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愉快的寒假;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协作、探究等能力;教育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实践研究题:每个同学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个小课题,具体题目附后。 2、动手操作题:每个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一个“迎新春,庆元宵”花灯。 一、二年级实践研究题 读儿童书籍,听广播或家人讲故事,看电视节目等,写下十个故事以上的题目,熟记五个有趣的故事。 三、四、五年级实践研究题 1、以“××家成长之路”为研究课题。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家”(如: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阅读、调查、访问、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了解这类“家”的事迹,写二十个以上摘录卡(“摘录卡要写清楚人物的简历。如:姓名、出生年月,重要学习工作经历,主要成果和名言一句)。在收集足够的资料之后,对这些“家”进行归类分析。如对他们的“学习条件”、“文化程度”、“自身努力”、“把握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成名成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写出课题总结报告。 2、以“环境保护”为研究内容。如“宁德市环境改造方案”。 活动提示:学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年长者、技术人员、专家,查阅材料,弄清以下问题:①当地的庄稼种类、树木种类、河流情况、昆虫和鸟的种类;②本地居民饮用的水源在哪里,是否缺水;③过去的环境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④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污染物是什么,对人、动物有什么危害;⑤什么部门管环境保护的事情,他们怎么评价家乡的环境,采取的措施;⑥少先队员对家乡的环境保护能做哪些事情;⑦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设想当地将来的环境如何改造。 3、以“父母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内容,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提示:确定不同职业的几位同学的父母及这些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平常的一天进行访问,弄清以下问题: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时间,劳动强度如何,平均获得多少劳动报酬;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务,花费多少时间;父母为了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费多少时间;同学们了解父母什么,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否体谅父母,同学们平常对父母采取什么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建议方案。 4、以“未来的家电”为研究课题 活动提示:分析现在某一家电的种种缺点和不足,设想你心目中未来的这一家电是什么样子。可以有什么功能。分析你的设想实现依赖于什么样的技术,大约什么时间会成为现实。 (三)活动要求: 1、“花灯”制作要亲自动手,材料可充分利用废弃物,要多想象,重在创意,有特色。 2、小课题要在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要用方格纸抄正。 3、组成课题小组,讨论课题的实施计划,确定观察的地点或走访对象;每次观察、走访要有记录;从有关文件、报刊和书籍上搜集资料,做成剪报或资料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小组内要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的共同观点和结论,确定课题小论文的提纲以及写作分工。 4、以上提供的内容供参考,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另选研究课题。 (四)活动评奖: 1、下期开学后,学校将举办一、二年级“故事大王”比赛(只有能讲五个故事以上的,才有参加预赛的资格)。对比赛优胜者,学校除了给予奖励外,还请他们到学校电视台讲故事给大家听。 2、小课题研究按年段评选特等奖一名,一、二、三等奖各6名,优秀奖若干名,并于开学初进行“论文答辩”与展示。 3、花灯制作,按年段评选一、二、三等奖各10名,优秀奖若干名,参加学校“元宵灯展”。 4、各班评选若干名“参与奖”,若干名优秀成果奖。 寒假结束,学生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作业效果让我们吃惊。学生的“花灯”制作,多姿多彩,形状不同,材料各异,想象丰富,富有个性特色。学校举办“元宵灯展”吸引了全校学生和不少家长。一、二年级的“故事大王”比赛,通过学校电视台直播,教室里掌声不断。小课题研究更让我们体会到小学生的能力,证实我原有的想法。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可以搞“研究”,可以写“小论文”,同样,中国的孩子,也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也能写出“小论文”来。 二、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 通过寒假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增强了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信心。于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实践活动的管理。2000年秋季,宁德市(原宁德地区)初教工作会议上,原初教科长俞长生将我校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向全市作了推广。 2001年开始,我们继续在寒暑假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向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撰写小论文的要求,并在毕业班开展撰写小论文的学生毕业作文可以免试的尝试。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参考学校、老师提供的课题或内容范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完成的题目进行探究(特别强调自己的兴趣);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可以打破原有年级、班级的界限,按居住地、兴趣爱好等,自由组合); 3、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走访、实践体验等形式积累资料,并及时做笔记、写体会; 4、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分析、讨论、交流,形成一致的观点或结论后再写成课题研究“小论文”。 5、学校开放图书馆、电脑室、器材室,同学们可以到学校查阅、借用书刊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借用活动器材;随时可以向老师咨询、请教。 同时,我们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说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的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希望家长能成为孩子开展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参谋者、参与者、评价者。” 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我校作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将课题研究向作文教学拓展,向各学科教学延伸。 2003年初,得知福建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林文锜老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后,我们向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小学生课题研究与小论文写作的研究》,很快得到课题组的审批。我们把“小学生课题研究”作为一个正规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识、身体、心理特点,探讨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的策略,寻求正确的、恰如其分的指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这一崭新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范围、形式、制约因素、研究策略探讨、必须遵循的原则探讨、效果评价、与写作水平提高的关系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主题活动,小论文撰写不同于以往的习作,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较高难度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有挑战,对教师也有挑战,尤其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上观念要有较大突破。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正确的引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有效性的拓展,探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路子。 三、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前后五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实践,我校“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开展小课题研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自我把握、自我展示的时空。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自主选择课题涉及面也广,探究的领域大,在自主、快乐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因此参与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究某一问题,涉及环保、城建、农业、天文、战争、科技、电器、家庭、名人成才、学校发展等。例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我骄傲,我是宁德人”、“我自豪,我是附小人”、“小学生家务劳动和自理情况的调查”、“压岁钱的来历和使用情况调查”、“小学生在校园玩危险游戏的调查”等,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设计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如喜爱战争故事的学生选择“坦克的发展史”、“现代战争与高科技”,喜欢家用电器的学生选择“手机(或电灯、空调、洗衣机、计算机、冰箱……)的发展史”、“未来电视预测”,注意关注家庭生活的学生选择“与父母沟通”、“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喜欢了解名人的学生选择“××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选择“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兴趣浓,乐于参与体验,主动开展探究,因此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当我们看看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的题目,像模像样;数数小论文文章篇幅,短的1000多字,长的上万字;读读这些小论文,有的让你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2、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小课题研究。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课题,根据小学生扽实际能力独立无法完成,必须小组合作,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等。从实际情况看,多数的同学也是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而小组合作从合作伙伴的构成到小队名称的确定,从课题的选择到计划的制定,再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最后到成果的形成(如写出小论文),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积极性很高。 合作小队一般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每一个小队都聘请一个“小队辅导员”(大多数是其中一个队员的家长),每一个小队都取了队名,如“申奥环保小队”、“寻找污染源小队”、“焕新家园小队”、“雷锋小队”、“乐您小队”、“快乐小队”、“青苹果小队”、“考拉小队”、“霹雳小队”、“闪电小队”、“曙光小队”、“前进小队”、“新·心·星小队”、“跨世纪小队”……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走街串巷,调查访问,不亦乐乎。就像五年7班的同学说的:“有时采访没人理睬,有时父母也不理解,但我们还是做得很起劲,因为那真正是我们自己喜欢干的事”。“绿色”雏鹰假日小队写的宁德市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伸出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四年级薛可君等同学探究的《神秘远天的一颗星——王绶王官》,五年三班左立竹同学执笔完成的《从海湾战争看现代战争与高科技》,还有《坦克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论现代家务劳动》、《关于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报告》、《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现状调查和发展设想》等等,都是学生合作的成果。五年级的兰泳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难找到需要的资料,小队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一起找就容易多了”。 3、提供了获取素材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作文内容成了制约学生习作的瓶颈。要么说假话,说空话,或者是东抄西拼,甚至整篇抄袭,开展小课题研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 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读书看报,上网查找资料,开阔视野;通过参与实践、实地观察、体验生活,在自发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素材,使习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如: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活跃在社区、街道、工厂、机关,宣传、访问、参观、调查,既使课题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又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素材;学生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采访校长、老师、同学,拓展活动空间,收集第一手材料;回到家里体验家庭生活,参与家务劳动,调查家庭有关数据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上述种种体验活动,既能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又能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老师们反映,开展课题研究后,学生习作内容真实性加强,选材大量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内容,材料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毕业班,毕业前夕人人完成一本自己的习作集,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分门别类,归成几组文章,如写人篇、记事篇、状物篇、调查篇等等,写上前言(或写在前面的话),加上目录,设计封面,装订成册,有的同学还画上插图,不少同学还用电脑打字。那一本本学生习作集,不留心还真以为正式出版的作文选呢。我们几年来都举办了学生自编的习作集展览,吸引了不少同行和家长的目光,有人给我们提字说:“未来作家从这里起步”!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少,社会适应性差,而开展小课题研究,离不开社会。因此,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到机关、到工厂、到企业、到社区,去访问、去调查、去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五年七班召开了座谈会,学生谈了很多很多小论文写作以外的事。有的同学说:“到小商小贩那里调查最不好做,他们爱理不理,有的说话很难听”;有的同学说:“到单位进门房特别难,看门人总说我们小孩采什么访?看不起我们”;有一个同学神秘地说:“我发现官越大人越好,局长的态度比门房好多了,门房不让我们进去,局长还给我们倒茶”;有的同学说:“找别人帮忙态度要好”;有的同学说:“找大人采访特别要注意文明礼貌”……其中黄轩昊同学说:“去年我们小队选择的课题是‘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走街串巷,观察、寻找蕉城城区的污染源;走访了环保局的栗书记、许副局长、办公室刘主任和环境监测站的叔叔阿姨;了解了护城河周边商店的营业员,发放了一些问卷;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大全》、《环保周刊》等书,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从而获得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数据,了解到不同阶层人员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懂得不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也学会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本领……”姚君浦说:“小孩子去访问大人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遭到拒绝”。魏凌波同学说:“怎么样从收集到的一大堆材料中选择有用的写成文章呢?这次我不依赖父母,我找来很多书参考,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剔除无关的,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还经过了小组的讨论之后才开始下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尤其是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无法实现的。 