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我整理了初中物理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物理教学:坚持科学本质
摘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而不能把物理教学当做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使之受益终身。
关键词:物理;坚持;科学本质;学生;受益终身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1]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物理学科既有悠久的科学史,又有飞速跃进的现代高科技;既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饱含辨证唯物的科学思想;既有严格求实的科学实验,又有严密准确的逻辑推理。简而言之,物理的本质是科学,物理教学理所当然是科学的教育和探索,包括科学理论和技术﹑科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教学,而绝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这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国际应用物理联合会曾对20世纪物理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要学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大多数的未来公民的兴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而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少数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为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那就应当重视物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技术上的应用;重视物理学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历史;重视蕴含于我们文化之中的物理学方法;重视物理学家这个专业群体的特点,如支持、贡献社会的方式等。”[2]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物理的科学本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渗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正确的方法、信念、准则的形成和强化,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内驱力和坚实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投身科学探究的伟大抱负。
一、以宝贵的科学精神感染人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物理学史》的序言中写到:“物理学发
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3]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并不总有认可、赞美,而是要能够承受来自舆论、宗教、传统观念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伟大的科学家是有献身精神的。今天我们在赞叹伽里略的伟大,学习他的诸多理论时,更应该让学生感知伽里略用生命自由捍卫真理的勇气,理解到科学成功背后的艰辛,培养他们坚持真理的可贵信念和执着精神。
今天我们在广泛的应用电力,那么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讲述法拉第是怎样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的坎坷历程,终于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开辟了人类应用电力的新纪元。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前辈不断求新探索,勇于自我反思,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培养他们尊重失败、升华失败的科学态度和“从荆棘中收获科学成果”的坚强意志。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是铁面无私的,科学研究是认真严谨的,但科学的发展和传续是温馨感人的,处处闪耀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人性光环和崇高精神。正如牛顿所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教学“开普勒三大定律”时,开普勒的伟大成就固然令人赞叹,但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奠基人——第谷。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观测,孜孜不倦的提高观测的精确性,实事求是的真实记录,最后在生命弥留之际,毫无保留的将全部珍贵的一手资料赠与开普勒。从第谷身上令学生深受感动的不仅是他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是他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以辩证的科学思想启迪人
物理学科蕴含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的科学思想,可以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并使之:逐步认识到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是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切实体验到科学理论的不断进化、完善;深刻领悟到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最终完满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学认识只能是近似的、相对的。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认识科学问题的敏锐性和辩证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三、以创新的科学思维塑造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正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但学生想的是什么更为重要。思想应当是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要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思想助产婆。”因此,塑造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科学思想的当代高中生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确立一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2)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人,(3)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的主导变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4]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相互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的需要,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提出可能可行的设想,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讨论共同探讨设想是否可行,能否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得出设想的答案,答案可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当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新方法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在科学的殿堂自由翱翔,创造性能力同时获得质的飞跃。
四、以严谨的科学实验锻炼人
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它源于实验,发展于实验,在实验中得到检验,验证,并上升为高层次的科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在实验中,通过学生的手脑并用,获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使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养成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实验的优势,找准实验的着力点,有的放矢进行设计操作。物理实践活动要着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以非凡的科学成就鼓舞人
物理学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灿如星空,杰出的人才创造伟大的成就。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卓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非凡才华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展示我国当代科技发展成就: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如今 “神舟”系列火箭飞船的成功发射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又如最近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5] ……这一系列的科学成就介绍怎不让我们的学生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民族自信,爱国之情,热爱科技之心怎不油然而生?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科学内涵悠久深远,科学素材层出不穷。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深度挖掘适合教学的“科学题材”,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物理课堂焕发科学活力,让我们的每一节物理课都闪耀科学之光,去感染,去鼓舞学生,让学生得到锻炼,获得启迪,促进自我塑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使之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5.
[2] 汪明.课堂教学中物理文化教育价值刍议[J]. 物理教学,2011(12):39
[3]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4] 徐全学.提高物理教师技能的几点建议[J]. 物理教学,2011(11):21.
[5] 金良快.我国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助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新华社,2012年03月09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物理科学论文
第1篇:物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3000字
引导语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大学期间,正是我奋力拼搏的大好时期。因此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它们是我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大学期间,正是我奋力拼搏的大好时期。我要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对自己有个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显得特别重要。我是一名物理师范专业的学生,专业的设定是让我日后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我本人也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了期待。
一自我认知
我是一个积极乐观、做事比较专注的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特别喜欢画画、写毛笔字,也喜欢听听音乐、看一些散文类的书籍,运动方面则喜欢打羽毛球。
二职业认知
当走进大学的大门,自己就觉得多了一份压力,多了一份思想,那就是我的就业问题。职业是一个极其崇高而又神圣的词,他带给我们荣耀和满足,令我们的一生有所成就,让我们在夕阳映衬白发的时候有值得骄傲的回忆。
三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物理师范方面发展。围绕这个方面,本人对未来作初步规划如下: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2、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完成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英语四、六级争取拿、普通话过级,且拿到英语口语等级证书,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如散步、跳健美操、打羽毛球等。
自我盘点
1、自我优势优点盘点
(1)勤奋向上,做事专心投入。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并且我会坚持到底,但我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2)务实、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3)与人交往时较为敏感,比较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充满一腔热血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和周围的人都相处得比较融洽。
(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学习,从全方面展开,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提升自己。2、自我劣势缺点盘点缺乏一定的冒险精神,有时候因为没能勇敢尝试而错失了一些机遇。积极性不够高,有时候放在眼前的机会不能及时争取,从而错过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
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确定职业目标和路径①近期职业目标一年左右,转为正式教师。②中期职业目标两年内,考初级教师;五年内,考中级教师。③长期职业目标高级教师④职业发展路径: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
2、制定行动计划①短期计划学好专业技能知识②中期计划扩充人脉③长期计划和同事培养好感情
3、动态反馈调整
评估、调整我的职业目标、职业路径与行动计划:希望一切进行顺利,如有不妥,适当调整。
4、备选职业规划方案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个人成长曲线等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更好地主动把握人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职场世界,拟定一份备选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我的备选职业规划方案:去发展前景较好的城市的中学任教。
结束语
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
第2篇:物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3000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之路,首先要有梦想,才能迈开自己坚定的一步,去达成自己的理想!
