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大学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的,老师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对学生的学习都是由要求的,所以您就要按照要求做。毕业论文是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来写的----题目---概述--论证--结尾。您就好好自觉的写。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结束语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1.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2.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1.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2.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纪明莉.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2]穆彦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10):188.
[3]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OL].黄河之声,2019(18):89-90[2019-10-22].
[4]黄亚.简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OL].黄河之声,2019(18):130[2019-10-22].
[5]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6]史妙芬.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33-134.
[7]刘昶智,韩骞赓."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J/OL].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120-122[2019-10-22].
[8]田媚娜.技能大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0.
[9]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1.
[10]贾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OL].黄河之声,2019(16):98[2019-10-22].
[11]王阳娟.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7):82[2019-10-22].
[12]陶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163.
[13]祝晓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规范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138-139.
[14]许配.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7-28.
[15]王金花.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2.
[16]李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8.
[17]李天顺.亲历学前教育的一次跨越式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14-19.
[18]杨眉.中国和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J].现代交际,2019(18):150+149.
[19]贾福梅.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57-158.
[20]鲍继艳.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交际,2019(18):215-216.
[21]谈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18):115-116.
[22]刘莉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8):141-142.
[23]林梓.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8):179-180.
[24]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217+221.
[25]阮思蓉.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18):194+197.
[26]王冬霞.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8):117-118.
[27]张丽娟.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9):83.
[28]陈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29]周新悦.试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27):210.
[30]孟庆莲.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浅见[J].青海教育,2019(09):39.
[31].青海省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通话工作方案[J].青海教育,2019(09):16-17.
[3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3]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4]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57-69.
[35]莫睿.领悟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45.
[36]王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9(05):139-140.
[37]贾少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9.
[38]张承宇.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97-99.
[39]叶明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审美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233-234.
[40]邓广峰.基于"课岗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文化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北极光,2019(09):170-171.
[41]张珊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探索[J].北极光,2019(09):141-142.
[42]刘静.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09):132-133.
[43]朱廷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9(27):29-31.
[44]王旭,刘霖芳.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25-131+144.
[45]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1-142.
[46]刘洋.传统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7-158.
[47]张现睿.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2-153.
[48]肖鑫鑫.信息化时代背景下APP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与应用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32-135+139.
[49]宁灵芝.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9):159-160.
[50]叶晓红,邱心雨.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3-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
[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RosalindCharlesworthKarenK.Lind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以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分析大数据的相关概念,然后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应用进行研究,以此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增加了知识获取的途径,也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对现存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突出数学教学的时代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高中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从而促进高中数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1大数据相关概念
第一,大数据概念。数据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信息的一种记载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数据数量不断增多,对数据进行记录、测量以及分析的范围也就不断扩大,这标志着人类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大数据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理解,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上对大数据概念进行定义的,即用新的处理模式提高数据出来的执行力,洞察能力以及海量信息的优化能力。大数据具有数据信息量大、种类多种多样、真实性以及实效性强等特点。
第二,大数据分析概念。大数据分析简单来说就是要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而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总结出这些数据中存在的规律以及模式,然后再利用数据的动态性特征去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2大数据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应用
2.1利用大数据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
第一,应用大数据技术为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机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弊端逐渐显现,不仅体现出了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例如合作探究、个性化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学生不再死板地接受学习内容,而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角色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集合”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设计不同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如:①用什么对集合进行表示?可以用一个元素表示集合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②集合都有哪些特征呢,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判断。之后,小组之间对研究结果进行互相交流。再后教师设计突出本节课重点的习题,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集思广益,互相帮助,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角色,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师过于侧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视对学生的了解,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影响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了解是通过考试以及随堂测试的形式进行侧面分析,但这种分析得出的结果并不准确。但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挖掘,然后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兴趣点和薄弱点进行准确判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吻合,突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2.2利用大数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应用大数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甚至一味地向学生进行知识传输,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数学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来。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平台设计预习内容,然后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平台自己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教师之后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这样教师在授课之前就能够找到学生学习的弱点以及难懂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在“函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了解到学生易错点和薄弱的地方,之后据此设计相应的课程教案。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够根据教师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应用大数据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科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后知识巩固与习题练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学生通常都是靠手抄错题的形式进行习题纠错和解答的,这种方式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一是浪费了较多的学习时间,二是形式枯燥,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在整理之后查漏补缺效果也不好。所以在此环节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做好的试卷或者解答过程的问题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之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问题的下载和解答,以便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查漏补缺。这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纠错形式,具有实时性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对纠错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
