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印度心理研究报告论文

印度心理研究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

印度心理研究报告论文

如何让一个学生主动的学习,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心理学,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将心理学巧妙地运用在教学方法之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认知心理学与物理教学》

摘 要: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学研究便形成了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和教学论。该理论认为,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学中要重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是迁移,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关键词:现代认知心理学 学习论 教学论 迁移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教学研究必须以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论,用新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改革,要关心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当今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教学流派都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根据的。我们研究物理教学改革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各国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的新发展和学习他们的新成果。本文想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做个简介,以期对物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简介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不少心理学家看到研究认知、智力和思维的重要性,开始了对认知心理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学派,叫认知心理学派。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行为主义的心理学派。它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只研究人的外显行为,拒绝研究人的感性认识,认为心理反应是外界刺激的函数,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认为一切反应都是刺激的结果,把人的心理水平降低到动物的心理水平,因而心理学内部的理论发展发生了矛盾。现代认知心理学正是这种矛盾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继承,具体表现为既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否定,同时又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发展。行为主义为了研究人的刺激反应规律,曾设想构成一种“有意识的机器”表明人的活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把人设想成机器,把人看成是有意识的计算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不完全取决于刺激,还受目的的指导。同时现代认知心理学还继承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从观察行为入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强调了采用实验室受控制的实验观点与方法,依靠实验去类比真实世界,事先有系统地引进动因,根据反应推证出人的认知过程的规律。

2.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和做出反应的被动实体,而是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有机体。人对刺激的反应,要经过一连串的心理转换活动实现。把人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用计算机进行类比和模拟,认为人脑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是一致的,两者都是把信息看作符号加工系统,把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行动看作计算机的输入、储存、编码、输出等环节那样构成了完整信息加工系统。它根据计算机的设计程序来分析人的思维规律,认为使用科学手段主要不是去观察、改变或塑造人的外部行为,而是去分析人的认知程序结构和规律。

它之所以能取得心理学的突破性进展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由于它冲破了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禁锢,抛弃了“凡经验不能证实其真伪的命题都是无意义的”的观点,使心理学从只研究外部行为,转向研究内部心理机制,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没有心理”的心理学,转变到重视认识的过程研究,把研究意识与行为统一起来,认为行为完全由外界环境决定,把精神现象还原为物质现象,排除了意识成为行为原因的可能性。它认为人是主动的信息探求者,人在发生外显行为时有其内部原因,明确以研究人的认识的高级过程为对象,揭示了人的思维规律,使心理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与教学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学研究便形成了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和教学论。

1.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

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即每个人认识世界都以一个遗传性的图式为基础。如果对所遇到的事物加以同化,就丰富了原有的图式,引起了图式的量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图式或建立新图式,以求新的平衡,这个过程叫顺应,它将使图式发生质的变化。因此,以遗传性图式为出发点,利用同化、顺应来达到平衡,这就是学习的实质。

2.现代认知学派教学论

首先提出了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一是学生本身的智能因素:即认知结构,智能的差异,动机与人格。二是非智能因素即情境外因:教师、教材、班集体、社会影响。这些诸多因素中核心因素是学生认知结构对学习的影响。其次现代认知派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原理与态度的迁移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三、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物理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是迁移。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普遍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因而有十分广阔的迁移天地。物理学的学科迁移已屡见不鲜,如生物物理,物理化学等。在研究方法上,物理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如心理实验、社会试点等。因而如今在大家都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突出抓住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比起其他学科来有更大的意义,而迁移能力又可为其他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有利于塑造、培养学生迁移的认知结构呢?

1.改革教材,促进迁移

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其知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有利于简化知识,以便突出那些最具生命力、最活跃、最有价值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以便充分发挥知识的功能。具体来说,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首先要使学生把握住知识的组成与框架,以便有一个整体概念,了解其相互关系和来龙去脉,这样才有利于把握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再者,要有清晰的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清楚,学生才可能做到扩深和展开,如全部经典物理学就是按照因果关系展开的。同时要注意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体现,以上所述处理得好将会十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如能形成一部有独特知识结构的新教材,对物理教学的改革将有重要的价值。

2.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演绎推理的运用

当前在物理教学中,人们习惯也重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实验归纳的方法。这是必要的,也有很大的作用,但它毕竟不是全部的推理方法。同样要看到,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不重视演绎推理的运用和培养,就不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教学中要注意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知识的迁移既表现在纵向的迁移,也表现在横向的迁移。纵向的迁移主要表现在知识的深度上,物理教学中传统的习惯都比较注意追求知识的深度,而且认为有了深度就可以带动广度,因而有忽视知识间的联系的倾向,表现在物理教学中过于追求严密、完整和定量化,过于强调要掌握好概念、规律本身,对于它的来龙去脉,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就有所忽视。因而在物理教学改革中应该强调的是加强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及章节之间的联系、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促进横向的迁移,达到以知识的广度促进深度的目的。

4.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识的逻辑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识是分结构有规律的,同时强调人的知识也是有逻辑结构的。真正抓住物理学习的逻辑结构,知道物理学是怎样由概念、规律组成了理论体系,对于促进这种理论的迁移是极为有利的。

(作者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心理学的论文2500字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分支,自1978年在美国诞生以来,健康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共享。健康心理学在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评估和诊断健康;完善和改进健康防治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心理的论文 范文 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 教育 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有鉴于此,高校唯有主动出击,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方可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实现教育目标。

