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方面的话可以投的SCI不是很多,主要是离散数学、Graphs andCombinatorics、ARS Combinatoria、还有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China。
同学们可以投一些影响因子不是太高的杂志,这样可能会容易一些 。Grochow 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之一,他们指出在大数据中寻找联系时,图论有其局限性。图将每一种关系表示为二元组或成对的交互。
然而,许多复杂的系统不能单独用二元连接来表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显示了如何向前发展。考虑尝试建立一个育儿网络模型。显然,每个父母都与孩子有联系,但养育关系不仅仅是这两个联系的总和,因为图论可能会对其进行建模。尝试模拟同行压力等现象也是如此。
ACS Nano图论的纳米网络材料结构分析
许多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可构造有渗透纳米网络(PNNs)。这种快速扩展的复合材料和纳米多孔材料的设计,需要一种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结构。
然而,它们复杂的非周期结构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描述。另一个问题是缺乏计算工具,使人们能够捕获和枚举这些复合材料中典型的随机分枝原纤维的模式。
大致有以下一些主要的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新世纪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发表论文的期刊,也就是学术期刊呗,就是专门用作学术交流的期刊,就是通常意义上的CN期刊,这样的期刊,少说有几千种,因为360个行业,每个行业三两本都多少了?所以没法给你一一罗列,很多名字你可能根本没听过,比如《冰川冻土》。如果你对于期刊知识不了解,那么写好了论文一通乱投这种做法是不灵的。建议你先去淘淘论文网上学习下论文发表知识,然后再选择合适你的刊物发表。
知识图谱论文拟投栏目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创刊于1974年1月,是由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刊。知识图谱,是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故知识图谱论文拟投栏目是《计算机科学》。
这是一款阿里员工业余时间设计的论文相似性可视化的工具 功能是查找相似论文,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现这些论文之间的关系。
可以把它理解为这篇论文的祖先们 这些是图表中最常被引用的论文,它们是该领域重要的开创性工作。 选择这些论文的时候,有引用关系的论文会被高亮。
可以把它理解为这篇论文的后代们 这些论文可能是受到图表中的论文启发的近期相关工作,或者是对该领域的调查。 通常包括该领域的现状,系统综述,元分析等。 同样,选择这些论文的时候,有引用关系的论文会被高亮。
我认为这款工具理论上非常适合用于辅助论文中Related Work,和Literature Review部分,比如下面这部分是对Related Work部分如何完成的指导,可以看出需要10到20个相关工作,借助CONNECT PAPERS(以下简称CP)可以很直观地获取更多的相似论文。找到该主题的“先祖“或者“后代”。
知识图谱论文拟投栏目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创刊于1974年1月,是由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刊。知识图谱,是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故知识图谱论文拟投栏目是《计算机科学》。
前言及背景:在构建知识图谱的过程中,大量知识信息来源于文档和网页信息,在从文档提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些偏差来自于看两方面:
(1)文档中会有很多噪声信息,即无用信息,它的产生可能来自于知识抽取算法本身,也可能和语言文字本身的有效性有关;
(2)文档信息量有限,不会把所有知识都涵盖进去,尤其是很多常识性知识。
以上都会导致知识图谱是不完整的,所以 知识图谱补全 在构建知识图谱中日益重要。 通过 已获取的知识 来对实体间进行关系预测,以达到对实体间关系的补全,也可以是实体类型信息的补全。该过程可以利用本知识库内部的知识,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知识库的知识来帮助完成。 整理了一份200G的AI资料包: ①人工智能课程及项目【含课件源码】 ②超详解人工智能学习路线图 ③人工智能必看优质书籍电子书汇总 ④国内外知名精华资源 ⑤优质人工智能资源网站整理(找前辈、找代码、找论文都有) ⑥人工智能行业报告 ⑦人工智能论文合集 /","uri":"","width":31,"height":27,"darkImgUrl":"","darkImgUri":"","formulaImgStatus":"succeed"}" class="syl-plugin-formula"> 资料在网盘里排列的非常整齐干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私信备注【05】添加领取
知识图谱补全分为两个层次: 概念层次的知识补全 和 实例层次的知识补全 。 往往提到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只是提及了实体和关系的抽取,然后就可以生成实体和关系组成的RDF了。 但是,仅仅获取三元组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这些,因为三元组中的实体除了具有属性和关系之外,还可以 映射关联到知识概念层次的类型(type),而且一个实体的类型可以有很多 。