第三,应用大数据开展分层式的教学形式。目前我国多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采取的都是班级统一上课的教学形式,模式单一固定,缺乏创新性,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挥,进而影响学生的潜能的挖掘。“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教学思想,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采取分层式教学的方式,结合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思想、能力以及身心发展上都具有差异性,所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层次化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2.3利用大数据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和知识信息不断扩大,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到的内容也不断增多,所以教师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和整理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学生也能够利用网络技术自行进行数学资源的获取,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的内容,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化。另外,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和应用数据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数据的获取,这也能够为教师教学互动的开展提供针对性,促进师生间的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数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己进行课前的预习,对数列这节课的知识有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够对基本的知识点以及概念进行理解。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将教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随堂测试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对错题进行整理。这种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与开发能力,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2.4利用大数据为家长提供教育平台
家庭在学生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但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对家庭教育并不重视,家长没有广泛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而学校也没有为家长提供更多学习教育的机会,除了每次家长会之外,教师其他时间很少能见到家长,也就很少能参与学生的学习。但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家长与学校教育的沟通提供了很宽广的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固定的软件进行账号的绑定,然后随时对自己家孩子的上课以及课后情况进行了解,进而更好地了解学生近期的表现情况。同时,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与教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数量不断增多,网络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在此种环境下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创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大数据促进学科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高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数学也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发挥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等,使学生在大数据环境下能够养成乐于学习的好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孟越飞.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22.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论文
当代社会互联网发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社会各个领域。当然,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高校教育发展也是在信息化教育进程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大数据也就迅速堆积,大数据记录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同样有利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有效发展。高校作为发展人才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大量数据累积,信息量巨大,大数据对高校教育也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不仅推动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反映着高校教育数据累积的过程,这类数据与外界环境的共享,一起发挥着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1大数据 发挥出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高校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适应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程,将高校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条件,这对于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具有完全有效的作用。高校教育信息化同样对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创新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育高水平发展,有利于改善教学方法,发挥教育各项职能,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教学环境改善。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和提升的必要条件,大量的信息交流必定会产生众多数据,针对大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方便数据检索和查询。高校教育本身就具有信息量大、数据多样,繁琐的鞥、特点,所以很好的利用大数据为高校教育发展做贡献,一定能更好的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大数据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无限潜能,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的阻碍,都能被信息技术所打破,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使学生更适应课堂,从而使理解知识变得容易。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同样适用于科学研究方面,大数据的全面信息的应用对于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具有关键推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将改善传统的研究方法,这样不但能提升结果的可信度,更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再者,大数据在服务人们方面的应用,高校能够更好的掌握社会需求,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从而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这样的好处还有能够加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使得高校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大数据还有利于高校建设校园文化与文化传承。高校对于优秀民族和世界文化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播给更多学生,高校作为文化载体,有更好的条件进行文化教育,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方便文化沟通,以及技术交流等。
2大数据与高校教育之间的联系
大数据与高校教育之间不只是简单的应用关系,高校也绝不是被动的接受大数据,其实高校与大数据之间是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高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大数据的发展,同时,大数据的发展,也同样推动了高校教育的发展进程。大数据可以说是一种工具,一是顺应了高校教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为高校教育发展做出了许多改善与提升。比方说大数据推动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进程,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社会的高等人才,挖掘人才潜在价值,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也是为人们服务,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优势,使得人才发展变得顺利。前面说的,大数据帮助高校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有助于高校进行文化传承,教育形式改革与创新。大数据有助于高校了解社会需求,发展与培养适应社会的全能人才。反过来,高校教育对大数据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高校由于信息量巨大,也有相对完整的记录和完善形式,对于数据的收集等方面也有非常完善的系统,所以高校教育对于大数据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高校通过长时间的数据利用,自然会产生许多有效的数据分类和整理办法,对数据的研究也非常细致和详细,对数据也会进行补充和完善,分析和创新数据记录办法,所以高校教育方面对数据的整理利用工作也会对大数据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说完了高校教育与大数据之间的相互利用,还应考虑大数据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共同发展。许多高校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大数据处理和利用方式之后,通常会比较频繁的与外界进行数据处理办法和收集方式的交流和共享,大部分的'数据处理工作都是有目的性的,比方说在网上的数据检索工作,都是在先想好需要什么才去网上搜索的,所以对数据的分类整理工作至关重要。高校教育通常分为大体上的文科和理科,那再往下细分还有工科医科师范类商学类等等。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数据门类之间有时候也是互通的,所以大数据的处理办法和整体思维都是有分别的,也是有联系的,需要研究者长时间的分析和整理。大数据的使用需要专业的认可,不然的话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看来社会上的机构大概也只有高校和研究员具有资格认证大数据的作用了。大数据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资源,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地情况下,为更多数据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数据参考作用。换句话说,高校教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了大数据的利用率,高校对大数据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限制了大数据的发展,所以大数据与高校教育之间的这种关系影响了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3大数据在推动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在大数据推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仍会出现某些问题,阻止了大数据的推动作用,造成大数据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没有很好的为高校教育做出更大贡献。首先是高校对于大数据的利用率低,主要体现在进行数据搜索和收集过程中,对需求的认识面太过狭隘,导致数据收集工作不完善,收据收集的不完全,在应用过程中就会有困难,造成信息缺失和资源不足,所以究其原因还是数据收集工作者工作中存在纰漏,或者对数据手机方法不正确不规范,造成了数据缺失情况出现。其次出现大数据利用不完全的问题是因为数据运用者技术不规范和操作不当造成数据使用不完全。和传统的数据使用方法相比,现代的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检索和使用工作已经如虎添翼,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大量的数据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来进行利用。这不但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都知道数据挖掘工作复杂而且繁琐,更需要数据挖掘工作者认真细致的到位的工作态度,一点马虎不得。但是通过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很多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机器就是机器,永远不可能有人的思维,就算有那也是人给他格外添加的,永远不可能超过人的思维,所以机器所犯的错误可能也会有很多,这就需要人来利用外力对数据采集处理等工作进行监督,一点失误就会造成数据错误,影响数据的使用。
4提升大数据推动高校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首先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使人们充分认识大数据的作用,这样从根本上让人们建立起对大数据的作用的基本概念,才能仍大数据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大数据实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数据收集处理方式,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伴随数以万计的数据,那么对于这么多眼花缭乱的数据,要想提取出真正对自己有用的数据,就要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方便人们的数据提取和利用。在认识了大数据的作用之后,就要合理的利用好大数据,正确的使用大数据,在大数据使用过程中应当规范使用办法,避免使用者滥用大数据,检索和分类过程也应当认真细致的操作,因为不仅仅是一次失误,之后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会对数据处理工作造成误解和偏差,造成大数据的错误使用。为了更好的使用大数据,推动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使用平台,让使用者能够有地方可查,有资源可用,提高大数据的使用率。至于校园内的配置,应当及时维护,对大数据的保管工作也应时常监督和完善,进一步加强数据使用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人员配置选拔方面,要认真仔细筛选真正有用的人才,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详细整理,更好的帮助校园内数据使用者进行数据使用程序。
5总结
在当下数据大爆炸的时代,能够更好的使用信息的人,将信息为己所用,那么就是发挥了大数据的真正价值。正确看待大数据,合理利用大数据,将大数据与高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尽力发挥大数据应有的价值,有利于人们探索未知的知识和学问,有效的利用好大数据,就是发挥了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1]邱仁宗,黄雯,翟晓梅.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J].科学与社会,2014(01).