孩提时代,就曾梦想自己要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不要求自己做个顶天立地,垂名青史的杰出之人,或许做个的平凡人就罢了。我不是天才,但也绝非庸才。每个人都是这个宇宙之中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不要忽视了自己,要记住,每个人一生都有他自己的使命。
我长大能做什么?是埋头做学问的科研员?是科技工作者,电气工程师?还是做一个职业教师,与教育事业相伴终生?(这一切我曾想过的)或许什么都不是。是什么样的职业,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经过长久的思量,思想上的挣扎,后终于把自己的理想确定下来。我曾问自己,我自己的兴趣在哪方面?是物理啊,这是从小就令我如痴如醉的学科,是物理给了我人生前进的动力,它伴我度过了懵懂的中学时代。而今,我对它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虽然我是错误地进了数学系,但我还是会保持着对物理的钟爱,对他的热情,以及对美的追求。我肯定自己的能力,但却有时也会遭到自己的怀疑,极度的自信也是极度的不自信,内心的混乱,迷茫,常使我找不找方向。我不是天才也绝非庸才,我始终相信,只要对自己肯定得当,便是对自己的鼓励。
尽管做基础物理研究的人并不是能够得到很高的收入,甚至做不好研究还可能不足于养家糊口,也就是说,这是不赚钱活!这些都是摆在自己眼前再现实不过的问题。或许做一个工程师能够赚很多的钱,成为一个所谓的富人。但我始终相信,“钱乃身外之物,不要求很高也罢。”只要摆脱自己对物质贪意,一心追随自己的学术,就必能作出一番业绩。为了自己的兴趣,或者讲是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放弃这些物质追求,而是去追求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达成自己的理想。于是乎,终目标锁定,心意已决,我要去做理论物理基础研究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这便是我的理想所在!
一、自我分析
兴趣爱好:听音乐,看书,上网。羽毛球,喜欢骑着车到处乱逛。。。
仰慕的人:莱布尼茨,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
优点:做事认真,踏实,能吃苦。爱思考,有毅力。很多。。。
缺点:过于固执,不太爱说话,有时较粗心的。也很多。。。
大体上来说,自己的优点还是蛮多的,有些可能会让我受益终生,助我走向成功。但自身内在的缺点也不能忽视,他可能是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我要尽量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再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他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得。我想,只要下定决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加之于勤奋,用汗水和勤劳锻造理想,后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正确地评判自己,中肯一点,这才是的自我分析,自我认识。
二、自我认知
我是个性格中性的男生,心理素质比较好的,爱讲笑话,比较幽默,一开始认识我的人会认为我是个文静的男生,一段时间下来后他们的看法会完全改变,都说我是个表面看上去文静,其实爱疯,直爽,又带有一丝狂妄,讲话做事直来直去,想到什么做什么,不在大脑里多做思考,做事很鲁莽的男生。优点:对于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做,哪怕已经知道那是难以完成的事,我也会去尝试,这也促使了我要强,喜欢竞争,对人对事,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只要是对手,我都会公平竞争,我认为或许是缺少对情感的表达,不选择竞争就是弃权,所以我认为自己是理性高于感性。缺点:由于土生土长于农村,给予了我一份独立。什么事情都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不喜欢求助别人。这会让我失去很多和别人合作的机会,但自己却还是比较喜欢团队合作。觉得对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渴望接触新的东西,有充足的耐心。中学时代,朋友都说我性格蛮好的,不会生气,感觉也好欺负,抗压能力强。自己看待事情也蛮乐观。觉得得失成败不重要。经过很多事,树立了人生的原则。但是,还是觉得与社会的交流,看的东西还是很少,缺少社会经验,能力还很欠缺。
我的职业兴趣,做一名耐心,热情,活力四射的物理教师,
我的职业价值观要做一个的物理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把我所学的物理知识毫无保留的地传授给他们。让学生乐学,爱学。因为,看到一个个学生增长见识会让我有成就感和归属感;我喜欢校园生活,校园里永远是那么生机勃勃,永远充满丰富多彩的东西,永远那么活力;我认为在校园里,可以让我更热爱生活,让我更热爱生命,让我即使老到可以退休的时候心还是年轻的。
三、职业认知
社会的整体就业趋势: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在下,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运用市场运行机制来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的专业化市场,现如今大学生市场已经渐具雏形,现在的社会整体就业趋势较严峻,供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在短期内迅猛增加,而社会的有效需求在短期内却增加有限,再者无形市场将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网络,传真,电话等都会越来越显示出在择业方面的巨大活力,而大学生就业市场将会更加完善和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良好择业氛围将形成,国家的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在不断的好转,市场机制作业日益明显,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的规范,完善。现代大学生职业特征有时代性,经济性,知识性,延续性,技术性,规范性,对于做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社会职业的种类不断增多,社会职业结构变迁速度也越来越快,脑力劳动输出比重也在不断的上升。
职业的行情前景及内容,环境,待遇、未来发展: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应用科学,近年来我国在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内对其它学科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单晶硅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硬件产业的赶超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物理学物理专业的人才在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时得心应手。目前,大部研究材料的手段,如材料的电磁性能,光性能等,成为材料研究的基础。这些使得分物理专业的人才主要集中于以上所述高新技术开发部门,而作为物理的基础教育领域,则少有人问津,我国实际上急需一批物理专业的人才从事我国基础物理教育事业。有报负的物理专业学生,应该敢于投身于基础教育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很多学科脱胎于物理技术的应用,现在又反过来为物理的研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计算机技术目前正在逐渐渗入应用物理领域,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将为应用物理在新世纪迅速发展插翅添翼。因此,物理专业的人才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多学科的学术素质,这将为自己的事业铺上一条康庄大道。物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注意发挥自身理工结合的特点。在个人动手能力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大量的物理学实验,增强自己基础理论的理解。学生应该注重学习计算机,能够熟练的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加发挥应用物理专业人才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内生根。毕业后从事需要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工作,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能力,是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人才
物理学专业的人才也存在一些问题,该专业的人才虽然就业面比较广,但是往往竞争力不够强,例如虽然可能也对半导体材料有一些研究,但是研究的深度比起半导体专业的人才又有一些差距。因此,往往在竞争公司的研发部门中,处于下风。
职业胜任标准:富有创造性,教学思想开放,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
四.大学四年的规划
要不断的学习,全面发展,但同时要努力学好、学精专业课。具备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有选择地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组织能力。抽空多锻炼身体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大学四年就提计划如下:
大一:主要是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学习专业的自学性,培养专业学习目标并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公共课程亦要学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也不可松懈。
大二:要了解应具备的各种素质,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参加兼职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具有坚持性,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如参与学生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确定考研方向与院校。适时多接触有关考研事宜,适当准备政治、英语科目的复习。
大三:此时临近毕业,加强专业学习,集中精力复习,准备考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考研辅导班。同时联系已考取研究生的校友多吸取考研复习经验。
大四:上学期期末参加研究生考试。寒假及下学期全力准备考研复试。联系所考院校负责人,多获取所报考院校信息,不打无准备仗。
五、行动计划
要拿到相应的证书以及大学四年的学士学位,评估要素是是否达到了原先计划的理想。职业目标;我知道说的往往简单,实际行动起来会比较困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那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调整好自我的状态,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重新爬起来。
六、自我监控
对于计划的实现,成功与否,当然看自己取得的成绩有多少,能拿到多的证书。毕竟这对以后的简历有所帮助。写下大一时自己的劣势和缺点,等到大三的时候总结看自己有多少改变,大四就是主要集中在社会经验及能力上有所大的进步,看自己有所少实践分可以打。不断在每个阶段进行自我测评。不断提升自己。
物理教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物理教学论文主要是写作一些教学 经验 和教学研究成果,再以论文的形式写作出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理教学毕业论文题目
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
2、 西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术语教学研究
3、 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基于 思维导图 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
5、 徼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7、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 方法 的案例研究
8、 基于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9、 优化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0、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11、 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
12、 知识可视化在中学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3、 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4、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16、 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
18、 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物理教学技能的研究
19、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 高中物理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21、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22、 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物理教学的整合
23、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研究
24、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25、 中学“物理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26、 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7、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28、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29、 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30、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32、 基于交互式Flash技术的网络虚拟大学物理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33、 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教育 的模式研究
34、 在物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5、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6、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
37、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探讨
3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39、 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
4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
