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与完美计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完美计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完美计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如何正确标注参考文献,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

曾海著.影视后期编辑[M].国家高职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志新,高娇阳,胡长红著.After Effects CS6影视后期特效全案剖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志新等著.AfterEffects CS5从入门到精通[M].人民邮电出版社.曹茂鹏,瞿颖键著.After Effects CS6从入门到精通[M].中国铁道出版社.张琪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M].电子工业出版社.水晶石教育著.水晶石影视后期精粹:Maya影视后期特效[M].电子工业出版社.吉家进(阿吉)著.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制作208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新视角文化行著.典藏:After Effects影视后期合成[M].电子工业出版社. 刚给你一点点抄的,一定要采用啊!

上标,有一个x平方的按钮,鼠标放在上边会有“上标”两个字(如果是中文版)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论文是很多大四的学生都要写的,论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大学生能不能顺利毕业,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参考文献,那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

一、网页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报告撰写人、论文集主编等).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或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10-04.

二、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

1、如果同一文档需要在文档中多次引用时,一定要在第一次参考此文档时标明尾注。如需再次参考本文档时,先单击“插入|交叉参考”和“参考类型”,在选择“尾注”,引用的内容为“尾注编号”,最后选择其相应的文献,点击插入就可以了。

2、参考文献被引用内容不宜太多。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15篇文章,评论的数量能稍微多点,但也不可以超过25篇文章。

