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企业财务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企业财务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财务会计论文题目参考

一、财务方向

(一)财务基础理论研究方向

1、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

2、公司财务制度设计

3、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4、企业破产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5、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6、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7、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8、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EVA还是Tobin's Q

9、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0、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11、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12、出资者财务论

13、财务管理质量研究

14、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15、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16、期权定价理论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17、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18、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19、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财务管理环境研究

(二)融资理论研究方向

21、公司筹资管理

22、企业适度负债研究

23、公司营运资金管理

24、公司经营的杠杆效应

25、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方式

26、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27、财务杠杆及其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

28、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9、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30、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31、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方向

32、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33、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34、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

35、上市公司融资优序问题研究

36、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37、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38、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39、供应链融资研究

40、公司债券融资研究

4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

42、融资约束与会计欺诈

43、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44、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

45、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46、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47、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48、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

49、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融资

50、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三)投资理论研究方向

51、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比较分析

52、上市公司投资绩效研究

53、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研究

54、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55、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56、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某上市公司为例

57、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与股利政策的关系

58、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59、投资者保护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60、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大股东行为研究

61、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62、上市公司高管涉案的市场反应研究

63、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64、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65、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效率影响研究

66、公司投资时机与投资规模分析

66、公司投资方向与投资区域分析

67、投资组合理论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68、我国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69、权证投资的风险控制研究

70、项目投资财务问题研究

(四)收益分配理论研究方向

71、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

72、中西方公司股利政策比较研究

73、股票期权与经理人激励

74、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其形成原因

75、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治理研究

76、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77、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研究

78、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79、盈余管理及其识别研究

80、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81、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

82、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公司为例

83、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84、自由现金流量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分析

85、薪酬激励与管理者行为的选择

86、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价关系研究

87、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研究

88、上市公司股利形式与收益质量研究

89、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90、企业收益分配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五)财务分析与绩效评价研究方向

91、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92、财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93、财务分析理论研究

94、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95、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96、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调整

97、上市公司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98、论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以某上市公司为例

99、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100、业绩考核:会计业绩还是市场业绩?

10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基于××公司的案例分析】                  10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分析

103、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及其评价

104、“企业经济增加值”方法应用研究

10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06、价值链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107、平衡记分卡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108、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09、财务报告的局限及改革方向研究

110、经济附加值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111、某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案例分析及启示

112、某某项目投资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113、成长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未来收益

114、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未来收益

115、××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分析——基于财务报告数据 116、××发展前景分析——基于财务报告数据

117、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118、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实证分析

119、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实证分析

120、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探讨

(六)资产管理研究方向

121、企业存货管理研究 122、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23、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与防范

124、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研究

125、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126、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12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探讨

128、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129、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研究

130、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七)财务风险与财务战略研究方向

131、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32、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

133、企业财务战略问题研究

134、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问题研究

135、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136、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137、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138、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应对研究

139、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研究

140、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问题研究

141、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研究

142、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

143、Var与风险管理

144、财务分析与绩效评价关系研究

145、大数据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变革研究

(八)财务信息化研究方向

146、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47、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你的提问即将被删除

文 献 综 述——浅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摘 要:从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将根据不同专家、学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地位的阐述,说明预算管理在国家及企业管理中作用。然后,对我国现今的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有必要针对具体的公司进行分析的结论。关键字:预算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涌现。企业集团管理不能仅限于集团总部,还必须关注对其子公司、分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十分重要,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需要总部对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计划、监督、检查和考核,而预算管理是这些工作的核心。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实施预算管理,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要求100%的企业都做预算。在我国,财政部于2002 年4 月发布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由于是指导性意见,不具有强制性,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执行。2007 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自2007 年6 月25 日起实行。其中《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第三、第四指出:“企业财务预算实质是企业预算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战略规划,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活动”、“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推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即要求中央企业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该办法具有了一定的强制性,但仅仅局限于中央企业,并且办法初衷是如何计划和控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并没有形成企业的主体意识和管理思想。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企业预算管理仍然存在许多认识和实务的盲区,在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方面有待改善。很多企业尚未认识到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变革,更是管理思想、原则及基本理念的转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得出一个比较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预算的观念最早产生于1215年英皇签署的《大宪法》,《大宪法》中规定:英皇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的预算这个概念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想当然学术界对此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表述。下面从中西方对预算以及预算管理的定义来理解其涵义。1、美国会计学教授Hansen和Mowen认为预算是制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面向未来的财务计划,它确定了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应采取的行动。2、在安达信的“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Global Best Practice)中对预算的定义是: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管理,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3、在美国会计学者布洛切等著的《成本管理——经营控制与管理控制》中将预算定义为:预算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数量计划,确定企业在预算期内为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资源和应进行的活动,包括计划活动的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4、中国财务部在其下达的文件中将预算管理定义为: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一边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而财务预算是在预算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5、由财务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的《财务成本管理》中对预算的定义为: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 ,又是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传统上被看成是控制支出的工具,新观念将其看成是“使企业的资源获得最大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方法。”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不断创新,预算管理的内涵也有很大的延伸,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而是兼具资源分配、控制与激励和考评的全面管理体制。并且要求企业越来越重视整体发展战略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性作用。在此,我们可以对现今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进行概述,即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的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动及其制度安排,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监控与考核的全过程。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者所研究的重点不同,大家对预算管理的作用理解也有着不同侧重点。刘德华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进行的阐述,主要内容为:1、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融资、投资、生产经营及财务的系统工程,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考核评价等环节,是企业战略与日常经营的链接点。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要让企业所有的资源达到最合理配置,有计划地高效、协调开展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其意义十分广泛。首先,全面预算是一项科学的控制行为;其次,全面预算管理为管理信息网络化提供了节点;再次,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确定了预算方案的准确性;最后,全面预算通过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加强风险控制、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公司战略管理水平。3、培养编制全面预算的人才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的必要前提。全面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工作,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引导、培训和学习,并不断充实、创新。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高层管理者,是全面预算的推动力,如果他们认识到位了、掌握了,消除了误区和盲区,全面预算管理才能落实到实处,才能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汪宝权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探讨》中说明了发展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企业集团实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因素:1.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所有人对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平台,有利于资产管理人履行企业管理职责,规范了经理人的管理行为,也有利于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和考核。2.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企业执行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等都是子系统管理、部门单位管理,不能从企业战略高度上整合资源和聚合力量,只有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更好地协调作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战略规划的贯彻执行和预定经营目标的实现。3.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解决困扰经营者集权控制与分权管理之间的矛盾,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也有利于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细化和落实企业的利润、资金、成本费用、业务量等目标责任,有利于挖掘企业资源潜力而实现协同效应。促进企业管理者加强基础管理,有利于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从而改进工作。虽然他们所研究的侧重带你有所不同,但是我可以总结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总的作用为:1、全面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完善,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三全”特性,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机制。2、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远景的具体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控制;同时也是战略远景的进一步落实,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3、全面预算整合了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体现了资源的聚集整合性和管理的协同性,有利于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提升企业价值。三、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综述,我可以从中得出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状况,我将在下面针对不同学者、专家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彭成勤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中阐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全面预算一般应建立最高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领导下工作。而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由财务部门负责。这一方面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预算的独立性。有些企业形式上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但未能履行预算管理机构的职能;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各成本中心本应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单位,但预算部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的预算编制工作,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不参与或很少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二)预算目标方面的不足企业忽视发展规划与年度预算的衔接,导致预算目标与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脱节,预算目标下达时点滞后,或预算编制的不及时,或预算编制和执行甚至会先于预算目标的下达,直接导致预算的不准确性;预算执行部门对预算目标缺乏全面了解,导致预算认识偏差;预算编制时,对内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重视不够,导致预测偏差较大,不切实际的预算目标,有可能导致短期行为。预算以单一财务目标居多,而对影响财务目标实现的经营目标缺乏一个合理的考核指标,从而使得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短期行为,失去了长远的支持力量。(三)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预算编制是企业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关键环节。企业采用编制预算的方法不同,对预算目标的实现和效果就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西方国家编制预算时经常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方法,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对应不同的经济状况。而我国多数企业均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企业应按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在编制预算时,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能将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四)预算管理缺少事中控制预算管理一般仅年初制定了年度计划,年度中期和期末再开会总结一下,但在中期缺少及时控制。预算管理手段还不先进,管理制度不完善,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前、事中控制。预算分析仅限于财务数据对比,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缺乏问题的原因剖析、改进方案的追踪反馈等。(五)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重视财务业绩指标的考核而忽视了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考核;考核和奖惩措施不到位,导致企业预算目标无法很好实现。预算考核未落实到具体责任中心,薪酬激励与公司预算目标不匹配,预算目标与考核“两张皮”。 考核方有时根据自己主观判断人为调整指标,挫伤了被考核方的利益,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李晓鹏在《如何加强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对我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现状分析,主要问题如下:(一)预算编制复杂漫长,缺乏准确性许多大型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周期过长,而且全面预算流于形式,使其执行结果与年初的预算目标相去甚远,已经失去对企业经营的指导作用,导致企业各部门对全面预算失去信心,敷衍了事。(二)全面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很多企业虽然执行了全面预算,由于高级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致使预算机构设置不全面、预算严肃性较差、预算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及信息化投入不足等。(三)缺乏全面预算专业管理能力建立一套真正适合企业的有价值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需要一批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集团的专业人才只是集中在集团总部,而不能延伸到集团下属的具体管理业务单元。专业能力不足导致预算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以日渐发展,并越来越完善,但是还是存在这许多的问题。四、国外对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发展预算管理同其它理论或学科一样,也是伴随实践活动的需要,特别是企业管理实践的需要,经过许多人探索、总结和研究而逐步形成和发展期来的。预算管理在西方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始于19世纪末,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个阶段:⑴成本预算管理阶段美国是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它被首先应用于广告费分配 (APPropriation)上《》。1911年,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借鉴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一些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专门方法运用于产品成本控制,这就是预算管理思想和方法在美国企业运用的最初形态。192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The Budget and Accounting Act),该法案实施后,效果良好。1922年,麦金内 (McKinn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将成本预算管理理论和方法从控制角度进行详细的介绍,标志着成本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1925年德国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一书中论述了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进一步丰富了成本预算管理理论‘2’。在预算管理的产生期,成本预算主要作为产品成本和费用控制的管理手段,并从属于企业的会计体系,具有狭隘性。⑵财务计划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先后受到会计理论及其他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在内容、方法上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预算管理吸收了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些专门用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方法,建立起了许多量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预测、决策、组织和控制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弹性计划等,特别是盈亏平衡点分析理论的形成,成为企业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的重要依据。此阶段的预算管理,在内容上大大超出了成本预算的范围,理论和方法上进一步成熟,我们将其称之为“财务计划”预算管理阶段。财务计划相对于成本预算,大大强化了其协调功能,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雏形。⑶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阶段早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经济衰退给美国许多工商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但一些大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对这一次危机做出了反应:发展了一套能够按照仔细预测而得到的需求量来规划和调整其产品流量的方法和分配资源的程序,预算管理的内容向业务领域延伸,财务预算逐步发展演变为全面预算这一综合性的管理系统。钱德勒在其《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对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企业最初运用的功能、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在西方现代工商企业的成熟与发展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3’。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4’。⑷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阶段全面预算自加世纪20年代运用于西方少数大型工业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至加世纪60年代则几乎成为西方所有大公司内部固定的绩效合同(Fixed performance contract)【”,20世纪70年代初,接受了更精细财务勺11练的新一代企业领导人更是依赖于财务预算目标和激励来驱动绩效的提高,从而取代了诸如生产效率和营销效率之类的指标。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企业领导人开始意识到:预算管理是一把双刃剑。瑞典商业银行等一批企业的成功管理实践,促使人们对传统的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反思,人们意识到预算管理必须突破片面追求短期利润的短期思维,以战略为导向,将信息技术网络、流程再造、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新兴的管理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重新焕发其生命力。因而,在西方的预算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思想逐渐取代传统的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思想,正如英国GKN集团给预算重新所下的定义:“预算不是会计师为会计目的而准备的会计工具,而是为确保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组织手段”‘7’。五、现代西方全面预算管理综述著名管理学教授David Otley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系统之一。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对美国400家大型公司的调查研究表明,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美国公司都运用了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方法。可以说,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已经很成熟,尤其是在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方法方面值得我们效仿。1..在西方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目标通常有主目标和从目标之别企业预算目标在理论上可以作出各种不同的划分,但在实践上,企业预算的总目标总要依据其性质、时间和规模,在企业组织内的各个等级层次和部门之间被分解,以使企业的每一个管理层次都能在相应的业务、职责和权限范围内,为实现企业总目标做出贡献。另外,西方企业在制定长期预算的具体目标时,组织目标和人事目标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在日本和德国的企业中,人事目标及其预算很是受到重视。组织目标包括企业规模扩大、经营方式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人事目标包括员工素质、素质结构、职工培训、劳动方式调整等,这些目标都应有相应的正式预算来保证。2.国外企业预算的编制技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对企业内部预算单位的设计与规划企业内部预算单位的划分与确认,涉及到企业组织形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和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2)确保预算弹性尤为重要企业必须使各种预算富有较大的弹性。目前,美国、日本和西欧的许多企业,已不像过去那样只有一个预算,而是在每一个方面都制定几套方案,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比如某企业制定三套短期预算:一是“激进的”预算;二是“基本的”预算;三是“保守的”预算。(3)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预算管理过程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往往事前考虑的各种假设条件或目标要进行修改,利用计算机编制预算,可以把各种需要修改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可以很快得出各种不同的预算方案。世界上最早的企业管理软件是1957年在美国出现的,称为制造资源预算系统(MRP),这个系统实现了资金和物流的统一管理。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生产过程的调整、竞争空间的扩大等等,促成企业资源预算系统(ERP)应运而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E-budgeting技术使得企业可以设计一个预算网络系统,整体企业集团以及所属分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进入预算编制系统,使预算管理更有效率。如今,越来越多的预算软件应用于预算管理中,并且软件集成能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指标上表现良好,是我国需要学习的地方。六、结论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预算管理还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并且针对具体环境和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还要做好开展全面预算的宣传工作,使群面预算管理在各企业、单位得到应有的重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参考文献[1]刘德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代服务:中国科技信息. 2006年第15期.[2]汪宝权.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探讨.财会. 2009第2期.[3]彭成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商业经济. 2009年第四期.[4]李晓鹏.如何加强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财经纵横. 2010.[5]小林健吾著.企业预算管理,台北:台华工商出版公司. 1998年.[6]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 1997年.[7]周建勋.郑春菊.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2009年第5期中:起11——止12页[8]赵晓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建议.山西财税:企业视角.2009[9]程隆云.何鹏.机遇战略和组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9•7•14期:起50——止51页[10]胡如月.关于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关系的探讨.经营与管理..第16卷第9期:起22——止23页[11]魏春奇.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会计之友.2007年第10期上:起10——止11页[12]赵静.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交通会计.第257期:起48——止51页[13]李雅珍.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年第19期:起328——止378页[14]周先选.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方法.财经与管理.2009年第20期第209页[15]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杰里米•霍普,罗宾•弗雷泽.谁还需要预算.管理锦囊,2003年第4期.[17]Glenm A. Welscy. Budgeting: Profit Planning and Control, 5 edition,1988[18]Mka rA. Covaleski, John III, , Miehael . Budget Research: Three Theoretical PersPeetive and Criteria for Selective Integration. Jounr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

