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韩国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政策对比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韩两国目前均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两国相似的文化传统,目前也有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两国间的经济政策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已经成为国与国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和建设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韩两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差异的分析和讨论,找出两国间可供相互学习借鉴之处,使得两国在经济文化政策各个方面更好的互相融合。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韩两国经济政策概述本节将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分别概述中韩两国政策,并着重举例例举两国经济政策的现实实例,从这多方面论述两国经济政策的差异
分析讨论中韩经济政策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差异本节将通过对中韩经济政策的.对比,找出两国政策的差异和各自特点,并简要论述两国经济政策比较分析对两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论及两国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查阅相关书籍及著作并借鉴相关数据,结合本专业所学知识,并尽可能切身体会中韩经济政策实际差异等。
更多 论文 开题报告延伸阅读: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计算机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韩关系中韩关系虽然看似非常友好,但是并不牢固可靠,中韩之间的友好往来多集中在经贸、文化交往,双方政府之间会晤较少(虽然朴X惠出席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双方在朝核问题和历史问题上有相同立场,但是由于中韩两国意识形态对立,两国存在领土争议(苏岩礁以及黄海区域),韩国是美国的盟友及第一岛链中的一环,青瓦台不少人对华采取敌视态度(青瓦台曾多次在黄海进行挑衅),所以中韩两国并没有建立互信机制,尤其是在今年2月朝核危机后,韩国政府与美国磋商打算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按照其功能不是用来对付朝鲜的),严重威胁到中国及俄罗斯利益,中韩关系现阶段处于微妙时期,如果韩国政府执意部署,那么中韩关系必然有所恶化
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隋唐之前。1992年中韩建交后,双边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4年3月中韩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后,中韩双方签订了年度交流计划。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双方文化交流计划顺利执行,交流的人数和内容不断增加,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由官方主导逐渐向民间扩展。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韩国文化部计划,要将他们文化产品的10%输入中国市场。据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和经济波及效果的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据韩国的统计,过去两年,中国各地电视台共播放韩国电影电视剧350多部。《人鱼小姐》、《大长今》、《看了又看》等韩国电视剧受到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在“韩流”的带动下,中国赴韩国旅游和留学人数稳步增加。据新华社2005年11月14日报道,目前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近万名,在韩中国留学生近万名,分别占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首位。 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2004年在韩国境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达万(2004年中国境外HSK考试总人数为3万人)。专门播放中国节目的“HAOTV”、“CHINATV”和“中华TV” 等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韩双方已商定,2006年在韩国举办“感知中国”系列活动,2007年为“中韩交流年”。
哈哈~~!!我觉得韩国人很幽默~~~~!!什么东西都是他们的~~~~!说不定我们都是韩国人的后裔啊~~~~~~!
1.爱因斯坦的爷爷是吃韩国泡菜长大的 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最近韩国美食学家发现,吃泡菜可以使人的智力成倍增长,他们还发现爱因斯坦爷爷从小到大就喜欢吃泡菜,之后直接导致他的后代中出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2. 甘地祖籍在汉城 主张非主流不合作的圣雄甘地祖籍原来在汉城,这一结论是韩国著名历史学家朴贱下研究甘地家谱之后得出来的。引起世界轰动。 3. 莱克星顿的枪声中,打响反击第一枪的那个人名叫KOREA 大家知道,美国DL战争莱克星顿的枪声中,是少校指挥官史密斯领衔的英军先开枪的。那么美国民兵打响反击第一枪的人是谁呢?历史没有记载清楚,但是韩国史学家最近一件不落的翻看了DL战争时候的原始文件,发现那个开枪的民兵居然叫KOREA,韩国人认为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这个民兵可能与韩国人有血缘关系,此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4. 与发现万有引力有关的那颗苹果树是韩国进口的 牛顿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这个事情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一位韩国植物学家最近研究表明,那颗苹果树是从韩国移植过去的。他们认为如果没有韩国的那颗苹果树,那么就不可能在牛顿坐的那个地方发生苹果落地的事情,万有引力也就不可能被发现了。 5. AC米兰俱乐部是韩国人创立的 享誉全球的意大利足坛豪门,今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得主AC米兰俱乐部队是韩国人创立的。也许大家认为我在说谎,或者说是瞎扯。但最近韩国足球界的调查结果就是如此,他们发现AC米兰俱乐部是1899年12月16日韩国人李德华一手创立的,《朝鲜日报》上还刊登了李德华创建俱乐部时的照片,郑梦准称,那张照片绝对不是PS的。 6. 德古拉是韩国人 最近韩国超自然现象研究协会又有惊人发现,他们通过对罗马尼亚历史进行透彻研究,发现历史上最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居然是韩国人。