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海尔品牌营销策划研究论文

海尔品牌营销策划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海尔品牌营销策划研究论文

品牌营销经历了“产品至上”、“形象至上”和“定位至上”等几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价值至上”时代。营销的本质是促进价值交换,品牌对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为顾客乃至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进行品牌定位,开展营销活动,是树立品牌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从“理念”、“战略”和“战术”三个层面,从以顾客感受价值为导向的“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和“体验性品牌”的定位角度,对海尔的品牌营销进行系统总结、分析,认为海尔品牌的建立,首先得益于坚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其指导下,通过有效的策略手段,开展“价值战”,逐步实现创品牌战略、品牌延伸(多元化)战略和海外品牌(跨国经营)战略。与此同时,海尔品牌定位也由功能性品牌提升到形象性品牌,并向体验性品牌迈进。 海尔的经验对一般企业的品牌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品牌营销需要理念、战略和战术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理念”是开展品牌营销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树立品牌指明基本方向;“战略”是树立品牌的基本保障,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并保证有关策略的有效实施;“战术”(策略)是树立品牌的手段,具体体现“理念”,实现“战略”。品牌建设,可以由“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向“体验性品牌”递进,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功能性品牌”或“形象性品牌”。 详细内容参考

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以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略被许多企业视为拓展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纷纷采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重心,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行销转向品牌行销。如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产品——“海尔”牌电冰箱。当“海尔”牌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产品唯一驰名商标后,海尔集团利用“海尔”名牌效应和健全的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27个门类的产品,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典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展策略,似乎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门类越齐全,便越像一个有综合实力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效,反而把企业给“拖垮”了。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五个问题值得重视: 问题之一:扰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业在创牌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极易成为它的第一种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消费者趋向于把某个品牌看成某种特定产品。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娃哈哈=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现了模糊,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雪佛兰”汽车是美国家庭轿车的代名词,但是在“雪佛兰”将生产线扩展到卡车、赛车领域后,消费者心目中的“雪佛兰就是美国家庭轿车”的定位模糊了,而“福特”汽车则乘虚而入,坐上了第一品牌的宝座。 问题之二: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进行跨行业的品牌扩展过程中,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两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当两种产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时,消费者通过联想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的品牌经营如此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企业把“999”扩展到啤酒,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胃泰”和“啤酒”很容易使人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当消费者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时,自然不是一种好享受。倘若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啤酒的销路就值得怀疑了。湖北有家很有名的企业,本是生产化肥农药的,现在却利用核心品牌扩展到生产冰淇淋等冷饮,当消费者产生联想时,不知这种冰淇淋会是什么滋味。 问题之三: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的过程中,下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其一,许多企业在创出“名牌产品”之后就急于实施品牌扩展策略,却受到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只好走收购、兼并其他小企业或重新投资生产的路子。而这些小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上去,重新投资生产又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该公司决定将品牌扩展到女孩玩具上,结果由于质量低劣、价格低,使公司作为高品质男孩玩具制造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1966年,吉尔伯特公司宣告破产。其二,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被视为身份的象征。然而,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后,盲目扩展品牌,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3美元的低档笔,由此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结果丧失了部分高档笔市场。 (二) 品牌,尤其名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盲目进行品牌扩展,有可能对企业的原品牌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我认为,首先,打好基础是关键。从战略的高度依据事先确定的企业任务、企业目标、营销目标,结合产品的属性和目标顾客的特点进行品牌名称的命名,为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打下伏笔;其次,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和核心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成一致:一是品牌定位、价位、目标市场、目标顾客是否相同;二是分销渠道是否相同,能否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三是售前与售后服务是否相同,即能否在品牌扩展之后让顾客产生“统一感”或“一致感”。具体地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 对策之一:企业进行品牌扩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 在多元化的市场上,企业都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品牌的具体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而一旦品牌定位确立后,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时,要考虑到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公司不宜生产经营女性用品。“雅戈尔”是名牌衬衫,就决定了“雅戈心”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并且一般只能从事服装的生产与经营。一般情况下,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就是第一次使用这一品牌的产品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受原品牌定位的限制,应考虑选择多品牌策略。 对策之二: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相关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大,品牌扩展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往往就不适宜采取品牌扩展策略。如“长虹”品牌在彩电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扩展到空调领域,在保证长虹空调高性能、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的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很快赢得了市场。 对策之三:在进行品牌扩展之前,准备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因为品牌扩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扩展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并不是很高,并且受到许多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急于进行品牌扩展,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被动局面。比如,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顾此失彼,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对策之四:为减少“株连”效应,可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将原品牌挂上次品牌或副品牌。 所谓“株连”效应,是指当扩展品牌经营不善时,会影响核心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避免单一品牌扩展的风险,经营者也可在商标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再起个小名,即所谓次品牌或副品牌。这样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间隔”,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株连”的危险性。如“康师傅”品牌下的“珍品”系列、“家常”系列、“大排档”系列等等。 此外,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展时,还要看企业对新品的期望值大小。如果企业对新产品在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寄予很高的期望,就不宜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必须使用新的名称;而期望值较低的产品,则可背上原有品牌。

分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2009-01-02 17:17有资料显示,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尔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其中卖给美国消费者的家电产品约达43亿元。提起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海尔的“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最近有学者以海尔进入美国市场为例,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道路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先易后难”战略。 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构成 1.市场进入战略 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所谓先易后难模式,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一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2.当地化战略 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两个最基本的战略选择是全球化和当地化。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许多在美国的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自主推销品牌,争取新的客户。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3.整合全球资源 从全球市场获取收入和利润并不是全球化经营的全部目标。迈出国门除了给企业带来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企业利用全球资源的机会。80年代以来,通讯、交通迅速发展,企业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场的信息和从全球范围得到资源。事实上,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地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和文化融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海尔用二三年的时间,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区建起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已有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业园7个(包括生产3种以上产品,占地600亩以上)、工厂46个(其中海外1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其中海外38000个)。海尔分布世界的生产、营销、研发网络,初步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雏形。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之道 海尔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当地化战略并不是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唯一战略选择,但如果我们将它的国际化战略和它的企业整体战略相联系时,就发现这种选择正是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1.品牌战略与先难后易 海尔在进入欧洲和美国之前,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虽然能够在这些地区赚取一些外汇,但无法在这里创造世界性的品牌。海尔认为,要想达到品牌竞争的最高境界,海尔就必须进入到名牌林立的欧美地区,因此“先难后易”就成为海尔在全球范围实施其品牌战略的必然选择。 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国际名牌是海尔的重要目标。宣传海尔品牌是海尔在美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将在美国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在洛杉矾、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海尔巨大的广告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海尔在美国的品牌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所有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以通用电气、惠尔浦为首的美国家电企业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海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厂商之一。 2.企业文化的移植与当地化战略 如何使海尔特有的企业文化融入海尔的当地化战略之中,成为海尔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战。作为一个跨国经营的企业,不但要回答如何跨越文化差异进行管理的问题,还要结合所在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进而解决如何进行创新和企业内的知识共享问题。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经常困扰着企业海外经营的决策及其执行。即使企业奔赴海外开拓业务的决策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能保证获得预期的经营结果。海尔一向是个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而正是由于将企业文化成功地移植到海尔的海外企业,海尔的当地化战略才取得了成功。 三、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给中国其他企业的启示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采用海尔模式的投入巨大风险也相对较大。因为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技术力与产品力都远远超过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最发达国家输出技术与产品,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也是这样,中国企业真正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还不多。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像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这样的市场也有其便利的一面:这些国家的市场秩序非常成熟,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干扰很少,只要企业具备真正的实力,这样的市场开发起来反而相对容易一些。 与海尔模式恰恰相反,像TCL、海信、荣事达等企业是典型的“先易后难”模式。TCL先从与中国文化背景比较相近的东南亚国家着手,比如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一步一步向发达国家扩张和渗透。TCL彩电经过3年的拼搏,在越南市场已经做到第二位,仅次于索尼。在菲律宾市场,TCL彩电成长也很快。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其一,对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来说,日本产品占据着其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而这些国家里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非常低,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其二,由于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些有望进入国际品牌的企业的品牌形象来说,有一定弱化影响。不管是这些市场的不发达还是在这些市场所占据的位置来说,不利于其今后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仔细研究这些企业的国际化之路,结合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特点可以看出:像索尼、松下、惠而浦等企业跟海尔的国际化模式很类似,都是先入主发达国家市场,而一些处于成长性的企业则跟TCL的模式很类似。也就是说,海尔模式更适合于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战略,而TCL模式则更适合于准备打持久战的企业。 通过海尔和TCL企业几种主要战略选择的比较说明,企业的成功之路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同时企业的成功模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可借鉴性和可复制性。对于一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具体在何时、何地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但取决于企业的自身状况,更取决于企业在历史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即经济学家常说的“路径依赖”,同时还部分地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远见。

