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产业内贸易硕士毕业论文

产业内贸易硕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产业内贸易硕士毕业论文

国际商务硕士论文题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你即将告别大学生活。离校前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毕业论文了,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国际商务硕士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咨询服务业的客户关系处理

2.  外商直接投资对南昌环境的影响

3. 中国旅游业如何迎接08奥运会

4.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的问题研究

5. 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挑战与机遇

6. 从日用品看中英两国经济差异

7. 美国消费结构变化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8. 新退税政策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利弊分析

9. 浙江家电进军日本市场问题分析

10.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1. 1中国年=4美国年?论中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

12.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

13. 规模经济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研究

14. 浅析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15. 跨国公司本土化策略与我国企业的对策

16. 手机营销(以短信为例)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以银行与保险机构为例)

17. 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

18. 中国企业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我国面临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20. 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常见陷阱及对策

21.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

22. 从历史的角度看倾销与反倾销

23. 浅析咨询业在华发展前景

24. 浅谈中国咨询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25. 浅析江铃汽车如何提高出口竞争力

26. 中澳教育服务贸易现状比较分析与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对策研究

27.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分析

28.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29.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

30. 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的障碍与对策——以宝洁为例

31.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进口现状分析与澳加对我国教育服务的出口竞争研究

32. 从广东健力宝集团的成败谈中国企业营销之路

33. 从星巴克的感性营销看餐饮服务业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34. 后现代消费文化与营销策略的关系分析

35. 如何在2008奥运会中促进中国品牌形象

36. 试析蒙牛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

37. 浅析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的原因及其现状、战略和趋势

38. 以肯德基为例论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的必要性,对策及成就

39.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问题研究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挑战与机遇

40. 浙江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从边际效益的角度浅析风险补偿的理性

42. 我国自由贸易发展的现状

43. 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挑战与机遇

44. 国际贸易合同中的欺诈胁迫与重大误解问题探讨

45. ISA8000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46. 全面认识"入世"之后的知识产权问题

47. 入世后我国外贸补贴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农产品出口补贴政策为例

48. CEPA框架下赣粤港前景分析

49. 国际营销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50. 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

51. 基于内容的互联网上下文广告联盟分析

52. 中国对澳教育贸易逆差原因研究

53.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

54. 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农产品贸易保护

55. 中国如何应对蓝色贸易壁垒

56. 中国广告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路径和措施

57. 浅析中国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58.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59.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

60. 南昌市投资环境分析

61.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 以房地产公司为例

6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63. 我国大宗商品进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64. 对古典经济学中H-O理论的条件补充和分析

65. 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

66. 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浅谈

67. 对FDI项目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68. 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的障碍和对策欧盟企业竞争个案研究

69. 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轿车出口竞争力的启示

70. 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探讨

71.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差异化战略分析

72. 网络营销的应用问题研究

73. 中美消费结构与进出口贸易流向实证分析

74. 中澳奶产品贸易的分析

75.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76. 浅析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免除

77. 非市场经济问题与我国反倾销的应对策略

78.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79. 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性诧异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80. 如何重新认识反倾销标准--以制鞋业为例

81.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省工业的影响

82. 浅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在与对策

83. 浅析中国出口退税政策

84. 国际双重征税对跨国企业经营模式影响

85. 浅析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

86.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87. 倾销与反倾销的矛盾在中国

88. 中澳国际教育服务比较分析

89. 奇瑞汽车出口风险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90. 国际保理与我国贸易实践

91. 浅论中国频遭反倾销的问题

92. 进出口贸易的风险与防范

93. 上海国际资讯业调研分析

94. 浅析信用证弊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95.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的对外贸易

96. 论中国家具业国际品牌塑造的路径

97.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98. 论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总部经济

99. 绿色壁垒对我国酒业出口的影响

100.中国汽车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品牌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成为提高各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一) 1. 基于SA8000的贸易壁垒研究 2. 产品专业指标认证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 3. 我国纺织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战略对策 4.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各行业(选择一个行业)出口的影响 5. 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6. 外贸行业协会现状与作用分析 7. 我国零售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8. 印度软件产业扶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 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 11.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2. 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 13.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 14. 国际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二)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FDI的影响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的西部开发 3.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影响研究 5. 双赢----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理念 6. 欧洲经济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性质研究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分析与现实意义 8. 中非经贸合作的前景分析与现实意义 9. 中、俄(印、韩)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0. 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与政策建议 1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研究 12. 美国政府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启示 13. 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 14.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对策研究 1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6. 试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现实意义 17.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8.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贸发展的影响 19.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 20. 环境壁垒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2.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3. 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4.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5. 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6.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产业转移 8. *****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 9.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策略研究 10.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研究 11. 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 12. 我国高比例加工贸易引发的思考 13.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营销策略研究 14. 利用产业内贸易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 15. 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意义 16. 正确认识自由贸易与自我保护的关系 17. 科学发展观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18. 21世纪的中国对外贸易----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 19. 外贸差额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0. 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猜你喜欢: 1.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2. 2017年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选题 4.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5.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提供一些国贸专业的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 利用产业内贸易促进地区的产业升级 2、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3、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4、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5、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6 知识经济时代的外贸战略选择 7 试论入世后我国贸易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8 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9、科学发展观点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10、广东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11 非关税壁垒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12 广东地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研究?13 WTO的保障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14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对策研究 15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6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新的特点研究 17 绿色包装与产品竞争力18 某地区某产业出口竞争力状况研究 19 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及其出口战略选择 20 浅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21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22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23 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现状、趋向及对策研究 24 未来几年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25 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26 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27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 28 论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政策环境 29 国际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思考 30 深圳地区出口商品品牌战略的发展策略 3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 32 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 33 国际贸易服务创新研究34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与对策研究35 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 36 XX城市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研究37 XX城市利用外资情况调查与分析38XX城市国际贸易情况调查与分析39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0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和贸易争端现状及我国对策分析.41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42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43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对我国正确运用反倾销措施的研究.4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45 国际贸易中的专利权保护问题研究.46 国际贸易中的代理制度与我国的外贸代理制.47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相对措施研究.48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探析49 国际贸易中的专利权保护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如下:

