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轴承工程师论文参考文献

轴承工程师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轴承工程师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二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机械加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根据其机械加工的特点,分析3机械和2误差操作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其机械加工精神。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 1 概述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作业准确程度说的是部件被作业后真实的长宽高等数据和计算中给出的具体数值之间是否相互合理。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差距被叫做加工误差。文章主要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探讨,从而了解机械加工的作业方法及其原理。 原始误差 因为加工的各种模具与部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统称工艺系统。这些因素都是非确定因素,主要包括几何误差和动误差两种。 探究作业准确度的手法 逐个元素剖析与整体剖析。 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 作业原理不准确性说的是运用了相似的作业行动或者是差不多的作业刀具实施作业而导致的不准确性。 机床的几何误差 机床制造不准确、组装不准确和在实际运用中有损坏,都和作业的准确程度密不可分。这中间说的是主轴实施作业、导轨直线作业与传动链作业的不严密。 主轴回转误差。它指主轴每一个时间段的作业弧度、力度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它具体被分为以下几种: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角度摆动。使得主轴作业存在不精确的具体元素主要在于主轴的不精确、轴承的不精确、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还有就是和轴承相互作业的部件不精确和作业过程中因各种元素导致的变形。主轴作业准确度勘测方法:千分表勘测法与传感器勘测法、增强主轴作业精度的方法有:增强主轴零件的制造,减小部件空隙,运用稳固尖顶支撑。 导轨误差。械器导轨在现实运用中是一个缺一不可的部位,它的制造与组装的准确度都与械器的作业精度有关。它的不准确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会让作业在水平、垂直、作业行进的方向都存在着误差。 传动链。传动链作业的不精确说的是里面关联传动链两头作业的部件相互作业时所产生的误差。普通是把传动链首尾转角的不严密来做考量。降低传动链作业不精确性的手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小传动链;减小传动链组装的角度;增强传动链首尾相互连接的制造准确度;在传动链中依照具体的比例增加的基础考量每个传动组件的比例;使用校正装置。 刀具误差 不管哪一种刀具在作业的时候,难以避免的会出现破损,这就会致使作业成果的大小与形态发生细微变化。准确抉择刀具原料,有效地确定刀具具体参数与作业量,确切的保护与维护刀具,适时的运用冷冻液等,都可以在最可能的程度上降低刀具实际上的破损。如果觉得需要还应运用填补方法对刀具磨损的部位实施填补。 装夹和夹具误差 部件组装在夹具上实施械器作业的时候,这个作业程序中导致作业准确程度受损的元素具体有:定位不准确、夹紧程度不准确、对刀不准确、夹具在械器上组装和作业程序中的不准确。 3 工艺体系的作业不准确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基础理念。器械作业工艺体系在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动力、夹紧力这些外力之下,必定会产生一定变化,从而使其削刃和工件间的位置产生了变化。 工件刚度。工艺体系中要是工件硬度跟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例很低的话,在外力的压力下,部件因为硬度不够而导致的变化对作业准确性作用非常大,这中间的具体变化能够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来计算。 刀具硬度。作业小孔径或深孔,刀杆硬度不好,刀杆承受外力形变导致作业准确度不好。这个具体的形变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计算。 机床硬度。机床部件计算并没有合理的计算方式。现在还是依赖试验来断定。机床零件形变和承压不成线,加载弧度与卸载弧度不一样。这两个弧度之间的面积便是加载与卸载作业中消耗的力,它具体损耗在摩擦力的作用与接触作用之下。实施多次卸载作业,这两个角度最后很可能合在一起,这种形变在这个过程中消失。跟机床零件硬度息息相关的元素:连接的面触碰形变的作用,硬度不强的部件,部件间的空隙与磨差力的作用。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误差。由于切削力变化引起的误差。由于夹紧变形引起的误差。其它作用力的影响 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提高接触刚度,提高工件刚度,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合理装夹工件以减少夹紧变形。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 基本概念。引起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有系统内部热源(切削热和摩擦热) 和外部热源。切削热是由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弹性、塑性变形及刀具与工件、切削间的摩擦所产生的,它由工件、刀具、夹具、机床、切屑、切削热及周围介质传出。摩擦热主要是机床和液压系统中的运动部分产生的外部热源主要是环境温度辩护和热辐射的影响。 减少和控制热变形的主要途径。减少热源的发热。用热补偿方法减少热变形。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减少热变形,采用对称结构,合理选择机床部件的装配基准。加速达到工艺系统的热平衡状态,控制环境温度。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残余应力是指外部载荷去除后。仍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毛坯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合理设计零件结构,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和时效处理,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调整误差 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当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毛坯等的原始精度都达到工艺要求而又不考虑动态因素时,调整误差的影响,对加工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测量误差 零件在加工时或加工后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方法、量具精度以及工件和主客观因素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4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途径 直接减少误差 直接减少误差法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是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设法对其进行消除或减少的方法。 误差补偿法 误差补偿法,就是认为的造成一种新的原始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从而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均分原始误差法 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此法过程为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 误差转移法 误差转移法实质上是将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和热变形等,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去。 参考文献 [1]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吴玉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汪尧.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04. [4]张亮峰.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看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两篇”的人还看: 1.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2. 高级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 3. 机械工程师论文范文 4. 职称论文范文 5.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2)

低速重载滚动轴承的状态监测要用到低频的加速度传感器去监测的,至于论文,好象没见过

写论文首先就是要查一下参考文献呀~你去看下(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吧~看看文献~找下自己的思路吧~