总之,通过“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外国的小学生能够搞“研究”、能够写小论文,我们的小学生同样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不但能写出“类似科研”的小论文来,而且在课题探究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们认为:小学生课题研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随着对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鼓励、支持,小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惑,有的甚至不敢再让学生参与这类课题研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其实,对待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激活,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活动就能健康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白字,多年来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早已习惯于这样的形式,细细看,显得无情、冷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此产生了畏惧感,缺少热情,许多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 提及数学作业的评价人们除了以“√”和“×”来判断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错,再就是以分数或以等第来衡量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作业评价方式、工具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课程评价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⑴更加强化质性评价评定,这种质性评价,并不是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弃,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⑵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强调评定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确定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⑶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不忽视从整体上作出的感受性评价。⑷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案例研究,对数学作业评价的现象事实与案例进行总结提炼,抽象概括,系统探索,对学生数学作业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运作范式,推动小学数学教研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以此催促我区数学教师走向成熟,全面推进小学素质化教育进程。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评价的永恒追求。数学作业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2、建构主义评价观:以知识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3、多元化智力学说的评价观: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不容易被测量的”;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一个都有其潜在的潜能。 4、遵循“微格教学”原理,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1、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积累作业评价案例,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探索出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四、研究内容 1、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作业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评价才显得和谐、民主。 2、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作业评价要克服了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裁”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作业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修正错误的机会,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作业案例研究,教师“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邀请专家与我们一起制定方案,定期指导及时调整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行动的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11月-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 3、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0月) 1、探索尝试有效的作业评价途径和方式 。 2、反思、完善评价措施。 3、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08年11月-12月)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实验报告 。 3、申请成果验收。 七、成果呈现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 3、学生作业展。 八、课题的管理:(略)
作业问题的思考的教育理论论文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作业成为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这严重挫伤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缺乏个性化
人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用硬性的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规格去要求实质上有差别的学生,那结果可能不是发展而是压抑、甚至是摧残。教育家孔夫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而如今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层次,这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而就产生了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做作业现象。久而久之,英语短腿的学生越来越多,英语尖子生越来越少。
二、作业中应试能力的培养占主流,忽视了发展学生个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为了便于检查,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而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运用知识。除了书面形式——写之外,还有听、读、说。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在传统作业实践中被淡化。传统作业形式单调、乏味,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实践能力,达不到作业的目的。
三、作业随意性大,或是拿来主义,缺乏研究
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策略。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加重了学生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拿来主义”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也在逐步消磨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四、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激励
传统作业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根本无法透视完成作业的过程。另外,传统的作业评价常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人的主体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作业态度很被动,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学生做课外作业的兴趣不高,作业质量可信度不高,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业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些作业甚至抹杀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这些弊端与新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教师必须研究探索新课改下作业的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教育部,2001)。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关注作业的人文内涵,真正从学生出发,丰富作业类型,满足不同的需求。
(1)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从单一的“抄写”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巧妙结合唱、画、游戏、制作、收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2)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演讲、表演、英语角等。
(3)课后适当设计些手工制作的内容,让学生边做边学,使原本枯燥无味、形式呆板的作业变得乐趣无穷。如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英文idcard,自制写有英语贺词的圣诞卡等。
(4)让学生开展调查:家里都有哪些家务事要做,自己承担了多少,然后在课上汇报。通过这样的活动作业,学生们会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品德,使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教师每个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办英语小报,内容包括英语知识、外国风俗、英语笑话、幽默、谜语等,并张贴在墙上以便全班学生共享。如学完goforit!第八册unit3有关vacationplans这一话题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一张自己家乡的英文地图,同时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风土人情、地方小吃、特产等。这一作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
(6)鼓励学生学习丰富的课外知识,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词汇。例如:一些国家的英文缩写“usa”“uk”“can”等,一些提示标语:“nosmoking”“exit”“entrance”“push”“pull”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的传说和有关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五、重视作业评价与批改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作业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形式单一,注重量化,忽视评价过程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发挥。为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改革应当强调作业评价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作业评价机制,促进师生、生生以及家长与孩子间的人文信息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常听到许多师生抱怨“作业难改、作业难做”,看到许多“学生忙着写、老师忙着批改”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选材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二是教师对批改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将每次作业盲目地全批全改,而收效甚微。如果对某些作业“粗改”与“精批”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粗改”就是对那些非重点及偏难生僻的词汇、句型和交际用语构成的复习性练习仅给予对、错评价即可,甚至可依据学生水平层次抽取适量样本进行批阅。“精批”就是对那些基础的常用的词汇、语法或交际用语构成的各类强化、巩固性练习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粗改”与“精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学生知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做到“对症下药”。
此外,还可以采取“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自改”就是对那些题型单一、要求层次较低的练习(如单词拼写、句子填充或句子结构转换、判断正误等),可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订正。“互改”就是对补全对话、完成句子、语言运用等,教师先作必要的重点提示,然后让学生交换作业根据提示互作批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那些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当面辅导批改。最后再由教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集中评议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掌握纠正的方法。“自改”与“互改”的批改方式,不仅反馈及时,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对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传统教材的课外作业都是机械化的、单一的模仿练习,这种练习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思维、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通过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给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本人就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起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教学完四则运算一课时,我布置四部分的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不同,第二天老师评价后,只要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向创新题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在作业中,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但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使很多的学生丧失了作业的兴趣、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如:当学生学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后,我设计了两道学生作业: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能与不能围绕成三角形).师:请各学习小组拿出学具袋的三根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实验:用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1)学生摆,教师边巡视边指导.(2)汇报交流(有的说能围成三角形,有的说不能——教师课件演示).师: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师:可见,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它的三条边的长短有关系.通过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动手摆小棒,动脑想一想,让学生发现能否围成三角形跟小棒的长短有关,即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应用深化、解决问题.小刚想制作一个帆船模型,要求做成三角形支架,他现在有两根小铁条,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请你们帮小刚想一想,应再准备一根几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帆船?学习方法:(1)小组活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说明理由.(3)师生概括:再准备一根大于3厘米而小于13厘米的小铁条,就能制成一个三角形支架的帆船.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发散思维活动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再好的知识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为了让学生良好运用数学知识,我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找准生活的切入点,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后,我设计这样的生活实践题:请你测量热水瓶及杯子并记录有关数据,制作热水瓶和杯子的包装盒,看谁设计得合理、漂亮.这道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许多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生活实践题的编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小学生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既要考虑共性因素,又要照顾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我们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及时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业,从中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效果.