1.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及区位因素研究。

2.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黑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4.非关税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种类溢出效应 ——基于产业视角的研究。

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出与效率双重视角。

6.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异质性的出口效应研究。

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园艺产品贸易整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视角。

9.中国与南亚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

10.中蒙农业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11.玉米价格波动对我国玉米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12.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对越南纺织品出口影响效应研究。

13.蒙古国外资企业投资环境研究。

14.影响辽宁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5.内蒙古边境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16.俄罗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潜力研究。

17.基于SWOT模型的中蒙跨境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18.韩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x0d\x0a\x0d\x0a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x0d\x0a2、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探析\x0d\x0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x0d\x0a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x0d\x0a5、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x0d\x0a6、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x0d\x0a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x0d\x0a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探索\x0d\x0a9、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x0d\x0a10、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x0d\x0a11、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x0d\x0a12、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x0d\x0a13、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x0d\x0a14、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其防范\x0d\x0a15、SA8000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x0d\x0a16、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x0d\x0a17、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经营策略\x0d\x0a1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和政策取向\x0d\x0a19、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x0d\x0a20、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x0d\x0a21、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及其国际比较\x0d\x0a22、电子商务中的EDI及其应用分析\x0d\x0a23、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x0d\x0a24、利用产业内贸易理论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的作用探索\x0d\x0a25、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x0d\x0a26、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x0d\x0a27、“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的经济效应分析\x0d\x0a28、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及调整对策\x0d\x0a29、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x0d\x0a30、当前我国××产品外贸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x0d\x0a31、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动态研究\x0d\x0a32、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x0d\x0a33、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农业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x0d\x0a34、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x0d\x0a35、自由贸易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x0d\x0a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分析及其战略选择\x0d\x0a3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x0d\x0a3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x0d\x0a39、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x0d\x0a40、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x0d\x0a41、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x0d\x0a4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研究\x0d\x0a43、国际反补贴发展趋势及对策\x0d\x0a44、应对反倾销中的企业行为研究\x0d\x0a45、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x0d\x0a4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研究\x0d\x0a47、我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变迁\x0d\x0a48、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研究\x0d\x0a49、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x0d\x0a50、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研究\x0d\x0a51、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研究\x0d\x0a52、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形势变化及今后的发展战略\x0d\x0a53、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x0d\x0a54、充分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x0d\x0a55、建立我国产业部门的有效预警保护机制\x0d\x0a56、外贸行业协会现状与作用的经济学分析\x0d\x0a57、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跨文化冲突\x0d\x0a58、论跨国经营中的政策风险与规避\x0d\x0a59、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分析\x0d\x0a60、全球贸易失衡及各国在贸易政策中的反应\x0d\x0a61、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x0d\x0a62、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分析\x0d\x0a63、WTO框架下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比较研究\x0d\x0a64、WTO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保护研究\x0d\x0a65、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探究\x0d\x0a66、反倾销全球化及其贸易效应分析\x0d\x0a67、SA8000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x0d\x0a68、新的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的影响分析\x0d\x0a69、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x0d\x0a70、Trips知识产权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x0d\x0a71、石油危机对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警示\x0d\x0a72、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x0d\x0a73、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风险\x0d\x0a74、中国与东盟(其他地区)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分析\x0d\x0a75、中国与东盟贸易(或其他地区)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x0d\x0a76、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进出口贸易(或纺织品行业)影响的分析\x0d\x0a77、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磨擦及对策\x0d\x0a78、入世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及其对策研究\x0d\x0a79、从中美贸易逆差数额争议看原产地规则\x0d\x0a80、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0d\x0a81、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x0d\x0a82、高新技术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x0d\x0a83、我国“走出去”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x0d\x0a84、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x0d\x0a85、技术引进与中国后发优势的发挥\x0d\x0a86、中国产业(或某类)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x0d\x0a87、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或其他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x0d\x0a88、中国家电业OEM/ODM/OBM跨国经营战略的转变\x0d\x0a89、中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效应及福利影响\x0d\x0a90、CEPA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x0d\x0a9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x0d\x0a9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特点\x0d\x0a93、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及国际比较\x0d\x0a94、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x0d\x0a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x0d\x0a96、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x0d\x0a97、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x0d\x0a9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研究\x0d\x0a99、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研究\x0d\x0a100、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x0d\x0a101、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探析\x0d\x0a102、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x0d\x0a103、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制度之法律性质研究\x0d\x0a104、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未来发展基本格局的探讨\x0d\x0a105、跟单信用证银行审单问题研究\x0d\x0a106、企业并购中支付方式及交易价格问题研究\x0d\x0a107、信用证支付风险的法律研究\x0d\x0a108、我国出口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x0d\x0a109、中国出口信用机构的现状及发展\x0d\x0a110、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研究\x0d\x0a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风险规避\x0d\x0a112、现代国际物流及其在中国发展策略的探讨\x0d\x0a113、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x0d\x0a114、从国际贸易的发展看CEPA在香港的实施\x0d\x0a115、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x0d\x0a116、出口保险中融资银行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x0d\x0a117、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x0d\x0a118、信用证类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与控制\x0d\x0a119、进出口贸易融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x0d\x0a120、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2、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探析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5、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6、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探索9、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10、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11、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12、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13、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14、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其防范15、SA8000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16、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17、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经营策略1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和政策取向19、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20、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1、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及其国际比较22、电子商务中的EDI及其应用分析23、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4、利用产业内贸易理论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的作用探索25、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26、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27、“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的经济效应分析28、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及调整对策29、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30、当前我国××产品外贸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1、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动态研究32、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33、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农业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34、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35、自由贸易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分析及其战略选择3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3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39、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40、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41、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4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研究43、国际反补贴发展趋势及对策44、应对反倾销中的企业行为研究45、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4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研究47、我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变迁48、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研究49、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50、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研究51、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研究52、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形势变化及今后的发展战略53、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54、充分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55、建立我国产业部门的有效预警保护机制56、外贸行业协会现状与作用的经济学分析57、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跨文化冲突58、论跨国经营中的政策风险与规避59、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分析60、全球贸易失衡及各国在贸易政策中的反应61、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2、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分析63、WTO框架下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比较研究64、WTO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保护研究65、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探究66、反倾销全球化及其贸易效应分析67、SA8000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8、新的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的影响分析69、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70、Trips知识产权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71、石油危机对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警示72、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73、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风险74、中国与东盟(其他地区)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分析75、中国与东盟贸易(或其他地区)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76、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进出口贸易(或纺织品行业)影响的分析77、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磨擦及对策78、入世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及其对策研究79、从中美贸易逆差数额争议看原产地规则80、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82、高新技术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83、我国“走出去”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84、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85、技术引进与中国后发优势的发挥86、中国产业(或某类)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87、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或其他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88、中国家电业OEM/ODM/OBM跨国经营战略的转变89、中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效应及福利影响90、CEPA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9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9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特点93、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及国际比较94、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96、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97、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9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研究99、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研究100、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101、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探析102、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103、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制度之法律性质研究104、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未来发展基本格局的探讨105、跟单信用证银行审单问题研究106、企业并购中支付方式及交易价格问题研究107、信用证支付风险的法律研究108、我国出口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109、中国出口信用机构的现状及发展110、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研究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风险规避112、现代国际物流及其在中国发展策略的探讨113、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114、从国际贸易的发展看CEPA在香港的实施115、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116、出口保险中融资银行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117、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118、信用证类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与控制119、进出口贸易融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120、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农产品贸易毕业论文

