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作者修回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作者修回

发布时间: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作者修回

关于英语歌曲是否有助于英语学习的探究【摘要】英语歌曲具有音韵优美和谐、语言生动平实贴近生活、结构简单且蕴涵丰富多彩的修辞等特征,教师可通过多样化手段使学生在欣赏英语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训练语音、训练听力、教学词汇、呈现操练句型。【关键词】英语歌曲、英语学习、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多元化和刻苦的高中学习中,我们当然要争取在短时间内做高效率的工作。面对和初中有着天渊之别的高中英语,有时真有点应接不暇。老实说,除了对语言有特别天赋的人外,学习语言这种花了时间但效果却不明显的学科,有时候真是有点心灰意冷。而英语歌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中学生的喜爱。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来探究英语流行歌曲对于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现今,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兴趣丧失、语言环境缺失、应试能力强于运用能力等主、客观消极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爱教学上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陈旧单一的传授知识为“传知、培能、育德”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而英语歌曲的适当运用将是这种模式的一种尝试。二、英语歌曲在英语学习中的理论依据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歌曲能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认知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对事物好奇心强, 接受能力也强。只要感兴趣的,学生就能很容易接受。学生喜欢听歌,特别是流行歌,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英语流行歌曲能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对英语流行歌曲的兴趣逐渐发展为对英语的兴趣。3.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时,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在课堂中适时插入歌曲,使单一的课堂教学得到舒缓,使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三、英语歌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在其中,兴趣的作用,不像理想那样理性、遥远,不像意志那样具有强制性。它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时时在起作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原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论中罗杰斯认为:“应该把学生看成‘人’,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和“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及价值观、态度体系和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注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这一理论内涵正是向我们提出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学习情感的要求,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就会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训练学生的语音,提高听力英文歌曲大多是母语为英语的歌手所唱,所以发音准确、到位。学生的双元音、长元音发音往往不到位。多听、多模仿英文歌曲有助于他们发音的准确。有些平时容易疏忽且出错的连读、弱读等现象英文歌曲中也大量存在,所以让学生经常地欣赏和模仿,利于他们对语音的掌握。歌曲时而快时而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而歌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的经常出现,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比如以下一段歌词: it takes a lot to know what is love it's not the big things, but the little things that can mean enough a lot of prayers to get me through and there is never a day that passes by i don't think of you you were always there for me pushing me and guiding me always to succeed you showed me when i was young just how to grow you showed me everything that i should know you showed me just how to walk without your hands 'cause mom you always were the perfect fan god has been so good blessing me with a family who did all they could and i've had many years of grace and it flatters me when i see a smile on your face i wanna thank you for what you've done in hopes i can give back to you and be the perfect son you showed me how to love you showed me how to care and you showed me that you would always be there i wanna thank you for that time and I'm proud to say you're mine 'cause mom you always were, mom you always were mom you always were, you know you always were 'cause mom you always were... the perfect fan i love you mom 这是一首不错的英文歌曲,是“后街男孩”唱给他们妈妈的,说她们才是自己最好的歌迷。这段文字是在一段舒缓流畅的音乐中唱出的,发音标准饱满,而且极好模仿。从模仿这些歌曲开始,会对地道口语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3.练习听力听歌是训练听力的一种极好的手段。但要想有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歌词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合适的练习题。这样,学生可以边听歌边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听力。因为喜欢歌曲,学生就会去学唱、多听,自然就能逐渐提高听力。笔者曾问过一个经常在听力考试中得高分的学生,他的经验就是因为喜欢英文歌,多听英文歌。 4.扩大词汇量英文歌曲中含有大量的词汇,学生在学唱歌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接触到了许多的词汇。学生在听歌时把无意注意变成了有意注意,把一些枯燥乏味的单词、词组以歌曲的形式在一定的情景中形象的记忆,而且是永久性的。如果说单词是英语的基础,那幺由它构成的句子则更是平时交流,写作,应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语言要素。一个句子里有很多词汇,而那些词汇够成的一些具有具体意象的句子会使人觉得好联想,好记忆,而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记忆句子上面,会发现里面的单词自然就记下来了,不再成文障碍。更重要的,我们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里面记的,这样就更不会出现很多中国学生有另人羡慕的单词量,却只能熟练运用其中的少量,对于大多数,只是“知道意思而已”,根本不能使用,对这样的词语,能说掌握它们了吗?听英文歌曲对短期内高效的记忆单词有好处。英语学习者通常是孤立地背单词,实际上,背单词不如背句子,而英文歌曲中的句子都是很值得记背句子。 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这里说一个词”get”,很多人一定都会对这个英文中最简单的词语表示不屑——这幺简单的词,不就是“拿到,获得”的意思吗?课本就是这幺教的。的确,我们是这样学的。但作为英语中用的最广的一个词语之一,get在词典中的解释如下: get vt. 获得, 变成, 收获, 使得, 挣得, 受到(惩罚,打击等), 染上, 抓住 vi. 到达, 成为, 变得 n. 生殖, 幼兽 除了最后对名字的解释“生殖,幼兽”外,前面的那些词语都在日常交流的口语中用的极为广泛,几乎就可以被称为“万能动词”。当然,要知道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不同用法,需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从歌曲当中学习很多这样的多用词法: “get back, get back. 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 belonged”——Beatles,这里的意思是“使得” “get down “get down and move it all around”——Back Street boys,这里的用法也是“使得” “think again, before you get the wrong impression on your mind,”——Blues,这里的意思是“得到” “get so lonely, can't let, just anybody hold me”——Jackson Janet,这里是“变成” “i'm comin' up so you better you better get here”——PINK,这里的意思是“到达”人们不仅可以可以熟悉一词多用的功能,更可以通过听英语歌曲来掌握一个较难单词的发音和用法从而掌握它。以下词语都不是简单好记的词语,却能在歌曲中很容易的掌握::“you got blood on your face, big disgrace(耻辱) kicking your can all over the place”——Five,在歌手夸张的重音里,随着歌曲的韵脚,很容易就可以记住disgrace这个词语,同时也记住了“all over the place”这个常用的搭配。“i wanna take a little time to refresh(清新) your mind, cause the boys are back in town with a different kind of funk(臭味),”这是另一段来自Five的一段RAP,他们的摇滚和流行乐都有着强烈的节奏和非常流畅的美式发音,是很好的模仿材料。5.增加一定的文化背景萨皮尔指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英语歌曲是英语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手段。