关于机械工程的论文,我们需要把这个机械工程的详细过程写一个。

轴承设计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8 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10-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设计9 机油盖注塑模具设计10 机油冷却器自动装备线压紧工位装备设计11 5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12 基于普通机床的后托架及夹具设计开发13 减速器的整体设计14 搅拌器的设计15 金属粉末成型液压机PLC设计16 精密播种机17 可调速钢筋弯曲机的设计18 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19 冲压拉深模设计20 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21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22 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23 内螺纹管接头注塑模具设计24 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25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26 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计27 实验用减速器的设计28 手机充电器的模具设计29 鼠标盖的模具设计30 双齿减速器设计31 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32 水泥瓦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分析33 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34 塑料电话接线盒注射模设计35 塑料模具设计36 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37 托板冲模毕业设计38 推动架设计39 椭圆盖注射模设计40 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41 五寸软盘盖注射模具设计42 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43 心型台灯塑料注塑模具毕业设计44 机械手设计45 机械手自动控制系统的PLC实现方法研究46 汽车制动系统实验台设计47 数控多工位钻床设计48 数控车床主轴和转塔刀架毕业设计49 送布凸轮的设计和制造50 CA6140车床后托架夹具设计51 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论文52 电火花加工论文53 机床的数控改造及发展趋势5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毕业论文55 机械手毕业论文56 基于ANSYS的齿轮泵有限元分析57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机床数控系统中应用探讨58 矿石铲运机液压系统设计59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论文60 数控车床半闭环控制系统设计61 数控多工位钻床设计62 数控机床体积定位精度的测量与补偿63 数控机床维修64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65 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66 新型电动执行机构67 液力传动变速箱设计与仿真论文68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论文69 中型货车变速器的设计70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71 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设计72 Y210—2型电动机定子铁芯冲压模具设计73 双坐标十字滑台设计及控制74 注射器盖毕业设计75 二级减速器的毕业设计 资料来源:

轴承工艺加工论文

对于轴承工艺加工大家了解多少呢?这是机械学的研究方向。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轴承工艺加工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 通过对推力关节轴承的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改进,对提高推力关节轴承的可靠性,改善载重汽车使用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推力关节轴承;结构设计改进;加工工艺改进;使用性能

随着大吨位载重汽车产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其车用推力关节轴承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推力关节轴承的市场销量前景非常看好,而该轴承当前的使用寿命确有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载重汽车使用性能要求。因此,推力关节轴承的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改进势在必行。

一、工艺特点与工艺路线

1、工艺特点

(1)该轴承所承受的载荷比一般载重汽车上的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大,而且该轴承外圈的壁厚比较薄,还容易变形,使加工困难。

(2)该轴承外滚道表面上的“井”字形油槽加工难度大,而且油槽的边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油槽油线畅通,不准有毛刺

2、工艺路线

通过对GAC110SK推力关节轴承的试生产和多次的结构及工艺改进,目前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外套车加工工艺

轴承外套见图2所示。1.车小外内径→2.细车外径及基面→3.粗车外滚道及细车非基面→4.细车外滚道及倒角R面→5.车另一端R面→6.软磨外径→7.挤压轴向油槽→8.车纵向油槽→9.车外内径毛刺及车45°倒角→10.热处理。

外套磨加工工艺

1.磨非基面(小端面)→2.磨基面(大端面) →3.粗磨外径→4.细磨外径→5.粗磨外滚道→6.细磨外滚道→7.修磨外径→8.磷化处理

内套车加工工艺

轴承内套见图3所示。1.车小内外径→2.细车内径及端面→3.细车基面带内倒角→4.粗车内滚道→5.细车内滚道→6.软磨平面→7.机械打字→8.热处理

内套磨加工工艺

1.磨非基面→2.磨基面(大端面)→3.粗磨内滚道→4.粗磨内径→5.细磨内径→6.细磨内滚道→7.磷化处理

几个关键工序的技术要求

(1)外圈的外球面位置、内圈的内球面位置检测以样板控制。测量基准: ①外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为基准; ②内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为基准。

(2)车加工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检测以样板控制,磨加工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检测按滚道尺寸大小来选配。

(3)冲压油槽工序是在500吨压力机床上加工形成的,为保证其定位能够准确,装卸方便,套圈外径必须经过软磨加工,加工公差控制在:以内。模具高度与工件幅高相同,以控制涨量,冲压完成后用压力机将轴承取出。冲压油槽后,其外滚道的涨量不大于,轴承套圈的表面不准有垫伤,还要保证冲压模具的清洁。

(4)车径向油槽工序在C620车床上加工,油槽车刀的形状要用专用磨刀样板校准。车刀的前角采用0~3°,后角采用6°~8°,车刀刀头采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头。油槽车成后,还需手工除净毛刺,以保证油槽、油线畅通。

(5)为了防止在轴承的内滚道表面上留有的支点印(磨内径时)痕迹或支点的磨痕,将轴承内圈的.加工工艺的顺序调整为(两端面终加工后):粗磨内滚道→粗磨内径→细磨内径→细磨内滚道→内滚道表面磷化处理,见内容。