创新思路探究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论文
摘要:对于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来说,初中英语课程是相当重要的。除了课上的教师传授知识,另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对课上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不断改进授课的思路。所以,课后作业的布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是有着推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课后作业;现状;设计思路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基本现状
目前,对于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大部分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课后作业设计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课后作业完全是教学任务,“学生就得做作业”,因而随便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或者为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盲目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这都严重降低了英语教学质量,也是对英语课后作业的认识的误区。正因为这种误区,使得英语课后作业对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发挥不出来。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在设计上存在着像重视数量、轻视质量,重视形式、轻视内容,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共性、轻视个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因此,充分认识英语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如何合理、科学的布置课后作业,都需要认真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
1. 差异化
通常对于英语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对英语有着很好的学习兴趣,因而学起来事半功倍;而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兴趣,对于英语的学习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教师都用一个标准如作业的难易程度、作业量的多少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如果难易适中、作业量适中,很明显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作业简单,而且作业量不是问题,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不仅作业难,而且作业量又那么大,从而使课后作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布置课后作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的布置,这也需要教师多去观察学生,多跟学生交流。
2. 层次化
既然了解到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去给他们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那就要给学生划分一个层次,比如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好学生分为一层、中等生分为一层、差等生分为一层,这样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可根据不同层次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作业。我们暂且按照上述所说的顺序定为A 层、B 层和C 层,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布置作业的时候尽量去鼓励C 层的学生尝试完成B 层学生难度的作业,B 层学生尝试着去做A 层学生难度的作业,而对A 层学生作业的布置,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点难度,好让学生有更快的进步。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能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去更好地利用课后作业的有利资源来提高自己英语方面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表现不断调整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明显的进步。
3. 多样化
对于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教学方式都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方式太过单一。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所以,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上,除了遵照课本的知识外,应尽量地外延一些课外的、实际的东西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实践应用等。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上课教授知识,更需要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这种兴趣的引导,比如课堂互动,进行一些话题讨论或者英语演讲、辩论等,增加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学为所用。再如看英文电影,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还能给学生布置写观后感的.作业来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总之,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不要拘泥于课本。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一些练习题和读写也应该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现在的教学都提倡举一反三,这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挑战,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课后作业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 有效化
这里说的有效化就是说教师布置好课后作业,而学生既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还能有效地把作业中涉及的知识有效吸收、运用。但是以前教师经常会布置很多作业,而学生也都是应付了事,所以教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就不那么用心了,而是把布置作业当成了一种固有的形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作业需要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就是要批改,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上课或平时练习经常出错的一些练习的话,就应该精心批阅,并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如果布置的作业是学生不易出错的练习的话,就粗略批改就可以了。第二步就是讲解,教师在进行批改之后发现的一些问题要挑出来给学生进行讲解,或者把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或是学生所犯问题的共性指出来进行讲解。第三步就是反馈,如果说学生拿到被批改后的作业直接放在一边或者塞进书包,那教师的批改也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教师在批改之后要是适当地写上几句激励的批语,或者给认真看过作业又认真改正错误的学生一定的表扬等,就会让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学习,更加有效率地学习。
总之,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关系着整个英语教学的发展,广大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把课后作业跟英语教学内容高度融合在一起,每一部分都不能松懈,要同步发展。这样,才能使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小学英语特色作业的研究论文
第1篇: 小学英语特色作业的分析
我校作为英语特色学校,从课程安排、学习活动等方面,体现了激发学生英语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宗旨。尤其是近年来学习了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后“茶馆式”教学后,我校教师对于引导学生先学、以学定教有了较好的理解,对作业的有效性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学习和思考。
一、作业类型多样化
以往的小学英语作业非常单一,无非是抄抄生词、写写句型、背背课文等,学生觉得十分枯燥,把作业当成很大的负担。其实,在作业的设置方面教师可以多花些心思,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置多种类型的作业。
1.课前预习作业课前预习作业可以使学生提前预习即将要学的知识,明白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还有那些问题没有掌握,并根据所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在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具备先学的能力,明确预习的任务和目标。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预习生词,标音标,提前学习课文,将自己已掌握和没有掌握的知识标注出来,便于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去听、去学。
2.课中作业课中作业是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随堂布置并马上进行检查、反馈和讲解的作业。这项作业量不大,但在英语课堂中却必不可少。课中作业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效果、掌握程度及需要加强的地方。它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对于教师调控课堂和解决学生的困惑具有重大意义,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3.课后作业这是英语作业的重中之重,在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适当地根据学习内容、上课情况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给学生留作业。作业的量要适中,过少巩固不了所学知识,过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课后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做手工、作业超市等。
二、作业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大都围绕单词、句型或进行抄写,或做配套习题,这样的作业常常使学生感到没有新意。这种统一的作业方式,对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来说,重复地做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浪费了时间;而对于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的学生来说,机械的抄写又使他们停留在原点,没有任何进步。
因此,如何兼顾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样化的作业,就需要教师多动脑肋了。
1.尊重个体差异,将作业与学生爱好相结合爱好表演的同学,可以将所学知识设计成短剧,让其进行表演;爱好唱歌的同学,可以将所学知识改成歌曲进行演唱;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将知识做成手抄报等等。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爱好,重要的是更加喜欢英语这一学科。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所以,听和说尤其重要。要大量的听和说才能使英语素养得到升华。在英语作业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设情景,运用语言。
3.多设置探究性作业给学生一个基点,让学生自己去留作业,并完成作业,这就是探究性作业。如学习完动物名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只让学生预习动物名称,将喜欢的动物写出来,而且还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动物,这种动物的可爱之处,并用英文描述出来。这样的作业,对于发展学生的英语水平很有好处。
4.设置合作型作业后“茶馆式”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借鉴了此项经验,将学生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组,在设置作业时增加合作性学习的内容。如在学习“名胜古迹”这一课时,有一部分单词比较难学。第一组同学中,有一名学生的英语较差,所以学习单词时有困难,但是这名同学的优点是对各国的名胜古迹都特别了解。所以,第一组的同学在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在作业展示中获得了第1名。
三、作业评价多元化
对学生课堂上的问答、对话、朗读、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当场进行师评、生评或自评,对激发学生学好英语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要停留在等简单的词汇上,要做到语言尽可能丰富,同时要注重进行分层评价。对于英语作业的评价,也一定要多元化,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放大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付出;而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不足,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并帮助其改正,关注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最大的自信。
第2篇:关于小学英语特色分层作业的探讨
一、小学英语特色分层作业的内涵
新课程理念之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之所以要全面培养每个学生的素质,是因为人的素质先天就有着全面的基础,只不过是如何开发,使其形成良好的结构的问题。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方式的学习机会,以促进教学更好地实现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真正变成现实。
学生的差异性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同班不同质学生的差异性,本着“分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分层作业设计上”的理念,进行了小学英语特色分层作业的研究和实践。
分层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并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完成的英语作业,它可以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获得发展: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在批改时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小学英语特色分层作业的基本类型
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学习如果缺乏主体建构,缺乏体验、合作、探究,缺乏认同感,学生就很难产生成就感。因此,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成为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把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巩固英语、发展外语交际能力。