我好想杀了王丹啊

财务战略参考论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究

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真思考财务战略管理的问题,那么,企业财务如何进行战略管理呢?

论文关键词:企业财务 战略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的环境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急需根据自身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战略认识不足。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落后的低级阶段,导致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一直处于比较空白的状态、财务战略管理意识没有得到普及、战略管理机构还没有强大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部门应有的作用等问题。经营者和员工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很容易使企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由兴盛变为衰败,所以落后的观念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很大的阻力,这种阻力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存亡。经营者的竞争意识匮乏会使企业过于低估竞争企业,从而在产品的生产及营销中处于不利地位,远远落后于其他同性质企业最后被社会所淘汰。另外,因为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不够重视,一些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财务部门在经济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使管理层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从而导致这些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方向,使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忽视内外部战略环境分析。财务环境分析是财务管理战略实行的前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务管理战略的有效进行。企业的财务环境分为内外两种环境。内部环境是指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外部环境则是变化着的市场环境。世界上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战略,也不会有完全合适永久有效的战略,所以这就要求各个企业的经营者时刻把握经济形势紧跟时代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所处的大小环境的变化来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由于缺乏环境的分析,就使得一些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虽然看起来有很大的盈利价值,但是并不适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具体措施是不可行的,让财务战略的实施落不到实处,从而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只有企业制定适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战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协调性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发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因此金融部门与其他生产和管理部门职能的交流和对接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职能不能很好的对接,就会导致一些部门不能紧密配合,不仅使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真正落实。公司战略注重从整体出发更好的计划、安排、操作以完成企业的任务;职能战略则是由开发、制造、销售、财政等工作部门按照公司战略的要求来决定该部门的方针和计划,财务管理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战略。部分公司的财务战略与总体战略、其他职能战略不能很好的配合使得在工作中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四)财务战略缺乏财务激励机制。如今我国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激励效果差。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依然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使用,所以致使企业对某些部分不够重视,不利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更好的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需要财务激励机制,它对企业管理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也在企业步入成功的路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我国部分企业虽然开始重视财务战略管理,但是财务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使得职工的工作效率低、没有干劲儿、懒散懈怠、缺乏追求,对公司的进步带来阻碍。一些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机制的时候,经常忽略财务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解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的财务战略管理观念。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部门应具备财务战略管理意识,管理人员需要在顾全企业大局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管理策略,并且确保这种管理体系在统一全局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尽到自己的责任。

其次还必须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企业的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选拔财务工作者的时候要提高选拔要求,招纳一些有工作经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工作战略管理的良性循环。只有加强意识建设,才能够使之前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稳固地位继续进步,使那些落后的企业加快步伐慢慢追赶上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二)注重财务战略环境分析。财务战略的制定离不开对环境的分析,因此公司若要有良好的发展应注重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剖析,总结出企业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从实际出发挑选正确的财务战略,增强财务预算管理,分析在财务战略实施中会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恰当的战略措施,以保障财务战略的实施。环境的分析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在准确的剖析环境之后才会制定出正确的企业管理标准,近而合理地安排资金的用途,使企业的钱投入到该投入的地方使企业提高获利的机会。只有企业在严格遵从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企业自身一系列会计准则的建立,才能使会计工作有一定的规范和工作效益的进步。

(三)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与其他职能战略相协调。首先,各个部门可以推选部分职工来成立一个协会,从而使这些部门更好的讨论交流,使各个部门都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其次,企业领导或相关主管负责人应认真分析评价各个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安排各部门行使相应的方案;最后,为了保证战略能够平衡各职能部门,该部门的主管应制定自己部门的战略并且协调必须整合的职能战略,从而降低各部门的矛盾。除此之外,各部门只能策划本部门的活动,不得参与本部门之外部门的活动以确保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各职能战略最好只涉及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不要增加过多毫无意义微不足道的问题,从而使员工之间更好的沟通合作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以解决企业最棘手的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评价激励机制。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财务战略业绩评价可以提高企业的判断水平,也可以总结经验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把企业评价体系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另外,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的关系是现代管理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企业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是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应当实施股票期权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原先薪酬分配方式的不足使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同时,要细分工资的发放类别,从而使员工能够提高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因此,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陈旧的财务管理显然已经很难顺应当前的社会,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是不可或缺的。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真思考财务战略管理的问题并且迅速制定科学的策略,使企业一步一步迈向成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要点.经营管理者,.

[2]王英琴.企业财务战略与实施问题探讨.中国商贸,.

[3]付丽红.企业财务战略研究探析.工业审计与会计,.

