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消费心理与医药广告研究论文

消费心理与医药广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消费心理与医药广告研究论文

有点大众化 瞒目性

一、新时代消费主体的主要特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使消费热点出现巨大的变化,消费趋势也异常超乎想象,并且使消费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说来,消费主体呈现以下特征:一)年轻化。青年一代的消费热情引出了众多的消费热点和时尚,成功人士的年轻化带动了消费主体的年轻化。二)技术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各行各业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一代消费者对新技术反应极其敏感,他们善于捕捉世界的微妙变化三)富裕化。据对全国14个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买车、买房、旅游、留学、办公司、买股票、子女教育新的支出方面已经占了居民全部收入的。可见,产品消费中由过去低价位产品为主转变为电脑、汽车、住房新三大件高价位产品为主。四)理想化。随着消费层次的分化日益显著,个性化消费特征也愈发明显。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孜孜不倦地追求,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开始追求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旅游。这四个特征使人们的购买欲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购买热点发生转移。例如,中国居民拥有手机和电脑两种产品的数量正在迅速提高。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世界排名第二,电脑排名第八,预计这个位置在一两年内将会上升。时代的进步已把中国消费者带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代合拍,以信息价值衡量商品的标准正在取代货币价值标准,因此手机、电脑等产品都成了消费者的购买新热点。消费者比较重视广告宣传,在这方面,外国厂家的广告意识比国内厂家要成熟和浓厚得多。任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作用下产生的,而购买动机又产生于某种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生理方面的需要,又包括心理方面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需要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消费者的需求观念已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的考虑,也就是说,如今的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更加重视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消费者的生存需要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在总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却明显上升,所以现在商品中所蕴含的心理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一)求新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产品、新花色、新款式,即追求流行时髦的商品。尽管这类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其实用价值也不比老产品好多少,但由于人们这种求新心理追求一种新鲜、新潮的感觉,所以新产品往往比较畅销。人们对新鲜事物往往总抱有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在人们的心目中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而对已有的事物往往觉得习以为常而不会给予很多的注意,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恐怕难以改变,然而正是这种需求心理,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经营者来说,就只有去满足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去违背它。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有一种市场领先的勇气和追求第一的精神,而不是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即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有新精神,并要立志于“永远争第一”。(二)求名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忠诚于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不屑一顾。这类消费者通常是高收入者和赶时髦者,他们对商品品牌往往非常敏感,名牌形象一旦受损,他们就可能放弃购买此类商品,而转向购买另外的名牌。新一代的消费者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求名心理一般来说最多表现在人们对轿车、服饰、烟酒等品牌的追求上。(三)好奇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奇、特别,注重所购商品要与众不同。新奇的商品交易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兴趣和欲望。这类消费者通常是比较年轻的,大多数为在校学生,他们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有很大的好奇心,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并不注重商品的实际用途和价值(四)习惯心理。在购买行为中往往是凭自己的习惯不加选择地购买商品,主要体现在日常用品的购买中。在消费者长期使用的商品中,一般都有自己喜爱的或用惯了的日常用品,只要需要,往往不加思索就购买了。(五)同步心理。指消费者受相关群体购买行为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从众心理。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往往希望与周围的相关群体保持同步,所以大众化的商品容易产生同步购买心理。像vcd、电脑等产品刚出现不久,就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一种心理:“你有我也要有”。这样就使得这类商品在新生阶段非常畅销,一旦达到普及就会马上衰退下来。这就迫使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开发高一级的新产品,以寻求另一种生存方式。(六)求美心理。即对美的产品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长盛不衰的购买心理,因为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被精美的商品所吸引而不由自主的买了下来,即使是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的商品,但由于它的可爱和美观使人们想把它占为已有,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有这种经历。三、新时代的消费心理对营销产生的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成功的营销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告宣传以及营销人员的营销技巧等,但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因素。许多企业与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消费者心理,而使看似巧妙周详的营销策划功亏一篑。在美国曾发生一场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与普通咖啡(regular coffee)的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尽管速溶咖啡具有明显的优势,广告费用也远远超过普通咖啡,但速溶咖啡的生产厂家却发现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对于消费者这种非理智的抵制行为的原因,许多人认为人们不喜欢速溶咖啡的味道。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注定速溶咖啡销路不畅,生产厂家就无可奈何了!但生产厂家并不相信上述研究结果,他们猜想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一猜想为随后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曼森海尔所作的一项动机研究所证实。曼森海尔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速溶咖啡的主妇一般被认为懒、缺乏计划,不是个勤快的妻子,而用普通咖啡的人则很少被这样看。又如中国“红豆”服装企业集团在海外的企业名称译作"love seed"而不是直译的"red seed",这个名字的变换很好地将该企业品牌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含义传达给了海外消费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常有其深层原因,且这些原因有时是不易被察觉的。由于这些深层原因对商品销售有极大影响,因此要想成功营销,营销人员就必须去探测这种深层原因。

