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学位论文二维

学位论文二维

发布时间:

学位论文二维

翟继锋1,2韦成龙1,2曾宪军1,2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2.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760)

第一作者简介:翟继锋(1982—),男,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震勘探工作。

摘要 地震观测系统是用来表示激发点、接收点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决定地震采集资料的质量,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处理解释结果和精度,关系到地震勘探的成败,可见观测系统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地震观测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从基本原则、参数选择出发,讨论了如何合理设计海上二维地震观测系统。

关键词 观测系统 原则 参数

1 引言

地震资料采集的中心问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获得高质量的地震记录。观测系统的设计取决于地震勘探任务、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方法,总的原则是尽可能使记录到的地下界面得到连续追踪,避免发生有效波彼此干涉的现象,野外施工简单等。地震勘探野外施工中主要使用纵测线观测系统,即激发点和接收点布置在同一条测线上,该系统能得到测线正下方界面的反射信息,所获得的资料易于解释,野外施工方案简单直观,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2 观测系统的各种参数

图1是“探宝号”船240道seal电缆常用的观测系统。对海上地震调查来说,所使用的震源、接收电缆、记录仪器的部分有着固定的参数,我们主要分析以下十个可以变化的参数。

最大炮检距

最大炮检距是炮点的中心到最远一道的中心的距离,图2中用X表示,设计时要以下几个因素为依据:

1)时距曲线,力求其近似为双曲线。比较合适的炮检距,可以使正常时差足够大,足以区分一次反射波、多次波以及其他相干噪音;比较大的炮检距,就会使远道的时距曲线近似为高次曲线,从而使记录得到的同相轴不满足双曲线的假设。水平层状介质的地震地质模型地震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为:

图1 探宝号船240道常用观测系统

The common observation system of 240 seismic channels of“TanBao”

图2 距离参数示意图

The sketch map of distance parameter

南海地质研究(2014)

如果在炮点的附近接收地震波,就可以把水平层状介质的波速简化为均方根速度,则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可简化为:

南海地质研究(2014)

由这两个方程可知,当最大炮检距的取值为勘探目标深度的~倍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近似为双曲线。

2)速度分析,力求能获得较高的精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一般认为射线速度是一种准确的速度,它随着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当炮检距一定时,射线速度等于均方根速度,也就是说这时的均方根速度可以认为是准确的,此时的炮检距就是所要选用的最大炮检距。由射线速度公式和炮检距公式式,可算出最大炮检距约为勘探目标的埋深。

南海地质研究(2014)

3)动校正拉伸畸变,力求使其小。动校正拉伸的程度,随反射界面深度和炮检距之比的减小而增大,即炮检距小,拉伸程度就小,炮检距大,拉伸程度就大。

百分比动校正拉伸量=(动校正量/双程反射时间)×100%

若在计算动校正量采用近似公式 ,则当最大炮检距为目的层埋深的倍时,动校正拉伸为;当最大炮检距为目的层埋深的倍时,动校正拉伸为。动校正拉伸使信号频率降低,从而影响分辨率。

4)反射系数,力求其变化尽可能小。反射系数随着炮检距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炮检距在小于某个数值时,反射系数几乎不随炮检距变化,则炮检距应当选取这个数值。反射系数可以通过佐普里兹方程来求取。

5)高频衰减,力求远道的高频衰减尽可能小。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从而使高频信息能量变弱,降低分辨率。

通过以上的论述,合适的最大炮检距应选取勘探目标深度的~倍。最大炮检距过大,会使远道的反射时距曲线近似为高次曲线,不符合地震勘探中把时距曲线视为双曲线的假设;炮检距过大会使远道的反射系数有较大变化;炮检距过大会产生转换横波;炮检距过大会使动校正拉伸较严重,使远道地震信号中的高频信息衰减较厉害。最大炮检距偏小,则会使整个排列偏短,不利于接收中深层的地震反射信息,并且会由此造成时距曲线太短,反映不出双曲线的形态,得不到准确速度,而在资料处理叠加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速度参数。因此在选择最大炮检距时,重点应考虑目标层的速度分析精度。

最小炮检距

最小炮检距是炮点的中心到电缆第一道(近道)的中心的距离,图2中用Y表示,应该小于最浅目标层的深度。最小炮检距大一些,确实可以有效地避免震源和作业船产生的部分噪音信号干扰,但却会损失有用的浅层有效信号。

最小炮检距的选取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考虑炮检距与叠加特性的关系,选择较小的最小炮检距。

2)根据作业船噪音情况及地震地质条件,选择能够较好地避免震源和作业船产生的部分噪音信号干扰的最小炮检距。较大的偏移距有利于避开面波、船噪音等干扰。

3)为满足大炮检距的初至折射静校正或层析成像反演静校正处理的需要,宜采用较小的最小炮检距。

4)为提高分辨率,宜采用较小的最小炮检距。

随着偏移道数的增加,迭加特性曲线通放带宽度变窄,压制带范围向左移,同时压制范围内,特性曲线的三次极大值幅度变小。说明偏移道数的增加,能更好压制与反射波速度相近的多次波,即可以提高分辨率。但是,偏移道数增大,导致压制带宽度变窄,特性曲线二次极大值的幅度增大。因而,与反射波速度相差较大的多次反射波,就有可能进入二次极值带,得不到好的压制效果,所以不能认为偏移道数越大越好。

从以往的施工结果看,250m的最小炮检距可以有效地避免震源和作业船产生的噪音信号干扰,但是在研究区部分测线水深小于100m,最小炮检距过大的话就会损失有用的浅层有效信号,而且会使海底难以追踪。因为这时直达波和海底一次反射波几乎同时到达,给去除直达波,追踪海底造成困难,在以往的地震资料中也出现过海底辨认不准确的情况。这主要和水深太浅,最小炮检距偏大有关。因此在以后的野外作业中,对最小炮检距也应做试验。综合考虑准确追踪海底和减小近道噪音,通过现场处理结果,确定出一个合适的最小炮检距。

炮间距

炮间距(图2中的Z表示)是炮点移动的距离: ;d为炮点移动的距离,M为排列长度,n为覆盖次数,Δx为道间距。令 ;υ是炮点移动的道数。则: ;单边放炮S为1,双边放炮S为2。

因炮点移动的道数与覆盖次数成反比关系,在排列长度及道间距一定时,炮点移动的距离越短,覆盖次数越高。缩短炮点移动的距离,增加覆盖次数,以提高对多次波的压制效果,增强有效反射波的能量,提高资料信噪比。

检波器组合参数

检波器的排列组合要兼顾压制干扰波和突出有效波这两方面,利用干扰波的视速度、主周期、道间时差、随机干扰的半径以及有几组干扰波,出现的地段,强度的变化特点与激发条件的关系等资料,设计出合理的排列组合参数。检波器组合参数的因素包括:组内距、组合基距、组合内的检波器个数以及组合的形式等。视速度和炮检距为反比关系,也即组合内的各检波器的时差随着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一般认为排列中最近道处的视速度最大,最远道处的视速度最小,因此组合中首尾检波器点的时差最大,其低频响应更加严重,组合排列越长,基距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在中深层地震勘探中,利用检波器组合法提高信噪比的同时,要避免低频响应。

“探宝号”船目前所用的seal 24位电缆采用12个检波器线性组合作为一道。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波器在线性度、灵敏度高,分辨力、迟滞、重复性、漂移、稳定性等性能也极大地提高。

道间距

道间距是指相邻两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道间距的选择,应保证道与道之间的反射波都能对比。反射波到达相邻两个接收点的时差Δt,应满足下列关系:Δt≤T*/2,式中,T*为反射波的视周期。因反射波的视速度V*是道间距Δχ和时间差Δt之比值,即:V*= 。则 ,为了能够同时并且可靠地追踪来自深层和浅层的反射波,道间距的最大适合值Δχ应当以浅层反射波的视波长λ*来计算。

道间距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影响横向分辨率:道间距偏大,将导致同一层的有效波追踪和辨认的可靠性将受到影响,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空间假频,而且是道间距越大,低频响应也越严重;道间距偏小,将会使野外数据量、工作量及成本大大增加。选取道间距应当以在地震记录上能够可靠辨认同一有效波的相同相位为准则,这主要取决于:相邻的道记录形态的重复性;地震有效波、干扰波和随机振动背景的振动关系;地震波到达相邻道所用时的时差;地震波的视周期以及横向分辨率等。

由对工区采集资料进行的频谱、速度分析可知,有效反射波视频率主要分布范围(以-6dB计算)是6~60Hz;浅层层速度值约为1800~2400m/s。道间距Δχ1800/(2×60)约为15m。表明采用道间距已完全满足采集精度要求。

我局拥有海上地震调查设备Seal、MSX、Hydroscience三种24位地震采集记录系统,电缆的道间距均为。从以往进行地震资料采集结果看,使用的道间距能够在地震记录上清晰地辨认出同一有效波的相同相位。