周守华,杨惠敏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会计研究》2000年9期基于博奕论解析财务管理目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1年4期-韩东平,叶元煦财务管理目标新论《经济纵横》 2009年1期-宋英慧,刘朝阳可持续增长率与财务管理目标相关性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9期-邢俊英,XING Jun-ying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新视角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1期-巫绪芬,林向红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1期-王艳茹,WANG Yan-ru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战略选择《会计之友》 -2008年34期-韩道琴,陈浩

财务分析的参考文献

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2017年关于财务分析的参考文献范文

[1]王锐兰.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朱小平,杨妍.公益型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的理论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66-70.

[3]马迎贤.基于新制度主义的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研究[J].商业时代,2007(31):69-71.

[4]颜克高.公益基金会的`理事会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2(1):86-93.

[5]马作宽,王黎.组织绩效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64-65.

[6]马迎贤.从代理理论的角度谈非营利组织治理[J].财会月刊,2006(11):15-17.

[7]宗文龙,胡红霞,段倩.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8(8):15-16.

[8]李培林,徐崇温,李林.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一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J].河北学刊.2006(2):71-80.

[9]郑功成.现代慈善事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学海.2005(2):36-43.

[1]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2):92-101.

[2]欧阳瑞.多元化、公司业绩与总经理变更[J].管理科学,2012(2):44-51.

[3]皮莉莉,Lowe,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与总经理变更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3):203-206.

[4]柳玉珍.财务困境、股权结构与管理者变更一一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9(11):95-97.

[5]杜兴强,周泽将.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J].当代经济科学,2010(1):23-33.

[6]李金早,许晓明.高阶管理理论及其完善与拓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0):42-45.

[7]薛有志,周杰,顿曰霞.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总经理变更机制的影响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3):4-8.

[1]埃弗雷特.M·罗杰斯着,辛欣译.创新的广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毕新华,余翠玲.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及其过程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42-46.

[3]戴金平,谭书诗.美国经济再平衡中的制造业复兴战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0.

[4]邓朝华,鲁耀斌,汪曼.基于IDT/TTF整合模型的企业移动服务釆纳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3):104-110.

[5]陈国宏,王丽丽,蔡猷花.基于Bass修正模型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5):179-183.

[6]陈文波,黄丽华.组织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软科学,2006(3):1-4.

[7]陈X.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8]陈子凤官建成.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的演化[J].中国软科学,2009(2):20-27.

[9]杜纲,郭均鹏,潘敬华等.企业集团内部绩效评价的综合分析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114-117.

[1]陈信华财务报表分析技巧[M]上海钇信会计出版社1994

[2]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吴唐青.MBA典型案例精华读本[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4]阎达五、耿建新企业集团会计管理[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5]库林特·辛德,尼汀潘加卡.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王芳华.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7]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财会月刊》2001

[8]赵华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系统思辩《财会月刊》2000

[9]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M]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企业财务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管理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管理逐步走向从重视生产经济管理转变为重视财务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企业转机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整理企业财务管理参考文献的分享,供大家阅读参考。

[1]胡艳芝.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4):146—147.

[2]沈文捷.关于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思考探索[J].中国商论,2020(13):109—110.

[3]张燕.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20(13):125—126.

[4]张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商论,2020(13):129—130.

[5]张杰.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20(13):147—148.

[6]陈小若.浅谈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J].商讯,2020(19):17—18.

[7]程爱鲜.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J].商讯,2020(19):19+21.

[8]孔艺涵.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讯,2020(19):25+27.

[9]宋祥克.共享模式下基层发电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创新实践[J].商讯,2020(19):38—39.

[10]王锐丽.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商讯,2020(19):41—42.

[11]王英.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分析[J].商讯,2020(19):44—45.

[12]魏翠华.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商讯,2020(19):46+48.

[13]肖朝丽.业财融合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思考研究[J].商讯,2020(19):47—48.

[14]张素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讯,2020(19):58+60.

[15]朱爱群.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19):61+65.

[16]江村.探讨财务与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20(19):62.

[17]赵晶.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2020(07):117—118.

[18]常园园.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解析[J].财经界,2020(07):121—122.

[19]池宇新.多元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财经界,2020(07):124—125.

[20]邸春泰.大数据时代下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财经界,2020(07):127—128.

[21]黄秀真.全面预算下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对策[J].财经界,2020(07):139—140.

[22]刘伟.探析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及风险防范对策[J].财经界,2020(07):157—158.

[23]邵琳.对提升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建设的探讨[J].财经界,2020(07):162—163.

[24]孙延延.当前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分析[J].财经界,2020(07):168—169.

[25]王慧青.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20(07):172—173.

[26]耿崇.人工智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2020(07):205—206.

[27]张敏.浅谈精细化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20(07):227—228.

[28]张冉.企业合并重组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20(07):229—230.

[29]王俊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3):154—155.

[30]刘淑敏.我国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3):160—161.

[31]刘蓉.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分析[J].山西农经,2020(12):165—166.

[32]邱建伟.探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及路径[J].时代金融,2020(18):51+131.

[33]潘慧娟.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中国市场,2020(18):134—135.

[34]杨红梅.中小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0(18):136—137.

[35]王文明.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0(18):138—139.

[36]张艳东.企业财务内控失效的原因及改进对策[J].中国市场,2020(18):142—144.

[37]郭朝露.大数据时代自来水行业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策略[J].中国市场,2020(18):145—146.

[38]朱艳芳.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J].中国市场,2020(18):157—158.

[39]方建.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120—121.

[40]方良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46—47.

[41]郭连军.基于新会计制度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浅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95—96.

[42]沙小月.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97—98.

[43]史永英.基于财务风险视角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99—100.

[44]辛焕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107—108.

[45]何凤娇.国有企业经营规划中的财务管理决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93—94.

[46]李佳.关于优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95—96.

[47]马胜利.内控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20(18):15—16.

[48]黎山飞.探讨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18):17—18.

[49]赵绮丽.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探究[J].财会学习,2020(18):21—22.

[50]马志霞.基于内部控制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0(18):25—26.

[51]黄丹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0(18):29—30.

[52]林晓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18):59—60.

[53]陈晓.新时期下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0(18):65—66.

[54]曾武锋.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18):69—70.

[55]樊海娟.浅析信息化时代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创新[J].财会学习,2020(18):79+81.

[56]王正斌.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0(18):83—84.

[57]陈枢华.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财会学习,2020(18):85+87.

[58]董洪.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剖析[J].财会学习,2020(18):86—87.

[59]黄逸群,陈斌.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工作的途径[J].财会学习,2020(18):245—246.

[60]李仕林.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06):70.

[61]周婧怡.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研究——以李宁公司为例[J].辽宁经济,2020(06):54—55.

[62]原玉博.初探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40—141.

[63]孟令蕊.关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49—150.

[64]高崇.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52—153.

[65]肖伟.浅谈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61—162.

[66]柴棣华.运用财务战略思维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68—169.

[67]唐于.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80—181.

[68]梁美怡.大数据时代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95—196.

[69]钟洁如.企业财务对标与管理会计实践——以煤电企业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0(06):95—101.

[70]苏靓.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考[J].时代金融,2020(17):59—60.

[71]李艳.试谈现金流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20(18):24—25.

[72]李雪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探讨[J].商讯,2020(18):47—48.

[73]李志刚.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商讯,2020(18):50—51.

[74]刘芳.加强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及监督职能探讨[J].商讯,2020(18):52+54.

[75]刘渝,陈俊汝.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商讯,2020(18):55+57.

[76]伦秀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思考[J].商讯,2020(18):56—57.

[77]袁小丽.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商讯,2020(18):74—75.

[78]宋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内控防范策略探究[J].商讯,2020(18):26—27.

[79]郭海棠.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实施中的瓶颈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商讯,2020(18):40+42.

[80]王德兴.ERP系统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商讯,2020(18):62—63.

[81]周琳.试分析ERP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J].商讯,2020(18):82+84.

[82]刘忠平.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J].现代商业,2020(17):163—164.

[83]邹阳丽.基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探讨[J].现代商业,2020(17):167—168.

[84]段文举.对“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商业,2020(17):175—176.

[85]陈金凤.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业,2020(17):181—182.

[86]韩雪.关于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0(17):96—97.

[87]朱洪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0(17):149—150.

[88]汪静.增值税改革后企业财务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市场,2020(17):143+147.

[89]杜焕菊.基于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0(17):119—120.

[90]彭凌洁.企业会计核算如何推动会计信息质量浅析[J].中外企业家,2020(18):9.

[91]陈晓宇.企业财务风险相关问题思考及防控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8):16.

[92]冒志亚.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8):25.

[93]周雪来.浅谈小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20(18):26—27.

[94]吉珠.财务智能化进程中的风险预测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18):29—30.

[95]牛凤新.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18):32.

[96]程煊.探析加强园林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J].中外企业家,2020(18):36—37.

[97]赵志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8):43—44.

[98]魏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财务战略[J].中外企业家,2020(18):48.

[99]文真.管理会计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18):59—60.

[100]潜丹.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J].中外企业家,2020(18):65.

[101]王燕北.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和改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17):4.

[102]刘芬.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析[J].山西农经,2020(11):125—126.

[103]鲁铮.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J].山西农经,2020(11):131—132.

[104]杨海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J].山西农经,2020(11):134—135.

[105]邓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统计研究[J].财会学习,2020(17):13—14.

[106]张玉娜.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0(17):15—16.

[107]吴欣.现代生鲜企业全面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财会学习,2020(17):55+57.

[108]李进松.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17):65—66.

财务管理参考文献(通用7篇)

财务管理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下面是我分享的财务管理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郭云波.哈佛分析框架下医院财务分析的新思维[J].会计师.2015,12(02):26-28

[2]曹丽敏.基于财务战略思维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效力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13):133-134

[3]王征.财务战略思维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4(14):212-213

[4]王振宇,蔡战英,金玲.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2):59-61

[5]赵敏.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J].现代商业,2012,4(2):177

[6]田红.浅谈医院新财会制度实施及对医院的影响[J].经济师,2012,12(6):162-163

[7]李鑫辉.新的`财会制度出台对医院成本管理的意义[J].中国经贸,2O11,31(24):257-258

[8]范军,李俊霞.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

[9]闫虹.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1]周荣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和有效监督[J].财会学习,2016

[12]徐陈英.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

[13]林玉明.探究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6).