那就去“挖范文”看看啊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销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以改善。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事件时有发生。三、发展策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变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依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应控制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的出口,适度增加互补性农产品的进口,减少竞争性农产品的进口。再次,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从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监管等方面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产品设计、包装、质量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均应增加环保因素,顺应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真正的绿色经济。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害有毒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行农产品等级标准,鼓励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内流通市场的建设。国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战略的研究及对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政策、相关农产品信息的研究,并及时传输给农民,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国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规范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遏制无序竞争,确保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要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的局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手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此外,还应建设好农产品配送、储运、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农业行业协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借助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参考文献①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②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③庄惠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发展研究,!""’;$

提供一些国贸专业的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 利用产业内贸易促进地区的产业升级 2、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3、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4、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5、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6 知识经济时代的外贸战略选择 7 试论入世后我国贸易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8 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9、科学发展观点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10、广东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11 非关税壁垒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12 广东地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研究?13 WTO的保障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14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对策研究 15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6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新的特点研究 17 绿色包装与产品竞争力18 某地区某产业出口竞争力状况研究 19 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及其出口战略选择 20 浅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21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22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23 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现状、趋向及对策研究 24 未来几年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25 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26 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27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 28 论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政策环境 29 国际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思考 30 深圳地区出口商品品牌战略的发展策略 3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 32 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 33 国际贸易服务创新研究34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与对策研究35 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 36 XX城市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研究37 XX城市利用外资情况调查与分析38XX城市国际贸易情况调查与分析39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0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和贸易争端现状及我国对策分析.41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42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43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对我国正确运用反倾销措施的研究.4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45 国际贸易中的专利权保护问题研究.46 国际贸易中的代理制度与我国的外贸代理制.47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相对措施研究.48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探析49 国际贸易中的专利权保护问题研究.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包含哪些内容呢?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所造就的,我们要重视国际贸易。下面是【职称期刊论文发表】微信公众号BMW-168168小编分享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是:

毕业论文选题不当是导致质量下滑的重要因素。论文选题对论文学术水平、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是基于经济学理论、方法,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惯例、国际金融理论等专业知识,分析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领域的相关问题。多年来.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在选题上存在以下问题。

1、选题过大

通常学生选择较为宏观的题目,导致题目过大,难以做到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地分析和论述。例如:“人民汇率升值对纺织品出的影响”。在论文中,学生仅仅是泛泛地分析民币升值所产生的影响.通常这些影响对其他行业及产品的出口也同样适用。没有达到针对性地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与对其他行业和产品的影响有哪些不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职称期刊论文发表】微信公众号BMW-168168

