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必须具备“三性”。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 基 回答采纳率:55.8% 2008-09-30 22:01 检举范文: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表示 "15,000",""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如:气温0℃,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 除了十进制以外,在数学萌芽的早期,还出现过五进制、二进制、三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数字进制法。在长期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十进制最终占了上风。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了。让我们回到大经贸部2500年前的希腊,那里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团体。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支配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数或数的比例,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谐的源泉。他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分数的出现,使"数"不那样完整了。但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所以他们的信仰没有动摇。但是学派中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如果设这个数为X,既然,推导的结果即x2=2。他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 ,根据勾股定理x2=12+12=2,可见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是所要找的那个数,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可它是多少?又该怎样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感到震惊,动摇了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为了保持支撑世界的数学大厦不要坍塌,他们规定对新数的发现要严守秘密。而希帕索斯还是忍不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据说他后来被扔进大海喂了鲨鱼。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 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把它们写成 π、等形式,称它们为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在实数范围内对各种数的研究使数学理论达到了相当高深和丰富的程度。这时人类的历史已进入19世纪。许多人认为数学成就已经登峰造极,数字的形式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了。但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 "表示"-1"的平方根,即i=,虚数就这样诞生了。"i "成了虚数的单位。后人将实数和虚数结合起来,写成 a+bi的形式(a、b均为实数),这就是复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用虚数和复数表示的量,所以虚数总让人感到虚无缥缈。随着科学的发展,虚数现在在水力学、地图学和航空学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掌握和会使用虚数的科学家眼中,虚数一点也不"虚"了。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所谓四元数,就是一种形如的数。它是由一个标量 (实数)和一个向量(其中x 、y 、z 为实数)组成的。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向量、张量、矩阵、群、环、域等概念不断产生,把数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这些概念也都应列入数字计算的范畴,但若归入超复数中不太合适,所以,人们将复数和超复数称为狭义数,把向量、张量、矩阿等概念称为广义数。尽管人们对数的归类法还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认数的概念还会不断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小论文即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论文名称:论文名称亦即研究课题名称。它必须能反映你的研究的主要情况,切忌名不符实或戴“大帽子”。在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表现出较好的文学性,简短明确而有吸引力。 摘要:论文必须要写摘要。摘要的作用是让阅读者先简要了解一下你的研究的主要情况,看看有无必要看全文。所以摘要写得不好,别人就不会看你的全文。好的摘要能简明清楚地表述你的研究的创新点和成果,一般字数在300字左右,它是你整个研究的高度浓缩,需要有相当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能反映你的研究主要信息归类的几个词语,主要为文献分类编排提供信息。 课题由来:简要表述你的研究课题最初是怎么来的或者说是如何引发的,反映这一课题确立的一些背景情况。这一要素能自然地引出了你的后续部分,同时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你的创新研究的真实性。 正文部分: 一、 研究目的:写明你开展这一研究的具体目的意义。目的必须相当明确具体,二、三行字的表达就够了。有较多的小论文把研究目的写得很空、很模糊、很长,这是目的不明确的表现。 二、 研究方法与过程:这部分要讲清你的研究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用到了哪些器材,一些特殊的器材还要说明来处。研究过程的表述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你要详细而有条理地进行阐述,要具体到别人照你的阐述重复做一遍也能得到你的研究结果。这一要素有很多小论文写得很短,甚至空缺,这样的小论文就不可能有说服力,连真实性都成问题。 三、 研究结果:这部分表述的是你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的整理情况,应该用图表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达。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是对原始数据的整理结果,而不是原始数据的简单罗列。文字说明是对图表中数据进行简要而有重点的阐述或概括。 四、 结论和分析: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研究成果即结论,二是对这个结论的简要推论。有较多的论文用研究结果代替结论和分析,这样的论文是不完整的,缺失了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五、 收获与体会:这是青少年科学小论文参加创新成果竞赛特有的一个要素,同样不可或缺。这里主要表达你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过程,在提升个人科学素养和其它方面所取得的提高和感想,在这一部分,还不要忘了对完成这一课题研究及其论文撰写给你指导帮助的老师或其它人员的感谢。 六、 参考文献:罗列你所参考的书籍、杂志等文献的名称、出版年份、作者姓名以及重点参阅过网站的名称、网址等主要信息。一则表达对作者的尊重,二也反映了你的研究的起点。 以上十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科学论文用词造句要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尽量要用科学俗语,并且客观地表达,切忌感情化、情绪化用语。文章总的篇幅,一般控制在2千到3千字左右为合适。另外,多看看一些优秀的青少年科学小论文对你提高撰写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机app、网页、栏目包装这三大方面写