据悉,在1465年,德古拉在韩国受到政治迫害后潜逃到罗马尼亚,怒火攻心,心里变态,经常以吸食人血泄愤,最终演变成了恶魔。 7. 阿姆斯特朗登月前曾经给他的一个韩国朋友打过电话 阿姆斯特朗登月前曾经给他的一个韩国朋友打过电话,这是韩国地外文明研究重心最新爆料,他们认为正是阿姆斯特朗的韩国朋友的电话鼓励,阿姆斯特朗本人才对登月充满信心。据说,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第一步时,本来是想说“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韩国的一大步。”但后来考虑到月球是全人类的,所以才有了“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那句传世名言。 8. 珠穆朗玛峰曾经位于韩国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珠穆朗玛峰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撞击之后形成的。但是最近韩国地质学家指出,其实珠穆朗玛峰早就存在,他们没有否认大陆漂移假说,但是他们认为珠峰开始时是位于韩国,之后再飘到中印边界那里的。这个结果得到了韩国地质届一致认可。 当然,韩国的历史惊人发现还有很多,比如“两亿年前,马里亚纳海沟与韩国仅一步之遥”,“吕布的方天画戟是韩国人制造的兵器”,“开通苏伊士运河的那个包工头有韩国血统”,“西游记里的东圣神洲其实就是南朝鲜”,“蜡笔小新5岁以前是在韩国度过的”,等等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不是这可吧朋友 看看在复制过来啊
不知道啊..........国家太懦弱了吧
不是这可吧朋友 看看在复制过来啊
浅论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贸易策略的影响摘要:近十几年来,全球贸易量取得了惊人的跨越式增长,而自由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日趋尖锐。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不对等的贸易和投资手段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大量战略性资源,却造成这些国家境内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贸易扩张、资金积累和工业化又实际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环境效应对贸易的“挤压”性制约日益上升为国际贸易发展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引入环境变量,促进贸易策略的可持续性便成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关键词:国际贸易 贸易环境 贸易策略一、贸易的环境效应传统贸易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差、国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变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图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均未考虑到贸易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依照这些理论,自由的国际贸易会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然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情况要复杂的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比较优势的贸易活动可能会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家砍伐森林以推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型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邻为壑,破坏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有关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有关的规模效应;同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关的法规效应。所以这些效应均会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长短期的持续作用,进而反转影响贸易利益及国民福利。以出口为例,由于工业污染密度下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出口增长弹性却较大,负的规模效果常常要大于正的结构和技术效果,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国过度出口往往对环境不利,如资源性产品的跨国贸易常常以资源不合理或过度开发为背景,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产品的盲目出口更极易破坏平衡的生态环境,而当代盛行的转基因产品贸易已日益被证实背后隐藏着不少环境风险。此外,从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来看,当今国际贸易中凸显的绿色壁垒、环境关税,一方面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但另一方面亦侧面反映出不恰当的贸易活动将危害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危害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困境(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1、生物资源破坏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生物资源因盲目、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数量大为减少,相关衍生品质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或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生动植物,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还导致产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已濒临绝迹。2、矿产资源损耗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盲目开采,不仅因此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环境和成品。一方面,资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加稀缺。另一方面,高污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具有不经济性,而这一类的产品,如化工、农药、制革、印染等出口却占全部出口额较大比重,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隐患。