[2]王成红,陈伟能,张军,宋苏,鲁仁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中的挑战性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14(02).
[3]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大数据意义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10]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来台演讲中就提到,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显示大数据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举足轻重。[11]
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12]
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2)做小而美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
(3)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不过,“大数据”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意义并不代表其能取代一切对于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科学发展的逻辑不能被湮没在海量数据中。著名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曾提醒过:“就今日言,有很多人忙碌于资料之无益累积,以致对问题之说明与解决,丧失了其对特殊的经济意义的了解。”这确实是需要警惕的。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智能硬件时代,困扰应用开发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功率、覆盖范围、传输速率和成本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企业组织利用相关数据和分析可以帮助它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发新产品、做出更明智的业务决策等等。例如,通过结合大数据和高性能的分析,下面这些对企业有益的情况都可能会发生:
(1)及时解析故障、问题和缺陷的根源,每年可能为企业节省数十亿美元。
(2)为成千上万的快递车辆规划实时交通路线,躲避拥堵。
(3)分析所有SKU,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定价和清理库存。
(4)根据客户的购买习惯,为其推送他可能感兴趣的优惠信息。
(5)从大量客户中快速识别出金牌客户。
(6)使用点击流分析和数据挖掘来规避欺诈行为。
数据挖掘的算法及技术的应用的研究论文
摘要: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发现隐含的、规律性的、人们事先未知的, 但又是潜在有用的并且最终可被理解的信息和知识的非平凡过程。任何有数据管理和知识发现需求的地方都可以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来解决问题。本文对数据挖掘的算法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 论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做了有益的研究。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技术; 应用;
引言: 数据挖掘技术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果。起初各种商业数据是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的, 然后发展到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访问, 进而发展到对数据库的即时遍历。数据挖掘使数据库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 并且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 从而促进信息的传递。
一、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发现隐含的、规律性的、人们事先未知的, 但又是潜在有用的并且最终可被理解的信息和知识的非平凡过程。
二、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
(1) 数据选择:选择与目标相关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根据不同的数据挖掘目标, 对数据进行处理, 不仅可以排除不必要的数据干扰, 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 (2) 数据预处理:主要进行数据清理、数据集成和变换、数据归约、离散化和概念分层生成。 (3) 模式发现:从数据中发现用户感兴趣的模式的过程.是知识发现的主要的处理过程。 (4) 模式评估:通过某种度量得出真正代表知识的模式。一般来说企业进行数据挖掘主要遵循以下流程——准备数据, 即收集数据并进行积累, 此时企业就需要知道其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数据, 并通过分类、编辑、清洗、预处理得到客观明确的目标数据。数据挖掘这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主要是针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取得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 方能引入决策之中, 不同的企业可能采取的数据挖掘技术不同, 但在当前来看暂时脱离不了上述的挖掘方法。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 大数据必定会进一步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 在当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得以应用。如市场营销, 这是数据挖掘应用最早的领域, 旨在挖掘用户消费习惯, 分析用户消费特征进而进行精准营销。就以令人深恶痛绝的弹窗广告来说, 当消费者有网购习惯并在网络上搜索喜爱的产品, 当再一次进行搜索时, 就会弹出很多针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商品。
三、数据挖掘方法
1、聚集发现。
聚集是把整个数据库分成不同的群组。它的目的是要群与群之间差别很明显.而同一个群之间的数据尽量相似.聚集在电子商务上的典型应用是帮助市场分析人员从客户基本库中发现不同的客户群, 并且用购买模式来刻画不同客户群的特征。此外聚类分析可以作为其它算法 (如特征和分类等) 的预处理步骤, 这些算法再在生成的簇上进行处理。与分类不同, 在开始聚集之前你不知道要把数据分成几组, 也不知道怎么分 (依照哪几个变量) .因此在聚集之后要有一个对业务很熟悉的人来解释这样分群的意义。很多情况下一次聚集你得到的分群对你的业务来说可能并不好, 这时你需要删除或增加变量以影响分群的方式, 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才能最终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聚类方法主要有两类, 包括统计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和K-均值是比较常用的`聚集算法。
2、决策树。
这在解决归类与预测上能力极强,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组成法则并表达出来, 然后经过不断询问问题导出所需的结果。典型的决策树顶端是一个树根, 底部拥有许多树叶, 记录分解成不同的子集, 每个子集可能包含一个简单法则。
四、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
4.1市场营销
市场销售数据采掘在销售业上的应用可分为两类:数据库销售和篮子数据分析。前者的任务是通过交互式查询、数据分割和模型预测等方法来选择潜在的顾客以便向它们推销产品,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盲目地选择顾客推销;后者的任务是分析市场销售数据以识别顾客的购买行为模式, 从而帮助确定商店货架的布局排放以促销某些商品。
4.2金融投资
典型的金融分析领域有投资评估和股票交易市场预测, 分析方法一般采用模型预测法。这方面的系统有Fidelity Stock Selector, LBS Capital Management。前者的任务是使用神经网络模型选择投资, 后者则使用了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和基因算法技术辅助管理多达6亿美元的有价证券。
结论:数据挖掘是一种新兴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随着相关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拓宽和深入, 特别是在电信、军事、生物工程和商业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同时, 数据挖掘应用也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 如何对复杂类型的数据进行挖掘, 数据挖掘与数据库、数据仓库和Web技术等技术的集成问题, 以及数据挖掘的可视化和数据质量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孟强, 李海晨.Web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7, 25 (1) :59-62.