1.自我展示类型特色作业我校自一年级开始要求教师每节课前请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结合教材的内容,从简单介绍姓名、班级,到所喜欢的颜色、物品,再到一日生活;从简单的一个人叙述,再到高年级的做小记者制作采访工作单,进行访谈,由易到难。通过这样的作业完成学习内容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练习,学习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后拓展展示空间,请学生给家长做小老师。让学生通过扮演老师教授其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单词、句子、对话等,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展示类型的作业,孩子们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渐渐地爱上了英语。
2.动手绘画类型特色作业绘画是儿童的天性,有效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由单一的死记硬背到科学高效的用脑;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逐步摆脱“恐英症”的困扰。比如,五年级的老师在讲完后,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投其所好,喜欢画画的,可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学过的各国国旗,并写出国家的名称。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更多国家的国旗和国家的名称,如何拼写,如何发音,绘制出来,并将全班同学绘制的国旗装订成特色作业册,在班上进行展览。
三年级的老师在教授学具类单词之前,先让学生们回去了解文具店里所卖的学具,将已会的词汇做总结,再将不会的词语做好记录。上课时将课堂变成文具店让孩子们以顾客与售货员的身份出现。通过学生们自己去搜集材料,上课自己来说的效果肯定比单纯地听老师说效果更好,而且学生们也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设计动手绘画类型特色作业,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单词做成转盘形状、心的形状以及不同颜色的气球,食物等,学生们的创造力非常强,在课上对学生的各类作业设计进行展评。
三、小学英语特色分层作业的主要载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活动中加强语言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把握这一实质,遵循语言获得的规律,从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1.表演类作业课本的知识是贴近生活的,学生通过理解、操练、记忆,在掌握了新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活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要在情景中运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语言,从而懂得学习英语的意义,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老师们经常布置一些让学生表演的作业,让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学习、巩固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年级的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学习了新课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回家看电视,看中文的天气预报和英文天气预报是怎样的,再模仿电视主持人用英语报告一次世界各国明天的天气,你能用几句话说就用几句话,最好不少于2句。这个作业看起来很简单,说两三句话就行了,但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根据学过的知识,看别人怎样来表达的,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第二天,一个个像模像样的天气报告员出来了,虽然只有几句话,但看得出,学生是“说”出来的,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的生搬硬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有机会表达运用,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更浓厚了。这样的作业,学生没什么压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把学到的英语运用到生活中,使英语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能力。
2.作词类作业实践证明,歌曲和歌谣能起到很好的`分散弱化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把歌曲和歌谣融入课堂,通过歌曲和歌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习得语言,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单词和重点句型,还经常把歌曲和歌谣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让学生当“小作词家”给一首我们熟悉的曲子填词。如教完水果蔬菜的单词后,有的学生自编儿歌,不但提高了记忆效果,就连平时几个不爱做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样的作业难易程度不一样,又有趣味性,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第二天,有的学生边展示自己的作业边把它唱出来,他们唱起来朗朗上口,达到了自然习得语言的效果,而且比要他们背书轻松多了;这样的作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好的学生作品教师会让全班同学在课堂上唱,通过编歌、唱歌,学生掌握了难读难记的单词,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话题类作业三年级的老师结合24课圣诞节的话题,让学生们做圣诞贺卡,礼物上让孩子们贴上英语标签,此类作业似乎对于学生们而言更具趣味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愿做乐做。
六年级结合每月节日话题设计个性化的特色作业,如在学习五月、六月时,就这两个月的节日习俗来布置作业,根据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向父母献上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以表敬意。作业设计丰富多彩,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到亲切而自然。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近六年的英语后,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极分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困生交流,降低作业难度,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潜能,层层递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特色作业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
4.综合提高类特色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要求,学生自己制作采蜜本。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记录的知识也不尽相同,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词汇分类、喜欢的句子、格言、小美文、文化链接等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到更多外国文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布置作业仍然是一项必要而且有效的巩固所学语言内容的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经之路。教师巧妙地设计英语特色分层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关心两头,稳住中间,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要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也对我们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备教材,而且更要备学生。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求能围绕学生的兴趣,在作业上也要进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后,同时完成不同的家庭作业,使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这样一方面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所要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布置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英语特色作业,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体现了英语教学趣味性的原则,既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又促进了学有余力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地学英语,真正达到了“培优辅困”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愉快的寒假;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协作、探究等能力;教育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实践研究题:每个同学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个小课题,具体题目附后。 2、动手操作题:每个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一个“迎新春,庆元宵”花灯。 一、二年级实践研究题 读儿童书籍,听广播或家人讲故事,看电视节目等,写下十个故事以上的题目,熟记五个有趣的故事。 三、四、五年级实践研究题 1、以“××家成长之路”为研究课题。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家”(如: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阅读、调查、访问、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了解这类“家”的事迹,写二十个以上摘录卡(“摘录卡要写清楚人物的简历。如:姓名、出生年月,重要学习工作经历,主要成果和名言一句)。在收集足够的资料之后,对这些“家”进行归类分析。如对他们的“学习条件”、“文化程度”、“自身努力”、“把握机遇”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成名成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写出课题总结报告。 2、以“环境保护”为研究内容。如“宁德市环境改造方案”。 活动提示:学习环境保护知识,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年长者、技术人员、专家,查阅材料,弄清以下问题:①当地的庄稼种类、树木种类、河流情况、昆虫和鸟的种类;②本地居民饮用的水源在哪里,是否缺水;③过去的环境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④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污染物是什么,对人、动物有什么危害;⑤什么部门管环境保护的事情,他们怎么评价家乡的环境,采取的措施;⑥少先队员对家乡的环境保护能做哪些事情;⑦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设想当地将来的环境如何改造。 3、以“父母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内容,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提示:确定不同职业的几位同学的父母及这些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平常的一天进行访问,弄清以下问题: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时间,劳动强度如何,平均获得多少劳动报酬;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务,花费多少时间;父母为了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费多少时间;同学们了解父母什么,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否体谅父母,同学们平常对父母采取什么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建议方案。 4、以“未来的家电”为研究课题 活动提示:分析现在某一家电的种种缺点和不足,设想你心目中未来的这一家电是什么样子。可以有什么功能。分析你的设想实现依赖于什么样的技术,大约什么时间会成为现实。 (三)活动要求: 1、“花灯”制作要亲自动手,材料可充分利用废弃物,要多想象,重在创意,有特色。 2、小课题要在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要用方格纸抄正。 3、组成课题小组,讨论课题的实施计划,确定观察的地点或走访对象;每次观察、走访要有记录;从有关文件、报刊和书籍上搜集资料,做成剪报或资料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小组内要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的共同观点和结论,确定课题小论文的提纲以及写作分工。 4、以上提供的内容供参考,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另选研究课题。 (四)活动评奖: 1、下期开学后,学校将举办一、二年级“故事大王”比赛(只有能讲五个故事以上的,才有参加预赛的资格)。对比赛优胜者,学校除了给予奖励外,还请他们到学校电视台讲故事给大家听。 2、小课题研究按年段评选特等奖一名,一、二、三等奖各6名,优秀奖若干名,并于开学初进行“论文答辩”与展示。 3、花灯制作,按年段评选一、二、三等奖各10名,优秀奖若干名,参加学校“元宵灯展”。 4、各班评选若干名“参与奖”,若干名优秀成果奖。 寒假结束,学生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作业效果让我们吃惊。学生的“花灯”制作,多姿多彩,形状不同,材料各异,想象丰富,富有个性特色。学校举办“元宵灯展”吸引了全校学生和不少家长。一、二年级的“故事大王”比赛,通过学校电视台直播,教室里掌声不断。小课题研究更让我们体会到小学生的能力,证实我原有的想法。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可以搞“研究”,可以写“小论文”,同样,中国的孩子,也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也能写出“小论文”来。 二、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 通过寒假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增强了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信心。于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实践活动的管理。2000年秋季,宁德市(原宁德地区)初教工作会议上,原初教科长俞长生将我校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向全市作了推广。 2001年开始,我们继续在寒暑假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向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撰写小论文的要求,并在毕业班开展撰写小论文的学生毕业作文可以免试的尝试。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参考学校、老师提供的课题或内容范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完成的题目进行探究(特别强调自己的兴趣); 2、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可以打破原有年级、班级的界限,按居住地、兴趣爱好等,自由组合); 3、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走访、实践体验等形式积累资料,并及时做笔记、写体会; 4、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分析、讨论、交流,形成一致的观点或结论后再写成课题研究“小论文”。 