2、选题以热点新闻事件为主.缺少专业知识的应用研究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真题真做所占比重较低,大多数学生的选题没有进行文献综述,许多学生选择热点问题、新闻事件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如:某一收购并购案、某企业品牌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等选题,学生在写作时大都从网上下载新闻报道。编凑出一篇论文.没有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原因,阐述个人观点。

3、选题雷同现象严重

每年毕业论文选题雷同现象严重,一个班的学生同一题目在不同的指导教师下,出现同一个选题多个学生选择,其中大多数题目是老生常谈,缺乏新异 例如: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服装贸易发展特征等。这与指导教师是否有在研项目密切相关,部分有科研项目的老师,能够让学生真题真做,使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学术价值.也可以避免选题雷同现象的发生。

注:论文初稿完成,最好提前进行论文查重修改,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学校论文查重检测修改时间不够,导致不能顺利通过检测,无法进行答辩的困境了。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2. 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职称期刊论文发表】微信公众号BMW-168168

3. 欧盟的环境贸易政策及其启示

4. 论非关税壁垒下的我国农产品出口

5. 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及中国的对策

6. 纺织品的绿色关税壁垒与应对方案

7. 避免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

8. 调整我国出口补贴政策应对反补贴摩擦

9.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

10. 中国家具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1.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

12. 绿色壁垒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

13. 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和生产的影响

14. 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

15. 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

16. 美国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

17. 绿色壁垒与我国茶叶贸易

18. 国如何运用普惠制原产地规则

19. 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分析及对策

20.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1. 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

22. 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与我国对策

河北贸易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格式

一般为到万字。毕业论文一般为—万字,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关于论文的书写要求:1、摘要: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一般为500字左右,以能将规定内容闻述清楚为原则。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题头“摘要_应居中,加黑2号宋体,然后隔行打印摘要的正文部分,为小4号宋体。英文摘要在中文摘要后另起一页书写。关键词(小4号黑体)空一格,关键词如需转行应同第一个关键词对齐(空4格)。2、目录:题头“目录”应居中,加黑2号宋体,然后隔行打印目录的内容。目录中各一级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3、论文书写:毕业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输入、以Word格式编排打印。要求正文中文用宋体,标题中文用黑体,英文及阿拉伯数字为TimesNewRoman。毕业论文开本为B5。页边距设置:上下分别为,左侧为右侧为2。正文每页32行,每行35个字符,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目录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研究生论文格式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学科教学(英语)除外),字数一般在10000字左右。

二、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一)题目: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二)、摘要(中外文):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字左右),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的最后另起一行,相应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外文摘要另起一页打印。

(三)、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简明扼要。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

(1)等数字依次标出。所标页码应与正文一致。

(四)、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论据、论点和观点应力求准确、完备、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字要简练通顺,图表数据要准确无误。

(五)、参考文献: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一般要求20个以上,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文献排序按照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

三、硕士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

1.标题

(1)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三级,具体的格式要求为:

1级标题:中文黑体,三号(21px),段前、段后间距均为1行;英文为times new 级标题:中文黑体,四号(19px),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英文为times new 级标题:中文黑体,小四号或(16px),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段前、段后的间距可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2)标题的表述可以用“章、节”、“一、(一)”、“1、”等形式。其格式如下:“第一章 □□□□□(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第一节 □□□□□(二级标题,空两格左对齐,单列一行)”“一、 □□□□□(三级标题,同二级标题)”对于其他样式的格式,要求不变。

对于其他级次的标题或者需要突出的重点部分,可用五号黑体字体进行标示,也可单列一行,或者放在段首。

2.正文字体

(1)硕士论文的正文中,如无特殊要求中文一律采用简体,特殊情况可用繁体,字号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

(2)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3)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4)阿拉伯文、日文等其他文字使用该文字的惯用字体。

3.图表、公式

(1)硕士论文中的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的备注置于表的下方。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一般不要分页显示。

(2)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的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形不能跨页显示。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3)论文中的公式为居中对齐,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需要加线条。

(4)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4.注释

注释一律采用页下注(脚注)的形式。注释的序号形式为①,②,③……类型的标识,每页需要重新排序,不得与上页累计。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页一律放在正文后面,可不编序号,但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编号项目及次序与引文注释的格式基本相同,但不不要标注页码。

中文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按照引用著作、论文、电子文献的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升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升序排列。外文著作、论文用原文罗列,无需翻译。

6.页眉、页脚文字

页眉、页脚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论文题名,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上粗下细文武线(3磅);如果论文采用单面印刷,则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7.页码

页码的起始编码页为第一章,按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第一章之前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所有的页码均置于右下脚。

