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关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探讨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日常情况,分析探讨了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经费;使用;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相应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地位日益体现,没有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建设,因而后勤保障在高校办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此相对应高校为后勤工作投入了相当数额的经费。由于后勤工作繁杂、经费项目多,使得后勤经费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成为后勤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由于后勤经费的大部分由国家和学校拨付,且缺乏竞争实体,服务与被服务对象单一,加之多数院校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制度,结果导致后勤部门缺乏成本意识,其财务多无成本核算,从而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此外,后勤长期无偿占用学校大量资源,其员工工资及福利也由学校负担,而这些是不计入其成本中的,结果是未能正确计算成本而导致利润的虚增。虽然高校推行承包制已久,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多数情况下后勤部门是包盈不包亏的,盈利是自己的,亏了是学校的。 (二)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缺乏经费使用管理规范,某些经费随意列支,严重超支。随着各种应酬的增多,业务招待费日常支出居高不下,在日常运行费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缺乏科学、合理的支出范围及标准;有的物资、设备购置缺少统筹规划和论证,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积压情况严重,造成了物资及经费不必要的浪费;计划外用工人数与实际所需要的工作量不相符,造成了人浮于事,计划外用工工资的过多支出;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无依据乱发各种补贴和加班费,以各种名义进行明补和暗补,但实际需要花钱的项目却经常无钱,导致项目搁浅,服务保障跟不上,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材料物资经费浪费严重 后勤部门主要消耗大量的材料物资,如果这一块管理松散,缺乏采购计划和使用计划,使用无消耗标准,盲目领取,随意使用,库存管理混乱,从而也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 (四)后勤资金使用和管理缺乏公开性 公开是保证后勤系统资金合理合法使用的`必要手段,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公正。公开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无论在事业单位还是公司企业,都是一种潮流。目前,相当部分院校后勤资金的使用,包括资金数量、来源、去向和用途、所购服务或商品的数量与质量及品牌和价格等,都是在幕后进行的,存在很多猫腻。 二、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改革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后勤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后勤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高校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法规,结合后勤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经费管理办法体系,进一步明确后勤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审批程序及权限、开支范围和标准、资产及物资管理等有关规定,从而使各部门和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地遵守财经规章制度。同时,各部门与有关财务人员加强沟通与协作,对属于学校的有关收入纳入后勤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杜绝侵占和挪用。 (二)强化经费管理部门责任意识 后勤经费的管理不只是主管领导的事,主要在于各中心、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的参与,对于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部门负责人都要谨慎权衡确定,要做到办什么事花什么钱,把钱要用到刀刃上。各部门经费的管理要与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 (三)高校后勤部门的改革方向应是使其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即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此之前要建立后勤责任人之经济责任制度,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性文件,后勤责任人与学校法人代表之间要签署经济责任书,后勤部门责任人应对任职期间发生的经济事务,特别是债务、亏损及其他经济事务承担责任。并且,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在后勤内部推行成本核算制度。应向后勤部门提取学校资产、设备占用和折旧费用。后勤部门要对其下属各中心制定成本定额,进行成本控制。后勤应制定和实施学期或年度预决算制度,由学校财务部门审批。对于后勤使用学校拨付的经费购买公用商品,应大力推广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制度。 (四)大力推进后勤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宜采用和推广会计委派制度,即后勤财务负责人或专业会计由学校财务机构委派,由他们负责后勤及其下属各机构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在承担后勤财务会计领导和责任工作的同时,又代表学校履行监督职能。委派财会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学校,工资福利等也由学校支付。这样做,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后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学校拨付资金的有效使用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还应大 力发展网络会计,实行会计信息公开化,这样既有利于后勤决策人员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同时也便于群众对后勤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和监督。 (五)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 材料物资在后勤经费如何节省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加强材料物资的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1、对于年消耗量大的物资统一集中采购,参加招标采购,计划好采购品种和数量,采购物美价廉的物资,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参照有关行业,确定某些物资的年消耗数量及标准,有计划的使用物资;2、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库存物资的清仓盘库工作,不积压物资和过期变质的;3、及时跟踪市场信息,使材料物资管理工作能够制度化、程序化,有效的减少材料物资的浪费,避免重复购置,节约经费的开支,从而达到提高经费使用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经费在面临的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在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和节约经费是后勤工作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就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高校经费管理从粗放型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向迈进,从而就可以加强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写吗!