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国青年报历任总编辑

中国青年报历任总编辑

发布时间:

中国青年报历任总编辑

李而亮,男,195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1983年7月至1988年2月,人民日报社群工部编辑。1988年2月至1995年5月,人民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副站长。1995年6月至1998年5月,西藏日报副总编辑。1998年5月至2001年8月,西藏日报总编辑、党委副书记。2001年8月至今,人民日报社市场报总编辑、党总支书记。2004年12月接替李学谦出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电话就难搞了...

李而亮现年51岁,曾任职人民日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西藏日报总编、党委副书记。2001年8月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总编辑 、党总支书记。2004年12月接替李学谦出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

孙轶青(1922—2009),山东乐陵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22年3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沧县县委书记、冀鲁边区地委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东光县县委书记、共青团清河地委书记。1950年起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1962年4月任共青团中央常委兼《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1964年任全国青联副主席。1972年任《北京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1976年10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80年1月起,历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常务副局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兼文物局局长。1983年6月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84年4月任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2009年3月17日,孙轶青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级别

行政级别属于处级,专业职称高级(分编辑、记者两系列,他可能是名记),八成是报社编委会成员,报社后备干部。《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是以中国各族青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和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级别高吗,《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为团中央的直属单位,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应该为副厅级。

高《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为团中央的直属单位,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应该为副厅级。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级别高吗 回答:级别高,为副厅级。《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为团中央的直属单位,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应该为副厅级。

上海青年报新上任总编辑

此人只会宣传自己有什么什么头衔,却从不讲自己的学术背景、接受过什么正规的学术训练。完全是江湖的套路

与心眼的背景是什么?对不起,我不知道。

只知道副总编辑叫李宇皓

余心言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少时在芜湖读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经巢湖、武汉、广州,、香港到达上海。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担任上海市学联区负责人,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党总支委员。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干部科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1964年6月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1964年6月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

1984年7月-1992年1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

1989年10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南阳日报历任总编辑

他老婆曾是共产党,子女都是共产党,全家就他不是、、

傅作义的女儿还是共产党呢!

其为1929年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历任《皖南日报》主编、《东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宋绮云被派往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受党指派返回邳县,先后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组织干事、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和书记。同期,徐林侠也回到邳县,担任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兼妇女会会长。

1928年10月,宋绮云与徐林侠结为革命伴侣。1928年任中共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9年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历任《皖南日报》主编、《东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西安事变前后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做杨虎城部统战工作。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卓著。

扩展资料:

杨虎城的相关情况:

1、杨虎城对整个形势认识很清楚,他对蒋的基本方针是,在其不危及根本利益时,以服从合作为主;政治上表面保持一致,实地里自搞一套。

2、1936年12月趁蒋介石亲临西安督逼东北军和第17路军“剿共”时,在与张学良多次向蒋进谏无效后,于12日同张发动兵谏(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以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经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参与谈判,与蒋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六项协议。

3、1937年1月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撤职留任。6月被迫出国“考察”,游历美、英、法、德等国,宣传抗日主张。“七七事变”,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要求回国抗日,遭拒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绮云

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穆欣,原名杜蓬莱,河南扶沟人,1920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创办了《战斗报》。1940年参与创办《抗战日报》(后称《晋绥日报》),任通讯采访部主任。1946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特派员、解放军第四兵团分社社长、云南分社社长,志愿军第三兵团农宣传部部长兼新华分社社长。1956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教研室主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外文发行出版局副局长兼人民画报社社长、总编辑。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南线巡回》、《邹韬奋》、《关向应传略》、《陈赓大将》、《穆欣通讯选》、《王震传》、《述学谭往-—追忆在光明日报十年》、《劫后长忆》等。

储安平,190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人,清华大学毕业后曾留学英国三年,攻读政治学。中国学者、知识分子,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新华书店经理、光明日报社总编、九三学社宣传部副部长等职。50年代初先后加入九三学社和中国民盟,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委员。1957年因在《光明日报》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著名的“党天下”发言),招致当局不满,反右运动开始后储安平迅速被作为典型打倒,其家人和诸多相关人士均受牵连。1966年8月31日,他与老舍同一日投湖自杀,老舍去世,储安平则自杀未遂,被造反派押回九三学社,看管起来,随后遭受残酷迫害,生死不明。

两人有关系,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同僚,在各自的领域共同为建立新中国的事业而奔走呼告。

1、胡适

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参与编辑《竟生旬报》。1917年7月从美国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任教数十年,担任过中文系主任、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务。

讲授过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中国文学史概要、唐宋思想史等课程。在留学期间,便投稿《新青年》,首先倡导白话文,主张进行文学革新。回国后,参加编辑《新青年》,反对孔教和封建伦理道德,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2年离开《新青年》,主办《努力周报》。“九一八”事变之后创办《独立评论》周刊,积极主张“西化”。1938年出任南京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回国后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2、胡愈之

1914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后任编辑。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编辑出版《公理日报》。1927年4月13日与郑振铎等联合发表对蒋介石四一二政变的抗议信,次年流亡法国。

1930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1931年回国。曾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世界知识》。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任《半月国际》主编。1936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武汉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处长。武汉沦陷后,到桂林与范长江创办《国际新闻》社,并创办文化供应社。1940年赴新加坡主编《南洋商报》。新加坡沦陷后,流亡印度尼西亚。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新加坡与陈嘉庚创办《南任日报》。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南方总支部常委、马来亚支部主任委员。1948年经香港到华北解放区。

扩展资料:

两人的主要学术成就

1、胡适

胡适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

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因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是在胡适的勇于创新精神的烛照下不断向前推进的。

2、胡愈之

号召全社会支持、宣传、提倡普通话。在世界语运动方面,他是中外闻名的活动家,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领导者,他积极从事世界语的学习、传播、组织、领导的工作,并撰文《世界语与中国文字的改革》、《国际语的理想与现实》、《世界语四十年》等。

热情宣传世界语的理想与目的,并详细介绍了世界语结构的11种特征及其在语言学上的价值。胡愈之的著作还有《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愈之

储安平(1909年-1966年?),江苏宜兴人,中国学者、知识分子。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后担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1940年8月,在湖南安化县蓝田国立师范学校任教师,《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为这一时期作品。《英国与印度》一书则是其讲授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的讲稿。并在桂林《力报》任主笔。1945年春,在湖南辰溪《中国晨报》任主笔。日军占领桂林后,他在重庆创办《客观》周刊,共出版十七期。1946年春赴上海,9月1日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兼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同年6月,因在《光明日报》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著名的“党天下”发言),招致当局不满,反右运动开始后储安平迅速被作为典型打倒,其家人和诸多相关人士均受牵连。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生死不明。1978年后,五十五万右派做了改正,但储安平依然是不予改正的中央级“五大右派”之一。

  • 索引序列
  • 中国青年报历任总编辑
  • 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级别
  • 上海青年报新上任总编辑
  • 南阳日报历任总编辑
  • 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