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历史地图研究论文集

历史地图研究论文集

发布时间:

历史地图研究论文集

中国:翦伯赞《中国历史纲要》 张岂之《中国历史》(没有共和国史) 钱穆《国史大纲》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张传玺《中国史纲》 周谷城《中国通史》 白寿彝《中国通史》 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 世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6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汤因比《历史研究》 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蓝勇《历史地理学》(今天刚从老师那里借到了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 王力《古代汉语》 专门史:《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宗教史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世界政治制度史》(均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 准备了这么多,还缺少史学理论、史学史 以上书有的看了一遍,有的数遍,但是对于专门史和世界史还是害怕啊~~~~

中国历史地图集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云 网盘-分享无限制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时期中国西部资源东调及其影响研究》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图再现研究》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00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子课题《西南部分》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综合研究》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中国内河公慈善救生研究》8、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华大典·地学典·自然地理典》9、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清史·生态环境志》(西南及长江中下游部分)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江三峡经济开发研究》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广填四川与清初四川社会》12、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高师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思维的理论与实践》13、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八五”规划项目《巴蜀文化与地理环境》14、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重庆移民历史与安置经验总结》15、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16、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历史文献中的重庆》17、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项目《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夔巫图组)18、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巴蜀文化通史·交通文化卷》19、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庆历史地图集》20、湖北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三峡通史·历史地理卷》 1、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旅游规划2、贵州修文桃园河风景区规划3、重庆万盛黑山谷风景区文化创意4、重庆鼎道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古川菜创意5、重庆石柱枫香坪乡村旅游风景区文化创意6、重庆武隆印象公司川江号子文化创意7、重庆北碚乡村嘉年华景区文化创意8、重庆市规划局:重庆三国文化研究9、重庆市规划局:重庆文化分区研究10、重庆市开县秦巴古道研究 1、《中国历史地理学》(独立,面向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中国历史地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独立),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4、《西南历史文化地理》(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6、《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7、《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独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8、《南方丝绸之路》(独立),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9、《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中国三峡文化》(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1、《西南交通贸易与开发》(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巴渝历史沿革》(合作),重庆出版社,2003年。13、《千古三峡》(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4、《长江文明》(独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5、《唐僖宗》(独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6、《二十世纪唐研究》(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7、《丝绸之路大辞典》(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8、《中国都城辞典》(参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9、《三峡古镇》(丛书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20、《诗城奉节》(丛书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21、《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2、《西三角历史发展溯源》(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3、《重庆古旧地图研究》(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4、《近两千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 1、《明清时期皇木采办研究》,《历史研究》1994,6。2、《长江正源探索历史是非的考辨》,《历史研究》2005,1。3、《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3。4,《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四点认识》,《历史研究》2010,1。5、《乾隆“金沙江全图”考》,《历史研究》2010,3。6、《隋唐开边县治考辨》,《中国史研究》1985,4。7、《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移民与经济开发》,《中国史研究》1993,2。8、《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中国史研究》1996,4。9、《有关先秦气候的研究方向》,《中国史研究》2009,2。10、《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史学史研究》2013,211、《宋“蜀川胜概图”考》,《文物》1999,4。12、《三峡最早的航道图――峡江图考》,《文献》1995,1。13、《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成因》,《地理研究》2001,2。14、《近500年来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中低山植被演替》,《地理研究》2010,7。15、《现代历史地理学给予历史学的新启示》,《史学理论研究》1995,1。16、《近代三峡航道图的编纂始末》,《近代史研究》1994,5。17、《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嬗变、流布与农业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1。18、《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转输贸易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4。19、《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4。20、《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续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3。21、《清代长江救生红船救生地位和效果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3。22、《西南政区教化名称分布变迁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4。23、《明茶马贸易〈四川省四路关驿图〉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2。24、《明清皇木采办遗迹考》,《中国历史文物》2005,4。25、《历史时期西南荔枝分布的历史考证》,《中国农史》1988,3。26、《乾嘉垦殖对四川农业生态及社会影响初探》,《中国农史》1993,1。27、《历史时期三峡森林资源的分布变迁》,《中国农史》1993,4。28、《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农副业开发研究》,《中国农史》1995,3。29、《明清时期三峡地区农业垦殖与农田水利研究》,《中国农史》1996,2。30、《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中国农史》2001,1。31、《湖广填四川”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的地名学研究》(合作),《中国农史》2007,4。