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展览馆主题确定的论文

展览馆主题确定的论文

发布时间:

展览馆主题确定的论文

当今,全球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有预言说,世界经济将面临长期衰退和萧条的巨大风险。在这样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上海,将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一次规模史无前例的世界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世博会,世博经济能否一扫阴霾,一如既往地魅力四射,给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带来阶段性的加速发展?抑或让整个世界经济止步衰退的危机? 以科学的态度,以满怀的期待,我们展望着,在这个风雨飘零又风起云涌的经济时代,危机中永远存在着勃勃生机。 走出衰退的一个新契机 今年9月以来,始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瞬间席卷了整个世界,从地球最西边的美国到地球最东边的日本,从最南端的新西兰到最北端的冰岛,从最富裕的工业国家到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各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甚至东欧、南美多个国家濒临破产边缘。曾经财大气粗的金融巨头顷刻之间就轰然倒塌;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转眼之间就灰飞烟灭;数百数千万人面临失业和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从财长、央行行长到公司管理层都惊慌失措;世界经济面临长期衰退和萧条的巨大风险。此时此刻,人们心怀些许期望地带着一个共同的疑问:世界经济何时能够走出衰退? 全球金融危机通过三个传导渠道影响中国经济 刨根求源,作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从特定金融产品扩展到金融机构,进而扩展到全球金融市场,目前正处于从金融体系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阶段。 对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次贷证券投资、贸易和资本流动这三个传导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将此次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199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目前房地产市场则已经形成了十分浓厚的观望和调整的气氛;1998年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只有18%,到2007年上升到38%左右;在美国本土爆发次贷危机后,前期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热钱”将会回流美国本土“救火”,而大大降低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兴趣。因而,此次与1997金融风暴时相比,中国经济受到国际环境的冲击更大些。 据最近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1-9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宁波、南京以及上海1至9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31%、-44%以及,均出现了大幅回落或明显减速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欧美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将继续降低,虽然现在还有很多过去的订单,但是现在新签订单已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欧美企业对华投资规模正进一步降低,导致未来几年内实际外资合同金额的大幅萎缩,从而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影响地区经济增长。 上海世博会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 然而,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受历次外部大冲击的经验看,每一次都成为中国经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的重大机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必须转变过去那种过度依靠出口需求和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短期对策可以采取拉动内需和较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长期对策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则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 从长三角地区来看,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发展都是一个机遇。即将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作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80个国家和44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数字表明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上海世博会将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世界在同一个主题下以不同的方式来诠释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二是向世界展示展览、论坛和活动;三是推出网上世界博览会。网上世界博览会将通过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多种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让更多的参观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远距离参与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会的很多活动将在长三角各个城市举办,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将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会展业、都市旅游业、城际交通业将显出繁荣景象。据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国内外客商、参观者来到上海,最高日接待人数将达到80万。其中95%的外省市参观者有住宿需求,38%的客流将会继续停留在长三角区域游览,近九成会选择苏浙地区。长达六个月的巨大客流,将给长三角周边的景区、宾馆、餐饮、交通乃至休闲场所带来直接的经济刺激。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长三角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实现长三角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 从全国来看,上海世博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重大机遇。 历届世博会的许多“亮点”都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着力点,贝尔发明的电话机在世博会上展示,实际上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模式;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世博会上亮相,其实为人类飞天的梦想打下了基础。韩国大田世博会以“新的起飞之路”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新一代的交通、宇航、电子、通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大田世博会结束后,原展览园区内迅速聚集大批韩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形成“大德科学园区”。与此相似,日本借着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关西地区的产业进行了大幅度的结构调整,一个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范围内的大阪城市圈成为日本的商务交易、金融、信息交流中枢,促成当今世界著名的“关西经济带”。 根据上海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各参展国家将围绕世博会主题,展示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我国将探索通过重大国际展会实现工程科技研究与管理资源整合,攻克一批科技难题,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和集成化的科技成果,从而催生“世博经济”新增长点。在世博会举办中和举办之后,许多“亮点”将加快成果产业化,让创新成果广泛传播、应用,使科技世博的“亮点”最终能为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从全球来看,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经济再次繁荣的新起点、新契机。自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发展迅速,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 考察历届世博会,能在规模上与上海世博会相媲美的有三届,举办国的发展都明显获益: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阪经济圈融合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使西班牙南部原来相对落后的地区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带动了下萨克森州经济的复苏。上海世博会将拉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机遇,更是世界经济走出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次机遇。 上海世博会有利于提升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世博会是一个推介国家技术创新和形象的平台,所以经济萧条的国家更不应该放过这个推介机会。世博会是全球文化、经济、技术的交汇碰撞,世博会更多的机遇隐藏在现场会展和巨大人流的背后。上海世博会将为全球资本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使其能与中国企业广泛接触交流,这有利于提升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从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举办的具体时间来看,届时世界经济可能已经走出衰退阴影并且迎来复苏,上海世博会有望成为全球经济走出衰退、迎来复苏的新起点。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是在经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举办的,成为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重新振兴的起点。因而,上海世博会对发达国家资本来说,是一个帮助其摆脱危机和寻找投资方向的机会,这也间接帮助了处于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因而,举办上海世博会本质上是多赢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经济再次繁荣的新起点、新契机。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认为,中国在筹办和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将会为世界打开一扇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窗口。德国不来梅国际大学校长约阿希姆·特罗伊施教授认为,上海世博会能吸引创纪录的参展主体,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这一届世博会主题的高度认可和期待,也说明全世界都在关注人口最多的中国如何发展。相比奥运会,相信国际社会共同参与、会期更长、主题更宏大、内涵更丰富的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更加广泛、积极和持久的影响。(肖严华) 世博让主办国经济出现奇迹 所谓“世博经济”是指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世博会期间,以及世博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商业契机,推动和发展本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文化持续成长的一系列活动,是一种能为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特殊经济现象。 世博会带来三层收益,一是城市资源的价值提升。二是在世博的开发过程中,包括它的标志出售、商业化运作和赞助商等,这是世博经济中最直接的收益部分。三是世博会带来很大的旅游人群,游客的衣食住行等带来的收益增加应该说也是很大的潜在增量。 这就是世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博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博推动的经济腾飞 从历届世博会的举办经验来看,世博主办城市都把筹办世博会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借助世博契机为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世博引起的直接与间接需求从总体上拉动主办城市与主办国的经济增长; 二是促进相关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投入运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为大阪在国际商业和产业舞台的崛起带来了持久的后续影响力。大阪世博会和东京奥运会以日本两大城市为据点横贯东西,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两次大型活动产生了日本在世界中引以为荣的新干线,同时也是高速交通网诞生的契机。这届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 大阪世博会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而世博会带来的大规模建设机遇使大阪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赶上了东京的水平,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日本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布局有极大意义。仅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日本就签订了约20亿美元的出口合同。 1985年筑波世博会,直接相关支出大约为11579亿日元,派生生产收入达到23163亿日元,是世博会直接支出的19倍,而这些对日本1985年GDP的效应约为,当年日本GDP为万亿日元。 加拿大举办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直接支出为亿加元(8亿美元),增加产值28亿加元,联邦和所在省(哥伦比亚)财政收入分别增加亿加元和亿加元。同时,该届世博会为加拿大提供了万个就业机会,工资总额达到亿加元。 韩国举办1993年大田世博会的直接支出为2000亿韩元,而大田世博会带来的GDP收入为30000亿韩元,韩国当年的GDP为万亿韩元,世博会的GDP效应达到左右。大田世博会还为韩国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 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02亿德国马克。其在当年德国GDP上产生的效应为170亿马克,而2000年德国的GDP约为亿马克,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在德国全国GDP的效应接近.汉诺威世博会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20亿马克的财政税收。在汉诺威世博会准备和实施阶段,由巨大支出额造成的显著效应来源于对“围栏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有形影响是指世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 无形影响是指世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 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影响往往比有形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 一、增强凝聚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事件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从上海申博到2010年世博结束,从前期的“人人盼世博”到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世博”这是个祥和的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世博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主办世博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大型事件。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世博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热情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上海世博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三、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主办世博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有了世博会,上海不仅能解决数万个就业岗位,还将衍生出一些新型产业。更重要的是,世博会为中国在加入世贸后加快与世界全面接轨创造了条件。奥运会和世博会都是万众瞩目的全球性顶级会展,能够强力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创造出无限的商机和财富。魅力无穷的城市大型事件完全能够成为21世纪初带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乔兆红) 产业结构升级在即 目前,上海产业结构升级进入关键性阶段。上海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50%左右摆动了十年之久。这种状况表明上海产业结构正在孕育与酝酿,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与方式,实现突破性升级,步上新台阶。伦敦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88%,纽约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了90%,而上海服务业就业比重在2007年只有. 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到了重要关口 目前上海产业发展面临的两难问题是,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支柱产业,提供给城市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它也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与就业渠道,短期内不能予以大幅度削减;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服务业,提升城市能级,向国际大都市方向发展,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从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制造业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线性趋势一直呈平行状态,并没有出现制造业明显下降与服务业明显上升的趋势。上海产业发展摆动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状态一直维持到现在。 当前,上海产业结构升级急需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中低端制造升级到高端制造;降低外贸依存度,主要产品市场由国外转向国内;降低产业同构化程度,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形成分工与协作关系,形成全球城市区域;大幅度提高服务业的就业与增加值比重,构建轻型与低碳经济。 然而,在没有实质性外来冲击的条件下,上海经济必然沿着已有的轨迹继续发展,中低端制造、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延续下去。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变得更为迫切。 全球经济在过去30年来大幅度提高了市场程度,自由放任主义延伸到全球各个角落,然而在没有相应的全球治理机制相伴行的状况下,现在被证明这是极具危险性的做法。 伴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美国市场会进一步萎缩。美国的低储蓄率与高消费率终于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经济体居民消费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它在打击全球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同时,也促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在我国资本管制下对我国经济影响受到限制,但是进出口总额必然减少,投资信心必然受到打击,这必然会对上海中低端制造以及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相当大的消极性影响。上海将逐渐感受到这场危机的副作用。 事实上,既使没有全球金融危机,高碳性、中低端制造以及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必然促使上海经济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变换增长轨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世博经济与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重要动力,也是上海未来三年内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从某个角度来讲,世博会是上海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契机,也是上海近期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 从世博会举办历史来看,世博经济对举办城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可达到2%以上。 首先,世博经济促进举办城市产业结构升级。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举办使西班牙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从1990年的57%增长到1993年的63%,年平均增长率为,塞维利亚也成为欧洲旅游胜地。 其次,世博经济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分工与协作关系。以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为例,世博会促进了以大阪为中心城市圈的形成与兴起,日本关西经济带保持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日本在世博会前后大力推进大阪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大阪产业重点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和信息产业转换。日本以大阪市作为关西地带的中心城市,通过轨道交通和便捷的交通设施,促进了大阪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虽然历届世博会各有盈亏,但服务业却无一例外地从中受益。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183天中,预计平均每天4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静安区的全部人口倾巢出动。如此众多的人流带动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将极大地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就业与增加比重。上海服务业就业比重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60%,改变制造业长期居高不下的产业结构,从而加快上海产业就业结构与增加值结构的合理化步伐。 同时,如此众多的世博参观人数到达上海,依赖于长江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以及各种交通工具充分发展。另外,这么多参观人数需要有序安排使之到达上海世博会参观,部分参观人数可能需要先行参观长江三角洲其他旅游景点,再进入世博会场。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各城市正在以旅游为抓手,力争能从上海世博会分流旅客,分享部分旅游收入。这样,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旅游为切入点,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多年以来产业同构化程度有望得到缓解,并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上海长期以来出口在经济增长贡献率过高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变。 世博经济与上海产业结构高度化 受益于世博会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上海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部分产业由于与世博会具有直接关系,将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成为拉动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产业,实现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上海的旅游业与会展业将直接受益于世博会,增长强劲。世博会183天的展期,可直接带来旅游与会展业迅猛增长。估计到2010年,上海的外汇收入将达46亿美元,上海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将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旅游业的增加值增幅超出全市平均增幅,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上海世博会将促进旅游业与会展业相结合,形成现代都市会展旅游业,沿着旅游产业价值链推动收益扩大。由于会展业的行业带动比值约为1:9,世博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与促进效应是明显的。 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受益于世博会,增长势头迅猛。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同时,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及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上海世博会将展示最新的科学技术,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势必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与合作,促进人才的汇聚与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组与合并。这有利于上海逐渐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城市。 上海创意产业也将得益于世博会。世博会的工艺品、电影、广播、会场标记设计都包含着较高的创意,以吸引参观者的眼球。世博会的场馆设计、音乐创作与演出、表演,都会极大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世博会的主题馆与国家馆设计对上海创意产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各个国家的场馆设计与施工,部分必然要就地取材和节约成本,雇佣上海或我国的人才,这有利于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陈建华) 从世博看“大都市圈”经济辐射 二次大战后,世界城市发展的最大创新是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大都市圈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区持续繁荣发展的火车头,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则日益成为全球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的枢纽中心和网络节点。 世博会历来是举办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助推力,它甚至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起飞,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 世博会赋予上海的特殊使命,将加强其在长三角经济圈博弈、竞争、合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搭建起产业、交通、技术、旅游等各个层面的沟通合作平台,世博会举办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加速融合的最佳契机。 从世博效应作用的三个阶段来看,即筹备效应(投资拉动)、举办效应(需求拉动)、后续效应(品牌以及新技术拉动),世博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也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显现。 从短期和中期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基础设施、观光旅游、城市发展、产业投资等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产生显著的联动效应,推动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增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200个国际组织、国家和企业来参展。在此期间,上海将迎来550万外国游客,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住宿、游玩将会在整个长三角实现分流。 世博会“磁吸效应”的辐射范围,核心辐射圈覆盖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外围辐射带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延伸至长江中上游地区。 此外,举办世博会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之需要,上海可以借世博会东风打造“四个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对接上海部分产业转移,进一步做大当地相关产业规模,形成某些产业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共荣。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指出,上海世博会将带动相关产业投资2700亿元,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 另有测算表明,世博会筹备期间,每年对上海 GDP增长的拉动约为 2%,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举办当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 ,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在筹办、举办期间对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在左右。 从长期来看,世博会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会后区域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新技术新材料展示交流后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重要区域经济圈的形成所致,长期拉动十年之内可望维持.世博会的举办以及随后几十年的综合利用,必将带来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长三角地区,带动整个华东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 世博会历来是举办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助推力,它甚至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起飞,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拥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可以借此崛起,成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经验表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GDP比重往往占一国的10%以上。因此大都市圈域经济的形成将大大拓展上海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机遇,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既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也是上海实现城市总体创新、建设“四个中心”目标的必由之路。