英文歌曲由大量的语言材料组成,歌曲涉及的主题范围较广——日常生活、爱情、战争、节日等。教师在教歌曲时注意收集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在教之前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和歌曲所蕴涵的情感。如在听一些圣诞歌的时候,可就歌曲介绍一些有关圣诞的来由、时间、食物、文化等。通过了解一些与歌曲相关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培养更多的跨国文化意识,得到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感受语言文化的熏陶,拓宽知识面。四、英语歌曲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1.教学的前期准备(1)歌曲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歌曲的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向上,曲调是否优美,歌词是否易懂。选择歌曲的时候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或是一些经典老歌。选择的风格可以多样,有摇滚歌曲、乡村歌曲、英美传统歌曲、现代流行歌曲、影视金曲等。内容可以丰富多彩,有激发人们向上的,如“I believe I can fly”;有歌颂爱情的“love story”,“love song”;有关于拯救环境的“heal the world”;有抒发对家乡的怀念之情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有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的“A song for mama”;有表达对友谊的感激的“top of the world”,也有一些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 ,say me ”,“careless whisper”,“the sound of silence”等,也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等。(2)歌曲的整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英语,而不是纯粹的娱乐,所以选择歌曲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歌曲要选择原版的英文歌曲,里面的歌词简洁易懂,去掉不必要的花腔,有的可以针对教学选择某些片段,而非整首歌曲。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相关的曲段,也可以是一些旋律优美的片段。2.教学中的应用(1)使用歌曲,提高听力现行的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听情景对话、短文来选择答案,长期以来听力课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针,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并选择正确答案。学生一直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听力教学中采用听英文歌曲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听歌和学歌的愿望,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听力。笔者曾用一些歌曲作为听力材料,取得了一些效果。如在以歌曲The Sound of Silence为听力材料时,首先介绍这首歌来自电影“The Graduate”以及简单的电影介绍,用背景知识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歌曲的好奇。然后把其中的几个生词列在黑板上,如“cobble stone”,“ a neon light”,“the prophets”,“echo”,然后把缺单词的歌词发下去,让学生边听歌边填空缺。如其中一小段:Hello ______my old friend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_______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_____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_______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_____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_____ Be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______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______ 学生边欣赏边完成空缺,完全没有平时做听力时的乏味,而且学会了这首歌。课后意犹未尽的学生甚至去找这部电影去看。在做听力时有时也可采用把歌词打乱顺序,然后学生听歌按顺序排列。或是把其中较相似的歌词空缺,让学生根据歌曲找出正确的歌词。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对英语听力感兴趣,乐于去接触它并学好它。(2)使用歌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的作文大都是供料作文,看图作文,即给出相应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写一段作文,学生对有些局限的作文发挥空间不大。现在的高考作文要求相应提高,已逐渐趋向于开放性作文,其中的要点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而英文歌曲则提供了素材。如听完歌曲“I believe I can fly”,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这首歌是首励志歌曲,学生听完后有很多感触,教师可以及时引发学生谈自己在生活、学习上的感悟,学生深有感触,都踊跃发言。(3)使用歌曲提高学生口语在学生根据歌曲发表自己的感想时,就自然而然地用英文说了出来,这样也就有话可说,从而也提高了英语口语。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的方法就是一种好方法。任何好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去尝试借鉴。英文歌曲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多创造一些环境和机会,从而取得更加好的效果。五、对用英文歌曲来学英语的一些建议 英文歌曲的种类很多,人们对它们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如果就学习英语来说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初学者 对于这些cookies,建立自信和培养兴趣是学习时的首要目标。可以选一些节奏较缓,旋律轻柔抒情的音乐,比如恩雅,神秘花园的Newage类音乐,这样的音乐很适合精听,也比较好模仿,他们的音乐有一部分为纯音乐,另外一部分则为英文歌曲(他们自己也是相当不错的歌手和乐队)。一些属于Pop(流行)音乐范畴的抒情慢歌,也是不错的选择,Westlife(西城男孩)应该是最好的,他们的歌曲绝大多数都是这类风格,可以大量的欣赏,但不用去努力的完整的唱好这些歌曲,因为能力还不够,不过只要能听就已经很有帮助了。 2.中级水平者大多数的学生都应该属于这个范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很善于考试的同学,数理化当然没有问题,英语其实也不错——“英语这门科吧,学不学也就那个样,每次考试又能差几分呢?”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不知道这是教育者的过错,还是教育制度的不当,还是自己的问题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不是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而不是为了选拔考试人才。 刚才适用于初学者泛听的歌曲更加适合中级水平者,而且大可以去精听,去模仿,包括语音语调,包括重音停顿。现在的英文歌曲在中国的主流就是Pop音乐,恰好适合这些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占主流的中级水平者,所以可以有很多好的音乐材料去选择。 也可以听一些其它类型的音乐,比如Rock and Roll(摇滚),Blues(蓝调),Country(乡村音乐),Hip-hop(嘻哈)……不过除了摇滚之外,其他类型的音乐在中国没有很大的市场,而在美国,这些类型的音乐的听众差量并不大。 3.高手 Superior这个词,是一个高阶词。其实这个“高手”的概念也不太确切。 这类学习者,应该可以自如的选择精听或泛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也可以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去听一些Rap(说唱乐), Eminem(阿姆)的Rap非常有名,这样的歌曲不仅语速奇快,还有大量的美国俚语出现,连很多外国人自己都听不大明白,感觉就像一个听力正常的中国人听周杰伦唱歌。 以上三个方面的说明,只作建议,因为音乐本身的选择说到底还是要靠个人的兴趣来决定。而这些建议,其作用也就是让学习者能更好的使用“用英语歌曲来帮助英语学习”的这一辅助方法而已。学习英语就像攻“碉堡”,没有捷径也没有不可能达到的说法,用英语歌曲来帮助学习也只是很多不同的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方式。要学好英语,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的汗水,希望在英文歌曲的帮助下,我们的学习会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英语歌曲作为英、美文化中音乐和语言的双重载体,不仅已逐渐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中,而且越来越受英语学习者青睐。英语歌曲在语音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把英语歌曲应用于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值得探讨,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需要太多的说教和灌输,只要音乐一响,学生们就会爱上它!只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进行教学,就不难达到教学目的。并且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习不再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件枯燥无味的不得不干的事情;通过学唱英语歌曲,接纳不同的文化,他们会以一种平和的快乐的心态认真地度过每一天,在教唱英语歌曲的同时,参考文献:[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陈静波.利用英文歌曲进行听力训练[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2).[3]刘云红.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使用[J].中美英语教学,2005(3).[4]陈枝英 唱起来-英语歌曲122首[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6)[5]周淑荣 浅谈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学刊2008 (3)[6]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规范