41、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42、 中学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3、 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44、 论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45、 论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物理教学过程
4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47、 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
48、 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49、 “历史探究模式”下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50、 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51、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52、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53、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54、 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论文题目
1、 中学物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表达方式的研究
2、 关于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素质培养之设想
3、 中学物理学习中互动作用的深入研究
4、 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5、 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6、 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化中锻造学生核心素养
7、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8、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9、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10、 中学物理知识在甜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11、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骆驼教学法”
12、 中学物理良性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函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14、 中学物理异课同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15、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6、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7、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 中学物理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
19、 中学物理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
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1、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2、 引导式 反思 :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3、 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24、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5、 国际科学教育坐标中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26、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评价研究
27、 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28、 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29、 探究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案例中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30、 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32、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33、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34、 刍议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举例说明题
35、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36、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 以藏族 文化 生活为例,开发藏区中学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38、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39、 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思考
40、 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41、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44、 浅谈提高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5、 浅谈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46、 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47、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48、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49、 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0、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效果研究——以洛阳市第八中学为例
物理教学类论文最新题目
1、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实践探究
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5、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开展
6、试论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浅谈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8、再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9、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0、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的对策研究
11、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研究
12、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14、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15、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6、高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1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8、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9、3+1+2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GeoGebra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2、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2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引申和拓展
24、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程序的探讨
25、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26、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7、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模式探析
2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9、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30、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
31、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33、论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34、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5、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6、将问题情境创设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37、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 学习方法 的有效应用
38、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39、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0、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向的"粒子物理"教学改革
4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43、互联网时代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4、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5、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6、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7、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8、浅谈"项目学习"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9、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
5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5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52、试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5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54、普通高中差异化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55、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 初中物理论文题目
★ 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我整理了初中物理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物理教学:坚持科学本质
摘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而不能把物理教学当做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使之受益终身。
关键词:物理;坚持;科学本质;学生;受益终身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1]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物理学科既有悠久的科学史,又有飞速跃进的现代高科技;既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饱含辨证唯物的科学思想;既有严格求实的科学实验,又有严密准确的逻辑推理。简而言之,物理的本质是科学,物理教学理所当然是科学的教育和探索,包括科学理论和技术﹑科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教学,而绝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这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国际应用物理联合会曾对20世纪物理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要学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大多数的未来公民的兴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而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少数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为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那就应当重视物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技术上的应用;重视物理学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历史;重视蕴含于我们文化之中的物理学方法;重视物理学家这个专业群体的特点,如支持、贡献社会的方式等。”[2]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物理的科学本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渗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正确的方法、信念、准则的形成和强化,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内驱力和坚实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投身科学探究的伟大抱负。
一、以宝贵的科学精神感染人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物理学史》的序言中写到:“物理学发
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3]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并不总有认可、赞美,而是要能够承受来自舆论、宗教、传统观念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伟大的科学家是有献身精神的。今天我们在赞叹伽里略的伟大,学习他的诸多理论时,更应该让学生感知伽里略用生命自由捍卫真理的勇气,理解到科学成功背后的艰辛,培养他们坚持真理的可贵信念和执着精神。
