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艾草的药用研究论文范文

艾草的药用研究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艾草的药用研究论文范文

艾草,又称艾叶、艾蒿,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药材,被人们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养生保健等方面。艾草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艾草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被人们用于驱邪、消毒、驱蚊、祛湿等方面。艾草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香料制作等方面。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如清明节、重阳节等,人们常常用艾草来祭祀祖先,标志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艾草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艾草被视为一种象征着善良、纯洁、忠诚、吉祥的植物,它也被视为一种保佑和祝福的象征。在民间传说中,艾草还有着驱邪避祟的功效,人们常在重要场合或者特殊时期使用艾草来驱邪祈福,以保佑自己顺利、平安。艾草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药用方面,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和传承艾草的文化价值,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益处。

自古以来,艾草,医籍称为"医草"。人们都喜欢用艾叶来给大人、小孩、婴儿、产妇泡澡。有的地方在婴儿满月的时候就用艾叶来洗澡,说是一来消毒杀菌,二来趋邪避灾。艾叶具有天然祛湿疏风止痒杀菌止痒去湿疹的效果,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李时珍一生研究了两种草,一个是人参,一个就是艾草!并得出结论说:艾有参之功,参无艾之德。 意思是,“艾”之功效利于万物,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及其他有血肉之躯之物种。参之功效是好,但是贫苦大众是用不起的,更不要说其他生命体了。所以说“艾”有参之功,参无艾之德。艾——功德兼备,德高望重。 那么艾叶的作用与功效都有什么呢? 艾叶的作用 1、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2、艾叶属于偏温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说明艾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另外,艾叶是有小毒性的,在中医上不宜用来内服。 3、艾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民间有驱蚊虫、驱邪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在端午用艾叶煮鸡蛋吃。并有民间人土用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 艾叶的功效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艾叶做成或用纯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注意要不吃寒凉的食物,并休息好,一般连泡2-3天后,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需要艾制品、艾条的朋友可以联系我。 微信号:lixia878787

艾草研究论文

关于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虽然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不常见也不怎么常用了,但是其实它在古代社会可是与很多大用处。而且现在艾叶也还有很多的好处,下面是关于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从临床的功效来讲,艾叶的性味是偏温的,所以它可以散寒,能够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像虚寒性的一些出血病症,尤其适用于崩漏。

艾叶专入三阴经而直走下焦,所以它可以暖宫散寒止痛,为治疗妇科下焦虚寒或者是寒克胞宫之要药。艾叶为妇科安胎之要药,可以治疗妊娠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艾叶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外用。从外用上面来讲,可以把艾叶煎汤以后外洗,它具有祛湿止痒之功,湿疹、皮肤瘙痒、疥疮或者是一些癣病都可以使用艾叶。

另外可以把艾条捣成绒状,制成艾条、艾柱,用于熏灸体表的一些穴位,它可以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艾草的功效是可以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临床上可以应用艾草辅助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等。在日常生活中艾草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抗菌的作用,对于皮肤表面的真菌、皮癣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另外,艾草可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像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都有一定的效果。艾草可以活血止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对于血液容易凝固的年纪偏大的患者有益。

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条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条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草条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种类似香烟但是体积要比香烟大几倍的圆柱状物,点燃艾草条后熏相应的穴位,可以使得艾叶气体向下进入穴位,通过穴位到达经络,再通过经络到达体内,从而起到驱寒和通气血的作用。

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将点燃的艾草条放到腹部靠近肚脐处,让烟气顺着肚脐附近的穴位渐渐进入到体内经络,理畅经络和气血,同时这对子宫和卵巢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长期坚持还可以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

艾草条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1、能够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因为艾草本身的面积是比较大的,而且叶子上能够释放多的氧气,所以充当家庭空气净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了;

2、本身的药用价值比较高:以前一般的普通家庭因为用不起药,基本都是用艾叶来代替药物,因为艾叶能够对抗很多类型的杆菌;

3、具有祛除虫蚁的作用,因为艾叶的茎叶具有一种叫做挥发性芳香油,这个香味能够祛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且在中医上是具有补气血和暖子宫的作用。

艾草的吃法

艾草的吃饭有很多种,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

1、艾叶饼:据说艾叶饼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一般在月中的妇女可以多吃一点,而且对于预防感冒也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做法:就是将艾草捣碎成泥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的话既有香浓的艾叶香也有少量的苦味;

