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名利场杂志经典封面

名利场杂志经典封面

发布时间:

名利场杂志经典封面

安妮·莱博维茨(1949- ),美国著名女摄影师,《名利场》杂志摄影,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简介

安妮·莱博维茨(1949- ),美国著名女摄影师,《名利场》杂志摄影,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也是在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国家画廊举办摄影展的第一位女摄影家,她以其独特的人像摄影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评论家们称为“摄影师中的左拉”。2005年,《美国摄影》杂志称其为“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

曾3度入围《美国摄影》“100位在摄影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当代传奇奖”。安妮·莱博维茨,1949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969年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求学时,求学期间为《滚石》杂志拍片,1983年成为《名利场》杂志首席摄影师,并长期为《VOGUE》杂志供稿。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出版的画册有《女性》、《美国音乐》等。除名人肖像外,也拍摄战争题材,如战火中的女性、波斯尼亚萨拉热窝和卢旺达等地的军事冲突等。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生平

1949年10月2日,安妮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空军上尉,母亲是舞蹈演员。由于父亲常常转换驻地,她和5个兄弟姐妹童年跟着父母不停搬家,一大家子整日生活在车上,车窗成了她的“取景器”。

1967年秋天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1969年为《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拍片,

1970年,被《滚石》杂志创办人温纳相中,开始发表作品,列侬与大野洋子通过她的镜头屡屡出现于《滚石》,她为列侬拍摄的一张黑白肖像成为《滚石》杂志1971年1月21日刊封面照片。1973年,成为《滚石》的首席摄影师,

1977年,加盟联系图片社,现居纽约,

1980年12月8日,莱博维茨再次为列侬拍照。她只计划为列侬一人拍照,但列侬却希望与妻子小野洋子合影,两人当时刚合作发行专辑《双重幻想》。莱博维茨建议,列侬和洋子全 身裸上镜,但洋子只同意裸露上半身。莱博维茨索性让她穿得严严实实,而列侬则全身裸露。照片中,列侬 全 身 裸 、蜷曲身体,紧紧偎依在妻子身旁。几个小时后,列侬在公寓门前遭枪击身亡,莱博维茨成为最后一位给他拍摄肖像的专业摄影师。《滚石》1981年1月22日发行纪念列侬专刊,莱博维茨的作品成为封面照片。

1983年,莱博维茨离开《滚石》,成为《名利场》首席摄影师,将更多名人摄入镜头。除黛米·摩尔的怀孕照,她还为黑人女星乌比·戈德堡拍摄牛奶浴照。按照莱博维茨构思,在《修女也疯狂》中表现出色的非洲裔女演员戈德堡躺在一个注满牛奶的浴缸中,只露出脸和四肢。

1988年,安妮代表《名利场》再次来为阿诺德·施瓦辛格拍摄,同年认识了55岁的桑塔格,为桑塔格拍摄 随笔 集《疾病的隐喻》封面。

1990年,开始准备自己的阶段回顾展时,发现那些早期的报道生涯图片对她来讲最有价值,希望可以再次走出去,重新见证历史。

1991年,为为黛米摩尔拍怀孕裸照,该照片被选作1991年《Vani-tyFair》的8月封面;

1992年,再次为黛米·摩尔拍摄《名利场》的封面照,

1993年,和苏珊·桑塔格去了很多她完全想不到会去的地方,并拍下了无数珍贵照片,比如战后的科索沃,或是动乱的萨拉热窝,以及卢旺达。

2001年,借助人工授精生下女儿莎拉,但她从未透露孩子父亲的身份。

2005年5月,莱博维茨借助____技术得到一双孪生女儿。

2005年的《美国摄影》杂志封她为“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

2006年,美国杂志协会在评选40年来最优秀的杂志封面照时,头两名都属于她为《滚石》拍摄的封面约翰·列侬和《名利场》的封面黛米·摩尔;

2006年10月12日,以其为原型的纪录片《镜头里的人生:肖像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在美国上演,

2007年,安妮·莱博维茨特约以一天10万美元的薪酬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摄官方肖像,是迄今为止美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摄影家,

2009年3月,已经就职顶级时尚杂志《Vogue》的莱博维茨为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拍摄肖像。

2009年7月,“艺术资本”集团向纽约州最高法院提起诉讼,称安妮没有缴纳有关费用,要求进入她的寓所,出售她的房产及艺术品。

2014年,莱博维茨将自己四十年的心血整理成册,出版了限量版图集。因为图集太大,所以出版商还特意给书配了三脚架,一套图集售价为三千美金。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主要成就