今天我们在广泛的应用电力,那么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讲述法拉第是怎样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的坎坷历程,终于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开辟了人类应用电力的新纪元。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前辈不断求新探索,勇于自我反思,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培养他们尊重失败、升华失败的科学态度和“从荆棘中收获科学成果”的坚强意志。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是铁面无私的,科学研究是认真严谨的,但科学的发展和传续是温馨感人的,处处闪耀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人性光环和崇高精神。正如牛顿所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教学“开普勒三大定律”时,开普勒的伟大成就固然令人赞叹,但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奠基人——第谷。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观测,孜孜不倦的提高观测的精确性,实事求是的真实记录,最后在生命弥留之际,毫无保留的将全部珍贵的一手资料赠与开普勒。从第谷身上令学生深受感动的不仅是他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是他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以辩证的科学思想启迪人
物理学科蕴含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的科学思想,可以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并使之:逐步认识到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是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切实体验到科学理论的不断进化、完善;深刻领悟到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最终完满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学认识只能是近似的、相对的。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认识科学问题的敏锐性和辩证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三、以创新的科学思维塑造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正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但学生想的是什么更为重要。思想应当是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要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思想助产婆。”因此,塑造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科学思想的当代高中生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确立一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2)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人,(3)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的主导变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4]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相互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的需要,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提出可能可行的设想,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讨论共同探讨设想是否可行,能否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得出设想的答案,答案可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当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新方法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在科学的殿堂自由翱翔,创造性能力同时获得质的飞跃。
四、以严谨的科学实验锻炼人
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它源于实验,发展于实验,在实验中得到检验,验证,并上升为高层次的科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在实验中,通过学生的手脑并用,获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使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养成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实验的优势,找准实验的着力点,有的放矢进行设计操作。物理实践活动要着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以非凡的科学成就鼓舞人
物理学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灿如星空,杰出的人才创造伟大的成就。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卓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非凡才华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展示我国当代科技发展成就: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如今 “神舟”系列火箭飞船的成功发射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又如最近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5] ……这一系列的科学成就介绍怎不让我们的学生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民族自信,爱国之情,热爱科技之心怎不油然而生?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科学内涵悠久深远,科学素材层出不穷。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深度挖掘适合教学的“科学题材”,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物理课堂焕发科学活力,让我们的每一节物理课都闪耀科学之光,去感染,去鼓舞学生,让学生得到锻炼,获得启迪,促进自我塑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使之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5.
[2] 汪明.课堂教学中物理文化教育价值刍议[J]. 物理教学,2011(12):39
[3]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4] 徐全学.提高物理教师技能的几点建议[J]. 物理教学,2011(11):21.
[5] 金良快.我国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助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新华社,2012年03月09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物理科学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论文
摘要: 问题教学法是一个以问题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它也可以拉进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阐述了一些对于问题教学法的个人见解。希望能够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参考,对学生们的学习有一些参考。
关 键词: 问题教学法;初中物理;有效途径
物理新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思想。老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学生有学习能力,也要有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要由面向结果转向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加注重学习的追溯过程。因此问题教学法是一个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运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方法。那么老师到底该如何自如的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教学法呢?
一、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上每节课之前想一想本节课要讲什么内容,应该给学生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将学生带入这节课上。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探究问题,是这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合适的探究性问题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上课的开始就知道这堂课要学习什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出的问题也要有生活性。让学生们感到物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物理,它讲究的是严谨性。所以应该有必不可少的科学性。在设计问题时老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简练处理,挑出重点,让学生们都可以轻易理解。例如:我在一次听课中,这节课讲的是物体运动学。老是提出了“我们每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这一问题。可以很好地勾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认真地听老师的各种讲解。并且老师在授课之后还跟同学们说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一下什么东西是运动的,它是如何运动的,它什么时候才能静止,为什么静止等等一系列关于生活的问题。学生们在下课放学回家之后都可以积极地去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这个问题的生活性。
二、问题结合实验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代,孩子们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种种资源,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些物理实验,让学生们自己亲自操作,让其了解物理的乐趣所在。物理实验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个重要的地位。科学实验是人们探寻真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实验难度过高,老师可以自己操作实验,学生在一旁观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这时就会有一些同学有很多疑问,老师都要一一回答。当然也会有同学会有新的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向同学们验证。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一次物理实验课上,我校一位物理老师要进行光的成像的实验,他在上课之前就给学生提出了如何成实像,如何成虚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都是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一直在旁边观察着,这时要是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有困难老师都会义无反顾的教导,并且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学生都会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自己通过实验的方式去证实自己的想法。这一探究性的过程,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大地提升。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因为学习课本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老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同学都出现了问题,那么老师应该就这个问题一起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并且提出学生们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提醒学生们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可以组织每周有一节课是答疑时间,同学们可以把积累了一周的问题让老师帮助回答。老师为了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应该在授课之前好好看看教材的内容。然后想出几个跟教授内容有关的问题,老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陈述同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回答。这样会减少同学们的心理压力。老师可以将自己提出的问题逐渐深入,让同学们对你所提出的内容感兴趣。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使学生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不在是一个个僵硬的公式,而是一个拥有无数知识的海洋,可以让他们遨游其中。
四、结束语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这是人们对于启蒙式教学的赞美,我们要学会不耻下问,有问题就要问,只有你明白了,你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课堂的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问题的质量高低,当问题的质量上来了,也就说明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面更加广泛了。这也可以证明问题教学法也是成功的了。巧妙的设计问题,学生们积极的动脑思考,这可以摩擦产生思维的火花。
总之,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学法,不仅让老师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还可以不断的提升,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同学们在初中时期就能打好物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明根.用问题情境引导科学探究———例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1(3):68-70.
[2]杨海岚.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姜玉梅,解志秀,张锡娟,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10):69-70.