可以从供给和消费,结合国际化方面入手。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广告策划研究[摘要]市场经济被人们称为“眼球经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广告能否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和心智是判断一个广告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它直接影响了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产品的销售表现。因此,对于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便成为企业广告策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广告策划;心理误区;消费者需要;消费者认识;消费者态度 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 各种广告层出不穷,每个消费者每天都要接收来自各种媒体数以万计的信息,但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广告却屈指可数。谁能够在这场争夺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中获胜,谁便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开局的胜利。因此,对于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广告策划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的目的便是从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企业在广告策划中所遭遇的各种尴尬,以及如何正确顺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使自己的广告能一鸣惊人。 一、广告策划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经常有企业的领导说:“为什么我投入了那么多的广告,产品却还是卖不出去呢? ”也有人说:“为什么我的广告虽然被人记住了,产品销售却依然不见起色呢? ”更多的企业是根本不知道广告有没有效果,效果有多大。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广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法制也还不完善。这里我们撇开一些虚假、欺消费者的广告不谈,单就广告策划本身而言,还有很多明显的误区。 1.定位不准确或广告诉求主题过多 广告定位即广告给产品确定什么样的位置,突出宣传产品哪一方面的特点、功效以及优势,能解决消费者哪些方面的问题等。广告应尽可能的创造出产品在市场上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定位,而不是模棱两可或者随处可见的定位。 广告要清清楚楚地告诉消费者,产品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广告诉求,有的产品花了大量的广告费, 把广告做得美轮美奂,但广告诉求却与产品本身的优势以及定位相脱节。消费者记住了广告,却不了解产品是干什么用的。不知道产品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当然也不会去购买这个产品。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展示自己产品的功效,在有限的篇幅或时间内把产品所有的功效和针对的人群全部罗列出来,惟恐消费者不知。事实上消费者的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广告时只选择性地注意很小一部分与自己的需求或兴趣有某些联系的信息。所以过于复杂的广告诉求很难有好的效果。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一直告诫广告主说:“广告一定要谨守单一诉求。” 不仅节约企业的成本,而且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2.广告策划缺乏创意、过分创意或盲目创意 不少广告策划平淡无奇、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可言,因此也根本无法吸引消费者。创意被称为广告的灵魂,广告创意的生命在于“创”,一个好的创意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度和关注度,最忌人云亦云,模仿抄袭。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只要有一条好广告出台,马上就有一则甚至数则雷同的广告出现。最近几年酒类广告铺天盖地,然而像“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样让人回味无穷的广告语却不多。许多广告为求通俗上口, 陷入了模式化的窠臼,比如说“可以喝一点儿;或者,不要贪杯哦! ”等毫无新意的广告语。看了这样的广告,消费者会难免觉得酒就像他们的广告一样淡而无味,毫无特色。这样的酒,谁还会去喝呢? 相反的, 有些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过分创意,甚至根本是本末倒置,忽略了产品本身,以至于消费者记住了广告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却忘记了广告的产品,更不要谈产品的独特卖点和其他因素了。这样的广告吃力不讨好,对企业来说更是致命的。事实上,广告创意应该与产品相吻合,并不是所有的产品的广告都需要过度地吸引注意的。对于一些极度理性的商品就应该采用理性诉求的广告手法。哗众取宠地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上大做文章,只会浪费金钱和时间。比如说药品,本身便是一个理性商品,而且受众性很强。只有当消费者出现某种病症或者得到医生推荐的情况下才会去注意药品广告。现在很多药品类广告,企图用一些感性诉求的方式去影响消费者,却忽略了介绍产品本身的药效,反而会得不偿失。 3.广告策划与媒体策划不配套 媒体是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广告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媒体才可以表现出来,现在可供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这里面就一定有取舍的问题。在媒体选择上,很多企业通常是一个媒体坚持到底,采用单一媒体,必然减弱企业宣传的有效性、缩小广告辐射的范围。每一种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组合起来使用, 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弱点,才能使广告达到最佳效果,如果采用错误的媒体去传递广告信息,就无法将信息全面传导给目标受众,感动、说服目标消费者来购买产品的目的也不能实现。 在媒体投放上,也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时机把握不当,就会花大钱办小事。不少企业通常是将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POP 和促销等放在一个盘子里搅拌,然后一起撒向市场,强行向消费者灌输信息,认为这样就会产生叠加效应。殊不知,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作用,虽然不分青红皂白的广告轰炸多少也能带动销售,但广告费的浪费却不容忽视。 二、消费心理学在广告策划中的运用 广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告策划。在现代商品经济活动中,市场情况极为复杂,搞好广告策划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各种市场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广告,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产品,对企业形成积极认可的态度,最终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广告策划已经成为企业实践科学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广告策划的前提———抓住消费者的优势需要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头脑中会形成一个购买决策路径,即我们常说的CDP 模型(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其中需求的产生是第一步。只有当消费者产生了相关的需求,才会进一步地展开后续的购买行为。因此,对于企业的广告策划来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所有策划的前提与基石,否则所有的策划都似空中楼阁。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同时也认为尽管人存在多种需求,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总是有一种需求占优势地位并且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因此能否满足这种优势需要,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在广告策划中,对准消费者的优势需要进行定位就犹如射击瞄准了靶心。比面面俱到的罗列产品的所有优势,企图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更能发挥广告传播的效果。比如爱立信早期的手机广告:“一切尽在掌握”,把消费者的优势需求定位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广告诉求的主题是为了突出手机对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后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普及,成了生活必需品,公司则适时的改变了广告主题:“关机是一种美德! ”可见爱立信公司意识到手机的泛滥激发了公众的另一个优势需求———对于安全的需求。 所以,一个好的广告策划,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优势需求还要敏锐的观察消费者的需求的动态变化,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2.广告策划的目的—获得并引导消费者的认识费者的认识过程是指消费者通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形式对商品及服务的属性以及各方面的联系的综合性反应。认识过程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起点,也是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心理学上,消费者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认识的形成阶段和认识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就需要策划不同创意的广告来更好的宣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成功的获得并引导消费者的认识。 (1)通过广告策划影响消费者认识的形成阶段 认识的形成阶段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但对于广告策划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是视觉,因为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80—90%是通过视觉而获取的。广告活动往往把通过对视觉器官的刺激作为一种基本手段, 尤其重视色彩在广告中的使用。据美国有关报道,在报刊广告中增加一种颜色,比黑白广告能增加50%的销售额,而全色广告则比黑白广告高70%的广告效益。 知觉是人们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完整映像和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知觉的研究,是广告策划的真正起点。市场刺激包括有大量的变量,如产品的特性、包装设计、色彩、商标、广告节目的设计、广告节目的播放时间等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知觉选择。因此,刺激强度高、对比强烈、反差明显的广告往往更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和激发消费者发生兴趣。在广告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加大广告中各种刺激物之间的差别,增大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程度。同时,除了强化广告本身中各元素之间的对比外,还可以强化广告与环境因素的对比。这些对比能增强广告的易读性、易视性和易记性,保证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知觉的畅通和顺利,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如在黑色报纸上刊登彩色广告,在音乐节目中间插入广告节目,在广告版中保留适当的空白等,都被证明是简单有效的广告手法。 消费者本身的期望也会影响他对商品的知觉,甚至会影响他们对某些刺激产生一种歪曲的知觉。因为人们在其知觉选择中表现出明显的防御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尽力接纳,而对自己恐惧或有威胁的刺激则尽可能地不去感知。比如说在儿童玩具的广告中, 如果传递出任何暴力或消极的信息,消费者便会本能得产生抵触情绪,不让孩子接受到该信息或者使用该产品。所以广告策划要尽量趋利避害,避免出现某种带有伤害性或于己不利的刺激出现,以免消费者本能得采取防御姿态,关闭感官通道,拒绝信息进入。(2)通过广告策划影响消费者认识的发展阶段 认识的发展阶段包括注意、记忆、和联想。是消费者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识记和再造的过程。对于其购买决策的制定都有直接的影响。记忆是人们在过去的实践中所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思考问题、做出购买决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广告如果难于记忆,其刺激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广告的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 广告策划应该尽可能帮助人们记忆广告内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充分利用形象记忆优势。减少广告识记材料有两种途径,即识记材料的绝对减少和相对减少。尽量简化广告的口号,使其简单明了;突出广告产品的某一功能,强调优势等可以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绝对量。所谓的相对减少,是在识记材料不可压缩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广告便于理解,图文并茂,在人的记忆中,语言信息量与图像信息量的比例是1∶1000。因此,充分利用形象记忆,也是广告宣传的一大策略。 2)适当重复广告,媒体组合合理。利用广告信息的适度重复与变化重复,是增强广告记忆的重要手段。同时,合理的媒体搭配也非常重要,通过不同的媒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断让消费者重复的接触到广告信息,强化消费者的记忆,促使他们的回忆和再认, 也有利于消费者对某品牌产生长时记忆。 3)激发和促进消费者的积极联想。联想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事物的认识, 并引起相关的感情活动。在广告策划中,运用联想的商业广告设计,实际上是对有关信息的升华。具体的方法很多,比如说可以用消费者熟知的形象, 也可以创造出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来暗示商品与劳务给人带来的乐趣和荣耀等。例如必胜客的广告,总是创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以激发人们对于快乐家庭生活的联想,看到必胜客的品牌,便想到亲情。自然而然地导致了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信任和好感。因此,在商业广告中充分发挥联想的心理功能,掌握广告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激发联想的广告因素,适应消费者的知识构成和审美情趣, 使之对产品产生有益的共鸣和感情冲动,从而促进其信心,导致消费行为。 3.广告策划的宗旨———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消费者的态度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或劳务等表现出的心理反应的倾向。可以是良好的反应,如赞成、支持、欣赏等,也可以是不良的反应,如反对、拒绝、厌恶等。大量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消费者的态度与其购买行为、购买意图成正相关的关系。凡对商品的商标、质量外观抱有好感、或持肯定态度的消费者,在产生购买需要时,必定首先将意念集中于该商品。但是,消费者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广告沟通技巧来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1)用双向沟通来代替单向沟通 不同的消费者的认识能力是不同的。针对知识水平较高,理解判断能力较强的消费者,广告应采用双向沟通较好,即把商品的优劣两方面都告诉消费昔,让他们感到广告的客观公正,由他们自己来拿主意。因为这些消费者普遍是对自己的判断能力非常确信,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判断。如果广告武断地左右他们的态度, 会适得其反引起逆反现象,拒绝接受广告内容。但对判断力较差,知识狭窄,依赖性较强的消费者, 采用单向沟通信息的方式,广告应明确指出商品的优势,它给使用者带来什么好处。直接劝告他们应该购买此物,效果更明显。 (2)用感性诉求来代替理性诉求 在消费者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因素构成,其中感情成分在态度的改变上起主要的作用。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往往并不一定都是从认识上先了解它的功能特性,而是从感情上对它有好感,看着它顺眼,有愉快的体验。因而广告如果能从消费者的感情入手,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前几年有个电视广告: 女儿为年迈的老母洗脚,孩童见此,转身端来一盆水,稚嫩地说:“妈妈,您洗脚”……,画面与语言的配合,烘托出一个感人的主题:献给母亲的爱。虽然整个广告只字未提产品的优点,但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广告巧妙地把对母亲的爱与产品相连,诱发了消费者爱的需要,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递信息,固然显得公正客观。但以情动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费者,打动他们的心。 广告策划不仅具有科学性,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但无论广告信息呈递的方式如何,其基本原则都是要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找到消费者心理和态度变化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准广告诉求点,策划出成功的广告。 [参考文献] [1] 吴柏林. 广告策划与策略[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9). [2] 李凤燕. 消费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 杨群祥. 广告策划[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论文后记