[14]郭丽蓉.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7).

[15]李甜.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16]宋岩.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埃里克·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一价值创造指南(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45.

[3]张先治.财务分析(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0-50.

[4]鲁爱民.财务分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40.

[5]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50.

[6]黄小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5-40.

[7]何韧.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45.

[8]苏布拉马尼亚姆.财务报表分析.(第十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34-56.

[9]彭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55.

[10]朱传华.财务分析精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4-35.

[11]史蒂斯,史蒂斯,戴蒙德.财务会计:报告与分析(第六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0-45.

[12]刘玉梅.财务分析(第三版).大连出版社.2010:24-40.

[13]张涛.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3-36.

[14]邓德军,谢振莲.财务分析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22-40.

[15]苗润生,陈洁.财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23-50.

[16] Hall, Matthew.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managerial work. 2010

[1]李现宗:《高级财务会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秦永和:《财务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成栋,姚贤涛:《中小企业管理事物与实例》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4]陆立军,盛世豪:《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吴志军:《试论企业财务目标》载《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郑艳:《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及其实现》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8]吴大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9]孙桂华,孙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10]张立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财务目标的有机结合》载《职大学报2003年第2期

[11]舒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期

[12]吴作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载《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第10期

[13]卢佳友,郑海元:《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载《广西会计》2000年第12期

[14]董永昕:《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载《上海会计》2000年第7期

[15]马少妮,王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载《中国中小企业》2000年第11期

1.《财务管理》,陈玉清、宋良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公司理财》,胡玉明编著,东北财大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3.《财务管理学》,漆江娜、黄元生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最新版

4.《中级财务管理》,汪平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5.《财务成本管理》,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经济科学出版社,最新版.

6.《财务管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

7.《财务管理》,谷祺、刘淑莲主编,东北财经出版社,最新版.

8.《财务管理基础》,【美】尤金.f.布瑞翰,乔尔.f.休斯顿著,胡玉明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9.《顶级财务总监》,张云亭著,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修订版.

10.《财务管理基础(第十一版)》[美]james horne john jr.

(詹姆斯·c·范霍恩、小约翰·m·瓦霍维奇/著 郭浩 徐琳/ 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

11.《公司财务管理》,道格拉·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12.《财务理论与公司政策(第三版)》【美】托马斯·e·科普兰、j·弗莱德·威斯顿/著 宋献中/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3.《上市公司典型理财案例》徐凤菊等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4.张蕊,《公司财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5.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16. (美) 詹姆斯·c.范霍恩(james c. van horne), (美) 小约翰·m.瓦霍维奇(john m. wachowicz, jr.)著, 刘曙光等译,《财务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17. alan c. shapiro, foundations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

18 alan c. shapiro, foundations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 , 1998

buckley, multinational finance four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0

l. jacqu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

k. eiteman, arthur i. stonehill, michael h. moffett, 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nin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1

c. butler, multinational finance, second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00

s. eun &bruce g. resnick:,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s. kaplan, anthony a. atkinson,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by prentice hall.,1998

madura,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1998

investment rreport 2003,2002

27.矛宁著,《国际企业理财理论与方法投资,融资,税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28.程惠芳 潘信路著,《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29.白雪 阎宏伟主编,《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

30.翁君奕编著,《跨国公司理财》,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31.杨忠 赵曙明编著,《国际企业:风险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2.宋常著,《跨国理财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3.罗平译,《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

34.冯文伟编著,《国际金融管理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35.戴国强编著,《货币银行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36.秦艳梅编著,《货币银行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37.易纲张磊编著,《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8.张宏伟编著,《国际贸易融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9.王冬,“跨国经营中的转移定价”,《经贸实务》,2001年第2期

40.《跨国经营企业会计与财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年

41.王华成编著,《国际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42.《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43.《国际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44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200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45.罗伯特·c 希金斯(robert c higgins)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6.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版

47.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版

48.凯恩斯,通论,商务版

49.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版

50.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三联版

5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人大版

52.曼昆,经济学原理,北大版

53.斯蒂芬马汀,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大版

54.埃斯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版

5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大版

56.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北大版

57.王小卫,经济学方法--十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复旦版

参考文献:

[1]彭娟.战略财务管理.2008.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陈亚民.战略财务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2007.北京:中信出版社

[4」〔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2005.北京:华夏出版社

[5]刘力.财务管理学(第二版).200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北京

[8]国资委.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起点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学习解读.2008.北京

[9」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0]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一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2005.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11]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战略中心型组织一平衡计分卡的致胜方略.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2007.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3]邹昭烯.企业战略分析.2005.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4][美]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著,武亚军总译校.公司战略经济学.199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5]〔韩」W.钱.金,〔美]勒妮.莫博涅著,吉毖译.蓝海战略.2005.北京:商务印书馆

[16]黄泰元.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7]王满.基于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2007.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8]项保华.战略管理一艺术与实务.200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00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秦杨勇.战略绩效管理:中国企业战略执行最佳实践标准.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郝剑,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探讨[J],交通财会,2014-04-05.

[2]李顶、谢道键,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中的收益权定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4-04-20.

[3]张大威、陈恩、陈文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06-10.

[4]李晓洁,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01-01.

[5]王英杰,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浅析[J],时代金融,2014-02-28.

[6]石培荣,交通投融资企业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及发展策略[J],金融市场研究,2014-02-25.

[7]刘俊丽,基于供求博弈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宏观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01-18.

[8]张艳,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02-01.

[9]王春花,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各模式优缺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23.

[10]于然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结构与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2-23.

[11]曾庆勇,浅议高速公路投融资机制创新[J],现代商业,2014-01-18.

[12]徐义明,增强高速公路投融资能力有效防范财务风险[J],交通财会,2014-02-05.

[13]张海霞、傅晓冬,中美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对比及启示[J],中国物价,2014-04-15.

[14]侯光明、江燕、孔德成、张旭,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26.

[15]张伟,论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管理的实践问题及优化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23.

[16]陈嘉仁,浅析高速公路建设筹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08.

[17]王玉满,浅议资产证券化在高速公路融资上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3-07-25.

[18]田朋,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融资结构研究[J],交通财会,2013-10-05.

[19]唐波,高速公路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路径探讨[J],商业会计,2012-03-10.

[20]孙振华,杭绍台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探讨[J],交通科技,2012-10-10.

[21]程晓慧,资产证券化应用于贵州高速公路融资的研究[J],交通科技,2010-08-28.

[22]彭欢宇,湘环公司高速公路收费权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3]刘浩,常梅高速公路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何海杰,资产证券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5]Alfredo Pereira, Jorge the effects of expresswayinvestment on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USA[J]. 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12,11(03):165-170.

[26]John S. Miller, Lester A. Hoe, David B. expresswayinvestment policies influence regional growth? [J]. Socio-EconomicPlanning Sciences, 2009, 43(03):165-176.

[27]Vlcek William. Byways and expressways of direct investment:Chinaand the offshore word[J].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 ChinaAktuell,2010,39(04):111-142.

[28]Ilham Riachi, Armin of corporateassets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3, , .

[29]Guixia Guo, Ho-Mou Wu. A study on risk retention regulation in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2014.

[30]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EB],2014-11-19

[31]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EB],2014-11-19

[32]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EB],2014-11-19

[3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EB],2014-11-26

[34]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2014年修订)[EB],2014-12-1

[35]中国资产证券化网,2013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年度报告[EB],2014-1-29

财务管理是企业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谢谢你的阅读。 篇一 [1]丁兆君.我国财政权力结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2]邓峰,丁小浩.中国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1307 [3]白彦锋,俞惠.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分配结构探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02 [4]邓峰,丁小浩.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性别收入差距[J].社会学研究.201205 [5]祝接金,胡永平. *** 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0806 [6]姚先国,黄志岭.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资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7]魏巨集聚.1986-2006,我国20年义务教育经费政策变迁特征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5 [8]皮拥军.OECD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典范--韩国和芬兰[J].比较教育研究.200702 [9]蒲蕊.公共利益: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1 [10]杨旭辉.基于CAS的地方 *** 固定资产投资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1]张洪刚.政治关联与财政补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2]胡俊杰.法治视角下的财政支出监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3]王蓓.中国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4]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12 [15]王广深,王金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及政策调整[J].改革与战略.200801 [16]褚巨集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01 [17]丁小浩,余秋梅,于洪霞.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18]李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视角[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19]孟艳艳.论建立有限 *** 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106 [20]徐健.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02 [21]包桂荣.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以日本、美国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02 [22]钱争鸣,易莹莹.中国教育收益率统计估计与分析--基于引数和半引数估计方法的比较[J].统计研究.200907 篇二 [1]刘彬彬.辽宁高职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2]张玉.国企高管与主管官员的合谋及防范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2 [3]胡晓丹.我国民营企业扩张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4]郭晓明.上市公司财务核心能力理论与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5 [5]王丽.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短期信贷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D].东北大学2005 [6]王春婷.实际控制人掏空与支援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9 [7]孙烨歆.基于债务结构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约束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8]王江涛.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8 [9]陈丽荣.宁夏电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D].东北大学2007 [10]吕青军.债务契约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1]宋泉.宁夏电信SHLR专案的计划与风险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D].东北大学2007 [12]柏晓峰.基于融资约束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3]尤美.东北地区上市公司长期负债融资效率研究[D].东北大学2007 [14]曹培成.长庆油田矿区事业部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东北大学2009 [15]范丽.基于控制权收益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6]李阳.基于债务结构的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7]张秋华.基于成本、需求的债务布置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8]李玲.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9]王惠波.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5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论文

五粮液财务分析论文

导语: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以下是我整理五粮液财务分析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近年来,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杜邦分析法作为企业运用的一种主要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分析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主要数据。因此,本文将以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财务技术分析方法,解读并得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意义

通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战略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其未来财务状况和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利的信息,本文通过运用杜邦分析法对上市公司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并借以对五粮液经济效益优劣做出合理的评价,帮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国内外关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