我知道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关于高校的后勤管理状况与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状况的剖析,简析了高校后勤管理的低效率的状况以及原因,如管理机制不完善,上传下达的时间较长,管理措施实施的不到位,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后勤服务社会化;对策 一、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与后勤实体从高校管理中的剥离 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后勤管理人员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进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既充满了活力又充满了危机,在这种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有的后勤管理工作者显得很难适应大环境的改变,有的却能很好的适应,大部分人都是被迫在夹缝中艰难的前进。市场机制的引进,对后勤工作者来说有机遇也有危机,关键是他们必须要很好的克服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工作习惯,以跟上现代高校改革的步伐,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的环境变化。 有些人认为高校后勤就是高校的一个大包袱,对它的存在有认识上的偏差,且由于市场经济化,高校后勤实体逐渐从学校行政职能中剥离,又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后勤实体在管理工作方面也渐渐地落后于学校管理。虽然高校后勤管理已进行市场化,逐渐向企业管理靠拢,但他的工作与其他部门间的的.工作联系不大,所以后勤实体与其他部门的横向联系也很少,逐步脱离了学校的管理。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陷入困境 在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历程中,人员管理由终身制变成了全员聘任合同制,在分配形式上推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在管理制度上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符合当前高校后勤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多数高校后勤没有把人上升到资源的高度来认识,也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从管理主体上看,后勤人员大多来源于学校教工亲属、接转的下岗职工、部队转业人员以及学校改革分流的部分员工,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参差不齐,使得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另外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保守,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坚持着传统观念,而且他们大多缺乏现代后勤管理的系统学习,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此外以前的计划经济用人机制仍然在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深蒂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不注重人员开发,缺乏创造性,同时后勤人事制度也不能很好的促进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资金不足与物价上涨使高校后勤工作面临挑战 近些年,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行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进而外国经济危机也使我国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害,物价上涨已成为必然,当然也有我国的一些自身因素,比如人民币的升值。从物价上涨分析,高校后勤服务的成本必然加大,但后勤的项目经费却是有限的。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必然在短期内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经费有限,促使高校负债建设。加之物价上涨,使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面临更多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列举对策如下: (一)继续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 继续对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本着“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思想,从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探索高校后勤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适合高校后勤自身的监管机制,并加强高校后勤的政风行风检查和自查,认真学习组织文件,加强员工的培训,按照要求,结合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深入讨论,完善社会化改革中的不足之处,推进高校后勤更好、更快的发展。此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调动校内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但仅此还远不够,还应当注重有效地借助外力,通过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必然会在较短时间内、较大程度上改善后勤工作的面貌。 (二)优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的相对滞后,我们应从战略高度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角色定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而不仅仅把它作为执行部门,在适当的职权范围内还要授权、放权,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规划。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开发,使管理工作者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服务行业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成为有助于高校后勤的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打造后勤服务新理念 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指定服务标准,推进规范服务,保证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所有的员工在处理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服务质量。另外后勤管理处要深入开展服务理念的学习、宣传工作,使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管理观念的深化。 (四)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资金不足和物价上涨使高校后勤工作在艰难中前进,如何解决服务项目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是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重中之重。 综合以上所述,高校后勤工作是各个高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同时,加强管理监督力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以促进高校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快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推进后勤改革优化管理服务论文
引导语: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推进后勤改革优化管理服务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后勤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下面由我精心为您整理了一篇推进后勤改革优化管理服务论文,希望能够帮得到您!
