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幼小衔接主题墙环境创设论文

幼小衔接主题墙环境创设论文

发布时间:

幼小衔接主题墙环境创设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论文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行为特点、策略目录摘要

引言

幼儿和小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持续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幼小衔接减少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儿童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主体与环境失衡的现象,减轻压力与心里焦虑,在新的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第1章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活动形式的不适应学前儿童的主题活动是游戏,入学后为以上学为主,要系统的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游戏饶有兴趣儿童乐于参加,课堂知识教学带有强制性,不随儿童的志愿而改动。入学后的学习对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一种挑战,要求儿童做出个人意志的努力。

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师生关系的不适应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鉴于上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幼小衔接就是要帮助学前儿童做好适应小学生活变化的准备。衔接的实质是保持儿童在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连续性不被突然中断和打乱。

第2章我国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幼小衔接变成"小学化"。

所谓幼小衔接的"小学化"是指为了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其本质是反衔接的。

(1)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提前教育,简单的移植小学的教育形式,违背了幼儿园的《纲要》精神。把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有关小学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套用小学教育的形式,增加了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不仅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对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极为不利。

(2)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学前儿童。为了让学前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在幼儿园以小学生的标准规范学前儿童的行为。一些幼儿园将对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学前儿童身上生搬硬套。

(3)以评价小学生的方式评价学前儿童,幼儿园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有的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忽视了评价的个体性和纵向化。缺少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关注。评价的对象单一,以学前儿童是否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为重点,不注重对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评价。

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方案对于幼小衔接,大部分教师树立了一种正确的观念,即从单纯知识的准备到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上的转变,因为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衔接--知识学习,纪律强调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割裂。

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是彼此独立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小学教师主要由普通师范院校培养,两类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无共同性。因此,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学前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教师基本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的不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第3章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其次,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决的方法。

小学主动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家长参加幼小衔接的策略

(1)家长给幼儿合理的期望,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家长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3)家长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可以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家长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九章.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十三章.

1 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2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幼小衔接的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时期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期,也是孩子从一无所知到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无可选择地走向一个新的天地——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呢?(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了使此项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从幼儿升入大班开始,我园就特别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专门召开大班教师会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然后付诸实施。首先,大班教师从幼儿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注意与小学方面的衔接,特别是要适当延长幼儿集体活动时间(5—10分钟),让幼儿学会书写自己的姓名,认识一些常用字。其次,在环境创设及日常教学中要涉及小学方面的内容及知识(如儿歌、绘画、教唱有关的歌曲等),让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第三,家长要与幼儿园配合好,对幼儿进行入小学前的教育,特别在时间观念上要比以前要求更加严格。前期工作准备好以后,我们邀请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来到幼儿园,为老师和孩子们作“幼小衔接”专题报告会,就如何适应小学生活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使孩子们产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人们常说,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大班下学期,我们要求大班教师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及正确的坐姿,教师首先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再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大班教师带领幼儿到我乡中心小学参观,具体包括:①观看升国旗仪式和广播体操;②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厕所、图书室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③旁听一年级的上课,观察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上课的?他们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又是怎样的?④观察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作了什么?回园后我们又组织幼儿继续讨论,帮助他们化解仍然担心的问题,最终以健康愉悦的心理状态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另外,安排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间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因为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们还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的常规。(三)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学习不仅仅是有聪明的脑袋就行,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幼儿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培养幼儿渴望学习的品质。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认为搞好幼小衔接,教师应改变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使幼儿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情景来进行学习,从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幼儿在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并能在今后保持发展的后劲。

幼小衔接主题论文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成长 衔接 身心发展 心理品质

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十分关注幼小衔接,家长关注之心更加迫切,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学算数,恨不得把小学的书拿来让他的孩子先学。的确,作为家长,孩子要参加各小学设置的种种面试,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知识不够,所以大半的孩子已经开始面对升学压力。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存在以上差异,一些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港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不适,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生物钟紊乱。指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2.孤独感。因为以前熟悉的环境与现在所面对的教师差别大,所以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易产生“孤独感”。

3.畏难情绪。因幼儿园与小学正规教学有很大不同,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4.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致尿湿裤子等。