据权威部门统计,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是1:10,也就是说,会展收入为1的时候,整个城市的经济提高10,所以说个大城市都在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会展经济,争相成为一线会展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注目。 作为一线会展城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区域生产和销售的核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优势,或者说是商家必争之地,比如北京;其次,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际信息辐射力,换言之是具有全球信息效应的城市,比如上海;再次,就是具有非常活跃的经济因子,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如广州、深圳;最后,是具有特殊区域意义的城市,比如西部大开发中的程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沈阳等城市。 除去几个典型的一线城市,大部分省会城市都算会展二线城市,笔者所处的城市也算是二线会展城市。从事会展工作多年以来,总结一些会展的营销经验,与同行共勉。 一、 选题: 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展会,其主题一定要与所在城市的行业基础相配套。通过展会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行业的雄厚基础则是该主题展会的强大后盾。很难想像在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举办重工业展览会,即使办成了,其规模、生命力等方面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延续性;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争相成为区域会展中心城市,随之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哪个会题比较时髦、或者有成功的先例就上马立项。比如,大连服装节策划的很成功,现在全国各地每年有数十个服装节,导致的结果是除了大连服装节外没有品牌展会,很多地方的服装节办了一年就没了,办不下去了!很难形成象大连服装节那样的品牌展会。 所以说立项是个重要的环节,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个城市配套、这个行业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同类展会举办情况、目标参展单位的意向如何、是否有差异性的营销手段等。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是展会成功的绝对基础,甚至选好会题就等于展会成功了一半。 二、 组织机构的搭建: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展会的举办非常需要有个权威的组织架构,这不仅仅体现在招展上,对于行政审批、宣传、寻求合作等方面尤其重要。 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搭建了比较合理的组织机构。特别邀请了带国字头的“中国酒类商业协会”为指导单位,省市两级政府为支持单位,主办单位则是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这样,展会批文很容易拿到手,办理工商审批的时候更是非常的容易,尤其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后期的宣传上,很多媒体了解到有省市政府的参与,报道非常及时,也非常的详尽,大大促进了宣传工作。对于参展商来说,这个展会是很权威的,甚至在开幕式上可以和省长一起合影,共同参观自己的展台,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机会,所以招展工作也顺利了不少。 但是有一点,就是不能胡乱搭建组织机构,因为一旦主办单位主要领导不能到会,或者领导的重量级不够,不仅媒体会有负面的报道,参展商会非常的失望,对展会的延续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起纠纷。 记得年初的时候去上海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在邀请函里面清晰的写着某某部级领导亲自到会并发表演讲。我感到这是一个机会,就赶去参会,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主持人只是宣读了该部级干部发来的贺电,而且另几位行业专家也没有到会,只是给每个参会者发了一份据说是这些缺席专家最新的研究论文资料,这让参会的人员非常生气。也许这样的会议就没打算继续办,即使明年还有我也不会再去了。 所以现在会展行业总在提倡诚信办展的确是应该的,不能因为几个不规范的会议使整个行业蒙上阴影,毕竟会展这个行业方兴未艾,是为数不多的朝阳行业之一。 三、 卖点策划: 每个展会的成功都离不开卖点的策划与执行,尤其二线会展城市的展会。 现代会展已经不再是80年代只要立个项,拿个批文就坐等收钱的时期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竞争的加剧,有了竞争就需要组织者有差异化的营销思路,开发足以吸引参展商眼球的卖点。 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展会上大都同期举办一个同主题的会议,邀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现场演讲,吸引参展商参展并免费参会。当第一个使用这种方式组展的人是非常聪明的,可是后来跟进的却显得盲目。 比如汽车工业展,非要在同期搞个汽车工业论坛,试想有这必要么,会有多少参展商会去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论坛?会有多少专业观众去听跟他们毫无疑义的论坛?毕竟车展是一个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展会,它的专业观众就是广大老百姓,他们没有必要参加什么论坛,他们不会关注这个行业发展的如何,只是关注车价降了没有、哪种车性能好价格便宜,总不能组织一大堆参展商去参加论坛吧,那样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抛开专业观众而制造的噱头是没有用的。 但是有一些展会配套性的搞一些论坛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特许加盟展览会,很多创业者需要有个接收专家指导的机会,参展商也乐于利用这个机会传达一下自己的产品、理念以及优惠政策,这种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论坛才适合举办。 所以说卖点的开发是根据不同性质的展会而制订的,不能搞一刀切。通过对展会主客双方详尽的分析制订营销思路。 1、 客观分析展会的目标参展单位是哪些,他们参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达到自己参会的目的。 2、有效分析展会专业观众是哪些人或哪些群体,他们想通过展会得到什么,是得到行业信息还是直接寻求合作,他们有什么群体性特点,善于接受哪些方面的信息或者建议。 3、 自己的所掌握的资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局限,如何弥补,如何取长补短。 4、 合理分析行业特色,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所暴露出来的长处和不足。 5、 客观分析全国同类展会举办的成绩与不足,了解成功点和失败点,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 6、 展会所在城市的环境弊端有哪些,如何规避。 经过这些分析后再制订展会的卖点,争取弥补以往展会的不足,制造出差异化的卖点策划,这样展会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较大,才比较容易形成品牌展会。 四、 整合宣传: 展览会的宣传工作很重要,对于二线会展城市来说,组织一个展会更是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当城市信息辐射力不够的情况下,主动的宣传则尤为重要。 由于全国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期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展会肯定有很多,如何能让自己的展会吸引更多参展商的眼球、如何让自己的展会与众不同,除了差异化的营销策划以外就是整合宣传了。 为什么说是整合宣传呢,其实以往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单一,就是寄发邀请函,在报刊上刊登一定数量的广告,根本谈不上整合,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展会组织者开始注重宣传策略的整合,配合各种宣传手段,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特点如下: 1、 加强传统宣传渠道,比如报纸、杂志广告的投放,还有各种新闻软文的大量发表;电视广告短片的制作;邀请函的大量寄发。 2、 开发户外立体式宣传渠道,包括户外看牌、道旗等媒介的广告宣传;公交车身广告等,这样广告到达率大大上升。 3、网络宣传。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展会组织者也开始重视网络宣传,笔者参与的江苏空调展就专门设计了自己的展会网站,并大量与专业网站或者门户网站链接,并通过电子邮件寄发邀请函,既方便又快捷,省时省力。尤其很多专业网站需要这些信息,所以更促成了会展宣传与网络的密切合作。 4、展会宣传。主要是在自己展会开幕前到其他同类展会上直接与参展商沟通,笔者参与组织南京国际汽车展的时候,曾与其他同事一起参观了西博会汽车展、苏州汽车展等同类展会,并现场与参展商沟通,邀请其参加南京车展。 5、合作宣传模式。与相关媒体联合宣传,笔者在组织江苏酒展的时候,与北京的《名牌时报》联合开辟了新的互相宣传模式,即由组委会提供资料以及客户资源,该报刊刊出《糖酒特刊》,专门报道展会进展情况,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新宣传模式。 当然,展会的宣传方式非常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只是要根据自身展会的特点制订宣传策略,否则浪费资源是很不值得的。 五、 服务: 很多展会就是这样,一旦开展了,反正参展商也交了参展费,服务方面就差了不少。其实不然,作为成功的品牌展会,服务方面尤其重要,比如与展馆的沟通方面,很多时候需要主办机构直接沟通的,一旦主办者的服务不到位,参展商与展馆之间又经常信息不对称,这样问题就多了,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纠纷,这对展会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组织者不可能让每一家参展单位都满意而归,但至少基本的服务要做到位。 现在很多展览会都是独立的展览公司,展会的举办必须租用专业展览馆,所以在服务上就分成了两块,即组织者和展馆。事情就是这样,三方的事情很难做到完美的沟通,所以要求组织者更要看重展会的服务工作,让参展单位有个良好的心情、良好的参展环境来实现参展目标,这对展会的延续性非常重要。尤其会展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 六、 后续跟进服务: 按正常来说后续服务也应该算服务,应该放在上一条里阐述,但是我认为会展的后续服务工作很重要,必须要独立出来才能体现出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前文里笔者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品牌展会”,现在我们国家会展行业非常缺少品牌展会,真正称得上是品牌展会就那么几个,“广交会”、“哈洽会”、“高交会”等,为了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我们必须培养一批品牌展会,这样才会缩短与日本、德国等会展发达国家的差距。而创立品牌展会所必须的一个环节就是后续服务工作。 笔者曾参与组织江苏酒展,在展会结束后,我负责把所有收集到的专业观众资料、论坛资料、参展商资料等收集到一起,刻录成光盘,寄给参展单位,或者把文字资料通过电邮、传真等方式也发给参展单位,这样,或许在参展时候有所遗漏,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加以弥补,使参展单位非常满意。这项工作也许比较烦琐,但是对于下一届展会的帮助将是无形的。 现在很多展会根本不注重后续服务,笔者认为,成功的展会不仅仅是参展商多、专业观众数量大,还要有良好的服务系统,尤其是经常被忽略的后续服务系统。 一个成功的展会有很多不可分割的环节,详尽之处不是笔头所能记录,很多方面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我的经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得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1. 上海科技馆位于开发中的世纪大道东端浦东新区市政中心广场的南侧.与世纪公园相邻与东方明珠电视塔相望;与浦东行政管理中心、世纪大道、锦绣路等,相映生辉.建设基地由浦东花木分区行政文化中心9号及11号地块组成.它将借助新的设计理念与管理手段,以"天地、生命、智慧、创造、未来"等五大展馆为基本内容,以人、科技、自然三者关系为主题,成为兼具展示与教育、科研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等四大功能的新型科技中心.上海科技馆由两块独立地块组成.9号地块设置主体建筑,11号地块设置辅助建筑.总用地面积为68728m2.总建筑面积共约96067m2(扩初资料).其中主体建筑具有展示、服务、管理、收藏制作、设计、维修功能,辅助建筑为能源中心、研究、交流、情报、行政管理等功能.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上海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促进全体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宗旨,融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以学科综合的手段及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上海科技馆首期对外开放六个展区、一个分馆:体验各种地质变化的地壳探密展区;展现雨林地形、热带植物、奇妙物种,展示生命奥妙的生物万象展区;少年儿童观察外部世界,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儿童科技园;揭示自然规律,演示多种科学现象的智慧之光展区;强调“好主意”是创新之源的设计师摇篮展区;展示现代信息和影视技术的视听乐园展区;陈列逾三千件的人类、动物、古生物珍贵标本,讲述生命传奇的自然博物分馆。大到宇宙苍穹,小到生物细胞,众多科学原理和科技成果在这里得到声情并茂的展示,给游人以启迪和教育。此外,还有给人以全新感受和强烈震撼的IMAX立体巨幕影院、球幕影院以及四维影院。正在规划设计中的二期展项工程,还将推出若干个展区,其展示内容更加全面,展示技术更加先进,展示形式更加丰富。2.站在上海科技馆门前,我仿佛戴上了哈勃射电望远镜,我的“视线”一下子延伸到了5亿公里之外的正在火星上探测的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正如美国斯奎尔博士所形容的:登陆在火星如此小的范围,就好比从巴黎把高尔夫球打进位于东京的球洞一样,任务极其艰巨。在近7个月的太空飞行中,一阵强风或一块尖锐的小石头都有可能使这个花费亿美元的火星探测计划付之东流。视角一变,我看到了我国“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也继俄美之后,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球!这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世界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让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家们和全人类无限激奋!而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属于“航空”事业,它是宇宙太空飞行的基础。此时,我正站在东方绿洲名人大道上的莱特兄弟的雕像前,我向莱特兄弟致敬!1903年2月17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平地起飞,历时59秒,飞行892英尺,这是何等伟大!尤其是弟弟奥维尔在折断一条腿、两根肋骨之后仍然坚持飞行!为了事业,莱特兄弟终身未娶妻子,并婉言谢绝了好几位美丽姑娘的爱情。这更令我这个小女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飞行员或宇航员的小女生钦佩不已。我仰视太空宇宙,胸怀无限宽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耳边又响起了苏轼《水调歌头》中超凡脱俗的诗句。3. 今天我们去上海科技馆秋游。早上六点钟,我听到爸爸的手机闹钟响起来了,我就大声叫妈妈来帮我起床。老师说过的,谁要是迟到的话车就开走了,我有点着急了,就连连催促妈妈。六点三十五分出发,爸爸开车到嘉兴火车站,我们在那儿集合。早饭吃肉包子,在大客车上吃。我们大班四个班级,一共有六辆大客车呢。将近两个小时后到上海,很顺利地到了位于浦东的上海科技馆。袁老师说先拍集体照,拍照是乱哄哄的,家长们都有相机,“咔嚓”了好一阵时间呢。然后,排队进馆。我们先参观“动物世界”,有各种各样逼真的动物:大象、长颈鹿、熊猫、老虎、狮子、北极熊、袋鼠、河马等等,老虎和狮子还正在捕猎呢,豹子已经把捕到的羚羊拖到树上享受美餐了!原野上、树林里还传来声声吼叫声。再上楼,我们不要看“蜘蛛馆”了,我只想早早地去体验头发竖起来的感觉。老师说过有这么一个项目的,我是向往已久啊。爸爸几年前来过这里,他胸有成竹地带我径直走上三楼。我们走得快,没有小朋友跟着我们一起上来。可是三楼没有“怒发冲冠”,只有“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我们只去了“探索之光”,正好有探索影院,爸爸就带我进去。进影院的过道两边墙壁上都安装了镜子,灯光明亮,于是便映出了无数个眠眠和无数个爸爸,我觉得很好玩,我还跳起舞来!电影讲的是“相对论”,先是牛顿出来讲“绝对论”,然后是爱因斯坦出来讲“相对论”。然而提到“时空隧道”,当激烈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感到害怕了,我不要看电影了,马上就要出去。上海科技馆有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和四维影院,放映《太空历险记》、《漫步月球》、《恐龙归来》等电影,爸爸刚才还在考虑带我去看哪一部影片呢,现在我可坚决不要看电影了!我只惦记着让头发竖起来的项目,催着爸爸快去找。爸爸带我去二楼。二楼的“机器人世界”很好玩的,看机器人跳舞,命令机器人取制定颜色的包。可是我不想多看了,那儿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是走过场,“地球家园”也不看了,还是赶紧下一楼吧!一楼最好玩!我们先去看“儿童科技园”,进门就好玩了,地板上有动物图案,小朋友们只要使劲跳到这些图案上,它就变亮了,那动物就叫起来,有鸡、鸭、牛、羊、狗、青蛙等等。再进去也好玩,有声控的间歇式喷泉,有水力发电,都是很好玩的,我一样一样都玩过来。那儿的滑滑梯也特别好,又高,转的路线也复杂。再去“智慧之光”。虽然我们不能玩“怒发冲冠”——那只能是年满十八岁的大人玩的,而且必须是长头发的——可别的项目也好玩得很。我们玩的第一个项目是“脑磁波控球”,我和爸爸面对面坐下,脑门上戴上他们的仪器,开始用意念控制位于中心位置的小钢球。只要我想着让球往爸爸那儿走,球就会往爸爸那边慢慢移动。球真的移动了,可是有时候会停下来,那是爸爸在“进攻”呢!可是爸爸老是开小差,他老是想着拍照拍录像,所以,没用多少时间,球就滚到了爸爸那一头,我很轻松地就赢了!接下来玩电磁炮,我打了三下,有一下正中靶心,那儿的灯都亮了!还有两次都是亮四盏灯的。激光音乐琴也很好玩,只要我的手指阻断了彩色的光束,就会响起琴声,就像钢琴发出的声音一样。还有激光球,那玻璃球里边有像闪电一样的不规则光束,当我的手接触球面的时候,就有一束强光连到我的手上,真有趣!还有自行车,虽然我不能坐到坐垫上,我就勉强地坐到架子上骑,也能让光线显示在“100”以上哦!“智慧之光”馆里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玩意儿,比如一个悬挂在半空的巨大的水龙头在不停地流出水来,可是水龙头是单独的,并没有水源啊……玩了那么久,我一直没有看到老师和小朋友们呢。我对爸爸说我要找袁老师和小朋友们去玩了。于是爸爸给袁老师打了电话。找到他们后,我和爸爸都说一楼好玩,于是,小朋友们都跟着我去玩“智慧之光”和“儿童科技园”了,袁老师和爸爸说我是一个小导游呢!可惜他们来得晚,不能玩“脑磁波控球”和“电磁炮”等项目了。也没有一个家长玩“怒发冲冠”,不过实际上我早已经忘了它了!我们都玩得忘了吃中饭。后来我和爸爸,朱自翔和他爸爸,还有袁老师一起到科技馆地下一层的“大食代”去吃中饭。吃完了,我们就在地下一层玩,那儿有电子技术展览,有“移动的鬼火”、“扬声器里跳舞的马铃薯”、“跳舞的影子”等等。后来又看电子控制的“雨中曲”,是八把伞随着音乐一张一合;而“电子芭蕾”则是电子计算机控制一些手和脚的模型随着音乐跳舞,很好玩的。又有“花园”,只要我们往空中抛洒碎纸屑,投影下面就会盛开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在一些水池里,只要我们把手伸向水面,水里就会聚起一些幻影鱼儿来,我的手移动时,“鱼儿们”也会跟着移动。还有,如果我对着话筒喊叫或者吹气,银幕上就会出现一道道漂亮的彩带,漂浮不定……马上到三点钟了,我们该集合上车了。在停车处,我让爸爸买了一包“海洋宝宝”,五颜六色的,回家以后可以养在瓶子里。还有一套画集合图形的根据,可以画出非常精美的图案来。在车上我睡了一觉,醒来时已到嘉兴,回家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上海市民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它已是上海的一颗闪耀明珠,浦东江边以从过去的一片没人要的“不毛之地”变为今天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浦东跨世纪的变迁,证明了上海将以更新、更繁荣、更辉煌的一面来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影院应有尽有。妈妈说以前我们是要吃饱吃好,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吃的要丰富、要健康、要营养。 这就是上海的变化。上海的磁悬浮,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 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上海市民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它已是上海的一颗闪耀明珠,浦东江边以从过去的一片没人要的“不毛之地”变为今天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浦东跨世纪的变迁,证明了上海将以更新、更繁荣、更辉煌的一面来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影院应有尽有。妈妈说以前我们是要吃饱吃好,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吃的要丰富、要健康、要营养。 这就是上海的变化。上海的磁悬浮,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 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这是2010年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上海市民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它已是上海的一颗闪耀明珠,浦东江边以从过去的一片没人要的“不毛之地”变为今天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浦东跨世纪的变迁,证明了上海将以更新、更繁荣、更辉煌的一面来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影院应有尽有。妈妈说以前我们是要吃饱吃好,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吃的要丰富、要健康、要营养。 这就是上海的变化。上海的磁悬浮,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 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 ------------------------------------------------浦东现代建筑尤为壮观,世博园规划突出现代建筑特色,为的是给世界留下一个全心的博览会印象。笔者认为,世博园现代规划要素固然重要,但应该避开千篇一律的内容。世博会,应该是“博”字的亮点中,还应该有我们民族传统特色。在突出现代主题上,是不是也应该做一点传统的文章作点缀。把我们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商业交流,生动地再现出来,这样会使世博园锦上添花,而且能够抓住世界的视线。 综观中国历史,我们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商业繁荣景象,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丰富内容。画中商业交流街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富有中国传统特色,其欣欣向荣景象,浓缩了一幅古代中国商贸繁荣兴旺的瑰丽画卷,极具代表性。况且这幅名画在世界范围知名度高,与世博会主题想吻合。如果在靠黄浦江边世博园规划区,划出一块区域,建立一个现实中的“清明上河图”,让这幅举世闻名的名画,重新生动地再现黄浦江边。