覆盖次数

覆盖次数即地层界面某一点的追踪次数,n=S*N/2*r,其中,S代表一个系数,一般取1;N代表记录道数;r代表炮点移动的道数。若增加覆盖次数,迭加特性曲线通放带的宽度和压制带的左边界都不会有多大变化。说明增加覆盖次数,既不会改善因为动校正速度不准确而引起反射波迭加特性变坏的情况,也不会提高压制与反射波速度相近的多次波的能力。但若增加覆盖次数,则压制带的宽度将会加大,压制带范围内的三次极大值将会变小。叠加次数也即覆盖次数,越大则压制带平均值越小,压制效果就越好,所以增大覆盖次数对于提高信噪比是有利的。就是说,覆盖次数的增加,既有利于对多次波的压制,也有利于对与反射波速度相差较大的多次波的压制。总而言之,增大覆盖次数,可以提高压制的效果,提高信噪比,覆盖次数越大,信噪比的改善程度就越大。假设叠加后的信噪比为1,则各目标层所需要的覆盖次数可由下式计算:

南海地质研究(2014)

式中, 为震源信噪比;TRA(i)表示透反射、球面扩散以及地层吸收导致的地震波能量的损失。

选取较大的覆盖次数,能够充分压制高频环境下的干扰噪音,增大目标层的有效反射能量,就能提高资料的信噪比,确保目标层的成像效果。因此,采集中都需选取较大的覆盖次数。

震源能量

在相同条件下,震源能量越强,得到的信号其信噪比也相应提高。但大震源大能量作业,在接收到更强的有效反射信号的同时,也会接收到更大的多次波等干扰信号,因而资料的信噪比不一定会提高。中深层地震勘探所关心的是信噪比,而不仅仅是反射信号的强弱。

通过对地震地质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来测算最佳的震源能量,再经过野外震源试验来对比验证,确定合适的震源能量,是目前常规二维地震震源能量较好的确定手段。

震源电缆组合沉放深度

在海洋地震勘探作业中,我们使用电缆中排列组合的水听器记录压力P,若电缆沉放深度记作,且地震反射信号中的某一谐波波长为λ,其入射角为θ,则其简要关系式为:

南海地质研究(2014)

对海洋地震气枪震源来说,激发后所产生的地震波信号,以及由海面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信号一起向地下传播。由于气枪震源的沉放深度相对于水深和地层厚度而言比较小,可以看做是叠加在一起的两个信号向地下传播。而这两个信号的叠加效果是受气枪震源沉放深度控制的,和地震电缆的情况相同,叠加信号的振幅大小变化也是受气枪震源沉放深度控制。

理论上的分析结果是:震源与电缆沉放的深度相同,并且深度值为按上式算出的使得压力P取最大值的Z的值,其中的λ可以认为是对应于目标层的主频波长。

实际上震源、电缆组合的沉放深度,震源激发信号在海水、地层中传播时的扩散、衰减,各界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海水、地层吸收所产生的各种组合滤波效应,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噪音干扰,使得电缆中水听器接收到的信号已经发生了变化,电缆接收到的信号波形态与频谱早已不同于原震源波形态与频谱。

以理论值为依据,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及在工区中做震源、电缆组合沉放深度试验,就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震源、电缆组合沉放深度。

采样率

合适的采样间隔Δt,可避免间隔过大使离散信号失真及谱畸变出现假频现象的缺点,又可避免采样过密使处理工作量加大的缺点。根据采样定理:

南海地质研究(2014)

Δt为采样间隔,fmax为要保护的目的层的最高频率。一个信号周期中至少需要三个样点〔也就是需要两个采样间隔(2Δt)〕的最小量来定义一个周期的信号。

对研究区所采集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可知,有效反射波频率分布范围(以-6dB计)为6~60Hz。计算结果表明选用2ms采样完全满足采集精度的要求。并且采样率为2ms,地震仪采集到的信号理论极限频率是206Hz左右。中深部地层信息主要反映在较低频率上,该采样率已经完全满足要求。

低截滤波

近几年的常规地震勘探中,对低截滤波的确定都倾向于低截频率尽可能地低一些,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采集信号。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涌浪等会产生几到十几赫兹的噪音,水鸟挂上异物会在附近道产生有规律的抖动等,低频干扰影响到资料信噪比。当低频干扰偏大时,在处理时滤波虽然可以将之除掉,但低频有效信号也同时损失,因此在干扰比较大的情况下,降低低截滤波的门槛值是没有益处的。利用现场处理的噪音分析,可以获得低频干扰的频率范围和幅值大小。良好的海况一般采用的低截滤波值为3Hz。当然,震源、电缆深度都加深后,涌浪等环境噪音大大降低,可以不加低截滤波。

3 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了海上二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各个参数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每个参数的作用及影响。观测系统有效合理的设计是在部分论证参数的约束下选择观测系统的几何形态、最大炮检距、最小炮检距、炮间距和道间距,这些参数的确定又以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为指导。在已建立的地球物理模型情况下,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才能在合理的投入下,获得最适合处理与解释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刘振东.2010.泌阳凹陷复杂断裂带地震勘探采集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4-37

[2]冯凯.2006.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最优化设计的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工学博士论文,9-23

[3]钱光萍,康家光,王紫娟.2001.基于模型的地震采集参数分析及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3(2):109-114

[4]王桂华.2004.海上地震数据采集主要参数选取方法[J].海洋石油,24(3):35-39

[5]史乃祥,王德利.2005.深水区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J].吉林地质,24(2):82-86

[6]罗文造,韦成龙,王立明,等.2008.南海北部中生界地球物理勘探采集技术[D].2007年度成果报告.6-39

[7]舒虎,易劲松,邢涛,等.年度区域综合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地震资料处理报告[D].4-44

[8]黄文彬,郭嵩魏,李刚毅.地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研究,内蒙古石油化工[J].第17期17,94-99

[9]杨金华.2006.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优化[J].工程技术,128

[10]王玉娇,李刚.2006.障碍物密集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大众科技,7,39-40

[11]夏建军,唐东磊,黄永平.2009.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压噪能力的估算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4(2),140-145

[12]秦广胜,蔡其新,刘学伟.2010.满足叠前偏移要求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5(S1),25-29

Principle of Design Observation System of Marine 2 D Seismic

Zhai Jifeng1,2,Wei Chenglong1,2,Zeng Xianjun1,2

(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asources,MLR,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he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 is used to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hot point,the receiving point,and the reflection quality of acquisition data is decided by the observation system,and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subsequent processing and the good or not of observation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eismic exploration,it is very article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observation system,we discuss how to design observation system of 2D marine seismic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Key word:Observation system;Principle;Parameter

自77级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论文()“一维变换与二维变换的等价性” 独立发表于《湖南数学年刊》()以来,在数学和经济学方面均有工作,被世界著名数学科学网站MathSciNet、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俄罗斯Informatika转摘,以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亦被《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经济学-2002》、《世界经济前沿问题报告》(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奖论文集)、《中国区域经济学30年论文精选(1978-2008)》等收入,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截止2012年3月28日,经济学著作和论文累计被引频次超过2100次,其中专著《产业集聚论》被引频次超过1100次。(这些数字仅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刊物文章的引用数,不包括①书籍引用,②未被《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硕博士论文引用,以下同)。 近十年来致力于产业集聚理论与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工作有: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产业集聚论”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年,在中国声誉卓著的百年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博士论文《产业集聚论》,本书于商务印书馆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印刷(其中2003年10月初印,因故印量少仅在学者之间传送 而未在市场大量发行,所以引用者常用的是2004年版)。该书被引用1100次以上。年,《产业集聚论》获我国国际经贸领域最高学术研究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南京大学报》等报道)。同年,中国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经济研究》发表书评“用主流经济学方法研究产业集聚——评梁琦教授着《产业集聚论》”(见《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2005年,论文获我国国际经贸领域最高学术研究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4.同年,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闻洁工作室要求,主持翻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原著:Masahisa Fujita , Paul Krugman and Anthony J. Venables,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9。作者保罗.克鲁格曼为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5.同年,在中国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经济学季刊》(第4卷,2005(4))发表论文“空间经济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向国内经济学界介绍空间经济学。年,应《光明日报》之约,发表《空间经济学: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7月7日,理论周刊“学科前沿”专刊,并附有“相关理论发展脉络”,且配有“编后记”),向中国学界和社会大众广泛介绍空间经济学。《新华文摘》以“空间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为标题转载( (2006))。7.同年,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刊《地理教学》(,2006)以头篇文章转载《空间经济学: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中国地理学界开始关注对经济学界对于空间地理的研究,空间经济学界对地理学界产生影响。同年,《南京大学报》第928期(2006年9月20日)报道“该校梁琦教授‘空间经济学’创新研究引起学界关注”。年,《空间经济学: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见《光明日报》),被人民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站广泛转载。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年5月11日是南京大学“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30周年的纪念日),南京大学在全校评选三十年来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专著《产业集聚论》被评选为“南京大学文科改革开放三十年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9.同年,保罗.克鲁格曼独享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应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特别邀请,撰写“2008年度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学术成就评述”一文发表于《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11-12月,总第78期,P54-59),向中国学界和社会大众全面介绍和评述保罗.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并阐释新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渊源。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分工、集聚与增长》。年,《分工、集聚与增长》荣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并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年,在中山大学主持召开首届“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担任大会主席。这次大会由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北四大名校联合发起,由中山大学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联合举办,《经济学(季刊)》协办。中国经济学五大刊物到会。国际区域科学协会副主席等国外著名专家教授到会。大会有来自国内外著名学者的11个大会学术报告,另有12个分会报告了180多篇学术论文。年,《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总第45期)专辟“空间计量经济学专缉”,受邀担任专辑主编,并发表特邀主编的话---“空间经济学在中国”。14.同年,协助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筹备召开第二届“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2)” (1994年前为数学系讲师: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商学院讲师:运筹学、统计学)(待整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Ÿ低碳经济