[2]高海峰.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 (5) :108-108.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三:《“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 摘 要: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互联网会变革教育业务流程,从而打造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等。本文梳理了2015“互联网+教育”开放论坛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 一、引言 自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引发了一场革命,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讨论持续升温。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1] 为了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寻求“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召开。论坛以开放的形式邀请了18位专家围绕课程、教学、学习、管理、评价、环境、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八大核心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和转型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引领,也有中观的课程规划和 实施方案 ,还有微观的操作策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主题进行综述。 二、“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1.“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这是讨论“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的前提。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教授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别从“互联网+教育”形态形成的可能性、“互联网+”能推动学校结构性变革和教育变革动力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柯教授认为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促使了“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从“干预手段”到“教学生态”的变革;同时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到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和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进行变革。柯清超教授认为,“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包括从知识建构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建构的转变,从直接传授到自主发现的转变,从多媒体演示到探究工具的转变。他以“联合国 儿童 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等作为案例分析了应用ICT来创新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实践[2]。 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我们应该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形成对学习者、课程、学校、教育政策、机制体制等相关因素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2.“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__民主任认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互联网+”促进了教育领域中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评的工具、课的结构和课的形态的转变。__民主任分析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指出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MOOC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MOOC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使得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MOOC促使课程教学将从一名教师逐渐变成教学团队,弥补知识快速更新中的教师短缺问题,课程质量大大提升;MOOC加速了大学国际化进程[3]。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互联网对大学功能带来的影响,现代大学的功能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 传承逐渐转变成为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主的研究院、考试院,甚至未来向数字化、泛在化和全球化的虚拟大学转变。 3.互联网教育与学习革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钟秉林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秉林教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若干对策,如:加强“连结”与“互动”、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等。他还告诫学术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4] 4.“互联网+”促进学校组织结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社会空间、新的分工形态;“互联网+”解决了教育中的两个焦点悖论:即公平和质量问题。余教授认为未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订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未来学校的形态是自组织的,他以Minerva大学为例分析了这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线下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并化身为虚拟大学的特征。未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学生带着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学)将成为事实,因此学校要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要建设网络上的校园文化,要建设网络上的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OTO)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5]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内容供给的重构、智慧学习环境的重构、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以及管理与评价的重构。当然,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但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5.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副教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教师的“隐与现”、学生的“惰与乐”、技术的“强与笨”,从而提出了教学范式转型的解决方案,并基于互联网构建了互联网+教学的COME模型(Classroom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E-learning)。孙众副教授基于互联网构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COME校园混合课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种移动互联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便于教师进行过程诊断;此外,还可以进行多维的精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通过基于COME模型的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在线+手机的学习方式,能够找到学生的“乐”学点,实现了新的在线交流方式。在评价中COME模型采用“任务+评价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得过程性数据的存留和学习分析更加便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干预、学业表现的预测以及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6] “互联网+教育”促成了教学结构和范式的转型,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而且建立起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互联网+”促进课程的转型 清华附中的李晟宇老师分享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的转型专题,李老师以清华大学的一个校级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教学体验项目探究》为案例,讲解了课程转型的过程和具 体操 作策略。该项目借助互联网,建立了MOOC教学资源,整合了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 时间管理 、四象限、SWOT等先进的管理学理念,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依托网络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实现了师生交互方式的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学习内容和新闻的推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革新。[7]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李栋提出了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2.0课程,该创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包括:在线离线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和开放型课程设计等三种方式。李栋认为,创新教育2.0的核心价值在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创新导师科技成果持续对接与跟踪指导、学生创新力评价与 职业规划 ”。[8]可见,“互联网+课程”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课程”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从以上六位专家和老师的视点可看出,“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多样化的,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教的方式,而且真切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正契合了国家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于学校层面,“互联网+”带来的转变更是具体的,深入到学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课程优化等各个方面,学校的围墙逐步被打破,学校、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泛在”,“互联网+”让教育更加无形、有趣、多样。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和变革成果。 三、“互联网+”促进评价的变革 评价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次论坛共有3位专家的报告涉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问题,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和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博士。 