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华血液学杂志参考文献

中华血液学杂志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华血液学杂志参考文献

(去该网址,那儿有超链接)近年来,我们在鉴别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时发现了一类抗骨髓造血细胞(未成熟血细胞)自身抗体导致的一系、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我们暂称之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通过对此类疾病发病机制所做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IRP是由T淋巴细胞调控失衡导致B淋巴细胞数量、亚群、功能异常,进而产生抗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并破坏或抑制之,最后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疾病。现将IR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第一段]关键词: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治疗方法 诊断 骨髓造血细胞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外周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综合征” 病发病机制 细胞数量分类号: R552[免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194(2006)07-0492-05相关文献:参考文献(8篇) 耦合文献(43篇) 相关文献[参考文献][1]邵宗鸿 杨天楹.重视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的鉴别[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10):509-510,. [2]付蓉 邵宗鸿 等.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5):236-238,. [3]付蓉 邵宗鸿 刘鸿 和虹 孙娟 赵明峰 何广胜 施均 白洁 杨天楹 杨崇礼.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功能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4):213-216,. [4]和虹 邵宗鸿 等.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2):79-82,. [5]和虹 邵宗鸿.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0):550-551,. [6]付蓉 邵宗鸿 刘鸿 和虹 贾海蓉 孙娟 赵明峰 何广胜 施均 白洁 储榆林 杨天楹.与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24(4):177-180,. [7]涂梅峰 邵宗鸿.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造血组织损伤[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4):243-246,. [8]和虹 邵宗鸿.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5):313-315,. Abstract:Key words:

你好!!!!!!!!!!!!!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gtopenia,IRP)是医科院血液学研究所2001年正式报道并提出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绝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良好,少部分增生减低,但红系比例不低或增高;常规溶血试验阴性;无造血原料缺乏的证据;无异常克隆造血的证据;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试验性治疗反应良好。我认为它即使将来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而被同仁广泛认同,但起码是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个阶段所具有的一个主要特点,有很大的治疗意义及预后估计价值。 IRP的可能发病原因是机体产生了针对骨髓造血细胞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骨髓单个核细胞膜上,而引起骨髓内造血细胞破坏或功能(如分化、释放等)异常。其机制与干细胞克隆性疾病(MDS),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骨髓衰竭(AA)有本质的区别。 IRP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全血(或一系、两系)细胞减少;大部分患者常规手段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效果不佳。虽然部分患者有一些溶血的间接证据(HP减少、F-Hb升高、总胆红质及间接胆红质增高),但传统的coombs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均为阴性,不符合AIHA及冷凝集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Han试验、Cluse试验、CoF试验、mCLST试验、Rous试验、红细胞及粒细胞的CD55及CD59均正常,不符合PNH的诊断标准;AGLT50、EOF、G6PD、PK荧光斑点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变性球蛋白子体生成试验、异丙醇沉淀试验、热稳定试验均阴性,基本排除遗传因素引起的溶血;血常规四项、FA、VB12、SF不低排除了营养性贫血。骨髓形态及活检排除MF及恶性血液病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低下,但红系均不低,巨核细胞减少不明显,不符合典型AA的诊断标准;这组患者虽部分有轻度病态造血,但染色体核型正常,无其他异常克隆造血证据。 该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HDIgG治疗有良好反应,多于两月内达到或接近正常,可用CSA维持 祝你朋友早日康复