2001级杨渝玲:《经济学、科学与情境: 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论争的哲学审视》(研究方向: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李树军:《复杂性、范式与科技创新系统:科技发展观新探》(研究方向: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2002级顿新国:《归纳悖论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李秀敏:《亚相容逻辑的历史考察和哲学审思》(研究方向:逻辑与辩证法)贾丹:《当代西方正义、平等观念的历史考察与方法论反思》(研究方向:社会科学方法论)2003级王习胜:《逻辑悖论与科学理论创新》(研究方向: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夏素敏:《道义悖论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004级贾国恒:《情境语义学及其解悖方案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曾庆福:《必然、可能与矛盾:乔恩·爱尔斯特<逻辑与社会>解析》(研究方向:逻辑应用研究)2005级陈晓华:《逻辑全能问题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张高荣:《普特南意义与真理理论研究》(研究方向:逻辑哲学)2006级付敏:《“真矛盾论”与悖论:普利斯特亚相容解悖方案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李莉:《合理行动悖论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007级雒自新:《认知悖论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夏卫国:《非单调司法论证模式研究》(研究方向:法律逻辑)2008级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研究方向:逻辑哲学)付玉成:《约翰·塞尔意义理论研究》(研究方向:逻辑哲学)2009级冯立荣:《亚里士多德偶然模态理论研究》(研究方向:西方逻辑史)2010级朱敏:《集合论公理的选择与证立研究》(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陈吉胜:《“金三角”的断裂与重建——查莫斯型二维语义学的批判性考察》(研究方向:逻辑哲学)2011级谢佛荣:《戴维森和达米特关于意义和真理理论之争研究》(研究方向:逻辑哲学)王洪光:《真与悖论:从减缩论与双真论的观点看》(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012级张亮:《不动点方法与动态真理论研究》(研究方向:逻辑哲学)

二维动画学位论文文献

数字化动画场景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绪论 9-13 第一章 场景设计的理论表述 13-19 场景的辞源与相关定义 13 场景的类型 13-15 场景的风格 15-16 场景的特性 16-17 场景在影片中的功能 17-19 第二章 数字化下的艺术和动画 19-25 关于数字化 19-20 数字化对艺术的影响 20-22 数字代拓宽了动画艺术的表现空间 22-25 第三章 动画场景设计艺术的发展与概念变迁 25-32 各种类型的场景设计 25-30 传统动画中的场景设计 30 借助数字化手段的场景设计 30-32 第四章 数码技术给动画场景设计带来的转变 32-35 工作方式的改变 32-33 表现形式的改变 33 构思创意的调整 33 对传统的重新认识 33-34 技术与艺术的主仆关系 34-35 第五章 数字三维动画场景设计的表现方法 35-44 场景设计图的设计 36-37 陈设道具的设计 37 场景的搭建 37-42 影视作品场景的后期编辑空间 42-44 第六章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设计要素 44-51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和创意 44-48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创作 48-49 艺术设计在动画场景中的多层面构建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l]引用网址}可 12]焚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仍第116页 [3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北京:海洋出版社,2加第1页 14]赵前何嵘.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X) [5』陈汗青吕杰锋.数码设计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的第18页 [6】毛小龙.动漫基础.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X)第7页 【刀叶旅.文学作品插图中的场景设计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仪抖. [8]游戏中的场景设计.中国电脑教育报,,Boo版 [9J李异周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教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ro郭开鹤.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川查立.康丁斯基文论与作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加 【12]曾进方兴.数码艺术带来的新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科.05 【13]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四川:武汉大学出版社,20(刃 【141黄鸣奋.数码艺术学.学林出版社,2(X)5 【巧』郭道荣.艺术美学.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 【161尼葛洛庞帝.胡冰、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1刀孔寿山金石欣等.技术美学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181朱其‘新艺术史与视觉叙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9]丹纳.艺术哲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11吴彤蒋劲松.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21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X) 口3J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叨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4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习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加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X) 126]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X) 【27】王序.平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28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年版 【29谭铁志.演剧与影视舞台空间创意.北京:华文出版社,第n页 口0]斯蒂夫.开普林亚当.班克斯.数码图形艺术. [3l]引用网址h即:旅. [321《Aesthe阮rneasures 丈码图形艺术.曹田泉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X) cn/t沉一阳tion%20Scene%20Design forscreendesign》Ngo,耽Byrne,立甲uter

稍稍一等啊!作者;书名/文章标题;出版社/报刊名;出版年月/报刊年份、期号1.是渊红;数字影视后期合成技术及其应用;《电视技术》;2002年8期2.曹承进;试论数字化影视后期技术应用前景;《教师》;2014年20期3.何祥瑜;数码影视后期技术展望浅谈;《影像技术》;2013年1期4.殷琳琳,张晓利;论影视后期特效的运用及发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8期5.黎泉,刘云花;二维动画制作中的影视后期合成软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3期6.李静,曹卫兵;非线性编辑软件在影视后期合成制作中的应用;《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1期7.黎泉,刘云花;浅析影视后期合成中平面图像的三维体现;《科技广场》2010年11期8.朱媛;浅谈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现代交际》2010年10期9.许声华;浅析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科学咨询》2011年7期10.王奕淳;影视后期画面颜色调节的几种技巧;《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3期11.吴琼,刘爱庆;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转场技巧;《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34期12.孟瑶;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及合成的重要作用;《学园》2013年32期13.宗锐;浅析影视后期剪辑控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15期14.李吉洋;影视后期特效合成中的色彩分析;《神州(上旬刊)》2013年11期

我觉得你可以上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网上,维普或者是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那边去找吧,有很多很多的资料的,你只要打上关键字:..就可以了。祝你顺利!