(二)、贸易进口中的环境问题1、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国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品的进口正快速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万至1亿吨,净进口率达41%。这种趋势既对国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加剧我国环境问题。2、易污染型产品进口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氯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了我国环境压力,尤其是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的难度。此外,进口化肥、塑料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氮肥易使地面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而最终失去农业价值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染。3、废弃物转移进口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直接贸易形式向中国大陆转移废弃物的事件相当严重,2006年从美国、日本和香港入境的占进口总量的、和。另据报道,仅英国在2003年就向中国出口有毒废弃物吨,价值约1155万英磅。这些有毒废弃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有色金属废渣、电池、旧衣物,甚至含放射性废物,其再生过程已对使用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此外,有些外国企业将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禁止使用的产品及技术和设备以旧顶新、以次充好,通过投资方式转移进口至中国,这类投资实质上是有毒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另一种隐蔽方式,同样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策略实现我国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引入环境变量,将环境因素纳入政府贸易政策规划的视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易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浪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一)、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力,在当前我国出口面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附加值不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避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产品导入更多的环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及相关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的环境优势,通过树立若干环境“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升;此外,努力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将环保产品提升为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济,[2] 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展尤其要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会收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发展绿色消费的风尚。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加强与国际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的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推行ISO 14000国际标准认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回收过程中绿色方案的施行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制,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证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准的适应能力;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识认证领域的合作,推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层面的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境壁垒。(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受历史产业结构和传统贸易政策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中一度存在“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对进口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有涉及。2007年,针对贸易持续性顺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提出了“扩大进口、优化结构”的口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政策调整的视域范围,这对于全面理性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进口要求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物健康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引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害废物的进口,对拆船业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专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加快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贸易类投资是我国吸引国外投资结构中重要组成部门,其主要用于以进出口为目标贸易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外销,受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在该领域吸纳的外资量近年来不断呈快速增长之势。