5.坐不住。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是截然不同的,小学要求学生坐端正认真听讲,而对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是坐不住的。

针对上述情况,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一,应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几本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由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中。在入学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保证孩子的膳食和睡眠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里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了解孩子是教好孩子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

第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是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

第四,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育孩子很好的保护自己。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第五,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同伴帮助;学会理解他人的行为,与同伴一起玩耍时不争抢;能听从正确的劝告,能知错就改,知道像榜样学习,养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伴之间友爱互助,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第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家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感触的说:“习惯真是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按计划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众生。所以,要培养孩子养成以下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养成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的习惯;

5.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6.讲究卫生的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

幼小衔接主题课程论文

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方法与策略上知识准备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在知识准备的问题上,其实一部分小学教师并不反对这种行为,有的教师认为“大班幼儿多学一些知识,会为小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有个坡度,幼儿园要与小学应该相互靠拢,相互补充,才能引导孩子走好这个坡度。

其中说三个具体方法:

一是在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方面互相靠拢;

二是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互相靠拢;

三是要为幼儿入学作好心理准备。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论文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行为特点、策略目录摘要

引言

幼儿和小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持续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幼小衔接减少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儿童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主体与环境失衡的现象,减轻压力与心里焦虑,在新的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第1章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活动形式的不适应学前儿童的主题活动是游戏,入学后为以上学为主,要系统的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游戏饶有兴趣儿童乐于参加,课堂知识教学带有强制性,不随儿童的志愿而改动。入学后的学习对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一种挑战,要求儿童做出个人意志的努力。

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师生关系的不适应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鉴于上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幼小衔接就是要帮助学前儿童做好适应小学生活变化的准备。衔接的实质是保持儿童在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连续性不被突然中断和打乱。

第2章我国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幼小衔接变成"小学化"。

所谓幼小衔接的"小学化"是指为了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其本质是反衔接的。

(1)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提前教育,简单的移植小学的教育形式,违背了幼儿园的《纲要》精神。把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有关小学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套用小学教育的形式,增加了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不仅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对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极为不利。

(2)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学前儿童。为了让学前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在幼儿园以小学生的标准规范学前儿童的行为。一些幼儿园将对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学前儿童身上生搬硬套。

(3)以评价小学生的方式评价学前儿童,幼儿园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有的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忽视了评价的个体性和纵向化。缺少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关注。评价的对象单一,以学前儿童是否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为重点,不注重对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评价。

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方案对于幼小衔接,大部分教师树立了一种正确的观念,即从单纯知识的准备到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上的转变,因为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衔接--知识学习,纪律强调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割裂。

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是彼此独立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小学教师主要由普通师范院校培养,两类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无共同性。因此,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学前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教师基本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的不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第3章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其次,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决的方法。

小学主动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家长参加幼小衔接的策略

(1)家长给幼儿合理的期望,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家长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3)家长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可以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家长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九章.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十三章.

1 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2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幼小衔接的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成长 衔接 身心发展 心理品质

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十分关注幼小衔接,家长关注之心更加迫切,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学算数,恨不得把小学的书拿来让他的孩子先学。的确,作为家长,孩子要参加各小学设置的种种面试,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知识不够,所以大半的孩子已经开始面对升学压力。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存在以上差异,一些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港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不适,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生物钟紊乱。指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2.孤独感。因为以前熟悉的环境与现在所面对的教师差别大,所以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易产生“孤独感”。

3.畏难情绪。因幼儿园与小学正规教学有很大不同,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4.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致尿湿裤子等。

5.坐不住。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是截然不同的,小学要求学生坐端正认真听讲,而对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是坐不住的。

针对上述情况,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一,应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几本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由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中。在入学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保证孩子的膳食和睡眠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里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了解孩子是教好孩子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

第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是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

第四,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育孩子很好的保护自己。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第五,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同伴帮助;学会理解他人的行为,与同伴一起玩耍时不争抢;能听从正确的劝告,能知错就改,知道像榜样学习,养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伴之间友爱互助,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第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家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感触的说:“习惯真是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按计划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众生。所以,要培养孩子养成以下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养成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的习惯;