2、母鸡艾叶汤:这道食谱据有补气摄血,健脾宁心的作用,一般女性朋友如果有月经过多的情况可以少量的食用;

具体做法:需要准备一只老母鸡,洗干净之后切块,连同艾草一起进行煮汤,分3次左右食用即可;

3、艾叶甜汤:这道食谱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我们说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心情比较容易烦躁,而通过食用这道菜谱可以来解除烦躁的情绪,而且也能够缓解便秘的情况;

具体做法:准备好艾草,白糖适量,一起进行煮就行了;

4、艾叶阿胶粥:这道食谱具有止血的作用;

具体做法:准备好适量的阿胶、干艾叶以及红糖。干的艾草需要先进行煎煮20分钟左右,接着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直到完全溶解,最后加红糖拌匀,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血量比较大的话可以适量服用;

5、艾叶肉圆:这道食谱可以起到暖胃安神的作用

具体做法:猪肉和艾草分别捣碎之后加入适量的盐和姜、味精、花生油等调料,搅拌均匀做成肉圆或肉饼,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艾草的食用禁忌

艾草本质是一种植物,平时其实食用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一些禁忌症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今天我主要列举以下两点:

1、最好在饭后半小时之后食用:因为这样会可以帮助消化,不至于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2、一般阴虚血热者最好不要食用:因为食用艾草的话会加重这些病症。

艾草的药理研究进展论文最后总结写药理研究的进展即可。通过案例说明,艾草的药理具有止痛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治疗肺癌、胰腺癌等作用,并有科学依据。

治风湿的草药研究论文范文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 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 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能够增进 人体新陈代谢, 清热解毒。下面我准备了祛风湿的中草药,希望对您有帮助!

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海风藤

兼有功效:

解表(独活)

化湿和胃(木瓜)

消食(木瓜)

舒筋活络(木瓜)

祛瘀通络(昆明山海棠)

生津止渴(木瓜)

止痛(独活)

通络止痛(威灵仙、海风藤)

温经止痛(川乌、草乌)

麻醉止痛(川乌、草乌)

续筋接骨(昆明山海棠)

止血(昆明山海棠)

止痉(乌梢蛇)

解毒杀虫(昆明山海棠)

攻毒(乌梢蛇)

消骨鲠(威灵仙)

消痰逐饮(威灵仙)

秦艽、防己、蕲蛇、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兼有功效

祛风止痒(桑枝)

生津(桑枝)

祛风湿(桑枝、海桐皮、海风藤)

退虚热(秦艽)

清湿热(秦艽)

清热燥湿(防己)

利水消肿(防己、桑枝)

定惊止痉(蕲蛇)

攻毒(蕲蛇)

解毒(豨莶草)

杀虫解毒(雷公藤)

杀虫止痒(海桐皮)

活血通络(雷公藤)

祛风通络(络石藤)

通经络(臭梧桐)

通络止痛(秦艽、海桐皮、海风藤)

消肿止痛(雷公藤)

凉血消肿(络石藤)

利关节(豨莶草、桑枝)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兼有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强腰膝)

安胎(桑寄生)

利水消肿(五加皮)

温补固摄(狗脊)

药物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长效等制剂。用法有口服,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注射,可根据病种,病情作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则上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许多种类结构不同,作用各异的药物。它们的共性是起效比较慢,有一定蓄积作用,故停药后,作用消失也较慢,仍可维持一段时间。它们并无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和减轻系统性症状,降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沉。如使用时间较长,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标,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类的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以上各种药物对人体重要的脏器(肝,肾,膀胱,肺,胃肠,生殖腺)和组织(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4. 其它 :其它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1) 云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防止软骨分解和破坏,抑制破骨细胞。可消炎,镇痛。

(2) 雷公藤总甙:抑制T、B细胞增殖,抑制T-细胞产生IL-2及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术,晚期可作关节置换术,或肌腱修复或转移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 措施

风湿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对血中有很多循环免疫复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选用免疫吸附及血浆清除疗法;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微循环,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2.1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2.2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2.3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3.1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3.2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4.1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4.2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4.3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4.4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4.5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1.1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1.3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2.1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2.1.1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2.1.2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2.1.3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2.1.4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目前治疗方法有热水浴,蒸汽疗法还有石蜡疗法等,同时配合吃些祛风除痹的中药。那么治风湿的中草药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1、川乌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痹症”的较佳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用量一般为6-15克,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克为是。