这样,既可作为旅游景观,又可作为一初中国各民族传统商品展览会聚地,而且能够抓住外国人喜欢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商品的心理,可谓一石二鸟,其意义非同凡响。 浦东聚集了太多现代建筑物,高楼大厦,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如果有这样一处“清明上河图”仿古建筑群来解放人们的实现,润色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可起着画龙点睛之妙趣!而且坐落在浦东“清明上河图”与隔江相望的城隍庙遥相呼应,在开完世博会后,可把它规划为南来北往的商旅们传统商品交易中心,使之真正体现现代“清明上河图”的兴旺繁荣。不但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而且还有着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使世博园中添一抹古香古色的风采!可以预见,将来“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现实意义,不是一般的商业贸易区,而是一处高品位的人文景观,其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风味,必将为世人所乐道!-------------------------------------------------------------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大工业与信息化引起社会结构急剧的转型,城市化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现象之一。在上述大趋势演变过程中,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正在由农村型向城市型逐渐过渡。城市化显著特征表现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多元文化大融合,城市的经济方式等特征正在向农村扩展。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全球城市化带来城市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上海做为国际大都市,正在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大融合时期,各种文化思潮在此进行激烈的碰撞、交锋与融合。在上海这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国际大都市之中,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一元化与多元化,各种地域文化和城镇文化等观念正在激烈地分化与融合,从而构成一系列本质性的矛盾统一体。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应生的,具有个性的城市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城市自信心和知名度。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与文化的中心城市,是一个开放的有个性城市。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在展期六个月的世博会期间,观众人数将突破五千万人次,有望打破6340万人次的世博会最高记录。2010上海世博会将主题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命题紧紧抓住了国际上城市化进程这一大趋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命题,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上海是一座集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上海在秦汉时属于海盐及娄县,唐时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代设立上海县。鸦片战争后,上海被清政府辟为商埠,经过一百余年的建设,成为今日之大上海。上海,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由于城市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不同,其在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上海的城市特点:能够融合多种地域文化,并能够吸取外国先进文化,兼收并蓄,奋发向上。上海的城市精神简言之就是:“开放与进取”。上海的城市特点是和城市精神历史之积累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具有强烈民族性与地域性,是上海的精华与象征。 历史上的上海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国内文化精英曾经在这里汇聚。鸦片战争改变了上海的命运。当时上海成为国际著名的自由港和移民城市,奉行投资者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人不需要签证就可以登岸。上海侨民曾经一度高达10万余人,有全球“冒险家乐园”之美誉。在外国人移居上海同时,国内精英纷纷向上海汇集。机灵的江南人、聪慧的广州人、勤劳的山东人和苏北人,从各地迁居上海。综上所述,华人洋人杂处,上海本地人与外乡人混居,客观上促进了上海文化和经济繁荣。从全国各地移居来的农民、手工艺人、知识分子,在上海这个移民城市中,感悟现代文明真缔,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者,这是上海对于中国的极大贡献。于是,精明的上海人成为全国仿效的楷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海派文化普及风暴”。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与创新是海派文化精华之所在。上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上海都兼容并包。上海以海纳百川的气势,以开放创新的意识,生机勃勃地屹立于东海之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展示上海城市形象和传播上海城市精神的最佳时机,亦是一次促进建筑艺术设计及建材发展的新契机,也是一次展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平台。“温故而知新”。综观历届世博会的举办过程,思考成功地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素,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其一,中国政府的支持,是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重要保证。从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到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从“通过竞争,获取和平”之主题到“人类——自然科技发展”之主题,历届世界贸易博览会都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将上海2010年世博会看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国政府承诺: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展提供1亿美元的专项基金。其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办好世博会的群众基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是明智的选择。上海的良好文化氛围是国内所有城市之中,首屈一指的。有人说,多元共存的宽容环境是文化繁荣的肥沃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的人才优势与科技优势,是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会的基础要素。其三,主办国的综合国力是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有了坚强的后盾。其四,2010年上海世界博会的成功举办,还有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业运营模式。完善的基础设施应当包括:现代化的展览馆硬件设施,一流的交通与物流、一流的组织和服务等等。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指世博会是一个优于专业杂志、报纸、新闻发布会等等的营销中介模式。利用这一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能为上海这个城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上万个就业岗位,从而使之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人类发展史即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城市诞生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城市成为世界的主宰,而21世纪扑面来的知识经济的诞生将成为第三次城市革命(或称之为新城市时代)的重要标志。 21世纪的城市将以人为本,追求对人的最大关心和陶冶。未来城市将以获得最佳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为最大实现,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和核心。 人类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探索更佳城市生活的历史。从英?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追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美丽和一切福利相结合在一起的目标”的理想城市”;法?勒?柯布西埃〈〈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强调城市必须集中,建设集中有生命力的垂直的花园城市;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论”建设有秩序的符合大自然进化规律的有机城市;美?赖特的〈〈广亩城〉〉中探求代表和体现人类愿望的民主的现代城市生活;人本主义思想家芒福德则提出“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是关心人、陶冶人”等等,这些城市生活方式执着的先辈们为人类追求和建设美好城市和更美的城市生活描绘了至今仍值得人们借鉴的宝贵财富并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除了上述先哲的个人努力外,人类也逐渐认识到,建设更好的城市,创造更美的城市生活,必须让全人类共同行动,形成共同的目标准则和行动纲领。从世界建筑师大会的《雅典宪章》第一次提出城市的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基本功能,并以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强调“人们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而《马丘比亚宪章》则强调“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具有历史和文化感的城市生活环境;在《华沙宣言》中,确定了建筑人和环境作为整体的城市理念,并强调“市民参与城市发展过程,应当认作一项基本权利”,并将“重要的历史、宗教和考古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区,应该为子孙后代妥为保护,并且要同现代生活和发展结合起来。一切对塑造社会面貌和民族特征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必须保护起来”;而在《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则重申和强调“由于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内涵却应当是一致的,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证人们平等、自由、教育、权利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因此,“人类应当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等等。人类城市发展已经证明,以上宣言已成为全人类城市发展和追求更美城市生活的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纲领。 由此看来,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升和实现高质量的城市美好生活,不仅是发达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和未来发展中更需要优先考虑并解决的主题和难题。 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People come together in cities in order to live; They stay there in order to live well.)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表达了全人类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21世纪人类追求发展的新境界。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将加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建与整合。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各国除了实施城市物质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外,更应注重各国家和城市个性化、人性化和民族化的挖掘和重建,以期待创造多层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具有亲和感、主人感和和谐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表达了人类关注自我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新审视。城市的命运实际上就是人类共同的命运,精心爱护和经营我们的城市,实际上就是爱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使居住在城市的人具有自豪感、家园感和认同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追求一种城市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强调追求城市物质高质量的同时,必须强化对人的权利和情感的最大保障、满足和提升,特别要体现因地制宜对反映各国城市特有生活习惯、地方民族习俗和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留,并使之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使城市具有文化感、历史感和归宿感。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城市多元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的深化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21世纪是一个呼唤文化精神的世纪。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多元文化的聚集与交融是城市的特质。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他们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独特的创造力和魅力。全球化要求世界各国和各城市采取活跃和开放的对外文化改革,而世界的多样性在城市的多样性中得以集中展示。共享时代文化,城市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寻求和谐发展,寻求历史文化与空间的连续性具有普遍和现实的意义。如各种文化节、电影节、音乐节、舞蹈节等。 城市多元化并存与交融发展,体现了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本身特征。城市是历史积累的产物,本身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属于世界人民最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经过反思和重新审视,世界各国已对城市历史和城市遗产在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速的今天,基于对多元文化、地方文化保护的呼吁而展开的种种争论也与历史城市遗产保护密切相关,因为,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也才越是世界的。 城市“新经济”的繁荣。“新经济”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而21世界的新经济更应是“绿色经济”。未来城市经济是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护生态循环”为核心的新经济活动。实施城市“新经济”战略,使城市变成最洁净、最引人注目、最具影响力和最有国际竟争力和“双赢”的“绿色城市”,而新经济体现在各个行列中,如金融、贸易、保险、会展、电信、网络、环保、休闲等。 城市经济的发展或现代化方式和道路都应尊重各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国城市经济发展必须建之于特殊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制约和背景下,但不管如何,世界生态体系的可持续性关系到世界城市的未来。因为今日之生态政治已远远超出了“可持续发展”只在一个城市里发生的事件不能算是“可持续性”,除非它成为各处城市今天和未来的准则。 城市科技的创新。科技创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解决城市问题的根本动力。城市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核心,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城市科技创新加快了城市的更新和生活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借助新科技,不仅有能力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病端”和问题,而且有能力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全新的更具活力、魅力和高质量的城市人居新模式,并为我们的发展和交流开拓前所未有的城市新时空,如智能城、科技城、历史城、文化城、信息城、绿色城、健康城、生态城、太空城等。 城市科技创新在寻求不同国别和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条件下由于科技水平制约而带给城市生活的种种弊端,并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和有效途径,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科技创新描绘和创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城市生活。 城市社区的重塑。21世纪将赋予城市社区更新更丰富的内涵。城市社区是城市和人类生活的“细胞”,是城市“地域性社会利益共同体”。良好的城市社区既强调人与地缘环境的和谐,又重视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如包括家庭、邻里的和睦相处,教育、医疗、保健等高水平服务的终身享受,以及丰富多样的娱乐休闲形式供人们选择。 在此基础特别关注和重视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住房,以解决由此而起的剧增的城市问题,以及现有城市居住模式所体现出的社区割裂与社会分层、大量流动人口涌现等等,都迫使城市要重新审视与思考居住与社区发展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要使美好的城市社区贴近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增加城市公民参与社区管理广度和深度,使城市社区具有充分的凝聚力,同时也增强城市社区中主人翁作用是城市有效管理的基础,而这种作用将贯穿于城市不同体系和层次的所有社区。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与乡村是人类复合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有机整体。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与形态发展趋势,但是,在一方面强调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乡村与城市协调发展同样是不能忽视的。可以说,乡村是城市的“底”,而城市则是乡村的“图”,城市与乡村互动实质是图底交替互换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是人类社会形态、空间形态、物质经济形象和环境形象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现。 城乡互动就是强调城乡平等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先城市,后乡村的发展,或者以牺牲乡村发展城市。要将城市与乡村放在平等位置,而对于中国特殊国情而言,中国的城市化核心在农村、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成败更在农村。也就是说实质上中国农村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中国城市化前途与命运。而城乡互动协调,就是更加强调与注重城乡和谐共生的和具有持久发展动力的新型城乡关系、城乡结构和城乡形态。 3.主题意义的深化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是新城市时代,21世纪是城市化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浪潮下,21世纪人类之发展,城市将作为主体在全球网络中参与竞争。只有城市,没有国界;只有全球之城,没有政治之都。谁抢滩,谁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是这场角逐中的关键。通过对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有利于“创建绿色城市,构筑和谐家园”理念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人类关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再认识。 关于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消除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永远是人类努力的一个方向。以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有利于吸引不同国别、不同层次的人们关注、参与这方面的问题,从而,激发人们对人类未来、城市未来的全面思考和长虑。 上海既是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上海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可以为参观者提供两个舞台:一个是世博会现场的场馆舞台,世界各国各方面在这里展现各具特色的城市历史、现在与未来;另一个是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现实舞台,参观者可以考察和体验这座东方都市及其城市群组的独特魅力。 主题对目前和将来仍将出现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模式、方向、经验、教训、“城市病”、老龄化、伦理、社区、文化、科技发展等国际性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具有重要的相互交流、借鉴和促进作用。 这是一组来自迎世博600天行动社会动员指挥部的数据——最新一次测评结果显示:全市迎世博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指数分别为、、,比首次测评的分数均明显上升。当然对广大市民来说,亲身感受也许比数据更有说服力——路面整洁了、社区美化了,大家更讲文明了,公共窗口的服务也更有人情味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正化作市民身边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变化。 迎世博进入倒计时300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市范围的“集中文明行动”共开展了9次,从今年4月起,每逢5日、15日、25日,申城都有百万市民参与到“三五”集中行动中来,有万人次主动参加了各类迎世博培训,万居民通过了世博知识测试……“迎世博”引燃了上海人的热情。(累死……几乎是全部的资料了,你选一下吧)

