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开题报告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设计方案象牙塔中,大学生恋爱早已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留心的人们会发现,不论是在林荫小径、操场边上,还是教室角落 、熙攘餐厅,恋爱着的大学生出双入对、缠绵依依,毫不理会旁人的存在,别人似乎也是见多不怪、视若平常。可是,他们的恋爱是仅仅为了随大流,还是为了将来能与彼此结婚?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到底是怎样的呢?设计关于这个话题的社会调查时,在参考了一些资料后,结合自己的考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是否有结婚的打算;2. 心中理想的家庭模式;3. 最合适的结婚年龄;4. 与配偶间最理想的年龄差距;5. 在选择配偶时最优先考虑对方的什么条件;6. 是否认为应当婚前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自己在结婚时是否会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7. 婚后,是希望自己的妻子做全职的家庭主妇,还是希望其有一份工作;8. 最希望的婚后家庭开支分配方式;9. 是否打算生育小孩?婚前还是婚后生育小孩?婚后什么时间生育小孩;10. 婚后是否会瞒着妻子仅仅因为生理需要或刺激与异性发生“一夜情”;11. 如果婚后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其他异性发生性关系将会又怎样的行为;12. 对于配偶的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最不能忍受的是那一种;13. 婚后最想为妻子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眼睛”,是读者关注的首个要点,特别是对于社会学专业论文来说,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导师的评审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社会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体育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社会再生产机制: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的人类学阐释--来自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民族志 报告

2.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

3.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 文化 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

4. 社会分层视角下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 体育运动

6. 体育类大学生违法犯罪情况探析

7. 湖南省体育产业统计机制的发展与保障

8. 体育运动对干预青少年网瘾作用的研究

9. 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分析--兼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的革新

10. 社会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图瓦人. 克里雅人. 罗布人民间体育文化研究

11. 浅析个人主体性不同时代的体育目的

12. 中国古代女性观的嬗变与女子民间体育的历史回顾

13. 休闲体育对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研究

14. 用体育运动戒除学生网瘾的可行性分析

15. 社区体育对社会资本的构造性功能

16. 后现代女权主义与美国妇女体育评述

17. 体育明星崇拜对青少年影响初探

18.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

19. 体育生活化视域下的和谐家庭构建路径研究

20. “社区. 学校. 家庭”体育一体化的研究--以景泰社区为例

2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以散杂居区为例

22. 边缘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体育干预模式探究

23. 从危机公关的视角试析体育明星的“傻爸爸”现象

24. 娃娃们需要更多的体育课

25. 体育消费的互惠激励机理研究

26. 政府. 民间和学界在村落体育保护传承中的角色定位

27. 广西融水芒哥坡会的体育人类学分析

28. 青少年“网瘾”体育参与干预模式建构

29.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与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广西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为例

30. 体育干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以云南为例

31. 长江中游城市群大众体育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32. 网络成瘾青少年体育干预个案研究

33. 运用“社会助长”效应促进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发展

34. 当代女大学生身体审美观扭曲与体育之救赎

35. 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对体校竞技训练的影响--以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为例

36. 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中国女性体育文化的变迁

37. 社会体育调查中缺失数据处理 方法 的比较研究

38. 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农村妇女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39. 从体育运动看古希腊人对女性的性别建构

40.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特征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41.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竞技体育平等参与权探析

42. 发展社区体育构建和谐社会

43. 体育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分析

44. 从文化学视角论休闲和休闲体育

45. 想象的共同体:电视. 体育与民族身份认同

46. 日本竞技体育崛起过程中的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

47.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与职业认同关系研究

48. 高教版《体育统计》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实际意义解析

49. 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50. 重庆市对留守 儿童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研究

51.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再审视

52. 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基于中美部分主流报纸的跨文化解读

53. 体育类商品 广告 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54.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统计学“短学时”课程探析

55. 礼仪课程是体育大学生人文 教育 基础

56. 中国城市文化. 体育休闲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57. 影响辽宁省城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的因素

58. 学校体育中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59. 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宁辛同志来我院做“我的成功之路”报告

60. 中日两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闲暇时间与体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

优秀社会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1、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2、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3、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研究

4、社区教育社会评价问题探析

5、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 反思

6、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7、近十年公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8、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

9、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10、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评价问题

11、“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

12、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向

13、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14、现代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规律探析

15、美国社区创客教育的载体

16、社区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7、国外社区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8、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19、关于对我国社区教育本质特征的若干研究和思考

20、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因素的实证分析

21、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2、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23、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

24、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5、虚拟学习社区空间的社会学分析——以“华师在线”为例

26、妇女教育对农户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山西的 经验 证据

27、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综述

28、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育

29、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

30、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31、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2、国外社区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33、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功能探讨

34、近三十年我国社区教育研究进展之文献计量分析

35、公民教育的进展研究:发达国家的探索

36、国内社区教育研究述评

37、民主公民的教育:1995—2005年公民教育的研究、政策与实践述评

38、我国社区教育的嬗变、发展态势及其实践策略

39、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

40、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

41、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

42、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偏差行为问题

43、美国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44、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45、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46、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

47、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回应

48、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9、南宁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50、试论青少年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51、对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简要探析

52、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53、刍议老年教育如何选择定位

54、美国教育智库对我国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启示

55、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管理特色探析

56、栖霞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探索

57、雄州街道志愿者队伍自主建设探究

58、“社会妈妈关爱团”扶持特殊青少年成长的研究

59、引导社会民间组织打造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60、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社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21、大学生婚恋观的社会性别分析

22、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

23、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

24、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25、大学生人情消费问题的思考

26、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一某高校为例

27、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8、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29、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30、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31、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32、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

33、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34、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35、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36、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37、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38、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39、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40、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41、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__大学为例

42、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43、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44、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__大学为例

45、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46、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47、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48、互联网与社区生活

49、环境问题研究(民众的环境意识研究;民众的环境行为研究)

50、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51、家庭的功能演变研究

52、家庭的居住方式研究

53、家庭社会工作在我国的需求调查

54、简析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理念研究

55、简析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56、教育不平等问题研究

57、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

58、旧城区改造与"文化保护"

59、救助管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责任解析

60、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热门题目有哪些

★ 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 发展社会学论文题目

★ 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2)