以其独特的人像摄影风格而闻名于世,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黛米·摩尔、乔丹、贝克汉姆、施瓦辛格……都曾一度成为她镜头中的主角,曾三度入围《美国摄影》“100位在摄影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

主要画册有《女性》(苏珊·桑塔格撰文、1999年由兰登书屋出版),以及《美国音乐》(派蒂.史密斯和罗斯安妮.凯斯撰文的2003年由兰登书屋出版)、《朝圣》等。

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轶事

1988年,39岁的安妮认识了55岁的桑塔格,为其拍摄随笔集《疾病的隐喻》封面。

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安妮和桑塔格成为人们的话题。她们一起参加聚会,有人还看到她们在一家夜总会跳舞。此后,两人搬进纽约同一栋公寓大楼,毗邻而居,彼此能看得见对方房间的风景。她们合用一个储藏室,安妮的公寓是临时住处,桑塔格的公寓则是她的思想库。两名强悍的女性分享相似的生命历程,逐渐超越朋友层面,成为恋人。“我建立这种关系,希望能接近伟大,提升我作品的水平。”

桑塔格对安妮有时很严厉,但安妮坚持了下来。“苏珊希望我拍更多严肃主题。”1990年安妮准备自己的阶段回顾展时发现那些早期报道图片对她最有价值,她希望可以再次走出去,重新见证历史。

1993年,桑塔格非常关心萨拉热窝战争,想让安妮随行拍照。安妮就此回到了早年用小照相机拍摄系列照片的起点,不带工作人员,只与那个地方和情景产生内在关系。

1990年代末,桑塔格得了癌症,弥留的日子里,安妮随她跑遍天涯海角,留下一代女知识分子最后几年的动人身影。“桑塔格病中的照片呈现了死亡的残酷,也展现了勇气的 面相 。艺术应该超越个人情感”。此后,两人还合著了《女人》一书。

2004年12月8日,桑塔格去世。回忆桑塔格安妮便会哽咽:“我经历了所有情感的、精神上的痛苦,现在我终于可以很好地面对。我并没有双重生活,我的照片记录的就是我的人生。我和我的作品建立了一生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死去时,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些慰藉。”

关于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的评价

苏珊·桑塔格:“所有的图片都渴望被人纪念——甚至永不遗忘”。

希拉里·克林顿:“她是我们国家的时代记录者,记录我们所思所想。她捕捉到了那些名人们的态度、性格和不安全感,同时将他们人性化。”

他的演技精湛。

李政宰登上了《名利场》的封面,表现出满满的时尚感。《名利场》是美国一个非常有名的时尚杂志,能够登上《名利场》的封面,可以看出李政宰在时尚方面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李政宰在韩国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演技派演员,就像网友所说的,是韩国娱乐圈中的扛把子。他在韩国演艺圈内是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知名演员。

美国著名时尚杂志《名利场》

《名利场》可以说是美国一个非常老牌的生活类杂志。内容包括政治,图书,幽默,艺术,摄影等多项内容,于1913年创刊建立。多年来,屹立不倒。虽然在中间也遭遇过停刊的情况,但是最终又积极复刊,紧随时代的脚步,刊登一些非常有深意的内容,一直坚持至,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欢迎。杂志报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明星,大腕,时尚界,以及上流社会的一些公众人物。

韩国演员李政宰。

李政宰于1972年出生在韩国首尔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中,于东国大学毕业。因为外形俊朗,一次偶然的机会为广告公司试镜的经历,让他最终进入演艺圈。也因此在演艺圈发挥出极大天赋,凭借着精湛的技艺获得无数奖项。获得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葡萄牙奇幻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奖最佳男主角奖等等。代表作品有《从邪恶中拯救我》《暗杀》等。

他的演技怎么样?

