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毕业论文免费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毕业论文免费

发布时间: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毕业论文免费

区别大者呢。使用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与自己有密切关系冰箱,制冷设备的工作时间直接相关的生活红外热成像仪、相对型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的使用寿命会更长,但由于组件老化,测量精度将降低。同时,一般来说,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价格昂贵,但非制冷的价格相对较低。由于制冷式红外热成像仪需要制冷机组一起工作,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比非制冷型的要大。

制冷式红外热像仪工作时需要冷却冰箱,使其耗能更大,耗电量大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制冷式红外热成像仪在工作中,冷冻机的工作温度降低,使其在检测其他物体时更加灵敏,精度更高,误差更小,温度范围更广。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对测量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自然界中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热像仪通过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芯片及电子处理系统,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简单来说,热成像原理就是利用温度成像,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那么如何选择红外热像仪呢?首先要学会看几个重要的参数:红外像素、像元间距、NETD、帧频等。红外探测器芯片之于红外热像仪,就相当于CPU之于电脑。芯片的发展趋势是像元间距的缩小和面阵规模的逐渐变大。探测器面阵大小是判断红外热像仪好坏的重要指标,民用红外热像仪中相对高端的产品像素为640×512/384×288,红外热图清晰细腻。除了面阵大小,像元间距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主流产品像元间距为12微米。越小的像元间距带来了更优化的光学系统,更低的功耗,也代表了产品更高的科技水平。NETD是噪声等效温差,数值越低成像越清晰。灵敏度差,被观测点就被噪声淹没了,“看不见”,会导致在野外不能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帧频是指1秒钟内热像仪处理图像的数目。传感器越快,内部电路处理速率越高,帧频越大。高帧频的热像仪适合抓拍物体的高速移动。“好的红外热像仪的帧频应该达到25Hz~50Hz,否则在很多场合无法作业。帧频的高低,直接说明了红外热像仪的性能好坏和反应速度。”然后可以再看一下镜头、空间分辨率、视场、辨识距离等指标,结合自己的具体需求综合进行判断。