有点大众化 瞒目性

一、新时代消费主体的主要特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使消费热点出现巨大的变化,消费趋势也异常超乎想象,并且使消费的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说来,消费主体呈现以下特征:一)年轻化。青年一代的消费热情引出了众多的消费热点和时尚,成功人士的年轻化带动了消费主体的年轻化。二)技术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各行各业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一代消费者对新技术反应极其敏感,他们善于捕捉世界的微妙变化三)富裕化。据对全国14个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买车、买房、旅游、留学、办公司、买股票、子女教育新的支出方面已经占了居民全部收入的。可见,产品消费中由过去低价位产品为主转变为电脑、汽车、住房新三大件高价位产品为主。四)理想化。随着消费层次的分化日益显著,个性化消费特征也愈发明显。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孜孜不倦地追求,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开始追求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旅游。这四个特征使人们的购买欲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购买热点发生转移。例如,中国居民拥有手机和电脑两种产品的数量正在迅速提高。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世界排名第二,电脑排名第八,预计这个位置在一两年内将会上升。时代的进步已把中国消费者带入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代合拍,以信息价值衡量商品的标准正在取代货币价值标准,因此手机、电脑等产品都成了消费者的购买新热点。消费者比较重视广告宣传,在这方面,外国厂家的广告意识比国内厂家要成熟和浓厚得多。任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作用下产生的,而购买动机又产生于某种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生理方面的需要,又包括心理方面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需要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消费者的需求观念已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的考虑,也就是说,如今的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更加重视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消费者的生存需要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在总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却明显上升,所以现在商品中所蕴含的心理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一)求新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产品、新花色、新款式,即追求流行时髦的商品。尽管这类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其实用价值也不比老产品好多少,但由于人们这种求新心理追求一种新鲜、新潮的感觉,所以新产品往往比较畅销。人们对新鲜事物往往总抱有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在人们的心目中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而对已有的事物往往觉得习以为常而不会给予很多的注意,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恐怕难以改变,然而正是这种需求心理,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经营者来说,就只有去满足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去违背它。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有一种市场领先的勇气和追求第一的精神,而不是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即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有新精神,并要立志于“永远争第一”。(二)求名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忠诚于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不屑一顾。这类消费者通常是高收入者和赶时髦者,他们对商品品牌往往非常敏感,名牌形象一旦受损,他们就可能放弃购买此类商品,而转向购买另外的名牌。新一代的消费者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求名心理一般来说最多表现在人们对轿车、服饰、烟酒等品牌的追求上。(三)好奇心理。在购买商品时,追求新奇、特别,注重所购商品要与众不同。新奇的商品交易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兴趣和欲望。这类消费者通常是比较年轻的,大多数为在校学生,他们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有很大的好奇心,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并不注重商品的实际用途和价值(四)习惯心理。在购买行为中往往是凭自己的习惯不加选择地购买商品,主要体现在日常用品的购买中。在消费者长期使用的商品中,一般都有自己喜爱的或用惯了的日常用品,只要需要,往往不加思索就购买了。(五)同步心理。指消费者受相关群体购买行为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从众心理。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往往希望与周围的相关群体保持同步,所以大众化的商品容易产生同步购买心理。像vcd、电脑等产品刚出现不久,就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一种心理:“你有我也要有”。这样就使得这类商品在新生阶段非常畅销,一旦达到普及就会马上衰退下来。这就迫使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开发高一级的新产品,以寻求另一种生存方式。(六)求美心理。即对美的产品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长盛不衰的购买心理,因为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被精美的商品所吸引而不由自主的买了下来,即使是消费者本身并不需要的商品,但由于它的可爱和美观使人们想把它占为已有,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有这种经历。三、新时代的消费心理对营销产生的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成功的营销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告宣传以及营销人员的营销技巧等,但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因素。许多企业与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消费者心理,而使看似巧妙周详的营销策划功亏一篑。在美国曾发生一场速溶咖啡(instant coffee)与普通咖啡(regular coffee)的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尽管速溶咖啡具有明显的优势,广告费用也远远超过普通咖啡,但速溶咖啡的生产厂家却发现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对于消费者这种非理智的抵制行为的原因,许多人认为人们不喜欢速溶咖啡的味道。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注定速溶咖啡销路不畅,生产厂家就无可奈何了!但生产厂家并不相信上述研究结果,他们猜想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一猜想为随后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曼森海尔所作的一项动机研究所证实。曼森海尔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速溶咖啡的主妇一般被认为懒、缺乏计划,不是个勤快的妻子,而用普通咖啡的人则很少被这样看。又如中国“红豆”服装企业集团在海外的企业名称译作"love seed"而不是直译的"red seed",这个名字的变换很好地将该企业品牌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含义传达给了海外消费者,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常有其深层原因,且这些原因有时是不易被察觉的。由于这些深层原因对商品销售有极大影响,因此要想成功营销,营销人员就必须去探测这种深层原因。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1 消费心理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综述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D·斯可特发表了《广告心理学》一文,将心理学首次应用到广告活动中,开辟了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先河。在以后的一段时期,美国许多心理学家根据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积极从事有关消费问题的各项心理研究与实验。1908 年,罗斯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38 年,欧内斯特·迪士特提出了消费动机理论的实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及后来陆续问世的《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等,都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消费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为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是以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心理学分会为标志的。在这以后,相继出现了《广告研究》和《市场研究》杂志,推动了消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传播;美国一些大学和研究生院开设消费心理与行为课程,确立和强化了消费心理学在心理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地位。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该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独立的消费心理学学科体系开始形成,许多大企业也附设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如为顺应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开始注重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消费者提高消费能力并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研究因素也由以前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等转入需求、动机、个性、群体社会规范等社会因素的研究,同时研究也由定性分析转向了定量分析,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定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将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对该理论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尽管也有针对我国市场特点进行的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2 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表现2. 1 需求及动机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需求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课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各种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 个层次。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求,每个人都会首先寻求满足他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即主导需求,而这个需求形成的驱动力就是他的行为动机。根据心理学家分析、统计,目前约有600 种各不相同的购买动机,而常见的有:追求实际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动机, 追求商品新颖的求新性动机,追求商品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求美性动机, 追求物美价廉的求廉性动机, 以仿效和同步为核心的从众动机,以显示个人地位和名望的求名性动机等。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只有准确驾驭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针对性地引导其消费,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消费者青睐。2. 2 感知觉等感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不仅包括颜色、温度、光线、气味、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感受,还包括将各种感受联系和综合,进行综合反映的知觉。消费者判断一件商品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而过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因此,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生产厂家和营销人员要利用各种手段增大商品对顾客的刺激,如在产品设计或商品会展时,可利用感觉对比效应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进而达到商品销售目的。消费者的知觉具有主观选择性,只有对消费者有利,并使他们感觉到有兴趣和喜爱的商品或信息,他们才会购买或关注。因此,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对商品的性能、用途等做重点介绍,加大商品对消费者的刺激,使消费者迅速、优先地感知企业产品,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同时利用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及形象的认同,加大对企业其他商品的宣传,促使其重复购买,建立并强化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2. 3 记忆、学习、信念和态度等理性认识在营销活动中的表现记忆是消费者认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心理要素。在消费实践中,消费者感知过的广告、使用过的商品、光顾过的商店等在一定条件下能重新再现。消费者记忆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商品二次销售的成功与否。如在商品的设计和包装上要便于消费者的形象记忆,营销人员的服务态度要尽可能诱发消费者情感记忆等。只有有效唤起消费者的购买记忆,才能促进并强化消费者再次购买行为的完成。学习是指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多种渠道、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的过程。如消费者对一品牌一旦形成偏好,需要时便会百般寻求该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心理学家认为这种顾客忠诚或重复购买主要应归因于后天经验即学习强化。态度和信念是消费者对某事物所持的持久性和一致性的评价、反应和看法。如某个体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态度决定了某品牌香烟对该消费者没有吸引力或有很少吸引力,该人就不应划入香烟消费者群体,企业也应投入少量甚至不投入精力在该个体身上。3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3. 1 产品创新应符合消费者心理营销活动最终要实现企业产品和消费者货币资源或其他资源的交易完成。企业要想促进该活动的顺利完成,首先应从产品创新方面下工夫。产品创新包括产品设计、命名、商标、包装等方面的创新。3. 1. 1 产品设计。要顺应“多功能、自动化、绿色、健康”等消费观念的发展趋势,在产品设计上既体现消费者审美效果和个性特征,又体现时代潮流和流行时尚的趋势,在新产品推广上,则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宣传新产品性能、特点及使用后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优越性、科学性,消除消费者安全顾虑。3. 1. 2 产品命名。要根据消费者便于记忆、名实相符、引人注意和避免禁忌的心理特点,按照商品主要效用或主要成分、产地、人名、造型、吉祥物、美好事物或寓意、外文音译等命名,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3. 1. 3 商标设计。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提高美誉度和促销力:个性鲜明,富于特色,造型优美,文字简洁,具有时代气息和顺应不同国家、地域、民族或宗教心理习惯等。3. 1. 4 包装方面。实施数量差别包装策略、方便包装策略、配套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等级包装策略等,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包装策略。3. 2 价格制定瞄准消费者心理目标价格是关系买卖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最敏感的因素。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既要能让消费者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在定价时,根据消费者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可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知觉差异采取尾数定价法即制定一个带有零头数的价格,使价格的最后一位数是奇数或者接近零,如98. 99 等;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利用消费习惯如对特殊数字的敏感好坏制定不同的价格。在价格调整时期也应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必要时及时附以说明解释。3. 3 营销环境及渠道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习惯消费者购物活动的完成与购物环境的舒适与否、布局合理与否、营业人员仪表的得体与否密切相关。好的购物环境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近年来,西式快餐店风靡我国快食消费品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类快餐店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而言舒适便捷,营业人员服务态度使人愉悦,消费者欣赏并愿意在这样惬意舒适的环境中消费,这点非常值得国内快餐店甚至其他商业企业经营者借鉴和学习。在渠道选择上,也应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选择购物方便快捷的店面,分时段或分区域销售不同的产品,使消费者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买到适当的产品,提高消费者购买后的满意度,刺激其重复购买。3. 4 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开展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唤起和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可分为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必须有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全方位开展活动。成功的广告必须从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入手,突出商品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鲜明特点,确立商品在竞争中的方位,广告设计上应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力求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吸引,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顾客对企业及产品的良好态度,赢得长久信赖。人员推销上,企业必须加强对推销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其在推销过程中掌握顾客心理,善于观察、分析,突破营销障碍,同时强化售出商品的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营业推广上,企业可以从消费者对产品安全顾虑的角度入手,采取免费品尝、试用等方式消除消费者疑虑情绪,利用消费者侥幸心理,采取有奖销售,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等,或以折价优待、以旧换新、购物积分等手段,刺激重复购买等。公共关系上可采用新闻、户外广告、公益活动、突发事件的完满解决等手段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参考文献[1 ] 田义江,戢运丽. 消费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 - 15.[2] 温孝卿,史有春. 消费心理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7 - 38.[3] 李小红. 市场营销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15 - 120.[4] 何善秀. 浅析消费者心理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 ]. 商业时代,2007(2) :23- 24.[5] 周源源,周扬波. 探悉消费心理学在增强广告中的作用[J ]. 商场现代化,2005(4) :91 - 92.