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 目  录

一、 开题报告 1、 总述 2、 提纲 3、 要求 4、 范例

二、论文 1、 论文内容 1) 引论 2) 理论概述 3) 研究方法 4) 个案研究 5) 分析讨论 6) 结论 2、 论文形式 1) 语言 2) 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 引文形式 4) 字数要求 5) 定义 6) 图表 3、 排版格式 1) 封面 2) 格式

三、附录  附录1- 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 引文范例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 封面范例

前  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一、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规范见附录3)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5 范例

(参见附录1)

二、论文

1 论文内容

论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引论;2)理论概述;3)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6)结论;

1) 引论

引论可以是开篇的一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是论文的第一章,其中应对论文的论题、主旨、理论根据、研究目标、论文纲要等必要内容,做一个清楚明确的说明。

2) 理论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进行的阐述,可涉及主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就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达到的程度。理论概述可以独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论部分中,可视情况而定;

3) 研究方法

和理论概述一样,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论中加以阐述。除说明研究方法之外,还应说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4) 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应给出研究实例,实例应当是客观的、适用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并对选择的方法加以说明。

5) 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应当层次清晰,可以针对前述个案,也可在不需要具体实例的情况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6) 结论

结论可以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应在结论中对分析讨论及其结果作扼要的叙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其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项的顺序可调整,也可把某两项合并成一项,但是为清晰起见,章节不应过少。

2 论文形式

1)语言

根据有关规定,英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一律用英语写作,但应包含一个与英文提要相对应的中文提要。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1) 提要:中英文对应,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应列出论文关键词,不少于三个;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页。

(2) 鸣谢:除向对论文有过具体指导帮助的人员致谢外,还应向论文所使用的各种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3) 目录:目录应详细,可分多级标题;为便于查阅,各级标题都应包括在目录内;目录后还可列有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如果有)。

(4) 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论文内容”所述的各项内容。   (5) 注释: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脚注,二者仅择其一,不必重复。

(6) 参考文献:凡论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均应列于参考文献,应分别列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各条顺序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应以逗号隔开)名字、文献名、(如系杂志,此处为杂志名,并注明第几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译、编辑等非原创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号注明。(参见附录2)

3) 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话,一律使用引号(引文自身带有引号的,征引时原文引号用单引号),如果不是原话,可不使用引号,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号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发表年代、所在文献页码,以便与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互为参照,明确出处。(参见附录3)

4) 字数要求:论文应不少于二万英文词,按本规范要求的字号行距排定后,总篇幅应在六十页左右。

5) 定义:如果使用术语和缩略语较多,并且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某一规定性意义,可先将这些术语和缩略语定义或释义。

6) 图表:如需使用图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该图表的地方。两个图表以上须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如图表过大、过多,且仅用作参考,可作为附录集中置于文尾。

3 排版格式

1) 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体中文宋体字书写,从上至下依次是:(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文标题、(3)专业、(4)研究方向、(5)作者、(6)导师、(7)写作时间(指论文写作的起止时间)、(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标题视字数多寡选择字号,其余字号应不大于三号字(参见附录4)。紧接封面的一页应为封面的对应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项以外,其余各项可不必完全对应。

2) 格式

(1) 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字。一级标题居中,二级以下各标题左对齐。

(2) 正文:正文左右两边都对齐。

(3) 页码:页码一律居中。

(4) 字号字体:除封面外,论文应使用英文Times New Roman 11号字体或其他正楷11号字,不可使用花体字;书名、文献名等作品名称应使用斜体字。注解用9号以下字体。 (5) 行距:正文行距倍。

(6) 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对齐和首行缩进两种:如果采用首行左对齐格式,各段之间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缩进格式,则各段之间不空行。为节省篇幅,建议论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项,请参照“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Publication Manual, 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论文写作惯例。

附录1- 开题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Thesis Propos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By ________________

Date: 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0 000   附录2-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 王尔德戏剧选.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附录4- 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pril 2002   Beijing, China