确定论文主题

毕业季来临之际,完成毕业论文成了毕业季中的首要工作。那就完成一篇论文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我们的论文题目,怎样选择论文题目?

一个新颖、专业、科学的选题,可以让各种人物的读者,不管是导师、辩论老师、同学还是专家学者,都能眼前一亮,并且带着浓厚的兴趣深入了解你的文章。因此选题这一步很重要,先选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不要为了结业而写论文,更不要为了学分而结束任务,只有当自己感兴趣时选的题目,才能激发我们深入讨论的热情,才能干出探究的动力,而不至于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呈现出一丝不苟的心情。

第二,在选题的时候能先注意到各导师的研讨方向,也许说,在选导师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各导师的研讨领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导师。因为一位合适的、优秀的导师在你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给你更准确的修改,能更好的帮助你完成毕业论文。

最后,选题前最好还是考虑个人实际情况,假如你只有探讨本校学生就业情况的才能,不要把全市或全国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要归纳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才能在写作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地“引用”别人的观点,“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小编在此祝愿大家顺利完成论文。

以上就是“怎样选择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希望阅读后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papertime官网~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不少同学得知需要写论文时,都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回想起自己大学四年所学所得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该写什么题目好。接下来学术堂就给大家讲讲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虽然专业不同但是方法类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一,确定研究方向。一般和您所学专业相关,不可能您学会计的,却让您写化学,对吧。第二,确定研究方向中的某一课题。一般是近年来的热门课题,如果您学经济学的,那么比方说这两年共享经济是一个热门课题,你就可以把研究课题定位共享经济。第三,课题研究聚焦。写论文大忌是课题太过广泛,什么一般一个课题包含很多个子课题,全部都要写的话,是不现实的,毕竟不是写书。所以必须将课题聚焦为一两个子课题。比如说对于共享经济,共享单车使其中的子课题,而且很热门,那么我们就可以聚焦为共享单车。第四,确定论文题目。课题聚焦之后,可以结合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来定题目,意思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聚焦的课题结合起来,运用上去。好比说你学的是商务管理,那么就可以研究一下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于是,一个合格的论文题目呼之欲出——论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

很多的学校都要求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交上来一篇毕业论文。但是很多学生在论文的第1步就被难住了,那就是到底应该怎样确定论文的主题。那么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论文的主题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去选择一个主题。因为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也能够更加积极的去撰写论文。同时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也能够帮助我们写出更加有特色的论文,如果选择的主题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写的过程将会非常的枯燥,很多大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可能就会一直想要换一个题目,这个时候我们之前做的努力将会全部都白费,所以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主题去写一篇论文,那不如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

其次,我们可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选择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论文主题。这样的论文主题更加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因为从现实角度出发可以引发更多人的共鸣,而且也可以发表自己对社会当下某种现象或者东西的想法和建议。而且可以参考的内容也非常的多,写起来也比较简单。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当下最流行的主题,这样的主题一般非常方便我们收集资料,一般在网上随意搜索或者是用一些专业的搜索引擎,就能够搜到很多的内容。这些我们所搜到的内容,都可以给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帮助。

不知道你们在毕业的时候写论文都选择了什么样的主题呢?欢迎在评论区底下留言。

何确定论文题目和题目的重要性 一、题目的重要性 1.题目是论文的总纲:如果一篇文章象一张网,则题目就是纲,纲举目张,就是说看了论文题目,就能窥见全篇论文的实.

