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艺术概论论文格式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格式范文

发布时间:

艺术概论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的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1 浅谈艺术图形符号应用于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艺术图形符号来完成。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的产生,图形符号不断被运用和发展,这奠定了艺术图形设计的基础,使这种源于人们生存需求的符号发展到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符号学。在目前的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在广告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明确展现出商业信息、性质及原则等,是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什么象征性,在商业广告应用中具有何种重要性,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艺术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图形符号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是为了传达事物信息的载体,能代表某种事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艺术图形符号主要包括下述几种:传统图形符号、自然图形符号及抽象图形符号,不同类型的图形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而逐步形成的某种定式,通常具有祈福驱祸、祈求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兽纹具有等级和尊卑的含义、龙是帝王的象征等。其象征性具有包括时间性、地域性、文化性,时间性表示过去古老的、历史的、沧桑的;地域性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等;文化性是指不同地域具有的典型文化。 .自然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自然图形符号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这种类型图形种类繁多,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象征性,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和特性象征和其类似的概念或者意图,如树的年轮文理象征时间、蜂窝象征结构、建筑等。 .抽象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抽象图形符号分为规则和不规则,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象征人们的某种视觉心理,如正方形象征可信、坚实等;三角形象征层次、锐利;不规则几何图像象征波动、扭曲、激动及噪音等。 2. 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能有效传播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艺术图形符号应用到商业广告中,既能有效的承载信息内容,又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在商业广告中,不论是影视广告制作还是平面设计,使用艺术图形符号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以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文字相比,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与象共生,与意同行”的特征,既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美化广告商品的造型,并能带给消费者明确的视觉感知。除此之外,就象征意义而言,艺术图形符号更容易和消费者的视觉认知产生共鸣,通过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图形符号,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商品的美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大大增强了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能有效传承民俗文化 艺术图形符号的设计和文化密不可分,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审美观念。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有效的将图形符号的象征性和企业产品的形象实现完美对接,这样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历史产生回忆,又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进而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民族传统食品广告,设计师设计时既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关键的是通过图形符号将传统文化优美的展现出来。如中秋节的月饼广告,其中有两大图形符号:月宫仙子和月饼,前者表示嫦娥,后者表示食品。这种巧妙的图形符号组合,即传统了民俗文化,也宣传了月饼的美味。 .能促进销售 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对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和观念、传播消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将商品的功能、审美与消费理念进行对接,通常借助丰富的意向图像符号塑造美好的观念形态,以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艺术图形符号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观念形态。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时,能从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房地产广告中,设计时将住宅区优美的环境、超然的生活理念以艺术图形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消费者的需求近乎一致,这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 .具有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功能 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对于艺术图形的审美,是从视觉冲击再到情绪变化,最终反应到行为中。就商业广告的传播意图来说,主要是为了将商品信息通过艺术图形的方式传达出去,采用这种艺术性传达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消费者的审美情绪,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就消费者视觉感知来说,对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的审美体验是从视觉愉悦再到情感共鸣,最终到心灵升华的一个过程。 消费者审美的愉悦和精神满足类似于“连体婴儿”,一旦满足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很容易被满足。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日益重视审美和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产品的功能、品质及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在认同艺术图形符号所展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广告的艺术图形符号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要将艺术图形符号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并与空间环境相适应,以便在能实现功能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愉悦的享受。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2 试谈当代珠绣艺术在城市家居装饰中的价值体现 一、引言 “中国珠绣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传承的力量”。珠绣工艺的运用在各个方面,可以运用在各类具有特色风格的城市家居设计中。珠绣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可展现出浮雕的效果。珠绣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工艺师将美丽的珠粒精致地手工缝合,再采用一定的处理手法而制作成的珠绣,直至达到作品的完美效果。 二、珠绣艺术的作用与特点 珠绣工艺是把多种色彩的珠粒或珠片,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的材料丰富,大致有珍珠、玻璃珠、珠片、珠管、人造宝石、水晶、亚克力以及一些非常规材料。珠绣家居装饰的特点是富丽堂皇、精致完美,具有有浮雕的视觉效果。其次,珠绣可以改变材料的肌理感,从而打破原有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感,使其在城市家居装饰等各方面中有更好的体现。 三、珠绣艺术在家居装饰材料中的选择 (一)珠绣的装饰要求 珠绣家居装饰的用料有涤纶、仿真丝、毛织物等面料。缝合上绣珠的面料靓丽而有动感。而缝合上亮片的毛织物与亮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光彩夺目。珠绣家居装饰制作是先将图案拓印在家居装饰材料上,然后上再采用镶嵌和挂饰等手法处理。高档的珠绣是在装饰材料上做大量的图案构成组织。一般的珠绣则只做珠片小点缀。 (二)珠绣家居装饰中的色彩搭配 珠绣的色彩搭配应该与家居装饰的风格一致。不管是进行类似色和互补对比色的搭配组合,只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家居装饰风格保持一致性就可以。