杜邦分析法最初是在1919年由美国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唐纳森布朗创造出来的,因此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这一时期,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是公司普遍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因此,原始的杜邦模型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里普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变形,补充而发展起来的财务体系称为“帕里普财务分析体系”帕里普在其《企业分析与评价》一书中,将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常用财务比率一般被分为四大类:偿债能力比率,盈利比率,资产管理效率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帕里普财务分析的原理是将某一个要分析的指标层层展开,这样便可探究财务指标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根据这一体系: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股利支付率)

这种分析方法在其原来基础上考虑了股利支付率这一因素,但并未取得任何突破性发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滋维博迪(Zvi Bodie)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亚历克斯凯恩(Alex Kane)教授和波士顿学院艾伦.J马库斯(AlanJ.Marcus)教授在《投资学》(英文原书第9版)中提出了将税收、利息费用因素引入杜邦模型的五因素杜邦模型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

将五因素杜邦模型分解可得到:

权益净利率=(1-税收负担率)×(1-利息负担率)×销售报酬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税收负担率=所得税额/税前利润

利息负担率=利息额/息税前利润

销售报酬率=息税前利润/销售收人

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五因素杜邦模型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是由税收负担率、利息负担率、销售报酬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或资产负债率)五个因素来决定的。该模型通过税收负担这个单独的因素较直接地反映企业所得税变化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程度并将分析得重点集中在财务费用指标上。财务费用指标与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资本结构合理的标志是在企业资金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价值最大而资金成本最低,因此,利息费用的高低及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作为反映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预报器”,告诫理财者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最终实现降低财务费用和风险,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杜邦分析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纵观现今,可以看出国内对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成果比不是很多。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杜邦分析法中的不足和改进,并对于这些不足和改进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法。

总体上看,虽然国内对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成果仍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且研究范围比较狭窄,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者也开始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杜邦分析,对于杜邦分析给企业能带来什么好处?杜邦分析法是如何脱颖而出?杜邦分析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有何渊源?…带着一些问题去探究杜邦分析法。

杨妍珑《浅议杜邦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10年),一文中以杜邦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例介绍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余宏奇(2011)针对上市公司最早提出以每股收益为核心指标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加以改造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现金流量指标,从而使改造后的体系能够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以更好的服务与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评价。

柳春涛在《杜邦分析法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2012年)中。从杜邦分析法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入手,对杜邦分析法从目标定位和体系构建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改进前后的杜邦分析法做了比较。

(三)国内外发展趋势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杜邦分析体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都是对杜邦体系进行的某一方面或局部的改进,没有涉及对杜邦分析法的深入系统的改进。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可持续增长率对于企业健康成长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从可持续增长率的角度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改进,将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介绍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通过相关信息的披露,运用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五粮液的整体营运状况,从而解析该企业采取的经营策略,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投资风险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回顾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思路及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2.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法——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的概念

杜邦分析法的特点

杜邦分析法的作用

3.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及财务情况

五粮液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

五粮液利润表相关数据

4.基于杜邦分析法对五粮液财务报表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权益乘数分析

总资产净利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净利润分析

5.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实例分析得出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五粮液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6.结论

(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综合分析法。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的下达;(xx-11-15—xx-12-15);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xx-12-16—xx-03-05);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xx-03-05—xx-05-05);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xx-05-05—xx-06-05);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xx-6-05—xx-6-10)。

五粮液股票代码(000858)国有独资,深交所,

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的的基本思路

1、权益净利率,也称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它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权益所获报酬的水平

2、资产净利率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明影响公司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扩大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而扩大销售,同时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3、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资产负债率低,权益乘数就小,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

五、论文主要文献

1. 张先冶 陈友邦.--7版.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单洁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3. 十五年五粮液酒隆重上市拉开打造中国奢侈品牌帷幕[J].商业文化,2007;

4. 陈友清.财务报表分析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5. 石英.浅谈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J],财会研究,;

6. 邓家姝.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及改进. 财务研究,2010(12).

7. 阎达五.企业会计指南[Z](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8. 孙旭东.战略选择决定未来 五粮液专业化和多元化投资分析[J]会计师,2005,(01)

9. 李华俊. 杜邦财务分析法及应用实例. 会计之友,2009(09).

10. Krishna Palepu:Winning in Emerging Marke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mpany,2010(赢在新兴市场,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

11. 李玉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3,(03).

12. 刘芳芳.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01).

13. 林秋姝.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 财务与会计导刊,2010(12).

14. 张翠林. 杜邦财务分析法及具体应用. 国际金融研究,2009(08).

15. 杨忠莲,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2,(12)

16. 郑秀清.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经济纵横,2011(03).

17. 李良.谈谈财务报表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5,(04)

18. 常力.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

19. 韩素奎,孙岩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综合案例——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华商,2007,(26)

20.余宏奇. 浅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上市公司的改造与运用. 会计之友,2012(01).

【摘要】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主要指的是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从企业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 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

一、财务战略的概述

(一)财务战略的概念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稳定,实现的整体发展战略。战略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就是采用战略发展的`方式,从战略角度出现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另外,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在管理工作中,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依据实际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依据财务管理对以及特征之间的差异,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内部资金管理略以及分配战略;如果仅从企业发展经营的角度出发,财务战略管理可以分为:初期管理、中期前期管理、中后期管理、后期管理。

(二)财务战略管理特点分析

1.动态性。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企业的战略管理为基础,如果某一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连续性、策略性、适时性、权变性。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及时的掌握财务管理的动态性,才能充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2.全局性。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应该积极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出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源的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工作,财务战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市场的变化、需求量等,只有加强对这几方面内容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

二、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支,从企业诞生就表明两者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无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如何调整,整体的管理方式都是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所谓的企业战略,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所制定的措施,相应的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是灵活多变的,能够依据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同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以及层次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战略管理相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依旧属于企业上层管理范围,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都以企业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机制的施行,无论是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还是生产管理活动,都应该配合的是企业各阶段战略管理机制的开展,实现企业战略的实现。在此观念基础上,提出战略财务管理的理念,依据实现企业战略为中心开展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此时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最大不同,就是强调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活动应时刻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这就意味着:企业的CEO在做各种财务决策、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需要具备战略的眼光,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本部门行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积极从实际出发,对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措施,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清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J].现代企业教育,2010,(2):130-131.

[2]张淑萍.经济学视域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必要性的解构———企业战略管理背景下的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21):99.

[3]张添翼.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194-195.

[4]施一帆.财务管理环境下企业如何规划财务战略管理[J].商业故事,2016,(14):45.

[5]邢浩.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5-126.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策略意思是计策、谋略。该词语一般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以及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也用来表示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与企业财务能力相关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和提升企业财务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企业财务能力是来源于企业能力理论的,其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于企业能力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在竞争日益激励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财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开展企业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企业财务能力的概念及内涵,了解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企业财务能力提升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就以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及提升策略为切入点,对企业财务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企业财务能力概念及内涵

企业的财务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迅速的适应变化的财务环境、利用变化的财务环境,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综合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和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财务学识有机组合体。企业的财务能力是贯穿于企业整个动态经营的始终的,同时,也是构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概括来说,企业的财务能力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关系能力以及财务表现能力四个部分来构成的。其中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指的是企业组织、计划以及控制和协调企业的财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独特的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其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的决策能力、企业财务的控制能力、企业财务的规划能力以及企业财务的创新能力等内容;而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指的则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所需要具备的独特的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其通常包括企业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以及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等内容;企业的财务关系能力,指的是企业在平衡相关利益者财务关系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网络;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指的则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的财务发展能力,其一般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和社会认可能力等内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具备了优势的、强有力的财务能力,其往往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会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企业财务能力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企业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关注企业财务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二、企业财务能力的特征分析

(一)资源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财务综合能力,其直接的.体现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财务资源,并呈现出了资源性的特征。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广泛运用,企业财务能力的资源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并越来越被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所重视和关注。

(二)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之所以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是因为,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方面,企业能力能够决定企业的财务能力。但是反过来,企业的财务能力又会反作用于企业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性的特征始终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三)动态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能力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例如:企业的财务能力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会因为地区的不同、国家的不同、行业的不同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能力始终是与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管理模式、财务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这些变量的变化会对企业的财务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内外环境以及不同的条件下均有着不同的财务能力,而这一点也很好的反映了企业财务能力动态性的特征。

三、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策略

要提升企业财务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有计划的实施战略财务管理,培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战略财务管理,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的财务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财务整体战略,是用来指导企业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挥在那的基石,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所做出的判断,对于企业财务能力的最大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时,一定要注意有计划的实施战略财务管理。

二是,要重视财务创新,通过财务创新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财务创新,指的既是管理创新,也是制度创新,财务创新能够通过新的财务元素为企业财务工作诸如新的活力,并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财务创新的方式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升。

三是,要注意构建一个财务学习型组织。通过财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来让企业拥有更好的财务学习能力,并通过持续的学习活动,使企业的财务能力不断提升,保持持久的财务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旭.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财务能力最大化[J].财会通讯,.

[2] 蔡维灿.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研究[J].东南学术,.

[3] 黄国兵.企业财务能力分析――基于宁波波导2009-2011年的年度报告[J].财会通讯,.