如何写一份完美的标准版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与完美背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摘要:自2008年起,“漫威”开启了全球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时代,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超级英雄形象,逐渐形成全新的类型风格,坐拥全球庞大的电影市场和广大的受众群体。本文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超级英雄的形象塑造分析入手,探讨“漫威”电影的成功之道。关键词:漫威 英雄角色 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58-03美国“漫威”电影改编自同名漫画,构建了由一系列电影组成的“漫威电影宇宙”,影片内容大致讲述了普通人通过拥有超能力变成超级英雄,或者天生的超能力者,对抗邪恶势力拯救全世界的故事。电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上映时,全球首日票房迅速破亿。《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首映时,影院座无虚席,连续5天单日票房破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快破20亿人民币的电影。迄今为止,每一部“漫威”电影的上映都能引起全球粉丝的观影热潮,其热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一、英雄角色多元化从2008年“漫威”的第一部电影《钢铁侠》至今,已经推出了以钢铁侠、美国队长为代表的多位超级英雄,每个超级英雄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漫威”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打破传统意义上超级英雄形象,创造出了一批符合观众观影需求的新型超级英雄角色。本文结合已经出品的“漫威”系列电影,将其塑造的超级英雄共分为四个类别。第一类是以钢铁侠为代表的普通人,在借助外力和先进设备的辅助后成为超级英雄。钢铁侠是一位亿万富豪,依靠其雄厚的财力制造出钢铁战衣设备,具有飞行和战斗能力,可以及时飞向各地拯救人类;蚁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穿上由博士研发的蚁人战衣获取了调节身体大小的能力,可以伸缩到蚂蚁那么小的身型去执行特殊任务;蜘蛛侠是一名高中生,制造出蛛网发射器,拥有能借助物体弹射的能力,可以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第二类是以美国队长为代表的普通人通过改造后成为超级英雄。美国队长通过注射药物,大幅加强身体性能,从而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战斗能力;绿巨人经过科学实验后,其身体和思维发生分化,在激动和愤怒时变身成超大体型,拥有超强的战斗能力;惊奇队长被宇宙能量电子炮击中,改变其原有普通体质,具有可以飞向地球、发射能量炮的超能力等。第三类是以雷神、洛基为代表的天生具备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两人皆是以北欧神话为原型的英雄。在电影中是以神的身份现身,两人可以通过与生俱来的能力拯救宇宙,雷神有雷神之锤,后期拥有雷神战斧,他的能力是吸引雷电;洛基有心灵权杖,依靠权杖蛊惑人心,他的能力是移形换影,可以迷惑对方。第四类超级英雄是像浣熊、格鲁特等其他生物,通过改造后具有人的思维和特征,并具有一定超能力。此外,在“漫威”众多超级英雄角色中,以蜘蛛侠、黑寡妇、惊奇队长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为原型的角色设计,体现出“漫威”电影人物形象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增加青少年和女性的角色,一改大家对传统意义上超级英雄的定义,扩大了“漫威”电影的受众范围。随着当下社会中青少年消费文化崛起,青少年作为电影的忠实消费主体,“漫威”顺势推出蜘蛛侠角色,牢牢把握住青少年观众的视线。影片《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的蜘蛛侠本名皮特·帕克,是一名在校高中生,通过自制的装备蜘蛛网发射器成为蜘蛛侠。皮特?帕克拥有超能力后,面临着来自日常生活、对抗邪恶势力、自我认知的烦恼。皮特·帕克作为一名极其普通的青少年,他在成长过程中,既享受着同样的校园生活经历,也有着异于同龄人的不一样的经历和烦恼。影片上映后,蜘蛛侠这一英雄角色便迅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特别是受到青少年观众的追捧,圆了青少年想要成为超级英雄的梦想。可以说,蜘蛛侠代表了当下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青年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会产生“干一番大事业”甚至拯救世界的愿望,这正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春期少年们的心理状态。皮特·帕克展现了只有青少年才有的烦恼,有暗恋不敢表白的女孩、不敢参与社交活动以及蜘蛛侠身份带来的窃喜等。他无法兼顾拯救和求学,一时之间陷入纠结,在这样的青少年身份下,成为超级英雄并不是一件易事。钢铁侠充当着“导师”的角色,帮其力挽狂澜,引导蜘蛛侠成长为真正的超级英雄。影片整体以大事件和小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蜘蛛侠这一形象生活化、普通化,拉近了观众与超级英雄的距离。在号召女性独立、平等权利等文化兴起的当下社会,“漫威”逐渐意识到,仅仅利用女性的性感元素是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长此以往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故更注重对女性英雄精神层面的深入挖掘和塑造。女性角色黑寡妇本名娜塔莉,是一名神盾局特工,具有超强战斗能力。她身为女性超级英雄形象代表,第一次出场是在影片《钢铁侠2》中,她的美丽、干练及性感,改变了传统女性角色的行为风格,潜移默化中吸引了广大男性观众群体的目光,娜塔莉并非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而是具备超强战斗力的女英雄。惊奇队长本名卡罗尔,是一名具备超强能力的女英雄,作为“漫威”电影宇宙中首部拥有独立电影的女性超级英雄,惊奇队长凸显了女性的独立。影片中卡罗尔拥有自信、叛逆、不服输、不妥协的性格特质,并且具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和飞行能力,她身为目前电影中最强能力的女英雄,将以主力姿态带领众人解救宇宙。与黑寡妇相比,惊奇队长没有漂亮的脸蛋和性感的造型,但是她却是拥有着更强大力量的女性形象。二、英雄角色联盟化“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与传统英雄电影相比,最突出的创新点是英雄角色的联盟化,即英雄集体化,这一创新使超级英雄电影不再是单一英雄电影,增加了超级英雄间的交互性,典型代表是复仇者联盟组织。复仇者联盟中主要成员有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雷神、鹰眼、黑寡妇等。在这个团体中,产生了许多复杂关联,所有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英雄团队内部之间的分裂与对抗关系,英雄与反派的关系都包含其中。与此同时,这些关系又反作用于团体,使得超级英雄们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漫威”采取联盟模式的原因,不仅是出于自身电影故事的考量,更是在迎合市场,意图符合更多观众的口味。另外,《银河护卫队》系列电影也是英雄角色联盟化的团体表现。当观众看到一部影片云集了众多熟悉的英雄时,如此微妙的剧情和人物互动,不仅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而且促进了“漫威电影宇宙”的形成。这一现象,令观众逐渐习惯英雄联盟电影的模式,改变了独立超级英雄电影的形式。但是,“漫威”并没有满足于英雄拯救世界的单一剧情,更是开创出英雄内部斗争的剧情模式,影片《美国队长3》的故事着重讲述了复仇者联盟内部间的分歧,剧情发展到高潮阶段时,钢铁侠得知冬兵杀死了自己的父母,从而选择复仇,而美国队长选择相信冬兵是无辜的,三人厮打搏斗。此次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的对打,不是简单斗争,而是为了各自坚守的原则。迄今为止,这称得上超级英雄之间最严重的矛盾,如此的剧情设置,一度缓和了市场上超级英雄保卫地球这种单一剧情的饱和状态,再次牢牢抓住观众视线。“漫威”电影中另一大联盟组织为银河护卫队,其团队成员并非像复仇者联盟中成员那样团结正义,星爵在越狱时,迫不得已与四个格格不入的人组成联盟—一名叫火箭的浣熊、本是敌方的卡魔拉、无脑蛮力的毁灭者德拉克斯、树人格鲁特组成联盟,并自称银河护卫队。《银河护卫队》中勇度为了保护星爵牺牲而死,格鲁特为了保护队友牺牲而死,卡魔拉知晓星爵不顾生命危险救自己从而放下戒心,德拉克斯面对危险时仍选择毫不犹豫救队友,这些情节都能看到团结奉献的意识。三、“不完美”的英雄设置“漫威”塑造英雄角色的核心是“缺陷成就英雄”,将超级英雄主角们设置成一个个不完美的人,即把超级英雄“当成人”,而不是“当成神”,这也是“漫威”成功原因之一。“漫威”电影中的人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瑕的超级英雄,他们仅仅是普通人,美国队长一开始是身体羸弱,蜘蛛侠是普通高中生,甚至还有一些“劣迹斑斑”的人成为英雄,最典型的莫过于蚁人,他在影片最初身份是盗窃犯,银河护卫队中五人也是以偷盗为生。即便他们成为了超级英雄,本身仍存在着缺点。这些设定,使超级英雄走下“高大全化”,更多的趋于平民化。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的各种原始欲望,自我是调和本我和超我,超我是符合价值观和道德判断的意识。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露出来有意识的部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出于我们的无意识当中的。传统超级英雄都是以“超我”的形象所塑造的,而“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多数属于“自我”阶段,即日常行为中能克制住自身的原始欲望,并具有正确社会价值观的约束,电影中超级英雄不仅具备完美正义的“超我”精神,而且带有普通人的缺陷。就像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具备“超我”精神,而大部分的超级英雄,例如钢铁侠、蜘蛛侠、银河护卫队五人等处于“自我”阶段。由此可见,“漫威”所塑造的人物抛弃了传统“超我”的形象,并受到社会规章制度的教化,却仍然保持着“自我”的层面,如此做法促使超级英雄更加真实,拉近了观众与超级英雄之间的感情距离。布莱德·斯奈德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一书中具体描述了“超级英雄”型故事,即“超级英雄需要赋予高尚品德和同情心,愿意为我们这类小人物解决问题。”①电影在第一幕中必须使主角博得好感,例如影片《蚁人》中斯科特是个盗窃犯,偷走蚁人战服后并未借此犯罪,在得到女儿的支持后接受英雄身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救猫咪”的场景,能让观众瞬间建立起好感度,并察觉出这会是一个有善心的人,他偷窃一定有不得已的原因。人物与观众情感牢牢建立起来,虽然他不完美,但本质善良,观众会从内心希望他可以改变命运,就像观众也在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样。“人物要依次进入一无所有、灵魂黑暗两个节拍”②,“漫威”电影确实是依照这一商业片常用情节模式推进故事发展的,普通人成为超级英雄之前会有黑暗时刻,击败困难时才会成为真正的超级英雄。影片《雷神》中雷神托尔因为骄傲自大引起两国战争,同时被弟弟洛基陷害,他被迫驱逐到地球,并失去雷神之锤,这时雷神进入到一个一无所有、众叛亲离的时刻,他在面对强大敌人无法对抗时选择牺牲,基于此顿悟后他重新获得雷神之力,成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正所谓“故事鸿沟越大,人物弧光越鲜明”,正因为人物需求越原始,行动越有说服力,越能引起共鸣,而“漫威”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故事鸿沟、超级英雄人物弧光的变化。在影片《复仇者联盟3》中洛基牺牲自己并想偷袭反派灭霸时,这一举动一改往常叛徒、反派的形象,令观众产生同情心,并原谅了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影片《复仇者联盟1》中揭露黑寡妇曾叛国做内奸,伤害过不少无辜人,所以当她与复仇者成员一同战斗时一直是以命相搏的状态,这一举动令观众接受了这位英雄;影片《蚁人》中蚁人一直游离于违法犯罪的边缘,变成蚁人并拥有可变大小的能力后并未继续违法犯罪,而是选择保护女儿和地球的安全,家庭改变了蚁人的动机;影片《复仇者联盟2》中绯红女巫本是属于反派角色,面对无辜人类受到生命危险时,及时脱离犯罪团伙,并施展自己的超能力解救普通人,从而使观众发自内心接受这位新英雄。诸如此类的故事情节都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人物弧光原理的需要,由此可见“漫威”正是牢牢把握这一点塑造了这些颇受观众喜爱的“不完美”的英雄形象。四、结语“漫威”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推陈出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超级英雄形象,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超级英雄电影作为当下美国的主流商业电影,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以“漫威”为代表,其不仅打造出“漫威电影宇宙”,而且开创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模式。短短数十年,“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形成了一种电影现象,甚至逐渐形成一种消费文化,引得市场和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参考文献:[1]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4.[2]李贵丰.传统与突破—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类型化叙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3]李希.平凡之中见伟大——漫威电影中超级英雄的平民之路[J].电影评介,2016(24):85-87.[4]吴婧雯.漫威宇宙系列电影英雄模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5]王悦.漫威超级英雄电影“英雄奇观”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6]张源.漫威电影:多元与统一的神话[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猜你喜欢基于漫威大电影的美国文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本篇论文快速导航。题目,漫威漫画电影中的美国文化探究第一章,漫威大电影系列的文化传播研究绪论第二章。漫威公司发展史第三章,从情节设置角度分析“漫威大电影系列”第四章,分析“漫威大电影系列”主要人物结论/ 。基于漫威大电影的美国文化研究结论与结论文化入侵最开始指宗教,教育领域的文化影响。现已泛指各个领域的文化交流及融合。美国好莱坞电影一直处于世界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其输出的电影包含很多美国思想及美国元素、漫威影业以“漫威大电影系列”为主。疯狂的向世界输出美国思想、其中对我们的影响已然构成了文化入侵。当我们在羡慕钢铁侠的富有,沉迷黑寡妇的干练、欣赏美国队长的冷静。崇拜绿巨人的力量以及与美国人一同向往自由时。我们已经被美国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早已塑造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儒家中庸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而如今文化交流越来越密集,思想的碰撞越来越激烈的年代。美国文化思想已悄悄地影响到了我们。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文化的交流只需要敲击着键盘和鼠标就可以完成、中国文化的围城早已被美国思想攻破。各个方向向中国辐射的文化影响不得不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视听文化艺术--电影。大量的进口好莱坞电影不断地入侵占有我们国内电影的市场份额。 2014年6月上映的《变形金刚4》是首部美国好莱坞电影市场份额美国境外票房大于美国境内票房的电影。这也让好莱坞电影看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更多的电影制作公司更加看重境外市场。而中国作为电影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无疑成为了美国众多电影公司的目标。从漫威影业的“漫威大电影系列”中就不难看出、中国元素的频繁出现、中国人物的树立都是漫威影业拓展中国市场的手段。然而我们在对抗这种高强度高质量的进口好莱坞大片并没有太好的对策,在电影这产业来看、国内电影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将国产电影变强才会适时的阻挡文化入侵的脚步。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论文怎么查看参考文献?查看参考文献它是有一定的网址的,你可以进入网址里边儿去查看。答: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答: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论文,它参考的文献都会有进行标注的,会在文章的末尾,或者是文章的开端,为著名此论文,某些地方节选了哪里的文献,可以根据这条线,去查询论文参考文献答: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文献比较科学可靠,而且都是很多很多的,而且比较好找,又方便又快捷!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采纳我的回答,谢谢问:论文主要参考文献怎么找答:当然是去知网,万方之类的论文网站还有国外的论文网站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的话,你可以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里面有很多相类似的,然后你可以找一些属于自己想找的一些参考文献就可以了答:你可以上图书馆,上知网,看看你写类的论文的这个理论涉及同类型的其他人的论文都引用了哪些文献答: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就是你在写作论文时候查阅的各个资料,然后将资料的题目写个三四个两三个。答:这个的话我建议你可以上你们学校的知网,一般都会为研究生开放的比较多,有很多的参考文献。答:写论文的时候,通常要求大家以后写十篇左右的参考文献自己离开。答:论文参考文献你还在手动输入吗?利用知网直接生成期刊类参考文献,让你轻松应对各种参考文献格式带来的烦恼!问:怎么查论文里的参考文献答:查找文献时,可以从中文文献开始,常用的主要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有的文献大多数数据库都有,有些可能只在某些数据库有,找不到文献的时候,换下数据库也是一种方法(以知网为例)进入知网后,在搜索框后找到【高级搜索】,一个搜索关键词很难找到真正想要的文献进入高级搜索后,就可以根据篇名、关键词等进行搜索了,刚开始搜索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项目相关最核心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看一下现在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好在篇名、关键词、摘要内查找,全文的范围太大,而且很可能和所需要的相差太大问:毕业的参考文献,一般都是在什么地方查找的?答:学校的图书馆,网上的论文网站。在图书馆的话都是学校已经毕业出来,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网上的一些论文,网上的话内容比较多。答:参考文献一般都会放在图书馆。大部分学生会进入图书馆查找需要用到的参考资料,有些学生也会在网络购买图书。答:一般是知网、谷歌学术搜索,sci-hub,知网和sci-hub 下载不了的文献,可以在seek68文献馆下载到。答:这种参考文献其实一般都是在网上专门的网站进行查找的。有很多的地方都有问: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在哪里找答:你在论文里所有的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可以在4s店里面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常用的一个网站,你可以用你自己写的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答:你用seek68文献馆试试,这里哪个学科的中外文文献都有。亲测好用答: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都是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可以到参考文献里面去查阅,也就是查阅相关的著作。答:论文里的参考文献当然是你在写论文的时候,先要收集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可以作为你的参考文献。答:1供我们选择的检索的数字资源非常多,比如知网、万方、维普但是这些下载是要收费的,不过不用担心,很多高校都有购买非常多的网络资源,只需要登录校园网,或者自己学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与美国探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阿甘正传》论文中的引文可以是那些著名的人对于阿甘正战的评价或者是对于人物的评价。