你的论文写完了吗??我也要用。。

海尔品牌营销研究论文

分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2009-01-02 17:17有资料显示,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尔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其中卖给美国消费者的家电产品约达43亿元。提起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海尔的“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最近有学者以海尔进入美国市场为例,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道路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先易后难”战略。 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构成 1.市场进入战略 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所谓先易后难模式,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一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2.当地化战略 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两个最基本的战略选择是全球化和当地化。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许多在美国的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自主推销品牌,争取新的客户。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3.整合全球资源 从全球市场获取收入和利润并不是全球化经营的全部目标。迈出国门除了给企业带来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企业利用全球资源的机会。80年代以来,通讯、交通迅速发展,企业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场的信息和从全球范围得到资源。事实上,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地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和文化融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海尔用二三年的时间,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区建起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已有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业园7个(包括生产3种以上产品,占地600亩以上)、工厂46个(其中海外1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其中海外38000个)。海尔分布世界的生产、营销、研发网络,初步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雏形。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之道 海尔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当地化战略并不是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唯一战略选择,但如果我们将它的国际化战略和它的企业整体战略相联系时,就发现这种选择正是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1.品牌战略与先难后易 海尔在进入欧洲和美国之前,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虽然能够在这些地区赚取一些外汇,但无法在这里创造世界性的品牌。海尔认为,要想达到品牌竞争的最高境界,海尔就必须进入到名牌林立的欧美地区,因此“先难后易”就成为海尔在全球范围实施其品牌战略的必然选择。 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国际名牌是海尔的重要目标。宣传海尔品牌是海尔在美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将在美国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在洛杉矾、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海尔巨大的广告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海尔在美国的品牌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所有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以通用电气、惠尔浦为首的美国家电企业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海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厂商之一。 2.企业文化的移植与当地化战略 如何使海尔特有的企业文化融入海尔的当地化战略之中,成为海尔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战。作为一个跨国经营的企业,不但要回答如何跨越文化差异进行管理的问题,还要结合所在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进而解决如何进行创新和企业内的知识共享问题。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经常困扰着企业海外经营的决策及其执行。即使企业奔赴海外开拓业务的决策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能保证获得预期的经营结果。海尔一向是个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而正是由于将企业文化成功地移植到海尔的海外企业,海尔的当地化战略才取得了成功。 三、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给中国其他企业的启示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采用海尔模式的投入巨大风险也相对较大。因为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技术力与产品力都远远超过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最发达国家输出技术与产品,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也是这样,中国企业真正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还不多。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像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这样的市场也有其便利的一面:这些国家的市场秩序非常成熟,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干扰很少,只要企业具备真正的实力,这样的市场开发起来反而相对容易一些。 与海尔模式恰恰相反,像TCL、海信、荣事达等企业是典型的“先易后难”模式。TCL先从与中国文化背景比较相近的东南亚国家着手,比如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一步一步向发达国家扩张和渗透。TCL彩电经过3年的拼搏,在越南市场已经做到第二位,仅次于索尼。在菲律宾市场,TCL彩电成长也很快。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其一,对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来说,日本产品占据着其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而这些国家里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非常低,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其二,由于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些有望进入国际品牌的企业的品牌形象来说,有一定弱化影响。不管是这些市场的不发达还是在这些市场所占据的位置来说,不利于其今后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仔细研究这些企业的国际化之路,结合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特点可以看出:像索尼、松下、惠而浦等企业跟海尔的国际化模式很类似,都是先入主发达国家市场,而一些处于成长性的企业则跟TCL的模式很类似。也就是说,海尔模式更适合于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战略,而TCL模式则更适合于准备打持久战的企业。 通过海尔和TCL企业几种主要战略选择的比较说明,企业的成功之路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同时企业的成功模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可借鉴性和可复制性。对于一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具体在何时、何地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但取决于企业的自身状况,更取决于企业在历史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即经济学家常说的“路径依赖”,同时还部分地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远见。

品牌营销经历了“产品至上”、“形象至上”和“定位至上”等几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价值至上”时代。营销的本质是促进价值交换,品牌对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为顾客乃至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进行品牌定位,开展营销活动,是树立品牌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从“理念”、“战略”和“战术”三个层面,从以顾客感受价值为导向的“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和“体验性品牌”的定位角度,对海尔的品牌营销进行系统总结、分析,认为海尔品牌的建立,首先得益于坚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其指导下,通过有效的策略手段,开展“价值战”,逐步实现创品牌战略、品牌延伸(多元化)战略和海外品牌(跨国经营)战略。与此同时,海尔品牌定位也由功能性品牌提升到形象性品牌,并向体验性品牌迈进。 海尔的经验对一般企业的品牌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品牌营销需要理念、战略和战术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理念”是开展品牌营销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树立品牌指明基本方向;“战略”是树立品牌的基本保障,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并保证有关策略的有效实施;“战术”(策略)是树立品牌的手段,具体体现“理念”,实现“战略”。品牌建设,可以由“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向“体验性品牌”递进,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功能性品牌”或“形象性品牌”。 详细内容参考

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以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略被许多企业视为拓展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纷纷采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重心,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行销转向品牌行销。如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产品——“海尔”牌电冰箱。当“海尔”牌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产品唯一驰名商标后,海尔集团利用“海尔”名牌效应和健全的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27个门类的产品,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典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展策略,似乎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门类越齐全,便越像一个有综合实力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效,反而把企业给“拖垮”了。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五个问题值得重视: 问题之一:扰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业在创牌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极易成为它的第一种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消费者趋向于把某个品牌看成某种特定产品。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娃哈哈=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现了模糊,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雪佛兰”汽车是美国家庭轿车的代名词,但是在“雪佛兰”将生产线扩展到卡车、赛车领域后,消费者心目中的“雪佛兰就是美国家庭轿车”的定位模糊了,而“福特”汽车则乘虚而入,坐上了第一品牌的宝座。 问题之二: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进行跨行业的品牌扩展过程中,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两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当两种产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时,消费者通过联想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的品牌经营如此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企业把“999”扩展到啤酒,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胃泰”和“啤酒”很容易使人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当消费者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时,自然不是一种好享受。倘若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啤酒的销路就值得怀疑了。湖北有家很有名的企业,本是生产化肥农药的,现在却利用核心品牌扩展到生产冰淇淋等冷饮,当消费者产生联想时,不知这种冰淇淋会是什么滋味。 问题之三: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的过程中,下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其一,许多企业在创出“名牌产品”之后就急于实施品牌扩展策略,却受到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只好走收购、兼并其他小企业或重新投资生产的路子。而这些小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上去,重新投资生产又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该公司决定将品牌扩展到女孩玩具上,结果由于质量低劣、价格低,使公司作为高品质男孩玩具制造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1966年,吉尔伯特公司宣告破产。其二,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被视为身份的象征。然而,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后,盲目扩展品牌,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3美元的低档笔,由此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结果丧失了部分高档笔市场。 (二) 品牌,尤其名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盲目进行品牌扩展,有可能对企业的原品牌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我认为,首先,打好基础是关键。从战略的高度依据事先确定的企业任务、企业目标、营销目标,结合产品的属性和目标顾客的特点进行品牌名称的命名,为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打下伏笔;其次,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和核心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成一致:一是品牌定位、价位、目标市场、目标顾客是否相同;二是分销渠道是否相同,能否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三是售前与售后服务是否相同,即能否在品牌扩展之后让顾客产生“统一感”或“一致感”。具体地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 对策之一:企业进行品牌扩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 在多元化的市场上,企业都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品牌的具体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而一旦品牌定位确立后,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时,要考虑到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公司不宜生产经营女性用品。“雅戈尔”是名牌衬衫,就决定了“雅戈心”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并且一般只能从事服装的生产与经营。一般情况下,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就是第一次使用这一品牌的产品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受原品牌定位的限制,应考虑选择多品牌策略。 对策之二: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相关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大,品牌扩展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往往就不适宜采取品牌扩展策略。如“长虹”品牌在彩电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扩展到空调领域,在保证长虹空调高性能、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的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很快赢得了市场。 对策之三:在进行品牌扩展之前,准备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因为品牌扩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扩展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并不是很高,并且受到许多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急于进行品牌扩展,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被动局面。比如,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顾此失彼,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对策之四:为减少“株连”效应,可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将原品牌挂上次品牌或副品牌。 所谓“株连”效应,是指当扩展品牌经营不善时,会影响核心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避免单一品牌扩展的风险,经营者也可在商标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再起个小名,即所谓次品牌或副品牌。这样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间隔”,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株连”的危险性。如“康师傅”品牌下的“珍品”系列、“家常”系列、“大排档”系列等等。 此外,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展时,还要看企业对新品的期望值大小。如果企业对新产品在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寄予很高的期望,就不宜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必须使用新的名称;而期望值较低的产品,则可背上原有品牌。