进入演艺圈也彻底释放了他的天赋。从他拿奖拿到手软的情况来看,演技是毋庸置疑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和好评。被称为国宝级艺人,足见他深厚的演员功底。在韩国每一部作品都成为经典的演员,估计非他莫属了。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8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蒙古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Billie Eilish,中文简称比莉,碧莉。登上《名利场》封面,对她来说是意料之中。具体看法如下:

一,Billie Eilish作为一个零零后,实力堪称黑马

可能一开始大家对于Billie Eilish并没有太大的印象,在观众眼中Billie Eilish也就像是一个三四线小歌手一般,但是2001出生的她在早期一直在沉淀当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地步,从Billie Eilish的《bad guy》发布后,一瞬间火遍大江南北,以至于后面直接席卷全球。十分另类且个性的打扮,从《bad guy》当中让人以为Billie Eilish的声线就是如此。但凭借这首歌火遍全球对于年幼的她来说,属实不易,与此同时也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二,《名利场》作为时尚杂志,Billie Eilish的登场是实至名归

Billie Eilish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如果要我说的话,一定是时尚,个性,阳光,另类,活泼。Billie Eilish彻底将一个青少年该有的气质完全施展开来,该有的活力四射,该有的阳光外向,时而低调内涵,时而高调自信,Billie Eilish各方面都张弛有度,在音乐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而Billie Eilish的一首《lovely》更是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声线。十分的迷人,与以往以《bad guy》为首的歌曲截然不同的风格。又对外展现了自己女性独有的温柔的声线。可以说是个十分有才华的艺人。

三,Billie Eilish完全是属于黑马一般的存在,登上《名场面》是很正常的事

在《名场面》书刊封面上,Billie Eilish穿着Gucci的服装,搭配了Billie Eilish最爱的绿色,整个封面完全就是为Billie Eilish打造的一般,完全将自己的态度很好的舒展开来。而在舞台荧屏上冷酷沉默,低调怪异的Billie Eilish在生活中实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截获大批粉丝,还那么的讨人喜欢确实是值得庆幸的事。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名利场杂志封面合集

很正常,她之前就经常上一些杂志的封面了,以前时代周刊也有过她的封面。

杂志封面的照片永远不仅仅是一张照片。对于拥有丰富 历史 的知名出版物尤其如此。有趣的是,尽管现代可能性和新思想千差万别,但许多出版物仍在重新制作旧封面。有时,这是对过去的致敬,而有时,整个故事都隐藏在修订后的封面后面。 《名利场》、《Vogue》 滚石杂志 Harper’s Bazaar 《People》 《 时尚 芭莎》、W杂志 《Vogue》 《Vogue》、《Numero》 《Cleo》 Harper’s Bazaar 《Numero》、《Elle》 Esquire《 时尚 先生》杂志 Esquire《 时尚 先生》杂志 《名利场》和《GQ》 《花花公子》

B 试题分析: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以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漫画反映了美国由1929年的“巨人”到1933年变成了瘦骨嶙峋的“病人”,可见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讽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故选B。

阿汤哥(汤姆·克鲁斯)的女儿。

萌芽杂志经典封面

萌芽 创刊于1956年,为全国第一家青年文学刊物。《萌芽》杂志的封面刊名沿用了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左联办《萌芽》时所书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造成大群新战士。

去杂志屋买吧,学校门口或书店,甚至大超市都有的。最近的萌芽都有。 页码篇名作者 64 “作家杯”第十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征文启事 49 附:报名

我有。。。你在哪?每一期的我都有

是无奈下发的:我是一个叫冰枫的男孩,前几天,我晚自习回家,被一辆大卡车撞死了,司机将我的尸体抛入了路径边的小河里,然后逃走了。你看见了这条消息后 ,请将她发给4个论坛,如果没有发,你的妈妈会在1个月后被车撞死,你的爸爸会得绝症,如果你照着上面做了,在5天后,你喜欢的人也会喜欢你,对不起大家不无意中看评论看 到了 这个吓死我了。不管是真是假我都害怕!所以只能乱发了`!对不起啊`!

名利场杂志亚裔面孔

因为她足够努力,而且长相符合欧美人的审美观念。

代表中国在好莱坞,没有给中国丢脸

1944年的上海,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张爱玲意气风发,她在9月再版的小说集《传奇》序言中踌躇满志地写下了个性化的名言:“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然而,彼时的好莱坞影视圈,有一位从影二十多年的华裔女演员正黯然落下了风华绝代的帷幕,渐渐隐退。

她是好莱坞最早成名的中国面孔,在李小龙等后辈闯出名堂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称得上国际明星的华人——黄柳霜,却终其一生都不快乐,深陷于既无国又无家的身份困惑中。

14岁东方少女初现好莱坞大银幕

黄柳霜1905年出生于洛杉矶唐人街外围的一个种族混合街区,她是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三代华裔美国人,祖辈是早在1855年就从中国的广东台山移民到加利福尼亚“淘金”的华工。