但品牌家居装饰设计常常按照系列来进行表现,在销售门店也是以系列效果来销售的,所以珠绣家居装饰的色彩需要与系列感的要求来完成设计,需要注意珠绣家居装饰材料的色彩和整体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珠绣对家居材质的要求 清新的家居装饰就不宜使用太重或感觉沉闷的材质,也不需要运用太多的亮片等材质,以免破坏家居装饰的整体效果;而适合浓郁色的的家居产品常使用厚重的材料,选择大颗粒的珠绣材质,以表现出特色家居装饰的视觉感;民族风格家居装饰则适合天然的木材绣珠、彩钻等来点缀;而需要表现富丽的家居装饰效果等则可选择带有金、银色的水钻、亮片完成装表现的效果。 四、珠绣的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一)打散与组合 在常规的家居产品装饰部件进行再次设计,对设计元素进行打散再次组合的方式。运用人们的恒定思维模式去反向设计研究,使家居产品体现出时尚前卫的表现效果,能够体现出家居产品另类的特点,绣珠的的变动方式越大,跟常态家居设计的反差更能给人视觉冲击力。由于家居装饰的形式人们常常用定向思维思考,所以这种变形能够引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二)重复与排列 家居装饰设计中运用某个元素重复的排列组合,产生深刻的视觉冲击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单位元素的反复重复的出现有力量和节奏感。重复可以元素反复出现而加深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绣珠在重复可以是将单一的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后图案再重复出现,视觉的震撼感会更为有效果。 (三)夸张与个性 在家居装饰设计中装饰对象的特点,在设计通过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夸张来彰显性特点。夸张是把设计对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手法在家居装饰设计中非常多,绣珠中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展示,可以达到不错的审美效果,绣珠可以在数量上的进行夸张,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材料以外,还可以对家居装饰的细节部位做适当的夸张变化,体现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整体效果。 (四)聚散与完整 绣珠的分散是分解组合的构成手法,将完整的部分进行分割成小的部分,然后再进行装饰组合。分散后的部分和原型部分不同,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相互相同的地方,统一之中有着一定的变化。分散与组合的手法在家居装饰中多通过图案组织形式的变动来体现。解构主义风格的家居装饰是打散构成的方式,以家居装饰对象完成打散后再重新组合出新的形象,使得家居装饰具有视觉冲击效果。 (五)对比与和谐 将家居装饰的整体与局部进行有序的排列对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较。运用在家居装饰设计中,就是指家居装饰的细节元素与整体家居装饰的比较,使得其视觉上具有和谐的效果。 五、珠绣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运用 (一)珠绣艺术的绣法要求 绣珠的大小材质的要求,绣珠绣时选择绣珠很关键。在完成绣的工艺时候选择大小体积均匀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会影响最终的大效果。绣珠的方向,绣珠绣时要求所有珠子的倾斜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才会有光泽感。起针点要求,绣珠绣时通常是以图案的最下面一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为起针点。起针要求,起针时,先将绣线尾部打结,在绣布背面穿过几针(注意不要穿透到正面)后从直针点穿出。收针要求,绣线快用完时,将针穿入绣布背面,在绣布背面穿几针,然后直接剪断即可,且必须再打结。注意尽量少在绣布上打结。 (二)珠绣在婚礼家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手工珠绣表露奢华精致,无论时间怎样沉淀,婚纱家居装饰上的手工珠绣工艺都是爱美的人们追捧的宠儿。其中创意狐, FARAH KHAN等最常用到珠绣艺术设计。以新颖别致的传统工艺手法,绣制光彩夺目的立体图案,带来富丽堂皇的奢华感觉。绣、花边、烫钻、珠绣、毛皮等一切华丽的装饰主义都会集于她的设计之中,或妖艳、或怪诞、或颓废、或复古,配合人体优美曲线,显得高贵典雅,扑朔迷人,如图1所示。 (三)珠绣在中国风家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在家居装饰设计界越吹越猛。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精华,成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2015年高级家居装饰设计发布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家居装饰设计设计可以高度概括为五大特征: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绣”为工,以“国色”为体,凝汇呈现数千年华夏家居装饰设计的文明,开创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家居装饰形象,延续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华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洁婉约的家居装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5年国际流行家居装饰趋势精妙融合,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学与历史、繁花与诗画的精妙对话。飘逸轻灵的设计,淡雅高贵的色彩,缂丝、织锦、印金、刺绣等中国传世绝艺让家居装饰都令人目眩神迷,堪称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力作,如图2所示。 六、结语 珠绣艺术对于现代家居装饰的设计作用巨大,其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永远备受人们青睐。作为家居装饰新兴的装饰手法,珠绣的手工技术日渐丰富,其装饰图案、色彩、材质也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随时关注流行趋势,把握审美需求,利用家居装饰不同的质感与工艺,巧妙的运用珠绣装饰图案、色彩、材质的不同造型手法和特殊工艺手段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装饰题材与设计手法丰富家居装饰的面貌,使珠绣在家居装饰中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了解珠绣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及手法,不仅认识到珠绣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传承和赞许。 猜你喜欢: 1. 艺术概论论文 2.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 3.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 4. 大学毛概课结课论文 5. 艺术鉴赏论文 6.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摘 要 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关键词 设计艺术 工业设计 社会文化“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莫合力纳吉(Laszlo Moholy-Nagy)。“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难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谨慎的关键的决策。它不重视把外形摆在最优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括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效果。”——利特(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讨论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先要看看人们对社会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责任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发展,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就是说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的双重性的调和,即科技给人和人生存方式的影响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急。设计的观念决定了设计艺术发展方向,本文即从以下角度探讨了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1 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变革人类的价值和思维方法的改变都是漫长的,但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发展。控制人口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丹麦的设计师福林特(Niels Peter Flint)的设计观念能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他怀疑西方的物质享乐和消费注意价值观,主张从工业文明的物质享乐转变为非物质的过程,强调服务和无处不在的信息交换,他甚至向往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在他正专心于“衍续”(sustainable)产品和建筑的观念设计研究,并开设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flint)命名的商店,专门出售“衍续”产品。可以看出,工业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好设计观念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因此,设计与社会经济形成互动的关系是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讲,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实质。英国的工业化开始发生于18世纪,西欧、北美的工业化都始于19世纪,到本世纪中叶进入成熟的高度工业化阶段;而其他一些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大都始于20世纪;对于广大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工业化是一个世界化的进程,而且至今这个进程还远没有达到终点。