5.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6.讲究卫生的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

主题墙环境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的语言教育环境创设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 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各项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进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事物的帮助,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引导者,我们应该为幼儿的语言习得活动创设适宜的物进行质、精神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语言,提高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教育资源;教育价值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代、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快乐,等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能够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质量,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应该使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发挥它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事实上,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教育质量,改变现状,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现状

(一)肯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大部分幼儿园教育者认为: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借助环境的影响,能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吸引、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语言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教育者会为活动进行相关的准备,如:准备头饰、故事磁带、课件等。

(二)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认识具有偏差

许多幼儿园教育者能够将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但是,在进行这两种环境创设时,仅仅把物质环境的创设理解为:在进行语言活动时,准备相关教具,为幼儿提供学具材料。如:在进行童话故事表演时,准备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头饰或胸饰;在诗歌欣赏活动时,准备图谱,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在排图讲述时,为幼儿提供可自由排列的小图,等等。同时,将精神环境的创设狭隘的理解为: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谈话环境。

部分幼儿园教育者,将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笼统的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因此,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怎样布置教室里的语言环境,语言区角。并且,这些语言环境的创设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观、教育教学的方便进行布置的。

(三)对于实施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态度具有随意性

虽然,有很多教育者认为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但是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实施是不到位的。整体看来,很多教育者对于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具有随意心理。有的教育者在进行创设时,只是很随便的做一些简单的教具,没有考虑到其是否适合活动的内容、是否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育者在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时,总喜欢和其他的教师进行比较,别人做得多,自己也会做得多一点,别人做得少,自己也会做得少点;有的教育者干脆以缺少创设材料为借口,不进行环境创设;还有的教育者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只是为了应付幼儿园的检查。

(四)进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具有单一性

1、创设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内容单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的教育者进行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内容都大径相同,主要体现在:语言活动时提供相关的教育教学用具,如:头饰、事物图卡、文字挂图等;创设轻松、愉快地活动氛围;布置语言主题墙、语言区角,等等。

2、创设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材料单一。

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在物质环境创设这一方面,许多幼儿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具、投放在区角的资源大部分是用卡纸制作而成的,虽然美观、制作也简单方便,但是制作出来的成品单一、平板,很多的成品都是挂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可操作性不强,从而无法真正实现物质环境的教育价值。

3、创设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方式单一。

很多幼儿园呈现出来的语言教育环境都是教育者自己创设的,而且,教育者是环境创设的设计者、执行者、考察者。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操作的机会极少,更不用说会邀请家长的共同参与了。创设方式的单一也导致了教育者工作任务的加重,很多教育者把环境创设看做一种工作负担。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幼儿园应为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提供良好的创设条件

1、组织幼儿园教师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内容可以从浅谈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创设要点及方法、创设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方面进行。这样能够帮助教育者认识到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丰富教育者创设环境的知识经验及环境创设的内容、形式,解决教育者进行环境创设时出现的问题,解除其对环境创设的误解与恐惧感,实现知识与智慧的共享。

2、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

提供丰富的创设材料、开展环境创设竞赛、实行奖励制度、将教师制作的教学具放在教具室,相互借用,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激发教育者进行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减轻教育者进行环境创设的任务与难度。

(二)让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重视,实现家园共创、家园共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承担的引导与教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应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家长和幼儿建立亲密关系,能加强家校联系,也能为语言教育环境创设实现全面化。如:在布置语言主题墙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画画、进行手工制作,丰富主题墙的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将家里的废弃物回收带到幼儿园,能帮助幼儿形成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也能解决创设材料单一的问题;引导家长乐意倾听幼儿的谈话,给予积极的回应,帮助幼儿乐意进行语言的交流与运用。

(三)认清环境创设中主客体关系,让幼儿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参与者

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进行环境创设也是为了幼儿、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所以在进行幼儿园语言环境创设中,我们应该让幼儿发挥他们主人翁的地位,在环境创设方面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坚持师生共同讨论创设主题、形式与内容,共同设置环境创设是布局,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让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成为一个做的过程,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在“做中学”。