1.伴随式评价――“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从“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开始,抛出了伴随式评价是“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的观点。 任友群教授认为,“教育+互联网”是从当下教育、教学的既定逻辑出发,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使得既定教育、教学逻辑运转得更加顺畅,在“教育+互联网”的格局中互联网或信息技术并没有成为再造或重塑性的力量;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力量”,再造、变革现有教育的既定逻辑。[9] 评价的变革包括评价内容的变革(从评价“可以测量的能力”扩展到评价“难以测量的能力”)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纸笔评价”走向“数字评价”)。要支撑评价内容的拓展、评价方式的变革都需要“伴随式评价”,所谓“伴随式评价”有三大特征:第一,伴随生活全领域(只有伴随生活才有可能解决那些“难以测量能力”的“测不准”问题);第二,伴随学习全过程(只有伴随学习才能使评价真正应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伴随个体自适应。而要实现“伴随式评价”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2.“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雪梅教授用实证方法开展了一项长达十年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研究――《“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在该研究中,朱教授开发了专门的支撑评价工具,利用网络平台中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利用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达到了矫正偏差教学行为的目的。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评价变革,用移动终端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将课堂观察表及行为标准嵌入平台中,克服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课堂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克服传统听评课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克服传统评课无科学论据的问题;多元化评价主体交互协作,克服传统评课主体单一的问题;因此,朱雪梅教授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数据思维+课堂观察=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断。 同时,朱雪梅教授还提出了“互联网+校本教研评估”的观点,通过校本教研平台的实践研究实现了“让教研评估迈进数字化时代”。该平台改革了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只“研”不“评”的现状,突破了教育信息化“学习空间人人通”未通的瓶颈,探寻了教育评估手段从 经验 迈向“数字化”的路径,消除了常态化教研活动深受时间与空间束缚的困境,降低了评估主观性,提高了校本教研品质与管理效率,引导了智慧教研方式。因此,朱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公式:互联网+数据思维+校本教研评估=学校可持续发展。[10] 3.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李奕委员在分析了首都教育“深综改”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及考试评价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后认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李奕指出,广义教育供给下“移动互联”成为必须的选择:在供给方式上,在线教师服务、在线课程服务、在线诊断服务、跨部门、跨系统服务等这些移动互联的方式更为时尚也更加尊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供给内容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课程资源供给,定向推送作业、教辅、服务索引,教师在线的智力支持服务,促进优质教育服务的迁移与流转,以新型资源观指导资源库建设,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供给“同伴”,构建在线学生自我诊断的“体检中心”和“化验室”,使质量监控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管理监督;在供给节奏上,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学段内快慢结合,长周期作业;在线自我诊断的频度依据学生认知个性、进度的供给;在线双师辅导的周期要合适等。[11] 从这三位专家报告可得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工具、评价的方式,一切围绕评价的关键词都变成了“互联网+”。伴随式评价实现了互联网与人的融合,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的互联网加法承载了数据思维,助力了科学教学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在无法改变考试作为学生终极考核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思路让评价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教育一样可以个性化,大众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变得更加容易,这都是“互联网+”评价的重要表现,一旦“互联网+”迸发力量,必然像火山喷发一样散出无限能量。 四、教育大数据的管理与决策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杨现民博士和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分别就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进行了分析。 1.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 杨现民博士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教育大数据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石”的论断。杨博士利用教育大数据的冰山模型,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发力点,并对“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教育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认为“通过智慧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远程督导和个性服务,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同时,杨博士还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助力智慧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十多个案例,如清华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深圳市教育资源科学动态规划、美国数据通用标准V5.0、美国ECLS项目等。杨博士认为如何构建立体化教育数据网络、教育大数据如何落地应用推广、如何保障教育数据质量与安全、如何合理合规运营教育大数据等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2] 2.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决策 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阐述了数据挖掘及其教育大数据对于支持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指出是教育数据的决策支持应用是为了让淹没在众多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能够“说话”,为教育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提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知情的决策。魏博士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领域中的大数据收集及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有关信息,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决策的过程,认为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是作为审慎决策的依据,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13] 无论是进行智慧教育管理还是开展教育决策,这都说明了当前时代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在教育行业里,每天都在产生各种大数据,大数据分布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教育者如何将大数据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去改变教育教学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互联网+”有意义,大数据有帮助,教育呼唤“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质变。 五、“互联网+”改革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再宏大的教育变革也只能是空话。 1.“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 国务院参事汤敏就“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进行了探讨,汤敏先生从对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始讲起,以“一乡村中学与人大附中同堂上课”和“田东上法初中双师教学课堂”为例,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的特点,并给出了建议。汤敏认为,应该把“双师教学”模式与国培、省培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各地课本版本安排,在全国、省区内分别都找出一批优秀教师,把他们的课全程录制下来;对参与录制课程的学校、有一定的激励;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方式的培训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录制的优质课堂传播出去,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乡村教师培训的目的。[14] 2.“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陈颖老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陈老师以西城区教师研修网为例,介绍了西城区教师研修网的基本情况、教师网上研修的几个基本要素(平台、资源、活动和组织管理),着重讲解了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自我 反思 和同伴互助、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群体学习和行为改进以及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丰富网上学习资源等三个问题。[15]目前西城区教师已经实现了网络研修的常态化,陈老师认为“教师网上学习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大量的网上研讨数据能否作进一步提炼、影响教师深层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深层学习”等这几个问题将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下一代人才的质量,汤敏参事和陈颖老师都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做法。