确定论文主题的步骤

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1 1.基本定下论文研究方向(像中文的就定下要研究的现当代,还是国外~是语言学~还是文学之类之类~) 2.就研究方向阅读书目,缩小范围 3.联系和确定导师 4.与导师沟通确定小方向 5.着手题目及相关涉及内容进行阅读研究寻找资料佐证和理论支撑,并做好学术札记 6.整理前人相关论题研究成果 7.阅读到一定程度后把札记整理成体系 8.就札记和阅读内容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9.着手论文写作,注意原创性和做好注释。 10.成文后进行修改,反思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地方要加以界定。 注意: 1.选题要“小”,以小见大 2.论点要新,可以是前人没研究过的领域,也可以是对前人研究的更进一步,或者是系统性的总结 3.一定要注意和导师的沟通,无论前后 4.不要抄袭,现在抓得很严。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怎样选定论文题目一、毕业bai论du文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zhi键,应慎重从事dao,不要轻率马虎,最好一次选题成功。二、根据参考性选题确定个人论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主客观条件:1、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应当在自己特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兴趣较大的题目,否则成了命题作文,很难写出有特色的、满意的论文。2、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应选择本学科中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如果你对某一选题有哪些理论应当总结、修正、发展;哪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当解决,如何解决心中无数,免强写这样的题目也只能泛泛而论,质量不高。(1)资料来源。主要考虑对拟选题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是否初步掌握,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有无可能取得,即没有现成资料又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题目就很难研究下去。(2)考虑时间、经费条件,选择难度和范围适中的题目。选题的难度过高、范围过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题太易、范围太小又会影响论文本身价值和考生自身潜力的发挥。3、初步确定选题后,应准备一个书面材料,以便在与指导教师交流时将有关问题确定下来。书面材料的内容包括:(1)明确所选题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准备解决什么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2)对研究的题目,自己掌握了哪些资料,还缺少哪些资料,准备怎样解决?(3)对撰写所选题目论文的初步设想,列出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写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也就是论文的粗纲。(4)写作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详细的提纲、论文初稿、论文定稿的时间安排和各阶段工作的大体步骤。三、自行拟定论文题目时也应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

确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是选题的第一环节,要对研究的主题/对象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个主题/对象可以是自己头脑中突然闪现或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经验是确定研究主题最快且选择出好的主题概率比较大一种研究主题来源,所以我们比较推荐这个方法来确定研究主题。

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去选择研究主题,比如查阅文献,通过对别人研究的总结,选择自己想要的研究主题。

除了上述两种来源,还有一种方式,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来确定主题,比如查看每年的课题指南,从中挑选合适的,或是一些期刊发布的选题计划,或是一些新闻热点等。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热点由于具有传播时间的滞后性,在大多数人看到热点的时候,可能学界比较权威的专家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且热点问题对于普通作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不容易发表,所以也不推荐普通作者选择热点问题来研究。

但课题指南和期刊选题计划还是具有一定研究指向的,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

(二)研究问题:

选题的第二个环节是研究问题的确定。

研究问题需要根据研究主题展开,围绕研究主题选定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直接的疑问句,也可以是非疑问句,但无论哪种形式,这个问题必须是一个不可知的问题。

也就是说不经过调查就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不能算作学术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有理论问题也有现实问题,对于普通作者来说,一般情况下要写理论问题,或是将现实问题理论化,为我们的研究找到理论的支撑,增强论证依据。

(三)研究方法:

选题的第三个环节是研究方法的确定。

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有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又包含量化研究、质化研究还有混合研究,量化研究包含实验研究、相关分析、调查研究,质化研究包含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文本/内容分析、扎根理论、田野调查、话语分析、民族志等。

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研究问题来定,且需要根据实际会使用哪种方法来定,比如人文学科的大部分人对量化研究不够熟悉,其相关方法也不会使用,那么就不适合选取这类方法。

还有部分人对这些方法都不够熟悉,那么可以学习一些比较容易的方法,比如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

如何确定论文的主题

怎样选定论文题目一、毕业bai论du文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zhi键,应慎重从事dao,不要轻率马虎,最好一次选题成功。二、根据参考性选题确定个人论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主客观条件:1、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应当在自己特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兴趣较大的题目,否则成了命题作文,很难写出有特色的、满意的论文。2、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应选择本学科中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如果你对某一选题有哪些理论应当总结、修正、发展;哪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当解决,如何解决心中无数,免强写这样的题目也只能泛泛而论,质量不高。(1)资料来源。主要考虑对拟选题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是否初步掌握,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有无可能取得,即没有现成资料又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题目就很难研究下去。(2)考虑时间、经费条件,选择难度和范围适中的题目。选题的难度过高、范围过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题太易、范围太小又会影响论文本身价值和考生自身潜力的发挥。3、初步确定选题后,应准备一个书面材料,以便在与指导教师交流时将有关问题确定下来。书面材料的内容包括:(1)明确所选题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准备解决什么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2)对研究的题目,自己掌握了哪些资料,还缺少哪些资料,准备怎样解决?(3)对撰写所选题目论文的初步设想,列出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写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也就是论文的粗纲。(4)写作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详细的提纲、论文初稿、论文定稿的时间安排和各阶段工作的大体步骤。三、自行拟定论文题目时也应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

因为毕业论文是关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所以你可以找到一些自己所学专业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来写论文,还有可能会获奖

毕业季来临之际,完成毕业论文成了毕业季中的首要工作。那就完成一篇论文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我们的论文题目,怎样选择论文题目?

一个新颖、专业、科学的选题,可以让各种人物的读者,不管是导师、辩论老师、同学还是专家学者,都能眼前一亮,并且带着浓厚的兴趣深入了解你的文章。因此选题这一步很重要,先选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不要为了结业而写论文,更不要为了学分而结束任务,只有当自己感兴趣时选的题目,才能激发我们深入讨论的热情,才能干出探究的动力,而不至于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呈现出一丝不苟的心情。

第二,在选题的时候能先注意到各导师的研讨方向,也许说,在选导师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各导师的研讨领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导师。因为一位合适的、优秀的导师在你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给你更准确的修改,能更好的帮助你完成毕业论文。

最后,选题前最好还是考虑个人实际情况,假如你只有探讨本校学生就业情况的才能,不要把全市或全国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要归纳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才能在写作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地“引用”别人的观点,“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小编在此祝愿大家顺利完成论文。

以上就是“怎样选择论文题目?”的全部内容,希望阅读后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papertime官网~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1.注意选题的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比较好。

展览主题论文10篇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析及探讨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长三角是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08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创造了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的财政收入和的外贸出口。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必然进一步加强上海作为长三角增长极地位,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博会将加速长三角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上海的集聚。在资金集聚方面,上海世博会预计直接投资将达30亿美元,加上世博会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仅仅依靠上海自身的能力,资金受到很大限制,会直接影响举办效果。长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在世博经济的集聚效应下,长三角的资金将加速汇集上海。在信息集聚方面,世博会举办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平台,向世界各国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届时,各类大容量的信息集聚上海,上海将成为国际、国内的信息交流中心。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加速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经达到7599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算成美元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价1:8计算),而据统计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传统产业将面临“技术门槛”,关键是要整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届信息化的世博会,必然促使上海将信息化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突破口,而世博经济更有利于放大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外资流入量,从而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还将进一步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博会展台显示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它们往往是各国顶级高新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会展国的骄傲。上海作为展示舞台的东道主,必然受到两大方面的驱动力:一是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压力;二是从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中获得的启迪。在产品展示、展评的竞争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的这种驱动力,必然会对会展城市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东道主上海为最。上海是我国都市中最富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城市,限于条件,多数科技人员不可能出洋考察交流,阻碍了创新思路的拓展。如今,全球顶级的科技成果送上门来,这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机遇,它必将在全市范围内激起创新浪潮的涟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促进上海经济中心建设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对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而言,出口这一指标应相应地改为“净流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首先从投资、消费、净流出三个方面来分析。 1.投资 世博会对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筹办过程中。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用于世博园区建设的投资将达966百万美元,用于世博村建设的投资将达94百万美元,建设总投资共计达1060百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8亿元。与世博会相适应的交通、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投资的重要方面。为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高达3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餐饮、交通和通信等需要,需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电信、供电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及沿江两岸的环境建设,估计总投资将达2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必将有力地拉动上海经济快速增长。除世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以外,世博会的举办也将带动国内社会投资增长。国内社会投资的增长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在旅游服务业方面,宾馆、饭店等硬件设施的改造投资必将增加;在房地产方面,世博会带动了黄浦江两岸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也将增加;房地产投资增加又会带动相关企业如建材生产企业、装演企业、家电企业投资的增加等。 2.消费 世博会对消费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世博会举办期间。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预测参观者人数将在3910一5410万之间,更为乐观的预测是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可以肯定的是,世博会参观者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群体。游客到达上海后,其衣食住行都将消费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同时还将增加上海在门票、娱乐、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收入。世博会举办期间消费的剧增将对2010年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乘数效应”的发挥,各种行业都将会被带动发展,就业人数增加,人民收入自然增加。根据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理论,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的增长,这个方面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3.净流出 资本输出是经济中心的主要特征之一。世博会必将强化上海经济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辐射和服务能力,与全国其它地区的货物、服务、信息、要素等交换将更加频繁。同时,世博会也将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为国外企业了解上海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上海企业扩大产品出口,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不少专家认为,目前上海还处于经济要素的集聚阶段。在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过程中,首先是经济要素的集聚阶段;而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它就会发挥出极强的辐射作用。在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过程中,上海必须增强服务功能。与经济规模相比较而言,服务功能也显得非常重要。 四、结论 2010世博对上海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它将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加快大上海都市圈的形成步伐。