(6)装配高采用加垫测量(见图4所示),轴承的装配高等于实测高度减去已知测量垫高度:T=T0-h

二、装配检查

(1)100%探伤。

(2)100%外观质量检查。

(3)抽检内、外滚道研合面的表面积在80%以上。

(4)内径的尺寸精度、外径的尺寸精度、装配高的尺寸精度需要100%检验。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GAC110SK关节轴承的寿命,建议在后期的轴承加工生产时,外圈靠小端面处,滚道油槽位置不小于5mm(见图2所示),如油槽尺寸过于靠近端面,应该加大尺寸。因用户反映:这个区域首先会产生金属疲劳剥落,由此使得轴承过早地失效。通过几次小批量的试生产,和与用户沟通,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良好,该轴承的各项指标均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 汤占岐. 关节轴承引裂力的分析计算[J]. 机械工程师. 2013

[2] 邱月平,沈雪瑾. 关节轴承磨损性能试验研究进展[J]. 轴承. 2015

摘 要 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内飞速发展,针对海上风电恶劣工况要求,风电主轴轴承需 要更高功率密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主要 从轴承设计、材料、表面处理以及工艺等方面阐述了对风电主轴轴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 1、海上风电市场和大兆瓦机组发展趋势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报告2020》预测: 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将从现在的升至234GW,亚太地区会成为最重要的市场 。2021年9月9日,在英国Shoreham港发布《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 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比2019年的 GW略有降低,但GWEC预计2021年将是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创纪录的一年。 报告预计,在现有风电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十年全球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235GW,这一增量相当于现有海上风电装机的七倍。相比于2020年报告,本次预测上调了15%。 中国在2020年实现了3GW以上的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欧洲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荷兰以近 GW的新增装机排在全球第二位,比利时位列第三(706 MW)。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最新报告,如果希望把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以内,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需要在2050年达到2000GW,而现在的装机量还不到这一目标的2%,2030年的预测装机量也只是这一目标的13%。 2、海上风电轴承技术发展现状与技术 由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的特殊工况,主轴轴承需要安装在离海面数十米高的高空中,轴承运输、安装和更换都极为不便,且费用高昂。于此同时,海上风电轴承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包括台风、空气湿度大导致腐蚀等等,因此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长寿命是主轴轴承必须具备的品质。目前风电主轴轴承主要依赖进口,国际上著名风电主轴轴承厂商主要有瑞典SKF、德国Schaeffler、美国Timken等,在全球市场占据统治地位。 我国风电轴承与国外的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主要在于材料、设计、表面处理、工艺水平和工艺装备。 海上风电主轴轴承设计 目前,风电机组中主轴轴承主要承受传动链中大部分来自于外部风作用产生的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弯矩,将稳定的转矩传递给风电机组的高速端。因此,主轴轴承的承载能力、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同时定位端主轴轴承在面对较大轴向力或轴向冲击时,其轴向刚度将决定了其在外力作用下的轴向位移,该轴向位移将对齿轮箱内部的受力稳定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海上风电兆瓦级别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单点支撑还是双点支撑的方案布置中,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更大程度提高承载能力,提高可靠性和寿命成为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伴随着单向偏载以及系统振动、润滑条件不足等阻碍。 目前已装机的风力发电机中,大多数采用主轴轴承支撑结构,其主轴轴承一般分为两点支撑和三点支撑的布置形式。 图1 主轴轴承具有代表性的布置形式 主轴用调心滚子轴承技术方案 采用定位端加浮动端调心滚子轴承轴承的两点支撑形式是最典型的一种布置形式 ,在其中定位端轴承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要满足对径向、轴向载荷的主要承载需求,具有一定的调心性能(通常要求大于°),还要求在低成本的要求下能够稳定运行20年。已有技术方案如下: 1)内部结构优化 目前大尺寸调心滚子轴承已有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中隔圈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固定中隔圈,浮动中隔圈和无中隔圈设计。相对于浮动中隔圈和无中隔圈的设计,固定中隔圈可以有效增加轴向刚度,降低在轴向力影响下的轴向移动距离,从而有效减少轴向力对齿轮箱的影响。同时固定中隔圈可以有效限制滚动体在移动时的摆动角度。而无中隔圈的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内部空间从而设计更大的滚动体和接触角,增加其轴向承载能力。 图2 大型调心滚子轴承结构类型 2)进一步提高滚子轴承额定动载荷系数 b m值 根据ISO 281中定义 b m值为“ 当代常用材料与加工质量的额定动载荷系数 ”【2】,用于计算基本额定动载荷。对于 b m值,由于材料的冶炼方式和轴承制造水平的差异,通常不同厂家会在测试验证或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出来。对于调心滚子轴承,在ISO 281中定义精炼钢(真空脱气钢)约为,电渣重熔钢(高级精炼钢)约为。 对于大尺寸轴承产品,随着材料冶炼方式和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目前更高纯度的轴承钢以及套圈、滚动体的超精工艺的使用,很大程度提高了轴承各个零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改善了摩擦状态,使得 b m系数的提高成为可能,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轴承整体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压缩游隙控制区间 轴承游隙对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都有较大影响。轴承游隙过大,会导致轴承在运行时承载的滚子总体数量减少,加剧滚子点蚀磨损;游隙过小,会导致轴承易产生摩擦发热,温度升高,油膜破坏,严重时甚至造成轴承卡死。 由于标准游隙组别控制游隙范围较大,尤其是对于风电用大型轴承,往往单个标准游隙组别会达到 mm以上,而轴向游隙则1 mm以上,这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风电应用来说范围太大,容易因为工作游隙不理想导致提前失效,同时游隙的范围大还会对调心滚子轴承的调心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在风电主轴应用中,考虑到实际的加工经济性,往往推荐使用标准游隙的一半作为风电用游隙,或是根据实际应用数据选择特殊游隙。 