推进后勤改革优化管理服务论文
【摘 要】 后勤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全校教师职工以及学生正常生活的前提,对师生的生活具有保障作用。学校后勤是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各大高校的工作重点多部分放在教书育人上,对于后勤的管理有一定的疏忽,而且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后勤的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师生以及广大在职员工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本篇文章就推进后勤改革,优化管理服务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推进 后勤改革 优化服务
引言 :学校的后勤管理,可以说是实为先,名放后的一项工作。其实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号召,但是由于实施力度不够,缺乏一系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所以直到现在,高校后勤管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理由,而后勤管理存在缺陷的主要理由就是工作人员对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解决理由,要抓住理由的根本,首先要认清目前后勤工作存在的理由。
一、高校后勤现阶段存在的理由
(一)后勤工作人员的观念理由,导致管理制度不严谨。这是展开后勤改革的基础,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性,认为后勤工作过于简单,没有竞争意识,导致后勤工作停滞不前,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后勤的整体服务效果。
(二)后勤队伍的建设缺乏科学性,导致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现在是知识的时代,不管在什么岗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的后勤工作者,还没有达到要求,只能说队伍的数量是足够的,但是队伍的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后勤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如果后勤队伍的建设忽略了科学性,那么必定会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不合理的现象,能够具备后勤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都需要大幅度提高。
(三)后勤工作设施更新换代较慢,技术水平相对于落后。高等学校不但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教学设备都非常先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相对于教学设施,后勤的设备和管理就停留在传统策略上。计算机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部分高校的后勤用的是淘汰下来的计算机,更有甚者后勤没有配备计算机,对于扫描仪、传真机等等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设备的陈旧直接影响了后勤工作的有效管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理由: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工作人员对于后勤工作的不够重视,造成学校资金的分配不合理。
(四)后勤部门自身管理缺少科学性。高校后勤部门和学校的其它组织都是一样的,也要制定发展目标和管理准则。但是现在大部分高校后勤缺少对本部门的发展规划,更没有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解决理由的方式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使部分高校对后勤发展制定了一些计划,但过于笼统,更没有大力实施,导致管理效果不明显。
二、推进后勤改革,优化管理里服务的具体措施
(一)后勤改革先从优化员工开始。一项部门的顺利运转和辛勤劳作的员工是息息相关的,要想从根本推进后勤改革,就要从员工入手。前文提到,后勤是一个 “名为后”的部门,要让后勤的所有工作人员认识到后勤工作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想真正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要有甘当幕后英雄的大无畏精神,热于奉献。
“以人为本”是后勤部门展开工作的出发点,优化后勤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素质,逐步培养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部门可以每周展开一次大型工作交流会议,每一个月进行一到两次的政治学习,在精神层面将员工带到一个新层次。其次就是对员工技能的提高,学校可以从外面请一些专家到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交流,也可以将后勤人员送出去进修。最后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的教育性,以“服务育人”为首要目标。
后勤管理要规范有序,抓重点。很多人认为后勤管理就是负责学生的饮食、住宿等,而且对于学生的服务也有一定的被动性,具有“学生来找,我才管”的现象。其实高校的后勤工作是围绕学校其他工作开展的,起到一定的补充和保障作用,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工作,所以应该要主动、积极,为所有的在职工作人员和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例如主动服务生活,寝室的空调、饮水机、门锁等出现理由后,学生会主动报修,但是如果理由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解决,学生就会认为没人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容易对教育起到反面影响。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理由,后勤部门可以设立报修时间表、后勤安排表以及相关服务的公开栏等,保证师生反馈理由的有效解决,及时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后勤的服务效率。
加强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如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教育的发展,后勤工作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后勤工作的完成效率,后勤部门也要与现代化接轨,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提高后勤的综合管理和服务。
首先是计算机对于后勤管理的应用。后勤负责的范围多是生活中的琐事,不但覆盖面广而且复杂。计算机对于后勤负责内容的归档、整理以及保管和统计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实现一体化管理,保证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其次是后勤网络的建设。用网络来传递信息不但节省了时间和财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技术和新型的管理手段能够高性能的实现信息共享,为师生提供更好地服务,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需要,能够更好的沟通交流,将后勤的主动服务和创新服务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利用网络实施后勤的有效管理也是发展的必定结果。
后勤管理要实现科学管理,目标管理。后勤的管理工作是后勤开展各项工作的准则,只有管理得当,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科学管理就是要保证后勤工作清晰有序,目标管理可以从小目标开始,逐步完成大目标,推动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良好地开展后勤工作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后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质量,也影响师生的生活质量,而且高校后勤管理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学生接受的教育。对于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理由,解决的办法有很多,本文只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概述,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定能推进后勤改革,优化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阎福智.谈高校后勤改革中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选择[J].丝绸之路.2010年14期.