例如:实体奥巴马的类型在不同关系中是有变化的。 在出生信息描述中,类型为人;在创作回忆录的描述中其类型还可以是作家;在任职描述中还可以是政治家。 实体类型的概念层次模型 在这里:人、作家、政治家这些概念之间是有层次的,也就是所说的概念的层次模型。 1、概念层次的知识补全——主要是要解决实体的类型信息缺失问题 正如前面的例子所描述,一旦一个实体被判别为人这个类型,那么在以构建好的知识模式中,该实体除了人的类型外仍需要向下层概念搜索,以发现更多的类别描述信息。 (1)基于描述逻辑的规则推理机制。 本体论和模式 :实体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本体,而这种本体会具有一组模式来保证其独特性,这组模式可以用规则来描述,因此,对于本体而言,其可以由这组规则来描述。 例如,奥巴马是个实体,他的本体可以归为人,而人的模式就是可以使用语言和工具、可以改造其他事务等等,这些模式可以通过规则来描述,于是基于描述逻辑的规则推理方法就出现了。 描述逻辑 是一种常见的知识表示方式,它建立在概念和关系之上。 比如,可以将关于人的实体实例(可以是文本)收集起来,从中提取出其中模式并以规则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只要遇到一个新的实体实例 ,只需将其代入到之前记录下的规则中进行比较即可做出判断,如果符合规则,就说明该实例可以归类为人的概念类型,否则就判定为非此概念类型。 (2)基于机器学习类型推理机制 经过基于描述逻辑的规则推理的发展阶段后,机器学习相关研究开始占据主流,此时 不是单纯地利用实例产生的规则等内部线索来进行判断,同时也要利用外部的特征和线索来学习类型的预测 。 对一个未知类型实体e1而言,如果能找到一个与其类似的且已知类型的实体e2的话,那么就可以据此推知实体e1的类型应该与e2的类型一致或至少相似。 此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内容的类型推理、基于链接的类型推理和基于统计关系学习的类型推理(如,Markov逻辑网)几个方向。 (3)基于表示学习类型推理机制 将嵌入式学习和深度学习引入到类型推理,基于机器学习的类型推理方法大多假设数据中没有噪声,且其特征仍然需要认为选择和设计,引入深度学习可以避免特征工程。而类型推理要依据文本内容,也需要链接结构等其他特征的支持,此时嵌入式方法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
2、实例层次的知识补全 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实例三元组(SPO,主谓宾),其中可能缺失情况为(?,P,O),(S,?,O)或者(S,P,?),这就如同知识库中不存在这个三元组,此时需要预测缺失的实体或者关系是什么。 事实上, 很多缺失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已经获得的知识来推知的 ,有时这个过程也被称为 链接预测 。 注意 :有时知识不是缺失的,而是 新出现 的,即出现了新的三元组,且这个三元组不是原知识库所已知的知识,此时需要将其作为新知识补充道知识库中,但此种情形 不是传统意义的补全 。 (1)基于随机游走的概率补全方法 (2)基于表示学习的补全方法 知识图谱嵌入流程: ①结构嵌入表示法 ②张量神经网络法 ③矩阵分解法 ④翻译法
(3)其他补全方法 跨知识库补全方法、基于信息检索技术的知识库补全方法、知识库中的常识知识补全
面临的挑战和主要发展方向: (1)解决长尾实体及关系的稀疏性。 知名的明星的关系实例会很多,而对于普通民众的实例就很少,但是他们数量却众多,导致其相关的关系实例也是十分稀疏,而且在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2)实体的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问题。 对于大规模数据,不是一对十几或者几十数量级那么简单,而是成百上千的数量级,传统的解决方案无法有效深圳根本无法解决此种数量级别的关系学习问题。 (3)三元组的动态增加和变化导致KG的动态变化加剧。 新知识源源不断的产生,而之前的知识可能被后面证明是错误的,或者需要修正的。这些都会使得知识补全的过程也需修正改变,如何使得知识图谱补全技术适应KG的动态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方面的技术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4)KG中关系预测路径长度会不断增长。 关系预测能推理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在大规模知识图谱闪光,实体间的关系路径序列会变得越来越长,这就需要更高效的模型来描述更复杂的关系预测模型。
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本科的基本上不需知识图谱一般不会太复杂的,主要还是做你擅长的,并且具有数据可获取性和可执行性的研究,类似你说的可视化分析,问答系统,语义模型之类的,做的人很多,操作起来也不复杂,本科最好限定下具体的环境和范畴,要不会显得题目太大。知识图谱,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点和边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大型的语义网络,提供一种从关系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的方法。但究其本质,知识图谱其实只是图的其中一种应用。
前言及背景:在构建知识图谱的过程中,大量知识信息来源于文档和网页信息,在从文档提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些偏差来自于看两方面:
(1)文档中会有很多噪声信息,即无用信息,它的产生可能来自于知识抽取算法本身,也可能和语言文字本身的有效性有关;
(2)文档信息量有限,不会把所有知识都涵盖进去,尤其是很多常识性知识。
以上都会导致知识图谱是不完整的,所以 知识图谱补全 在构建知识图谱中日益重要。 通过 已获取的知识 来对实体间进行关系预测,以达到对实体间关系的补全,也可以是实体类型信息的补全。该过程可以利用本知识库内部的知识,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知识库的知识来帮助完成。 整理了一份200G的AI资料包: ①人工智能课程及项目【含课件源码】 ②超详解人工智能学习路线图 ③人工智能必看优质书籍电子书汇总 ④国内外知名精华资源 ⑤优质人工智能资源网站整理(找前辈、找代码、找论文都有) ⑥人工智能行业报告 ⑦人工智能论文合集 /","uri":"","width":31,"height":27,"darkImgUrl":"","darkImgUri":"","formulaImgStatus":"succeed"}" class="syl-plugin-formula"> 资料在网盘里排列的非常整齐干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私信备注【05】添加领取
知识图谱补全分为两个层次: 概念层次的知识补全 和 实例层次的知识补全 。 往往提到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只是提及了实体和关系的抽取,然后就可以生成实体和关系组成的RDF了。 但是,仅仅获取三元组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这些,因为三元组中的实体除了具有属性和关系之外,还可以 映射关联到知识概念层次的类型(type),而且一个实体的类型可以有很多 。