消费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消费者的知觉、学习、决策、需要、动机、个性和态度等心理过程和特点。正是这些构成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要受到社会阶层、家庭、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例如,运动员的穿着打扮与文艺工作者便迥然不同;城市人与农村人的消费行为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社会阶层、家庭、文化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该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诞生和发展都与商业活动密切联系并为它服务。因此,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在诸如新产品的开发与扩散,广告、产品包装、价格的设计与确定等市场策略上的应用,自然也是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消费行为一直受到众多经验科学家的注意,他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积累了许多实证资料,为建立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打下了基础。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心理学、广告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等。 心理学、广告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是广告与消费心理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这些学科在消费行为领域中的渗透,不断引出一些重要的理论见解。这些理论见解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性的和非理性(情感)的。 购买行为的理性观点认为,消费者要获取必要的信息,再仔细地衡量可供选择的物品,然后才从理性上作出购买的决策,实现购买。属于这类观点的有“经济人”、问题解决或决策,回避风险和学习等几种理论。 “经济人”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完全根据现有的有关信息,而没有明显的个人努力。消费者的需要是稳定的、实在的,也就是说,购买的物品是为满足消费者生理上的需要, 在选购物品和确定购买场所上总是明智的、细心的。 问题解决或决策理论是假设消费者不完全具有可供选择的信息,而获得这些信息需要花费精力。消费者的需要不完全稳定、实在。多数购买活动包含着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冒险性。买主总是仔细地利用选择物品所需要的信息,以达到需要的满足。 回避风险的概念也是把消费者看做是决策者。它试图通过决策过程来解决购买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消费者很少具有可供选择物品的信息,而不得不面临购买后果的颇大不确定性,在购买时必定冒风险。它把消费行为看做是对含有风险的购买决策所作的理性反应,把挑选活动解释为使冒险减少到最小的一种努力。 学习的概念是根据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理论提出的。依据学习的理论,消费者主要从他们的实际购买产品和劳务的体验中得到学习,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他们的购买习惯模式,从而使购买过程简化。 购买行为的非理性观点认为,消费者对于多数产品缺乏应有的信息,许多消费者不愿费精力去比较、评价可供选择的物品。它强调购买活动是满足情感的、非实体的需要。属于该理论见解的有心理分析、社会活动、冲动和随机挑选等。 心理分析的观点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常常不为自己察觉,因为其真实动机隐藏在消费者的内心深处(无意识层)。消费者的行为是很难预测的,甚至是难以解释的。持此观点的人主张物内亦有精神。消费者把自我投射到各个商品中,即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项目成了自己人格的延伸部分。 社会活动的概念指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并受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影响。群体中的成员都可能需要某种或某些产品。因此,某些物品成了反映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地位的象征,而购买也便成了带有象征性的社会行为。 冲动的观点是把购买看做是事先无考虑、无计划、即刻产生的活动。这种没有想法、不去寻求信息进行的购买被看做是非理性的。 随机选择的概念认为,许多购买是琐碎的,而且彼此间的商品差别甚小。购买最好解释为随机的活动。

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研究论文

百度文库中有很多呀。工商管理历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同学们的选题应当与此有所不同,也可是全新选题。)参考题目:01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广东省缺工情况的探讨与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品牌经营误区及创名牌战略研究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中出现的代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山古镇灯饰的产业发展和品牌化发展探析盐步内衣专业镇产业组织发展的模式研究保险式用血管理模式探讨珠三角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中小企业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珠三角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研究员工绩效管理与广东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有效完善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探讨中小型民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竞争策略从“健力宝股权风波”看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现代电子邮件营销问题及其解决途经房地产泡沫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其相关对策中小企业开展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广东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移动通信价格战的起因及对策分析试论企业管理中情感管理的若干问题浅论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佛山现代物流发展瓶颈与突破中式快餐企业连锁经营的选择与运作现代信息产品营销战略与定价策略探讨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新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品牌定位与企业广告效果研究中式快餐业的选择与营运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现状及对策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家电业分销渠道变革与渠道管理策略企业家的角色与人格魅力研究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虚拟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探析从“小灵通”看电信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珠三角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Email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泛珠三角税收工作研究企业危机公关的对策与处理原则浅探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与对策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研究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髙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潮州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佛山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及探讨基于协同平台的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论我国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转型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管理层更新机制研究平衡记分卡在激励员工中的运用民营企业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市场营销下消费者行为变化及应对策略浅谈我国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浅析我国城市经营及发展对策02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网络营销的若干问题的对策研究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对策网络经济时代消费需求的变化及营销战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分析国有企业公司化进程中“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对策论“政府因素”对民营企业决策的影响广东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基于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看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试论企业广告管理策略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企业内部管理沟通问题与对策研究论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对其决策的影响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浅谈民营企业文化的误区及其对策企业管理的新思维--人本管理企业组织扁平化对其管理的影响分析电子商务下的网络营销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战略中的广告创新佛山民企二次创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与构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与对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与库存管理浅析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小企业集群式技术创新问题研究佛山民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家族式经营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与创新广东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提升大中型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顺德家具行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广东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珠三角区域品牌发展研究关于珠三角专业镇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创新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思考广东企业品牌建设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试论领导魅力对中小企业管理的影响力中小企业面临的培训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美、日、德三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现状及对策研究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我国百货店的经营状况及创新研究试论广东省民营企业发展策略家族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思路论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节约能源的研究试论知识经济下的营销创新试论广东企业虚拟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论医药保健品营销管理高端民营企业ERP系统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及对策我国绿色营销问题探讨民营企业人本管理的现实问题及解决途径民营企业家素质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我国企业领导问题的探讨浅谈现代企业持续沟通从民工荒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民营企业人才战略误区与对策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结合的探究关于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及其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研究试论人才流向外资企业原因及对策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研究公司高层管理者腐败的根源、特征与对策浅析企业品牌的建立与管理试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新产品的开发及其推广佛山市陶瓷企业竞争优势与价值链战略分析中小企业人才策略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中国搜索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中小型民营企业引才、留才对策广东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佛山中小企业文化现状与对策房地产行业客户关系管理探讨珠三角专业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试论顺德零售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浅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形式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我国连锁经营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品牌危机成因分析与对策探析以人为本--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小企业绩效考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及营销策略分析珠三角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其对策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佛山产业升级问题研究外资企业经营当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可行性,障碍及对策试论佛山纺织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成长研究现代企业内部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机制的探讨可以研究的方向:1、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方法2、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3、企业管理中认同的研究4、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5、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探讨6、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7、组织结构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构建8、企业购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之研究9、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0、家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11、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12、谈电子商务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影响13、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展网络营销14、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理性思考1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6、加强民企品牌形象建设的探讨17、谈品牌寿命18、浅谈绿色营销19、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20、关于企业员工无效率流动的博弈分析21、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2、企业使命与员工绩效关系探讨23、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2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25、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26、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7、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28、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29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32、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探析33、中国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研究34、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35、浅谈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6、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3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8、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借鉴39、浅析物流危机管理40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41、关于做强中小流通企业的方略思考42、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43、谈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44、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45、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4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47、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探讨48、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49、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50、论组织发展与变革51、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52、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53、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54、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55、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56、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57、论企业战略联盟58、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59、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60、关于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探讨61、中外企业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比较62、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63、论企业核心竞争力64、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的研究65、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66、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67、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68、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69、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70、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71、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72、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7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74、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5、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6、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77、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78、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79、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80、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81、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82、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83、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84、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8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86、论管理创新87、中国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初探88、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89、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90、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91、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92、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93、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94、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95、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96、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97、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9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99、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100、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101、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102、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10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104、品牌战略与对策105、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组研究106、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107、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8、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109、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110、浅析ERP与中国企业管理111、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113、我国公司监事制度之初探114、论企业定价115、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116、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研究11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118、关于提升梅州工业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119、关于提升梅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120、梅州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①与书为友,天地长久。(某丛书广告)②皮革天地,迷人世界。(皮货商场)③得之于莺飞草长的天时,得之于土厚天高的地利!(房地产)以上广告词都含有天地一体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自然流露,都能引起我国受众特有的感受和共鸣,容易激发人们的消费欲。强调群体、贬抑个体是中国哲学观念的另一重要特征。如汉语包括广告语言从大到小的表达顺序正是这一哲学观念的体现。又如我国的大多广告词十分精辟,往往以寥寥数语勾画商品或服务的特征、特点和优势,注重创造其总体形象,一般不很注重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优点的重墨细腻的描述。我国广告存在不突出个性的现象,这似乎也与中华文化中追求群体一致性,反对个体特殊性的传统思想有所联系。与此相反,突出个体和个性是西方哲学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包括广告英语从小到大的表达顺序则是这一哲学观念的具体反映。如,英语广告特别注重对产品或服务的特性、特征进行缜密入微的重墨描述,特别突出其个性与众的不同之处。广告语篇,与形象优美的插图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把商品的个性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巧妙而自然地将商品的价值转移到商品购买者身上,着力创造美满理想的生活氛围,把受众诱入引人入胜的境界,让消费的念头油然而生。这样的广告在西方处处可见,在我国则较为罕见。这种差异同中西各自的哲学观念和物质文明程度紧密相联。整齐、对称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形成的一个哲学观念。我们知道,许多客观事物都具有整齐对称特征。人类各门学科包括建筑、美术都反映出这一特征。语言,包括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当然也表现出这个特征。中文广告中应用频繁的对偶式四字句就是整齐、对称的范例。如“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这样的四字句构成的对偶句非常整齐对称,符合中国人的表达和欣赏习惯。此外,中文广告中的许多广告词都是文字工整、结构匀称、琅琅上口的广告金句。如:④甜甜大白兔,宝宝心爱物!(白兔糖);⑤追逐美丽画面,留下永恒回忆!(照像机)英语广告篇章也讲究整齐、对称。为数不少的广告标题和广告口号都是整齐、对称的句子。试看一例:⑥A business in millons,a profit in pennies.众所周知,英语广告篇章中的排比句俯拾即是,其中有些音节大约相等、结构颇为工整。如:⑦Earth is a person to be cared for Earth is a home to be managed…另外,英语各类广告中时尔可见短语排列式语篇。英国语言学家(1966:95)称之为block language(块式语言)。短语排列式广告篇章文字整齐,结构匀称,意思清楚,一目了然,给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短语排列式语篇在中文广告中也屡见不鲜,可能是受西方广告的影响吧。整齐、对称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正确认识,它反映在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整齐、对称也是广告修辞特点之一。中文广告最讲究整齐对称,很少运用参差、错落、残缺等艺术手法,这大概是因为我国人民对整齐、对称的偏爱吧。西方广告既采用整齐对称的结构,又好用参差、错落、残缺等艺术手法,具有多姿多彩、含蓄隽永的效果。显然,中西广告的艺术手法与各自的文化传统包括哲学观念息息相关。二、思维模式与广告语言思维模式与语言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思维模式自然而然对广告语言的运用和接受产生影响。广告语言必然反映和影响思维模式。具象性是世界各民族的思维特点。人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喜欢具体、形象、直观的语言。广告语言充满修辞格,通常非常生动形象。如:⑧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航天电冰箱广告)⑨书为山谷,笔为径。(某彩色笔广告)⑩把柔媚浇在身上。(香浴乳广告)以上第⑧例含有明喻辞格,产品的特性和功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第⑨句包含两个暗喻,书比作山谷,笔被喻为山径,清楚易懂。从暗喻可知,笔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小路,是摘取知识之果的必备工具。第⑩例巧妙地将产品形象化为“柔媚”,制造了极柔极媚的体验,浪漫娇妩,极富诱惑力。英语广告措词也讲究生动形象。例如:(11)Breakfast without orange juice is like a day without sunshine.(12)Goldstar is the brightest star in electronics.上面第(11)句是个典型的明喻句式,第(12)句是个典型的暗喻句式。语言生动,意境鲜明,产品功能、公司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令人怦然心动。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特点之一。英汉广告大量使用比喻比拟等辞格来创造鲜明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以便富有感染力地宣传商品或服务的特性,从而大大增强英汉广告功能。人类思维模式的另一特点是模糊性。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正是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特殊体验。尽管广告语言首先要求简明易懂,但恰到好处的模糊性、意会性,可使广告语言富于联想,回味无穷,大大增加广告的艺术感染力。汉语广告的模糊性常常在于运用精辟的言词巧妙的表达法或恰当的修辞,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地创造商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例如在杉杉牌西服的电视广告里,一位男士身上所穿的漂亮潇洒、楚楚动人的西服引起了众人的羡慕。一对情侣在喝饮料,小伙子羡慕地盯着这身西服,惊异地说:“杉杉牌西服!”他的女友立即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要太潇洒!”言外之意丰富而生动,十分耐人寻味。西方民族的思维模糊性在英语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模糊性似乎跟汉语广告一样常见。英语广告的模糊性表现在好些方面,但主要在于利用双关(pun)、含蓄比较(implied comparison)等修辞手段或使用别出心裁的表达法来描述商品或服务的具体特性、特征和优点。如:(13)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fills you up and givesyou lots of go.(Leech,1966:185)该广告词包含双关语:go nuts( = become crazy)中的nuts与其前面的the nuts(坚果)均构成语义双关。显然,双关语表里双涉,一举两得,富于联想,灵活机动,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广告产品的特性与功能。可见,广告语言的模糊性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生花妙笔。语言的模糊性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系统之中。广告的模糊性不但存在于广告文字中,而且存在于广告图像中。模糊的广告语言和插图给受众提供广阔的想像余地,诱发人们的想像思维,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联想,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广告心理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心理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尝试用广告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使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广告般效应,可以始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记忆,得到开发,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理学、广告、消费者、应用