同情您朋友ing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小儿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年发病率为小儿群体的4/10万~8/10万〔1〕。小儿病例多为急性型。急性ITP病例中7%~28%可转为慢性型〔1,2〕。一、关于诊断、治疗问题1987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拟定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常规(草案)”,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ITP的诊断依据是综合性的。准确的血小板计数,即血小板<100×109/L对诊断血小板减少有确诊意义。而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未成熟的巨核细胞比例增加,有皮肤粘膜出血表现,脾不肿大,仅对ITP的诊断有提示作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增高和(或)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即血小板特异抗原的抗体)阳性,以及脾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可直接或间接证明本病的免疫特性。据报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水平增高者占90%~95%,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阳性率仅为37%〔3〕。目前我国很多医院未将PAI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且血小板自身具有8种血型抗原系统,推测ITP患者的抗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抗体也可能有多种。通常被检者仅数种。因此,ITP的诊断应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必要的常规检验综合考虑,并注意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感染、药物、毒物、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脾功能亢进、乔本甲状腺炎以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等。4~6个月的婴儿和新生儿病例应排除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及新生儿暂时性血小板减少。药物治疗ITP的目的是使血小板迅速升高,避免发生致命性的出血。药物治疗并不影响患者从急性转为慢性的可能性。约80%的小儿急性ITP病例在起病后数周或数月内可自行康复,死亡者极少。颅内出血是引起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仅为~1%,发生的时间多在起病后数天或数周。发生颅内出血时血小板数常低于15×109/L,并伴有广泛的皮肤、粘膜出血〔4,5〕。关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的使用指征,多数学者主张,血小板数低于正常,但大于50×109/L。而无出血表现者不需用皮质激素或IVIg治疗。有广泛严重出血、血小板数显著减少(<20×109/L)者需住院治疗,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和)IVIg使血小板迅速升高,防止颅内出血的发生。也有学者主张,当血小板数低于20×109/L,即使无广泛的出血表现也应给予药物进行早期干预,以避免发生致命性出血。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滴注,以及IVIg静脉滴注,均可使血小板数迅速升高,二者疗效相似〔6,7〕,但多不能持久。且IVIg价格昂贵,发生输血反应者约占4%,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性不能绝对排除,故不宜常规应用。慢性ITP患者一般出血症状较轻,颅内出血相对较少。除可用上述药物治疗外,脾切除可使60%~90%的病例缓解。由于脾切除后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暴发感染明显多于成人,而且脾切除又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故选择脾切除治疗的指征应严格掌握。如需脾切除治疗,年龄最好大于5岁。小儿慢性ITP长期追踪观察的资料表明,大多数病例在不用药的情况下血小板数保持在30×109/L的水平,58%~79%的患儿经过数月或数年可痊愈,无需脾切除〔8〕。有作者将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口服较大剂量的泼尼松(>10~15 mg)才能维持血小板达安全水平(一般>30×109/L)的成人病例视为难治性ITP〔2〕,采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以及达那唑、α-干扰素等治疗,部分病例有效。难治性ITP多属慢性。小儿难治性ITP尚无公认的定义,也缺乏成熟的治疗经验,须再积累更多的资料以确定此类ITP是否能作为独立的型别。二、发病机制及病因学研究的现状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ITP的基础研究更加深入。已公认ITP为一种免疫性疾病。近年我国已有国产的PAIgG、血小板相关补体成分C3(PAC3)及GPⅡb/Ⅲa抗体检测试剂盒,为开展ITP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在ITP的血小板减少机制、免疫及相关病毒病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血小板减少的机制:除已被认识的抗体介导血小板在巨噬系统破坏增加这一重要机制外,患者血浆β球蛋白增加,血清补体水平减低,间接证明了血管内血小板破坏是使血小板减少的另一机制〔9〕。通过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巨核细胞损伤性变化及发育成熟障碍、骨髓中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致使血小板无效生成,可能是部分ITP患者血小板持续低下的原因之一〔10〕。(2)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患者存在PAIg及抗血小板特异抗原的抗体,表明具有体液免疫异常。外周血CD+4细胞减少,CD+4/CD+8细胞比值下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下降,提示T细胞亚群紊乱及淋巴细胞糖皮质受体变化与ITP的发病有关〔11〕。红细胞膜表面1型补体受体(CR1)基因型有异常,表明红细胞免疫功能失调。(3)相关病毒病因学:国外有人报道,与ITP相关的病毒有十余种。引起ITP发生的机制中,即有免疫因素参与,亦有病毒本身对骨髓造血、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以及对血小板的直接作用。不同病因所致ITP的机制不完全相同〔12〕。国内对相关病毒病因及其在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少数研究发现,ITP患儿骨髓及外周血中人细小病毒B19检出率为~。外周血巨细胞病毒DNA(CMV-DNA)检出率为30%,CMV-IgG阳性率为24%。慢性ITP患儿中CMV-DNA检出率及CMV-IgG阳性率更高,分别为及。这些研究不仅有利于说明本病与病毒相关的发病机制,而且为部分病例采用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为了使我国对儿童ITP的研究更加深入,建议:1.加强国内外协作。组织条件较好的单位进行前瞻性的随机临床研究,总结小儿急性ITP最适当的给药时机及慢性ITP的治疗经验。2.深入开展免疫机制的研究。现代医学把免疫系统视为机体在各种不利环境中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调节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粘附分子、各种细胞因子等多种成分共同参与。相互调节机制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我国对小儿ITP发病的免疫机制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某一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研究上。深入揭示该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还须作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工作。3.进一步开展病因学研究。目前我国对此的研究仅局限在个别单位。建议在有条件的单位广泛开展其病因学、不同病因所致ITP的机制以及病因治疗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对ITP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研究室参考文献[1] Medeiros D, Buchanan GR. Gurrent controvers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during childhood. 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6, 43:757-772.[2] Kapatkin S. Autoimmun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Lancet, 1997, 349:1531-1536.[3] 蒋惠源,彭大恩.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自身抗体的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70-72.[4] Maric JP, Simon D, Baumelon E, et al. Autoimmune thrombopenia purpura. Clinical practices during diagnosis. A French survey and recommendations. Presse Med, 1997, 26:433-483.[5] Gillis S. Th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s. Recognition and , 1996, 51:942-953.[6] George JN, Woolf SH, Raskob GE, et al.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 practice guideline developed by explicit method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Blood, 1996, 88:3-40.[7] Akatsuka D, Islek I, Kalayci AG, et al. Acute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ery high oral doses of methylprednisone and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immune globulin. J Pediatr, 1994, 125:1004-1007.[8] Tamary H, Kaplinsky C, Levy I, et al. Chronic childhoo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long-term follow-up. Acta Paediatr, 1994, 83:931-934.[9] 陈元仲,吕联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内血小板破坏.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64-66.[10] 左健,郭瑞发,梁平,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系超微结构.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12:85-87.[11] 李晓辉,罗春华,廖清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受体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4,32:171-172.[12] 钱新宏,张笑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8,25:193-195.