图3 大型风电调心滚子轴承游隙建议表 4)通过对滚动体进行修形 调心滚子修形,通常对数曲线为常用的修形曲线,能有效避免边缘应力的产生,以优化接触应力均匀分布,以降低摩擦因子PV值,降低早期磨损的风险。 图4  滚动体修形与非修形PV值对比 5)非对称式轴承设计 【3】 通过设置两列滚动体的接触角不同来满足单向承载的需求。在与传统对称式结构相比,该设计能在相同外形尺寸下,有效提高轴承轴向承载能力和刚度,从而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另外一列滚动体打滑的风险。对于风电应用来说,往往选择240系列轴承是因为可以设计更大的接触角以增大轴向承载能力,非对称设计可以充分利用风力的单向性,提高对齿轮箱侧的接触角增大可行性,可以使用230系列去替代240系列轴承,如图所示,以此来减小轴承的尺寸。 图5 非对称设计调心滚子轴承 非对称轴承设计对风机厂家在不改变现有主要结构的基础上拥有更高性能的轴承提供了新的方向,从而大大降低了新机型或现有机型升级的成本与难度。 6)球墨铸铁保持架 对于大型风电主轴用调心滚子轴承,机加工黄铜保持架由于其易加工成型、机械性能佳、可回收利用、且有一定自润滑性,被广泛应用。其中铅黄铜因其成本低、机加工性能好被大量使用在保持架上。但是铅黄铜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铅溶出问题,易造成环境污染,含铅黄铜保持架在不久的未来将面临无法继续使用的境遇,而无铅黄铜则面临着较大成本压力,寻求一种可替代现有黄铜保持架的材料势在必行。 目前舍弗勒已开发出适用于大型调心滚子轴承的球墨铸铁保持架,其拥有更佳的机械性能,以及相当的制造成本。 图6 球墨铸铁保持架 因其具有更大的材料疲劳强度,故在原有黄铜保持架设计基础上增加轴承一定数量的滚动体将成为可能,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由于以往黄铜保持架设计在风电中较多使用240/241系列轴承,由于其宽度较宽,其保持架往往因需要顺利经过轴承外圈最小直径处后,安装到轴承内部,保持架外径不能过大,否则无法顺利安装;同时无法过小,否则保持架强度较低,容易过早失效。球墨铸铁保持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外径减少后的强度问题产生的风险。 主轴用圆锥滚子轴承技术方案 对于海上风电更大兆瓦级别的风机来说,选择轴向定位更好以及承载更高的双圆锥滚子轴承也成为行业趋势。除了如调心滚子轴承已有技术方案,包括适当的滚动体修形以降低边缘应力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bm系数外,圆锥滚子轴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在于尺寸大型化后机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难以保证,保持架结构复杂,热处理工艺复杂以及生产效率低。面对挑战,已有技术方案有: 1)保持架结构优化 已有大型圆锥滚子保持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7 不同结构类型的圆锥滚子轴承 机加工钢保持架 ,其特点在于加工精度高,润滑空间大,轴承装配需要辅助加热装置热装,其整体成本较高。 穿销保持架 ,其最大特点在于能充分利用周向空间填充更多的滚动体,最大化承载,其润滑空间有限,尤其是销钉与滚动体内径面的常常润滑不良,易造成异常磨损。其次其加工过程复杂,加之滚动体需要通过氮碳共渗工艺处理,其整体成本同样很高。 分段保持架 ,其拥有易装配,生产难度低,效率高等特点,但目前由于各个分段之间通常不设置连接装置,往往仅能用于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上使用。 2)热处理工艺选择 利用无缝感应淬火可以有效预防大尺寸轴承白色裂纹产生,其拥有工件变形小,尺寸稳定性能高,高生产效率等。表面淬火后的套圈其拥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较高的芯部冲击韧性。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针对不同尺寸感应淬火头的参数无法准确预测,需要不断测试才能确定,开发周期长。 海上风电轴承材料 材料是直接影响轴承最终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由于海上风电的特殊可靠性需求,使用的轴承材料品质要求很高。已知影响轴承钢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钢材的含氧量、碳化物、偏析和夹杂物。 其中钢材中的夹杂物和含氧量密切相关,夹杂物随着含氧量的提高而增多,夹杂物的含量基本上决定了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目前国际上以日本的SANYO以及瑞典的OVAKO为代表的钢材厂商对传统钢材含氧量控制已经达到5×10-6以下【4】,在此基础上两家经过超高纯冶炼工艺的改进,分别研发出超高纯轴承钢(EP钢)和各向同性轴承钢(IQ钢),对钢材的含氧量控制甚至达到(2-3)×10-6以下。另外国外针对轴承的长寿命、高精密、耐高温及其他特殊性能的要求,也相继开发了特殊热处理轴承钢(SHX钢)、低密度轴承材料(60NiTi)、耐高温轴承钢CSS—42L及高耐蚀轴承钢Cronidur 30等新型轴承材料。 国内钢材厂未来需要缩短与国外差距,需要进一步 提高轴承钢的洁净度,减小钢中夹杂物的含量与尺寸 ;通过工艺优化进一 步提高碳化物的均匀性,降低和消除液析、网状和带状碳化物 ;进一步 提高基体组织的晶粒度,使轴承钢的晶粒尺寸进一步细化 ; 减少低倍组织缺陷 ;进一步 降低轴承钢中的中心疏松、中心缩孔与中心成分偏析,提高低倍组织的均匀性 。 海上风电轴承表面处理 表面涂覆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射频溅射(RF)、离子喷涂(PSC)、化学镀等,可提高轴承零件的耐磨性、接触疲劳抗力,并降低表面摩擦因数。目前根据几大轴承厂家的技术趋势,其中主要应用在风电主轴轴承上的涂层有以下几种: 黑化涂层 发黑涂层处理后轴承将拥有更好的跑和性能,拥有轻微的防腐蚀以及抗磨损的性能,同时涂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抵抗白色腐蚀裂纹(WEC)的能力。在以往陆上风电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往往选择在滚动体表面做黑化涂层处理,但风机从陆上转移到海上后,由于工况更加复杂和恶劣,建议套圈和滚动体均做黑化处理。 DLC涂层 DLC涂层是一种表面超硬的涂层,其具有和金刚石涂层非常相近的性能,即极高的硬度、电阻率、导热系数等【5】,该涂层可减少混合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和磨损,使得轴承寿命和耐磨性大幅度提高,避免了滚子轴承因滚动接触面间的滑动引起的黏着磨损(涂抹)。 柱状硬铬涂层 该涂层主要附着在内圈内径面上,它能提供高的耐磨损能力(高硬度),尤其是容易发生微动腐蚀的配合表面。 磷化涂层 该涂层常用在浮动端轴承的外径面上,主要用于改善紧急润滑和磨损保护。例如防止微动腐蚀或摩擦腐蚀,通过钝化或涂油的相应的后处理可暂时提高防腐蚀性能。 国内海上风电轴承制造现状 国内风电轴承的制造水平与国外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大兆瓦级别的轴承受制于加工设备和工艺水平。随着外资企业高端产品的本地化需求日益迫切,主要轴承厂商也在不断加速本地化进程。如舍弗勒集团在南京已建成4号工厂,专用于大型风电轴承的生产,分别可加工外径800~2000 mm以及2000 mm以上的调心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以及圆锥滚子轴承,通过引进国外大型生产设备以及工艺技术,已实现多个型号轴承量产。 国内的生产水平的提高助力国内风电市场快速发展,在保证产品质量按照风电最高标准的情况下,实现快速交付和更低的成本,最大程度保证客户的利益。 3 结论 目前海上风电的特殊应用工况对轴承的承载能力、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尺寸海上风电用轴承未来可以从轴承设计、材料、表面处理以及工艺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对于轴承设计,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包括更优的结构特征,包括接触优化,对保持架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尤其对圆锥滚子轴承,需要考虑如何简化机加工过程和热处理方式等;对于材料,如何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包括进一步提高轴承钢的洁净度,减小钢中夹杂物的含量与尺寸,提高碳化物的均匀性等;对于表面处理,开发更优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如何解决边界摩擦以及外界污染物介入后的润滑问题等。