“广告是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广而告之特定的受众(消费者)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其兴趣并诱导其购买的一种推广和介绍的活动”。要想广告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深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了解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对待广告的态度等,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心理渴望,从而诱发其购买行为。所以在广告的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是必要的。

1、广告的心理功能

根据广告心理学研究,一则广告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使消费者对商品发生兴趣,认识和了解商品,在此基础上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增强购买信心,最后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2、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应用

怎样的广告才能激起消费者的欲望,促使消费者能持久地购买该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呢?这就需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下面我们分析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运用。

注意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大多是从广告中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的重要问题,是广告产生效应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不随意注意是指既无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广告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起消费者的不随意注意。

广告的新异性。人们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对生动形象的东西记忆深刻。人们的好奇心总是促使人们做一些尝试。新颖的广告,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一下子注意到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并留下深刻的映像。

增加刺激物的运动与变化。大量的心理实验与生活经验表明,动的或变化着的物体远比静止的、不变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街道上很多电子灯牌都把字设置成闪烁的形式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感知觉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联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雪碧广告中大量使用蓝、绿等冷色调,并且由人物喝完雪碧后仿佛投入水中的畅快感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所要传递的雪碧特色。

知觉的整体性在广告中运用

知觉的整体性即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到它时却能依据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1)晕轮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晕轮效用,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对别人已有的了解对别人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就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2)形状知觉中的眼动研究对广告设计的启示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时的心理活动。

记忆理论对广告的指导

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必不可少的条件。

利用形象记忆优势

产品的广告词应尽量简单明快,朗朗上口,这样可以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就容易记住。如雪碧的“晶晶亮,透心凉”,娃哈哈的“爱的就是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让人们很容易记住产品,为下一步购买做好了铺垫。

鲜活性效应

鲜活性是指当人们在面临解决问题或者作决策时,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的情景有关的信息,因此,越是容易获取的事情,越是会被人们利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而信息或事情的鲜活性就是强烈影响信息获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很多产品的广告(特别是一些药品广告)都是请用过产品的人现身说法,单单一个人的实力就可以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观点。

避免遗忘

在广告学习中,干扰是指消费者在广告学习和回忆的这段时间内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影响。广告制作要简洁明了,减少广告材料的识记数量;广告信息要适当重复,便于消费者巩固并加强记忆;设置鲜明特征,完善广告内容等等。

3、结论

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商家吸引顾客,销售商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广告的制作以及传播应以正确认识人的感知特点、注意特点、记忆特点以及态度结构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引起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兴趣与关注,改变人们的消费态度,并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卖出商品的作用。

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就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而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就要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入手。大量的实践证明,消费心理学不仅影响广告的关注度,还影响其宣传效果。就其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对于某种事物的反应作为对象,涉及范围广。而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市场产品营销领域,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学的结合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我们在选址房屋装饰的色调时,就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颜色,阿里增加家庭的温馨感。广告设计要巧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广告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广告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虽然大量的广告播出,但受到人们关注的广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为此,产品的广告设计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来获得观看者的满意,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广告要短小,并且要持续进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持续的注意。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使其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引发内心情感参与广告的设计思路中,激发起购买欲望。消费者心理学是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将其以广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后,要发挥广告的作用,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消费者将条件转化为成熟的购买行为。广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其创意,在以往的广告设计过程中,很多广告并为体现出产品的真正特点,让观众茫然。并且很多广告甚至丢掉了主体,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从根本上分析,这一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正确使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购买动机,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刺激消费。广告并不是铺张浪费,要做到点上。如脑白金的广告,采用的就是消费者经常看电视的心理,虽然没有找明星代言,但脑白金的广告通过反复播出的方式,长期以往就会影响消费者心理。当然也有未关注消费者心理而让其产生反感的广告。

2、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影响

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度

广告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从消费者的注意力上出发,在消费心理学的影响中,广告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说,消费心理学对于广告的作用就在于将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广告设计的创意的突出就可以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将创意及时,有效的传递出去。再这一点上,广告创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彩色的物体比黑白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大物体比小物体更引人关注等。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广告的设计要始终把传递产品信息放在首位,竞争也是广告作用凸显的关键。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广告,就是相关的,肯德基借助麦当劳的力量就可以凸显自己的作用,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样的广告还体现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中,两种产品通过多年的竞争,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很多广告都是通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来提高广告的消费意识。

促进消费者记忆

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同时,要关注广告对于消费者的记忆的印象,一个广告虽然引起了注意,但如何不能长时间记忆,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的几率并不高。我们从策略角度分析,要使消费者记住广告,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广告要使用尽量短的语言,很多广告商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但事实上,越简短的语言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记忆,并且在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不可能记住非常长的广告语言和广告情景。其次,广告语要善于使用韵律和节奏。这会使消费者更富有节奏感,使消费者能够有机会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广告词变得经典,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广告还应使用更多的联想手段,尤其是广告的趣味性,增加趣味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实事求是,增强广告可信度

广告之所以很难欢迎,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实中的广告很多存在虚假成分,让消费者对其它广告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为此,广告要抓住消费者的基本心理,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广告的可信度。注重广告的效果,首要问题是不能过分的扩大广告的反应,而是要具有权威性,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转化为消费行为。第二,使用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宣传。尤其是当新产品问世时,广告是十分重要的,单纯的宣传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要适度,做到逐步渗透,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减少其顾虑。

3、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广告的真实性也在受到质疑,要提高广告的质量上,要注重消费心理学的运用,通过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发挥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促进广告的作用发挥。

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内容涉及心理学和广告学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其专业知识,还会使课程枯燥无味,无法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学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广告心理学为中心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利用成员互动促进学习,从而协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知识经验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从而建立同类问题的解决机制。这种教学活动将自学与协作、小组交流与教师辅助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增强其合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1.分组。分组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特长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各小组组长,小组内部讨论分工。

2.授课。教师采用课堂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授广告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概念,使学生对广告心理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汇报某一成功的广告案例。各小组按照组内分工分头收集整理资料,并把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形式不限)。教师和其他小组一同给汇报小组评分,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点评或提问,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综合点评。

4.效果评价。课程结束时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学生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对该课程的满意度等。

三、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效

1.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不同于以往沉默的课堂,在此次广告心理学教学活动当中,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堂学习气氛格外活跃。在此次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工合作,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另外,这一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真正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学生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课程结束时,班级学生间的交流增多,班级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高,对小组合作学习法有着较高的接纳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根据此次实践教学的情况,笔者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各成员的有效互动。因此,每个小组都应由不同水平的成员组成,合理划分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虽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也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提供有效指导。

最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进行有效评价,评价结果既要反映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要反映小组合作的效果。

有点大众化 瞒目性

消费心理和广告研究的论文

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摘 要:老年消费者群体,与其他几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比较起来,有其自身固有的消费心理,对其消费心理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企业在此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老年消费者 消费心理 策略

一、引言

据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老龄化问题显现出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看到一个资料,在我国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二亿,相当于日本和印尼人口的总和。站在营销的角度,这一人口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市场营销机会,若要有效地把握这一机会,应对老年消费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展望,以此作为制定与调整营销策略的依据。