工业化带来的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其本质是追求物质化。西方在达到高度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生活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也目睹了工业化带来的一切负作用。西方的许多学者提出,从工业化的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21世纪的设计观念是,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从物质的设计向非物质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是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一问题将在信息时代的设计中得以解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事具体的工业生产的人数在逐步减少,而从事信息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在迅速增加。人们的需求重点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转移。我们的社会从过去的“硬件社会”向今天的“软件社会”转化,人类已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的技术又一次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工业时代生产规模的庞大、集中、标准化向后工业时代的小型、灵活、多样化发展。产品的个性化和文化特色成为生产的重点设计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走向融合,使得传统的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产品设计中,产品的形式与功能已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科技主义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的设计形态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的产品也成了一种时时变化着的东西,通过这种产品设计师与顾客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例如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的设计和网页设计,它们的传统形式已不复存在,纸张、油墨、装订线已变成了各种电子线路,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已不像一份报纸、一本书那样摆在我们面前纹丝不动,而是在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光芒,变换着各种造型,每当你按下一个按钮,将会出现一幅新的场景与新的文字,它们将按照你的要求,提供给你不同的功能:查寻资料、浏览网站、了解产品、发送文件。在这里,任何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和衡量标准都显得毫无意义,设计师同时也是艺术家,它将充满感性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生存空间,在更高层次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文化背景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因为那是孕育它的土壤。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种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但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概念,结果就会如同水中捞月一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概念上,东西方的哲学体系有基本的差异。在西方而言,特别是自文艺复兴时期起,人类已被视为大自然的主宰,甚至可以控制大自然,因而导致后来兴起的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卓越的科技发明。可是,在东方来说,人类往往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断努力寻求与大自然的协调。我们这个以西方为主导,竞争激烈的消费社会,往往欠缺安稳;而东方哲学体系所灌输的和平安静思想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空间构成的意识、生命力的节奏与韵律、线面的有机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种种充满活力的造型,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而它们恰恰是承载东方文明的载体。这些造型不是单纯的再现已知事物,也不是纯粹的主观的幻想,而是以科学思维所不能替代的直观感受在未知的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中的探险。它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生存的勇敢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的审美观和哲学观,因而这些造型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永恒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先进世界资讯发达,社会及文化发展渐成一体化。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然立足于本土文化和思想基础,将精髓融汇于现代思潮中,丰富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多极化的现代国际文化体系。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制的逐步瓦解,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已有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价值观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把握住历史的契机,站在新的高度对中国传统哲学观、美学观的再认识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道路。设计是文化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流行的色彩与块面的罗列与拼凑。对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借鉴是在传统审美基础之上进行的。在设计实践中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原理和平面化特征以及画面中各元素之间力的平衡的研究是发展中国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绘画的构成中讲究“经营位置”,也就是说在平面化的效果中注重各部分的和谐与完整,各种元素之间力的关系力求达到平衡,即各种元素的力度包容在整幅画面中,“内容即使繁杂,也统一于意境”。同时,对传统构图中的“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和传统笔墨效果的吸收与借鉴也是重要的课题。3 设计在未来的挑战之一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长远角度看,最好的生态产品将会成功并控制市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环境污染公害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西方工业经济衰退。保存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要求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探索新方法解决垃圾处理,以减少污染,节约原料;改善产品结构,使其可修理;使用无废料的太阳能;节约用水设计等。格鲁斯(Jochen Gros)于1975年提出“有意义的功能”理论,设法跳出自然科学思想的目的理性,倾向于人文科学思想方法,尤其是知觉心理学,它在德国首先提出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即生态设计。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度扩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当代的发展不应该损害后代的发展权利和机会。目前,追求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全球获得广泛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计划,《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农业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以科技和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原材料,是建立在人类智力或智能充分发掘与利用基础之上的,不会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采和应用,进而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相反,它要利用科技手段去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自然环境更有利于增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从而使现代人类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变革是持续不断的,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探讨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须明白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这一本质,在人类科学与文化都在进步与革新的时代,对于作为艺术与科学、物质与精神、人与环境和谐之纽带的设计艺术,变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你这是要什么??我只知道有本期刊叫(设计),上面的可以免费查阅文献,汉斯出版社的,你可以去了解下