在过去的50多年里,近红外光谱仪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台近红外光谱仪的分光系统(50年代后期)是滤光片分光系统,测量样品必须预先干燥,使其水分含量小于15%,然后样品经磨碎,使其粒径小于1毫米,并装样品池。此类仪器只能在单一或少数几个波长下测定(非连续波长),灵活性差,而且波长稳定性、重现性差,如样品的基体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滤光片”被称为第一代分光技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光栅扫描分光系统开始应用,但存在以下不足:扫描速度慢、波长重现性差,内部移动部件多。此类仪器最大的弱点是光栅或反光镜的机械轴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磨损,影响波长的精度和重现性,不适合作为过程分析仪器使用。“光栅”被称为第二代分光技术。★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前期,应用“傅立叶变换”分光系统,但是由于干涉计中动镜的存在,仪器的在线可靠性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仪器的使用和放置环境有严格要求,比如室温、湿度、杂散光、震动等。“傅立叶变换”被称为第三代分光技术。★90年代中期,开始有了应用二极管阵列技术的近红外光谱仪,这种近红外光谱仪采用固定光栅扫描方式,仪器的波长范围和分辨率有限,波长通常不超过1750nm。由于该波段检测到的主要是样品的三级和四级倍频,样品的摩尔吸收系数较低,因而需要的光程往往较长。“二极管阵列”被称为第四代分光技术。★90年代末,来自航天技术的“声光可调滤光器”(缩写为AOTF)技术的问世,被认为是“90年代近红外光谱仪最突出的进展”, AOTF是利用超声波与特定的晶体作用而产生分光的光电器件,与通常的单色器相比,采用声光调制即通过超声射频的变化实现光谱扫描,光学系统无移动性部件,波长切换快、重现性好,程序化的波长控制使得这种仪器的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外部防尘和内置的温、湿度集成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加之全固态集成设计产生优异的避震性能,使其近年来在工业在线和现场(室外)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非制冷红外技术发展现状(上)尤海平()在夜视领域,红外探测器是热成像系统的核心,主要分为两类:制冷型(基于光子探测)和非制冷型(基于热探测)。尽管前者(或者为光电探测器,或者为光伏器件)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最佳的红外热探测技术,但它们的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不过,近年来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获得了长足发展。与制冷红外探测器相比,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不需要在系统中安装制冷装置,因此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且功耗较低。此外,它们与制冷型光子探测器相比可提供更宽的频谱响应和更长的工作时间。因此,非制冷技术能为军事用户提供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的高灵敏传感器。换句话说,它们能更廉价地进行采购和使用,这是其吸引人的地方。不幸的是,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灵敏度方面至今无法满足所有军事应用的要求,因此其应用仍然存在一定限制。不过,随着更多的投资涌向该技术领域,这种情况无疑会发生改变。在不以远距离应用为主的场合,非制冷红外技术的应用正日趋广泛。这方面的最好例子是许多国家准备发展的综合"未来士兵系统",夜视能力是其基本要求,此时成本、重量和功耗显得格外重要。工作原理红外探测器产生的输出信号依赖于进入其作用区域的辐射总量。热(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将入射辐射转换为热,而这将导致探测器元件温度升高。温度的变化随后将转换为可被放大和显示的电信号。热探测器能响应较宽范围的波长,而且不同波长的响应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同时在室温下具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可以满足成像要求。红外频谱覆盖~14 m,并被分为短波红外(也称为近红外,覆盖~3 m波段)、中波红外(覆盖3~5 m)和长波红外(也称远红外,覆盖5~14 m),不过大多数长波红外探测器覆盖8~12 m。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有三种类型:"测辐射热计,它测量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热电(或铁电)探测器,测量自发电子偏振随温度的变化;"热电堆,测量电动势随温度的变化(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塞贝克效应或热电效应)。在这三种探测器中,测辐射热计探测器由于与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兼容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可以单片方式与标准CMOS电路集成,因此生产成本较低。它还允许使用超大规模集成技术实现"有源像素"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摄像机的所有功能。为了成为热成像摄像机的一部分,单独的红外探测器(包括制冷型或非制冷型)通常以集群成所谓的焦平面阵列(FPA),不过在特定的应用中也可以制成线阵。每个探测器提供一个探测像素,组成阵列的像素越多,所形成的图像越清晰(且越精确)。除了红外探测器或焦平面阵列外,热成像摄像机还需要电源、信号处理器、各种光学子部件以及视频监视器系统。现有的热成像摄像机的用途多种多样,例如机载应用中的前视红外系统(或者装在吊舱中,或者成为传感器转塔有效负载的一部分)、装甲战车和海军导弹系统用的火控系统、单兵或班组武器的瞄准镜以及导弹寻的器等。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目前的应用范围主要有监视、轻型头盔瞄准具、灵巧弹药、武器瞄准具、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和导弹/灵巧炸弹寻的器等。对非制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可以概括为更高的灵敏度、更小的像素尺寸和更大阵列(目标是640×480元或更大)。此外,这类热像仪还需要提高温度稳定性、降低光学系统成本和减小功耗。这些需求的不同组合将导致更轻、更紧凑且生产成本更低的设计。在美国,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夜视与电子传感器局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合作研究非制冷技术。主要有三家公司--BAE系统公司北美分公司、DRS技术公司和雷西昂公司从事军用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研究工作,其中DRS公司曾兼并了得克萨斯仪器公司、休斯公司和波音公司的红外业务。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慧聪网2005年9月16日10时51分信息来源:中采网2未来的发展趋势上面已叙述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红外焦平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10年时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发展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那么2010年时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呢?目前先进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正处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更为先进的阵列技术发展的转变时期。各有关公司厂家着眼于2010年市场需求,正在加紧确定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概念,目前各有关公司和厂家机构的注意力已转向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的发展。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要满足以下几种要求:·焦平面上探测器像元集成度为≥106元,阵列格式≥1K×1K,至少双色工作,·高的工作温度,以便实现低功耗和小型轻量化的系统应用,·非致冷工作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的性能达到或接近目前第二代致冷工作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的水平,·必须是极低成本的微型传感器,甚至是一次性应用的传感器。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有下列三种:即:(1)大型多色高温工作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像元集成度≥106元,阵列格式1000×1000,1000×2000,和4096×4096元,像元尺寸18×18μm2,目前芯片尺寸22×22mm2,未来的芯片应更大,高的量子效率,能存储和利用探测器转换所有的光电子,自适应帧速(480Hz),双色或多色工作,使用斯特林或热电温差电致冷器,工作在120~180K,光响应不均匀≤,NETD≤50mk(f/),结构上单片或混合集成,可以是三维的。(2)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无须温度稳定或致冷,用于分布孔径设计,重量仅1盎司,30mW功率,焦平面探测器元集成度≥106元,阵列格式1000×1000元,像元尺寸为25μm×25μm,NETD<10mK(f/1),或60mK(f/),低成本、低功耗、中等性能,用于分布孔径设计中获取实用信息。(3)非致冷工作的微型传感器,焦平面探测器像元集成度仅160×120元~320×240元,像元尺寸50μm×50μm~25μm×25μm,NETD<50mK(f/),输入功率10mW以下,重量1盎司,尺寸<2立方英寸,低成本。最终的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阵列将是极低成本的微型传感器,将占领整个红外市场,其未来的应用将是无人操作的一次性应用传感器,如微型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头盔安装式红外摄像机和微型机器人等。表1列出了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的特点。高性能多色致冷传感器高性能非致冷传感器非致冷微型传感器焦平面阵列格式1000×10001000×20002000×20004096×40961000×1000160×120320×240像元尺寸18μm×18μm1密尔×1密尔2密尔×2密尔工作波段双色或多色8×12μm封装真空高真空中等真空中等真空制冷器机械或热电温差制冷器非致冷非致冷工作温度120K~180K室温,无需温度稳定室温,无需温度稳定目标最大作用距离最大杂波抑制低成本,低功耗,中等性能一次性使用,10mW功率3结论进入二十一世纪,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从第一代线阵列发展到了今天的二维TDI和大型凝视焦平面阵列,目前正在向焦平面探测器元高集成度(≥106元)的高密度、小像元(25μm×25μm~18μm×18μm)、高性能、多色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在我们讨论OGI热像仪中制冷或非制冷探测器的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解释这项技术背后的理论。光学气体成像可以比作通过普通的摄像机进行观察,但操作员看到的是一股类似烟雾的气体喷出。如果没有OGI热像仪,这将是肉眼完全看不见的。为了能看到这种气体飘动,OGI热像仪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光谱(依赖于波长)过滤方法,使它能够检测到特定的气体化合物。在制冷型探测器中,滤波器将允许通过探测器的辐射波长限制在一个非常窄的波段,称为带通,这种技术被称为光谱自适应。

OGI热像仪利用某些分子的吸收特性,将它们在原生环境中可视化。热像仪焦平面阵列(FPAs)和光学系统专门调整到非常窄的光谱范围,通常在数百纳米左右,因此具有超选择性。只能检测到由窄带通滤波器分隔的红外区域中的被气体吸收的红外波段。大多数化合物的红外吸收特性取决于波长。氢、氧和氮等惰性气体无法直接成像。