论文如何发表中华血液学杂志期刊

首先,要确定好发什么级别和研究方向的文章,然后找到相应的期刊、杂志。然后投稿过去,等到收录用通知即可。 但是,想发医学类核心期刊,确实是比较困难,原因: 1、为了评审核心期刊,应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各类审核,多数想要寻求发展的期刊,不断压缩版面,稿件质量精益求精,这导致论文被退稿或返修的几率大幅增加。 2、面对年审等突发时间,杂志的刊期会出现突发变动,可能原本已经计划出刊的文章会推迟见刊,作者应为各种因素预留时间,避免因意外情况导致的延期出刊。 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找些代理机构还是要快些。我去年评职称,就查阅了中文中文期刊在线,发了篇临床医学的,见刊还是蛮快的。

期刊论文的发表有好多种类,有的纯属爱好,有的是各方面需要,如个人鉴定、职称的评定等等。个人爱好的一般是不希望付出任何费用,所以一般都是寻求一些可以得到稿酬的刊物。然而其他的则是要付出一定的金钱为代价的。条件嘛,也是视具体刊物而定的,一般的程序为:1.投稿(部分刊物需要审稿费)——审阅以及文章的修订——获取审核结果:录用——汇相关费用——排版出刊 未采用——结束

发布论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导师介绍;

2、自主选择论文代发机构发表。

选择期刊

准备提交在提交稿件之前,您必须选择要发布的期刊。重要的是要注意,每种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并且通过选择与论文领域相匹配的期刊来更容易出版。有数百种期刊,每种期刊都有自己的要求。

修改稿件

论文通过后,期刊编辑将与作者联系。一般来说,论文不会一次通过。需要对其进行多次修改以编辑手稿并提交评论和要求。此时,仅需要根据编辑者的要求进行修改。是。

与负责编辑交谈时,应保持真诚开放的态度,这将有助于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为您提供更好的建议,并且出版更加顺畅。

扩展资料:

论文出版格式

撰写论文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以使其看起来清晰。

1.在编写标题标题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最好在开始时先进行介绍,讨论当前的事实,需要什么,打开头,然后再扩展以下内容。

2.纸张应展开并展开。它应该有条理,有条理。如上所述,在下面的大号和小号上,看起来非常清晰。标题以粗体突出显示,并且标题后不得有标点符号。

摘要可以控制在220个字符以内。最好总结下一篇文章。不要做开头的摘要,而将文章标题列为摘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研究生是如何发表5篇CSSCI期刊论文的?