例如:实体奥巴马的类型在不同关系中是有变化的。 在出生信息描述中,类型为人;在创作回忆录的描述中其类型还可以是作家;在任职描述中还可以是政治家。 实体类型的概念层次模型 在这里:人、作家、政治家这些概念之间是有层次的,也就是所说的概念的层次模型。 1、概念层次的知识补全——主要是要解决实体的类型信息缺失问题 正如前面的例子所描述,一旦一个实体被判别为人这个类型,那么在以构建好的知识模式中,该实体除了人的类型外仍需要向下层概念搜索,以发现更多的类别描述信息。 (1)基于描述逻辑的规则推理机制。 本体论和模式 :实体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本体,而这种本体会具有一组模式来保证其独特性,这组模式可以用规则来描述,因此,对于本体而言,其可以由这组规则来描述。 例如,奥巴马是个实体,他的本体可以归为人,而人的模式就是可以使用语言和工具、可以改造其他事务等等,这些模式可以通过规则来描述,于是基于描述逻辑的规则推理方法就出现了。 描述逻辑 是一种常见的知识表示方式,它建立在概念和关系之上。 比如,可以将关于人的实体实例(可以是文本)收集起来,从中提取出其中模式并以规则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只要遇到一个新的实体实例 ,只需将其代入到之前记录下的规则中进行比较即可做出判断,如果符合规则,就说明该实例可以归类为人的概念类型,否则就判定为非此概念类型。 (2)基于机器学习类型推理机制 经过基于描述逻辑的规则推理的发展阶段后,机器学习相关研究开始占据主流,此时 不是单纯地利用实例产生的规则等内部线索来进行判断,同时也要利用外部的特征和线索来学习类型的预测 。 对一个未知类型实体e1而言,如果能找到一个与其类似的且已知类型的实体e2的话,那么就可以据此推知实体e1的类型应该与e2的类型一致或至少相似。 此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内容的类型推理、基于链接的类型推理和基于统计关系学习的类型推理(如,Markov逻辑网)几个方向。 (3)基于表示学习类型推理机制 将嵌入式学习和深度学习引入到类型推理,基于机器学习的类型推理方法大多假设数据中没有噪声,且其特征仍然需要认为选择和设计,引入深度学习可以避免特征工程。而类型推理要依据文本内容,也需要链接结构等其他特征的支持,此时嵌入式方法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
2、实例层次的知识补全 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实例三元组(SPO,主谓宾),其中可能缺失情况为(?,P,O),(S,?,O)或者(S,P,?),这就如同知识库中不存在这个三元组,此时需要预测缺失的实体或者关系是什么。 事实上, 很多缺失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已经获得的知识来推知的 ,有时这个过程也被称为 链接预测 。 注意 :有时知识不是缺失的,而是 新出现 的,即出现了新的三元组,且这个三元组不是原知识库所已知的知识,此时需要将其作为新知识补充道知识库中,但此种情形 不是传统意义的补全 。 (1)基于随机游走的概率补全方法 (2)基于表示学习的补全方法 知识图谱嵌入流程: ①结构嵌入表示法 ②张量神经网络法 ③矩阵分解法 ④翻译法
(3)其他补全方法 跨知识库补全方法、基于信息检索技术的知识库补全方法、知识库中的常识知识补全
面临的挑战和主要发展方向: (1)解决长尾实体及关系的稀疏性。 知名的明星的关系实例会很多,而对于普通民众的实例就很少,但是他们数量却众多,导致其相关的关系实例也是十分稀疏,而且在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2)实体的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问题。 对于大规模数据,不是一对十几或者几十数量级那么简单,而是成百上千的数量级,传统的解决方案无法有效深圳根本无法解决此种数量级别的关系学习问题。 (3)三元组的动态增加和变化导致KG的动态变化加剧。 新知识源源不断的产生,而之前的知识可能被后面证明是错误的,或者需要修正的。这些都会使得知识补全的过程也需修正改变,如何使得知识图谱补全技术适应KG的动态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方面的技术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4)KG中关系预测路径长度会不断增长。 关系预测能推理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在大规模知识图谱闪光,实体间的关系路径序列会变得越来越长,这就需要更高效的模型来描述更复杂的关系预测模型。
看看这篇论文:
1.是什么(定义)2.为什么(形成原因)3.怎么办(解决办法)全球变暖 环境污染 各种气象灾害 都可以这样写
地理空间的数学定义及定位型地图符号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 在地心坐标系中定义地球椭球面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理空间的数学定义。根据拓扑学中的同胚映射,覆盖空间等理论,推导了制图区域、地图投影、制图物体及其在椭球面和地图平面上的定位等概念,通过对地图符号平面定位的单一性与其对应的制图物体性质多样性的分析,揭示了同一平面位置上可以依制图目的的不同而分别表示多种事物的性质或量值的基本原理,阐释了对同一制图区域进行多专题制图的客观条件和物理基础。【关键词】 地心坐标系 地球椭球 地理空间 制图区域 制图物体 地图符号地理系统研究人类赖以生存与生活和影响所及的整个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1]。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各种技术手段,采集和获取地理空间的相关信息。现代测绘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获得物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2]。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一种载体,它通过人们创设的地图符号集合,能把制图区域内复杂的空间存在压缩为二维的简单关系,从而使广域空间内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地理特征和相互关系跃然纸上。二维地图是人类认识上的飞跃,是人类原始思维向抽象化发展的结果[3]。地图总涉及到地理空间、制图区域和制图物体等基本概念。在现行的大中专教材及有关地图学文献中,尚未见这些基本概念的数学定义,因而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对其概括和阐释。本文是笔者对地理空间、制图区域、制图物体数学定义的研究及其关联的地图符号的数学分析。1 地理空间事物的椭球面定位 地心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大地坐标原点的坐标系,即地心坐标系。这种坐标系统是阐明地球上各种地理和物理现象,特别是空间物体运动的本始参考系。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能精确确定地心的位置,因而较少使用。