一、外语教学与研究简介《外语教学与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 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自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刊。 [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总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被引量54522、下载量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 二、刊物历史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起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 2014年11月,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三、办刊条件1、栏目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以英语为主,兼顾俄、德、法、日及其他语种。刊登翻译理论、书刊评介、学术动态,介绍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经验和翻译技巧等。 《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栏目有语言学研究、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读者主要面向为高校外语教师与翻译工作者、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等。 2、人员编制据2018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官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编审委员会拥有21位编委。 四、办刊成果1、研究发表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 收录信息《外语教学与研究》被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 Abstracts)、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 2、影响因子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总被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被引量为54522、下载量为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88种)排名为第11名,在语言文字(43种)排名为第2名。 3、荣誉表彰《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语言学类权威期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五、文化传统1、办刊标准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的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办刊责任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建设具有高学术水准和高编辑质量的全国语言/外语类著名学术期刊。 以上就是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的激发作用 一、 研究背景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初学英语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好奇、喜欢、讨厌、憎恨。他们能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不过短短的两三个月。大量的单词、语法、考试就会压得他们嘴不过气来,最终让他们丧失了学英语的兴趣。学习英语使他们吃力,熟练地掌握英语更显得遥不可及。有人不禁疑问:我们能否让英语学习变得有趣而生动,从而使英语学习更加得应手呢? 与此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音乐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一些英文歌曲也逐渐被中国人所熟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英语学习的目光由原本呆板的书本上转为更为生动有趣的英文歌曲上。歌曲向来被称为是开启人类心扉的钥匙。捷克作家伏契克曾说过:“没有歌曲就没有生命,像没有太阳也就没有生命一样。枯燥的英语学习,一旦加上了优美动听的旋律,会变得怎么样呢? 二、 研究目的 探究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的激发作用,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英语。 三、 研究方法 1、网上资料搜索 2、网上问卷调查 3、查访周围的同学 4、相关书籍的查阅 四、 研究过程 1、 我们首先从专家学者的角度来看待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教育专家——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奏、语速变化、连读、不完全爆破(或失去爆破)等知识和技能。英语歌曲融上述知识、技能于一体,其独特的愉悦身心,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的青睐,成为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可以说,英语歌曲是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歌曲辅助英语教学有利于巩固所学语言材料,有利于语音和朗读技能的训练(发音、词句重读、连读、节奏和语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从语言知识角度看,英语歌曲可以辅助字母教学、词汇教学、日常用语教学、句型和语法教学、文化教学。从语言技能训练的角度看,歌曲欣赏、歌词朗读、歌词的记忆和翻译,甚至创编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因此说,英语歌曲在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美妙的旋律和朗朗上口、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词曲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教育。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通常把英语歌曲分为两类:教学歌曲和欣赏歌曲。英语教学歌曲是指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如教学字母、词汇、句型等而选教的已有歌曲以及处于教学目的而改编或创作的英语歌曲。英语欣赏歌曲可以是为提高学习兴趣,陶冶情趣,欣赏异域文化等而选教的曲调优美,广为流行的英语歌曲。英语欣赏歌曲也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帮助学生掌握音高、音长、重音、节奏等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1).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右脑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音乐形象是开启右脑的金钥匙。听、唱英语歌曲可陶冶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尽兴唱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学生不会感到疲劳,反而感到头脑清晰、思路敏捷。 (2).符合心理学原理。听、唱英语歌曲,就为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起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奋点,使其迸发出潜在的能量,这就为学生轻轻松松接受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 var script = ('script'); = ''; (script); (3).符合美学原理。欣赏英语歌曲,融入优美的旋律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身心受到了陶冶。有时在无意中、在艺术欣赏中学到的东西,反而记得牢、效率高,这正是艺术的魅力,完全符合美学原理。 2、通过在网上的问卷调查,我们也从一些英语学习者的角度了解到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的有利作用。 我们的问题主要有: ⑴请问你喜欢听英语歌吗? ⑵你会唱英文歌曲吗?有哪些? ⑶在课堂上,老师会给你们播放英文歌曲吗? ⑷在课外,或休息时,你会自己哼唱英语歌曲吗? ⑸你喜欢什么种类的英文歌曲? ⑹在你所喜欢的英文歌曲中,有哪些是有益于英语的学习的?能不能举些例子. ⑺英文歌曲有什么特点? ⑻你觉得听英语歌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吗? ⑼你觉得你的英语成绩怎样?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都反映,英文歌曲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不容小视的作用。网友反映,通过听英文歌曲可以帮助他们扩充词汇量,锻炼听力,增强语感等等。从歌词中他们可以学到单词的用法,语言的表达,从音乐旋律中可以帮助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同时在学唱英文歌曲时也能够更加快速而清晰的说英语,学会连读等一些技巧。以下两位网友向我们叙述了他们切身的体会: Zhouhedeai: 我就是一个例子,一开始学英语时兴趣平平,后来无意买了本英语磁带,自己听。听熟了旋律再看着歌词唱,学得还很快。那时班上会唱英语歌的人很少,自己会唱英文歌也觉得很高兴 ,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风_邪: 当初刚学英语的时候很迷茫,后来建立了一个英文交流的qq群2855104,目的都是为了交流英文,以及好听的英文歌,现在我听过的英文歌曲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了,当然收获了很多! 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音乐,歌词记住了很难忘记,所以学了很多英文歌后对自己英语提高有了很大帮助。 说一个刚学英语时候的例子吧。 记得刚学英语时做一道英语选择题,题目是:There is no need_______选择项目是 1 to do 2 doing 3 do (现在当然是很简单的题目了)但是当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结果我想起了迈克尔 杰克逊《heal the world》这首歌,有一句歌词就是“there is no need to cry”于是我就很正确的写出了答案to do 。当时全班都没几个对的,我因此也受到了表扬。 还有一件事情。初一的时候,我就努力的学唱一些英文歌曲,最早会唱的是capenter乐队的yesterday once more ,有一次在班上完整地唱了那首歌后,我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劲头就更足了,而且有了很多人的关注,我努力的学了更多的歌,这样给自己了压力,同时也给了动力。 现在我仍然和喜欢英语歌曲,虽然英语没有继续学习,但是基础也算是不错了,都是学习英语歌带给我的好处。 3、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得出的现象 并不是所有喜欢英文歌曲的人都能够很好的学习英语。有人反映,他喜欢英文歌曲并不是因为喜欢英语,只是纯粹的喜欢英文歌曲的旋律而忽略英文歌曲本身。也有人反映,他们听英文歌也学唱英文歌曲,但英语水平仍然没有什么提高,成绩依旧平平。对于以上,我们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听英文歌曲( = || []).push({ id: "u2280119" });并不代表就能学好英语,还要注重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些英语老师对英文歌曲和英语学习有效结合的方法和建议。 ⑴在情景中学习歌曲 英文歌曲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或者歌词本身就讲述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来源以及有关歌手的介绍。在情景中学习英文歌曲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歌词含义,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产生精彩观念,提升学习质量。 ⑵听音乐学歌词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听音乐学歌词就是让我们能够在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之中,把英语学习同音乐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情趣。文歌曲主题多样,涉及面广,大量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固定句型及语法结构呈现在英文歌曲之中。因此,在感受与鉴赏音乐同时,我们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不常见到的许多大众化口语。许多本来枯燥无味的单词、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现象或我们不熟悉的俚语、俗语,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被我们深深地印记脑海中。随着听音乐学歌词活动的持续发展,我们的词汇量不断扩大,语法知识也在不断地加深,由此有效内化了所学的英语知识,同时也帮助提高了听力水平。 五、研究成果 经过这次的研究学习,我们了解到英文歌曲对英语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影响到我们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不小的地位。但是我们也得出结论,尽管英文歌曲产生了如此多的作用,但是听英文歌唱英文歌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够学好英语。要结合个人的方法和技巧。如不能只注重英文歌旋律还要从多方面去了解,从歌词,从歌手,从创作背景等等,这些都可以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但提高了英语水平,也增加了知识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英语学习并不只是英文歌曲的学习,英语学习还得靠我们平时的努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英文歌曲只是帮助我们找到一个学好英语的捷径,更多的是自己平时的学习。 六、 启示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也得出一些小小的启示。学习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得来知识。学习可以有多种途径。在生活的点滴中都可以学到不少。就如英语学习,不但可从英文歌曲上,在大街小巷中,广告杂志中,新闻中等等都能够获取一些英语的信息。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句子。只要我们多做有心人。其他学科也是,只要我们拥有热爱学习的心,做一个有心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 (指导老师:夏万华)