★ 社会学毕业论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简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大学生在校期间涉足爱情已十分普遍,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必须深入了解和调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关键词:爱情;大学生爱情观;爱情观教育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既重视学业,又重视爱情,辩证地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在回答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调查时,的学生认同学业重于爱情,而认为学业与爱情同等重要的大学生也占到,这与80年代大学生有了明显的差异。有资料表明,80年代大学生在学业与爱情关系这一调查中,学业重于爱情远远高于当代大学生(80年代大学生高达),而认为两者同等重要的远远低于当代大学生(80年代大学生只占),当代大学生仍然是十分重视学业的,但爱情也已被作为人生的重大课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在对待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能够辩证地将爱情与学业放在人生的不同时间段去思考,譬如有相当多的学生谈到之所以选择学业重于爱情原因是:(1)来自社会激烈竞争的压力,(2)来自自己所在学校档次的压力,(3)来自对爱情的客观物质条件认识,(4)来自对未来家庭的责任,(5)对爱情的难以把握,担心陷人其中而难以自拔,(6)认为爱情太神圣,高深莫测等等。而选择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的同学,更多地倡导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等等,并更多地是从人生的整个历程的意义上去把握它而选择“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应当说,当代大学生较之80年代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理性、更为辩证了。80年代大学生和当代大学生的选择有较大差异这恰恰说明,爱情这一问题与社会的价值导向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对爱情这一问题也更深刻更富于人性化。二、女生自强自立,男女平等已成为调整大学生情感天平上的重要硅码这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男女生在学业重于爱情的态度上大致趋同,男生占,女生占。而认为学业与爱情同等重要的男女生的态度也有较高的认同度。其次,在择偶层次上,在选择男、女的条件是否比自己高低方面,当代大学生与80年代大学生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80年代大学生的态度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相比较当代大学生却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80年代大学生选择爱情重于学业的人中女生居多,而当代大学生中是男生居多;在选择“配偶比对方强、同等重要还是比对方弱”中,80年代男大学生有选择比对方强,的女生选择双方平等。而当代大学生中只有的男生选择比对方强,而的男生认同于双方平等。而当代女大学生中认同双方平等的比率更是高得显著,达,而so年代女大学生中只有17%的人。这说明了,当代女大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精神显著提高,而且这一精神得到了男生的认同,这为男女大学生的爱情寻找无疑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认知桥梁。恋爱双方的人格完全平等,在爱情中的地位也完全平等,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同,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道德已渗透爱情生活深层,依附、屈从、强制等旧的思想意识已随着大学生受教育层次的提高而从根本上退出,女性不再把婚姻、把丈夫作为自己一生的惟一希望,平等观念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思想“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及男尊女卑的观念逐步退出高知识群体的爱情观,男女惟有平等才可能相互理解和尊重,才可能对爱情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三、深刻的理性认知与简单的实践行动令人忧虑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的提高,与当前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那些简单、草率甚至是不文明恋爱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爱情的建立不仅需要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更需要有相对成熟的心理、相对稳定的人生观、相对丰富的社会阅历、相对牢固的学识基础甚至是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爱情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高级情感,需要有相对成熟的心理来保障,大学生性格尚未定型、心理发展还不很成熟,他们的情绪还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人生观的成熟和稳定,同样影响着人们对于人生、幸福、爱情的理解与认识,大学生人生观趋于稳定但还未完全定型,加之社会阅历相对肤浅,考虑问题时客观理智性较差,感情用事成分较多,判断和选择难以科学,所以就容易出现大学生中的“从众”、“攀比”、“消除寂寞”、“满足虚荣”等错误的爱情观,由此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隐患。当这些隐患爆发时,会对他们的情绪引起更大的波动,使他们更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和对方,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挫折。四、择偶的标准完美.层次丰富,文化内涵呈现多元性选择是一个人情感的表露,它体现了一个人深层的素质、修养、情操。由于生活的时代、方式和观念的不同,大学生对择偶的人格品质,也提出了反映时代特性的特殊标准和条件,面对爱情这个课题,表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叉,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融合。但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的大学生择偶标准从过去仅仅重视善良、孝顺、贤惠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到注重才能、创造能力、智慧等现代人素质。但有的同学在择偶的条件和标准中一气呵成20多个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的人。过于理想的划分标准,把大学生推入一个十分困惑的境地,他们拼命用带有浪漫、完美的标准去测量对方,而自己却在做着甜蜜的梦。爱情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是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价值选择不同,对待恋爱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恋爱观,对恋爱实践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导向作用。针对大学生爱情观以上特点笔者认为从教育层面上对大学生应注重爱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行为层面上应提倡“广交往、重友谊、慎恋爱”。首先应加强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把握。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发言,发现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绝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感情的层面上,更多地来自于小说、电视剧,甚至是流行歌曲,这些来自大众化的、传媒的对爱情的偏重于感受性的宣传,很难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因此,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就显得更加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男女之间建立于性爱基础上的情感之所以成为爱情,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不仅是自然生理需求的冲动和相互需要,更是志趣的相投和心灵的相通,而这一切都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背景的,受制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等等,因此从本质上讲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和异性友谊,提倡“广交往、重友谊、慎恋爱”。马克思指出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从剖析爱情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如果把友谊视作爱情的基础,提倡“广交往、重友谊、慎恋爱”,大学生更易接受。因为当代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重视程度很高,又有广泛的交往机会和条件,同时男女同学对异性之间存在真正友谊都有较高的认同率,异性同学通过交往建立友谊已经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活中男女同学异性友谊有益于男女同学的情感稳定与补偿,有益于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从交往、友谊、爱情三大人生课题之间过程的联系出发,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实践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设计方案象牙塔中,大学生恋爱早已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留心的人们会发现,不论是在林荫小径、操场边上,还是教室角落 、熙攘餐厅,恋爱着的大学生出双入对、缠绵依依,毫不理会旁人的存在,别人似乎也是见多不怪、视若平常。可是,他们的恋爱是仅仅为了随大流,还是为了将来能与彼此结婚?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到底是怎样的呢?设计关于这个话题的社会调查时,在参考了一些资料后,结合自己的考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是否有结婚的打算;2. 心中理想的家庭模式;3. 最合适的结婚年龄;4. 与配偶间最理想的年龄差距;5. 在选择配偶时最优先考虑对方的什么条件;6. 是否认为应当婚前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自己在结婚时是否会签订《婚前财产协议书》;7. 婚后,是希望自己的妻子做全职的家庭主妇,还是希望其有一份工作;8. 最希望的婚后家庭开支分配方式;9. 是否打算生育小孩?婚前还是婚后生育小孩?婚后什么时间生育小孩;10. 婚后是否会瞒着妻子仅仅因为生理需要或刺激与异性发生“一夜情”;11. 如果婚后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其他异性发生性关系将会又怎样的行为;12. 对于配偶的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最不能忍受的是那一种;13. 婚后最想为妻子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毕业论文

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及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有时我们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甚至走向极端。我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有利也有弊。 大学生活是人生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生活。大学生基本上都是17——25岁之间的青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中的“炼狱”。才走进美好的大学殿堂,许多的大学生都会如释重负,他们都会在大学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当然,这包括谈恋爱。其实大学生谈恋爱并不是无益的。首先,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责任感,正确的恋爱可以使一个人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既然爱一个人,就要为对方付出,要对对方负责任,要使对方快乐,只要对方幸福,自己也就是幸福的。也许你有爱偷懒的毛病,而他(她)不喜欢,那你就有可能为了对方而改变;也许你有爱沾小便宜的毛病,而对方不喜欢这样,那就有可能为了对方而改变。 其次,恋爱可以使一个人更有理想和抱负。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对方和爱自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回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成了双方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恋爱中的男女精神振奋,彼此受到鼓励,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格。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形式,也必然受到道德的约束。正确的恋爱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尊重人格的平等。爱对方就要给对方自由和快乐,要尊重对方,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爱,是否拒绝自己的爱,是否会给自己爱,都是对方的自由。其实大学校园中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不乏有之。据报载,某大学的一对恋爱中的男女,男氦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而女孩知道后并没有拂袖而去,她更加的关心爱护男友,并且不顾社会的议论,独自一人在大街上向路人讨钱来给男友治病。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积极的,美好的,更是感动人的。 大学生谈恋爱难道都是益处吗?其实不然。大学生正有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一个时期,其心里和生理并不是完全的成熟,容易产生一时的冲动。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的区分友谊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大学生活虽是美好的,我们可以适当的轻松一下,但我们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的。一心不能二用,既然你恋爱了,就很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有些同学竟错误的把爱情放在人生的最高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的缠绵之中,从而影响学习,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某A大的一名女身生因为感情问题而跳湖自尽了,这是一个悲剧,这就说明当代的大学生的心里素质还是不高。还有些大学生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认为在大学里不谈恋爱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结果是不管喜欢不喜欢,不管性格是否和的来,就乱追一气,乱爱一气。他们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成儿戏,这样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 大学生基本上还没有自己挣钱的能力和渠道,基本上都是花父母的钱。在谈恋爱期间,不可避免的就会增加开支。每逢星期天,大学校园里的“偶数”就会很多,他们出入于高级的饭馆,买昂贵的东西。他们不知道他们在榨取父母的血汗啊!有些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竟以是否有钱为标准,真正的爱情是不会以金钱为基础的。 对大学生谈恋爱,我们不能盲目的赞同,也不能武断的反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秒观既要认识到恋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认识到恋爱的负面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用心去呵护,加倍的珍惜,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恋爱中各种关系,这样就可以在拥有美好的前途的同时,也拥有一份纯真美好的甜蜜爱情。