32、《从天地生角度看中华文明的东移南迁》,《学术研究》1995,5。33、《中国区域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学术研究》2002、1 。34、《刀耕火种重评》,《学术研究》2000、1 。35、《中国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反思》,《学术研究》2005,7。36、《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文化研究》,《学术研究》2008,1。37、《清代长江救生红船的公益性与官办体系的衰败》,《学术研究》2013,2。38、《中国地域方位嬗变与东亚大陆天地生背景》,《江汉论坛》2013,1039、《南水北调与北人南迁的历史地理背景》,《天府新论》2007,5。40、《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再探索》,《历史地理》12辑。41、《历史时期三峡森林植被分布的演变研究》,《历史地理》16辑。42、《从历史技术与环境互动的角度解剖中国西部》,《历史地理》17辑 。43、《连续地理部面的新切入点探索》,《历史地理》18辑。44、《唐宋川滇滇缅通道上的贸易》,《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1。45、《历史时期长江上游航道萎缩及对策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3。46、《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1。47、《中国西南历史气候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2。48、《唐宋西南城镇分布的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4。49、《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3。50、《对古代交通里程运用要审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51、《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4。52、《清代四川土著与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2。53、《明清时期西南城镇分布的地理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54、《四川居民个性特征的历史演变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3。55、《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3。56、《西部开发史的理论与现实思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3。57、《中国历史气候与社会》(译稿,合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2。58、《近代日本对长江上游踏察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3。59、《燃料换代历史与森林分布变迁》(合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160、《采用物侯学研究历史气候方向问题的讨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1、《朦胧的理性探索》,《光明日报》1993,5,18。62、《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教训》,《光明日报》1994,2,21。63、《西南古代交通文化》,《光明日报》1994,10,3。64、《小议地方史学观》,《光明日报》1996,2,6。65、《在继续的基础上创新》,《光明日报》1997,1,21。66、《历史上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光明日报》 1998,9,25。67、《历史上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与保护的历史思考》,《光明日报》 1999,7,30。68、《西部开发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光明日报》2000,2,4。69、《长江三峡人地关系的历史思考》,《光明日报》2003,2,18。70、《从移民史角度看三峡移民》,《光明日报》2001,10,16 。71、《历史上中国西部资源东调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光明日报》2005,11,29。72、《三百年来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及其影响》,《光明日报》2008年,3,2373、《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透露出的现实关怀》,《光明日报》,2012,1,5。74、《中国历史景观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合作),《光明日报》2013,2,20。75、《对“四川荔枝种植史”和“宜宾茶叶栽培史”二文的商榷》,《农业考古》1986,1。76、《中国古代栈道类型与分布》,《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1。77、《中国古代索桥形制及分布》,《中国科技史料》1994,1。78、《严如翌的经世文献的价值》,《清史研究》1996,3。79、《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品评》,《唐研究》第二辑。80、《近2000年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推移与气温波动》,《第四纪研究》1998,1。81、《从历史地理角度看三峡特别行政区的建立》,《中国方域》2002,1。82、《清代三峡移民与经济开发》,《史学月刊》1992,5。83、《三峡得名和演变》,《史学月刊》1994,3。84、《杨贵妃食荔产地考》,《史学月刊》1988,1。85、《区域历史研究应有新理念和现实怀》,《史学月刊》2003,6。86、《明代贡象考》,《安徽史学》1997,2。87、《若干误区的误区》,《安徽史学》2000,1。88、《川滇古道沿革初考》,《西南师院学院学报》1984,4。89、《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4。90、《历代西南人才分布的地域演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2。91、《魏晋南北朝隋唐佛教传播与西南丝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2。92、《近10年来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4。93、《古代西南各民族交通科技与文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增刊。94、《云贵地区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5。95、《新时期利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思考与展望》,《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4。96、《20世纪运用人地关系思维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97、《西部开发史的反思与“西南”、“西北的战略选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4 。98、《山川早水〈巴蜀〉与近代四川风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99、《巴蜀休闲好赌风考》,《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1。100、《巴蜀朝天地名变迁考》,《重庆社会科学》,2010,7。101、《从历史地理角度看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西南史地》第1辑,巴蜀书社,2009年。102、《明代贵州绥阳南宫木厂考》,《西南史地》第1辑,巴蜀书社,2009年。103、《滇代滇铜京运对沿途的影响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6,4。104、《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人文特征》,《时代建筑》2006,4。105、《近代日本教习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合作),《中华文化论坛》2004,2。106、《巴蜀历史文化二则》,《中华文化论坛》2013,4。107、《近年来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8。108、《论历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关系》,《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09、《历史时期西南盐业开发与环境变迁》,《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110、《古代重庆城市地图与重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2000年国际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112、《人地时空学――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方向》,《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13、《唐代长江上游的三大地域空间》,《盛唐地域结构》,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14、《21世纪的史学新方向――关怀现实》,《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15、《多重因素下的明清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和环境变化》,《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8年。116、《蜀身毒道路线考证》,《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文集》,巴蜀书社,2008年。117、《从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倒置与回归》,《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9年。118、《晒经石的历史考察与南丝绸之路》,《中国人文田野》第1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9、《一张安宁河照片的历史自然地理信息》,《中国人文田野》第1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0、《寻觅皇采办之路》,《中国人文田野》第2辑,巴蜀书社,2008年。121、《四川汉源明代皇木七年探秘记》,《中国人文田野》第4辑,巴蜀书社,2011年。122、《清代滇铜京运运道考察记》,《中国人文田野》第5辑,巴蜀书社,2012年。123、《广元朝天关城门老照片判读》,《中国人文田野》第5辑,巴蜀书社,2012年。