品牌营销策划论文

伊利乳业新产品营销模式研究.pdf异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以“伊利集团公司”为例.pdf更多课题,留下您Q,我联系您

品牌营销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以下 是一篇关于品牌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

论文题目: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一、选题背景

板城酒业是国内白酒百强企业,重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承德?板城“庆元亨”烧酒作坊。在2002至2012年白酒黄金发展的十年,板城酒业也顺应市场趋势,快速发展,2010年实现销售额10亿元,曾经一跃成为河北第一品牌,广告语“板城烧锅酒,可以喝一点儿”家喻户晓。板城酒业于 2011年被联想旗下的丰联酒业集团全资收购,收购后组织变动、经营策略的改变等,都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企业并没有快速适应,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被老白干、山庄赶超,品牌力逐渐衰退。2012年随着行业大环境变化,高端品牌销售严重下滑,一线品牌纷纷转战腰部价位,白酒“劲腰运动”愈演愈烈,面对一线外来品牌、区域强势竞品和葡萄酒等可替代竞品的压力,板城酒业现有品牌营销策略显然难以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板城酒业企业内部深入调查,对外部消费者做调研,发现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客观真实的市场数据,以品牌营销理论为依据对板城酒业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真正找到板城酒业品牌力衰退、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原因,并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帮助改变板城酒业目前的不利状况,提升品牌地位,重新获得竞争优势。旨在为板城酒业未来品牌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并且希望本研究对其他酒类企业品牌营销有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曹垣、廖仁春(2005)认为我国企业营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品牌和品牌营销意识薄弱,不少企业虽有质量上乘的产品,却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品牌定位雷同,品牌设计缺乏个性;把品牌传播等同于做广告;李超(2012)认为我国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除以上问题外,在品牌推广方面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品牌推广方式单一,难以形成口碑效应。周正(2010)指出我国不少企业对品牌营销存在扭曲性的认识,把品牌简单地理解为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常用的品牌策略主要有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品牌联合策略等,不同学者对具体品牌策略的认识各不相同。影响品牌策略选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发现,学者们专门对品牌策略选择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企业多元化经营或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选择品牌策略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不仅需要考虑企业面临的各种多变的外部环境,更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拥有的资源,行业成熟度、企业所处的行业位置、企业资源状况等,现有对品牌策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所涉及内容还不够全面,例如都未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因素。

综合大量文献关于品牌定位的描述,总结得出正确的品牌定位应围绕顾客心智展开,通过独特的形象设计,广泛的传播,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这一印象是企业希望消费者获得的品牌形象,并且要能够与目标顾客产生情感共鸣,即在某种程度上满足目标顾客的情感诉求。品牌传播:关于品牌传播,学者们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通过大量阅读,笔者发现余明阳与舒咏平的定义重点强调品牌传播手段,认为要开展品牌传播就需要充分利用广告、公关、人际传播及各种媒介资源。他们忽略了品牌信息这一重要的传播要素。而刘强的定义则更强调品牌传播的整个过程。相对而言张金海、段淳林的整合营销传播从品牌与顾客关系出发,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潮。酒类品牌营销:纵观酒类行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相关文献,发现长期以来酒行业粗放式的'品牌管理,使酒行业品牌营销较为落后,现有文献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不够深入、系统。通过对品牌营销策略相关文献的查阅,作者发现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对品牌营销高度重视。目前品牌营销策略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几年关于品牌营销的文献数量猛增。综合研究发现,以往文献更多停留在理论上,关于塑造品牌方法的论述还不够严谨,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由于学者们过分强调国外的品牌理论及成功经验,忽视对本土企业的真正需求及现状的分析,直接照搬国外成功经验,成为制约本土品牌营销的瓶颈。另外,现有研究多依赖于过去的理论,缺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品牌营销策略要能够与时俱进,时刻创新,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过去适用的方法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不一定适用。最后,多数文献都是基于企业视角在研究品牌营销策略,我们也可以基于市场,基于目标顾客或目标顾客与企业品牌的关系等多个视角进行研究。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板城酒业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营销为理论基础,对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消费者视角对板城酒业品牌营销进行检核,最终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品牌营销建议,同时也给出了品牌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综述国内外品牌营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笔者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希望对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时能够借鉴前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第二部分板城酒业品牌现状分析,简要介绍板城酒业,通过对企业品牌架构、现行的品牌营销策略及品牌的组织管理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产品及品牌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板城酒业品牌检核,通过消费者对本品及主要竞争品牌的认知与评价,检视板城品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板城酒业品牌营销问题及市场现状,依据市场营销理论,给出问题解决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论及对酒类品牌建设的启示。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1 绪论 8-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8

文献综述 8-10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0-12

2 板城酒业品牌现状分析 12-20

板城酒业简介 12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基本情况分析 12-17

板城酒业品牌架构 12-13

现行的品牌营销策略 13-17

品牌的组织管理 17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问题分析 17-20

产品问题 17-19

品牌传播方式单一,将广告投放等同于品牌传播 19-20

3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板城酒业品牌检核 20-30

调研设计 20-21

白酒消费者的一般需求特点 21-23

河北白酒消费者概述及人群特点 21

消费者购酒考虑因素 21-22

河北白酒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 22

对白酒消费趋势的预测 22-23

消费者对板城品牌的认知与评价 23-29

消费者对板城品牌的认知 23-26

消费者品牌印象 26-27

板城品牌在不同场合的优劣势表现 27-29

板城市场现状小结 29

消费者对主要竞品品牌的认知与评价 29-30

4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具体建议 30-41

做好品牌定位,彰显品牌特色 31-35

顾客分析 31-32

竞争者分析 32

板城品牌核心优势分析 32-33

找准品牌定位,创建品牌价值主张 33-35

优化品牌架构,谋求产品与品牌的匹配 35-36

完全脱离主品牌“板城”,重新打造高端品牌 35

中高端产品依然使用“板城”品牌,主打中端产品形象 35

中低端打造全新的核心战略产品 35-36

整合营销传播,塑造品牌形象 36-38

聚焦重点市场,短期引爆 36

传播媒介多元 36-37

打造品牌形象店,整体氛围营造 37

有效运用新媒体,吸引消费者参与品牌传播过程 37-38

健全保障体系,为品牌建设服务 38-41

强化公司内部沟通与合作 38-39

加强员工品牌营销培训 39

保证产品品质 39-41

5 结论与对酒业品牌建设的启示 41-43

结论 41-42

对酒业品牌建设的启示 42-43

参考文献 43-45

附录 45-51

附录1 消费者需求定性调研访问大纲 45-47

附录2 品牌监测调查问卷 47-51

致谢 51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曹垣,廖仁春.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5, (2): 52-54.

[2]李超.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市场营销,2012,(6) : 117-118.

[3]周正.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的瓶颈及创新路径探究[J].中国商贸,2010,(12): 28-29.

[4]余明阳,舒平.论“品牌传播” [J].国际新闻界,2002, (3): 63-68.

[5]刘强.论品牌传播效果[J].现代营销,2011, (5): 54-55.

[6]张金海,段淳林.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 (5):99-102.

[7]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美]艾尔.强森.跨位[M].延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

[9]李倩如,李培亮.著名品牌营销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0]赵翠霞.“海尔”成功的品牌延伸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9, (3): 63-64.