当今,全球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有预言说,世界经济将面临长期衰退和萧条的巨大风险。在这样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上海,将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一次规模史无前例的世界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世博会,世博经济能否一扫阴霾,一如既往地魅力四射,给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带来阶段性的加速发展?抑或让整个世界经济止步衰退的危机? 以科学的态度,以满怀的期待,我们展望着,在这个风雨飘零又风起云涌的经济时代,危机中永远存在着勃勃生机。 走出衰退的一个新契机 今年9月以来,始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瞬间席卷了整个世界,从地球最西边的美国到地球最东边的日本,从最南端的新西兰到最北端的冰岛,从最富裕的工业国家到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各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甚至东欧、南美多个国家濒临破产边缘。曾经财大气粗的金融巨头顷刻之间就轰然倒塌;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转眼之间就灰飞烟灭;数百数千万人面临失业和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从财长、央行行长到公司管理层都惊慌失措;世界经济面临长期衰退和萧条的巨大风险。此时此刻,人们心怀些许期望地带着一个共同的疑问:世界经济何时能够走出衰退? 全球金融危机通过三个传导渠道影响中国经济 刨根求源,作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从特定金融产品扩展到金融机构,进而扩展到全球金融市场,目前正处于从金融体系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阶段。 对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次贷证券投资、贸易和资本流动这三个传导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将此次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199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目前房地产市场则已经形成了十分浓厚的观望和调整的气氛;1998年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只有18%,到2007年上升到38%左右;在美国本土爆发次贷危机后,前期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热钱”将会回流美国本土“救火”,而大大降低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兴趣。因而,此次与1997金融风暴时相比,中国经济受到国际环境的冲击更大些。 据最近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1-9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宁波、南京以及上海1至9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31%、-44%以及,均出现了大幅回落或明显减速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欧美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将继续降低,虽然现在还有很多过去的订单,但是现在新签订单已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欧美企业对华投资规模正进一步降低,导致未来几年内实际外资合同金额的大幅萎缩,从而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影响地区经济增长。 上海世博会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 然而,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受历次外部大冲击的经验看,每一次都成为中国经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的重大机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必须转变过去那种过度依靠出口需求和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短期对策可以采取拉动内需和较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长期对策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则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 从长三角地区来看,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发展都是一个机遇。即将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作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80个国家和44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数字表明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上海世博会将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世界在同一个主题下以不同的方式来诠释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二是向世界展示展览、论坛和活动;三是推出网上世界博览会。网上世界博览会将通过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多种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让更多的参观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远距离参与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会的很多活动将在长三角各个城市举办,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将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会展业、都市旅游业、城际交通业将显出繁荣景象。据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国内外客商、参观者来到上海,最高日接待人数将达到80万。其中95%的外省市参观者有住宿需求,38%的客流将会继续停留在长三角区域游览,近九成会选择苏浙地区。长达六个月的巨大客流,将给长三角周边的景区、宾馆、餐饮、交通乃至休闲场所带来直接的经济刺激。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长三角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实现长三角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 从全国来看,上海世博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重大机遇。 历届世博会的许多“亮点”都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着力点,贝尔发明的电话机在世博会上展示,实际上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模式;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世博会上亮相,其实为人类飞天的梦想打下了基础。韩国大田世博会以“新的起飞之路”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新一代的交通、宇航、电子、通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大田世博会结束后,原展览园区内迅速聚集大批韩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形成“大德科学园区”。与此相似,日本借着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关西地区的产业进行了大幅度的结构调整,一个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范围内的大阪城市圈成为日本的商务交易、金融、信息交流中枢,促成当今世界著名的“关西经济带”。 根据上海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各参展国家将围绕世博会主题,展示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我国将探索通过重大国际展会实现工程科技研究与管理资源整合,攻克一批科技难题,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和集成化的科技成果,从而催生“世博经济”新增长点。在世博会举办中和举办之后,许多“亮点”将加快成果产业化,让创新成果广泛传播、应用,使科技世博的“亮点”最终能为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从全球来看,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经济再次繁荣的新起点、新契机。自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发展迅速,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 考察历届世博会,能在规模上与上海世博会相媲美的有三届,举办国的发展都明显获益: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阪经济圈融合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使西班牙南部原来相对落后的地区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带动了下萨克森州经济的复苏。上海世博会将拉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机遇,更是世界经济走出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次机遇。 上海世博会有利于提升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世博会是一个推介国家技术创新和形象的平台,所以经济萧条的国家更不应该放过这个推介机会。世博会是全球文化、经济、技术的交汇碰撞,世博会更多的机遇隐藏在现场会展和巨大人流的背后。上海世博会将为全球资本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使其能与中国企业广泛接触交流,这有利于提升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从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举办的具体时间来看,届时世界经济可能已经走出衰退阴影并且迎来复苏,上海世博会有望成为全球经济走出衰退、迎来复苏的新起点。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是在经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举办的,成为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重新振兴的起点。因而,上海世博会对发达国家资本来说,是一个帮助其摆脱危机和寻找投资方向的机会,这也间接帮助了处于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因而,举办上海世博会本质上是多赢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经济再次繁荣的新起点、新契机。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认为,中国在筹办和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将会为世界打开一扇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窗口。德国不来梅国际大学校长约阿希姆·特罗伊施教授认为,上海世博会能吸引创纪录的参展主体,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这一届世博会主题的高度认可和期待,也说明全世界都在关注人口最多的中国如何发展。相比奥运会,相信国际社会共同参与、会期更长、主题更宏大、内涵更丰富的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更加广泛、积极和持久的影响。(肖严华) 世博让主办国经济出现奇迹 所谓“世博经济”是指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世博会期间,以及世博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商业契机,推动和发展本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文化持续成长的一系列活动,是一种能为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特殊经济现象。 世博会带来三层收益,一是城市资源的价值提升。二是在世博的开发过程中,包括它的标志出售、商业化运作和赞助商等,这是世博经济中最直接的收益部分。三是世博会带来很大的旅游人群,游客的衣食住行等带来的收益增加应该说也是很大的潜在增量。 这就是世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博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博推动的经济腾飞 从历届世博会的举办经验来看,世博主办城市都把筹办世博会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借助世博契机为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世博引起的直接与间接需求从总体上拉动主办城市与主办国的经济增长; 二是促进相关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投入运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为大阪在国际商业和产业舞台的崛起带来了持久的后续影响力。大阪世博会和东京奥运会以日本两大城市为据点横贯东西,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两次大型活动产生了日本在世界中引以为荣的新干线,同时也是高速交通网诞生的契机。这届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 大阪世博会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而世博会带来的大规模建设机遇使大阪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赶上了东京的水平,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日本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布局有极大意义。仅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日本就签订了约20亿美元的出口合同。 1985年筑波世博会,直接相关支出大约为11579亿日元,派生生产收入达到23163亿日元,是世博会直接支出的19倍,而这些对日本1985年GDP的效应约为,当年日本GDP为万亿日元。 加拿大举办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直接支出为亿加元(8亿美元),增加产值28亿加元,联邦和所在省(哥伦比亚)财政收入分别增加亿加元和亿加元。同时,该届世博会为加拿大提供了万个就业机会,工资总额达到亿加元。 韩国举办1993年大田世博会的直接支出为2000亿韩元,而大田世博会带来的GDP收入为30000亿韩元,韩国当年的GDP为万亿韩元,世博会的GDP效应达到左右。大田世博会还为韩国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 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02亿德国马克。其在当年德国GDP上产生的效应为170亿马克,而2000年德国的GDP约为亿马克,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在德国全国GDP的效应接近.汉诺威世博会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20亿马克的财政税收。在汉诺威世博会准备和实施阶段,由巨大支出额造成的显著效应来源于对“围栏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有形影响是指世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 无形影响是指世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 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影响往往比有形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 一、增强凝聚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事件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从上海申博到2010年世博结束,从前期的“人人盼世博”到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世博”这是个祥和的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世博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主办世博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大型事件。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世博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热情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上海世博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三、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主办世博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有了世博会,上海不仅能解决数万个就业岗位,还将衍生出一些新型产业。更重要的是,世博会为中国在加入世贸后加快与世界全面接轨创造了条件。奥运会和世博会都是万众瞩目的全球性顶级会展,能够强力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创造出无限的商机和财富。魅力无穷的城市大型事件完全能够成为21世纪初带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乔兆红) 产业结构升级在即 目前,上海产业结构升级进入关键性阶段。上海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50%左右摆动了十年之久。这种状况表明上海产业结构正在孕育与酝酿,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与方式,实现突破性升级,步上新台阶。伦敦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88%,纽约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了90%,而上海服务业就业比重在2007年只有. 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到了重要关口 目前上海产业发展面临的两难问题是,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支柱产业,提供给城市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它也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与就业渠道,短期内不能予以大幅度削减;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服务业,提升城市能级,向国际大都市方向发展,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从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制造业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线性趋势一直呈平行状态,并没有出现制造业明显下降与服务业明显上升的趋势。上海产业发展摆动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状态一直维持到现在。 当前,上海产业结构升级急需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中低端制造升级到高端制造;降低外贸依存度,主要产品市场由国外转向国内;降低产业同构化程度,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形成分工与协作关系,形成全球城市区域;大幅度提高服务业的就业与增加值比重,构建轻型与低碳经济。 然而,在没有实质性外来冲击的条件下,上海经济必然沿着已有的轨迹继续发展,中低端制造、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延续下去。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变得更为迫切。 全球经济在过去30年来大幅度提高了市场程度,自由放任主义延伸到全球各个角落,然而在没有相应的全球治理机制相伴行的状况下,现在被证明这是极具危险性的做法。 伴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美国市场会进一步萎缩。美国的低储蓄率与高消费率终于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经济体居民消费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它在打击全球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同时,也促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在我国资本管制下对我国经济影响受到限制,但是进出口总额必然减少,投资信心必然受到打击,这必然会对上海中低端制造以及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相当大的消极性影响。上海将逐渐感受到这场危机的副作用。 事实上,既使没有全球金融危机,高碳性、中低端制造以及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必然促使上海经济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变换增长轨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世博经济与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重要动力,也是上海未来三年内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从某个角度来讲,世博会是上海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契机,也是上海近期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 从世博会举办历史来看,世博经济对举办城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可达到2%以上。 首先,世博经济促进举办城市产业结构升级。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举办使西班牙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从1990年的57%增长到1993年的63%,年平均增长率为,塞维利亚也成为欧洲旅游胜地。 其次,世博经济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分工与协作关系。以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为例,世博会促进了以大阪为中心城市圈的形成与兴起,日本关西经济带保持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日本在世博会前后大力推进大阪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大阪产业重点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和信息产业转换。日本以大阪市作为关西地带的中心城市,通过轨道交通和便捷的交通设施,促进了大阪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虽然历届世博会各有盈亏,但服务业却无一例外地从中受益。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183天中,预计平均每天4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静安区的全部人口倾巢出动。如此众多的人流带动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将极大地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就业与增加比重。上海服务业就业比重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60%,改变制造业长期居高不下的产业结构,从而加快上海产业就业结构与增加值结构的合理化步伐。 同时,如此众多的世博参观人数到达上海,依赖于长江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以及各种交通工具充分发展。另外,这么多参观人数需要有序安排使之到达上海世博会参观,部分参观人数可能需要先行参观长江三角洲其他旅游景点,再进入世博会场。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各城市正在以旅游为抓手,力争能从上海世博会分流旅客,分享部分旅游收入。这样,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旅游为切入点,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多年以来产业同构化程度有望得到缓解,并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上海长期以来出口在经济增长贡献率过高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变。 世博经济与上海产业结构高度化 受益于世博会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上海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部分产业由于与世博会具有直接关系,将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成为拉动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产业,实现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上海的旅游业与会展业将直接受益于世博会,增长强劲。世博会183天的展期,可直接带来旅游与会展业迅猛增长。估计到2010年,上海的外汇收入将达46亿美元,上海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将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旅游业的增加值增幅超出全市平均增幅,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上海世博会将促进旅游业与会展业相结合,形成现代都市会展旅游业,沿着旅游产业价值链推动收益扩大。由于会展业的行业带动比值约为1:9,世博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与促进效应是明显的。 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受益于世博会,增长势头迅猛。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同时,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及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上海世博会将展示最新的科学技术,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势必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与合作,促进人才的汇聚与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组与合并。这有利于上海逐渐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城市。 上海创意产业也将得益于世博会。世博会的工艺品、电影、广播、会场标记设计都包含着较高的创意,以吸引参观者的眼球。世博会的场馆设计、音乐创作与演出、表演,都会极大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世博会的主题馆与国家馆设计对上海创意产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各个国家的场馆设计与施工,部分必然要就地取材和节约成本,雇佣上海或我国的人才,这有利于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陈建华) 从世博看“大都市圈”经济辐射 二次大战后,世界城市发展的最大创新是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大都市圈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区持续繁荣发展的火车头,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则日益成为全球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的枢纽中心和网络节点。 世博会历来是举办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助推力,它甚至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起飞,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 世博会赋予上海的特殊使命,将加强其在长三角经济圈博弈、竞争、合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搭建起产业、交通、技术、旅游等各个层面的沟通合作平台,世博会举办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加速融合的最佳契机。 从世博效应作用的三个阶段来看,即筹备效应(投资拉动)、举办效应(需求拉动)、后续效应(品牌以及新技术拉动),世博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也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显现。 从短期和中期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基础设施、观光旅游、城市发展、产业投资等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产生显著的联动效应,推动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增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200个国际组织、国家和企业来参展。在此期间,上海将迎来550万外国游客,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住宿、游玩将会在整个长三角实现分流。 世博会“磁吸效应”的辐射范围,核心辐射圈覆盖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外围辐射带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延伸至长江中上游地区。 此外,举办世博会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之需要,上海可以借世博会东风打造“四个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对接上海部分产业转移,进一步做大当地相关产业规模,形成某些产业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共荣。