对“痹症”偏热者,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知母,以制其偏;但舌红、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者,则不宜用之。本品有毒,宜用制川乌为妥,如用生者,必先煎2个小时,以减其毒。如服用后出现头昏、舌麻、流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缓,是乌头碱中毒之征,必须立即停服,并用绿豆、干姜、甘草煎服,以解其毒。孕妇忌用。

2、穿山龙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别名甚多,有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有报道,用穿山龙注射液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达89%。要取得较好的疗效,本品用量需40-50克,30克以下往往收效不着。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

3、鬼箭羽

又名卫矛,《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性寒,善入血分,可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称其“(可)除邪,杀鬼蛊疰”,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因此,对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用量一般15克左右,体实者可用至30克,也有的书中,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用其治风湿病方,用量可达60-90克。但气血亏虚,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孕期,则不宜应用。

风湿病是泛指以骨、肌肉、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等百余病种。风湿病做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临床中属于新兴学科。风湿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中医治疗风湿病的特点是通过调整寒热虚实、阴阳气血,使脏腑功能达到平衡,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使疾病得到控制。

1、免疫反应: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直接或通过巨噬细胞呈递的刺激,使相应T-细胞活化,部分T-细胞产生大量多种致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各类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破坏;部分T-细胞再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直接或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使组织或器官受到损伤或破坏。此外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参与炎症反应。大部分风湿性疾病,或由于感染产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质,或由于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原物质,可以启动或加剧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血清内可出现多种抗体。

2、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一些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遗传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达密切相关,对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中HLA(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最为重要。

3、感染因素:根据多年来的研究阐明,多种感染因子,微生物产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或启动免疫反应。