第三,建设健全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肯定,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能够推动许多事情的良性展开,并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同样,积极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有着本质的推动意义与现实作用。随着外在教育环境中推动积极体验的形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将环境的外在作用安置在学生的内在心理,也可以使学生的积极人格也两种作用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第一,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学生之间在心理素质层面上是相同,但又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基于每一个学生心理素质基本一致,也给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在教育环境作用之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相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客观差异可以说普遍存在。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正是倡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并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可以在原本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健全。因此,高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期帮助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还有必要最大限度上利用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开展一些咨询活动还有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个性发展。

第二,树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如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既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只是单方面地关注对消极层面的教育。因而,高校所有的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是只是单一地围绕着一些消极环节进行衍伸,其中消极层面,主要是指对学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治疗。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观点,即提出积极的心理品质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消极情绪的产生,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就获得了极大地丰富,更加关注积极层面。当然,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必须要依托于学生、教师、校方这三个环节的共同努力。细化来说:学生应当重视和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实现不断积累;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更加全面地向学生展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而课外活动中也需要关注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校方在这其中的作用是将工作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推动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教师必须要充分体现其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也就一定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及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积极地学习与掌握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积极心理学,自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过渡到积极心理学的实践。惟其如此,教师在开展自身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就不在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消极层面,通过积极的教学治疗手段,更好的树立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养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主要是以“解决问题”当成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单方面的“解决问题”,显然充满了很强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必要向积极的方面进行个性,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使得关注信息更为立体化。也只有真正的消除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推动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12(04):151-154.

[2]覃梅芳.基于积极心理学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04):220-22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二: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介绍了省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的建设理念、改革 措施 和建设成果,旨在为同类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人才培养

2001年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出台了4号文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先导项目在各高校启动,形成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三年的建设周期中,课程团队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六大要素,即内容建设、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 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内容建设、机制建设[1],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突出整体性:从人才培养整体工作出发,科学定位课程

“普通心理学”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精神方面发挥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之初,团队成员就达成共识,即不是孤立地将“普通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而是将课程建设紧密服务于人才培养,为整个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此,团队认真厘清了三个关系,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二是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三是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对三个关系的科学梳理,确立了“普通心理学”的课程地位,即奠定整个专业学习的基础,是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全程始终突出精品课程在专业内部建设的辐射作用。

二、体现先进性: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强化专业精神培养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学者指出,精品课程要有“一流的教学内容”,即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前沿性[2]。不仅如此,从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看,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一门科目在某地某时应该有一个为自己的利益供欣赏的善”,“如果一个科目从来没有因其自身而被学生欣赏过,那么它就无法达到别的目的”[3],因此,“普通心理学”精品课程不仅关注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作用,还十分关注是否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启迪,在优化教学体系与内容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与尝试,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四方面的特征:

1.兴趣性。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但很多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都不同程度地对其抱有不正确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导致刚接触“普通心理学”、面对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感觉抽象、枯燥,根本没有想象的有趣。因此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稳定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是“普通心理学”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并引入“课前三分钟———奇妙的心理效应”、“任务驱动学习———解密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与我———分析自己的心理现象”等环节和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感受心理学的魅力,解答生活中的心理谜题,发现心理学的科学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专业学习真正满足学生求知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2.专业性。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定[4],是一个专业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最朴素的目标。专业性的培养渗透于专业课程学习全程,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肩负着专业性培养的使命。“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定位于两方面,一是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要进行深度解析,区分“专业理解”和“ 经验 理解”的不同;二是培养专业的 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用专业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精神、培育专业气质、夯实专业基础。

3.实践性。为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将实验教学部分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由两名青年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撰写了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大纲中专门设计了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建设,设计了“你来讲”、“心理问题研究”等环节,由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结合教材、作业和资料查阅,分小组合作承担部分内容的讲授,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探索,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延伸性。为夯实专业基础,体现“宽基础”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建设中还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延伸性,即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向下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注重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穿“心理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同时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幸福学科”,对学生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作用和积极价值;向上延伸是与研究生考试相结合,把近几年的 考研 内容引入教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为部分考研学生提前奠定基础;在中间层面将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延伸联结,凸显“普通心理学”的基础性。

三、凸显有效性:遵循教与学的规律,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与内容整合优化后,紧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往“普通心理学”的开课时间在第一学期,因课时较大,恰逢学生刚入大学,还处于高考后的松懈状态, 学习方法 、习惯等均不适应,所以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最初学习的挫败对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打击不容小视。课程团队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将整合后的“普通心理学”分为两段开设。一方面分解了学生刚入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体现了教与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边教学边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指导 和资源利用的指导,帮助学生改变中学时期机械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形成。这一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整体成绩普遍提高,有效保护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尊心,极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

四、彰显科学性: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评促学教学评价

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诊断、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师生明确教学进度、 反思 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式。但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被机械地视为“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5],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激发、教与学的反思、学习策略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动态的、过程性的因素,导致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问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教学价值生成相脱离,其作用被极大地削弱。为彰显评价的功能,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将教学评价内在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对教学的动态引领作用,从2012年起“普通心理学”课程逐渐摸索并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将此模式全程贯穿、渗透于课程教学中,及时反馈,效果明显。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以人为本,关注“当下的教学”,将对成绩目标的关注转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同时,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对教学有更多的付出和责任感,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和督促者,更多思考的不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如何教好”,怎样不断创新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虽然考试的压力有所减轻,但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升了,学生不再被当做“知识的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随时关注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课堂表现,积累学习与评价“资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挥教育性: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延伸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又承载着学生知识建构、意义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功能,同时兼具人文教育与丰富精神世界的价值。大学校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网络、图书馆以及各种信息源,但很多学生不仅不会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更不具备这种资源意识。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问题更为突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十分重视课堂和课外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作用,不断积累和建立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教学资源建设涉及五个系列,包括经典心理学影片、国外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必读书籍、网易名校公开课以及“普通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视频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阅读空间,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与关联这些资源,在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资源学习之间搭建起桥梁,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专业学习内涵,提升专业学习品味,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力,强化了优良学风的形成,使专业学习丰富而充实,彰显了专业的魅力和大学生活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4.