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指出,上海世博会将带动相关产业投资2700亿元,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 另有测算表明,世博会筹备期间,每年对上海 GDP增长的拉动约为 2%,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举办当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 ,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在筹办、举办期间对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在左右。 从长期来看,世博会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会后区域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新技术新材料展示交流后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重要区域经济圈的形成所致,长期拉动十年之内可望维持.世博会的举办以及随后几十年的综合利用,必将带来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长三角地区,带动整个华东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 世博会历来是举办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助推力,它甚至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起飞,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拥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可以借此崛起,成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国际经济中心。国际经验表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GDP比重往往占一国的10%以上。因此大都市圈域经济的形成将大大拓展上海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机遇,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既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也是上海实现城市总体创新、建设“四个中心”目标的必由之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上海市民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它已是上海的一颗闪耀明珠,浦东江边以从过去的一片没人要的“不毛之地”变为今天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浦东跨世纪的变迁,证明了上海将以更新、更繁荣、更辉煌的一面来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影院应有尽有。妈妈说以前我们是要吃饱吃好,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吃的要丰富、要健康、要营养。 这就是上海的变化。上海的磁悬浮,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 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上海市民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它已是上海的一颗闪耀明珠,浦东江边以从过去的一片没人要的“不毛之地”变为今天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浦东跨世纪的变迁,证明了上海将以更新、更繁荣、更辉煌的一面来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影院应有尽有。妈妈说以前我们是要吃饱吃好,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吃的要丰富、要健康、要营养。 这就是上海的变化。上海的磁悬浮,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 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这是2010年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上海市民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它已是上海的一颗闪耀明珠,浦东江边以从过去的一片没人要的“不毛之地”变为今天一块炙手可热的商业宝地,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浦东跨世纪的变迁,证明了上海将以更新、更繁荣、更辉煌的一面来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影院应有尽有。妈妈说以前我们是要吃饱吃好,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吃的要丰富、要健康、要营养。 这就是上海的变化。上海的磁悬浮,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 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 ------------------------------------------------浦东现代建筑尤为壮观,世博园规划突出现代建筑特色,为的是给世界留下一个全心的博览会印象。笔者认为,世博园现代规划要素固然重要,但应该避开千篇一律的内容。世博会,应该是“博”字的亮点中,还应该有我们民族传统特色。在突出现代主题上,是不是也应该做一点传统的文章作点缀。把我们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商业交流,生动地再现出来,这样会使世博园锦上添花,而且能够抓住世界的视线。 综观中国历史,我们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商业繁荣景象,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丰富内容。画中商业交流街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富有中国传统特色,其欣欣向荣景象,浓缩了一幅古代中国商贸繁荣兴旺的瑰丽画卷,极具代表性。况且这幅名画在世界范围知名度高,与世博会主题想吻合。如果在靠黄浦江边世博园规划区,划出一块区域,建立一个现实中的“清明上河图”,让这幅举世闻名的名画,重新生动地再现黄浦江边。这样,既可作为旅游景观,又可作为一初中国各民族传统商品展览会聚地,而且能够抓住外国人喜欢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商品的心理,可谓一石二鸟,其意义非同凡响。 浦东聚集了太多现代建筑物,高楼大厦,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如果有这样一处“清明上河图”仿古建筑群来解放人们的实现,润色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可起着画龙点睛之妙趣!而且坐落在浦东“清明上河图”与隔江相望的城隍庙遥相呼应,在开完世博会后,可把它规划为南来北往的商旅们传统商品交易中心,使之真正体现现代“清明上河图”的兴旺繁荣。不但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而且还有着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使世博园中添一抹古香古色的风采!可以预见,将来“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现实意义,不是一般的商业贸易区,而是一处高品位的人文景观,其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风味,必将为世人所乐道!-------------------------------------------------------------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大工业与信息化引起社会结构急剧的转型,城市化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现象之一。在上述大趋势演变过程中,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正在由农村型向城市型逐渐过渡。城市化显著特征表现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多元文化大融合,城市的经济方式等特征正在向农村扩展。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全球城市化带来城市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上海做为国际大都市,正在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大融合时期,各种文化思潮在此进行激烈的碰撞、交锋与融合。在上海这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国际大都市之中,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一元化与多元化,各种地域文化和城镇文化等观念正在激烈地分化与融合,从而构成一系列本质性的矛盾统一体。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应生的,具有个性的城市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城市自信心和知名度。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与文化的中心城市,是一个开放的有个性城市。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在展期六个月的世博会期间,观众人数将突破五千万人次,有望打破6340万人次的世博会最高记录。2010上海世博会将主题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命题紧紧抓住了国际上城市化进程这一大趋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命题,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上海是一座集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上海在秦汉时属于海盐及娄县,唐时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代设立上海县。鸦片战争后,上海被清政府辟为商埠,经过一百余年的建设,成为今日之大上海。上海,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由于城市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不同,其在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上海的城市特点:能够融合多种地域文化,并能够吸取外国先进文化,兼收并蓄,奋发向上。上海的城市精神简言之就是:“开放与进取”。上海的城市特点是和城市精神历史之积累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具有强烈民族性与地域性,是上海的精华与象征。 历史上的上海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国内文化精英曾经在这里汇聚。鸦片战争改变了上海的命运。当时上海成为国际著名的自由港和移民城市,奉行投资者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人不需要签证就可以登岸。上海侨民曾经一度高达10万余人,有全球“冒险家乐园”之美誉。在外国人移居上海同时,国内精英纷纷向上海汇集。机灵的江南人、聪慧的广州人、勤劳的山东人和苏北人,从各地迁居上海。综上所述,华人洋人杂处,上海本地人与外乡人混居,客观上促进了上海文化和经济繁荣。从全国各地移居来的农民、手工艺人、知识分子,在上海这个移民城市中,感悟现代文明真缔,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者,这是上海对于中国的极大贡献。于是,精明的上海人成为全国仿效的楷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海派文化普及风暴”。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多元与创新是海派文化精华之所在。上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上海都兼容并包。上海以海纳百川的气势,以开放创新的意识,生机勃勃地屹立于东海之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展示上海城市形象和传播上海城市精神的最佳时机,亦是一次促进建筑艺术设计及建材发展的新契机,也是一次展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平台。“温故而知新”。综观历届世博会的举办过程,思考成功地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素,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其一,中国政府的支持,是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重要保证。从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到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从“通过竞争,获取和平”之主题到“人类——自然科技发展”之主题,历届世界贸易博览会都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将上海2010年世博会看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国政府承诺: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展提供1亿美元的专项基金。其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办好世博会的群众基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是明智的选择。上海的良好文化氛围是国内所有城市之中,首屈一指的。有人说,多元共存的宽容环境是文化繁荣的肥沃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的人才优势与科技优势,是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会的基础要素。其三,主办国的综合国力是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有了坚强的后盾。其四,2010年上海世界博会的成功举办,还有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业运营模式。完善的基础设施应当包括:现代化的展览馆硬件设施,一流的交通与物流、一流的组织和服务等等。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指世博会是一个优于专业杂志、报纸、新闻发布会等等的营销中介模式。利用这一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能为上海这个城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上万个就业岗位,从而使之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人类发展史即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城市诞生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城市成为世界的主宰,而21世纪扑面来的知识经济的诞生将成为第三次城市革命(或称之为新城市时代)的重要标志。 21世纪的城市将以人为本,追求对人的最大关心和陶冶。未来城市将以获得最佳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为最大实现,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和核心。 人类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探索更佳城市生活的历史。从英?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追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美丽和一切福利相结合在一起的目标”的理想城市”;法?勒?柯布西埃〈〈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强调城市必须集中,建设集中有生命力的垂直的花园城市;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论”建设有秩序的符合大自然进化规律的有机城市;美?赖特的〈〈广亩城〉〉中探求代表和体现人类愿望的民主的现代城市生活;人本主义思想家芒福德则提出“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是关心人、陶冶人”等等,这些城市生活方式执着的先辈们为人类追求和建设美好城市和更美的城市生活描绘了至今仍值得人们借鉴的宝贵财富并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除了上述先哲的个人努力外,人类也逐渐认识到,建设更好的城市,创造更美的城市生活,必须让全人类共同行动,形成共同的目标准则和行动纲领。从世界建筑师大会的《雅典宪章》第一次提出城市的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基本功能,并以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强调“人们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而《马丘比亚宪章》则强调“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具有历史和文化感的城市生活环境;在《华沙宣言》中,确定了建筑人和环境作为整体的城市理念,并强调“市民参与城市发展过程,应当认作一项基本权利”,并将“重要的历史、宗教和考古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区,应该为子孙后代妥为保护,并且要同现代生活和发展结合起来。一切对塑造社会面貌和民族特征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必须保护起来”;而在《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则重申和强调“由于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内涵却应当是一致的,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证人们平等、自由、教育、权利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因此,“人类应当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等等。人类城市发展已经证明,以上宣言已成为全人类城市发展和追求更美城市生活的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纲领。 由此看来,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升和实现高质量的城市美好生活,不仅是发达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和未来发展中更需要优先考虑并解决的主题和难题。 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People come together in cities in order to live; They stay there in order to live well.)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表达了全人类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21世纪人类追求发展的新境界。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将加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建与整合。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各国除了实施城市物质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外,更应注重各国家和城市个性化、人性化和民族化的挖掘和重建,以期待创造多层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具有亲和感、主人感和和谐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表达了人类关注自我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新审视。城市的命运实际上就是人类共同的命运,精心爱护和经营我们的城市,实际上就是爱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使居住在城市的人具有自豪感、家园感和认同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追求一种城市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强调追求城市物质高质量的同时,必须强化对人的权利和情感的最大保障、满足和提升,特别要体现因地制宜对反映各国城市特有生活习惯、地方民族习俗和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留,并使之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使城市具有文化感、历史感和归宿感。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城市多元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的深化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21世纪是一个呼唤文化精神的世纪。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多元文化的聚集与交融是城市的特质。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他们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独特的创造力和魅力。全球化要求世界各国和各城市采取活跃和开放的对外文化改革,而世界的多样性在城市的多样性中得以集中展示。共享时代文化,城市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寻求和谐发展,寻求历史文化与空间的连续性具有普遍和现实的意义。如各种文化节、电影节、音乐节、舞蹈节等。 城市多元化并存与交融发展,体现了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本身特征。城市是历史积累的产物,本身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属于世界人民最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经过反思和重新审视,世界各国已对城市历史和城市遗产在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速的今天,基于对多元文化、地方文化保护的呼吁而展开的种种争论也与历史城市遗产保护密切相关,因为,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也才越是世界的。 城市“新经济”的繁荣。“新经济”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而21世界的新经济更应是“绿色经济”。未来城市经济是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护生态循环”为核心的新经济活动。实施城市“新经济”战略,使城市变成最洁净、最引人注目、最具影响力和最有国际竟争力和“双赢”的“绿色城市”,而新经济体现在各个行列中,如金融、贸易、保险、会展、电信、网络、环保、休闲等。 城市经济的发展或现代化方式和道路都应尊重各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国城市经济发展必须建之于特殊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制约和背景下,但不管如何,世界生态体系的可持续性关系到世界城市的未来。因为今日之生态政治已远远超出了“可持续发展”只在一个城市里发生的事件不能算是“可持续性”,除非它成为各处城市今天和未来的准则。 城市科技的创新。科技创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解决城市问题的根本动力。城市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核心,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城市科技创新加快了城市的更新和生活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借助新科技,不仅有能力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病端”和问题,而且有能力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全新的更具活力、魅力和高质量的城市人居新模式,并为我们的发展和交流开拓前所未有的城市新时空,如智能城、科技城、历史城、文化城、信息城、绿色城、健康城、生态城、太空城等。 城市科技创新在寻求不同国别和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条件下由于科技水平制约而带给城市生活的种种弊端,并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和有效途径,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科技创新描绘和创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城市生活。 城市社区的重塑。21世纪将赋予城市社区更新更丰富的内涵。城市社区是城市和人类生活的“细胞”,是城市“地域性社会利益共同体”。良好的城市社区既强调人与地缘环境的和谐,又重视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如包括家庭、邻里的和睦相处,教育、医疗、保健等高水平服务的终身享受,以及丰富多样的娱乐休闲形式供人们选择。 在此基础特别关注和重视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住房,以解决由此而起的剧增的城市问题,以及现有城市居住模式所体现出的社区割裂与社会分层、大量流动人口涌现等等,都迫使城市要重新审视与思考居住与社区发展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要使美好的城市社区贴近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增加城市公民参与社区管理广度和深度,使城市社区具有充分的凝聚力,同时也增强城市社区中主人翁作用是城市有效管理的基础,而这种作用将贯穿于城市不同体系和层次的所有社区。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与乡村是人类复合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有机整体。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与形态发展趋势,但是,在一方面强调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乡村与城市协调发展同样是不能忽视的。可以说,乡村是城市的“底”,而城市则是乡村的“图”,城市与乡村互动实质是图底交替互换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是人类社会形态、空间形态、物质经济形象和环境形象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现。 城乡互动就是强调城乡平等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先城市,后乡村的发展,或者以牺牲乡村发展城市。要将城市与乡村放在平等位置,而对于中国特殊国情而言,中国的城市化核心在农村、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成败更在农村。也就是说实质上中国农村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中国城市化前途与命运。而城乡互动协调,就是更加强调与注重城乡和谐共生的和具有持久发展动力的新型城乡关系、城乡结构和城乡形态。 3.主题意义的深化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是新城市时代,21世纪是城市化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浪潮下,21世纪人类之发展,城市将作为主体在全球网络中参与竞争。只有城市,没有国界;只有全球之城,没有政治之都。谁抢滩,谁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是这场角逐中的关键。通过对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有利于“创建绿色城市,构筑和谐家园”理念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人类关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再认识。 关于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消除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永远是人类努力的一个方向。以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有利于吸引不同国别、不同层次的人们关注、参与这方面的问题,从而,激发人们对人类未来、城市未来的全面思考和长虑。 上海既是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上海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可以为参观者提供两个舞台:一个是世博会现场的场馆舞台,世界各国各方面在这里展现各具特色的城市历史、现在与未来;另一个是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现实舞台,参观者可以考察和体验这座东方都市及其城市群组的独特魅力。 主题对目前和将来仍将出现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模式、方向、经验、教训、“城市病”、老龄化、伦理、社区、文化、科技发展等国际性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具有重要的相互交流、借鉴和促进作用。 这是一组来自迎世博600天行动社会动员指挥部的数据——最新一次测评结果显示:全市迎世博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指数分别为、、,比首次测评的分数均明显上升。当然对广大市民来说,亲身感受也许比数据更有说服力——路面整洁了、社区美化了,大家更讲文明了,公共窗口的服务也更有人情味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正化作市民身边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变化。 迎世博进入倒计时300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市范围的“集中文明行动”共开展了9次,从今年4月起,每逢5日、15日、25日,申城都有百万市民参与到“三五”集中行动中来,有万人次主动参加了各类迎世博培训,万居民通过了世博知识测试……“迎世博”引燃了上海人的热情。(累死……几乎是全部的资料了,你选一下吧)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会展一般指的是大型会议或者是大型活动,有很多大学里面都是有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却是不知道怎么写,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会展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进行了仔细的 研究 ,认为对于开放式会展系统如果采取传统的业务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提出了面向管理的 应用 模式,其主要思想是构建会展系统的阶段性控制,通过局部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管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展的管理工作转换成为对会展的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会展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会展是信息密集型的活动,具有前期准备时间长,实施时间短的特点,在整个会展期间,尤其是在临近开始的短暂时间内,将会涌现出大量的、高密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我们把它们又可以分成财务信息、接待信息、会议进程信息、人员信息、场馆信息、物流信息、住宿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流贯穿整个会展期间。