针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考虑“双师教学”的人力做法,也要有“混合式学习”的技术做法,既要有“双师教学”的合作思维,又要有多元化学习、时时更新教师知识的观念;教师可能无法改变教学的物理环境,却可以借助“互联网+”延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的基因,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六、“互联网+”促进同伴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石义琦教研员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建立有相互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共同分享信息、知识和观念,相互传递思想、情感,以唤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达到相互感染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促进了同伴教育的开展。石老师以“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和南山“课堂重构”模式作为案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同伴教育的支撑,认为网络提供了人性化的交流平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与交流的空间。南山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南山“六学”同伴教育课堂,即“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同时在同伴教育区域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变式模式,比如:基于智能学习的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于APP的游戏化学习与创客学习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学习模式等。[16] 随着QQ、微信等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同伴教育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互联网+”成就了教育服务;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教育APP的常态推广、MOOC翻转学习等都会成为学生的同伴,真正实现“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七、结束语 综上观点不难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对于教育、课程、教学,还是学校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集中一个观点来概括,那就是“互联网+”对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形态、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化学变化,化学的反应会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正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期待“互联网+教育”变成一个化学效应,减少负面效应。无论是任友群的“伴随式评价”还是朱雪梅的“多元交互式评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逻辑支撑,但是“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用来支撑评价的工具,“互联网+评价”是对传统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智慧的、是自适应的,是“化学变化”也是“生态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17]。基于MOOC、SPOC模式的学习效果超于传统课堂,网络教育的奇点可能临近了,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的威力可能要爆发了。[18]但是“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有新的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需要冷静应对,既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柯清超.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3]__民.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4]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组织结构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6]孙众.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7]李晟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8]李栋.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2.0[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9]任友群.伴随式评价:变革的先导[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0]朱雪梅.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1]李奕.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2]杨现民.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3]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案例分享(国家开放大学)[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4]汤敏.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5]陈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6]石义琦.同伴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视角[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17]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2015.6.9. [18]王涛.互联网变革教育的实践路径[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猜你喜欢: 1. 浅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2. 有关网络教育论文 3. 关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互联网+”形势下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第一篇
摘要 :幼儿学前科学游戏就是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本文阐述了幼儿学前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并介绍了如何在幼儿园中运用科学游戏。
关键词 :科学游戏;幼儿教育;学前教育
现今各种社会条件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许多人不再仅仅注重一般衣食住行的满足,开始重视小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许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实施科学有效的启蒙教育。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由此可见,科学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处在幼儿园学前段的孩子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性格。结合这样的幼儿心理的发展趋势,下面我简单分析科学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且探讨如何利用这种方法帮助幼儿形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
1.什么是科学游戏及其意义
科学游戏是指没有一定模式的、穿插着一定科学知识的、有趣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智力游戏。这类游戏可以通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且促进幼儿自主地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主动思考其含义。幼儿在小的时候思考的模式是具体化的,而科学游戏是利用幼儿的这一思维特性,帮助幼儿感受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发展幼儿的探索思维能力。
游戏不限制人的行为,有愉悦人心情、发挥人无限想象力的作用,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将科学游戏的理念作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符合幼儿思维能力的游戏。利用游戏使幼儿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得到较好的发展,让幼儿主动地与其他小伙伴玩耍、做游戏,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见游戏与教学相辅相成。在科学游戏中,幼儿一般表现得随心所欲,且行为重复,不可预测。幼儿通过学前游戏可以发展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游戏中学习方式大大胜于常规机械的学习。
2.如何在学前教育当中正确应用科学游戏
2.1游戏应当科学
一个游戏的科学,是教师在编制游戏时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例如贯穿在游戏中的科学知识难度应当适当控制,并尽可能契合幼儿学习的特性,不以科学学习为前提的游戏是没有意义的。再者,应当注意将科学知识灵活地穿插在游戏规则中,不可简单生硬地进行说教。比如“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这个游戏,我们可以让幼儿设定一个动物,并自己描述动物的特点,例如这个动物有多少条腿,是生活在水中还是陆地,最后让全体小朋友猜动物的名称。这一游戏的作用在于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不直接告知幼儿问题的答案,避免机械的填鸭式教育方法。
2.2游戏应当多变
大多数幼儿通过双手感知外界世界,所以活动的过程同样是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通过科学游戏,幼儿通过双手的操作与感知,满足好动的个性。另外,科学游戏要求幼儿有一个智力思考的过程,这样两者结合能够顺应幼儿智力的发展特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科学游戏的存在意义。以“捉影子”为例,幼儿十分喜欢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捉影子,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个性,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2.3游戏应当有趣
没有趣味的游戏不能称为合格的游戏。一个真正有趣的游戏能够吸引成年人,没有意思的游戏不要求幼儿进行智力思考,那么就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的价值也就不明显。所以在设计科学游戏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特点。以下列举了表现幼儿兴趣的方面:(1)勾起幼儿探索欲望的游戏,例如摸一摸、猜一猜等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要求亲手操作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3)利用幼儿喜爱的方式表现的游戏类型,例如运动竞赛、情景扮演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获得自我满足。(4)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例如智力游戏,幼儿在思考之后获得的成功喜悦是不可替代的,幼儿对此类游戏也难以抗拒。
2.4对游戏进行评价必不可少
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交流,使幼儿再次回忆游戏的细节,可以起到再次学习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每个幼儿的表现教师应当细细记录下来,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表扬嘉奖。在团队游戏当中,则应当感谢表扬大家对游戏做出的努力。
科学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的,按照幼儿心智进行科学游戏,增强幼儿学习的科学性,为以后接受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直华.艺术游戏科学游戏创造游戏:费曼启发我们选好自己的游戏[J].民主与科学,2009(5).
[2]张晓.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初探[J].幼教博览,2010(4).