原动画后期制作研究摘要:随着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硬件和软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快速更新,Pc处理能力在迅速增长 硬盘的容量在不断增大。现在一台高配置的Pc机已经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动画制作的计算及处理上的需要.已经具备了利用较为廉价的电脑来完成学生的动画作品后期制作的条件。近几年来,计划开设和已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的数量在逐年增长。本文就原动画后期制作方面作一些探讨。关键词:动画,后期制作原动画学生短片的制作分成三个阶段:前期创作、中期创作及后期创作 前期和中期创作的任务主要有剧本的完成、根据剧本将人物和场景设计出来、分镜,并把每一卡的原画画好,从而完成了纸面上的工作。但这只是停留在纸上,是静止的.还不会动。作为动画专业的学生,需要把他所想的和他所画的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就要用到电脑作为制作工具来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用电脑来完成后期制作.尽管电脑只是一个工具 但实际上会涉及很多环节,要扫描、上色,对图片进行一些处理 制作律表并渲染、收集合适的音频素材和录制声音 然后到非线性编辑软件编辑合成并生成视频文件。再由此视频文件压缩成MPEG-1和DVD兼容的MPEG-2文件 接下来才可以刻录成VCD和DVD光盘,作为毕业作品用于播放、展示和交流。整个后期制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好几个软件,同时还会碰到很多概念和技术问题 譬如压缩、场、AIpha通道、VCD和DVD的标准等问题,很多学生对电脑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对后期所用到的软件学得比较肤浅 这样在后期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 各个环节都会碰到问题。鉴于这几年所碰到的问题 选择一种在学校环境下简便易行的后期制作方案就十分有必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创作。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体现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及硬件上。计算机硬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配置得高一点,硬盘尤其要大一点。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目前很多不同的计算机动画软件.有不同的动画效果,虽然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 但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考虑到价格和易用性等因素,我们选用了日本生产的一种计算机二维动画软件——Retas。后期制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把已经画好的每一卡画稿在Retas的TraceMan模块中将动画铅笔稿序列和背景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并将轮廓线修整到最适合上色的状态。TraceMan模块中一次可以同时辨认7种颜色的色线,以便在序列上色过程中对轮廓线进行保护,由此把纸上的画稿转换成TGA格式的数字图像。接着在PaintMan模块中 为描线后的铅笔动画稿上色.线条和颜色可以保存在不同的层里。上完色后 有些图片可以到Photoshop中进行进一步处理,然后在CoreRetas模块中制作每一卡的律表 其中可包含多达1OO层的二维动画.能够自由全面地模拟镜头工作。支持律表的嵌套。实现复杂的律表合成:可分别控制连续关键帧和不连续关键帧:通过Plugin插件可对每层和每帧进行特殊效果控制 可满足高清晰度电影和电视的要求,制作完成的动画可事先预览,满意后经渲染输出成一视频文件。为了尽可能保证视频质量,我们选用无压缩的AVI或MOV格式.但同时也使得每一个镜头的视频文件所占用的硬盘空间极为庞大。当每一个镜头都渲染完成后 再到Premiere软件中串起来添上字幕和音频,最后经渲染形成一个视频文件。在Premiere6 5中可以直接渲染成MPEG-1和MPEG-2格式的视频文件 但生成的视频图像的质量不太令人满意。如果生成有压缩的或DV格式的AVI文件,其视频质量也不太好 尤其是一些镜头变化比较快的地方容易出现马赛克现象,颜色过渡比较丰富的地方会出现色块,缺乏颜色的平滑过渡。如果用这个AVI文件去经编码转成MPEG一1和MPEG一2格式的视频文件,视频质量会更差。由于劣质的视频图像质量会严重影响播放效果 对正确评价毕业创作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在非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得到高的视频图像质量 渲染时生成无压缩的AVI或MOV格式的视频文件作为母版是上上之选。但在以前,我们在这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却一时不知其中缘由。由于一个五分钟左右或者更长的动画短片,其前期和中期创作的任务就非常繁重,光是画稿就要上千张.而毕业创作的整个时间也就4个月左右,到了后期制作往往所剩时间已不多,然而后期制作的环节很多 而且都是必须做的.工作量很大,加上对各个软件的使用和理解上还有偏差.这样一来,加班加点便是家常便饭。如果对片子想要精雕细琢,就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同时.由于对毕业创作的进程把握上不是很有经验.到了毕业设计交稿的日子.有些学生还没有把整个片子最后渲染出来:时间线上已编辑好的.却无法把整个片子按无压缩的方式生成AVI或MOV格式的视频文件 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后经查阅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实践上不是由Premiere软件引起的.而是出在wi ndow s操作系统上。当时我们采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专业版,但硬盘的每个逻辑盘采用了FAT32格式.这种格式下。单个文件其大小最多只能达到4GB.而1 8分钟DV格式的AVI文件其大小达到4GB:一分钟720 x 576无压缩AVI格式的视频文件的大小为1 75GB,二分钟多一点的不压缩视频文件就达到4GB,已达到FAT32格式文件的上限,就停止渲染,而毕业作品的片长都在三分钟以上.所以就没办法用无压缩的AVI格式渲染整个片子。由于单个文件4GB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很少会有书籍或资料提到这个实际上由操作系统和文件分配表引起的问题。硬盘逻辑分区只要采用NTFS格式,文件大小就不会有限制 这时受限的是其他因素,例如视频文件所在硬盘逻辑盘所剩空间的大小。对于有非线性编辑板卡的机器,一般采用Windows NT操作系统.其文件格式已采用NTFS 就不会出现单个文件最多4GB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后,考虑到有些学生的片子可能会比较长,对二年前购买的机器进行升级,扩充内存,加装硬盘,并把所有机器的每个逻辑分区都用NTFS格式,其中有一个分区的容量达到60GB或更大,用来存放不压缩的视频文件。由于有着清晰的后期制作思路,创作得以顺利进行,这次最长的一部片子时间长达1 2分48秒,渲染出的视频文件大小达22 4GB。

浙江大学硕二二学位论文

必须在答辩前一个月完成。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外审要求须知研究生论文外审管理办法,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和全日制专业硕士生至迟必须在答辩前一个月完成并交出学位论文,由指导教师按照要求进行审阅。

这学期进实验室跟老师做课题,还没开题老师就给了300篇专业文献,除了几篇德语的,其他全是英语的。格式嘛,大部分是pdf,少量word。要我两周内翻好给她。我本来英语就不好,时间又这么紧,赶紧上百度翻译,打开word,把word里的文字复制到百度翻译里,再把翻译好的文字复制回word,再把格式调整好。这样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都快翻吐了,才翻好一篇。.我学长推荐的北京译顶科技挺不错的,你可以联系看看,那边做润色做的挺好统一了解

浙江大学经济学学硕是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的。根据浙江大学经济学学硕的培养方案,学生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指导工作,经过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环节,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毕业论文是经济学学硕学位授予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浙江大学经济学学硕还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选择一个地址——选择中国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项中(学位授予单位),检索词(浙江大学),逻辑点“+”,主题(或关键词)填上(电子政务),然后检索就OK了,如果你还有什么限制的话,可以在增加哦。