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高尔基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特的这句话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奥运史上第一个独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威尔玛·鲁道夫,她辉煌的成绩足以令世人感叹,可她曾经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经有六年不会走路。年幼的威尔玛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励着她不顾别人的嘲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创造了辉煌的奇迹。 理想,这一盏不灭的灯趋走了威尔玛心灵的阴影,照亮了她前进的方向。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鲜花碧草铺就,困苦挫折在所难免。但只要有理想这盏不灭的灯相伴,就能冲破迷惘,步入灿烂的里程。 毛主席年轻时借问大地谁主沉浮,可谓是鸿鹄之志比天高。但如果不去努力,不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哪来的新中国的成立,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德说过:“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理想之灯虽然美好,但也是虚无缥缈的。若想让理想之灯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是一生的努力。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据于理想而不去奋斗的人是平庸的,他们像阿Q一样整天处在幻想之中,把未来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却只能是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因此,单单手执理想之灯是不够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灯油与奋斗汇成的火焰。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不肯为理想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建设祖国,使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渐渐地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受人尊敬的。因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使下一代的孩子们能学好知识,成为祖国的栋梁。所以,我有了这样的一个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想到了医生这个职业。我总是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在我心中占的地位比教师这个地位还要高。因为医生并不是像老师这个职业一样,有些是为着钱的。医生则是为了救死扶伤的,把危在旦夕的人救活,解除人们的痛苦。于是,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理想,又成了泡影。 如今,我已经上了六年级,理想又改变了。我觉得自己要为世界的科学事业作贡献。因为现在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快要枯竭了,我们假如没有自然资源就无法再生存下去。所以,我想制造出一艘可以去其它星球的宇宙飞船。让地球上的所有资源都非常充足。 有的人的理想非常多,有的人的理想会终身不变。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地肯定我长大理想。但有一点我是肯定了,不管理想怎样变化,我的理想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斗的人,就像一颗黑夜的流星,不知会陨落何方。寻找你的理想之灯并将它点亮,让不灭的灯火伴你一生前行! 这些可以做论据,给你参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二)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三)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 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展开。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植和发展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务之急。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当前,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用共产主义理想统一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应当看到,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现实政策的评判、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须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其次,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将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当前,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园地。这些,都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氛围的营造。因此,除了通过传统手段开展教育,营造氛围外,一定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大力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关于理想,谈的人很多。虽然 有破碎的虚空,却总能给人带来一丝希望一丝期待。鲁迅先生曾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然而人生在世,总要选一 条自己该走的路,无论是对或错,都不能没有路,这也正如希望,未必如大家所愿,但的确关乎自己的人生,我以为这存在的希望其实便是理想. 童年的理想:只是一次智力考试,无关理想本身 在我小的时候,大人们常摸着我的头亲切地问我比如长大以后要做什么之类的问题,那时的我总是挺起胸膛大声说,长大以后要当一名科学家或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之后大人们便高兴地夸我有志气。 老实说,那时的我并不确切地了解科学家或解放军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职业,只是幼小的心灵里明白,一个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必定是个好孩子--书上不都是这样说 的。大人们也不明白,和一个世事不通的孩子讨论长远的志向是多么的不切实际。我不知道别的孩子是否和我一样,然而在我,严格说,少时是没有什么远大理想 的,如果说有,大约也只是简单到--只要爸爸妈妈喜欢、老师喜欢就行了。 当我渐渐长大,我终于明白,科学家原不是那么好当的,大人们似乎 也不曾放在心上。童年的影子渐渐淡去,那些崇高得近乎可笑的理想被我放置在抽屉里。然而严格说,那些算不得我童年的真正理想,我原没有当科学家的野心,无 非是众多小孩在孩提时都必须面临的一次智力考试,无关理想本身,真正的理想是以后才有的事。 少年的理想:真正属于自己,那是生命的全部 我想,无论是伟人也好凡人也 罢,理想大约都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有一段时间,我发疯似的迷上了绘画,我几乎用父母给的所有零花钱都买了和绘画有关的东西,每天我都花上大部分的时间来 练习绘画。我老早就知道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于是我也学着把一只鸡蛋放在桌上,进行锲而不舍的描摹。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和达·芬奇一样,成为伟大的画家,我 的作品也能作为稀世珍品被人们收藏。终于有一天,我将我画得最满意的一只"蛋"拿去参加县里的少年儿童绘画比赛,我梦想我会和达·芬奇一样因为一只鸡蛋而 成功。 然而在大赛揭晓那天,我在县文化馆那一幅幅展出的作品中寻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我那只心爱的"蛋"。我彻底地失望了!于是我怀疑起评委是否公正,我怀疑达·芬奇是否真因为画一只蛋而成为一位名画家,最终我怀疑自己是否有绘画的天赋。 于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就这样破灭了,如今想来不免觉得有些可笑,然而,在那时简直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当然,我现在知道达·芬奇不是仅靠画一只蛋成功的,而这是我少年时代所不理解的。 青年的理想:做得最长,是真正为之奋斗过的 高中时,我又开始着梦想成为 一个作家,这个梦大概是做得最长的。那时候,在班上,我的作文常常是被当作范文来朗读的,正是基于这种可怜的虚荣吧,我便开始了对作家之梦的长长追逐。然 而文章是写了很多,作家终是没有做成。有一次,我从一位大作家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作家是要固守清贫和甘于寂寞的",我叹息,我已经够清贫和寂寞的了, 何以我仍未能成"家"。我想,也许光有寂寞和苦干是远远不够的,也许还要有很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行,我还年轻,阅历不够在所难免,因此倒可聊以自慰一番。但 一些年龄很小的作家(他们大致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阅历吧)却已卓然成"家"了,真是叫人汗颜呀!于是我又想,要成为作家,也许还需要天赋、运气或者别的什 么。 人是天生爱做梦的 现在我已参加工作多年了,每 天做着繁复的事。有一阵子,正是下海蔚然成风,许多同龄人都扬帆远征,而我依然固守一方"清贫",倒真有些众人皆热闹惟我独寂寞的味道。偶然才恍恍惚惚想 起,我以前似乎也曾有过想做大企业和大集团老板的理想。我想我的骨子里也是极想发财的,无非是觉得想成为百万富翁是何其渺茫,故不敢表露于形。某日,和友 夜游于繁华的街市,望着高楼大厦,如水车流,不禁百感交集,突然忍不住大呼:"我要发财!我要发财!"引得路人皆侧目以视,朋友亦目瞪口呆。他们只怕是以 为我疯了! 然而,喊出的不过是我心底一个遥遥无期的愿望,生活依然不曾有过些许改变。在我的生活中,依然是不断地有理想的破灭,也不断地 有新的理想产生。从小到大,我不知道自己做过多少梦,理想有甜蜜的也有苦涩的(多半初时甜蜜,之后却苦不堪言)、理想有深刻的也有浮浅的、理想有公开的也 有秘密的,理想有长远的也有短暂的,理想有为之奋斗过的,也有只如过眼云烟的。有部电视剧名叫《女人天生爱做梦》,我想男人也是天生爱做梦的,活在世上的 人大都会做梦,不做梦的是少之又少,只怕没有! 虽然,日子一天一天这样过,但我仍以我还能有梦而感到欣慰,因为那至少让我觉得人生还有目标和希望,尽管有些理想太遥远,甚至给自己带来痛苦。 我想,假如有一天,我什么梦都没有了,那才真叫残忍和可怕!