着眼于国内现实,在今后的贸易类引资过程中,我国应将环境要素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严把引资关口,鼓励引导外资投入到有利于环境效益提升的产业和产品生产中,如清洁能源、交通、农业、有机食品、生态林业、绿色包装等,大力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更加关注环境与外资的协调,更加着力提高外资使用的环境效益,、促使我国贸易类引资向内涵型、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三)、建立环境税收制、培育环境贸易示范区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环境的漠视并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环境的公共性特征、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置于其生产经营总成本框架中,缺乏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和动机,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私人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在高额利润刺激下盲目发展,现代税收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经济学理论及西方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有效的杠杆调节效应,环境税是纠正市场失灵,消除外部性,促进环境良性发展、引导企业从事环境标的生产和经营的有益税种。[3] 着眼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应尽早启动环境税收制,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按照产业特点分门别类征收级差性税收,对不利于环境贸易产品的生产、经营尤其要加强环税调控功能,以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贸易”。据经济预测,2010年全球环境贸易将达6000-10000亿美元。面对这一趋势和现今我国环境贸易现状,若有重点地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环境产业,建立环境贸易基地,则可以创造成果,积累经验,辐射国内外,从战略上推动环境贸易发展的大局。鉴于各类经济开发区日益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生产企业大量聚集的现实,政府应积极加快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程,推动环境贸易示范区建设。要建立开发区贸易条例法规,制定绿色-有机产品贸易管理法,全面推广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取消限制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项目的优惠政策,鼓励可持续型贸易企业落户并给予特殊优惠,如退税扶持、保证优先进出口经营权、为出口信贷和产品认证设立“绿色通道”等;要建立贸易与环境信息反馈中心和数据库,收集、跟踪国际及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相关有影响的环境措施,整合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对区内环保体系进行研究评议,逐步形成开发区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合理化、消耗资源与破坏环境有偿化的良性机制,推动企业对外贸易经营的可持续之路。(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用WTO舞台努力促成相关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达成;在环境检测方面,力争使部分资质佳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并获取可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权威授权,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责任推进国际有效合作,防止任何严重退化或有害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活动迁移转让至第三国,尤其严防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我国既要适应绿色条款,积极调整产业政策,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也要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制定的不符合相关国际规范、借环境之名搞事实上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坚持为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中一种任意性歧视手段,绿色壁垒应遵循客观理性化原则和实施路径。[5]这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现有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客观认识环境标准及其应有的补偿机制,更好的促进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
《从韩国看的中华民国史》(裴京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从韩国看的中华民国史
作者:裴京汉
豆瓣评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1-1
页数:306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具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论文的汇集,大致分三部分:一是对中华民国时期中韩关系的论述,二是对有关民国史专题的研究论文,三是介绍韩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情况。
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研究和中国海洋史研究,专长于中国传统对外政策和涉外制度研究、中国与周邻国家关系史研究,明清王朝海洋政策和海外贸易研究。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儒家文明与中韩关系研究》,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项目,2007-2009;2.《清史·邦交志》(上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体工程项目,2005-2010年;3.《唐代新罗侨民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2003-2005;4.《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年;5.《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演变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1997-1999;6.《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第一卷),外交部科研项目,1996-1998年;7.