[2]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83.

[3][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秉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8.

[4]孟现志.高等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9,(2):94.

[5]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71.

关于心理的论文范文精选相关 文章 :

1.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两篇

2. 3000字心理论文范文

3. 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4. 心理学论文范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6.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中国人热天开门窗印度人热天闭门窗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而印度大部分地区终年高温,特别是北方地区,在5月、6月、7月的气温一般都在40摄氏度以上。当地一种叫做“鲁”的风,不仅不能给人带来丝毫凉意,反而给人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嫁到印度的北京姑娘李颖对记者说,她刚嫁到新德里时,每天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都要习惯性地把门窗打开,但过不了两分钟,婆婆便默默地前去把门窗关紧,而且还要拉上窗帘,弄得家里像是暗室一样。“我当时很生气,以为婆婆故意和我作对,但又不便当面发作,只好等丈夫出差回来和他理论。”丈夫听了妻子的“控诉”后哑然失笑,对她说:“那不是妈妈和你过不去,实在是这里的天气不比寻常,热得让人受不了。你难道没有比较吗?门窗紧闭和门窗洞开,哪个时候屋里凉快一些?”李颖后来经过亲自“实验”,发现确实是关闭门窗之后家里温度低一些。中国人守时印度人拖拉在印度生活多年的中国商人王强对记者说:“每个到印度的外国人都必须首先学会忍受印度的拖拉习惯。”他刚到印度和印度人洽谈生意时,总是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到达见面地点,但每次都要等至少半个小时,对方才慢慢悠悠地出现。“印度人总是比约定的时间晚半个小时左右,还有甚者一声招呼不打连面也不露,让你白等半天,等你打电话过去询问缘由时,对方好像没事人似的,说‘忘了’。”渐渐地,王强也摸清了印度人的时间观念,“稍等一分钟”意思就是等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明天见面”意思就是——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后重逢。中国人形象思维发达印度人抽象思维发达印度人抽象思维发达,而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记者的儿子在学校里发现,他班上的同学速算特别快,而且计算的都是大数,动辄便是十几位数乘以十几位数。记者也发现,菜摊上根本没上过学的小商贩算起账来麻利得很,又快又准。印度人多务虚,而中国人多务实。翻看印度政府制定的各项计划书,有很多点子和措施让人拍手叫绝,叫人感叹印度真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国度。但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计划的实施情况,则遗憾地发现,完美的计划和精彩的想法还停留在纸上印度人和中国人相邻,却又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隔开,中国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如果我们想超越这些限制,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和文化。 中国人与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敬重长者和权威,重视学习,热情好客,看重家庭生活以及男性享有优越地位。而我们双方的差别可以归结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人生观:中国人是“现世主义者”。我们关心的是来世,这种观念导致印度人对目前的生活趋向于否定和悲观。 中国人只相信今生今世。在他们看来,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的目的所在。由于在他们眼中只有“今世”,中国人愿意尽力过好每一天,让自己过得平和、舒适和富足。他们更愿意面对现实,做实用主义者。 印度人相信宗教,并幻化了诸多神灵以供敬仰。敬神是出于畏惧,或想得到切实的好处(发财、升官、得子)。印度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取悦神灵,创造出天堂和地狱等概念及作孽和积得等观念。 虽然佛教试图将许多印度教的教义传入中国,但中国人依然不像我们这样来看待作孽与积德。佛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态度仍显得不冷不热并带有功利主义色彩。 印度人为自己只注重精神世界而自豪,因此他们信仰精神与灵魂。中国人却要和精神、物质两个世界打交道。对印度人来说,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重要,内容比形式重要,意愿比表达重要。对中国人来说,形式和表达则比精神和意愿更重要。 印度人靠积极上进、非常自信来处处显示自身的优越感,而中国人则正好相反,显得非常谨慎、仔细和谦逊。他会和你谈你的事情,却闭口不谈自己。当要合影的时候,一个印度人会使劲向前挤,而中国人却不会这样做,除非有人特别邀请。 印度人出于自大心理,往往会把所有的牌都摊在桌子上。中国人则会把牌留到最后,而笑到最后的也往 往是他们。中国人非常善于使用拖延的技巧,通过请客吃饭和观光旅游让对方先提起话题。与中国人打交道的代表团有时不得不等上许多天甚至几个星期,而中国人却正按部就班地让对手变得焦躁不安、极不耐烦并最终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使双方达成协议。因此,和中国人打交道一定要非常有耐心。 印度人关于“来世”的人生观使得他们将超度灵魂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他们相信身体禁锢了灵魂,是灵魂超度的障碍。因此,人生的目标不是用美食和好酒来满足身体的需求,而是让它饱尝饥饿并穿最简朴的衣服。出于这种原因,许多印度人变成了素食主义者,滴酒不沾。中国人则正好相反,他们用美味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来放纵身体。对中国人而言,身体是父母赠送的礼物,应该善待而不是去伤害它。 中国人创造了美味的食物、奢华的家具及精致的瓷器。信仰物质生活的西方人很自然地会被中国吸引。而印度人在精神方面高谈阔论,物质生活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从而让整个世界远离自己。 中国人能制定富有远见的计划,并愿意为此牺牲眼前的利益。或许这也是中国人重诺守信的原因。 印度人非常乐于请别人一顿免费午餐,而中国人的午餐却不是免费的。他们在别人请吃饭时一般不会毫无表示。 有这么一个说法:“送中国人一块石头,他会还给你一块玉!”