大学舞蹈艺术概论论文格式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大学的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1 浅谈艺术图形符号应用于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艺术图形符号来完成。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的产生,图形符号不断被运用和发展,这奠定了艺术图形设计的基础,使这种源于人们生存需求的符号发展到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符号学。在目前的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在广告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明确展现出商业信息、性质及原则等,是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什么象征性,在商业广告应用中具有何种重要性,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艺术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图形符号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是为了传达事物信息的载体,能代表某种事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艺术图形符号主要包括下述几种:传统图形符号、自然图形符号及抽象图形符号,不同类型的图形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而逐步形成的某种定式,通常具有祈福驱祸、祈求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兽纹具有等级和尊卑的含义、龙是帝王的象征等。其象征性具有包括时间性、地域性、文化性,时间性表示过去古老的、历史的、沧桑的;地域性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等;文化性是指不同地域具有的典型文化。 .自然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自然图形符号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这种类型图形种类繁多,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象征性,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和特性象征和其类似的概念或者意图,如树的年轮文理象征时间、蜂窝象征结构、建筑等。 .抽象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抽象图形符号分为规则和不规则,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象征人们的某种视觉心理,如正方形象征可信、坚实等;三角形象征层次、锐利;不规则几何图像象征波动、扭曲、激动及噪音等。 2. 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能有效传播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艺术图形符号应用到商业广告中,既能有效的承载信息内容,又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在商业广告中,不论是影视广告制作还是平面设计,使用艺术图形符号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以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文字相比,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与象共生,与意同行”的特征,既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美化广告商品的造型,并能带给消费者明确的视觉感知。除此之外,就象征意义而言,艺术图形符号更容易和消费者的视觉认知产生共鸣,通过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图形符号,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商品的美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大大增强了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能有效传承民俗文化 艺术图形符号的设计和文化密不可分,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审美观念。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有效的将图形符号的象征性和企业产品的形象实现完美对接,这样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历史产生回忆,又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进而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民族传统食品广告,设计师设计时既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关键的是通过图形符号将传统文化优美的展现出来。如中秋节的月饼广告,其中有两大图形符号:月宫仙子和月饼,前者表示嫦娥,后者表示食品。这种巧妙的图形符号组合,即传统了民俗文化,也宣传了月饼的美味。 .能促进销售 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对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和观念、传播消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将商品的功能、审美与消费理念进行对接,通常借助丰富的意向图像符号塑造美好的观念形态,以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艺术图形符号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观念形态。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时,能从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房地产广告中,设计时将住宅区优美的环境、超然的生活理念以艺术图形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消费者的需求近乎一致,这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 .具有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功能 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对于艺术图形的审美,是从视觉冲击再到情绪变化,最终反应到行为中。就商业广告的传播意图来说,主要是为了将商品信息通过艺术图形的方式传达出去,采用这种艺术性传达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消费者的审美情绪,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就消费者视觉感知来说,对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的审美体验是从视觉愉悦再到情感共鸣,最终到心灵升华的一个过程。 消费者审美的愉悦和精神满足类似于“连体婴儿”,一旦满足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很容易被满足。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日益重视审美和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产品的功能、品质及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在认同艺术图形符号所展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广告的艺术图形符号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要将艺术图形符号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并与空间环境相适应,以便在能实现功能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愉悦的享受。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2 试谈当代珠绣艺术在城市家居装饰中的价值体现 一、引言 “中国珠绣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传承的力量”。珠绣工艺的运用在各个方面,可以运用在各类具有特色风格的城市家居设计中。珠绣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可展现出浮雕的效果。珠绣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工艺师将美丽的珠粒精致地手工缝合,再采用一定的处理手法而制作成的珠绣,直至达到作品的完美效果。 二、珠绣艺术的作用与特点 珠绣工艺是把多种色彩的珠粒或珠片,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的材料丰富,大致有珍珠、玻璃珠、珠片、珠管、人造宝石、水晶、亚克力以及一些非常规材料。珠绣家居装饰的特点是富丽堂皇、精致完美,具有有浮雕的视觉效果。其次,珠绣可以改变材料的肌理感,从而打破原有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感,使其在城市家居装饰等各方面中有更好的体现。 三、珠绣艺术在家居装饰材料中的选择 (一)珠绣的装饰要求 珠绣家居装饰的用料有涤纶、仿真丝、毛织物等面料。缝合上绣珠的面料靓丽而有动感。而缝合上亮片的毛织物与亮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光彩夺目。珠绣家居装饰制作是先将图案拓印在家居装饰材料上,然后上再采用镶嵌和挂饰等手法处理。高档的珠绣是在装饰材料上做大量的图案构成组织。一般的珠绣则只做珠片小点缀。 (二)珠绣家居装饰中的色彩搭配 珠绣的色彩搭配应该与家居装饰的风格一致。不管是进行类似色和互补对比色的搭配组合,只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家居装饰风格保持一致性就可以。但品牌家居装饰设计常常按照系列来进行表现,在销售门店也是以系列效果来销售的,所以珠绣家居装饰的色彩需要与系列感的要求来完成设计,需要注意珠绣家居装饰材料的色彩和整体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珠绣对家居材质的要求 清新的家居装饰就不宜使用太重或感觉沉闷的材质,也不需要运用太多的亮片等材质,以免破坏家居装饰的整体效果;而适合浓郁色的的家居产品常使用厚重的材料,选择大颗粒的珠绣材质,以表现出特色家居装饰的视觉感;民族风格家居装饰则适合天然的木材绣珠、彩钻等来点缀;而需要表现富丽的家居装饰效果等则可选择带有金、银色的水钻、亮片完成装表现的效果。 四、珠绣的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一)打散与组合 在常规的家居产品装饰部件进行再次设计,对设计元素进行打散再次组合的方式。