(四)坚持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统一性、真实性、整合性原则。

1、实现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创设的统一。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供丰富的、真实的、可操作的教学具、操作材料,能够帮助幼儿通过直观地感知进行语言学习,同时,我们需要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愿意说,又有话可说的支持性精神环境,帮助幼儿成为积极地语言运用者,保护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离开了物质环境,语言教育便会成为空洞的说教活动;如果离开了精神环境,语言教育就会成为呆板的操作活动,体现不出语言教育的目标及价值。所以,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在语言教育环境中是不能割裂的。

2、让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形成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

在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时,我们应该以语言活动目标作为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创设。创设的内容上,应该是幼儿熟悉的、符合地域特点、心理要求的环境。创设所用的材料,应尽可能的利用废弃物进行改造、组装、美化。创设的精神环境,除了自由宽松的谈话环境外,还可以创设分组讨论、自由结伴交流、多给予描述性的表扬,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

3、实现一日生活活动中教育环境资源的整合。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其中包括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及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一日生活活动是一种隐形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包括其他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会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积极因素和机会。我们要注重并有效利用资源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环境资源,丰富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

解读新纲要《纲要》说法:《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创设背景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幼儿园环境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处于这么大的环境中,必然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和关注,这时教师应从与儿童的交谈中,及时捕捉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从中提炼课程的主题。(中班)开学初,“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几个节日引发了孩子们的话题:爱心。围绕爱心,我预设了主题活动“爱心总动员”。我剪了一张漂亮的女孩图片贴在了墙上。照片上的她在如何创设主题墙想什么呢,是在想妈妈吗?于是,我把一张全家照贴到了墙上。孩子们激动了,一个个争着告诉我“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事例,要我记录下来,还觉得光把照片贴在墙上不好看,主动要求装饰镜框。有了镜框,照片贴上去果然漂亮。孩子们在照片展示区看呀,说呀,充分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在植树节活动中,每个孩子认领一盆花,在栽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爱有好多种,这个主题也在活动中应运而生。

幼儿园主题墙创设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的语言教育环境创设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 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各项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进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事物的帮助,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引导者,我们应该为幼儿的语言习得活动创设适宜的物进行质、精神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语言,提高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教育资源;教育价值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代、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快乐,等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能够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质量,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应该使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发挥它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事实上,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教育质量,改变现状,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现状

(一)肯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大部分幼儿园教育者认为: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借助环境的影响,能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吸引、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语言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教育者会为活动进行相关的准备,如:准备头饰、故事磁带、课件等。

(二)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认识具有偏差

许多幼儿园教育者能够将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但是,在进行这两种环境创设时,仅仅把物质环境的创设理解为:在进行语言活动时,准备相关教具,为幼儿提供学具材料。如:在进行童话故事表演时,准备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头饰或胸饰;在诗歌欣赏活动时,准备图谱,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在排图讲述时,为幼儿提供可自由排列的小图,等等。同时,将精神环境的创设狭隘的理解为: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谈话环境。

部分幼儿园教育者,将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笼统的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因此,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怎样布置教室里的语言环境,语言区角。并且,这些语言环境的创设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观、教育教学的方便进行布置的。

(三)对于实施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态度具有随意性

虽然,有很多教育者认为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但是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实施是不到位的。整体看来,很多教育者对于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具有随意心理。有的教育者在进行创设时,只是很随便的做一些简单的教具,没有考虑到其是否适合活动的内容、是否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育者在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时,总喜欢和其他的教师进行比较,别人做得多,自己也会做得多一点,别人做得少,自己也会做得少点;有的教育者干脆以缺少创设材料为借口,不进行环境创设;还有的教育者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只是为了应付幼儿园的检查。

(四)进行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具有单一性

1、创设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内容单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的教育者进行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内容都大径相同,主要体现在:语言活动时提供相关的教育教学用具,如:头饰、事物图卡、文字挂图等;创设轻松、愉快地活动氛围;布置语言主题墙、语言区角,等等。

2、创设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材料单一。

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在物质环境创设这一方面,许多幼儿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具、投放在区角的资源大部分是用卡纸制作而成的,虽然美观、制作也简单方便,但是制作出来的成品单一、平板,很多的成品都是挂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可操作性不强,从而无法真正实现物质环境的教育价值。