如果将OGI热像仪对准没有气体泄漏的场景,视野中的物体将通过热像仪的镜头和滤光片透射和反射红外辐射。如果物体和热像仪之间存在气体云,并且该气体吸收滤波器带通范围内的辐射,那么通过气体云到达探测器的辐射量将减少或增加。具体情况要看气体云与背景的关系,云与背景之间必须有一个辐射的对比。

总而言之,让气体可见的关键是:气体必须吸收热像仪看到的波段中的红外辐射;气体云必须与背景形成辐射对比;气体云的表面温度必须与背景不同。此外,运动使气体云更容易可视化。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毕业论文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目前先进的焦平面技术则省去了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图像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分布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标校正,伪色彩描绘等技术:本文来自北京汇德信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热成像系统已经在电力、消防、石化以及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红外热像仪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华为将积极采用备胎方案。种种迹象显示,打造强劲的“中国芯”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根据相关统计,中国使用的的芯片中有近90%是进口或在华外企生产的。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中国芯片有9成依赖进口,但是在另外10%的芯片份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红外成像芯片我国已经不用进口!如今,中国生产的红外成像芯片已经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长达20年的技术封锁!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第四个掌握核心技术,具备红外芯片的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国家。目前,我国红外成像芯片领域三强为高德红外(002414)、大立 科技 (002214)和安徽水利(600502)投资的烟台睿创微纳。 中国红外芯片逆袭!国防重器热成像芯片我们不用进口! 事实上,在红外成像芯片领域,中国芯已实现弯道超车!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高 科技 产品。红外热成像是国防高精尖技术,应用于精确制导、军事夜视侦查、黑夜狙击、卫星遥感多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以及星球大战。 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发展始于美国,美国、法国、以色列、日本早早掌握了核心技术。 2008年以前,国内红外产品的芯片,即“红外探测器”全部依赖进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实行严苛的出口审批制度。特别是在红外芯片领域,西方国家更是将其产品及研制技术列为高度敏感的高 科技 领域。美国严格禁止对我国出口。不仅如此,还对除美国之外,拥有红外芯片核心技术产品的西方发达国家施加压力,限制其对华出口。当时,唯有与中国关系较好的法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少量的工业级三流红外芯片,且明确限制不允许用于军事领域。当时国内配额最多的高德红外,平均每年也只有千余个左右。 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是:我国在红外行业的起步虽然较晚,但进步神速。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第五个掌握核心技术,具备红外芯片的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国家。因为红外热成像夜视是国防重器,所以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屏蔽,芯片出口严格审批,30万像素以上的芯片基本封锁,正常芯片的帧频是25HZ以上,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芯片全部锁频到! 为什么锁频?就是让你不能连续动态观察,不要说追踪导弹了,追个耗子都追不上。 鲁迅说:压力像弹簧,有时帮大忙。这种严峻的形式倒逼我们自力更生。从国家到民企,中国红外人奋发图强。咱们真的是玩命的拼了10年,一路追赶。 为满足国内应用需求,彻底解决国外“卡脖子”现状,高德红外、睿创微纳等国内企业不等不靠,奋发图强,以此事为导火索,走上了自主研制国产红外芯片、自主建设生产线的道路。 大面阵,小像元,高清晰,高集成是未来红外芯片发展趋势。 大面阵红外探测器是国家防御重器,不要说百万,西方在30万像素级别以上对中国一直是封锁的。 大面阵红外焦平面阵列在遥感、气象、通信、天文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红外焦平面技术是推进航天遥感器技术发展的瓶颈技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直投巨资进行研发,各国军备竞赛的高精尖项目。 中国在12微米小像元间距这种高端技术领域也迅速赶上,法国ULIS原计划在2018年底推出12微米640*512红外芯片,而我们整整比法国提前了一年多:安徽水利投资的烟台睿创微纳的全资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 科技 有限公司非制冷的12微米已经推出到1280*1024规格,高德红外也推出了12微米640*512的非制冷探测器。 2018年中国红外成像芯片行业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红外芯”正式进入“百万像素”时代 2018年可以说是中国红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代表着中国“红外芯”正式进入“百万像素”时代。 在2018年,百万像素这个词汇悄然出现,迅速高温,标志着这是中国红外芯片井喷的一年。 根据2018年初新华网(603888)的报道:“近日,在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后,中国电科11所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短波和中波单片×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并进行了成像演示,效果良好。该探测器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电科在三代超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单片2K×2K以上阵列规模红外探测器空白,代表了国内最高和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电科短波和中波单片×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这不仅实现了国内该型产品零的突破,更奠定了集团公司在三代超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组件研制方面的领先地位。” 2018年5月22日,2018北京光电子中国博览会上,高德红外重磅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1280×1024@12μm碲镉汞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这是一项赶超欧美的中国技术,这标志着机载光电吊舱、侦查搜索卫星、精确制导等夜视夜战武器系统迈入全高清时代。 同样是在此次展会上,安徽水利投资的烟台睿创微纳的全资子公司艾睿光电发布了12μm、1280×1024探测器,而12微米像元间距也带来了更加细腻的图像品质。这款产品延续了艾睿探测器的高灵敏度特点,并且在阵列规模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实现了14位ADC的片上集成,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降低了用户开发成本。烟台艾睿光电 科技 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款12微米的百万像素红外芯片是中国非制冷红外技术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产相关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10月23日的2018北京安防展,作为热成像领域的领军企业,大立 科技 携带“中国芯”亮相E2国际馆,以“两百万高清热成像”为主题,辅以全方位安防系列产品,为观众带来完整的各行业热成像安防解决方案。 中国红外成像芯片领域三强:安徽水利投资的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 科技 业内人士表示,红外成像芯片行业具有较高的资质壁垒和技术壁垒,少有突然冒出来的公司。目前红外成像芯片领域三强中,睿创微纳全资子公司艾睿光电在非制冷红外成像方面技术能力和批产能力最强,探测器产能大概年产4万支。高德红外其次,产能大约2万支。但高德红外比较全面,自建有8英寸微米非制冷探测器生产线和8英寸微米制冷探测器生产线,在制冷红外成像方面则领先同行。据了解,红外传感分为非制冷和制冷型两大路线,前者灵敏度稍差但成本较低,民用更多;后者成本高灵敏度也高,多用于武器装备。公开资料显示,安徽水利通过中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间接参股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睿创微纳已经由中信证券完成上市辅导,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上明确表示科创板上市。国内另一家重要的红外成像芯片企业是2008年上市的“红外第一股”——大立 科技 ,由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改制而来。 2009年开始,高德红外通过自筹资金致力于国有探测器的研制与批产化。2014年,在高德红外持续投入及工信部“工业强基专项”的支持下,完成了国产自主红外芯片的研发及批量化生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禁运,有效确保了我国红外芯片的自主可控及军事装备安全。 高德红外旗下子公司武汉高芯 科技 有限公司专注于红外热成像芯片技术与解决方案,目前已拥有三条完全自主可控的探测器批量化生产线:8英寸微米批产型氧化钒(VOx)非制冷红外探测器、8英寸微米的碲镉汞(MCT)制冷红外探测器和8英寸微米的二类超晶格(T2SL)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实现了核心器件全面国有化,且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先进水平。 安徽水利投资的烟台睿创微纳是一家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集成电路芯片企业,致力于专用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及红外成像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非制冷红外热成像MEMS芯片、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红外热成像机芯、红外热像仪及光电系统。 作为睿创微纳的全资子公司,艾睿光电这家成立于2009年,只有10年 历史 的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疯狂的研发投入,顽强拼搏,不断追赶,不断超越,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了核心红外技术突破,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继美、法、以色列之后第4个掌握高端红外芯片核心技术的国家,填补了中国红外成像空白,打破西方在红外高精尖领域的多年垄断和封锁。作为国内红外行业领军企业,从35/25/20微米,到17/14/12微米,艾睿光电每年都会推出一代新产品,大大缩短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这几年,艾睿光电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定位全球红外热成像领域的核“芯”供应商。 作为红外领域A股首家上市公司,大立 科技 经过多年稳健的发展,从研究所成长为具有较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且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的上市公司。公司独立承担核高基项目获 科技 部批准,即将形成完整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生产过程产业化。 相比之下,安徽水利投资的睿创微纳2018年的业绩非常亮眼,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睿创微纳以大约相当于高德红外三分之一的营业收入获得了同等利润。而在2017年度,睿创微纳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亿元和万元。仅从净利润而言,睿创微纳2017年已经超过高德红外和大立 科技 。