印度制造业研究报告论文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86名,印度第130名(直接反应发展程度),中国护照含金量全球第72名,印度第79名(从侧面反映人民富裕程度和国家国际影响力)

印度的社会文化可以从宗教说起,是一个受宗教影响非常大的国家,每一个人都是教徒或者印度教或者佛教或者耆那教或者伊斯兰教,从广义上来说文化自然包括了宗教,而由于民众对信仰的追求他们在政治上也就是权力斗争上很豁达,他们对于个体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民族的忧患,从波斯帝国到莫卧儿帝国,对于异民族的统治,他们不会过度抗争,可以说印度人的历史观念很单薄,一切的知识来自于教义经书。作为经济的上层建筑,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印度的经济受到宗教的影响乃至制约,奴隶制经济到今时今日依然存在着,即便从表面上未然也,种姓制度根深蒂固,还有很多的印度民众从事着瓦尔那制度规定的工作尤其在不发达的南部,而女性在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卑微。而另一方面由于殖民的影响,如果将语言作为考虑的方面,英语是印度更易为西方接受,相较于中国,印度的留学生更容易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从而在信息技术领域在通信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虽同中国一样是廉价劳动力市场,但印度的高端技术领域在我国之上,当然整体而言,印度过分受制于传统文化,很难从整体上与我国一较高下。

首先,印度并不比中国制造业成熟,所以你的大前提就是错误的。其次,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它的工业发展比中国起步早,发展水平也高,这是事实。但是在二战以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第三,印度的工业从起步就受到了英国殖民者的影响,独立后发展也没有一个有力的规划和步骤,所以它的工业不成体系,研发能力差,基础薄弱,印度的军队不只要进口飞机坦克大炮军舰,连可靠的步枪、子弹这样的小东西都不能充分生产。第四,印度有些方面比中国有优势,比如制药业,它可以仿冒国际大牌的专利药品而不受制裁,主要是因为印度人穷,这些大国的药贵打不开印度市场,反正这个市场不属于自己,让印度仿冒也不关紧要。第五,印度不能算是完成了工业化,只能说它有自己的工业,它的制造水平处于低端水平,高级一点的东西造不出来。

印度是一个受宗教影响非常大的国家,每一个人都是教徒或者印度教或者佛教或者耆那教或者伊斯兰教,从广义上来说文化自然包括了宗教,而由于民众对信仰的追求他们在政治上也就是权力斗争上很豁达,他们对于个体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民族的忧患,从波斯帝国到莫卧儿帝国,对于异民族的统治,他们不会过度抗争,可以说印度人的历史观念很单薄,一切的知识来自于教义经书。作为经济的上层建筑,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印度的经济受到宗教的影响乃至制约,奴隶制经济到今时今日依然存在着,即便从表面上未然也,种姓制度根深蒂固,还有很多的印度民众从事着瓦尔那制度规定的工作尤其在不发达的南部,而女性在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卑微。而另一方面由于殖民的影响,如果将语言作为考虑的方面,英语是印度更易为西方接受,相较于中国,印度的留学生更容易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从而在信息技术领域在通信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虽同中国一样是廉价劳动力市场,但印度的高端技术领域在我国之上,当然整体而言,印度过分受制于传统文化,很难从整体上与我国一较高下。

心理学论文研究报告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教育管理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一提到这些学生头就疼,甚至谈差就色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取向探索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让班主任在轻松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幸福成长,也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获得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品质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一崭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可以用积极心理学探索适合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定位在预防和治疗上,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为创立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为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

积极心理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我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关注积极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曾有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不起的经历,甚至被骂过“笨蛋”、“傻瓜”,这样的标签经过长期强化后,学生就会对缺点耿耿于怀,容易频频出错,进而更在意自己的缺点,之后再犯更多更大的错误。正是对这些“缺点”的过度关注,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中,于是他们可能会变得“破罐子破摔”,也就妨碍了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向人们提示了这样一个秘密――你关注什么,就有可能实现什么,并且这种可能与你的关注程度成正比。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早已经成为教育经典,也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职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观察和了解,善于拿着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则可以通过心理游戏“戴高帽”、“自画像”等发现学生优点,积极关注学生积极优势,暂时淡化劣势,让优势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沿着优势的道路努力前行,那么缺陷可能就会自然地慢慢消退。

(二)善于积极期待,挖掘积极潜力。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职校生也一样,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如:“我相信你,一定行!”学生就会带着这份期待勇敢前行。

所以,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多地期待他们在事情发展中积极的一面,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老师鼓励中的诚恳和信任,那么学生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成功预期,从而将各种有利于成功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掘出来,推动自己走向成功。这也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有所期待才是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钥匙,你期待什么,你将实现什么。