[1]王安迪.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J]. 戏剧之家,2018(01):83-84.第 1 页[2]郑鹤彬. 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J]. 英语广场,2018(01):59-60.[3]杨洋,应高峰. 目的论视角下《阿甘正传》字幕中幽默表达的汉译研究[J]. 名作欣赏,2018(03):168-170.[4]沈渭菊,段慧敏. 《阿甘正传》专有名词典故的字幕翻译[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01):125-131.[5]朱桂生. 异质文化的共通:从儒家命运观看《阿甘正传》[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30(02):120-124.[6]杨玲梅. 《阿甘正传》中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J]. 林区教学,2015(12):64-66.第 2 页[7]张秀艳,刘天碧,韩兴康,王辉,王博,吴桐. 对电影《阿甘正传》的文化解读[J]. 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106-108.[8]胡凌. 电影《阿甘正传》对同名小说中女性人物的重塑[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56-59.[9]王夏鸣. 分析《阿甘正传》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迪[J/OL]. 北方文学(下旬),2017(06):280-281[2019-01-15].[10]严雨桐,彭在钦. 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阿甘正传》从小说到电影[J]. 艺海,2016(10):86-87.第 3 页[11]梁亚增,林玲凤. 幻影与假面:对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的镜像解读[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131-133.[12]孙佳伟. 人性视角下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解读[J]. 海外英语,2016(23):158-159.[13]孙文君,孙良言. 基于美感经验是自由之美在《阿甘正传》里的艺术表现[J]. 名作欣赏,2017(06):173-174.[14]康林.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文化[J]. 才智,2016(35):217.第 4 页[15]陈卓.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J]. 名作欣赏,2017(18):56-57.[16]于晓霞. 《阿甘正传》:生命是一场终有尽头的奔跑[J]. 西部广播电视,2017(07):118.[17]李媛媛. 浅议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类型[J]. 西部广播电视,2017(08):81-82.[18]刘珏,孔祥立.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奔跑的象征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5):62-64.[19]李灵枝,李纶. 美国文化的完美体现--电影《阿甘正传》解读[J]. 名作欣赏,2017(24):59-60.第 5 页[20]陈宇. 好莱坞电影中的文化霸权--以《阿甘正传》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3):135.[21]裴思彤. 浅谈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阿甘正传》为例[J]. 海外英语,2016(19):45-46+48.[22]刘丽.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J]. 学理论,2017(02):65-66.[23]苏讯. 运用《阿甘正传》对职校学生情商教育的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218-219.[24]安在. 互联网世界的《阿甘正传》--访Medium公司创始人兼CEO Ev Williams[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7(07):84-90.第 6 页[25]李静雯. 语境视域下《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10):138-139.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二:[26]王勇. 从美学视角赏析电影《阿甘正传》[J]. 电影文学,2017(21):153-154.[27]刘晗.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阿甘正传》电影与原着的区别[J]. 济宁学院学报,2015,36(05):19-22.[28]闫文珍. 从电影《阿甘正传》谈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04):155-156+162.第 7 页[29]张东京. 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阿甘正传》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133-134.[30]张臻年. 《阿甘正传》--跑出你的人生[J]. 戏剧之家,2016(01):113.[31]蔡彦,赵燕宁.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电影语篇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1):120-121.[32]杨玲梅.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以《阿甘正传》文本为例[J]. 海外英语,2015(22):247-248.第 8 页[33]成敏.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诗化风格[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51-54.[34]尚海涛. 解析电影对当代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以《阿甘正传》为例[J]. 电影评介,2015(24):81-83.[35]侯毅霞. 美国"反智"影片《阿甘正传》的批判价值观[J]. 电影文学,2016(04):37-39.[36]练缤艳,郭小丽. 励志电影文化价值观解析--以《阿甘正传》为例[J]. 英语广场,2016(04):9-10.第 9 页[37]成敏. 电影《阿甘正传》叙事艺术管窥[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5):51-52.[38]成敏. 电影《阿甘正传》之戏剧性风格管窥[J]. 宿州学院学报,2016,31(03):71-73.[39]练缤艳,程树武.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及成因探析--以《阿甘正传》和《中国合伙人》为例[J]. 海外英语,2016(07):144-145.[40]韩兆兆. 《阿甘正传》中电影道具的多模态话语衔接[J]. 大众文艺,2016(11):192.第 10 页[41]左娟. 《阿甘正传》中文化的解读[J]. 语文建设,2016(17):53-54.[42]王晓梅. 目的论视阈下电影《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16,33(03):71-74.[43]成敏.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阿甘叙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9):165-166+181.[44]杨鹏. 电影《阿甘正传》的人物语言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05):24-26.[45]程玮.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特色和语言观[J]. 电影评介,2016(18):65-67.第 11 页[46]刘云佳. 生命诗性哲学的理性思考--对《阿甘正传》现代意义解读[J]. 电影评介,2016(17):58-60.[47]宋海宁. 中国学人版《阿甘正传》--谈电影《启功》的叙事艺术与人生哲学[J]. 电影评介,2016(18):29-31.[48]李娜. 《阿甘正传》回归传统价值观的深层次文化解读[J]. 文化学刊,2016(10):65-66.[49]周洪如. 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26-127.第 12 页[50]石梅芳,冯春园. 论电影《阿甘正传》的存在主义维度[J]. 电影文学,2014(20):25-26.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三:[51]段珂. 电影《阿甘正传》折射出的美国文化[J]. 电影文学,2014(24):80-81.[52]宋丙昌. 美国传统价值观在影片《阿甘正传》中的再现[J]. 电影文学,2014(23):155-156.[53]峻冰,蒋峰. 励志电影、励志文化的叙事与言说--以比较视阈中的《中国合伙人》和《阿甘正传》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2014(12):174-179.第 13 页[54]郝泽军,黄金子.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任性"的美国人[J]. 名作欣赏,2015(06):144-145.[55]郭云飞. 《阿甘正传》:"奔跑"的奇迹[J]. 视听,2015(01):63-64.[56]练缤艳. 外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优化策略研究--以《阿甘正传》为例[J]. 戏剧之家,2015(03):102.[57]李莉,彭在钦.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愚人"阿甘的隐喻意义[J]. 文化与传播,2014,3(04):57-60.[58]任秀,邓军,段慧如. 基于建构主义的"经典英文电影"课堂有效设计--以《阿甘正传》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1):70-73.第 14 页[59]盛蕾. 《阿甘正传》对传统价值观的激情诉求[J]. 电影文学,2015(02):113-115.[60]杨静. 电影《阿甘正传》叙事特色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01):104-106.[61]姜浩,段莉,马瑞娟. 《阿甘正传》蕴含的价值观及精神依托[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3):316-319.[62]邢朝露. 关联理论在《阿甘正传》字幕翻译中的应用[J]. 新经济,2015(14):46-47.[63]李潇潇.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美国文化[J]. 品牌,2015(04):124.第 15 页[64]李阳. 励志主题的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J]. 电影评介,2015(06):92-93.[65]岳剑英. 比较文化视角下的《硬汉》和《阿甘正传》的主题解读[J]. 电影评介,2015(06):62-64.[66]李佳. 《枕头人》与《阿甘正传》中的悲剧原型比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0):178-179.[67]马慧. 《阿甘正传》中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主张[J]. 电影文学,2015(09):136-138.[68]徐全民. 转在年轮上的经典--再看《阿甘正传》也致平淡真实的岁月[J]. 中关村,2015(07):122.第 16 页[69]屈毅博. 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传统文化[J]. 电影文学,2015(12):153-155.[70]李小芹. 基于《阿甘正传》对白看英语礼貌原则[J]. 电影评介,2015(10):57-58.[71]刘秀玲. 《阿甘正传》关于人性的探索[J]. 戏剧之家,2015(14):135.[72]顾芳. "跑"出一条路--对《红色英勇勋章》和《阿甘正传》主人公的分析[J]. 戏剧之家,2015(15):136.[73]周丹丹. 《电影音乐赏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中的教学微探--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J]. 大众文艺,2015(13):218.第 17 页[74]王晓峰. 多角度分析《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策略[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7):90+89.[75]王培婷,高凌霄. 《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J]. 电影文学,2015(18):130-132.阿甘正传论文参考文献四:[76]蒋兴君. 对比性电影语言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运用[J]. 电影评介,2015(16):49-51.[77]韦名忠. 解读《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J]. 电影文学,2015(21):142-144.

关于阿甘正传论文中的引文是什么?答:引文就是引文指的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阿甘正传》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