运用人们的恒定思维模式去反向设计研究,使家居产品体现出时尚前卫的表现效果,能够体现出家居产品另类的特点,绣珠的的变动方式越大,跟常态家居设计的反差更能给人视觉冲击力。由于家居装饰的形式人们常常用定向思维思考,所以这种变形能够引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二)重复与排列 家居装饰设计中运用某个元素重复的排列组合,产生深刻的视觉冲击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单位元素的反复重复的出现有力量和节奏感。重复可以元素反复出现而加深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绣珠在重复可以是将单一的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后图案再重复出现,视觉的震撼感会更为有效果。 (三)夸张与个性 在家居装饰设计中装饰对象的特点,在设计通过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夸张来彰显性特点。夸张是把设计对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手法在家居装饰设计中非常多,绣珠中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展示,可以达到不错的审美效果,绣珠可以在数量上的进行夸张,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材料以外,还可以对家居装饰的细节部位做适当的夸张变化,体现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整体效果。 (四)聚散与完整 绣珠的分散是分解组合的构成手法,将完整的部分进行分割成小的部分,然后再进行装饰组合。分散后的部分和原型部分不同,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相互相同的地方,统一之中有着一定的变化。分散与组合的手法在家居装饰中多通过图案组织形式的变动来体现。解构主义风格的家居装饰是打散构成的方式,以家居装饰对象完成打散后再重新组合出新的形象,使得家居装饰具有视觉冲击效果。 (五)对比与和谐 将家居装饰的整体与局部进行有序的排列对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较。运用在家居装饰设计中,就是指家居装饰的细节元素与整体家居装饰的比较,使得其视觉上具有和谐的效果。 五、珠绣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运用 (一)珠绣艺术的绣法要求 绣珠的大小材质的要求,绣珠绣时选择绣珠很关键。在完成绣的工艺时候选择大小体积均匀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会影响最终的大效果。绣珠的方向,绣珠绣时要求所有珠子的倾斜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才会有光泽感。起针点要求,绣珠绣时通常是以图案的最下面一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为起针点。起针要求,起针时,先将绣线尾部打结,在绣布背面穿过几针(注意不要穿透到正面)后从直针点穿出。收针要求,绣线快用完时,将针穿入绣布背面,在绣布背面穿几针,然后直接剪断即可,且必须再打结。注意尽量少在绣布上打结。 (二)珠绣在婚礼家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手工珠绣表露奢华精致,无论时间怎样沉淀,婚纱家居装饰上的手工珠绣工艺都是爱美的人们追捧的宠儿。其中创意狐, FARAH KHAN等最常用到珠绣艺术设计。以新颖别致的传统工艺手法,绣制光彩夺目的立体图案,带来富丽堂皇的奢华感觉。绣、花边、烫钻、珠绣、毛皮等一切华丽的装饰主义都会集于她的设计之中,或妖艳、或怪诞、或颓废、或复古,配合人体优美曲线,显得高贵典雅,扑朔迷人,如图1所示。 (三)珠绣在中国风家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在家居装饰设计界越吹越猛。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精华,成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2015年高级家居装饰设计发布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家居装饰设计设计可以高度概括为五大特征: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绣”为工,以“国色”为体,凝汇呈现数千年华夏家居装饰设计的文明,开创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家居装饰形象,延续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华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洁婉约的家居装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5年国际流行家居装饰趋势精妙融合,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学与历史、繁花与诗画的精妙对话。飘逸轻灵的设计,淡雅高贵的色彩,缂丝、织锦、印金、刺绣等中国传世绝艺让家居装饰都令人目眩神迷,堪称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力作,如图2所示。 六、结语 珠绣艺术对于现代家居装饰的设计作用巨大,其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永远备受人们青睐。作为家居装饰新兴的装饰手法,珠绣的手工技术日渐丰富,其装饰图案、色彩、材质也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随时关注流行趋势,把握审美需求,利用家居装饰不同的质感与工艺,巧妙的运用珠绣装饰图案、色彩、材质的不同造型手法和特殊工艺手段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装饰题材与设计手法丰富家居装饰的面貌,使珠绣在家居装饰中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了解珠绣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及手法,不仅认识到珠绣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传承和赞许。 猜你喜欢: 1. 艺术概论论文 2.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 3.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 4. 大学毛概课结课论文 5. 艺术鉴赏论文 6.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音乐论文-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学生姓名: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年月日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姿态与美的音乐艺术相结合,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舞蹈从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艺术走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舞蹈剧目打破了这种传统,出现了在作品中无音乐,无伴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对音乐与舞蹈的剥离?是“大音希声”的回归?“大音希声”能否与舞蹈更完美的结合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大音希声”赋予了舞蹈以另外的一种美学内涵还是如许多评论家认为的“仅仅是一种虚华、另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舞蹈与“大音希声”〈一〉音乐对舞蹈的作用.1、配合并帮助舞蹈表达情绪,展现舞蹈内在气质.2、帮助组织舞蹈动作.3、帮助舞蹈和舞剧表现剧情.〈二〉“大音希声”在舞蹈中的美学内涵.第二、“大音希声”对舞蹈表现的作用.1、“大音希声”为舞蹈创造出新的意境美.2、“大音希声”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3、“大音希声”使作品更具灵性.4、“大音希声”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5、“大音希声”让舞蹈艺术更加人性化.〈三〉“大音希声”在舞蹈作品中适可而止.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第一、研究步骤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3、根据选文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4、进行论文攫写.5、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润色修改整理.6、准备毕业答辩.第二、研究方法和措施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写的相关资料.2、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第三、进度安排: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2选题,写开题报告;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5修改论文阶段;6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舞蹈训练与编创》王海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音乐家、艺术家、美术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潘必新、李起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5]《人体律动的诗篇——舞蹈》汪加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6]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7]《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安东·埃伦茨维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希声·无形·意境·气韵》李起敏音乐学文集1992五、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六、教研室意见:签名: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艺术论文范文格式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表演,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表演艺术类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表演的分寸感