当今,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公益营销行为逐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 措施 。作为营销方式的其中一种,公益营销在商业活动中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加多宝 市场营销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通过对目前的饮料行业面临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再对加多宝的概况进行介绍,并介绍了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商标之争。分析了该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环境以及SWOT分析,并着重分析包括产品、价格、 渠道 和促销为中心的营销策略以及策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策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饮料;SWOT分析;营销策略

一、中国饮料行业现状及对加多宝的简介

(一)国内饮料市场的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本土的饮料市场已经进入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王老吉、加多宝、娃哈哈等行业巨头争霸的时代。近几年,各大企业大幅增加投资,扩张规模,国内外的各大企业纷纷加大在华的投资规模和产能扩张。

竞争加剧。虽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本土诞生的饮料行业已经诞生众多饮料品牌,并都有各自比较稳定的产品消费群。但是中国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品牌忠诚度较低,只是注重口味的新鲜感和多元化。这造成中国饮料市场呈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特点。

(二)加多宝简介

1.加多宝集团的简介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香_资、以广州为大陆总部的国内大型专业饮料、矿泉水生产及销售企业。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瓶装“加多宝”和“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加多宝出品的凉茶依据传统配方,采用上等本草材料配制,秉承传统的蒸煮工艺,经由现代科技提取本草精华、悉心调配而成;其内含菊花、甘草、仙草、金银花等具有预防上火作用的本草植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加多宝出品的正宗凉茶能预防上火,有益身体健康。

2.加多宝与王老吉商标之争

2012年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胜诉,加多宝败诉。加多宝集团就开始推出自己的凉茶品牌加多宝。提出跟以前的红罐凉茶王老吉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而广药为了享受加多宝多年经营的结果,就也借机推出了红罐王老吉,其实并非以前的王老吉。

二、加多宝营销环境及目标市场分析

(一)环境分析

1.供应商

就原材料而言,凉茶产业的供应商地位不是那么高,而且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原材料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所以这个时候凉茶的生产厂商才是主导者,供应商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于凉茶的市场而言,凉茶的生产厂商就是凉茶市场的供应商,它的讨价还价能力就很高,因为作为凉茶市场的主导者,其价格定位决定了凉茶市场的销售价格,同时决定了凉茶市场利润率。

2.经销商

加多宝定位的成功,使它一时间成为了国内关注度最高的饮料。所以更多的代理商,经销商加入到销售行列,代理商、经销商只需要其摆到销售的地方,那么顾客就会购买,这样一来,就加快了经销渠道的扩张,同时加快了资金的回笼。

3.消费者

加多宝的王老吉在市场上如此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当初打着预防上火的 广告 ,这条广告深入人心,红色包装也容易吸引顾客的眼球。

4.竞争者

加多宝在国内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饮料巨头可口可乐。而在凉茶领域,不管是达利的和其正,还是京都的念慈庵都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就2008年整年的销售额来看同比增长了35%,占到了市场份额的35%~45%。

(二)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加多宝公司将王老吉发展壮大,凉茶加多宝产品的配方和王老吉一样,而这种凉茶始祖依据传统配方采用上等草本材料配制的功能性饮料早已深受消费者喜爱。即使改名加多宝,因其正宗熟悉的口感也吸引着许多消费者。

2.劣势分析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关系错综复杂,2012年加多宝集团因为贿赂事件败诉讼于广药集团,最终失去了王老吉这个商标而是用加多宝这个品牌,这种负面的报道会给加多宝带来不好的口碑。

3.机会分析

现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具有健康价值的功能性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将更有市场,而加多宝作为去火功能明确的功能性饮料同时也是凉茶企业的领导者,是饮料市场的强有力竞争者,市场的需求对于加多宝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会。

4.威胁分析

广药的王老吉是加多宝品牌的最大威胁,王老吉品牌已经先入为主。普遍被消费者所接受,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何抢占其市场份额,最加多宝来说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在和王老吉的抗争中,其余的低成本的竞争者的趁虚而入也是加多宝销售市场的一个威胁,比如和其正凉茶、顺牌凉茶以及老翁凉茶等,虽然知名度、销售量和市场份额都不如加多宝,但是这些品牌既然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说明也是不容小觑的。

三、加多宝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产品策略

目前,加多宝集团只推出310ml包装规格的红色罐装加多宝凉茶,与可口可乐相比,加多宝是非常简单的,加多宝集团坚持王老吉作为凉茶专家,而不是一个品牌推广到饮料全能王。一个品牌,有可能引入不同形式的产品或服务,称为不同的项目。

(二)价格策略

高价策略。消费者对一新的品类价值判断,往往通过价格达到。如加多宝本身作为一类新的品类在消费者面前,适当的高价有利于顾客看好凉茶这一品类,也有利于相对较小的目标人口。加多宝罐装饮料,零售价为元/罐,价格较高,高出代表主流饮料罐可乐75%,这配合了它高端消费人群的营销,建立高档饮料形象,保持客户的认可程度。

(三)渠道策略

1.主要渠道

现代渠道主要包括大卖场和超市等,其中仓储超市主要依附于大型商业集团,具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令人信服的金融信贷。现代渠道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市场的认可,成为现代渠道红罐是最好的选择。

2.常规渠道

加多宝常规渠道成员主要包括经销商、批发商、制造商和许多小店。加多宝通过分区域、分渠道的 方法 涵盖了商店、餐厅和专用终端店,形成了完整的销售网络。

3.餐饮渠道

加多宝紧紧围绕预防上火的市场定位,选择湖南菜、四川菜和火锅店为加多宝诚意合作店,投资基金和联合促销,把消费这些终端网站已成为重要的地方广告。设计电子显示屏和红灯笼等宣传促销品免费赠送,让消费者享受加多宝的味道,宣传其祛火的功能,同时培养目标消费者。

(四)促销策略

持续巨额的广告投入不仅为加多宝凉茶迅速走向全国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广告投入和商业收入往往成正比,这有利于巩固消费者心中的加多宝凉茶预防上火效应和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罐头的地位。

促销活动。加多宝采取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销方法,一方面鼓励现有的消费者购买来增加销售,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新客户,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开展国家主题和节日促销活动,节日期间在超市或者商业地段开展买送礼品等活动,同时还让利销售,刺激消费者购买。赞助体育赛事娱乐活动,加多宝赞助了中国好声音,还曾是第16届广州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赞助爱情巨片《绿茶》,而且现在赞助了多家地方卫视。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加多宝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包含理论前提、营销组合、策略启示等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品牌营销策略的成熟,品牌竞争将市场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品牌不仅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锐利武器,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实力的代表,也是市场经济成熟度的一项指标。同时它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是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经济资源。加多宝正是通过一系列品牌营销策略来打造成中国第一凉茶品牌的代表,加多宝凉茶通过分析消费者对王老吉原有的认知,重新投入巨额的广告,加大宣传,成功得做到了去王老吉化,使得加多宝这个品牌深入人心,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收益。加多宝实施品牌策略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与企业的发展策略相融合,制定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计划,是实施品牌策略的关键所在。

摘 要:作为中国“正宗凉茶”第一品牌,加多宝成为广大消费群体喜爱的凉茶饮料,不仅在于其产品本身的品质,更在于其对市场的掌控和消费需求的科学分析与因此实施的营销策略。产品品质最优化是其吸引消费群体的先决条件;明确品牌定位、构建独特价值,是其力拼凉茶群雄的宏伟战略;牢牢把握市场、树立自身形象,是其稳中求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加多宝;营销

一、引言

1995年加多宝集团成立伊始,便在广东推出了第一批红色罐装“正宗凉茶”。2007年―2011年加多宝红色罐装“正宗凉茶”连续5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成为中国广大消费者最喜爱的凉茶饮料。随着市场的稳定和消费群体的日益扩大,加多宝集团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分析后,于2011年4月果断推出“瓶装版”,并于2012年2月在全国上市;2012年5月,加多宝推出自有品牌加多宝凉茶,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作为国内凉茶饮料市场第一领导品牌,加多宝一路走来,给了我们消费者太多惊喜:加多宝用五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从一亿到五十亿的销量;用短短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了从五十亿到百亿的华丽跨越。加多宝在饮料行业销售情况实在是一个奇迹。

二、优化产品品质,加强舆论造势

1.产品品质最优化

任何一款产品,即使其商标能被复制、共享甚至收回,但产品本身的品质是无法被复制的,这是关键。对于加多宝来讲,被消费者接纳和认可的是其改良后的配方。所以当加多宝产品本身没有改变甚至是比之前的口感更好,换句话说就是品质更优,再通过媒体的造势,那么加多宝等同于或者更优于先前王老吉的事实,得以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生根发芽,这是实质营销核心要素的第一个关键。一方面要对自己的产品有充分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品自身品质,早早对正宗凉茶的配方进行改良与深加工,打造产品实质内涵。

2.加强广告宣传和舆论造势

广告宣传的目的是告诉消费者企业当前有什么行动。消费者最初对加多宝还很陌生,要将王老吉“怕上火”的心智资源移植到加多宝上,就必须非常讲究广告宣传的策略、技巧。广告宣传能够让品牌更具有可信度,尤其是改名重新塑造一个凉茶品牌,更需要让消费者相信其代表凉茶领导品牌。

由公关活动促引,加多宝选择赞助“中国好声音”以扩大自身宣传。“中国好声音”演绎了一场“原创”声音。随着主持人的反复播报,冠名赞助的加多宝掀起“红色旋风”,并蔓延至场外。加多宝成为2012年最火爆的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的特约赞助商,是经典红罐凉茶更名为加多宝凉茶之后的首项重大举措。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认为,加多宝凉茶与“加多宝中国好声音”都具有原汁原味、正宗的品牌内涵,这是加多宝凉茶与中国版“THEVOICE”的结合点。正是借“好声音”,加多宝从战略上实现了重塑凉茶领导者的品牌目标。