区别大者呢。使用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与自己有密切关系冰箱,制冷设备的工作时间直接相关的生活红外热成像仪、相对型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的使用寿命会更长,但由于组件老化,测量精度将降低。同时,一般来说,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价格昂贵,但非制冷的价格相对较低。由于制冷式红外热成像仪需要制冷机组一起工作,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比非制冷型的要大。

制冷式红外热像仪工作时需要冷却冰箱,使其耗能更大,耗电量大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制冷式红外热成像仪在工作中,冷冻机的工作温度降低,使其在检测其他物体时更加灵敏,精度更高,误差更小,温度范围更广。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对测量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满意再追加100分。 2009-03-22 19:31可以再充分点吗?谢谢了

红外热成像仪生产毕业论文

根据产品品质和厂家实力来看,推荐你选择上海热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FOTRIC 飞础科”。FOTRIC十年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专业测温领域并持续创新,手持式、在线式、体温筛查型等产品线一应俱全,100+丰富产品型号供选择,具有1000+各种细分行业的丰富应用案例。该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同时在北京、无锡、南京、济南、西安设有办事处,在北美、欧洲、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销商,已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美国FCC认证、欧洲CE认证。同时公司致力于热像技术的智能化创新,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电力、工业、钢铁、石化、电子、科研等行业,得到国家电网、中石化、宝钢、华能、华电、上汽等10000+工业客户的认可。实力厂家可以给你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FOTRIC能提供专业的产品选型指导和应用案例介绍,还能提供专业工程师上门演示产品效果,可以联系看看效果。

红外热成像仪的话目前艾睿和Flir 、海康、高德、大立热成像仪比较好。排序理由有三:国内红外市场里五家占比最大;品控在厂商里艾睿的性能是最好的,很多工厂都会选择配艾睿的便携式;高德和大立的整体偏低端一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判断一款热成像仪好不好,需要学会看几个重要的参数:面阵、像元间距、帧频等。红外探测器芯片之于热成像仪,就相当于CPU之于电脑。芯片的发展趋势是像元间距的缩小和面阵规模的逐渐变大。探测器面阵大小是判断红外热像仪好坏的重要指标,民用热成像仪中相对高端的产品像素为640×512/384×288,红外热图清晰细腻。除了面阵大小,像元间距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主流产品像元间距为12微米。越小的像元间距带来了更优化的光学系统,更低的功耗,也代表了产品更高的科技水平。艾睿是国内掌握红外探测器芯片核心技术的企业,目前已掌握10微米乃至8微米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NETD即热灵敏度,又被称为噪声等效温差,是热成像仪的重要参数之一,用来描述热成像仪可探测的最小温差值。NETD越小,表示灵敏度越高,图像越清晰。帧频是指1秒钟内热像仪处理图像的数目。传感器越快,内部电路处理速率越高,帧频越大。高帧频的热成像仪适合抓拍物体的高速移动。“好的热成像仪的帧频应该达到25Hz~50Hz,否则在很多场合无法作业。帧频的高低,直接说明了热成像仪的性能好坏和反应速度。”然后可以再看一下镜头、视场、辨识距离等指标,结合自己的具体需求综合进行判断。掌握了这些,相信您可以很容易选出适合您的热成像仪设备。