理想是有层次和类型的,有个人理想,也有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描绘的是个人生活事业的理想状态,而社会理想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生活于社会中,个人理想离不开社会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它对于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是若干个人理想的寄托和发育之所。从哲学上看,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和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违背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很难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大多数人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违背,那么他所做的事也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或者是损坏他人利益的。这种个人理想绝对是错误的。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上,国富民强,国破家亡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这一点。只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个人理想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整个社会才能有更大的提升。总的来说,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非常崇高的理想,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崇高的理想,他将是不长久的。例如奴隶社会,人们都追求自由,而奴隶主剥削奴隶的自由,这个理想的不统一造成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奴隶社会瓦解。所以只有社会有了远大崇高正确的理想,整个社会才能稳定,才会繁荣昌盛,加速发展。所以我们应用社会理想指导,规范个人理想,让个人理想融合在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的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一旦两者有了矛盾,个人理想要服从社会理想,决不能颠倒两者的关系. 只有结合了多数个人理想的社会理想才会远大,也只有结合了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才会崇高。
理想 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人生路途漫漫,有说不清的驿站,有讲不完的故事。但,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到达了终点站,从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划上个句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谁也不敢轻易的说: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但,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深刻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着还是徘徊着?还是挣扎着? 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它使我们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浪费时间,自然于事无益。而现在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从而模糊了前程的视线。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肤浅的认识。但是,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把握失调。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但,整日躲在宿舍,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身在曹营,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驾御着文学的殿堂。上了大学,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看来,空想主义又会把这些大学生带入封建社会,会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辉煌的历史?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自己似乎也还不赖。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改写新的历史。年轻的力量,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一切都捉不住,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人生就变得乏味。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如同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只知道自己去逛街掉了根脚毛,去所谓的桑拿沐足丢了胡须。哪里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姓什么。看来,只有重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才是我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呢?知识!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得不断深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我们可以考研,可以考博,可以……。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写过:《理想的阶梯》,就是最好的表率。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它改造我们的意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知识!虽然,当今的“四有”有点模糊认为是“有车、有款、有房、有型”,但,也是个目标,也是指引着我们奋斗的目标。不过,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为了这些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而采取了不理想的手段,那么监狱的大门可是为我们敞开着的。我们要努力掌握的还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暗淡了许多。想做什么样的大学生?我想,你们的理想已经让行动告诉了你们。享受知识,就是你们行动最好的体现。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就可以推动祖国的航船前进。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
起点决定终点(一个人的生活) 大一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想一下自己三年后将在哪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要刻苦学习什么?尽心体会什么。努力克服什么,断然拒绝什么? 即便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为之努力过,你们生活就会不一样。也许只是一时多走了几步,就使你在几年后的就业市场上胜出成千上万的人。 要有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的确定,就会比较容易避免因挫折而产生低潮,不至于被不相干的人或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浪费一去不返的青春。 像一个冲锋战士,往往不会意识到路边的荆棘及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划痕和刺伤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转,不断有所创造,也有所历练,并把自身能量和资源发挥到极致。 面对感情(两个人的世界) 大学生活给我们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带来了比中学更大的生活圈和交往范围。这是许多中学恋情无法继续的原因之一,何况许多中学生所谓的恋情,并不能真正称得上恋爱。 对大一学生来说,很少有人能面临爱的选择,而我们对爱情的抉择,也许是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尤其是初恋,因为一个人可以忘记许多事,却很难忘记自己的初恋。 你如果轻易接受一个人,就会错过许多其它的人和事,还有时间、感情,有朝一日,当你肯定这一接受重于任何的错过和付出时,你才会后悔。 “年纪越大,越不能轻易说爱,似乎爱是比较严重的一件事。事实上,真正的爱情有时候像中彩票一样,并不真那么容易碰上,需要耐心,眼光,更需要运气。”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感情,如果可以在很多人身上找到,那多半不是真正的爱情。来的容易的东西,往往失去的也容易。 心理学家莱格曾说:“两个人的邂逅,就像两个化学物质接触一般,无论发生任何反应,两人都会因此而改变。”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并唤醒人内心沉睡的力量。真正的爱情如同体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的心跳经受着各种考验,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变得敏感,坚强,果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论文精选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把理想信念 教育 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
摘 要: 从党章历史沿革的维度来研究党的思想建设,得出的结论是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不断加强对中青年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理想信念
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苏联、东欧共产党发生政治巨变,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来教育全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通过对中共党章的梳理和研究, 总结 我们党在思想建设,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 经验 教训,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章:以崇高的革命理想教育全党
1921年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注:后文中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均用简称)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要求所有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对党忠诚,并且必须与那些和我们党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这说明,一大的政治纲领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鲜明的战斗性,体现了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没有任何机会主义色彩。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22年党的二大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的党章。二大党章的中心内容是加强组织建设和建立严明的组织纪律,特别对党员和干部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做了严格的规定[3]。二大还通过了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了明确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章的内容,具有很大政治意义。二大的党章和决议对于健全党内生活、指导党员的政治言行、促进党的组织发展与巩固、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崇高的革命理想、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1923年6月召开的三大和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分别通过了两个《党的修正章程》。党的三大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党的四大制定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三大和四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很快就迎来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和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党在组织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建党初期的50人、二大召开时的190多人、三大召开时的400多人、四大召开时的994人,到1927年五大召开时已经发展到57900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1927年4月的五大是在大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会议期间没有制定党章。根据此次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1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这个修正章程共计12章85条,除了没有总纲以外,在结构上已经与七大党章很相似,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党章[4]。大革命失败以后,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但绝大部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头可断,血可流,也决不背叛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决不出卖组织机密和革命同志,表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意志品格,就连国民党阵营中的有识之士也为之感叹不已。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 事迹 至今仍然激励和鼓舞着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些活下来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所吓倒,而是继续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大批农村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新高潮。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这一时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成为我们党的中坚力量和各级领导干部。这些足以证明,从一大到五大,我们党制定的党章是基本正确的,各级党组织依据党章对党员干部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卓有成效的。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六大。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六大党章存在一些严重缺点。实际上,六大党章没有解决好的一些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实践过程中已经逐步加以解决了。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通过思想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决议》要求支部要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各级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小农意识、小资产阶级意识、封建主义思想以及流寇主义和军阀作风。这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5]