利用媒体和消费者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是营销策略的重要方面。在同王老吉的舆论之争中,加多宝就是用好了舆论的力量和消费者的力量,展开了关于“生母”和“养母”之间的争夺。人们的同情心普遍倾向于将孩子拉扯大、付出大量心血的“养母”,而不是只“生”没“养”的“生母”,将人们的道德认同感充分转用到市场营销战略中。加多宝联合了自己忠实的消费者的力量和忠实的经销商的力量,向社会说明了情况,赢得了大量有力的支持,在舆论造势之争中获得了胜利。

三、加多宝的品牌营销策略

1.大力进行品牌推广

(1)“加多宝”的广告轰炸

事实上,对于全国消费者而言,2012年加多宝还是一个陌生的新名字、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品牌。当然,这并未影响加多宝集团一贯的广告轰炸方式。首先,加多宝集团在所有广告中特别强调“加多宝”三个字,并且通过“全国销量领先”来让消费者相信它是一个有实力的品牌。通过持续不断的重复曝光,大力进行品牌推广,使“加多宝”很快被消费者熟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它是一种凉茶饮品,且有了消费的冲动。其次,“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的广告词,将红罐加多宝与原来的红罐王老吉之间有意识地画上了等号,这一招让青睐红罐王老吉的原有消费者们明白,除了名称发生改变以外,“加多宝”其实就是“王老吉”,“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实质没有改变,其依然是送礼佳品、餐饮伴侣和下火良药,这样就达到了留住原有消费群体的目的,实现了更名不失销售额的目的,称得上是一次营销策略上的巨大胜利。

(2)釜底抽薪,与王老吉分道扬镳

面对王老吉的磨刀霍霍、现实挑战,加多宝不能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可以说“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的广告词,实在是精明透顶。一方面告诉人们,大家熟知的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王老吉”已经更名“加多宝”了,以后大家消费的“加多宝”就是现在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另一方面,还告诉消费者一个信息:以后大家再见到红罐王老吉,肯定不是我们现在的“加多宝”,而是另外一种产品,将不再是原先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这则改名广告其实就是“釜底抽薪”的招数,它像一块盾牌一样将自己的基本盘牢牢保护起来,同时彻底与王老吉分道扬镳,不仅使消费者能很自然的从王老吉过渡到加多宝,牢牢吸引住原有消费群体,积极吸纳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更重要的是,加多宝同时从本质上实现了“去王老吉化”。

(3)高度重视公益营销

高度重视公益、积极参与公益是加多宝承担社会责任、反哺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其公益营销策略。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加多宝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数千件货物;2008年5月18号,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捐赠晚会上,加多宝更是做出了捐赠亿元的壮举;还号召集团员工给灾区捐款上百万。2010年4月,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亿2千万人民币。2011年,向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2000万,用于推动全民公益行动的发展及舟曲等灾区恢复生产。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加多宝集团第一时间紧急调集1000箱加多宝凉茶与1000箱昆仑山矿泉水奔赴灾区;24日又调集2000箱加多宝凉茶,缓解灾区用水燃眉之急。2013年4月26日,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有你就有力量-四川芦山地震救援行动”再捐1亿人民币给雅安地区,用于赈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另外还有2009年成立“加多宝扶贫基金”;12年的“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 进行公益活动,主要在于活动效果和声势。增加几十万的公益投入和 热点 软活动的效果,远胜于上亿的单一硬广告投入和商业性娱乐化的方式和效果。加多宝进行的公益营销活动,并不是硬拼投入,而是用同样的费用,办好更多的实事,做好更多的活动,产生更大的效果。

2.确定营销目标和市场定位

(1)确定营销目标

加多宝是一款“功能饮料”,购买红色加多宝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其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色加多宝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作为红色加多宝的战略目标,其就是让消费者在消费加多宝的同时,享受生活、享受健康。

作为饮品,加多宝要为广大消费者喜爱,必须加入到“饮料”行业的竞争中去。那么,它就有众多的竞争对手―其他各种饮料。加多宝为了在与其他对手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油炸食品薯条、吃烧烤、吃火锅、通宵看球赛和夏日阳光浴等进行宣传与销售。尤其是通过开拓餐饮场所,在一批酒楼打造旗舰店的形象。其营销目标,就是要让加多宝进入寻常百姓家。

(2)准确市场定位

截至2002年底,加多宝的销售已近8年,但其从未进行过品牌定位。加多宝集团无法回答加多宝究竟是什么,广大消费者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你的广告拍得多么有“创意”,投入有多大,都无济于事。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过,一个广告活动的效果取决于你的产品定位,而不是你的广告创意。因此,加多宝的销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品牌定位。在经过一番沟通后,加多宝决定对加多宝进行品牌定位。通过对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加多宝认识到,消费者对加多宝的需求,是需要一个功能型饮料,其购买加多宝的真正的动机在于“预防上火”,而非真正“上火”了需要加多宝来治疗。研究人员对加多宝集团及产品本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的研究结果显示,加多宝凉茶始祖的身份,独特的中草药配方,多年的历史早已成为中国凉茶行业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凭借“预防上火”的功效,抓住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如此有利于加多宝在原有市场的巩固和加强,进而开发新市场;相关信息和专家访谈的研究表明,中医药祛火的概念已经在全国广泛流行,“上火”也逐步深入人心,这使得加多宝凉茶能突破地域限制。研究人员表示,只要做好了凉茶概念的宣传,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能看到加多宝的存在。品牌定位已经逐步在消费者头脑中存在,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是推广品牌,真正得到人心,使消费者都知道,“预防上火”首选加多宝。

3.改善物流管理

在物流管理上,加多宝原先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采购、生产、销售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贯穿整个 企业运营 体系的物流管理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人员时有缺勤发生,物流管理人员技能训练不够;物流管理程序要求不严,检查工作不够完善;仓储管理工作有待提高;车辆管理及装载率方面做的不完善,车辆装载率可以再提高,物流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针对这些问题,加多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管理系统,健全和完善办事处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办事处的 财务管理 ;加强办事处的业务人员绩效管理;优化办事处的营销渠道营销,从而建立完善营销渠道系统。二是实施客户管理。重新确定客户档案。建立信息中心,将客户档案输入该中心,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整理和处理运作体系,及时为公司决策层决策和业务部门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三是实现信息渠道的扁平化,提升渠道资源意识,树立绿色渠道意识等。

4.高度重视消费者,重视终端和渠道

快速消费品营销对终端渠道的渗透力犹为重要。终端执行强度的强弱,关系到重新塑造品牌的成败。虽然终端不为加多宝所控制,但是其通过自身的渗透力超强的终端执行,将凉茶终端争夺战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各大卖场,绝大多数的客户都已经被加多宝所控制。而对于企业而言,重要卖场就是营业面积,客流量和发展潜力三大方面的终端。例如国际著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华联等。加多宝业务团队不断的加大人员投入,拼命的张贴海报,包装终端形象,买赠等活动。目的就是将加多宝品牌渗透到各个地方。此外,加多宝还安排了大量人手在各大型超市向消费者解释,以应对消费者对加多宝新品牌的困惑。从而使得加多宝重新塑造凉茶品牌水到渠成。

广告打的再多,如果把消费者和渠道合作者放在一边,等待他们的自然选择,而不是有效引导和联合他们的力量,其实是把自己和对手放在了一条起跑线,没有用好原本属于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任何抛开消费者的产品都不会销的很好,没有系统做渠道营销和终端营销的产品也不会有很好的战绩。得消费者得渠道者为王,这是营销的真理。

四、结论

纵观加多宝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品牌思路的定位、营销策略的成功、慈善事业的大气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我们回顾自己用品类 营销策划 过程之中,可以忽略品牌的本身,却不能忽略品牌给我们打来的价值,只有得到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品牌的价值才能发挥到极致。同样,没有价值的品牌,也无法得到消费者心里的认知,品牌的价值也自然无法得到体现。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品类代表品牌,让品类达成消费者心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庄贵军.王桂林.《营销渠道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黄静.《品牌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高源.加多宝应该如何去王老吉化[C].2010.

[4]何晓.好声音成功VS加多宝的成功,[J].医药经济报,.

[5]李开君,王锡高.把投身公益事业当作 企业 文化 .中国汽车报[N],.