124、《汉源晒经石与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研究》第3辑,文物出版社,2007年。125、《历史教学中人地关系思维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 2001,6。126、《怎样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历史教学》2003,3。127、《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空和人地互动》,《历史教学问题》2005,4。128、《川滇古道上的石门关》,《历史知识》1994,6。129、《高师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思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师范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第七卷《历史学分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30、《历史教学应加强生态意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3,4。131、《历史上的水电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3,10。132、《川滇、川黔古今交通路线择向研究》,《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85,6。133、《贡荔古道》,《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86,4。134、《成渝间交通发展概述》,《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90,2。135、《“云南站赤”商榷》,《公路交通编史研究通讯》1985,6。136、《对“历史上的小巴简道”一文的商榷》,《陕西公路交通编史通讯》1985,6。137、《万胜入滇之界首何在?》,《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5,2。138、《三峡历史地理考证三则》,《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1。139、《隋唐石门道之石门辨误》,《重庆史学》1985,2140、《重庆古史二题》,《重庆史学》1990,1。141、《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川南战事补正》,《重庆史学》1991,2。142、《四川地方史的可贵探索》,《重庆史学》1992,2。143、《云南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史志文摘》1985创刊号144、《神州何处妃子笑》,《文汇报》1986,8,12。145、《历史上的阴平道与阴平邪道》,《文博》1994,2。146、《四川古代栈道初步研究》,《四川文物》1988,1。147、《米仓道的踏察与考证》,《四川文物》1989,2。148、《关于“汉白帝城位置探讨”有关问题的补充》,《四川文物》1996,3。149、《四川屏山神木山祠考》,《四川文物》2001,11。150、《四川汉源县水井沟皇木采办遗址考》,《四川文物》2011年,6151、《重庆荔枝考》,《四川果权科技》1988,1。152、《中国栈道》,《百科知识》1990,2。153、《从地名看四川地区历史时期的芭蕉生产》,《地名知识》1990,2。154、《唐宋四川馆驿考》,《成都大学学报》1990,4。155、《元代四川站赤汇考》、《成都大学学报》1991,4。156、《南方丝绸之路灵关、石门关考辨》,《成都大学学报》1992,3。157、《南方丝绸之咱路线的再探索》,《成都大学学报》1994,3。158、《“老四川”区域的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成都大学学报》1999,2。159、《中国西南2000年来五种亚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变迁及影响》,《自然资源》1991,2。160、《历史上中国西南华南虎分布变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1991,2。161、《历史时期三峡移民与经济开发》,《经济地理》1992,4。162、《野生印度犀在西南的灭绝》,《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1992,2。163、《南方丝绸之路丝绸贸易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3,4。164、《现代历史地理学对中国经济建设的作用》,《科学··社会·经济》1992,3。165、《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现在三峡经济开发》,《科学··社会·经济》1994,2。166、《明清西南丝绸之路国际贸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2。167、《清初四川虎患》,《文史杂志》1993,2。168、《巴蛇食象新考》,《文史杂志》1993,6。169、《“全蜀艺文志”的作者考》,《文史杂志》1996,5。170、《古代西南的溜索》,《贵州文史丛刊》1994,6。171、《三峡开县秦巴古道研究》(合作),《三峡大学学报》2013,4。172、《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渊源初探》(合作),《三峡大学学报》2013,3。173、《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规律及其特点》(合作),《三峡大学学报》,2012,3。174、《三峡地区教育历史与现状的思考》(合作),《三峡学刊》1995,4。175、《三峡移民与川西南开发的新思路》(合作),《长江论坛》1997,3。176、《汉中石门应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文史知识》1997,3。177、《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通史》,《探索》2003,2。178、《清代巴县档案中的皇木扎筏转运个案》,《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80、《环境驱动与中国早期文化空间演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8。181、《巴文化在今社会中的烙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8,2。182、《重庆佛图关名实及地理定位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183、《贵州威宁石门坎田野调查反映的环境变迁》,《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184、Three scroll maps of the jinshajiang and the qing state copper transport system ,Nanny kim ,Mining monies,and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societies, 2013-08。185、《中国古代图像史料运用的实践与理论建构》,《人文杂志》,2014,7,15。186、《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光明日报》,2014,9,24。187、《成化<重庆郡志>和万历<重庆府志>考》,《中国地方志》,2010,2,20。 (1)杂文1、《口舌田野》,《三峡论坛》,2012,6。2、《田野随笔》(1),《三峡论坛》2013,1。3、《田野随笔》(2),《三峡论坛》2013,2。4、《奇幻地理的山水人文》,《国家人文地理》,2008,4。5、《生活在辣椒时代》,《中国国家地理》2005,1。6、《重庆火锅——天下第一锅》,《中国国家地理》2014,2。7、《巴与蜀——四川盆地托出的“双子星”》,《中国国家地理》2014,2。8、《中国辛辣文化与辣椒革命》,《南方周末》2002,1,24。9、《首先是要适宜生存》,《南方周末》2000,10,19。10、《三分天下四川人:成都人、重庆人、老四川人》,《重庆晚报》,2001,8,26。11、《盆地意识与暮气传统:比较四川、重庆人与云南、贵州人》,《重庆晚报》2001,9,30。12、《看古今巴蜀人体质容颜如何变化》,《重庆晚报》,2001,11,25。13、《移民:文化传播的酵母》,《北京日报》2003,4,14。14、《历史与现实——三峡经济开发与重庆发展战略》,《西南工商报》,1997,4,1。15、《诸葛东渡金沙江以后》,《四川日报》,1987,6,22。16、《重庆直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西南工商报》,1997,6,19。17、《亿万斯年,沧桑巨变》,《中国三峡》,2008,1。(2)杂论1、《陈可之:画家笔下的三峡世界》,《中国三峡》,2008,12。2、《中国学术评价体系与系统三题》,《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1。3、《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沉思》,《学术界》,2000,3。4、《拍案惊奇——一个文抄公的抄书理论》,《社会科学报》,2002年12,5。(3)序跋1、《麻城孝感乡——巴蜀荆楚共同的心灵家园》,凌礼潮《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2、《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序》,杨伟兵《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序》,严奇岩《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巴蜀书社,2009年。4、《西南史地发刊词》,《西南史地〉第1辑,巴蜀书社,2009年。5、《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中国人文田野发刊词》,《中国人文田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丽江历代碑刻辑录与研究序》,杨林军《丽江历代碑刻录与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7、《于微深处的宝藏——活在重庆的宝贝序》,阿蛮、黄家骢《活在重庆的宝贝》,重庆出版社,2011年。8、《清代广西生态变迁研究序》,郑维宽《清代广西生态变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三江文化年鉴》序,刘基灿《三江文化年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汉水流域及蜀道历史地理研究》序,马强《汉水流域及蜀道历史地理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1、《巴蜀旧影》序,山川早水《巴蜀》中译本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2、《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序》,杨光华、马强《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严格说都不属于历史书籍。如果你对相关年代纪事感兴趣,可以看《三国志》和《左氏春秋》、《东周列国志》、《战国策》等。研究历史仍须以正史为主,野史小说笔记等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避忌讳、直言信书,但毕竟是一家之作,难令人信服,也难以考证其真实性。