《明代海外交通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93-1995年;9.《清前期对外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学科博士点基金项目,1992-1994年;10.《闭关与开放: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89-1991年。著作与教材:1.《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2.《儒家文明与中韩传统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山东半岛与中韩交流》,香港出版社,2007年;4.《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思想、制度与政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5.《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8.《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9.《“怀夷”与“抑商”:明代海洋力量兴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0.《中韩关系史论》,齐鲁书社,1997年;11.《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12.《中国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1997年;1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4.《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主要论文:(一)中国传统对外政策与涉外制度研究论文:1.《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海外交通政策》,《文史哲》2007年第1期;2.《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3.《中国传统文化与郑和下西洋》,《文史哲》2005年第3期;4.《澳门问题与乾隆限关政策》,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季号;5.《清初“海禁”期间海外贸易政策考》,《文史》2004年第4期;6.《明与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比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7.《论明朝月港开放的局限性》,《海交史研究》1996年第1期;8.《论宣德至弘治时期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山东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9.《试论明成祖的对外政策》,《安徽史学》1994年第1期;10.《论明太祖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失败》,《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11.《清朝体制与对西方的被动应战》,《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12.《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文史哲》1986年第2期;13.《明初海防与郑和下西洋》,《南开学报》1985年第5期;14.《“夷官”与“逃民”:明朝对于海外国家华人使节的反应》,载于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二)中韩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1.《字小与国家利益:对于明朝就朝鲜壬辰倭乱所做反应过程的透视》,《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2.《许国出使朝鲜与东国士庶交谊》,《中国与韩国----崔韶子教授退职纪念论文集》,韩国太阳社出版社2005年;3.《“既在人间世,万事担双肩”----申圭植汉文诗歌作品初探》,金俊烨、石源华主编:《申圭植·闵弼镐与韩中关系》,韩国罗南出版社2003年4月版;4.《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兼论高句丽遗民与新罗侨民的敌对意识问题》,韩国《东国史学》第37辑(2002年12月);5.《重陪鹓鹭更何年?---朝鲜李珥出使明朝诗歌初探》,《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6.《明清时代的朝鲜使节与中国记闻》,《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2期;7.《偰长寿与高丽、朝鲜王朝的对明外交》,杭州大学《韩国传统文化·历史卷》,学苑出版社2000年10月;8.《论17—19世纪朝鲜王朝的清朝观演变》,台北《韩国学报》第16期(2000年6月);9.《拒“理”与受“器”:论朝鲜王朝对早期汉译西学的反应》,澳门《文化杂志》第32期(1997年秋季);10.《明初与朝鲜海上交通考》,《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11.《分裂时代的外交竞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韩关系述评》,韩国《东亚研究》第32辑(1996年12月);12.《论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13.《论唐代与新罗的文化交流》,《山东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4.《李鸿章与朝鲜对西方的缔约开放》,《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15.《论高丽王朝对中国典制文化的吸收问题》,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八辑;16.《入唐新罗人与唐罗文化交流》,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五辑;17.《礼义观与现实冲突----李朝政府对于清初漂流海商政策波动的研究》,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四辑;18.《唐代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罗关系》,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三辑。(三)中日关系史与中西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1.《宋朝与丽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与汉文化传播----高丽与日本接受宋文化的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4期;2.《壬辰倭乱时期の明王朝と朝鲜の对日外交》(日文),仲尾宏(日本)主编:《朝鲜义僧将·松云大师と德川家康》,日本东京明石书店2002年7月;3.《澳门模式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4.《英国的“港脚贸易”与广州》,载于《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5.