[6]胡其辉.《市场营销策划》[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加多宝市场营销论文相关 文章 :

1. 加多宝的渠道策略

2. 市场营销论文案例分析

3. 关于市场营销策略论文

4. 市场营销

5. 市场推广营销策略分析

鸿星尔克品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卖惨只能成为品牌爆火的导火索,并不是品牌爆火的万金油。拉夏贝尔通过卖惨式营销确实吸引了大量流量,但并没有引发网友情感上的支持。大量网友是以“破产捡漏”的心态进入直播间的,在发现产品并没有降价后,热度便快速消减。拉夏贝尔的“捡漏式爆火”与鸿星尔克的“加价购买”和“购买可以不发货”是有本质区别的。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对品牌自身没有形成情感联动。卖惨式营销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动人心,和消费者共情。但共情的情感联动不能立足在“惨”上。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告诉新浪科技,人性是同情弱者,但最终会追随强者,消费也一样。卖惨式营销确实能打动人心,和消费者共情,引起思想的共鸣。但也面临一个双刃剑——企业通过哭穷要把自己的优势亮出来,差异化价值才是消费者需要的,如果一味哭穷,把自己的弱点都暴露出来,反而面临更大的风险,不利于品牌建立。鸿星尔克的“惨”正好发生在本年度的新疆棉事件之后,并且鸿星尔克是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仍然捐款5000万的,这样的行为也引发了消费者的敬佩。鸿星尔克的“惨”只是一个导火线,而真正引爆的点在于民众对正义行为的向往,对国货崛起的信心。蜂花的“惨”则是建立在企业因没钱而在营销方面投入不足,其产品本身与其他品牌并无太大差别的基础之上。因此,蜂花机敏的将人们的同情转移到了对其营销方面投入的支招,帮助企业完成品牌共建共创上;同时,蜂花产品在情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帮助企业将同情的感情转化成了因情怀而购买的行动。而拉夏贝尔的“惨”则是建立在了其企业经营不善上,人们对拉夏贝尔品牌的惨并没有产生共情,也没有产生帮助品牌渡过难关的情感,反而是萌生了捡漏吃席的想法。蜂花的卖惨营销卖惨营销是持久战:并非一劳永逸卖惨确实能够为品牌带来很多流量,但获取流量并非一劳永逸的终点,而是一切的开始。如何处置获取的流量,如何将流量转化为流量红利是企业在卖惨式营销后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关注,抓住树立品牌形象的窗口期,做免费的广告。例如鸿星尔克的董事长吴荣照在抖音等内容平台上,放低姿态亲自回复消费者给鸿星尔克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以人格化的方式拉近品牌和消费者间的距离;鸿星尔克也借此事,通过舆论发酵,形成了爱国良心企业、担当民族大任,不卑不亢的良好的品牌形象。蜂花老板也亲自下场,录制感谢视频,同时鼓励消费者对品牌提出建议,也拉近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距离;老板鼓励消费者对品牌进行二创,进一步维持了事件的热度,让窗口期得到一定延长。建立好相关相应的体系,做好承接大流量涌入的准备工作。例如,在鸿星尔克事件爆发后,库存直接清零,企业经营并没有做好承接大规模购买的能力与相关预案。这导致很多流量红利转化的购买力没有得到兑现,过早的“胜利”景象也大缩短了流量红利的窗口期。与大规模购买同时发生的是大规模的退货与质量危机。企业经营者也应建立起相关的应急体系。对相关退货与质量问题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不利舆论的发酵影响到品牌自身。

鸿星尔克产品策略:

定位大众消费的鸿星尔克,产品的一般定价为150~600元不等,属于中低档。作为我国著名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坚持年轻时尚阳光的品牌形象定位,始终立足市场需求,以犀利的眼光、唯美 的艺术气息、敏锐的时尚触感、进取而不夸张的表现方式设计符合市场潮流的产品。

鸿星尔克销售方式有线上,线下两个大渠道。线下渠道方式:定位大众市场,其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三四线及以下的低线城市。在售的鞋款中,大多数都在100-200元左右,产品定价更加贴近大众消费。

而是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以三四线城市人群为主,市场基础扎实且广泛。二是独辟蹊径,高水平玩转“网球营销”,在赞助上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国内外网球赛事上,成功将自己打造成国内网球运动品牌领跑者。

鸿星尔克用了线上采用受众经常光顾抖音、淘宝、天猫等其他电商渠道,以及线上直销渠道。

实体销售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员工近3万人,公司在全世界拥有店铺7000余家,产品行销欧洲、东南亚、中东、南北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商标专有权。

毋庸置疑,鸿星尔克的确吃到了爱国红利。

去年7月,河南突发暴雨灾情,鸿星尔克在公司处于净亏损状态的窘境下低调捐款5000万元,也让这个在大众心目中日渐黯淡的国产运动老品牌重回消费者视野,由此引发了一波“野性消费”热潮,线上直播间和线下实体店相继断货;

最近,一场大火又将鸿星尔克推上舆论高峰。4月底,鸿星尔克合作工厂鑫泰永升在当地火灾中受到波及,设备被损毁,产品也无法如期交付。品牌得知后,并未追究订单违约责任,而是第一时间协调人力物力救灾重建,帮助受灾工厂度过难关。消息一经报道,迅速引发了大范围讨论,并赢得了网友好评,诸如“国货之光”、“良心企业”等正面评价也让品牌声量再一次得到了提升。

那么,对于鸿星尔克这个二十年的老品牌来说,如何利用既有的品牌声量打造产品势能,实现品牌焕新,积累更多忠实用户,就成为了其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曲折的焕新之路

其实,说到品牌焕新,鸿星尔克并非毫无动作。

2008年前后,受北京奥运会运动热潮影响,鸿星尔克在市场快速扩张的情况下错误预估了销量,盲目扩大生产,导致后期库存积压,业绩下滑。此后,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公司内部经济状况的多重影响下,鸿星尔克一直被库存所累,长期陷入低价陷阱。

其实从目前鸿星尔克推出的产品来看,其基础产品价格从五六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仅有最新发布的几款 科技 风产品售价定到了四到五百元。可以看出,其仍未摆脱长期低价策略所带来的影响。

鸿星尔克淘宝官方旗舰店

这种影响在与其他国产运动品牌的营收状况对比中体现更为显著。从2009—2020年,鸿星尔克的营收排行一直处于同类品牌末端,与收入最高的安踏增长率相差达300%,这也足以说明,鸿星尔克的品牌焕新迫在眉睫。

2009-2020部分国产运动品牌营收对比/网易文创

一直到2019年,专注于产品和渠道开发的鸿星尔克终于将视野投向品牌建设,决定开展品牌化经营。

2020年初,鸿星尔克在国潮崛起的势头下推出了“国风新 科技 ”全新战略,在全国门店启用统一形象标准,并在8月发布了全新黑 科技 “弜弹 科技 ”,旨在利用减震理念为大众的 健康 生活服务。

然而这一新 科技 很快遭受到跑鞋爱好者的质疑,原因在于其与李宁相隔一天发布的“绝影跑鞋”采用的弜 科技 撞车,尽管一个是材料缓震,一个是结构缓震,如此巧合的生僻字撞车事件也不得不让鸿星尔克在新战略实施的道路上惨遭折戟。

李宁、鸿星尔克官宣微博

此后,鸿星尔克还发起了国产IP联名计划,先后与《一人之下》、《王者荣耀》等优秀国产IP和河南博物院展开深度合作,为运动产品增添传统国风元素,以期收获国风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从鸿星尔克淘宝官方旗舰店发布的预览图来看,产品设计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产品的外观与其说是面向广大消费者售出的联名产品,不如说是服装和IP简单叠加的衍生文创,着实难以吸引当下个性化消费者的眼球。

鸿星尔克淘宝官方旗舰店

除了产品研发,鸿星尔克在品牌营销上也有所布局,但似乎仍处于一种找不到发力点的状态。

据了解,鸿星尔克的营销团队由40人左右的95后年轻人组成,尽管其活跃的思维和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力能为品牌在社交媒体与消费者交流建立更为便捷的桥梁,但缺乏外部成熟公关团队的协同和保障,难免会给品牌带来不必要的争议。

例如今年鸿星尔克和王者荣耀共同策划的联名宣发事件,由于微博运营人员的不专业使得消息提前公布,导致了负面舆论的发酵扩散,也为双方品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鸿星尔克官方微博

鸿星尔克淘宝官方旗舰店

在代言人的选择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鸿星尔克自成立以来仅与五位明星艺人有过正式合作,分别是陈小春、张娜拉、胡彦斌、张彬彬和田亮的女儿田雨橙;近日,鸿星尔克还签约了马拉松运动员李芷萱,似乎有布局竞速领域的规划。然而无论从代言人数量还是流量上看,鸿星尔克远不及同为运动类品牌的李宁和安踏,如果说是有意规避流量艺人,希望将品牌与企业家、运动员等专业形象捆绑,似乎也并未达到差异化形象塑造的效果。

可以说,鸿星尔克的焕新之路并没那么好走。

老骥伏枥,在破局中新生

综上看来,鸿星尔克目前主打的是一条“新国货+ 科技 ”并行的路线。“新国货”是为了以全新创意践行品牌一直以来主打的差异化战略,避免与同类型品牌的同质化现象;“ 科技 ”则是为了满足专业运动人员的装备需求。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 从产品端和营销端入手 ,看看围绕这两点,鸿星尔克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