企业战略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探究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构建

本文对国内理论与实务界较少涉及的企业内部审计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研究是构建与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逻辑起点, 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全新视角的重构与建设。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构建之论文范文。

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企业管理实务工作的性质, 构建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应定位于为内部审计行为与活动是否事先设置了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目标即内部审计战略, 只有如此, 方能确保内部审计具体活动能够得以正确、客观、有效地贯彻执行。鉴于现代企业集团公司具有经济规模大、利益关联主体多、管理环节多、管控难度大、涉及风险复杂等特点,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的内涵应当界定为在集团公司层面设立的内部审计发展远景, 并对未来要实现的内部审计工作长期目标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 是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和监管策略组合, 是集团决策群体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使命与路径等问题进行的全局性定位, 具有指导性、长远性等主要特征。

一、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及其规划的理论研究动因

企业内部审计战略实质上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管理实践方面的应用与延伸, 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理念的最高体现。内部审计战略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是企业集团公司战略理念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具体化与实现形式。其主要理论研究动因在于:

一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维护治理层出资者或所有者权利, 落实管理层经营战略目标的主要支撑力量。作为对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制衡的主要力量, 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制衡功能及其独特运行模式客观上可以作为管理者用以规范企业行为, 维护公司所有者股东的合法权益, 保护公司资产保值增值, 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武器。

二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合理确定内部审计功能, 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管理基础。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有助于界定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和审计工作的卞要领域, 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的未来走向、主要工作内容、生存状态及其应当具有的基本功能。

三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与形成流畅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导向因素。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支撑力量、内部审计功能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可以为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模式的选择与确立, 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的运用, 下属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性等组织管理问题提供工作导向, 同时, 为企业集团公司建立科学、协调和高效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提供准确的发展方向。

四是内部审计战略是保证内部审计综合评价机制科学性, 有效规避与预防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综合评价机制对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内部审计战略规划, 将规划的宗旨、核心的思想融人评价机制, 并妥善处理好长短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 使评价机制科学, 评价结果客观。

本文基于战略设计与控制的视角, 针对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及其规划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探讨。

二、企业内部审计战略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战略内涵与框架的研究

西方学者在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诸多令内审实务界重视的积极成果。如对于“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战略目标的研究比较深人, 且取得了颇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企业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价内部审计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效果、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咨询等手段来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 最终来达到增值的目的, 。为满足外部投资者对提升公司治理的需求,管理层要求完善各种职能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和, 。为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管理必须确立或调整战略需求, 满足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及外部审计人员的需要, 成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支持者, 。这些研究表明,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实现“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的新内容。

国内近年来有关内部审计战略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一些新的进展, 并且伴随着内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而不断深化。宋常、张惠琴对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和发展的总体框架、指导思想及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及发展势在必行张惠琴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战略定位及基本框架进行了探究和设计,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决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是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为数不多的文献发现, 现有文献对于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方面的研究较丰富, 但对内部审计战略的内涵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只是对内部审计战略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简单的搭建。

2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目标与职能的研究

对于内部审计战略目标的研究曾出现过不同的观点, 如“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和,、“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行, 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 易仁萍, 剧杰、施建军等, 。笔者认为, 短期内上述观点所具体追求的目标的确有分歧,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它们的立足点与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都是通过内部审计活动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与增加价值、实现内部审计自身的战略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战略目标方面的文献研究。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将“增值型”内部审计战略作为理念和准则内化到审计模式设计中, 如制定了在线审计架构中的价值增值准则和。, 。要想维持内审行业在企业中的价值地位, 单凭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提供一般性的合规检查报告是远远不够的, 内部审计活动必须从“价值保护” 向“价值增值” 转型魏宝星, 。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和职责在于“增值” 吴清华, 。

企业内部审计“参与全面风险管理” 战略目标方面的文献研究。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 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王光远, , “风险导向型” 审计已能和企业组织相适应。基于此, 已经出现了通过“风险导向型” 审计实现价值链、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三者相互融合的探索, , 以及通过“风险导向型” 审计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的探索, 。

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管理实现“转型升级” 战略目标方面的文献研究。内部审计的转型升级战略促进了方法论层面的程序化、智能化创新, 出现了持续审计概念框架, ,和山, 和在线审计概念框架, 。企业管理层应该从内部审计实用层面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进行转型优化, 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易仁萍, 剧杰、施建军等,。比斯利等、等研究证明了内部审计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高质量公司治理的贡献能力, 对内控就和监管环境的改进, 以及减少欺诈风险的潜力。关于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研究表明, 内部审计转型升级战略应强调内部审计的核心功能提升, 促进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的协调统一。

3 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相关问题研究评述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公司战略或财务战略的定义、特点、内容和方法有不同角度和程度的探讨和研究,但已有文献对如何界定内部审计战略内涵、理解制定内部审计战略的深远价值以及建立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等内容涉及较少。我国学者对于内部审计战略研究程度还不够深人、研究内容较为狭窄。已有研究成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常常将内部审计战略和功能的概念混淆,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的概念等同于内部审计功能, 而实际上内部审计战略与内部审计功能的内涵及其外延均具有明显差异, 二者间的关系是既存在密切相关性, 但又在性质与体现方式方面有所区别。目前理论界关于内部审计战略的概念界定及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具体规划内部审计战略等方面系统性的研究较少, 因而, 对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相关问题的探索极具研究价值。

三、我国现代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及其规划应用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 我国在探索如何科学设计与规划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也存在着如下函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公司决策层缺乏内部审计战略意识与思维, 审计工作缺乏方向感。目前, 大多数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决策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查错防弊阶段, 缺乏集团集中统一运作内审工作的意识, 以及积极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支持与提高企业管理效能的战略性审计思维。这种观念上的滞后行为, 客观阻碍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向鉴证、评价、管理咨询、预警等价值增值管理功能方向的转型。

二是公司内部审计目标的设置缺乏战略性、系统性与持续性等必要特征, 不便于予以全面实践或推广应用。由于缺乏从全局管控审计工作的战略性思想, 大部分企业集团设置出来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无法利用内部审计达到对整个集团的系统性管控要求。大部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目标的设置仍局限于财务会计是否存在违规事项方面的审查, 没能建立起可持久指引内部审计工作方向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 内部审计之精髓, 围绕现代企业战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治理的作用事实上被闲置或浪费, 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单纯耗费在已有固定模式的查错纠弊审计上面, 审计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三是公司内部审计范围与领域的界定缺乏战略性目标来指导, 使得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由于缺乏长远性、前瞻性审计工作发展战略目标及其规划, 不少集团公司内审工作性质、时间与范围常常被简单地割裂或静态考虑, 审计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审计监督与控制方面的工作目标无法到位、约束决策风险与违规行为的力度明显不足, 难以对重要业务活动与项目开展持续性地内审监督工作, 部分审计运行机制的整改与调整往往流于形式, 导致审计执业质量与管理工作质量均难以得以有效提升或改善, 无法很好地发挥出有效保障现代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的构建

与一般企业相比,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客观上更为复杂、管理约束层级更多、运营活动的风险更大、管理程序的链条更长、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会更多, 相应地, 受管理层与治理层监管的对象及相关内部监督的任务也更为为广泛。因此, 公司治理决策部门应采取系统化、持续化、动态化思路优化设计其内审战略规划体系, 才能全面提升内审工作质量, 更好地满足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客观需要。

(1)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的外部宏观环境、微观工作环境和战略组合选择分析三部分。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内部审计战略分析时可借鉴使用企业战略管理中常见的模型分析法, 用来清晰地确定企业内部审计内部管控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 从而将公司的内部审计战略与内部审计资源、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有机结合, 最大程度地保障与落实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1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目前,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主要受下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经济贸易全球化、资本市场危机化、经营环境竞争化和组织管理复杂化及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监督需求不断深人, 促使企业集团公司管理层面临较大的压力需要通过借助内部审计帮助提升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增加价值。法律环境。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执业工作必然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规的约束, 而《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规对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社会环境。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与人员是巨大社会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重人情、重关系、讲面子” 的社会文化环境一定程度上地制约着企业集团公司审计的发展。这种制约将严重地侵蚀着或抵消着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和内部审计工作原则。此外, 内部审计一般在公司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 审计人员心理状态和职业行为势必受到企业高管层的制约。技术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人,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方式方法面临着根本性变革。我国“金审工程” 的不断深人, 对企业集团公司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也是企业集团公司内审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 企业内部审计微观工作环境分析

内部审计的微观工作环境分析主要是对企业集团公司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治理结构、公司战略、内部管理制度与模式、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治理结构。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存在不同的企业战略和内部审计战略与之相匹配。企业战略、内部审计战略只有与公司现有的治理结构相适应, 才能推动内部审计战略的实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不断调整优化, 必然带来现有审计监督流程和管控点不断变化和审计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等, 而这些内容都是内部审计战略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总体战略。内部审计战略与公司总体战略密不可分, 公司总体战略制约着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的确立方向。内部审计战略既要体现企业集团战略的原则要求, 又要遵循内部审计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了明确的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才能够确定内部审计战略方案的选择, 并纠正或排除那些显然偏离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

生命周期。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考虑内部审计战略。如企业集团公司可以运用战略分析技术, 了解不同阶段的内部审计战略和其相关风险的关系, 合理确定阶段性审计目标及审计工作重点, 制定出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战略。

内控环境。内控环境是企业管理控制行为的基调与氛围, 会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与内部审计监督效果。内控环境要素是约束和推动企业有序运营的软件系统, 也是其他一切管理要素的核心, 包括领导能力、员工诚信、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管理层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企业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控制活动是任何企业的核心, 是构成内控环境的重要因素, 必然会影响内审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

3 企业内部审计战略组合选择分析

结合内部审计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内部审计微观工作环境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采用分析法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发展环境与现有水平, 科学选择如下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中的未来战略组合。组合优势— 机会战略。当内部审计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 而外部宏观环境和微观工作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 可以采取该战略, 积极主动开展全方位内部审计工作。组合优势— 威胁战略。指内审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回避不利情况的影响, 或减轻外部对内审工作的威胁所造成的影响, 是一种主动调整内审工作方向的转换型战略, 扬长避短, 增加沟通与建议, 减少敌意和冲突, 重在改善环境。组合弱点— 机会战略。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尽管面临外部机会, 但同时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 可利用外部机遇采取措施先克服自身弱点, 实现内审工作转型升级机制建设后再借助外力推进内审工作。组合弱点— 威胁战略。该战略旨在减少内部弱点, 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型战略选择。由于内审人力资源匾乏, 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强, 导致目前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不能满足相关方的要求,企业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实施审计人员的集中调配、集约化管理等措施,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因内审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等原因对内部审计效果的威胁。企业集团公司利用分析法选择不同内部审计战略组合的内容如图。

(2)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目标设定

结合内部审计战略影响因素, 考虑企业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现实要求, 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可设计成一个包含核心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目标的目标体系。

内部审计战略的核心目标。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与公司发展目标的主要依据与重要保障, 企业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及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必须依赖包括内部审计战略在内的众多战略的指导与实施。因此, 在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与约束下,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确认与咨询职能, 在为支持和保障企业价值最大化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提供增值性服务的同时, 保障自身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来确定战略目标。因此, 企业集团内审战略的核心目标可确定为提升管理效能, 增加组织价值。