到了她出生的时候,黄家靠开洗衣铺维持生计,有8个小孩,她是家里的二女儿。

这一时期的华人历经了从被美国社会接纳、排斥到暴力种族敌视的动荡时代风云,由此埋下了黄柳霜一生悲欢的重要伏笔。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看电影已经是面向城市居民的大众娱乐方式了。童年的黄柳霜在学校备受白人同学的欺辱,几乎没有朋友。

有一次帮家里的洗衣铺送衣服,得到一笔小费,于是她悄悄跑去电影院买了一张票,从此成为黑白默片的忠实影迷。

小女孩不仅省下餐费饿着肚子逃课看电影,还经常独自关在房间里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演戏。

爸爸很快注意到了正在长身体的女儿经常不吃午饭后的异常,得知实情后怒打了她,坚决反对她“学戏子”的爱好。妈妈也认为摄影机会摄走人的魂魄,不赞同她的“电影梦”。

这些来自家庭的阻力让年幼的黄柳霜十分忧郁。

但热爱电影的女孩还是等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1919年的一天,年方14岁的黄柳霜又去唐人街附近的电影拍摄现场看热闹,得到了在《红灯笼》中出镜演一个龙套角色的机会。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昙花一现的无名小角色拉开了黄柳霜跨越默片、有声片、电视剧、舞台剧以及广播剧的漫长演艺生涯序幕。

17岁年少成名,惊艳好莱坞

《海逝》是好莱坞现存最早的一部特艺彩色电影,17岁的黄柳霜在片中细致动人地演活了柔弱美丽的中国少女莲花,一举成名。

19岁时她在《巴格达窃贼》中担纲戏份吃重的蒙古女奴角色,表现惊艳,迅速走红,于是辍学专注演戏。

银幕上的黄柳霜形象清纯又妖艳,乌发剪成娃娃头,纤细的眉毛下方大眼睛黑亮有神,丰唇润泽,却身穿比基尼等暴露衣着,展示丰腴诱人的体态。

从1919年《红灯笼》的龙套到1960年最后一部电视剧的客串,黄柳霜一共参演了60多部影视剧。

但在顺风顺水的的开端之后,黄柳霜从影之路遍地荆棘。由于当时的美国排华风潮盛行,黄柳霜所演的各种配角、反派角色不仅形象非常负面,而且必须花式死去才能通过审查。

甚至即使有机会在B级影片中充任主角,片酬还低于同一部影片的白人配角。

同时观念守旧的黄家人强烈反对她继续“抛头露面”当“戏子”,黄父要求女儿找个好婆家,安分相夫教子。现实却是白人嫌弃她的黄色皮肤,亚裔嫌弃她美国的作风。

内外交困的处境没能让黄柳霜停止追梦,她近乎与家庭决裂,毅然坚定地继续自己的电影事业,同时以“摩登女郎”的形象在好莱坞风靡一时。

作为土生土长的加州人,黄柳霜英语地道流利,中文基本上不会读写,就连说粤语也常夹杂英文单词,但“不中不西”的夹缝困境促使她对遥远的东方故国产生了向往。

中国人眼中毁誉参半的美国娇娃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国内媒体最早在1927年就开始关注这位在好莱坞声名鹊起的华裔女星了。那时的黄柳霜自己也认为她在影坛有了一定的地位,上海的两本重要杂志《良友》和《生活周刊》率先向国人介绍了她。

但最初与有荣焉的惊喜和自豪很快就转变为愤怒和失望,国内的观众发现她出演的影片“侮辱中国的情形令人发指”,直斥她“卖国”。

1936年2月6日,黄柳霜首次来到中国“寻根”,她在这段游历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的旅程中感到了“重新倒在久别的母亲的怀里”的归属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上海与《良友》杂志的对谈中,黄柳霜直接回应了中国人对她银幕形象的不满,表示自己也很不安。

可事实上导演根本不在乎闲杂角色,她还是新人演员时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毕竟“好莱坞不需要中国人”。拍戏久了她也开始审慎起来,会运用自身的话语权建议修改剧本中过分辱华的内容。

失意困顿也要逆袭人生

在好莱坞做一个接戏谨慎的华人女演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戏可演,年过而立的黄柳霜眼看自己的银幕生涯陷入瓶颈,终于等到了一个饰演“中国农村妇女”的女主角剧本——由女作家赛珍珠小说《大地》改编的同名电影!