象牙塔的恋爱与婚姻——关于我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一、绪论二十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很鲜见。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是大学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不可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态度更多的受到来自社会文化的影响,浪漫的电影大片,玫瑰花香的情人节,偶像剧的经典对白,网上沸沸扬扬的情感话题,都使年轻的心随之跳动。纵观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恋爱观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社会大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选择调查关于我校大学生的婚恋观,以了解分析我校大学生对大学恋爱,婚姻及有关社会婚恋道德问题的看法。二、调查方法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国,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爱情与婚姻,可能还是一个没有想成熟的问题。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婚恋观是如何?大学生对大学期间谈恋爱持什么看法?恋爱的动机是什么?为了更加全面细致了解我校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就此,本人以问卷形式对我校大学生关于恋爱、婚姻及相关社会婚恋道德问题的看法进行调查。因人力问题,不能普及问卷,仅以60份问卷,窥冰山一角,小范围出发进行研究。三、调查事实与分析1、我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1)37%的同学处于恋爱中调查中,大一学生居多,本以为恋爱人数比例会过半,但依数据显示,恋爱进行时并不普及。当然不排除一些同学未确定关系或未报告真实信息。但是对于大学恋爱的大多数观点,还是随缘,静观其变,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处于“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2)恋爱原因众多,寻找人生伴侣占多数多数同学选择了“寻找人生伴侣”,体现出大学生的责任心与成熟度已经逐步提升,不再单纯追求恋爱过程,不求结果。本题设为多选题,“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与“生理和性的需要”同样占了一定比例,此两项上,男生都比女生比例更高。“经济需要”的因素上,女生中受到一定赞成,而男生则完全没有,此现象似乎表明,恋爱关系中,男生买单的现象依然主流传统。 (3)男女注重对方品质存在差异,气质性格均受最高重视择偶观方面,男女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气质性格似乎成为共同最主要的标准,共同爱好与人品分居第二和第三。主要差异依然表现在传统观念中:男生所选项目中相貌身材的比重明显比女生多,这是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女性外貌魅力始终吸引着男性的关注;而女生方面,经济实力、地位、学历的比重比男生高得多,标志着女性对现实物质的追求。“男才女貌”型传统择偶观目前依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才子佳人式的搭档仍是最佳选择。 (4)对待婚姻喜忧参半 调查中,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必然结果”与“有爱情不一定要婚姻”的同学分庭抗礼,比例相当。半数同学依然对婚姻持乐观态度,并且多数人赞同30岁前结婚;另一半同学或许因为受到当今社会婚姻失败现象的影响而对婚姻失去信心。婚姻对大学生的束缚力正在逐渐减弱,对婚恋的忠诚和责任也在逐渐淡化。看来,如今“80后”出现的“婚姻恐惧症”观念已悄然入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此问题不得不令社会担忧。(5)社会婚恋道德:开放式与传统型并存本次问卷调查还涉及一些社会现象中的婚姻道德问题,例如婚前性行为、追求富二代、“小三”当道。同学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当然主流传统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一些同学也表现出自己的标准,缺少了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两性自由与婚姻忠诚变得更加开放。2、原因分析(1)个人心理与生理需求身心需要是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在大学生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使他们产生压抑感。而恋爱后,与异性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也可以摆脱孤独感。其次,现在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溺爱,现在求学在外、远离父母,会感觉缺少关爱,从而备感孤独,于是,就找一个能陪自己、让自己有心灵依靠的朋友来交往。再次,步入大学校园,发育期已到晚期,对异性的关注增多,许多大学生会因好奇心而希望谈场恋爱来一探究竟。(2)身边环境影响看到其他同学坠入爱河,亲亲我我,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好奇与从众心理。“恋爱是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这类“真理”,无时不刻都在冲击神经。电影、情人节、圣诞节,校园恋爱文化环境处处影响着大学生。给正处在心智发育阶段的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和矛盾,在婚恋观上表现出传统保守与现代开放并存的多元化色彩。(3)缺少约束离开父母约束,大学生开始萌动少男少女年轻的心。“天高皇帝远”,父母管不到,老师管不了,自由恋爱时代,大学生开放思想,活跃感情,两性自由。对传统道德婚恋观的蔑视与漠然,使一些学生形成了错误畸形的婚恋观,对两性知识的缺乏,以及知识来源地不正当,都危害了大学生的思想。恋爱上缺乏理性,甚至产生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偏差。3、建议和对策(1)学校与家长共同教育希望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因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约束力的良好方式。学校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并加强责任感和自尊自重自爱教育。同时校方需要与家长保持联络,共同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一些家庭内部矛盾常常致使学生产生婚姻失望,并且形成错误的婚恋观。出现这类现象便需要学校和家长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2)开设课程进行性教育性道德、性健康教育应该被提上日程。如在对待大学生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必须开展和加强性道德、性健康教育。要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之间的交往。同时要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3)摆正爱情位置,树立健康婚恋观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大学生需要摆正恋爱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切不可因恋爱荒废学业,自我把握好尺度。正确的择偶观也利于恋爱的成功,例如男生应多注重异性的内在涵养,而不是外貌身材。(4)社会力量创造和谐大学生之所以对婚姻一定程度的排斥恐惧,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略。社会舆论应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婚姻道德,媒体工具发挥其积极作用,向大学生宣扬美满婚恋,助其形成良好观念。四、调查结论1、大学生恋爱应“慢热” 大学生恋爱需要“慢热”,最好在大四时才进入热恋,毕业后顺理成章的结婚。如果过早进入热恋期,男生到了大四就想“换角”了。恋爱的目标应该是婚姻,女性在恋爱中应掌握好时机,为整个恋爱和婚姻做好规划。 2、多数校方对大学生恋爱采取消极政策调查中,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发现,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作声,只有当学生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而缺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此外,从中学到大学,性道德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教材与教育界似乎羞于谈性道德,更不用提系统的性教育课程。3、理性看待婚恋道德问题一部《蜗居》激起社会千层浪,海藻的“小三”当道,在大学生间更是引起众多议论。对“小三”可耻,道德败坏的传统观念不再是全票通过。一些赞同与同情之声突起。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准,追求适合自己的真爱,不惜对抗社会道德。表面上确实是无可厚非的非正当行为。但同时,也有学生反思,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当今社会,社交圈,现实生活,无法避免的产生这类不道德的现象,不能单单谴责“小三”、“拜金者”,是这个复杂的社会将他们推向风尖浪口。值得欣慰的是,当代大学生已经开始理性地深刻剖析这些社会婚恋道德问题。不是简单地受社会道德观约束,而是面对社会发展现状,建立独立个性的社会婚恋观。作者小记:经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着多维度,多元化的特征,开放与传统的观念并存,个性独立的思维,这是个和谐的状态,尚可塑造。望各方积极引导教育,这将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完善的婚恋观。