TMT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状况及消化、呼吸、循环、妇产科、泌尿科、皮肤科等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另外在疾病普查、流行病筛查等方面也具有方便、快捷、无创、价低的优势,对诸如SARS、甲型H1N1型流感等发热性流行病的筛查,红外热成像技术都是大有用武之地

红外热像仪毕业论文

变电运行中的隐患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对变电运行隐患及其预控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针对变电运行作业危险点及隐患问题提出了强化危险点预防、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将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融入变电运行等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隐患;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电网安全前沿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企业、社会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变电运行的一大特点是设备多、危险点或隐患出现的几率大,而且隐蔽性强,变电运行作业中任何不规范的工作程序都会影响电力的正常运行甚至整个电网的安全和重大人身事故的发生。所以,如何寻找设备运行状况的危险点、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制订严谨的、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已成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变电运行隐患及其预控的概念

变电运行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元器件、作业工具和操作等均称为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作业场所未按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进行设置,高温、噪音、气味等危害的作业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诱发职业病。

二是作业现场的机器设备防护不到位,如缺乏危险标识、机械链轮不设安全罩等,会对人体直接造成伤害。

三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违反安全作业条例所形成的安全隐患。

危险点隐患的预控就是在作业前采用技术手段,找出作业危险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制订严谨的、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它既是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将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也是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

二、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与隐患分析

1.变压器

(1)操作危险点及隐患。变压器的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中最常见的、典型的操作之一,它的内容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切断空载变压器等。通常情况下,操作变压器时,在切合空载变压器的过程中,存在操作过电压情况的出现而影响或危及变压器的绝缘的现象以及变压器的空载电压升高而导致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的危险和隐患。

(2)防范措施。变压器的操作应谨慎小心,避免因疏忽而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为了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倒闸应遵循的`原则:

1)当数台变压器运行时并列于不同的母线,为防止由于母联开关跳开发生母线不接地现象,要求每一条母线应有1台以上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当变压器低压侧配有电源时,要求变压器的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以防止当高压侧开关跳闸时变压器成为中性点绝缘系统而产生安全隐患。

3)应采用投入电抗器、降低送端电压和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方法,避免变压器空载电压的升高。

2.母线倒闸

(1)操作的危险点。母线是变电运行设备的汇合场所,其特点是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在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之间的倒换过程会产生危险点和隐患,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母线操作潜在的危险点有以下几点:

1)带负荷拉刀闸事故。

2)对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切换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动。

3)在向空载母线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之间所形成的串联谐振。

(2)防范措施。

1)当备用母线存在故障时,为防止事故扩大可由母联开关将其切除。

2)在母线倒闸过程中,应将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拉开,避免操作过程中母联开关误跳闸,造成带负荷拉刀闸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进行将一条母线上的所有元器件全部倒换至另一母线上时,应根据操作机构的位置和操作人员的习惯,正确使用以下两种倒换次序:一种是将某一元件的刀闸合于一母线,而拉开另一母线刀闸;另一种是将全部元器件均合于一母线之后,再拉开另一母线的所有刀闸。

4)当设备倒换使得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因注意不可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发生误动作而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从而引起电压回路熔断器熔断、继电保护误动等情况的出现。

5)由于设备倒换至另一母线或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电压回路需要转换由另一电压互感器给电时,应注意勿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误动作。避免电压回路接触不良以及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的现象。

6)母线操作时应根据母差保护运行规程对母差进行保护。母差保护应贯穿于倒母线操作过程中,母线装有自动重合闸,操作中应根据需要对重合闸方式作相应改变。

3.直流回路操作时的危险点及防范

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回路操作方法不正确,致使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等危险和隐患。

(1)取下直流控制熔断器时,为防止产生寄生回路,避免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应严格按照先取正极、后取负极的操作顺序;装上直流控制熔断器时,应严格执行先装负极,后装正极的操作。在进行装、取熔断器时,判断正确后应果断和迅速,避免反复地接通、断开的操作方式,在取下和再装上之间应有不小于5s的时间间隔。   (2)运行中需要停用直流电源时,应采取先停用保护出口连接片,再停用直流回路的正确顺序;恢复时采用相反的操作顺序。

(3)断路器停电操作中,应在确认拉开开关做好了安全措施之后取下。

(4)在断路器送电操作中,断路器的控制熔断器应在拆除安全措施之前装上。这是因为在装上控制熔断器后,可以检查保护装置和控制回路工作状态是否完好。

4.环形网络的并解列操作危险点及其防范

环形网络的并解列即合环、解环操作,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由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的常见操作。环网的并解列操作中,除应满足线路和变压器自身操作的一般要求,还应正确预计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对各元件允许范围进行安全控制,确保环网并解列操作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环网的并解列操作应满足以下条件:

(1)初次合环,或在可能引起线路相位变化的检修之后进行合环操作时,为保证相位一致,必须随时进行相位测定。

(2)应对电压差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最大允许电压差不超过20%;特殊情况下,应将环网并列最大电压差控制在30%以内。

(3)合环后应保证线路各元件不过载、对各结点电压进行控制和监测,使之不超出规定值。

(4)继电保护系统应满足和适应环网的方式。

(5)解环操作时,应综合考虑解环对潮流电压、负荷转移以及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的变化等。

以上这些潜在的危险点构成变电运行的隐患,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控,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变电运行作业危险点及隐患预防措施

变电运行日常工作中,应在建立规章制度执行危险点控制的同时,强化危险点预防工作。

1.提高危险点预防意识

变电运行作业中,应结合现场实际,强化安全理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创新管理。将操作人员心理状态、变化因素等纳入危险点预防工作范围内。

2.实行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是众望所归,它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的润滑剂。合理运用人性化管理,可增强操作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精神。

3.强化员工执行标准化操作的力度

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票、流程卡工作制度等标准化作业模式规避操作危险点和杜绝隐患的有力保证。

4.加强人员危险性教育和培训工作

要使员工切实感受现实存在的危险。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是提高人员整体素质、防止人员误操作、对危险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学习力。

5.将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融入变电运行

红外热像仪可对变电运行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实时进行远距离的、非接触式的诊断。与传统的停电预防性检测相比较,红外热像仪更能对设备的缺陷进行有效地、真实的检查。由于红外测温仅仅是对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接收而不对设备外加任何红外源,所以对运行中的设备不会损害和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运行的连续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常抓不懈、永恒不变的主题,是电力系统工作的中心。明确隐患的概念和构成是实现危险点的预控、确保变电运行的首要环节。只有对安全隐患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预防,才能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给社会带来稳定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效益。

近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要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提出,减少能源需求三种措施,其中节能需要减少60%。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石油化工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对石油化工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节源降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对其提供检测与维护设备的制造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红外热像仪器(以下简称热像仪)是集先进的光电子技术、红外探测器技术和红外图像处理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具有测温速度快、灵敏度高、测温范围广、形象直观、非接触等优点,是目前化工行业检测领域较为先进有效的手段之一。一. 红外热像仪测温特点红外热像仪与传统的检测工具相比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红外热像仪可以对运动的物体进行测温,而普通测温仪表很难做到这一点。 可以借助显微镜头对直径为几微米或更小的目标进行测温。 可以快速进行设备的热诊断。 灵敏度高,根据其型号的不同,可以分辨℃或者更小的温差。 不会对所测量的温度场产生干扰。这是比直接接触测温的仪器如热电偶的优越之处。 测温范围大。根据型号的不同,一般热像仪均可测量0℃~2000℃范围的温度。 使用安全。由于测量的非接触性,使得热像仪使用起来非常安全。二.红外热像仪的选择要点 1. 探测器分辨率: 一般建议选择160*120,如果要求比较高可以选择320*240以上分辨率的,但是价格就会高很多。2. 品牌: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昂贵的仪器,建议选择全球知名品牌。目前美国RNO,美国FLIR,美国FLUKE是全球三的红外热像仪品牌。其中RNO是全球第一大品牌,RNO 的PC160这款红外热像仪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是全球销量冠军,值得看看。3. 帧频: 一般建议选择30HZ以上的,低于10HZ的尽量不要选择,无法适应大部分环境。4. 测温范围: 建议选择两个测温范围的,比如-20-120,0-600的。5. 测温方式: 尽量选择可自动捕获 移动测温点和测温区域的机型。固定中心点测温的机型,在使用的时候很难找到最高温度区和温度点,就违法诊断出问题。