历史研究期刊地址

报纸中比较好的是《中国国防报》的国防特刊杂志中《兵器》,《环球军事》,《军事史林》,《兵器知识》符合你的要求

①《生活时报》网址:,邮箱:,社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邮编:100050,主要栏目及版面:时报关注、现场暗访、特别报道、媒体中国、调查监督、百姓热线、警法热线、环球风云、环球热线、环球视点()、环球扫描、文化新闻、娱乐新闻、华灯俗地、华灯雅舍、婚姻情感、健康周刊().保健.心理咨询.医药、消费周刊()、旅游周刊()、前程周刊().人才.职场、IT周刊().产品与服务、时尚周刊().美容天地.服装服饰.美食天地、教育周刊().家有学子.教育人生、地产周刊().楼市经纬.投资置业.置业历程.家装画廊()、家电世界().通讯前沿、饮食周刊().营养.口福。 ②《今晚报》网址:,邮箱:,社址:天津市南京路358号,邮编: 300100,主要栏目及版面: 今晚谈、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缤纷体坛、中国新闻、国际新闻、环球视点、证券新闻、文化新闻、热点追踪、星星索、读者来信、法制园地、津沽地、生活与科学()、家庭()、美食、教育()、网络()、理财()、健康养生、健康大视野、今晚副刊、通讯()、文摘、旅游()、综艺网、汽车()、津门案卷、报告文学、今晚周刊.周刊关注.人物述林.英语广角.故事丛林.平常人生.娱乐点击.旧闻钩沈.教育大观.金戈铁马。 ③《扬子晚报》网址:,社址:南京市中山南路5号金銮大厦,邮编:210005,主要栏目及版面:南京新闻.说说议议、江苏新闻、聚焦苏锡常、今日视野、WTO与生活、都市生活()、新市民茶座()、学习导刊、电脑通信()、新家庭、情感在线、健康长寿、消费新潮()、汽摩家电()、法制广场()、现代通信、教育资讯()。 ④《江南时报》网址:,邮箱:,社址:南京市北京西路8号1单元7楼,邮编:210008,主要栏目及版面:非常报道()、今日焦点()、环球时讯()、省城.特快()、姑苏.在线()、文化.探头()、娱乐.星空()、音画()、写真()、大江南.每日证券()、连载()、健康.心理()、足球.动作()、体坛.纵深()、无锡.电传()、神州.揽要()、环球时讯()、财富消息()、媒体联播()、时报直击()。 ⑤《南方周末》网址:,邮箱:、、,社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邮编:510601,传真:,主要栏目及版面:时政.时政七天().时政人物、社会.调查().观察.人物.消费广场()、天下.重点().纵横.视点().一周、文化().电影().文学().电视()、经济().趋势.产经().财经.科学.往事().百姓茶坊().专栏()。 ⑥《今古传奇》故事版邮箱:、、、,社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路417号,邮编:430077,主要栏目及版面:金榜擂台、开心开窍、故事高手、人间奇情、城乡奇事、民间采奇、海外奇闻、袖珍故事、拍案惊奇、奇奇直播。 ⑦《女子世界》网址:,邮箱:、,社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08号,邮编:050051,主要栏目及版面:本刊特稿、实话实说、人生之路、生活天地、婚恋家庭、法律与权益、明星广场、健康手册、真情视窗、社会长镜头、看世界、家长学校、休闲广场、漫画与幽默、爱心桥。 ⑩《打工族》网址:,邮箱:、,社址:广东省佛山市华远东路发展大厦26楼,邮编:528000,主要栏目及版面:本刊现场、本期特稿、打工呐喊、打工彷徨、心灵之约、痴人说梦、心理按摩室、蓝珠热线、百味沙龙、边走边唱、情感流水线、打工奇情、潇洒打工、为自己喝彩、开心派对、打工e人类、打工俱乐部、笔迹看人生、爱心互助营、幽默美丽轩。400多家报刊杂志详细投稿地址及栏目介绍:13 《中国青年》电子邮箱:,社址:北京西城区官园育强胡同22号,邮编:100034,编辑部电话:,,主要栏目:刊首语、半月关注、过耳不忘、本刊特稿、时尚人物、真情故事、与命运面对面、四季风铃、人生随笔、青春有悔、我们的精神家园、你说我说、三人行、青春策划(爱情、成功智慧、职场生涯、创业有方)、心理茶座、中青服务、青年广场、17 《北京文学》网址:(文化频道),电子邮箱:,社址: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邮编:100031,编辑部电话:,(传真)主要栏目:现实中国、作家人气榜、好看小说、新人自荐、文化观察、天下中文、纸上交流、大环境18 《百姓》电子邮箱:,,社址:北京复兴路61号,邮编:100036,编辑部电话:,68250042主要栏目:卷首语、阿楠捕风、百姓观察、蓦然回首、新名利场、浮世绘、乡村发现、思想地带、走马天下、百姓茶坊、名人画廊、时尚漂流、底线求助、精品转录、生活咨讯20 《小说选刊》电子邮箱:,社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编辑部电话:,,主要栏目: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说家说、小说沙龙、小说课堂、编后记23 《中国高等教育》电子邮箱:,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邮编:100088,编辑部电话:(传真)主要栏目:特稿、本期评说、本期聚焦、党建与德育、各抒己见、教授进言、校长论坛、招生与就业、科技与产业、教改新视野、管理天地、教坛广角、学府春秋、外国高教之窗、信息集粹、英文要目、封面25 《青年文摘》电子邮箱:,社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邮编:100708,编辑部电话:,(传)主要栏目:每月欣赏、成长(青年一代、成长笔记、心理视窗、前程谋略、菁菁校园、涉世之道)、人物(名人故事)、情感(真情世界、青春风铃、至爱亲情)、人生(感悟人生、生活讲义、滴水藏海)、视野(环球采风、知识在线、智慧宝盒、行云走马、金手指)、文苑(文苑漫步、科幻小品、经典回顾)、万叶集(珍珠滩、开怀一笑、漫画专页、校园逸趣、世说新语)30 《法律与生活》电子邮箱:,社址:北京西三环北路甲105号科原大厦B座6层,邮编:100037,编辑部电话:,,(传真)主要栏目:特别关注、新闻记录、经济圈、法眼观潮、知识直通车、专家说法、读者发言席、社会写真广场32 《民主与法制》网址:,电子邮箱:,社址:北京市西城区兵马司胡同63号,邮编:100034,编辑部电话:主要栏目:时事评说、特别策划、本刊专稿、焦点新闻、独家报道、新案提示、风流人物、大案定格、社会写真、新闻瞬间、大家说话、商海沉浮、明查暗访、经济方圆、青春坐标、聚焦民主、执法平台、直击时弊、理论前沿、婚恋历程、海外传真、世间百态、法律顾问、大千世界38 《大江南北》网址:,电子邮箱:,社址:上海市中山东一路33号9号楼1楼,邮编:200002,编辑部电话:,(传真)主要栏目:特稿、历史研究、专稿、缅怀篇、人物、专讯、江山今昔、随感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绿洲、长青俱乐部、文艺副刊《江花》、连载、纪实报告、散文、故事会、文化战士天地、诗词40 《交际与口才》电子邮箱:,社址:上海市长乐路325号,邮编:200031,编辑部电话:主要栏目:石山典、本期新视角、社会广角镜、交际沙龙、圆融处世、心理咨询室、心灵潜望镜、求职快车道、每月一辩、袖珍图书馆、与老外打交道、校园万花筒、能说会道、演讲与辩论、幽默俱乐部41 《青年一代》电子邮箱:,社址: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邮编:200001,编辑部电话:-2051主要栏目:本刊特稿、记者采访录、走进名人、缤纷都市、风雨人生路、婚姻长廊、海外多棱镜、情感热线、校园调色板、多情的季节、实话实说、女性风景线、写真阁、生活向导、警钟长鸣42 《中外书摘》电