当前,“大学生恋爱”现象中存在着恋爱现象普遍、恋爱动机多元、恋爱占生活比重较大、恋爱时感情冲动等问题。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合学生和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其他方式的了解,对如上问题的形成进行分析。2.1 大学校园生活具备恋爱条件在社会交往中,形成恋爱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第二,人生观相对稳定;第三,社会化程度较高;第四,经济相对独立。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恰好使这四个条件具备雏形。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开始了人体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的男女都有了接近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其中,男生在这一阶段比女生表现明显。进入校园以后,意味着大学生进入了独立的生活环境,有了自己简单的财务收支,有了自己的思想与对问题的看法,能够适当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心理上,大学生个人心中的烦恼不愿向长辈倾诉,但又急切希望得到新的社会环境和关系的认可。当亲密关系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的时候,有孤独感的大学生走向恋爱成为极其自然的事情。2.2 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多元除了自然因素外,社会因素在恋爱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青年恋爱的文艺和影视作品很多,互联网上也存在大量关于两性及感情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向往浪漫的爱情经历,渴求拥有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知音相伴,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一旦遇到合适的异性,就容易萌发爱情。同时,大学生是同辈群体,容易相互影响。看到身边的学友一个个成双入对,便会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不少没想谈恋爱的大学生为表现自己,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也有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反映了一种畸形的婚恋观。2.3 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分析调查结果不难看到,部分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大学生把恋爱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学习,甚至盲目的把恋爱的最终目标定义在同居上,完全忽视了将来的发展与现在努力的关系,忽视了对社会、家庭及他人的责任。尽管这种现象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的偏差,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表明了学校婚恋观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一方面是大学生大量出现的恋爱问题,一方面却是婚恋观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课程、课时量屈指可数,而更严重的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教育途径,只能寄希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非常必要。3 培养正确的婚恋观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恋爱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对于不健康的恋爱倾向应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教育方式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随着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教育手段与方法也要不断更新。3.I 婚恋观教育内容和目标的层次性将婚恋观教育和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的人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这样使婚恋观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要把理想落到现实的生活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的教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文明恋爱与心理调节的教育。可以在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恋爱观教育课程,把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佳。3.2 增强教育的参与性与实践性中国传统婚恋观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石是认知系统,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婚恋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不能有效的外化、支持和指导其道德行为。因此,应该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行为养成”,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规范,而且使之具有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学校可以利用团委、学生会等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懂得如果在大学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势必会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引导他们处理好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多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设爱情婚姻专题讲座、人体生理学和性健康教育等课程,消除他们对于爱情的困惑和焦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3.3 注重社会的广泛参与在经济转轨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文化的受众群和传播效率大大增加。目前,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一些不良杂志。部分新闻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个别媚俗刊物违法传播不健康文化,给年轻一代造成了不良影响。社会舆论应该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肩负起社会繁荣、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责任。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网络系统,调动一切因素和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大众媒体等共同营造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氛围。可以创办婚恋观教育主题网站,发挥互联网优势,占领网络平台,介绍相关知识,开设聊天、讨论的服务窗口,与大学生加强沟通。婚恋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婚姻和恋爱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婚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婚恋观而使大学生活受到重创,那是令人惋惜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婚恋观,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的恋爱观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的恋爱观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想,爱情是现实生活和我们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校园爱情是他们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幕,谈恋爱的经历是他们体验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课。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数年大学生活里苦苦寻觅,或终无所获,或与爱情失之交臂;另一部分人,幸运地找到了未来的终身伴侣,从此比翼齐飞;还有些人,几经沧海,梦断校园,变得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社会舞台,上面有各式各样的人物,演绎着光怪陆离的故事。回首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大学生们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样丰富而复杂。

校园恋爱:从禁止到默许。

80年代初,各大学的学生守则中几乎都规定大学生不许谈恋爱。但从一开始,这条规定就从没有被遵守过。出双入对的青年学生永远是校园里的动人风景线。那时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传媒还组织了几场讨论,讨论集中在大学生应不应该恋爱,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等,今天看起来着实是很朴素幼稚的问题。而至90年代,连中学生谈恋爱都不少见,更遑论大学生,谈恋爱早已为高校所默许,为社会所接受。传媒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也已涉及到诸如多角恋爱、婚前性行为和伦理道德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了。

其实,一上大学,就自然而然进入了恋爱阶段。一方面,大学生们经过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和压力很大的高考冲刺,进入大学后都想轻松一下。此时他们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压抑和潜藏了许久的对异性的爱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另一方面,大学住校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双重约束,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

一位大学生说,一个人背井离乡到大学读书,远离家人,剩下我们这些外地生,不找朋友怎么过啊。

几年前,广西的大学里流传着一首校园歌曲《今天又是星期天》,其中唱到:“今天又是星期天又是星期天,冷冷清清是校园是校园。广西同学回家去团聚,留下外地学生孤单单。没有约会也没有恋爱可谈,泡包方便面就当晚餐。书记校长来视察,教育我们要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唱的就是大学生们孤单寂寞、百无聊赖的感觉。

客观上讲,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很多,便于各系学生扩大交往,加深了解,是广泛选择未来伴侣的最佳时期。而出了校门,生活圈子就集中在单位一个地方,认识的人有限,选择余地很小。校园里曾有顺口溜称女大学生“一年级娇,二年级挑,三年级着急,四年级没人要”。说得可能有些夸大,但确实反映了校园爱情的一些实情,因为男大学生们固执地认为,大学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鉴于此,一位大学哲学系的副系主任说,我们不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怕他们毕业后就找不着对象了。

校园爱情:上下求索

恋爱是人生最难的课题。

一位河池学院的男生在绿柳诗社网站上大发感慨:“找一个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可真难啊!”注重精神生活的大学生们渴望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但人海茫茫,怎么才能发现一颗和你能对撞产生火花的心灵,又怎么能保证这颗心永恒呢?

一般来说,进入大学后最先谈恋爱的一批大学生们的恋人都是中学同学,在中学时代埋下的朦胧的种子在大学发芽。但这时候的恋爱很少能结出果实。这时大学生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爱情、人生的理解有限,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到大三、大四阶段,他们眼界开阔了,接触的人多了,身心更成熟了,谈恋爱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往往和原先的恋人分手,又开始新的寻觅。到研究生阶段,或工作以后,对象才会稳定下来,才考虑到结婚成家的问题。

改革开放几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在谈恋爱时,一般信奉一位外国哲学家的“拾麦穗”原则。这位哲学家把谈恋爱的过程比喻为拾麦穗。他说,有一个人在走进一块麦地后,看见第一株麦穗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以后他又继续向前走时,看见的每一株麦穗都比手里的那一株要大、要好,他只能留下无尽的懊悔。另一个人在走进麦地后,看见株株麦穗都很大很饱满,他东瞧西望,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快走出麦地了,赶紧随便摘了一株很小的麦穗。第三个人在麦地走了快一半时,选择了一株相对较大的麦穗摘下来,以后也许还有更大的麦穗。也许没有,对他来说,手里的麦穗就是最好的。在选择对象的过程中,大学生希望摘到最好的麦穗。