内部审计战略的具体目标。其内容包括始终以基本业务审计为基础, 坚持做好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业务审计工作, 促进公司基本业务的规范与秩序以公司内部控制为基础, 切实注重风险管理审计, 促进公司整体风险管理工作以提升和扩充内部审计的功能为出发点, 逐步推行战略审计, 促进公司战略管理效率提高, 实现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经济性。概括而言, 未来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与重点将是风险审计和战略审计。

(3)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内容

内部审计战略实现需要对具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 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策略与内容安排之中, 借助于具体资源配置策略的实施, 从而保障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的有效实现。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内容可概括为内部审计制度规划。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规划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行动方案规划等内容。企业集团公司应当通过积极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专门化建设, 推动内部审计制度的持续创新, 实现内部审计的标准化管理, 以程序化的组织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为载体, 贯穿于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始终。

内部审计职能规划。根据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 内部审计部门未来可以通过由财务审计等业务审计向风险审计和战略审计实践过渡, 逐步实现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确认职能向咨询职能转换, 从而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和功能属性, 为提供内部审计提升企业集团公司管理效能, 增加企业集团公司价值的总体内部审计战略实现提供支撑。

内部审计组织规划。其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改造规划。企业管理层应当结合企业集团公司管理体制变化的大环境, 通过积极变革逐步改造现有不够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提升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 优化内部审计的架构层级。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人员结构管理变革的规划。即对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进行优化配置, 如对内审人员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变化预测与分析等内容。

内部审计运行机制规划。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最高层次具体目标突出“战略审计” , 要求内部审计从业务层面向决策层面转移, 从对单一运营过程监督逐步转向对双重运营过程管控, 并重点突出集团总部内审部门参与集团经营目标和预算制定过程, 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 使内部审计运行在把握目标制定、跟踪目标实施、监督目标整改上形成联动。因此, 内审运行机制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集团公司内审运行机制的流程再造设计, 由战略层运行和执行层运行构成的双层级模式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构建。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中长期的优质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使用方面的规划近期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任务和方案, 确立公司信息化建设进程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路径等。

(4)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控制

在内部审计战略实施过程中, 应当检查目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 评价战略实施效果, 将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评价标准相比较, 发现战略差距,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纠正偏差, 使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与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总体目标协调一致, 从而保证战略得以实现。内审战略实施控制应当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等三环节全过程控制

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事前控制。在实施内部审计战略之前, 设计好正确可行的战略计划在进行内审战略环境分析时, 做好有关内审工作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评估工作在战略目标制定时, 内审行动的主观决策要与客观分析相结合, 确保战略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容设计则需强调系统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保证资源配置策略的实施效果。

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事中控制。在实施内部审计战略过程中, 强调对重大内审行动决策的实施、重点审计项目进程、重要审计业务落实等方面,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 即通过关键控制、持续跟踪、动态反馈等手段, 不断反馈内部审计战略实施各阶段的实施效果, 及时调整内外部偏差, 保证内部审计战略实施各阶段与内审战略总体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事后控制。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层可以借助内部审计综合评价作为回馈控制的手段, 分别对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综合水平、内部审计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绩效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这些评价的结果来合理衡量内部审计战略实施的效果结合客观情况的变化,适时且迅速地修正或调整内部审计战略具体目标及支持性措施的规划方向, 以推动内部审计战略目标体系的有效实现和动态完善, 最终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提供战略保障。

五、研究结论与思考

本文对国内理论与实务界较少涉及的企业内部审计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研究是构建与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逻辑起点, 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全新视角的重构与建设。通过调研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现状, 剖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重点是对内部审计战略规划进行了具体设计与构思。研究认为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应包括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内容设计和战略实施控制等四个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可采用分析法来分析内部审计战略环境。在审计战略目标指引下, 明晰战略规划资源配置策略内容, 并就内部审计战略规划的实施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鉴于内审战略缺乏足够的实务经验来支撑, 未来势必需要企业集团公司决策者继续思考与研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 注意结合不同企业集团公司的具体条件与特定环境, 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模式与方法, 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总结更多的内部审计战略及规划经验 , 不' 断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理论框架 。

摘要在当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问题。首先,时代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顶点的策略,文化,结构,战略管理三角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的整体关系。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式的战略文化结构 [摘要]这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是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从战略的高度,今天所面对的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在本文中,它指出了战略管理时代已经来临,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一个企业从战略层面。战略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战略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它的三个关系总体上的研究。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基础上的三角形模型,然后,讨论了该模型的意义。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文献综述] 1,目的意义和现实意义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战略目标计划,以确保目标的实现,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规划和决策付诸实践的能力,以及在实施控制,这种依赖于内部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西方,战略管理,继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先进的舞台,背景是20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寻求实现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对环境的适应性,战略管理的客观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出现的动乱。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理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一个连贯的有机结合,企业R&D,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功能的最高水平。参与企业的整体和长期管理的问题,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决定,为了获得整体的最优管理的有效性。 走进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与西方企业的管理,所不同的是时间差。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引进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改善外部环境的全面管理水平的适应性。也看到了,但是,由于大多数我们的业务管理基础薄弱,加上很短的时间的做法,难免有一些误解的实施战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如: BR />(1)轻型重新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虎头蛇尾; (2)重本地轻整体,可怜的整合战略管理; (3)两头重,中间光,适度的竞争策略抓住(4)重模仿“走捷径”的展览,思维缺乏特色; (5)“旧酒新瓶,组织结构和战略不匹配; (6)不应该安于现状,动态竞争战略缺乏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做法,如不及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效果,甚至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中国与贸易伙伴进一步开放市场,按照有关承诺,将加快步伐,不断扩大在企业领域的国内竞争,但更主要的是,国内企业一个更大的舞台上,直接暴露于国际竞争对手。企业战略模型分析,以探索的精神,这个前提下,建立战略 - 文化 - 结构,从全球系统要考虑的问题,企业战略管理,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2,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战略管理的书,解释清楚,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业务主管的根本和长期的规划和指导。 “在他看来,在过去的未来的战略管理和业务管理,动态,不断完成的过程,从决策到。同时,讨论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劳伦斯的著作,罗司骑的应急合作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有应变计划,以不断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下生存的卡斯特Rosenzweig着,”组织与管理 - 系统权变观点“(1979)是一个杰作理论学派,但其分析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角度看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并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企业,在资源丰富的企业管理,组织应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之间的稳定性,连续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迈克尔?作为战略管理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达到了高潮,许多在这本书的想法是考虑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的侃价能力,供方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非常规和目标集聚),价值链分析。的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和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1985年),和“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管理学者和从业者已经不陌生了。 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一个所谓的的窄战略管理,技术,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窄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管理控制和校正,广义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使用。换句话说,狭义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的“公司战略”,围绕企业的战略,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中,广义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企业战略管理目前,整个企业,狭窄的战略管理理念占主导地位。按照狭义的理解,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可以使用的管理方式必须先制定一项战略计划,按照规划,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管理和实施。换句话说,不要做战略规划,将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会刻意去发展的战略规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的,在这家企业的战略管理。我们站在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管理方法按照广泛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从战略意义的企业管理。这种认识是不是排他性的战略规划,而更注重使用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思想。 纸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析的演变为主题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企业文化 - 企业战略管理战略 - 结构:管理和战略管理和状态的形成的历史,讨论企业战略管理的精髓;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分析;关系的第四个部分介绍了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第五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战略 - 企业文化 - 的三个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模型,该模型的含义和实际意义的解释。文章指出解决广义的战略管理和狭义的战略管理,战略文化,战略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把握战略管理的企业“全系统倡导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延伸。企业战略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企业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决心的企业使命,企业目标的建立,发展和竞争力的战略制定的基本方法。在今天日益多边的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否要作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还需要充分的论证并实现在企业内部的团结和理解。佐藤来表达一个模型,其中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战略意识,战略思维或使用系统掌握的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区别与联系,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真正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文字] 首先,进化从一开始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中心的企业管理课题,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管理主题的演变,从20世纪初开始世纪,19世纪的结束,生产管理,过渡到20世纪30年代,市场营销管理,然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的战略管理。时代的生产管理,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主要重点是提高内部生产力,此时,虽然已经有某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业务经理不认为这是一个威胁的企业,该企业还计划未来的需求。直到后期各公司努力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整个市场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面对的外部过渡到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加剧。企业依靠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挑战和实现其发展愿望,因此,企业有计划的未来发展要求和行为,推断的管理,如管理目标,预算管理和长期计划。然而,当长期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将基于的历史推断的基础上的假设,在完全依赖于历史推断,以确定该公司的未来目标和行动,而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显然,这是不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管理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科学的规划和企业管理的主题。起20世纪50年代,在企业外部形成了一个特别大的,复杂的,和不熟悉的频繁变化,不可预测的环境,使企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单独推断的管理不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是在深入分析新的环境,作出新的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当今这个时代,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错误,其结果是不再只是亏损的经营业绩,但面对生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主题,进入战略管理时代。时代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应包括在所有的工作框架下的战略管理。该公司已加强了意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管理企业。不要重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不仅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企业随时可能被淘汰。 真正学术界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个叫狭窄的战略管理;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窄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管理控制和校正,在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和策略”一书的美国学者斯坦纳。施泰纳的主要代表,战略管理和企业使命,确立企业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建立企业组织的目标,确保目标正确地贯彻执行最终能够实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广泛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使用的主要代表美国的企业家和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对战略管理的战略计划在1976年出版,“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长期的战略管理,在1979年写了一本书的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与长期规划的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的企业管理业务。 要概括起来讲,在狭窄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广义概念是指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乍一看,这两个表达式仅仅局限于语言是不同的,本质上,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狭义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的对象“企业战略”,围绕企业的战略,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流程;相当广泛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是为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目前,主张一个狭窄的概念,战略管理学者的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你必须首先实施战略规划,按照规划,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管理。换句话说,不要做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去发展的战略规划,战略管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在这家企业。我们站在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不应只被视为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按照广泛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性质的企业应被视为一个管理思想:具有战略意义的后续管理。这种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在战略意识,或使用的战略思想。事实上,战略管理是不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是一种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问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所不同的是这个想法?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想法,并强调需要站在在长期和全局的角度了解企业管理,也不习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脚痛医脚脚”,就事论事的零碎的想法。我们认识到,企业的总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然而,旧的问题不断被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当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更加频繁和严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的战略思维来管理企业。一般战略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思路展开:⑴在战略问题上的判断。这里的战略问题,长期的业务发展和全球性问题上有显着的影响。在企业的日常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的,有些问题是全球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当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判断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没有,他们应该被过滤掉了,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习惯思维,似乎一切都必须要动手之前,他们就可以解决。这样做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困惑迷失方向,心烦意乱,这是困难的,有想法和能量往往会搞清楚这些事情,掌握要领的问题,从战略。 ⑵分析问题结构。这是为了解决战略问题的目的,寻求形成的结构问题。结构的问题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环的多个的因果关系,每个因果关系环由因果链数构成的,每个的因果链表示的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可能只有实时的行动模式,它可能是一个时间延迟。分析问题,根据这条线的思想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的为了讨论始终不清楚巷。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结构,反直观的特点,它已被忽略。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纪“系统思考法:今天的问题来从昨天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推进系统更大的反弹;越来越糟糕才会好转;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是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绝对内外。不幸的是,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由于缺乏系统思维似乎一直不知道原因。因此,明确的战略问题,使用的系统思考,揭示了结构的战略问题是一个关键的战略管理。 ⑶寻求从根本上解决。正如前面提到的,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更糟糕的,是不是权力的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但要注意“聪明”的要求,特别是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原则被称为“杠杆”系统思维,有些人与一个伟大的比喻,“辅助舵辅助舵舵的舵,舵的转动更容易,船也更加灵活。送货较大,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使时,大流量的水包围着舵,舵的转动困难。诀窍是,辅助舵比喻杠杆: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和p的最小操作力能企业战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 便于旋转的车轮行驶一定的速度。,这个“平衡点”,也存在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根的问题的解决,找出解决方案为了充分利用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一)关系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发展的成功。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特色的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呢? ?的团体会员,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制定不同的策略击败敌人。 2,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未来企业战略的制定,所有成员积极和有效实施,是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意志和愿望,统一企业成员,以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BR />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适应彼此,相互协调。严格来说,当发展战略,制定新的战略与企业文化应该改变,但一旦形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很难改变,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但它也有一定的连续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从点的实施战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实施,将限制企业战略的实施。当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的新的战略要求,原有的文化变化的速度是很慢的,这是很难立刻做出反应的新战略,这使得原有文化的新战略的实施是有可能成为阻力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内部更换旧的和新的文化,并协调战略的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BR />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适应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适应了四种形式,如图1所示。 1,第一象限图中是指一个新的战略的实施,企业的组织要素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原来的企业文化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要考虑两个问题:⑴采取利用目前有利的条件,以巩固和加强公司自身的企业文化; ⑵企业文化是相对稳定和持久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 2他们发现,第二象限是指实施新的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可能达成的协议与原来的文化。这种情况下,过去大多数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好,根据自己的实力,可以利用的机会,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以实现发展。总之,这家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位置,他们可以执行新的战略。在上述情况下,处理策略和关系为本的企业文化:⑴显着的变化,你必须考虑的基本性质和地位问题,即企业的地位的基本性质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确定。高级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必须指出的是,对企业的任务是可以改变的,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战略转变的基本性质和地位企业,从而保持与现有的企业保持着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⑵,现有员工发挥的作用,这些人员保持原来的值吗?和行为准则,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实施变革的原始文化条件。