(三)创设积极环境,激发积极力量。

在生活中,环境能造就人才,也能淹没人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积极向上,争取做得更好。反之,再勤快的人在一个懒散的环境里很容易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就要学会环境育人,我们要坚信“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首先班主任要用心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精心布置好教室的每个空间,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励志名言张贴、荣誉角、植物角、图书角等。其次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实践环境,如各种比赛、值周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参加各类社团等。通过每日一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值周劳动能培养学生爱劳动和讲究卫生的品质;通过种植植物能提高学生尊重生命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学生通过积极向上的人文和实践环境的熏陶能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各项优势才能,能激发更多积极力量。这样他们会变成信心满满,他们会变得光芒四射,他们对爱的理解会比以前深刻、全面,他们也会变得乐观、好学,当然,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希望就是生命中的那一点不曾被扑灭的光,如果职校班主任能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关注学生积极优势,能够善于对学生积极期待,能够用心为学生创设积极环境,那么总有一天这点光会变成满天星星,学生也一定会实现自我,走向幸福。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文学心理学初探》

摘 要:通过分析唐诗宋词、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作品中呈现的心理折射,分析文学和心理学的内在相互联系,探索在文学创作作中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和努力,深化和升华作品的思想,控制人性刻画的方向和力度,打造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心理折射;渗透;控制

通过文学作品窥探人性,领悟心理的奥妙是很多读者有过的体验;运用心理学的道理和法则构造文学作品的思想,丰富文学作品的人物和情感,调整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也是很多作者有过的体验。文学心理学也渐渐走进了学术的视野,那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心理,如果将文学和心理学两门学问合二为一,如何将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结合,打造优秀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呢?笔者显出如下的浅见。

一、文学作品的心理折射

文学作品离不开描写人,也离不开描写心理。要探究文学心理学的奥妙,首先就要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心理的折射,下面选了唐诗宋词、一篇现代小说,两篇外国小说进行说明。

比较心理是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由它可以带来压力、紧张、沮丧、嫉妒、兴奋等一系列的心理表现。崔颢曾在黄鹤楼作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这首诗时,写下了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写惯了优美豪迈的诗歌的他竟然写下了这样四句平白的打油诗,个中的心理变化是很值得推敲的。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当看到崔颢这首浑然一体、意境高妙的作品时,比较之下,他很想超越,但又无法一时超越,紧张之下,压力使其生出“拳打脚踢”的字眼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游遍山水,经历世事的他的心胸还是比较开阔的,并没有出现后世越发普遍的“文人相轻”,所以他坦率承认“崔颢题诗在上头”。他的赞美是极为含蓄的,“在上头”可以理解为在我之上,也可以理解为普通地刻在黄鹤楼的上面;“道不得”可以理解为因为比不上而道不得,又可以理解为因为我眼前有景,心中有诗,只是为了谦让和成全崔颢,所以就不道了。而李白又是好胜的,这种暂时的无法超越他一直记在心上。所以后来,他在游金陵凤凰台时就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的结构,风格、形式都与《登黄鹤楼》很相似,只是在具体的内容表达和意境刻画上,李白处处显示要与崔颢不同,甚至要胜于他。当然哪一首更为优胜实在是难以判断的,因为很多诗歌的艺术价值实际是后人的挖掘和添加。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时空和世界观是胜于李白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历史感怀和人生观的;而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蕴又明显要比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蕴要丰富、立体,情感也更为高远。或者李白正是要超越,正是要不同,而任何的诗歌都是不完美的,于是他的用心只能造成前句的落败和后句的优胜。当然,这些微妙的心理、具体的心理是不是与事实相符,那就无法去验证了。

自信和自卑的心理贯穿于人的一生,自信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做不到,自卑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所有事都做不到。在唐诗宋词中,家国、身心的变化、成功与失败等引发了无数词人诗人的自信和自卑,在字里行间,我们好像都能看见他们的神采和愁容。岳飞的《满江红》,就集中体现了自信和自卑。词是这样写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的开头是自信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也许正是八千里路的征战,也许正是三十而立的功名,让他有了这份让人敬畏的自信;然而秦亏的陷害,金兵的强大,将士的伤亡都让他心力交瘁,也许他已发现自己的白发了,虽然他用“莫等闲”来激励了自己和他人一番,但“白了少年头”,“犹未雪”,“何时灭”,这些都透露出自卑;不过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于是就有了后来振聋发聩的自信――吃胡虏肉,喝匈奴血,收拾旧山河。虽然他的理想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也足令后人学习他人性的光辉了。唐代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诗句中的自信可以话是绝领风骚,而自卑也可以话是酸透人心的。我们可以在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感受诗仙的豪迈,也可以在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中感受他与普通人一样的伤感自卑。我们可以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句中感受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在他后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句中感受他的顾影自怜。实际上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透露着一丝改变社会的无奈,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能做的事的一点自卑感吧。

以下的文字摘自郭敬明的《小时代》:

北京崭新的T3航站楼里,此刻有两个带着巨大到可以遮掉他们三分之二脸的墨镜巨星,正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以他们两个完全目不斜视的气势来判断,足以让所有人相信他们是两个时尚的瞎子,所有人纷纷一脸同情(并困惑)地闪避开来,让他们两个端着星巴克的绿色咖啡纸杯冲向安检口。没错,他们两个就是顾里和Neil两姐弟。他们用准确的对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女瞎子说:“我难以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个飞机场,非要把自己搞得像个灯笼!这种只能用惨烈来形容的土红色简直就是一种光污染!难道北京人还嫌自己平时被沙尘暴和汽车尾气吹得不够沧桑么!”

男瞎子说:“你可以让自己把这个颜色想象成卡地亚的盒子,也许会让你好受一些。”

女瞎子又说:“而且他们那几条环线修得简直就是有毛病,整个北京堵得跟什么一样,停车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多,我能够在车上化出一个完整的妆来!所以我非常困惑,为什么还会有人在上班时间觉得没有精神,他们明明可以在来的路上睡到自然醒!” 男瞎子又说:“……算了,你想想他们的地铁……”

女瞎子继续说:“他们还有甲流!”