二、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1、消费习惯趋于稳定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趋于一种稳定的态势,岁月的磨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自己认准的事物、态度比较执着。对消费新潮显得比较木讷、迟钝,往往以一种审视的态度,看待周围的消费事物。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七十年代正是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年轻人。他们对当时市场上的新事物,如上海产品中的中华牙膏、扇牌香皂、春雷收音机、凤凰自行车、绿叶衬衫、百雀羚护肤霜等等,在消费上引以为荣。目前虽已进入暮年,对这些牌子中的某些产品,仍然一如既往的喜爱。这就是形成的消费习惯所导致的,时光的流失,这种消费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消费追求实用价值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选购时的第一考虑的问题。这类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品讲究方便实用,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消费品颜色、式样如何、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高、包装是否华贵,没有刻意的追求。如宜昌本土的“步步升”布鞋,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从式样上看,已是土得掉渣,年轻人是不屑一顾的,但老年消费者却如获至宝。因为这种鞋穿在脚上舒适、透气、轻便,这一固有的产品特点,致使该产品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老年消费者的踊跃购买,一度时期还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3、追求消费品的便利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消费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机能呈下降趋势。某些消费品,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如电脑、手机等,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土的三峡商报曾刊登了一篇读者署名文章,标题是“智能手机,中老年人玩不转。”真实的刻画了老年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消费品的易学易会,操作方便,减轻体力和脑力的负担,是老年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

4、消费需求结构呈现变化

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质的下降,抵御疾病能力的减弱,导致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穿着类及其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量则呈下降趋势。因为这类消费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磨砺,越来越变得务实多了,青年时代的那种追求流行、时尚的消费心理慢慢地淡化了。比如,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发现一些健身用品(如健身椅、健康床等)经营的商户,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采用免费体验的促销方式,由此吸引更多人前来参加体验,其中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年消费者居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做法,使体质得到增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补偿消费日益凸显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经历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的六七十年代。消费生活中的吃饱穿暖,是人们非常满足的一个消费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青年人成了这一消费新生活中的主力军。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不逢时的失落感,若不再加入到这一消费新生活之中,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因此,对过去消费生活中不满足的补偿,成了当下老年消费者的一种主要消费心理。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老年消费者的补偿性消费,比较突出的表现出来。人们穿亮丽的服装,蓄时髦的发型,以至于一些老年消费者,从背后看,人们误认为是年轻女性。甚至有些老年女性消费者,拉着自己的老伴,走进婚纱摄影楼,补拍婚纱照,为自己的婚姻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都是补偿消费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三、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需求,企业要深入到这一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中,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

1、产品策略

企业应根据老年消费者对消费品求实、求便的消费心理,开发出适合老年消费者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比如食品,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不好,消化能力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品,应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特点。服饰方面,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四肢活动能力差,企业为其提供的服饰,应具有舒适、透气、实用的特点。用品方面,老年人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低,企业为其提供的用品,特别是手机、电脑、以及健身用品,应做到使用说明书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企业并能给消费者提供使用前的演示,使用中的手把手的指导,使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使之服务尽善尽美,人们心满意足。

2、价格策略

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价格反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青年消费者,如果是自己看中的商品,价格高低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其价格策略,可实施撇脂定价策略,以迎合他们求新、求美的消费心理。而老年消费者,与其不尽相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求实、求廉的消费心理比较浓,据此,实施渗透定价策略比较适合,以其中低价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已经退休,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其次,过去生活的苦难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勤俭的生活习惯,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老年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人,比如,从白领阶层和知识界退休下来的老年消费者,他们有较高的退休收入,而且追求消费品中的新颖、时尚,消费热情有增无减。据此,企业对这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应提供一些质量上乘,档次较高的高价位老年消费品,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名、求美的特殊消费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大的老年消费者群体中,价格策略应做到因人而异,而不应当是一个单一的模式。

3、广告策略

广告是宣传与介绍商品的一种形式,相对于青年消费者群体,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下降,对广告中的产品,其接受的兴趣要远远地低于青年消费者。据此,广告策略的运用,要与老年消费者的认知度做到吻合。人上了一定的年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变弱了,生活节奏变慢了。因此,涉及到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品,其广告的制作,如电视广告,应尽量避开情绪激昂,快节奏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叙事式的,对话般的,家人团聚式的。如保健品中的品牌“黄金搭档”,其电视画面是一位老大爷,背着自己的孙子,拾级而上的身影,说明老大爷身子骨硬朗,又显得温馨备至,同一个年龄层的老年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个产品。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告策略的运用,不仅仅要具备真实性,更应该具有艺术性,具有了这二种属性的广告宣传的产品,才能够成为人见人爱的产品。

4、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与售后三个方面。比如:老年健身用品中的健身床的销售,售前服务是销售人员给有兴趣的老年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以及给人们所带来的利益,使人们对该产品进入认知状态,为购买获取第一手资料。售中服务是销售人员让老年消费者在健身床上作消费体验,使之产生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消费心理。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多次的、不间断的体验,感觉良好,似乎身体上的不适感有较大的缓解,由此,不惜破费,把这张床搬回家,自由自在地体验,企业实现了销售的目的。售后服务,即销售人员给这一类型的消费者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并进行使用时的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人们打心眼里感激你,并通过免费的义务宣传,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企业带来营销效益。

综上所述,重视对老年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根据老年群体特殊的消费需求,开发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并不断地扩大这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使老年消费者市场和其他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市场共同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广告心理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心理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尝试用广告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制作,使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有广告般效应,可以始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记忆,得到开发,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理学、广告、消费者、应用

“广告是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广而告之特定的受众(消费者)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其兴趣并诱导其购买的一种推广和介绍的活动”。要想广告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深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了解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对待广告的态度等,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种心理渴望,从而诱发其购买行为。所以在广告的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是必要的。

1、广告的心理功能

根据广告心理学研究,一则广告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使消费者对商品发生兴趣,认识和了解商品,在此基础上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增强购买信心,最后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2、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应用

怎样的广告才能激起消费者的欲望,促使消费者能持久地购买该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呢?这就需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下面我们分析心理学原理在广告中的运用。

注意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大多是从广告中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的重要问题,是广告产生效应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不随意注意是指既无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广告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引起消费者的不随意注意。

广告的新异性。人们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对生动形象的东西记忆深刻。人们的好奇心总是促使人们做一些尝试。新颖的广告,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一下子注意到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并留下深刻的映像。

增加刺激物的运动与变化。大量的心理实验与生活经验表明,动的或变化着的物体远比静止的、不变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街道上很多电子灯牌都把字设置成闪烁的形式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感知觉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联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雪碧广告中大量使用蓝、绿等冷色调,并且由人物喝完雪碧后仿佛投入水中的畅快感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所要传递的雪碧特色。

知觉的整体性在广告中运用

知觉的整体性即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到它时却能依据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1)晕轮效应在广告中的应用

晕轮效用,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而往往是根据对别人已有的了解对别人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就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2)形状知觉中的眼动研究对广告设计的启示

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时的心理活动。

记忆理论对广告的指导

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必不可少的条件。

利用形象记忆优势

产品的广告词应尽量简单明快,朗朗上口,这样可以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就容易记住。如雪碧的“晶晶亮,透心凉”,娃哈哈的“爱的就是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让人们很容易记住产品,为下一步购买做好了铺垫。

鲜活性效应

鲜活性是指当人们在面临解决问题或者作决策时,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的情景有关的信息,因此,越是容易获取的事情,越是会被人们利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而信息或事情的鲜活性就是强烈影响信息获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很多产品的广告(特别是一些药品广告)都是请用过产品的人现身说法,单单一个人的实力就可以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观点。

避免遗忘

在广告学习中,干扰是指消费者在广告学习和回忆的这段时间内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影响。广告制作要简洁明了,减少广告材料的识记数量;广告信息要适当重复,便于消费者巩固并加强记忆;设置鲜明特征,完善广告内容等等。

3、结论

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成为商家吸引顾客,销售商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广告的制作以及传播应以正确认识人的感知特点、注意特点、记忆特点以及态度结构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引起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兴趣与关注,改变人们的消费态度,并最终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卖出商品的作用。

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就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而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就要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入手。大量的实践证明,消费心理学不仅影响广告的关注度,还影响其宣传效果。就其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对于某种事物的反应作为对象,涉及范围广。而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市场产品营销领域,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学的结合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我们在选址房屋装饰的色调时,就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颜色,阿里增加家庭的温馨感。广告设计要巧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广告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广告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虽然大量的广告播出,但受到人们关注的广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为此,产品的广告设计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来获得观看者的满意,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广告要短小,并且要持续进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持续的注意。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使其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引发内心情感参与广告的设计思路中,激发起购买欲望。消费者心理学是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将其以广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后,要发挥广告的作用,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消费者将条件转化为成熟的购买行为。广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其创意,在以往的广告设计过程中,很多广告并为体现出产品的真正特点,让观众茫然。并且很多广告甚至丢掉了主体,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从根本上分析,这一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正确使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购买动机,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刺激消费。广告并不是铺张浪费,要做到点上。如脑白金的广告,采用的就是消费者经常看电视的心理,虽然没有找明星代言,但脑白金的广告通过反复播出的方式,长期以往就会影响消费者心理。当然也有未关注消费者心理而让其产生反感的广告。

2、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影响

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度

广告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从消费者的注意力上出发,在消费心理学的影响中,广告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说,消费心理学对于广告的作用就在于将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广告设计的创意的突出就可以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将创意及时,有效的传递出去。再这一点上,广告创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彩色的物体比黑白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大物体比小物体更引人关注等。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广告的设计要始终把传递产品信息放在首位,竞争也是广告作用凸显的关键。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广告,就是相关的,肯德基借助麦当劳的力量就可以凸显自己的作用,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样的广告还体现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中,两种产品通过多年的竞争,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很多广告都是通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来提高广告的消费意识。