1945年4月至6月,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七大党章与六大党章相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七大党章增加了总纲部分。在七大党章的总纲部分,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是我们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和思想水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七大党章最鲜明的政治特色。
2.七大党章具有高度的自主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路线。七大党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彻底地脱离了苏共党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七大党章充分吸取了一大到六大党章(包括《古田会议决议》)的优点,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 报告 》中指出:“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一切加入我们党的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入党以前和以后,更须学习,并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必须抛弃他们原来的阶级立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克服他们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没有这种改造,就不能成为很好的党员。而这种改造,又常是一种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并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党的建设上特别重大的问题和重大的特点。”[6]从刘少奇同志的讲话中,我们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党的七大修订党章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特别强调思想建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全党,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广大党员真正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一建党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二、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党章:对执政党思想建设的艰辛探索
(一)八大党章:大力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八大。八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一是更加强调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且着重要求党员、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日益滋长的骄傲自满情绪,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要求“必须在党的教育系统中,在党员的教育材料中,在党的报刊中,着重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7]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意识。二是明确指出要提高党员标准。邓小平对此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的增长,都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且,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的最高理想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诚然,这样的人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事实。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8]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开始站在执政党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
(二)九大、十大党章:党的思想建设出现严重混乱
九大是在“”的高潮中(1969年9月)召开的,九大党章仅有12条,文字表述极为简单,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九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做了错误的、不科学的论述。
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大。十大党章除了对涉及到林彪的文字表述做了必要的修改,其内容和结构都保持了九大党章的原貌。正如邓小平后来说的那样:“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员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9]
总的来说,在““””时期召开的两次党代会及其制定的党章,是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完全背离了毛泽东过去几十年所坚持的正确建党思想。这就必然在全党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和“左”的政治狂热,严重削弱了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训惨痛。
(三)十一大党章:思想建设的进步与徘徊
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大。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强调要大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特权,同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做坚决的斗争;强调“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0]。在条文部分全面规定了党员的8项义务,贯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第19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还明确规定了“领导党员和非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路线的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11]的内容。这些修改无疑都是积极的和正确的。
但是十一大党章在总纲部分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性质以及“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错误论述;继续沿用了九大、十大党章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错误论述等,这些又是错误的。
十一大是在毛主席去世和粉碎“_”以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党代会。由于党的领导层还没有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当时还不可能一下子从“”的“左”倾路线和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中觉醒过来,更不可能系统地纠正九大、十大错误的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十一大党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既体现了一种努力向前、稳定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面貌,又暴露出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的迷信与固执。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党章:不断深化对党的思想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十二大党章: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党章奠基
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大。十二大党章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创新点是:第一,根据七大、八大党章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充实的总纲;第二,对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党员的8项义务、8项权利的表述更加严谨科学;第三,专列“党的干部”一章,明确提出了干部的6个基本条件。
十二大党章专门针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为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要制定和实行能够体现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建国以后30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搞特权搞腐化、脱离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教育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十三大提出了10条党章修正案
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十三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也没有做修改党章的报告,只是对十二大党章提出了10条修正案,涉及十二大党章中的10个条文,共计有13处增删改动。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党要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革命、而主要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些新提法、新论断实际上充实和发展了党章总纲的内容。[12]
(三)十四大党章:对党章总纲进行重大修改,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建设的内容
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十四大党章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一理论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把这个理论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写进党章,并且表明这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长期坚持、绝不能动摇的基本路线。三是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命题,这对全党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革,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四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进行了重大修改。
(四)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十五大党章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新理论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把邓小平理论正式写在党章上,确定为党的旗帜,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在十五大党章起草过程中,江泽民就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13]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14]现在,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
(五)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完善
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大党章最为引人瞩目的修改,是对总纲第一段(关于党的性质和最高理想、最终奋斗目标)的修改;其次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补充和完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单列一段加以论述[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命题,它进一步深化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把这个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有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增进党的团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六)十七大党章:总结历史经验,大力倡导理想信念教育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党章修改的主要亮点:一是在总纲第七段增写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6]这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丰富和完善。二是在总纲第八段增写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7]这段文字,这是总结改革开放29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政治结论,它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回应了党内存在的各种思想疑虑。三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总纲部分增写了第14段和第17段,同时大幅度修改了第15段和第16段。在先进 文化 建设这一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民”的重大命题。同时提出“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18]四是在党章第三条(党员义务)增加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党章第34条(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也增加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论述。[19]这实际上是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思想道德和政绩标准。
总之,从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这是党的历史上党章结构最稳定、体系最健全、理论创新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党章在十二大奠定的框架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经过五次党代会的反复修订,现在已经日臻完善,对党的思想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2][3][4][6][7][8][10][11]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22;33;74;177;193.