美国文学自其殖民地时期初具雏形至今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变得日趋成熟。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简述美国自然文学 美国自然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虽然在传统上受到了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是,它产生于“新大陆”文明的美国,便自然有着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可能有的特性。美国的自然文学是源于17世纪,奠基于19世纪,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别具美国本土特色的文学流派。 自然文学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意识 一、美国自然文学的概念 自然文学就其字面理解,无非是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但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是在美国特殊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自然文学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的新颖和独特。从形式上看,它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而言之,美国的自然文学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 美国自然文学的意义在于它的创新。在西方文明的传统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而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动力则是要将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它由最初纯粹的自然史,到将文学揉进自然史;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为主的自然散记,到当代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自然文学。我们可以说,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 二、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 自然文学作为一个概念产生于现代,可它却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有其历史渊源。 17世纪的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和威廉・布雷德福德的《普利茅斯开发史》都是以描述性的散文体写就,其语言清新简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日后的自然文学独特的文体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乔纳森・爱德华兹在他的《自传》和另一部《圣物的影像》中大胆地将内心的精神体验与外界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以比喻的手法,表明上帝把整个物质世界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影子”。18世纪另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威廉・巴特姆,被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欧美大陆的文学界获得声誉的人”。他的代表作《旅行笔记》不仅反映出作者作为一个自然之人的哲学思想,而且对欧洲的浪漫主义产生了影响。人们通常认为,自然散文只是到了18世纪末才成为一种独特文体,它以巴特姆的《旅行笔记》的问世,作为自己趋于成型的标志。 到了19世纪,随着诸如托马斯・科尔的《论美国风景的散文》、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论自然》等作品的问世,美国作家才开始把新大陆的风景作为文学和艺术的源泉。在此之前,美国的作家与艺术家往往是把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去寻求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化根基。科尔在《散文》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联络不是着眼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说欧洲代表着文化,那么美国则代表着自然。生长在自然之国的美国人,应当从自然中寻求文化艺术的源泉。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科尔建立了美国哈德逊河画派,提出了“以大自然为画布”的宣言,吸引了一批被爱默生称为有着“新的眼光”的大自然的画家。后来,这个画派的作品与美国自然文学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长期以来,爱默生的精神及其人文思想一直是美国文化及文学的研究重点。但是目前在国内,将“爱默生与自然”作为主题进行挖掘与探讨的人并不多。其实,无论从爱默生所信奉的超验主义及其著作,还是从其生活和日记中,都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的特殊情感与密切联络。就爱默生的著作而言,他的第一部作品便是《论自然》。他改良了爱德华兹的观点,明确指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曾于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所列的“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他被视为美国文化的偶像,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自然作家。他的精神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遗产。而《瓦尔登湖》也成为众多梭罗追随者向往圣地和效仿的原型。人们通常把梭罗视为爱默生的“圣徒”。从二者在自然文学中的作用而言,他们有着相似的灵魂。从现代的眼光看,梭罗在美国自然文学中所起的作用似乎比爱默生更胜一筹。梭罗不仅把爱默生的理论付诸实践,而且比爱默生超前一步。他预见到工业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的观点。 美国自然文学在20世纪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之前的自然文学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作者对自然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希望从中寻求个性的解放,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升华,但是他们的思索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或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范畴。只是到了20世纪,随着诸如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以及玛丽・奥斯汀等跨世纪自然文学作家的出现,自然文学才展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这时的自然文学开始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 从广度上,20世纪的自然文学已经不再局限于美国的东海岸,而是覆盖了几乎整个美国本土。随着奥斯汀、迪拉德和威廉斯等女作家的出现,原来以男人为主导的自然文学领域开始有了女性的声音。这种以不同的地域为背景,用不同的声音来描述自然的状况,使得美国自然文学形成了一种多维的组合,因此而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从深度而言,由于20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大多掌握了自然科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知识,他们无疑获得了比他们前辈更深刻的洞察力。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一个被人遗弃的农场里,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呼吁人们培养一种“生态良心”。爱德华・艾比在没有人烟的西部沙漠中,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对立――妥协――平衡。特里・T・威廉斯则在盐湖边,呼吁人们视荒野为一种情感,像热爱一个人那样去热爱荒野。在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的心目中,人与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一个单纯的自我,而只有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自我,他们所信奉的已不再是“优胜劣汰”,而是“共生主义”。 三、总结 总之,自然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求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在美学上,它展现了中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探索这一领域,将会像当初欧洲移民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在一个又一个新奇发现中激动不已。 参考文献: [1]亨利・纳什・史密斯.处女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2]安妮・迪拉德著.余幼珊译.溪畔天问[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Scott American Nature :Fumikura Press,1993. [4]Don Scheese, Nature Pastoral Impulse in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6. 篇2 试论美国文学中幻灭的美国梦 摘 要:“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大量文学作品紧扣文学作品中对"美国梦"这一主题开展全面的反省和批判。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悲剧》的文字细读,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 关键词:美国梦; 美国悲剧; 幻灭 一、引言 研究美国文学,首先接触到的是美国梦---美国文学的主题问题。“美国梦”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 从狭义的方面来讲, 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从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赤贫的欧洲农民到这里后无须奋斗便可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南北战争后,机会一个个接踵而至,掀起全国性的疯狂,美国成了一个‘牛奶加蜜糖’的国度,大批做着‘美国梦’的移民蜂拥而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美国梦形成的自然基础,《独立宣言》的颁布使美国梦有了思想基础。《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美国梦’的驱使下,美国迅速发展,特别是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引发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美国梦”得以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文学中,“美国梦”也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美国梦的幻灭 斯格特•菲茨杰拉德 F•ScottFitzgcrald,1895~1940 和西奥多•德莱塞 TheodoreDrEiser,1871~1945 都是伟大的美国作家。他们出生于美国不同的时期 ,身世背景截然不同 ,但是他们的代表作品都表现了一个相同的悲剧主题--- “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 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是20世纪 20年代“美国梦 ”幻灭的代表作。小说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与苔西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幻灭。贫家子弟盖茨比在服役期间爱上了豪门之女苔西,苔西却不愿下嫁一无所有的盖茨比。 战后盖茨比对苔西难忘旧情, 通过非法买卖发了横财后与苔西重温旧情, 而苔西却仍无勇气放弃她已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在一次车祸后, 为保护苔西, 盖茨比主动承担责任,而苔西的丈夫汤姆借死者丈夫之手谋杀了盖茨比, 然后与苔西一走了之。 盖茨比以毕生心血构筑的美好梦想, 就这样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破灭了。盖茨比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菲兹杰拉德借故事叙述人尼克之口, 把盖茨比的梦和美国早期移民的梦联络在一起, 追溯了美国梦的渊源。美国的早期移民憧憬依靠个人奋斗创造财富, 盖茨比把苔西视为自己的梦想的化身 ,也曾想以自己的努力重新赢得她。但社会的现实迫使他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盖茨比的发财之路说明了美国精神的腐败。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 20 世纪前期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代表了美国现代文学的进步和光明。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悲剧》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剖析。小说主人公克莱特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他不甘心忍受困苦,离家自谋出路。资本主义社会污秽腐蚀 ,使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吃喝玩乐,对贫穷的母亲置之不理,为了和大资本家的女儿结婚,挤入上层社会,竟溺死了自己的情人洛蓓达。作品通过克莱特从追求、挣扎到堕落、毁灭的一生,指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所在,即以金钱为中心的美国现代生活对克莱特世界观的形成和生活道路的选择产生的决定性影响。而且,只要这种环境和这个制度不改变,克莱特的悲剧,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就将一代一代重复地继续下去。 三、破灭的“美国梦”的主题意蕴 这两部作品写作年代不同,写作风格迥异,但是主题却是惊人的相似,那就是“美国梦”的悲剧表现。 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青年人的追求和幻灭。在西方文学史上,这是一个经常重复的主题但作者融入了自己对美国生活的深刻而冷静的体验,将它写成一部蕴意隽永的“美国梦”破灭的悲剧。盖茨比的追求也是很多美国人的企盼,小说最终为盖茨比送终 ,也是为他们的“美国梦”画上句号。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是根据 1906 年切斯特•吉莱特谋杀格蕾丝•布朗的真实案件改编的。德莱塞进行提炼加工,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悲剧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悲剧。他所涉及的既是一个悲剧人物 ,又是一种悲剧文明。德莱塞把克莱特作为由环境所造就,受环境逼迫,并为环境所毁灭的人物来进行塑造。他怀着怜悯的心情去探索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扭曲了自己的人性,而堕落成一个残忍的杀人凶手的经历。《美国悲剧》采用了纯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尽量客观化的叙述和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个人人生毁灭的悲剧,使作品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文字。它塑造了一个对金钱和地位充满向往的下层青年自我毁灭的悲剧,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悲剧。 四、结语 纵观以上两部小说,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是“美国梦”的主题却是不断发展的。盖茨比无论多么富有,依然不能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所接纳;而克莱特的个人悲剧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美国的悲剧。所 以,如果仅仅把追求财富和名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到达了非人病态的程度,这也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里“人的异化”的梦想早晚都要破灭,两位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也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菲茨杰拉德和德莱塞这两位作家 ,很多知名作家的创作也深受“美国梦”这个主题的影响,例如海明威和福克纳在作品中把人们对“美国梦”的失望引申为对美国这个国度的失望。 “美国梦”再也不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和奋斗的力量,它的美丽光环早已消失殆尽 。“美国梦”破灭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和审美价值。无论是两位作家本人还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们一生都在孜孜以求虚无缥缈的“美国梦”,一生都在追逐著能够体现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财富、金钱和权力。残酷的现实促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物质奋斗和享乐主义的毁灭作用,表现出了带有悲剧性的时代幻灭感。 参考文献: [1]刘保瑞等译,《美国作家论 文学》〔M〕,北京:生活,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4; [2] 董衡巽等编,《美国现代小说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The Great Gat *** y. For Eign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4]TheodoreDr EIser. An American Tragedy. T. Y. Crowell pany Press, 1964.

与美食一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不知你要几篇, 你看看够么? [1] 孙璐. 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 (04) . [2] 徐静波. 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 日本学刊, 2008, (05) . [3] 徐静波. 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J]. 日本研究, 2010, (01) . [4] 贺亚芹,隋国荣. 日本饮食文化琐谈[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2) . [5] 张婕. 浅谈饮食与健康[J]. 技术与市场, 2009, (07) . [6] 方海燕. 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04) . [7]日本的饮食文化[J]. 健身科学, 2004, (12) . [8] 尹文华. 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4) . [9] 时志中. 浅析“鱼文化”现象[J]. 中国钓鱼, 1995, (11) . [10] 仓石厚子.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兼论消费与经济观念[J]. 现代日本经济, 1997, (06) .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清真,(阿拉伯语:,英语:Halaal,halāl,halal),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北京的清真饮食文化论文,欢迎阅读。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浅析唐代的饮食文化论文,欢迎阅读。

一、何为“清真饮食”

“清真饮食”,指符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符合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按这种教义和风俗习惯进行生产、加工、经营的食品。其实,“清真饮食”这一叫法并非阿拉伯语的音译,也非伊斯兰教传入伊始就有,而是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教义长期融合的结果,是中国特有的。阿拉伯语中则把伊斯兰教食品称为“哈俩(HALALI)”,该词借鉴于犹太教的Kosher[1]一词,意为“合法的”,意指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食品。