摘要:真实与自然是舞台表演的根本灵魂,这无关话剧的内容,也无关话剧的表演手法。一个脱离了真实和自然的舞台话剧哪怕有再好的演员,再好的剧本,其灵魂依旧是空洞的,是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的。而真实与自然具体体现在表演的分寸把握上。本文分析话剧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话剧;表演;分寸感

0引言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人就是人,他们是普通、正常,没有扭捏作态,也不会装腔作势[1]。这在话剧表演上就体现为分寸感,正常、普通的去表演,通过真实而自然的肢体和语言的表达,传递出话剧中心的灵魂思想,给予观众以“是的,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我看过的就是这样的)”的感觉。分寸感的控制和掌握可以有效提升话剧表演的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但是表演的分寸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去把握这个分寸,这是积极值得我们研究的。

1话剧表演中的分寸感

所谓的分寸感其实可以解释为一个字:度,是指在表演中通过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肢体、和语言表达出真实而自然的人物形象[2]。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度,这表现为人们常说的临界点,一旦某一事物超过了自身的临界点,必然发现质的变化,转而形成另外一种事物。人们常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指这种情况。话剧表演中也存在这种度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寸感,这就要求话剧表演中,人物外在形象、人物动作、人物语言以及人物表情符合观众的潜在审美期待,究其实质就是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物的常情。

2表演分寸的依据

莎士比亚认为表演分寸的依据就是:接受你自己的常识的指导,认为表演的分寸就是“自然的常道”。也就是说所谓的表演分寸依据就是要符合日常的生活、生产常情,符合所表现人物角色的社会地位以及人物个性情况。在进行表演分寸把握时,需积极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里状况以及其行为状况,做到真实而自然,这就是表演分寸的依据。笔者在观看话剧《贺方军》时,其中一个场景让笔者感悟最深:贺方军身患绝症,斜靠在沙发上,忍着身体的剧烈疼苦,但是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他故作轻松,面带笑容的鼓励女儿要自立、要坚强,要求女儿好好的生活。在该话剧中贺方军的饰演者将人物贺方军当时的心里状况和肢体状况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出来了,其分寸控制得完美无缺。表演者眼神刚毅、深沉,眼角闪现着对亲人和世间的留念,他伸出小指与女儿拉钩许愿的场景感动了无数观众。在该话剧表演中,贺方军的表演者将贺方军的硬汉形象和儿女情长表现了淋漓尽致,其在分寸上的把握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一个小小的拉钩动作,真实而自然的再现了贺方军对女儿的难舍难分的感情。

3话剧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

审美的需求

话剧表演最终是服务于观众,没有观众的话剧表演只能称为自娱自乐。观众作为话剧的审美者,自身有一定的美学理解能力。是以,在表演时,表演者如何在观众已有审美基础上传递话剧的美学思想,这是表演者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成功的话剧,必先要了解话剧所面对观众的美学情趣和理解能力等问题,再对话剧中实际的表演进行适度的控制和调整,掌握分寸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这种满足并不意味着迎合,话剧必然是要传递积极、先进的美学理念,必然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表演者要把握美学格调与迎合观众的分寸感。

实现创造性与忠实性相结合的需求

话剧表演来源于生活而又经过了艺术的创作,其涉及到忠于生活和创作加工两个问题。但是这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通过一定的分寸感把握,可以有效的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每一部话剧作品都是来源于相关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故事,但是要保证话剧作品的艺术性和格调,必然要进行艺术的加工创作。另外,如果话剧只是简单的重复一遍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现实故事,那么表演者就只能称为艺匠,而不能称为艺术家了。话剧在表演时,需要考虑舞台、灯光、服饰、人物、现场气氛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作品来源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如何再加入这些元素的情况下依旧忠于原来的故事思想,成为话剧表演者的重要思考方向。在实际表演时,表演者需通过合理的舞台布局、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还原原故事思想,并通过这些动作和语言增强原故事的艺术格调,从而保证两者的协调统一。只有通过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分寸感的掌握,才能完美的实现创造性与忠实性相结合。

4表演分寸感的把握措施分析

表演者需拥有较高的表演素养

话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表演素养,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较强,可以较好的利用音乐、场景以及人物背景进行表演。话剧表演者不但要求一定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求表演者掌握相关的舞蹈、音乐知识,尤其是要求掌握较高的舞蹈知识。传统的话剧表演一般都会夹杂一部分舞蹈表演。除了这些必备的基础素养要求外,表演者还需具有较强的节奏控制能力,通过自身的节奏掌握能力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观众的共鸣。

立足事实,不做作

有人说过:表演舞台上永远不要去夸大真实的要求,也不要去夸大虚假的作用。话剧表演中要想提高自身的分寸感,就虚立足在事实上,不做作。在实际的表演中,表演者要立足于事实,再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阐述,保证话剧表演的美学格调。在艺术加工时,要把握一个度,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放大,不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认为表演脱离了实际生活。一个表演者如果过分的去夸大,就会显得做作,但是过分的谨慎又会导致情感无法准确传递。是以,表演中虚立足于事实。

重视细节

观众是敏锐的,尤其是在话剧高潮内容时,表演者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能让观众产不一样的感觉。表演者在进行高潮部分的表演时,需严格把握分寸,每一个细节动作都需经过反复的揣摩。话剧表演者在表演前需积极对人物、社会背景、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自身代入人物形象中,掌握人物心里、动作、习惯的每一个细节。在潜意识里构造一个人物形象,并将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出来[4]。例如在话剧《世纪风流》在塑造某开发区的主任这一人物时,表演者就将细节表现得妙到颠毫。该开发区主任面对社会诱惑时,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但是又小心谨慎。表演者在进行受贿那一场戏安排时,设计极其精妙。该表演者通过将一杯咖啡打翻,然后假作公文包被打湿,对着送贿人打开,然后转身假作整理身上水迹,让送贿人直接将金钱放入包中。巧妙的将受贿过程展现出来了,将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完美的呈现出来了。可以说,该表演者在动作设计和语言表述上的分寸控制妙到巅峰,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戏。

5结语

表演是一个将真实生活通过艺术加工而传递高于生活格调的艺术行为。如何掌握真实与艺术加工的分寸,成为表演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这要求表演者具有加强的表演素养,并且对整体表演节奏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与此同时,还需加强不做作,不谨慎,从细节上进行控制。表演者还需扩展日常生活阅历,通过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总结相关生活、表演经验,提高自身对表演的度和分寸的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露.是薛涛.又不是薛涛《浣花吟》中饰演薛涛的体会[J].中国戏剧,2010(06).