促进消费者记忆

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同时,要关注广告对于消费者的记忆的印象,一个广告虽然引起了注意,但如何不能长时间记忆,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的几率并不高。我们从策略角度分析,要使消费者记住广告,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广告要使用尽量短的语言,很多广告商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但事实上,越简短的语言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记忆,并且在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不可能记住非常长的广告语言和广告情景。其次,广告语要善于使用韵律和节奏。这会使消费者更富有节奏感,使消费者能够有机会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广告词变得经典,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广告还应使用更多的联想手段,尤其是广告的趣味性,增加趣味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实事求是,增强广告可信度

广告之所以很难欢迎,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实中的广告很多存在虚假成分,让消费者对其它广告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为此,广告要抓住消费者的基本心理,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广告的可信度。注重广告的效果,首要问题是不能过分的扩大广告的反应,而是要具有权威性,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转化为消费行为。第二,使用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宣传。尤其是当新产品问世时,广告是十分重要的,单纯的宣传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要适度,做到逐步渗透,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减少其顾虑。

3、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广告的真实性也在受到质疑,要提高广告的质量上,要注重消费心理学的运用,通过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发挥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促进广告的作用发挥。

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内容涉及心理学和广告学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其专业知识,还会使课程枯燥无味,无法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学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广告心理学为中心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利用成员互动促进学习,从而协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获得知识经验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从而建立同类问题的解决机制。这种教学活动将自学与协作、小组交流与教师辅助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增强其合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1.分组。分组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特长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各小组组长,小组内部讨论分工。

2.授课。教师采用课堂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讲授广告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概念,使学生对广告心理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汇报某一成功的广告案例。各小组按照组内分工分头收集整理资料,并把自己负责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形式不限)。教师和其他小组一同给汇报小组评分,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点评或提问,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综合点评。

4.效果评价。课程结束时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学生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对该课程的满意度等。

三、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效

1.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不同于以往沉默的课堂,在此次广告心理学教学活动当中,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堂学习气氛格外活跃。在此次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工合作,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另外,这一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真正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学生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课程结束时,班级学生间的交流增多,班级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高,对小组合作学习法有着较高的接纳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根据此次实践教学的情况,笔者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各成员的有效互动。因此,每个小组都应由不同水平的成员组成,合理划分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虽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也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提供有效指导。

最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进行有效评价,评价结果既要反映学生的个人成绩,也要反映小组合作的效果。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培养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帮助大学生调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然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问题。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摘 要:老年消费者群体,与其他几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比较起来,有其自身固有的消费心理,对其消费心理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企业在此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老年消费者 消费心理 策略

一、引言

据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老龄化问题显现出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看到一个资料,在我国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二亿,相当于日本和印尼人口的总和。站在营销的角度,这一人口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市场营销机会,若要有效地把握这一机会,应对老年消费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展望,以此作为制定与调整营销策略的依据。

二、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1、消费习惯趋于稳定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趋于一种稳定的态势,岁月的磨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自己认准的事物、态度比较执着。对消费新潮显得比较木讷、迟钝,往往以一种审视的态度,看待周围的消费事物。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七十年代正是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年轻人。他们对当时市场上的新事物,如上海产品中的中华牙膏、扇牌香皂、春雷收音机、凤凰自行车、绿叶衬衫、百雀羚护肤霜等等,在消费上引以为荣。目前虽已进入暮年,对这些牌子中的某些产品,仍然一如既往的喜爱。这就是形成的消费习惯所导致的,时光的流失,这种消费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消费追求实用价值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选购时的第一考虑的问题。这类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品讲究方便实用,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消费品颜色、式样如何、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高、包装是否华贵,没有刻意的追求。如宜昌本土的“步步升”布鞋,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从式样上看,已是土得掉渣,年轻人是不屑一顾的,但老年消费者却如获至宝。因为这种鞋穿在脚上舒适、透气、轻便,这一固有的产品特点,致使该产品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老年消费者的踊跃购买,一度时期还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3、追求消费品的便利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消费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机能呈下降趋势。某些消费品,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如电脑、手机等,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土的三峡商报曾刊登了一篇读者署名文章,标题是“智能手机,中老年人玩不转。”真实的刻画了老年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消费品的易学易会,操作方便,减轻体力和脑力的负担,是老年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

4、消费需求结构呈现变化

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质的下降,抵御疾病能力的减弱,导致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穿着类及其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量则呈下降趋势。因为这类消费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磨砺,越来越变得务实多了,青年时代的那种追求流行、时尚的消费心理慢慢地淡化了。比如,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发现一些健身用品(如健身椅、健康床等)经营的商户,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采用免费体验的促销方式,由此吸引更多人前来参加体验,其中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年消费者居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做法,使体质得到增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补偿消费日益凸显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经历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的六七十年代。消费生活中的吃饱穿暖,是人们非常满足的一个消费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青年人成了这一消费新生活中的主力军。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不逢时的失落感,若不再加入到这一消费新生活之中,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因此,对过去消费生活中不满足的补偿,成了当下老年消费者的一种主要消费心理。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老年消费者的补偿性消费,比较突出的表现出来。人们穿亮丽的服装,蓄时髦的发型,以至于一些老年消费者,从背后看,人们误认为是年轻女性。甚至有些老年女性消费者,拉着自己的老伴,走进婚纱摄影楼,补拍婚纱照,为自己的婚姻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都是补偿消费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三、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需求,企业要深入到这一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中,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

1、产品策略

企业应根据老年消费者对消费品求实、求便的消费心理,开发出适合老年消费者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比如食品,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不好,消化能力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品,应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特点。服饰方面,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四肢活动能力差,企业为其提供的服饰,应具有舒适、透气、实用的特点。用品方面,老年人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低,企业为其提供的用品,特别是手机、电脑、以及健身用品,应做到使用说明书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企业并能给消费者提供使用前的演示,使用中的手把手的指导,使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使之服务尽善尽美,人们心满意足。

2、价格策略

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价格反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青年消费者,如果是自己看中的商品,价格高低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其价格策略,可实施撇脂定价策略,以迎合他们求新、求美的消费心理。而老年消费者,与其不尽相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求实、求廉的消费心理比较浓,据此,实施渗透定价策略比较适合,以其中低价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已经退休,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其次,过去生活的苦难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勤俭的生活习惯,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老年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人,比如,从白领阶层和知识界退休下来的老年消费者,他们有较高的退休收入,而且追求消费品中的新颖、时尚,消费热情有增无减。据此,企业对这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应提供一些质量上乘,档次较高的高价位老年消费品,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名、求美的特殊消费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大的老年消费者群体中,价格策略应做到因人而异,而不应当是一个单一的模式。

3、广告策略

广告是宣传与介绍商品的一种形式,相对于青年消费者群体,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下降,对广告中的产品,其接受的兴趣要远远地低于青年消费者。据此,广告策略的运用,要与老年消费者的认知度做到吻合。人上了一定的年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变弱了,生活节奏变慢了。因此,涉及到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品,其广告的制作,如电视广告,应尽量避开情绪激昂,快节奏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叙事式的,对话般的,家人团聚式的。如保健品中的品牌“黄金搭档”,其电视画面是一位老大爷,背着自己的孙子,拾级而上的身影,说明老大爷身子骨硬朗,又显得温馨备至,同一个年龄层的老年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个产品。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告策略的运用,不仅仅要具备真实性,更应该具有艺术性,具有了这二种属性的广告宣传的产品,才能够成为人见人爱的产品。

4、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与售后三个方面。比如:老年健身用品中的健身床的销售,售前服务是销售人员给有兴趣的老年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以及给人们所带来的利益,使人们对该产品进入认知状态,为购买获取第一手资料。售中服务是销售人员让老年消费者在健身床上作消费体验,使之产生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消费心理。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多次的、不间断的体验,感觉良好,似乎身体上的不适感有较大的缓解,由此,不惜破费,把这张床搬回家,自由自在地体验,企业实现了销售的目的。售后服务,即销售人员给这一类型的消费者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并进行使用时的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人们打心眼里感激你,并通过免费的义务宣传,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企业带来营销效益。

综上所述,重视对老年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根据老年群体特殊的消费需求,开发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并不断地扩大这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使老年消费者市场和其他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市场共同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

而在如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女性消费者逐渐成为了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女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女性消费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据调查统计,我国女性消费者有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其中当代都市白领女性是众多商家商讨的“黄金群体”。女性消费者数量之多,在购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了解现今女性的消费心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消费心理;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壮大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家庭财务收支有了明显的独立权,并且女性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是大部分购买行为的决策者。经研究表明,中国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性手中,在庞大的消费市场中80%的购买决策通常由女性做出。在我国,从人口上来讲,20~50岁的城市女性消费群体就高达亿人之多。由于在家庭中担任女儿妻子母亲主妇等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为自己购买所需商品,同时还要为大多数的 儿童 、老人等购买商品,成为家庭用品的主要购买者。因此说女性购买群体是庞大的。不同阶层女性在消费中的需求明显不同,因而认真研究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女性消费群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各样的环境刺激,女性消费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女性在消费市场中的消费活动常常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因店家打着“特价商品”的旗号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在服装和美容方面投入和自己收入不相匹配的金钱, 购物时喜欢货比三家, 选择相对最优惠的产品等等。发掘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 对提高销售量和产品质量,降低自身的产品价格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女性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 对于企业增加生产和销售,如何改进产品,研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留住老顾客,开发新顾客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虽然当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社会环境各不相同, 但却统一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心理特征:

(一)消费行为的主动性

很多女性自认为打理家务是理所应当的,她们经常会不自主的关注市场动态,如遇到某些家庭用品市场短缺,便会到多个商店购买,以买到为目的。在逛超市的时候女性会不知不觉的买很多用品,也许当时不需要,但是因为打折或者其他因素而预先购买。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会有计划的提早囤货,一般不会出现断档的现象,表现出很强烈的消费主动性。