[2]胡德定.深化高校后勤改革 大力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J].山东电大学报.2007年02期。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解读
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解读,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校园平安,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及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四重视”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 概念 教育管理
近年来社会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与高校相关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了应对安全新形势,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基于当前形势的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部分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然而,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仅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与危险相对,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的一种状态。安全教育,是针对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策等为依据,以促进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等为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需要
从以往高校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来看,大学生一方面容易成为伤害案件中的被侵主体——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伤害案件中的施害主体——施害者。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要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国,必须从大学生安全教育入手。
(二)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主体,校园主体会对平安校园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是高校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校园治安秩序的好坏,关系着校园和谐稳定与否。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三)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大学校园从封闭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校园与社会融合进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得高校中人员结构变的更为复杂,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被盗、被伤害等案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四)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缺乏安全责任,缺少安全知识,无安全防范意识,不具备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发展” 教育理念。
大学生安全教育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其实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当前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普遍形成了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反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重与轻”现状
(一)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安全重于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党政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认识到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被人们忽视。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
(二)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并得到强化,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仍旧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有研究表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二是上级进行检查时,就集中力量应付,检查过后,就万事大吉;三是发生重大案件和灾害事故时就急抓,事情过后就放松不管。这现象在很多校园普遍存在,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留驻于表面、留驻于形式。
(三)重事后,轻预防
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未雨绸缪,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只有做好校园安全预案管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却并非如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处长王有洪曾指出,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三个阶段,但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更注重“惩治”而忽视“防范”,注重“事后处理”、忽视“预案管理”是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普遍现象。
(四)重行为,轻心理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行为是否遵纪守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状态常常忽视。有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并且常把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结果曲解了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四重视”
(一)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健全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确保其效果,就必须做到健全制度,落实责任。首先,要完善安全领导组织机制。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与败,关键在于党政领导重视与否。高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校园安全构建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
成立高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具体负责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再次,要建立安全教育监督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
(二)要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然而,在现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中,高校普遍侧重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很少,如有也仅仅是停留在说教层面,如利用广播、橱窗、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没有达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的层次。
如今,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知识教育+逃生技能演练+安全文化营造”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安全素质。
(三)重视高校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制度,对于提高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构建平安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定应急预案能为突发校园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依据;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应急预案能使高校日常安全培训和演习工作更具针对性。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强调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宣传有利于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
(四)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心理安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心理安全适应能力及安全素质是高校重要的责任之一。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相结合起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为那些心理上有问题的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排忧解难,达到心理健康。对那些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
摘要
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 法律 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 经济 社会的 发展 ,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 教育 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 政治 素质、 法律 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 交通 安全、 网络 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 科学 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 经济 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 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2]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
[3]马凤宝.浅析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6).
高校后勤管理系统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及其效益,包括设计、实施和运行有效的后勤服务体系;2. 对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的流通、物流、仓储、保障和其他方面进行分析;3. 探讨如何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应用信息化手段来实施可行性分析和优化工作;4. 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优化高校后勤服务;5. 就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来为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生产生活带去便利考察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军事后勤管理论文原创一份 什么时候交呢.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需要写吗!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