毕业论文 (设计)文档规范格式毕业论文(设计)的整理、装订要求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面竖装;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格式规范1.毕业论文正文由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作者、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9部分组成。(1)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2) 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系、专业、年级、姓名; (3)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实词数应在200个实词以内;(4) 关键词:中、英文均限制在3—5个词语内,各词间用“;”间隔;(5) 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者绪论、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语等,正文要标题清晰,图表和公式要编号,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字数要求:正文字数要求4000-6000字(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撰写论文时围绕论题参考的著作、论文、期刊、网上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参考文献总数不得少于8篇,鼓励结合学科特点查阅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序号用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列于正文文末。毕业论文(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2.装订位置:装订线1cm,左面竖装,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3.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例如“第1页(共10页)”,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的位置。4.正文文本: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要求排版。5.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居中。6.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用5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7.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8. 正文内标题:见附后格式。(分文理科版本)9.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标准统一,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10.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空2行,行间距单倍行距,排版见附后格式。文秘杂烩网

轴承设计论文参考期刊

轴承工艺加工论文

对于轴承工艺加工大家了解多少呢?这是机械学的研究方向。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轴承工艺加工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 通过对推力关节轴承的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改进,对提高推力关节轴承的可靠性,改善载重汽车使用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推力关节轴承;结构设计改进;加工工艺改进;使用性能

随着大吨位载重汽车产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其车用推力关节轴承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推力关节轴承的市场销量前景非常看好,而该轴承当前的使用寿命确有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载重汽车使用性能要求。因此,推力关节轴承的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改进势在必行。

一、工艺特点与工艺路线

1、工艺特点

(1)该轴承所承受的载荷比一般载重汽车上的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大,而且该轴承外圈的壁厚比较薄,还容易变形,使加工困难。

(2)该轴承外滚道表面上的“井”字形油槽加工难度大,而且油槽的边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油槽油线畅通,不准有毛刺

2、工艺路线

通过对GAC110SK推力关节轴承的试生产和多次的结构及工艺改进,目前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外套车加工工艺

轴承外套见图2所示。1.车小外内径→2.细车外径及基面→3.粗车外滚道及细车非基面→4.细车外滚道及倒角R面→5.车另一端R面→6.软磨外径→7.挤压轴向油槽→8.车纵向油槽→9.车外内径毛刺及车45°倒角→10.热处理。

外套磨加工工艺

1.磨非基面(小端面)→2.磨基面(大端面) →3.粗磨外径→4.细磨外径→5.粗磨外滚道→6.细磨外滚道→7.修磨外径→8.磷化处理

内套车加工工艺

轴承内套见图3所示。1.车小内外径→2.细车内径及端面→3.细车基面带内倒角→4.粗车内滚道→5.细车内滚道→6.软磨平面→7.机械打字→8.热处理

内套磨加工工艺

1.磨非基面→2.磨基面(大端面)→3.粗磨内滚道→4.粗磨内径→5.细磨内径→6.细磨内滚道→7.磷化处理

几个关键工序的技术要求

(1)外圈的外球面位置、内圈的内球面位置检测以样板控制。测量基准: ①外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为基准; ②内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为基准。