我想大家都曾上过大学或高中或初中,尤其在农村上学或是你生长在城市,家里为了你的升学所以让你去农村好的学校上初中或高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人,长的很漂亮,但是看起来总是那么冷漠,不敢让人靠近,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人太高傲,所以你也避而远之,我想大概你错了。

有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从小吃尽了苦头,就如我听说过的,父亲在她还没出生时就受过刺激患有精神病,父亲不但不工作还不停的折磨他的母亲,母亲只好一边努力的赚钱,供着自己的姐姐和自己上学,一边还得给他的父亲看病,母亲的不容易让他跟他的姐姐都很懂事帮母亲干些家务活,在她小时候,姐姐上初中,姐姐晚上才回来,所以尽管身体幼小依然帮母亲做好饭等母亲回家,别人的童年多得是玩具而他就是给妈妈做饭收拾家务,在这种环境生长下让她多得是更多的责任感与自卑感。

别人看的是金刚葫芦娃,彼此之间只有用书跟别人换才能看别人的书,而他每次也是多么的渴望能看一看那厚厚的金刚葫芦娃全集,可是每次却只能躲得远远地,就这样自己总是跟别人走不到一块,上了初中,虽然穿的不怎么样,但是长得一副花容月貌,还是那么招人,而她却仍然活在自己的自卑里,丝毫感觉不到别人对她的爱慕之情,后来初二连他唯一的资本也没了,脸上长满了痘痘,还不停的留下痘痕,让他自卑的走路都不敢抬头了,就这样过完了初中高中,期间尽管有很多追求者,因为他的交际能力太差,不敢跟别人说话,别人跟他说话,她却很冷的回应别人,其实不是很冷只是他说话时面无表情,有什么说什么,有时太直接,有些伤人吧,所以别人更不敢靠近他,反而觉得他比较冷酷,高傲,所以总是遭人非议。

再后来呢,来到大学,因为这样的人,活得不自信,所以往往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很一般,而且经常胡思乱想,幻想班上的那个帅哥会喜欢上自己,虽然很自卑但还会幻想,幻想却不敢实践,尽管班里的帅哥也许真的喜欢自己,自己也会躲得远远,不敢跟人家对视交流,因为还是不自信,虽然自己自恋,但还是不相信别人会喜欢上自己,而且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班里的美女那么多,自己还是少掺和,而大学里真的需要交流,然而这样的人缺乏交流,所以大学里试着让自己改,可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美女和一个来自城市的美女走到一块,那农村的美女真的会很惨尽管他没有想跟他抢什么,可是他却已经被列入别人眼中钉的范围,当然他也意识不到别人把它列入眼中钉这件事,还是一如既往的单纯天真,而城市的美女会以为她是以静制动,越是低调反而越是高调的一种方式,其实她真的什么都没想,真的没有去争什么……

在大学虽然农村的美女以前学习不怎么样,可是毕竟在大学,学习的人很少只要你肯学就会有收获,因为对于农村美女来说,谈恋爱是一件消费不起的事情,所以就靠学习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刚上大学尽管有很多人追,可是城市美女表面会跟你搞得很好,可是背地里却打消了N个帅哥追你的念头,当然还有农村美女的冷漠,让男生望而却步,其实不是冷漠而是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感觉自己长得这样找个条件差的亏了自己,找个条件好的又又谈不起,因为没钱所以会害怕被看不起所以就这样单身的走完自己的大学生活所以不要问这种美女为何单身,因为自己也真的希望可以找到一个不嫌弃自己的优秀的男生。

所以没钱的单身的农村美女总希望自己可以快快毕业找到工作赚钱,靠自己的本事证明自己,然后找一个自己觉得可以配得上的优秀男士。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 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正像春天到了,树木发芽,花儿开放一样,大学生们正值人生的春天,校园里的恋爱,也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到处萌动,绽放着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可是正像花开花谢一样,不是每一朵花儿谢了的时候都结出甜美的果实,常常也会有苦果或者没有结果,恋爱失败也是时常会发生,需要面对的。

对待恋爱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仍然是一个严肃的、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一个问题,不宜草率。所谓谈恋爱,那是需要时间,在正式建立恋爱关系之前,有一个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的过程,也许还是慢慢地谈比较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所带来的快乐是其他一般情感所不能比较的,为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情的.真正价值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在此我们组以大学生恋爱观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和感触情:

一 恋爱总体趋于健康,但不健康的恋爱观及动机在大学生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当问及”恋爱的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男生有的人认为寻找结婚对象或者为了学习的动力但女生的人是为了结婚或为了学习,而追求享乐或摆脱寂寞的男生占有,女生占女生比例的。这说明男生的恋爱比女生略微健康一点。

二 大学生在恋爱消费方面较合理,但男生消费较高与女生。

调查发现男生在恋爱的消费在总支出的比例在20%左右的最多有男生总数的,而女生花费主要在10%左右为

三 在大多数人们眼中,恋爱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经过调查恋爱对多数同学有积极影响。

调查发现的同学认为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推动男女朋友一起学习,的同学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的同学认为爱情对此问题因人而异

四 大学生认为大学是恋爱的最佳阶段。

调查中的人认为大学是恋爱的最佳阶段,只有的人持否定态度或不回答。

五 在关于爱情方面,男生对父母坦白的情况远远多于女生。

男生对父母坦白的有,只有男生对父母隐瞒,而女生只有的人对父母坦白

六 现在流行嫁男就嫁高富帅,娶女就娶白富美是有依据的。

经过调查发现有的人选择外貌和经济,性格,感觉,人品,共同语言,责任心,学历学识紧随其后,工作能力则排在最后为。

针对这些情况可见同学们对恋爱的认知还是很少的,在面对爱情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是比较片面的,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对方更快乐,甚至把让对方获得快乐作为自己每天的主要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想的脱离了,甚至就没有考虑过以后婚姻的事情。在意识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荒废学业,有的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由于社会高度发展的某一弊端我们对恋爱的追求就是男孩子都有一个白富美女友的梦,女孩子就是有高富帅男友的梦,很多时候我们的恋爱都变成了一种向往的追求了,却忽略了很多东西。

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感到大学学习没了高考时候那么大的压力,空闲时间多了,感到业余生活没有乐趣,尤其是到了周末或是特殊的节日,看到同学们各忙各的,自己一个人在宿舍实在是空虚、无聊、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难免心生寂寞,于是谈恋爱就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排解寂寞的方式了。可见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我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要因为谈恋爱而耽误了学业,要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最好做到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处于恋爱中的同学要互尊互重、相互鼓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共同成长、进步。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还有我们一定要定位好我们自己的方向,加强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踏上人生之路的必修课。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仅是青年成才的重要前提,是恋爱成功,婚姻幸福的必要保证,同时也是个人人格完善,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建立在崇高理想基础上的爱情是纯真的、牢固的,使双方愉悦、幸福,人格深化,促使人上进。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我们就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用良好的心态和理智来面对爱情。