4、内分泌因子:研究证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与多种风湿病的发生有关。

5、环境与物理因素:如紫外线可以诱发SLE。

鱼腥草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鱼腥草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降低。早年曾报道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最近报道多数认为煎剂作用弱或无。有效成分主要是癸酰乙醛(鱼腥草素),后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鱼腥草素易随水蒸气蒸发,由水蒸气蒸馏制取的鱼腥草注射液已作为抗菌消炎药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也有报道认为鱼腥草注射液中癸酰乙醛含量甚微,鱼腥草注射液在体外及小鼠体内并无抗菌活性,鱼腥草挥发油水溶液也未发现有抗菌活性[4]。这可能同癸酰乙醛性质不稳定,提取后很易聚合有关。人工合成的鱼腥草素为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性质稳定,保留了鱼腥草素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80ug/ml。 2. 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体外对京科68-1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11株(ECHO1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其非挥发油部分,腹腔注射对流感病毒FM1实验感染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经口或滴鼻给药也有一定效果。挥发油部分无效。 3. 免疫增强作用: 鱼腥草煎剂和鱼腥草素均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血清备解素的水平,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可观察到它能提高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给药4日后与给药前比较,血清备介素量成倍增加。 4. 利尿作用: 实验证明本品有明显利尿作用。这一作用除因含大量钾盐外,可能与所含槲皮苷扩张肾血管,提高肾血流量而利尿有关。 5. 体内代谢过程: 合成鱼腥草素给大鼠灌服,在胃肠道中半衰期为3.5小时,大鼠静注20分钟后,药物分布以肺最多,因此可能有利于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其次为心、肝、肾,血清内含量很低。在组织中代谢消除较快,2小时后各组织已查不到药物存在。离体温孵也证明各种组织均能迅速使药物转化。尿中未能测得药物,表明药物主要在体内代谢消除。 6. 毒性: 鱼腥草毒性很小,未见中毒报告。合成鱼腥草素,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1.6±0.081g/kg,静脉注射每日75~90mg/kg,约相当于人用量200倍,连续7日,未致死,解剖检查也未见异常变化。合成鱼腥草素体外实验有一定溶血作用,加入血清则此作用减弱或消失,体内应用未见溶血,可能因血清产生的保护作用。 [性味功能] 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 [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蛾,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薰洗。 [附方] 1. 治肺痈: 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2. 治肺痈吐脓,吐血: 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3. 治痨咳,盗汗: 折耳根叶63g,猪肚1个。将折耳根叶放在猪肚内,炖烂。汤肉齐服,分3次服,每日服1次,3日1剂,连用3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4. 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 鱼腥草、厚朴、连翘各9g。研末。桑枝30g,水煎,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5. 治慢性鼻窦炎: 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21g,水煎服。《陕西草药》 6. 治扁桃腺炎: 鲜蕺菜、鲜筋骨草各15g,柚子(种子)适量。共捣烂绞汁,调蜜服。《福建药物志》 7. 治痢疾: 鱼腥草18g,山楂炭6g。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8. 治疗痔疮作痛: 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即愈。《积德堂经验方》 9. 治痈疽肿毒: 鱼腥草晒乾,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消,已成脓者能溃(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10. 治痔疮(不论内外): 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薰洗患处,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11. 治 *** 边肿硬,痒痛不可忍者: 鱼腥草一握。煎汤薰洗,仍以草挹痔,即愈。《急救良方》 12. 治妇女外阴骚痒,肛痈: 鱼腥草适量。煎汤薰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13. 治疥癣: 鲜鱼腥草捣烂外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14. 治恶蛇虫伤: 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15. 治热淋,白浊,白带: 鱼腥草18~30g。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16. 治尿道炎,膀胱炎: 鱼腥草根茎6~9个,灯心草3~6g。水煎服。(南药《中草药学》) 17. 治小儿腹泻: 蕺菜15g,炒山药6g,炒白术3~5g,茯苓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8. 治食积腹胀: 鲜鱼腥草30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9. 治小儿脱肛: 鱼腥草擂如泥,先以朴硝水洗过,用芭蕉叶托住药,坐之自愈。《永类铃方》 20. 治荨麻疹: 鲜鱼腥草捣烂,揉擦患处。(南药《中草药学》) 21. 治肝炎: 臭臊草、水荖根、石壁黄、茜草、桶交藤各20公克、黄水茄40公克,炖猪小肚服。 22. 治咳嗽、解郁: 取全草70~100克,水煎,冲鸡蛋服。 23. 治高血压: 取全草与仙草各70~100克,水煎服。 24. 治膀胱炎、尿道炎、小便淋痛: 鱼腥草、黄花蜜菜、咸丰草、笔仔草各20公克,水煎服。 25. 治痢疾,解热: 鱼腥草、车前草各40~75克,水煎服。(21~25方引自《台湾植物药材志》) [附注] 1. 虚寒证慎服。 猴头菇鸡汤 材 料: (1)鱼腥草 半斤 (2)猴头菇 四两 (3)鸡 一只 (4)蒜头 二两 (5)姜片 一两 前 处 理: (1)鱼腥草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过滤,留汤汁备用 (2)鸡切块,以沸水烫过备用 (3)猴头菇洗净切块备用 烹调步骤: (1)起油锅,蒜头爆香 (2)入鱼腥草汁、烫过之鸡肉、蒜头、姜片共煮二十分钟 (3)再加入猴头菇块续煮五分钟,适量调味即成 功 效:开胸利膈,疏气止咳,健胃强精。宜胸闷郁滞虚咳,胃脘冷痛,精力衰退。 中药戒烟汤:鱼腥草30克、地龙、远志各15克,藿香、薄荷、甘草各10克,人参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5次饮服,效果颇佳。 中药戒烟茶:鱼腥草250克,水煎当茶饮,每日早晚各煎1剂服用,即可达戒烟目的。 中药戒烟酒:鱼腥草60克,远志、甘草各20克、地龙、薄荷、藿香各15克研碎浸于1公斤60度的酒中,然后加盖密封半月后饮用。戒烟时,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8~12次。 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参考: 自己,功效和介绍: 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或全草。“药食同源”,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在历史变迁发展中,它便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著作用。随着现代人们愈来愈崇尚自然、追求真朴,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 鱼腥草作菜,生食最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方法。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如在1:40000浓度的鱼腥草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抑制作用,故它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效能。鱼腥草素现已制成片、针、冲、雾化等剂型,广泛用于人体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有资料表明,国外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在日本,鱼腥草受到青睐,传统上称之为“十药”,作为时髦的保健佳蔬,认为鱼腥草有抗菌、消炎、助消化、清热、解毒、抗过敏、抗辐射、防癌抗癌等明显作用,除采用传统汉方、药膳食疗外,还以功能性保健食品(茶、饮料等食品添加)等方式应用。 目前,国内外把鱼腥草素已用于贫血、便秘、胃肠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多种炎症、癌症等方面疾病的预防、治疗与辅助治疗,预示著鱼腥草在营养保健、防病祛疾上尚具有实用开发前景。 食谱: 配方:鲜鱼腥草l00克 莴苣(莴笋)300克海蜇100克 盐5克 姜5克 葱5克 酱油10克 醋5克 芝麻油5克 大蒜10克 1美食 制作: 1.把鱼腥草洗净,去掉黄叶及老化部分;海蜇洗净,煮熟,切丝;姜切丝,葱切段。 2.将莴苣去黄叶,剥去皮,洗净,切细丝,加入盐2克,腌渍20分钟,用手挤干水份,待用。 3.把海蜇、鱼腥草、莴苣、姜、葱、盐、酱油、醋、芝麻油放盆内,拌匀即成。 此汤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兼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小便黄少患者。,