(2)车加工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检测以样板控制,磨加工内、外滚道曲率半径的检测按滚道尺寸大小来选配。

(3)冲压油槽工序是在500吨压力机床上加工形成的,为保证其定位能够准确,装卸方便,套圈外径必须经过软磨加工,加工公差控制在:以内。模具高度与工件幅高相同,以控制涨量,冲压完成后用压力机将轴承取出。冲压油槽后,其外滚道的涨量不大于,轴承套圈的表面不准有垫伤,还要保证冲压模具的清洁。

(4)车径向油槽工序在C620车床上加工,油槽车刀的形状要用专用磨刀样板校准。车刀的前角采用0~3°,后角采用6°~8°,车刀刀头采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头。油槽车成后,还需手工除净毛刺,以保证油槽、油线畅通。

(5)为了防止在轴承的内滚道表面上留有的支点印(磨内径时)痕迹或支点的磨痕,将轴承内圈的.加工工艺的顺序调整为(两端面终加工后):粗磨内滚道→粗磨内径→细磨内径→细磨内滚道→内滚道表面磷化处理,见内容。

(6)装配高采用加垫测量(见图4所示),轴承的装配高等于实测高度减去已知测量垫高度:T=T0-h

二、装配检查

(1)100%探伤。

(2)100%外观质量检查。

(3)抽检内、外滚道研合面的表面积在80%以上。

(4)内径的尺寸精度、外径的尺寸精度、装配高的尺寸精度需要100%检验。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GAC110SK关节轴承的寿命,建议在后期的轴承加工生产时,外圈靠小端面处,滚道油槽位置不小于5mm(见图2所示),如油槽尺寸过于靠近端面,应该加大尺寸。因用户反映:这个区域首先会产生金属疲劳剥落,由此使得轴承过早地失效。通过几次小批量的试生产,和与用户沟通,用户的质量信息反馈良好,该轴承的各项指标均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 汤占岐. 关节轴承引裂力的分析计算[J]. 机械工程师. 2013

[2] 邱月平,沈雪瑾. 关节轴承磨损性能试验研究进展[J]. 轴承. 2015

就只想发表在核心上么?开源类的也不错啊,看机械工程与技术

TH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表1机械工程学报 2中国机械工程 3磨擦学学报 4机械科学与技术 5机械设计 6仪器仪表学报 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8润滑与密封 9机械传动 10机床与液压 11工程机械 12机械设计与研究 13起重运输机械 14轴承 15流体机械 16光学精密工程 17制造业自动化 18机械设计与制造 19水泵技术 20液压与气动 21制造技术与机床 22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3压力容器 TB 一般工业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复合材料学报 2无机材料学报 3材料研究学报 4功能材料 5材料导报 6材料科学与工程 7摩擦学学报 8材料工程 9工程设计(改名为:工程设计学报) 10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11振动工程学报 12应用声学 13计算力学学报 14玻璃钢/复合材料 15材料科学与工艺 16振动与冲击 17真空 18噪声与振动控制 19低温工程 20计量学报 21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2声学技术 23制冷学报 24低温与超导 25包装工程 26工程图学学报

滚动轴承的防锈论文参考文献

大多数电机厂采用的绝缘漆挥发出来的酸成分主要有四种:①未发生反应的低分子漆原料酸成分(无水异邻及对苯二甲酸,无水顺丁烯二酸,反式丁烯二酸)。②漆固化时生成的酸成分(用酚醛变性漆时,由甲醛水变成甲酸)。③受热或氧化分解生成的低级脂肪酸(甲酸、乙酸)。④漆固化物水分解后生成的酸成分。绝缘漆产生的主要酸成分是甲酸,甲酸的发生量与锈蚀发生程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润滑脂吸附了漆中挥发出来的酸性成分,引起润滑脂变质,并且这种酸性成分又促进油脂的水解,结果使酸性成分的浓度增大,引起NSK轴承锈蚀。 润滑脂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油脂层将钢球与内外滚道分开,利用油脂的粘度特性,依附在钢球和滚道表面,分隔着钢球与内外滚道的金属界面,减少金属表面的磨损并保护金属免受空气和水份腐蚀,降低振动及噪声,使轴承能畅顺的转动。但润滑脂变质后,粘度会改变,油膜破穿,润滑脂的分隔功能和附着特性便会消失,这样产生的后果,一是使得绝缘漆产生的酸性成分直接氧化金属表面,引起轴承锈蚀。二是造成钢球与内外滚道直接触碰,旋转时发生磨损,从而引起噪声增大

最好采用耐水的润滑脂,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防锈处理的轴承,如SKF、NSK等厂家的轴承都不错。

采购好点的轴承,有条件的话,可以选购进口轴承,RS的密封盖子,材质为不锈钢的最佳了

改进方案也只是相对的!首先,尽量采用RS密封,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轿车发电机轴承的工况就是这样),其次可以选用耐水性好的润滑脂,一般聚尿基润滑脂的耐水性能还可以的,最后是轴承的内部防锈,不过这个问题你整改不了,因此你最好选用国外几大厂的轴承或者人本轴承,他们的轴承加工的时候进行了内部防锈处理!