婚恋观2500字论文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我的爱情观在一万人当中,能化为蝴蝶的只有一对甚至没有,而其他的则化为了飞蛾,蝉或者其它的昆虫……对于爱情这个名词,我处在陌生与熟悉之间,并未曾用手去触摸过它。我不喜欢电视剧中那些为了爱拼得死去活来的人。那当然,现实中也不少。就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在《下午茶》中看到一名正处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因为男朋友爱上了她身边的朋友而忍受不了终于选择了在一高楼跳下徇情而死。不错,当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边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时,她的确是痛苦的,同时她也受到了众人包括我的同情。我在看过她的相片之后而得知,这位徇情的女孩是如此貌美。但是,但是,你有没想过当你从十二楼的大厦跳下后,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你的朋友所有关心你爱护你的人,他们会因为失去了你而比你更加痛苦,伤心。我很同情她,但爱莫能助。同时对她的另一种感情也延续的更加强烈,她真的太傻。仅为了一个背叛自己的人。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她是否后悔过。如果试图想以自己的死去换回男友对自己的爱,那她真的是错了。如果你真爱他,是会希望他快乐而快乐,并非强求他呆在自己身边。可见你对他是真的爱么?我为她悲哀,为她痛心。在大学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的。对于中学生谈恋爱这种做法,我并不赞同。也许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其他的无所谓。但这样的同学毕竟只是极少数,我相信多少都是会影响情绪的。也有的同学明明清楚早恋对于一位正处发展身心健康,长学问长知识的自己来说是不对的,但仍旧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致造成最后后悔莫及的下场。这就想朱光潜所说的,没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未熟的苹果有苦有涩,待成熟后再摘下来细细品尝又何妨?爱情是个恒古不变的话题,是因为受伤的人太多太多。不错,的确如此。对于是否真的存在永恒而长久的爱情,我哑口无言。那些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究竟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还是只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而已?那些为了他们口中所谓的爱而死,而要倾尽一生的人,大概也只有乳臭未干的中大学生吧。成熟的中年人士,只要他们还有一丝对爱的信念,为爱而付出的勇气,决不会徇情,决不会抛下所有爱自己的人。他们是真的懂了爱的意义。然而,我仍旧喜欢看小说里主人公为爱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喜欢听古老的传说。听过看过之后也曾闭上眼睛大胆的去幻想。我相信现实中的爱情远不及梦境中的好,梦境中的浪漫,永恒。也许,像我这样一个一出生就破了魔咒的人,又有几个过的好呢?总而言之,爱情是不能当饭吃的。在现实的社会,浪漫美好的爱情也只有在面包充足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正如题记中所说的,在一万人当中,能化为蝴蝶的只有一对甚至没有,而其他的则化为了飞蛾,蝉或者其它的昆虫。它给人们留下太多的遗憾,伤痛,也并不排除美满。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好将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说不定哪一天那一万人当中的那对蝴蝶就是你与你爱人最美丽的化身。

恋爱心理,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识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随着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被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亦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学生恋爱心理在与社会心理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发生的问题也就变得纷繁复杂起来。对于当代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恋爱问题应该引起高校和教师的关注,分析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困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恋爱心理困惑的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 目前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左右,处在这个年龄时期的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需要更加强烈。从身体发育的角度看:大学生们在经历了高中阶段紧张而充满压力的时期,进入大学后,不但身心轻松下来,而且身体的发育已经成熟,压抑和潜藏的对异性的爱和渴望自然地浮现出来。从学习任务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恋爱;也有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考上了大学就该放松了,因而对学习就采取应付的态度。由此就有大量的剩余时间,无所事事,于是就萌生了谈恋爱打发时光或寻找精神寄托的想法。从经济能力上看:多数大学生在父母的支持下,经济方面没有顾虑。从校园环境看: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的约束;大学校园又是青年男女大量聚集的场所,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就变得容易而自然,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便于学生扩大交往,加深了解,在长期的交往中,男生女生彼此熟悉了解,产生信任和友谊,具备了极好的彼此交往的外部条件,有助于城市爱情。基于上述因素,很多学生开始了他们的校园恋爱。当然校园恋爱让很多大学生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也受到了爱情的打击,在他们的心理留下了对爱情的困惑。 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表现 1.恋爱动机不纯正造成恋爱心理困惑 大学生活对多数学生来说意味着脱离了以前的环境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建立全新的各种关系,通过交流排解烦恼、寂寞,并完善自我。而共同的校园学习、生活和交往以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让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特别是新生入校后,看到出双入对的师哥师姐,压抑已久的对异性的渴望和爱慕情绪被激发出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还有不少大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涯中没有恋爱经历就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会被人瞧不起,会被别人认为自己无能或缺乏魅力。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并不打算恋爱的大学生,为显示自己的能力、满足虚荣心,也盲目地加入到恋爱大军中。这样的恋爱动机不纯,不是因为爱情本身,有着为弥补内心空虚、孤独和从众的心理,大学校园中动机不纯正的恋爱使得传统的婚恋观受到了挑战。恋爱的重心不再是两情相悦,更多的强调的是对外貌、金钱和对方的家庭地位的追求。恋爱中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历,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加上近年来不良文化和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本身缺乏抵御不良因素的能力,责任意识淡漠,产生了游戏人生、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害人害己,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陷于空虚、麻木、精神匮乏的境地,丧失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2.恋爱受挫后造成恋爱心理困惑 爱情是一种美好崇高的感情,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人们对异性的爱和渴望恋爱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的。恋爱是男女双方的共同行为,在恋爱过程中,需要双方的相互考察和相互适应,也需要双方真正懂得爱是一种责任和权利的统一。在恋爱这个相互考察的过程中,大学生受到生理、饮食起居、经济和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恋爱受挫是不可避免的。而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社会阅历不深、思想单纯,依赖心理较强,一旦恋爱就会过分依赖对方,要么有很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将自己全部的经历都投入恋爱中,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要么把对方视为自己生命中的重心,只付出不索取,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失去自我,把爱情过于理想化,缺乏恋爱双方的平等和尊重。当恋爱受挫时,由于生活经历的单纯,自控力和耐挫力较弱,无法恰当地处理恋爱中的情感问题,无法理性地评判和审视自身、他人。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造成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困惑,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有的大学生失恋之后,丧失信心,一蹶不振,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以至于悲观厌世,甚至还有人将对方看做仇人,肆意诽谤,或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二 大学生恋爱心理困惑的对策 面对目前大学生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困惑,高等院校和高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站出来,采用讲座、咨询等形式,提供给学生适当的调节和宣泄情绪的途径,减轻失恋的痛苦,及时纠正和抑制极端的悲观心理倾向和行为,让大学生能面对恋爱挫折,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活。 1.高校和教师应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树立信心 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决定了他与别人的关系,这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与异性交往的基础。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对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与异性交往及幸福生活的建立产生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如沙龙、讲座等,训练和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自信心,完善自我。高校和教师除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树立信心外,还应该和大学生们一起反思“什么是爱情,爱情在人生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由此明确大学阶段是个体成才的黄金期、成才的准备期,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智力和能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应该珍惜大学时光,以学业为主,真正处理好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2.高校和教师应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 随着大学生生理的成熟,情感体验的丰富,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执著不言而喻。高校可通过礼仪培训、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等选修课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质、服饰、气质、知识结构等方面完善自我;也可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当然除了相关知识和法律的普及外,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男女双方的恋爱基于高尚的道德才会有纯洁的爱情,爱情作为男女之间一种持久专一的情感,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高校和教师应重视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和研究,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合理增加精力投入,将大学生恋爱道德和恋爱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引入课堂;将传统道德观与现代婚恋观合理地结合起来,及时帮助学生解除恋爱过程中遭遇的困惑和问题。 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认识到正确的恋爱观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获得幸福的需要。 高校和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让学生懂得举止得体、自尊自爱、彼此尊重,在健康和高尚的心理基础上进行交往,用道德理智来完备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 3.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需要爱情,但不能为爱情而活着。青年学生应该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才能投入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 在恋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单恋或失恋的情况时有发生。当缘尽情了时,有些大学生能够调节情绪,尽快走出失恋的阴霾。但有的则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影响个人及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尽可能地营造健康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情感和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高校应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将学生吸引到健康、丰富、多彩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中来,减轻大学生入校后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 总之,对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校园恋情是美好的。如何端正自己的恋爱观甚至是婚恋观、协调好学业和恋情、人际关系和恋情的关系,无悔于自己的大学生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更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红英、潘丽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晓华.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及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8(2) 〔责任编辑:李锦雯〕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爱情观则是一个人面对爱情应有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论。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以往,这个问题较少被论述,甚至很少被提及。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恋爱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不可能不面对一个如何看待爱情,如何处理爱情的问题。爱情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即是一种意识活动。与其他人类意识一样,它起源于物质,爱情从根本上源于人类男性与女性之间为生育后代而进行的物质性活动。其出现之后,就用来指导物质层面的活动。也就是说超越了两性为生育后代在纯粹肉体上的那种物质性交流,而是使得男性和女性在精神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接触、交融和交汇,最终实现两性关系实现整体的和谐。从这个结论来说,只有真正实现了意识层面之上的精神交流才能称之为爱情。其目的如果用经济学的话讲,是物物交换,市场交易。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树立积极的爱情观,不要将爱情观定位为以物质为基础的情感,那样的情感称不上是情感,只是一种交易行为。要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呢? 所谓恋爱观是指对待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在恋爱问题上的反映。男女双方共同培养美好爱情的过程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并以此来调节和制约恋爱中的行为和各种关系。1.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树立科学的恋爱观,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2.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学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3.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4.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手段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5.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6.正确面对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要正确的看待,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相结合。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问题出现。例如:某大学一对恋人未琐事发生口角,男生一气之下将女孩打伤,后男孩被开除学籍并且并被行政拘留7日。这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表现。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麻烦。给自己人生路上留下了一个黑点,给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增添了障碍。处于二十来岁的青年,大多数还是显得单纯和幼稚,对生活总是充满梦幻,很容易就陷入情网。对于情感上和心理上还不是完全的成熟,很容易让一些居心不良者有可乘之机,滋生出许多可悲可恨的故事来。我认为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女孩子面对男孩的种种追求,应理智对待,不要被那些甜言蜜语所迷惑,不要以为自己对别人付出实实在在沉甸甸的爱,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要深入地了解对方。同时在交往过程中,女孩应引导男孩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体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同样男孩也要理智地面对美丽圣洁的姑娘,千万不可稀里糊涂地去追求对方,更不能以貌取人。要以事业为重,要有大志,多花点心思在工作上,干出一番事业来,让自己先稳定下来,能够为对方的爱负责任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只有这样,谈起恋爱来心里也会踏实点。如果我们没有具备基本的“硬件”,盲目地去追求爱,面对现实的生活,也许会更痛苦。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双方心甘情愿地厮守着,没有什么比彼此相爱更加重要。生活中也常有人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认为面对一份爱,我们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天长地久才是我们一生的完美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过得更幸福、更快乐。