她信心十足地争取这个角色,竟然被片方以她“太东方”的理由充满歧视地拒绝了,最后选用的是德裔女演员路易斯·蕾娜。

更讽刺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黄柳霜不仅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电影《缅甸炸弹》《重庆夫人》的演出,并四处公开呼吁美国政府和人民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抗争。

还拍卖了自己的珠宝首饰等行头,将所得钱财全部汇到国内支援抗战。

然而宋美龄在1942年到1943年的冬春之际赴美访问时,却因厌恶黄柳霜的银幕形象而特意交代不要邀请她出席活动。被“祖国”拒之门外让黄柳霜大受打击。

失望之余的黄柳霜退出了好莱坞影视圈,去了欧洲发展,却出乎意料地开辟了演艺事业的新天地。

她在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唐人街繁华梦》《歌曲》《刀光剑影》等作品火遍了英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写真集还登上了全球发行的法国《名利场》杂志。

载誉回归好莱坞后,黄柳霜先后在百老汇参演了167场舞台剧,竟被《纽约时报》评论为“不可思议的纯情玉女”。

1960年,黄柳霜作为首位华人女星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的落成典礼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而后数十年这里才有了李小龙、成龙、刘玉玲这三位华人后辈“星星”。

次年2月2日,56岁的黄柳霜猝死于心脏病。

由于美国曾有反异族通婚法,规定华裔女性不能与欧洲裔男子通婚,黄柳霜与白人男友的几段恋情都惨淡收场,又不见容于华人圈,终身未嫁,同时她也从来没能得到家人的认可。

即使她成名后并未忘本,家中的手足皆由她资助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是依然被家人视为耻于提及的“黑羊”。

《黄柳霜: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一书的作者就直接在序言里吐槽她的弟弟黄锦英“曾极大地受惠于黄柳霜”,却“断然拒绝以任何方式提供帮助”。

事实上,这位在银幕上风华绝代的华裔女星,不仅生前备受东西方社会排挤,无处栖身,死后也没有葬礼家祭。她的遗体归葬于母亲墓穴一侧,墓碑上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Milk》、《励志》、《瑞丽》、《名利场》。周妍希,1992年4月21日出生于哈尔滨,女演员、人体模特、爵士钢管舞助教,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参加第二届全国内衣模特大赛后正式进入演艺圈,参加辽宁卫视《谁是主角》节目获得大批粉丝的喜爱,曾获得哈尔滨舞蹈大赛亚军,合作杂志有《Milk》、《励志》、《瑞丽》、《名利场》。周妍希获得过2006年青少年舞蹈大赛冠军,哈尔滨舞蹈大赛亚军,中国模特新面孔选拔大赛最佳形象奖。

读者读点经典杂志封面

《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6元(2015第1期开始定价6元,2009年第1期至2014年第24期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读者》(校园版)(原校园专供版):从2012年起面向中学生发行,全彩印,独特新颖,挑选同期部分普通版内容,结合青少年关注热点。《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于高端读者的杂志。《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海外版》(读者月刊,将2期合并为一期,定位高端人士)《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读者》(藏文版)(与甘肃民族出版社合作)《读者》原创版(全世爱)注:《读者》(校园专供)(已于2012年改为《读者 校园版》):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30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6元(2015第1期开始定价6元,2009年第1期至2014年第24期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读者》(校园版)(原校园专供版):从2012年起面向中学生发行,全彩印,独特新颖,挑选同期部分普通版内容,结合青少年关注热点。1993年6月 最后一期《读者文摘》《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于高端读者的杂志。《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海外版)《读者》(半月刊)《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读者》(藏文版)(与甘肃民族出版社合作)《读者》原创版(全世爱)注:《读者》(校园专供)(已于2012年改为《读者 校园版》):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办刊宗旨《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杂志版本 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最近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 《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4元(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 《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 《读者》(校园专供):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1],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 《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 《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与高端读者的杂志。 《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 《读者》(海外版) 《读者》(半月刊) 《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 《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 《读者(精华本)》 《读者(合订本)》 《读者丛书》 杂志栏目《读者》 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 人物:人物、名人轶事; 社会:杂谈随感、话题; 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 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 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 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 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 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 索引序列
  • 名利场杂志经典封面
  • 名利场杂志封面合集
  • 萌芽杂志经典封面
  • 名利场杂志亚裔面孔
  • 读者读点经典杂志封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