会展本身是很大概念的集合,按形式包括会议、展览会、节庆等活动;按它们涉及和辐射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本地的、全国的、国际性的;按组织规模和参观人数分类,有小型的、中型的、大型的和特大型的。按会展的规格,可分成普通的、行业的、政府的和国际性的。小的会展则可以是本地的一个行业、组织或 企业 的活动,甚至是个人举办的类似于婚宴等。大型展览会的参观者可达数万人以上,小型的会议仅仅几十人。由于规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重要程度不同、主办方等级、与会人数的多少,所有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在会展的组织管理上、运作上有多种模式,这样不能用一个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类型的会展活动,所以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系统的信息处理的 内容 和流程也不尽相同。

会展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阶段性,对于会议系统系来讲,可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议期间、结束阶段、休会期间;而对于展会系统,又可以分成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两者在前期工作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每个阶段的信息流程进行剖析,研究它们在不同环节的特点,不仅是设计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工作的基础。

二、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

由于会展形式的多样性,为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因为会展本身的特点,如果采用一般性的业务处理的模式,很难采用较为一致的框架来设计具有通用意义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从业务处理层面来看,能够处理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仅仅限于客户关系管理、会员管理、登记参会情况、场馆展位预订和租用等业务层面的信息;从信息处理流程来看,由于会展活动是一次性 发展 进程,从策划到结束基本上属于线性的过程,因此可以将会展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开放式系统,不具有明显的反馈和系统状态控制的环节。这种面向业务层面的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是不强的。

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认为会展信息系统应突破以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模式,即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一个为会展项目管理为目的,以会展项目管理、会务管理服务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会展的项目策划、进程管理上需要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讲,虽然会展系统总的看来是一个仍然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但是在各个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可以加强阶段性、局部性的控制和管理,使会展系统和会展过程得到良好的控制,能够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这样的会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开放式,而是若干个良好控制的闭环子系统的在时间进程上有机地结合。

面向管理应用的会展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 问题 。虽然会展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和多变性,但是从会展的管理和进程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划分成策划阶段、接待阶段、会展阶段、结束阶段、休会阶段,完全可以忽略每次活动形式的差异,把各个阶段的工作抽象成策划、组织、落实和检查的研究内容,因此信息处理工作就转换成把会展各个阶段的项目的管理工作。

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订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项目),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控制。在会展活动期间的所有业务处理工作都融会在系统管理中来,即在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业务数据的处理,提升业务数据处理内涵、意义和针对性。

这种以项目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并不常见,可以认为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独特之处。

三、以阶段控制为主要 研究 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对 企业 状态进行控制,而开放式会展系统缺乏反馈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我们研究的会展系统是在会展的各个阶段实施控制手段,在各个局部上进行阶段环节上的控制,即对整个阶段达到控制的目的。

所谓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运用于项目管理方面,应当包括如下环节:策划、落实、监督、检查、确认。会展项目之间具有比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是指项目的准备和执行过程在时间轴上具有先后顺序依存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延误了时间,其他项目又不能超越它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活动的向后推移。在会展整个期间很多 工作又是并行运行的,各个部分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 影响 其他工作完成的好坏,当某个项目的物理属性尚未建立或建立不完整、不完善的势必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这是空间上的依赖性。

XX会议的接待项目策划一览表

会展活动的周期可能很长,但是真正举行活动,仅仅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其他时间都在筹划和准备,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会展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观众的满意度,如果出现差错和失误,很难有机会弥补并挽回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举办的前期,将所有可能发生的 问题 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真考虑,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在会展信息管理上按阶段对本阶段要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体现在会展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管理上的周期,用于对会展项目工作的策划,组织人员对各个项目分别落实,在会展项目完成情况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管理和控制。例如,会议的接待工作可用下表所示。

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功能研究

会展包括会议和展会两种形态,它们的信息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控制的实体在形式上的不同,将其工作流程抽象成信息流之后,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我们把它们归类在基本功能之中。这里仅讨论它们共同的、相似的处理功能。

在会展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策划功能、管理功能、营销功能、信息发布、 网络 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邀请函管理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策划功能,由于篇幅关系仅讨论策划的功能需求,对其他功能不做讨论。

会展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是为会议和展览会的项目的起始阶段的策划服务的。在策划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会展管理的经验,根据会展项目的要求,如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展的规格和性质,与会人员的级别和人数、会展覆盖的地域范围、最后要达成的效果,这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在会展策划中是着重考虑的因素。

由于会展活动具有非常明显区别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任务、工作重心也不同,因此策划也应配合这样情况,针对会展不同阶段做相应的策划。由于会展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策划时,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出现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备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在策划中制定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 :首先是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项目名称、达到的目标、完成或考核的指标,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安排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该项目,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第二是项目之间流程关系,即项目之间的在时空方面存在某种耦合关系,确定项目的任务链和完成的时间链。

我们把会展的信息管理的策划功能,按照会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以阶段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按筹备阶段、准备阶段、会前阶段、期中阶段、结束阶段和休会阶段的顺序进行,然后在针对每个具体的阶段作详尽的策划,逐步分解到具体的功能。对于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都围绕着策划的功能需求展开进行的。

五、结语

通过对会展信息管理的` 分析 和研究,此类信息变化和跨度等很大的信息系统,开放式是其主要特点,采用面向业务数据处理的模式不能对会展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笔者采用项目管理的研究 方法 ,以面向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其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局部控制,以项目的策划、落实、监督、检查和确认的工作环节的形式实现局部上的反馈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的目的,以这种方式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形式的会展信息管理的需求。

浅谈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人、财、物、时间、信息这五种管理的要素中,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会展企业能否把人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能否把人看成是自身最宝贵的财富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展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在现代会展企业的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其越来越成为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无法估量的资本。会展企业只有取得有用的人才、合理使用这些人才、科学管理得到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有效开发,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一、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会展企业为了创造企业价值,确保本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使用、培训、绩效考核、激励、调整等等一系列过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的管理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性质、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会展企业员工需求量和标准,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预测。

2、员工的招募与选拔

即根据会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制定相应的用人标准、政策、选拔方法等,招募到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员。

3、培训与开发

主要是为了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进行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培训和提高。

4、绩效管理

是会展企业通过科学的考核和奖惩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会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工资形式,对员工给予相应的报偿。除了合理的工资外,会展企业还应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津贴制度,并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最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会展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会展企业的业务活动离不开人、财、物这些基本管理要素,而人是这些要素的中心,是决定性因素,如何实现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员工的劳动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建立在分工合作的社会劳动基础之上,因此,要保证会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必须招募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员工,并对与会展相关的工作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中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相互适应,有机结合,而这些正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活力的前提

现代经济环境中,会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会展企业的素质,归根到底就是员工的素质;而会展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正是员工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一种活的资源,所以会展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能使人消极被动地适应工作的需要,而是应该根据个人能力的特点,把人安置在最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最佳工作岗位上,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另外根据人力资源才智和能力的提高,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及时调整,使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是消极的静态的管理,而应是积极的动态的管理,这种动态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进而增强会展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会展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

会展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会展企业中的人,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否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而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又取决于完成任务和目标的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展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受到特定条件限制的,如何用发挥人力资源低投入、高产出的特征,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会展企业应该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目前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展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没能为管理人员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只是凭直觉和经验进行管理,由于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很多会展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会展策划、设计、现场服务与管理等各不同岗位的共同点和差异,没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行。

3、会展企业缺少必要的人力资源规划

由于会展企业有很明显的淡旺季,展会集中时需要大量的人手,展会较少时人力需求量较低,因此,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合理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并采取相关规划措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得到合适的人才,既能降低会展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很多会展企业经常保留少数员工,工作需要时再临时聘任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缺乏必要的规划,这势必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甚至会营销到会展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海英.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02)

[2]周建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2(03)

作者简介:陈荣荣(1977―),女,河北省唐山人,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 索引序列
  • 展览馆主题确定的论文
  • 确定论文主题
  • 确定论文主题的步骤
  • 如何确定论文的主题
  • 展览主题论文10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