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研究论文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比较成本优势明显以及宏观调控的过度鼓励吸引全球加工制造业快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很快承担起全球商品供应重负,成为“两头在外”的“世界加工厂”。这种情况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由此刺激为出口服务的加工产业的过度膨胀,出口经济总值比重过大,形成了中国企业为了出口大量增产、急剧膨胀产能的局面。中国为出口服务的加工性产业的过度膨胀,孤军突起,造成国内原料、动力供应和销售市场严重脱节失衡。“两头在外”比重太高,明显受制于人。这是现阶段最大的市场失衡。 从2000——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38%。目前,国际市场份额已接近20%。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3478亿元。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机、抗生素、疫苗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正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的重要基地,并开始向研发制造基地转型。截止去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额近30%。网络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传统产业加速优化升级,不断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又据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的张威日前透露,2007年我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额达到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的。今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同包括印度、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进口量价涨。进出口亿美元。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339亿美元,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持续回落,进出口亿美元,增长14%,同比回落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回落个百分点;进口85亿美元,增,提高个百分点。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商品出口,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要根据2008年进出口税则,对08年前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目录编码进行了技术性调整,公布了08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共有1816个海关编码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我们由此也看到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正在积极的努力调整,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1、产业内贸易使贸易参与国获得两方面的利益:规模经济导致的成本和产品的价格降低;消费者可以选择差异性产品 ,提高其消费效用。 2、产业内贸易在增进一国物质福利的同时,能够降低调整经济结构的成本。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一国要参与国际分工获得贸易利益,就必须同其他的国家在产业部门之间分工,对本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集中人、财、物扶持和发展本国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社会经济不是静态的,各国的经济随时间在变化着,因而以传统贸易理论为指导所形成的经济结构永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个国家要发展产业内贸易,要参与国际分工以获取利益,并不一定就要牺牲某些产业发展为代价,关键在于能否促进这个国家内部的一些差异发展高规模经济,从而通过规模经济和消费多样化来增进该国的整体利益。如石化、电子等并非我国的优势差异,但如果扶持发展这些差异,取得效益,就可获得整体利益,还可带动差异结构的升级换代,降低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产业内贸易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新兴差异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结论;产业内贸易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新兴差异和主导差异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产品的附加值高,要求弹性大,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持续上升,为产业内贸易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加快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企业家精神在不同国家同一行业内的传播和扩散,提高同类产品的质量,并通过规模经济,实现不同国家在产品层次上的分工,实现产品国际化。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基础是产业内分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经济生活国际化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这个历史趋势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的。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纪的国际分工,即英国作为工业的太阳与广大农业和原料附庸之间的分工,从而就像《党宣言》所说,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导致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国的优势在钢铁、造船、采煤等工业,德国则擅长电气、化学等工业。二次战后,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产业内分工。过去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要素禀赋所制约,现在科技优势足以减轻甚至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至同一行业内的各个部门或同一企业内的各个分厂、车间和工艺流程,都可分散到全球部署定位,实现最优配置。产业内贸易便是上述这种分工的表现形式,这种贸易6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从而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也得到了反映。1975年格鲁伯尔和劳埃德( and )的论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提出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为学术界广泛接受。产业内贸易就是一国同时既出口又进口某一同类产品,所谓同类产品则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大类以下分63个部(Division),部以下又分为233个组(Group),组以下再分为786个小组(Subgroup),小组以下分为2000个基本项目(Item)。这就是说属于同一“组”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但也有人采用较为宽松的划分标准,即以同一“部”的产品作同类产品。他们提出的计算公式如下: (Z[,i]+M[,i])-|Z[,i]-M[,i]| B[,i]=—————————————————×100 (Z[,i]+M[,i])上式也可写作 |Z[,i]-M[,i]| B[,i]=(1- ————————————)×100 (Z[,i]+M[,i])在上式中,B[,i]便是反映产业内贸易的指标,称之G-L指数,在0-100间变动,愈趋向于100,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愈高。i指产业,Z指出口额,M指进口额。他们和其他西方学者的研究都表明:(1)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据经合组织的材料,1991年6个西欧国家的制造业中有60%以上是产业内贸易,另外6个西欧国家这一比重为50%~60%。(2)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远高于初级产品,最高的当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化学工业,科技密集度愈高的部门,其产业内贸易的倾向也愈大。(3)一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根据上述,我们可将世界G-L指数当作反映全球化的生产指标,因为G-L指数愈大,说明各国在生产专业化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愈高。产业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有同一产品不同档次、品质或仅仅是型号、规模不同的专业化,例如大量出口若干品牌的汽车,同时又大量进口另一些品牌的汽车。还有零部件或工艺流程的专业化,由各有关企业参加协作来完成最终产品。我国的加工贸易可说属于后一种形式,它是通过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而又出口来完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加工贸易出口额还只有56亿美元,在我国全部出口中也仅占18%,而一般贸易的比重则高达82%,但到1995年其金额增至740亿美元,10年内增长了12倍之多,比重也上升为50%,开始超过一般贸易;到1996年加工贸易金额增至亿美元,比80年代中期增长了将近18倍,比重约占57%。加工贸易在外资企业出口中的比重更高,而外资企业目前在我国全部出口中已占45%,其增长势头之强劲远胜于国有企业。因此可以说近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持续地迅速增长,加工贸易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的就业规模,据广东省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约占55%,吸收了约1000万人就业,估计全国借此解决就业的人数约近2000万。加工贸易还带动了我国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某些制造业部门的成长,有的可说是从零开始的,例如,家用电器就是从组装起步,后来成长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超过初级产品,这是与加工贸易的发展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加工贸易确实为我们参与并利用产业内分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加工贸易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和矛盾,这主要与对外贸易中的双重机制有关。为了扶持加工贸易,对其所需的中间品免征进口税,同时各地区还有自己的优惠措施,于是就在一般贸易的促进机制以外,又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平行的加工贸易的促进机制,从而引发了以下矛盾:1.一般贸易的促进机制主要在于出口退税,实现零税出口,而加工贸易的出口只有在国内创造价值部分才给予退税,从原则上说,二者都是合理的,可以并行不悖。但当一般贸易的出口退税不能全部到位时,有的企业就会由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特别是那些需用高关税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企业,将改做加工贸易,减少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这样就影响了国家的关税收入。2.如果加工过程集中在出口加工区或保税区进行,海关就便于实施有效的监管。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并无地域限制,从沿海到内陆,可谓星罗棋布,确实不易监管。再加外贸企业有经营权而缺乏加工能力,生产企业有加工能力而没有经营权,工贸脱节,漏洞不少,以致不法之徒有隙可乘,将保税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品在国内倒卖以谋取厚利。例如,1997年海关查获的走私大案中约有一半左右的金额是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进行的。必须指出,以上的矛盾不是由加工贸易这个利用国际分工的形式本身所产生的,对于两种平行机制只要不断协调,统筹兼顾,使之保持恰当的平衡,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对于走私,中央已下定决心,全面进行打击,同时1997年银行建立了加工贸易台帐制度,海关和外汇管理局也进一步加强了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核销措施。因此,利用加工贸易进行走私的非法活动正在受到遏制。当前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在于本身还处于低级阶段,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即原材料和零部件依靠客户供应或自行从海外进口,加工装配后的成品又通过客户所掌握的销售渠道进入海外市场,我国企业只是发挥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收取有限的工缴费,而要创收更多的外汇,就只有大进大出。为了进一步利用产业内分工的潜力,分享更大的利益,必须加快加工贸易的升级,其关键是抓好中间品的进口替代,即以更多的国产成份取代外来的中间品,使产品的国际价值链中有更多的环节转移到国内,这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增加创汇,也能扩大与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联系,从而使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发生更大的拉动作用。回顾70年代初期和末期的两次能源危机,迫使西方发达国家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一系列产业向外进行梯度转移,东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大陆移植。我国的加工贸易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中兴起的,其中较成功的便是家用电器,从加工组装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并开始走向世界市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客观上出现了新的机遇,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我国的加工贸易就能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发过去了,注意查收(如果想要里面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找我帮你下载。)-------------------------------------------------------留个邮箱,可以发给你一些相关参考文献和优秀论文。相信对你的论文肯定有所帮助。