方面有很多的,大纲与大致写作方向
移动互联网的毕业论文提纲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移动互联网的毕业论文提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题目: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及应用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课题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研究路线
1.4课题研究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服装品牌推广的相关理论研究
2.1品牌的概述
2.2品牌推广相关理论浅析
2.2.1品牌推广的定义及手段
2.2.2品牌推广的要素
2.2.3品牌推广基础理论
2.3服装品牌推广的相关理论分析
2.3.1服装品牌的定位
2.3.2服装品牌推广的关系理论
2.3.3消费环境与服装品牌推广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3.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3.1.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3.1.2移动互联网的分类
3.2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3.2.1终端移动性
3.2.2业务时效性
3.2.3用户识别性
3.2.4服务便捷性
3.3移动客户端的运行方式
3.3.1手机网页式
3.3.2APP软件应用
3.3.3第三方平台
3.4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3.4.1移动互联网的热潮
3.4.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3.4.3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优势及策略研究
4.1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推广的必然性
4.1.1对手持设备的依赖
4.1.2信息时代下的产物
4.2移动互联网对服装品牌的推广优势
4.2.1对服装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性
4.2.2对服装品牌推广信息量的'提升
4.2.3对服装品牌推广自主化的提升
4.2.4对服装品牌推广互动性的提升
4.2.5对服装品牌推广精准化的提升
4.3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策略研究
4.3.1社会热点的推广策略
4.3.2社交媒体的推广策略
4.3.3互动体验的推广策略
4.3.4网络现象的推广策略
4.3.5商务多平台的推广策略
第五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推广的实战应用
5.1光合能量品牌在移动互联网下推广的应用背景及定位分析
5.2移动互联网下光合服装品牌的推广原则
5.2.1用户至上原则
5.2.2创意互动原则
5.3移动互联网下光合服装品牌推广策略应用
5.3.1社会热点话题性推广应用
5.3.2社交媒体多元化推广应用
5.3.3互动体验时效性推广应用
5.3.4网络现象及时性推广应用
5.3.5移动商务多平台推广应用
5.4光合能量服装品牌在移动互联网下推广应用的初步成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课题研究结论
6.2课题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6.2.1不足之处
6.2.2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多媒体艺术是20世纪诞生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以计算机、数码技术、录像和胶片技术相结合完成的艺术作品,它既是纯艺术的一种,也是电影、电视、广告和音乐画面的常用手段之一。以数码技术为基点,兼容摄影、录像、视频、声音、装置、互动等综合手段进行创作的“多媒体艺术”,近年来在世界各个领域迅速成长,并受到社会特别是艺术界的关注,同时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多媒体艺术利用了电影、电视、摄影、网络等技术,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场,当代科技的进步积极推动了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具有其当代性和时效性。它是一个“能够使人产生许多联想的艺术形式,它建立了一个人性化地亲密接近艺术和技术的环境和态度,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艺术家看做是网络的调解人和探索者。
课题研究的5个方面
学术论文的范畴如下: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2、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3、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4、其分类如下:(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课题研究设计教育科研课题确定之后,就要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是对教育研究活动开展的全过程的设计,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尽管不同类型的教育课题研究,对设计有不同要求,但从现有的教育课题研究设计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最后形成研究方案。 一、提出研究假设 (一)假设的内涵 所谓假设,简言之,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和假定性说明。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必须是对问题的解答。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问题、解释一定事实和现象的; 第二,必须是对未经证实的问题的解答; 第三,必须有相关事实或理论依据。 (二)假设的类型 1、按复杂程度分: (1)描述性假设。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目的是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某些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如,“教育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的研究。 (2)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以说明事物的原因。 (3)预测性的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这种推测没有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来的。 2、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 (1)条件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在表述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标准逻辑句型, (2)差异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 (3)函数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共变关系,并且用数学形式表达,即Y=f(x)。 