公元6世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最早出现了“清真”一词――“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这以后,直至清朝,“清真”一词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用以表示“纯真雅洁、朴素自然”之意。例如,唐代李白《五古?避地司空原言怀》中有“所愿得此道,纵然保清真”的佳句,用以表达自己素朴淡泊的尚“清”理想;宋代陆游《园中赏梅》中有“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的吟诵,用以赞美梅花纯洁质朴的品格;清代薛雪的《一瓢诗话》中有“文贵清真,诗贵平淡”之句,以表明文章贵在真实自然……自元代起,中国的伊斯兰教学者及宗教职业者渐渐使用“清”“真”“净”等字来形容礼拜寺。明洪武元年(1368),“清真”被作为一个词,用以表示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事物。明末清初的伊斯兰教汉学家王岱舆更是在其《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中用“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对“清真”一词进行了纯伊斯兰式的阐释。随后,诸多伊斯兰教学者纷纷在“清真”一词的原有词义基础上,对其进行伊斯兰化的阐释,使其成为中国穆斯林的一个专用术语。中国的清真饮食,在具备阿拉伯-伊斯兰饮食文化标准应有因素的同时,也在烹饪技术等方面参照并吸收华夏饮食文化的经验,从而形成了兼有两种文化体系特色的独特饮食品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严格的禁忌性、历史的悠久性、鲜明的地域性、品种的多样性和食用的广泛性等方面。

二、北京清真饮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通常意义上的“北京菜”实际上由山东菜、清真菜和宫廷官府菜三部分构成。清真菜作为北京菜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其历史非常悠久:唐永徽二年(651),第一个阿拉伯使者会见唐高宗,打开双方互通有无的大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首次出现“回回”一词,泛指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元朝时,“回回”大量涌入北京,后人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饮食市场上开始出现清真食品。当时的清真食品,主要是临街设摊,或走街串巷,提篮小卖;明朝时,北京清真饮食的专业厨行正式形成;清朝后期,开始出现清真菜馆;民国时期,清真菜已经成为非常完善的餐饮风味,是京式菜系重要的一支;1956年底,清真小吃店进行调整改组,实行公私合营,最终合并为校场口小吃店、大栅栏小吃店、南来顺小吃店等17个规模较大的清真小吃店。笔者曾在《北京档案珍藏展图录》一书中看到过一组由西城区档案馆收藏的《建国初期前门大街和大栅栏商业街调整规划图纸》档案,档案形成于1957年,反映的正是当时对前门大街和大栅栏两条商业街上包括清真小吃店在内的所有店铺进行调整的情况。正是经过如此经年累月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今日集质地脆嫩、口味醇厚、汁浓不腻、原汁原味等诸优点于一体的北京清真菜系。

由于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辽金以来就云集了天下各方各族人士。因而,多种饮食文化在北京都有所体现,而清真饮食又极善于博采众长,吸收其他风味菜肴的烹调技法。因此,为适应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北京的`清真菜在传统清真菜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汇了九州各地不同风味菜肴之精华:从蕴含着西域风情的油炸馓子,到透露着游牧民族率真性格的涮羊肉,再到浸透着江南细腻温情的八宝莲子粥……可谓包罗万象;从讲究气势排场的全羊宴,到百吃不腻的锅贴羊杂,再到实惠经济的焦圈、豆汁……可谓应有尽有,可以说,它照顾到了从朱门绣户到白屋寒门各阶层的问顾者,做到了丰俭由人、应付裕如。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约万人,主要分布在教子胡同、马甸、大兴、密云等。作为中国的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每年有许多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北京举办,这些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北京餐饮业的发展。而且,作为中国吸纳游客最多的旅游城市之一,北京的餐饮业也因旅游业而受惠。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北京作为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设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使馆,跨国公司总部、分支机构或驻京办事处等。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就多达四十多个。国际交流和商务往来的不断升温,刺激着北京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非常可观的消费空间。仅《北京餐馆指南》《中国清真美食地图》《中华老字号》等书中收录的清真餐馆就多达500多家。其中,一些老字号的清真餐饮企业深受顾客的喜爱,如:被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的鸿宾楼饭庄,是北京唯一一家天津风味的清真饭庄,清咸丰三年(1853)创办于天津,1955年迁到北京李铁拐斜街,1963年迁到西长安街。郭沫若在一次用餐后,对鸿宾楼赞不绝口,题藏头诗一首:“鸿雁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台赤帜红于火,好汉从来不畏难。”诗的每句首字联起来即“鸿宾楼好”。鸿宾楼的菜肴多达数百种,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鸡茸鱼翅”“红烧牛尾”“扒驼掌”等一直广受食客喜爱。

在过去,北京餐饮业被称为“勤行”。“勤行”除了包括上述各种高、中、低档的实体餐饮店外,还包括一种专门承办民间宴席的“厨行”。当时,北京城内并不缺乏好的清真餐饮店,可在新中国成立前有一条规矩:清真饭馆只应散客,不接宴席,婚丧嫁娶的流水席要由当时北京城内的二三十家厨行世家承办,这些厨行世家主要分布在牛街、德胜门、王府井等地。厨行都没有实体店面,而是在办事人的家里露天搭建简易帐篷,应办事人之需摆出几桌到几十桌不等的席面。当时厨行界有一行规,叫“不串片儿”即牛街的厨子不往北,德胜门的厨子不往南,各处的厨子不轻易跨区做买卖。一般而言,每个厨行的常备菜点有150道左右,这些菜点全靠厨行世代口耳相传,强记硬背。   由于清真菜在用料做法上有很多禁忌要求,因此,这种流动家宴对主厨的考验很大,从订料、备料到砌灶烹饪,主厨事必躬亲。一般而言,清真宴上的菜品上桌顺序依次是:压桌、扣菜、汤菜、炒菜。通常“从落座到起座,一起清真宴就只有20多分钟,这一拨人吃完,紧接着就要换下一拨人。一起宴席一般要上二三十道菜,主厨要连续做出蒸、炖、炸、扣、炒等菜品,几乎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果要同时开10桌以上的宴席,对菜量的要求还很大。所以,需要厨师准备充分且精神集中,否则是无法应对的。”[2]

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里平房大院儿越来越少,各类大型的清真餐饮店纷纷办起了酒席,北京的“厨行”日渐式微,如今只留下了“厨子舍”一家。为了保留这门手艺,厨子舍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第五代传人舍增泰收了女儿和侄子为徒,想要培养“厨子舍”第六代传人。但是,毕竟如今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外界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厨行也许不会再恢复昔日的盛景,也许最终将归为一份珍贵的平民记忆,但是这不影响它曾经的辉煌,也不影响人们对其背后蕴含的行业精神及平民文化的认同。而这种精神与文化内质是可以透过人们的情感共鸣,渗透到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从而被代代相传的。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作为行业的厨行衰落了,但是作为北京清真饮食文化和城市文化一部分的厨行文化却仍然朝气蓬勃,焕发着生命力。

三、意蕴丰富的“清真餐饮”

曾有很多学者主张,饮食文化可以作为一个界定“我族”与“他族”的外显标志。但笔者认为,饮食文化实际上会随着场景和赋意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固定作为一个民族或者族群区别于他族的外显标志。很多人习惯用清真饮食作为区别“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外显标志,但实际上不同身份、角色的人出于不同的原因,或许会有着相同的饮食选择。穆斯林、民族信仰者、普通居民均会出于对角色、身份、利益等因素的考虑,而将食用清真饮食作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从而使得“惯用清真饮食”这一行为不具有划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意义。因此,食物及其附带的饮食行为只能被视为是主体表达观念意识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媒介,而非将“我族”与“他族”进行区别的特定标志。

“清真餐饮”看似是一份被经营的生意,但其中浸润着的却是满满的人情,而用这份“人情”创造与书写出来的,则是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北京清真饮食是北京城市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延续和发展的一部分,它通过所用食材和制作技艺的传承得以保留,并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精神通过人为的力量得以传递,从而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当一些“老字号”因城市发展规划等原因被迫搬迁时,很多人宁愿费一些周折、花一番工夫,也要重新找到它们。因为,这些“老字号”不仅仅满足了食客们的食欲,也能够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对城市的味觉记忆,使他们安心地融入城市生活。正因为如此,当昔日风靡一时的厨行在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时,会有那么多“老北京”感到不舍与难过。或许,约翰?S?艾伦说得没错:“无需生活在食物匮乏状态下的人是幸运的,对他们而言,简简单单的食物就是潜在的美好回忆的来源。应当谨记,各种力量,个体的、集体的都参与塑造我们与食物相关的记忆。或许这样能帮助我们把糟糕的事抛在一边,而创造更多关于美食和美好时光的记忆。”[3]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白仲俭.北京老字号传奇[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2]杨永和口述,马景海整理.北京清真菜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约翰?S?艾伦.陶凌寅译.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与旧书藏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旧书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带上诚信的行囊,与诚信一路同行,人生的步履就会更坚实沉稳。

——题记

“叮铃铃……”放学的铃声悠扬响起,一上午的功课终于结束了。我背起书包,一甩头,出了教室门口。

募地,后面传来一阵怪笑:“瞧瞧他的书包,莫非他是一个收破烂的?”“哈哈,看他的书包,惨不忍睹,还宝贝似的,都快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不用说,又是我们班那几个调皮蛋在发疯了。我懒得理会他们,加快脚步往家走,因为今天妈妈已经答应为我买下那梦寐以求的米奇书包。“下午,下午我一定让他们对我行注目礼,让他们个个目瞪口呆的……”想到这里,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一路狂奔回家。

回到家,一个精美的新书包展现在眼前。顿时,我的脸上宛如动画版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轮流呈现,激动得几乎“涕泪满衣裳”,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妈妈面前,给她来了个熊抱,双手作揖,说道:“孩儿叩谢母亲大人。”妈妈微笑着,摆出一副摇头晃脑的样子:“不足挂齿,不足挂齿也!”我又来到米奇书包前,爱不释手地摩挲不已,沉浸在幸福的暖流之中……