男瞎子补充道:“之前不是还闹过‘非典’么?”

……

――为什么他们两个没有在机场被北京人民当场打死至今也是一个谜。

上文中对墨镜明星、星巴克、所有人的同情(并困惑)的描写反映了作者一种内心阴影和地域记忆的折射,也预示着作者企图以平民视觉讨好读者的目的,更深层次也有一种大众叛逆心理和掩饰性的蔑视。

两人的对话内容从谈论北京机场的环境、北京的天气和堵车到流行性疾病,显示作者企图把握社会的最新脉络,讨好读者的目的,显示了他挑战权威的信心,但他的成长似乎充满了善良的爱,所以对于人物内心的一种分裂式的渲染有点不到位。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他早年也写过一本书《枯枝败叶》,被认为是《百年孤独》式的早期作品。从这两本小说中可以窥探一下作者的心理成长过程。

以下是《枯枝败叶》的一段:我想到了瘦骨嶙峋、又干又瘪的雷薇卡太太。从衣着到眼神,她活像一个幽灵。她坐在电风扇前,纱窗在她脸上投下晦暗的阴影。火车在最后的弯道那里消失时,雷薇卡太太探着身子把脑袋伸向风扇。燠热的天气和胸中的积怨折磨着她。她心中的风车翼正如风扇的叶片一样飞快地旋转着(然而转的方向恰好相反)。她一生都被生活琐事紧紧缠住,只听她嘟嘟囔囔地说:“到处都有魔鬼捣乱。”说完,她不仅打了个冷战。

用心中的风车翼的相反方向旋转、在炎热的天气打冷战,将不如意归咎为魔鬼的捣乱来描写人物内心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敏感、善良和善于观察生活。

以下是《百年孤独》的一段:雷贝卡又开始吃土,她第一次这么做多半是出于好奇,以为讨厌的味道将是对付诱惑力的良药。实际上,她立刻就把泥土吐了出来。但她烦恼不堪,就继续自己的尝试,逐渐恢复了对原生矿物的癖好。她把土装在衣兜里,一面教女伴们最难的针脚,一面跟她们议论各种各样的男人,说是值不得为他们去大吃泥土和石灰,同时却怀着既愉快又痛苦的模糊感觉,悄悄地把一撮撮泥土吃掉了。

用吃泥土、谈论男人、教针脚、痛苦而愉快的感觉来形容人物内心的本质、疯狂、混乱和悲哀,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精确体验、悲悯和智慧。

从两段都是描写人物内心冲突的文字所反映的作者心理变化,就是越发地成熟、越发的聪慧和慈悲。作者越来越能把握和捕捉复杂内心变化的细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作者会取得伟大的成功。

二、文学与心理的联系

瑞典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心理学作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因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我们一方面可望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望以此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因此,心理学家就面临着两种独特的、彼此有区别的任务,并且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它们。

按照笔者的理解,一切文学的创作者都是怀着简单或复杂,稳定或变化的心理在创作文学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创作者的心理,阅读者的心理和普遍的人类心理(人性)。所以,文学与心理学其实是互相渗透,互相贯穿,互相作用,互相支持的学科关系,具体到文学作品上,就更为明显和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学科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哲宏教授对文学心理学有很深的造诣,更开创性地在其博士方向增加了文学心理学的研究,也写了一系列心理学小说。

有趣的是,荣格作为心理学家,他认为作品中个人的东西越多,也就越不成其为艺术。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个人色彩在艺术中是一种局限甚至是―种罪孽。艺术创作和艺术效用的奥秘,只有回归到“神秘共享”的状态中才能发现,即回归到经验的这样一种高度,在这一高度上,人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整体生活着,个人的祸福无关紧要,只有整个人类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客观的和非个人性质的,但同时又丝毫不影响它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

而按笔者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脱离创作者的心理并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从上文的文学作品分析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或者它需要时间、阅历和智慧才能做到。普遍的人性需要有一种分裂式的强有力心理控制。如果文学作品中过多地呈现了创作者的心理,确实会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扰。好像读先锋派的一些诗人的诗歌,一些明显针对阅读心理的热门小说都会有这种疑惑。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或者也是像金字塔型的,两者稳定在大众文化层,形成多面台体;两者拔尖在精英文化层,形成多棱椎体。对于文学和心理学互相影响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平视视界的理解和宽容,仰视视界的欣赏和共鸣。

三、现代文学如何与心理学结合

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必须注意目的和使命的平衡,注意心理和技巧的平衡。如果说写作是很单纯的,也许会为很多人向往。但实际上,水看上去很单纯,但其实也有很多杂质。所以,笔者并不鼓励过分地单一强调目的或者使命,单一地追求心理本质或者写作技巧。

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的结合必须有一个控制的持久力,写作经常会绕过自己的灵魂,如果在写作一部作品时,能不时停下来审视一下,看看其中明显或不明显的心理折射,会对下一步的写作有一个较好的领悟基础。但创作者的心理如果是比较敏感的,那又会很容易否定自己的写作和改变下一步的写作方向、内容和方式,这样的结果是写作会戛然而止或是一事无成。所以,控制力至关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上文中,李白审视过自己的诗歌,那会不会觉得羞愧而不再写诗呢,马尔克斯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高了很多而止步于艰苦的写作呢。现代文学创作中,笔者都遇到过刚提到的这种心理假设状况,所以笔者的写作也一直是兜兜转转的,面向大众而快速改变,遭遇挫折而朝秦暮楚,有所领悟而空虚无为,这些都是写作的双面刃。文学是一项事业,一步一台价地上,伴随着心理的变化、融化和造化,一定能够在聪慧的创作者的努力下,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思履.唐诗宋词[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2] 郭敬明.小时代:刺金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百年孤独[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1.