中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条件分析(转)支持作者:金陵强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出口导向型贸易增长会恶化一国的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的恶化又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为了探讨中国从中欧双边贸易中的获益情况,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与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德国、英国和法国)1993年到2003年的贸易条件变化,具体到大类产品,并分析其原因。欧盟在2004年东扩之后,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在不断大幅增长,但是贸易额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中国从中获益的情况。本文将从贸易条件出发,以中国与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即德国、英国和法国为例讨论中国从中国欧盟双边贸易中的获益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贸易条件基本知识(一) 贸易条件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本文采用的正是价格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又称为净实物贸易条件,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其计算公式为:TT=Px/Pm其中Px 和Pm分别表示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TT值增大表示一国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一国出口价格的上升快于进口价格的上升(或出口价格的下降低于进口价格的下降),表示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增多;反之,TT值增大则表示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减少。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导向型贸易增长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而进口导向型增长则会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同时,根据克鲁格曼的标准贸易模型: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会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反之,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二) 国内对贸易条件的研究目前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国贸易条件的资料是2001年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室接受联合国的研究课题而发表的《1993-2000中国贸易条件研究》。该研究认为,1993-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之后一些学者也研究过中国整体的贸易条件变化情况,如林丽和张素芳的研究表明1994-2002年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了37%,崔津渡和李诚邦的分析表明1995-2005十年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了26%。但是专门研究中欧贸易条件变化的几乎没有。而本文探讨的正是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的贸易条件。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一)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为了研究中国欧盟的贸易条件的变化,本文选取了中国和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即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贸易条件来研究。此三国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和核心国,而且中国与这三国的国际贸易额占到了中国-欧盟总贸易的一半以上,2003年,中国与此三国的贸易总额占中国-欧盟双边贸易总额的56%。以中英贸易为例,我们首先说明计算价格贸易条件的方法和数据来源。我们在联合国商品贸易(COMTRADE)数据库中选取了中国和英国1993年和2003年(其中包含各商品数量的最近期为2003年)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本(SITC3)分类到3位数的数据。其中包含大部分产品的贸易数量和价值额数据。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从中剔除以下产品:贸易数量不可得的产品;单边贸易的产品,如中国仅从英国进口或出口的产品;仅在1993年或2003年存在贸易关系的产品。在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得到150个产品组,其1993年贸易份额占总贸易份额的95%,2003年贸易份额为中英总贸易份额的68%,可以代表中英贸易的总体情况。根据产品i的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数量,可以算出产品i的出口价格Px=Xi/Qx和进口价格Pm=Mi/Qm,从而得到i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TTi=Px/Pm。再根据产品i在总贸易额(这里指所取产品的总贸易额)的份额进行加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总体的贸易条件指数。同时,如果所取的权重为某一特定类别,如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或者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我们同样可以求出某一特定类别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根据同样的方法,我们可计算出中德和中法的贸易条件变化。(二)中国与欧盟三国贸易条件变化根据上面所列方法,我们分别算出中国与三国总体贸易条件以及各分类的贸易条件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1.中国与三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恶化,且幅度较大。其中中德的全部商品贸易条件恶化62%,中英31%,中法77%。而且其中制成品的贸易条件也都恶化了,中德、中英、中法分别为65%、28%和79%。2.虽然整体贸易条件恶化,但其中也有部分产品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如中德在初级产品和中英在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均得到15%的改善,中法在初级产品上的贸易条件也略有改善,为3%。在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的产品上,1993年中国的出口价格远远低于进口价格,但随着出口价格的不断上升和进口价格的下降,两个差价越来越小,表现为贸易条件改善。3.制成品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恶化程度更加严重。虽然中德、中英、中法在制成品上的贸易条件均恶化,但是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表现要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好。中德、中法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恶化程度分别为72%和75%,但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只有55%和45%。而中英的贸易条件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恶化了43%,但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上升了15%。4.中国与三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中德和中法恶化程度更为严重,均超过了60%,而中英贸易条件恶化程度相对较轻,恶化了31%。(三)中国与欧盟三国贸易条件变化的差异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在1993-2003年间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16%。中国出口到德国的产品多属轻工产品,出口的数量虽较大,但价值含量低而且需求弹性较大。同时,中国从德国进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和电气产品、汽车及其零件、飞机、光学仪器、塑料制品、钢铁制品、钢铁、铜及其制品和有机化学品等商品。德国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周到,供货准时赢得了中国合作者和消费者的信任但同时价格也高。中国出口到法国的产品相对集中。2004年,中国出口法国最多的前10大类产品依次为:办公机器和信息设备、服装和裘皮制品、体育用品和玩具等、音像接收录制设备及其制品、皮革制品旅行用品和鞋类、电器设备、声音和图像发射传送设备、金属制品、家用器具、塑料制品。法国进口这10大类产品金额为亿欧元,占当年法国进口中国产品总额的。同时,中法双边贸易近几年快速增长。与德国和法国不同,英国对中国的开放比较早而且贸易增长比较稳定。中德和中法的贸易比较不稳定,中德双边贸易在1996年和1997年出现负增长,中法贸易在1996年也出现负增长而且中英贸易一直保持正增长。虽然1993-2003年间中英双边贸易额的增长率(15%)略低于中德(16%)和中法(17%),但是比较稳定,所以贸易条件的变化也相对小于中德和中法。总体而言,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与德、英、法三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均表现为大幅度的恶化,但是在具体的产品分类和国家上又有所差异。从产品分类上看,制成品恶化幅度大于初级产品,而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恶化程度又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国家上看,中英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相对较轻。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一) 总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1.出口退税等出口鼓励措施。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使得很多企业采取“只外销,不内销”策略,因为出口意味着可以减少成本。同时,1993年以来,我国开始改革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下放出口的审批权,同时,还采取了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措施并设立保税区,促进出口组织等。这样,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出口价格水平。2.国内对进口产品需求的增长。