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它在军事、工业、医学以及科研等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现代热像仪的结构正逐渐趋于小型化和智能化,性能在不断提高,使用也更加灵活方便,因此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应用水平也不断提高。三. 热像仪在化工行业节能中的主要应用在化工行业中,红外诊断技术通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如果要在这些领域很好的应用,需要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最好能够满足上面说的5个条件。RNO的PC160就能很好的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价格也不高,不到4万元。笔者在使用的时候,曾经使用过FLIR 的I系列以及FLUKE的TI系列,都无法很好的胜任这些工作。下图就是这两款热像仪,在性能上,RNO PC160专业很多。而FLIR I系列比较业余。1. 管道检测无论在石油还是化工企业,通常会使用管道输送蒸汽、原料、产品等,通常管道内会包裹保温隔热层,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方便地查看管道的保温隔热层有无损坏、是否有泄漏。考虑到温度范围,建议选择可变温区的红外热像仪,如RNO 的PC160,最高温度应该达到600度左右。为了检测方便,最好能自动跟踪最高温,以及移动点及移动区域测温等。红外热像仪对管道进行温度检测一般有以下应用:①管道积炭堵塞,由于积炭部位和其他部位热容量不同导致温差,这些温差传递到管线外壳,就可以使用红外热像仪在管道外部拍摄到故障。②管道内壁受磨损或者腐蚀导致减薄,其温度会比正常部位温度偏高,从而可以检测出故障。③管道由于局部温度波动较大,导致材料热疲劳造成裂纹、泄漏,故障处会渗漏管道内介质,如果管道内介质为低温介质(如氨气)或者高温介质时,管道渗漏介质与管道外壁就有温差,可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到故障。④管道保温脱落,其脱落处温度偏高,可在热像图中清晰显示(如图1所示)。热像仪还可检测出管道温度,作为保温是否达到规定效果的判断依据。图1红外热像仪用于管道保温检测2连接法兰大量使用管道的情况下,自然存在很多的连接法兰。法兰的密封容易发生问题,导致管道输送的蒸汽、原料、产品等在管道法兰连接处有泄漏(如图2所示)。利用热像仪可以很直观、很简便、非常安全地发现泄漏处,而不是依靠听、看、闻、摸等非常不安全的检测方式。3锅炉(或加热炉)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或其他能量将工质(中间载热体)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从能源利用的角度,锅炉是一种能源转换设备。在锅炉中,一次能源(燃料)的化学储藏能通过燃烧过程转化为燃烧产物(烟气和灰渣)所载有的热能,通过传热过程将热量传递给中间载热体(例如水和蒸汽),依靠它将热量输送到用热设备中去。利用热像仪可以对锅炉与加热炉热损失评估,主要评估点有:●排烟热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评估产生的效益主要有:●改善炉子燃烧节能技术,包括:高效燃烧器、燃烧控制技术、燃料添加剂及燃料磁化技术。主要是使炉子燃烧过程更完全、充分;●加强保温节能技术,主要是采用新型高效保温材料,提高炉体保温效果,减少散热损失;●减少排烟,提高节能,指采用热管加热炉、热管换热器等节能技术。图3红外热像仪用于加热炉的检测4供电效率供电系统是化工工业的基础,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安全是化工工业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红外热像仪快速定位问题所在,从而降低维护工作量和减少过维护都是节能。五. 应用案例:RNO PC160在蒸汽管道节能监测 方面的应用我厂(石油一厂)在进行此方案前,试用了FLIR,FLUKE以及RNO的不少机型,在试用过程中FLIR低端I系列和FLUKE的TI系列在温度范围,帧频以及高温捕捉方面都无法满足要求,要达到这些功能,这两个品牌都需要选择320*240以上的中高端机型,售价都超过10万元,在实际近距离使用中,这样的高分辨没有用处,而160*120分辨率都是低端无法满足要求的机型。最后选中的RNO PC160,不到4万元,完全能满足我厂的需求。1测试对象的自然状况以石油一厂电站至催化裂化装置中压蒸汽管道为例。管径:273mm×10mm;管道总长:800m;入口温度:440℃;出口温度:390℃;蒸汽压力:入口,出口;蒸汽流量:28t/h。2改造前后测试结果 1997年2月,对该中压蒸汽管道进行了红外测试,获得管道外壁表面温度场热像图数十幅。运用红外分析软件,计算出表面平均温度为℃,环境温度为3℃,计算出平均热流密度为。国家标准允许值在230W/m2以下,表明超标情况严重。同年7月,对该管道改造后的保温情况进行了测 试,得出管道表面平均温度为℃,环境温度为32℃,计算出平均热流密度为,符合国家标准。3保温改造效果的评估管道改造前,平均热流密度为,按年平均气温折算平均热流密度为,管道全程总散热损失为。管道改造后,平均热流密度为,按年平均气温折算的平均热流密度为140W/m2,管道全程总散热损失为。改造后减少的散热损失为,按年工作期320天计算,年节约热量为,折合成人民币,可看出一年节约的能源即可收回管道改造投资。总结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上述项目开展中发挥了其优越性,它属于高新技术范畴,在石化工业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它所具有独特的优点,能补充传统检测手段的不足。但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使得红外热像技术在石化检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科学。RNO PC160这款机型非常适合石化部门使用,性价比很高。在这次改造中,我厂购买的10台RNO PC160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久的将来,人们评价一个工程 的节能效果,判断其是否符合节能要求,将不再受到检测周期长、被测部位随机性大的限制,轻松操作,就能迅速和全面地判断整个化工企业内所有建筑墙体或屋面的热工缺陷情况,从而做出准确论断,指导化工节能工作顺利开展。