第二篇: 有关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探讨
[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寄出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关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实践
引言
作为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教学唤起了幼儿自身的表现,启迪儿童的智慧,健全儿童人格,同时增强了儿童的体质,能够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呼唤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无邪,他们只追求当下的生活,对游戏有一种自成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无邪、天性、自由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强力的工具;同时,有助于增强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还加强了人际交流能力,并且锻炼了意志力。因此,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学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变革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游戏理念,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2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游戏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游戏教学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游戏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玩、玩中学会研究,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游戏是对真实社会生活的模仿,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并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2.1游戏内容的创新
2.1.1游戏内容的时代性
儿童生活在大社会环境中,只有贴近生活的游戏才能够让儿童更加了解现代日新月异的生活,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通过反映科技信息的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或者通过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游戏感受现代生活的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
2.1.2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想象力是对记忆的表象再次进行加工的过程,儿童的记忆表象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使游戏贴近社会生活,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对游戏进行创新。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建筑物,或让学生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增加儿童对房子的记忆,然后通过感性认识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2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
2.2.1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是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游戏,然后让儿童在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如将不同班级的儿童组织起来,在“找朋友”游戏中,让儿童通过寻找朋友,然后与好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2.2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形式
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是让儿童自行设计游戏内容,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是启发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创新,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开拓创新思维。
2.2.3主题式游戏活动
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明确主题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具有自主性,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但不同的形式使得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增长儿童的见识,让儿童在游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同时使游戏和教学活动得到相互融合的高度。
2.3游戏环境的创新
环境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思维创造力。在教学中,游戏环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游戏环境布置的科学合理性
在布置游戏时,要合理设置和利用空间。在幼儿教学区域内,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区域,室外游戏教学有大型活动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活动的欲望;室内教学是教学互动时间最长的教学区域。教学中应该将室内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互相交换使用。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用的游戏场所;或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段选择游戏的合适空间等。
2.3.2游戏环境设置的丰富性
在进行游戏环境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简单却富有变化性,让儿童能够在简单的游戏中发挥创造力,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
2.3.3游戏环境设置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体现年龄段的层次性,使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小班教学就需要简单、相似的主题区域,数量较多、种类较少的玩具;中班教学就需要较为丰富的区域,对于玩具则需要多样化,以及适度的数量;大班教学则需要设置与大班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相符的环境,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3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阶段,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者要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游戏环境等体现学前教育创新方面着手,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谈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第三篇
摘要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学前教学工作者要坚持新课改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游戏内容、游戏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游戏对学前教育理论创新的体现。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组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教学唤起了幼儿自身的表现,启迪儿童的智慧,健全儿童人格,同时增强了儿童的体质,能够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呼唤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无邪,他们只追求当下的生活,对游戏有一种自成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无邪、天性、自由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强力的工具;同时,有助于增强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还加强了人际交流能力,并且锻炼了意志力。因此,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学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变革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游戏理念,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2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游戏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游戏教学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游戏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玩、玩中学会研究,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游戏是对真实社会生活的模仿,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并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2.1游戏内容的创新
2.1.1游戏内容的时代性
儿童生活在大社会环境中,只有贴近生活的游戏才能够让儿童更加了解现代日新月异的生活,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通过反映科技信息的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或者通过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游戏感受现代生活的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
2.1.2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想象力是对记忆的表象再次进行加工的过程,儿童的记忆表象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使游戏贴近社会生活,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对游戏进行创新。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建筑物,或让学生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增加儿童对房子的记忆,然后通过感性认识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2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
2.2.1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是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游戏,然后让儿童在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如将不同班级的儿童组织起来,在“找朋友”游戏中,让儿童通过寻找朋友,然后与好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2.2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形式
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是让儿童自行设计游戏内容,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是启发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创新,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开拓创新思维。
2.2.3主题式游戏活动
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明确主题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具有自主性,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但不同的形式使得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增长儿童的见识,让儿童在游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同时使游戏和教学活动得到相互融合的高度。
2.3游戏环境的创新
环境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思维创造力。在教学中,游戏环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游戏环境布置的科学合理性
在布置游戏时,要合理设置和利用空间。在幼儿教学区域内,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区域,室外游戏教学有大型活动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活动的欲望;室内教学是教学互动时间最长的教学区域。教学中应该将室内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互相交换使用。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用的游戏场所;或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段选择游戏的合适空间等。
2.3.2游戏环境设置的丰富性
在进行游戏环境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简单却富有变化性,让儿童能够在简单的游戏中发挥创造力,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
2.3.3游戏环境设置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体现年龄段的层次性,使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小班教学就需要简单、相似的主题区域,数量较多、种类较少的玩具;中班教学就需要较为丰富的区域,对于玩具则需要多样化,以及适度的数量;大班教学则需要设置与大班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相符的环境,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3结语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阶段,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者要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游戏环境等体现学前教育创新方面着手,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谈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学前 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一: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方法 探讨 摘要:幼儿教育是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界、社会以及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分析关于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提出一些相关可实施的幼儿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教育方法;理念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中大班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将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问题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并不断改进和优化。 一、优化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 第一,人性化教育。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人性化教育。中大班时期,幼儿还处在人格塑造、潜能开发的初级阶段。“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待不同的幼儿,一定要观察他们各自的特点,以此为依据因材施教,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的。