《世界历史》杂志是中国世界史专业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78年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现为双月刊。1.知网期刊期刊RSS3.学术网站RSS

第一步:打开知网期刊导航页面,第二步:搜索“你想看的期刊名”,如清华法学第三步:点右侧“RSS订阅”,即可在网址栏获得该期刊的RSS源

历史思维导图研究论文

画思维导图没有头绪,可以借助别人的模板参考一下,亿图思维导图MindMaster导图社区里面有很多同学分享的思维导图模板。

可以学习模仿

也可以原图修改自己喜欢的内容

搜索学科关键词比如:历史

方便、快捷

网络地址

再过不久,又将是一大波学子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日子,相信很多学弟学妹早已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了吧。作为过来人,小编深知写论文是一件耗时又费力的“苦差事”,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关是资料收集和整理资料就是一项大工程,但也不是说论文写作有多难,毕竟读了这么多年书,脑子里没点货也说不过去,对吧?

MindManager下载地址:网页链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开动大脑》这本书,作者在这本书里就讲到利用思维导图快速完成论文的方法,只需十个步骤,就可以在几天之内快速完成论文。

1、选定论文题目

2、对这一主题所知道的一切或认为与之有关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

3、放几天,在心中反复思考。

4、去图书馆、书店、互联网或其他地方查找相关书籍和资料。

5、把找到的书籍和资料进行分类,然后快速阅读。

6、将有关信息做成思维导图。

7、休息一下或锻炼一下身体。

8、就论文本身做一个思维导图,形成论文梗概。

9、再休息一下。

10、坐下来,集中精力完成论文。

而对阅读者而言,无论什么样的论文,没人愿意花超过五分钟去阅读。合理的写作策略就是最大程度的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最有效地传递信息:

1、如果读者只有十秒钟,他也应该清楚地知道我干了什么,主要结果是什么,用了什么数据,贡献在哪里。

2、如果读者有三十秒,他应该在得知以上信息的基础上,知道我是这么论证的,并且能够快速在三四十页的论文中准确地找到他想读的内容。

3、如果读者有一分钟,他应该能知道80%的论文内容,并且觉得似乎应该多花两分钟再看看。

4、如果读者有三分钟,他应该能准确地知道我在讨论的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准确地知道我的方法我的假设。如果我是一个推销员的话,我必须做到在三分钟内把最重要的卖点都说清楚了,至于读者买不买,那是另一回事了。

最后,至于写论文,啥也别干,就是写,论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文中贴出的思维导图是使用MindManager绘制而成的

记忆思维导图和分类法结合,按照你的记忆特点对思维导图进行归类。1.首先确定下你一次能记忆的无规则的同级单词,例如一般人最多能短时记忆7个相互无联系的词,这个情况下需要确保留有余量,那选定数量5,意识通常将事物分成5类。2.思维导图的关键之一,每一个都使用一个形象进行记忆,而不是词语,词语只是辅助作用,例如水果两个字不如画一个苹果,鸡蛋两个字不如画一个圈。3.思维导图的关键之二,是中心思想。中心位置一定能表达中心思想,这是联系所用元素的线索,如果有什么因素和中心的主题无关,请删除它或者修改它。4.分支的数量,这里就按照第一步确定的数量,例如5,分支太多不好。太多的话,请合并,将细节放到下一级,下一级同样分支最多为5,更多的细节可以再继续类推,这里同时锻炼了归纳能力了。思维导图是一个记忆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大脑,需要了解记忆的规律,记不起的时候偶尔拿这个图出来看3秒钟,最后,恭喜你记住了附制作教程,望采纳思维导图制作工具1. 一些A3或A4大的白纸。2. 一套12支或更多的好写的软芯笔。3. 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4. 1支标准钢笔。运用思维导图的四个危险区1. 出一些不是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2. 认为词组比单个词更有意义。3. 认为“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不好。4. 对思维导图有消极情感反应。思维导图学习的15条技法:一、主题1. 最大的主题(文章的名称或书名)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以前作的笔记,都会把最大的主题写在笔记本纸面上最顶格的中间。而思维导图则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称之为中央图。2. 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3. 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4. 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扼要的文字将事项的脉络整理清晰,因此,很适合用作整理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整理的东西很多,比如学习笔记、读书笔记、行动计划、购物清单、课程规划等。

接下来,我们将以常用的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为例,给大家演示一下思维导图常用的整理项目。MindManager是一款应用范围很广的思维导图软件,内置多种常用模板,操作简单,图形美观度高,受欢迎程度很高。

一、学习笔记

首先演示的是学习上常用的笔记型思维导图。对于历史、政治这类讲究总结的学科来说,思维导图简直就是开挂般的存在。

比如,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是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各个朝代的经济、政治等知识,但在考试中,往往需要对一些事件进行总结性表述。如果我们事先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整理汇总,考试的时候就简直是犹如神助。

比如,如图1所示,通过结合MindManager的导图模板与标注功能,轻松就完成了历史上皇权强化的知识点整理。

图1:历史笔记

二、制定复习计划

到了期末的复习时间,很多人都有一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感觉。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复习时间,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计划,让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避免各种拖延症。

MindManager的计划视图可以轻松制作如图2所示的复习计划,将计划详细到天的安排,提高复习的紧迫感。

图2:复习计划

三、规划课程学习

除了期末的复习计划外,MindManager的思维导图在制作期初课程学习计划时,也是相当实用的。

如图3所示,通过制定课程清单,并依次填充相关的课程时间、参考资料、课程作业与Presentation等,让整个学期的课程规划变得一目了然,可以让各个课程的学习安排变得更加有条理。