目前利用空间技术等手段,已可在cm量级上确定它的位置,因此采用地心坐标系在当今既有必要性也有了可能性。现在利用空间技术得到的定位和影像等成果,客观上都是以地心坐标系为参照系[4]。使用地心坐标系,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地球空间事物的定位,涉及地球的形状和一定的坐标系。全球范围内,可用地心大地坐标系和地心笛卡尔坐标系表示点的空间位置。 地球椭球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比较接近真实的地球形状,但仍是一个有100m起伏幅度的复杂曲面,不能用简单的数学方程表示,更难以在此面上进行简单而又精密的坐标和几何计算[5]。为此,测绘科学中常以一个接近地球整体形状的旋转椭球代替真实的地球形体,这个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在现代大地测量中,规定参考椭球是等位椭球或水准椭球,即参考椭球与正常椭球一致。一个等位旋转椭球由四个常数定义,这四个常数常是赤道半径a,地心引力常数GM,动力形状因子J2,旋转速度ω。考虑到便于利用GPS与国际兼容,我国建议采用参考椭球:a=6378137m;f=1∶;GM=×;ω=7292115×。根据这四个常数,可以得出一系列导出常数[6]。根据地球的扁率f,可以求出椭球短半径b,从而可用数学方程表示一个已知长半径a和短半径b的椭球。 地心大地坐标系DL地心大地坐标系是使地球质心作椭球中心,以过所求点c的椭球面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φ为纬度,以过c点的子午面与初始子午面的二面角λ为经度,以c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为大地高h,用c点的三个分量φ、λ、h表示其空间位置。地心大地坐标也即三维地理坐标系,记作DL。对于任何地球空间点c,总存在c=(φ、λ、h)∈DL|φ[0°~±90°], λ∈[0°~±180°],h∈[-H~+H]。已知地球椭球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b,可定义椭球面。定义1 地球椭球面 对c∈(φ、λ、h)∈DL,存在c1=(0°,λ,O), c2 =(0°,-λ,O),c3 =(90°,λ,O),c4=(-90°,λ,O)∧d1(c1,c2)/2=a∧d2(c3,c4)/2=b,若点集满足:S={c|c=(φ、λ、h)∈DL,φ∈[0°~±90°],λ∈[0°~±180°],h=0} (1)则称S为以a为长半径,b为短半径的椭球面。若a,b分别为地球参考椭球的长、短半径,则称S为地球椭球面。 地心笛卡尔坐标系DK以地心O为坐标原点,选择一个以赤道平面上一组相互垂直的直线为X、Y轴,而以地轴为Z轴,这样的坐标系称地心笛卡尔坐标系,记作DK。若以地球参考椭球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b作常数,则地球椭球面也可定义。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几年的地理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析图、绘图等地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识别地图
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能够看懂地图并分清地图的类别和所表现的区域范围。认识地图是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能够在图中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图例和注记,这一阶段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地图》一章中做了专题介绍。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起点放低,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指导,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基础打牢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编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图的数量,各种不同类别的地图散布于教材的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整理归类,由计划的分类渗透,使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并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地图。第三步使学生熟练识别不同区域的地图。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是教材内容到重中之重,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分别讲述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区地图多而复杂,学生难记,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学中,利用形状观察法,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地图记住。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所表现的是哪个区域。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阅读地图是学生从图中直接获取某些信息点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重在教他们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地图表的标题或图名,因为图名是一幅图的主体和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有些学生看了半天图,还是不知该看什么,看的又是什么,很多时候因为忽略了图名,抓不住要点就降低了读图的效率。二看图例、注释,这是读图是基础。三看图表的内容,看时要细,要抓重点。一幅地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些信息是需要读出并牢记的,但有些信息是无需知道的。因此要求学生读图时一定要按课标要求和教师的设问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选择的读图,即抓重点。通过这些步骤,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阅读地图,就为下一步析图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分析地图