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及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有时我们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甚至走向极端。我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有利也有弊。大学生活是人生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生活。大学生基本上都是17——25岁之间的青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中的“炼狱”。才走进美好的大学殿堂,许多的大学生都会如释重负,他们都会在大学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当然,这包括谈恋爱。其实大学生谈恋爱并不是无益的。首先,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责任感,正确的恋爱可以使一个人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既然爱一个人,就要为对方付出,要对对方负责任,要使对方快乐,只要对方幸福,自己也就是幸福的。也许你有爱偷懒的毛病,而他(她)不喜欢,那你就有可能为了对方而改变;也许你有爱沾小便宜的毛病,而对方不喜欢这样,那就有可能为了对方而改变。其次,恋爱可以使一个人更有理想和抱负。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对方和爱自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回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成了双方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恋爱中的男女精神振奋,彼此受到鼓励,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格。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形式,也必然受到道德的约束。正确的恋爱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尊重人格的平等。爱对方就要给对方自由和快乐,要尊重对方,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爱,是否拒绝自己的爱,是否会给自己爱,都是对方的自由。其实大学校园中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不乏有之。据报载,某大学的一对恋爱中的男女,男氦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而女孩知道后并没有拂袖而去,她更加的关心爱护男友,并且不顾社会的议论,独自一人在大街上向路人讨钱来给男友治病。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积极的,美好的,更是感动人的。大学生谈恋爱难道都是益处吗?其实不然。大学生正有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一个时期,其心里和生理并不是完全的成熟,容易产生一时的冲动。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的区分友谊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大学生活虽是美好的,我们可以适当的轻松一下,但我们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的。一心不能二用,既然你恋爱了,就很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有些同学竟错误的把爱情放在人生的最高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的缠绵之中,从而影响学习,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某A大的一名女身生因为感情问题而跳湖自尽了,这是一个悲剧,这就说明当代的大学生的心里素质还是不高。还有些大学生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认为在大学里不谈恋爱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结果是不管喜欢不喜欢,不管性格是否和的来,就乱追一气,乱爱一气。他们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成儿戏,这样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大学生基本上还没有自己挣钱的能力和渠道,基本上都是花父母的钱。在谈恋爱期间,不可避免的就会增加开支。每逢星期天,大学校园里的“偶数”就会很多,他们出入于高级的饭馆,买昂贵的东西。他们不知道他们在榨取父母的血汗啊!有些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竟以是否有钱为标准,真正的爱情是不会以金钱为基础的。对大学生谈恋爱,我们不能盲目的赞同,也不能武断的反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秒观既要认识到恋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认识到恋爱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用心去呵护,加倍的珍惜,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恋爱中各种关系,这样就可以在拥有美好的前途的同时,也拥有一份纯真美好的甜蜜爱情。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简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大学生在校期间涉足爱情已十分普遍,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必须深入了解和调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关键词:爱情;大学生爱情观;爱情观教育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既重视学业,又重视爱情,辩证地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在回答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调查时,的学生认同学业重于爱情,而认为学业与爱情同等重要的大学生也占到,这与80年代大学生有了明显的差异。有资料表明,80年代大学生在学业与爱情关系这一调查中,学业重于爱情远远高于当代大学生(80年代大学生高达),而认为两者同等重要的远远低于当代大学生(80年代大学生只占),当代大学生仍然是十分重视学业的,但爱情也已被作为人生的重大课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在对待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能够辩证地将爱情与学业放在人生的不同时间段去思考,譬如有相当多的学生谈到之所以选择学业重于爱情原因是:(1)来自社会激烈竞争的压力,(2)来自自己所在学校档次的压力,(3)来自对爱情的客观物质条件认识,(4)来自对未来家庭的责任,(5)对爱情的难以把握,担心陷人其中而难以自拔,(6)认为爱情太神圣,高深莫测等等。而选择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的同学,更多地倡导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等等,并更多地是从人生的整个历程的意义上去把握它而选择“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应当说,当代大学生较之80年代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理性、更为辩证了。80年代大学生和当代大学生的选择有较大差异这恰恰说明,爱情这一问题与社会的价值导向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对爱情这一问题也更深刻更富于人性化。二、女生自强自立,男女平等已成为调整大学生情感天平上的重要硅码这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男女生在学业重于爱情的态度上大致趋同,男生占,女生占。而认为学业与爱情同等重要的男女生的态度也有较高的认同度。其次,在择偶层次上,在选择男、女的条件是否比自己高低方面,当代大学生与80年代大学生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80年代大学生的态度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相比较当代大学生却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80年代大学生选择爱情重于学业的人中女生居多,而当代大学生中是男生居多;在选择“配偶比对方强、同等重要还是比对方弱”中,80年代男大学生有选择比对方强,的女生选择双方平等。而当代大学生中只有的男生选择比对方强,而的男生认同于双方平等。而当代女大学生中认同双方平等的比率更是高得显著,达,而so年代女大学生中只有17%的人。这说明了,当代女大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精神显著提高,而且这一精神得到了男生的认同,这为男女大学生的爱情寻找无疑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认知桥梁。恋爱双方的人格完全平等,在爱情中的地位也完全平等,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同,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道德已渗透爱情生活深层,依附、屈从、强制等旧的思想意识已随着大学生受教育层次的提高而从根本上退出,女性不再把婚姻、把丈夫作为自己一生的惟一希望,平等观念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思想“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及男尊女卑的观念逐步退出高知识群体的爱情观,男女惟有平等才可能相互理解和尊重,才可能对爱情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三、深刻的理性认知与简单的实践行动令人忧虑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的提高,与当前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那些简单、草率甚至是不文明恋爱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爱情的建立不仅需要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更需要有相对成熟的心理、相对稳定的人生观、相对丰富的社会阅历、相对牢固的学识基础甚至是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爱情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高级情感,需要有相对成熟的心理来保障,大学生性格尚未定型、心理发展还不很成熟,他们的情绪还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人生观的成熟和稳定,同样影响着人们对于人生、幸福、爱情的理解与认识,大学生人生观趋于稳定但还未完全定型,加之社会阅历相对肤浅,考虑问题时客观理智性较差,感情用事成分较多,判断和选择难以科学,所以就容易出现大学生中的“从众”、“攀比”、“消除寂寞”、“满足虚荣”等错误的爱情观,由此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隐患。当这些隐患爆发时,会对他们的情绪引起更大的波动,使他们更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和对方,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挫折。四、择偶的标准完美.层次丰富,文化内涵呈现多元性选择是一个人情感的表露,它体现了一个人深层的素质、修养、情操。由于生活的时代、方式和观念的不同,大学生对择偶的人格品质,也提出了反映时代特性的特殊标准和条件,面对爱情这个课题,表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叉,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融合。但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的大学生择偶标准从过去仅仅重视善良、孝顺、贤惠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到注重才能、创造能力、智慧等现代人素质。但有的同学在择偶的条件和标准中一气呵成20多个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的人。过于理想的划分标准,把大学生推入一个十分困惑的境地,他们拼命用带有浪漫、完美的标准去测量对方,而自己却在做着甜蜜的梦。爱情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是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价值选择不同,对待恋爱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恋爱观,对恋爱实践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导向作用。针对大学生爱情观以上特点笔者认为从教育层面上对大学生应注重爱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行为层面上应提倡“广交往、重友谊、慎恋爱”。首先应加强对爱情本质的科学把握。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发言,发现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绝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感情的层面上,更多地来自于小说、电视剧,甚至是流行歌曲,这些来自大众化的、传媒的对爱情的偏重于感受性的宣传,很难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因此,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就显得更加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男女之间建立于性爱基础上的情感之所以成为爱情,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不仅是自然生理需求的冲动和相互需要,更是志趣的相投和心灵的相通,而这一切都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背景的,受制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等等,因此从本质上讲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和异性友谊,提倡“广交往、重友谊、慎恋爱”。马克思指出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从剖析爱情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如果把友谊视作爱情的基础,提倡“广交往、重友谊、慎恋爱”,大学生更易接受。因为当代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重视程度很高,又有广泛的交往机会和条件,同时男女同学对异性之间存在真正友谊都有较高的认同率,异性同学通过交往建立友谊已经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活中男女同学异性友谊有益于男女同学的情感稳定与补偿,有益于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从交往、友谊、爱情三大人生课题之间过程的联系出发,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实践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2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