论文题目轴承加工

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

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各位同学们,请看下面吧!

1、车载液压机械臂动态设计与研究

2、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3、螺纹联接自动装配系统的研究

4、轴承压装仿真与试验以及液力变矩器导轮的热装配变形分析研究

5、硫系自润滑钢中原位自生金属硫化物自润滑相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6、基于电动气旋流的吸附器的开发和特性研究

7、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8、箱式风机管道法兰的柔性制造系统

9、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优化设计及动态仿真研究

10、面向恶劣服役环境的工件抗缺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11、基于数字液压缸组的多浮力摆波能装置压力平衡研究

12、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电液比例阀控制器研究

13、微型轴承内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14、抗负载波动回转控制阀优化设计研究

15、气浮式无摩擦气缸静动态特性研究

16、模拟风力机载荷的电液加载装置的设计研究

17、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

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乙醇胺硼酸酯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9、表面织构化固体润滑膜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20、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21、全电液式多路阀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开关液压源系统研究分析及其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23、飞轮储能系统电机与轴系设计

2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25、树木移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

26、新型双输出摆线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27、基于ARM9架构的工业喷码机研究与实现

28、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29、考虑轴承影响的摆线针轮传动动力学研究

30、车辆传动装置供油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1、润滑油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2、高速气缸的缓冲结构研究

33、大长径比柔性对象自动送料关键技术研究

34、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根部锁紧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35、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36、并联RCM机构构型综合及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

37、多自由度气动人工肌肉机械手指结构设计及控制

38、闸板位置对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及磨损的影响

39、电液伺服阀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

40、多盘制动器加压装置典型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41、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

42、气动增压阀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43、小间隙下狭缝节流止推轴承特性研究

44、离心通风机的性能预测与叶片设计研究

45、基于有限元法的齿面修形设计

46、离心泵输送大颗粒时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计算

47、小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48、双粗糙齿面接触时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49、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50、倾斜式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研究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以下是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大全

1、车载液压机械臂动态设计与研究

2、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3、螺纹联接自动装配系统的研究

4、轴承压装仿真与试验以及液力变矩器导轮的热装配变形分析研究

5、硫系自润滑钢中原位自生金属硫化物自润滑相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6、基于电动气旋流的吸附器的开发和特性研究

7、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8、箱式风机管道法兰的柔性制造系统

9、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优化设计及动态仿真研究

10、面向恶劣服役环境的工件抗缺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11、基于数字液压缸组的多浮力摆波能装置压力平衡研究

12、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电液比例阀控制器研究

13、微型轴承内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14、抗负载波动回转控制阀优化设计研究

15、气浮式无摩擦气缸静动态特性研究

16、模拟风力机载荷的电液加载装置的设计研究

17、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

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乙醇胺硼酸酯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9、表面织构化固体润滑膜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20、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21、全电液式多路阀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开关液压源系统研究分析及其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23、飞轮储能系统电机与轴系设计

2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25、树木移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

26、新型双输出摆线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27、基于ARM9架构的工业喷码机研究与实现

28、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29、考虑轴承影响的摆线针轮传动动力学研究

30、车辆传动装置供油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1、润滑油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2、高速气缸的缓冲结构研究

33、大长径比柔性对象自动送料关键技术研究

34、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根部锁紧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35、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36、并联RCM机构构型综合及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

37、多自由度气动人工肌肉机械手指结构设计及控制

38、闸板位置对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及磨损的影响

39、电液伺服阀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

40、多盘制动器加压装置典型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41、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

42、气动增压阀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43、小间隙下狭缝节流止推轴承特性研究

44、离心通风机的性能预测与叶片设计研究

45、基于有限元法的齿面修形设计

46、离心泵输送大颗粒时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计算

47、小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48、双粗糙齿面接触时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49、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50、倾斜式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研究

51、基于骨架模型的自卸车装配设计平台研究

52、双馈式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动态特性分析

53、定常扭矩激励下转子系统动力学与摩擦学研究

54、恒流量轴向柱塞液压泵的研究

55、下运带式输送机能量回馈与安全制动技术的研究

56、压力容器筒体自动组对及检测装置的研究

57、高压容腔卸压曲线及卸压阀研究

58、一种小冲击高性能液压缸双向制动阀的研究

59、盘式制动器摩擦副热结构耦合及模态分析

60、输送带摩擦学行为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61、圆环链与驱动链轮磨损试验研究

62、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63、乳化液过滤器多次通过试验系统开发

64、电液流量匹配装载机转向系统特性研究

65、大位移低电压的静电斥力微驱动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66、圆柱斜齿轮传动误差的补偿分析

67、基于物理规划法的柔顺机构多目标拓扑优化研究

68、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静动态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69、柱塞泵及管路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70、非对称柱塞泵直驱挖掘机液压缸系统特性研究

71、波箔动压气体轴承承载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72、低温氦透平膨胀机中液体动静压轴承的承载特性研究

73、滚珠轴承支承高速电主轴热特性分析

74、基于许用压力角要求的共轭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75、圆筒涨圆机液压与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76、再制造液压缸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

77、气动高压高速开关阀的设计与研究

78、四轮四向叉车非对称转向机构双目标优化研究

79、基于桁架结构的3D打印轻量化模型生成研究

80、无转速计阶比分析方法研究

81、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性能分析

82、永磁同步电主轴机电耦联动力特性研究

83、气动柔性驱动器的位置控制研究

84、高速旋转接头试验台的研制

85、永磁同步电主轴电磁噪声影响因素研究

86、水泵转子静挠度检测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87、磁悬浮飞轮储能支承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88、聚磁式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性能分析和测试