[4] 加西亚?马尔克斯,刘习良,笋季英.枯枝败叶[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3.

[5]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谢晓健.荣格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学论文2000字

心理学论文的研究报告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我是上届毕业的心理学学生,学弟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和我电话联系,绝对不是卖论文,本人身在乌鲁木齐,可以当面联系,电话也发你消息里了,绝对不是(lol dota原班人马打造)

印度电影研究论文

是大势所趋,因为对于印度电影产业,政府也一直是以比较开放的态度对待,也是比较鼓励印度人大胆拍摄,各种题材的都可以,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些经典作品,电影审核力度比较宽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了。

印度电影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一直以来印度对外文化输出的关键就是电影。除了本国国民,还有移居海外的印度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越来越多地成为印度电影的受众并且为影片中悠扬的音乐、动人的舞姿所打动。印度电影不是音乐剧也不是单纯的歌舞片,而是流动的鲜活的生命。

世界电影简史 1895~1910 ● 12月28日卢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厅放映自制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专映有声电影的「留声影院」在法国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剧论文《论笑》发表(1900) ● 维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爱德温.波特的《美国消防员生活》采用复杂的户外拍摄镜头,并以溶的手法连接镜头,开启之后剧情片的拍摄手法(1902) ● 四月,美国第一家长期放映电影的戏院「电化剧场」在洛杉矶开幕,由汤玛斯.陶利创立 (1902) ● 传记公司开始在室内摄影棚使用人工灯光(1903) ● 美国第一家「五分钱戏院」在匹兹堡设立(1905) ● 爱弥儿.考尔正试探动画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脸的步骤》,由詹姆士.史都华.布莱顿制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发明的音管,指出电子声音扩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盗凯利的故事》完成,长度约一小时(1906) ● 此年估计每周约有八千万美国人光顾五分钱戏院(当时美国人口约一亿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钱戏院(1907) ● 葛理菲斯到传记公司工作,因为影片生场量大,于是发展出分工模式,使得电影导演首度由不懂机器的人来担任(1907) ● 美国「国家检查局」成立(1907) ● 法国开始制作舞台式的艺术电影(1907) ● 爱迪生合组「电影专利公司」,授权拍摄、发行与放映电影(1908) ● 「火车大劫案」导演爱德温.波特与爱迪生公司决裂,爱迪生公司不久后停止拍片。至此初始电影渐被剧情片取代(1909) ● 卡尔.德兰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员:法伦丝.罗兰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风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领公司的演员与工作人员到洛杉矶定居,许多电影公司相继搬到加洲的好莱坞地方发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叶/法国/黑白 《美国消防员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诞生。 《灵犬救主记》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国/黑白 开创在屏幕上说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辑最巧妙的作品。 《鹰巢历险记》The Eagle's Nest 1908/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内容描述营救被老鹰捉去的婴儿的过程,葛里菲斯演出并在此片中学习到导演的技巧。 1911~1920 ● 华纳兄弟开始制作电影(1912) ● 第一本电影杂志《影剧》在美国问世(1912) ● 赛纳特的基斯东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诱力公司」(1912) ● 赛纳特制作第一部美国喜剧长片《泰莉的伤心罗曼史》,使卓别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国「环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尔为了拍摄《番妻记》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莱坞谷场(1913) ● 达达沙赫.法兰克完成第一部印度电影,器材则全部由英国进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华戏院「河滨戏院」建于百老汇(1914) ● 霍金逊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贝拉斯哥的灯光技术师布克兰至好莱坞(1914) ● 梅里叶拍完他的最后一部电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许多国家管制敌国电影进口,间接为本国电影保留了发展空间(1914) ● 卡尔.兰姆建立宏大的环球摄影城(1915) ● 「电影专利公司」被法院宣判违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闭(1915) ● 葛理菲斯,英斯与赛纳特成立铁三角影业公司(1915) ● 「票房诱力公司」改名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间确立了好莱坞的经济模式(1915) ●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雨果.孟斯特堡写下《电影剧-心理的研究》(1916) ● 艾伦.