二维论文范文

工程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一直是广大高等 教育 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制图论文,供大家参考。工程制图论文篇一:《工程教育下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文章 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以《工程制图》为例,探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如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改革制图课程的教学思路和 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首要服务对象;以产出导向(目标导向)为教育取向。面向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不同专业类别的应用和发展,确定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讲授各自专业的图学标准;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专业绘图软件的学习。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工程人才的跨国流动,急需建立专业资格与学历教育互认体系。1989年生效的华盛顿协议使各国工程专业认证趋于等效,各国认证组织签订互认协议,相互承认专业点及其所授学历、学位。国内高校2014年提交专业认证申请362项,受理138项,进校考察111项,通过率。2015年受理数量增长至158项。工程教育认证的评判标准是专业培养的全部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部分“代表性成果”。专业认证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它是一种合格评估。社会需求是多样性的,培养工业界、企业界所需求的、多样性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就是进行专业认证的目的。专业认证主要遵从以下三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首要服务对象(Students-centered);以产出导向(目标导向)为教育取向(Outcome-based);持续改进的质量 文化 (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1]教学的目标应当围绕学生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为判断师资与 其它 支撑条件的原则;将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定为评价的焦点,由 毕业 要求的达成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被认证专业必须通过举证证明可以期望每个合格毕业生达成目标要求;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必须对日常教学活动起到导向作用,并有利于每个承担教学任务的人明确责任;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必须分解为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估。 二、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工程制图》是理工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 、读图和绘制机械图的能力。作为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对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课程的 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有重要的作用。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并应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来表达物体。(2)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3)培养空间想象、构思和造型能力。概括起来就是培养具有熟练绘图与读图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具有良好的空间到平面、平面到立体思维模式,有一定构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该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是否能够胜任以后本专业的工作。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首要服务对象 (Students-centered)基于专业认证的要求,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反向设计,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它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或称毕业生能力)是对学生毕业时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要教什么,而是学生达到目标需要学什么。以材料专业为例,本门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掌握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分析简单机电装备的工作原理,并对简单故障进行分析判断;第二,具备运用合适的绘图软件正确表达机械部件、设备结构的能力。针对该指标点,我们将《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为:第一,掌握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第二,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查阅机械设计手册中的有关内容。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CAD软件绘制工程图样。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的方法解决相关专业复杂工业设计制图的能力。[2] 2、以产出导向(目标导向)为教育取向(Outcome-based)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代表着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过去我们的教育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好,而工程教育认证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如何学好。形成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流程:由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求、行业产业发展及 职场 需求和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来决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而决定指标点的设定。根据指标点修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由教学评价来反映学生发展及家长校友期望。我们需要重构培养方案,也就是优化知识结构,即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大学阶段的教学方式不能等同于中学阶段,专业教育不能等同于基础教育。我们不能只见大树不见森林,要让学生懂得学什么,为什么,干什么。不能教的糊涂,学的糊涂。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由通识教育课到学科基础课,再到专业基础课,最后到专业课程,我们要建立有效地横向及纵向发展思路。改革课堂教学,由知识课堂转变为能力课堂,灌输课堂转变为对话课堂,封闭课堂转变为开放课堂,共性培养转为因材施教,终结评价转为发展评价。 3、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 针对专业认证的要求,为了实现持续改进,将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改进的基础就是常态性的评估与评价,对每一个常规教学活动都进行评估。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在此过程中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而且持续改进的效果是通过学生表现来体现的。我们对课程定期做出适当的记录,以便评估学生能力的取得程度:定期对试卷的题目难度、题目数量、规范性和试题结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记录;对考试成绩以及试卷中所有试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整理,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指标点的掌握情况,评估学生能力取得的程度。评估的结果被系统地加入项目持续改进中:将上一届学生对知识点、指标点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在下一届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改进,依次针对近年来的组合体尺寸标注和标准件的画法等知识点进行了加强巩固,重点加入到下一届学生的教学与实践训练中。充分利用其他可用的协助持续改进的资源:主要通过平时的作业,绘图训练,绘图软件的上机练习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指标点薄弱环节的训练,以保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三、面向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 1、研究不同专业类别的应用和发展,确定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针对陕西科技大学的专业类别,将工程制图课程划分为3大专业类别:化工材料类、电气类和工程管理类。研究不同专业类别工程图学方面的应用和发展,确定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电气类专业,在讲机件的表达方法时,可结合芯片实物引导学生分析其表达方法、绘制相应图样。对于计算机专业,在讲计算机绘图的镜像和移动等内容时,可以适当加入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不同专业讲授各自专业的图学标准 调研和确定各类专业工程图学方面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改变传统教学环节中只强调机械行业“三化”标准的缺点,针对不同专业讲授各自专业的图学标准。 3、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专业绘图软件的学习 改变传统计算机绘图只讲授AutoCAD的现状,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专业绘图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和应用专业绘图软件。 【参考文献】 [1]_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中国高等教育,. [2]王延亮,刘妍,司海燕.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测绘工程,. 工程制图论文篇二:《工程制图整合CAD环境工程论文》 1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调整优化课程教材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面向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生产(管理)一线的工艺设计员、安装调试员、项目经理、运营管理员等。经过岗位分析与开发具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技能,需掌握环境工程工艺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工艺调试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管理等专门知识。教材的选用是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整合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应当根据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要求,自编或合理选用教材。教材内容上要突显非机械类制图的特点,涵盖制图基本原理、本专业常见工程图等,并且保证绘图过程均可利用CAD软件进行呈现,增强环境工程制图与CAD绘图技术结合的紧密性。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加强制图基础、投影理念、构型表达等传统教学内容,适当削减画法几何等陈旧的教学内容,并大幅度增加以CAD技术三维几何造型为主的现代先进知识。教材内容的取舍要以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在确保基本理论完善的基础上,增加管道施工图、给排水工程图、建筑施工图等内容,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通过调整优化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始终处于图形的概念中,从小的立体、组合体,延伸到建筑形体,拓展到管道系统、给排水系统和建筑物等,让学生对环境工程制图构建起整体轮廓。为了将CAD技术融合于环境工程制图课程教材中,应当结合环境工程的设计特点,运用实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 经验 的积累。 运用有效的 教学方法 在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整合后,应当运用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首先,穿插讲授制图基础知识和CAD绘图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线型、圆弧等铅笔手工绘图技巧,在此基础上再开展CAD软件基本命令和基础操作教学;其次,重视基于环境CAD三维建模技术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了提高学生三维建模能力,要在进行完成软件基本命令和基础操作教学之后,开展普通正方体、球体、圆柱体、长方体、锥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教学,利用CAD三维实体投影转换成二维平面图的功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并且利用CAD软件对不同类型的组合体和曲面进行投影的教学手段,对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视图能力;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清教学重点,合理运用CAD软件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如,重点讲解工程制图的重要概念和标准,利用CAD三维建模讲解投影规律,着重讲解形位公差、配合公差等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案和学时分配计划,在学生掌握基础命令后,课堂上除了配合教材与规范,还应适宜的引入工程相关的图纸进行背景介绍及图面图线讲解。真实具体的工程实例在教授过程中会更具有说服力真实感和吸引力。归总命令式教学。操作命令的繁多,往往会造成记忆上的混乱。每堂课由教师带着学生先复习上节知识,附带着列出相似命令的归类和 总结 ,帮助学生记忆。比如,L命令代表线,它可派生出PL多段线,XL射线,SPL样条曲线,EL椭圆,POL正多边形等。网络交流式教学。有限的理论和上机操作课时并不能完全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因此课上并不完全讲授每个命令中的子选项。因此欲留1-2个子选项的相关问题给学生作为课后练习题,并借助网络进行随时交流软件操作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解答。通过课上课下的练习,教师可及时的收集归纳所反映的问题。同时也可使课上不好意思不爱提问题的学生以这种形式提出问题。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现存的问题。 重视实践教学 在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整合教学模式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环境二维工程教学中,对于给排水制图标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图、流程图、高程图的绘制技巧,还应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设备图的基本要求和绘制技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让学生在“筑龙网”、“给排水在线”等专业网站主动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大作业,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利用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将开设课程设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是散与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针对理论学习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串成整体,构架成系统,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绘图的要领,又能自主的去探索和发现复杂高级的操作命令,是教学计划不可缺少,有必要设置的实践环节。改善课程考核方式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整合后的课程,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如果采用单纯的笔试考试的方法来考核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改善现有的成绩评定方法。除了笔试外,注意加大平时考核(作业、提问、测验、课程设计等)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成绩的评分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组成部分。对学生成绩的认定,不能再是单纯的知识考核,而是要把知识和能力的考察综合起来。期末总成绩采取平时小作业成绩、手工绘图大作业成绩、CAD上机绘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多项组成的优化方案。期末总成绩由以下比例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50%,平时小作业占10%,手工绘图大作业占10%,CAD上机绘图占30%(其中平时CAD绘图作业占15%,CAD绘图上机考试占15%)。在整个课程考核中,我们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各个环节都要考察。 2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两门课程的整合,加上几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及时增加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加强专业知识的融合指导及其他辅助制图软件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丰富,可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专业奠定扎实的制图基础,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环境类人才。 工程制图论文篇三:《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根据工程制图课程的存在问题,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对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工科院校;工程制图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制图作为工科院校经典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构形表达和空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习制图理论为基础,学习正确的图纸表达、读图方法等。一方面,随着各门类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和日趋成熟,各高校开设课程门类也随之增多,原有课程相对课时缩减,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的发展需求。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繁多、学时缩减是目前工程制图教学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扩招造成学生层次差别拉大,两极分化严重,普遍缺少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教学内容粗细讲解有度,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很难很好地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顺利地应用到后续课程及实际生产设计中。针对工程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工程制图基本课程体系的改革 为适应学校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提出整合传统课程内容,形成新课程体系的意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在课程设置中将原有独立的工程制图课程和AUTOCAD课程合并为一门新课程,适量减少相应重复教学内容课时,在课程前半段重点讲解传统工程制图中组合体、视图、剖视图、断面图、零件图,以及有关制图的基本内容,以培养识图、绘制零件图、构形表达能力为重点。在制图基础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在传统挂图与教具的基础上逐步引入AUTOCAD绘图部分的知识,加强其绘制草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综合训练,并对所教授的三维模型进行分解和组合过程的演示,从而弥补传统教具静态表述的不足,使得读图浅显、易懂,使学生在掌握AUTOCAD基本绘图软件的同时,通过直观的认识很快具备组合体的读图能力,提高授课效率。课程后半段主要讲解AUTOCAD的计算机绘图部分,结合上机,熟练绘制复杂零部件,包括其表达方法、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将工程制图和AUTOCAD的课程合并,在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搭建不分专业的横向技术基础平台,以适应当前各专业通用的设计、生产、技术交流的需要。 另外,将此课程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以巩固第一学期金工实习相关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同时为后续机械基础课程、PROE三维设计及专业结构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以保证学生课程学习的连续性。此计划准备从2012级新生作为试点进行考察。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上,在教授工程制图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实际生产中的简单零部件入手,以机械设计为主线,结合各专业所在行业,采用“整体教学,适度区分专业”的方式,将绘图知识贯穿在机械专业课程中,教授中注重基础零件的设计过程,并加强工艺知识的教授。例如,针对车辆专业的学生,在教授工程制图典型基本体、组合体画法的同时可以从汽车零部件中的简单体入手,例如:曲轴、发动机缸体教授学生相关的绘图规范、技术要求、工艺参数等,并同时运用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让学生上机绘制相关图纸。在此过程中,可运用PROE等三维软件进行零部件三维形状的动态演示、FLASH动画演示、相关生产线的视频演示等,以使学生对相关后续三维研发软件有所了解,激发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热情。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可针对设计的图纸组织小组可行性方案的讨论,有意识地灌输实际设计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方案可行性、加工成本、研发周期等的概念和思想。要学以致用,用设计制造的理念来进行讲学,在讲学的过程中增进和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了解和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设计,培养识图、读图及绘图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拓展。 3.教学思想上的转变 笔者认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课程的学习和最终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例如,在讲授组合体的过程中,由学生自主思考基本体的相对位置的影响及其表面连接关系,大胆提问,并最终绘制各视图。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教学气氛,最终达到提高其创造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4.教学方法上的调整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开设实践教学:首先,开放工程制图模型室,模型室中有相关配套教学模型及复杂模型,学生能够借助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和现场测绘,建立起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的整体 思维方式 。其次,为加强其综合实践能力,可结合课程联系相关的制造性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性实习,让学生从实际生产制造中更直观地了解制图的重要性和价值性。目前,课程性实习计划正着手和相关企业洽谈合作中。最后,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发与制图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学生可定期上机练习,自主检测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重点、难点,及时了解和解决。 5.考核制度的改革 通过综合性的考核制度,多方位考查学生的制图能力:第一,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后练习题来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程度;第二,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使学生在课程结课后能对工程制图课程有综合性的认识和理解;第三,通过机考,考核学生制图知识综合运用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第四,实践制图能力的考核,结合实际零部件的绘制来考查学生对其专业简单零部件的结构、尺寸、技术要求等的认识水平,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改革工程制图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制图教学思想,将联系实际生产制造和计算机绘图的三维设计理念融入工程制图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祝春花,庄中霞,胡建平主编.新时期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探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31-33. [2]马伏波主编.现代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00-102. [3]付秀丽.提高制图课教学质量的教法[J].教育与职业,2005,(14):64-65. 猜你喜欢: 1.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论文 3. 完整版论文格式模版 4. 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 5.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