仅仅会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直接获取到某些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地图中往往隐含着好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需要在读图的基础上加以析图才能够获得。所谓析图,就是对读图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直观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归纳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及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是培养学生析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每一幅地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直至解决“怎么办”。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我在教学“辽中南工业基地”时,就利用《辽中南工业基地》图,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各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个工业城市?”“根据图中的信息说一说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等。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是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时,就选用了《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等多幅地图。学生通过多幅图的分析会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导致我国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特点。
教学中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地图教学,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会学生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动手操作的阶段。学生通过模仿、记忆、想像,做到脑想、眼看、手动,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巩固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地图实质的理解,是阅读地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简图,如轮廓图、水系图、等高线地型图等。
绘图训练需要经教师示范,学生由临摹发展到自绘,并养成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严格图例、相对准确的习惯。七年级的绘图,主要指导学生绘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分区国家的轮廓图,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单项地理要素。八年级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图技能,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再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铁路、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随着绘图能力的提高,之后要求学生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以上四个方面,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地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使学生看懂地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地图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地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用好地图。
2、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
3、要认识到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地理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总结。
二、地理地图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地理地图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地理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三步,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读图训练的步骤,或者说是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图右书,边看(书)边读(图),图文结合。要反复读图,使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地图,然后再让地理知识重现,即让地图“活化”。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际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看穿看破的境界。所谓“深”、“透”是指不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到实质。所谓“穿”、“破”是指不是孤立地看各种地理要素,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地理综合体。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图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初中地理课堂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中国、了解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地图。如果没有用到地图,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地理课。