图3:课程规划

四、规划论文写作

说到学习上的整理,就不得不提“重头大戏”—论文写作。通过MindManager制作论文写作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论文撰写的整理为准备、研究、参考文献、框架、结论五大部分。

针对研究部分,可进一步细分为与论文课题相关的背景、前任研究(来源)等;对于参考文献,可将文献的标题、重要结论等填充到导图中。基本上,完成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制作,整个论文的内容也会完成50%。

图4:绘制第一次鸦片战争部分

五、制作待读书单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用思维导图整理待读书单简直是太合适啦。通过MindManager制作如图5所示的待读书单思维导图,可以将书单按照类别进行整理,同时还可结合使用进度标注功能,标注书籍阅读的完成情况。

图5:待读书单

历史地理学论文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看看上面的资料也许你会找到合适的论文论点。

虽然早在1913年中国地学界就提出了“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1934年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也采用了“中国历史地理”这一外文译名,但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本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地理研究仍以沿革地理为主,以至1950年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历史系选修课目中,还列为“中国沿革地理”。曾留学英国的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在《新建设》1950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率先在国内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以及后来发表的《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若干问题》(注:载1961年12月14日《文汇报》。)和《历史地理学刍议》(注:载《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年第1期。)诸文中,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沿革地理’仅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初步,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还有若干历史地理的专题研究,并不借助沿革地理的知识而依然顺利进行。”(注:《历史地理学刍议》。)侯仁之教授的系列论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现实意义,尽管在当时学术界仍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他的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这种认识上的飞跃,将中国历史地理学带进了现代发展阶段。在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逐渐成熟的同时,历史地理的科研机构组织也相继诞生。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设置了历史地理组(后来易名为历史地理研究室),继之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也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或研究室。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1986年西安历史地理学会也告成立。在学科建设方面,许多院校和科研单位都开始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还是培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后《历史地理》(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主办)和《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主办)等历史地理专业学术期刊的相继诞生,更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深化与普及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因如此,当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早已摆脱了作为历史学附庸而长期存在的尴尬局面,而且学者如林,成果迭出,已蔚然成为当世的一门显学。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论文就是跟地理和历史有关的 论文啊!

长城分析长城的历史作用:个人认为错误的决策,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抵御游牧民族的作用并不大,就像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维护国家利益要靠强大的军队而不是防御性设施。地理作用:是中国你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决定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与民族格局。

广西历史地质特征研究论文

风化锰矿床是广西利用、研究最早的一种风化矿床。20世纪初(民国初年)防城大直、钦州黄屋屯、武宣三里、桂平木圭等锰矿就已发现和开采。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对来宾、宜山、柳州、荔浦、平乐、下雷等锰矿进行勘查、开发,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出版了茹廷锵等著的《广西锰矿地质》一书及一批在刊物上刊登的论文,以及一批专题研究报告。

风化铝土矿床。1958~1962年广西439队发现平果堆积铝土矿并和沉积矿床一起进行了勘查。1972年冶金270队专门勘查平果的堆积矿床,相继在桂西进行大规模的勘查开发;近年在横县、来宾、贵港等市、县发现红土堆积型三水铝石铝土矿(品位低于现行三水铝土矿指标,我们将其定为红土型堆积铝铁矿床),地勘单位在多处开展勘查。铝土矿风化矿床的论文在刊物上有所登载,也有几份专题研究报告。

风化壳型(或残余型)钛铁砂矿是1959年广西区调队进行1∶20万梧州幅地质测量时发现的。1960年梧州专区地质队勘查藤县塘村钛铁矿,证明矿床存在,认为远景很大。随后在藤县、苍梧、岑溪、陆川等县、市发现和探明一批大、中型矿床,后相继进行开发。风化壳钛铁矿床的专题研究工作较少,仅在杂志见过几篇论文。

离子吸附型金矿床在广西发现较晚,1986年首次在凤山金牙金矿的氧化带发现,随后于高龙、龙塘、埂土、南乡等整个右江地区广有发现。先叫“红土型”金矿,又叫“土型”金矿。本次研究我们定它为“离子吸附型金矿床”。这类矿床发现以后,地勘部门大力进行勘查,开采矿山也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在短短的数年内,桂西金矿方面的专题研究报告和刊登的论文较多。

风化铁矿床。堆积型和铁帽型褐铁矿早有发现,但作为一个铁矿床看待在广西是1958年的事,当时及以后所勘查的都是小矿床,有些矿床经过开采,规模都不大。桂南崇左、扶绥一带勘查了几个红土堆积型铁矿,均属含铝高的贫铁矿石,尚未利用。

风化残余型高岭土矿床在广西早有发现和开采利用,如宾阳、北流、贺州等瓷厂的原料。但都未探明有达中型规模的矿床。1987年广西第三地质队在合浦十字路发现优质大型高岭土矿床后,又相继发现清水江、耀康等一大批大型高岭土矿床,并且开始建矿山开采。

风化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国内发现较早。1984年广西第一地质队根据湖南地质局在姑婆山湖南一侧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情报,在姑婆山广西一侧的岩体风化带中也找到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并探明钟山县花山大型矿床。1989年按地矿部安排,广西第一地质队完成了广西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调查,发现广西很多岩体中有离子吸附型稀土,并勘查了一些矿床,证明广西这类资源很丰富。探明的花山大型矿床还建厂生产出稀土混合氧化物。由于未取得国家稀土开采配额指标,矿山停采,地质勘查工作也停顿,至今尚未解冻。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广西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类。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海拔400~800米的低山次之,山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占。

扩展资料:

广西省的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017年,广西境内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806毫米。年末全区监测的58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长。全年总用水量亿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

2、土地资源

广西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9位。山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平原和台地占27%,水域面积占。

3、矿产资源

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

4、水力资源

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2014年全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常年径流量约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2133万千瓦。

5、生物资源

广西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114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种149种,约占全国的45%;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4种,占2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西