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摘要】

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都曾是每个人青年时的主旋律。它使每个人浅尝甘甜,但同时爱情这朵带刺的玫瑰也带来了很多忧伤。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帮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一般把爱情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和传统的恋爱观差别不大。向往童话式的爱情,并且对爱情忠贞。此类学生更为注重对方的品德,他们彼此相互依赖支持,不仅不会对学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会为了彼此的未来而一起努力,还能起到一定的动力作用。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对以后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青年时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爱情都有一定的向往,有恋爱的需要。因此,他们的恋爱只是为了暂时的需要。其恋爱动机具有多元性,有的注重的是功利价值,有的是注重物质享受等。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自制力较差,对行为不负责,只是为了排解孤单、寂寞,满足好奇心等。这类学生恋爱比较随意,观念开放,过早地发生性行为等。

二、不同恋爱观形成的原因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的大多是传统型的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其自制力较强,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类学生大多家庭较幸福,父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虽然他们还不成熟,想问题仅限于其所处阶段没有长远规划,但这类学生大多是属于比较有主见的学生。他们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完全出于自身需要。其恋爱观有多元性,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其灵活性较强,但是原则性较弱。这类学生大多是成长在放养式的家庭,父母不对孩子过多地干涉,因此其受外界思想影响较多。特别体现在把爱情也当作实现功利和物质享受等手段。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大多缺少父母关爱,在缺爱的同时他们没有家人在生活中予以引导,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排解寂寞,因此他们就随意找伴儿。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对爱情、对性好奇,因此其追求性刺激,追求享乐,不顾后果。

以结婚为目的、以过程为目的、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外,在社会刺激、学校教育、学生个人素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家庭影响尤为深刻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基本相同,在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人之初性本无善恶之分,显然,其产生错误恋爱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家庭。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我们给予其肯定的态度,对其引导我们只要起辅助作用即可,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引导而不做过多干涉。因为这类孩子通常都是有分寸的,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童话故事的美好纯洁地发展自己的爱情。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于持过程恋爱观的学生,我们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社会方面,应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到真善美等主流思想上。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引导课程,抵制不良思想。在个人方面,在坚持自主性的同时,加强自身是非观教育和自身道德教育。要在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同时,对他人的人生负责。在家庭方面,父母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时刻关注孩子,抵制西方不良思想对孩子的侵蚀。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应建立在家庭以及自我努力的基础之上。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呼吁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孩子个人应接受意志磨炼教育。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恋爱观的方式方法

虽然家庭的教育引导在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方面最深刻,但在家庭努力的同时,社会和学校及学生个人也应积极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引导其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

(1)家庭和学校要做好青春期教育。

首先,进行性道德教育。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学校要开展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或专题活动等,使学生知道道德是一个人之为人的底线,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其次,进行性保健教育,了解性生理心理知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进行心理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教育。

(2)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能填补孩子们业余时间的空白,而且能丰富其精神生活,使之遇到西方不良思想影响时能抵制不良诱惑。

其次,加强校园环境管理。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宿舍管理方面严禁校外留宿。每天做好宿舍检查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后,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完善管理,不让学生抓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空子。

五、结束语

只有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青春的花朵开得更美、更艳,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走好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开题报告
  •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开题报告
  •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毕业论文
  • 婚恋观2500字论文
  •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