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先进技术设备,国外原料,中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依赖度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外消费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两方面的需求引起进口价格的持续上涨。3.出口企业中大量外资的存在。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吸引外资的特惠政策,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企业中外资份额在不断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30%以下逐渐上升到2005年的80%以上。外资中很大部分是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减轻税负、逃避管制和转移资金及利润等目的,它们通常会采取高价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做法。即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又降低了出口产品价格。(二)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恶化1.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且供给充裕。中国的劳动力价格都非常的低,2004年非熟练劳动力年薪在5000美元以下,熟练劳动力的年薪也是略高于5000美元,远远低于西欧的劳动力成本—均在30000美元以上。同时中国劳动力供给量也很大,不仅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大量低技能的劳动,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充足的供给和激烈的竞争自然会压低劳动力的价格。2.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大部分面临完全竞争,很少有打得出去的品牌,核心价值低,替代性强;为了在众多的同质企业中更有竞争力,这些企业往往采取低价战略,结果形成恶性循环,这在频繁的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中也可以看出。3.我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力有所上升。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不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替代性相对较弱。而且,随着我国不断地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所以此类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情况相对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总之,中国与欧盟3个主要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在近10多年来恶化程度很深,但恶化程度又因具体的产品分类和国家而有所差异。一方面,我国要不断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升级和增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档次,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不能过分依赖主要产品;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贸易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多地以低价出口产品不是长久之策,提高出口产品的价值从而提升贸易条件不可忽视。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及问题分析杜哲俊摘要: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普雷维什提出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条件发生了恶化,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正文:19世纪初由李嘉图提出的、在20世纪被赫克歇尔与俄林发展的比较优势学说,从比较成本和要素禀赋差异出发,论证了国际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因此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比较优势学说因而也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但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却对其提出了重大挑战,对当代国际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内容�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贸易条件恶化论是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针对1929年大危机后拉丁美洲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在1949年5月向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中提出来的。二战后,传统贸易理论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对贸易条件的争论。普雷维什经研究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处于长期恶化之中。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平均分配。从理论上讲,如果发达国家和处于劣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能根据各自生产率增长的比率而增加,那么,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相对价格就会依生产率增长的不同比例而调整。但是,实际上两者的价格并不是严格地按照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化,当技术进步实现后,制成品的价格不一定下降,如果企业家和生产要素的收入增加幅度大于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则制成品价格反而会上升。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收入增长低于生产率增长,所以,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呈下降趋势。其次,制成品市场结构的垄断性。由于国际市场制成品具有垄断性,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制成品价格的下降幅度比初级产品低得多,致使两者的相对价格即贸易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制成品的贸易条件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则不可避免地恶化。�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在普雷维什提出这一理论后,汉斯·辛格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他注意到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出口制成品的事实,开始将贸易条件恶化论拓展为以下3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高于发达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比率;二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比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下降的更快;三是初级产品占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较高比重意味着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对它们的影响更甚于发达国家。这样,辛格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代替出口初级产品,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其结果只能是转换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问题。2�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分析及发展问题�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2003年已跃居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这成为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外贸非常令人满意,特别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转换升级,工业制成品占绝对比重。这种情况会使我们认为我国的贸易条件较之以前大为改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根据上文对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叙述,我们可知,一国的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即该国必须出口更多的商品以换取同样数量的进口商品。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即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 %,造成的负面收入效应在2000—2003年相当于当年GDP的 %~ %。这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成为导致我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期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了14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下降了2 %。实际上,从1998年至今,制成品贸易条件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走势几乎相同,但从1999年后两者开始分道扬镳,制成品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好转。由于初级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且贸易条件改善的程度有限,因此未能带来整体贸易条件的好转。由此可见,我国的贸易条件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得到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普雷维什和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论所论述的内容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我国也存在自己的具体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呢?