李志才

( 广西地矿物业管理中心)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自然科学,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教授认为: “地球是一本书,这本书早有文字记载,科学的任务就是解读地球本身的历史痕迹”, “地质科学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创新,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认识地球有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改善保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调查是认识地球历史的方法手段,只有反复的实践和研究才能提高认识,提高研究程度,才能为开展各项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先行。自 1956 年以来,广西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各种地质调查,积累了大批有科学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并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地质难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了重要进步,但还存在若干地质问题,有待今后继续实践解决。现仅将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初步归纳为 3个方面共同探讨。

一、海陆变迁

广西地壳表层的形成就是一部海陆变迁的历史,主要见证于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形成。广西自 20 亿 a 前就有海水侵入,历经了中元古代 ( 四堡群) 、新元古代 ( 丹州群) 、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 ( 古、新近纪) 、第四纪共 14 个地质时期。从沉积作用来看,各地质时期的沉积作用是连续的、有序的,除地壳运动短时间暂时影响沉积作用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海陆变化过程中。从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环境,即海 ( 水) 相沉积环境和陆 ( 地) 相沉积环境。在印支运动 ( 2. 27 亿 a) 之前为海相沉积环境,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沉积类型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泥盆纪 ( 4. 10 亿 a) 之前,基本属于地槽型深水和较深水沉积阶段; 泥盆纪之后为地台型浅海、边缘海沉积阶段; 印支运动之后为陆相盆地沉积阶段。从沉积物的特征来看,地槽型沉积物以碎屑岩类为主,地台型沉积物以碳酸盐岩为主,陆相盆地以红色碎屑岩为主,各地质时代地层沉积厚度,累计可达 8 万 m。随着沉积年代和环境的变化,各门类生物非常丰富,由元古宙的低级植物孢粉开始,到古生代动物群大量出现,中生代开始巨型恐龙出现,新生代的古人类出现,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发展。

1. 地槽发展阶段

主要发育在桂北地区的元古宙地槽,桂中以东和以南地区的加里东地槽,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沉积物特征是以砂岩、页岩、砂砾岩为主的碎屑岩相,岩性较单一,类复理石序列清楚,海底的冲刷特征明显,生物群繁殖从低级开始,元古宙以古孢子植物和几丁虫类为主,计有 27 个属 38 种之多,进入早古生代开始出现国内东南型的动物群,如海绵骨针、腕足类、笔石类。在桂东南地区的奥陶系和志留系中,发现大量笔石群,共建立了 12 个和 19 个笔石带,在海洋山地区的奥陶系中也发现了大量笔石群,共建立 9 个属 23 个种。但在桂西地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发生重大变化,寒武系由地槽向地台过渡,沉积相由碎屑岩过渡为碳酸盐岩相,动物群过渡为华北型的三叶虫、球接子、腕足类等,在那坡地区发现大量三叶虫,共建立了 25 个属。生物群随地质环境变化而变化十分明显。

2. 地台型发展阶段

自志留纪末广西运动后,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地槽回返形成广泛的隆起区,由较深水环境沉积转变为浅海和海岸带的地台沉积环境,海水动荡,生物群大量繁殖,早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的砾岩、砂岩、页岩,以后开始转变为台地上的碳酸盐岩沉积,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部分为泥质岩、硅质岩,并含有煤层。由于近岸的海水富氧,水动力活动较强,是广西古生物群最繁盛时期,种类也最多,计有底栖和浮游两大类,共计有 17 个门类之多,其中以泥盆纪时期最为丰富,如六景标准剖面发现 17 个门类500 多个属种,牙形类也发现 18 个化石带,北流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竹节石等 30 多个属种,大乐剖面发现腕足类、珊瑚、竹节石等,共有化石组合带 97 个,罗富剖面以深水漂浮的竹节石、菊石、牙形刺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则以 类最繁盛,共有77 个属及亚属,580 个种及亚种。地台发展阶段也是广西沉积矿产成矿最有利的时期,如泥盆纪的锰、铁、钒、石灰岩等,矿产丰富,是已探明全区储量的 60% 左右,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煤、铝土矿、锰、石灰岩等,也有很重要的工业价值。

3. 陆相沉积发展阶段

从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开始,广西地壳普遍上升,海盆地的海水全部退出,海相沉积结束,自此,在活动基底断裂控制下,形成了广西大大小小 50 多个盆地,以十万大山和桂平桥圩盆地面积最大,形成了内陆盆地的湖泊相、河流相的沉积,由于陆地当时的风化、氧化作用强烈,气候炎热等因素影响,沉积物的重要特点是以红色粗碎屑岩为主,多为砾岩和砂岩、夹页岩,侏罗纪还有灰岩。在侏罗纪和第三纪 ( 古、新近纪) 时期,由于植物和有机物大量繁殖,在某些盆地中形成了含煤层 ( 如西湾和南宁盆地) 和油气层( 如百色盆地) 以及粘土 ( 合浦盆地) 、膨润土 ( 宁明盆地) 、膏盐等矿产。生物群进一步进化繁殖,三叠纪开始以菊石、双壳类为主,并在动物群中出现了爬行动物,如武鸣县在三叠系中发现广西幻龙东方种,在十万大山和南宁盆地发现了白垩纪的鸭嘴龙化石。第四纪开始,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百色等地 10 多处,发现了重要的古人类遗迹,以及大批的脊椎动物化石,如巨猿、大熊猫、剑齿象等,最主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甑皮岩人,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

二、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地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壳运动往往是同步发生的,也是广西区域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与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密切相关,几乎所有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期都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因为它是成矿物质来源的主要渠道。岩浆特制主要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型 (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和地球浅部的壳源型的岩浆,其中壳源型又分为幔源分异、混合同熔、壳源重熔、壳源交代等类型。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深部的侵入活动和地表的喷发活动两种。

广西侵入岩活动出露的各类岩体有 1200 多个,出露面积约 2 万 km2,这说明侵入活动是广泛、强烈的,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大岩体多发生在背斜、复背斜轴部,如桂北元宝山、越岭山、海洋山等地,部分产在大断裂带及周围。从活动的地质年代特点看,具有不间断和多期性的特点,与构造旋回有密切的关系,并相伴生,如四堡旋回、雪峰旋回、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其中以华力西旋回的花岗岩侵入规模最大,分布面积为 8051km2,加里东旋回 ( 3363km2) 和燕山旋回 ( 4516km2) 次之。岩性较复杂,以酸性花岗岩类为主,出露面积为 19000km2,占全区侵入岩面积的 96% ,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东北和桂南的广大地区,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通常为 60% ~ 65% ,黏性大,镁铁含量低,钾钠含量高。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侵入的面积较小,大小岩体约 940个,面积为 817km2,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的四堡区和雪峰区。桂西地区主要为华力西期和印支期的基性岩,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为 45% ~ 50% ,超基性岩中的 SiO2含量< 45% ,它们的黏度小,镁铁含量高,钾钠含量低。