瑞在《万神殿》中改良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别林至转至「互助公司」发展(1916) ● 德国政府成立「乌发制片公司」,开始拍摄战争宣传影片,以压制国内的反战声浪 (1918) 还有很多,具体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推荐你去豆瓣电影搜索影评,有很多写的非常好的影评,下载转载一片豆瓣的巴斯特德的一片影评,名为如果有十星,我想给十星;如果有一百个星,我就给一百个!All is well!口音很重的英语,听久了,却能给人会心的微笑。当我们的导演都在铺张大场面,玩特技的时候,看看印度,这个一度,甚至现在,都被我们嘲笑的国家,这个落后,贫穷,拥挤的国家,生产出了怎样的艺术,生产出了怎样的激动人心的作品。让我们看看这部电影颂扬了什么吧,乐观,努力,积极,热爱自己所学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利用一切去排除困难;再让我们看看这部电影讽刺了什么,呆板,一成不变,应试教育,追逐名利,滥用职权。为什么我会感触这么深呢,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亲爱的祖国,就像是这部电影里,就是这样,就是这个熊样,而且,我还看不到改观,看不到像这部电影结局那样的改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电影也许已经不是一部电影了,而成为了一种宗教。那么,反过来看,我们来谈谈印度,他们穷不穷?穷。他们落后不落后?落后。但是,他们拥有希望,始终在变好,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缺陷,认识它,然后才能克服它。然而我们呢,活在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迷梦里,然而这一切都是以污染环境,泯灭人性为代价。活在我们天朝上国的优越感里,妄想着我们称霸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人,伪装自己,欺别人,追名逐利,并引以为荣,我们的民族的灵魂去了哪里?我们祖国的博大精神的文化又去了哪里?弘扬一种正气,也许并不需要板着脸,摆着高姿态,去教育别人。弘扬一种正气,也许只需要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朋友为了一个朋友去偷试卷,拿回来的时候,那个朋友说:“有的人先教会你正直,然后却用另外一种方式帮你,我不能作弊,我要凭借我自己的力量,那样,我失败了,也无所谓。”然后,三个人会心的微笑。也许,你会说他傻,片名不就叫三个傻瓜嘛,但是,聪明人,我告诉你,我实在是对你恭维不起来。看看我们的国家都在做什么,地沟油,假鸡蛋,毒奶粉,我们考虑的不是通过努力争取提高自己来超越别人,来获取利益,而是通过不择手段来压低价格,牟取暴利。想想吧,这些东西,都在毒害谁?毒害我们自己,毒害我们自己的民族,毒害我们自己的同胞。然而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在毒害我们自己的精神,我们自己的灵魂,让它臣服于利欲熏心,让它对这一切开始习惯,开始麻木,开始认为理所当然,渐渐的,也许就没有人来问个为什么了。我想当一个傻瓜,我想想这部电影里的那三个人一样,做一个傻瓜。但是,看看我祖国虚伪的面貌,我不得不说,我扭转不了它,我只能适应它,然而我又不想这样,所以我也许只能郁郁寡欢,做一个有良知,但是又不断违背自己良知的伪君子,一直折磨自己,直到死亡。我要给这部电影满分,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它又让我有了做梦的机会,又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一切都可以改变,并且是变好。这部电影在谈教育,也在谈人生,也在谈社会。我们就是身处这样的教育,理想缺失,我们已经没有了理想,我们每天都听着别人说:现实点吧,现实点吧,也没有去想想这个现实,它到底合不合理,它到底对不对。我们就身处这样的人生,害怕失败,害怕面对,害怕追逐梦想,被一切的一切所牵绊,无法成长,无法成熟。我们就身处这样的社会,比你强大的人说做你就做你,没有商量,强者压迫弱者,弱者向更弱者挥舞屠刀。我并不是想扬善除恶,但是起码,这两者应该让我感到平衡。偶尔,我也能够做做梦,而不至于被人唾弃,被社会淘汰。也许应该让我看到善,也让我看到恶,不然,我会善恶不分。我所纳闷的一点是,为什么我们也有同样的问题,却没有诞生出同样的作品??为什么呢?有关部门,你来告诉我。是啊,你们肯定把我看成了抱怨社会的落魄学生。恰恰相反,我虽然不是什么大企业家,大富豪,但是我也是高材生,我也在努力奋斗,某种意义上讲,我正在走向成功,所以,我没有抱怨的理由,那我为什么要抱怨。因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们看到鲁迅先生的话越来越演变为现实,作为深爱着祖国的公民,我要抱怨,我要不满,不然,这国家就像是要沉入到无尽的黑暗里,这国家是要付出沉痛的代价的,这个国家的人民是要遭殃的。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真情,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生的道理,什么是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去奋斗。“考试有很多,老爸却只有一个,只要你在,我们就在。”这样的话,怎能不为之感动。“他就要去你的姐姐了,而且不要嫁妆,他只是爱她。”尽管只是谎言,但是,这样的话,怎能不为之感动。“在他眼里,世界只是一个标价签,他跟你结婚,是因为你有利用价值,而不是因为爱。”这样的话,即使是夺人所爱,也不能不为之感动。然而每天做梦就够了吗?不够,远远不够,也有奋斗,也有努力。永远做一个努力的人,去追求卓越。这样才能够在因为大雨交通不便的时候,利用一切资源来拯救一个孕妇和她的孩子,才能够改变人的一切。孩子生下来了,没有哭声,一句“All is well”竟然把他唤回来,我承认,也许这有点假了,也许有点过于皆大欢喜了,也许有点不符合一些现实论者,不符合一些悲剧控的审美了,但是,让我们见到美好的结果,始终怀抱梦想,难道有错吗?非得把孩子弄死,然后拍拍我的肩膀,才能说:“这就是现实,年轻人。”装什么深沉呢,为了装深沉去扼杀一个生命,我看你们才该醒醒。也许有人会说,只是个电影,别激动过头了。是啊,我也不想激动过头,但是,你来告诉我,我为什么就他妈的就看着印度阿三的电影激动过头了呢?落后不要紧,这个世界不公平也不要紧。至少,要给我正直的机会。要给我做好的机会,而不是龌龊的机会。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批判,批判,莱辛告诉我们说知识分子的一个使命就是批判,然后我又想起了明朝的那些舍身的言官。这部电影,也让我看到了美好,让我感觉我的祖国也能够变好,也能够面对自己的丑恶,去努力进步,而这一切,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一点让我无比欣慰。当你垂首泥泞的时候,不妨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说一句:All is well

  • 索引序列
  • 印度心理研究报告论文
  • 印度制造业研究报告论文
  • 心理学论文研究报告
  • 心理学论文的研究报告
  • 印度电影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