如果该期刊有网站,就在网站上投稿就可以了,

一般网站上都有投稿邮箱,还有编辑的联系方式。

欧洲血液学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内科学(血液病学)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始于1959年贵阳医学院血液专业组,拥有床位不足20张,在李继勋,晏家义,李卓江,景本年等血液学专家的领导下,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1996年成为贵州省重点专科,1998年完成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05年,留美博士后王季石教授领衔下,学科取得了飞跃发展,2010年组建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平台,学科临床血液病诊疗及科研工作有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团队共有75人,其中医师24人,护士55人,技师6人。24名医师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留美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贵州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3人,委员7人,青年委员7人,贵州省临床输血协会副主委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协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青年委员1人,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卫计委重点项目的终审专家,《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1人。本学科床位达到130张,包括百级层流病床8张,移植病床14张,普通血液病床108张,由普通血液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组成,开设血液专科门诊、特需门诊及移植门诊,年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3000人,病种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开展个体化靶向治疗及联合化疗,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学科开展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迄今已完成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500余例(其中80%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无病生存期达70%以上,移植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设备先进、配备齐全,拥有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及分子生物实验室等,开展了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LA配型,基因测序,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等项目,现已完成各检验项目4万余例,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我科血液病诊疗的质量及效率,在医院的核心制度绩效考核中名列前矛。本学科开展肿瘤耐药机制及逆转录策略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GVHD防止等研究,相关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基金30余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六项。本学科于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血液病学硕士授予权学科,2011年批准招收国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贵州省血液学研究所教育创新基地,今年本学科新增4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依托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及学科病种丰富的临床工作实践,教学细致、创新、高标准,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全国及省内多次获奖,均发表1-2篇SCI论文圆满毕业,本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娴熟临床诊疗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医疗后备力量,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00余名。本学科承办每年的贵州省血液学年会及各种血液学术会议,邀请省内外血液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交流,互访,不断促进了我省血液学诊疗事业的发展。王教授为ASH会议资深会员,多次参加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协会等国际学术交流与发言,在血液领域的学术研究及造诣得到国际同仁的认可。本学科中青年团队骨干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血液学会议主持与发言,通过国际国内的学会会议交流与发言,促进了本学科长足发展,扩大团队的国内影响和知名度。本学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是贵州省血液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血液病诊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人才团队,西南地区医院综合实力专科排名第三,2016年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准我科升格为贵州省血液病研究所,学科探索与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参考文献字体