这时,一阵急促的门铃声传来,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表弟。只见他扬起下巴,炫耀似的给我一张满是大红勾的试卷,试卷的顶端赫然写着“100。”我顿时傻眼了,方才的兴奋立马烟消云散。想起了我和弟弟在桃园下的许诺:如果你这“无业游民”也能考100,我就给你一个米奇书包。“怎么样,我的米奇书包呢?”弟弟说完又扬了扬手中的试卷。弟弟的话犹如当头一棒,都怪自己信口开河呀!怎么办,怎么办?要是给了弟弟,那我岂不是以后还得背上那个旧书包,遭受那几个调皮蛋的“冷言非语”,如果不给呢……我纠结着、困窘着,一时无语。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打破了一时的尴尬气氛,语重心长地说道:“做人最宝贵的是诚信,书包没了,可以再买,但诚信丢弃了,却很难再找回……”说完满怀期待地望着我。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头仿佛划过一道亮光:对,诚信才是无价的,是金子也无法买到的。”于是,我毅然提起我日思夜想的新书包,塞到弟弟的怀里……

新的一天又来临了,背着那个发黄的旧书包,载着沉甸甸的诚信,我自信地踏在上学的路上……

历史是一本旧书。

微微泛黄的封面,是因时间流逝而显得古朴沧桑的痕迹;略显粗糙的书页,是无数人千万次翻开的证明:简单客观的文字,虽不富有生趣但是真实鲜活的存在。

历史这一本旧书的出版时间已久远至不可考,但翻开它,我们却可以探求历史发生的时间,追溯往昔的记忆,感悟真实的过去。

从目录索引,我们开始品读这一本旧书。

第20页,是公元前221年,是我国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最初,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辉煌痕迹。在这一页我们读到了秦朝的兴起,秦朝的统治过程,乃至秦朝的衰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亡秦族矣。”短短数行文字,既记述了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也给予后人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品读历史这一本旧书,既收获了知识,也感悟了警示。

第1049页,是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曾经万众欢庆的开国大典。往后翻,是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书中记载了共和国的诞生与发展,磨难与成就,在历史的新篇章,我们品读并仿佛在经历着那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喜悦与自豪,那种取得成就的愉快与骄傲,那种虽历经波折但终有发展的激动与欣慰。我们品读历史这一本旧书,既收获了知识,也感悟了在曲折中前进的坚忍品质。

第1298页,是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始。

经过拨乱反正,动荡终于过去,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正在走向世界这一大舞台。不断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上升,国际声誉也在不断提高。历史这一本旧书密密麻麻地写满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种种成就,也写满了中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政策方针与成效。我们品读历史这一本旧书,既收获了知识,也感悟了精神,不断向上发展的勇毅精神。

鲁迅曾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而我们品读历史这一本旧书,正是带着这种不满足的精神不断探求,探求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探求在艰苦中成就的坚忍品质,也探求不断进取发展的勇毅精神。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凭着在历史这一本旧书中学到的警示、品质、精神,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给自己更多成功的可能。

历史是一本旧书,但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新的生活。

卷了毛边,折了书脚,这是一部旧书的品相;泛黄的纸张,氤氲的樟脑香气,这是一部旧书的气韵;依旧清晰的文字,依然鲜活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这是一部旧书的灵魂。

就像古玩一样,旧书是时光深处走出来的历史的使节,操着多年以前的语言,向人们娓娓讲述光阴的故事。

点起一豆烛光,温一壶绿茶,在轻盈的茶叶上下翻飞时,捧一本旧书,看着字里行间自己曾做下的批注,读着自己昔日稚嫩的见解,时光模糊了界限,那多日想不明的问题在书的指点下,也在从前的自己的指点下豁然开朗,每一本旧书背后,都藏着一位智者,一片幽深的时光之海。

有一位诗人说:雪花是天堂写给人间的信,于穿梭中沟通了尘世与天堂。我想说,旧书是昨天写给今天的信,于捧读中消除了时光界限。

若非如此,那“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何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那被称作历史之鉴的《资治通鉴》何以被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反复拜读?旧书是历史的使节,它在冷静理智的叙述中给人以思考,逝去的史实在旧书中得到了永生;它以薄如蝉翼的纸张承载了千万年的历史兴衰,荣辱更迭,转而以清晰明了的语言给后人以告诫。

若非如此,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何以引得后人慷慨激昂?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何以引得人们愁绪满怀?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以使人气壮山河?旧书是情感的记录,它以一纸墨迹记录下旧时人,旧时情。报国无门的悲壮,友人逝去的伤感,爱国爱家的豪情,任时光荏苒,人已去,情仍在,旧书被再次翻动时,每一种情感都在低吟,发散,当遇到同样的灵魂时,便成了知音,穿越千年的真情仍然可以催人泪下。

如今的年代,是一个人人都想当作者却找不到一个读者的年代,纷繁的都市的脚步踏碎了细腻的梦,旧书躲在角落里低语,低语着历史的告诫,低语着“陌上花已开,君可缓缓归”的古老约定,低语着不灭的情,不变的理,渴望被人阅读,被人理解……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所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捧起一本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每一本旧书背后,都藏着一个幽深的海……

这是一所老教室、同很多老人一样、那用白石灰、粘土、绿油漆制成的身体已经孱弱不堪。没有人来探望它、它也整日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和它的孩子、一本旧书。不愿离去。

书,身处在一片长满杂草的角落、但这并非他所愿。他记得送走最后一批学子时、他们撕扯着他的身体、扔到空中飞舞以宣泄心中的压力、地上白花花一片、刺得人眼生疼、最后终于人去楼空了。

他记得年轻时居住过的那所大房子,他依稀想起人们叫那干净的房子为教室。那时他可以在孩子们的读书声中清醒,看着五星红旗在阳光和孩子们得注视下升起、然后从容的敞开自己的身体,引出孩子口中朗朗的读书声。

那么温暖的小生活,像铃声里弹跳的音符,平静但愉悦。

后来,新区建设,这里渐渐没有了人烟,孩子越来越少了,书工作愈发辛劳。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他想。于是他在劳作中常有破损,待日落西山,慢慢的睡去,稀疏的下楼声响里,缺少了那种相依相伴的触感。

就是这样,在一个昏黄的夕阳中度过了又一个夜晚,如同他日渐失去墨香的青春。

再后来,孩子大了,老师老了,书也不再年轻。他与破房子在一起,被弃置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之上。过了些时日,书感觉把心和他系在一起的主人走了。他有些难过,虽然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于是书也懒得挪动,终年沤烂在黑暗破败的小房子里。

每日的虫鸣有书的眼泪,合着露水,但其实书并没有眼泪,这么文艺地说只是因为他确实哀伤。那些思念的愁绪,终于像侵蚀的风沙,刻进了书的身体和心。他老去,像开头所说。和房子一起垂垂老矣。

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他不知道城里白领们说学校是伟大的地方却没能回来看他一眼;他不知道有些人矫情做作地说感谢陪伴过他美好时光的书;他不知道有很多有他而起的名字流行起来,电子图书,网络文库,等;他不知道说起“书”字时再也没有人想起他。

后来呢?再后来呢?

后来破房子终于塌了,也终于物是人非。他非常渴望有人再来把他带在身边,渴望着有人想起那灿烂的淳朴的年少时光。

是谁不肯自一壶黄粱幻梦中醒来?

书终归不会知道答案。他只想,何时会有人再把他带到,那群充满梦想的白瓷美奂的建筑物中去。

旧书

看到旧书,首先想到的是破书,但仔细一想,旧未必就破。如千年狐妖,反诱人得很。《聊斋》里的那些穷秀才,没几个逃得出她们的裙摆。我又想到老书,但老书和旧书又不一样,现在不是时兴国学么,大量的老书得以再版,大量老书以新书的面孔出现,即老书又未必就一定旧。

少年时代逛书店,最常光顾的地方是新书专柜,认为那里才能见新作品。可读来读去仅两字:新瓶。现在,每到一个地方,我仍然会逛一下书店,直奔书店的角落,挤进那几乎蒙尘罕迹的柜前,取上一本最旧的书翻看。

可看得多了,又索然无味,仅觉两字:旧酒。因为据说,只有封坛的才是好酒,酒如不封坛存它个百五十年,则不醇。所以,窃以为把旧书比作旧酒是非常高的评价。思及此处,我于是又开始责怪自己:少年时不知珍惜,竟把老祖宗留下的旧书当成草纸,揉擦扔弃……我甚至想,如果当初懂得珍惜,自己或许已是“国学大师”了。看来,草纸未必就不值钱,至少是有很大的机会成本。

为了挽回把旧书当成是草纸的损失,我于是开始培养自己的另一个陋习:于草纸中找旧书。很庆幸,我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什么国语读本,什么规,什么戒,什么奇,什么异,通通都被我翻出来了。可是,翻去覆来,除了爱莫能助,我什么都没有读出。无语。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老妪,每到傍晚的时候总会站在村头的田埂上用晦涩的古语骂街,我当时很是不解她究竟在怨恨什么? 而立之年后,我终于醒悟,那位活了90多岁的'老妪其实也是一本旧书,当她好不容易熬成了一本旧书,希望别人去认真读她的时候,却已没有人愿意再读她。不久,老妪逝去,我却于葬礼上的哭呵之声中又听到了晚辈后人们的悔悟之心,当时我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又觉得自己又一次失去了成为“国学大师”的机会。

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们芸芸又何尝不都在去往旧书的过程?且不说多么惊艳花前的玉容芳华都终将老去,即便是那经年苍柏的翠枝上,条条纹路,又哪处不折射出岁月的无情。

如果说过去是一坛陈酿的老酒,旧书就是其中令人回味的一杯;如果说过去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旧书就是其中永不褪色的一笔;如果过去是一朵普通的花,旧书就是那碾成的春泥,即使凋落也始终折射着花的灵魂。