[5][12] 范平,姚桓. 中国共产党章程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0;36.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198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33.
[13][14] 李君如.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353;353.
[15][1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
[17][18][1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6;14;57-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论文精选范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 .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管理学的规定性管理学的规定性是指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而管理学的规定性又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哈罗德•孔茨( H Koontz,《管理学》):——“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 詹姆斯•H•唐纳利(J. H. Donelly,《管理学基础》):——“讨论只与某一待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即管理学说是研究有限资源的管理。 罗纳德•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企业的性质》)—— “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罗纳德•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质:即经营是与市场打交道,它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则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而获得最佳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尽管它要对市场上价格作一定的反应。 如果按照科斯的定义,那么管理学就应该以这么一个规定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 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1、管理学的流派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3、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题。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分析方法组织行为学派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5O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3、管理学各流派的演进路径(l)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40年代)——组织(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领导科学(经理角色,7O年代)——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90年代)(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20年代)——行为科学(梅奥3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伯法50年代)——决策理论(西蒙6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O-80年代)——?(90年代)(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厂商理论(2O年代)——产业组织(贝恩、40年代)——市场学(科特勒60年代)——消费者理论(70年代)——策略学(战略管理)(波特80年代)——?(90年代)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演进路径中,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管理方式研究领域哈默(M.Hammer)和钱比(J.Champy)的《企业再造》;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彼得•圣吉(P. M.Senge)的《第五项修炼》。经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哈默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的《竞争大未来》、波特(M. E.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21世纪管理学所面临的课题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土地、资本为主向转以知识与信息为主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上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 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6、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7.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 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摘 要 鉴于目前管理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各种不同管理知识相互交融,同时又相互区别,故而本文希望通过对管理学的简单梳理,对其发展性质能有个清晰地认识,对其脉络体系及影响因素能有个基本的思考。 关键词 管理学 文化 科学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推动着管理思想发展,大量的、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经过整理,形成了能够知道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人类在管理理论的指导喜爱,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着管理升级和管理再造活动的展开。 一、管理与管理学定义及理解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过的程。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是经过前人广泛的定义之后给定的一个综合的贯穿管理理论与实践始终的整体意义的概念。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 二、对管理学一些性质的认识 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认识 谈到这里,难免不提及到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一观点上来。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应该是与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管理源自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它是很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大师的经验总结,从而使我们后人能够尽快的学会前人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这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省去了很多时间。 管理的艺术性,正是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之处。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充分体现一个管理者的决策组织领导能力。这种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担任管理者,无论他是基层领导,还是高层领导。因为同样的管理理论在不同的管理者手中能起到完全不同的管理效果。这就意味着两个管理者在拥有相同的资源的时候,在达到或者实现组织的目标上的程度不同。 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生产力的进步既推动着人们对管理科学性的把握,但它又让人们发现管理越来越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时代的变迁往往是由重大技术的突破为其动力支撑的,从人类开始改进耕地种田、制造武器及改进纺织机械开始,技术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蒸汽机的出现、电的发明、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网络社会的形成,都在不断地促进人们对管理科学性的认识,一方面技术进步的成果作为人们认识管理科学性的工具,使得原本力所不能及的管理问题得到了深刻把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使得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结合程度不断提高,人类对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从怀有“征服自然”的野心开始,后来演变为改造自然,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与自然界共生(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归宿。 3.管理研究的对象不能局限在对特定组织内的管理职能性的研究视野,应当充分考虑与组织外部环境的关系 虽然普遍承认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却往往把管理研究的视野置身于组织这个“黑匣子”,甚至有学者把组织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界定为“经营”而非“管理”的研究范围。罗纳德•科斯在其经典之作《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仅仅意味着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安排生产要素。 三、深化管理学内容体系时可以重点研究的课题 1.就研究的基本单位而言,管理学与经济学是不是完全表现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最小单位是“组织”,研究方向是探讨组织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关系,而管理学的研究的最大单位是“组织”,其研究方向是探索组织内部的高效运营。一般地说,经济学更关注市场价格,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管理学更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重点研究如何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2.全球化背景对管理学研究的影响。这一方面,国内管理学者比国外管理学者研究显得更为狭窄,包括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管理学教材也并没有以较大篇幅来进行论述,而象斯蒂芬P•罗宾斯、詹姆斯•斯通纳、加雷思•琼斯等学者的最新管理学著作中都特别重视研究全球化对传统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21世纪的管理者必须把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的位置,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国界去考虑如何造就竞争优势。 3.信息化时代对管理产生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时空概念正在发生改变,“地球村”成为一种趋势。虽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但他们都发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为有效的管理提供了必备的信息。信息时代的到来,业务流程的再造(BPR)、电子商务(EC)已经成为一种被社会广泛采用的管理创新模式,而且,我们还发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计划模式、组织结构设计、领导方法、控制手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4.文化因素对管理范式的影响。相对于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硬性”管理而言,一种“软性”管理因素越来越受到管理学界的注意。组织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某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行为范式。这种组织文化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被传授给未来的组织成员,从而成为人们感觉、思考、理解相应问题的模式。沿着组织文化这一线索展开的管理学研究热点包括:文化多元化、管理伦理等。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奇.管理学(第9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 [4]罗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对管理学的认识两千字论文可以根据自己对管理学的所见所想所感所知可以具体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