人性化教育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幼儿,要多进行鼓励性引导;面对性格外向调皮的幼儿,要多进行管理监督。此外,还要重视中大班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二,环境化教育。教学环境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室、午睡间以及洗手间,多采用图画等设计,在饭桌上写着“爱惜我”的米粒状 标语 等,这种图字并存的设计,对于识字能力较低的幼儿们来说更有吸引力,达到提示和教学的作用。第三,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逐渐被重视起来。所谓民主化教育就是让幼儿参与到教育管理当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制定班级的日常奖惩 规章制度 时,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到规范的制定当中,多进行师生沟通、生生交流,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主人翁姿态。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达到鼓励幼儿遵守规范要求,努力做到自律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大中班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语文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母语的作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正是幼儿们学习语言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母语的应用必不可少。教师要加强幼儿对母语使用的引导,合理规划幼儿学习母语的时间和教育方法,让幼儿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母语学习。第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通常采用以听为主、以写为辅的教学原则。因此,在这个阶段要综合考虑,全面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幼儿学习知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 语文知识 的掌握。 三、培养学前教育中中大班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一,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在中大班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学校外部环境,让幼儿自身建立情感,学习自然事物。教师可以组织幼进行野外参观,让幼儿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幼儿内心得到放松,对自然进行感悟,培养其独特的情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第二,接触和欣赏艺术的美。艺术是人类文明世界的瑰宝。在中大班教育中,让幼儿接触健康的艺术形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丰富幼儿的 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体会艺术的美感。尤其是美术教育,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绘画来增强其对线条美、对称美、节奏美的掌握和理解,用艺术学习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知识与兴趣的培养。第三,品味游戏的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游戏能大幅度激发他们的社交能力与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学习期间带领幼儿进行有组织的协作游戏和创造性游戏,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审美水平。 四、增强中大班幼儿学前理念培养 第一,建立人际关系培养理念。促进中大班幼儿的成长学习,需要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要鼓励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给他们发展自己、开拓创新、健康成长的机会,营造互帮互助、互尊互爱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第二,构建互动空间培养理念。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幼儿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使幼儿体验到互动时产生的新信息给他们所带来的全新的乐趣。 五、结语 通过对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教学方法 、理念培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幼儿教育应当使用和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建议,并对幼儿教育在育中以及幼儿本身成长中的重要性做了具体的阐述。同时,中大班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培养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进中大班幼儿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党春肖 单位: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蓉晖,刘霞.学前 儿童 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3-156. [2]柴占学.学前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报告 [J].中国农村教育,2010(7):32-33. [3]张海钟,魏绎儒,刘璐.新世纪幼儿学前教育 热点 问题综述与我见[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55-59.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社会中,我国发展的脚步快速稳健的大步朝前,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所以,在对物质的需求标准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造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幼儿的教育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文本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解析为主题,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幼儿教育教学事业上所需要作出的改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保证了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在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上看,教育要从根本入手,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人才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着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教育,当前,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方式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我国国内,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作为我国首要教育重点将全面进行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学者应当首先了解幼儿面对学前教育的心理和态度,并且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也较成年人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能力,并且幼儿在性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可塑性,所以,具备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我国幼儿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在西方的各大国家普遍开始关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特别提到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是一切发展方向的根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全部掌握在幼儿未来的发展前途中。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式施行是在20世纪末,但是,在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1当前的教育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应的,对于子女的在接受教育上的问题上逐渐开始重视,这也就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种重视的形成,对于我国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社会上的教育形式繁多,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在 对子 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上出现了偏差,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重视孩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被家长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兴趣和 爱好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早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早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幼儿进入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行为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1.2在我国,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政府精简政策的出台,部分区域的教育相关部门对幼儿学前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意识还没有被深入的渗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幼儿学前教育不能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忽视,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地区化,或是空白化,在当代发展形势下,幼儿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将对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严格,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在新时代开启的同时,教育相关学者意识到,教育要从根本着手,在教育的整体理念中,教育不仅要对幼儿在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相关的培养,并且,还要对幼儿的 创新思维 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使幼儿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以来,幼儿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出出现的困难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幼儿在教育中塑造完美的 言行举止 。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将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思想,这种教学 经验 的诞生,有益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正面教学,比如,“我爱祖国,我爱学习”等等,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对语言的学习中感悟情感。 2.2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道德品质灌输于学生的思想中,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的学前教学中不需要死板的课本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相反,生动有趣的 寓言 故事 却能够有效的打开幼儿的心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寓言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师为幼儿讲述以为农夫在田中干活,偶然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大树上,于是,农夫美美的大餐了一顿,从此,农夫日夜守在树旁希望能在等到兔子撞上大树,从此荒废了农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深切的明白,在生活或学习中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道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水平两大方面,所以,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的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辅助指导的环节,在学前教学中,较比更高等教育的方式,更要将教学做到细致化,只有充分的将幼儿的实际情况与优质的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智慧与多变两种具有矛盾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才能对幼儿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教师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的思想,综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幼儿在学前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总而言之,在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苦心研究中,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为之而不断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作者:黄江蓉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三:幼儿学前教育方法探讨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表现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语调、夸张生动的表情和富有激情的肢体语言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学习的各种体验。幼儿要进行课间活动,笔者通常采用歌曲、音乐操的形式引导。例如,课间操笔者会选用《健康操》的歌曲,笔者自己先跟着视频学,学会以后,再慢慢教学生,动动胳膊动动腿,和学生边跳边唱。 二、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 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这一种方式,幼儿的教学尤其由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钢琴、七巧板、立体拼图、跳绳、 跳棋 等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曾为学生组织过一次音乐跳绳。跳绳的规则不是笔者口述(因为太复杂,怕说起来学生难以理解,浪费时间),而是用多媒体播放其他幼儿玩游戏的视频,幼儿边看笔者边在旁边讲解。音乐跳绳需要找准音乐的重音,幼儿理解跳绳规则以后,笔者播放音乐。为了更方便地让幼儿找准重音,笔者还在一旁放了一架小鼓,每到重音,就敲一下鼓,帮助幼儿分辨重音。 三、互动游戏,小组配合 幼儿时期是孩子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 人际交往 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要展开各种活动、游戏和互动,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笔者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把幼儿分成小组互相比拼。小组成员配合默契,才能在比拼中获胜。这种游戏既让幼儿玩得开心,也能在玩乐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一举多得。 作者:安志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幼儿园