普萘洛尔就是心得安,属于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品种也较多,可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与普萘洛尔相似的药物,而且常用于高血压病的品种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及抗贝洛尔等。(1)普萘洛尔[处]:商品名称心得安,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其特点是不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治高血压,口服每次5毫克,每日4次,1~2周后可增加1/4量,如果效果欠佳,还可适当增加剂量,但要注意观察反应,谨慎使用。(2)阿替洛尔[处]:又名氨酰心安,此药的特点是作用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比较安全。用于高血压病,每次50~100毫克,每日1~2次服。(3)美托洛尔[处]:又名美多心安,口服后1小时发挥药效,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口服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以后每日1次,100~200毫克,必要时还可适当增加剂量。但是,此药在不同病人之间的用量差异较大,要根据病情和体质及对药物的反应等具体情况谨慎掌握。(4)拉贝洛尔[处]:又名柳胺苄心定,此药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阻滞作用,其降压效果优于单纯β-阻滞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对轻、中、重度高血压均有效。口服用药对不同程度高血压的剂量如下:轻度:每次100~200毫克,每日3~4次。中度:每次200~300毫克,每日3~4次。重度:每次300~400毫克,每日3~4次。如与利尿药合用时要适当减少剂量。普萘洛尔等各药的注意事项相似,前面已述;拉贝洛尔的常见不良反应有眩晕、乏力、幻觉及胃肠障碍。要特别注意禁忌证,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哮喘、支气管痉挛及孕妇等不得使用。美托洛尔对肝、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也应慎用,此药虽然对支气管影响较轻,但也必须小剂量的谨慎使用,不可大意,可不用时则不用。谈盐酸普萘洛尔的服用禁忌林桦盐酸普萘洛尔又名心得安,为临床常用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药,能竞争性地抑制儿茶酚胺的作用,常用于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的防治。盐酸普萘洛尔疗效确实可靠,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应用中,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而使药效降低或毒副反应增加,应引起注意。盐酸普萘洛尔不宜与维拉帕米、奎尼丁合用。这些药物均有心脏抑制作用,均可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张力,若合用,则有引起心脏骤停的危险。盐酸普萘洛尔与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等β受体激动药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或增强肾上腺素功能性质药物的患者,以及停用这些药物后时间不满半个月的患者,均应禁用普萘洛尔。盐酸普萘洛尔不宜与乙醚、氯仿合用,否则会引起缓慢型心律失常。盐酸普萘洛尔不宜与甲苯磺丁脲、胰岛素使用。因两者合用可能掩盖急性低血糖反应的早期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从而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盐酸普萘洛尔禁与氢化可的松、氢氧化铝、扑尔敏、酶促药(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利福平等)合同,因这些药物可大大降低普萘洛尔的疗效。盐酸普奈洛尔不宜与地高辛及血管扩张药合用,否则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盐酸普萘洛尔不宜与吗啡合用,因吗啡可使普萘洛尔的作用增强或延长,甚至引起死亡。盐酸普萘洛尔不宜与氨茶碱合用,因普萘洛尔的β受体阻断作用,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并可降低氨茶碱的疗效;同时,氨茶碱亦减弱普萘洛尔对心脏的作用。除上述药物相互作用外,盐酸普萘洛尔应用不当,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诱发哮喘 由于普萘洛尔除对心脏的β1受体具有阻断作用外,对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也有阻断作用,故可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鼻粘膜微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使原有哮喘的病人哮喘发作或使呼吸困难加重。因此,凡有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等病史的人要禁用普萘洛尔,尤其是近期有急性发作者,普萘洛尔应视为绝对禁忌药;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应慎用。导致休克 盐酸普萘洛尔能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与房室传导功能减弱,血压下降,故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症等患者均应禁用。促进心衰 因普萘洛尔可抑制心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可加重心衰症状,故充血性心衰患者禁用,或等心衰症状得到控制后方可使用。由于普萘洛尔有增加洋地黄毒性的作用,因此心脏高度扩大,心率又不平稳的患者也应禁用。此外,盐酸普萘洛尔有引起胎盘缩小,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分娩时无力造成难产等不良反应,故妊娠妇女不宜使用。由于普萘洛尔可引起嗜睡、头晕、乏力等中枢反应,驾驶员及注意力需高度集中的机械操作员应慎用。较长期服用盐酸普萘洛尔的患者,不可突然停药,否则可出现原有症状加剧的反跳现象,而引起严重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死亡。作者单位:闽东卫生学校参考文献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5;23(2):982 吴钰: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1623 缪哲新: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1998;13(2):524 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编译:药物交互作用与禁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0;116,118,1195 魏开敏:慎与心得安合用的药物*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8;(3):30

