有其特有含义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地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壮丽诗篇。上课应选择典型事件,从“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讲授。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或自发,或有组织,但他们都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3)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讲授中国军民抗争时,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从而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我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相比之下,这节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又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由于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再加上学生讨论持续时间过长,教学进度再次被延误。这些问题又将成为反思性教学新的起点,反思性教学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中推动教学日趋合理的。

历史学科就是让人通过认识过去来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都是现代的人,我们所教所学的历史,实际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也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思维。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性教学必将成为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海教育科研,2002.

[2]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3]萧功秦.思想者是幸福的[J].历史教学,2001.

[4]任爽.鉴空衡平[J].历史教学,2005.

[5]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

[6]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 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2. 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思考 技术论文

3.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4.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5. 初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浅谈

6. 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历史学科青蓝工程教学论文
  • 初中音乐新老师青蓝工程教学论文
  • 历史学科教学毕业论文
  • 学科教学历史论文选题
  • 历史学科教育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