5、学校开放图书馆、电脑室、器材室,同学们可以到学校查阅、借用书刊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借用活动器材;随时可以向老师咨询、请教。 同时,我们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说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家庭的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更希望家长能成为孩子开展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参谋者、参与者、评价者。” 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我校作为福建省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将课题研究向作文教学拓展,向各学科教学延伸。 2003年初,得知福建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林文锜老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后,我们向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小学生课题研究与小论文写作的研究》,很快得到课题组的审批。我们把“小学生课题研究”作为一个正规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识、身体、心理特点,探讨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的策略,寻求正确的、恰如其分的指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这一崭新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范围、形式、制约因素、研究策略探讨、必须遵循的原则探讨、效果评价、与写作水平提高的关系等。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主题活动,小论文撰写不同于以往的习作,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较高难度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有挑战,对教师也有挑战,尤其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上观念要有较大突破。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正确的引导方法,使小学生课题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有效性的拓展,探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路子。 三、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前后五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实践,我校“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开展小课题研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自我把握、自我展示的时空。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自主选择课题涉及面也广,探究的领域大,在自主、快乐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因此参与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究某一问题,涉及环保、城建、农业、天文、战争、科技、电器、家庭、名人成才、学校发展等。例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我骄傲,我是宁德人”、“我自豪,我是附小人”、“小学生家务劳动和自理情况的调查”、“压岁钱的来历和使用情况调查”、“小学生在校园玩危险游戏的调查”等,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设计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如喜爱战争故事的学生选择“坦克的发展史”、“现代战争与高科技”,喜欢家用电器的学生选择“手机(或电灯、空调、洗衣机、计算机、冰箱……)的发展史”、“未来电视预测”,注意关注家庭生活的学生选择“与父母沟通”、“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喜欢了解名人的学生选择“××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选择“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兴趣浓,乐于参与体验,主动开展探究,因此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当我们看看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的题目,像模像样;数数小论文文章篇幅,短的1000多字,长的上万字;读读这些小论文,有的让你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2、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小组合作,协作完成小课题研究。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课题,根据小学生扽实际能力独立无法完成,必须小组合作,如:“蕉城河道污染的调查”、“宁德市水资源的调查”等。从实际情况看,多数的同学也是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而小组合作从合作伙伴的构成到小队名称的确定,从课题的选择到计划的制定,再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最后到成果的形成(如写出小论文),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确定,学生积极性很高。 合作小队一般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每一个小队都聘请一个“小队辅导员”(大多数是其中一个队员的家长),每一个小队都取了队名,如“申奥环保小队”、“寻找污染源小队”、“焕新家园小队”、“雷锋小队”、“乐您小队”、“快乐小队”、“青苹果小队”、“考拉小队”、“霹雳小队”、“闪电小队”、“曙光小队”、“前进小队”、“新·心·星小队”、“跨世纪小队”……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走街串巷,调查访问,不亦乐乎。就像五年7班的同学说的:“有时采访没人理睬,有时父母也不理解,但我们还是做得很起劲,因为那真正是我们自己喜欢干的事”。“绿色”雏鹰假日小队写的宁德市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伸出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四年级薛可君等同学探究的《神秘远天的一颗星——王绶王官》,五年三班左立竹同学执笔完成的《从海湾战争看现代战争与高科技》,还有《坦克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论现代家务劳动》、《关于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报告》、《故居老街的变迁》、《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现状调查和发展设想》等等,都是学生合作的成果。五年级的兰泳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难找到需要的资料,小队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一起找就容易多了”。 3、提供了获取素材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作文内容成了制约学生习作的瓶颈。要么说假话,说空话,或者是东抄西拼,甚至整篇抄袭,开展小课题研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 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读书看报,上网查找资料,开阔视野;通过参与实践、实地观察、体验生活,在自发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素材,使习作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如: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活跃在社区、街道、工厂、机关,宣传、访问、参观、调查,既使课题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又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素材;学生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采访校长、老师、同学,拓展活动空间,收集第一手材料;回到家里体验家庭生活,参与家务劳动,调查家庭有关数据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上述种种体验活动,既能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又能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老师们反映,开展课题研究后,学生习作内容真实性加强,选材大量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内容,材料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毕业班,毕业前夕人人完成一本自己的习作集,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分门别类,归成几组文章,如写人篇、记事篇、状物篇、调查篇等等,写上前言(或写在前面的话),加上目录,设计封面,装订成册,有的同学还画上插图,不少同学还用电脑打字。那一本本学生习作集,不留心还真以为正式出版的作文选呢。我们几年来都举办了学生自编的习作集展览,吸引了不少同行和家长的目光,有人给我们提字说:“未来作家从这里起步”!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少,社会适应性差,而开展小课题研究,离不开社会。因此,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到机关、到工厂、到企业、到社区,去访问、去调查、去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五年七班召开了座谈会,学生谈了很多很多小论文写作以外的事。有的同学说:“到小商小贩那里调查最不好做,他们爱理不理,有的说话很难听”;有的同学说:“到单位进门房特别难,看门人总说我们小孩采什么访?看不起我们”;有一个同学神秘地说:“我发现官越大人越好,局长的态度比门房好多了,门房不让我们进去,局长还给我们倒茶”;有的同学说:“找别人帮忙态度要好”;有的同学说:“找大人采访特别要注意文明礼貌”……其中黄轩昊同学说:“去年我们小队选择的课题是‘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走街串巷,观察、寻找蕉城城区的污染源;走访了环保局的栗书记、许副局长、办公室刘主任和环境监测站的叔叔阿姨;了解了护城河周边商店的营业员,发放了一些问卷;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大全》、《环保周刊》等书,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从而获得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数据,了解到不同阶层人员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懂得不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也学会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本领……”姚君浦说:“小孩子去访问大人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遭到拒绝”。魏凌波同学说:“怎么样从收集到的一大堆材料中选择有用的写成文章呢?这次我不依赖父母,我找来很多书参考,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剔除无关的,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还经过了小组的讨论之后才开始下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尤其是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无法实现的。 总之,通过“小学生课题研究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外国的小学生能够搞“研究”、能够写小论文,我们的小学生同样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不但能写出“类似科研”的小论文来,而且在课题探究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们认为:小学生课题研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随着对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鼓励、支持,小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惑,有的甚至不敢再让学生参与这类课题研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其实,对待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激活,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活动就能健康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课题工作计划(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陈凤
课题成员:蒋翠英、洪秀琴、张黎、高玉芳、王彩凤
二、研究过程活动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步骤:
①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1.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2.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3.调查分析学生情况
4.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
5.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及时申报
②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1.课题组组织开题报告
2.教科研培训
3.撰写科研论文
4.该阶段的重点工作仍然以学习讨论为主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数学统计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方法
6.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提出的背景,在观念上实现转变
③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3月
1.课题进入实际性操作阶段
2.并对课题组主要负责的成员进行中期评估
3.组织交流活动
4.回顾并反思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
5.借鉴他人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计划
6.教师形成案例与反思
7.学生形成统计实践活动的作品
④第四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2.课题结题,进行课题鉴定等
3.形成几个有目标,有内容,有指导,有实践,有评价的课题学习研究成果
三、工作制度:
1、每月写好教学反思,认真积累资料。一次阶段性总结。
2、经常进行交流、讨论,抓住实验中的亮点或问题,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断丰富、完善研究的内涵。
3、吸收其他教师的经验,充实本课题的内涵。
四、课题结题与验收安排
(一)本课题结题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20xx年2月进行课题第一阶段小结,20xx年7月进行课题的工作小结和课题研究报告。
(二)验收安排:
1、验收时间:
课题申请结题验收时间:20xx年8月。
2、结题验收步骤:
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与教训,提出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将之初步整理后报学校科研中心组。
2)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完成课题工作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