可采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简易工具

我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现状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刘爱萍 王培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包括冠心病事件(Coronary heart disease)和脑卒中(stroke)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健康风险评估是一种有效的鉴别高危人群的方法;风险评估本身也是一种健康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危险因素的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健康风险,从而延缓疾病发生。一、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健康风险评估是健康管理过程中关键的专业技术部分,并且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能实现,是慢性病预防的第一步,也称为危险预测模型。它是通过所收集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并据此按人群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控制与干预,以帮助政府、企业、保险公司和个人,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风险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多因素模型法,它建立在多因素数理分析基础上,即采用统计学概率理论的方法得出患病危险性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能同时包括多种危险因素,常用的有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 和 Cox回归)。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进展心血管疾病预防实践的进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的研究,其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根据各种危险因素水平综合评估个体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危险,以便对处于不同危险等级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干预是目前心血管防治领域的热点,而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模型就是以是否发病或死亡作为因变量,以危险因素为自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 和 Cox回归建立回归方程,预测个体在未来某个时间(5年或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或死亡的可能性(即绝对危险度),由于方程的结果反映了个体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发病或死亡危险,也被称为综合心血管病危险(total risk)。绝对危险度是以人群的平均危险因素水平和平均发病率对Cox 生存函数进行调整,如10 年发病危险概率( P)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β1 至βp 为各危险因素不同分层的偏回归系数,x1…xp 为每个人各危险因素的水平,M1…Mp 为本人群各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S0 ( t ) 为在t 时间(如10年)的平均生存函数,即危险因素平均水平时的生存函数。1993年,新西兰成为最早引入“综合风险”进行高血压管理的国家[2]。同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提出将血脂管理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管理结合起来[3]。之后,欧洲心脏病协会、欧洲动脉硬化协会、欧洲高血压协会提议将多个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作为冠心病防治指南中进行降压、降脂治疗的主要标准[4],而且,国际上多家心血管病协会都在疾病防治指南中采用了综合危险的概念,并在实际中应用[5-8]。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典型代表是Framingham心脏研究建立的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9],该模型被用于预测不同危险水平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如10年)发生冠心病危险的概率。西方国家多以Framingham心脏研究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制定适合本国的综合危险评估指南[10]。由于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对象是美国白人,有研究显示其预测结果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人群)[11-12]。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利用自己的研究队列建立了适宜本民族人群特点的预测模型[13-15]。三、我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现状在我国,由于人群心血管病的疾病谱和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不同[16-17],为此,于2003年开始开发适合我国人群的危险预测模型。主要研究有:1.北京心肺血管研究所以1992年建立的 “中国11省市队列研究人群”为基础,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的多因素分析[18],以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作为预测指标,以年龄、血压、TC、HDL-C、吸烟和血糖6个危险因素为主要参数对男女两性分别建立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计算不同危险水平(即上述6个危险因素不同组合)个体10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绝对危险,结果显示: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对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别。我国35~6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分布情况是:发病危险概率<10%者占,发病危险概率≥10%者占,发病危险概率≥20%者只占。而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在发病危险概率≥10%的人群中,表明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度的评估比相对危险度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评价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时不应仅看危险因素的个数,还应考虑危险因素的不同组合。该研究组同时采用Framingham模型评估我国11省市队列研究人群的冠心病发病危险[19],发现Framingham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于是以“中国11省市队列研究人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男女两性冠心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2.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20-21]。该协作组考虑到我国是冠心病相对低发、脑卒中相对高发的国家,如果采用冠心病发病危险来衡量个体或群体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显然会很大程度的低估其危险,而不足以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并发现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二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种类基本相同,各危险因素对发病的贡献大小顺序也相同,为了更恰当地反映我国人群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该研究依据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队列随访资料,将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合并后的联合终点称为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即如某一个体兼患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则仅记为1例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该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作为预测模型的因变量,以年龄、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是否糖尿病(GLU)和是否吸烟等6个主要危险因素为自变量,拟合分性别的最优预测模型。进一步将各连续变量危险因素转化为分组变量拟合出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该工具是根据简易预测模型中各危险因素处于不同水平时所对应的回归系数,确定不同危险因素水平的分值,所有危险因素评分之总和即对应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10年发病绝对危险。例如:一个50岁的男性,血压150/90mmHg,BMI 25kg/m2,血清总胆固醇,吸烟,无糖尿病。评估步骤如下:第一步:年龄50岁=3分,SBP150mmHg=2分,BMI 25kg/m2=1分,分,吸烟=2分,无糖尿病=0分。第二步:评分求和3+2+1+1+2+0=9分。第三步:查表9分对应的10年发生ICVD的绝对危险为。同时该研究通过采用独立人群回代检验和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证实了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能很好的反映中国人心血管病的综合发病危险。2005年青岛人民医院利用该评估工具对2287名中年干部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探讨了该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该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人群的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简单筛选,在低危人群中,计算个体绝对危险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危险度和最低危险度来评估其发病相对危险度[23]。此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所以4400名男性首都钢铁工人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年,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建立了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预测模型[22]。随着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向综合危险高危人群策略的转移,疾病发生危险度预测模型研究领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参考文献]1. 陈君石,李明.个人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 Jackson R, et al. Management of raised blood pressure in New Zealand;a discussion document. BMJ,1993, 307:.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 Summary of the secon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JAMA 1993; 269: 3015-. Pyorala K, De Backer G, Graham I, Poole-Wilson P, Wood D.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 1994; 110: . 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rch Intern Med, 1997,157: 2413-2446. 6. 27th Bethesda Conference: matching the intenslty of risk factor management with hazard for coronary disease events. J Am Coll Cardiol, 1996,27(50):. Smith SC Jr, Amsterdam E,Balady GJ, Bonow RO, Fletcher GF,Froelicher V,Heath GDHSc, Limacher MC,Maddahi J,Pryor D,Redberg RF,Roccella E,Ryan T,Smaha L, Wenger NK. Prevention Conference V: Tests for Silent and Inducible , 2000, 101(1): e12-16. 8. Assmann G, Carmena R, Cullen P, Fruchart JC, Jossa F, Lewis B, Mancini M, Paoletti 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ducing The Risk: A Worldwide View.