3、创设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方式单一。

很多幼儿园呈现出来的语言教育环境都是教育者自己创设的,而且,教育者是环境创设的设计者、执行者、考察者。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操作的机会极少,更不用说会邀请家长的共同参与了。创设方式的单一也导致了教育者工作任务的加重,很多教育者把环境创设看做一种工作负担。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幼儿园应为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提供良好的创设条件

1、组织幼儿园教师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内容可以从浅谈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创设要点及方法、创设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方面进行。这样能够帮助教育者认识到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丰富教育者创设环境的知识经验及环境创设的内容、形式,解决教育者进行环境创设时出现的问题,解除其对环境创设的误解与恐惧感,实现知识与智慧的共享。

2、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

提供丰富的创设材料、开展环境创设竞赛、实行奖励制度、将教师制作的教学具放在教具室,相互借用,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激发教育者进行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减轻教育者进行环境创设的任务与难度。

(二)让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重视,实现家园共创、家园共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承担的引导与教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应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家长和幼儿建立亲密关系,能加强家校联系,也能为语言教育环境创设实现全面化。如:在布置语言主题墙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画画、进行手工制作,丰富主题墙的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将家里的废弃物回收带到幼儿园,能帮助幼儿形成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也能解决创设材料单一的问题;引导家长乐意倾听幼儿的谈话,给予积极的回应,帮助幼儿乐意进行语言的交流与运用。

(三)认清环境创设中主客体关系,让幼儿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参与者

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进行环境创设也是为了幼儿、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所以在进行幼儿园语言环境创设中,我们应该让幼儿发挥他们主人翁的地位,在环境创设方面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坚持师生共同讨论创设主题、形式与内容,共同设置环境创设是布局,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让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成为一个做的过程,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在“做中学”。

(四)坚持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统一性、真实性、整合性原则。

1、实现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创设的统一。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供丰富的、真实的、可操作的教学具、操作材料,能够帮助幼儿通过直观地感知进行语言学习,同时,我们需要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愿意说,又有话可说的支持性精神环境,帮助幼儿成为积极地语言运用者,保护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离开了物质环境,语言教育便会成为空洞的说教活动;如果离开了精神环境,语言教育就会成为呆板的操作活动,体现不出语言教育的目标及价值。所以,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在语言教育环境中是不能割裂的。

2、让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形成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

在进行语言教育环境创设时,我们应该以语言活动目标作为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创设。创设的内容上,应该是幼儿熟悉的、符合地域特点、心理要求的环境。创设所用的材料,应尽可能的利用废弃物进行改造、组装、美化。创设的精神环境,除了自由宽松的谈话环境外,还可以创设分组讨论、自由结伴交流、多给予描述性的表扬,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

3、实现一日生活活动中教育环境资源的整合。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其中包括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及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一日生活活动是一种隐形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包括其他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会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积极因素和机会。我们要注重并有效利用资源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环境资源,丰富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

解读新纲要《纲要》说法:《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创设背景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幼儿园环境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处于这么大的环境中,必然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和关注,这时教师应从与儿童的交谈中,及时捕捉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从中提炼课程的主题。(中班)开学初,“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几个节日引发了孩子们的话题:爱心。围绕爱心,我预设了主题活动“爱心总动员”。我剪了一张漂亮的女孩图片贴在了墙上。照片上的她在如何创设主题墙想什么呢,是在想妈妈吗?于是,我把一张全家照贴到了墙上。孩子们激动了,一个个争着告诉我“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事例,要我记录下来,还觉得光把照片贴在墙上不好看,主动要求装饰镜框。有了镜框,照片贴上去果然漂亮。孩子们在照片展示区看呀,说呀,充分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在植树节活动中,每个孩子认领一盆花,在栽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爱有好多种,这个主题也在活动中应运而生。

  • 索引序列
  • 幼小衔接主题墙环境创设论文
  • 幼小衔接主题论文
  • 幼小衔接主题课程论文
  • 主题墙环境论文
  • 幼儿园主题墙创设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