《明朝对日政策与日本使节的争贡事件,》载于《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6.《英国散商对华贸易的发展与鸦片战争》,载于《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150周年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7.《胡惟庸通倭问题辨析》,《安徽史学》1990年第1期。(四)中外关系史一般问题与中国海洋史领域论文:1.《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安徽史学》2008年第1期;2.《宋朝州府涉外权力的增强与东亚贸易的扩张----以市舶司为中心》,《东アジアと日本》,日本九州大学出版部2007年;3.《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文史哲》2000年第4期;4.《晚明社会人身依附关系与社会思潮的演进》,韩国《东洋学研究》第4辑(1998年6月);5.《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6.《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7.《明代海防与海外贸易----明朝闭关与开放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版;8.《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市场》,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9.《明朝后期筹海过程考论》,《海交史研究》1990年第1期;10.《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中外界限和分期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1.《明代海外贸易及其世界影响----兼论明代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上的历史地位》,《海交史研究》1989年第1期;12.《明代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五)学术评论:1.《缀零碎为整体 寓分析于叙述----评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3期;2.《读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1期;3.《“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文史哲》2002年第6期;4.《评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光明日报》2001年5月8日;5.《开拓创新,立论严谨----陈信雄〈宋元海外发展史研究〉评介》,《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2期;6.《近来别具一只眼,另察中国衰乱源----简评李金明博士〈明代海外贸易史〉》,《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研究论丛》编委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海交史研究》编委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史学会理事等
可以选择中国的军事扩张与美国的警惕与遏制为题材
形势与政策论文标题有以下:
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哪些方式等。浅议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
增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探议。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加强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党校应重视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结合本地实际加快中原崛起。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较多,而且每年时事政治和政策不同,主题关键词也不同,可以结合以上标题进行相应的改写。
1.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民族形势与民族政策。2.如何看待当今国内外的经济形势。3.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你是如何看待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焦点。6.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继奥运会后,在我国召开的又一个盛会,如何看待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7.试分析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8.房价已经成为当今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政府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对此你有何看法。9.如何正常调整就业观及运用好当前的就业政策。10.如何看待党员先进性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11.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12.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13.如何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14.如何准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的新动向。15. 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关羽是刘奋得力大将,但虽如此,他却没《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神乎其神。关羽死后,确有不少难以解释的事发生,加上一千多年来社会各阶层出于各种原因对关羽的引用和有目的的加工,使关羽成了第二代武圣人(第一代武圣人是姜尚姜太公)。故事里的关羽,和历史史实确有不少出入,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看看我们的先人都在关大老爷身上花了什么文笔。史书《三国志》中关羽传的字数约800多字,没错,是八百多字,比董卓传还少,甚至至连关羽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也没记载。可想而知,在当时关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人物。我们再找几个人人皆知的关羽故事来看看真相。演义中关羽扬名之举,是“温酒斩华雄”,但事实上,华雄是让小说中被他追得逃跑的孙坚所斩。哇~孙坚,厉害!白马斩颜良文丑的战功,也是后来人们分给他的。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神勇无比。而事实呢?当年刘备所在之地,距许昌不远,现在只需半天时间便到了,其间也无什关口,算他当时骑马,骑马也只不过需时一天。