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irculation, 1999,100(18): . Wilson PWF, Agostino RBD, Levy D, et al.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sing risk factor categories (Framingham).Circulation,1998,97: SM, Balady GJ, Crigui MH, et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uidance from Framingham: 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s Task Force on Risk Reduction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 Circulation,1998,97:, McGeeDL, Cooper RS, etal. How generalizable are coronary risk prediction models? Comparison of Framingham and two national cohorts. Am Heart J,1999,137:837-845. JL, Sesso HD, Stedman M, etal. A comparison of the Framingham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prediction models in 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 Am Heart, 2002, 144:. Menotti A, Lanti M, Puddu PE, et 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idenc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European study for a European coronary risk chart. Heart, 2000,84:238-244. JM, Peeters A, Liew D, et al. A model fo predicting the futur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in perentil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J Cardiovascular Risk, 2001, 8:. Jackson R. Updated New Zeal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benefit prediction guide. BMJ, 2000,320: B, Zhang H, Wu Y,et al.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Chinese populations. CVD Prevent. 1998,1:.吴兆苏,姚崇华,赵冬,等.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监测结果.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 25: .王薇 赵冬 刘静 吴桂贤 曾哲淳 刘军 秦兰萍 孙佳艺 吴兆苏. 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 Liu J, Hong Y, D′Agostino RB, Wu Z,Wang W,Sun J,Wilson PWF, Kannel W, Zhao D.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Chinese population of the Framingham CHD risk assessment tool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Multi-Provincial Cohort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893-901. Y, Liu X,Li Xian, Li Y,Zhao L, Chen Z,Li Y,Rao X, Zhou B,Detrano R,Liu K. Estimation of 10-Year Risk of Fatal and Nonfatal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ese Adults. Circulation,2006,114:. Zhang XF, Attia J, D’Este C, Yu XH, Wu XG. A risk score predic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a Chinese cohort. J Clin Epidemiol, 2005, 58: 951–. 李慧凤 王萍 王鸿雁 徐莉 杨德胜 贾少丹.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青岛地区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 33(2):178-18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投稿须知:征稿范围 该刊欢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学与人群防治、专题评论、新视野、讲座、综述、学术讨论、学术动态、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与方法等栏目的稿件。述评、对策研究、专题会议纪要和从医与治学等栏目的稿件主要为约稿。来稿要求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标准并得到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论著、综述、讲座等文章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 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文章不超过1500 字。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 个汉字以内为宜。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应是: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 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于文末栏右侧顶格写“( × × × × × × × × × 整理)”,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Email 地址),并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单列一段注明“协作组成员:× × 单位( × × × );× × 单位( × × 、× ×× )”。通讯作者只列一位,由投稿者确定。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脚注中外国作者的通讯地址应用其本国文字加注。论文系在国外进修、学习、工作后撰写,应附有所在单位证明,同意在国内发表。 摘要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400 个实词左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 汉语拼音)、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作者应列出全部姓名;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前加“*”。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 ~ 5 个关键词,各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 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 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 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 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医学名词 以1989 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 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图表 每幅图、表占1 页,并连带图、表说明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正文中未注释过的缩写。表格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 值、P 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 / 3 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与宽的比例约为5:7 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 年2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 年1 月第34 卷第1 期 Chin J Cardiol,January 2006,Vol. 34 No. 1 ·95·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 min.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 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 / kg /min 应采用ng·kg - 1 ·min - 1 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 / kg·min - 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斜体字“A”。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 号文件精神,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 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 Hg 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 mm Hg = 0. 133 kPa);如血压数据只出现在图、表中,也应在先出现的图或表的注释中注明换算系数。 数字 执行国家标准GB/ 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 位数字时,每3 位数字一节,节间空1 / 4 个汉字空,如61,329. 476,56 应写成61 329. 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公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 ~ 95%不要写成5 ~ 95%;百分数的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 ± 2)% 不得写作65 ± 2%,也不宜写作65% ± 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时,书写方式为:4 cm × 3 cm × 5 cm,而不写成4 × 3 × 5 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 检验用英文小写t;(5)F 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 ;(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 值、x2 值、q 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逗号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参考文献 按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对连续序号采用“-”连接。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 获基金及获奖文稿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来稿格式 来稿应一式两份,其中1 份为打印稿,另1 份可为复印件。要求字迹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字母大小写、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 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内容。 修改稿附软盘 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存入软盘(或直接用电子邮件寄至责任编辑),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备用。注意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 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 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对不刊用稿件,将书面通知作者,不退原稿,但原始照片将退还作者。如果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欢迎提出申诉。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 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不足1500 字文稿每篇20 元,超过1500 字每篇40 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上述付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 册,论著类文章另赠送抽印本20 册。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所付稿酬中已含上述两种版本的稿酬。 该刊对重大科研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 个月内刊出。 来稿请寄:北京东四西大街42 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10.请勿寄给个人。