我好想杀了王丹啊

【摘要】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如何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对企业的战略性管理。在此基础上 ,对战略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总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战略、文化、结构为顶点的战略管理三角形模型,并且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战略管理 模型 战略 文化 结构【Abstract】It is a pressing and important how to manage an enterprise from strategic level, facing today’s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era is coming, and the essence of 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to manage an enterprise from strategic level.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ategy and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ategy and structure. And then it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the three on the whole. A triangle model basing on strategy, culture and structure is presented out the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l is discussed.【Key words】strategic management; model; strategy; culture; structure【文献综述】1、目的和现实意义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西方,战略管理是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之后的企业管理高级阶段,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要求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中求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客观要求使战略管理应运而生。与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不同 ,战略管理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它是一种整合性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了企业中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结合,从而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决策涉及企业整体和长远的管理问题,以期获得整体最优的管理效果。中国企业走进了与西方企业管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所不同的是时间上的差别。可以说战略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引进和实践,对于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看到,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加之实践时间尚短,在推行战略管理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如:(1)重规划,轻实施;战略管理虎头蛇尾;(2)重局部,轻整体,战略管理整合性差;(3)两头重,中间轻,竞争战略陷于中庸状态;(4)重模仿,“走捷径”;展览思维缺少特色;(5)“用旧瓶装新酒”,组织结构与战略不匹配;(6)以不应万变,动态竞争下的战略意识不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战略管理的效果,甚至使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按照相关承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市场开放的步伐必将加快,这虽然使国内企业的竞争空间得以扩大,但更主要的是将国内企业推向一个更大的竞争舞台,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在此前提下作者以分析探讨的精神构建企业战略模型:战略-文化-结构,以求从全局来系统地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把企业战略管理推上一个更高的高度。2、国内外研究现状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他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其间,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著作还有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1979年)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思想被视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中国的管理学界以及很多实际工作者对此都不陌生。总的来说,对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之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之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即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狭义的为企业战略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广义的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是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去制定这样的一个战略规划,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该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路;从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3、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之战略—文化—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一部分讲述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并由此引出战略管理的历史形成及地位;第二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进行讨论;第三部分对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讲述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第五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战略—文化—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构建模型,诠释模型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文章由广义战略管理与狭义战略管理之分论及战略与文化、战略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主张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种延伸。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 。在环境日益多边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我们之里以一种模型来表述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并强调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系统的把握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区别和联系,为企业的现实问题提供最优解、根本解。【正文】一、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自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企业管理经历了几次管理主题的演变,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变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再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战略管理为中心。在以生产管理为主题的时代,由于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实行的是内部控制式管理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内部生产效率上。这时,虽然也出现过某种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时企业管理者并不认为是对企业的威胁,企业还没有谋划未来的需要。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各个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使整个市场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不得不面向外部、转向市场。随着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状况的加剧,企业仅靠内部控制式管理,已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和实现自己发展的愿望。于是,企业产生了筹谋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行为,采取了推断式的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长远计划等。然而,那时的长远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根据历史推断的假设基础上的,完全依靠历史的推断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目标和行动,并以此来应付环境的变化。显然,这还不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企业管理的主题只是由生产管理转向营销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外部形成了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频繁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使企业经营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此时,企业仅靠推断型的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新的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某种失误,所导致的不再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损失,而是要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的,进入到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只有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按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管理企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管理好企业。不重视战略管理的企业,不仅很难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环境急剧变迁的条件下,企业随时由可能遭到淘汰。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学术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斯坦纳在其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立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一词,1979年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理论》一书。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概括起来讲,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而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初看起来,这两种表述只是限定语的不同,而本质上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狭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而广义概念下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则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主张狭义战略管理概念的学者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制定这样一个战略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其实,战略管理并不是一个什么神秘的概念,它就是一种思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与我们平常认识问题也要有思路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 ,战略管理的思路是一种系统思路,强调应站在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去认识企业管理问题,也不是习惯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片段式思路。我们认识到,企业总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停地在解决问题。然而,旧的问题在不断地得到解决,而新的问题却在不断地出现。尤其是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这种现象更加频繁和严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运用战略性思维来管理企业。一般而言,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思路展开:⑴ 判定战略问题。 这里所谓的战略问题,是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性的,有些问题则是全局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性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长远性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来而言,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判断其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不是,就应该将其过滤掉;如果是,就列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似乎事事必须亲历亲为才可以得到解决。这样做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心烦意乱,很难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理出头绪,从战略上把握问题的要领。⑵ 分析问题结构。 这就是要以解决战略问题为目的,寻求问题形成的结构。问题的结构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的多种因果关系环构成,每个因果关系环又由若干因果链组成,而每一个因果链代表一种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可能是实时的,也可能是有时间延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就能寻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就事论事而始终也弄不清楚的现象。这种问题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问题系统,它具有被人们所忽视的反直观特性。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谈到系统思考法则时指出: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愈大;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没有绝对的内外等。这些都是我们因缺乏系统思考而反复出现的现象,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一直也没有意识到原因何在。因此,在明确了战略问题之后,运用系统思考揭示战略问题系统的结构是进行战略管理的关键。⑶ 寻求根本解。前面提到,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或者甚至更糟,也不是力量用得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而是要讲究“巧”,而且特别是要求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被称为“杠杆作用”的原理,有人对此用了一个绝佳的比喻,即“辅助舵”,辅助舵是舵上的小舵,其功能是使舵转动更为容易,船也因此而更加灵活。船越大越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使时,舵四周有大量流动的水使舵的转动困难。用辅助舵来比喻杠杆作用的巧妙之处在于:以它极小的体积和对p它极小的操作力却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轻松自如地转动以一定的速度行驶的巨轮。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解决问题的这种“杠杆点”也是存在的,并且它常常就是问题的根本解,找出这样的杠杆解以求问题的根本解决正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三、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一)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在战略管理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处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2、企业文化使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严格的讲,当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有四种形式,如图1所示。1、图中第一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组织要素变化不大,而且这种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主要考虑两个问题:⑴ 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巩固和加强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⑵ 利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及持续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的促进作用。2、图中第二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与企业的原有文化有潜在的一致性。这种情况大多是以往企业的效益就比较好,他们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求得更大的发展,或者他们总是试图扩大自己的主要产品和市场,以求得发展。总之,这种企业处于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地位,他们可以在企业原有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新的战略。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重点是:⑴ 企业进行重大的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即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高层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企业的任务可以发生变化,但这以战略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基本性质和地位,因而仍然与企业原有文化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⑵ 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由于这些人员保持着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

  • 索引序列
  • 企业财务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 财务战略参考论文文献综述
  • 企业财务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论文
  • 企业战略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