(1)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我国出口产品中制造业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有很大下降,而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近年来涨幅大大高于制造业产品价格。从出口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后,产品技术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致使某些产品大量出口,从而压低了国际价格。另外,从进口的构成看,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重、化工业的生产和投资增长,导致对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其占进口的比重也随之大幅上升。我国新增的铁矿石进口量占2003年全球新增产量的51 %,新增原油消费占全球新增量的 %。而这些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由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在近几年一路攀升。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而进口产品价格上升,这就造成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2)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企业内贸易的结果。企业内贸易,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同一企业内部所开展的国际贸易,即在跨国企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跨国贸易行为。现实中,跨国企业进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为了利用转让价格获得高额利润。就跨国企业而言,对于发生在其内部各实体之间的交易价格,完全可以由企业按照整体规划来自主确定。跨国企业在我国往往采取高价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策略,来达到其减少企业税负、避开风险与管制、调拨资金和有效分摊费用的目的。而外资企业在我国贸易额中已占到1/2强,因此,它们的这种做法使我国的贸易条件更趋恶化。(3)关税制度的不完善。虽然我国近年来已经对关税体系进行了深入改革,但我国的关税结构仍不尽合理,关税“虚保护”现象严重,关税的实际征收率明显低于名义征收率。在关税平均水平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实际征收率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保护作用,而且,对于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大部分的加工贸易来说,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的高关税,必然导致进口的高价;同时,出口退税、进口减免税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产品的价格。这样又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4)经济全球化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上对我国贸易自由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我国产业安排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忽视了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安排,这样虽然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但长此以往会使我国经济发展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而且,由于发达国家与我国相比,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因此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速度与产品更新速度均快于我国。这更造成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3�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如上所述,我国贸易条件特别是制成品贸易条件确实处于不断恶化之中,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使用关税、配额等手段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空间越来越小,我国贸易条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而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将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保持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维护改革开放带来的辉煌成果。�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由于一国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国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因而结合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途径。(1)应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在确保就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机电产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新材料、医疗、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更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进行了产业调整,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到出口总额的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占到了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层次和规模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引世界先进技术,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贸易中具有相当的地位,我们应当继续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要大力加强对传统出口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技术含量,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渗透,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使其重新获得比较优势。(3)我们还应当扩充完善产业链,强化基础工业力量,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工业,以降低对加工贸易中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从而大量降低中间产品高价进口对出口效益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贸易条件改善。�加强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以及中介机构的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特别是价格信息,是一个企业经营决策之本。由于体制因素,我国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也极为有限。在此情形下,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中不宜由政府或企业管理的事务。但在我国,这些协会、商会往往带有半官方的性质,习惯于行政管理和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它们不仅不能成为进出口企业的好帮手,还横生枝节,给企业以额外负担。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加强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将其进行市场化运作,摆脱政府色彩,发挥其收集市场信息,协调行业竞争,提供咨询服务,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等积极作用,以此来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强化对关税体制的改革力度我们应积极推进关税体制改革,优化关税结构,促进我国贸易更好地发展。我们应当逐步取消不合理的减免税政策,特别是要规范加工贸易关税方面的政策,努力把加工贸易引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同时要针对整个产业实施关税优惠政策,而非针对单个企业、项目;要给予国内外所有企业国民待遇,以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改革力度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其中我们要花大力气对外贸企业进行改革,因为外贸企业是进行进出口业务的载体,只有它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才有可能促进我国贸易的健康、平稳运行。为此,我们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外贸企业制度;要加强外贸运作中的科技含量,推进外贸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还要改变企业分散经营的状况,实施行业集中策略,实现规模经济,以此来促进外贸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1]�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吕春成.国际贸易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吕春成.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谢飞.贸易条件、技术进步与发展战略选择[J].财贸研究,2003(6):1-6.[5]�董国辉.“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论争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1(3):11-14.[6]�陈雪梅,郭熙保.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7):52-57.[7]�赵玉敏,郭培兴,王婷.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2(7):18-25.[8]�张觉力,王文龙.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经济问题探索,2002(10):13-

  • 索引序列
  • 产业内贸易硕士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 农产品贸易毕业论文
  • 河北贸易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格式
  • 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