医学血液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科技与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孔朝霞.陈璐.[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中国医学科研论文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5期.李晶.[4].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3期.孔朝霞.陈璐.[7].互联网+医学教育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与慕课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6期.王运平.[8].中国医学、法医学与解剖学关系之探析.《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3期.陈琦.[9].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在京成立.《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9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员部.[10].中国医学中的信息、系统和复杂性思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4期.邬焜.二、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LibQUAL+®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被引次数:1作者:周琴.情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学位年度)[2].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魏民.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方剂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作者:陈桂卿.中西医结合基础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4].近代日本汉洋医学之争探析——兼论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作者:邹小凤.世界历史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被引次数:2作者:高晞.专门史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被引次数:4作者:梁少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观念中的人文世界》英译实践及译后总结.作者:楼佳伊.英语笔译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宋阿霞.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学位年度)[9].五行学说与《黄帝内经》——论五行学说是怎样与古代中国医学合流的.被引次数:2作者:罗曼.中国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当代中国医学 精神的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许启彬. 学东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3]Identificationofrawcuscutaesemenanditsprocessedproduc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ion/.《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4]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5].《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6]《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7].《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8]Determinationofxanthatin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riplequadrupolemassspectrometry:《Journalofchromatograph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9]Acombinationofpharmacophoremodeling,.《Biomedic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10]《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四、中国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大成》研究.曹丽娟,2011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2]《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011年度摘录基金文章统计.魏民.王梓宁.李琳.庞玉萍,2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1年学术年会[3]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中文医学影像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例.杜艳霞.史晓娟.孙超.赵娜,2015第十三届(2015)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从文献计量角度聚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医学科技国际论文计量分析.王敏.张玢.李海存.刘晓婷.许培扬,2009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6]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图法》四版“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质疑.任书俊,2009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8]中

医学专业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那么,关于医学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 索引序列
  • 中华血液学杂志参考文献
  • 论文如何发表中华血液学杂志期刊
  • 欧洲血液学杂志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参考文献字体
  • 医学血液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