……

鱼腥草油能明显拮抗慢反应物质(SRS-A)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 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 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对豚鼠回肠的收缩, 并对豚鼠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鱼腥草的副作用

鱼腥草毒性甚小,口服后有鱼腥臭味,肌注时局部可出现疼痛;

对阴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

鱼腥草注射液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有药物性皮炎、末梢神经炎、过敏性紫癜等。

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鱼腥草的药用价值

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

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本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用于热毒疮疡

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用于热林小便涩痛

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治疗肺脓疡

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

治疗痢疾

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治疗习惯性便秘

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治疗肾病综合征

鱼腥草(干品)100~150克入开水1000毫升,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日1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3日。

治疗感冒发烧

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

治疗慢性宫颈炎

用时先以0.1%新洁尔灭液棉球拭净宫颈分泌物,揩干,阴道后壁放凡士林纱布1块保护,再取棉球1个浸水溶液置宫颈糜烂处,每天上药1次,5次为一疗程。1周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月经期暂停。鱼腥草蒸馏液也可用作局部治疗。

治疗化脓性关节炎

用鱼腥草注射液(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15毫升,注入关节腔内(先抽尽关节腔脓液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隔2~3天1次;同时肌肉注射5毫升,每日2次。患膝应加固定以限制活动。上法共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3例,分别于7.10.12天症状消失,痊愈出院。关节腔注入鱼腥草注射液,一般1~2次后即能控制症状。

治疗慢性气管炎

每次20~30毫升,日服3~4次。服药后咳嗽、咯痰均减轻或消失。或用鱼腥草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分注2~3个穴位(主穴:定喘、曲池);同时配合拔罐或针刺(主穴:身柱、膏肓)。2周为一疗程。经数百例临床观察,均以单纯型的疗效较好,喘息型较次。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少数病人服药后偶可出现头晕、胃部不适、心窝部烧灼感等,不久能自行消失。

治疗肺炎

鱼腥草合剂在肺炎球菌的培养基上或试管内均无直接杀死或抑制肺炎球菌生长的作用,认为它对肺炎球菌的作用,似应以神经学说来解释。抗菌素在体内的作用原理与它们在试管内对细菌的作用不是等同的,除抗菌作用外尚有生理的防御性作用。

敷背防哮喘

药理研究发现,鱼腥草中含有鱼腥草素、芳樟醇、槲皮素等药物分子,能促进肺泡及气管黏膜活性,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保障呼吸道畅通,并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治鼻窦炎

取鱼腥草、板蓝根各30克,白芷20克,金银花、连翘、辛夷、桔梗各15克,苍耳子9克,川芎6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另取鱼腥草液滴鼻。临床试治鼻窦炎44例,全部治愈。两年未复发41例,复发3例。

治痤疮、粉刺

鱼腥草30g 蒲公英30g 薏米30g 桃仁15g 菊花20g 白花蛇舌草30g 皂角刺15g 甲珠10g 水煎服。

鱼腥草的热量

鱼腥草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0大卡(0千焦)。每100克鱼腥草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0%

据分析测定,鱼腥草每千克茎叶中含蛋白质22克、脂肪4克、碳水化合物60克,以及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等,同时还含有鱼腥草素、月桂醛、甲基壬酮等。

鱼腥草的食用方法

鱼腥草蒸鸡

主料:嫩母鸡1只(重约1500克),鱼腥草200克。2.调料:精盐、味精、胡椒粉、葱段、姜片。

做法:

(1)将鸡宰杀、去毛、内脏、脚爪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洗净血污。将鱼腥草去杂洗净切段。