89、起重机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研究

90、大型往复式迷宫压缩机气缸体关键部件受力分析

91、准双曲面锥齿轮实体建模与齿面接触分析

92、风机风量调节伺服缸试验系统设计及控制特性研究

93、大型往复式压缩机迷宫密封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94、水泵轴向力测量装置现场静态标定系统设计

95、空压机用超超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及铁耗研究

96、主动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97、水泵转子径向跳动检测系统设计

98、板状超声物料输送装置的研究

99、钢制组合式路基箱力学性能研究

100、三种典型微细结构缺陷的试验研究

101、向心关节轴承摩擦磨损性能仿真及试验分析

102、离心压缩系统反转动力学特性研究与分析

103、计入弹性变形的复合材料水润滑轴承润滑特性的研究

104、气缸壁面温度预测研究

105、高速曳引界面的摩擦滑移实验方法研究

106、特征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07、小型机械零件拣货系统改良设计研究

108、活塞式压缩机排气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09、小型安全阀便携离线校验设备研制

110、轴流风机数值模拟的若干问题探讨

111、催化装置富气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2、变频电机拖动的变量柱塞泵液压动力系统特性研究

113、模具形线参数对厚壁封头成形的影响

114、条形砧旋转锻造封头的工艺研究

115、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运动稳定性与控制研究

116、两级行星齿轮减速器稳健设计方法的研究

117、机械产品原理方案优化建模与实现

118、错位码垛规划及其与码垛机器人控制融合的研究

119、3D打印技术中分层与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120、液压同步顶升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121、机构可动性设计缺陷辨识模型与修复方法研究

122、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123、浮环轴承润滑特性研究

124、机械产品可持续改进研究设计

125、轮腿式轮椅传动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126、低速叉车横置式转向电动轮设计与优化研究

127、面向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的声源定位技术研究

128、摆线活齿传动齿形研究及仿真

129、旋转阀口试验台的研发及旋转阀口的仿真研究

130、水压阀口特性仿真研究

131、旋转式水压伺服阀的设计及研究

132、串联式混联机构的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

133、利用阳极键合封装MEMS器件所用离子导电聚合物开发

134、工业生产型立体仓库的设计与优化

135、九轴全地面起重机模糊PID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分析

136、带式输送机多滚筒驱动功率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137、折臂式随车起重机回转系统同步控制研究

138、九轴全地面起重机传动系统研究

139、桥式起重机安全监控与性能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140、大型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141、水液压多功能试验台数据测控系统的研发

142、迷宫密封泄漏特性及新结构研究

143、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研究

144、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45、穿孔扭转微机械谐振器件的挤压膜阻尼机理与模型

146、双螺杆式空压机转子型线分析与加工优化

147、铸造起重机安全制动温度场热耦合及机构振动分析

148、渐变箍紧力作用的起重机卷筒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149、汽车起重机动力、起升系统参数优化及节能分析

150、贝叶斯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51、圆锥破碎机止推盘磨损寿命预测及结构优化

152、喷油器火花塞护套成形工艺优化及模具分析

153、碟形砂轮磨削面齿轮加工技术及齿面误差生成规律研究

154、铝合金喷射沉积坯形状及组织控制

155、基于FACT理论的柔顺机构设计及其在振动切削方面的应用

156、高精度FA针摆传动尺寸链分析研究

157、水平带法兰阀体多向模锻工艺研究

158、并联机构的人机交互式装配实现及运动性能自动分析

159、铝合金薄壁件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160、三柱塞式连续型液压增压器的特性研究

161、液压泵新型补油装置研究

162、压力阀的新型阻尼调压装置研究

163、多轴电液转向系统优化设计

164、大型框架式液压机智能监控与维护系统设计

165、液压缸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机械结构及液控部分的设计与开发

166、考虑实际气体效应低速运转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研究

167、液压型落地式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系统特性与稳速控制研究

168、装载机动臂液压缸可靠性研究

169、舰船稳定平台液压驱动单元控制及实验研究

170、单作用双泵双速马达专用换向阀设计与研究

171、二通插装式比例节流阀自抗扰控制方法研究

172、旋转机械状态趋势预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3、阶梯滑动轴承油膜流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设计与应用

174、大型平行轴斜齿轮减速器可靠性分析

175、曲沟球轴承的设计与试制

176、汇率波动对重庆市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传导机制及对策研究

177、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开启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监测研究

178、桥门式起重机蒙皮式主梁结构性能分析

179、螺纹插装比例流量控制阀的振动特性研究

180、农耕文化符号的转换和再利用

181、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青铜织构表面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182、微粒子喷丸对螺纹紧固件抗松动性能影响研究

183、螺纹插装平衡阀结构和特性研究

184、机械密封端面接触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拓展阅读】

工程机械基本介绍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雷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中国部分产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工程机械论文框架

1 绪论

1-1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概况

1-2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概况

2 中国工程机械的格局

2-1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程

2-2 国内外并购整合概况

2-3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成就

3 中国工程机械现状分析

3-1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优势

3-2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劣势

3-3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机遇

3-4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面临的问题

4 中国工程机械未来发展的思考

4-1 发展思路

4-2 对策措施

4-3 发展预测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轴承工程师论文参考文献
  • 轴承设计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 轴承设计论文参考期刊
  • 滚动轴承的防锈论文参考文献
  • 论文题目轴承加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