3)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与存档工作。
4)将工作总结和研究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申请验收工作。
五、经费及其他保障
(一)、经费保障:自理
(二)、其他保障:
1、学校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书籍资料。
2、希望得到学校科研中心组对研究全过程进行规划、指导、检查与监督。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对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精心实施,构建起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适切学生发展需求的快乐教育的教育的课程体系。
2、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的研究和行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多样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课程支持和学习的平台。
3、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的研究和行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的研究和行动,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品位。
本学期研究
重点以“开心农场”课程建设为抓手,探索课程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预期目标
1、形成“开心农场”课程纲要并开始实施
2、撰写课程建设方面的论文
3、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完善教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主要活动及时间安排
二月
丈量土地、了解农具
三月
1、进行理论学习交流
2、播种,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记好日记
3、分析我校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
四月
1、围绕蔬菜做研究,撰写小小研究报告
2、主题沙龙“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课程开发”
五月
主题学生日记、绘画比赛、手抄报展示等活动
六月
收获成果展示
一、指导思想
随着浏河镇幼教中心苏州市"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的深入开展,在课题中期汇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落实课题研究精神,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浏河幼教中心课题组在深入理解课题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园所的研究活动措施,特别是尊重幼儿活动、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方案,旨在为课题组在本学期的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我们将本着计划中的安排来实行相应的研究工作,让科研促进教育的完善、提升幼儿在园生活和学习的质量。
二、主要研究目标
⒈继续深入解读并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研读张雪门、皮亚杰等教育家的相关理念,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⒉开展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园本研修活动,提升教师对幼儿户外游戏的认识,改善教师的游戏指导策略。
⒊支持园部做好"田园嘉年华"的主题系列活动的策划工作,将活动内容有效落实到各年龄段幼儿的课程中,发挥课题研究效能,将活动做精、做细、做实,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打造明德幼儿园品牌形象。
⒋有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绿色教育的课程资源,形成有实效的园本活动主题和项目。
⒌根据研究情况,理清思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总结创建儿童绿色家园的经验和措施,并将其作为长效机制提升园所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主要措施
⒈以工作室为扎口,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幼教中心的教学主张,进行有的放矢的整理和筛选,并通过学习、研讨等形式开发以幼儿为主题参与的园本活动主题和项目,通过收集、研讨、筛选、实施、调整、反思、总结来积累课程开发的经验,夯实园本课程的内容,为幼儿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学习搭建更多层次的平台。
⒉进行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学习相应的理论为基础,分析本园户外环境资源的优势,收集更丰富的自然材料或是能够用于幼儿在自然中游戏的材料、开发操场各个零碎场地的使用价值,为幼儿在户外进行游戏活动、观察探索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多样性,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大自然中得到熏陶和升华,充分发挥"儿童绿色家园"的作用。
⒊要更关注室内幼儿个别化学习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要积极、大胆地收集、运用各种自然材料,投入到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贯彻"课程游戏化"的主要精神,更新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绿色家园"的学习氛围,改善指导策略,加强对幼儿游戏、学习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幼儿学习的痕迹和发展动向,及时地给予支持。
⒋崇尚自然的环境创设要进一步落实,以工作室的形式通过先期的学习、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凸显绿色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的参与度,营造和谐、活泼、绿色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成为隐性的教育资源。在大厅设置废旧物品收纳盒,鼓励全园师生共同来做废旧物品的收纳者,形成环保意识。
⒌支持园部做好"田园嘉年华"的各项工作,从项目主题到课程设置,从活动流程到宣传组织,始终贯彻"回归自然"的理念,关注幼儿、家长的主动参与,共同做好环境创设、材料收集、活动组织的工作,向家长和社会做好宣传工作,使"田园嘉年华"活动成为本园具有影响力的系列活动。
⒍课题组成员继续做好户外种植区、班级种植区、观察记录、个案记录、随笔、论文的工作,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的积累,也为课题的结题工作提供宝贵的依据,从而使课题更具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具体安排
三月份:
⒈制订方案,明确研究任务,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⒉理论学习(《燃荻》、《早期教育》、《上海托幼》等)
⒊商议各年级组"田园嘉年华"活动的课程安排,初步形成课程活动内容。
⒋根据户外游戏活动混班进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活动,关注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交流、互动、学习等进展,了解他们的需求,组织教师进行研修活动,进一步改善户外游戏的形式、内容等,通过调整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月份:
⒈推进"田园嘉年华"的主题活动开展,结合上年度活动的组织经验、实施策略进行课例的调整,完善个年龄斑的课程设置内容,体现发展性。以备课组为单位精心审议主题的活动内容,对下一阶段的活动组织进行展望和商讨。
⒉组织学习本园教学主张的学习,指导教师进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观察、指导语记录,为教师"观察记录"基本功竞赛做好准备。
⒊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共同对课题结题报告进行审议、修改、完善。
五月份:
⒈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户外游戏情况进行再次的调研,了解其在改善之后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如有需要进行再次的及时修整,让户外活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乐园,凸显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的自主性。
⒉课题组与工作室共同根据"田园嘉年华"活动进程开始打造展示环境、并做好各项收尾工作
⒊园本课程研究活动深入进行,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优化学习活动内容,加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交流、互动与研修。
六月份:
⒈开展"回归自然:儿童绿色家园建设的园本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发布活动,利用网络论坛的形式对课题研究进行后期的审议和评价。
⒉课程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活动,形成书面材料。
⒊对"田园嘉年华"活动根据年级组做好总结、整理工作,形成书面资料。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题计划及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要求,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新标准”“新观念”的教育思想,加大改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着“立足基础”,“着眼于发展”的新课程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把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的相互渗透、结合,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全面提升学科品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基本思路:
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开展教研活动是为了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开发教学潜能、提高教学的研究水平,而这些都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又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研活动本来就应该融入学校的课题研究之中,用课题指导教研,让教研为课题积累经验。如果两者结合得好,我们就不会对课题感到茫然,我们的教研活动也就有了目标、有了深度。
三、主要工作:
1、学习本学期课题的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向。
2、重点研究的内容是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紧扣课题研究,定期开展研究学习,并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力争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学,要求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及时反思、总结、整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4、积极准备,认真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课。“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的。在备课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五个突出”:
⑴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加大对学习材料组织、学习过程组织、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设计。
⑵突出活动的块面结构:要进一步明晰活动的目标和流程,提高学习活动的数学内涵和发展功能,并能为学生的学习时空提供保证。
⑶突出学习过程的预设:对学生学的方式与学习过程进行预设,要重视对教师指导过程的操作型预设。
⑷突出练习活动的设计:充实练习设计的思维内涵,突出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练习要求。
⑸突出教学行为反思:对照课堂实施的情况从教案的可行性、目标的达成度、过程的有效性等方面做深入的反思。
5、每学期末每位课题组教师写好阶段性工作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写作常出现语句不通,语序颠倒、语句平淡无味,不会用好词佳句等现象。而农村孩子见世面少,基本生活就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社交范围小,缺乏生活经验,缺少生活素材。因此,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更是为选材煞费苦心。而老师也教得费力,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决定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小练笔"抓起"。因为,课后小练笔,是随文练笔,训练目标明确,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选题角度小,材料贴近生活,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故此,针对我校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选定了《关注课后小练笔,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后小练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后小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心理。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作文练笔的"中介",根据小学生"表现欲"的特点,借助大量写作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由于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容易运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2、在语文教学中,课后小练笔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
现行的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一个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训笔次数少,而且容易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我们应在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的课文进行与写作相匹配的形式多样的课后小练笔,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3、提高教师钻研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增强教科研理论水平和能力。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校内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及农民工子女,家长都忙于务农务工,再加上本身文化水平不高,难于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在校靠老师,在家靠自己。因此,课后小练笔的研究除了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乡镇学生为寻找写作材料难的问题外,也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本校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因为,教师要结合课文的语言特点来精心设计有效的写作练点来解决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自身就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文本,而不是漫无目标地去找练习。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一味追求结果的现状。迫使教师注意过程的指导。小练笔后的批阅,增加了对小练笔有效性的课后跟进评价,让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练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老师们在整体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有效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练笔"的训练,形成六年级训练的序列