计算机编程专业的同学们,大家毕业时,应该要书写一份专业论文。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浅谈宏程序编程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数控机床的日益普及,数控加工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学习和使用数控编程。目前在我国的数控行业中,对于简单的二维加工编程,大多数人习惯使用手工编程(这里所指的手工编程实际是指普通程序编程),而对于曲面类的零件加工一般都是使用自动编程(此处所指的自动编程主要是指CAD/CAM软件自动编程)来实现的,而使用宏程序编程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那么宏程序是什么呢?宏程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普通程序编程 宏程序编程 CAD/CAM软件编程

1 数控编程的种类和概念

数控编程一般分为两类:即手工编程和CAD/CAM自动编程,采用哪种编程方法应根据具体的零件加工形状的难易程度而定。

手工编程

手工编程就是从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数值计算、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到程序校验都由人工完成。手工编程又可分为普通程序编程和宏程序编程。所谓普通程序编程,其实是相对于宏程序编程而言的,它是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手工编程方法,这种编程方法是使用ISO代码或其它标准代码指令编程,每个代码的功能是固定的,由系统生产厂家开发,使用者只需也只能按照规定编程,所有的参数坐标都是事先定好的。但有时候这些固定格式的指令不能满足用户灵活的需求,如图1所示的孔系,如果加工时孔的数量、分布直径等随时依据情况变化时,使用固定坐标的程序显然不够灵活。因此,数控系统提供了用户宏程序,使编程更具灵活性。

CAD/CAM自动编程

CAD/CAM自动编程也叫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它是以待加工零件CAD模型为基础的一种集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编程为一体的自动编程方法。它的编程过程是借助于自动编程软件,在电脑上进行零件加工建模,选择机床和刀具,确定刀具运动方式、切削加工参数,自动生成刀具轨迹和程序代码。最后经过后置处理,按照所使用机床规定的文件格式生成加工程序。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将加工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的数控单元。目前主要自动编程软件有UG、Cimatron、MasterCAM、CATIA、CAXA等。

2 宏程序编程和普通程序编程的比较

程序比较

用户宏程序和普通程序存在一定的区别,表1是它们的简要对比。

功能比较

普通程序编程对于较简单的二维加工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优点,但对于某些二维加工却显得臃长,如用数控铣床加工图2所示的平底圆槽,假设现有铣刀为Φ16,由外向里加工,行距为12 mm,只加工一层2 mm深,下面按FANUC0i系统分别用普通程序和宏程序进行编程。

普通程序编程如下:

00001 M03S800

Z5

G01Z-2F40 G02I-52F200

G01X40 G02I-40

G01X28 G02I-28

G01X16 G02I-16

G01X4 G02I-4

G00Z100 M30

宏程序编程如下:

00002 G01X#1F200

M03S800 G02I[-#1]

G54G90G00X52Y0Z100 #1=#1-12

Z5 END 1

G01Z-2F40 G00Z100.

#1=52 M30

WHILE[#1 GT 6] DO 1

由上面可以看出,宏程序编程要比普通程序编程显得简洁、灵活,因为若随着加工圆槽的半径变大、刀具半径变小,普通程序编程的程序会越来越长,修改也很不方便,而宏程序编程的程序不会变长,只要改变几个相应的参数,或把这几个参数也设为变量将更加简便。

另外,对于一些有规律的可以用公式表达的曲线或曲面,普通程序编程是望尘莫及的,而宏程序编程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如图3所示的椭圆槽加工,普通程序编程难以完成,而用宏程序编程则较容易。

假设现有铣刀为Φ8,由外向里加工,行距为6 mm,只加工一层2 mm深,下面按FANUC0i系统用宏程序进行编程。

宏程序编程: WHILE[#1 LE 360]DO 1

O0003 #4=#2*COS[#1]

M03S800 #5=#2*SIN[#1]

G54G90G00X36Y0Z100 G01X#4 Y#5F200

Z10 #1=#1+1

G01Z-2F40 END 1

#2=36 #2=#2-6

#3=26 #3=#3-6

WHILE[#3GE 0]DO 2 END 2

G01X#2F200 G00 Z100

#1=0 M30

3 宏程序编程的特点

宏程序编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有规律的形状或尺寸用最短的程序表示出来,具有极好的易读性和易修改性,编写出的程序非常简洁,逻辑严密,通用性极强,而且机床在执行此类程序时,较执行CAD/CAM软件生成的程序更加快捷,反应更迅速。

宏程序具有灵活性、通用性和智能性等特点,例如对于规则曲面的编程来说,使用CAD/CAM软件编程一般都具有工作量大,程序庞大,加工参数不易修改等缺点,只要任何一样加工参数发生变化,再智能的软件也要根据变化后的加工参数重新计算道刀具轨迹,尽管计算速度非常快,但始终是个比较麻烦的过程。而宏程序则注重把机床功能参数与编程语言结合,而且灵活的参数设置也使机床具有最佳的工作性能,同时也给予操作工人极大的自由调整空间。 从模块化加工的角度看,宏程序最具有模块化的思想和资质条件,编程人员只需要根据零件几何信息和不同的数学模型即可完成相应的模块化加工程序设计,应用时只需要把零件信息、加工参数等输入到相应模块的调用语句中,就能使编程人员从繁琐的、大量重复性的编程工作中解脱出来,有一劳永逸的效果。

另外,由于宏程序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加工信息(如所使用刀具的几何尺寸信息等),而且非常简明、直观,通过简单地存储和调用,就可以很方便地重现当时的加工状态,给周期性的生产特别是不定期的间隔式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 宏程序和CAD/CAM软件生成程序的加工性能比较

任何数控加工只要能够用宏程序完整地表达,即使再复杂,其程序篇幅都比较短,一般很少超过60行,至多不过2KB。

一方面,宏程序天生短小精悍,即使是最廉价的数控系统,其内部程序存储空间也会有10KB左右,完全容纳得下任何复杂的宏程序,因此不像CAD/CAM软件那样需考虑机床与外部电脑的传输速度对实际加工速度的影响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对复杂的加工运动进行描述,宏程序必然会最大限度地使用数控系统内部的各种指令代码,例如直线插补G01指令和圆弧插补G02/G03指令等。因此机床在执行宏程序时,数控系统的计算机可以直接进行插补运算,且运算速度极快,再加上伺服电机和机床的迅速响应,使得加工效率极高。

而对于CAD/CAM软件生成的程序,情况要复杂得多。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用铣刀以螺旋方式加工内圆孔,使用宏程序不仅非常简短,而且机床实际运行时,执行进给速度F=2000 mm/min都可以保持非常均匀、快速的螺旋运动;而在Cimatron软件中,即使通过使用外部用户功能生成相似的刀具轨迹,但刀具轨迹是根据给定的误差值用G01逐段逼近实现的,其程序就比宏程序大两个数量级,而且即使把整个程序都存入到机床的控制系统中,当机床运行时的实际速度上不去,进给速度小于600 mm/min时还不明显,如果F设定为1000 mm/min左右,就可以看到机床在明显的“颤抖”。

5 结语

综上所述,宏程序能简化二维编程中普通程序编程的繁琐问题,能解决二维编程中普通程序编程不能解决的有规律的曲线和曲面编程问题。另外,在加工有规律的曲面时,宏程序能克服CAD/CAM软件编程所无法避免的加工问题。所以,宏程序编程具有普通程序编程和CAD/CAM软件编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海舟.数控铣削加工宏程序及其应用实例.