演义中关羽所走之路径,在地图上是大大绕了一个圈子,可想而知,那“五关六将”都是编排出来让他砍的。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就真是唱戏里的情节了。到后期的单刀赴会,确有此事,不过事实上的主角不是咱老关,而是东吴的鲁肃,鲁肃来到关羽账中,指责关羽强占荆州不还。什么?大家觉得我在说谎?但这真是事实啊,不然鲁肃接任周瑜的位置是白吃饭啊?关羽被人赞有战略头脑,凭证多以“水淹七军”,水淹七军确是关羽的胜仗,但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当年是连降数月大雨,曹军进兵艰难,关羽才得此大捷。这次的胜利,被研究这一役的学者认为是天气和运气造就的成份较大。关羽中了毒箭,哇,痛~~ 不,更痛的还在后头,华陀来了,给关将军刮骨疗毒,关羽不慌不吭,只是在下棋喝酒。太劲了!更劲的还没说,历史上华陀在关羽中箭前一年已经被曹操疑他要开脑害自己,关入大牢,病死狱中。死了还能行医,真是神医啊!说完关羽的故事,我们又研究一下关于关羽的小节。青龙揠月刀,净重八十一斤,春秋刀法,足以吓死胡斐!关羽武艺超群,众人皆知。但史书中却从本提过关羽是用何种兵器,人们遍寻典籍,终于找到一段描写关羽作战时的表现,大意是:关羽 “刺”死敌将,“斩”下敌首。可刺可斩,略懂武术的人都会知道是剑的所为。上阵单挑用的是剑,难道没带揠月刀?关羽坐骑赤兔马,名气极大,历史悠久,先有吕布,后跟关羽,关羽死后,赤兔不饮不食而亡???慢!董卓当权到关羽身死,数十年时间,有养马的吗?能否告诉我一匹马能活多久?那赤兔岂不是成了寿星马???还有过牵马的周仓,历史书从末见过此人,此人演义中多见其名,但历史资料却一片空白,奇哉奇哉,那周仓是怎样变出来的?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有所觉得关羽被艺术加工得太夸张了吧?不过关羽死后,他的老对手吕蒙和曹操相继短时间内身亡,是否关羽英灵报仇,就不得而言了。关羽是明显被后人出于各种目的,在他死后将其身价一步步提升起来的,经过千年漫长岁月,终于达到了今天的高度。《三国志》在史、汉的经验基础上完成,号为良史,裴松之的注,实际起了很大作用。但历代研究者,仍以志为主据,注为参考。后来,历史演变为文学作品,则多采用裴注,因为这些材料,对塑造的人物,编演故事,提供了比较具体生动的材料。史书一变而为演义,当然不只《三国演义》一书。此外还有《封神演义》,以及虽不用演义标题,实际上也是演义的作品。演者延也,即引申演变之意。但所演变也必须是义之所含,即情理之所容。完全出乎情理之外,则虽是文学创作,亦不可取。就是说,演义小说,当不背于历史环境,也不背于人物的基本性格。当然,这一点有时很难做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也是喜欢夸张的,常常是爱者欲其永生,憎者恨其不死。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一部演义小说,能适当掌握尺寸,就很困难了。《三国演义》一书,是逐渐形成的,它以前有《三国志平话》,还有多种戏曲。这部书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流传之广,也是首屈一指的。过去,在农村的一家小药铺,在城市的一家大钱庄,案首都有这一部“圣叹外书”。在旧社会,这部书的社会影响甚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谋士以其为知囊,将帅视之为战策。据说,满清未入关之前,就是先把这部书翻译过去,遍赐王公大臣,使他们作为必读之书来学习的,其重要性显然在四书五经之上。在陈寿的《三国志·蜀志》中,《关羽传》是很简要的:关于他的为人,在道义方面,写到他原是亡命奔涿郡,与刘、张恩若兄弟,“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终不负先主。关于他的战绩,写到在“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写到他诛颜良,水淹于禁七军。关于他的性格,写到诸葛亮来信说马超“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大悦,以示宾客。关于他与同僚的关系,写到他与糜芳、傅士仁不和,困难时,众叛亲离。关于他对女人的态度,本传无文字,斐注却引《蜀记》说: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关于他的应变能力,写到他因为激怒孙权,遂使腹背受敌,终于大败。他这一败,关系大局,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使蜀汉一蹶不振,诸葛亮叹为“关羽毁败,秭死蹉跌”者也。陈寿写的是历史,他是把关羽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来写的。这样写来,使我们见到的是一个既有缺点,又有长处;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看到的是真正的关羽,而不是其他的人,他同别的人,明显地分别开来了。我们既然准确认识了这样一个人,就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吸取经验,对他发生真正的感情:有几分爱敬,有几分恶感。《三国志平话》,关羽个人的回目有六。《三国演义》,关羽个人的回目有十,其中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七十三回至七十七回,回目相连,故事趋于完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谈及此书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中国旧的传统道德,包含忠孝节义;在历史观念上,是尊重正统。《三国演义》的作者,以人心思汉和忠义双全这两个概念,来塑造关羽这个英雄人物,使他在这一部小说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于是,在文学和民俗学上,就产生了一个奇特现象:关羽从一个平常的人,变为一个理想化的人,进而变为一尊神。这一尊神还是非同小可的,是家家供奉的。旧时民间,一般人家,年前要请三幅神像:一幅是灶王,是贴在锅台旁边的,整天烟薰火燎;一幅就是关老爷,他的神龛在房正中的北墙上,地势很好;一幅是全神,是供在庭院中的。这幅全神像,包括天地三界的神,有释、道、俗各家,神像分数行,各如塔状。排在中间和各行下面的神像品位最高,而这位关羽,则身居中间最下,守护着那刻着一行大字的神牌,神态倨傲,显然是首席。在各县县城,都有文庙和武庙。文庙是孔子,那里冷冷清清,很少有群众进去,因为那里没有什么可观赏的,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至圣先师的牌位。武庙就是关羽,这里香火很盛,游人很多,因为又有塑像,又有连环壁画,大事宣扬关公的神威。关羽庙遍及京城、大镇、名山、险要,各庙都有牌匾楹联,成为历代文士卖弄才华的场所。清朝梁章巨所辑《楹联丛话》中,关庙对联,数量最多,有些对联竟到了头昏脑热,胡说八道的田地。当然,有人说,关羽之所以成为神,是因为清朝的政治需要。这可能是对的。神虽然都是人造出来的,但不经政治措施的推动,也是行之不远的。幸好,我现在查阅的《三国志》,是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本,这个本子是据武英殿本校刊,所以《蜀志》的开卷,就有乾隆皇帝的一道上谕,现原文抄录:乾隆四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从前曾奉世祖章皇帝谕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圣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敬祀,而正史犹存旧谥,隐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也。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第本传相沿日久,民间所行必广,难于更易。