(2)取汤盆1只,放入全鸡、精盐、姜、葱、胡椒粉和适量清水,上笼蒸至鸡熟透,再加入鱼腥草、味精,略蒸即可出笼。

健康提示:

此菜由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鱼腥草与温中益气、补髓添精的鸡肉相配而成,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解毒、温中益气的功效。可作为肺脓疡、虚劳瘦弱、水肿、脱肛等病症患者的辅助食疗菜看食用。

鱼腥草茶

主料:鱼腥草500克

做法:

(1)将鱼腥草择去杂质,清水洗净,沥干水;

(2)鱼腥草捣汁,煎煮一沸,去渣取汁,频饮。

鱼腥草茶的制作要诀:

(1)制作此茶可根据需用量的多少增加或减少鱼腥草的用量,一般情况下鱼腥草的用量为250克至1000克。

(2)此茶也可选用干品鱼腥草,用量为30至60克,制作过程中干鱼腥草洗净后用冷水浸泡2小时后,煎煮一沸,去渣取汁,即可饮用。

健康提示

此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水通淋的作用。

凉拌鱼腥草

主料:鱼腥草;

调料:盐、酱油、醋、白糖、鸡精、红油、干辣椒;

做法:

(1)将鱼腥草的老根、须掐去,留下嫩白根及叶片,用清水多洗几遍,洗净去泥沙,用冷水浸泡10分钟,捞出控干水分待用;

(2)将干辣椒切成段,放到温油中炸至酥脆,发出香味,连同油一块倒入碗中待用;

(3)将鱼腥草放到盆里,放入盐、酱油、白糖、醋、鸡精、红油、炸好的辣椒油拌匀,即可食用。

凉拌鱼腥草的特色:酸辣稍甜,清淡爽口,是夏季餐桌上的一道佳品。

贴士:食用时鱼腥草只能吃白根和叶,食用时必须用冷水泡,消除异味。

治风湿草药研究论文范文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 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 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能够增进 人体新陈代谢, 清热解毒。下面我准备了祛风湿的中草药,希望对您有帮助!

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海风藤

兼有功效:

解表(独活)

化湿和胃(木瓜)

消食(木瓜)

舒筋活络(木瓜)

祛瘀通络(昆明山海棠)

生津止渴(木瓜)

止痛(独活)

通络止痛(威灵仙、海风藤)

温经止痛(川乌、草乌)

麻醉止痛(川乌、草乌)

续筋接骨(昆明山海棠)

止血(昆明山海棠)

止痉(乌梢蛇)

解毒杀虫(昆明山海棠)

攻毒(乌梢蛇)

消骨鲠(威灵仙)

消痰逐饮(威灵仙)

秦艽、防己、蕲蛇、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兼有功效

祛风止痒(桑枝)

生津(桑枝)

祛风湿(桑枝、海桐皮、海风藤)

退虚热(秦艽)

清湿热(秦艽)

清热燥湿(防己)

利水消肿(防己、桑枝)

定惊止痉(蕲蛇)

攻毒(蕲蛇)

解毒(豨莶草)

杀虫解毒(雷公藤)

杀虫止痒(海桐皮)

活血通络(雷公藤)

祛风通络(络石藤)

通经络(臭梧桐)

通络止痛(秦艽、海桐皮、海风藤)

消肿止痛(雷公藤)

凉血消肿(络石藤)

利关节(豨莶草、桑枝)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兼有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强腰膝)

安胎(桑寄生)

利水消肿(五加皮)

温补固摄(狗脊)

药物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长效等制剂。用法有口服,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注射,可根据病种,病情作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则上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许多种类结构不同,作用各异的药物。它们的共性是起效比较慢,有一定蓄积作用,故停药后,作用消失也较慢,仍可维持一段时间。它们并无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和减轻系统性症状,降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沉。如使用时间较长,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标,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类的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以上各种药物对人体重要的脏器(肝,肾,膀胱,肺,胃肠,生殖腺)和组织(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4. 其它 :其它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1) 云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防止软骨分解和破坏,抑制破骨细胞。可消炎,镇痛。

(2) 雷公藤总甙:抑制T、B细胞增殖,抑制T-细胞产生IL-2及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术,晚期可作关节置换术,或肌腱修复或转移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 措施

风湿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对血中有很多循环免疫复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选用免疫吸附及血浆清除疗法;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微循环,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2.1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2.2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2.3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3.1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3.2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4.1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4.2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4.3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4.4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4.5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1.1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1.3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2.1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2.1.1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2.1.2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2.1.3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2.1.4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打开这个网址就有你想要找得