[2] 吴戈.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舞台创造? 从导演艺术家查明哲说起[J].中国戏剧,2011(06).

[3] 王亚兵.怀梆名家赵玉清的唱腔特色[J].中国戏剧,2013(06).

作者简介:陈刚(1963―),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教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表演艺术类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艺术的作用论文范文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写实性的风格是占了绝对的优势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著名雕塑大师罗丹就多次表示:艺术家应该抄录自然。抄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写实,是对自然的再现。艺术要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就是说,艺术品中所表达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对于一般的写实作品来说,再现的真实是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但写实有来自于各方面的限制性。 在写实上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来自于风格的限制。风格又分为时代的风格、个人的风格。 同一时代的作品总是有一个相关联的风格。古埃及公式化的绘图方式是时代性的风格,波斯细密画在一定阶段有意识地忽视透视法则的绘画方式,也是时代的风格化的体现。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不同时代各有不同的时代性风格。这就在写实的道路上给艺术家们划定了一个范围。 “心理定向”的存在,使艺术家们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关注焦点。在艺术创作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是在表现他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在看他所能表达的东西。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要点,正是他们的风格之所在。 与此同时,技法也限制了写实。毕加索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时就能画得像拉菲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但事实上儿童画为何不能被称为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呢?儿童受限于艺术语言的学习。他们无论有再敏感的内心,但还是没有没有过硬的表达技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作品不能,也不可能被看作是优秀的写实作品。 写实之路充满了主观方面的种种阻碍。在当代艺术的语境里,写实好像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这样的时代风格是不是也是作为写实的限制性的一种新的应对方式。 事实上,我所理解的再现的真实并非是表现出视网上的所见,而是如罗丹所说:“通过表达外在形像,体现内在真实。”也就这才是对应写实的限制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案。(1)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艺术与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性。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可以说,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如读李白诗,观庐山画。李白诗,庐山画都是艺术,而这些艺术是通过形象去反映认识庐山的。有些理论文章,理论著作也有形象的成分,有丰富的形象语言,如《欧也妮。葛朗台》是通过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家庭关系的。来看看葛朗台临死时的表现:“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了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至死都在想着占有别人的财富。总之,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不能称作文艺作品。(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等,都是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罗中立运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父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客观的再现,非常注重细节的逼真。但观众站在这幅画前被强烈地感染和震撼了,他们体会到,在这一客观地再现的艺术形象里面,恰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主观态度,以及他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 (4),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5),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造艺术美。比起现实美来,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比如郑板桥的《竹》,其作品的美虽根源于现实中竹子的美,却不是现实的机械反映,而是他对现实审美认识的表现。他在一篇“题画”中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在这里提出了四种竹子:园中之竹,这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胸中之竹”则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这意象由于主体审美认识时的精神作用而使现实美得到强化、集中化、概括化或典型化,同时也渗透进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手中之竹”即是完成了的作品。画家在用笔墨纸张传达表现其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时,舍去了一切与美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枝节,使意象中的美又一次得到强化和改造。于是“手中之竹”的美比起园中之竹的美,更为鲜明和完满,因此是更高一个等级的美。启发:情感是人类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人对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的。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等,都是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罗中立运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父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客观的再现,非常注重细节的逼真。但观众站在这幅画前被强烈地感染和震撼了,他们体会到,在这一客观地再现的艺术形象里面,恰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主观态度,以及他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所以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应该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头脑去构思,用富有情感的手来表达,用情感的眼睛去观察,创作有情感的作品。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艺术概论论文《我对艺术本质的看法》何谓艺术?或曰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从古至今的各种形态的艺术中有没有共同的某些本质性特征,如果有的话,这些特征又是如何将艺术与非艺术加以区别?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亦像是什么是美的问题一样,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诱惑了不少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来探讨、定义。在《现代艺术学导论》一书中,强调了要找出一切门类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的共同本质特点并用一个定义加以概括是一件难事。而我认为,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有同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有其表达性,即它能表达其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涵义。