著交武英殿,将此旨刊载传末,用垂久远。其官版及内府陈设书籍,并著改刊此旨,一体增入。钦此!这就不仅是胡说八道,而是用行政方式强加于人了。至于在戏剧上的表现,关羽也是很特殊的。他有专用的服装、道具;他出场之前,要放焰火;出场后,他那种庄严的神态,都使这一个角色神秘化了。但这都是文学以外的事了。它是一种转化现象,小说起了一定作用。老实说,《三国演义》一书,虽如此煊赫,如单从文学价值来说,它是不及《水浒》,甚至也不及《西游记》的。《水浒》、《西游记》虽也有所本,但基本上是文学创作,是真正文学的人物形象。而《三国演义》,则是前人所讥评的“太实则近腐”,“七实三虚惑乱观者”的一部小说。把真人真事,变为文学作品,是很困难的。我主张,真人真事,最好用历史的手法来写。真真假假,真假参半,都是不好的。真人真事,如认真考察探索,自有很多材料,可写得生动。有些作者,既缺少识见,又不肯用功,常常借助描写,加上很多想当然,而美其名曰报告文学。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这三个国家,历史上有这么深的一个文化的渊源,大家有一个共同点。我在日本,在韩国,我去看古迹的时候,不需要想到解释,每一个都认得出,意思也能看明白,汉字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化的载体。古代在交通情况,这么落后的情况下,居然有一个共同的文字。到了电脑时代,上了网,搞电脑的人,应该让汉字重新成为数码时代的交流方面。当然文字包括文学,包括艺术品,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CG,这三个国家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是用纸,用毛笔,水墨画,这些东西都是共通的。其实这些还只是一些形式。最主要的是,东方人的情感和他们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各种想法和想表达的意镜,有相当多相通的地方。【大岛景宏】 过去我很有感触的是什么?大概是1874年左右,大清国和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中国派一个大师,文化传载是当时的一个大师,是一些学者们去日本作为外交官,所以日本有很多碑文是他们写的,全部是汉字,文人之间可以互相唱和,所以他们表达的那种情趣,唐诗、宋词,汉文、散文非常一致,当时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共同体,而现在借这个世界,这个网络世界打开。世界是共通的,打开电视,看到的是美国文化。但是亚洲这些有密切关系的文化,为什么不能重新找一找我们的共同点,这就是我们希望大家在一起经常交流。【主持人】 需要这样一次交流,更多把以前我们共同的地方强调出来,然后再继续发扬这样一些共通的地方,让它创造更大的价值。【大岛景宏】 我们的协会顾问,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就是说,我们应该在现在数码时代,把我们过去的传统文化中,东方文化的遗传质要找出来。要重新使它活过来,使得它能够遗传下去,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代代相传,不要在数码时代给断了,太可惜了。【主持人】 谢谢您。【网友】 这次在展会上展出的很多作品,他们是如何选择这样一些作品,如果他想参与的话,他的作品怎么能成为展品?【大岛景宏】 这次我们的作品,大致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偏艺术,因为CG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偏艺术的那些作品,包括我们有不少径直化。这批作品大概有30副这样的作品,是我们日本艺术家做的,他们这些作品,在爱知博览会展出的,这次不少是美中大学数码艺术系学生的作品。另外,还有王玉冠先生的作品,他今年是61、2岁了,他退休之前,他觉得自己的一个理想是什么呢?【大岛景宏】 就是要用数码的新工具,因为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他再一次拿起这个画笔,当然这个画笔是电子笔做画,因为他有根底,有修养,所以他可以做出很好的中国话。他写了一本书叫做数字中国画,简称为数字丹青。有了它以后,我相信不光是青少年,老年人,他们的艺术生活,文化生活会更丰富,因为现在家庭有电脑的已经很多了,都有工具了,软件也很普及了,数码相机也很多。不会全部从零开始自己画,可以从素材上加工,王玉冠老师有很多作品非常棒,画得非常好。这次我们也为他专门布置了一个讲座。【大岛景宏】 另外还有一些制作公司,他们是为搞设计这些,他们有作品在这上面展出。另外,这次还有不少科技的作品,他的作品是一个互动的作品。韩国人喜欢表现、中国人性好含蓄、日本人性格被动,这种差异从何而来?跟三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日本人的棒球打得好,中国人乒乓球打得好,韩国人足球踢的好,这跟三国人的民族特性有什么关系?中国是大陆,韩国是半岛,日本是岛国。这种地理上的区别,在民族性格方面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差异?……中、日、韩这东亚三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在历史上同属汉文化圈,不论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都可以从另外两个东亚国家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惜的是,三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亲如兄弟,敬如父兄,反而磨擦不断,殊为憾事。都说西方文化已经盛极而衰,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如果三国人不能互相了解,互相体谅,精诚团结,携手并进,又如何能顺应历史机遇,使东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书作者金文学出生于中国,朝鲜族人,留学日本多年,专攻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及文化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经历和学术背景使作者能够深刻地理解中、日、韩三国的不同之处,敏锐地发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细节,在书中,作者对东亚三国的文化、历史、传统、习俗、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分析,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诸多发现,读后给人以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东亚三国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吗?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以前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现在日韩学习西方不学中国,将来中国会建立不同于西方的新东方文化,日韩到时候会给自己找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中国是这三国的文化的发祥地。韩国人认为汉族在经历满清后是无法继承原有文化的,所以他们自认为是汉文化的最正宗继承者。日本人把传过去的中国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改造,有进步也有扭曲。三者文化有同有异。关系就顺其自然,怎么对国家有利怎么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