红外热成像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这个感觉好难啊

“如果用红外摄影对人体成像,做出体表‘热图’……”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1)红外摄影成物体的热图就是它的红外像;(2)可见光不能使红外线胶片感光,只有红外线能使它感光;(3)红外线胶片所记录的是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线;(4)普通相机也能使用红外线胶片进行红外摄影。事实上,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引起错误认识的根源是没有说明红外摄影所成的红外像与热像仪所成的热图之间的区别,并且对红外线胶片的介绍也不够准确。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做一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红外线的发现和分类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尔研究单色光的温度时发现:位于红光外,用来对比的温度计的温度要比色光中温度计的温度高,于是称发现一种看不见的“热线”,称为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谱段的红端以外,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波长为~1000μm,不能引起人眼的视觉。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其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线,波长范围为~μm;中红外线,波长范围为~μm;远红外线,波长范围为~1000μm。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太一致。我们知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产生热辐射,故自然界中的物体都能辐射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如相机、红外线胶片自身等。在常温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位于中、远红外线的光谱区,易引起物体分子的共振,有显著的热效应。因此,又称中、远红外线为热红外。当物体温度升高到使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跃迁时,将会辐射出近红外线,如太阳、红外灯等高温物体的辐射中就含有大量的近红外线。借助不同波段的红外线的不同物理性质,可制成不同功能的遥感器。二、不同波段的红外线成像原理和特点红外遥感是指借助对红外线敏感的探测器,不直接接触物体,来记录物体对红外线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及其变化的科学技术。红外遥感技术中能获得图像信息的仪器有:使用红外线胶片的照相机,具有红外摄影功能的数码相机,热像仪等。虽然它们都利用红外线工作,但成像原理和所成的图像的物理意义有很大的区别。红外摄影通常指利用红外线胶片和数码相机进行的摄影;前者属于光学摄影类,后者属于光电摄影类。1.光学摄影类红外胶片是一种能够感应红外线的胶片,有黑白红外胶片和彩色红外胶片两类。其成像原理与普通胶片相似:曝光时,卤化银发生化学变化,记录景物反射到胶片上电磁波的信息,通过显影、定影等技术获得景物图像。普通胶片记录的是波长为~μm范围内的可见光;由于红外胶片中加入了红外增感染料,使得它能记录波长在~μm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为了获得景物纯粹的红外像,需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红外滤镜,滤掉可见光,只通过近红外线。那么,这部分近红外线是不是景物发出的呢?显然,日常摄影中的人体、树木等景物达不到能辐射近红外线的温度,它们的热辐射也不能使胶片形成足够清晰的像,所以应该是景物反射太阳辐射中的近红外线。故近红外线也称为摄影红外。红外胶片成的像与普通胶片成的像有较大的差异。人体、草地对红外线反射较强,它们的黑白红外像就较白;河流、天空对红外线反射较弱,成的黑白红外像就较黑。由于彩色红外胶片的感光光谱、成色剂和普通彩色胶片的不同,彩色红外相片上的颜色也就不是景物真实颜色的反映,所以又称它为假彩色红外胶片。例如,健康绿色植物反射近红外线,它的红外像为红色,清澈的河水的红外像是深蓝色。虽然在肉眼看来病态的植物和健康的植物都为绿色,文件涂改前后的墨迹也没什么区别,但它们对红外线的反射强弱不同,成的红外像就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它常用于刑侦、国土资源调查、环保等领域。红外线较强的穿透能力和红外胶片易受热辐射影响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用红外胶片摄影时,对操作有较高的要求。红外胶片对波长为~μm的近红外线有最佳的感光性能,随着能感应的波长增大,感光药剂受温度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感光药剂化学稳定性也随之下降。例如,感光波长上限为μm的红外胶片能保存三个月,当感光波长上限达到μm时,只能保存8天。所以无论是保存还是携带都需要冷藏,装卸胶片都需要在暗室或者专用防红外线的暗袋中进行。由于红外胶片的曝光时间较长,出厂时没有标感光度,需要根据经验手动调整感光度,且自动相机的红外计数器发出的红外线能使其曝光;所以最好使用手动金属机身的相机。红外摄影调焦时须注意,有的相机物镜上有红外线聚焦指数,其标记为“R”;若没有此标记,则要先对可见光调焦后,再将镜头前移可见光焦距的1/250左右。2.光电摄影类自然界中的一些物质在受到辐射后,会引起它的电化学性质变化。例如温度升高后,电阻变小,产生电压。利用它们的这种物理性质可制成光电探测器,遥感仪器的光学系统收集到的辐射能量通过探测器实现光电转换。根据电磁波和探测器的作用机理不同,分为光子探测器和热电探测器。光子探测器是利用光敏感材料的光电效应,把一定波长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如一些具有红外摄影功能的数码相机的光电耦合器(CCD)能响应的波谱为~μm,同样在进行红外摄影时要加装红外滤镜,CCD所感应到的是景物反射太阳辐射中的或者是相机自带的红外灯发出的近红外线。热电探测器是利用目标辐射的热效应对热敏电阻的电学性质的影响而工作。例如热红外成像装置,它是被动地接受目标的热辐射,通过其中光学成像系统聚焦到探测元件上进行光电转换,放大信号,数字化后,经多媒体图像技术处理,在屏幕上以伪色显示出目标的温度场—热红外图像(热图、热像)。热图像色调的明暗决定于物体表面温度及辐射率。它反映了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情况,但是不能代表目标的真实形状。比如飞机升空后,在它原来停放的位置还能获得飞机停放时的热图像。探测元件工作的波段常为3~5μm和8~14μm,为获得足够的灵敏度,需要对探测器冷却。第二代热电探测器增加了测温功能的热红外成像装置,又称为热像仪,它在医疗、消防、航空遥感、军事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综上所述,红外摄影所成的红外像利用了景物反射的近红外线,体现了景物的几何形状;热像仪对人体成的热图,是利用人体自身热辐射获得的表示人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红外胶片中的感光物质是卤化银,可见光也能使它感光。(

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和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利用某种特殊的电子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技术称之为红外热成像技术,这种电子装置称为红外热像仪。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图像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分布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标校正,伪色彩描绘等高线和直方进行数学运算、打印等

通俗地讲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图像,可以观察到被测目标的整体温度分布状况,研究目标的发热情况,为工作和研究提供判断依据。我们常用的热像仪属于被动热像测试,很安全。红外线根据大气窗口,分为近红外、短波红外、中波红外、长波红外。长波红外可以透过空气观测,不能透过墙壁和玻璃观测,并且具有全天候成像、非接触测温、透烟雾观测的优势。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红外热像仪相关的原理、产品和案例介绍,或者想要工程师免费上门演示,可以找上海热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FOTRIC 飞础科”。FOTRIC十年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专业测温领域并持续创新,手持式、在线式、体温筛查型等产品线一应俱全,100+丰富产品型号供选择,具有1000+各种细分行业的丰富应用案例。该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同时在北京、无锡、南京、济南、西安设有办事处,在北美、欧洲、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销商,已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美国FCC认证、欧洲CE认证。同时公司致力于热像技术的智能化创新,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电力、工业、钢铁、石化、电子、科研等行业,得到国家电网、中石化、宝钢、华能、华电、上汽等10000+工业客户的认可,实力厂家值得信赖。

  • 索引序列
  •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毕业论文免费
  •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毕业论文
  • 红外热成像仪生产毕业论文
  • 红外热像仪毕业论文
  • 红外热成像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