[2] 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

[3] 张英伟.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

摘 要: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多地强调网络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网络的安全性。当网络仅仅用来传送一般性信息的时候,当网络的覆盖面积仅仅限于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的时候,安全问题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但是,当在网络上运行关键性的如银行业务等,当企业的主要业务运行在网络上,当政府部门的活动正日益网络化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机构联系起来。它们使用公共的传输信道传递敏感的业务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某个机构的私有网络。组织和部门的私有网络也因业务需要不可避免地与外部公众网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以上因素使得网络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分布地域更加广泛、用途更加多样化,从而造成网络的可控制性急剧降低,安全性变差。

随着组织和部门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一个相对较小的网络也突出地表现出一定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当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就要面对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即使是网络自身利益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于被攻击者利用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病毒的泛滥和各种网络业务的安全要求已经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现有网络安全的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与比较,特别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 网络安全;信息网络;网络技术;安全性

一、绪论

课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

通常利用计算机犯罪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也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而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泛性、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这使得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的攻击。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 信息泄露

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它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弛、物理侵入、病毒、术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等。

(2) 完整性破坏

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等方式文现。

(3) 拒绝服务攻击

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地访问,却被非法地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4) 网络滥用

合法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1) 自然灾害

计算机信息系统仅仅是一个智能的机器,易受自然灾害及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冲击、污染)的影响。目前,我们不少计算机房并没有防震、防火、防水、避雷、防电磁泄露或干扰等措施,接地系统也疏于周到考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较差。日常工作中因断电而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噪音和电磁辐射,导致网络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威胁。

(2) 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曾经出现过的黑客攻入网络内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3) 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黑客们常用的攻击手段有获取口令、电子邮件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钓鱼网站的欺技术和寻找系统漏洞等。

(4) 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

一些人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和系统的“可广播性”进行商业、宗教、政治等活动,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强行“推入”别人的电子邮箱,强迫他人接受垃圾邮件。与计算机病毒不同,间谍软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系统造成破坏,而是窃取系统或是用户信息。

(5)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实施贪污、盗窃、和金融犯罪等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击目标。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窥视、窃取、篡改数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网络,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长。使得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

(8) 计算机病毒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曾引起世界性恐慌的“计算机病毒”,其蔓延范围广,增长速度惊人,损失难以估计。它像灰色的幽灵将自己附在其他程序上,在这些程序运行时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扩散。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

二、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也可以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网络之间的所有数据流都经过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之间的通讯进行扫描,关闭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来的DoS攻击,封锁特洛伊木马等,以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

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决定了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口令、登录控制、资源授权、授权核查、 日志和审计。它是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对付黑客的关键手段。

防御病毒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机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他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因此用户要做到“先防后除”。很多病毒是通过传输介质传播的,因此用户一定要注意病毒的介质传播。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用户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随时升级为最新版本。还要及时更新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补丁,做到不登录不明网站等等。

安全技术走向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错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

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密码算法面临着新的密码体制,如量子密码、DNA密码、混沌理论等密码新技术正处于探索之中。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结 论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琳,黄仙姣.浅谈网络安全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11).

论文的引言可以先描述对总体的勾画。

引言怎么写论文范文第一篇: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开始更多的走向国际。在国际化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品牌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走上了竞争的舞台,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品牌这一说是一种新的国际语言,可以帮助产品建立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品牌已经成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竞争手段,是各家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重要部分。国外的企业在这一点上早就超过了我国,我国虽然在近年来已经接受了这一思想,开始尝试推行品牌战略,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的国内企业还尚未认识到品牌战略在公司商品外销上的重要性。所以,就本文的浅谈品牌战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理解品牌战略,知道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引言怎么写论文范文第二篇: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用于从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角度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旨在协调自然、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这个概念认识的逐渐深入,它已不再局限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关系,而是触及到社会和制度结构的所有方面,为所有社会工程和发展目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阐述途径。

可持续发展既释了社会工程的发展途径,也规定了社会工程的发展目标,因此对于社会工程发展具有方法论和价值标准的双重意义。本文正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式,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分析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系统的发展问题。

引言怎么写论文范文第三篇:

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是指以适当的数据结构建立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将数学描述以3D直实感图像的形式予以表现。二维可视化技术对于地质构造研究十分重要。

二维可视化模型能够形象地表达地质构造的“真实”形态特征以及构造要素的空间关系,结合三维GIS的信息外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可以使地质构造分析更为直观、准确,为地质构造研究定量化开拓了一条实现的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体的一维可视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地学界的重视,并成为地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虽然现在国内外关于在单机上实现地质体可视化的算法已经能够很多,但是这些方法大多不能适应目前网络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即程序不能够在网络上运行,且与用户的交互性差。

新近出现的虚拟显示技术,由于它能够充分反映三维物体的形态,同时又大大加强了人际交互的能力,为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虚拟显示技术与WWW的接口,虚拟显示建模语言不但语法简单、结构清晰,而且具有强大的构建万维网上三维物体的能力,它的出现,使得许多内置VRML浏览器的网络浏览器可以直接浏览用VRML变成实现的虚拟对象。

VR爱好者能够亲自编写反映二维师姐的程序,体会三维师姐的真实感。该文采用VRML作为建模语言,结合实例,探讨了VRML的环境下实现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一般方法。

毕业论文二维

1、Gnuplot

Gnuplot是一个命令行的交互式绘图工具。用户通过输入命令,逐步设置或修改绘图环境,并以图形描述数据或函数。优点是画图速度快、画风清爽,软件开源且免费,图片质量相当专业。缺点是:需要写代码。

2、Matplotlib

Matplotlib是著名Python的标配画图包,其绘图函数的名字基本上与 Matlab 的绘图函数差不多。优点是曲线精致,软件开源免费,支持Latex公式插入,且许多时候只需要一行或几行代码就能搞定。缺点是需要Python编程基础。

3、visio

Microsoft Visio是Windows 操作系统下运行的流程图软件,它现在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的一个部分。Visio可以制作的图表范围十分广泛,利用Visio的强大绘图功能绘制地图、企业标志等。最主要还是用来画流程图、示意图。

4、Origin

Origin是简单易学、操作灵活、功能丰富全面的画图软件,既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制图需要,也可以满足高级用户数据分析、函数拟合的需要。缺点是操作系统不太友好、易崩溃,只支持Windows系统。

5、Tecplot

Tecplot从简单的二维曲线曲面图,到复杂的三维动态图都可以实现。它的特色在于可快捷的将大量数据资料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图片,例如等高线、向量图、网格图、剖面图、流线图等等。

计算机编程专业的同学们,大家毕业时,应该要书写一份专业论文。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浅谈宏程序编程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数控机床的日益普及,数控加工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学习和使用数控编程。目前在我国的数控行业中,对于简单的二维加工编程,大多数人习惯使用手工编程(这里所指的手工编程实际是指普通程序编程),而对于曲面类的零件加工一般都是使用自动编程(此处所指的自动编程主要是指CAD/CAM软件自动编程)来实现的,而使用宏程序编程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那么宏程序是什么呢?宏程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普通程序编程 宏程序编程 CAD/CAM软件编程

1 数控编程的种类和概念

数控编程一般分为两类:即手工编程和CAD/CAM自动编程,采用哪种编程方法应根据具体的零件加工形状的难易程度而定。

手工编程

手工编程就是从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数值计算、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程序输入数控系统到程序校验都由人工完成。手工编程又可分为普通程序编程和宏程序编程。所谓普通程序编程,其实是相对于宏程序编程而言的,它是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手工编程方法,这种编程方法是使用ISO代码或其它标准代码指令编程,每个代码的功能是固定的,由系统生产厂家开发,使用者只需也只能按照规定编程,所有的参数坐标都是事先定好的。但有时候这些固定格式的指令不能满足用户灵活的需求,如图1所示的孔系,如果加工时孔的数量、分布直径等随时依据情况变化时,使用固定坐标的程序显然不够灵活。因此,数控系统提供了用户宏程序,使编程更具灵活性。

CAD/CAM自动编程

CAD/CAM自动编程也叫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它是以待加工零件CAD模型为基础的一种集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编程为一体的自动编程方法。它的编程过程是借助于自动编程软件,在电脑上进行零件加工建模,选择机床和刀具,确定刀具运动方式、切削加工参数,自动生成刀具轨迹和程序代码。最后经过后置处理,按照所使用机床规定的文件格式生成加工程序。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将加工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的数控单元。目前主要自动编程软件有UG、Cimatron、MasterCAM、CATIA、CAXA等。

2 宏程序编程和普通程序编程的比较

程序比较

用户宏程序和普通程序存在一定的区别,表1是它们的简要对比。

功能比较

普通程序编程对于较简单的二维加工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优点,但对于某些二维加工却显得臃长,如用数控铣床加工图2所示的平底圆槽,假设现有铣刀为Φ16,由外向里加工,行距为12 mm,只加工一层2 mm深,下面按FANUC0i系统分别用普通程序和宏程序进行编程。

普通程序编程如下:

00001 M03S800

Z5

G01Z-2F40 G02I-52F200

G01X40 G02I-40

G01X28 G02I-28

G01X16 G02I-16

G01X4 G02I-4

G00Z100 M30

宏程序编程如下:

00002 G01X#1F200

M03S800 G02I[-#1]

G54G90G00X52Y0Z100 #1=#1-12

Z5 END 1

G01Z-2F40 G00Z100.