旧书,带着它传播文化知识的神圣职责来到我的生活,让我每每读之都有所收获。

翻开旧书,从一行行浸满书香的油墨中,我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爱国志士文天祥在临刑前发出的最自豪的声音;“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主张维新变法兴复中国的谭嗣同对浩瀚天穹发出雄狮般的怒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爱国诗人陆游临死前对国家安定的牵挂。于是,在品读中,我的内心又增添了几分爱国热情。

翻开旧书,从一个个古今中外名人的奋斗史上,我学得了直面人生,战胜困难。因为奥斯特洛夫斯基教给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向我诠释了身残志坚的深刻含义。于是,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我又多了几分淡定与勇气。

翻开旧书,从一个个清新遒劲的字迹中,我懂得了人生哲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教导我要不断创新,不断接触新事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不要为表象所迷惑,一切险境都有它的解决方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看到了旅途中也有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景象。于是,直面生活,我又多了几分睿智与成熟。

翻开旧书,从一句句富有诗情画意的诗行中,让我在繁忙之余学会了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既有静景又有动景,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早春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在眼前的是大片青翠欲滴的荷叶,还有最引人注目的荷花,微风拂过,我仿佛嗅到那淡淡荷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即使在凋零的秋天也有别致的枫叶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是寒冬中老翁独自在空山垂钓的雅致。于是,直面自然,我又多了几分留心与发现。

旧书,有时是一盏饱经风雨的灯,虽灰尘满布,却能照亮夜行的路;旧书,有时是一条古老的乡村小道,却能把你引到黎明;旧书,有时是一张残纸,但用心阅读,含英咀华,总有启示。

闲时无聊,我整理起满屋子的书本打磨时光。我不禁发现,书本真是多,多得令人整理起来手酸,多得要抬起头张望半天,多得不能用三位数记算,哎哟。

同学们谈起借书总会说:“去王一可的免费书店借吧!”说实话,家中书本多得成灾,若大的书柜也已塞满,正所谓“迷你书店”。我抽出一本,封面已落满尘埃,模模糊糊地看见几个字。我用毛巾轻轻擦去灰尘,六个字映入眼帘:奶酪中的青蛙。多么熟悉的题目啊,多么熟悉的主人公卡琦娅啊!这曾经是我最喜爱的书,每行字中都流露出卡琦娅的天真,每个成语下的横线都是我认真看书的见证。可岁月流失,纸页有些发黄,颜色有些暗淡,但它永远是一本“新”书。它的角落没有折痕,它的纸上除了文字还是文字,它的内容依然丰富有趣,它所蕴含的道理依然令人受益!没有了原先那绚烂的色彩,可内容还是令人回味一生,它永远是一本好书。

这么多旧书中,有些是被我看了一遍,就束之高搁,久而久之,灰尘在这里安家了,页面发黄了,书就旧了。有些则是令我爱不释手,翻了无数遍,变旧了。有些内容特别精彩的,受大多同学的欢迎,多次传阅后变旧了。其中《猫武士》就是一个代表,这套书是“受伤”最严重的,因为它在十多个人手中漂流过,回到我手中时已破烂不堪了。看着这六本书,我回想起了以前。当每一本《猫武士》离开,我的心中就多了几分担忧,我的书是不能有半点肮脏、半点折痕的,破损更是不能有。可当书又物归原主时,我的心就像被刮了一下,这还是我的书吗?书页掉下了,封面上满是污水,纸角被撕了一大块,我的内心好痛、好痛,爱护书很难吗?有那么几次,我向妈妈提出要重买《猫武士》,原因是我的书不能如此破烂,我眼中容不下这些污点!但妈妈拒绝了我,说旧书有旧书的意义。我太失望了,我没有将书进行“保养”,我宁愿破损,也不要看见一本缠满单面胶的破书。不过,也有十分爱护的。记得有一个同学借了我的书,只为了洒在书上的几滴水,就把同桌的手掐了几个淤青,有点儿过分。虽然归回来的书有好有坏,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书一本本地借了出去,与同学分享书中的知识让我感到快乐。

现在依然有新书不断地来到我家,新书虽然很新,里面的内容更让人向往,但我更喜欢我的那些旧书。因为旧书里面不仅有深刻的道理,还有同学之间的小故事。

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4]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周亮:《周芜全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6]杨柳:《晚明文化的“雅”与“谑”——明刻版画名品〈青楼韵语〉》,《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015年.

[7]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

[8]周芜:《中国古代版画展览图录——美术资料选辑(三)》,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通讯》编辑组,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会筹备会展出组,1984年.

[9][日]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中国古代版画展》,町田: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1988年.

[10]曹凯.记录与实验:DV影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35.

[11]徐渭.南词叙录[G]//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240.

[12]李小彬.明万历间汪氏玩虎轩刻本《琵琶记》版画及其制作[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6.

[13]俞为民.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文学遗产,1994(6):84-95.

[14]徐宏图.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36-52.

[15]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艺术科技,2013(11).

[16]屠隆.考盘余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15.

[17]朱彝尊.明诗综[EB/OL].[2020-02-12].

[18]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5):36-39.

[19]蒋炜.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4(4):19-24.

[20]罗文茜.浅析版画艺术的设计形式.工业设计,2018(8).

[21]刘世德.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16.

[23]李娜.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2-197.

[2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2.

[25]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1-78.

[26]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87-91.

[27]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40.

[28]段世昌.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版画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9(13).

[29]罗博.徽派版画艺术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1).

[30]张东东.论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美与时代(中),2018(12).

版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1、版画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代社会科技日益狂深,人们对民间的艺术尤其的关注,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更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有责任去把这样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2、综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版画可以木版上刻,也可以用丝网制版,也可以用卡纸制版。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总目标:借助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包括:刻版的刀法、刻画内容的抽象艺术形象、刻制时的人物表现的内在品质等,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堂来展示版画的优势、挖掘版画的艺术精神、开拓学生在绘画领域的表现,结合工艺的效果来研制、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效果。从而研究学校美术课堂的上的绘画辅导。

2、子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传统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上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传统工艺和现代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传统的版画课题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同时还要达到以下的几点分类目标,了解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开发、研制新的版画形式。

共同发展目标

1、通过在尝试新的版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版画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让版画在学生的绘画领域运用并有所创新。

2、借助版画的刻、印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发挥版画的艺术特点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

3、发展新的版画艺术形式,表现美术学习的多元性质。

4、通过传统版画的研究达到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以版画为通道,开发新的美术学习形式和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1、该课题时以传统的版画艺术为出发和起使点,作为课题的研究的平台和基础,研究各式各样的版画形式和作品特色,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领域有所创新,得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样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层次、厚度,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领域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表现美术、研究美术。

2、研究出新的版画作品效果、版画的上课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效果,改变传统的绘画辅导方式,使其得到更加多样的表现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周期

1、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班、偶数班对照分析的效果。

2、实验的'周期是1年内(20xx年2月-----20xx年2月)

五、课题的假设

1、传统的版画艺术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2、自变量:在传统的版画形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

3、因变量:传统版画形式、效果和现在的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造型、设计、表现的结合,研究系列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效结合的美术表现形式。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织结构:

1、教研员引领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负责人和美术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专业理论方面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xxxx——小学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主持过课题试验,成果卓著。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专家引领

xxxx——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课题成员

xxxx——小学高级教师及专业主管,个人荣获20多次国际及国内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及各类奖项若干,在全国核心刊物有论文发表及个人专著获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曾参加过西安市、陕西省、全国的赛教课,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性强,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少儿书画大赛,成绩显著。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门成立了该课题领导小组,由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

2、本课题由三所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经费保障。

4、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版画教学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因此,其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可以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2、美育理论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美育有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美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系统的开放结构,它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美育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过程主要以意向和情感的激发与交流为基础,因此美育活动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及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反映,需要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因为活动无疑是增进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方式。

3、现代课程改革理论

现代的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有机体即: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综合探索的综合运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版画工艺更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传统民间版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版画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版画创作活动体系。通过剪版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精神。

九、课题组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版画创作、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理论。

2、撰写“小学版画创作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点重点。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进行学生版画创作。

3、编写版画创作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和意义,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在版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1、20xx年2月-20xx年4月

了解版画创作艺术的内涵、特点,感受版画艺术作品的特色。如:构图新颖化、机理多样化、色彩厚重化;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以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创作方法为主要的课堂任务。

在这个阶段有主要的版画创作作品欣赏教案和课堂教学照片为准。

2、20xx年5月-20xx年10月

研究制版形式的多样表现内容,学习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等。重点是把握版画创作的工艺和形式、效果。

该阶段的以作品展览、教师的上课、学生的作品为主要的依据手段。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版画创作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十、成果预设

1、以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版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成著作或论文。

2、相关的展览、作品集。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范文

【摘 要】与知识相比,想象力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中,随着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不断地拓展,其想象力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任何束缚,让孩子们画出来最动人、最精彩的个性之作。版画有其它美术绘画的共律,也有着艺术的自律,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践中,共律、个律的艺术素质通过不断积累,将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技艺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版画;教育;意义;作用

一、绪论

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培养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少儿的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

二、少儿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版画制作中的随机应变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少儿在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且还学习了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如何上好少儿版画课,提高孩子们的版画知识艺术素质

1、动员孩子们主动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少儿版画课,教师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少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例如:版画活动《北大荒的土地》中,教师引导少儿观看版画《北大荒的土地》,画面非常简单,就是宽阔的农田,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连想以往看到的一望无边的农田原野,引导少儿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版画活动,让少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创造性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田野,在贯彻了审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充满了童真。

2、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少儿对版画艺术产生形象思维

教师的讲解演示,是实际示范操作与语言解释相配合,通过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显示出来,使少儿了解与掌握版画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把技能技巧告诉少儿。

例如结合实物讲解版画《葵花》。老师在讲解版画《葵花》时,重点讲解葵花的形状,葵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照片演示前后关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挡住的部分怎么画?几句话少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例如版画《蝴蝶》。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运用范画向幼儿讲解蝴蝶的对称。再通过教具演示来讲解化解难点。最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具体讲解指导。讲解与演示相配合,讲解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

3、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激发少儿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少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的方法。

由于少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游戏练习法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运用涂色游戏,由教师画出轮廓,幼儿涂色进行。也可以通过添画游戏,由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还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由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掌握绘画方法。

4、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像写作文一样要注意承前启后,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板过度,拓印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度,做到循序渐进。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要用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版画的特点,简洁、黑白对比强烈、单纯和鲜明等特点,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也要注重针对性。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要因人而教,深化教学。

四、结论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我国版画美术教育工作,特别应该注重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工作,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孩子们及时培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就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努力促进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等.《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R/OL].