2、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小练笔"的训练,解决乡镇学校学生为寻找写作材料难的问题,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写作素材,学习积累起了丰富的作文素材,从而改变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提高写作技巧,最终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3、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进行片断与篇章训练,重点在"自己表达",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内容详实,个性张扬。
2、通过读写结合,从段到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严格的系统的训练。
3、以现行的教材的习作内容为主。
五、研究的对象
本人任教的六年级(1)班学生共68人。
六、研究的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2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强化课后小练笔的训练。
2、观察法:以听课、交流、检查等形式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训练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别分析。
4、调查法: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兴趣进行问卷调查。
5、行为研究法: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找解决问题好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6、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实施遵循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内容的写作训练,也需根据他们的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能力较低的学生可用照搬法、模仿法,即把学习的课文中的句、段搬用或模仿到自己的习作中。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采用想象法,除了完成作文的一般要求外,还要通过想象写心理活动,个人感受等等,同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2、激励性原则: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好的小练笔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使课后小练笔效果达到最优化。
3、整体性原则:要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笔题,突出其整体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八、实施的步骤
实验时间为1年,即(20xx年7月-20xx年7月)。
九、组织与管理
十、研究成果表形式
1、课题研究的案例。
2、学生展示(优秀课后小练笔集)。
3、课题研究时的论文。
4、一节课。
5、课题实验报告。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在“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深入、扎实开展“十一五”主课题研究,夯实我校的课题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重点
本学期重点进行“学业评价与自主学习”的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结合起来,加强课题研究才能多出成果,及时推广经验成果才能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具体措施
(一)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承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在经历了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之后,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学期做好以下工作:
1、召开两次课题研究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实施情况,每次活动都作好相关记录。
2、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博客、座谈研讨、专题论文评比等途径引导全校教师关注学校主课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3、继续做好子课题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对子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让子课题承担者明确学校对子课题管理要求,促使其按要求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资料。
4、做课题相关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实实在在加强常规管理。
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要求教师每年度围绕主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每学期对课题进行总结,同时上交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各一篇。由科研小组成员对上交材料进行归纳、梳理。
加强对课题研究活动的管理。在新学期中继续将教研、科研、培训融为一体,用课题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规范教科研活动制度,各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进行检查评比。
重视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继续按要求撰写教学反思;认真组织校内课题总结、个案评比活动;不断充实公滨科研室的博客。
四、工作安排
9月:
1.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2.召开科研小组会制定学业评价表下发各学年讨论
10月:
1.实验教师上课题研究课;
2.课题实施情况交流
11月:
1.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总结及培训会;
2.教师申报下一阶段研究的子课题;
3.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12月:
1.校级课题成果征集评比活动;
2.编辑校教学反思集。
1月:
1.主课题研究总结会;
2.资料收交、整理;
导语:报告,既能反映工作进度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又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今后工作设想。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个人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15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
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15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摘 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 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 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 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 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 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探析
在新课改背景中,小学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需要明确学生个体是有所不同的,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如此,同时需重视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全面发展。如今小学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不过个别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小学教育需要做到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发展,实现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一,教育和趣味并存。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想品德,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并据此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以及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第二,传统和现代并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需活用传统文化。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因此,教师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现代文化培养学生个性。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地联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二、小学教育中个别教师教学的不足
第一,个别教师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如今中小学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但个别学校无法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教学形式,单纯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有的学生学习较被动,没有主动地学习知识,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二,个别师生的互动不多。小学时期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部分淘气的学生会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比较严肃,在学生犯错之后会进行批评教育,没有耐心地进行指导,因此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感。在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充足的互动机会,互动不多,有的学生仅仅是跟着教师学习,不愿意积极地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别教师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无趣。在小学课堂中,个别教师主要是带着学生完成学习、理解知识等,主要讲解书本中的知识,没有积极地拓展课外知识。学生反复地学习书本知识可能会感到枯燥,长时间如此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影响学习效率。
三、小学教育需重视的方面
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两点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其中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仅仅重视一个方面就会过于片面。小学教育需要重视个人价值以及个体的能动性,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需要重视社会价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小学阶段属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兼顾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重视个体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其中包括学生的天赋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内容。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尊重这种差异,需要满足学生在社会交往以及道德素质水平等方面的共性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和谐发展。四、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措施在上小学之前,儿童主要是遵守人的自然性生长发育,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开始度过集体生活,建立最初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和其他学生的沟通交流,会逐渐产生自我认知和个性。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时期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教育的要求之一。在这个时期,学校需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需按照各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更加有个性的人,设置有针对性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目标。设置兼顾丰富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丰富性指课程种类的多样性和科目的多样性,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落实融合整体要求和个体需求的教学。班级授课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需借助课堂教学来落实,确保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设置统筹基线标准和个体差异的学习评价。在学习评价的时候,最开始需要掌握各个科目学习效果的基线标准,即全体学生学习之后都可以达到的效果指标,面对全体学生,确保各个学生在学习之后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教育是比较重要的,是各个学生需要接受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整体素质发展的基础阶段,学校需要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参看下 ( 职业 教育 )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之防患于未然论文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内涵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违反课堂行为规则或教学要求,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师教学、学生自身及他人学习的行为,例如:吃零食、睡觉、交头接耳等。
二、产生学生课堂问题的原因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过大量的文献查找和学习经验,归类分析,把产生学生课堂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学生作为课堂问题行为直接产生者,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1.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容易产生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等内向性行为。