#1=52 M30

WHILE[#1 GT 6] DO 1

由上面可以看出,宏程序编程要比普通程序编程显得简洁、灵活,因为若随着加工圆槽的半径变大、刀具半径变小,普通程序编程的程序会越来越长,修改也很不方便,而宏程序编程的程序不会变长,只要改变几个相应的参数,或把这几个参数也设为变量将更加简便。

另外,对于一些有规律的可以用公式表达的曲线或曲面,普通程序编程是望尘莫及的,而宏程序编程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如图3所示的椭圆槽加工,普通程序编程难以完成,而用宏程序编程则较容易。

假设现有铣刀为Φ8,由外向里加工,行距为6 mm,只加工一层2 mm深,下面按FANUC0i系统用宏程序进行编程。

宏程序编程: WHILE[#1 LE 360]DO 1

O0003 #4=#2*COS[#1]

M03S800 #5=#2*SIN[#1]

G54G90G00X36Y0Z100 G01X#4 Y#5F200

Z10 #1=#1+1

G01Z-2F40 END 1

#2=36 #2=#2-6

#3=26 #3=#3-6

WHILE[#3GE 0]DO 2 END 2

G01X#2F200 G00 Z100

#1=0 M30

3 宏程序编程的特点

宏程序编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有规律的形状或尺寸用最短的程序表示出来,具有极好的易读性和易修改性,编写出的程序非常简洁,逻辑严密,通用性极强,而且机床在执行此类程序时,较执行CAD/CAM软件生成的程序更加快捷,反应更迅速。

宏程序具有灵活性、通用性和智能性等特点,例如对于规则曲面的编程来说,使用CAD/CAM软件编程一般都具有工作量大,程序庞大,加工参数不易修改等缺点,只要任何一样加工参数发生变化,再智能的软件也要根据变化后的加工参数重新计算道刀具轨迹,尽管计算速度非常快,但始终是个比较麻烦的过程。而宏程序则注重把机床功能参数与编程语言结合,而且灵活的参数设置也使机床具有最佳的工作性能,同时也给予操作工人极大的自由调整空间。 从模块化加工的角度看,宏程序最具有模块化的思想和资质条件,编程人员只需要根据零件几何信息和不同的数学模型即可完成相应的模块化加工程序设计,应用时只需要把零件信息、加工参数等输入到相应模块的调用语句中,就能使编程人员从繁琐的、大量重复性的编程工作中解脱出来,有一劳永逸的效果。

另外,由于宏程序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加工信息(如所使用刀具的几何尺寸信息等),而且非常简明、直观,通过简单地存储和调用,就可以很方便地重现当时的加工状态,给周期性的生产特别是不定期的间隔式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 宏程序和CAD/CAM软件生成程序的加工性能比较

任何数控加工只要能够用宏程序完整地表达,即使再复杂,其程序篇幅都比较短,一般很少超过60行,至多不过2KB。

一方面,宏程序天生短小精悍,即使是最廉价的数控系统,其内部程序存储空间也会有10KB左右,完全容纳得下任何复杂的宏程序,因此不像CAD/CAM软件那样需考虑机床与外部电脑的传输速度对实际加工速度的影响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对复杂的加工运动进行描述,宏程序必然会最大限度地使用数控系统内部的各种指令代码,例如直线插补G01指令和圆弧插补G02/G03指令等。因此机床在执行宏程序时,数控系统的计算机可以直接进行插补运算,且运算速度极快,再加上伺服电机和机床的迅速响应,使得加工效率极高。

而对于CAD/CAM软件生成的程序,情况要复杂得多。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用铣刀以螺旋方式加工内圆孔,使用宏程序不仅非常简短,而且机床实际运行时,执行进给速度F=2000 mm/min都可以保持非常均匀、快速的螺旋运动;而在Cimatron软件中,即使通过使用外部用户功能生成相似的刀具轨迹,但刀具轨迹是根据给定的误差值用G01逐段逼近实现的,其程序就比宏程序大两个数量级,而且即使把整个程序都存入到机床的控制系统中,当机床运行时的实际速度上不去,进给速度小于600 mm/min时还不明显,如果F设定为1000 mm/min左右,就可以看到机床在明显的“颤抖”。

5 结语

综上所述,宏程序能简化二维编程中普通程序编程的繁琐问题,能解决二维编程中普通程序编程不能解决的有规律的曲线和曲面编程问题。另外,在加工有规律的曲面时,宏程序能克服CAD/CAM软件编程所无法避免的加工问题。所以,宏程序编程具有普通程序编程和CAD/CAM软件编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海舟.数控铣削加工宏程序及其应用实例.

[2] 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

[3] 张英伟.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技术.

摘 要: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多地强调网络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网络的安全性。当网络仅仅用来传送一般性信息的时候,当网络的覆盖面积仅仅限于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的时候,安全问题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但是,当在网络上运行关键性的如银行业务等,当企业的主要业务运行在网络上,当政府部门的活动正日益网络化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机构联系起来。它们使用公共的传输信道传递敏感的业务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某个机构的私有网络。组织和部门的私有网络也因业务需要不可避免地与外部公众网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以上因素使得网络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分布地域更加广泛、用途更加多样化,从而造成网络的可控制性急剧降低,安全性变差。

随着组织和部门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一个相对较小的网络也突出地表现出一定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当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就要面对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即使是网络自身利益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于被攻击者利用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病毒的泛滥和各种网络业务的安全要求已经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现有网络安全的威胁以及表现形式做了分析与比较,特别对为加强安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较深入讨论,并描述了本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 网络安全;信息网络;网络技术;安全性

一、绪论

课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

通常利用计算机犯罪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也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而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泛性、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这使得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的攻击。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 信息泄露

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它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弛、物理侵入、病毒、术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等。

(2) 完整性破坏

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等方式文现。

(3) 拒绝服务攻击

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地访问,却被非法地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4) 网络滥用

合法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1) 自然灾害

计算机信息系统仅仅是一个智能的机器,易受自然灾害及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冲击、污染)的影响。目前,我们不少计算机房并没有防震、防火、防水、避雷、防电磁泄露或干扰等措施,接地系统也疏于周到考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较差。日常工作中因断电而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噪音和电磁辐射,导致网络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威胁。

(2) 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曾经出现过的黑客攻入网络内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3) 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黑客们常用的攻击手段有获取口令、电子邮件攻击、特洛伊木马攻击、钓鱼网站的欺技术和寻找系统漏洞等。

(4) 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

一些人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和系统的“可广播性”进行商业、宗教、政治等活动,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强行“推入”别人的电子邮箱,强迫他人接受垃圾邮件。与计算机病毒不同,间谍软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系统造成破坏,而是窃取系统或是用户信息。

(5)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实施贪污、盗窃、和金融犯罪等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击目标。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窥视、窃取、篡改数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网络,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长。使得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

(8) 计算机病毒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曾引起世界性恐慌的“计算机病毒”,其蔓延范围广,增长速度惊人,损失难以估计。它像灰色的幽灵将自己附在其他程序上,在这些程序运行时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扩散。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

二、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也可以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网络之间的所有数据流都经过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之间的通讯进行扫描,关闭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来的DoS攻击,封锁特洛伊木马等,以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一般的防火墙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可以限制他人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你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

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就是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密类型: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一条有效的消息。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现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个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访问控制决定了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口令、登录控制、资源授权、授权核查、 日志和审计。它是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对付黑客的关键手段。

防御病毒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安装在单台PC机上,即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他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因此用户要做到“先防后除”。很多病毒是通过传输介质传播的,因此用户一定要注意病毒的介质传播。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用户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随时升级为最新版本。还要及时更新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补丁,做到不登录不明网站等等。

安全技术走向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现已开发研制出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因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是一个综合、交错的学科领域,它综合了利用数学、物理、生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诸多学科的长期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和协同的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方案,目前应从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现代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和监控以及信息安全系统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各部分相互协同形成有机整体。

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密码算法面临着新的密码体制,如量子密码、DNA密码、混沌理论等密码新技术正处于探索之中。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结 论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琳,黄仙姣.浅谈网络安全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11).

  • 索引序列
  • 学位论文二维
  • 二维动画学位论文文献
  • 浙江大学硕二二学位论文
  • 二维论文范文
  • 毕业论文二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