3、按假设的性质分: (1)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 (2)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事例。 (3)虚无假设。又称统计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 虚无假设的本意是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自己,否定了虚无假设,结果的倾向性也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3、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上的倾向性分: (1)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 (2)非定向假设。在陈述中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期望通过收集数据、检验结果来揭示变量间的差异,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 (三)教育研究假设的特征 (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 (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3)逻辑性。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4)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四)假设的重要作用 1、假设能集中反映前期探索的成果; 2、假设能指明后续研究的方向; 3、假设可以提高研究活动的创造性。 (五)好的研究假设的标准。 ①科学性。 ②预测性。 ③新颖性。 ④可验证性。 ⑤简明性。 (五)教育研究假设的检验 假设的检验就是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包括逻辑分析和实验验证。 逻辑分析,主要用逻辑论证和反驳的方法; 实验检验又分为:(1)直接检验;(2)间接检验。 二、选择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对象划分教育科研类型: (一)总体研究、个案研究和抽样研究 1、总体研究。“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即研究对象的全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总体的大小,由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围而定。 2、个案研究。 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有叫“解剖麻雀法”。 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目的和作用 优越性: 局限性: ?3、抽样研究 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对样本进行研究的结果来获得有关总体认识的研究 抽样按一定的规则从一个确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组成研究的样本。 抽样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直接被研究的对象。 抽样的目的和作用: 抽样研究相对于总体研究来讲有许多优越性: ①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 ②节省人力、时间、费用,缩短资料整理时间; ③可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 ④抽样研究所得结论,有推广应用到同类对象中去的意义。 抽样研究也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存在抽样误差。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抽样应遵循随机性原则。 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此外,抽样时还应注意: (1)确定抽样范围。关键是明确总体的界限。 (2)保证样本代表性。 ①被研究对象的均匀程度,越均匀,误差越小; ②抽样数目,抽样数目越多,误差越小; ③抽样方法。一般而言,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误差小,机械抽样比随机抽样误差小,分类抽样比机械抽样误差小。 (3)样本容量合理。即根据总体的性质,抽样的方法及推论所需的正确程度来确定样本的大小,尽可能抽取足够大的样本,以使它能够真正代表总体的特征。 (三)抽样的一般程序 说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清楚界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即规定总体; (2)设法取得一份包括完整而正确的抽样单位的总体名单; (3)确定样本容量,然后根据名单,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四)常用的抽样方法 抽样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条件来选择具体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是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 ①采用抽签的方式。 ②使用《随机目录表》。 2、等距随机取样。也称系统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间隔抽样,是将抽样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有系统地间隔若干个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个体,从而形成样本。其步骤是: ①将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顺序排列编号; ②确定间隔距离; ③采用随机方法确定抽样的起点号码; ④从起点号码开始,依间隔距离,按顺序抽取足够数目的个体作为样本。 3、分类随机取样。也叫分类抽样、比率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容量和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别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其步骤是: ①决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 ②确定总体数量,每类的总数和取样的总数; ③计算出每类所占比例,并以取样的总数乘以比例,得到每类所应抽取的数量; ④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一类别中抽取应取的数量。 4、整群随机取样。也叫整体抽样,是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依据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体作为样本。 5、多阶段随机取样。也叫多级抽样法,是将总体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级,依次在各级中进行抽样,每一级的抽样都用随机的方式。 6、有意抽样。也叫按目的抽样,是研究者按一定目的要求选择某些研究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有目的抽样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样本必须拥有最大的信息量; ②不追求样本容量大,而应以能提供信息为基本原则; ③事先确定一些抽样标准; ④研究者清楚课题研究目的,以引导出清楚的抽样标准。 7、双重抽样。是指进行两次抽样,以抽取两个样本进行比较。 抽样的标准、方法以及抽样的大小之是否适当,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程,特别是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是研究工作开始时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样本大小的确定 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研究对象总体的性质。 (2)研究目标、方法和研究者的经费、经验、时间、精力等主客观条件。 (3)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明确研究变量 科学研究必须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变量的含义 变量是相对于常量而言的。 常量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对象都具有相同的状态或特征。 例如:江西师范大学 变量(variable)是指在一个研究中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状态或特征,具有不同的值,即研究中涉及到的可以变化的因素。 如:教学 (二)变量的种类 1、按形式划分 (1)连续变量。凡是在本质上能以连续数值表示其特性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 (2)类别变量。凡不能以连续数值表示,而需以类别表示其特征的变量称为类别变量,即不连续变量。 2、按来源划分 (1)主动变量。凡可以由研究者主动安排或操纵的变量称为主动变量。 (2)属性变量。代表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是研究者无法主动操纵、只能通过观察和测量得知其特征,称为属性变量。 3、按变量间的关系划分 (1)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又称刺激变量,即研究者掌握并主动操纵,能够促使研究对象变化的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又称反映变量,指因自变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有关行为、因素或特征。 (3)无关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4)调节变量(moderator variable)。又称减缓变量。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具有自变量的作用,也叫“次自变量”。 A、B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A教学方法对智力高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显著;B教学方法对智力低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明显。 (5)中间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又称中介变量,是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自身隐而不显,起媒介作用的变量。 (三)界定研究变量 1、确定主要变量。所谓主要变量,是指与研究目的直接有关联的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或测量并希望从中获得研究结果的变量,通常在研究的题目中显示。 (1)选择自变量。 (2)明确因变量。 例如:用智力测验分数反映智力发展水平,用科学测验成绩表明学业成就。 2、确定相关变量。相关变量是指与研究目的无直接联系,但如果纳入研究中,会使研究结果更严密、更可靠的变量,通常有两种: (1)背景变量。 (2)调节变量。 3、确定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才能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变量。 4、确定变量名称。务必使变量名称简洁、易懂,名副其实。 (四)定义研究变量 给变量下定义,要尽可能清晰、准确,不得含糊其词。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般说来,是先下抽象性定义,然后下操作性定义。 1、抽象性定义(Abstract definition)。又称概念性定义,是对研究变量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概括的定义。 如: “智力”界定为“思维的敏锐”或“抽象思考的能力”;“兴趣”界定为“人对现实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特殊认识倾向”;“动机”界定为“激发一个人去行动或抑制一个人行动的主观原因”等。 2、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界定为“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测量所得的分数”; “合作”界定为“对别人的活动给予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等。 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要注意: 第一,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 第二,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变量的性质下操作性定义。 第三,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 第五,操作性定义必须兼顾排他性和普遍性。 四、确定研究方法 在明确了研究变量之后,就要考虑并确定研究方法,以收集完整、可靠的研究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 无论那种方法,既有优势,又存在不足。人们通常是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和条件来选择资料收集方法,并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 五、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形成研究方案,是依据确定的研究项目,对研究过程进行周密、科学、完整地构思、确定、规划和表述。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含义 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初步归纳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 (二)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的意义 1、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2、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 3、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4、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 5、有利于协作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 1、课题名称。 (1)明确表述研究问题。 (2)揭示研究对象。 (3)用语规范、科学。 2、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 (1)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问题提出)。 (2)阐述研究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状况(文献综述)。国内外作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达到什么水平 3、阐述研究目标、内容。 (1)明确研究目标。 (2)阐述研究内容。 4、选择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 5、明确研究程序、步骤。研究持续的时间、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达到的要求 6、阐明成果表现形式。 7、课题研究资源的配置 (1)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2)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8、参考书目及有关附录。 (四)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 1、保证研究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合理的、可靠的和经济的。 合理,指针对一定的假设或研究内容,采用的方式方法能够满足检验、论证和解释研究内容所需要的功能和潜在条件; 可靠,指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重复的,即使换了他人来做同样的工作也能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 经济,指对经费、人力、物力、时间的整体考虑和精打细算,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2、保证研究是有效的、客观的和明确的。 有效,首先指研究所使用的变量之间存在着真实的确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 客观,指研究的程序和控制必须要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能以真实关系发生变化,不能是虚构的、或随心所欲的,收集的数据是反映真实关系的、准确的。 明确,保证研究是明确的,指设计要使得研究所反映的关系能以比较突出和鲜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结果以明白无误的、有说服力的、可靠的数据或材料表述出来。 第一、认真细致。认真细致地查阅资料,认真细致地进行思考,认真细致地讨论修改,教育科研计划才能制定出来。 第二、明确具体。教育科研计划必须明确具体,但不应该有套话、废话,不应该有不必要的修饰词。 第三、科学性。研究计划的制定要符合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要在掌握一定理论和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计划的制定又要切实可行,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
白藜芦醇的药理作用:1、退烧与止痛的作用。白藜芦醇可在不影响血压的情况下 赋予胃黏膜抵抗因胃分泌受压制而导致的应激性溃 疡的能力。2.抗癌、抗突变作用。白藜芦醇在癌症发生的3个阶段即起始、 增进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较大的防癌活性, 且对癌症发生3个阶段都有抑制乃至逆转作用。3.心血管保护作用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抗氧化相关的酶活性,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可以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4、防止老年痴呆的作用白藜芦醇里面还含有酶诱导剂,可以延缓衰老、对防止老年痴呆有非常不错的疗效。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由于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白藜芦醇具有优良药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其市场需求很大且与日剧增,已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开发了白藜芦醇及其制品。美国已把白藜芦醇作为膳食补充剂,日本已将从植物提取的白藜芦醇作为食品添加剂,中国已将含白藜芦醇的植物提取物制成降脂美容的天然保健食品。预防食物过敏某些人的身体免疫机制会对鸡蛋、小麦和牛奶等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情况严重的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日本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红葡萄酒中含量丰富的白藜芦醇能够预防这种食物过敏。与其他药物产生反应白藜芦醇最大的副作用可能是血液稀释,这可能会给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了解白藜芦醇是否与其他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很重要。此外,白藜芦醇与其他维生素不适当的结合应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论文--无论什么论文--写作的关键(我个人认为)是问题。当你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这问题是无解的,也可以考虑:为什么这个问题无解?只有当问题确定之后,才是正式进入论文写作的时候。问题是--问题是,我们怎么“发现”问题?怎么才能“有”问题?所以,在确定问题之前,其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找到你感兴趣而且也有意思而且写起来比较顺当的问题,不是很容易的。要看很多书,想很多事…… 鼹鼠其实并没有离这条道路有多远,只是可能不太自觉,没有抓紧时间,关键是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罢了。 1、论文在准备过程之中要保持始终吗?用不着。有个同学也在为论文发愁,他发现按照他的思路这个论文是非常非常难的,但由于已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不愿意重新开始了。我对他说,如果你现在不回头,那么越下功夫就越麻烦,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发现有困难而且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赶快收手,还来得急。 2、如何制定写作计划?用不着太细,但时间表是要有的。本来有4、5个月的时间,最后却是3天之中草草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3、哲学论文是怎样的东东?这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哲学论文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就哲学史方面的论文而言:一篇哲学论文可以是叙述和分析哲学家思想的,一般说来初学者或者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这样写作的居多。实际上,这是基本功。能够把哲学家的思想说清楚而且有自己的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对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非常熟悉,而且对哲学史有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把哲学家的思想放在历史和现实上去分析。这类论文写不好就是流水帐,要想写好,需要有“问题”。在哲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找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或者有意思的学说。一篇哲学论文也可以主要是分析哲学家思想的意义的,前一种类型是“史”,这一种类型是“论”。这种类型的论文比上一种难,因为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而往往我们没有太多自己的思想,或者不能说出来很多自己的思想。所以,最好写成“史论结合”式的论文。问题、内容、意义、局限、分析……比较好写,也比较容易写好。再说,哲学论文也可以是写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写一个学派的,也可以是分析一个一般的哲学问题的,也可以是梳理一个哲学概念的…… 我的经验,论文要有统一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论述,论文要有起、承、转、合,换言之,章节之间段落之间,要有过渡。这样论文才是一个整体
其实无论哪种论文写作都有一定的方法。首先,需要选择相应的主题,主题可以来自书籍或者期刊,为自己找到理论基础。然后,就是阅读大量核心期刊,总结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慢慢注入内容。哲学论文写作应该很难,楼主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