当然,这个涵义是广义上的,我指的是所有的艺术品都能传达给其他人一个或一些涵义,不管这个涵义是隐晦的或是肤浅的、稀松平常的。稍作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还是希腊人的《巴台农神庙》、还是杜尚的《泉》、还是设计艺术中的服装设计、广告艺术都包含有其作者的意思。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如,《维林多夫的维纳斯》,一件非常简单的原始人的雕塑作品,表达了原始人的生殖崇拜,这种生殖崇拜就是这件雕塑作品所要表达的涵义。所以,我们说《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是一件艺术品。接下来的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例如,《捞摺罚泶锪斯畔@叭硕越】档南M匀诵吞宓囊恢稚竺拦邸T偻螅蘼硎降慕ㄖ物以其稳重、敦实的形体表达、显示教会的权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表现了大卫的力量和气势以及他的那种雄浑壮阔的英雄气概。17、18世纪的欧洲,迭戈•贝拉斯克斯的作品《英诺森十世》表现了英诺森十世的威严以及他善于权术的特点。19世纪,文森特•凡•高的作品例如《星夜》、《向日葵》表达了他狂热的内心世界。二战前西方现代主义开始兴起,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作品都开始逐渐体现出其作者的个性以及其内心世界。如超现实主义的一位重要的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他的作品《记忆的持续性》,停滞的时间仿佛暗示了永恒。而二战后西方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其要表达的意义则愈发隐晦,让人匪夷所思。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艺术家们想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给人们一个涵义。限于我个人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缺乏以及篇幅问题,我无法就这些作品一一地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了。我想我还需要对我的“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有其表达性”这一句话补充一些说明和解释,因为它看起来似乎还不能解释一些艺术现象。假设有一件古代原始人的工具,这件工具对原始人来说是用石头和木材组合而成并用来狩猎用的,并非要借此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非常平常的一件东西,肯定说不上是艺术品。当然,如果他们有“艺术”这个概念的话。几千年以后,当这件工具出土后,人们把它放进博物馆珍藏,并当成一件艺术品。这是为什么?仔细想想,将它从地底挖出来的是我们、把它放在博物馆的也是我们、去博物馆瞻仰它的也是我们,所以,其实是我们对其加工,将其变成一件艺术品的,它的创造者是——我们。我们要表达的也许就是对古人类智慧的敬仰吧。假设它没有被发现、被放进博物馆,那么,这件珍惜贵的艺术品将永远不会被创造。另外,我必须要就“表达性”一词进行一些解释。“表达性”所表达的不一定是人类的情感,或是深刻的内涵,还能包括思想信息等,甚至任何东西东西都能被表达,即使它实际上不存在。其实,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不存在”是相对的,举个例子来说明:有个聋哑人,天生的,从来没有听过声音,也从来没有人向他描述过声音,他周围的人也和他一样从来不说话只用文字来交流。总之,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和其他人不一样,在他脑海里没有声音这个概念。所以,声音对他来说“实际上不存在”。同样的,在艺术家们甚至是每个人脑海里,也许都有一些对其他人来说“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然后艺术家们将它们表达了出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方式,只不过,任何类型的表达方式都有其缺陷,如语言文字有其没有图像的缺陷、绘画有其没有声音的缺陷,总之,“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无法被最真实地表达,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我觉得这个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艺术家在回答他为什么要创造某一个作品时吱吱捂捂或着刚刚还是很肯定但是马上有更改的原因,这不过是因为语言文字的缺陷性而以。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我在“美国300年艺术作品展”上看到过一幅画,画面全部用黑色的油画颜料涂抹。我无法理解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也许他要通过这幅画表达一个对我或者是你来说“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但它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共鸣。这种思考、共鸣据我的理解,就是《现代艺术学导论》一书中所讨论过的审美关系。“我们认为,作为一件艺术品的东西,它和人发生了一种艺术的关系,为了避免说成是循环解释,我们说它和人发生了一种审美关系,或者是一种观赏关系。”“但我们在这里说的‘审美关系’,不仅是指人和优美的作品发生的一种心旷神怡的愉快关系(虽然也包括这种关系),就像美学不仅研究优美,也研究丑、崇高、悲剧这些不是优美的东西一样,‘审美关系’是一种广义的、开放的关系,既包括狭义的优美关系,也包括人和作品的一种关照态度、情感态度。”“界定艺术的审美关系由艺术意图、艺术作品、艺术环境(艺术世界)结构而成,在这种结构中作为审美关系主体的人,即艺术品的创作者、欣赏者、经济人、展示者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艺术学导论》《现代艺术学导论》给艺术的界定是:1艺术是以艺术经验为基础,发生在艺术世界中的审美关系的创造;2这种审美关系具有独创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其表现形式为再现关系、表现关系、形式关系、观念关系、文化关系和文物关系等。我认为这是狭义艺术观的界定,就广义的艺术来看,这种解释未免有些片面性和世俗化。主要问题在于审美关系的构成之一的艺术环境。难道一件东西必须要得到广泛的承认,它才能被称之为一件艺术品吗?例如,文森特•凡•高的作品,在他出名前就不是艺术品了吗?或者说,假设现在有一个“不入流”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就不是艺术品了吗?艺术品一定是要摆在博物馆、展览馆里或是挂在富翁们家里的墙上的吗?它忽略了事物的发展性和概念的相对性。我认为广义的艺术的审美关系的艺术环境的最小范围是一个人和一件与之发生审美关系的“艺术品”,或者说某件东西对于某个人来说是艺术品而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的时候就不是了。总之,我认为艺术的概念是非常之广泛的。另外“艺术是以艺术经验为基础,发生在艺术世界中的审美关系的创造”。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艺术是审美关系的创造”,即审美关系创造了艺术。说到这,我想到了艺术起源的问题,既然审美关系创造了艺术,那么审美关系就一定是先于艺术而出现的,但是,似乎审美关系仅仅只能在艺术面前才能被体现出来,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我认为要讨论艺术的起源,先要讨论审美关系的起源,即审美关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的最初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的以及审美关系是如何创造艺术的等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讨论明白的话就要从很多方面来看待,如人类起源、美学、哲学等……过于复杂的问题我不想多说。回到我提出的“表达性”的概念,它也是具有相对性的,还是以那幅全部用黑色颜料涂抹的画为例,假设我没有对那幅画进行任何思考,我就认为它不过就是一块用黑色颜料涂满的布而已,这时,它就没有向我表达任何意思了,同时,我和那幅画之间就没有产生审美关系了,它对我来说也就不是一件艺术品了。

艺术概论论文设计格式与题目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论文题目就是文章的一半,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四个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的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醒目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同学,我是川师美院的艺术的老师,你的名字学号我已查清,此门学科等待重修,不用急求了。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坐等楼主悲剧。。

  • 索引序列
  • 艺术概论论文格式范文
  • 大学舞蹈艺术概论论文格式
  • 艺术论文范文格式
  • 艺术概论艺术的作用论文范文
  • 艺术概论论文设计格式与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