2.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疾病也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患有“多动症”、“自闭症”、“抽搐症”的学生更容易产生问题行为,也很难参与正常课堂的学习活动。
3.性别差异也是产生问题行为。在小学阶段,相对于女孩来说,男孩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
4.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自暴自弃。产生这种情况也有教师的原因。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两大参与者,课堂里学生发生的问题行为,有些原因可能跟老师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取向和课堂吸引力不足等等原因,皆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无兴趣的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纯粹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不堪其重,产生较严重的对抗性行为。
2.课堂教学失误与管理失范行为失范也易造成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3.教师的情绪失控与情绪不一,把其他与课堂无关的情绪带进课堂,把学生当“出气筒”,造成师生对立,借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抵触情绪,问题行为因之出现。
4.对学生偏爱或偏恶,教师的这种人为偏爱和偏恶常常是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直接原因。
(三)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探讨影响学生问题行为的因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老师。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很多都是课堂外因素的延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大众传播媒介环境等因素对学生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持续存在或成为课堂问题行为的诱因。
1.学生的家庭环境,结构和近期的家庭活动都可能影响学生性格、情绪和课堂表现。
2.教室的人数、布置、装饰、光线、卫生、安静程度等也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例如:人数过多,老师无暇顾及,也会增加了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3.如今是信息化社会,学生的知识与信息的来源有很多渠道,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了解到暴力、庸俗、色情等反面的内容,模仿大众传媒中的'人物、语言、动作与行为,也会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得体现出来。
三、未雨绸缪,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老师不能完全杜绝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防止未得到关注的问题行为引发范围更广、程度更大的问题行为,也可减少课堂行为的产生频率。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尚晚,也劳民伤财。防范于未然,及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才是课堂长期高效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未雨绸缪,在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处理问题行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1.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要把分数归结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不把成绩的好差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要给任何一个学生下定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自身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逐渐提升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
2.做好充足课堂教学准备,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规划,应提前预设课堂上可能产生问题,减少课堂上的失控环节,这些环节往往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应根据学生间不同的差异适时、适量的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心不在焉、发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由学生直接产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从根源上遏制问题行为的产生。老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强化良好的行为,提供可学习的榜样,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教室的人数、布置、装饰、光线、卫生、安静程度等也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室宽敞明亮、干净有序、装饰简洁、冷色调为最佳,最好能定期调换座位,防止某几个学生成为关注不到的“死角”,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内心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受挫折水平,从而减少和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其 代写论文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必 须 选准新的立足点,本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 “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实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营 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绿色”管理制度,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关键词:课改;学校管理;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从一些工作现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已经明显滞后,管理问 题瞬时凸现出来。如:重制度忽视人文关怀,重经验忽视方法创新,重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重形式忽视管理实质等等。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就会发现我们在管理中有很多陈规陋习,如 果不加以调整、改变,势必制约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甚至教育的发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说,新课程让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 考 、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 才培 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 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 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 帅学校的各 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 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 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 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 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 。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 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 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 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 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导语: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
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抓住习作优点,评语激励评价
作文评语要抓住闪光点,放大点评,多用赏识眼光去看学生习作。这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习作后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努力学习,改正不足的愿望。评语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书面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促其成而不促其败。教师写评语时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绪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进步与否、要讲好话。教师多帮学生写几句表扬的话,多帮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会低估的`。除了综合性的习作评语之外,教师要多采用眉批,一条波浪线,一个词语,一个感叹号,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评定的级别也可以用激励性短语来体现。
二、同桌互评习作,动态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自我评价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实现自比和自控,可以激发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如何,习作的材料从哪里来,习作的行为怎样,惟独自己最清楚。要使评价趋于公平合理,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互动化,评价方式可以动态化,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三、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要尊重学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习作评价也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你认为你的命题很新颖,或事例很有说服力,或行文十分流畅,或读者意识很强,或修辞很有新意,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由你自己来定个标准,然后由大家来评说。
2、严格要求自我
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往往以班级的尖子生为参照标准,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给自己定个标准,以个体的实现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
3、思维要标新立异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习作要鼓励学生在思维的形式上由“求同”趋于“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次,要启发联想,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习作评价要激发创新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材料准备,多元习作评价
经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深刻地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多元性,较一年前对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广阔的多,要深厚的多,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习作准备上,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充分准备,让学生有话说,有感发,有情抒。
在习作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习作知识上,要淡化写作技法,深入浅出打写作比方,兴趣盎然讲写作故事。在习作态度上,要学生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写空洞无味的口号套话,少用成人的语言。在习作创新上,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联想。在习作讲评上,要少找不足多看优点,用放大镜找出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的修改上,要树立精讲评细修改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生活习作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彰显个性。我们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在多元的评价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学生才能写出有灵性、有个性、有真彩的习作。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农村 教育 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 经验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 方法 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 想象力 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 文章 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 教学方法 。 三、借助 日记 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 反思 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 小学作文 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 语文知识 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 体育运动 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 句子 。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高考作文 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 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 半命题作文 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 作文指导 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 语文教材 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 范文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 语文学习 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猜你喜欢: 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3. 小学作文评讲随笔 4. 语文学习心得400字 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