·创新医学网·有近千篇中医中药类的医学论文,它对现有的中医中药类医学论文进行了整理归纳,【摘要】 小儿皮肤疾病,多因风、湿、热、毒等邪气侵犯肌肤而致。常见皮肤红斑、丘疹、疱疹,形态各异,或夹清浊水液,或焮红灼痛,或浸淫流水,或皮损肥厚粗糙结痂,瘙痒难忍,缠绵难愈。然不同皮肤疾病,病因病机同中有异,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故临证宜分而治之。如浸淫疮重在清热燥湿、解毒利浊;蛇串疮重在泻火解毒、凉血清热;四弯风重在驱风胜湿、凉血润燥。【关键词】 皮肤病/中医药疗法; 疱疹; 丘疹; 中医辨治; 中草药; 儿童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四十年,通过对小儿皮肤病的长期观察、治疗、总结,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仅选录数例典型病案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 浸淫疮案患儿邹某,女,3岁,20080407初诊。其祖父诉,3 d前因见孙女精神欠佳,继全身出现疱疹,即带至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诊断为小儿手足口病,经服药后(药品不详),症状未见缓解,遂来求中医诊治。就诊时患儿低热(体温38 ℃),皮肤散布疱疹,大小如米粒、绿豆不等,手、足心亦有数个疱疹,盘根潮红,多夹疱液,且较为混浊。口腔黏膜可见米黄色溃疡。面红唇赤,烦哭吵闹,便溏溲黄,舌红苔白腻,指纹紫滞。四诊合参,此乃小儿外感湿热疫毒之邪,与心、脾、肺、胃伏火相召而引发。治以清热燥湿,解毒利浊。处方:炒黄柏、生苡仁各30 g,苍术3 g,茵陈30 g,川黄连3 g,连翘9 g,野菊花10 g,蒲公英15 g,丹皮、紫草各10 g,土茯苓、白藓皮、炒谷、麦芽各30 g。3剂,水煎服。每剂2 d,每日6次。20080414二诊。低热已退,全身未见新发疱疹,原有疱疹潮红略减,疱液渐消,其口腔溃疡亦有缩小,精神好转。药已中的,效不更法,上方去野菊花,加银花15 g,栀子5 g,继服3剂。20080421三诊。患儿舌红苔薄白,指纹淡紫而浮,皮肤疱疹十去七八,所余疱疹已无疱液,疹色略暗红,口腔溃疡已愈,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精神活泼,病欲愈。处方:金银花15 g,栀子3 g,生苡仁、炒黄柏各20 g,黄芩9 g,丹皮10 g,赤芍、紫草各6 g,茵陈25 g,蒲公英15 g,石斛10 g,炒谷、麦芽各30 g。3剂。20080425四诊。全身皮肤疱疹尽退,除口渴及小溲略黄外,余无它恙,遂以益气养阴法善后。处方:太子参15 g,芦根9 g,石斛10 g,麦冬6 g,竹叶9 g,甘草3 g,生谷、麦芽各30 g。3剂,痊愈。按:小儿手足口病乃中医温病范畴,具有“疫疹”之传染特点。观其临床症状,实为中医之浸淫疮。究其发生原因,既有外感时邪疫气,又有体内素蕴伏热。如《诸病源侯论》云:“肺主气侯于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腠理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故治疗宜内外兼顾,疏风清热,燥湿利浊,解毒泻火并进,又审邪气孰多孰少而增减用药,方能获满意疗效。方中以“二妙散”加苡仁、茵陈醒脾利浊清热以绝内热之源;野菊花、蒲公英、银花、连翘疏风清热解毒,以退外来邪热疫气;紫草、丹皮、赤芍凉血解毒化瘀,川黄连、栀子直泻心脾之伏火,更以大剂土茯苓、白藓皮利湿浊,解浊毒,驱风止痒。小儿脾常不足,况方中多寒凉之药,恐碍脾胃运化,故加入谷、麦芽以和中护胃。如是内外邪气得以分消驱散,而疫毒无以攀附,邪去而病愈。更多信息:创新医学网

  • 索引序列
  • 艾草的药用研究论文范文
  • 艾草研究论文
  • 治风湿的草药研究论文范文
  • 鱼腥草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 治风湿草药研究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