(二)消费的实用性心理

如今社会各个工作阶层都能看见女性工作的身影,但是由于女性担任着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角色,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因此,对购买方式和产品的实用性上更加关注,例如,现在很多职业女性会选择网上购物等省时省事的方式,通常喜欢购买速食产品或者冷冻产品等。

(三)消费的品牌忠诚度高

当今女性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已区别于传统女性依附于丈夫的消费理念,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购买高档产品。同时购买名牌产品对女性个人形象的树立和公关关系的巩固都有很明显的推进作用,并据调查众多女性认为名牌产品更具有质量的保证。女性比男性在购买商品方面比较“长情”,一旦选择了某一品牌,将会一如既往的追寻,而且在她们心理觉得只有这个产品适合她,所以女性在选择商品的时候还是更愿意使用老牌子。

(四)消费的攀比从众心理

如今大部分女性都是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女性,在各自岗位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在消费商品时女性朋友间会不自觉的比较谁的服装比较得体,或者谁使用的产品品牌比较响亮,在她们看来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谁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家庭地位比较好,当然就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羡慕的眼光,在心理上自觉高人一等。并且同一阶层的女性中,只要有什么人率先购买某一产品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他人就会跟风似的购买。

(五)消费的心理侧重点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不同阶层的女性来说,消费的目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总的分为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来做调查。未婚女性尤其是年轻姑娘更愿意为自己消费,把自己装扮的时髦靓丽,而且大部分调查研究显示未婚女性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作为个人支出。已婚女性则明显不同于未婚女性,她们因为有过多家庭的责任感,而更多的消费是在家庭,丈夫,孩子,老人身上,逛街时会不自觉的为他们购买商品而忽略了自己。

三、针对女性消费心理而做出的策略调整

根据女性消费的市场重要性和女性消费的众多心理特征而做出了如下几点销售策略建议:

(一)商家调查女性购买的主体商品比例来制定推销方案

商家的推销产品的时候要打出醒目的 广告 术语,在术语上要特别注重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优势的介绍。女性看见商家打着“跳楼价”或者“节假日三折”等营销策略,很容易形成购买行为,促进销售。针对女性购买商品的主体部分,商家可以分需求分批次进货,从而为商家带来最大化的利润空间。

(二)女性商品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功能

现如今女性不仅要兼顾工作还要照顾家庭,所以绝大多数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候更注重这些商品是否经济实用,如一些家庭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是女性在使用。这些商品在设计上要注意细节部分,方便女性使用。

(三)制定针对不同阶层女性及不同年龄女性而做出不同现场推销方案

现在的女性无论是什么阶层的女性都希望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得到顾客是上帝的优待,但是不同阶层女性的消费能力大不相同,销售员在推销商品的时候要仔细区分不同女性的消费需求,从而推销适合她们的商品,进而使她们得到被尊重的感觉。不同年龄的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候的审美等方面各有不同,销售员在推销的时候尤其注意产品的色彩、款式及效果方面,针对她们年龄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策略,进而达到交易的成功。

(四)商家要注重女性顾客的长期效应并作出相应的创新

女性顾客远比男性顾客争取来的快,例如在某一方面让她们有了感受之后,她们就会利用她们特有的表达力,传播力来为商家做免费宣传,然而这些宣传既有效又省时。女性一旦认为此类产品优秀就会一直关注并且希望得到新的产品效果,商家适时的作出产品更新换代,不仅可以保持住原有的女性客源,还可以通过她们获取更多的女性消费者,从而为商家扩大经营范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结论

随着女性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在消费时候应更具有理性,也就是要加强理性化的消费心理。很多女性已经不满足于化妆品或者家用品等小物件上的支配权,她们更热衷于买房或是买车等高品质消费品上占据主导权。但是男性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女性占据一定的优势,所以将来的女性消费应该在不丢失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加强个性化消费的主观判断。

【参考文献】

[1]耿黎辉.消费心理学[M].西安:西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4.

[2]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2008(2).

[3]陈真.女性消费心理研究[J].今日南国( 理论创新版),2008(8).

【摘要】随着女性经济收入和社会身份地位的提高"决定了其具有较为强大的自主消费能力、影响力和巨大潜力,女性消费者追求时尚、注重形象的消费行为特质,正加速消费市场的拓

展,推动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女性消费者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目标群体"。企业营销应充分了解女性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创造性地制定切合实际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关键词】消费心理 经济收入

一、女性消费的主要心理特征

(1)爱美与追求时尚心理。莎士比亚曾说过:“上帝创造女人一张脸,女人又给自己一张脸。”爱美是女性的天性, 这种心理反应在消费活动中, 所有女性都希望通过消费活动既能保持自己的自然美, 又能增加修饰美。她们在购买专用商品时,往往比较强调美的效果, 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态非常注重,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外包装、色彩和艺术美, 重视商品对人的美化作用, 对环境的装饰作用和对人的精神的陶冶作用。而追求时尚心理与爱美心理是互相融通和相互关联的两种相似的心理。女性往往以时尚为美, 所以也可以说时追求时尚理是爱美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她们倾向于时新和先行, 乐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在这类消费群体中,中青年女性较为普遍,尤其是青年女性,比如在校大学生是其中显著的群体。这是一种以追求商品的流行趋势、新颖、奇特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其核心是“时髦”与“奇特”。在女性现代消费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有特色的商品,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穿着类商品和日用商品,常常由于某种原因,在一个地区的一段时间内甚为风行,成为众多女性消费者踊跃购买或积极使用(或穿戴)与追求的对象,一时间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消费趋向。

(2)关心消费的健康和安全的心理。在消费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现代女性更加关心消费以及消费品对自己、家人的健康、安全问题的关心在不断增加。女性的采购消费行为往往占家庭消费的主导地位,在大多数家庭中,整个家庭的日常消费用品多数是由家庭中的女性负责采购,因此,现代社会中,女性们更是会非常重视所选商品的安全性能,及其健康指数。例如,在食物方面,她们喜欢购买绿色产品,自然食品,低脂肪、低胆固醇、多营养食品等;在家居用品方面,她们会更重视其绿色环保健康指数,如甲醛含量是否超标,产品有无任何化学毒副作用等。

(3)自尊、虚荣、求名、攀比炫耀心理。人人都有自尊,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女性消费者更是如此,这种心理在中青年女性中尤为突出,她们在生活上喜欢和人攀比, 总希望比自己的同事、亲友过得更舒适, 显得更富有。她们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在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往往以购买的内容和购买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女性的自尊自重心理表现在购物时,希望得到销售人员的尊重和认同,即使事实不是这样,在购物过程中她们仍会有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当代女性,尤其是家庭收入较高的中青年女性,喜欢在生活中与人攀比,通常喜欢与处于同一收入水平、境况相类似的人做横向比较,她们想要拥有别人别人所没有的。通过追求高档次、高质量、高价格的名牌产品, 来显示自己经济上的富有、地位上的优越、情趣上的高雅,从而得到别人的羡慕和尊重。

(4)方便、实惠心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就业率越来越高,又由于女性担任着家庭和事业双重角色,既要工作、学习,又要从事家务劳动,因此,她们希望能够减轻生活压力,缩短家务劳动时间。所以在购买产品时,对购买过程和使用产品的方便性、实惠性要求日益突出,每一种新的、能减轻其家务劳动的方便消费品(包括食品和生活用品,他们都乐于接受。在商品的实惠性方面,一些中老年女性一般掌管家务,最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来之不易,她们崇尚节俭,精打细算,讲求实用,鄙弃奢华,这类女性消费群体,她们要求所购买的商品能发挥大的实用性效益,尤其是购买基本生活资料时,对商品实用性要求较高。

二、女性消费的行为特征

(1)女性容易受打折、促销、广告等市场氛围的影响。女性消费者在个性心理的表现上具有较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即感情丰富、细腻,心境变化剧烈,富于联想和幻想。温馨的广告提示也会触动女性消费者敏感的神经,产生某种情感而产生不是那么理性的消费行为。她们易于在情感的支配和影响下即时产生对某种产品的喜爱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形成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例如,食品的诱人气味、广告渲染的温馨气氛、服饰的款式和色彩等,都会对女性的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每每商场或超市的柜台前被挤的水泄不通,多半是打折、特价销售。我们常会看到一个本打算去购买洗洁净的女性会抱回一大堆衣服。

(2)女性容易产生情绪化消费行为。大部分女性会很热衷于逛街,并且很多时候一逛街就会不由自主地买回一大堆实际用不上的东西。这主要是由于女性感情丰富, 联想能力很强, 在购物时, 常常把自己放进去联想, 想象自己使用某种商品之后所获得的愉悦情景。此外, 她们还会对家庭成员产生联想, 在给丈夫、子女、父母购买商品时, 联想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此外, 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商品, 一句吸引女性眼球的广告词, 一段优美的旋律, 一股特别芬芳的香味, 都能成为一种女性购买行为产生的吸引力。另外,大部分女性消费者在心情低落时,总会把购物当作一种宣泄不良情绪的出口,通过大量的采购来释放自己,并且大多数的女性对一时的冲动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会感到后悔。

(3)女性消费行为容易受购物环境、氛围和导购引导的影响。如果商场和超市的购物环境优雅、舒适,会比较容易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 尤其是在“妇女节”、“ 母亲节 ”等节假日购物氛围的营造中,当商家推出一系列以关爱女性为主题的节日促销,赋予产品以感情,更容易赢得女性信赖,从而产生购物行为。另外,导购热情体贴的服务态度,也很容易打动女性消费者的心,从而产生因对享受服务及人的好感而购物的行为。

浅谈女性消费者心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消费心理的论文

2.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3. 关于消费心理学的论文

4. 产品设计中消费群体的心理研究论文

5. 超市消费心理学论文

6.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论文

  • 索引序列
  • 消费心理与医药广告研究论文
  • 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论文后记
  • 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研究论文
  • 消费心理和广告研究的论文
  •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