[2]张广慧.木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杜,1999.

[3]美术文献[M].湖北美术出版社.

[4]隋丞.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5]《国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6]《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宋皇赵恒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如用现代理念去解释,意为:读书便是接受教育,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可见,读书,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件有益的事.

从古至今,颇有成就的人都懂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刘邦率军抢在项羽前攻占了秦都咸阳,部将涌入储藏金银财宝的仓库,将各种财宝拉回军营.只有萧何率领士卒直奔秦相府,寻觅秦政府的律令图书.有些将士看他整日在拣书,感到非常可笑.但萧何却认为这些旧书价值连城.正因为他读了这些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籍和社会情况,才能在偶来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和安邦治国大业中起了重大作用.还有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尔基说过:"几乎每一本书都似乎在我的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窗口."书,是使人明智的财富!

我从小与书结缘,《十万个为什么》带我遨游知识的海洋;《安徒生童话》赋予我想象的天空;《骆驼祥子》告诉我旧时的腐败生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让我跟着保尔·柯察金一起奋斗......

书,我从小到大最要好的朋友!它带给我幻想,带给我欢喜,带给我一片轻松的天空!"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此话出自莎士比亚之口,仔细琢磨,意味深长!读书,故然是好事,但是,只读书,不思考,则无用!只读书,那是加法.但,如果从一本书中明白了一点点道理,则为乘法!智慧中无书,就如鸟儿失去双翅,再不能自由翱翔,不正是这么道理嘛?

我读书,所以我快乐!如果书是一望无际的快乐的海洋,我愿永远做那一叶漂泊在一片汪洋上的小船!

书中自有黄金屋_写书的议论文800字

书,乃中华五千年来的精神宝库。我国在五千年前就有了文字,有了千古流传的历史。读书可使人看清理想,使人才华横溢,也可使人走向成功走向希望。

几千年来,不论是记载历史的《史记》,还是描写社会的各类小说,书,使我们和遥远年代的祖先相识相认,感受他们的呼吸和跳动的脉搏。虽说当今社会中已有不少人失去了对读书的热爱,但是书却还是中国的魂,中国的宝。因为中华五千年来的兴衰荣辱都记载在书上,不是吗?

我爱书,也爱读书。不单只爱读,也爱研究,也爱写。虽说有很多书我至今还没看过,但是就求学12年来看的书,都已令我受用终身了。书中最爱的,便是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每看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因为曹雪芹先生是处处留给人无尽的遐想。这是一本好书带给一个人的深思,更是一种文化带给人的精神食粮。

网络的普及已经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人对读书的看法了。在生活中若是遇到问题,更多人会选择上网查找,而越来越少有人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了。因为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更多的人讲究的是时效,所以方便快捷的网络成了大家的首选,而图书馆也快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了。有时同龄的人会问,为何要买书,上网一查什么书都有了,何必花那个钱呢?试想,若是什么都从网络上查找,那书的意义又何在?读书并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更多是为了读它的思想、它的灵魂。其实书同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有的书就代表作者本人,那是一个鲜活的灵魂诉诸文字的感叹。并不是简单的白纸黑字,毫无生命气息!

一个国家的灵魂,在于他的文化,那文化的发展不都是由文字编纂成书代代流传吗?!国家的魂,人的魂,都是由书记载。那么,现在为何都丢弃了自己的灵魂,为何都遗忘了国的灵魂?难道真的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原因吗?

我想不然,若是有更多的人选择阅读而不是上网查询。那么社会的灵魂会更加鲜活;若每个人都将书作为一个灵魂看待,那国之魂也必然鲜活起来。

读书不仅意味着接受和理解,更意味着对时代的感知,对文化的传扬。

读自己的魂,读国家的魂,社会也会因你的阅读而鲜活的。生活也会更加多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_写我的读书旅程作文700字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听爷爷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为书中都藏着黄金和美玉,就吵着让爷爷给我去买书。

谁知拿到新书,翻开崭新的书页,除了书中散发出的淡淡油墨香外,并未发现什么黄金和美玉,原来爷爷也会人!

虽然书中并没有我想象的东西,那时也还看不懂书上深奥的文字,但书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样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故事书——《安徒生童话》。从此每晚睡觉前,我总会缠着妈妈给我讲书里的故事,是妈妈温柔的声音伴我进入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我看到孤独的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听见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森林里一同玩耍的欢声笑语,也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的生活,流下了泪水……

慢慢的我不光爱上了听故事,也喜欢上了讲故事,在上幼儿园时我就已经是小朋友中的“故事大王”了,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小朋友缠着我给他们讲小红帽、白雪公主、丑小鸭的故事,有着一肚子故事的我当时在同龄人面前是多么的神气!

书给我带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我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当遇到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同时把里面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并时常重温。脑中的词汇丰富了,写作水平就提高了,我的作文时常会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中诵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越来越多,看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深深感受到书中也有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在阅读毕淑敏阿姨《心是美丽的小箱子》时,我感受到一位母亲无限关切的目光;在品读冰心前辈《再寄小读者》时,我体会到了一份长辈无比温暖的关怀;在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时,我看到了一代名将的赤胆忠心……

书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更告诉了我如何明辨是非。从书中我明白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叫善,什么叫恶……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原来爷爷从未过我,我从书中得到的又岂能是黄金、美玉所能比拟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_关于书的作文600字

读词典,为什么半个小时也读不完?读《金庸》,《哈里波特》一小会功夫就可以读完洋洋洒洒几时页。也许这就是书中的黄金屋。

前几天,我读了两部系列丛书,一本是《金庸》,一本是《哈里波特》,这下可解了我的馋。读完之后,那滋味相当的爽,比做了桑拿还舒服。至今我依然沉浸在书香中。

《金庸》在这次活动之前对于我来说那可是禁书,小时候,偷偷的看过一回,结果都怪那金庸老头写的太好了,我看得如痴如醉,竟看到夜里 12点。从此老爸下了禁书令。这次我终于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中间的语言简直是无与伦比唉!每一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读它就好像在看电视剧,一招一式仿佛都映入眼帘。每一位英雄都是栩栩如生。我读每一本书都在享受。武侠小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并不是危害,里面的语言正是我们想不到的,文字是很美的,它既能让人们为它拍案叫绝,也能让人们为它魂飞魄散。时而平静如流,时而精彩纷呈,时而高潮迭起,时而恐怖惊险。这就是武侠小说的魅力。我读《金庸》,最大的心路历程就是“一个人可以因时间而改变,也可以因空间而改变。我们要在渴求知识不磨灭自己的小说信念,才会快乐。”

现实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科学,科学是理论性的世界。文人将很难超越,但是罗曼罗林做到了。她把未来神秘的科学与魔法结合在了一起。就这样《哈里波特》在一列驶向冬天的魔法学校的火车上诞生。一部充满了想象力的杰作震惊世界。霎时风靡全球,它讲述了一位魔法少年在正义与邪恶的成长经历,对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育。未来的世界将充满科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时间是有限的,书海是无限的,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读无限的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_写书的作用的作文600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世人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古至今,书,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本称之为“名着”的好书,不是因为它字数的多少,也不是因为写书的人德高望重。而是因为书中内容的精湛值得人们翻阅,值得人们借鉴,值得人么学习。

许多远近闻名的作家用毕生精力打造一本厚实的书籍。肤浅的人嘲笑他们碌碌无为,殊不知爱文之人即是如此,他们以写作为乐,借笔墨代替自己生命的延续。那一颗颗平凡的字眼,字字将文段排列,段段将文章构成。

舞蹈能划过人们心弦,却不能刻在心中。

画作能勾勒人们情绪,却不能成为永恒。

唯有书,它能吐露人们的心迹,震撼人们的心弦。他平凡而普通,人们都有拥有它的权利;它高尚而精炼,人们称它为心灵的创可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时候,人们靠读书做官来养家糊口。今时空,人们靠读书学习来完善自我。

小时候,总也写不好作文,那七歪八扭的文字呆呆地定在作业本上,那样不起眼。母亲告诉我三个字:“多读书!”半信半疑的我开始大量阅读材料、书籍。慢慢地,我靠自己所学的知识炼就一些优美的散文。成绩也随之步步高升。直至现在,我对母亲的那句话深信不疑。

多读书,读好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那间弥漫着书香之气的黄金屋里:有孔子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有冰心乐此不疲地向我们展示她的诗句。有公鸡的打鸣;有大海的呼应;有秋风划过树叶的声音;有小孩子的嬉戏;有世人勾勒的美丽。

书。将人类的历史雕刻,将古老的文化传承。

书中自有黄金屋,屋中自有爱书人。

  • 索引序列
  • 与完美计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完美背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美国探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美食一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旧书藏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