在产品研发层面,鸿星尔克当下存在的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够清晰,从几十到几百、新潮到怀旧的产品均有涉猎,从表面来看这是覆盖全人群,满足大众的普遍需求,而从深层意义来看,众口难调,想要讨好所有消费者的意愿对品牌来说显然是力所不能及的,正是因为品牌缺少清晰的目标人群定位,才导致了这一结果。

要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很难从整体上进行重塑的老品牌,鸿星尔克可以从细分市场切入,选择有利于发展的市场进行人群细分,打造一个或几个年轻的副品牌或系列,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营销资源投入该细分市场,待市场成熟后,由局部向整体扩张,反哺原生品牌。

在以往的老品牌焕新案例中,百雀羚就是凭借旗下产品“三生花”、“气韵”、“海之谜”等专注于年轻群体、中高端市场的不同系列产品重新占领国内护肤品市场的例子。

对于鸿星尔克来说,在国潮领域,品牌可以在现有IP联名的基础上推出日常休闲的低端线和适用于正式场合的中高端线;而在运动 科技 领域,则专注于研发更高端的材料和结构,以更专业的技术为品牌打造产品护城河。

另外,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力度也稍显不足,这体现在鸿星尔克的众多产品中缺乏爆款和头部产品。正如“韦德之道”之于李宁,“Air Force”之于耐克,这些都是品牌吸粉和保持增长的重要来源,也是可供其持续开发的重要IP。

对于鸿星尔克来说,其目前销量最高的产品仍是经典款的平价网面透气鞋,这显然无法为品牌提供进一步的增长动力,因此,研发并推广一款及以上的爆款产品也是鸿星尔克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打造产品力的基础上,面对当下品牌间激烈的竞争,鸿星尔克如何进一步巩固消费者心智,提升品牌价值? 以下几点或许能够从营销层面为鸿星尔克提供一些参考:

1、围绕产品核心定位展开场景触达

产品有了,知名度有了,如何吸引消费者?对于鸿星尔克这样的老品牌来说,场景触达尤为重要。

以国货为例,消费者为什么想要使用国货?那必然是产生了与国货相联系的场景,去年的疫情、灾情捐款,今年的失火救灾,其实都是无形中调动了消费者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但这样的场景毕竟是偶然,品牌也不能以此为契机故意蹭热点,否则必然招致消费者反感。

在当下,国货的消费背景更多体现为当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新旧结合的潮流,因此,品牌在宣传时,可以抓住可利用的节点讲述品牌与文化的故事,或围绕特定的文化IP举办专题活动,在日常销售场景中,可从直播间和线下门店的风格打造入手,从线上线下打通消费者对产品使用场景的认知,不断加深品牌内涵。

例如针对鸿星尔克与王者荣耀推出的联名鞋服,除了吸纳原有 游戏 的粉丝基础,鸿星尔克可以围绕王者荣耀发起线上友谊赛、线上创作赛或“寻找王者荣耀角色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等话题互动,使联名效应进一步扩散。

2、企业家形象的深度打造

一个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不仅会影响到品牌形象,也能够从深层次为品牌增长赋能。埃隆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展现出大胆、富有创造力的一面、雷军通过演讲和采访加固奋斗者人设,他们的人设标签也进一步吸引用户移情至品牌,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既然从目前来看,鸿星尔克规避了流量艺人的选择,着重于打造企业家个人影响力,那么品牌不妨参照以上品牌创始人营销方式,将老板吴荣照的形象进一步深化。

此前,吴荣照曾在鸿星尔克的官方直播间露面,展现出了朴实、亲切的一面,加之其爱国形象的加成,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和喜爱。品牌可以基于此,通过社交媒体运营、采访、事件营销为企业家构建更加牢固的个人形象,使其个人与品牌深度绑定,打造个体品牌的价值。

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

3、构建有影响力的社群

对于传统品牌来说,以大众传播为媒介的时代已经结束,社群传播正在成为品牌与用户沟通的主流。从耐克以跑步为主题创立的NRC community,到小米为用户构建的小米之家,再到蔚来与用户共同成长的交流中心,这些都是品牌与用户保持紧密沟通,提高用户信任感的重要渠道。

用户共创也确实是鸿星尔克正在做的事情。据了解,用户在鸿星尔克的品牌、产品、服务等方面都有所参与,3月初,鸿星尔克发起了“青年共创设计大赛”,意在汲取青年创意力量,拥抱年轻消费群体。

鸿星尔克 “青年共创设计大赛”

在此基础上,TOP君觉得,鸿星尔克可以基于自身的运动属性开展一些面向品牌用户的乐跑或新品体验活动,既能够优化产品,也可以让品牌更好地融入用户,实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私域运营。

在微博等公共社交媒体,针对品牌主推的“国潮+ 科技 ”,鸿星尔克也可以找到与品牌定位相符的小众KOL,通过单纯的宣传或深度合作打通特定圈层,从而形成特定领域的广泛传播。

老品牌的焕新之路非一朝一夕可蹴就,需要长期且全方位的坚持。对鸿星尔克来说,爱国形象的凸显是其重新走入消费者视野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从产品、品牌、渠道等多方面入手,与当下主流消费人群接轨,是鸿星尔克要攻克的难题。面对这些,即将22岁的鸿星尔克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

品牌战略营销策划论文文献

营销策划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营销策划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营销策划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下面是我分享的营销策划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 段小明,胡波,郑兴华,解晋东. 化妆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3(11)

[2] 董维维,庄贵军. 中国营销渠道中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关系型治理的影响[J]. 管理学报. 2013(10)

[3] 杨惠. 国外品牌轴承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管理浅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05)

[4] 李杨. 营销渠道理论综述[J]. 经营管理者. 2013(06)

[5] 石凯鸣. 内外超市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比较分析[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10)

[6] 刘小莲. 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战略策略探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7] 瞿莉娜. 现代企业营销渠道体系的整合与创新途径[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5)

[8] 郭华山,赵毅. 国内外化妆品市场观察[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4)

[9] 杨柏超. 我国化妆品行业网络营销问题和对策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3)

[10] 赵陈婷,岳彩周,陈岳峰. 本土化妆品连锁路在何方[J]. 中国连锁. 2011(10)

[11] 闫欣洁. 浅析国内化妆品市场的'消费现状与趋势[J]. 经营管理者. 2011(09)

[12] 陈强. 国内外化妆品市场分析[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1(01)

[13] 陆鹏,文华. 中国高端百货与高端化妆品对弈中的华丽转身[J]. 中国化妆品(行业). 2010(03)

[14] 陆文.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销渠道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2)

[15] Tony. 大卖场超市逼宫化妆品专营店[J]. 医学美学美容(财智). 2009(11)

[16] 刘伟,金远平. 基于J2EE的渠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科技资讯. 2009(10)

[17] 本刊编辑部,张萍,郭俊. 2007,中国化妆品法规年--年度化妆品行业法规大事记[J]. 中国化妆品(行业). 2008(01)

[18] 龚振,陆巍,钟爱群. 基于渠道权力的营销渠道结构整合[J]. 商业时代. 2006(11)

[19] 范小军,陈洁,陆芝青. 营销渠道变革与模式选择研究理论述评[J]. 企业经济. 2006(03)

[20] 杨晶,江红红. Super Mario勇闯第一关:怎么管理经销商?[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5(11)

[21] 朱桂平. 客户关系管理与分销渠道整合[J]. 商业时代. 2005(24)

[22] 赵晓飞. 营销渠道的选择及评价标准研究[J]. 市场研究. 2005(08)

[23] 张继明. 从药店到俱乐部--畅谈化妆品营销模式最新走向[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5(05)

[24] 贺艳春,张志海. 营销渠道结构演变的理性分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25] 冯赳善. 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6] 李南. 我国化妆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27] 王佳蕾. 上海莱姿化妆品有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 厦门大学 2006

[28] 吴丹青. 泉州市化妆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 华侨大学 2014

[29] 董冰心. 特殊用途化妆品现状及监管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30] 袁铮. 化妆品营销渠道研究[D]. 四川大学 2003

[31] 苗丹. 化妆品购买行为偏好研究[D]. 渤海大学 2013

[1] 弗雷德·R·戴维着. 战略管理[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斯蒂芬. P. 罗宾斯着. 管理学.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2.

[3] 邓胜梁, 许绍李, 张庚森着. 市场营销管理: 理论与策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70-271.

[4] Louise. Boone, David. Kurtz. 当代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 李睿. 我国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创新研究. 现代商业, 2009, (6): 96-97.

[6] 段玉英. 市场营销调研探讨[J]. 前沿, 2005(9): 97.

[7] 杨淑红. 浅析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科技资讯, 2007. 12.