广西的火山喷发岩活动也频繁,一种是在海盆地沉积过程,在海底喷发以后,形成各种层状的沉积物,岩石常常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枕状构造等特征,如层状、枕状的细碧岩、角斑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熔岩等,特制来源于地球深部。一种是在大陆的喷发活动,形成各种熔岩流、火山堆积物。火山喷发的各种物质,累积的厚度可达 9000m,占全区沉积岩总厚度的 11% 左右,充分说明地壳的物质来源,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地球的岩浆活动供给的。火山喷发活动的方式,主要以裂隙喷发 ( 沿断裂带) 和中心式喷发( 近圆形) 为主。从喷发活动的地质年代看,除寒武纪没有发现火山活动外,从四堡时期到第四纪的 13 个地质时代中均有发现,说明在广西区域地质历史是比较活跃和不间断的。据已有资料统计,明显的喷发活动有 40 余次,据过去资料看在桂西地区几乎是空白的。地质调查后,发现大量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多层位的海相火山喷发活动,累积的总厚度可达 5400m,具有喷发次数多、厚度小 ( 一般为数十米厚) 、分布零星的特点。从岩石类型来看,中泥盆世到二叠纪火山岩多为基性岩,三叠纪主要为中酸性岩,火山喷发活动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多为裂隙间歇性。印支运动以后,转为以大陆型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主,多形成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安山玢岩等,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等特征,并在合浦县烟墩岭和涠洲岛等地发现火山口,以及发现较多的火山堆积物、火山弹和火山碎屑岩等。

三、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除了表现在海陆变迁的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外,同时也表现出在岩石和地层的变形、变质方面。广西的构造运动前人做了不少研究,1963 年尹赞勋等曾统计过以前的地质学家在广西命名的地壳运动有 28 次之多,通过地质调查后,认为比较有证据的只有 19 次,其他证据不足,而且各期次发生运动的性质、特征、强弱也不同,随着地区地质条件的不同,也有所不同。总的来看,具有多阶段、多旋回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中,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变形方面也是不同的。在 19 次中,元古宙有 3次 ( 四堡、雪峰、富禄运动) ,早古生代有3 次 ( 郁南、北流、广西运动) ,晚古生代有4次 ( 柳江、黔桂、东吴、苏皖运动) ,中生代有 5 次 ( 桂西、印支、燕山一、二、三次运动) ,新生代有 4 次 ( 喜马拉雅一、二、三、四次运动) 。在空间上的变化,地壳表现在造山和造陆两种性质的运动。造山性质的如四堡运动、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些运动强度大,可使大陆的海水退出,停止沉积作用,并使地层、岩石发生剧烈褶皱、断裂和变质、变形,以及移位,使海盆变为大陆的山脉和盆地,经过沉积间断后,又开始新发展阶段的沉积,它明显地反映了新、老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新地层底部常常保留有沉积间断的底砾岩、粗碎屑岩,以及花岗质碎屑岩等。造陆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壳大范围的升降活动,海盆地海水退出形成陆地,但地层没有发生垂直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剥蚀、侵蚀作用后,海盆地再次下沉,当海水再次开始新的沉积作用后,新、老地层之间常常表现在地层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在新、老地层之间保留有沉积间断的风化侵蚀面和风化堆积物,如氧化的铁、铝岩等。地壳运动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强弱也是不同的,如广西运动在大部分地区是造山运动,泥盆纪地层角度不整合在不同层位的早古生代地层之上,底砾岩普遍存在,但在钦州地区没有发生造山运动、海盆地缩小,海水连续沉积,笔石等生物群连续演化。又如东吴运动,在桂南地区是造山运动性质,晚二叠世地层不整合在不同时代地层之上,而其他地区是造陆运动性质,地层之间只是沉积间断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因此在早、晚二叠世之间形成了大量存在的风化残留的铁铝岩和铝土矿等。

造山运动是强烈地壳运动的表现,常常造成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活动,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背斜、向斜、复背斜、复向斜,以及大片的隆起区,使大陆形成众多的山脉、河流,以及盆地、平原。广西主要的大山脉有桂北的元宝山、苗儿山,桂东北的海洋山,桂东的大瑶山、桂南的大容山、十万大山,桂西的大明山等背斜组成的大山脉。在地层发生强烈褶皱的同时,岩层发生超强度的破裂和位移,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产生错动和位移。较大的断距可以超过千米以上,在断裂发生的历史过程中,有多次活动的和有重要意义的断裂活动,是那些区域性大断裂和深大断裂带,它们在地壳活动中,有着控制沉积作用、控制岩浆活动、控制导矿、控矿等作用。区调队曾经总结有重要影响的 24 条广西主要断裂带,如博白 - 岑溪深断裂带,灵山 - 藤县深断裂带等,有些单位根据资料还总结了较多条的断裂带,主要特征明显,它们切割了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断距大,破碎带宽,有构造变质岩,有硅化、角砾岩带,对岩浆活动作用、成矿作用均有导岩、导矿和控岩、控矿的重要作用,在区域地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尤其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也有重要影响,如地震活动带、新构造运动,与这些深大断裂带有密切关系,如 1934 年发生的灵山大地震等。尤其目前修建的工程大项目,如水库、水坝等,在重力打破平衡和重新组合时,要密切注意新的构造运动,加深研究,以求安全。

以上是对广西基础地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基本特征,以便共同探讨,有些地质问题还有待继续实践和研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 索引序列
  • 历史地图研究论文集
  • 历史研究期刊地址
  • 历史思维导图研究论文
  • 历史地理学论文研究方法
  • 广西历史地质特征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