外语教学与研究投稿

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核心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双核心(即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如果通过中介发的话肯定不会低于7000,如果直接投稿的话,可以打电话到杂志社问问,看有没有版面费,版面费多少钱了

《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生版、教师版均可;《中学生英语》、《英语之友》《中学语数外》、《语数外学习》等刊物文章刊发后均付稿费,且发稿难度不是很大(质量较好就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属国家核心期刊,刊发质量要求较高,在投一般刊物且大量发表后,可把自己认为质量较好的文章投向国家爱级刊物。

是文学性质的吗?百透论坛发表文章可以获得稿费,作为一个爱好写作的新手可以去试试!百透网创新了网络文化发展模式,被网友称之为百透模式,以拍卖文章冠名权获取商家资金,作为稿费支付给作者,而商家的广告永久绑定文章,作者得到稿费支持,商家得到品牌宣传,读者享受到真正的免费阅读,最终形成读者,作家,商家,网站互动的良性网络文化。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这里发表文章,你不妨试试!百透论坛被很多大学生称为未成名作家的成长摇篮!写得好,效果不错再出书吧!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论文

一、外语教学与研究简介《外语教学与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期刊,是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 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自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刊。 [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总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被引量54522、下载量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 二、刊物历史1957年6月《西方语文》创刊,为双月刊。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起改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 2014年11月,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三、办刊条件1、栏目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发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以英语为主,兼顾俄、德、法、日及其他语种。刊登翻译理论、书刊评介、学术动态,介绍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经验和翻译技巧等。 《外语教学与研究》主要栏目有语言学研究、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读者主要面向为高校外语教师与翻译工作者、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等。 2、人员编制据2018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官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编审委员会拥有21位编委。 四、办刊成果1、研究发表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出版文献4092篇。 据2018年5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共载文685篇。 收录信息《外语教学与研究》被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 Abstracts)、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 2、影响因子据2018年5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总被下载3544380次、总被引17397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外语教学与研究》被引量为54522、下载量为117217;2015年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88种)排名为第11名,在语言文字(43种)排名为第2名。 3、荣誉表彰《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语言学类权威期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曾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五、文化传统1、办刊标准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的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办刊责任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建设具有高学术水准和高编辑质量的全国语言/外语类著名学术期刊。 以上就是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身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兼顾科研,成为“教师即研究者”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行动研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领域,70年代前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开始并推动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Kemmis和McTaggart(1982:5)),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关键词 】行动研究;外语教学;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课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不同,它是由教师把自己的教室当成实验室,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志和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标准考试、座谈等多种渠道得到数据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Crookes(1993)把“行动研究”分为两类。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年半,每周十几节的课时量,也会在第一次课后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会课后想一下某个环节应该怎样进行,却很少把自己的课堂和反思记录成日志,久而久之,那些想法就逐渐模糊了,对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和反馈。有幸参加了行动研究研修班后才知道,原来教学中的实践、调整、反思都可以形成研究的材料并指导自己之后的教学。所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有:Self-reflective(自我反思式),Action-based(基于行动的),Contextspecic(情境化的),Empirical(实验性的),Participatory(参与式的),Collaborative(合作的),Aimingforchangeandimprovement(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

二、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反思

说到行动研究,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在课前教师进行备课,然后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相应的备课进行讲课,课后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一般教学工作量较多较重,每个老师平均都要教3个班左右。经常我们课后在教休室讨论的是,往往在上第一个班的时候会觉得课堂的内容节奏都处于“实验”阶段,因为第一个班是首先将你的教案和备课实施的课堂,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重难点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第一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有必要的。

当然这个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你自己上了课想一下,回顾一下,最好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对第一次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也为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指导!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第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往往比最后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花更多时间。最后一次课的班级通常提前就可以讲完需要讲的内容。你会觉得经过前两个班的上课,你对教学的内容聊熟于心,因此在上课时也就驾轻就熟了。作为老师应当坚持写反思日志!这样你的整个教学生涯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过程,您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得知自己的整个教学历程,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三、学生在行动研究中应该做些什么