(1)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引领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专门来讲解地图知识。教师如果不对这节内容进行深挖细究,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在以后的章节中无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还是区域地理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地图。
(2)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无声老师”。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学生读懂地图、运用好地图就是学好地理的最佳方法。地图犹如无声的老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区地理概况,在讲到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东南亚地形图,并让其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山脉、河流、岛屿以及它们在东南亚的大概位置。学生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概况,比教师口述以及文字叙述印象更深。
(3)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调味剂”。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初中生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一开始对地理有很大兴趣,但最后就觉得地理学习高深、难懂。于是地理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作用。一读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画地图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三感知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诉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地图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实施我主要注意了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好的读图习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是地图的三大要素。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他们面对一幅地图时看见了线条、颜色、符号等地图元素,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方面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的河流”中,主要有四条河流,编制成口诀“伏尔加毕业了”,学生会很感兴趣,这分别是指什么呢,学生自己就会将这些名称对号入座,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
第三方面、培养学生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⑴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⑵重点突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⑶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不同气候图中降水和气温的比较,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和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对比,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第四方面、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景君梅认为,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应掌握使用方法,达到使用功效,培养读图习惯,真正理解和掌握地图语言。
⑵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⑷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在教学中多使用彩色地图,而实际应考中多是黑白色地图,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完彩色地图后应适当给出黑白色简图让学生加以辨认。课后练习也要找好相应内容的综合读图,加强学生对于该地区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认知。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
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图是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勾圈地图、绘制地图、填涂地图等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参考文献】
[1]黄煜。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地图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2]郑银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0(13);
[3]景君梅,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6);
[4]刘淑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文理导航,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