[8] 王国栋. 营销理论的历史和未来, 江苏商论, 2005, (11): 60-61.

[9] 肖凤桢, 韦秀长. 4P 真的过时了吗. 经济师, 2003,(6): 267.

[10] 杨涛, 葛松林. 企业营销渠道系统创新动因分析. 商业研究, 2000, (5):91-93.

[11] 伯特·罗森布罗姆着. 营销渠道管理. 李乃和, 莫俊芳等译. 第 6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40-214.

[12] 菲利普 科特勒等着. 营销渠道管理. 李乃和, 奚俊芳等译. 第 11 版.华夏出版社, 2004.

[13] 臧良运. 关系营销的发展及其实施策略[J]. 商业时代, 2008, (9): 20.

[14] 刘辉. 基于关系营销的销售策略研究[J]. 经济论坛, 2008, (8): 15.

《营销策划:营销应该透过品牌来整合》管品牌是一门大生意、大资产,但品牌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战略管理需要全面整合企业经营资源,系统地开辟新的业务范围,创建市场竞争优势。传统营销受到挑战时下的市场营销只关注推出新产品的运作过程,把品牌只当作一种单纯、极端的行动指令,局限于广告、包装和商标等宣传活动,即品牌的形象管理方面。从现在开始,企业将面临这样的战略抉择:企业如何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如何扩张新业务?企业如何提升赢利能力?新经济时代下高速度和快节奏是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速度很自然地成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今天的企业必须迫切地反思业务使命和经营战略,调整状态,以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与发展。今天竞争者千变万化,技术日新月异,顾客千差万别。企业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地创新竞争优势,创造强势品牌。在“业务如例行公事”的日子里,企业只要生产产品,积极推销和大量的广告投入就能成功,这被称为“营销”。这是种"大街上的人"的普遍营销观点。然而,不幸的是许多企业就是这样认为,也正在这样做,但这些营销观点是一帖造成灾难的配方。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推广活动多采取一套营销传播“食谱”,并编成详细的指导原则。例如,推广产品需要:“一汤匙”新闻稿、“二杯”电视广告、“二克”报纸广告、“一份宣传册”和“一个”促销。这样很难创造良好的市场效益;或者一时市场反应较好,但却难以持久。广告费不应该白白花掉,而是预期有具体回收计划的投资。广告传播是现代企业经济中最具风险的投资之一,现今人们可以这样认为,至少四分之三的广告开支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如果一家企业耗资千万元投资一条新的生产线,但却不去考虑它的回报,以及并不确信产品销售额有所提高,您认为这可能吗?我们一定会说“这绝对不可能”。这种事情在市场营销中并不少见,市场攻势破费百万金钱,却难以叩开市场之门。今天的顾客面对的每一种商品都品目繁多,顾客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需求多种多样,而且日益增长,但是对价格的期望则越来越低。如今因科技的进步,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高,一些配销的方式及通路的特点,也很容易被抄袭和效仿,当一个新品上市后,会有“一大群”同类产品跟进,分割开拓者的市场,并迫使你不得不降价,并与其展开拼命的搏杀,而且使你身陷险境,遭受多面冲击和危胁,竞争者努力钻营的结果,将使得流通上获的利润减少,许多厂商把营销网织得很大,也未能获得市场上的优势。传统营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营品牌而非产品传统管理模式通常只是在产品资格证上大做文章,而企业不可回避的是要在品牌战略管理上下功夫。许多企业拥有产品管理人员,但有很多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不断扩张,派生出种类繁多的产品,管理职能也分散下放到基层决策机构,长此以往,决策部门在没有基层参与的情况下的决策往往对品牌不利。品牌不是产品,但它赋予产品意义并确定产品的形式、形象和价值。企业发现,品牌管理已是战略性的管理,需要全面系统的规划管理。品牌向管理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企业需要多少新的品牌?如何管理品牌?如何策划品牌扩张?品牌扩张应包括哪些产品和服务项目?品牌扩张应避开哪些领域?如何解决经营范围限制和维持销售额之间的矛盾?战线拉得太长会削弱品牌权益,反之亦然。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顾客交替更迭,如何保持品牌永久的生命力并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获得永久魅力?如何使单一品牌下的多种产品的销售实现综合平衡并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如何利用产品品牌的关系优化品牌形象?品牌是否具有成为国际品牌的潜力?品牌国际化有何利弊?许多企业使用共同品牌。品牌形象策划与企业形象策划之间有何不同?既然品牌有价值,如何衡量评估它的价值并有效地进行调查和管理?是否应把品牌价值列入资产负债表并将其实际经济价值向股东、投资者和商业伙伴公布?其中心概念是品牌的品质,不是品牌的形象。这种品质需要界定和管理,是品牌管理的核心。它需要开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新经济时代里,无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新经济在向企业展示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众多的传统企业来讲,认清形势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在什么行业并不重要,短期的收入也不重要,关键看它拥有的无形资产。在《解读价值密码:成功企业是如何在新经济中创造财富的》一书中,利伯特认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企业是否会成功有四条标准:一是公司的资产体系,包括知识、无形资产、信息、软件系统等,用反映现代经济的模式来判断;二是看它是否敢于面对风险,不仅是金融、实物方面的风险,还要敢于面对无形资产的风险;三是运用了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四是企业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有形的资产,也要看无形资产。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些优秀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已达到1:2或1:3。拥有知名品牌的公司,企业的品牌价值已远远超过其年销售总额,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迪斯尼、雀巢等均是如此。许多名牌由于市场覆盖面广,社会知名度高,因此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企业经营的是品牌,而非产品,品牌使企业的内部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并为顾客创造真正的价值。营销应该透过品牌来整合21世纪将是名牌争夺天下的世纪,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诸要素的竞争,诸要素的竞争最终要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名牌争夺天下的世纪。以名牌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来分割世界资源、拓展全球市场,将是国际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品牌战略是企业竞争取胜之道。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单一的商品质量竞争,转向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最终是创造自己的品牌。谁要想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谁就要懂得并能熟练运用品牌战略。企业创造了产品,市场创造了品牌,企业的竞争优势则集中体现在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那么,企业不仅应为生产产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更应该确立正确的品牌战略,从而创建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品牌战略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名牌,更是为了创造具有持久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有了强势的品牌,才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空间,尽可能地通过营销组织获得更大的销售利润。如果企业急功近利,过度地追求名牌效益,缺乏对未来市场战略性的思考,势必会造成重眼前、轻长远的经营行为。企业经营机制的建立可控因素较大,而市场的机制较难以掌控,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地变幻,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社会局势的变化等等,都可能使企业的营销组织及策略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营销组织及策略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不同时期,不同状况,来进行调整。那么,如何确立科学的营销策略成为现代营销组织探索的重要课题。企业管理是决策者思想及行为的体现,那么市场管理应该是品牌战略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创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必须拟定正确的品牌战略,从而全面展开企业的各项营销活动,通过品牌传达齐一的个性,一致的讯息以及采取统一的行动,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获得应有的市场效应。产品的特征、功能、价值是品牌的一部分,而品牌则会有形象、服务及消费者的认知、忠诚等因素,现代市场营销的成功,不单单是指产品某一时期的营销成功,而应该是为长期保持品牌竞争优势的经营成功。整合不仅仅是集中和统一,更应该是创造品牌价值,才能达到长期持久的整合。所有的整合都应符合品牌战略的宗旨,所有的营销策略都应符合品牌战略的方针及原则,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市场动态管理,依据品牌战略,制订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通过品牌来保证策略的统一性、正确性、系统性。营销不是策略的罗列,而是战略的具体表现,所有营销策略的目标都是为实现品牌总体战略目标服务的,品牌战略具有指导性、长期性;营销策略具有可操作性、阶段性。营销的各个策略应通过品牌来整合,这样长此以往,才能创造优势品牌,从而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品牌战略企划必须有敏锐的市场分析,简捷清晰的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发展出相应的策略去创造市场,而不是一成不变地保守经营。我们相信,现代企业唯有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品牌才是消费者所购买的。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我们经营的是品牌而非仅销售产品。产品极易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持久不坠。迈入品牌竞争时代,当前经济界人士提出"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入场券,生死悠关话名牌",但如何创造品牌,制订品牌战略,这应该是现今企业家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课题,但不管理论如何正确,都必须付诸于具体的实践,没有行动,就无法使理论变成现实。BIR品牌竞争解决之道,通过实战经验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品牌战略企划系统,把品牌竞争思想,形成具有系统的解决方案。相信,全新的观念,定能引发全新的变革。

  • 索引序列
  • 海尔品牌营销策划研究论文
  • 海尔品牌营销研究论文
  • 品牌营销策划论文
  • 鸿星尔克品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 品牌战略营销策划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