除了老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记录,那么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因为当老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后就会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结果之前,往往老师会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结果的.假设,也就是假设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假设做出相应的措施和调查,最后根据最终的学习效果和调查判断出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做出的调整是否有效!学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合老师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学生的这种记录,老师也可以看出是否这个反思-调整-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起到了作用。

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以及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学生的这种反馈和记录,可以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平常在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情况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而有了学生进行记录反思的过程也就可以看到学生整个的教学感受,更有利于行动研究的开展和实验。四、行动研究是一个怎样的研究在通常的研究中,一般会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种传统的研究中,往往对实验班进行预先设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对照班就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这是否合乎道德呢?行动研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行动研究没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只要进行了行动研究,再预设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就会根据自己设立的调整方法进行上课再反思。也就是行动研究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爱学生爱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和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28.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目录

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探索2、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反思(英文)3、英语语篇模式与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4、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5、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应用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7、江汉油田广华中学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研究8、高中英语整合型课程模式探析9、布达佩斯国际中学中匈学生英语阅读模式的比较10、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1、高考英语完型填空应试对策与英语教学12、中学英语学习策略应用现状及相应对策13、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英文)14、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15、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以上十五个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很多人都不明白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文献参考格式不只是怎样的,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论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1]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2]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1.期刊论文

Bolinger, D.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J]. Language, 1965 (4): 555-573.

朱永生.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83-90.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 (3):167-173.

2.论文集论文

Bybee, J. The Grammatic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 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4: 235-254.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A]. 文秋芳, 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55-259.

3.网上文献

王岳川. 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

, 2004.(2005年11月18日读取)

4.专著

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 1933.

吕叔湘, 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2.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译著

Saussure. F.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ed. C. Bally & A. Sechehaye. trans. R. Harris. London: Duckworth, 1983.

赵元任, 中国话的文法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丁邦新译.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68/1980.

6.编著/论文集

Giacalone, A. & P. J. Hopper (eds.). The Limits of Grammaticaliz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8.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7.学位论文

Tabor, W. Syntactic Innovation: A Connectionist Model [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1994.

祖生利. 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0.

8.会议论文

Traugott, E. C. Promise and pray-parentheticals[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antiagov de Compostela, Spain, September 2000.

崔希亮. 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R]. 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湖南长沙,2002年4月.

9.词典

Hornby, A. 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Z], ed. Sally Wehmeier. Oxford: OUP, 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汉英双语)[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报刊文章

田志凌. 魔戒的尴尬与文学翻译的危机[N]. 南方都市报,2005-8-24(8).

注: 先英文后中文,以字母顺序排列。英文部分Times New Roman,小四;汉语部分:宋体 小四号;均倍行距,两行及以上悬垂缩进3个字符。参考文献要与文中夹注项对应。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下载

工业设计英语教育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英语教学分析和研究,探析了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部分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探讨了如何在应用方面的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措施,获得了一些初浅的结论。

关键词 :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专业英语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起,整个国际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对外进出口的日益增加以及相关科研文献查阅的大量需求,对于开设专业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不断深入,在本科教学中,专业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有一定难度,涉及到的外文资料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这就给专业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理解和把握,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不可能有效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因此,探讨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研究和讨论的热点[1]。

二、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背景及分析

专业英语是与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相对提出的概念,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不仅仅是专注语法、语句即课文的分析,而是重在将语言运用和语言交流结合,既关注社会、市场和国际上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也重视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的需求[2]。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在本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引进、引用、借鉴国外的资料、技术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和日趋明显。开设双语教学成为常态化,在教学中,英文专业书以及国外英文原版教材、专著和资料已经被广泛用作教学或者参考资料。2.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之后,在参加项目设计、产品构思、工作管理,以及其他技术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英文专业文献及资料,在设计和构思中也大量参考和受启发于国外设计概念、设计思路、设计构想以及相关的资料文献。基于以上现实情况,需要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3.许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他们从事的研究工作处于本专业前沿,在向国际刊物投稿、进行国际间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外文阅读、学习能力,并能够对专业英语的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和掌握。所以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英语,而且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

三、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1.目前我国理工类院校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过去高校将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基础英语上,强调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并将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将专业英语仅仅作为基础英语的简单“延伸扩展”,重点在于对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和分析,忽视专业英语教学成效。2.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对专业英语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专业英语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理念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采用大课堂教学的方法;对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等需求有待提升。在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设置的合理性方面、教材内容的规范性方面、师资力量的.提高程度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而采用基础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可能是当前最为突出的教学问题。3.在上专业英语课时,学生已经进入专业课学习,且课程较多,压力也大,这样易导致学生把专业英语当做负担;此外由于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内容较单一、专业背景较浓厚,文章形式和风格较呆板和枯燥,而且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词汇较难、句子较难、汉语表达较难,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有压力,学习较吃力,这种状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为不利。4.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领学生从学习生词到解释语法难点,再进行重点文句翻译。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少,师生之间很少互动和交流,教学中一般侧重于专业词汇的解释和课文阅读及英译中的训练,而忽略了听力和用英语表达专业概念的训练。“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不均衡,学生口语差、发音不规范、听力弱等现象普遍存在。5.目前大多数专业英语的考试形式是翻译专业文献,有些利用查阅资料和字典进行开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形式和内容单一,内容覆盖面窄,而且也导致了学生容易轻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而反观基础英语的考核方式,如四、六级考试包括听、写、阅读等,甚至还有口语考试,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值得进一步改革。6.师资情况。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师较少来自具有本专业知识且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绝大部分属于教授基础英语的教师。虽然基础英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但是相比较于专业英语教师,基础英语教师英文功底扎实,对于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有有利的一面;但工业设计的专业词句以及在专业领域的含义,需要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支撑。因此,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又有基础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较为理想的授课教师[3]。

四、工业设计英语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1.在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中,通过词汇记忆、短语练习和英语对话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的同时,需要通过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英文专业资料,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2.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微课程计划、设计、开发、执行、实施等微细步骤。以“微课程”为中心,围绕和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安排和整体方面,灵活地进行专业英语学习,促进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趣味性、素质性、逻辑性、专业性、现实性[4]。3.研究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堂模式以及应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善,并促使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提升素质教学。结合当前采用大课堂教学的方式,多利用多媒体、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需求。4.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难度较大,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移动互联网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转变学习的思维方法,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5.在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加强实训和交流,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到外企或者有国际背景的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参观、实习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改善和纠正学生不重视专业英语学习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6.采用量化评估,考核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针对具体的工程应用问题和有关实践以及专业领域要求,进行教学体系的评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对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内容的考核项目及研究。7.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专业英语教师的选拨、培养和提高,不仅在基础英语方面,而且在专业英语方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加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在基础英语方面的培养和学习。8.科学的考核体系。课程学习的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要制定行之有效、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专业英语的考核应该以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翻译、单词、英文专业术语等为主要考核内容,采用“四位一体”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与期中测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业应用知识相结合的考核法。

五、结语

在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实施、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语言、交流、沟通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当前以及未来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作需求的优秀的科技型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上地位和作用。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廖莉芳,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0,(3):26-30.

[2]曹万林,李振泉,刘晓慧,李宗泳.大工程教育背景下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新措施[J].北京教育,2008,(1):39-40.

[3]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孙伟民.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9):46-47.

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存在着互动消极、教学反馈少、效果差的情况。游戏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际效用上对于改善这种情况都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使用到英语,学好英语对于当代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有的中职生,由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对英语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参与度低。中职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占据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师生间互动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为主,学生间生生互动以课文对话的替换练习为主,形式内容单调。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有时上课还有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课堂效果非常不好。

2.教材设定的情景互动内容趣味性弱,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行教材中设定的情景练习以生活类英语会话为主,如购物、就餐、问路、看病等,缺乏趣味性。中职学生处于爱玩爱闹的青春期,此类会话练习难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3.学生基础薄弱,有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焦虑。在开展课堂互动时,中职生往往沉默应对,或是消极敷衍,鹦鹉学舌,应付了事。即使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这种正面的评价也很难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同。

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影响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高情感过滤会限制习得,而低情感过滤则有助于习得。”情感因素则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这种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Horwitz等(1986)确定了语言焦虑的三个成因:交际畏惧、考试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交际畏惧和负面评价畏惧表现得非常明显。交际畏惧是指尽管语言学习者有成熟的想法和意见,但因为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出引发的焦虑。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要求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负面评价畏惧则是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缺乏自信心,担心无法得到肯定评价,自尊心又导致害怕接受否定评价。针对这种畏惧,一个单纯反映语言输出效果,而不加人为评价的语言环境是比较有益的。

三、注意的规律和教学游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注意的规律表明:(1)那些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新颖充实、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使人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求活动,不致使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中职生是爱玩爱闹的青少年群体,多数喜欢做游戏,对这种形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兴趣,并且教学游戏有多种变化形式,可以提供“不断变化的刺激”,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教学规律。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

四、游戏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要以教学为中心,与其密切相关。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2)竞争性和协作性原则:游戏具有比赛的性质,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互相配合,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懈怠和懒惰情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游戏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设计和创新新的游戏,让学生也参与到游戏的设计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实例。

(1)猜词游戏(词汇主题的练习)。游戏方法一:同学A对单词进行描述(Oral Description),同学B来猜测。如“It is a kind of fruit,it has green skin and red inside.”游戏方法二:用问答形式进行猜词。给出既定范围内的单词,比如交通工具类。同学A用规定的一般疑问句句型发问,如“Does the vehicle have wheels?”同学B只能回答“Yes”或“No”。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规定时间内猜出更多词汇的一组获胜。这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好方法。

(2)传话游戏(句子的口语练习)。学生分两组,教师把课文中的好句子或使用重点短语和词汇的句子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迅速口述给第二位学生,一个一个往下传,让最后一位学生说出这句话与第一位学生所说的进行比较,看哪组传话传得又快又好,准确说出的小组为获胜者。这种方式可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且能对课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很多短语和词汇,这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方式。

(3)一站到底(文化类主题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游戏,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一位擂主,其他同学依次进行挑战,挑战胜利者成为下一轮的擂主接受挑战,最后站在擂主位置的同学为获胜者。挑战的题目内容是与文化相关的,每个同学答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如“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是何时?)Whatdo westerners use when they eat?(西方人用什么吃饭?)”

(4)“记忆达人”秀(以复习职业类单词为例)。教师快速呈现一组图片,其中包括职业类、食品类、运动类等,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共有几幅关于职业的图片以及这些职业的单词,答出最多者为“记忆达人”。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比赛。答案正确,答对数量多者为优胜者,现场发“记忆达人”小红旗。也可以进行“记忆达人”挑战赛,最终获胜者,为“记忆达人”霸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单词接龙游戏。教师给出单词,如holiday,要求学生用尾字母作为首字母给出新单词,以此类推,单词不能重复。两组同学比赛,规定时间内说出更多单词的一组获胜。在此游戏中尽量鼓励学生给出新单词。这一游戏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听出前一个学生给出的单词,且对该单词的拼写要非常熟悉,这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他的学生也可锻炼听力及巩固单词的记忆。这样既可活跃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是学生喜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接龙游戏。

五、结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干一件事时,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得到高效发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并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学识增加、智力提高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实践表明,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教学法是中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既可以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力,使学生改变以往消极懈怠的不良学习态度。总之,只要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精心设计、运用得体,就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课堂游戏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2]孙杰。重视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浅谈游戏教学法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内容摘要】 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其价值导向、主体生成、生活属性等进行哲学关注,希望从理论上重新理清大学英语的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成观;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导向;主体生成

将英语课堂的视角投向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外,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再从专业技能到健康和谐的心理活动的生成。今后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从哲学范畴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成观视域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以课堂教学为外在形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生成观的哲学阐释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生成观的解释是:最为独立的“人”的存在,不能单纯的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将其看做是社会各自然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就是将“人”看做不断生长、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的产物。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会性人的存在”,不再单纯将“人”看做生命机体的.存活,而是将其视为“生成性的社会存在”。在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成观”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就是:不再将课堂教学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心里层面、社会角度去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哲学的范畴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的客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大学英语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自然过程。从辩证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对完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对于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解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互动,大学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多角度互动交流,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交流互动的最终产物,这也是知识本身由来的客观性存在。二是从心理、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去分析教学影响因素,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的,不再单纯的去完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体系更加客观,更能综合性的分析评定大学英语教育活动。三是辩证理解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活动,大学教师是教学主体,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大学英语的价值导向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切合现实需求。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大学教材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都需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知识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现实需求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需求,而是要将眼光放远,应用更加开阔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合乎未来需求。在变化多端的社会活动中,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对当前的英语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探究,将教育活动最大化的与现实需求进行良性互动,最终能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的毕业时间往往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的未来需求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习的内容合乎市场经济的未来需求。第三,大学英语教育要存些“功利心”。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忽略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架构和实践技能,最终能在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上能谋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在满足成绩的需求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变革,最终满足学生基本的就业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生成

第一,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完成本职工作,很少对教师的自身价值观念和知识架构进行评价分析。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诉求有着统一性的表现。第二,大学英语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提高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成观视域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在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环境、文化素质等等因素与自身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客观性的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社会实践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属性

在生成观视域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自然人社会活动的缩影。大学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存在的社会活动,这本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要本着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在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够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要本着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互动、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尊重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生成观视域下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究知识存在的客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及教师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摘要: 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级,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需要做好转型和改革。而且,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同时,高校英语教育还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样,对于英语的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更重视的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比较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传播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迅速影响了全世界,互联网让全世界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迅速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跨文化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区域文化和地区文化很容易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进入到任何国家,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也应该做好转型和改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英语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快速和便捷,高校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的氛围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多语言文化的了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教会学生在具备多渠道和传播优势的互联网上获取自身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资料,丰富英语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高校的英语教育可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而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英语。客观地说,互联网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充实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在提高高校的优质英语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英语教育要注意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语言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学习一国的语言也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跨文化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学习语言的一种障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如果不能摈弃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能在跨文化语境中有效地学习英语,就无法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精髓。因此,为了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英美思维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英语的精髓,才能确保英语学习效率。文化的接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学习和高校英语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观念出发,借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自身英语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融合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对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而互联网时代恰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便于自身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精通这门语言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开始了应用型教育的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教育的工作,英语教育亦是如此,英语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育,是一门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育,因此,想要学会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在跨文化视域的背景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欣.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5(5):215.

[2]李阳.跨文化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探究:基于新课改文化教学政策性要求的反思[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9-110,125.

[3]武晓燕.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79-181.

[4]彭早.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5]臧轶楠.英语文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20-121.

[6]赵耀.商务英语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82-184.

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现在的大学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身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兼顾科研,成为“教师即研究者”这样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行动研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领域,70年代前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开始并推动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Kemmis和McTaggart(1982:5)),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

【关键词 】行动研究;外语教学;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课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不同,它是由教师把自己的教室当成实验室,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日志和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标准考试、座谈等多种渠道得到数据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Crookes(1993)把“行动研究”分为两类。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年半,每周十几节的课时量,也会在第一次课后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会课后想一下某个环节应该怎样进行,却很少把自己的课堂和反思记录成日志,久而久之,那些想法就逐渐模糊了,对于调整后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和反馈。有幸参加了行动研究研修班后才知道,原来教学中的实践、调整、反思都可以形成研究的材料并指导自己之后的教学。所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为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有:Self-reflective(自我反思式),Action-based(基于行动的),Contextspecic(情境化的),Empirical(实验性的),Participatory(参与式的),Collaborative(合作的),Aimingforchangeandimprovement(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

二、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反思

说到行动研究,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在课前教师进行备课,然后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相应的备课进行讲课,课后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一般教学工作量较多较重,每个老师平均都要教3个班左右。经常我们课后在教休室讨论的是,往往在上第一个班的时候会觉得课堂的内容节奏都处于“实验”阶段,因为第一个班是首先将你的教案和备课实施的课堂,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重难点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第一次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有必要的。

当然这个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你自己上了课想一下,回顾一下,最好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对第一次课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也为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指导!比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第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往往比最后一次课的班级讲的内容花更多时间。最后一次课的班级通常提前就可以讲完需要讲的内容。你会觉得经过前两个班的上课,你对教学的内容聊熟于心,因此在上课时也就驾轻就熟了。作为老师应当坚持写反思日志!这样你的整个教学生涯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过程,您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得知自己的整个教学历程,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

三、学生在行动研究中应该做些什么

除了老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记录,那么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因为当老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后就会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结果之前,往往老师会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结果的.假设,也就是假设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假设做出相应的措施和调查,最后根据最终的学习效果和调查判断出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做出的调整是否有效!学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合老师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学生的这种记录,老师也可以看出是否这个反思-调整-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起到了作用。

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难以理解的,以及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学生的这种反馈和记录,可以进一步的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平常在教学中,通常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情况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情况。而有了学生进行记录反思的过程也就可以看到学生整个的教学感受,更有利于行动研究的开展和实验。四、行动研究是一个怎样的研究在通常的研究中,一般会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种传统的研究中,往往对实验班进行预先设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对照班就按照之前的教学模式。这是否合乎道德呢?行动研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行动研究没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只要进行了行动研究,再预设了相应的问题之后就会根据自己设立的调整方法进行上课再反思。也就是行动研究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爱学生爱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和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28.

  • 索引序列
  •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作者修回
  • 外语教学与研究投稿
  •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论文
  •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目录
  •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